软件系统功能测试方案

2024-05-07

软件系统功能测试方案(通用6篇)

篇1:软件系统功能测试方案

1.系统测试与验收方案

1.1.测试方案

1.1.1.单元测试

1.1.1.1.单元测试说明

在计算机编程中,单元测试(又称为模块测试)是针对程序模块(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来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程序单元是应用的最小可测试部件。在过程化编程中,一个单元就是单个程序、函数、过程等;对于面向对象编程,最小单元就是方法,包括基类(超类)、抽象类、或者派生类(子类)中的方法。

单元测试的目标是隔离程序部件并证明这些单个部件是正确的。一个单元测试提供了代码片断需要满足的严密的书面规约。因此,单元测试带来了一些益处。单元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的早期就能发现问题。

1.1.1.2.单元测试方法与内容

单元测试主要采用白盒测试技术,用控制流覆盖和数据流覆盖等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测试内容包括单元功能测试、单元性能测试和异常处理测试等。

1.1.1.3.单元测试流程

图15-1 单元测试流程图

从配置库获取源码文件,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并利用相关测试工具对单元代码进行测试,将测试结论填写到单元测试报告和软件Bug清单中。把软件Bug清单和测试用例执行结果提交测试负责人,并进入纳入质量管理。对源码文件进行的测试,视程序存在缺陷的情况,可能要重复进行,直至问题解决。

单元测试的执行者,一般情况下可由程序的编码者进行,特殊情况可由独立于编码者的测试人员进行。

1.1.1.4.单元测试用例

编程组组长组织、指导开发人员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编写所负责代码设计模块的《单元测试用例》,设计单元测试脚本。

1.1.2.代码评审

代码评审也称代码复查,是指通过阅读代码来检查源代码与编码标准的符合性以及代码质量的活动。

评审的内容:

1)编码规范问题:命名不规范、magic number、System.out等; 2)代码结构问题:重复代码、巨大的方法和类、分层不当、紧耦合等; 3)工具、框架使用不当:Spring、Hibernate、AJAX等;

4)实现问题:错误验证、异常处理、事务划分、线程、性能、安全、实现过于复杂、代码可读性不佳、扩展性不好等; 5)测试问题:测试覆盖度不够、可测试性不好等。

评审的优点:

1)提高代码质量:在项目的早期发现缺陷,将损失降至最低

2)评审的过程也是重新梳理思路的过程,双方都加深了对系统的理解

3)促进团队沟通、促进知识共享、共同提高 1.1.3.集成测试

1.1.3.1.集成测试目的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集成测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根据《系统概要设计》及《系统集成与开发详细设计》,对系统的各单元进行组装。把分离的系统单元组装为完整的可执行的计算机软件。集成测试的目的是检查软件单元部件是否能够集成为一个整体,完成一定的功能,并找出单元测试中没有发现的错误,包括数据定义有没有重合与冲突,接口会不会产生错误,组合以后的模块功能会不会互相影响,组合的系统是不是达到预期的效果等。

1.1.3.2.集成测试采用的方法和内容

集成测试采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相结合的测试技术和渐增式的测试策略,用数据流等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测试内容包括单元之间的接口测试、全局数据结构测试等。

1.1.3.3.集成测试流程

集成测试包括集成测试设计、集成测试准备、集成测试实施和测试记录、集成测试问题跟踪和结束测试等阶段。

集成测试设计由测试组组长根据项目计划和开发计划编制《集成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应当通过项目经理的审查。

集成测试准备需要系统测试组组长建立独立的测试环境。测试环境包括测试硬件环境、网络、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以及测试对象(程序)的安装和初始化工作。

集成测试实施和测试记录是由系统测试组组长组织人员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要求进行测试,并且记录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

集成测试问题跟踪是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系统测试组组长根据测试记录提交测试问题报告,并由系统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

测试结束指测试问题报告中的问题解决后,进行回归测试。当测试问题降低到一定程度并通过测试通过准则时,系统测试组组长提交测试总结报告结束测试。

1.1.4.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包括基本业务功能、业务测试、接口测试和可用性测试等方面的功能测试,二是包括:安全性测试、故障恢复测试、数据库测试、配置测试、安装测试的产品化测试。验收测试主要从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测试。

(1)测试目标

组织并执行测试,以降低软件产品中存在的缺陷,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用性,测试工作的目标就是降低BUG率,从各个方面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用性。

(2)测试流程

在确定具体的测试范围及内容后,进行测试分类,并根据分类的结果确定需要设计的测试用例。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我们将用缺陷管理工具BugBase对测试大纲、测试用例、测试问题等进行管理,并可对问题进行统计。

(3)测试完成标准

 实现功能完全符合功能列表。 所有的功能页面均可达。

 TD上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不含有A,B,C类问题。 定义的测试项目完成。 产品化测试的约束达成。

(5)缺陷管理追踪工具

在上节描述中提到的TD,可以应用于测试的全过程,也可以用于管理各类评审的缺陷等。TD还提供一些模板,例如测试计划、测试总结、测试大纲、测试问题卡,因此可以通过BugBase实现从测试计划到总结的各测试活动管理。

我们以需求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为输入编写测试大纲,对应测试大纲中的内容和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测试大纲和用例执行测试,发现问题后,记录在TD中,测试负责人通过查看缺陷问题列表将问题分配给对应的开发人员,开发人员通过查看问题列表修改问题,TD还提供了各种统计功能,例如根据问题的发现日期、问题等级、问题的分布、问题引入阶段等进行统计,这些统计结果可用来进行分析和总结

1.1.5.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总体流程与业务系统测试的流程基本相同。验收测试主要从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测试。性能测试的内容源于用户对平台系统的性能要求。

1.1.5.1.测试目标

性能测试的目标是在整个系统或一个系统的特定组件上定义、建立和执行性能测试。验证系统是否满足标书的性能要求,如不能满足,要进行相应的优化。

1.1.5.2.测试流程

首先对性能测试进行策划,确定性能测试的类别和测试方法。

然后开发性能测试的用例,确定测试环境并准备就绪后执行性能测试,确定测试中的系统或组件的性能,并使用其结果决定性能是否可以被业务所接受。如果在测试中度量的性能特性证明是不能被接受的,我们可以通过对业务的改进、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进行调优,以提高性能质量,在进行系统调优前,我们同样要进行调优的设计与分析。性能测试与应用和技术架构紧密相关并且两者互相影响。

1.1.5.3.性能测试指标

a)响应时间 响应速度在用户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无论是客户端还是管理端,当用户登陆,进行任何操作的时候,系统应该及时进行反映,系统应能检测出各种非正常情况,并及时提示用户。

b)可扩展性

在设计上必须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当系统新增业务功能或现有业务改变时,应保证业务在整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业务变化造成的影响局部化。

c)易用性

所有的业务功能界面风格和操作流程一致,业务表单做到所见即所得,录入能够完全通过键盘完成。

d)可靠性

系统应保证7*24小时内不宕机,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和极端情况下业务逻辑的正确性。

e)可用性

必须避免由于单点故障或系统升级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f)可维护性

系统能够简单方便的修改和升级,包含可度性、可修改性、可测试性等。

g)可管理性和服务支持能力

每个层次、每个构件都提供标准的管理接口。实现统一的、一致的日志功能。每个构件都提供应用架构总体设计规定的必要的标准外部接口。

1.1.6.用户测试

1.1.6.1.测试流程

用户测试流程如下:

1)明确测试内容,其中包括功能、性能、可用性、安全性、兼容性、与其他系统集成

2)确定测试范围:确定业务情况类型是是非常重要的。每一种业务情况类型都对应一个实际商业业务。业务情况类型可以被表达成多种状况(例如,简单情况、或需要进行复杂处理的例外情况)。

3)测试小组成员确定:由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我方提供验收测试过程中的技术支持。4)明确问题分类标准

5)系统的功能通过功能测试进行验证。在功能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下表列出了功能测试问题的分类。

1.1.6.2.用户测试设计

设计测试用例:确定每个功能的测试用例,明确系统输入信息和期望的输出结果。针对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每一条测试内容,确定测试用例。每个测试用例包括测试条件(包括生成测试条件需要的测试数据类型)和期望的结果。每个测试用例都应该是唯一确定的(例如,赋一个数值)。

设计测试大纲:依据测试范围生成测试大纲。对每一种业务情况类型,生成尽可能多的测试用例来完善测试大纲。为了保证测试大纲包含所有的测试用例,将测试用例的条件映射为测试大纲是非常必要的。测试大纲中测试用例的顺序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考虑多种方面的因素,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按照系统产生的数据,在测试大纲中安排测试用例的顺序,使得一个测试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测试前提。

测试环境准备:为了预防出现问题,如数据损坏或对系统资源的争用,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测试环境。在进行测试之前,根据测试计划中确定的时机建立一个独立的测试环境。

1.1.6.3.用户测试结果

1)测试结束后,测试小组根据测试数据,制定并向验收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用户测试报告》。

2)测试报告结果说明软件满足下列要求: 3)在认可的外部设计文档中表述的功能要求 4)在认可的系统描述文档中表述的非功能要求 5)此外,测试报告中还包括对系统提出的改进意见。

1.1.7.测试产出

1)《测试计划》 2)《系统测试方案》 3)《测试用例》 4)《系统测试案例》 5)《系统测试报告》 6)《试运行测试报告》

1.2.验收方案

1.2.1.验收流程

在验收阶段,平台系统将按照用户和我公司都认可的《系统需求分析》,组织验收小组,进行功能和性能的验收测试。从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及系统文档、代码、规范及注释说明等方面组织全面验收。验收测试安排分为系统初验和系统终验。

1.2.2.系统初验

经过系统内部试运行,我公司对内部试运行期间发现的问题改正后,提出系统初验书面申请。验收标准将按照“需求说明书”和双方认可的有关系统设计文档所提的要求进行。用户在收到我公司验收申请后,尽快组织系统初验。初验前我公司提供全部的工程文档和安装测试报告,并提供初验测试文档,在用户认可后进行初验测试,初验通过后,系统进入正式试运行期。我公司应解决试运行期间所反映出的问题,若系统达不到合同规定要求,试运行期将继续顺延,直到系统完善,但试运行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

1.2.3.系统试运行

初验合格后,经用户同意,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试运行周期不超过三个月。在试运行期间,我公司按用户要求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保证用户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系统;我公司对试运行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及用户提出的修改意见将及时做出响应,并提交解决方案,在用户确认后实施。试运行期间如出现重大故障,则试运行期从故障排除之日起重新计算。

1.2.4.系统终验

试运行期结束后,如系统无功能缺陷,能够正常运行,在具备终验条件下进行系统终验,由我公司提出终验书面申请,用户在收到我公司验收申请后,尽快组织系统终验。成立项目全面验收小组,由用户、我公司以及外部专家等组成,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系统终验前,我公司提交终验测试标准和终验测试计划,内容包括:测试对象及应达到的测试指标、测试方法和测试条件、测试资料和数据,并以图表说明每一测试对象或过程的功能输入输出测试进度。

系统终验标准:

1)系统实用性:项目验收最关键的指标,检查系统是否符合当前业务的需要,特别是业务流的整体性和数据流的一致性,并前瞻性提供未来业务接口。

2)系统稳定性:硬件环境的稳定性、软件运行异常处理和正常运行情况。3)系统可维护性:含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服务器系统平台管理与维护、操作系统管理与维护、应用系统软件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管理与维护以及数据库备份、应用系统备份,灾难事件处理与解决实施方案等。

4)系统文档:验收文档是否齐全、规范、准确、详细,主要的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框架设计报告,数据库物理及逻辑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编码规范及技术选型报告,测试报告,系统部署和发布报告,集成方案,软件用户使用手册,系统维护方案和操作文档等。

5)代码规范及注释说明:程序代码编写是否规范;注释说明或代码文档是否详细全面;接口定义是否符合局信息系统规划一致性的要求。

6)系统灵活性:系统是否方便客户进行维护;系统是否在先进性的基础上具备未来升级和可扩充性;是否利于系统平台迁移和部署等。

7)系统可操作性:界面是否友好性;是否实现傻瓜化操作和智能化数据检索功能。

8)系统安全性:是否有完善的安全机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如软件方面的安全防范(加密措施、相关认证、数据库安全防范),硬件方面(防火墙、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的安全设置。

9)其他验收标准:其他的与本系统相关的验收标准。系统终验流程安排

1)我公司按照项目验收计划完成验收准备工作 2)用户代表运行验收测试用例集,记录运行结果

3)如果发现没有通过的验收测试用例,则我公司立即解决问题 4)用户主持项目验收会

5)我公司向用户报告项目实施结果 6)用户代表向用户报告试运行结果

7)用户评议项目实施和试运行结果,起草和审定项目验收报告。

1.2.5.系统终验相关文档

我公司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中将严格按照国家软件工程有关要求提供的文档来提供,验收的技术文档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系统需求分析 2)系统概要设计 3)系统详细设计 4)数据库详细设计 5)应用系统集成实施方案 6)系统测试大纲 7)系统测试报告 8)系统验收报告 9)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10)系统安装维护管理手册

1.2.6.终验报告

验收小组将在终验结束后提交一份由专家签名的验收报告。验收报告附平台系统和整体系统测试结果报告,同时给出以下明确结论之一:

(1)通过验收;

(2)基本通过验收,要求在五个工作日内完善后再次进行验收;(3)未通过验收,要求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改正后再次进行验收; 如再次验收后仍然不能全部通过,用户有权终止合同,并要求我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验收结束时,我公司将平台系统相关产品说明书、系统安装手册、技术文档、资料及安装、测试、验收报告等文档汇集成册交付用户。

篇2:软件系统功能测试方案

(仅供参考)

文档版本控制

文档版本号

日期

作者

审核人

说明

V1.0.0

2015/X/X

创建文档

1.概述

【软件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通过对本软件的测试,尽可能的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借以减少系统内部各模块的逻辑,功能上的缺陷和错误,保证每个单元能正确地实现其预期的功能。检测和排除子系统(或系统)结构或相应程序结构上的错误,使所有的系统单元配合合适,整体的性能和功能完整。并且使组装好的软件的功能与用户要求(即常说的产品策划案)保持一致。】

2.测试资源和测试环境

2.1硬件的配置

关键项

数量

性能要求

期望到位阶段

测试PC机

1台以上

奔4,主频2.6GHZ,硬盘300G以上,内存2G以上,此配置是实际用机

需求分析阶段

数据库服务器

暂定1台

奔4,主频2.6GHZ,硬盘300G以上,内存4G以上,此配置是实际用机

需求分析阶段

2.2.软件配置

资源名称/类型

配置

操作系统环境

操作系统主要分为windows

XP,windows

7。其中windows

XP和windows

7是重点测试对象

浏览器环境

主流浏览器有:IE(IE8以上)、Chrome、Firefox。此测试根据软件研发人员提供的依据决定测试范围

功能性测试工具

手工测试

测试管理工具

DevSuite

2.3.测试数据

本测试方案的测试数据来源于软件测试需求以及测试用例。

3.测试策略

系统测试类型及各种测试类型所采用的方法、工具等介绍如下:

3.1.1.功能测试

测试范围

验证数据的精确度、数据类型、业务功能等相关方面的正确性。

测试目标

核实所有功能均已正常实现,即是否与需求一致。

采用技术

主要采用黑盒测试、边界测试、等价类划分等测试方法。

工具与方法

手工测试

开始标准

开发阶段对应的功能完成并且测试用例设计完成完成标准

测试用例通过并且最高级缺陷全部解决

特殊项

比如该产品可能隶属于A产品线,且A线新功能点多等风险性产品

3.1.2.用户界面(UI)测试

测试范围

1.导航、链接、Cookie、页面结构包括菜单、背景、颜色、字体、按钮名称、TITLE、提示信息的一致性等,2.友好性、可操作性(易用性)

测试目标

核实各个窗口风格(包括颜色、字体、提示信息、图标、title等)都与需求保持一致,或符合可接受标准,能够保证用户界面的友好性、易操作性,而且符合用户操作习惯。

采用技术

网页测试通用方法

工具与方法

手工测试、目测(扫描)

开始标准

界面开发完成完成标准

UI符合可接受标准,能够保证用户界面的友好性、易操作性,而且符合用户操作习惯

测试重点与优先级

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需考虑的特殊事项

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3.1.3.性能测试

测试范围

1.用户、管理员的密码安全

2.权限

3.非法攻击

测试目标

1.用户、管理员的密码管理

2.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核实用户只能操作其所拥有权限能操作的功能。

3.系统级别的安全性:核实只有具备系统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

采用技术

代码包或者非法攻击工具

工具与方法

手工测试

开始标准

功能测试完成完成标准

执行各种非法操作无安全漏洞且系统使用正常

测试重点与优先级

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需考虑的特殊事项

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3.1.4.安全性测试

测试范围

1.用户、管理员的密码安全

2.权限

3.非法攻击

测试目标

1.用户、管理员的密码管理

2.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核实用户只能操作其所拥有权限能操作的功能。

3.系统级别的安全性:核实只有具备系统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

采用技术

代码包或者非法攻击工具

工具与方法

手工测试

开始标准

功能测试完成完成标准

执行各种非法操作无安全漏洞且系统使用正常

测试重点与优先级

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需考虑的特殊事项

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3.1.5.兼容性测试

测试范围

1.使用不同版本的不同浏览器、分辨率、操作系统分别进行测试。

2.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分辨率和各种运行软件等各种条件的组合测试。

测试目标

核实系统在不同的软件和硬件配置中运行稳定

采用技术

黑盒测试

工具与方法

手工测试

开始标准

项目组移交系统测试

完成标准

在各种不同版本不同类项浏览器、操作系统或者其组合下均能正常实现其功能(此测试根据开发提供依据决定测试范围)

测试重点与优先级

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需考虑的特殊事项

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3.1.6.回归测试

测试范围

所有功能、用户界面、兼容性、安全性等测试类型

测试目标

核实执行所有测试类型后功能、性能等均达到用户需求所要求的标准

采用技术

黑盒测试

工具与方法

手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

开始标准

每当被测试的软件或其环境改变时在每个合适的测试阶段上进行回归测试

完成标准

95%的测试用例执行通过并通过系统测试

测试重点与优先级

测试优先级以测试需求的优先级为参照

需考虑的特殊事项

软硬件设备问题

3.2.测试实施阶段

测试类型

测试阶段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

功能测试

×

ü

ü

×

性能测试

×

ü

ü

×

安全性测试

×

ü

ü

×

兼容性测试

×

ü

ü

×

用户界面(UI)测试

×

ü

×

回归测试

每当被测试的软件或其环境改变时在每个合适的测试阶段上进行回归测试。

备注:“ü”表示由测试组执行,“×”表示由项目组执行;

4.软件测试的通用标准

被测系统无业务逻辑错误和二级的BUG。经确定的所有缺陷都已得到了商定的解决结果。所设计的测试用例已全部重新执行,已知的所有缺陷都已按照商定的方式进行了处理,而且没有发现新的缺陷。

注:缺陷的严重等级说明

A: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错误;

B:功能方面一般缺陷,影响系统运行;

C:界面布局不美观或轻型错误;

D

:

不影响运行的错别字等;

E:合理化建议。

5.测试用例及测试用例追溯表

5.1.1测试用例模板(仅供参考)

篇3:网优管理系统软件测试方案研究

关键词:网优管理系统,软件测试,测试用例

无线网络优化工作是移动通信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移动运营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前提,其目的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改善无线网络运行性能,提高无线网络质量。某移动运营企业为进一步规范无线网络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开发了网优管理系统。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之前,应进行软件测试,发现其中的缺陷和错误,以便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保证系统质量和可靠性。

1 网优管理系统

网优管理系统采用三层B/S体系结构,在基于.NET平台下进行实现,开发工具选择Visual Studio 2008,开发语言选择C#编程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系统在实现过程中采用了代码隐藏技术、验证码技术和Session检验机制等。

系统实现了基础数据、网络优化人员工作过程的全面管理,具体功能包括:用户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工作日志管理、考核管理、故障管理、备件管理、施工管理、漫游管理、基站管理等。

2 软件测试方案

2.1 测试过程

对网优管理系统的测试分4个步骤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如图1所示。

(1)单元测试,也称模块测试。在每个模块的代码编写完成且无编译错误后,即可进行单元测试,主要检查代码格式是否符合规范,代码运行结果是否正确,以及程序的容错处理和边界值处理的检查[1]。

(2)集成测试,是按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将模块组装起来进行测试。

(3)确认测试。编码工作全部完成,集成测试通过之后,进入确认测试环节。此环节测试的对象是整个软件系统,其任务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及性能是否符合用户要求。

(4)系统测试,是指将已通过确认测试的软件系统与硬件、外围设备和网络等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实际运行环境,在此环境下,对信息系统进行一系列的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其目的在于发现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相矛盾的地方。

2.2 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的核心,它由输入数据、执行条件和预期输出结果组成,用于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选择测试用例的目标是,用尽可能少的测试数据,达到尽可能大的程序覆盖面,发现尽可能多的软件错误和问题。常用的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错误推测法、边界值分析方法和功能法等[2]。以下给出网优管理系统部分测试用例。

登录模块的界面如图2所示。

登录模块测试用例如表1所示。

GSM基站管理模块的界面如图3所示。

GSM基站管理模块部分测试用例如表2所示。

3 结语

通过软件测试,网优管理系统实现了系统需求中要求的所有功能,且系统人机界面友好,系统的运行安全稳定,待发现的软件缺陷完善后即可投入试运行阶段。

参考文献

[1]何敬怡.软件测试技术研究及管理[J].硅谷,2010,(10).

[2]李军锋,栾静.软件测试用例及其编写[J].科技信息,2012,(14).

[3]王艳敏,李志星.信息系统软件测试用例有效性设计的研究[J].河南电力,2014,(04).

篇4:软件测试方案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软件测试测试方案测试计划测试用例

0引言

目前,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涉及高质量高可靠性软件项目的开发,作为软件质量控制和保证软件工程过程质量的最有效方法,软件测试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软件测试的总目标就是:确保软件的质量。如何有序开展测试工作从而保证软件高质量高可靠性,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了测试过程的核心测试方案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1软件测试方案概述

1.1测试方案概念测试方案属于软件工程的范畴,制定合理规范的测试方案是软件测试的核心环节。测试方案是描述所测软件的测试特性、测试方法、测试用例设计、测试代码设计、测试环境规划以及测试工具设计和选择的一种策略与方法。测试方案有助于软件项目成员理解和执行测试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同时测试方案也有助于测试活动的管理。

1.2测试方案目标测试方案描述和定义了软件系统进行测试的策略和方法。其主要目标是:在完整的软件开发周期中,有效安排和管理测试工作,建立一个全面的测试计划,定义该软件在不同阶段的测试性质和测试程度,协调测试工作使其按照进度表有序进行,并按期接收应该交付的文档和作品。

1.3测试领域发展目前,测试领域的需求和应用非常广泛,所应用的技术从软件技术到模拟数字、从电子商务到低频高频,微波、从测试到诊断、从维修到保障,方方面面都在快速发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专业词汇,如仪器、虚拟仪器、测试、虚拟测试、虚拟试验、诊断与维修、预测与评估、BIT等日新月异,这些都是测试领域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载体。针对不同的测试对象,制定测试方案的策略和重点也不同。

2测试方案和测试计划

目前,仍然有学习者误认为测试方案就是测试计划。实际中,由于各个测试项目规模和范围的不同,一些软件企业的测试工作往往都是在制定测试计划之后直接开始测试设计以及测试执行,这就给初学者们造成一定的误解,以为测试计划就等同于测试方案,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测试方案不同于测试计划,它和测试计划有着明显的区别。当然也存在一定关联。

2.1定义不同测试计划是对测试过程的组织、资源、原则等进行的规定和约束。测试计划制订测试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时间进度等安排,提出对各项任务的评估、风险分析和需求管理。而测试方案则是描述所测软件的测试特性、测试方法、测试用例设计、测试代码设计、测试环境规划以及测试工具设计和选择的一种策略与方法。

2.2层次不同测试计划是管理层面的,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规划涮试活动.而涮试方案是枝术层面的.从技术的角度规划测试活动。

2.3进度不同测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而每个阶段都要按照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实现,测试执行的步骤来实现。测试计划说明书是测试计划阶段的产品,而测试方案则是测试设计阶段的产品。其中每个阶段的执行必须是在上层阶段产品通过评审后才能开始。

2.4内容不同测试方案和测试计划包含内容上的区别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2.4.1测试方案的内容:明确策略,细化测试特性(形成测试子项),测试用例的规划,测试环境的规划,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以及测试工具的设计和选择。

2.4.2测试计划的内容:①明确测试组织的组织形式;②测试组织和其他部门关系以及责任划分;③测试组织内的机构和责任安排;④明确测试的测试对象(明确测试项,用于后面划分任务,估计工作量等):⑤完成测试的需求跟踪;⑥明确测试中需要遵守的原则;⑦明确测试工作任务分配是测试计划的核心:a进行测试任务划分b进行测试工作量估计c人员资源和硬件资源分配d明确任务的时间和进度安排e风险的估计和回避措施f明确测试结束后应交付的测试工作产品。

由上可以看出测试方案和测试计划有着明显区别,但实际上在一些规模较小的软件企业中,由于受人力资源和资金成本的限制,制定测试方案和测试计划的界限并不明显,有时会在测试计划中会包含一些测试方案的内容,即测试环境规划、测试工具选择以及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也就是说对于小规模软件项目,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有时会结合在一起。但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一般对于大型软件公司,针对大规模项目,必须把测试方案和测试计划的制定分开进行,这样更加有利于整个测试项目运作和项目组之间的交流,更会起到保障软件质量的作用。

总而言之,测试方案需要在测试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测试计划提出“做什么”,而测试方案明确“怎么做”。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概念总归是概念,读者可以不必拘泥于此,根据软件项目规格大小以及实际应用环境,测试人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结束语

篇5:多功能会议室系统解决方案

1、什么是智能会议系统?

是通过中央控制器对各种会议设备及会议环境进行集中控制的一种现代会议模式。

2、什么是中央控制器?

是指对声、光、电等各种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的设备。

3、现代会议室一般会有设备?

会议设备: 视频(电视机/等离子显示器、投影机/视频展示台、DVD/录相机)音频(CD/MD、功放、混音器、话筒等)数据设备(计算机)等相关设备。

环境设备:温/湿度调节器、灯光、电动投影幕、电动窗帘、电动门、电动升降机等。

一只麦克风两只喇叭就能开一场大会,这是多少年来一直延用的传统会议模式。而在人类的交流过程中,有效性的信息55%依赖于视觉效果,38%依赖于声音,只有7%依赖于内容。所以单单用一个声音来表现,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会议的要求。现代会议要求简洁明快的表达与会者的思想,生动清晰的展示自己的产品。用专业化的词语同样阐述以上的内容就是:高质量的音频信号、高清晰的视频动、态画面及图像、实物资料准确无误的数据来表达与会者的思想。

您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您所要的子系统,下面就各子系统的功能做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一、数字会议及同声传译系统 飞利浦数字会议网络字技术之先河,使数字技术的优越性得以发扬。用简单的网络系统处理和传送数字信号,不仅大幅的改进了音质,也简化了安装和操作。DC的控制系统有两种选择:一是以先进操作方案的软件实施调整与控制;另一种是无机务员的自动控制。操作方便是两者共同特点。DCN对所有类型的会议都能提供灵活的管理,无论是非正式的小型会议还是多语种,数千人的大型国际会议DCN都得心应手,运作自如。DCN是同类设备中率先采用全数字技术的系统。具有多功能、高音质、数字传送保密可靠等特点。整个网络实现功能有会议讨论发言、会议集体表决、会议的即时多语种翻译(最多可达14个语种)、全程录音、各种音频信号的接入等。作用:向各与会者传送稳定、纯正的会议音频信号,包括会议集体投票表决及实现即时多语种翻译的同声 传译。特点:DCN是同类设备中率先采用全数字技术的系统,具有多功能、高音质、数字传送保密可靠等特点。功能:通过网络可实现会议讨论发言、会议集体表决、会议的即时多语种翻译(最多可达14个语种)、全 程录音、各种音频信号的接入等。

二、投影显示及音响系统 A.投影显示系统

投影机从CRT三枪投射方式到现在的LCD单枪液晶投影及最新研制的DLP数码投影机,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数年,但这项科技的发明却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方便与实惠。

以投影方式区分,有正投、背投、组合拼接三种方式。正投又分为吊装、坐装两种,其优点是场地利用率高、安装简单。背投方式抗环境光线干扰能力强,气派、美观,缺点是要求场所要有足够的纵深。组合拼接是目前大幅面投影方式的首选,广泛应用于电视台、交通指挥监控中心、报警中心、部队等场合,其优点是亮度高、画面组合方式灵活、屏幕尺寸大,但同时需要有足够的投资。B.音响系统 音响主要包括功放、主音箱、中置音箱、环绕音箱、定位音箱等部分组成,实现功能可分为扩音、伴音、现场音效、环绕,不同配置及不同档次的音响设备将营造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具体配置时一定要根据现场环境的要求,结合实际所需,通过咨询专业音响人士给出一套真正实用、完美的音响系统。

三、多媒体周边设备

现代会议需要多种视频信号及现场环境调控,如要播放一些产品演示光碟、录像带这就需要DVD和录像机,如现场环境调控所需的调光灯、日光灯及电动窗帘等。我们把以上设备统称为多媒体周边设备。下面列举一些现代会议所需的一些多媒体周边设备: DVD 录像机 视频展示台 磁带卡座 电视 计算机 投影机 电动屏幕 现场灯光 电动窗帘 电子白板……

四、智能中控系统

现代化的会议场所集合了电脑及多种视音频输入输出设备,操作者需要对每个设备实现控制,还要完成设备间的信号切换,使之在一个或多个演播设备中播出,同时现代化的会议对灯光、电动屏幕及窗帘的配合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中央控制系统是最佳解决方案, 它将多种信号的选择输出

具体设备的操作集中在一个触摸屏或计算机控制界面上,操作者通过直观的控制界面操作,将复杂的会议设备操作及环境控制变得轻松自如。

现代会议集中了电脑及多种视音频输入输出设备,操作者需要对每个设备实现控制,还要完成设备间的信号切换,使之在一个或多个演播设备中播出;同时现代会议对灯光、电动屏幕及窗帘等环境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各种功能集中在一起,单纯靠手工来操作,操作者定会显得无比的繁琐。如何化繁琐为简单呢?把它交给CTTC智能会议系统吧!

系统特点

现代会议集中了电脑及多种视音频输入输出设备,操作者需要对每个设备实现控制,还要完成设备间的信号切换,使之在一个或多个演播设备中播出;同时现代会议对灯光、电动屏幕及窗帘等环境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各种功能集中在一起,单纯靠手工来操作,操作者定会显得无比的繁琐。如何化繁琐为简单呢?把它交给CTTC智能会议系统!

1.集成化的设计使会议室中的所有设备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从而增加了主持人对整个会议的控制度

2.液晶触摸屏直观化、可视化的操作界面使繁多设备的被控变得简便、快捷 3.科技化、智能化的集成充分体现了现代会议的高品味所在

4.规范化、系统化的会议配置可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高的提高了效率

系统综述

大屏幕显示系统解决了我们眼睛看的问题,对于我们人类接受一个完整、立体的信息来说,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手段,那就是语言或声音。因此,在一个会议、培训环境中,第二个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就是解决:所有与会者都能听到一个清晰、洪亮、优质的声音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扩声系统”。扩声系统最基本的设备,一般包括:功放、音箱、话筒、调音台,以及一些周边的声音处理设备等。

建声

一个厅堂,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筑声学的问题。建声主要是指因为房间装修材质以及房间的形状对声音漫反射所形成的声场状况。一个好的建声状况才能为后期的电声设备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通过在装修过程中选用吸音材质以达到基本的建声状况。

电声

所谓电声,就是通过配置大量的电子声音处理设备,以取得一个厅堂内所需要的声学效果。它包括声音还原设备(如音箱)、声音放大设备(功放)、声音处理设备(均衡器、反馈抑制器、压限器等)、混音设备(调音台)。功放:

将音频电流放大至符合现场面积、区域都能清晰收听的设备。指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对功率的要求。均衡器:

将人耳能听到声音从20Hz-20KHz,分解成若干个区域并可调节。其功能是根据房间建声的反馈曲线反向修正,或者根据倾听者的习惯调整中高低音的比例。

从事演播室、会议室、迪厅、歌舞厅、KTV、影剧院、体育场馆的灯光音响设计、器材供应、安装调试、设备租赁及设备维护的系统集成公司。

优质工程:

承接工程:体育场馆、影剧院、多功能厅、厅堂会所的扩声系统,学校、酒店、室内外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娱乐场所、夜总会、DISCO、演播厅的扩声、灯光、专业卡拉OK、电脑点歌系统,建筑美光及城市亮化工程,大型(同传)会议系统,各类流动演出工程,影音监控系统、录音棚、非线编辑的音视频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集成。

篇6:软件系统功能测试方案

发表时间:2008-4-7 作者:王建国1,吴建兵2,吕震中1,民学星1 摘要:为了提高输煤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水平,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输煤程控设计方案。文章介绍了输煤程控系统的现状,分析了自动配煤功能难以实现的原因,阐述了改进的自动配煤设计方案,以某2×330MW 燃煤火力发电厂输煤程控系统的运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文中还提出 引言

输煤系统为锅炉制粉系统提供燃煤,对机组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分散控制系统(DCS)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日趋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许多电厂的输煤程控系统都采用了DCS或PLC,实现了设备的远方监控、联锁启停以及设备故障时的自动跳闸等功能。但是,绝大多数电厂的输煤系统仍然不能实现全部工艺流程的程序控制,本文将对输煤程控系统的自动配煤设计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的设计方案。

一、输煤系统工艺流程

输煤系统一般由储煤、上煤、取煤、掺煤、配煤等工艺流程组成:①储煤流程。厂外来煤通过输煤系统的输煤皮带输送到煤场。②上煤流程。厂外来煤通过输煤皮带直接输送到锅炉制粉系统的原煤仓。③取煤流程。将贮藏在煤场的燃煤通过输煤皮带输送到锅炉制粉系统原煤仓。④掺煤流程。将厂外来煤和煤场的储备燃煤掺配在一起,输送到锅炉制粉系统的原煤仓。这样就实现了各种不同煤种的混合掺轧从而适应锅炉的燃烧要求。⑤配煤流程。通过犁煤器或卸料器等将输煤皮带上的燃煤卸载下来,分配到锅炉不同的煤仓。

从功能上看,上煤、取煤、掺煤流程都是将原煤输送到锅炉原煤仓,只是源头不同而已。储煤和配煤流程的作用相对独立,储煤流程就是将外来的煤暂时运送到煤场贮存起来,配煤流程则通过犁煤器的抬落及时合理地将输煤皮带上的原煤分配到各个不同的煤 也保证可靠连续地供给锅炉。

二、输煤程控系统的现状

输煤程控系统的现状输煤系统有3种控制方式:程序控制、远方软手操作和就地手动操作。目前,上煤、取煤、掺煤和储煤流程基本能够实现上述3种控制方式。程控时系统按照逆煤流方向逐级自动启动设备,顺煤流方向逐级停运设备;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该设备立即跳闸,并按逆煤流方向逐级联锁跳停其他相关设备,故障点以后的设备仍然维持原来的运行状态。但是,大部分电厂的配煤流程只能实现后两种控制方式,即远方软手操和就地手动操作,手动配煤需要运行人员在就地不停地监视各个煤仓的煤位情况,通知集控室操作人员控制犁煤器的抬落。

由于输煤现场环境恶劣,手动配煤的安全可靠性低,很容易导致因人为原因而出现堵煤现象,进而引起皮带跳闸、系统停运。若长时间不能恢复,便可能使机组因燃料不足而降低负荷甚至被迫停运[2]。所以配煤流程实现程序自动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动配煤功能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是煤仓煤位检测信号不可靠。煤仓煤位信号是优先配煤和终止配煤的依据,所以煤仓煤位的准确测量是程序自动配煤的关键。然而,煤位的测量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难题,它不像液体那样可以通过测量其静压或差压来确定其液位高低。因为该类容器内一般都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给料位的检测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早期采用的各种接触式料位测量装置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近几年随着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的料位检测装置很多,己经可以有效地解决煤仓煤位的检

测问题,使得自动配煤功能的实现成为可能。自动配煤功能比较复杂,它分顺序配煤、低煤位优先配煤(简称优先配煤)、余煤配煤(简称余煤配)3种方式。顺序配煤就是从一组煤仓中的第一个煤仓开始按顺序对煤仓逐一进行配煤;优先配煤就是优先给低煤位成的煤仓分配一定数量的煤,然后再返回到顺序配绥式;余煤配就是当所有正常运行的煤仓全部配好后:控制系统发出相应的输煤设备停止指令,让上煤、取煤或掺煤流程正常停止,并将残留在各级输煤皮带上的余煤按顺序平均分配到各个煤仓中,直到余煤分配完毕。3种方式之间相互贯穿,随时切换。在顺序配煤期间,系统不仅要有效地控制各仓口犁煤器的抬落,还要实时检测判断各煤仓煤位的高低及煤位检测装置不可靠的影响,同时对出现低煤位的煤仓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队,以便及时对低煤位煤仓逐一进行优先配煤,优先配煤结束后要保证系统能及时、准确地返回原节点继续进行顺序配煤,这些都是配煤控制方案中的难点。

三、自动配煤功能设计方案

以某2×330MW的燃煤发电机组输煤控制系统为例,简单介绍其自动配煤功能的实施方案。该工程每台机组有5只原煤仓,2台机组共10只原煤仓,输煤系统分为甲、乙两路。DCS采用上海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的XDPS-400系统。

3.1 煤仓料位计的选型与配置

在原煤仓料位计的配置上,设计了两类料位计,一类是模拟量式的连续测量装置,采用的是超声波料位计和雷达波料位计,主要用于料位显示。该类料位计是基于波的反射原理进行工作的,因不直接与被测物质接触,抗污染和干扰性能好,现场实际使用状况比较好。另一类是开关型料位测量装置,采用的是射频导钠式料位开关,主要用于优先配煤控制。料位开关又分低料位开关和高料位开关。低料位开关因为是安装于原煤仓的喉部,喉部较细所以配置一只开关就够了;而高料位开关安装在接近仓口部位,因煤仓口径较大,煤仓四周的料位高低差又很大,所以配置了两只开关,分别安装在同截面圆周相隔180°的两个点上。

3.2 自动配煤控制方案

3.2.1 步序控制器(STEP ID=60)算法说明

该模块为设备控制算法提供了组级顺控和子组级顺控逻辑的实现方法。步序逻辑算法可接受上级顺控逻辑或运行人员的启动指令,并将相应设备置为顺控方式。步序的执行既是条件触发的,同时又是时基的。若当前步操作成功即反馈信号到达或达到设定时间且无故障信号时,程序自动进行下一步。顺控逻辑启动后,运行人员可以在任意时刻人工中止程序,或选择跳步、置步。跳步和置步操作在满足设备安全条件下才被执行。每个步序逻辑算法实现不超过8步的设备自动步序逻辑操作,通过级联多个步序逻辑模块,可实现更复杂的顺序控制逻辑。

级联时前一个STEP输出END必须与后一个STEP的START连接,除了各步指令由相应STEP输出外,其他所有输出都由第一个STEP输出;同样,各步的反馈、设定时间及限定时间则由相应STEP输人或设置,其他输入由第一个STEP输入。3.2.2 控制逻辑说明

步序控制模块是自动配煤功能的核心模块。它不仅可以实现顺序配煤,利用其置步控制方式可实现优先配煤功能,而且利用定时器(TIMER ID=56,也称延时模块)的延迟功能及其他条件,还能够同时实现余煤配功能。由于每个步序模块只能完成8个步序控制,故10个煤仓需要采用两个步序模块用级串方式连接起来,实现自动配煤控制。

自动配煤控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当配煤流程选择自动方式,并且末级皮带已经启动时便置位RS触发器,使其输出自动配煤开始信号至步序控制器的启动输入引脚(Start),从而触发系统开始自动配煤,即串联的步序控制模块按顺序从第一个煤仓到最后一个煤仓逐一进行燃煤加载,凡是被设置为检修或被设置为尾仓后面的煤仓则禁止进煤,程序将自动跳过这些煤仓,其他煤仓正常配煤,直到出现高料位信号或到达步序设定时间(1200s)后,转到下一个煤仓进行配煤。当一个周期执行完毕后,第二个步序控制器的步序输出端(End)输出由“0”变为“1”,而该输出同时连接到RS触发器的复位端(R)和两个步序控制器的复位端(Rst),使步序控制器和RS触发器同时被复位,故RS触发器和第二个步序控制器输出端便由 “1”变为“0”。此后,因RS触发器触发端仍然为“1”,所以RS触发器再一次发出一个上升沿触发信号(即自动配煤开始信号),从而触发系统进行下一个周期的自动配煤。如此反复,不停的按照先后顺序对各个煤仓进行燃煤加载,直至所有正常运行的煤仓全部加满后,自动转人余煤配方式。同时,请求停止相应的上煤、取煤或掺煤流程,将输煤皮带上残余的煤平均分配到各个煤仓中。余煤配方式下程序按照顺序配煤方式对每个煤仓加载60s,直至输煤皮带上所有煤全部配完为止。

考虑到配煤开始或顺序配煤期间,可能有多个煤仓出现煤位低信号(MCld~MClO d),本方案采用开关首出序号指示模块(FIRST ID=63),将这些信号按其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队,然后发出最先出现低煤位的煤仓序号(端口Y)和优先配煤请求信号(端口D)。此时,一方面,将这两个信号同时送至无扰切换模块(SFT ID=32)。无扰切换模块接受到优先配煤请求信号后,立即将输出由增强型模拟软手操器(ES/MA ID=77)传输过来的顺序配煤煤仓序号切换为需要优先配煤的煤仓序号,并将该序号作为步序号传给步序控制模块的置步输入端(Tmode),如果是1至8号仓,则对前一个步序控制器置步;若为9或10号仓则将序号减8后对后一个步序控制器置步;另一方面,优先配煤请求信号经过0.5s,延迟后作为步序控制模块的置步允许(Track)信号,触发步序控制模块执行置步控制,从而实现优先配煤功能。此外,为保证优先配煤结束后,程控系统能及时、准确地返回原节点继续进行顺序配煤,优先配煤请求信号还被立即送给增强模拟软手操器,激发其跟踪记忆功能,将当前执行的步序储存在增强型模拟软手操器的输出端Y中。在优先配煤方式下,低煤位信号消失后需持续对该煤仓进行燃煤加载一定时间(初步设定为lomin)后,再转入下一个煤仓,或切换到顺序配煤方式,以防煤位低信号反复出现,配煤方式频繁切换。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某2×330MW燃煤火力发电厂输煤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储煤、上煤、取煤、掺煤、配煤各流程的自动控制,而且能够对各种运行的设备状态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动画监控、实时报警以及对历史数据的维护和管理等。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功能完善,可靠性高,圆满完成了预定的技术指标。但是,运行过程中,也发现这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建议如下:

(1)建议在配煤监控画面上增加儿个配煤时间设置窗口,包括煤仓低料位信号消失后煤仓持续配煤时间、余煤配各个煤仓每次的配煤时间等,便于运行操作人员根据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实时修改,更好地适应生产需要。目前,这些时间参数都是由系统维护工程师在控制软件中进行设置的。

(2)建议能够选购或由传感器生产厂家设计出更为可靠的煤流检测装置,对末级输煤皮带上的煤流进行实时可靠的检测,保证双余的煤一旦全部加载到煤仓后,配煤流程立即结束。而目前是利用时间来控制的,即进入余煤配600s以后,配煤流程才能结束,往往出现皮带空走,或时间不足少量原煤残留在皮带上的现象。

上一篇:《阳光的香味》阅读答案林清玄下一篇: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