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障碍督导总结

2024-04-23

重性精神障碍督导总结(通用14篇)

篇1:重性精神障碍督导总结

重性精神病督导工作总结为认真落实<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我院组织参与了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三次督导,现将督导情况具实如下:2012年1月11日至17日、3月28日至31日、6月4日至13日、11月7日至12日我院xxx业务院长、XXX医生等人先后前往各乡卫生院(21个乡镇)和县直(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进行了今年的四次督导。从督导情况看,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各个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挑选经过培训的医疗人员负责该工作。

二、各项目负责医疗人员将责任区内符合建档要求的患者及时地建立了档案,详细填写了患者的有关信息。

三、各项目负责医疗人员对建立档案的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并按照工作规范要求对患者进行一年至少4次的随访,同时在随访过程中给患者及家属带去了有关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支持。

四、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基层医疗人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同时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在督导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部分负责医疗人员对精神疾病确诊的机构书骂不够确切。

二、档案中患者的服药剂量填写不准确。

三、部分医疗人员对所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不及时。

篇2:重性精神障碍督导总结

定州市卫生局:

为了落实《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加强我市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治疗工作,我院组织参与了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2012年第一次督导,现将督导情况具实如下:

2012年7月2日至8月3日,由卫生局公共卫生科副科长张鹏、定州市精神病医院院长郭明带领定州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督导组前往我市29个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对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进行了督导。

各被督导单位相对比较重视这次督导工作,就目前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做了汇报,并提出了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督导组对各个单位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检查和督导,查阅了相关资料,从督导情况看,我市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极不乐观,2012年的工作几乎未开展,个别开展的单位,也只是有些随访资料,而且资料填写的极不规范,各单位没有相应的制度、职责、小结,有的甚至没有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负责人,与上级要求相差甚远。

这次督导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低,未能达到上级要求。我 市任务数2953人,线索调查1936人,已网络录入1608人,需诊断复核810人。

2.各社区、乡镇工作程序不清楚,病人未经明确诊断复 核、未建立居民档案就网络录入,纸质和网络录入人员不符。

3.机构定位及职责分工不明确,有的单位重性精神疾病 管理负责人不知道自己是本辖区的管理者,有的不会在国家数据库里面录入,有的甚至不知道本单位登录的用户帐号和密码。

4.领导不重视、不清楚、不知道。参加工作会议的人员 回去后不汇报,文件随处一扔、不传阅。

5.人员配置不足,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档案不完善,有空项目,未按国家 规定程序录入,随访不按时进行,记录不全,没有及时网络录入。

7.报表不及时,有错误、空项目,各种制度、职责、小 组未建立,资料不全,整理归档不规范。

8.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 属健康教育以及与其他单位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工作总体比较薄弱。

经过本次督导,对各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予以表扬和推广,对不足之处已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希望通过大家不懈地努力,共同把我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做好、做实。

篇3: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护理干预

发现患者: (1) 在社区发现的疑似患者。 (2) 居委会主任提供的疑似患者。 (3) 临时性的问卷调查时发现的疑似患者。以上疑似患者情况需填入《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 报县级精防机构。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 县级精防机构组织诊断或复核诊断。明确诊断后方可建立档案。 (4) 已经在脑科医院就诊过, 现已出院, 名单由脑科医院下发给区疾控部门, 区疾控部门下发给社区医院, 这类患者可以按照名单和地址, 或电话进行建档。

建立档案: (1) 方法: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 采用17位编码制, 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居民建档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 (如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电话、文化、职业、既往疾病史、遗传病史、家族史、现病史等) 、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以自愿为原则, 应当齐全完整、真实准确。 (2) 管理:固定地点存放, 专人管理, 保证档案的正确使用和保管。填写随访服务记录表, 4次/年, 填写记录必须真实, 动态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 并给予相应的用药、心理、防止自杀、自伤等指导。如电话住址发生变动, 及时修订。不得随意泄露居民信息及个人隐私。健康档案一式2份, 纸质1份, 另外1份录入电脑系统中, 和纸质内容一致。如果信息内容有所变动, 纸质和电脑要同时更新。

随访:包括电话及面访:电话随访:电话询问患者的目前症状、自知力、睡眠情况、饮食情况、社会功能情况、是否住院、服药依从性等情况。面访: (1) 下社区:在居委会给居民服务时, 比如量血压或测血糖结束后组织精神病患者家属来居委会面谈, 谈一谈患者目前症状, 各方面情况, 以便填写随访表。 (2) 上门服务:应家属要求, 我院也可上门进行随访。事先和家属约好时间, 见面时注意态度和蔼, 一切本着为患者着想的目的, 不能刺激患者, 避免激惹, 使患者感到温暖, 感到有人在关心他, 配合我们工作顺利进行。 (3) 组织精神病患者到我院进行免费体检,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及服药情况。 (4) 有时会有临时性的问卷调查 (比如本年度填写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 我院会按照上级要求, 将相关患者或家属组织在一起, 填写问卷, 及询问各方面信息。

分类干预: (1) 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 自知力缺乏, 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 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 在精神专科医师, 居委会人员, 民警共同协助下, 2周内随访。 (2) 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1~2级, 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 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 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 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 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 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 若情况趋于稳定, 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 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 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 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3) 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0级, 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自知力基本恢复, 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 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躯体疾病稳定, 无其他异常, 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 3个月时随访。

护理

睡眠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 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柔和, 温度适宜。睡前忌服兴奋剂或兴奋性饮料。了解患者失眠原因。为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 按作息时间就寝。如果有烦躁不安、失眠等情况, 可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加服安定或其他安眠药。

饮食护理:有的患者有被害妄想, 认为食物有毒, 拒绝进食。这类患者可以让他自己做饭吃, 也可让他自选1份。有的患者因为抗精神病药引起食欲增强, 导致肥胖。此种患者要限制其进食量。有些患者有异食症状, 如吃土、吃草、吃树根等, 尽量不让患者有接触异食的机会。根据病情不同, 采取不同方法, 保证营养。杜绝饮酒, 控制吸烟。

心理护理: (1) 对待患者:向患者宣传疾病相关知识, 使其对自己有所认识, 正确对待自己疾病。和患者接触态度要和蔼可亲, 避免激惹, 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不能办到的事应予耐心解释, 避免强迫命令, 不要许愿和欺骗患者。 (2) 对待患者家属:首先家属要正确认识患者的疾病, 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 避免引起发病的危险因素, 指导家属学会简单的观察, 识别, 判断病情复发的方法。尊重和理解患者, 家庭成员相处要和睦, 使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

药物护理: (1) 严格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 定期与医生保持联系, 由医生根据病情指导调整用药。 (2) 家属准备好药物, 核对药名、规格、剂量, 看服下肚, 不可随意停药、换药。服药时间最好中午饭后或晚上睡觉前。服药后适当休息, 最好不要外出。 (3) 观察用药后反应:抗精神病药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抗抑郁药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皮疹。不良反应还包括厌食、体重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1]。告知患者药物反应, 尽量让患者能够按时服药。 (4) 防止患者自藏药物后一次吞服自杀。

安全护理:有的患者在发作期可能会伤人毁物或自杀。因此在患者症状明显或病情不稳定阶段要有专人看护, 尤其对肇事肇祸, 自杀自伤行为的患者, 加强陪护。患者居住环境中不能有危险物品, 如刀剪、利器、药品、绳索、玻璃制品等。今年南京召开青奥会, 根据青奥保障要求, 我们在5月份完成了第二季度的随访, 7月份完成第三季度的随访, 平时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 经常和居委会、疾控部门及派出所保持联系, 如果发现危险性评估等级在1级以上的患者, 增加随访频次, 及时与患者监护人联系, 发现患者的危险行为, 逐级上报。

健康教育:在病情稳定情况下, 多数患者生活能自理。平时注意适当体育锻炼, 做一些较轻而又安全的劳动, 这对改善症状、增进食欲、解除便秘都有益处。避免精神刺激。在开春季节, 病情易反复,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有需要, 及时就诊。平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有意识锻炼自理生活能力。

社区健康讲座: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健康咨询, 邀请患者及家属同来参加, 发放一些宣传册, 介绍病情控制满意的患者现身说法, 采取同伴教育形式。讲课内容包括药物分类、作用、剂量、用法、疗效、时间, 不可自行加药或突然停药。

康复训练:应培养患者6种技能: (1) 个人日常生活技能 (个人卫生, 衣着, 饮食等) 。 (2) 与家人共处技能 (和家庭成员保持情感联系, 及共同活动) 。 (3) 社交技能 (语言反应能力, 与语言有关的能力, 非语言能力) 。 (4) 工作技能 (根据患者原有职业特点及目前状态, 选择相应职业技能训练) [2]。 (5) 休闲技能 (歌唱, 跳舞, 书法, 绘画) 。 (6) 社区活动技能 (鼓励患者参加各种活动, 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 , 逐步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实现自己的价值, 回归社会。

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精神疾病护理干预措施。抽取80例精神病患者, 对其进行社区护理并建立档案,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饮食指导、心理干预等方面的护理干预, 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经过8个月的社区护理, 患者对精神病知识的认知率、控制率得到提高, 能主动配合治疗, 按医嘱服药, 肇事率明显降低,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病,社区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杜雪平, 王水利.实用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88-189.

篇4:浅谈重性精神病人出院后护理

【关键词】 精神病;出院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0.27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3858—01

精神病患者是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动作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等均可出现明显的异常,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动作行为古怪、与众不同、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支配下,有自杀、自伤或攻击他人的可能,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故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行为与心理均是正常的,从而拒绝治疗。所以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承认自己有病,一般都不会主动接受治疗,在院外往往拒绝治疗,因此出院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1 院外应按医嘱进行药物巩固治疗

家属配合下一定要督促患者坚持服药,这是预防病情复发的关键。重性精神病目前已纳入国家慢病管理,出院后仍需社区及家属的配合管理,督促其坚持服药。有关资料表明,如不坚持服药,五年发病率为85%,发病率如此之高,可见坚持服药有多重要。首先在病人出院时,医护人员就应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此疾病的性质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个别病人及家属认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使病人变傻,出现表情呆板,动作行为迟缓,流涎等反应,所以病情稍有好转就停药,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些反应只不过是暂时出现的药物副作用,随着病情的好转与抗精神病药物的逐渐减量,这些不良反应也会随之消失。如果随便停药,很容易导致复发,有的病人及家属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病已经好了,不用再吃药了,所以一定要向他们讲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2 保持良好的心态

开导患者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认识自身疾病,解除对疾病的错误看法,家属要配合并给其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要患者正确对待生活琐事,正确对待不良刺激。对其内心的不满,要及时给予疏导和关心。生活要有规律,特别是不能饮酒、喝浓茶、咖啡及一些兴奋性饮料,丰富其生活,参加有益身心的劳动及活动锻炼。

3 识别复发征兆

病人和家属要知道精神病防治知识和复发先兆,如出现睡眠障碍、情绪改变、言行紊乱和拒绝服药现象,及时就医。

4 定期复查

篇5:重性精神疾病培训总结

为了搞好我镇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我院于2017年4月20日举办了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培训及重性精神病知识讲座。培训由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主办,参加培训人员有全体乡村医生,讲解了重性精神病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解了精神分裂症的知识。

一、培训基本情况

鉴于乡卫生院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是农村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特别是乡村医生,群体特殊、责任重大,在培训内容上,我院精心安排,结合培训内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有针对的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重性精神病人筛查方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二、培训的初步成效

1、进一步增强了全体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培训,使大家纷纷表示认识到了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培训内容都是乡村医生最急需的、最实用的,参加培训的广大学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3、促进了乡村医生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培训,不仅搭建了授课老师和培训对象的交流平台,也为各村的乡村医生创造了一次交流的机会。

篇6:重性精神疾病半年工作总结

我院的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根据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的总体要求,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排查工作,结合线索调查,走访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促进,降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具体总结如下:

一、制定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方案

以区局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项目目标,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目标人群。各行政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负责对本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索调查、评估登记建档,镇卫生院对重性精神病人进行管理和随访,并制订了重性精神疾病筛查、评估、干预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患者实行一人一档案,每个档案中有个人信息表、个人体检表、每次随访记录表。填表书写要规范、完整、各种医学检查单附贴随访表后,明确了镇、村二级公共卫生管理项目的各自职责。镇卫生院负责培训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负责辖区内的各类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和上报工作,力争我镇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达到上级要求。

二、培训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项目管理人员

为了使我镇公共卫生管理项目顺利实施,由区疾控中心和卫生院组织培训辖区内各卫生室和公共卫生科人员,于3月12日和2月28

日在镇卫生院三楼会议室,进行重性精神病健康管理的培训,参加培训分别为17人和29人。用基本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指导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人员熟练管理和规范管理程序,牢固掌握重性精神疾病排查、评估、个人信息的采纳、登记、归档工作要领,工作中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信息表格,准确记录数据,及时发现目标管理服务人群,及时登记信息,及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随访,同时,要求各村卫生室公共卫生管理人员每月底上报本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发现数和累计数,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定期随访,给予干预指导,从而使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达到规范管理。

三、全镇具体的工作开展结果

按上级要求,开展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全镇14个行政村卫生室和1个居委会,均开展了重性精神疾病建档工作,落实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人员15人,截止3月底,实际管理精神病人36人,在区疾控和市精神卫生中心指导下对36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累计随访73人,累计随访显好67人次。

四、采取多种形式学习精神卫生法

2013年3月13日下午在牌楼镇卫生院门诊三楼会议室组织牌楼镇卫生院公卫科人员及所有乡村医生学习宣传了《精神卫生法》,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李梅华主任主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总则、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了解了精神障碍的康复、保障措施、法律责任。3月20日,牌楼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组织工作人员在江湾村卫生室进行了《精神卫生

法》知识讲座,让广大居民关注心理健康,预防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者康复,维护精神障碍者合法权益。

五、下一步打算

1、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疑似患者线索调查;

2、完成已建档重精患者的随访工作,管理好在册重性精神病患者。

3、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督导;

篇7:重性精神病半年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2016年社区继续加强辖区精神病病人督导管理工作,现将2016上半年重性精神病防治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性精神病病人督导管理

2016上半年中心管理重性精神病病人人,规范管理率100%,督导管理是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我们除了通过电话对病人进行服药指导和督促外,还定期组织人员到病人家中和监护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指导病人进行治疗和服药。对病人服药情况的督导管理,本社区各工作人员负责其所属区域内的重性精神病病人督导及定期进行随访,由于他们和病人居住场所比较近,服务的对象又主要就是各站管辖居民,因此相对比较熟悉病人的情况,比较容易和病人沟通交流,督导起来也比较便利,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基础较为薄弱。这不仅严重影响重性精神病病人的发现率,也严重制约了整体的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

(二)重性精神病培训指导力度尚嫌不足,培训指导的内容、频次和力度上还须加大。

(三)重性精神病防治宣传力度还需加强。虽然开展了一些初步的重性精神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但是无论在宣传手段、对象和宣传 的区域上还是太过于单一和局限。

幸福社区卫生所

2016 2

篇8:重性精神障碍督导总结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绍兴县各镇街经济水平[1]为判断依据, 把绍兴县19个镇街分成经济上等、中等、下等三类, 三类中各随机抽取1个镇街, 纳入社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重性精神病人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双相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4种疾病, 疾病诊断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 [2]执行。

1.2方法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 (SDSS) 对病人的治疗康复情况开展评估SDSS评分得分越低, 康复效果越好, 得分越高, 效果越差[3]) 。制订调查表, 通过对病人及其监护人问询, 对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一般情况及进入社区治疗康复时间、病程、复发次数、婚姻情况、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庭经济情况、监护人与病人关系、监护人年龄、家属态度和家人照顾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查。

1.3质量控制

调查前每位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现场评定及调查时均备有专门的《调查说明》作为评定及调查的标准;对当天回收的调查表二级精防医生进行缺项及逻辑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资料的分析

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 在SPSS 13.0统计软件包中分析。根据资料特点, 单因素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 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纳入3个镇街社区管治的重性精神病人460例, 实际调查438例, 调查率95.21%;回收有效表格435张, 回收率99.31%。其中精神分裂症326例,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3例, 双向障碍92例, 偏执性精神障碍4例, 74.94%为精神分裂症病人。

2.2各因素与治疗康复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社区治疗康复时间长短、患者病程与SDSS得分进行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10, P值分别为0.001、0.036, 显示进入社区治疗康复时间长短不同者及患者病程不同者间治疗康复效果差异统计学意义。

复发次数、婚姻状况、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 家庭经济情况、监护人与病人的关系、监护人年龄、家人态度、家人照顾情况与SDSS得分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不同的婚姻状况、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庭人均收入、监护人与病人关系、家人态度、家人照顾情况者间, SDSS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用LSD法进一步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 得出婚姻状况为已婚的病人SDSS得分小于婚姻状况为离婚、未婚的病人;除了间断工作和仅参加农务家务的病人SDSS得分无差异外, 随着社会参与情况越少, 其SDSS得分越高;治疗依从性差的病人SDSS得分比治疗依从性好和治疗依从性一般的病人高;除了人均年收入≥2万元和1~2万元的病人SDSS得分无差异外, 人均年收入越少, 其SDSS得分越高;监护人为配偶的病人其SDSS得分小于监护人为父母、亲兄弟姐妹的病人;家人关爱型态度的病人其SDSS得分均低于其它态度类型的病人, 家人冷漠型态度的病人SDSS得分高于家人迁就、放任型的病人;家人照顾病人越全面, 病人的SDSS得分越低。而不同的复发次数和监护人年龄者间, 病人康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2.3各因素与治疗康复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以SDSS得分为因变量, 以在单因素分析中P< 0.05的9个因素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设进入和退出模型的标准分别为0.05和0.10, 有4个因子进入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依据其对因变量SDSS得分影响大小 (即标准偏回归系数的大小) , 有意义的因素依次为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庭经济情况、家人态度。结果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庭经济情况、家人态度依次为影响重性精神病人社区治疗康复的主要因素, 提示我们在社区防治康复工作中, 要重点对以上各要素进行干预。而社区治疗康复时间、病程、婚姻状况、监护人与病人的关系、家属照顾情况等因素未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有待进一步研究。

社会参与情况是影响重性精神病人社区治疗康复的第一位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社会活动参与多的患者康复情况比社会参与少的患者康复情况好, 提示作为精神病患者家属或监护人, 应尽可能多地让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交活动, 这样才能使患者逐步康复相关的社会功能, 否则患者不光恢复不了已经丧失的社会功能, 还会使尚存的一些功能逐步退化[4]。政府部门也应该以社区为单位, 为这些患者提供一个集生活照料、社会交往、职业技能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复场所, 把患者置身于劳动环境中, 减轻患者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 改善患者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交流, 以逐步提高生活和工作技能, 既减少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的发生, 同时也减轻病患家属的照顾负担[5]。

治疗依从性越差, 康复情况越差。在社区治疗康复的重性精神疾病, 绝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 病程长、 易反复[6]。长期治疗可导致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7]。家属照顾负担也较重, 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监管缺位, 使病人难以长期维持规则治疗, 是导致病人治疗依从性差的一个主要原因[8]。我县社区康复的主要措施就是为患者提供方便、系统的药物治疗, 我县在社区 (10-15分钟服务圏) 发放的药物多达32种, 为绝大多数患者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药物[9]。但还有少数病人的药物得不到满足, 应根据病人的需求适时增加或更新发放药品的品种, 进一步加强以药物为主的社区综合治疗康复措施, 通过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来促进治疗康复水平的提高[10]。

家人态度为关爱型的患者康复情况好于家人态度为迁就型和放任型, 家人态度为冷漠型的患者康复情况最差。迁就型心态, 貌似关心病人, 实则相反, 使病人处于过分照顾和保护之中, 使病人骄横、任性、不服从治疗或拒绝治疗, 管理困难。而放任型心态多见于家属忙于工作、家务无暇顾及病人或家属对精神病的性质、特点和规律认识较差, 没有意识到维持用药的重要性, 导致病人康复期或出院后, 家属对其服药、治疗情况采取顺其自然、不管不问或很少过问的态度, 一切都让病人自行料理, 结果是多数病人擅自停药或减量, 病情反反复复。冷漠型心态常见于多次发病或长期住院病人的家属, 由于病人多次发病, 使家属对其治愈丧失了信心, 如同丢弃一个包袱似的, 把他们丢给医院或社会, 不再过问[11]。关心病人, 同时又要懂得和尊重疾病的发展规律才是一个好的心态, 需要我们社区精神病防治医生不断地加强家属的培训工作, 使其了解和掌握精神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指出并帮助家庭成员改变不良态度、形成正确态度。

家人照顾生活和治疗的患者康复情况好于仅照顾生活或照顾不周的患者。郭红利等[12]研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得到一般照顾的患者, 干预后SDSS等4种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的报道也证实这一点。精神病人不同于其它疾病患者, 在康复期间, 往往存在自知力丧失或部分丧失, 患者常因缺乏自知力认识不到有病或不承认有病, 不愿意接受治疗甚至拒绝治疗, 故精神疾病患者不管是生活还是治疗都需要家属的看管, 忽视一方都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绍兴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绍兴县年鉴[M].绍兴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2009:337.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1.

[3]Neil Preston, 王晓慧, 张松.现代社区精神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27-129.

[4]赵衍山, 祁世清, 魏飞飞, 等.工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09, 21 (5) :538-540.

[5]沈调英.社区建立精神病病人康复中心的意义和设想[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27 (5) :534-535.

[6]王祖承.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2.

[7]华文球, 张程祯, 覃宗厚.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状况调查[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 2008.14 (3) :214-215.

[8]李明, 赵宏斌, 郭襄平.重性精神病人家属的负担、需求与政策回应—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4) :246-248.

[9]沈调英, 陈正平, 陈国强.农村社区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31 (7) :713-714.

[10]谷光, 王艳梅, 胡佰文, 等.提高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水平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26 (8) :68.

[11]周志英.家属心理行为对病人康复的影响[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2002, 8 (1) :28.

篇9:重性精神障碍督导总结

1981年3月30日,有精神病史的26岁青年约翰·欣克利(John Hinckley)因迷恋模仿电影《出租车司机》里的年轻明星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为吸引她的注意,模仿电影中的男主角的样子,出现在暗杀现场,企图行刺里根总统。这让里根总统严重受伤,射入的子弹离里根的心脏仅3英寸,总统新闻秘书詹姆斯·布雷迪(James Brady)严重脑损伤。案发后,欣克利被关入圣伊丽莎白医院,这是美国一家很古老也很有名的精神病院。20 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拒绝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释放。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个一直未受重视的问题……

研究显示,精神障碍所造成的负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位居首位。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精神病患者杀人、伤人案件频频发生,这已成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一大隐患,给公众带来极大的危害和不安全感。数字庞大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不但散居在社会多个角落,且其行为反复无常,令人防不胜防。精神病患者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控制自我且缺乏刑事责任能力,其很难被追究刑事或民事责任,无辜的受害者对此无可奈何,这给社会留下了一道道难题。很多人为此歧视和痛恨精神病患者,有的患者家属将其像动物一样看管起来,更有甚者放弃对其的抚养和看护,任其流浪街头,所以,这些患者既是害人者,也是不幸的受害者。针对这样一个让社会头痛的问题,从全科医生医疗干预的角度,详细介绍此类患者的病因和危害特点,并逐一列出其应急处理、日常管理等内容。

相关定义

重性精神疾病

重性精神病患者发病时,对疾病的自知力或对行为的控制力丧失,产生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当病程时间持续较长时,患者的社会功能可严重损害。目前,我国要求社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

滋事、肇事、肇祸

轻微滋事 指有滋扰邻里、出丑、扬言闹事等威胁公共安全或自身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尚不够行政拘留处罚。

肇事、肇祸 肇事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后果较严重的行为。肇祸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他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

肇事、肇祸均表现为冲动和暴力。冲动行为指突然产生且常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暴力行为指故意造成财物或他人身心伤害的行为,攻击对象为自己、他人或物体。冲动和暴力行为不是精神症状,正常人中也有,这里主要指受精神症状影响的异常行为。与其有关的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激情、意识障碍,其中以妄想最多见,攻击的对象多为亲朋好友、熟人或邻居。

引发肇事、肇祸常见的病种

精神分裂症 冲动与暴力行为主要受幻觉和妄想影响所致。患者有被害妄想时,由于感到害怕可出现“自卫”心理;命令性幻听可指使患者攻击他人。还有一些攻击与暴力行为是精神病性紊乱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所致,与幻觉妄想无关。

心境障碍 急性躁狂发作的患者可因激惹情绪、要求未得到满足或活动受限而出现冲动与暴力行为。抑郁发作患者担心自己的罪恶连累亲人或担心自己死后无人照顾家人,即可出现杀死亲人后再杀死自己的扩大性自杀。

器质性精神障碍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的脑器质性障碍(如痴呆或精神发育迟滞等)患者,其都可因判断力下降、意识障碍或病理性激情情绪导致冲动和暴力行为。其通常具有突发性、紊乱性、波动性和突然消失的特点。其中癫痫性人格改变的患者可因固执、报复和判断力下降等多因素影响表现出冲动和暴力行为,更具有残忍性和毁灭性。

偏执性精神障碍 患者可对其妄想中的人(如对嫉妒的配偶或钟情妄想的对象)采取攻击行为。但妄想有系统性、内容固定且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患者人格相对完整。

此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虽未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病种,但这类患者也可出现冲动和暴力行为。例如,醉酒时大脑处于去抑制状态,患者情绪不稳定、判断力和控制力受损,易导致冲动和暴力行为;酒精依赖患者突然戒酒,可因易激惹或谵妄状态出现冲动和暴力行为;海洛因等物质依赖者常因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而渴求药物或毒品,在遭到拒绝时也可引发伤害;可卡因过量可致躁狂样表现,并因谵妄状态出现严重的暴力行为。

危险因素及评估

如何能够预测哪些精神病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危险性大?目前,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产生的机制尚知之甚少,预测有较大的困难,但或许可通过了解这种行为与哪些因素有关而去减少相关伤害的发生。

根据目前的研究,以下情况与重性精神病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男性,青壮年;既往有攻击、冲动行为或犯罪史;既往有严重自伤、自杀行为史;既往有药物、酒精滥用史;目前有明显的与被害有关的幻觉、妄想、猜疑、激越、兴奋等精神病性症状;目前有攻击性、威胁性语言或行为;目前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刺激;目前有药物、酒精滥用史;目前缺乏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具有冲动、判断力差、不成熟、情绪不稳、自控力差等性格特征或反社会型、冲动型人格障碍;早年家庭环境不良,遭受父母虐待。

在以上因素中对于评估、预测肇事、肇祸行为较为重要的因素有:男性患者,既往有攻击冲动行为、严重自伤、自杀史,目前有精神症状和攻击性、威胁性语言或行为。

依据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的危险度从无、轻到重可分为6级,见下表,这是对其管理的依据。

篇10: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总结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是九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院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难度很大,为此,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制定《重性精神病患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不断完善工作,现将工作计划如下:

一、转变观念

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九项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

我们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的经验,考虑到各村卫生站辖区居民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多少的不同,如根据以前居民健康调查和慢性病管理情况得知,进行造册登记,按时随访。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我院今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项目目标所规定的任务。为了做好落实,我们制定工作进度表,如规定各村服务人员在一个月内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并管理,为了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我全程参与,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进行督查。

三、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因重性精神病患者则是更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我们要宣传普及精

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康复意识。只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常识,让大家了解和掌握精神病康复知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帮助精神病人。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要使残疾人真正康复,必须是躯体、精神、贫困等三者的康复,今年要为67例精神残疾人,由乡医和我进行管理和访视。

四、强化培训、指导,确保项目质量

由于这项工作对我们是项全新的工作,不管从专业知识、管理经验都十分缺乏,又没有经费,2012年要对辖区乡医进行了业务培训4次,提高我院对重症精神病的管理能力和质量。

宜村乡卫生院杨红梅

篇11: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工作总结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九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们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有相当难度,对此,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年初把它列入今年中心中重点工作之一,首先成立领导组,制定《重性精神病患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通过一年来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较规范管理,已收到初步成效,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

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九项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之一,因此中心首先召开项目动员大会,将制订的《2011年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由中心主任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具体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实行主任负责制、团队包干制。

我们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的经验,考虑到辖区居民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多少的不同,如根据辖区居民健康调查和社区八类慢性病管理情况得知,我院重性精神病患者主要分布在东区,约占27%,但是由房屋拆迁,患者大部分搬迁或租住它处,难以登记和管理,所以我们召开医疗小组组长会,要求他们结合以前的重性精神病

患者登记并与居委会联系,逐户摸底,同时各社区卫生医疗小组注意将搬迁或租住到其社区的患者进行登记造册并管理。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中心今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项目目标所规定的任务。因此中心和各社区卫生医疗小组主要负责人为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和执行人。为了做好落实,我们制定工作进度表,如规定各社区卫生医疗小组在一个月内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并管理,为了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中心派人全程参与,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进行督查。目前对辖区44名精神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其中44名重症患者纳入“686”项目管理,定期随访(43名患者病情平稳,1名病情复发继续在家服药)。

三、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结合慢性病管理和送温暖活动,营造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氛围。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而重性精神病患者则是更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我们要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康复意识。只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常识,让大家了解和掌握精神病康复知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帮助精神病人。在社区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使残疾人真正康复,必须是躯体、精神、贫困等三者的康复,因此,我们每年不仅对残疾人免费体检,而且对到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实行优惠,力所能及的减免费用。

四、强化培训、指导,确保项目质量;规范管理,加强监管力度。由于这项工作对我们是项全新的工作,不管从专业知识、管理经

验都十分缺乏,又没有经费,要把这项工作做到位还很困难。为此我们首先要逐步培养一支较专业、有爱心的团队。因此项目领导小组同志和相关人员除自学相关精神病防治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省市县开展的关于精神病防治知识培训活动,才有技术力量为重性精神病人在基本医疗、生活照料、娱乐活动、功能训练、技术培训等康复服务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照项目方案做好残疾人筛查、病情评估和定期随访,中心每季度组织开展自查1次,每年进行1次项目总结,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板桥乡卫生院

篇12: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工作总结

年初工作计划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十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们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有相当难度,对此,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年初把它列入今年中心中重点工作之一,首先成立领导组,制定《重性精神病患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通过半年来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较规范管理,已收到初步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

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十项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之一,因此我院首先召开项目动员大会,将制订的《2011年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由我院马杰院长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具体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实行院长负责制、团队包干制。

我们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的经验,考虑到辖区居民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多少的不同,如根据辖区居民健康调查和社区八类慢性病管理情况得知,我院重性精神病患者主要分布在18个村,约占60%,患者大部分搬迁或租住它处,难以登记和管理,所以我们召开村医会,要求他们结合以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并与居委会联

系,逐户摸底,同时各村注意将搬迁或租住到其社区的患者进行登记造册并管理。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我院今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项目目标所规定的任务。因此我院和服务站主要负责人为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和执行人。为了做好落实,我们制定工作进度表,如规定各村医在一个月内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并管理,为了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卫生院派人全程参与,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进行督查。

三、强化培训、指导,确保项目质量;规范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由于这项工作对我们是项全新的工作,不管从专业知识、管理经验都十分缺乏,要把这项工作做到位还很困难。为此我们首先要逐步培养一支较专业、有爱心的团队。因此项目领导小组同志和相关人员除自学相关精神病防治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省市开展的关于精神病防治知识培训活动,才有技术力量为重性精神病人在基本医疗、生活照料、娱乐活动、功能训练、技术培训等康复服务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

包公镇卫生院

篇13:嘉善县重性精神病人患病现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嘉善县区域面积506平方公里, 辖6个镇3个街道, 104个行政村, 43个社区, 户籍人口382 907人, 其中18周岁以上286 667人。对全县18周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 排查重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样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 结合家属及邻居的询问, 对病人做出诊断及风险评估。

1.2 调查方法

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全县的重性精神病流行学和社区管理情况进行调查, 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调查的内容, 包括每位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人的一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诊疗情况、目前危险评估和治疗情况等内容设计《嘉善县重性精神病人调查摸底表》。由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在对全县各乡镇精防医生、社区责任医生培训后, 再分片指导采用线索调查和整群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由社区责任医生按照镇、村、居委会、小区逐个上门摸底调查。

1.3 危险性评估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 喊叫, 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 局限在家里, 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 不分场合, 针对财物, 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 不分场合, 针对财物或人, 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 或纵火、爆炸等行为,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

2 结果

2010年3-5月, 共摸底调查出重性精神病人1161例, 患病率为4.05‰, 其中既往有肇事肇祸史21例 (1.8%) 。男性566例, 女性595例, 男女比例为1∶1.05;精神分裂症1102例 (94.9%) ,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46例 (4.0%) , 分裂情感样精神障碍7例 (0.6%) , 偏执性精神障碍6例 (0.5%) 。危险性评估分级:0级8 7 1例 (7 5.0%) , 其中精神分裂症824例,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36例, 分裂情感样精神障碍5例, 偏执性精神障碍6例;1级232例 (20.0%) , 其中精神分裂症222例,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8例, 分裂情感样精神障碍2例;2级52例 (4.5%) , 其中精神分裂症50例,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2例;3级4例 (0.3%) , 均为精神分裂症;4级2例 (0.2%) , 均为精神分裂症。年龄构成:18~29岁44例 (3.8%) , 30~39岁156例 (13.4%) , 4 0~4 9岁3 1 8例 (27.4%) , 5 0~5 9岁287例 (24.7%) , 6 0~69岁237例 (20.4%) , 7 0~79岁9 7例 (8.4%) , 8 0~8 5岁22例 (1.9%) 。社区监护1094例 (94.2%) , 其中门诊服药854例, 未服药240例;住院治疗6 7例 (5.8%) 。

3 讨论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 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 就诊率更低。另有研究数据显示, 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

3.1嘉善县精神病流行特点与管理现状分析

本次摸底调查发现重性精神病人1161例, 患病率为4.05‰, 其中既往有肇事肇祸史21例。患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年龄分布以30~69岁的中老年人居多, 以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最高, 其次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样精神障碍及偏执性精神障碍。社区责任医生主要负责对重性精神病人的随访、宣传和管理。

3.2 精神病人管理的难度

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特别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病人, 在法律上已丧失行为能力, 往往具有危害社会、危害他人, 甚至危害自己亲人的肇事肇祸行为倾向。一方面由于目前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的不够, 致使人们甚至家人对精神卫生知识普遍了解甚少, 社会群体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 对精神病人缺乏应有的, 甚至是最起码的理解和同情, 缺乏人道主义观念。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人对精神病人的治疗和人道主义关爱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二是把精神病人视作累赘、祸害和包袱, 或者歧视虐待, 或者放弃监护, 不履行责任, 不予治疗, 不予看护。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精神病人社区管理机制, 致使部分重性精神病人仍散居在家庭或流浪于社会。如有的病人因家庭经济拮据, 无法送医院医治, 长期被关锁在家中, 与社会隔绝;有的由于病情发作, 家人又管不住, 流浪于社会引发伤人、破坏公物等事件, 不仅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困难, 而且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3.3 建议

加强重性精神病人社区管理,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社区分级管理制度, 对于精神病人的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至关重要[1]。要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 把精神病人监护、查、防、管、治、康与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促使精神病的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标准化[2]。同时, 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 利用各种途径对群众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 尤其要加强人道主义观念的宣传, 树立关爱生命的基本意识, 使人们正确认识精神病, 科学对待精神病人, 消除偏见和歧视, 给他们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 营造宽容、和谐的康复环境, 为精神病人重返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而提高社区精神病人的检出率和规范管理率, 最大限度地防止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发生, 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李玉华, 姚新伟, 张明园.上海市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机构现状调研与对策建议[J].上海精神医学, 2005, 17 (9) :35-37.

篇14:重性精神障碍督导总结

[关键词] 精神科医护人员;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态度;实施情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83-02

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已经不再是医疗机构或者患者家庭的问题,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精神病的定义是:精神功能受损已达到自制力严重缺乏的程度,患者不能应付日常生活或不能保持与现实恰当的接触[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的重心也逐渐从传统的药物治疗转移到强调患者参与治疗上来,实现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在西方多个国家进行实践并得到了卓越的成效,患者参与治疗现已经成为高质量医疗护理的重要体现。虽然目前我国已出现糖尿病、冠心病、癌症等患者参与治疗的报道[2],但是重型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报道相对较少,针对这一现状,现根据我院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情况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122名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态度与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其中男性52名,女性72名;医生57名,护士65名,中专13名,大专29名,本科54名,硕士及以上26名,对象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41±4.12岁,工作时间在五年以下的有8名,工作在五至十年的有40名,工作在十年至二十年的有48名,工作在20-30年的有22名,工作在三十年以上的有4名。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22份,有效回收122份。

1.2 调查方法 采用我院自拟的调查问卷《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情况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至我院122名精神科医护人员并由其如实填写。调查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共设问题十六道,充权与患者参与治疗理解各一题,对于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六道题,对于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情况八道题,每道题设有三个选项,按1-3级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重视程度越低。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情况分析 大部分精神科医护人员重视患者参与治疗,不过对于充权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态度方面,大部分医护人员均支持患者参与治疗,不过从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方面来看,实施效果尚不够显著。

2.2 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情况 在诊断告知、药物使用决策方面,患者参与度均不高,而且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明显低于其对于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

3 结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群体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关注日益上升,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我国精神病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已经不再是医疗机构或者患者家庭的问题,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精神病不仅会对患者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的负担。重性精神病主要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临床表现主要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幻觉、行为紊乱等,患者基本丧失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力[3]。

传统治疗重性精神病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之以康复性训练,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医疗护理的需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的重心也逐渐从传统的药物治疗转移到强调患者参与治疗上来,借鉴西方国家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4],我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查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院精神科医护人员虽然对患者参与治疗认可度非常高,但是在实施方面尚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诊断告知与药物使用决策方面。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情况明显低于其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的现状,采用我院自拟的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经过统计与分析,得出上述结果,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综上所述,精神科医护人员需要加大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力度,加强日常的精神卫生知识宣讲,定期开展相关的知识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使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舒卓,王涌,姚贵忠.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和实施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08):574-578.

[2] 苗爱妞,魏家泉.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和实施现状[J].海南医学,2012(14):140-142.

[3] 李青芸,黎文云,黄定萍,等.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参与护理的态度和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06):806-807.

上一篇:先行试点 规范运作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下一篇:存储结构之数据文件和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