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病培训的总结

2023-05-26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性精神病培训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重性精神病培训的总结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培训总结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培训总结

为了顺利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建档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任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我院于2015年10月28日下午2:30至4:30分组织相关项目的有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及各村卫生室共计37人(其中除赵岗村和魏集村请假未到以外,其余各村均列席)。就《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为了保证这次培训效果,龚子显院长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由赵林枫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医院提前把培训日程及培训教材发放到负责相关项目的医务人员及各卫生站负责人,确保所有乡村医生都按时接受培训。

为了保证这次培训质量,担任培训的人员认真准备,培训人员就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做了详细讲解。重点讲解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性分级、病情分类干预等。并现场进行了提问,分别就不同的问题提问5个村卫生室,大家分别回答正确流利、确认已经完全掌握重性精神疾病的相关服务规范。

通过这次培训,使所有乡村医生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内容,能够正确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为在我镇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构林镇卫生院

2015年10月28日

第二篇:李市镇重性精神疾病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总结

关于重性精神疾病乡村医师培训工作总结

2012年我院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上级部署,组织我镇乡村医生进行集体培训和辅导。具体培训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鉴于乡村医生是农村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特殊、责任重大,在培训内容上,我院精心安排,结合培训内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有针对的对乡医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重性精神病人筛查方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在培训期间,各村乡村医生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班纪律,认真学习培训班的课程内容,考勤率都在95%以上。培训班期间,大家就不懂的知识争相提问,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二、培训的初步成效

1、进一步增强了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培训,广大学员纷纷表示认识到了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培训内容都是乡村医生最急需的、最实用的,参加培训的广大学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3、促进了乡村医生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培训,不仅搭建了授课老师和培训对象的交流平台,也为各村的乡村医生创造了一次交流的机会。

4、为进一步做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加强乡村医生培训的几点建议和打算

1、建立乡村医生培训长效机制,切实搞好乡医培训。

2、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要从农村医疗工作最急需、最实用的内容入手,创新培训形式,尊重乡村医生意愿,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

3、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乡村医生不仅担负着农村基层医疗工作的重要责任,也是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培训和宣传,让其立足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3年,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切实重视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合理安排培训班次,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我镇乡村医生业务技术水平,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乡村医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及时方便的卫生服务,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疾病预防、保健、治疗需要。

李市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2012年10月9日

第三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培训教案

铁富中心卫生院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培训教案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主要表现为狂燥不安、偏执、抑郁、焦虑、幻听幻觉、敏感多疑、强迫急躁、思维紊乱、胡言乱语、乱摔东西、冲动、伤人、不能控制自己等。病时患者可能出现一种毫无根据的错误想法,怀疑有人要加害于他,坚信配偶有外遇,听到有人议论他,指责他,威胁他,看见奇怪的影像,闻到不愉快的气味,尝到食物中有特殊的气味等一些虚幻的知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以至最终悲观绝望而自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

通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包的实施,构建精神疾病防治体系,探索构筑医院社区一体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完善辖区对重性精神疾病的防治和管理能力,降低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加强医院对于精神疾病防治的公共卫生能力和提高医务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治疗的能力。促进基层精神卫生疾病防治网络的完善,使服务内容转化为常规工作。

一.目标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目标

1、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

2、提高治疗率,降低危险行为率。

3、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4、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对重性精神病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和回归社会的比率,减轻病人、家庭的痛苦,减轻社会的压力。

二.主要任务

1、登记、评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2、随访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

3、向有危险行为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

4、应急处置患者。

5、紧急住院治疗。

6、解锁救治关锁病人。 三.基本原则:

1. 政府主导原则。通过政府投入购买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促进农村卫生资源整合,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的能力。

2.市场竞争原则。各乡镇在选择服务提供者时,应在同等条件下,鼓励符合准入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参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工作,形成竞争机制。建立退出机制,对服务质量与绩效考核差的服务提供者,由其它服务提供者竞争性替代。

3. 绩效优先原则。绩效考核结果是提供方获得服务报酬的前提和基础,是购买方(政府)支付报酬的依据,从而鼓励提供方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需方考核原则。在对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者进行绩效考核时,应注重需方(即接受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的对象)对服务满意度的考核。

四. 服务对象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一)建立健康档案

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时,除需要由家属提供的自愿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外,还应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患者监护人姓名、监护人电话、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既往治疗情况、最近诊断情况、最近一次治疗效果、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关锁情况等。

(二)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5.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对患者的随访次数。(随访服务记录表见附件6,精神病患者评估表见附件7)

(四)健康体检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五)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六)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第四篇:重性精神疾病服务管理规范培训小结

为了搞好我镇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根据市局的精神要求,于03月04日组织全镇各村卫生村医、服务站、中心全体医护人员举办了《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培训》及《重性精神病知识讲座》。培训由中心主任主持,公卫科主办参加培训人员有中心全体人员及全镇村卫生室村医、服务站人员。鉴于中心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是农村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特别是乡村医生,群体特殊、责任重大,在培训内容上,我中心精心安排,结合培训内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有针对的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培训前一天通知村卫生所负责人参会,安排培训议程,讲解由中心副主任:王献芝讲解了《重性精神病发现与诊断》,公卫科长:杨莉讲解了《重点讲解了重性精神病随访与指导》,中心副主任:陈刚讲解了《精神病规范用药》。 培训结束由公卫科拟题,大家共同考试,答案就在培训内容里,不会做题的可查找自己的培训笔记,,目的不在于分数的高低,而是让大家都能够明确精神疾病各管理规范及内容。通过培训:

1、进一步增强了全院职工及全体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认识到了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提高了全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人员对重性精神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培训是乡村医生最急需的、最实用的活动,参加培训的所有人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3、促进了乡村医生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培训不仅搭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管理与村卫生室管理的交流平台,也为各村的乡村医生创造了一次交流的机会。

4、为进一步做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积累了经验,通过培训讲课也是对我们的一次锻炼,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业务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各村室、服务站、中心医护人员基本掌握了重性精神病的相关知识进一步规范了我中心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工作,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是最简单而又最容易接受并能受董的一次培训,大家在做试卷时,不用查笔记都能把答题做出来,这样的效果使我总结出,不论做每一件事,只要你踏踏实实的去做,有时候没必要非的有多规模,多隆重,结合实际需要,按照自己力所能及的能了认真的去完成,必有良好的成绩。

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50305

第五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培训内容(本站推荐)

686项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培训内容

一、何为精神疾病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二、精神疾病的分类、特点和症状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及意志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外界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在精神科门诊及主要患者中占2/3。

1.精神分裂症的特点

(1)起病缓慢,早期不易被察觉。(早发现,早治疗。)

(2)慢性过程,病程至少超过三个月,部分患者可达数十年。(家属坚持治疗,配合医务人员。)

(3)反复发作,患者在配合医生治疗后达到临床痊愈水平,在一定的条件的影响下病情可能复发。(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2.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1)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2)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钟情妄想、夸大妄想等。

(3)行为紊乱:动作和行为无明显的动机和目的,杂乱无章,不可理解。 (4)睡眠障碍

3.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

(1)只想自己待在屋子里,不愿与人相处 (2)多疑,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己 (3)毫无理由的悲伤、压抑、痛苦等 (4)感兴趣的事越来越少 (5)不愿上学或上班

(6)会产生奇怪的念头,如自己能看出别人的想法等 (7)睡眠障碍 (8)焦虑、害怕、独处、急躁等

(二)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会时常在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躁狂发作时会觉得可以支配整个世界,可以成功。抑郁时又觉得身陷绝境,再也无法摆脱。患者在兴高采烈和悲观沮丧的状态之间来回摇摆,而处于这两种情绪的间歇期会比较稳定。 1.躁狂状态

躁狂发作时,患者自我评价很高,思维奔逸,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受自己控制的聪明,能干大事。典型的三高(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增多)。

2.抑郁状态

抑郁时患者感觉自己无用,没有理由的罪恶感,注意力及思考问题能力丧失,难做决定,焦虑,反复想到死或自杀。典型的三低(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

(三)癔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已有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善于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点。

癔症的临床表现:

1. 兴奋性反应如狂奔、乱叫、情感爆发等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 2. 抑郁性反应如昏睡、木僵、瘫痪、聋、哑、盲等。 3. 退化反应如幼稚行为、童样痴呆等。

(四)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1.临床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悦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迟缓,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语速明显减退,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临床表现行为迟缓,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4)认知功能受损

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长,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等。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躯体任何部位的疼痛等。

三、如何应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常见问题

(一)在家庭中如何护理精神病患者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监督按时按量服药,保证服药到胃,在未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地增加或减少药量。如果想调整药量,最好带病人找医生复查,征得医生同意。

3.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中毒反应,有些抗精神类药物容易引起便秘、血压降低、头昏、嗜睡、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如出现有轻微药物副作用,稍减剂量即可。如反应较严重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服药期间家属应定期到医院做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

4.关心病人的日常生活,生活要有规律,恰当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严格的要求病人,能做的事情让患者自己做。

(二)家庭中应避免哪些误区

1.患者自己配药、自己保管药品。

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可能出现服用大量药品自杀的想法,所以,所有抗精神类药物都应由家属保管。

2.不让精神患者从事任何的劳动。

这样会加重患者的惰性,使其社会功能明显下降,患者整日无所事事,胡思乱想,可能使病情复发。家属应鼓励患者生活自理,自力更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参加职业劳动。

3.让患者闭门不出以避开外界环境

这样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加快家属衰退。家属应鼓励患者多与人交流,适当参加社会活动。

4.过于溺爱或放任不管。

过于溺爱会使患者丧失是非分辨能力,自我控制力衰退等。厌恶、嫌弃患者,会使其产生攻击、破坏等行为,导致病情复发。解决办法是培养患者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意识。

5.病好了还需吃药吗?

在临床治愈1-2年内,精神症状还有可能复发。所以一般情况下,精神病一旦发病,至少需要维持服药2-3年。如果病程更长,复发次数超过三次的患者,可能要终身服药。

6.精神病人为什么不能抽烟?

烟中含有的多种有害物质,可直接影响肝脏中多种酶的活性,加速药物的分解和代谢,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经常吸烟的精神病患者,有效用药量明显高于不吸烟者,服药量越大,副作用越大。而且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吸烟容易引起火灾,造成家庭生命财产损失。所以精神病患者最好能够戒烟。

上一篇:助学金申请成功感谢信下一篇:中学禁毒教育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