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2024-05-03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共8篇)

篇1:(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2)一词多义

【其】

①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

②人不堪其忧(代词,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困境)

③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代“颜回的”)

【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替)

②可以为师矣(做)

(3)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

(4)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⑤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3.主题解说

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4.重点突破

课文所选12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提示: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 度的,包括第7、9、10章。学习态度包括: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

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8、9、11、12章。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

5.结构图解

学习    勤于复习

方法    学思结合             学习

以学为乐       是为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      诚实谦虚       了更

珍惜时间       好地

修身    宽厚仁义             做人

做人    坚贞守节

6.学法点津

文言字词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与重点实词的意思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知识。

【典型例题】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四十而不惑   (2)不亦说乎   (3)吾日三省吾身

【参考答案】(1)迷惑,疑惑   (2)通“悦”,愉快   (3)每天

【技法点睛】文言字词理解的方法有:

(1)扩词法。即结合语境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如例(1)。

(2)积累法。即把课内所学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背下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如例(2)。

(3)注意词类活用。有些文言字词在具体的语境中其意义与用法都会发生改变。如例(3)。

(4)专用词语不译,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不译。

7.拓展延伸

出自《论语》的成语积累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4)温故而知新   新: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                舍:

(7)曲肱而枕之   肱:

(8)博学而笃志   笃: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          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作。它与《          》《          》《          》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度的一句: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6.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一本名著《论语》的封面撕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7.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1)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8.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所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 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摘写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且现在常用的成语。

12.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3.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诲女知之乎(       )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3)则不复也(       )

(4)是以谓之文也(       )

15.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是 以 谓 之 “文” 也

(2)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16.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7.这三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8.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文言文对照翻译

子曰:“学而①          时    习      之,不亦说(yuè)乎?有    朋     自远方来,

孔子说:“学习(知识、技能)之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②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实词]子:先生,指孔子。学:主要指 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的典籍。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习,复习或温习。说:通“悦”,愉快。朋:古代以同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人:人家,别人。知:知道,了解。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虚词]而:①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这里是“然后”“之后”的意思。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吗”。自:介词,从。而:②连词,表转折关系。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技能。

[句式]不亦……乎?:不也是……吗?固定句式。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习乎?”(《学而》)

是不是复习过呢?”

[实词]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Zēn),名参(shēn), 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谋:谋事,办事。交:交往,往来。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虚词]吾:代词,我。为:介词,替。而:连词,均表转折关系,却。与:介词,跟,和。乎:句尾语气词,表疑问。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    而      不惑,五十而知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

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过规矩。”

[实词]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从:顺从。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虚词]而:承接连词。

子曰:“温    故            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实词]温:温习。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发现,新的知识。

[虚词]而:表承接的连词,就。可以:可,可以,表示可能和能够;以,介词,表凭借。为:这里用做动词,做,成为。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子曰:   “学 而 不 思    则    罔(wǎn),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地)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实词]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虚词]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表示结果,相当于“就”。

子曰:“贤哉,回         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①忧,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带来的忧愁,

回也不改其②乐。贤哉,回也!”(《雍也》)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实词]贤:有道德。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乐:乐于学。堪:忍受。

[虚词]其:①代词,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困境。②代词,代“颜回的”。哉:语气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实词]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虚词]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

如浮云。”(《述而》)

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实词]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疏食:粗粮。曲肱:弯着胳膊。肱,胳膊。

[虚词]而:承接连词。之:代词,代弯着的胳膊。于:对,对于。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     师   焉(yān)。择其①善者①而从之①,其②不善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

者②而改之②。”(《述而》)

(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实词]行:走路。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改:改正。

[虚词]焉:兼词“于是(这)”,在这之中。者:①②助词,……的地方。而:表承接的连词,就。其:①②代词,他们的。之:①代词,代“善者”;②代词,代“不善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 夜不停。”

[实词]川:河,河流。逝:流逝,消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放弃。

[虚词]夫:句末语气词。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实词]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 500人为一军。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实词]笃:忠实,坚守。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仁德。

【参考答案】

1.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括n  dǔ

2.(1)通“悦”,愉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真诚,诚实  (4)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5)迷惑  有害  (6)这,指河水  舍弃,放弃  (7)胳膊  (8)忠实,坚守

3.D

4.C

5. (1)儒家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时期  思想  教育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撕破了,原谅我好吗?

7.(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  (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8.(1) 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 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 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经历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 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4)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匹夫不可夺志;富贵浮云;箪食瓢饮。

12.C

13.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14.(1)通“汝”,你,你们  (2)什么  (3)再次,重复  (4)因此

15.(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6.(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2)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3)不能举一反三。

17.第一、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8.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惜缘

篇2:(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1.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2)一词多义

【其】

①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

②人不堪其忧(代词,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困境)

③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代“颜回的”)

【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替)

②可以为师矣(做)

(3)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

(4)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⑤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3.主题解说

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4.重点突破

课文所选12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提示: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7、9、10章。学习态度包括: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

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8、9、11、12章。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

5.结构图解

学习勤于复习

方法学思结合学习

以学为乐是为

《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诚实谦虚了更

珍惜时间好地

修身宽厚仁义做人

做人坚贞守节

6.学法点津

文言字词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与重点实词的意思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知识。

【典型例题】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四十而不惑(2)不亦说乎(3)吾日三省吾身

【参考答案】(1)迷惑,疑惑(2)通“悦”,愉快(3)每天

【技法点睛】文言字词理解的方法有:

(1)扩词法。即结合语境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如例(1)。

(2)积累法。即把课内所学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背下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如例(2)。

(3)注意词类活用。有些文言字词在具体的语境中其意义与用法都会发生改变。如例(3)。

(4)专用词语不译,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不译。

7.拓展延伸

出自《论语》的成语积累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4)温故而知新新: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舍:

(7)曲肱而枕之肱:

(8)博学而笃志笃: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它与《》《》《》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度的一句: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6.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一本名著《论语》的封面撕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7.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8.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所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摘写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且现在常用的成语。

12.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3.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诲女知之乎()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3)则不复也()

(4)是以谓之文也()

15.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6.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7.这三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8.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文言文对照翻译

子曰:“学而①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

孔子说:“学习(知识、技能)之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②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实词]子:先生,指孔子。学:主要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的典籍。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习,复习或温习。说:通“悦”,愉快。朋:古代以同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人:人家,别人。知:知道,了解。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虚词]而:①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这里是“然后”“之后”的意思。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吗”。自:介词,从。而:②连词,表转折关系。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技能。

[句式]不亦……乎?:不也是……吗?固定句式。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习乎?”(《学而》)

是不是复习过呢?”

[实词]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Zēnɡ),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谋:谋事,办事。交:交往,往来。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虚词]吾:代词,我。为:介词,替。而:连词,均表转折关系,却。与:介词,跟,和。乎:句尾语气词,表疑问。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过规矩。”

[实词]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从:顺从。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虚词]而:承接连词。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实词]温:温习。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发现,新的知识。

[虚词]而:表承接的连词,就。可以:可,可以,表示可能和能够;以,介词,表凭借。为:这里用做动词,做,成为。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地)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实词]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虚词]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表示结果,相当于“就”。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①忧,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带来的忧愁,

回也不改其②乐。贤哉,回也!”(《雍也》)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实词]贤:有道德。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乐:乐于学。堪:忍受。

[虚词]其:①代词,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困境。②代词,代“颜回的”。哉:语气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实词]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虚词]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

如浮云。”(《述而》)

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实词]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疏食:粗粮。曲肱:弯着胳膊。肱,胳膊。

[虚词]而:承接连词。之:代词,代弯着的胳膊。于:对,对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①善者①而从之①,其②不善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

者②而改之②。”(《述而》)

(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实词]行:走路。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改:改正。

[虚词]焉:兼词“于是(这)”,在这之中。者:①②助词,……的地方。而:表承接的连词,就。其:①②代词,他们的。之:①代词,代“善者”;②代词,代“不善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实词]川:河,河流。逝:流逝,消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放弃。

[虚词]夫:句末语气词。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实词]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实词]笃:忠实,坚守。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仁德。

【参考答案】

1.lúnyuèyùnxǐngwǎngdàidānɡōnɡdǔ

2.(1)通“悦”,愉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真诚,诚实(4)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5)迷惑有害(6)这,指河水舍弃,放弃(7)胳膊(8)忠实,坚守

3.D

4.C

5.(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时期思想教育(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撕破了,原谅我好吗?

7.(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8.(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经历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4)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匹夫不可夺志;富贵浮云;箪食瓢饮。

12.C

13.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14.(1)通“汝”,你,你们(2)什么(3)再次,重复(4)因此

15.(1)是以/谓之“文”也(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6.(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2)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3)不能举一反三。

17.第一、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8.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惜缘

篇3:(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课型:讲读课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前六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一、自学检测

1、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小组有节奏朗读前六章。(提示: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二、能力提升。学习前六章

1、学习第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注音:说(yuè)

愠(yùn)(2)解义:

学:学习

而:表示顺接;表示转折

时:按时

习:

复习

亦:也是

说:通“悦”,高兴,愉快

知:了解

愠:

生气

君子:品格高尚的人(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5)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学习第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注音:省(xǐng)

传(chuán)(2)解义:

吾:我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

谋:出主意

而:转折 信:诚实

传:传授的知识(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

复习了?”

(5)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学习第三章(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注音:逾(yú)

矩(jǔ)(2)解义:

有:通“又”

而:表示顺承

立:独立

惑:迷惑

天命:自然规律

逾:超过

矩:规矩(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5)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①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③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学习第四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温/而知,可以/为师矣。”(1)解义:

温:复习

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2)画出朗读节奏。(3)翻译: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4)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学习第五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

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注音:罔(wǎng)

殆(dài)

(2)解义:

而:表示转折

罔:迷惑

殆:有害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5)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学习第六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注音:箪(dān)

瓢(piáo)

陋(lòu)

哉(zāi)

(2)解义:

贤:品质高尚

堪:忍受

乐:乐于学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

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前六章

反思:

第二课时(后六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前六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前六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

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论语>十二章》(后六章)。

一、能力提升。学习后六章

7、学习第七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注音:好(hào)

(2)解义:之:代词,学问

者:„„的人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5)课文探究:

①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 ②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8、学习第八章(提示: 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注音:肱(gōng)

(2)解义: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疏:粗粮

水:冷水

曲肱:弯着胳膊

而:顺承

乐:乐趣

不义:不正当手段

于:对于

(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学习第九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义:三:几个

行:走

焉;在其中

其:代词,他

而:顺承

善:优点、长处

从:跟从、学习(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4)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学习第十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解义:川:河

逝:流逝

斯:这

舍:舍弃

(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4)课文探究:

①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②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学习第十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解义:三军:军队

匹夫:普通人(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学习第十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注音:笃(dǔ)

(2)解义:博:广泛

而:表并列

笃:坚守

切:恳切

仁:仁德(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二、小结

三、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后六章

反思:

第三课时

目标:

1、掌握文言文重要的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默写课文。

3、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一、能力提升。

1、通假字(提示:30秒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C,B-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

不亦说乎

说: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B,C-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不亦君.子.乎

(2)可以..为师矣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古:可以、凭借

今:泛

指品

德高尚的今:可能、许可(3)饭疏.

饮(4)饭疏食饮水 古:粗古:冷水 今:

通、疏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

夺(6)也吾日三.省吾身 古:普通古:多次 今:无

识、无

谋的今:数词,三

3、词类活用(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 D-A, C-B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一词多义(提示:1分钟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D,B-C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2)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为.人谋而不

温故而知新

懂得 .(3)而: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4)其:.仁在其中矣

他的 .

温故而.知新

顺承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博学而笃志

并列 .

5、特殊句式:(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当堂训练:(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1、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1)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乎吾身。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准确翻译句子。(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学习指要》 《论语》的成语:

不亦乐乎

从心所欲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逝者如斯

择善而从 一日三省

三十而立

篇4:(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字词,了解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3、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背诵默写。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基础部分】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曾子(     )   三省(     )

传不习乎(      )   不逾矩(      )(      )   罔(      )   殆(     )

箪(     )   曲肱(      )   笃志(    )     不亦乐乎(     )

为人谋(      )     可以为师矣(       )    好之者(      )

3、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时习:                    说:                 朋:               愠:

日:                      三:                 省:               为:

谋:                      忠:                  信:               传:

吾十有五:                立:                 惑:               天命:

耳顺:                    从:                  逾:               矩:

故:              温故而知新:                 以:               为:

学而不思则罔              罔:                 殆:

贤:                      哉:                 堪:

知之者:                  知之者:             好:               乐:

饭:                      疏食:               水:               曲肱:

乐:                      不义:               于:

焉:                      善者:               从:             不善者:

川:                      逝:                 斯:               舍:

夺:                    匹夫:

博:                      笃:                 切:               仁:

【要点部分】

(相信自己,我能行!)

1、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翻译下面句子并判断其句式。

人不知而不愠。

可以为师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读注释翻译全文(用斜线在课文中划出停顿节奏),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拓展部分】

(挑战自己,我最棒!)找出本文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课堂小结】

政哥

篇5:(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重点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成语、格言、警句 难点

理解每则语录的意义

课时安排

三个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孔子像导入

二、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三、了解《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体式归纳起来有: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四、朗读

1.听读,听配乐朗读,注意朗读节奏。2.播放背景音乐,自由朗读。3.小组内展示读。4.班内展示读。

五、学习第一至五章

1.学习第一章

用PPT显示第一章,用双色区分重点字词,让学生先自己学习,再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展示时先要把原文读一读,再把重点字词的意思说一说,然后把一章完整的翻译。

一个学生展示后,有疑问的由其他学生继续释疑,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2.用学习第一章的方法学习第二至五章 3.比一比,看谁背的快

自由大声朗读背诵

抽背

篇6:(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归纳学习文言文知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

2、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重点

难点

关键 重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学生出缺

席 情 况 班级人数 缺席姓名 程 序 与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个 性 修 改 计划时间 一、情境创设:

1、创设情境: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目标引领: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三、意义构建

1、介绍孔子以及《论语》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

3、教师泛读课文,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4、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5、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合作研讨,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四、巩固提升:

请学生归纳: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用

5.特殊句式

五、回顾小结: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六、检测反馈:

1、试背全文,比比看谁背得最准确。

2、背诵过程中要注意停顿,不抢不拖,不加字,不吞字。

七、作业布置

教师激情导入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

传(chuán)不习乎 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积极引导,适时点拔。学生讨论后后,小组交流,

1、同学当堂背诵

2、,其他同学互考。

3、老师抽查提问。

3分

2分

15分

10分

5分

7分

3分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论语》

孔 子

课后反思

老金厂中学课程设计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篇7:《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设计人 于秀萍 审核人 张凤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 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能流畅地朗读课 文、背诵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 度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 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学法指导:自主、朗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二则》。

一、检查预习

1.注音 :说 愠 省 逾 罔 殆

2.解释重点词语。时习: 愠: 信: 传: 立: 天命: 耳顺:

3.了解作者: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 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自主学习读注释翻译前六章

三、问题导学

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四、达标训练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中庸》《 孟子 》《大学》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 心是仁,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

学法指导:自主、朗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接着学习《< 论语>十二章》,学习之前先背诵一 下前六章。

一、检查预习:

1)注音

箪 堪 肱 笃 论

2)重点词语

川: 乐(之者):

曲肱: 于我 如:

焉: 斯 : 笃:

二、自主学习:

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 供师生当堂解决。

三、问题导学

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 法的?

学习态度: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 知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 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学而时习之 然后,表示承接

人不知而不愠 却,但是;表示转折

温故而知新 从而,表示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 却,但是;表示转折

思而不学则殆 却,但是;表示转折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三、达标训练:

1.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好几个,你们找到了几个?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惑 之年、随心所欲、箪食瓢饮、富贵浮云、逝者如斯、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匹夫不可夺志。

2.翻译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2)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四、拓展延伸: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篇8:《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背诵检查,提问前五则哪些是有关学习态度,哪些是有关学习方法,哪些是思想修养。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后五则。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6.教学第六、第七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贤:贤人齐:相同焉:语气词自省:自我反省

翻译: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示课件16)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以上两则讲述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7.学习后三则,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请同学们从字面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探究本句的含义。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本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人们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探究第二句]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

哲理:经历磨难,培养意志,成就大事。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小结:

这两句谈修身做人的道理: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三、探究十则如何分为三类: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

求知态度: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出示课件25)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语言积累。

成语归纳

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②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③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④死而后已:到死为止。

上一篇:电梯地坎标高确认书下一篇:他使我懂得了要坚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