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学年论文

2024-04-14

法学学年论文(精选8篇)

篇1:法学学年论文

法学学年论文

论文摘要 刑事申诉是《刑事诉讼法》赋予刑事诉讼当事人的一种诉讼权利,它也是刑事诉讼当事人的最后救济手段。我国的刑事申诉制度在纠正冤、假、错案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当事人走刑事申诉途径,但随着法治建设的进步和现代司法理念的确立,现行刑事申诉制度的不足也逐渐突显。本文以笔者所在检察院为例谈谈刑事申诉的现状,针对案件申诉率高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申诉率的应对措施。

论文关键词 刑事 申诉 当事人

从至今,笔者所在的基层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刑事申诉案件9件14人,不立案书面审查的4件6人,立案复查5件8人,其中,204件6人,1件2人,1件1人,至今3件5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关注。

一、刑事申诉案件基本特点

1.从申诉类型看,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较集中。从至今,该院受理的9件刑事申诉案件中,就有8件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占受理案件总数的88.9%。

2.从申诉主体看,以原案的被告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为主。根据最高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向检察机关提起刑事申诉的主体可以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近亲属、代理律师等多种主体。但四年来,该地区受理刑事申诉案件的主体以被告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为主,其中原案被告人提出申诉的2件,被害人提出申诉的2件,被害人近亲属提出申诉的5件,这三类人均是与审判结果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判决结果影响着其的直接利益。相对来说,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代理人申诉极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滥申诉以及申诉难等一系列问题。

3.从案情看,造成人身伤亡严重后果较为突显。造成人身损害的申诉案件占全部申诉案件的88.9%,其中,因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或死亡的3件,因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或死亡的3件,非法拘禁限制人身自由的1件,xx的1件。由此可见,对于居民人身健康和生命权的重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法治的进步而不断提高。

4.从申诉结果看,复查存在一定问题的案件比例不高。经过对申诉案件的事实认定、定罪量刑、程序合法性等问题进行复查或初步审查,申诉理由不成立,驳回申诉的6件;不符合抗诉条件,不予抗诉1件;移交本院公诉科,建议抗诉或补充起诉的2件,占立案数的22.2%。针对复查存在问题比例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司法水平以及司法从业人员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由于申诉主体过于宽泛,申诉主体普遍法律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不高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刑事申诉案件增多的原因分析

1.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的法律意识增强。随着我国普法宣传力度的加大,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检察机关的法律宣传周的深入开展,以及新闻媒体对“冤假错案”的频频报道,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法律不仅是打击犯罪的`工具,也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

2.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对有关法律规定的理解有失偏颇。例如,被告人石某无证驾驶,忽视路面安全,撞倒张某的父亲后逃逸,造成张某父亲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法院在法定刑内判处石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张某受传统“杀人偿命”思想的影响,认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怎能与一条人命对等,法院量刑畸轻,因此提出申诉。由于申诉要求主体宽泛,申诉理由简单,固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给了更多的人有更多申诉的机会,但是其存在问题确是不容忽视的,不仅造成申诉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而且导致司法资源大量浪费、司法权威受到损害。

3.刑事申诉无理由、时间和次数的限制,成本低。诉讼要计算诉讼成本,在我国现阶段,几乎绝大部分的案件均集中在基层人民法院,导致基层人民法院案件繁多,基层法官工作量大,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将不可避免的有所疏漏。此时上诉审法院便成为最佳的纠错机构,但是由于诉讼经济原理,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即一件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二审法院做出的判决即为终审判决。现实中,我国仍然存在着司法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司法权威性不强等现实因素,因此我国现行法律给予了当事人以及其他认为案件判决存在问题的人员一个可以提出质疑的机会,实行了申诉制度。因此现行法律对申诉理由、申诉时间及申诉次数都未作适当的限制,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对于申诉人来说无疑是成本低的救济途径,因此大多数申诉人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寄望通过申诉获得法律的帮助。

4.监督工作机制繁琐。启动再审程序繁琐,须经过控申部门复查、公诉部门审查、检察委员会讨论等环节,往往会出现部门意见不一致,制约了监督职能的行使。程序的复杂以及过于繁琐不仅会限制公民实体权力的行使,也会使得行政部门互相推诿,尸位素餐,行政工作效率不高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钱权交易,污染腐蚀我国公务员队伍,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法治文明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5.全社会总体量刑偏轻,必然引发被害人一方不满。现阶段,法院从社会和谐稳定角度出发,在量刑上普遍对被告人从轻量刑,加强教育感化,我国刑法也确定了教育、感化、挽救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处罚原则,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刑法最初确立的“同态复仇”原则有了很大的改编于提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公民普遍法律水平不高,对法律的理解与领悟不强,再加上司法权威性不足,使得被告人与受害人这一利益的矛盾体时有冲突,对被告人量刑偏轻,自然会引起受害人的不满,从而提出申诉。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一,完善刑事申诉的工作机制。随着我国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在依法治国的框架下,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和期待。因此,检察机关要在完善刑事申诉的工作机制,提高法律监督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检察机关开展刑事申诉工作时,要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对原案认定的事实、采信的证据、适用的法律、程序的合法性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案件的决定权与申诉复查权分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加强办案程序的公开,增强案件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有利于避免申诉人反复申诉,久诉不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息诉机制贯彻办案始终。新形势下的刑事申诉案件,往往关系到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财产的切身利益,对已生效的决定或判决裁定存在质疑和不满。因此,复查工作不仅要依法处理,还要注意息诉罢访,防止反复申诉,到省进京,非正常越级上访等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因此,我们建议把释法说理贯穿于办案过程的始终,坚持“两见面”制度甚至“三见面”制度,与申诉人加强沟通协调,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对符合刑事被害人救助条件的申诉人,给予司法救助,帮助解决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的生活困难问题,促使申诉人息诉罢访,维护社会的稳定。

第三,明确刑事申诉理由、期限和次数。我国现行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刑事申诉的理由、时间和次数,申诉人不管申诉理由是否正当,理由是否充分,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出无数次申诉,导致泛滥申诉,反复申诉,申诉质量不高,甚至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不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也给申诉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资的损失。因此,我们建议明确刑事申诉的理由、时间和次数。首先,申诉理由方面,申诉人必须有新的证据证明原案认定的事实错误,或认定事实的证据不充分存在矛盾,或适应法律错误,或违反法定程序,或司法人员有违法行为等情形之一;其次,申诉期限方面,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近亲属可以在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两年内为当事人提出申诉,被告人可以在刑罚执行期内至刑满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诉;最后,申诉次数方面,不得超过两次。无正当申诉理由、超过期限或次数提出申诉的,不再受理。

第四,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检察人员素质。检察人员是检察机关监督职能的践行者。检察机关要提高法律监督水平,树立法律监督权威,就必须有针对性,讲究实效地加强检察人员的刑事申诉专业培训,实行经常培训和定期集中培训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检察人员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水平,切实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

四、结语

刑事申诉制度从根本上是为了纠正司法错误,给申诉主体提供一项最终的解决途径,但是由于该项制度正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时期,再加上我国法律对此规范不足,此项制度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我过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进步,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该项制度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篇2:法学学年论文

三、俄罗斯宪法法院在私有财产保护方面的作用

(一)俄罗斯宪法法院的历史和运作机制

(二)对俄罗斯宪法法院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实践

(四) 论文资料搜集

1、 论文资料搜集的意义

论文资料的搜集就是信息情报的搜集,使整个论文写作成功的关键所在,论文的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资料的新颖性,新资料是非常珍贵的和值得研究的对象。尤其在我国法学转型的过程中,亟需从国外了解更多的关于某些法律制度的情况,梁慧星教授也认为,把某外国某项法律制度研究清楚,工作我国立法和理论研究的参考,这就是价值。将外国的某项制度、理论引入国内,使之体系化、条理化,以便我们能够了解、把握、借鉴,这就是学术性和实践性。

对于一个现代的高素质的法学专家,无论是律师,还是法官,特别是法学研究人员来说,信息搜集能力是一个人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人专业素养的体现。据说,在日本的中小学校里就开设了专门的情报搜集课程。

2、 论文资料的类型

论文资料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

(1)书面文件和电子文件。

前者包括教科书、专著、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法律文件(法典、法律、司法解释)、法院判例;

后者主要是指来自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网上期刊[J/OL]。

(2)中文资料和外文资料。

在目前中国的法学论文中,存在着对于外文资料的偏好。甚至存在着照搬外文资料的情况。

对于外文资料的运用应当注意从中提炼出基本的命题或者问题出来。如何从外国法学文献中学习法学论文写作?邓正来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提到,他原来是川外外语专业毕业的,在多年的研究中,坚持边读外语原著,便将外语原著翻译为汉语,积累了几百万字的素材和资料,翻译出版了多部著作,也出版了多部专著。纵观当今时代的青年法学家如贺卫方、顾陪东等都有一个阶段翻译了许多外语原著的时期,所以朱苏力曾经说过年轻的转型时期的法学家都有一个通过翻译学习的阶段。

【思考:外语水平的高低对当代法学人才培养有何重要意义?】

(3)文献的类型的缩略语

专著为M,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为N,学术报告为R,学位论文为D,论文集为C,不知道的文献类型为Z。

3、 论文资料的搜集方法

(1)【按图索骥法】

根据所搜集的论文的参考文献和注视中去寻找你所需要的论文资料;查到了这些论文所在的期刊、期号、页数之后就可以在图书馆里查找了;

(2)【图书馆实地搜检法】

当然如果有时间和空闲的话,就不停地在图书馆里转悠,将图书馆里相关部分的资料,反复搜检,将发现的有用的资料全部借阅。

(3)【e时代的e方法】

【寻找文献信息的一般方法:一般的互联网查询方法】

有的人喜欢使用google、百度、雅虎、搜狐等一般地互联网搜索网站,使用这种网站的缺点是资料信息太多,内容和主题驳杂,而且搜集来的资料缺乏准确性和可复查性,往往是没有办法和对你查询到的东西是否就真是的和准确的。通常的论文写作中很少用这些东西去搜集。

但是最近google推出了专门的学术互联网搜索网站,这个比较好,能够检索都所有的关于某一主题的期刊文章,他列出了文章的名称、作者、发表的期刊的刊名和期号,便于大家去寻找原文。较为方便,目前由于刚刚推出所以使用的还是比较少的。建议大家使用!

【寻找文献信息的专门方法:专门的电子查询系统】

在各大学或者国家图书馆的查询系统上查询,在此类的查询系统上,只能够免费得到论文的题目、所在的期刊的名称、期号,作者等等,但是不能够得到原文;查到了这些目录后就可以在图书馆里查找这些论文了。

【查询电子全文的方法】

在不少大学,图书馆都购买了专门的电子数据库,特别是cnki、万方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北大法宝等都可以查询文章的电子版全文。在我们学校就有以上数据库,同学们可以在宿舍里直接通过互联网查询(方法是登录学校图书馆网站,点击相应的主题,就可以进入某一数据库进行查询,校内用户不需要密码和用户名)。

篇3:法学学年论文

在传统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训练中, 选题偏重立法论角度, 而缺少解释论角度;论证方式采用教科书式的阐发, 而不是严密的推导;论证结论难有价值。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学习资源, 而且, 使得学生对法学研究乃至对法学知识留下了恶劣的感性评价。而司法实践中真正需要的法律论证能力, 由于没有教师的系统指导, 只能留待学生到工作中自己进行碎片式的摸索和碰壁后的自悟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可能有很多种, 但是, 从目前国外法科学生的培养方法来看, 普遍性的规律在于, 法科毕业论文, 甚至是学习中间的论文写作, 都应该树立以司法适用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而不是树立以培养法学家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具体而言, 需要改变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念。

第一, 法科论文的写作价值目标, 从立法建议导向到司法适用导向。所谓立法建议导向, 指论文的论述结论, 是建议法律的立改废。由于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 法律体系基本完备, 法律研究的主要问题已经从研究法律的立改废进入研究法律的解释适用规律, 立法建议导向的论文写作, 难有价值。

第二, 法科论文的训练能力目标, 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到训练学生的法律适用方法。从培养法律适用能力导向上看, 司法适用中, 找法、解释法律、事实辨认和法律说服能力等才是学生最为急缺进行系统训练的能力。

第三, 法科论文的成果形式, 从著书立说到案例研判。要求仅仅进行了四年法学初步训练的法学本科生, 进行著书立说式的论文写作, 不仅高估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更低估了法学研究的专业性和严肃性。要求学生进行案例研析式的写作, 才更加符合法学本科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

二、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

本文主张的案例研析型学术论文写作训练, 是大陆法系法科学生的传统做法, 德国、日本、韩国的法学本科教育中, 教授将具体案例交给学生, 由学生根据该案例写出分析报告, 报告要求学生找法准确、解释合理、论证深入、符合司法习惯, 并且要考虑案件解决的其他社会影响因素。因此, 论文写作不仅要求学生翻阅查找大量法律法规、学术文献, 还要求学生根据本案调查法官和律师的司法心理和判决习惯。本文主张在我国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训练中, 引入这种培养方式, 并就该方式具体的运作流程设计如下。

第一个环节, 案例材料的选取。案例材料应该尽量遵循实例原则, 在教师自己从业的判例中选取适例为佳, 因为这种案例, 第一手材料最为丰富, 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案件的基本经过, 也能为学生提供案件的各种证据和诉讼文书, 有利于训练学生从最原始的材料中认定事实, 发现问题, 查找证据等能力。

第二个环节, 论文题目的确定。案例研析型论文, 并非简单的案例研析。而是要在案例中, 选取案例所体现的重要争议点, 在此基础上论证。所以在选取案例之后, 还要选取与研判案例中的争议点, 并且确定论文写作的立场 (控方、辩方还是裁方) , 这都需要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分工。另外, 还要注意判断学生选题的题目的大小与难易。不宜选取太大或太难的题目。

第三个环节, 法律、相关案例与学术成果的获得。这是一个广义“找法”的过程, 司法实践中, 如何获得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 包括现行法、相关判例以及权威学者的学术成果, 至关重要。需要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

第四个环节, 对司法习惯和案外因素的调研。影响案件判决的, 绝不仅仅是法律、判例和学者论著, 法官判决中的司法习惯和判决心理以及其他案外因素, 都会影响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识别, 也会影响法官对法律解释的立场, 进而影响最终判决。一篇有价值的案例研析型论文, 不仅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搜集法律、判例和学者论著, 还要通过调研的方法搜集司法习惯和案外影响因素。并评价其影响的方式 (影响事实认定还是影响法律解释, 抑或影响量刑或赔偿数额的量定) 程度和合理性。

第五个环节, 论文写作与修改。这是最基本的环节, 这个环节中, 训练最基本的谋篇布局、论证方法和语言运用能力等。

三、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训练目标和评价标准

案例研析型论文, 应该遵守其特定的, 符合司法实践标准的论文评价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案件事实类型化准确。即对案件争议问题性质的归纳准确, 能够明确属于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属于民事案件的, 是侵权还是违约, 侵犯哪种权利;刑事案件的, 属于哪个罪名范围的问题。

2.找法全面、准确。能够查找到全部现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能够查找到最高院以及本省级高院的相关权威判例;如果没有上述两种依据的, 能够找到其他省份的判例, 或者找到多名权威学者的论著。

3.解释合理:对所找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能够正确运用法的解释方法, 恰当处理法律中的模糊冲突与空白, 能够有理有据地选取合理的解释结论。

4.理论论证充分:理论点选取、论证充分, 司法判例选取充分、准确, 理论与司法判例运用恰当。

5.案件攻防点选择合理:能够从同一案件的不同立场思考, 选取控辩双方可能最为关注的焦点, 选取本方最有利的攻击点, 并能够充分准备好对方最为薄弱的防卫点的防卫。攻防点选择, 符合法官接受程度、符合司法习惯和社会接受能力。

6. 论证推导, 逻辑严谨:证据链条、法解释、逻辑判断过程严密, 能够得出唯一的结论, 不存在漏洞。

7. 术语运用标准、体例规范, 法言法语运用得当, 论文体例符合学术标准。

8.表达流畅, 不违反诉讼参与人和社会的基本情感和表达方式, 可接受性强。

完成上述论文指导, 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 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应从事法学理论研究, 也要从事司法实践, 才能具备选取恰当案例, 熟练进行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等能力。只有指导教师熟悉司法习惯、法官心理和社会心理, 论文的指导和写作才不至于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参考文献

[1][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 译.商务印书馆, 2003.

[2]杨仁寿.法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3]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4]欧锦雄.法学毕业论文写作课的教学研究[M].南宁: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3) .

篇4:法学论文写作方法

一、选题

很多人认为选题很简单,只是一个题目而已,随便选。其实不然,选题对于法学论文的写作至关重要,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由此可见题目的重要性。选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开始,实际上就是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方向的过程,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引自《汉语写作学》。一个选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基本科研能力,也是决定论文是否成功的关键。对于一般地来说,选题的时候要注意选择的题目要有可写性,意思就是说这个题目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由此可以引起一定的思考,最好是有一定的创新性。其次,法学论文的题目还应该体现其专业性,一些人选择的题目可能无法从法学的角度来写,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内似于一些报纸评论或者一些宣传稿,从而丧失了文章的价值,违背了其本来的写作目的。

根据梁慧星教授的《学位论文写作方法》里的观点,选题有四个基本要求,即:(1)有学术性、理论性;(2)有实践性、针对性;(3)有充足的资料;(4)能够扬长避短。

下面简短的就这四个基本方面做出下解释。

1、有学术性,学位论文是体现理论科研水平的一个标尺之一,仅仅是单纯的整理出其他人的学术观点或者是翻译国外的法学家们的学术观点就只能说是汇编了,而非自己的论文写作了。当前对于文章学术性标准没有什么统一的定论,根据梁慧星教授的观点,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其一,补白性选题。其二,开拓性选题。其三,提出问题性选题。其四,超越性选题。其五,总结性选题。

2、有实践性、针对性。一个选题如果仅仅是有学术性和理论性,而在当今法治社会没有地位,对民主、法治、人权没有什么意义,那就不能说这个选题具实践性。当然针对性不仅仅是指针对当前的社会现实,还可以是对社会预见的一些课题。当然实践性、针对性不是绝对的,有些课题可以仅仅用来研究。

3、有充足的资料。法学研究属于文本研究的性质决定,选题还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料是否足够。论文不能够是资料的堆积,但是没有资料的论文是比较空泛的,没有理论支持,论文的质量就不能上去。

4、能够扬长避短。每个人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总会不自觉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研究。所以在理论的掌握时总会存在一些差距。在选题的时候我们也得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能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尽可能扬长避短。

题目选好后,接着是要针对题目的要求去查找相应的资料。对于资料的查找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盲目的查找只会事倍功半。

二、资料的查找

在题目选好后就是就题目查找相关的资料。资料的查找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不是那么回事了。在现在这个资讯发达的今天,资料的查找有多种方式,互联网,书籍资料等等。找到的资料多种多样,怎么从这些资料中筛选出有用的又是一门学问了。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相关性,即选择的资料应该是和选择的题目要有关联性,否则对写作没有任何意义。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也分成很多种类,主要有:(1)第一手资料。是指与课题有关的文字材料和数据资料(包括图表资料)。现在法学论文撰写的一个新趋向是从案例出发,针对案例的分析来得出自己的观点。(2)他人的研究成果。是指国内外学者对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并从中得出的有益启发、鉴定和指导。(3)相关学科的材料。(4)背景资料。即搜集和研究所选课题所涉及的经济、社会、政治的时代背景。法学与政治的关系联系紧密,当然也脱离不了当今的社会现实。

其次,法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学科,一般的来说,除了写有关的法制史的文章,对于资料的选择应该是要选择较新的。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法律不断地改进,在写论文的时候要时刻关注新变化,以免在新的法规出现的时候还沿用旧的从而导致论文的不严谨。再次,法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在引用资料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资料的真实性,严谨性。甚至在某些个别的字的使用上要反复斟酌。

在做好前面的步骤之后,就要开始正式撰写文章了。这是文章的主体,也体现了一篇文章的含金量。

三、正文

正文部分,主要要围绕提出问题——展开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

提出问题就是提出你在这篇文章中所要研究的问题,说明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和资料,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展开,介绍理论上的不同观点,然后是实践上的观点,包括司法解释、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是什么样的,还可以从比较法的角度展开,介绍国外的一些理论和相关的案例然后做出分析比较,得出相应的启示。所以阅读和分析相关资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你更快地站在某一问题研究的理论前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就可能超过巨人!

分析问题就是对问题的形成和演变所做出的分析,不同的理论和制度的成因是什么,理论形成的背景,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又是怎么样的。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分析其原因和意义。分析问题则是为解决问题奠定有力的基础,一旦在问题的分析上出现了错误,就可能导致后面所有的主张、建构、制度设计等都可能被推翻,所以它是一篇文章的最精华,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最后提出你的理论主张、制度设计就是解决问题了,在搜集、整理、研究了这么多之后,你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说清楚了就可以。如何解决,也是最后表明你的观点,是你的智力劳动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所在,一篇好的法学论文应该思路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还应该在文章中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具体的写作要根据选题来确定。写作者要根据查找的资料和题目对文章加以完善。

四、论文的基本格式

一篇法学论文无论其学术含金量的多少,对论文的评价首先是客观印象,即第一印象,这就涉及到格式的问题。格式就象是商品的外包装,如果一件商品的外包装有缺陷那么就是有瑕疵,不会引起人的购买欲望。同样,法学论文的格式有问题就不会提其别人欣赏的欲望。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这个看似小的问题。现在,对于论文的格式有着一个基本上确定的标准,在写作时要特别注意。下面就对几个常见的问题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1、论文的标题。

一般的小论文只有一级标题,或者是再加上个副标题。但是作为学位论文的话一般是要求至少是到二级标题,硕士学位论文一般是要但三级标题。一般来说,下一级的标题一般都是上一级标题的细化,必须是包含在上一级标题之内的。而且标题与标题之间不能重复,要按照一定得顺序和逻辑来排列。

2、参考文献与注释。

所谓的参看文献是指作者在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都要集中列表于文末;而注释则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的解释或者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的页脚。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方法:

(1)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按照引用的先后,在征文的相关处用上标表明(如[1]、[2]),并与文末的参考文献相对应;而注释要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1,2,3。

(2)著作引文:

统一规格:作者、书名、卷次、文献类型,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

五、结语

要写好一篇法学论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可以检测出作者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对文字的把握。在此,仅就法学论文的写作作个初步的小结。要真的地掌握还需在写作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

篇5:10级法学专业学年论文参考题目

1、依法治国论

2、法治与德治关系论

3、企业科技进步的法律环境论略

4、农村科技进步的法律环境论略

5、试论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

6、科教兴国与依法治国

7、知识经济与法律

8、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若干问题研究

9、反腐倡廉与法制建设

10、略论司法公正

11、来自基层的法律报告

12、法律实效论略

13、论执法的效率与公平

14、民主与法治关系论

15、厂规厂纪编纂的法理学思考

16、依法行政的法理学思考

17、基层法治社会建设的探索

18、我国区(县)法治社会建设的经验与历程

19、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的法理学思考 20、法律权利新论

21、法律功能新论

22、数据库(电子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23、高新技术开发区立法研究

24、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的关系—以中国法为中心

25、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限制竞争行为研究)

26、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27、论商誉之保护

28、论基因发明的可专利性

29、论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 30、特许经营待业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31、论搭售行为的规则

32、论差别待遇行为的规则

33、WTO与竞争法律制度(UWG GWB)

34、我国竞争法与WTO之协调研究

35、论商业秘密的保护

36、论行政垄断

37、论驰名商标的保护

38、论以科研和教学为目的对作品的合理作用

39、论实用美术作品的保护 40、自由的限制

41、论公用征收的限制

42、拆迁中的公民权益保护

43、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关系

44、试论代偿请求权

45、论债权人代位权中的次债务人

46、论债权人撤销权中的受益人

47、论债权人撤销权中的转得人

48、论违约金的效力

49、论赠与合同中的履行不能 50、论旅游合同中的履行困难

51、论托运合同中的履行不能

52、论悬赏广告中的选择权

53、论选择债中的选择权

54、论我国合同法中的解除权

55、论债务履行中的利害关系人

56、论迟延履行中的债务人责任

57、论瑕疵履行中的债务人责任

58、试论让与请求权

59、论受领迟延中的债权人责任 60、论国家的民事主体地位 61、论合伙

62、论我国法人的分类 63、论民事法律行为 64、论代理

65、论市场经济与合同法 66、论债法的地位

67、论人格权法 68、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69、论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与结构 70、论自然资源的权属 71、论信用权 72、论隐私权

73、论我国的夫妻财产权 74、论特殊民事侵权责任 75、论买卖合同 76、论我国的无效婚姻 77、论我国公司设立制度的完善 78、论股东有限责任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 79、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完善 80、论高新技术成果出资的法律问题 81、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82、论公司职工持股

83、论我国公司合并制度的完善 84、论股份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85、论我国公司股东大会会议制度的完善 86、论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87、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 88、论公司董事、经理的任职资格 89、论公司董事、经理的义务

90、完善我国公司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91、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92、论管理者收购 93、新世纪行政法的新特点 94、WTO与中国行政法 95、市场经济与依法行政 96、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97、论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 98、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 99、论行政公开原则 100、论行政公正原则 101、论行政权

102、论权力腐败的法律制约

103、论行政相对人在当代行政法中的地位 104、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

105、完善我国行政公务员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106、论开门立法

107、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08、论行政听证程序 109、中华法系的形成及其特征

110、古代中国礼法合一的成因 111、儒学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 112、《法经》对后世封建律典的影响 113、中国古代的“吏治”及其借鉴作用 114、论当代中国的判例 116、法律移植与法制变迁 117、中美知识产权比较研究

118、关于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119、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几点构想 120、经济法源流考

121、中美两国消费者权利之比较 122、论电力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123、德日两国经济法之比较 124、当代中国城市犯罪问题研究 125、网络犯罪及其防范

126、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几点思考 127、文化与犯罪

128、当前我国的家庭暴力及其法律对策之思考 129、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探讨 130、论代位权制度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适用 131、市场准入——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第一道屏障

132、论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控制 133、期货交易监管法律问题的研究 134、关于强制平仓的法律问题研究 135、国土使用权出让中权力寻租的法律控制

136、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控制 137、论完善会计委派的法律机制 138、论不安履行抗辩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139、完善我国工程建设中的监理制度 140、论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 141、论保险合同的最大诚信原则 142、我国会计监督中的法律问题 143、关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144、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145、证券公司违背三优先原则行为的法律控制 146、论证券协会的法律地位

147、论经济法社会中间层主体的法律地位和应有功能

148、论我国证券监管体制模式的选择 149、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与烂尾楼现象 150、论经济法的可诉性

151、投资基金监管立法中的几个问题 152、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研究 153、本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154、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细化,如版权保护等)

155、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156、WTO规则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因应对策 157、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158、论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 15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治进程(或法治化指标)研究

160、司法改革与我国检察制度的完善 161、司法改革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162、论国有股权的行使与转让 163、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研究 164、公司若干利益平衡的法律问题的完善 165、论公司法人治理制度之完善 166、论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之完善 167、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保障

168、行政法律关系探讨 169、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170、论合理行政原则(或合法行政原则)171、论授权行政主体 172、论行政委托

173、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174、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完善 175、论行政公务行为 176、论行政许可制度 177、论行政裁决制度 178、论行政听证制度 179、论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180、论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181、论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性审查原则 182、论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183、论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 184、论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185、论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法律地位 186、论国立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187、论行政公诉制度

188、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制度研究 189、个人住房贷款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190、商品房预售的法律问题研究 191、物业管理中业主自治法问题研究 192、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19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与物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194、违法建设的法律规制 195、住宅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196、住宅合作社法律问题研究

197、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法律制度研究 198、农村住宅法律问题研究 199、土地储备的法律问题及其思考 200、土地开发用地法律制度研究

篇6:法学学年论文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周数/学时数:11周 适用专业:法学

课程类别:实践教学

学分:4

二、实习目的

通过专业实习,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同时增强团队精神、劳动意识和事业心,加强组织纪律性,锻炼自己心理素质,学会在工作环境中与人交流沟通,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亲自实践的习惯。实习期间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

三、实习内容

实习项目一:人民法院

参与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具体包括:参与开庭审理、担任书记员出庭记录、制作法律文书、整理案卷材料等

实习项目二:人民检察院

1.参与公诉,包括公诉法律文书制作,公诉案件证据材料的核实,出庭参与公诉以及公诉材料的整理等;

2.参与检察院管辖案件的侦查,包括对刑事侦查技术的了解,刑事强制措施的运用,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证人的询问,调查笔录的制作等;

3.参与对司法工作的监察监督。实习项目三:公安机关 1.参与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 2.参与社会治安管理; 3.参与户政管理。实习项目四:律师事务所

1.参与刑事辩护,熟悉律师出庭辩护的工作内容,会见当事人,学习出庭辩护中的技巧,掌握辩护词的写作等;

2.参与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诉讼代理,包括证据收集、代理词写作、代理技巧、质证技巧的掌握等;

3.提供法律咨询,出具法律意见书; 4.协助申诉和行政复议。

四、实习方式与组织

以学院统一安排集中实习与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实习相结合。提倡将实习和今后的就业统筹考虑,慎重选择实习单位。

集中实习应事先由学生报名,学院统一安排,各班将实习名单汇总上报学院教学科研科,再由学院根据实习单位需要调配,被调配同学应当服从学院统一安排。分散实习应事先由学生报名,学院出具联系函,学生本人自主联系,学院审核批准后派出。分散实习学生应向学校带队教师提供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姓名、联系方式及联系电话。

五、实习的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清当前形势和任务,正确领会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小组的各项规定,服从安排,不无故迟到、早退和缺旷。

(2)办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守机密,不枉不纵。刚正不阿,不徇私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所学的书本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初步培养独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工作上积极主动,谦虚谨慎,脚踏实地,雷厉风行,注意调查研究。生活上吃苦耐劳,俭朴诚实。团结互助,不计较个人得失,乐意承担艰苦工作。全面接受实习单位布置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保持办公室、住地和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4)每位同学在实习期间,应当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5)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理解,顾全大局,加强团结,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同志,虚心向他们学习。言谈举止文明,时时处处表现出高尚的道德风貌。

(6)服从分配,按时参加一切实习活动,一般不得请假。不准酗酒,不准赌博,不准斗殴闹事。不得用办公电话拨打与工作无关的事。

2.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指导教师对实习的效果承担主要责任。指导教师中,应指定带队教师,一般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在实习之前,应认真考察待实习单位的特点,安排好全部实习时间及内容,及时检查督促学生进行实习,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

第一部分 总体职责

(1)实习指导教师平日要以身作则,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语言文明,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加强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教学及业务水平。

(2)实习指导教师的课时量和课酬按照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办法参照贵州大学教务处的相关规定。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2人,个别专业如因特殊原因超出此范围者,应经学院主管领导审核批准方可执行。

(3)学院每年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一次综合测评,推选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在实习指导过程不负责任、业务水平低的指导教师取消其指导资格,并进行批评教育。

第二部分 各阶段职责(1)实习准备阶段

①实习指导教师应按照学院的安排按时填报实习计划。

②实习指导教师确定实习学生分组名单,统计并向学院提交实习学生的分组名单及其基本情况等相关资料。

③实习指导教师召开实习小组会议,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教育。④实习指导教师应指导实习学生申报实践课题。(2)实践阶段 ①实习指导教师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送实习学生到实习单位,并与实习单位沟通,妥善安排实习学生。

②实习指导教师应每周检查一次集中实习的学生的进展情况,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详细地书面记载。

③实习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分散实习的学生和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实习情况,每周应电话联系一次,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详细地书面记载。

④实习指导教师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关心学生生活。及时解决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确实不能解决的,应及时向学院汇报。

⑤实习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遵守学院实习管理规定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情况,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违纪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报告学院给予必要处理。

(3)实习结束阶段

①实习指导教师应认真批改实习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论文,并有书面的记录。②实习指导教师应检查实习学生的实习日志,审查实习学生的实习鉴定。③实习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实习时的表现、实习单位意见与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实习论文和实习日志,并根据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毕业实习鉴定上核定成绩并给出书面的评价意见。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实习不及格的学生将不能取得毕业实习环节的学分。

④实习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推荐优秀实习学生的名单。

⑤在实习结束后一周内,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实习小组工作总结,向学院提交实习工作记录。

3.对实习单位和场所的要求

(1)要树立安全的意识,为学生实习工作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2)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3)加强与学院的沟通,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一切力量,齐抓共管,全方位做好安全工作。一旦发现有无法处理与无法把握的情况,应立即向学院汇报,依靠组织的力量解决问题。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一)实习成绩评定参考内容 1.组织纪律

在实习期间有严重违纪现象的,评为不及格,其他根据在实习期间遵守“要求和纪律”的具体表现,分别评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2.业务工作能力

(1)经过实习,熟悉和掌握处理案件的程序和技巧,能独立进行案件的处理的,该项成绩可评为优;其他按实际业务工作能力、熟悉和掌握程度分别评为良、中、及格、不及格。

(2)在办案或其他工作中出现较大差错的,经指导教师指出,并及时纠正,未造成不良后果的,可评为及格。

(3)在办案或其他工作中,因不认真、不负责而出现重大差错或造成冤假错案,给实习单位或其他单位或当事人造成不良后果的,评为不及格。

(二)实习成绩评定程序

1.先由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前一周内写好实习总结和“自我鉴定”,并参照上述1、2两项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自评各项实习成绩。

2.自评的实习成绩必须由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或领导同志进行审查,并写出综合性评语,加盖实习单位公章,在实习结束后两天内交给实习带队老师。

3.实习成绩评定所依据的材料包括: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自我鉴定、实习总结和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鉴定。

篇7:法学院分党委―学年年度工作总结

本学年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与支持下,法学院分党委秉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团结和带领全院党员群众,努力工作、克服困难、不断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1、加强学习。法学院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加强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中心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组织了多次学习研讨活动,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提高班子的理论素养、思想作风、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思想上的先进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2、着力建设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法学院领导班子的显著特点是:年轻、充满活力、工作有激情和干劲、有务实的工作作风。他们充分认识到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也直接关系到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法学院领导班子思想解放,能切实实施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讲求实效;讲团结,讲奉献,讲正气,讲原则,讲民主,讲纪律,讲效率,努力形成“团结、奉献、廉政、高效”的领导班子;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能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关心群众,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接受群众的监督,杜绝官僚主义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廉政建设。法学院积极抓好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成立了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法学院贯彻落实《湖北大学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的具体措施,将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学院负责人,并规定了责任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具体措施,还制定了“法学院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十不准’”,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学院工作的透明度,增强教职工监督的力度,每学期末将劳务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公布出来,听取全体教职工的意见。

二、认真做好党建工作

1、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定期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形式、有效果;并多次与个别党员谈话,沟通、交流思想,妥善解决各种问题。有五名教职工、230名学生参加了学校党校学习,顺利结业,受到党校、组织部的好评;成立了法学院党章学习小组,增强了法学院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组织纪律性和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也把学习与实践真正落到了实处,有利于解决学生党员的培养和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2、积极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把好入口关,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切实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本学年共发展教师党员1名、学生党员137名。

三、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精神文明单位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学院分党委书记刘明惠同志为精神文明责任人,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精神文明单位。

1、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分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内塑法学院精神,外树法学院形象,形成全院教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学生遵纪守法、安心学习的良好局面。

2、结合法学院的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组织党员教职工和学生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党建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博导李会宾教授作了《马克思主义创新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讲座;请田子渝教授作了访台专题报告;进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请汪前元副教授作了《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观看了《汪洋湖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录像;法学院政教系贺祥林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几点体会――关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武汉大学博导叶必丰教授作了《行政权的来源》专题讲座;华中师范大学李以良教授作了《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新成果》的报告;举行了预备党员的宣誓活动,引导大家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通过这些活动,更好地促进了大家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3、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突出的地位,增加投入。法学院充分认识到,经济是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一定的物质保障是不行的,因此,学院在尽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仍舍得投入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各项活动。如请专家教授作报告要付报酬,资助出版《理论学习通讯》、《沙湖论坛》等期刊,学生开展大型活动的专项经费等。这些活动较好地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4、加强网络建设。法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网页制作和维护小组,不断更新和完善法学院网页,及时宣传报道法学院的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得到了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下学期法学院网页还被学校授予“优秀网站(网页)”荣誉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三个学院之一。

5、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文明单位(集体)的创建与申报工作,法学院社团联合会被评为校“文明集体”,成为我校唯一一个被评为“文明集体”的社团联。

6、积极组织、认真参与,落实完成武昌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二)指导工会积极开展工作,注重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参加学校进行的`“双十佳”评选活动,认真布置,具体落实;组织参加了学校教职工运动会(我院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排球赛(我院男排获得精神文明奖)、乒乓球赛(我院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暑假期间,组织教职工赴九寨沟旅游;落实学校布置的师生购买武汉市见义勇为爱心卡工作;组织师生为受灾地区捐衣捐物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丰富了学院文化生活,增强了学院文化活动的知识性、思想性和娱乐性,形成了高雅凝重、讲学术、重理性的文化氛围。

(三)认真做好离退休老年同志工作,关心、关注他们思想、工作、生活,引导发挥他们的作用。

(四)积极做好统战工作。我院刘明惠、胡军两位同志被评为校统战工作先进个人。

四、狠抓思想教育,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

(一)结合形势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形势政策的教育,经常对教职工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的教育。

1、发挥学院的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在全校、全院范围内,以多种方式,结合形势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形势政策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坚持不懈地对师生进行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培养师生牢固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组织教职工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认真领会讲话精神。

2、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对教职工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要求广大教职工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感,强化职业规范,遵守职业纪律,掌握职业技能,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

3、认真做好道德建设月系列活动的组织动员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3月7日下午,召开道德建设月活动动员大会,动员全院师生员工以高昂的姿态、饱满的热情、踏实的作风,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全院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在全院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确保我院“十五”计划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4、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道德素质。依托院团委、发动各班团支部、班委会,组织广大学生认真学习《湖北大学学生手册》、《湖北大学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并进行讨论、自查,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二)精心组织师生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法学院一贯以来就十分重视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十六大胜利召开前后,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宣传活动,认真领会学习和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通过这些学习宣传活动,较好地展示了法学院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热情。

1、院党委中心学习小组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12月9日下午,法学院党委中心学习小组按照中央精神和学校党委的安排,在院三楼会议室认真学习十六大有关会议精神和文件。

2、11月27日,12月6、9日分别派专人到省教育厅、武汉大学等听取宣讲十六大报告有关会议、讲座,并进行了传达。12月11、12日,组织两课教师会同学校或学院的师生分别听取了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和法学院贺祥林教授学习十六大精神的有关报告。与此同时,两课教师也在自己的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程内容,采取多门渗透的方式,全面宣传十六大报告的基本内容。

3、法学院师生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11月28日下午,该院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教职工以系为单位认真学习了十六大学习材料。学生方面,法学院组织了全体党章学习小组成员在行政楼二楼报告厅认真听取了校后勤团党委周振国书记所作的学习十六大精神的报告;12月12日下午,法学院政教系贺祥林教授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为该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几点体会――关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几点思考》的报告,受到该院师生的热烈欢迎。

(三)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结合学校“道德建设月”的开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3月1日,院团委学生会社团联举办“道德建设月”万人签名活动,校、院领导和全校师生踊跃签名,该活动为宣传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校纪校风树立了榜样。

2、3月7日,为配合学校“道德建设月”的宣传,由法学院社团联主办,学生会和“吴天祥小组”承办的法律咨询活动,解决了师生们生活中的许多疑难问题。

3、3月12日,法学院组织全院教职工、部分学生干部开展绿化校园义务植树活动,用实际行动表明加强道德建设、提高道德修养的决心。

4、3月14日、24日,组织师生听取了关于道德建设月的一系列报告,其中包括校党委副书记江畅教授的《当代青年的生存困境与价值选择》、罗炽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报告会后,师生们纷纷表示将按照学校的要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5、3月21日,我院全体师生听了陈波教授的报告《道德在法治中的作用》,并作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6、3月29日,我院学生社团《沙湖论坛》组织全体会员观看影片《黄河绝恋》,并组织全体会员进行了关于两种不同价值观念的讨论。

7、由法学院团委发起,校党委宣传部、校学工处、校团委、法学院团委联办的“法学院杯道德建设月征文大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共收到稿件230余篇。

(四)认真做好2002、2003届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专门召开毕业生座谈会。

法学院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学院一直就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推介毕业生。学院积极开办就业形势与政策的专题报告会和就业技巧的专题讲座,向学生宣讲国家的就业政策;积极收集相关就业信息,使毕业生们对招聘会的准备更充分、更有针对性;在学工处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院领导亲自出面联系用人单位,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洽谈,尽早达成就业协议。此外,院领导还多次亲自与毕业生交谈,帮助大家核定就业方案,鼓励大家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增强信心,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挑战。

成绩属于过去,今后,我们将继续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学院和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共湖北大学法学院委员会

篇8:法学学年论文

先来看看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年论文的性质,这其中包括论文题材范围、论题的选择、篇幅的大小等问题。众所周知,我国英语专业的归属,按教育部颁布的通用教学大纲,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因此,它所研究的范围,应该是外国语言文学。更加确切地说,应该是英语国家的文学文本,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说,不仅仅是文学,还可以是对文化、翻译和语言学的研究,这种范围的考虑,基本和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是一致的。

方向虽然一致,但是论文的字数、题目却有较大的不同。考虑到做学年论文的学生还处于大三阶段,他们的语言与知识与毕业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应该将题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字数也不宜过多,一般1000字左右较为适宜。此外,论文所选的研究对象不能太复杂,一般只选择一篇英语短篇小说、一首短诗、一个翻译问题或一个语言文化问题进行讨论问题。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的话题选择一般也不能非常复杂和深入,而是对于一种对课程中所涉及的某个问题作较为仔细的分析而已。例如,不能写“论《警察与赞美诗》的艺术创新”,而最好写“论《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特点”,不能写“论《雪夜林边人独立》的哲理深度”,而最好写“论《雪夜林边人独立》的作者的踌躇”,等等。

目前,中外一些研究者对于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如有的研究者认为:“论文的题目不宜太大,论述的问题不求过深,篇幅也不宜太长。”(杜兴梅,06:8)对此董华等人也持同样的看法(董华,2000:6)。有外国的学者指出:“主题论文(这里即指‘学年论文’———笔者按)通常作为一门课程的主要部分,用论文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完成。它不要求学生用课程以外的研究资料,实验室的实验结果,问卷分析。它与正式的研究论文有所不同。它通常只是一种要求学生进行有创意性思考或评价性训练的论文。以英语课程的主题论文为例,它可能要求学生对一篇课文,一篇短篇小说的写作进行仔细研究,或者仅仅是对一些课外阅读的总结。(The thesis paper is usually a paperassigned as a major part of the course requirement.If it does not require the use of outside sources, laboratory experimentation, or questionnaire analysis, then it does not a research paper.It is, then, generally a paper that may require a student to do some original thinking or evaluation.In English, for instance, it might be the close study of a text or the writing of a short story or simply a summary of some outside reading.)(德蒂鲍尔姆:6:2005)”

以上是确定了学年论文的性质,紧接着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作为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年论文,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虽然在一些外国写作教科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较为明确的关于学年论文的写作指导、步骤分析、专题研究、理论探讨,等等,但那毕竟是为英美学生而作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英美学生的语言表述、背景文化知识而量身定做的,如果将其照搬到我国的英语专业课堂肯定行不通。所以,应该结合中国学生的写作特点来考虑问题。那么,中国学生的写作特点有哪些内在因素呢?

笔者认为,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方式问题。当学生下笔做任何一篇文章(其中当然包括学年论文)的时候,他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从总的思路出发该怎么写。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观察,中国学生总是喜欢先从各个方面去讨论问题,然后再在文章的末尾(多是最后一段)进行归纳总结,在思维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归纳法”。这体现在篇章结构上,就是不在文章的开头摆出文章的主题句而在文章的结尾营造主题句。笔者曾布置学生做一篇题为“论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特点”的文章,发现80%的学生在文章最后出现主题。国内外英语研究者对此都有所研究,如Matalene (1995), Scollon (1991), Connor (1996)和胡文仲等人都证实,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在文章的开头是蜻蜓点水,一直在外面团团转,迟迟不肯进入主题,观点要到结尾才明朗。王希墨等(1993:63)也对此作了量化的研究。陈建平(2001)对中国大学生的作文的语篇模式的调查结果更加强有力地证明了学生作文的惯用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

中国学生在写学年论文的另一个思维特点是缺乏方法,或称为模式单一。根据林燕平(2006)等在其专著《英美文学教育研究》的研究,中国大学生用英语欣赏、撰写英语论文时,至少应该掌握四个方面的研究方法:一是作家研究系统,包括如精神分析研究法、原型分析研究法等方法;二是作品研究系统,包括形式主义研究法、新批评研究法、结构主义研究法等;三是读者研究系统,包括解释学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四是社会历史研究系统。这些方法显然是搞文学研究所必须的,正如杨自俭(24:1994)所指出的:“方法论的水平是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的体现,因此应把方法论建设的过程当作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过程,不应只当作单纯学习研究方法来看待。”然而,中国大学生写文章之前对上述方法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提起笔来根本谈不上什么方法,只是抒发随意所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些学生也知道一些社会历史研究系统的知识,但运用起来总是以这个方法的皮毛做文章,即机械呆板地用所谓的社会变化来剖析作品人物。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也可以说是贫乏,因此,大学生的小论文不能够称为论文,这样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学年论文是对于大学生进行初步学术训练的这个重要目的。

中国学生在写学年论文还有一个特点,即不懂得应该引用本行业的业内人士,如专家教授、文学研究者、文学批评家等的研究成果,他们往往以为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是非常错误的。毛荣贵(1997:23)的研究证实:“许多中国学生的文章充满了陈词滥调和陈旧的引语,中国学校还在教这一套,在美国人看来,这是非常可怕的习惯。(Many Chi-nese students fill their essays with so many clichés and shopworn quotes that I am beginning to think that the patterns of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essays are still taught in Chinese schools.To the American reader, this habit is atrocious!)”有的学生即使引用了业内人士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英特网上下载后却往往不加以注明,即不懂得通过以论文注释的格式来表明自己文章的出处来源,以为像中国人引用孔子、孟子、唐诗宋词那样,不注明人家也自然明白。这种做法,其实也从本质上同做论文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因为做论文是在搞科学研究,不注明文献的来源出处,往小了说说是在否定自己的科研过程和论文的学术性,往大了讲是一种不道德的剽窃行为。

总之,由于上述学年论文的性质和中国学生做论文的这些特点,高校教师应该在制定教学大纲、编撰教材和确定教学方法的时候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地教授学生,而不是一味照搬英美学年论文那一套,或对于学生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从而避免降低教学效率,不能真正实现英美文化教育的重要目的的失误。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英语专业学年论文的性质:论文题材范围、论题的选择、篇幅的大小等问题, 分析了英语专业学年论文的特点, 旨在为更好地开设这门课服务。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学年论文,写作特点

参考文献

[1]杜兴梅.学术论文写作.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8.

[2]德蒂鲍尔姆.怎样写主题论文.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1.

[3]董华.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3.

[3]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4]林燕平.英美文学教育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研究.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4.

上一篇:思维训练教案下一篇:寒假放假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