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花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防措施

2024-04-11

江津花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防措施(通用7篇)

篇1:江津花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防措施

江津花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防措施

江津花椒耐瘠薄、耐旱作物,管理粗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全国范围内发展迅猛.鲜果和干果皮是花椒的主要经济学产量,提高花椒的`品质、价质和产量是花椒生产的重要环节,但花椒一生中,病、虫危害会严重影响和制约花椒产品的质量与品质.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生产经验,根据花椒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危害特点,提出综防措施,以供参考.

作 者:文家富 张丽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江津,402260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年,卷(期):15(14)分类号:S641.3关键词:花椒 病虫害 综防措施

篇2:江津花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防措施

韩城市果树主要病虫害演替规律分析及综防对策

果树病虫害的发生是制约苹果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韩城市果业发展逐年增长期、波动期和稳步发展期3个阶段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总结出韩城市苹果主要病虫害的演替规律,分析今后一段时间韩城市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并提出植物检疲、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对策.

作 者:刘金邦 任益锋 高云各 薛涓 作者单位:陕西省韩城市农业局,陕西韩城,715401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14)分类号:S436.6关键词:苹果病虫害 演替规律 防治对策 陕西韩城

篇3:江津花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防措施

昆山位于120°48′21″~ 121°09′04″ E, 31 ° 06′ 34″ ~ 31 ° 32′36″N, 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6.1℃, 年平均日照时数1 974.8 h, 年平均无霜期230 d,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非常适宜甜柿种植;且由于昆山地处长三角腹地, 经济发达, 周边有60万左右常住的日、韩商人及台湾商人, 对优质甜柿潜在需求量大, 再加上沪、杭、苏、锡、宁等大中城市的消费人群需求, 甜柿市场前景广阔。自2010年, 昆山市开始引入日本甜柿早秋、甘秋等品种种植, 作为当地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的热门品种。甜柿种植发展迅速, 2015年昆山市周市、巴城、淀山湖及花桥经济开发区均有甜柿种植, 累计面积近20 hm2, 目前种植面积仍有上升趋势。

然而甜柿在生长过程中, 受到病虫危害较多,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 会严重影响甜柿产量与质量。目前, 在太湖流域地区, 甜柿作为一种新兴的种植品种, 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缺乏一套详细的研究资料, 为此, 笔者通过近4年对昆山地区甜柿病虫的系统监测与调查研究, 共查出昆山地区危害甜柿害虫种类27科44种, 病害10种, 并对危害甜柿的9种主要病虫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 以期为当地甜柿生产中病虫防控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1 %昆山地区甜柿主要病害的种类及发生特点

1.1 角斑病

1.1.1 危害症状角斑病是昆山市甜柿的重要病害, 各果园均有发生, 6月初开始出现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蒂。叶片受害, 初期在正面出现黄绿色病斑, 形状不规则;随病斑扩展, 颜色逐渐加深, 呈浅褐色。后期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 呈多角形, 其上密生黑色线状小粒, 有明显的黑色边缘;病斑多时往往连接在一起, 形成大型枯斑;叶背的病斑较叶面稍浅 (图1~ 2) 。柿蒂染病, 病斑发生在蒂的四角, 呈淡褐色至深褐色, 边缘黑色或不明显, 形状不定, 一般由蒂的尖端向内扩展, 病斑两面都可产生黑色绒状小粒点, 但以背面较多。

1.1.2% 发生特点病菌在病蒂上可存活3年以上, 以菌丝体在病蒂及病叶中越冬, 树上残留的病蒂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和传播中心[2]。 翌年5、6 月当温、湿度适宜时, 产生分生孢子, 经风雨传播, 从叶背气孔侵入。

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与降雨关系最为密切。5—8月降雨早、雨日多、雨量大, 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侵入, 发病早而严重;降雨晚、雨天少、雨量少的年份发病晚而轻。柿叶的抗病力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异。幼叶不易受侵染, 老叶易受侵染;在同一枝条上, 顶部叶不易受侵染而下部叶易受侵染, 树冠下部的内膛叶一般发病早而重;病蒂多的树发病早而严重。生长的土质不好、干旱贫瘠条件下的柿树易受侵染, 而土壤条件好、长势旺盛的柿树则比较抗病。

1.2 炭疽病

1.2.1 危害症状炭疽病是昆山市甜柿主要病害之一, 主要危害甜柿新梢和果实。新梢染病, 初期产生黑色小圆斑, 扩大后呈长椭圆形, 中部凹陷褐色纵裂, 并产生黑色小粒点, 潮湿时黑点涌出粉红色黏质物;病斑长10~ 20mm, 病部木质腐朽, 易折断, 严重时感病部位以上枯死并落叶, 形成落叶枯梢。果实染病后, 果面会形成深褐至黑褐色斑, 逐渐扩大成圆形凹陷病斑, 病斑的分生孢子盘为密生黑色隆起小点, 而在病斑中部, 有同心轮纹状丝状物, 为病菌。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柄和叶脉上, 初为黄褐色, 后期变为黑色或黑褐色, 长条状或不规则形。

1.2.2% 发生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形式在枝梢病斑组织中越冬, 作为第2年的初侵染来源[3]。翌年初夏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 借风雨和昆虫传播, 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害新梢和幼果。昆山市一般在5月中下旬新梢开始发病, 果实多在6月份开始发病, 7月中下旬即可见到病果脱落, 直至采收期, 果实可不断受害。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雨后气温升高或夏季多雨年份发病重。

2% 昆山地区甜柿主要虫害的种类及发生特点

2.1 皮暗斑螟

2.1.1危害症状皮暗斑螟 (Euzopher a bat angensi s Car adj a) , 隶属鳞翅目螟蛾科, 为蛀干性害虫, 自2011 年起发生较重, 是昆山市甜柿上主要的害虫。皮暗斑螟借助于自然或人为伤口侵入树皮, 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蛀食, 危害愈伤组织, 在危害处逐渐形成宽约9 mm的近椭圆形虫道, 幼虫隐藏于白色丝状被覆物内并在其内结茧化蛹, 幼虫排出的细小黄褐色沙粒状粪便留在虫孔内, 填塞虫道。幼虫绕食枝干一圈后切断韧皮部输导组织, 从而造成枝干枯死或折断, 导致树势衰弱, 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 (图3~ 4) 。

2.1.2% 发生特点在昆山1年发生4~5代, 以老熟幼虫在危害处附近越冬, 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 4月初化蛹, 4月底羽化, 5月上旬出现第1 代卵和幼虫, 以第2、3代幼虫危害最重。第4代部分幼虫不化蛹于9月下旬结茧越冬, 第5代幼虫于1 1 月中旬越冬。该虫世代重叠现象较为严重。

2.2% 豹纹木蠹蛾

2.2.1危害症状豹纹木蠹蛾 (Zeuzera coffeae Niet ner) , 隶属鳞翅目木蠹蛾科, 近年来, 在昆山市为中等发生程度。该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枝干木质部, 隔一段距离向外咬一排粪孔, 多沿髓部向上蛀食, 造成折枝或枯萎 (图5~7) 。幼虫有转梢危害的习性。

2.2.2%发生特点昆山地区1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茎干蛀道内缀合虫粪、木屑封闭两端静伏越冬, 4月中旬至5月下旬化蛹, 5月上旬至6月中下旬羽化, 幼虫危害期在7—9月。

2.3% 苹梢夜蛾

2.3.1%危害症状苹梢夜蛾 (Hypocala subsat ur a Guenee) , 隶属鳞翅目夜蛾科, 主要危害嫩芽、嫩叶和新梢, 低龄幼虫吐丝缠卷顶梢, 取食嫩芽苞, 被害叶片呈絮状缺刻, 严重时仅剩主侧脉;3龄以上幼虫食量大增, 全树的新梢生长点被食或咬断, 仅留主侧脉及残留碎屑, 形成秃梢 (图8~9) 。幼苗和幼树受害较重。该虫于2013年6月在昆山市甜柿育苗基地苗圃中查见, 发生较重。

2.3.2%发生特点昆山地区1年发生2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幼虫危害时间为5月下旬至8月上旬 (夏、秋新梢萌芽和抽发期) , 世代重叠。

2.4 柿蒂虫

2.4.1危害症状柿蒂虫 (Kakivoria f l avof asci at a Nagano) , 又名柿举肢蛾, 隶属鳞翅目举肢蛾科, 近年来, 在昆山市为中等偏轻发生程度。多以幼虫从果蒂基部蛀入果内危害, 并在果蒂与果实相接之处用丝缠缀, 粪便排于蛀孔外。幼虫有转果危害习性, 一般转果2~5 次, 造成大量落果。

2.4.2% 发生特点昆山地区1 年发生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中或树干基部附近土中及树上挂的干果、柿蒂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 成虫羽化盛期在5月中旬, 第1 代幼虫于5月下旬开始危害幼果, 第1 代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中旬;第2代幼虫从8月上旬一直危害到采收。

2.5 日本龟蜡蚧

2.5.1 危害症状日本龟蜡蚧 (Ceropl ast es j aponi cus Gr een) , 隶属同翅目蜡蚧科, 在昆山市果园普遍发生, 为中等偏轻发生程度。其主要以若虫吸食甜柿枝叶的汁液危害, 大量发生时, 其排泄物诱发煤污病, 致使树势衰弱, 枝条枯死, 果实减产 (图10) 。

2.5.2 发生特点昆山地区1 年发生1代, 以受精雌成虫密集在枝干上越冬。越冬雌成虫翌年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 5月底6月初卵开始孵化, 6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 6月底至7月上旬为危害盛期。

2.6 金龟子

2.6.1 危害症状危害甜柿的金龟子主要是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 ent a Mot schul sky) , 隶属鞘翅目丽金龟科, 近年来, 为中等偏重发生程度。主要以成虫群聚取食, 严重时可将柿嫩叶食净, 仅剩枝梗, 严重影响甜柿生长。

2.6.2 发生特点昆山地区1 年发生1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成虫具趋光性与假死性, 昼伏夜出, 危害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 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另外, 还有暗黑金龟子、白星金龟子等种类危害甜柿叶片和嫩梢。

2.7橘小实蝇

2.7.1危害症状橘小实蝇 (Dacus dor sal i s Hendel) , 又名东方实蝇、果蛆, 隶属双翅目实蝇科, 该虫在昆山地区甜柿上于2014年开始发生, 并且呈逐渐上升趋势, 2015年中等偏重发生。主要以幼虫钻入果肉中取食危害, 造成果实局部腐烂, 失去商品价值。

2.7.2 发生特点昆山地区1 年发生4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主要发生时间为5—11月, 世代重叠明显。

3 %综合防治技术

遵循“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结合昆山地区甜柿主要病虫发生特点与规律, 因时因地,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合理运用物理、生物以及化学防治等措施, 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从而切实提高甜柿质量与产量, 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三个安全”。

3.1加强农业措施的基础地位

3.1.1冬季清园结合冬季修剪, 剪除树体上的干枯枝、干果台, 疏除多余的发育枝, 刮除老翘皮集中烧毁等, 经验证明是减少炭疽病、角斑病及多种害虫, 如皮暗斑螟、柿蒂虫等危害的重要措施。

3.1.2 大力推广健康栽培的理念一是秋冬深翻土壤, 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虫;二是多施有机肥,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改良土壤, 促使树势生长健壮, 提高抗病力;三是株行间覆膜, 具有降低园内湿度、控制杂草和阻碍土表病原微生物上浮的作用;四是采用棚架结构种植, 精细修剪, 疏除过密枝条,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五是合理排灌, 忌有停滞水, 特别是对于地势低洼的果园, 切实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降低果园湿度,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抵抗病虫能力;六是合理密植, 一般株行距可采用4 m×4 m, 因为日本甜柿喜欢阳光, 通风透光不良会严重影响花芽分化和结果, 滋生病虫;七是适度留果, 以免造成株产偏高使树势衰弱。

3.2%充分利用物理措施控制害虫危害

3.2.1人工捕杀甜柿越冬休眠期间, 发现皮暗斑螟危害时, 及时人工刮剥翘皮并沿其蛀食部位排出的粪便挖除其越冬老熟幼虫和蛹, 集中烧毁, 减少越冬虫源;针对金龟子等迁移性较强的害虫, 可利用其假死性, 在清晨或傍晚振落捕杀;依据豹纹木蠹蛾低龄幼虫危害造成枯枝的显著症状, 将虫枝剪掉, 捕杀幼虫, 防效可达80%。

3.2.2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如皮暗斑螟、豹纹木蠹蛾、金龟子等, 可利用成虫趋光性, 夜间点灯进行触杀, 降低果园成虫基数, 特别是金龟子, 诱杀效果可达80%。

3.2.3 性引诱剂诱杀通过诱杀橘小实蝇雄成虫, 使雌成虫无法正常交配, 产下的卵成为无效卵, 从而逐渐降低田间小实蝇的发生量。要求在5月橘小实蝇成虫出现时, 果园挂诱捕器75~ 1 20个/hm2 (5~ 8个/亩) , 挂放高度为1.5 m;每个诱捕器的诱芯上1 次添加性诱剂1~ 2 ml, 隔15 d添加1次。另据郭小军等报道[4], 针对皮暗斑螟代次多、防治难度大等特点, 也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成虫, 降低雌雄成虫交尾几率和次数, 达到控制该虫的目的。这种方法经济高效, 既不污染环境又保证了甜柿的食用安全, 符合无公害生产的要求,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3.2.4糖醋液诱杀利用害虫趋化特性, 使用糖醋液诱杀金龟子、苹梢夜蛾、鸟嘴壶夜蛾等害虫具有较好的效果。

3.2.5 黄板诱杀利用小实蝇具有趋黄特性开展针对性防治。

3.2.6 防虫网及套袋处理防虫网栽培, 防止鸟类危害。及时套袋, 以保护果实, 减少病虫害发生, 防止鸟害, 减少农药污染, 提高果品品质。

3.3 适当辅以安全的生物防治

果园里捕食类天敌有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光肩猎蝽、草蛉及食蚜蝇等, 寄生天敌有跳小蜂、缨小蜂、上海青蜂等多种寄生蜂。因此, 喷药时, 尽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据调查, 天敌如姬蜂、小蜂、小茧蜂等, 对控制豹纹木蠹蛾危害有良好的作用。

3.4 开展安全有效的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甜柿病虫防治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病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 冬季甜柿进入休眠期, 彻底清园后, 全园喷3~ 5波美度石硫合剂等高效杀虫杀菌剂1 次, 3月初萌芽前再喷1 次, 可有效杀灭病菌害虫, 降低病虫基数。角斑病的防治时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 柿落花后15~ 30 d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 1 000倍或40%氟硅唑 (福星) 乳油5 000倍喷药保护。炭疽病可在抽梢期与幼果期喷药保护, 预防药剂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 1 000倍、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 (百泰) 水分散粒剂1 000倍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保护新梢和幼果;如已发现病斑, 可用10%苯醚甲环唑 (世高) 水分散粒剂2 000倍、2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 000倍均匀喷雾防治。

选用杀虫剂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残留期短的化学药剂或生物药剂进行防治。自2012年以来, 笔者结合试验研究得出:防治皮暗斑螟, 于1、2代低龄幼虫期喷药, 可较好控制全年的危害, 选用1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白僵菌、灭幼脲3号进行树体全面喷雾;此外, 在甜柿伤口及嫁接处涂抹伤口保护剂———灭幼脲3号, 可有效防治卵和幼虫;防治豹纹木蠹蛾, 宜在低龄幼虫期喷药, 可防止其转梢危害和蛀入大枝干造成防治困难, 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全树喷雾;防治苹梢夜蛾, 选用40.7%毒死蜱乳油800倍、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 500倍均匀喷雾;防治柿蒂虫与金龟子, 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均匀喷雾;防治龟蜡蚧, 选用10%吡虫啉1 000倍、25%吡蚜酮2 000倍或25%噻嗪酮1 500倍均匀喷雾;防治橘小实蝇, 在成虫发生盛期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75%灭蝇胺3 000倍均匀喷雾。

此外, 要注意做好病虫的预测预报, 掌握好病虫的防治适期;甜柿开花期慎重用药, 防止产生药害, 重点突出部分露花蕾、开花前、花后、套袋前、采果后用药;各种杀虫剂、杀菌剂轮换使用, 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药剂混配时, 浓度要掌握好, 防治产生药害;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优先采用生物农药, 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以确保食用安全。

参考文献

[1]何春禄, 万朝阳.日本甜柿的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6) :78-79.

[2]宋德朝.柿角斑病的发生及预防措施[J].果农之友, 2005 (7) :36.

[3]王宣路, 乔亚利, 张金立.柿树炭疽病圆斑病和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 :31-32.

[4]郭小军, 赵志新.皮暗斑螟防治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 2011 (3) :101-102.

篇4: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特点及综防措施

1.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分为条锈、叶锈、秆锈三种。小麦锈病是典型的高空、气传病害。多雨、多雾或结露条件下,病害发生重。

2.小麦纹枯病:小麦发病后,叶鞘、茎秆组织坏死,轻病株穗小粒秕,重病株不能抽穗或形成枯株白穗。冬春气温偏高,雨水偏多,利于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3.小麦白粉病:以叶片受害为主。病斑多出现于叶片正面,严重时病斑汇合成片,使叶片提早干枯,导致穗小秕粒。

4.小麦全蚀病:幼苗发病,根和根茎呈黑色,病苗矮化,底叶发黄;拔节期,根部变黑加重,茎基部的第一、二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产生黑色菌丝层;灌浆期重病株早枯,形成“白穗”。

5.小麦赤霉病:小麦受害后不仅产量下降,而且品质变劣,病粒内含有多种毒素,可引起人、畜出现吐呕、腹泻、发热等中毒症状。

6.小麦黑穗病:小麦黑穗病主要危害小麦的穗部。病穗初抽出时外围有一层银灰色薄膜包被,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仅残留弯曲穗轴。

7.蝼蛄:常见的有东方蝼蛄、华北蝼蛄两种。蝼蛄食性很杂,以成虫和若虫危害多种植物种子、幼根、幼苗、茎、块根,块茎,被害处呈乱麻状。

8.蛴螬:取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

9.金针虫:金针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咬食播下的种子,伤害胚乳使之不能发芽;咬食幼苗须根、主根或地下茎,使之不能生长甚至枯萎死亡。

10.麦蚜:麦蚜一年发生10~20代,冬季以无翅蚜在小麦根茎或地下根部潜伏,小麦返青后,开始大量繁殖危害。

11.小麦红蜘蛛:危害小麦的红蜘蛛主要有麦圆红蜘蛛和麦长腿红蜘蛛。受害叶表面呈现黄白色小斑点,后期斑点合并成斑块,使麦苗逐渐枯黄,重者可使麦苗整片枯死。

12.小麦吸浆虫:主要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其中以麦红吸浆虫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子粒的浆液,造成瘪粒、空壳而减产。

13.黏虫:属杂食性害虫。幼虫咬食叶片,五、六令达暴食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成为光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二、播种时期的综防措施

1.土壤处理

在蛴螬、蝼蛄、金针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要采取土壤处理进行防治。方法是:每667平方米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5~2千克,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2~2.5千克于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667平方米用量250毫升,兑水1~2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配成毒土使用。

2.药剂拌种

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常用农药与水、麦种的比例为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1∶100∶1000(农药∶水∶麦种)拌种。

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兑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内吸性药剂要堆闷12小时以上),摊晾后即可播种。

3.冬小麦综合拌种技术

对小麦黑穗病、地下害虫及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增产菌或小麦专用微肥三种混合拌种,具有防病、治虫、增产的综合效应。小麦“三拌”的用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一般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然后拌增产菌或小麦专用微肥。

4.使用包衣种子

包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成膜剂等配制成的药肥复合型种子包衣新产品。小麦良种包衣,可有效的综合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并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功效,应大力推广应用。

5.种传或土传病害及苗期锈病、白粉病

篇5:江津花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防措施

据多年观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加工番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褐斑病和真菌性早疫病2 种。这2 种主要病害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病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据统计, 每年这2 种主要病害发病率达50%以上, 雨水丰沛年份田间发病率达70%以上, 病叶率达100%, 果实感病率30%。酱厂每年病果扣杂率达10%, 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 万元左右。

加工番茄细菌性褐斑病又叫细菌性斑疹病, 主要危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 尤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最明显[1]。叶片染病, 产生深褐色至黑色斑点, 四周常具黄色晕圈;叶柄和茎染病, 产生黑色斑点[2]。幼嫩绿果染病, 出现稍隆起的小斑点, 果实近成熟时, 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 有别于其他细菌性斑点病。

加工番茄早疫病又名轮纹病、夏疫病, 是番茄重要病害之一[3], 主要危害叶片, 也危害茎和果实。发生严重时, 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 对产量影响很大。叶片感病以后, 产生暗褐色或黑褐色的极小病斑, 圆形至椭圆形, 扩大后直径达1~2 cm, 边缘多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 中间有同心轮纹, 轮纹上有毛刺状不平坦物。果实一般蒂部周围或裂缝处发病, 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褐色或黑褐色, 稍硬, 凹陷, 具有同心轮纹, 其上长黑霉, 病重时果实提前脱落。

2 加工番茄主要病害发生因素

2.1 种子因素

一是种子带菌。主要是外调带有病菌的种子, 主要指疫病区供种, 是番茄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二是播期种子处理不严。 (1) 种子消毒不严。种子消毒普遍采用温汤浸种和2%高锰酸钾药剂处理, 以期达到消灭种子表面部分病菌的目的[4]。但是在实际操作时普遍存在着水温不足或药剂浓度不足的情况。另外, 种子播前药剂拌种不到位, 极易使种子带菌而大面积传播病害, 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引发病害大面积发生。 (2) 种子处理时不捞出浮籽。种子处理时浮在水面上的浮籽干瘪、破损或虫伤, 种子处理时若不将其捞出, 一旦种子播种到地里, 因芽势弱, 出苗后生长缓慢, 幼苗细小, 组织柔嫩, 抵抗力弱, 最易受到病菌侵染。防治不及时即成为初侵染源。

2.2 土壤带菌

由于多年连续种植, 土壤带菌率逐年增高, 是下年田间植株发病的重要原因, 尤以重茬地发病重。

2.3 番茄自身的生理特性与气候因素

苗期、开花期及结果期易发病。番茄苗期因其生长势是由弱到强的过程, 此期常会遇到低温阴雨天气, 番茄幼苗抵御外侵能力较弱, 在苗期极易诱发细菌性病害;番茄开花期最敏感;番茄结果期因其生长势是由强到弱的过程, 此期常会遇到高温、降雨天气, 田间较长时间的高温高湿, 加上群体郁闭, 最易发生病害, 而药剂防治事倍功半, 这正是番茄后期发病多而较难以防治发病重的主要原因。

2.4 栽培管理因素

一是浇出苗水的影响。主要指干播湿出的幼苗, 因其湿度高, 易形成高脚苗。另外干播湿出地, 浇水后土温严重下降, 田间低温、高湿易诱发番茄苗期细菌性病害发生或大发生。二是田间弱苗的影响。主要是指不利因素影响 (人为因素、定苗不及时、品种本身、气候) 造成的弱苗。这些弱苗是田间病菌侵染的主要对象, 是田间“中心病株”源头。三是施肥不合理因素。当地氮、磷、钾施用方法主要是条施, 其弊端在于肥料过于集中, 易造成作物生长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如早发的壮苗, 现蕾、开花的同时, 由于肥水作用, 枝叶生长较快, 导致番茄枝长叶嫩, 甚至不开花、不结果或出现中空现象, 这样极易造成田间郁蔽, 为病害发生留下了隐患, 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植株生长过旺, 在现有条件下化学防治时药液只能喷施于植株表面, 造成化学防治效果极差。四是窝边草的影响。窝边不能及时拔除的杂草与番茄幼苗争水争肥, 形成弱苗或幼小苗, 也易诱发病害发生。五是综合植保技术不能全部到位。特别是基础性的植保工作, 如田间残秆清理、种子处理、药剂配比、预测预报与防治等工作不能完全保证按规定完成好。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加强种子检验

对引进的种子, 统一扦样、统一做发芽试验, 根据芽势、芽率确定播种量。

3.2 严格种子处理

一是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0~55 ℃ (即两开一凉) 的温水中, 用木棍搅拌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种子, 30 min之后捞出滤干。二是高锰酸钾消毒。将温汤浸种后滤干的种子放入0.2%高锰酸钾溶液 (种子全部被浸没) 中, 浸种10~15 min, 然后捞出用清水洗净, 晾干。为壮苗防病, 在播种前1 d, 用种子量的1%福乐定原液加适量水稀释均匀 (加水量以能拌匀种子为度) , 晾干待播。三是播种时把70%代森锰锌按三料的3%与种子随拌随播, 可有效降低幼苗发病。

3.3 选用良种

选用优良的品种是增强抗病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但必须根据品种特性, 因地制宜合理用种。目前, 当地的主栽品种里格尔87-5 生育期短, 株型紧凑, 株高55 cm左右, 植株抗逆性较强。搭配杂交品种Q020 经多年试验示范及2005年大面积推广, 该品种植株抗病性中等略强于里格尔87-5, 其最大特点是全生育期植株紧凑矮小, 大大降低了因植株茂密而病害防治较难的风险。

3.4 完善栽培模式、精心管理

一是合理轮作。轮作倒茬能调节地力, 提高作物抗病力, 生产上必须实行2~3 年的轮作, 尽量避免重茬种植, 能显著减轻田间发病。二是培育壮苗。 (1) 及时放苗和封洞:播种后一般8~12 d即可出苗。出苗后根据天气情况, 按留苗密度规格开洞放苗, 单穴2~3 株, 呈三角形分布, 洞口直径2~3cm, 如果后期气温高, 洞口直径必须达到5 cm。放苗后及时用土封洞, 培好护脖土, 防止跑墒和形成僵苗。 (2) 早定苗:当幼苗2~3 片真叶时尽早定苗, 每穴留1 株壮苗。 (3) 及时中耕、除草:一般中耕3~4 次。三是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增强抗病性。一般加工番茄保苗株数为4.35万~4.80 万株/hm2, Q020 品种保苗株数为9.0 万~12.0 万株/hm2。四是合理水肥运筹。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采用全层施肥, 增施磷钾肥, 促进植株正常健壮生长, 增强抗病性。五是及时顺秧, 把握顺秧质量。顺秧是加工番茄在第一穗果膨大时, 将相邻2 行的植株人为引向垄背, 严禁大翻身。在采收时除要顺着植株的长势采收果实外, 随即将秧顺好。六是推广高垄栽培。七是及时发现中心病株, 做好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做好标记, 及早防治, 在距离中心病株30~50 m范围内喷施适宜的药液集中药剂防治。防治番茄主要病害的药剂“可杀得”“王铜”“代森锰锌”“普得丰”药效较好。八是彻底消灭菌源即土壤消毒。用硫酸铜11.25~15.00kg/hm2进行土壤处理, 或用石灰1 500~2 250 kg/hm2进行土壤处理。

摘要:加工番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龙头带动的主要增收作物, 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病害发生和蔓延逐年扩大, 对番茄产量影响较大。加工番茄主要病害发生因素包括种子因素、土壤带菌、番茄自身的生理特性与气候因素、栽培管理因素;应采取加强种子检验、严格种子处理、选用良种、完善栽培模式、精心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加工番茄,病害,发生因素,综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沈福弟, 沈进高, 孙军, 等.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 2009 (5) :72-73.

[2]余超, 党秋玲.新疆地区加工番茄病害的综合防治[J].长江蔬菜, 2003 (10) :28.

[3]曾沂辉.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综合防治[J].北方园艺, 2008 (7) :233.

篇6:江津花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防措施

一、症状

辣椒苗期、成株期均可受疫病为害,茎、叶和果实都能发病。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有的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整株枯萎而死。

成株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病,茎秆、枝条发病多在近地面或分叉处,初生暗绿色、湿润状不定形的水浸状斑点,后扩展极快,可形成长达5cm~10cm大型黑褐色至黑色病斑[1],病部皮层软化、腐烂,皮层极易捋去,病部以上枝叶常凋萎死亡。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块暗绿色湿腐斑,迅速扩展至全叶,叶片发黑湿腐,凋萎脱落。果实染病多从果蒂部开始,水浸状暗绿色斑点迅速向果面和果柄发展,致使整个果实似热水烫伤状,呈灰绿色或灰白色软腐,有时有褐色同心轮纹。病果易脱落或挂留枝头失水后成为黑褐色,僵果可残留在枝条上。

茎、叶、果实染病部位的病斑在天气潮湿时,表面可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霉层,果皮内有灰白色菌丝,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干燥后形成暗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疫病在辣椒田里表现出明显的中心病株和发病中心,发病中心多形成在低洼积水和土壤粘重地带。受害植株上部叶色深,下部褪绿,叶片由下向上萎蔫、脱叶直至死亡。如茎木质化前染病,病部明显缢缩,造成地上部折倒,且主要为害成株,植株急速凋萎死亡,成为辣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在临洮若遇伏天下雨积水,可导致疫病迅速发生,辣椒死亡50%以上。

二、发病规律

病原为辣椒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除辣椒外,还可危害番茄、茄子、黄瓜、西瓜、南瓜、甜瓜、豇豆、洋葱、马铃薯、豆角等。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临洮地处北方寒冷地区,病菌不能在种子上越冬,其主要来源是土壤中和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卵孢子。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植株根颈部、茎基部以及近地面茎、叶、果实上,卵孢子直接萌发或产生游动孢子侵入,尤以伤口有利于病菌侵染,引起田间发病。发病后又可产生大量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孢子囊经2h就可萌发并释放出游动孢子,经7h~10h就能完成整个侵染过程,潜伏期往往只有2d~3d。

在辣椒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辣椒挂果后最易受害。病菌生长发育适温30℃,最高38℃,最低8℃,田间温度25℃~30℃、相对湿度高于85%时发病重。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温度在26℃~30℃,相对湿度95%以上,4h~6h有水滴存在时,病菌危害的一个循环仅需20h,所以辣椒在生育期的7月份多雨季节多发病,尤其是雨后曝晴时最易发生疫病。调查表明,田间发病高峰往往紧接雨量高峰之后2d~3d,病势发展极为迅速,病害非常容易流行。特别是如果大雨过后天气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疫病可迅速蔓延,并造成严重危害。这就是立秋前后辣椒疫病之所以容易大面积发生并造成成片死亡的根本原因。保护地栽培中,地面低洼积水处、棚室棚膜破损漏水处多为中心病株处,成为田间最先出现的发病中心,俗称为“病窝”。连作地块植株长势衰弱时疫病发生往往较重。辣椒疫病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已成为当前临洮辣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

三、疫病日趋严重的原因

一是连作重茬。连作是辣椒疫病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辣椒疫霉菌寄生范围广,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还能在豆类、葱、芹菜的离体茎叶上生长,病残株上的大量卵孢子可在土中存活2a~3a,成为重要的侵染源。由于菜区辣椒重茬连作,土壤菌量大,一旦气候条件适合时,就会暴发成灾。二是保护地内空气湿度高。由于保护地蔬菜的地块比较固定,土壤含水量过大,加之大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高,均有利于疫病侵染和扩展,因而发病早,病情较为严重。三是施肥不合理。氮素化肥用量过多、磷钾肥和其他微量元素不足,以及由于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因大水漫灌引起烧根、沤根,均能使植株抗病力下降、疫病加重。此外,气候潮湿多雨,田间密度大,光照减弱,浇水次数多,田间积水,均可促使疫病加重。

四、综合防治措施

辣椒疫病发病快、来势猛,为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是影响辣椒优质高产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威胁着辣椒生产。单一的化学防治难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上应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采用以农业防治和发病前预防为主,辅以病后药剂防治的防治策略。鉴于在辣椒的结果期最易受疫病危害,因此抓住农时预防在先,综合防治,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㈠农业防治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土壤中疫病病菌量,实行深翻土地,可有效减轻病害。辣椒切忌与茄科作物连作,最好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时间宜在3a以上。据调查,重茬地发病率高达30%,轮作地可降至1%以下。选择较疏松的沙壤土地,土地要平,切忌在低洼地种辣椒。采用高垄栽培,垄距1m~1.2m,高20cm~25cm,用地膜覆盖,垄沟不可过长,以不超过15m为宜。如2007年在中铺镇红柳村种植的地膜砂地辣椒基本未发生疫病,折合收入可达6万元∕hm2~7.5万元∕hm2。

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通过试验对比,临洮县主栽品种宜选择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熟性早、生长势强、商品性好、抗病毒病、耐疫病的品种陇椒2号和陇椒5号。生产中在发挥良种抗病性的同时,还要辅以其他防病措施,如选好的品种要用52℃~55℃温水浸种15min,浸种期间要不断搅拌。

用田园土或药剂消毒床土育苗。选好茬口,多施农家肥,合理密植,实行地膜栽培,加强田间管理。要勤检查,特别是雨后要注意观察田间植株长势,及时发现病株,并拔除、深埋,以减少田间菌源;同时必须进行药剂防治。适度蹲苗,定植苗龄以80d左右为宜,不宜过长。壮苗指标为株高15cm~20cm、茎粗0.2cm、80%现蕾。一般定植4.8万穴∕hm2~5.25万穴∕hm2,每穴栽2株。

高畦种植,密度适合,合理用水,雨后排涝,防止湿度过高,清除病株残果,均有降低发病、减少为害的作用。施足腐熟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施用未腐熟的人粪尿、鸡粪等。蹲苗后的枝叶及果实旺盛生长期,促秧、攻果、返秧、防衰四次肥水不可少;要防止大水漫灌,尤其在高温条件下严禁浇大水,以防出现高温高湿。进入雨季后气温高于32℃,尤其要注意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雨季应控制浇水,严防田间或棚室温度过高。

浇过定植水后,前中期以中耕保墒为主。发棵后期浇水不可过勤,要干湿交替,不见干不浇。浇水量不要太大,只浇大半沟或隔行浇水,切忌大水漫灌造成田间积水。夏天浇水要注意天气预报,如近期有雨则宁可不浇,严防浇水后下大雨或连阴雨,否则会导致晴天后大量死苗。

㈡生物防治用EM菌进行生物防治。EM中含有五大类80多种有益微生物,用来发酵有机肥,可使各类有益微生物在有机肥中大量繁衍,而将EM发酵过的有机肥施入土壤后,这些微生物可继续在土壤中大量繁衍,并在土壤中处于主导地位,使土壤的各类有害微生物受到抑制,从而大大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具体方法是用EM固体或液体菌种45kg∕hm2、红糖15kg∕hm2,加水搅匀,拌入3m3粪中,湿度以手捏成团、落地散开为宜,然后堆积发酵,堆上盖一层土或用农膜覆盖。堆内温度升至40℃时,翻堆降温,并重新覆盖。经10d~15d,粪便臭味消失,闻之略带酸甜味,并产生白色霉层时,发酵便告成功,即可用做底肥。

㈢化学防治辣椒疫病的防治应本着施药“上喷下灌”的原则,用药强调保护作用,控制中心病区,防止疫病的迅速流行。疫病流行多逢雨季,施药遇雨后须补喷。雨季注意排除积水,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篇7:江津花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防措施

1 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花生根结线虫病

导致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是线虫。它是一种病原微生物, 个体很小, 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雌虫梨形, 雄虫蠕虫形。

花生收获后, 病原线虫的卵、幼虫附着在残根、残果上, 残留在土壤中。混有病残体的粪肥中也有线虫存在。第二年当平均地温达12℃以上, 春播花生胚根刚萌发时, 侵染期的幼虫就从根端侵入, 并深入到根的内部, 导致根部形成瘤状虫瘿。

花生根结线虫一年发生三个世代, 花生的根、荚果、果颈部都能受到危害。

该病的症状为:花生根系布满虫瘿, 虫瘿周围长出许多须根, 受害严重时整个根系形成乱发式的须根团, 根系粘满土粒和沙粒, 难与抖落。由于根系受害, 导致地上部叶片黄化瘦小, 叶缘烧枯, 萎蔫不长, 因此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地黄病。 (注意:不要将根瘤和虫瘿混淆, 根瘤光滑, 着生在根的一侧, 其上也无须根着生, 线虫裹壳后, 果壳上形成乳白色突起的种瘤, 后期变成褐色荚疤状) 。

花生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程度与环境条件有关。土壤质地疏松和沙土地, 尤其是丘陵山区的薄地, 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重。连作田、粗放管理的发病重。

1.2 花生茎腐病

又称倒秧病、卡脖病、烂腰病。在重病区发生严重时, 花生受害面积可达50%以上。病菌是在花生种子上、土壤及粪肥中的病残体上越冬。花生播种发芽后, 子叶首先受到侵染, 发生黑褐色腐烂, 受害部位主要是根茎部、茎基部, 在这些部位上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 病斑扩展后形成围绕根茎的黑褐色病斑, 地上部叶色变淡、叶柄下垂、直至整株萎蔫。

花生发病后遇到干旱天气, 病部表皮凹陷, 紧贴到根茎上或茎上。天气潮湿时, 病斑上能形成黑色小突起, 这些小突起是病原菌的孢子器。花生茎腐病的发生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虽然在花生整个生育期都受到病害的危害, 但如果苗期降雨太多, 土壤湿度大, 病害发生就会严重, 尤其是雨后天晴, 气温快速回升, 发病达到高峰, 田间出现大批死株。

1.3 花生根腐病

在花生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发病后植株矮小, 主根根端呈湿腐状, 根的外皮层变褐腐烂, 侧根很少, 主根呈鼠尾状。根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依附于土壤、病残体、种子上越冬。

1.4 花生白绢病

又称为白脚病, 病菌是从茎基部或根茎部侵入, 病部初期变褐软腐, 然后上面长出菌丝, 菌丝呈白色丝绢状, 覆盖在发病部位, 甚至在植株中下部的茎脉上;发病后期菌丝中形成菌核, 菌核初为白色, 最后变成黑褐色;地上部叶片变黄, 边缘焦枯, 最后整株枯死。病原菌以菌丝体及菌核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 为初侵染源。

1.5 花生蛴螬

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总称, 是一种地下害虫。危害花生的金龟甲主要有大黑金龟甲, 体长16~21 mm, 暗色, 有光泽。暗黑金龟甲, 体长18~22 mm, 黑褐色, 无光泽。黑绒金龟甲, 体长8~9 mm, 全身着生细而密的绒毛。铜绿金龟甲, 体长18~21 mm, 深褐色, 有光泽, 体上有淡黄色细毛。以上各种金龟甲的幼虫都是白色、弯曲, 根据前顶刚毛和腹部节复毛区刚毛排列不同来区别。

危害花生的几种金龟甲, 一年发生一代。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5月上旬开始活动, 危害杂草、麦苗、及春作物幼苗。8—10月上旬为幼虫危害期, 主要啃食花生荚果, 影响产量, 严重的可造成失收。几种金龟甲都是白天潜伏于土中, 傍晚出土活动、取食、交尾、产卵, 黎明前又潜伏土中, 具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2 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花生病虫害, 首先要加强检疫, 保护无病区的安全;在无病区首先要保证种子质量, 加强农业防治, 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2.1 严格实行检疫

不从病区调种, 必要调种时应将荚果的含水量降至8%~10%以下, 也可以先剥壳而后调种。

2.2 品种的选择

应根据无霜期、种植方式、土质及肥力而定, 综合看适合我州露地栽培的品种, 应选择生育期120~130天早中熟的品种, 如白沙1016、亚美系列等。

2.3 种子处理

通过种子处理, 可控制播种出苗后病虫害的发生。

2.3.1 晒种, 选种

种子质量是决定花生茎腐、根腐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作种用的花生要做到适时收获, 充分晒干, 干燥贮藏, 避免受到堆捂。播种前带壳晒种, 可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减少病害的初侵染源, 对控制花生茎腐病、根腐病效果显著。剥壳后, 选出被病虫侵染或机械损伤的种子、霉变的种子。

2.3.2 药剂拌种

花生种子表面带菌是茎腐病等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播前用杀菌剂处理种子, 可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拌种子量的0.5%, 称好药剂再加5~10倍细干土, 拌匀制成药土。花生种子用清水湿润后与药土掺合拌匀。

2.3.3 浸种

称好药剂加水配成药液。播种前一天浸种, 24小时种子将药液吸收, 浸种期间搅动种子2~3次分布均匀。 (注意:种子拌药或浸种后要立即播种)

2.3.4 种衣剂包衣

播种前对花生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 可以对多种病虫害起到预防作用, 可有效的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茎腐病、花叶病毒病及蛴螬等危害。

在上述病虫害发生严重地区, 尤其是几种病虫害同时发生时, 最好采用种衣剂包衣处理种子。种衣剂有水悬浮种衣剂和干种衣剂。水悬浮种衣剂:由有效成分 (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等) 、成膜剂 (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明胶、阿拉伯胶、黄原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等) 、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警戒色、填料和水经湿法粉碎而制成的一种可流动的稳定的均匀悬浮液。干种衣剂:由有效成分、成膜剂、湿润剂、分散剂、警戒色和填料经加工而制成的一种粉状或粒状的制剂, 使用时对水调匀进行种子包衣。干种衣剂有效成分含量比悬浮液高, 可节约包装和贮运费用, 产品贮存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也比悬浮种衣剂好, 包装用过的容器易于处理, 减少了废弃包装容器的二次污染。

种衣剂中含有内吸杀虫剂和内吸杀菌剂, 而且还含有花生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具有防止病虫害增加产量的双重作用。种衣剂能附着在种子表面, 种衣在种子表面形成保护屏障, 使种子免受土壤中的病原菌的侵染, 而且种衣中的药剂缓慢释放出来, 被幼苗吸收, 在播种后40~60天内, 植株各部位都有药剂分布, 既能杀死地下的蛴螬、根结线虫, 又能杀死地上部的蚜虫等。种衣剂紧贴种子, 药力集中, 利用率高, 因而比喷雾、土壤处理、毒土等施药方法省药、省工、省种;种衣剂隐蔽使用, 对大气、土壤无污染, 不伤天地, 使用安全;种衣剂包覆种子后, 农药一般不易迅速向周边扩散, 又不受日晒雨淋和高温影响, 而是缓慢释放, 因而持效期长。

经过晒种、选种后的花生种子放入容器中, 根据种衣剂的使用参照说明书, 量取适量种衣剂, 将种衣剂倒入种子上, 使种衣剂快速分散到种子上, 包衣时应使种衣剂在种子表面分布均匀, 包衣后的种子应尽快播种。

2.4 合理轮作

花生轮作能抑制花生病害的发生。花生与甘薯、小麦、玉米等轮作能抑制花生病害的发生, 而且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通过轮作提高了土壤肥力, 改变了土壤的理化形状;二是通过轮作减少了某些病害的危害。

花生生长的前期、中期、后期经常受到根结线虫病、茎腐病、叶斑病的危害, 引起病害的初侵染源都是来自土壤。花生收获后带有病原菌的残根及残叶留在了土壤中, 第二年条件适宜时病残体上的病原菌侵染花生, 实践证明同一块地连续种植花生时,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程度大大加重, 线虫病发生严重时可与小麦、玉米、甘薯等轮作, 再配合其它措施, 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可明显减轻。轮作期间, 病原菌失去了寄主, 数量大幅度减少。

2.5 深翻改土, 合理施肥

花生收后及时深翻土壤, 以消灭部分越冬病菌。增施肥料促使花生健壮生长, 提高抗病力。严禁施用用混有病株残体和病土的土杂肥, 或经充分发酵后再施用。

2.6 田间药剂防治

2.6.1 花生根结线虫病

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每m2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m L, 稀释2000—3000倍喷雾, 用钉耙混土;10%克线灵1号乳油2~2.5 kg/667 m2, 加细干土20 kg/配成毒土;10%铁灭克 (涕灭威) 颗粒剂2.5~5 kg/667 m2、5%克线灵 (益收保) 颗粒剂8~12 kg/667m2、5%硫线磷 (克线丹) 颗粒剂8 kg/667m2、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0~12 kg/667 m2等撒入播种沟内。为了避免药剂烧坏种子, 因先在药剂上撒少许土, 将药剂与种子隔离。

2.6.2 花生茎腐病、根腐病、白绢病

花生出苗后和开花前喷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喷雾植株的茎基部, 连喷两次。

2.6.3 花生蛴螬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江津花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防措施】相关文章:

重庆市江津区九叶青花椒减产原因及对策分析09-19

江津名人05-01

重庆市江津市场报告09-13

花椒的功效04-12

花椒水泡脚范文05-19

花椒油制作范文05-19

花椒成分研究范文05-27

江津五心教育心得体会12-25

重庆市江津东方红学校09-10

花椒栽培技术论文04-16

上一篇:镇网格化管理活动方案下一篇:班主任毕业留言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