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谈古诗教学四步曲

2024-04-11

健谈古诗教学四步曲(共11篇)

篇1:健谈古诗教学四步曲

古诗教学“四步曲”

关王庙中心校 太尔凹小学 石秀珍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精髓,它意境深远,内涵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朗读古诗是感受古诗、鉴赏古诗、体会意境情感的第一步,它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那些只可意会的丰富内涵。对于不同的诗歌选择不同的有效的诵读形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找诗中互相对应的字眼,学生很快找到了:“白日”对“黄河”,“依”对“入”,“山”对“海”,他们还知道了这些字眼像对联一样词性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容易记忆。

二、品词赏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多为名篇,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用词精妙。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字词,通过赏析这些字词,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诗的情感或意境有准确的感悟。

三、激趣联想,领悟诗歌的内涵美

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挥

无穷的想象,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更要读懂它的言外之意。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边读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以此种形式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喜爱。

四、多样整合,享受诗歌的运用美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如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安排孩子们诵读古诗,每日评选“最佳诵读小明星”;每周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进行古诗配画并展示评奖;每月将孩子学习古诗词的收获汇报给家长。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亲近了古诗词,就会去感受,去发现,去运用了古诗词。所以,只要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喜欢古诗词,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

篇2:健谈古诗教学四步曲

周立雄

古诗词教学需要创新,古诗词教学中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和能力。两个“创新”如何实现?笔者曾作过深入的实践和探究,总结出“古诗词教学创新四步曲”。现以杜牧的《夜雨寄北》为例加以介绍。

一步曲:景象再现

在初步朗读诗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假如你生活在晚唐,你看到了怎样一幅晚唐人生活画卷?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调动大脑里的所有储存--历史知识、电影电视、小说戏剧、图画传说等,生动描述了唐晚的交通、信息传递、服饰、浓郁的人情等画面。不言而喻,这比老师去介绍写作背景效果要好得多。接着继续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诗人杜牧,离别故乡多年,在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绵绵秋雨之夜,泪对孤灯,抖索着展开远方亲友的来信,你的心情会如何呢?学生们泪流双颊,如一个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吟哦出一曲曲感人的心曲。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他们的想象和情感体验范围远远超过了原作者,从而达到了再创造的目的,创新思维自然得到了锻炼。

二步曲:古诗新译

所谓古诗新译,即把古诗用生动的文字译成新诗(含散文诗)。这是老调新弹,学生要把透过原诗想象出来的意象、心中的体验变成文字,就需要进一步想象、思考,创新思维也就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译出来的新诗超过了我的设想,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真情。如,一个学生这样译诗:您声声呼唤我归去/夜色如铅我望不见归期/秋雨连绵如我的.乡愁/注满池塘更注满我的心湖/唉,什么时候才能与你一起剪烛西窗/到那时/我俩一定细细品味这巴山夜雨。

三步曲:佳句赏析

要提高学生的古代诗词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还必须引导、指导学生学会赏析,从意境、语言、音韵、艺术手法等等方面去赏析,但一处一次切忌面面俱到,应择其突出的特色来赏析。这既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要慧眼识珠,识得佳句,同样也是一个再思索再创造的过程。学习《夜雨寄北》时,我让学生谈谈哪几句诗最好,你最欣赏?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可见,学生是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不然,意见不会高度一致。接着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赏析诗句。提示是为了给学生引路,不由教师直接赏析,是为了把思维的时空留给学生。如,教师以问题的方式提示,你们为什么最欣赏这两句?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写出来的赏析文字很有见地。如,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短短的两句十四个字,却贮满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深深的思念。诗人的目光和思绪穿过沉沉黑夜,透过绵绵冷雨,飞越时空隧道,想象了与亲友相见分外喜悦的情景。诗人对亲友的想念,对与亲友相见的盼望,以及企盼无期的感伤,百千情愫系于一心,系于这十四字上,可谓字字柔情字字泪矣。学生能写出如此精美的赏析文字,为师我自愧弗如。

四步曲:衔接探究

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皆选自名家,且常常是一人多首,要对诗人及其诗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还必须搜集诗人代表作,加以赏析,且分析探究诗人风格及其反映的那段历史,并写出研究性小论文。这种探究要求不能过高,目的是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的意识、整合知识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探究精神。这个过程宜于课外完成,且时间不宜过短,让学生有充裕的查找资料和思考的时间。我给学生出的探究题目是《解读杜牧》,给了一周的时间,结果学生半周后就都纷纷交来了他们的研究论文,都写得有板有眼,很有一点研究论文的味儿。

学无定法,教无定规,传统教学中的朗读、背诵、默写在诗歌教学中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理所当然要渗透于四步曲中。

篇3:古诗教学四步曲

一、诵读情韵, 领悟美感

(一) 创设情境

古诗一般要求对仗工整, 押韵和谐。宋词和元曲都是长短句, 都是按歌唱的需要做出的, 它们性质相同的, 都属于音乐文学, 而且好多名词名曲都被后人又配上了音乐, 所以老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些来调动学生体会诗的情韵和美感。如在教《虞美人》时我播放邓丽君幽美哀婉的《几多愁》来进行情境渲染, 激发学生的想象, 在老师领读的带动下, 学生通过自读就可品出诗的情韵来。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 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 拓宽学习渠道,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二) 教师范读

范读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关键, 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唤起阅读期待。古诗是一种极富情感的韵律文, 教师要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调, 读出情韵, 让学生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到诗歌的意境, 从而激起学生自身对诗歌的兴趣。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读诗文, 是他们感触诗文的捷径, 是激发热情的催化剂。教师配乐精彩的朗读不仅能使学生深邃的诗文内涵、高尚的情操、优美的语言自然流淌, 诱使学生审美感情油然而生, 而且带学生进入诗文的佳境, 领略诗中的意蕴, 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如我在教学《水调歌头》时就采用了唱读的方法, 让学生陶醉于老师的唱读之中,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老师美美地唱读中领略到了这首词中豪放而阔大的意境, 作者乐观而旷达的情怀, 对明月的向往之情, 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 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

(三) 指导朗读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 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 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 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而指导朗读的好坏与学生能否和作者产生共鸣有很大的联系。所以, 指导学生诵读时, 要强调他们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让他们在精读之时去反复推敲, 仔细品位作者锤炼的语言精华,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品位诗歌的语言美, 唤起学生读诗的热情。我教古诗词时, 会让学生先找出押韵的字, 划出朗读节拍, 再进行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等方式,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优美语言、音乐美的节奏感。

(四) 诵读评价

学生在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之后, 会产生一种新的强烈的体验, 犹如沉醉于浓郁的花香之中一样, 会出现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的极端喜悦。教师的及时疏导, 便可使学生的独特体验如涓涓细流, 汩汩滔滔, 喷涌而出, 从而让学生尝试到用诗歌形式抒发内心感受, 领悟诗歌的基本特点, 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个人朗读时小组成员作评委, 评论和欣赏朗读者的朗读优缺, 以求共同进步, “一人读多人评”, 在课堂上可形成竞赛场面。通过多轮“一人读多人评”,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使学生在参与讨论交流的同时欣赏到其他同学在朗读中读出的语言美、节奏美、音韵美;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又感受到了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激起自己的审美情感, 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捕捉诗眼, 提纲挈领

诗眼可以在诗歌教学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捕捉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关键, 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捕捉诗眼有很多技巧, 可让学生有意为之。如教学《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时, 可请一位学生朗读, 读后请同学们评一评:“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好在哪里?”若学生答好在读出了感情, 教师此时可顺水推舟:“大家觉得他读出了哪种感情, 可否用诗中的一个词概括?”明确是“别”字后, 教师可用“别”字继续引导:“作者通过哪些‘别时景’来表现‘别时情’的?让我们通过朗读仔细品味。”这样这首诗不必老师多说就可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捕捉诗眼除了让学生有意为之, 还可以是教师有意捕之。诗眼涉及理解一首诗的关键,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往往给我们很多玄机, 抓住它就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亮点。

三、赏析风格, 感悟哲理

赏析诗的风格要侧重于语言的表现技巧, 语言上要体味其修辞技巧、表达效果和艺术风格。在表现技巧上要侧重于章法、句法、抒情方式等, 特别要注意比较的方法:“发现各代诗人取材的异同, 风格与内容相应, 如何去旧而谋新, 这些都是研究的事, 唯有经过这样的研究, 才可以享受诗歌。”“文学这东西尤其是诗歌, 不但要分析地研究, 还得要综合地感受。所谓感受, 就是作者的心与诗人的心起了共鸣, 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的话, 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感情似的”。在读诗时我们只要以欣赏的角度去读, 仔细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 揣摩诗歌的意象, 欣赏诗歌的艺术风格, 就能高层次地领悟到作者创造的意境美。

很多古诗还蕴含着很深的哲理, 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赏、认真感悟就能让学生心灵得到启迪、悟出其中的哲理美, 使学生对诗的欣赏达到最高境界。

篇4:古诗教学四步曲

一激趣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望的源泉与动力。

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共同探讨的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诵读

多读是学习古诗文的传统经验。一要遍数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代理学家也说“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朗朗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全班齐读、分男女生读、分组读、同桌互读等。通过多读学生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二要读出韵味。古诗文的语言一般高度凝炼概括,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能读出韵味来。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三知意

知意,就是知大意,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进入诗的意境,提高学古诗的兴趣。对于一首古诗,只有领会了大意,才能谈得上欣赏。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课前我布置学生了解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交给了学生一把进入诗的艺术境界的钥匙。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我让学生先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之后教师可以讲解:这首诗的开头“朝辞白帝”四字,既有叙事,又有抒情。诗人用“朝辞”标志厄运已经过去,新的一天刚刚来到。“辞”的不仅是白帝城,也透露着与昨日告别的欣喜。清晨的一抹霞光,将山上的晨雾染得五彩缤纷,从江面上仰望,白帝城掩藏在云蒸霞蔚的彩云之间,正如诗人此时沐浴着灿烂霞光的心情。“千里江陵一日还”句,“千里”与“一日”,以时间的短促和空间距离的遥远作对比,从感官上表现了舟行之快,同时也极其真切地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愉快。早上还在白帝城,旦暮间就回到江陵。这样,学生就能更好更快地理解诗意了。

四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是古诗词的灵魂。学生要从古诗词中吸取营养,必须领会其中蕴涵的情感;发挥古诗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必须涵咏诗词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和热爱古诗词的兴趣,必须理解古诗词的情感。要使学生“领情”,教师应该掌握引导的方法和技巧。现在的学生大多衣食无忧,大部分没有农田耕作和家务劳动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甚至连吃的米饭从何而来都不知道,平时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锄禾》时,我借助了网络媒体,先出现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顶烈日冒酷暑,戴斗笠披蓑衣,播种、插秧,除草、施肥……最后把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如此生动形象地再现古诗的画面,无须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便会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无形中产生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总之,要让古诗这一文学中的瑰宝永远亮丽,我们小学老师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看来,只要我们教给学生阅读古诗词的方法,指导学生走好这四步,那么学生就不会再为古诗词阅读而头痛,而能够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理解出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出古诗词的艺术形象,领悟出古詩词的思想感情。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董家中心小学)

篇5:古诗词四步教学法

一、激趣导入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

二、初读质疑

1、以读为本,教学每一首古诗词都应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要注意读的形式要多样,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看插图、问别人„„

三、品读感悟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读,能读出“境”,悟出“情”。

四、诵读延伸

篇6:古诗词鉴赏三步曲

我从1977年开始撰写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文章,迄今已近30年。虽说一开始便无专门的古典诗词鉴赏理论作指导,但我还是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对古典诗词的鉴赏之路。我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概括地说,主要靠的是“三步曲”。

一、读懂

鉴赏一首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读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在“读懂”这一步上,至少要达到前人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

我在“读懂”这一步上,着重把握好两个“明”字。

1.明字意

明字意,就是对每一首古诗(词),要明了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有时候,对一首古诗(词),哪怕是有一个字未理解,也会影响对整首诗(词)的理解。比如:读《诗经·周南·卷耳》,倘若对诗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顷筐”弄不明白,就很难理解全诗。“顷筐”,是一种簸箕形状的浅筐,对其形状不明了,尚不要紧,但若不知这乃是一种浅筐,就会影响对全诗的理解。此诗写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怀念。她采卷耳,连“顷筐”都采不满,由此可见她心不①在焉,也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如果,对“顷筐”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很难体察诗中女子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怀念之情,也就不能说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

2.明典故

明典故,就是对诗词中所用典故要弄明白。有些诗词,不用典故,我们阅读的障碍相对来说要小些;而有些诗词,运用典故较多,而且运用得颇为巧妙,如果弄不清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就很难读懂,或者说,很难正确解读其内涵。比如,读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们弄明白了此词所用典故,就不难理解其思想内容。词的上片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事,他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业;另一个是用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事,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词的下片,也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为其年号)事,他想学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误听王玄谟之言,派王玄谟率兵草率北伐,结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得狼狈不堪;另一个是用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廉颇的故实,他曾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赵王以为他年老而不再用他。辛弃疾在此词中运用这些典故,恰到好处,有助于词人怀古伤今,表现其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与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而使之壮志难酬的愤懣之情。读此词,惟有明了其所用典故,才能真正读懂它,也才能领悟其用典之妙处。

二、读透

读透,这是鉴赏古典诗词的第二步。在这一步上,要达到前人所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如何才能读透?我以为,至少应做到“四会”。

1.会“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云:“又如题画山水,有地名可按者,必写出登临凭吊之意;题画人物,有事实可拈者,必发出知人论世之意。”知人论世,用于古典诗词鉴赏,指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会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透具体作品。比如,读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我们了解杜甫其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就有助于读透它。杜甫,具有治国的理想。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表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其诗,往往与反映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有“诗史”之美誉。诗风沉郁顿挫。《春望》,当作于“安史之乱”中,诗人住在安禄山叛军统治之下的长安城。了解了诗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感时伤别,连本无情感的花也会“溅泪”,鸟也会“惊心”;为何“家书”如此珍贵,“抵万金”;为何诗人年仅四十余岁就已成“白头”,而且“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切都是“安史之乱”所致。感时伤别,与诗人其他同题材的作品如“三吏”、“三别”等相近,所体现的诗风也是沉郁顿挫。会知人论世,这要求鉴赏者除了多读诗人的作品之外,还要尽可能多读一些史书、笔记、诗话、词话等。唯其如此,才能由“知人论世”而读透作品。

2.会“沿波讨源”

“沿波讨源”,语见西晋诗人陆机《文赋》:“或沿波而讨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

④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古典诗词鉴赏上,会“沿波讨源”,就是指会根据诗中的线索去探究作品之源乃至作者的师承之源等。如,读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其中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就不能不沿波讨源,了解这是化用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所作。《隋书·五行志》记载:“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于是,《玉树后庭花》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王安石在词中化用杜牧诗句,以古讽今。如何才会“沿波讨源”,这就要求鉴赏者多读作品,最好能从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诗经》、《楚辞》读起,对其后每个朝代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有大致的了解,也可阅读一些今人所写的文学史、诗歌史等。只有“胸有成竹”,才能从诗词的语句中沿波而讨源,也才有可能读透作品。

3.会挖掘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对意境的内

⑤涵作了全面深入解读的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 “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境界的大与小等。有无意境,意境经营得如何,是判断一首诗(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鉴赏古典诗词,关键要会挖掘其意境。意境,与另一个美学范畴的意象,二者同中有异。相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都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的统一;相异之处,主要在于意境往往就整首作品而言,而意象则是营造一首作品意境的具体构件。不妨看一看南宋“永嘉四灵”之一的翁卷的诗《野望》:

一天秋色冷清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自上山来看野水,却于水底见青山。

此诗中的意象有:遥远的天际,冷清的河湾,远近高低不同的无数山峰,自然的绿水,水中的青山。正是这些意象构成了此诗的意境:山区秋色之壮——天高湾清,层峦叠嶂;秋色之秀——青山映在碧水里,绿水绕着青山转,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全无一些诗人笔下的秋天萧条肃杀之气。

4.会比勘异同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鉴赏古典诗词时,会就同题目或同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辨别其异同,品评其高下,这对读透作品是极为有利的。可进行思想与艺术性的全方位的比较,也可着重就诗词的主旨、意象、章法、技巧、风格等其间一两个要素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道尽其妙处。如比较唐代诗人李端《鸣筝》、柳中庸《听筝》与白居易《夜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 端《鸣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柳中庸《听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白居易《夜筝》 这三首同题材的诗(诗题也基本相同),都写听筝,但其着眼点都不在表现弹筝者精湛的技艺,也不在描绘筝乐的内容,而是“听筝之意不在筝”,在借听筝以写人,在这方面,三首诗又各取所需,各有侧重。李端的诗着重摹写弹筝者的神态而见其爱意;柳中庸的诗着重描写诗人听筝的感受,并以此抒写自己的离情别恨;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表现诗中主人公“别有深情一万重”。在写法上,三首诗也明显有别。李端的诗主要是巧妙用典,以一生动的细节表情达意,具有诗趣;柳中庸的诗主要采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将以形喻筝声与以声(杜鹃之啼声)喻筝声结合起来,将表达筝之“悲怨声”与诗人之“离别恨”结合起来,化无形为有形;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运用“空白”的技法,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通过比较,我们便能读透这些作品。

三、读化

读化,这是鉴赏古典诗词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这一步上,鉴赏者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达到前人所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也就是说,对一首诗(词)的解读,也不仅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与其意境的挖掘等层面上,而是对作品能烂熟于心,将作品的意境化为鉴赏者心中的境界,并能以其独特的角度、别具一格的语言表现出来。其突出表现在于完成对鉴赏文章的撰写。鉴赏文章是鉴赏成果的外在表现,没有这一步,鉴赏过程是不完整的,而且不能说是成功的。如何撰写古典诗词鉴赏文

⑦章?我以为,这没有也不应该有一定的固定模式。不过,有三点可以强调:

1.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就是要少说空话,少说废话,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不可像现在有些人写小说那样,本来只够写短篇的素材,硬要拉成中篇甚至是长篇。我觉得,只要将自己读诗词的最深刻最有个性的体会写出来就行了,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更没有必要去硬做大文章。

2.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就是在写作鉴赏文章时不要一个模式,而应根据不同的作品采取不同的写作方式。就诗词的篇幅而言,一般来说,对长诗可以采用论文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短的诗词则适宜采用随笔、对话体等。就探讨诗词的内容与形式而言,鉴赏文可以多角度下笔,也可以就其中一两点加以赏析。一句话,不要墨守成规,而要灵活多样。

3.语如诗美

诗词是美的艺术,其语言是美的语言。作为对美的艺术的诗词的鉴赏,鉴赏文章也应像诗词语言一样美,不能将鉴赏文章写得枯燥无味,了无诗趣。我写陈师道的《十七日观潮》(之三)鉴赏文,对此诗前两句的鉴赏这样写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写钱塘江潮像白虹似的朝着宽阔平坦的江岸奔腾而来。诗人以奔腾的白虹比喻江潮掀起的冲天巨浪,这至少有三妙。虹是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色圆弧,诗人以之喻江潮,突出其水急浪高,此一妙也;虹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而诗人却偏偏以“白虹”来作比,舍虹之原色,而取其气势,此二妙也;虹本来是静止的,诗人却将它写成动态的,用以比喻奔腾的潮水,新颖别致,此三妙也。“瑶台失手玉杯空”这句,以传说中居住在瑶台里的神仙失手倒空了玉杯里的琼浆比喻波浪翻滚、汹涌奔腾的江潮,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我不敢说上述文字有多美,但至少可以说不是枯燥乏味的。

总而言之,完成了读懂→读透→读化三步曲,也就完成了对具体诗词作品的鉴赏。

【注释】

①②⑦ 均见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二十六;《蕙风词话 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203页。

③ 《原诗 一瓢诗话 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45页。

④ 张怀瑾著:《文赋译注》,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24页。

⑤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715页。

篇7:怎样用健谈造句

【注音】: jian tan

健谈解释

篇8:奏响古诗教学四步曲

一、思维体操———全盘解读诗意

要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就必须让他们先过语言关, 读懂诗句, 这是基础, 也是语文教学的本位。具体来说, 教师应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读诗中的生字词, 然后让学生尝试着准确流利地朗读全诗。在学生通读后,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字义、句意、诗意, 总体上可结合诗的内容采用“连词成句, 串句成诗”的方式。例如,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 教师可先指导学生把单音词读准确后翻译成双音词。如:望—远看;日—太阳;照—照耀;生—产生……这样就能使学生明白了诗的基本义。然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含义, 并推敲诗的文学意义。《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难懂的字词并不多, 解字词比较容易, 但作为学习的基础, 都应重视。有些语序是难点, 如“落九天”。在学习时, 我对此进行了提问:“诗人怀疑瀑布是从哪里飞落下来的呢?”这样, 学生就能理解“落九天”的结构, 从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在教学中, 教师切忌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而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诗意。对于学生错误的观点, 教师也不能批评学生, 而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 最终使学生正确理解诗意。

二、披文入情———深入体会意境

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 第二是读, 第三还是读。”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 悟是关键。读悟的基本思路是:语感—文感—情感—美感。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 让学生在读中与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 从而领会作者深邃的思想, 感受作品的意境。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具体描述诗中之“有”, 大胆想象诗中之“无”, 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丰富诗的意象画面, 让古诗在脑海中丰满和“立体”起来。例如, 在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时, 学生结合简笔画的画面能说出彩云之间的白帝城地势高、美;通过“千里”与“一日”的对比, 可以明白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船行速度之快。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播放诗人翘立船头, 顺流而下的动画课件, 并配上轻松明快的古筝曲, 就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不知不觉中对诗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所以,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 这样才能使学生悟其“神”, 会真“意”, 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

三、余音袅袅———汲取情感营养

叶圣陶曾说过:“诗词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 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 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了, 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中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因此学生在理解诗意, 感悟诗境的同时, 还要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诗人在古诗中或直抒胸臆, 或寄情于景, 或壮怀激烈, 或喜景怜物, 或宁静悠闲……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给学生做技巧上的点拨和示范, 适时播放古典名曲, 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和诗人同呼吸共命运, 从而使诗情流淌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例如, 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句时, 我先引导学生体会上句中“孤”字。这个“孤”字既是作者实写在茫茫长江之上, 一只船显得孤单寂寞, 也蕴含着作者和友人各奔东西后, 各自都会感到孤独感伤的情怀。然后, 我引导学生在下句中着重体会“唯”字。这个“唯”字既是实写滚滚长江水不住东流, 也表达了作者与友人虽身处异地, 但互相之间的友谊如那江水绵绵不断。通过想象, 不但可以把送别的一幕再现在学生眼前, 而且学生也能切实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我又抓住这一机会, 适时地引出话题:“此时, 李白会想说些什么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写一写。”学生的情感借助写话这一平台得到了升华, 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意。

四、串并教学———整合古诗资源

在古诗教学中, 光是解读文本还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教师还应立足实际,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灵活生动的开发教材。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丰富的古诗资源, 将两首古诗甚至更多的诗放在一起进行教学, 寻找古诗之间的相近处、不同处, 使古诗教学更轻松。例如, 学习李白的《赠汪伦》时, 我们可以结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进行教学。这样, 学生将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古诗。此外, 教师还可对古诗文中含有哲理的名句进行组合。例如, 表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生活中困难看似重重, 但只要努力坚持就会出现转机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句的意思, 而且还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了素材。

篇9:奏响古诗词教学“四步曲”

关键词:古诗词;四步曲;诗题;诗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感受诗歌的魅力呢?我觉得古诗词应奏响“四步曲”。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古诗词年代久远,教师若能在开始阶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使课堂充满无穷魅力,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江苏省特级教师顾晓梅在教学《观书有感》前让学生说说形容山和水的词语,最后老师补充“源头活水”,进一步引导:这个词语出自今天将要学习的古诗《观书有感》,那么,它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学完这首诗你就会明白。这个导入环节短、准、新、巧,一下子激起了学习学习的兴趣。激趣导入方法多样,还应根据年段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猜谜语、读儿歌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题目有时就是诗歌的眼睛。一般情况下,它常常起到点明主题,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因此,“理解诗题”是学习诗词的第一步。有些诗的题目就高度概括了诗的内容,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读了这样的诗的题目就可以问问学生,这首诗写的是谁送别谁,去哪里?既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又为这首诗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如果是一首词,而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的话,还应该让学生对照比较,了解诗词的不同:词有词牌名和题目;词的每句话长短不一,因此词又叫“长短句”;词可以分为上下阕等。

二、知人论世,了解诗人

学习古诗,还应该了解诗人极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她)的作品的风格、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突破理解上的难点。比如学习《观书有感》,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朱熹及其哲理诗的特点,从而知道诗的题目虽然是“观书有感”,写的却是关于读书、做学问方面的道理。学习《清平乐·村居》,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辛弃疾的生平,从而知道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当然,这一步骤既可以在学习诗之前,也可以在之后,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定。

三、通晓诗意,体悟诗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关键一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前提。教师应紧紧把握古诗句的独有气质,制订清晰的朗读目标。朗读,要求读准节奏、押韵、停顿,还可以引入古诗平长仄短的吟诵方法,读出古诗的韵味。书声琅琅的课堂,学生定会乐在其中。

理解诗意的方法,根据年段特点应有所不同。低年段可以采用“看看想想,猜猜说说”的方法,结合课文的插图进行,学生定会觉得兴趣盎然。中高年段应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字词,可以教给学生通过组词释义的方法来理解

字词。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生的认识又较初步感知阶段深化了。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地把学生带回到全诗的把握上来,着重体会诗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或明确诗歌所表明的道理。例如,学习《泊船瓜洲》,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在泊船瓜洲时会在内心问自己:“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学习《题西林壁》,问问学生为什么看到庐山千变万幻的峰峦,诗人就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悟情明理,把古诗读懂读好读活。

四、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完古诗词,教师还可以进行学法迁移。特级教师顾晓梅老师教完《观书有感》,又出示了“共学单”,让学生学习另外一首《观书有感》:“刚才我们用这样的方法,熟读精思,读出韵味,想象画面,想想揭示的道理,现在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朱熹的另外一首诗。”然后,还让学生通过学习比较发现朱熹哲理诗的特点:都采用了借景喻理的方法,这样,从一首诗拓展到一类诗的学习,从而了解朱熹哲理诗的风格特点。最后,教师出示“延学单”,让学生再自学另一首朱熹的《春日》。这样,学生的学习可谓循序渐进,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教学古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古诗词,奏响“四步曲”,课堂定会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篇10:健谈员工对企业忠诚度

在网上看到几点:

忠诚度不仅是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更要在入职培训时让员工认识到个人对企业的高忠诚度将对员工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及培植高质量的人脉资源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把员工忠诚度的被动培养变成员工自觉注重忠诚度的提高才是上上策。

员工忠诚度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企业本身,起码说是企业没有给员工足以尽忠的理由,以致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甚是流传。

有一半以上的员工因为一开始企业许诺各种条件后来没有兑现,对企业产生不信任,进而对企业失望离开企业。这是企业员工忠诚度较低的一个原因

薪酬设计不合理,难以彰显公平性。企业总想用最少的成本雇佣到最好的员工,但在目前日益完善的人才市场上,这种可能性不太大。根据调查,薪酬不合理在员工的离职因素中占相当的比例,企业薪酬设计若缺乏公平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必然会导致部分员工怠工,发展下去的后果势必是员工的流失。

缺乏完善的用人机制。用人机制不灵活,没有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部分企业依然存在论资排辈的做法,或者是用人有内外之分,这在一些私营企业中尤其盛行,基于家族关系建立起来的内部信任,自然对没有类似关系的员工产生不信任感,使之感觉到老板处处设防,不能真正施展自己的能力,导致员工忠诚度降低

还有一种人,工资每年一个大级往上调,可结果还是离开了公司。这种情况既不缺少内部公平性,也不缺少外部的竞争性,很让人费解。其实这种现象从心理学角度看很正常。在营销学里通常讲到任何人都有一个心理舒适区,低于舒适区或高于舒适区30%,都会给人带来不安,他必须采取适当的行为来调节。特别是薪酬问题更是如此:低于个人最低期望值30%,除了非常特殊情况外,99%的员工会选择离职,以找到新的工作来达到心理平衡;高于最高期望值的30%,员工通常又会面临以下几种压力。

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薪就要有高的绩效,高薪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但是我已尽力了,怎么办?其承受着来自公司上级、同事、下级和自己诸多的压力。

2、欲望膨胀的压力。由于市场薪资信息相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是不对称的,由此导致了一些员工的想法:认为自己的薪资行情看涨,从“经济人”概念推断出公司给我的薪水还没有给够,市场行情可能会更高,既然还有上升空间,那就跳槽吧。

3、另外一种想法是,我没有付出就能得到超高的回报,我再努力点,公司应该给我更多的报酬。事实上,他再怎么努力,工资也没有上涨的空间了,于是对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失去了信心。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作为公司的薪酬政策制定者在薪酬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划分适当职级范围、设置合理的薪酬幅宽及掌握好不同职位薪酬的适当重叠度外,还要巧妙运用“30%舒适区”来激励和留住骨干员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员工最伤心的是在企业干了若干年后提出离职时居然没有人表示挽留。

篇11:小贴士教你做个健谈的人

你是不是一名好的健谈者?什么能让你变得健谈呢?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好的健谈者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商业、还是社交或是约会。

I don’t think there are any “tricks” or shady techniques you have to apply to be a great conversationalist. Below are ten timeless rules I apply to all my conversations:

我认为要想成为好的健谈者,不需要任何的“招数”或不正当的手法。下面是我用到谈话中永不过时的10条原则:

1. Be genuinely interested in the person .

1. 对谈话的人真正感兴趣

Who is this person? What’s on his/her mind? What does he/she enjoy doing? What motivates him/her in life? These are the questions I have for every single person I meet. Since people form the core of my life purpose (to help others grow), my genuine interest in people, from who they are to what they do, comes naturally.

这个人是谁?他/她在想什么?他/她喜欢做什么?什么激励着他/她的生活?我每遇见一个人,我都会想这样的问题。由于人们形成了我生活目标的核心(帮助他人成长), 我对他人的兴趣,从他们是谁到他们做什么,就很自然地产生了。

Such genuine interest, not an artificial one, is essential to making a conversation fly. If you a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other person, then why speak to him/her to begin with? Move on to someone you really want to talk to. Life is too short to be spent doing things you don’t like.

这样的兴趣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虚假的, 这是让谈话出彩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对他人不敢兴趣,为什么要和他/她说话呢?去和你真正想谈话的人说话。生活苦短,不要把它浪费在你不喜欢的事情上。

2. Focus on the positives .

2. 关注正能量

Which means rather than talk about past grievances, opt for a discussion of future goals. Rather than talk about the coffee that spilled on your table this morning, talk about that movie you are looking forward to watch later in the evening. It’s okay to talk about “negative” topics (read: topics that trigger negative emotions) once in a while, but only when you feel it is okay with the other party and when it has a specific purpose (e.g., to get to know the other person better or to bond with the person).

也就是说与其谈论过去的悲伤,不如去讨论未来的目标。与其谈论今天早晨洒在你桌子上的咖啡,不如谈论一下晚上你想看的电影。偶尔谈论一下“负面”话题(能产生负面情绪的话题)也是可以的, 但最好是当你觉得对方也能接受并且有特定目的时(比如,更好地了解对方或和对方建立联系)。

3. Converse, not debate (or argue).

3. 交谈而不是辩论(争吵)

A conversation should be a platform where opinions are aired, not a battle ground to pit one’s stance against another. Be ready to chat, discuss, and trash out ideas, but do so amiably. There’s no need to have a conclusion or agreement point in every discussion; if a convergence has to be met with everything that is mooted, the conversation would be very draining. Allow for things to be left open-ended if a common point can’t be achieved.

谈话应该是交流观点的平台,而不是一对一的硝烟战场。准备交谈、谈论和清理想法,态度要和蔼。没有必要每次讨论都要下结论或达成一致。如果每次都谈有争议的内容,那么谈话会非常吃力。如果无法达到共识,可以让事物处于开放状态。

4. Respect .

4. 尊重

don’t impose, criticize, or judge. Respect other people’s point of view. Respect other people’s space―don’t encroach on the person’s privacy unless a common bond has been established. Respect other people’s personal choices―don’t criticize or judge. Everyone has his/her right to be him/herself, just as you have the right to be yourself.

不要强加、批评或评判。尊重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空间――不要侵犯他人的隐私除非建立了共同的联系;尊重他人的个人选择――不要批评或评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成为他/她自己, 就像你有权利成为你自己一样。

5. Put the person in his/her best light .

5. 看别人最好的方面

Always look for ways to make the person look good.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Recognize talent where you see it. Drop compliments where appropriate. Allow the person to shine in his/her own light.

总是去看别人好的一面。该赞美时就赞美。看到才能要识别出来。在适当的时候对别人加以赞美。让别人展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6. Embrace differences while building on commonalities .

6. 求同存异

Everyone is differ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ways commonalities across people. For the differences, embrace them. They make all of us unique. Agree to disagree if there are clashes in ideas.As you talk to the other person, look for commonalities between you and him/her.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同一时刻,人们都有着共性。对不同之处,要加以拥抱。正是这些不同之处才让我们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如果想法有冲突,则求同存异。当你和他人交谈时,寻找你和他/她的共同之处。

Once you find a common link, build on it. Use that as a platform to spin off more discussions which will then reveal more about both of you. For the new commonalities that get unveiled, build on them further.

一旦你找到了共同的地方,在它上面建造你们的关系。把它作为一个平台,进行更多的讨论,这样你们都会更好地了解彼此。对于发现的新的共同之处,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交流。

7. Be true to yourself .

7. 做真实的自己

Your best asset is your true personality. Don’t cover it up. It’ll be pretty boring if all you do is mime the other person’s words during a conversation; there wouldn’t be anything to discuss at all. Be ready to share your real thoughts and opinions (not in a combative manner of course―see #3). Be proud of what you stand for and be ready to let others know the real you.

你最好的资本是你真实的个性,不要把它掩盖起来。如果你所做的就是在谈话中模仿另一个人说话那会非常单调;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谈论的。准备好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不要用好斗的方式――参见#3)。对自己的立场感到自豪,并让别人认识真正的你。

8. 50-50 sharing .

8. 50-50分享

I always think that a great conversation should be made up of equal sharing by both parties. Sometimes it may be 40-60 or 60-40 depending on the circumstances, but by and large, both parties should have equal opportunities to share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nversation.What this means is that you should be sensitive enough to pose questions to the other party if you have been talking for a while.

我总是在想,好的谈话应当是由双方共同分享组成的。根据环境,有时可能是40-60,有时可能是60-40,但是总的来说,双方应该有平等的机遇来分享和参与谈话。也就是说你应该足够敏感,如果你已经说了一会儿了,应该能够对对方提出问题。

It also means that you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hare more about yourself if the other party has been sharing for the most part. Just because the person doesn’t ask doesn’t mean you can’t share; sometimes people don’t pose questions because it is not in their natural self to do so.

这也意味着如果大部分的内容是由对方分享的,那你应该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别人不问不代表这你不能分享;有时人们不问问题是因为他们天生不愿这样做。

9. Ask purposeful questions .

9. 询问有意义的问题

Questions elicit answers. The kind of questions you ask will steer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versation. To have a meaningful conversation with the other person, ask meaningful questions. Choose questions like, “What drives you in life?”, “What are your goals for the next year?” and “What inspired you to make this change?” over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and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later?”.

问题会引出答案。你问的问题代表着谈话的方向。要想和他人有有意义的谈话,就得问有意义的问题。可以选择这样的问题,如“在生活中什么事情激励着你前行?”,”你明年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什么让你做出这样的改变?”,而不是问“昨天你做了什么?”、“一会儿你要做什么?”

Some people may not be ready to take on conscious questions, and that’s fine. Start off with the simple, trivial, everyday questions as you build a rapport. Then, get to know the person better through deeper, more revealing questions―when you think the person is ready to share.

有些人可能不想回答意识层面的问题,没关系。从简单、琐碎的、日常的问题开始,逐步建立关系。然后,通过进一步、更加揭露性的问题来更好地了解对方――当你认为对方已经愿意分享时。

10. Give and take.

10. 给予和接受

Sometimes people say pretty weird stuff during conversations. For example, a critical comment here and there, a distasteful remark, and a bad joke. Don’t judge them for those comments; treat these blurts as Freudian slips. Usually I just laugh or shrug it off; it makes for funny conversation banter.

有时人们在谈话时会说一些很奇怪的内容。例如,到处都有批评的评论、令人反感的话、糟糕的笑话。不要因为他们的那些评论而对他们加以评判;把这些脱口而出的话看成是弗洛伊德口误。通常情况下我只是笑笑或耸耸肩;它也使得谈话轻松有趣。

上一篇:关教师业务学习的工作总结下一篇:分层分类逐步做好新农村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