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尤良英故事的心得体会

2024-05-10

学习尤良英故事的心得体会(共5篇)

篇1:学习尤良英故事的心得体会

学习尤良英故事的心得体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意在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真诚、忠实,多么朴实无华的词语,多么朴实无华的品质,可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拥有这些呢?尤良英就有。她用她的真诚接受了麦麦提,她用她的真诚接受了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们,她用她的真诚影响着周边的人,她用她的真诚为民族团结、为和谐社会贡献着一份力,她用她的真诚促进着祖国的繁荣昌盛,边疆的和谐稳定。麦麦提也有。他用他的忠实打动了尤良英,他用他的忠实让汉族人民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勤劳勇敢,他用他的忠实改变着家乡的面貌,他用他的忠实为民族团结、为和谐社会贡献着一份力,他用他的忠实促进着祖国的繁荣昌盛,边疆的和谐稳定。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繁荣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的国家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民族团结了,祖国稳定了,边疆巩固了,我们才有可能谈发展,才能一起走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

共同致富最早由邓小平提出,旨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由这些人再带动没富起来的人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尤良英属于先富起来的,而麦麦提是不富裕的。尤良英以一个先富者的姿态出现在麦麦提的生命里,把麦麦提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她给他一份足以糊口的工作,她给他无比的信任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她给他足以致富的技术,而他也为全村人吹响了致富的号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极其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轨迹。致富的路需要闯,致富需要带头人,需要更多人参与。尤良英就是这位致富路上的带头人。尤良英的事迹平凡而伟大,兵团人的情怀朴实而真挚,共同富裕的梦想必将照进更多的地方、更多人的现实。

尤良英她是一面旗帜,她是一个模范,一个道德上的模范。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品质的一种根本体现,一个且具有崇高品质的人,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道德和法律有相同之处,即都可以约束人。但道德对人的约束更多的取决于个人的品质。而法律对人的约束则是外在施加的,是一种强制性手段。因此,法律是制止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治标的手段。而道德虽然不是制止不良风气的有效手段,但却是治本的手段。所以,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最终需要每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今社会,权、钱、色等欲望让人们不惜做出 重大的牺牲而做出违法的事。因此在全社会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道德观念深入人心,本身就是一个漫长和过程。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快这个过程。我们一方面用道德模范的事迹去感染每一个人,另一方面要发动人民向道德模范学习,我相信滴水可以穿石,道德的学习最终必将内化为行为,这样,我们社会的道德滑坡现象就会得到改善!

尤良英只是一个开始,是道德上升的一个开始,是开创新时代,新局面的开始,是中国梦落到实处的开始。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中国梦不仅是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强国之梦,更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之梦,也是每个人的美丽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个梦想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心声,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既是宏伟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小的个人梦。

中国梦是强盛中国之梦,生态中国之梦,和谐中国之梦,美丽中国之梦。当今我们梦,也许还不很清晰,不够完善,但我们的梦中都流动着中国梦的元素,我们的个体之梦,都是“中国梦”星空中的一颗颗新星。

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之努力,为之拼搏进而实现的梦。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努力奋斗,更需要广大青少年勇于担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的青少年是明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历史必定会将实现伟大梦想 的接力棒交给他们。我们拥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实现中国梦就有了坚实基础和坚强保障。

篇2:学习尤良英故事的心得体会

当前,十三团11连女职工尤良英的先进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阿拉尔农场掀起学习尤良英事迹的热潮。

农场通过专题学习会、讨论会、座谈会以及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宣传学习尤良英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收集更多有关尤良英同志先进事迹的新闻报道、文字资料,把学习尤良英先进事迹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紧密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谈感悟、写心得、谋打算,营造人人学典型、讲典型、宣传典型的良好氛围,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为农场各项建设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篇3:英语语音学习中汉语的迁移作用

迁移 (transfer) 是指学习者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经验对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技能的影响。可分为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 和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正迁移即旧的知识能够帮助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反之, 如果旧的知识、经验妨碍新知识的获得, 就是负迁移, 即干扰 (interference) 。

对于语言迁移现象, 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提出各自的观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语言学家弗赖伊斯 (C.Fries) 和雷多 (R.Lado) 提出对比分析假说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他们认为“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是由两种语言的差异引起的, 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并克服这种差异”, 因此应当“将学习者的母语 (mother tongue/native language) 与目标语 (target language) 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分析, 找出两者的差异, 解释或预测外语学习中已经或将要出现的困难与错误, 并以此来指导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这一理论侧重于语言学习中的负迁移。20世纪80年代, 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 (universal grammar) 理论。他认为“人类语言结构存在普遍性 (language/linguistic universals) ”, 普遍语法是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知识体系, 存在于正常人的大脑中, 并对一切语言学习起作用。这一理论强调母语在目标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二、语音迁移

由于英汉两种语音的音位系统不同, 音位的分布互补对应, 所以两者之间在发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第一语言的迁移作用, 在学系英语语音时往往易受母语的影响。英语教学的实践证明, 母语在英语语音的学习过程中, 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英语语音的掌握,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学习语音时不同程度地受到母语影响, 阻碍他们准确地掌握英语。

(一) 语音的正迁移

汉字的读音是有拼音构成的音节组成, 拼音分成声母和韵母。英语单词的读音是由因素构成的音节组成, 音标分元音和辅音。汉语的音节中不能缺少韵母, 就像英语的音节中不能缺少元音一样。正因为汉语拼音的声母和英语音标得辅音在发音部位和方法上很相似, 所以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发下列音素时不会感到困难, 比如英语中的/p/, /b/, /t/, /d/, /k/和/g/。

(二) 语音的负迁移,

负迁移主要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

1、音素方面

英语中有些音素汉语中根本不存在, 学生在发这些音时容易出现错误, 甚至用汉语中的某些音来代替。如/l/在词尾或元音后时, 例如well, people, told, 很多同学要么把/l/省去不发, 要么将它发成汉语拼音中/o u/的音, 或者发成卷舌音。/r/在汉语中也没有相似的发音, 同学们几乎都将它与//混淆, 在读road, rose时的错误率几乎为100%。

2、重音、节奏、语调方面

学生英语语音的最大问题是重音、节奏和语调的运用。能否正确使用重音、节奏和语调对英语口语整体性和交际有很大影响。英语中词的重音并没有非常系统而严格的规则, 虽然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但错误也频频出现, 例如:50%以上的同学把`interesting读成inte`resting, 将`influence发成in`fluence也很常见。词重音发生错误的原因是不够重视, 在学习新词时常常忽略词的重音位置;另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突出重音。学生的句子重音问题更严重, 他们把重音随意放在他们想放的地方, 而不能使用正确恰当的重音, 或是根本没有重音。正确地使用语调十分重要, 如果语调使用错误, 很可能就无法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甚至会引起误解。学生们虽然对于一些基本的, 例如一般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应该用什么语调有所了解, 但付诸实践时却显得生硬。相当一部分学生几乎所有的词一律使用降调。而对于母语为英语的人来说, 语调上的错误也是难以接受的。节奏是学生掌握最不好的一个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节奏极不平稳, 或者听起来没有任何节奏, 没有轻重快慢之分, 也不知哪里该停顿;吞音现象比较多, 有些词发得过于含糊, 甚至有时被完全省掉。由于节奏掌握不好, 在读较长的句子时, 常常出现一口气读完, 结果喘不上气来的情况。

三、结语

在语音教学中, 只有对两种语言体系的异同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 才能有针对性地尽量促进正迁移, 避免负迁移的产生。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该多用启发式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尽可能的促使学生对两种语言之间正迁移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蒋祖康,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熊锟, 再论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 2002 (1-4) 。

[3]Brown, A.Teaching English Pronunciation[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2。

[4]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篇4:尤良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极其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轨迹。尤良英对贫困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早先,她也是作为一个贫困者存在的,曾熬过很多年的苦日子。尤良英深知贫困的熬人,所以当她了解到麦麦提·吐鲁普贫寒的家境后,对他的艰难感同身受,愿意出钱、出力、传授技术,帮助这位维吾尔族兄弟走出贫困、奔赴小康。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麦麦提·吐鲁普的可贵也在这里。在自家日子红火起来,有了红枣园、开了农家乐,已不差钱的时候,他每年还是带几百人去团场务工。这既可以增加乡亲们的收入,也可以让其他维吾尔族兄弟走出去学习技术、转变观念,过上富裕生活。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共同富裕是人们的理想。按照邓小平的构想,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由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尤良英既是民族团结的模范,也是先富带后富的模范,其所践行的,既是古老民族的优良传统,又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设计的题中应有之义,她是兵团干部职工的杰出代表。

篇5:尤良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被兵团党委、兵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的尤良英就是一位热心帮助他人、帮助少数民族兄弟共同致富的杰出代表。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兵团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为兵团人作出了表率。

前,棉花收获季节,在尤良英最需要人手时,麦麦提·吐鲁普帮助她采摘棉花。后来,麦麦提·吐鲁普的妻子治病需要钱时,尤良英很快汇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些经历使得两家人彼此信任、相互帮助、资源共享,最终实现了共同富裕。

尤良英对麦麦提·吐鲁普一家的帮助效果显著。技术支持使得麦麦提·吐鲁普从一个过去住在低矮破旧的房子、屋里没有多少值钱东西的普通农民,发展到拥有30 亩果园、盈利30万元、家有新房5间、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的致富能手。不仅如此,脱贫致富的麦麦提·吐鲁普还把热心助人的接力棒传递下去,帮助和带动乡亲们一起奔向富裕之路。

上一篇:星星赋高一学生作文下一篇:回收增值业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