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坡技术分析论文

2024-05-03

生态护坡技术分析论文(共9篇)

篇1:生态护坡技术分析论文

生态护坡技术分析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护坡技术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概述

太浦河泵站位于江苏省吴江市太浦闸南侧,西距东太湖约2km,其修建目的主要是在枯水年份4~10月太湖水位较低时,通过太浦河泵站抽引太湖水,经由太浦河补充黄浦江上游水量,满足上海市的供水要求,改善水质。工程规模为I等大(1)型,设计流量300m3/s。

太浦河泵站的进、出水渠为新开河道,由西向东布置于太浦河的南侧,其直线段与太浦河中心线平行,两者中心线相距200m。进、出水渠全长890.13m,为梯形明渠,渠道边坡1∶3,渠底高程分别为-2.50和-1.80m,渠顶高程分别为7.00和6.00m。进水渠堤在高程3.5m处设置宽5m的马道。出水渠马道宽3m,高程为3.20m。

为了体现环境水利的理念,美化泵站环境,由太浦河泵站建设指挥部牵头,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下简称上海院)与日本冲谷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就有关生态护坡的方案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于20xx年10月在工地现场进行了现场试验。

2生态护坡应用现状

2.1生态护坡的发展趋势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地球环境及保护问题在各个方面为人们所重视,同时对关系到自然环境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担心。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城市,人们越来越关注与己休戚相关的环境问题,因此,人们开始建造公园、公共绿地等来改善环境,同时在充分发挥公园、公共绿地原有功能的基础上,也开始把它们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直接与生物相连的场地,而这些场地作为地球生态系的重要构成因素所发挥的作用也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多自然型河流建设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河道环境综和整治的新方法,它把水边作为多种生物生息空间的核心,并把河流建设成尽量接近于自然的状态。在建设多自然型河流中,重点是努力创造出具有丰富自然的并具有魅力水边环境。在河道整治的各种方法中,应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应优先采用生物材料法,其次采用混合方法,即采用植物与木材或石料合用,最后才考虑刚性材料方法,即采用木材、石料和混凝土。

日本是生态设计用于水利工程较好的国家,其对河道生态设计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治水:主要通过修建护岸来实现;

(2)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设置:主要通过水边绿化、设置生物的生长区域和水质保护等实现;

(3)水边景观的设计:通过设置建筑物来保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以及保证水边景观的连续性、自然性;

(4)亲水空间的设计:通过水边的台阶、缆绳、绿地等设施来实现;

(5)循环型空间的设计,:用木材、石头、砂子等天然材料的多孔性构造,控制废料的产生,尽量避免未来发生的处理问题及二次性环境污染问题。

2.2国内河道护坡现状

传统的河道护坡结构往往只片面强调河道的防洪、引水、排涝、蓄水和航运等功能,较少地考虑河道的生态或环境功能,因此河道的护坡结构多数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等刚性硬质材料,甚至有的地方追求所谓的“高标准”河道,对河道采用全断面刚性材料衬砌,使河道的环境条件模式化,并使生物种类单一化,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很严重的。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必须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保护陆地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人们在越来越注重城市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在有些堤防和护岸的结构设计中开始注入环境水利的设计理念,如有些堤防护坡采用草皮,依靠草皮良好的根系而使护坡具有一定的固土和抗冲能力,另外在水土保持工程、防止坡地雨水冲蚀等方面也有一些应用。但总体来说,生态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尚处于试验和研究阶段。

3生态护坡方案的可行性

生态护坡能依靠植物良好的根系而使护坡具有一定的固土和抗冲能力,同时生态护坡具有造价低、能美化环境的独特效果,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有一些应用。

茂渔川工程位于日本北海道惠庭市,是由日本冲谷实业有限公司1990年设计的,该工程的护坡结构同太浦河泵站进、出水渠(水生植物种植区域),种植的植物为千屈菜、黄昌蒲、千岁梅花藻和豆牟菜。该工程河流的正常流速为0.4m/s~1m/s,洪水时河流的流速达3m/s。工程运行至今已有近12年,固土和抗冲能力效果良好,且美化了环境。由于利用石头、砂子等天然材料的多孔性构造,通过水边绿化、设置生物的生长区域,保护了生物多样性,避免了材料的二次性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自净能力,使水质得以改善。

卫运河生态护坡试验段工程位于卫运河祝屯闸下险工段内,长170m,是海河水利委员会利用土工织物与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护岸工程试验研究段。试验段滩顶高程28.30m,河底高程18.63m,在高程24.00m处设宽1m的马道。马道以上的设计边坡为1:2.5,采用深栽柳护坡,柳树纵横株距均为1.5m,柳间栽爬根草;马道以下的设计边坡为1:2,采用土工织物排体护坡、护基,排体上面用混凝土预制块组成框格压载,在框格内填土、深栽柳,柳树纵横株距均为1.5m,柳间栽爬根草,其生态护坡剖面图见图1。该工程于1987年5月完工,经过两个汛期400m3/s流量的考验,目前框格内的草皮茂盛,且生长茂盛,柳树的成活率95%以上,护坡效果良好。

从以上国内外两个成功的工程实例可以看出,只要太浦河泵站的生态护坡结构设计和植物选择得当,生态护坡方案在太浦河泵站工程中是可行的。

图1卫运河生态护坡剖面图

4生态护坡试验与研究

4.1设计要点

太浦河泵站进、出水渠道除具有一般河道所具有的防洪、引排水和航运等功能外,它还具备与泵站有关的一些特点:太浦河泵站进出水渠为新开河道,进水渠为1级堤防,护坡应具备固土、抗冲能力,稳定要求较高;进、出水渠的地质条件不太理想,在堤底附近有一层较深厚的、呈流塑状的淤泥质粉质粘土,而堤顶与堤底高差最大达9.5m(进水渠);泵房的.施工期较长(达18个月),地下水位又较高,给施工期的进、出水渠的稳定带来威胁(渠道中无水)。根据国内外生态护坡的成功经验,结合泵站进、出水渠的特点,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如下:

(1)生态护坡应满足渠道功能和堤防的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

(2)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坡在视觉中“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

(3)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植物;

(4)应设置多孔性构造,为生物提供一个安全的生长空间;

(5)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6)布置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4.2栽种植物的选择

在栽种植物以前,应首先进行工程区域的植被调查,然后根据植被调查结果,充分考虑到栽种植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景观、安全性、地域适应性及生态平衡的问题,并按以下条件进行严格的选择:

(1)适合气候、气象条件的树种;

(2)土壤要求低;

(3)原有品种;

(4)抗病虫害能力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性小;

(5)寿命或者效果发挥时间长;

(6)具有能够美化环景的效果;

(7)容易维护管理;

(8)具有市场性。

在现场选择完全满足上述条件的植物是困难的,但可选择适合于河畔生长的和具有适合工程实际和生长能力的植物。在充分调查太浦河两岸及苏州地区现有植被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论证,在水位变化区采用水生植物护坡,水生植物初选太浦河两岸常见的千屈菜、香蒲和黄昌蒲,马道以上喷植草坪护坡。

4.3生态护坡设计

根据渠道水位的变化范围,在渠道的不同坡段选用合适的植物,是生态护坡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太浦河泵站工程的主要功能是在枯水年份向上海供水,其进出水渠生态护坡的设置高程应以不影响进出水渠的过水能力为前提,同时尽量确保硬性护坡的淹没时间最长,以提高工程的环境效益。

太浦河泵站进水池的设计运行水位为1.90m,此时进水渠入口水位为2.10m,考虑以高程1.90m作为分界,即进水渠高程-2.50m(渠底)至1.90m仍维持原浆砌块石护坡结构,高程1.90m以上至堤顶采用生态护坡。其中,高程1.90m至马道高程(包括马道)部分采用干砌块石加水生植物护坡,马道以上部分采用草皮护坡;泵站出水渠的最低运行水位为2.66m,设计水位为3.29m,最高运行水位为3.34m,根据有关文献介绍,国内3级堤防的临水侧均可采用草皮护坡,为确保边坡的抗冲稳定,考虑进、出水渠生态护坡景观的连续性,以高程2.60m作为分界,出水渠高程-1.80m(渠底)至2.60m仍采用原浆砌块石护坡结构,高程2.60m(包括马道)以上至堤顶采用生态护坡。其中,高程2.60m至马道高程(包括马道)部分采用干砌块石加水生植物护坡,马道以上部分采用草皮护坡。

生态护坡结构除满足泵站正常运行期的稳定要求和固土抗冲要求外,还应满足进、出水渠施工期的稳定要求,尤其是护坡的施工期渗透稳定。由于目前国内对生态护坡在工程中的应用尚处于试验与研究阶段,因此在生态护坡结构的设计中,参考了前述的日本茂渔川工程的护坡结构:在水生植物的种植区域护坡采用干砌块石加水生植物,具体做法是面层采用厚35cm的干砌块石,干砌块石下铺厚10cm的碎石垫层,在碎石与土坡的交接处铺设麻布一层,以形成反滤,确保施工期护坡的渗透稳定,;在面层干砌块石之间的缝隙内用土回灌后再种植水生植物(见图3)。草坪喷植的方法与国内常见的三维网垫法不同,它利用一种专用机械用一定的压力将草籽、粘结剂、养料和水的混合物喷洒在的护坡土表面,这种方法与三维网垫法相比,草坪更容易生长,且具有施工快、固土效果好、造价低等优点。

4.4生态护坡的稳定

进、出水渠护坡必须满足稳定的要求。稳定一般包括边坡的圆弧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抗冲刷稳定。

进、出水渠道的底宽是根据泵站设计流量的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并结合了水工模型试验的结果综合确定的,同时渠道应满足不冲、不淤流速的要求;进、出水渠马道的宽度和高程的设置以及边坡坡比,是根据堤防的抗滑稳定结合施工条件综合确定的。对泵站的进、出水渠护坡,原护坡采用浆砌块石结构,现部分改用生态护坡,经对边坡抗滑稳定计算分析,即在不改变原护坡的坡比和尺寸的前提下,生态护坡的边坡抗滑稳定仍能满足规范要求。

护坡的抗冲刷稳定也是护坡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英国建筑工业研究与情报协会原型试验结果以及英国奈特龙公司的资料(图2),一般草皮的的抗冲刷的极限流速大于1m/s,而太浦河泵站的进、出水渠在设计水位情况下,最大流量300m3/s时渠道流速分别为0.82m/s、0.69m/s,均小于1m/s。又如前述的日本的茂渔川工程的实例,其护坡结构和选用的植物与太浦河泵站进、出水渠相似,洪水时河流的流速虽然高达3m/s,但生态护坡的固土抗冲效果良好。综上所述太浦河泵站生态护坡的抗冲刷稳定是能保证的。

4.5现场试验

为进一步验证生态护坡结构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所选植物对太浦河泵站现场的适应性,在泵站工地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段选择泵站下游亭子港堵坝临太浦河侧,边坡的坡比以及护坡的结构设计完全模拟出水渠,也就是说在水位变化区域采用干砌块石加水生植物,植物选用千屈菜和香蒲,水位变化区域以上采用草坪喷植(见图3),试验的面积为120m2。20xx年10月14日进行水生植物种植和草皮喷植,10月16日、19日、24日和31日进行了四次人工洒水养护,10月31日拆除部分施工围堰以引入太浦河水,保持围堰内外水位的动态平衡。10月下旬,草坪喷植部分草籽开始发芽,11月上旬,水生植物部分长出新芽。随着气温的下降,从11月底起,水生植物逐渐枯萎,但草坪部分仍保持绿色。随着春天的来临,水生植物日渐发芽,成活率在95%以上。至20xx年5月底6月初水生植物和草坪均基本长成,红花绿草,护坡工程很好地融入了周边的自然环境,试验段生态护坡的景观效应已初见成效。

从现场试验的情况看,水生植物选用千屈菜和香蒲(或黄昌蒲,两者习性相仿)以及喷植的草坪是能适应现场实际条件的,均能成活,生态护坡的结构是合适的,能满足护坡的稳定要求。由于千屈菜和香蒲/黄昌蒲是属于不耐寒的草本植物,因此在冬季基本枯萎,对工程的美观性有所降低,但天气转暖后,植物又会发芽。冬季水生植物虽然枯萎,但其良好的根系仍然起到固土和具有抗冲能力。

图3太浦河泵站生态护坡试验段护坡结构剖面图

4.6技术经济比较

对生态护坡部分进行生态护坡方案和浆砌块石护坡方案的投资比较,经投资估算,本工程进出水渠边坡采用生态护坡方案的工程投资约213万元,采用浆砌块石护坡方案投资约353万元,生态护坡方案可节约投资约140万元。

综上所述,生态护坡具有以下优点:

(1)克服了原浆砌块石护坡的呆板和生硬,使工程与自然统一;

(2)利用不同季节的植物的形状和颜色,可大大改善工程环境;

(3)避免采用非自然的材料,避免了二次环境污染;

(4)生态护坡满足了人们的亲水要求;

(5)因设置了多孔性构造,对生物的生长和水质起到了保护作用;

(6)工程造价相对较低。

从工程维护角度分析,浆砌块石护坡具有一次性投资、维护少等优点,但生态护坡一般在栽种后的一年内要进行一定补栽(一般为10%左右),在植物成活前要进行一定的养护,而后,植物主要是依靠自然的力量进行自然更新,通常情况下无需维护,所以维护工作量也不大。因此,尤其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今天,生态护坡在水利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结语

太浦河泵站工程在护坡结构优化设计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引进了国外较为流行的生态护坡技术,有效地改善了泵站的环境效应。其以人为本、环境水利的设计理念和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以及试验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太浦河泵站初步设计修改报告·20xx年6月(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2]太浦河泵站工程进出水渠护坡结构优化设计报告·20xx年1月(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

[3]太浦河护岸咨询设计报告书·20xx年6月(冲谷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4]包承纲·堤防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卫明·城市水环境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上海水务·20xx;4

[6]卫明·恢复城市水环境的自然生态

篇2:生态护坡技术分析论文

岩石边坡生态护坡特点及其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岩石边坡,尤其是坡角较大的岩石边坡,由于其本身地形及结构条件的限制,开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具有很大的难度.根据岩石边坡的特点,结合目前这类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对有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包括与生态恢复相关的坡型设计、基层结构的形成、辅助材料的运用等,提出了生态护坡今后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

作 者:赵华 黄润秋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成都,610059 刊 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年,卷(期): 31(1) 分类号:X141 关键词:岩石边坡   生态护坡   关键技术  

篇3:防洪工程生态护坡技术

1. 植物护坡

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坡固土, 既可固土保沙, 防止水土流失, 又可满足生态环境需要, 还可进行景观赏, 在防洪护坡方面可以借鉴。但城市河道用植物护坡, 当年易被雨水冲刷形成深沟, 影响护坡效果。因此, 长期浸泡在水下、行洪流速超过3米/秒的土堤迎水坡面和防洪重点地段 (如河流弯道) 不适宜此种护坡。

2. 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护坡

分为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等多种形式。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 主要由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网垫和种植土、籽等组成, 固土网垫由多层非拉伸网和双向拉伸平面网组成, 在多层网的交接点经热熔后黏接, 形成稳定的空间网垫。该网垫质地疏松、柔韧, 有合适的高度和空间, 可充填并存储土壤和沙粒。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均衡生长, 长成后, 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另一种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 即利用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片状材料, 经热熔黏接成蜂窝状单元, 其中填土植草达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护坡形式也可采用混凝土、石笼等做成外框来增加坡面稳定性, 虽然比单纯植物护坡抗雨水冲刷效果好一些, 但还是难以抵御较大洪水侵蚀, 还不能应用到堤防迎水坡面。

3.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篇4:刍议生态护坡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功能评估

传统的护坡形式虽然可以达到排涝,行洪,保持水土等目的,但却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引起生态退化。目前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具有保护传统护坡的功能,还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以某地生态河道为例进行生态护坡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合式生物稳定、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及全系列生态护坡三种重点技术,并结合三种技术来评估其护坡生态功能,以供参考。

一、生态护坡相关概述

(一)功能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以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应追求以下三种功能:(1)防止水土流失:能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控制土粒流失,截留降雨。(2)护坡功能:植被的浅根有加筋作用,深根有锚固作用。(3)改善环境功能: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都通过植被修复,减少光污染,降低噪音,保障行车安全,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空气。

(二)类型

1.客土植生植物护坡:将抗蒸腾剂、团粒剂、保水剂、粘合剂、缓释复合肥、泥炭土、腐殖土等一系列材料制作成客土并经过专用机械搅拌后吹附到坡面上,从而形成一定厚度的客土层。优点:有较好的抗旱性、客土与坡面的结合牢固、机械化程度高、施工简单、植被防护效果好,适用于风化岩及硬质土砂地,道路边坡等。缺点:不适用已经长期受到浸水的地区,要求边坡稳定和坡度大。

2.生态袋护坡:利用人工造土工布料制作成生态袋,植物在装有土的生态袋中生长,这是一种修复环境和边坡的护坡技术。优点:对结构基本不会产生渗水压力,有很好的水环境和潮湿环境的适用性,施工方便快捷。缺点:整体稳定性较差,受控制环境和后期植被生存条件限制。

3.人工种草护坡:是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指在边坡坡面利用人工简单播撒草种,多用于坡度较缓和边坡高度不高的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边坡防护工程。优点:造价低廉,施工简单。缺点:种草成活率较低,草籽会因播散不均匀导致被雨水冲走,护坡效果不满意,以致坡面表土流失,坡面冲沟,需在后续进行大量的修复工程和整治坡病害。

二、河道生态护坡的重点技术

(一)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

复合式生物护坡技术是一种复合式生态护坡技术,主要用于修复那些出现整体滑塌和侵蚀非常严重的陡坡。它由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组成,其技术核心是植生基质材料,强调活性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依靠复合材料网、锚杆、植生基质、和植被的共同作用来达到对坡面进行防护和绿化的目的。

(二)土壤生物工程护坡

土壤生物工程,其主要结构元素由旺盛生命力的茎、根、完整的植物组成,在边坡的不用位置按一定的方式、方式和序列来进行掩埋、种植和扦插,实现生态修复、加固边坡和控制水土流失。是一种边坡生物防护工程技术。此技术优点在于生态环境恢复快、护坡结构稳定、景观效果较好、费用低廉及养护要求低。护坡的主要结构是速生类的本地植物,如杨、柳,种植方式各不相同,主要有柴笼、活枝扦插、灌丛垫三种工程类型,在一些土质疏松、土壤侵蚀严重、景观要求较低的郊区河段广泛应用。

(三)全系列生态护坡

全系列生态护坡主要应用在那些植被稀少、表现土壤侵蚀、景观要求较高的河段。从坡脚直到坡顶种植一系列护坡植物,如湿生植物(乔、灌、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以此来形成多层次生态防护,可以同时兼顾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

三、河道生态护坡功能评估

生态护坡工程在自我组织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维护河岸的结构稳定性和提高河岸的生态稳定性两方面生态功能,以此来稳固河岸物理生境的完整和保证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本文所研究的河道生态护坡工程共使用了2年时间,之后持续的生态监测完工的护坡工程,评估生态护坡工程的生态功能。

(一)监测指标与方法

选取每种类型的生态护坡2个-3个固定样带,之后监测每个样带的坡顶、坡腰及常水位等部位。将调查频率设为每月1次在第一个生长季节,后续调查频率为两个生长季节,便于纵向比较,在连续出现晴天后进行每次采样。现场随机挖掘若干整株的护坡植物,测定新生枝条的高度和密度和新生根系的长度。土壤抗剪强度、含水率和紧实度。随机选取从坡顶至常水位15个点,在坡顶、坡腰、近常水位各设5个点,可在每个点采用土壤3参数仪测定土壤含水率来减少土壤扰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利用国外剪力测量仪测定土壤抗剪强度和土壤紧实度。

(二)监测结果

1.护坡生物的生长特性和生物量

植物具有良好的护坡工程性状,始终是稳固坡岸的关键积极因素,其枝叶具有有效的水文效应,如降雨截留、土壤赠渗、径流延滞等作用,其根系具有支撑坡体和固结土壤的机械效应,因此测定土壤生物工程和全系列生态护坡的护坡植物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十分有必要。

土壤生物工程的植物种植一般选择在植物休眠期内种植,本文研究的河道生态护坡采用柴笼、灌丛垫、活枝扦插三种类型,杞柳枝和垂柳枝是三种工程主要的使用的植物材料。柳枝在施工完成两周后露出萌芽,之后每月增长5-10cm,生长速率最快的时间段在5-10月,每月增长30-40cm,生长速率较为缓慢的时间段为10-12月,每月增长5cm。杞柳枝和垂柳枝因种植方式和植物材料性质的原因其生长状况和生长量都存有差异。后续换了新方法来测定,结果显示新枝条的平均高度达1.5m以上,生长深度超过1m,良好的防护了坡岸。灌丛垫在坡面生物量的增长方面优势最明显。植物的护坡效应因土壤和植物体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效益也在不断增强。

四、结语

总之,三种生态护坡重点技术主要集中在土壤的抗侵蚀性和护坡植物的固坡作用,改善坡岸生态环境,兼顾生态是目标和景观目标等方面。三类重点生态护坡技术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运用,增加土地草本植物覆盖度,提高生态稳定性。除此之外,生态护坡工程要因地制宜,保证护坡工程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改造人类生存环境,实现工程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龙凤,李绍才,孙海龙等.岩石边坡生态护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z1):3095-3101.

[2]李海东,林杰,张金池等.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边坡水土保持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1):119-123.

篇5:生态护坡工程研究

传统河道护坡所有的材料主要有干砌或浆砌块石、现浇的混凝土、预制的混凝土块等。用这些材料建成的护坡形式, 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持河道岸坡的整体稳定、防止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也起到了防洪排的作用。然而这些护坡工程的造价相对较高, 且施工方式为水下施工,施工难度和维护工作难度都比较大。此外,其最大的缺陷在于, 这些护坡工程仅仅从如何维护河道岸坡的稳定性以及如何实现河道防洪排涝功能这两个因素出发, 没有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且传统采用混凝土块护坡的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的使用不同程度的添加剂, 例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 这些添加剂在水中会发生相应的反应, 对水质和水里整体生态环境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2.2 生态护坡的特点

生态护坡并不是和传统护坡方式完全对立的。在目前现有的生态护坡工程施工过程中, 有些方法的选用是在传统的护坡方式的基础上加以优化完善进行的, 尽管现有的护坡方式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工作模式和标准, 但是其在实际施工中还是与传统的护坡工程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目前的生态型的护坡技术,和传统的护坡方式的优势在于,不但增强了岸坡的稳定性、阻止水土流失现象、防洪以及河流排涝,还有了自然生机,和周围景观能够相互协调。生态护坡这项技术有开放性的特点,极少破坏河道中生物的生存环境,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护坡主要采用的材料为环保材料,很多时候都是天然材料,几乎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生态护坡也有一定的缺点:仅仅保护了植物,对护坡上的动物甚至是微生物保护措施较少,没有注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动态性。而生态护坡的关键应该在于不但满足边坡稳定,而且要保护河道中生物的多样性。综上所述,目前阶段的生态护坡仅仅是包裹了一层生态色彩,但是要形成完备的生态护坡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6:防洪项目生态护坡工程的探析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却带来了愈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可持续发展被提出除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尤其是受到严重污染的水环境。因此,为有效治理和保护水环境,以“尊重自然,恢复自然”为理念的生态护坡孕育而生。

1 传统护坡和生态护坡的比较

传统护坡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安全和经济的原则,而忽略了生态的影响,生态护坡则在保证安全和经济的同时,将生态的影响考虑进去。

1. 1 传统护坡

传统护坡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砂石骨料等作为筑坡材料,在设计传统护坡时,大多考虑力学、工程学等方面的因素,用来保证护坡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根据护坡的功能可将传统护坡分为以下两种: ( 1) 仅考虑抗风化、抗冲刷的护坡。该护坡的缺点是无法承受来自侧向的土压力,因此,适用范围有限,仅适用于边坡平缓、稳定不动的地段。( 2) 提供抗滑力的挡土护坡,可分为柔性自重式护坡、刚性自重式护坡和锚拉式护坡。虽然这些护坡具有护坡能力强、结构稳定等优点,但适用范围有限,且对当地植被、水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破坏较大,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相违背。因此,在当代的护坡设计中,越来越少的使用传统护坡。

1. 2 生态护坡

生态护坡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可持续发展被提出的今天,人们环保意识加强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新型环保的护坡方式。生态护坡在设计时,不仅仅运用了传统护坡所运用的力学、工程学,更加入了植物学等多种生态学科,使之形成了一种以植物为主,同时与工程学、力学等传统学科相结合的新型生态护坡技术。生态护坡进行坡面保护和侵蚀控制的主要方式是运用栽植植被的方法,其前提是要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且注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使护坡在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和谐。

1. 3 传统护坡与生态护坡的异同

传统护坡只考虑了岸坡在物理意义上的稳定,却忽略了岸坡周围水生、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的回复与发展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传统护坡仅仅考虑了护坡的力学稳定性,生态护坡却在保证安全和稳定性的同时注重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护坡在保证传统护坡所能满足安全和稳定的同时,对护坡技术进行充分改进,实在生态环境日益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传统护坡是不能满足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生态护坡的出现,在拥有传统护坡安全稳定的同时,运用新材料,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护坡在工程稳定方面的积极意义。用新型环保材料改进了传统的护坡方式,使得人与自然能够更好的和谐相处,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所以,生态护坡的基础是传统护坡,而生态护坡又是传统护坡的升华和更好体现。在当今社会,传统护坡向生态护坡的转变是护坡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生态护坡与传统护坡并非对立。生态护坡较传统护坡有富有生机、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等优点。生态护坡是开放的系统,能够保证生物和物种的多样性,保护原有自然环境。生态护坡多为天然的环保类型材料,对环境污染小。传统护坡大多为砌石护坡,原材料通常为水泥、混凝土等。砌石在大自然中随时间推移,与大自然达到新的平衡,传统护坡上也会有植被生长,同样具备生态护坡的特征。传统护坡在自然环境下随时间的推移,建立新的平衡,这是自然的规律。

2 生态护坡的探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在保证护坡安全稳定前提下,能减少水环境污染、与自然景观相适应且能保护生态物种多样性的的新型护坡不断出现,研究也不断深入。

2. 1 生态护坡的功能

生态护坡不等于景观护坡,受水位影响,护的基础功能是抵御洪水,其他功能都是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满足生态需求是在满足其防洪的主导功能上的附属功能。

2. 2 生态护坡的含义

生态护坡并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岸坡上种植的植物。生态护坡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的含义,它代表的是一个系统。生态护坡包含两方面含义: 首先是护坡,其次是生态。生态护坡的具体内涵是: 防洪排涝是基础功能,在满足基础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岸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二,生态护坡是开放的系统,生态护坡中的动植物与周围生物不断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三,生态护坡是动态平衡的系统,生态护坡不仅包括植物,同样还包括各种植物微生物等,系统内有复杂的生物圈和食物链,保持系统的动态平衡; 第四,生态护坡是动力式系统,水流对护坡有冲刷作用,护坡对水流有阻碍作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保持稳定; 第五,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生态护坡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共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3 生态护坡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越来越多的用在河道护坡中。在国内外,各种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如水利喷播植草技术、植被草、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等,必将促进生态护坡技术的快速发展。

3 生态护坡适应我国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

堤防、河道护坡是在众多防洪工程中必将建设的基础工程设施,运用新型材料、新型技术建立的以防洪为基础、同时兼顾生态保护的护坡形式,是水利工程设计和防洪建设中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生态护坡的发展符合我国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

3. 1 生态护坡是防洪工程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然而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水环境污染尤其严重。为减小水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且与自然尽管相协调的新型生态护坡孕育而生。生态护坡是当今社会环境下,保证防洪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生态护坡。

3. 2 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护坡

当今社会,资源匮乏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物资都面临严重短缺,因此,人们更加注重对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出资源节约型生态护坡。

3. 2. 1 关注项目的可行性问题

对于建设好的`混凝土工程,应尽量降低拆除现象的发生,很多情况下可以用其他方式来代替。对于边坡土质有较强抗冲刷能力的河段、河漫滩相较于河岸较为平缓的河段、遭遇设计洪水年也未发生险情的河段等。然而,混凝土硬化对项目本身是有可取性的,能使护坡更好的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将工程方式与其他措施融合起来。在进行生态护坡建设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才能更好的实现资源节约、经济发展的目标。

3. 2. 2 要不断创新思维模式

要真正做到优化资源,必须拥有创新性思维。首先要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其次要注重护坡的成本和寿命。第一,尽可能多使用天然材料来代替混凝土的使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与其他种类护坡相比最显著的是持久性能。常见的护坡损坏有脱落和滑动,除侵蚀问题,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的其他破坏类型并无明显差异,按照正常护理即可。第二,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在很多平原地区,没有高山条件可以就地开采骨料,只能使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因此,预制混凝土构件一定要有足够的强度。第三,激发创新性思维,重视科技创新。护坡是在众多水利工程中都要用到基础设施性质的工程,若大量购买国外先进产品,十分不经济。因此,我们要激发创新性思维,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既能保证工程安全性稳定性,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新一代护坡产品。

4 结语

篇7:生态护坡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生态护坡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生态护坡和坡面景观工程是以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的,利用植被,特别是地下根系对岩土的`生物锚固作用,进行斜坡表层和浅表层稳定,防止坡面灾害、水土流失,从而达到延长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迅速进行工程创伤的恢复,是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的一项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已成为我国山区交通、城市建设和地产开发景观打造的重要工程项目.

作 者:刘俊巧 LIU Jun-qiao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水务局,河北,衡水,053000刊 名:水科学与工程技术英文刊名:WATER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年,卷(期):“”(5)分类号:X21关键词:生态护坡 河道景观 整治

篇8:道路生态护坡技术探讨

关键词:道路,边坡工程,生态植被护坡技术,施工工艺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增大,我国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工程建设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边坡工程。生态植被护坡是一种新型边坡防护方法,采用生态植被护坡方法,可有效提高边坡稳定性且取得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在三峡工程及一些高等级公路的护坡工程中,已运用了生态护坡技术,但该技术的核心环节施工技术方案一直未形成,可供公开采用的技术资料难以获得。我国学者和一些施工单位对此已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一些论文[1,2,3,5,6,7,8]。本文针对该技术进行探讨,得到对工程实践有意的结论。

1 生态植被护坡作用机理

生态护坡植被的根系有提高表层土粘聚力的作用,同时由于土体加筋材料的形成,对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很大的意义。滑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雨水作用引起的,而植被护坡能有效减少雨水的冲刷作用。植物的蒸腾也能调节表层地下水的含量,这些都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一般而言,道路工程的填方或挖方施工作业,会对沿途环境产生破坏且不便于恢复。而生态护坡植被在有效恢复道路周围生态及景观的同时,还能降低噪声及光污染,促进有机废物的降解,净化环境[3]。

道路施工时,边坡原本结构受到破坏,其表面必将是粗糙不平且较为松软。将生态护坡材料喷射在边坡上,一方面,在喷射物质中草生长成坪后,草根与基材形成了土和草的根系所组成的复合材料,类似于加筋土;另一方面,草根可进入到表层土以下较为密实的土层中,这样它就能起到锚杆的作用。图1是草根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示意图。由于土层的剪切作用,原本垂直于剪切面的植物根变形受拉而偏离垂直方向一个角度,这时植物起到锚杆的作用,使土层的等效抗剪强度也因此而有所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也就得到了提高。资料表明,植草土的稳定性增加了2%~11.5% 以上。

降雨会引起坡面的冲蚀,其冲蚀取决于坡面水流的强弱和坡面土颗粒间结合力的强弱。由于植被的存在,抑制了地表径流度并削弱雨滴溅蚀,从而控制土粒流失。此外,由于根系的加筋作用,能有效抑制土体吸水后抗剪强度的降低。降雨后,植物通过吸收和蒸腾作用,降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加了土体内聚力,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有利于边坡的稳定。

然而就作者而言,植被的抗拔作用增大坡体稳定性是最值得研究的方面,且更具备从理论层次研究的价值。边坡植被根茎和土工加筋材料均起到深层加筋的作用,能显著改善边坡土体的粘结性及提高其抗剪强度,对缺乏粘聚力的砂性土坡或坡度较大的高坡尤为显著,对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发挥积极作用[1]。边坡稳定性力学公式为:

K=Q/F

其中,K为边坡稳定性系数;Q为边坡土(岩)体抗滑力,N;F为边坡下滑力,N。

道路边坡进行植被护坡工程后,产生植被工程抗滑力,边坡稳定性力学公式为:

K=(Q+Qz)/F

其中,Qz为植被工程抗滑力,N。

由上式可知,植被护坡工程进行后,增大的边坡稳定性系数为:

KΔ=Qz/F

边坡稳定性验算可参照JTJ-015-91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在此不再阐述[4]。植物根系的抗拔力应考虑加筋层的垂直距离和埋设深度,各个参数可根据根茎的抗拉强度、平均直径和单位宽度埋置棵数确定。当然,为有效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可同时采用其他有效的手段来稳定边坡,例如二维或三维高强土工塑料网,铁网与钢杆锚固等措施。

2 施工工艺流程

在生态植被护坡工程的整个施工工艺流程中,最核心的技术环节是喷播植草技术。喷播植草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生态环保技术,它是以工程力学和生物理论为依据,既起到一定强度的边坡防护作用,能替代传统护坡形式,又能在边坡上构造适合植被生长的条件,达到绿化边坡的目的,超越传统护坡形式无法恢复生态环境、绿化边坡的功能[5]。

1)整修边坡[6]。整修边坡的主要任务是清除浮石、浮根。把凹凸不平的地方大致整平,以便让基材厚薄均匀,且使其与坡面紧密连接。若是岩质边坡,应对松散的岩石用水泥砂浆抹缝粘结,若其本身不稳定应进行加固处理。

2)喷射不含草种的水泥土,这主要是保证喷播混合物与坡面有足够的粘合力。

3)锚杆、挂网。先在坡面上铺镀锌铁丝网或高强塑料加强网,然后按一定间距梅花形布置锚杆和锚钉。应特别注意网与坡面间的距离约为种植基材厚度的1/2,挂网的目的是让种植基材在边坡表面形成一个持久的整体板块。

4)种植基材喷播。种植基材按比例混合后呈干粉状,用专用的喷播机将种植基材均匀地喷上坡面,在喷口处用其他设备同时加水,这样种植基材落在坡面上就是潮湿的。喷射厚度是未来植物生长的关键,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整其厚度,且应在施工中随时检查厚度以保证施工质量。种植基材是含有合适比例草种的水泥土。

5)覆盖。根据护坡工程所在地的雨水情况,可用无纺布或草帘覆盖,其目的是防止雨水冲刷、适当起到保墒作用、保温利于草种发芽。

6)养护。喷播后如未下雨则每天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成坪后可逐渐减少浇水的次数。在养护期间应随时观察草坪的水肥情况,其中水分要看土壤的湿润程度。在草坪成坪后由于其自身形成了一层草毯,对土壤中的水分散失有一定的保护性。一年后草坪基本上形成了其自身的生态,不需要特别养护。

施工流程图如图2所示。

3 工程实例

1)宁杭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防护工程[8]。

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坡度大、土层薄,土壤贫瘠、成分复杂,环境条件恶劣,植被恢复的难度很大,有时易发生崩塌、滑坡等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现象依边坡坡面岩土质地、坡长、植被生长状况等而异,最严重处冲刷沟密度为4个/m,平均深度30 cm,平均宽20 cm;轻微处坡面只有微小的冲刷沟,平均深度和宽度分别为2 cm和3 cm,采用植被护坡。总的来说,边坡可达到理想的防护和景观效果,所有植物生长良好。只要种子发芽出土后,加上合理的养护管理措施,绿化景观效果可短期迅速形成。

2)岭南高速公路试验段边坡生态防护[3]。

河南岭南(分界岭—南阳)高速公路两侧岩质边坡裸露,与周围环境不协调,需要进行生态护坡。岭南高速公路所属区域属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季风性大陆型半湿润气候。对其进行生态护坡工程,其结果是,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得到保证,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水土得到保持。而且,从长远的生态发展来看,采用此技术保证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其周边环境的恢复及良性循环起到很好的作用。

4 结语

植草护坡对于边坡的稳定性具有加筋、锚固作用。而且植被对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植被护坡相对其他护坡形式,经济上有很大优势。因此,植被护坡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该项技术的完善,植被护坡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道路护坡喷播技术标准,大多数相关成果未进行必要的交流。因此,容易阻碍核心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为防止因技术配方公开而造成恶性竞争,制定其统一标准迫在眉睫,这就需要相关单位或科研机构能交流和研讨此问题,以期促进生态护坡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桂林.生态植被护坡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水运,2007,7(10):144-145.

[2]刘武,赖向华.高速公路边坡喷播技术应用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2):86-89.

[3]侯建军,张廷明,王新增.岭南高速公路试验段边坡生态防护方案设计[J].中外公路,2007,27(6):17-19.

[4]JTJ-015-91,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S].

[5]田佳平,洪秋云.喷播植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4):42-45.

[6]黄理军,张文萍,王辉,等.喷混植生技术在皂市电站岩石边坡防护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技,2007,25(5):81-83.

[7]王文生,杨晓华,谢永利.公路边坡植物的护坡机理[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6-30.

篇9:生态护坡技术分析论文

【摘 要】在以往的城市河道整治中,人们往往采取硬质护坡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其容易对环境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鉴于此,近年来,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越发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作者在本文中对传统护坡防方式的弊端以及生态护坡技术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生态护坡;传统护坡;河道整治;城市;探讨

我们知道,城市生态建设以及恢复对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而城市河道整治及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以及恢复中的重要环节。鉴于此,城市河道整治及建设广受人们关注。在此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传统硬质护坡的弊端,为防止其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越发受到人们的推崇。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态退化,对于维护河道生态系统平衡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传统护坡技术的弊端

在传统护坡技术中,相关人员在进行河道综合治理时,往往采用浆砌或者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硬质化护坡,这种结构形式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以及维护河道边坡稳定性等起到了一定效果。然而,其对环境以及景观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为此,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引起重视。在具体应用中,传统护坡技术的弊端主要表现如下:

1.1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在传统的护坡技术中,河岸表面为硬质材料所包裹,致使水体一土壤一生物这三者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循环体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河道以及两岸的生物链被阻隔,使以往坡岸上生长的生物受到威胁,甚至部分生物物种已经达到濒临灭绝的境地。同时,采用这种传统护坡技术,也使河道的水边环境以及水环境受到较大影响,原有的一些功能逐渐丧失,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水体自净能力,且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2居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传统的混凝土护坡技术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其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威胁到生物的生长和生存,且天然河道的水质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生活质量随之下降。除此之外,传统的护坡技术也使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由于在传统护坡技术中绿色植物处于缺乏、甚至缺失的状态,使河道变得死气沉沉,不利于现代城市人文景观的营造,并影响了城市整体观感以及人们的心情。

1.3景观功能丧失

河岸的自然风貌以及生态景观在传统护坡技术中会受到很多负面影响,首先,护岸因为缺少植,容易硬质化,且出现生物物种单一的现象,水边环境也容易产生恶化。采用传统的硬质护坡技术,使护坡断面较为整齐,其在走向上,也呈现出一种笔直的状态,看上去极具现代感,然而,从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的角度来看,这一技术并不能迎合以及满足人们的期待。混凝岸墙将人与水隔开,无法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且不利于 “人水和谐”理念的实现。

2.生态型河道的基本特征

生态型河道的特征较为明显,在设计理念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生态型河道也表现出一定的亲水特点。通过以上理念和特征,有效保护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整体观感及效果,有效防止了园林化倾向。在某种程度上,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性行为,不利于自然原生态的保护。然而,综合各方面的角度看,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益处,且为人和自然环境带来的益处和优势大于弊端。从这一点看,水利工程建设是值得提倡的。人们在建设生态型河道时,要尽量将可能产生的弊端消除,或者降至最低。为此,减少硬质工程,重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非常重要。为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在选择河岸植物时,要尽量兼顾多种树种、草种,且能够适宜当地的环境。如此,才能提高成活率,不会给后期的管理及维护带来意料之外的麻烦。

生态型河道的整治不可一蹴而就,其应该是渐进式的,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若治理人员在生态型河道的整治中,忽视了生态性,一味的提高工程进度,很可能给自然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3.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3.1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结构形式简述

河道生态护坡有多种结构形式 ,体现了不同的设计理念。为更好地保護生态环境,使整体环境更加适宜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生态护坡技术的多种结构形式各具优势,如水下直立式块石挡墙护坡可以有效延长河道使用寿命,景石护坡可使景观更具美感。其它诸如石笼护坡、树根桩或松木桩护坡、仿木桩护坡以及铺设砌块等也各具特色。在具体的河道整治中,以上结构形式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使城市河道整治的效果更好,技术人员可综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宜的方式,以此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改造的策略

对于环境恶化以及生态退化,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引起重视,并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护坡技术对环境与生态的负面作用。为使河道岸坡以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障:西方已经形成较为先进的生态型护坡技术。

在我国,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历史较短。然而,目前阶段,在结合国外经验并综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也已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生态护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河道生态护坡改造的策略如下:

3.2.1硬质驳坎和软质护岸相结合

采用硬质驳坎和软质护岸相结合的方式时,要尽可能的少用浆砌块石等硬质驳坎,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仿木桩以及景观石和植被绿化相结合的覆盖手法对河道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在此过程中,如果一定要使用硬质驳坎,可通过水下式硬质驳坎与水上生态护坡的方法提高河道的亲水性以及生态性。

3.2.2景观改造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河道工程改造以及景观改造相结合,要致力于河坡立体生态体系的设置,在该立体生态体系中,可以有乔木、灌木以及花草、水草、动物沿滩地和迎水边坡、近岸水体等多种植被和要素。以此使城市河流更具文化底蕴和生态性。此外,可以通过亲水平台的设置,为人们的休闲娱乐以及亲水需求的满足提供便利。

3.2.3截污纳管及河底疏浚

在城市河道的沿线处,有很多农居以及企业、工厂。以往常有这样一种现象:雨水和污水混合在一起,直接流到河道中,使水质受到较为严重影响,为有效避免这种现象,可以采取于沿河两侧埋设截污管的方式,将雨水和污水的混合体有效排入到市政污水主干管内。同时,还可以对河道底泥进行疏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河道整治中,传统的硬质护坡方式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其对居民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均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人们开始致力于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如今,该项技术已经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生态护坡技术中,有水下直立式块石挡墙护坡、景石护坡或石笼护坡、树根桩或松木桩护坡等多种结构形式,在具体选用的过程中,可集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特点等要素,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以此缓解生态退化的趋势,有效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并对城市生态建设以及恢复提供助力。 [科]

【参考文献】

[1]李懂学.生态护坡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3(9).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个人简历下一篇:关于在全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