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约瑟夫的软实力感想

2024-04-24

读约瑟夫的软实力感想(精选6篇)

篇1:读约瑟夫的软实力感想

读书报告——《硬权力与软权力》

社科8C 冯翀 2008012682

《硬权力与软权力》读书报告

作者与年代背景

《硬权力与软权力》是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 奈教授集结过去近二十年撰写的主要论文,专门为中国读者编辑的一本著作。这些论文共13篇,时间纵贯1986到2004年,它们以权力的变迁和美国国家利益为核心,以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为重点,围绕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权力与相互依赖、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等问题展开,构成了理解美国国际战略的一条主线。书的最后附录部分,译者门洪华博士撰写了一篇《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作为中国学者对约瑟夫·奈教授的学术回应。

目录章节

(读书报告——《硬权力与软权力》

社科8C 冯翀 2008012682 联系的方式)。因为新现实主义是结构层次上所适宜的体系理论,新自由主义则在进程层次开花结果,所以在新时代里,两种理论走向相互结合而不是分离才是积极的方向。读书报告——《硬权力与软权力》

社科8C 冯翀 2008012682 在权力意义转变的过程中,国家对于安全的考虑从军事层面扩展、倾斜到经济和生态层面,在全球化推动下,经济、交流和人类理想等方面,世界已经变得愈发互相依赖,这样除了传统的国家以外,其他行为体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的国际问题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式。

最后关于未来的美国作者总结道,“与其说冷战后的美国权力面临的问题是新的霸权挑战者,不如说是跨国相互依赖的新挑战”。读书报告——《硬权力与软权力》

社科8C 冯翀 2008012682 权力分配与权力本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格局在军事层面上,仍是美国的单极主宰;在经济层面,欧、日以及中国都正在形成强大独立的力量;而在最下层的各种跨国领域,实力是分散的。美国的挑战将在于如何协调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如何学会与其它国家合作,在掌握前两个层次的领导权时,如何把握 读书报告——《硬权力与软权力》

社科8C 冯翀 2008012682 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提出了两种理论在新世纪走向相互借鉴融合的前瞻,给本书的理论视角奠定了基调。而这一前瞻在现今看来也被证明是正确的。

读书报告——《硬权力与软权力》

社科8C 冯翀 2008012682 影响在于软性的渗透与同化,所以也不会像硬权力手段一样招致激烈的冲突。所以在新世纪,国家追逐的权力有了新的内涵,这也引发了国家间在新领域上的竞争。不论是各国国内的民族国学受到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国家价值观的提出,还是国际上对信息资源的争夺、文化输出、共同参与国际制度规则的制定等新表现,都在说明软权力的理论已经在发挥着它的影响。

虽然本书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严谨而中肯的,其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我也非常赞同,但这里我想指出有几处我并不十分同意的观点。

篇2:读约瑟夫的软实力感想

受人尊重的公司能吸引人才、客户、商机,并且拥有可以改变和影响其运营环境的回旋余地。经过多年对全球企业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那些受人尊重的公司并不是仅靠财务实力、结构定位、企业规模等硬实力赢得尊重的,而是在诸如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等软实力上不懈努力使然。受人尊重能加强企业的领先地位,进而建立良性循环,这正是软实力的价值所在。

公司赢得尊重有各种原因,并且不容易被其他企业复制。人们对于通用电气的尊重来自于其管理流程,而苹果公司很大程度上则是因为有不断创新的产品而受人追捧。企业赢得尊重需要关注四个主要方面,许多全球领先企业的战略都涵盖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他们不会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突出各自鲜明特点。每家企业都需要培养自己独特的优势组合,模仿是不能奏效的。

首先是在管理手段和领导力上创新。宝洁在业界被视为“人才工厂”,企业的声誉吸引了最优秀人才,企业充分利用这些人才并且为那些寻求新机会的离任员工建立 “校友”人脉网络,

中国等新兴市场受持续增长的推动,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对于一些中国企业来说,应该抓住机遇以确定如何成为人才培养和领导力创新方面的领头羊。

其次是维持与消费者的关系和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有的优秀企业已与客户之间建立信任,他们在业内是众所周知的消费者利益的拥护者,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或者高品质服务。中国企业应当把握时机,进一步巩固目前的客户关系,清晰地表达向客户承诺的意愿。成功的核心是员工应该知道如何处理棘手问题,比如,由于出发点不同,注重短期收益或注重建立企业信誉可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这需要方案选择时的明确性、员工培训的系统性以及绩效目标和服务流程的落实。

第三是加强业务和技术的创新。能独辟蹊径,将创新转变成现实是建立声誉的有效途径。中国企业应该把握住机会,并确定业务的优先次序,从而成为某些产品的创新者,满足客户需求和财务目标。目前可以把握的机会是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和行业制约因素以及自身实力,发展客户关系并提供产品服务。

最后是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每个国家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环境各不相同,对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了解背景环境以及实施多样化的举措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只要实施得当,这将比公共关系和慈善活动更加有效。

篇3:读约瑟夫的软实力感想

波浪理论是由美国技术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 (R.N.Elliott) 提出的, 他通过观察分析当时道琼斯工业平均积累起来的指数走势图形发现, 这些走势图形不断地变化反映了自然、和谐的美, 并且与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相吻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他总结出了一整套相关的市场分析方法, 并不断地加以提炼, 归纳出一条股市发展运动的规律:

股价运动出现上涨与下跌的不断交替, 上升以五波浪推动形式发展, 下跌以三波浪调控形式进行。这个涨跌的8个波浪又可以组合成为一个更大级别的波浪, 以此循环重复, 不断地组成多种形态运动着。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考察当前指数运行的位置, 还可以有效地预测未来走势,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波浪理论”。

任何分析理论和方法都必然有不足之处, 不可能是一种完美的理论, 艾赂特波浪理论也有一些不足, 在应用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与基本分析结合起来使用。为了提高技术分析的可靠性, 投资者只有将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才能既保留技术分析的优点, 又考虑到基本因素的影响, 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2) 多种技术分析方法综合研判 (3) 注意市场发布的消息、政策与新闻的影响。

为更加准确的用波浪理论解读中国股市, 首先从基本面的角度讨论一下GDP总量与中国股市运行趋势之间的关系。

二、GDP总量与中国股市运行趋势之间的关系

从宏观研究的角度来看, 我们可以把整个股票市场的运行轨迹看作是一种市场价格的波动, 而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看作是股票市场必须依据的一种内在的价值, 因为只有反映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GDP的变动情况, 才能以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情况预期作为内涵的股票市场的波动的根本依据。 (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到, 自1990年12月中国证券市场创建以来, 我国的GDP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稳定增长, 从1990年底的18667.8亿元, 到2010年底的369879.7亿元, GDP的总量增长了19.81倍。从GDP增长的速率来看, 每年增长的斜率平均大概在1 0%左右, 1990年至2010年GDP增长率分别为:3.8%, 9.2%, 1 4.2%, 1 4.0%, 1 3.1%, 1 0.9%, 1 0.0%, 9.3%, 7.8%, 7.6%, 8.4%, 8.3%, 9.1%, 10.0%, 10.1%, 1 0.4%, 1 1.1%, 1 3.0%, 9.6%, 9.1%, 10.5%.图中那条稳定上升的红色曲线, 就代表了1990年到2010年每年GDP总量的趋势走向。

而反映上证指数的年收盘指数的那根曲线则明显要曲折得多, 从图1中可以看出, 自1990年来, 上证指数大部分呈上升趋势, 且上升斜率比GDP斜率要大, 在整体的上升趋势中出现了两个下降阶段, 第一次是从2 0 0 1年6月的2245.44点至2005年6月的998.23点, 第二次是2007年10月至今。在此, 从基本面分析这两个阶段指数下跌的原因: (1) 从2001年开始, 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遗留问题、制度性缺陷和结构性矛盾逐步开始显现, 市场步入持续的4年调整阶段: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难度加大、周期变长;证券公司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 到2005年全行业连续4年总体亏损; (2) 2007年中后期,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中国证券市场也受到波及并出现深幅调整, 股票市值大幅缩水。

我们注意到, 上证指数的这根震荡向上的曲线, 无论有多么大的摆动率, 其围绕着GDP总量曲线震荡向上的基本趋势始终不变, 除非有重大的长期基本面影响出现, 如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和结构性矛盾, 经济危机等。分析图2-1得出这样一个规律:价格永远围绕着价值进行波动, 股市指数永远追随着GDP的增长而波动, 同时可以得到下面两个非常重要的推论: (1) 股价的波动是绝对的, 其围绕GDP价值中枢震荡向上的趋势也是绝对的, 尽管2008年的股市出现大幅下跌, 但过度偏离GDP上升趋势的现状必定会得到修正。 (2) 尽管上证指数的波幅震荡很大, 每次熊市的下跌幅度很深, 但股市的中长期收益率在总体上必定超过GDP的增长率。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投资股市的中长期收益率必定大于GDP的增长率, 也即上证指数的增长倍数必定大于G D P的增长倍数;从1990年底的18667.8亿元, 到2010年底的369879.7亿元, GDP的总量增长了19.81倍;上证指数1990年最低点数为95.79点, 95.79×19.81=1897.5999点, 所以说2010年最低的上证指数应该在1897.5999点之上, 只要GDP总量有所增长2011年和以后的上证指数也应在1897.5999点之上, 这就从更高的视野论证了2008年10月份1664点已经成为中国股市的历史性大底。

三、上证指数运行趋势的波浪理论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12月创建到1994年, 规章制度不完善, 市场规模太小, 参与者少, 对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因素过于敏感, 暴涨暴跌的现象十分常见, 基本上没有规律, 故本文将略去对1994年7月29日以前的指数数据的波浪分析。

从1994年7月至今 (2011年1月) 的上证指数波浪划分如下图, 简述如 (图2)

(1) 第I循环浪, 1994年7月29日的325点到2001年6月14日的2245.44点。

I循环浪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五个大浪 (1) 浪1994年7月29日的325点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上升727点。 (2) 浪1052点 (1994年9月) 至518点 (1996年2月6日) 回调534点, 约73%。 (3) 浪518点 (1996年2月) 至1510点 (1997年5月) 上升992点。 (4) 浪1510点 (1997年5月) 至1047点 (1999年5月) 回调463点, 约50%。 (5) 浪1047点 (1999年5月) 至2245点 (2001年6月) 上升1198点, 为第一浪的1.627倍。

(2) 第Ⅱ大调整循环浪:从2001年6月2245.44点至2005年6月998.23点, 表现为下跌三浪形态:A大浪从2001年6月2245.44点至2003年11月1307.40点, 回调938点, 跌幅接近股市自1994年7月上升以来整体升幅的0.5倍左右。B大浪反弹至2004年4月1783.01点, 升幅约为A浪下跌的0.5倍;C大浪为1783.01点至2005年6月998.23点。

(3) 第Ⅲ循环浪:2005年6月998.23点至今仍在运行中。其中第1大浪:自2005年6月998.23点至2007年10月6124.04点。形态肯定是主升浪, 符合第Ⅲ循环浪特征, 是第Ⅲ循环浪的第1大浪;第2大浪:自6124.04点至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25;第3大浪:1664.925至今。图中最后一个点选的是2011年1月10日的收盘指数2791点为代表。

第Ⅲ循环浪的第1大浪和第Ⅲ循环浪的第2大浪是垂直陡峭的升降, 按交替原则分析, 那么未来第Ⅲ循环浪的第3大浪将会是平缓的上升, 2 0 0 8年最低1664点至2011初处于第3大浪的第一子浪的盘整时期, 为以后的上升打底, 指数一直在1664—3400点之间调整, 由于上证指数曲线, 无论有多么大的摆动率, 其围绕着GDP总量曲线震荡向上的基本趋势始终不变, 我国近三年的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 故它必定在时间和空间超越第Ⅲ循环浪的第1大浪, 超过6124.04点, 且2011年和以后的指数应在1897.5999点之上。

值得关注的是, 2010年前3季度, 我国GDP增长10.6%, 进出口总额21487亿美元, 其中进口增长42.4%, 中国经济已成了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 截至12月29日收盘, 上证综指与年初相比下跌近16.04%, 深圳成指下跌11.57%, 2011年1月17日, 股指一举跌破2700点, 在全球股市开年大都上涨的背景下, 唯有中国股市暴跌沦为倒数第一。

经济向好, 股市却偏弱, 从基本面分析几点原因如下: (1) 2011年上半年, 政策将主要应对通胀和热钱涌入的压力, 货币政策将趋于偏紧。这种情况下, 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可能出现阶段性的悲观预期, 从而使市场延续震荡格局;加上金融危机的阴影依然存在, 信心不足, 股指再次下跌。 (2) 就资本市场自身而言, 融资和再融资的资金需求较大, 银行股在今年的再融资额就达数千亿元, 这些因素的存在, 制药了A股市场尤其是一部分权重股的表现。 (3) “大小非”解禁对股市走势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2010年, 1229只股票解禁, 按解禁时收盘价计算, 市值合计5.28万亿元;创业板成功运行, IPO (首次公开募股) 融资和严重的超募现象仍对资金面形成较大压力。 (4) 走势偏弱与基金、QFII等机构所占的份额相对减少有关, 而一些投机性较强的私募基金则较为活跃。以连续两年走强的小盘股为例, 其走强的原因主要是参与者的投机偏好 (5) 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均是助涨助跌的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市场的波动幅度.

从通胀和政策角度判断, 全年市场前低后高、震荡向上的概率较大。预计全年上证综指核心运行区间在2600点—3600点, 沪深300指数的核心运行区间在2800点—4000点, 市盈率维持在12—18倍之间。如果按照2011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0%左右的预期计算, 上证综指的高点可能达到3 8 0 0点或更高, 沪深300指数或摸高至4300点。

按波浪理论的观点, 第3浪的幅度通常都表现为第1浪的l.618倍, 其中第Ⅲ循环浪的第1大浪:自2 0 0 5年6月998.23点至2007年10月6124.04点。预测第三大浪的顶点为: (6124.04-998.23) ×l.618+1664.925=9958.485579999998点左右。斐波纳奇数字同样适用于波浪间的时间预测, 如第Ⅲ循环浪的第1大浪:自2005年到2007年, 第2大浪, 自2 0 0 7年到2 0 0 8年, 即2005+2=2007, 2005+3=2008, 由于金融危机把2008年的1664.925看作是2浪正统的底, 现在已是2011年上证指数仍在盘整中, 考虑到危机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预计2008+8=2016年将会出现第III循环浪的第三大浪的顶点9958.48558点左右, 或者另一种情况, 2005+8=2013, 2008+5=2013, 即预测上证指数不会低于1897.5999点, 并在2013年或2016年可能将会上升到第3大浪的顶点9 9 5 8.48558点左右。

参考文献

[1]、小罗伯特·鲁格劳特·普莱切特, 阿尔费雷德·约翰·弗罗斯特.艾略特波浪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版

[2]、吴振奎编著.斐波那契数列[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7

[3]、R.N.Elliott.The wave Principle.1939

篇4:读约瑟夫的软实力感想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如今还广泛涉足全球流行文化。姚明成为了中国版迈克尔·乔丹,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中国已在全世界各地创办了近300家孔子学院,向人们传授其语言和文化。而中国的国际广播和电视节目也在大力发展中。并且,中国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从容应对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中国对贫困国家的经济援助也增加了其国家魅力。

然而,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中国目前均与美国有所差距;至于软实力,根据近期的国际民意测验的结果显示,中国与美国还相差很远。中国并没有像好莱坞这样的文化产业,而中国大学的教育水平也与美国有不少差距。美国有许多非政府组织,它们的存在为美国的软实力提供了很强大的支持,而类似的机构在中国非常缺乏。中国官员倾向于认为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是影响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手段,但事实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因此,政府让位于公民社会才是最佳方案。

你曾指出,奥巴马政府以亚洲为中心的政策转向是对该地区巨大潜力的认可,而不是遏制政策的先声。此外,你提到“只有中国能遏制中国”,为什么你会得出这样的观点?

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进行了遏制,断绝了所有商贸往来,同时社交领域的联系也十分有限。而对于中国,美国选择了合作而不是遏制。首先,中美之间有着大量的贸易往来,目前美国对中国已出现了贸易逆差;其次,有超过15万的中国学生正在美国留学。除非中国试图在亚洲地区称霸,美国无意对其进行遏制。而我也相信,中国政府是足够明智的,不会任此情况发生。

在你的新书《权力的未来》中,你提到21世纪最主要的力量更迭是亚洲的复兴。在你看来,中美两国未来在亚太地区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美国将自身看做是亚太国家,美国的一个州就位于太平洋的中心。在未来几十年,美国仍将是军事上和软实力上最强的国家。但是,在未来十年里,中国有可能在GDP总量上超越美国。在此实力框架下,中美之间竞争与合作共存,但合作所得将多于竞争所得。

你曾指出一个太过具有侵略性的中国军事姿态将促使其邻国组成联盟来进行制衡,并因此削弱了中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你如何看待亚洲内部的权力均势?

亚洲国家长期以来有其自身内部的权力均势。正如英国记者比尔·埃莫特(《经济学人》前主编)十年前在他的著作《对手》(The Rivals)中所指出的,日本和印度不愿受中国支配。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可通过提升软实力的方式来缓解邻国对其军事硬实力和经济实力提升的恐慌。

你曾谈到中美两国应该避免对彼此能力和意图的过分夸大,因为对于冲突的预期本身有可能成为冲突的根源。你如何看待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

我对中美关系长期发展持乐观态度。在贸易、金融和气候等领域,两国还能通过合作获得许多进步。我们必须记住,如果说某个国家可以通过强大的实力来为所欲为,那也只能是通过与他国实力相结合的方式,而绝非压制他国。所以我们要阻止那些试图给两国关系施加恐慌、并将两国拉离合作关系的行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两国的鹰派人物事实上就是利用恐慌心理来共同对抗两国温和派的。

对于中美关系未来的前景,你觉得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什么经验?

在上个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和全世界都陷入了混乱。这次战争之所以会爆发,部分是因为德国的崛起,以及由此引发的英国的恐慌情绪。而另一方面, 当美国崛起时,两国却能够互相合作,并最终形成联盟。中美两国必须以此为鉴学会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不会在本世纪导致因实力变换而引发的暴乱,就像一百年前发生的那样。

你在《驳美国衰亡论》一文中曾引用李光耀的话指出中国可以依靠13亿人的人才库,但美国却可以依靠全球70亿人,并且把这些人在一种多元文化下重新整合起来,而由此产生的创造力也是汉族民族主义所无法比拟的。你觉得美国会否持续拥有这种优势?

从历史上来看,美国是移民国家,并且拥有整合全世界各民族智慧的能力。举例来说,硅谷的许多企业都是由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移民创建的。我认为这种优势将持续下去,除非美国屈服于对他国崛起的恐惧心理,并将自身封闭起来。那样的话,这种优势就将不复存在。

有些分析家指出中国将在21世纪取代美国。在你看来,中国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有哪些?

由于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惊人的经济增速,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中国很有可能会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但是,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都不可能在整体实力上超越美国(包括军事实力和软实力)。这意味着邓小平的谦逊的外交政策仍然有效。有些中国人错误解读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认为这是美国衰退的标志,这种误读对中国并没有益处。在未来,中国必须意识到骄傲自大和恐慌心理的双重危险,并尽力避免。

在历史上你最钦佩哪个人物?为什么?

美国人中我最钦佩亚伯拉罕·林肯,他有着历史大局观,并总是谦逊地追求着艰难的政策。就全人类而言,我最钦佩纳尔逊·曼德拉,他面对数十年不公目击正的种族隔离制度,并没有像他人那样诉诸仇恨,而是教导他的后来人要团结各种族,共同来建设发展一个更好的南非。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需要的领导者是能够教导人民谦逊和包容的。

篇5: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

http://www.jy365.net 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

赵磊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 台港澳与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 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

各位学员,今天我们跟大家一块儿交流的问题是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建设。重点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软实力建设的基本内涵,我们了解一下软实力的概念,它具体的实质,规律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说软实力建设的主要架构。最后我们谈一下简短的总结。

一、“软实力”的基本内涵

(一)“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我们先看一下软实力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这个词汇最开始是从一个美国学者向世界扩散的,一个美国的学者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词汇。

事实上,早在这个词汇公开之前,已经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软实力究竟是什么,比如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叫汉斯•摩根索,汉斯•摩根索就说过一段话,他说:“优越文化和更富有吸引力的政治哲学的说服力,显然要比诉诸军事和经济手段更加有效。因为他的目的不是征服和控制经济生活,而是要征服和控制什么的心灵,以此作为改变国家之间权力关系的手段。他个人认为控制领土,控制经济生活不是最高层次的,最高层次的是控制和征服人们的心灵。怎么样控制和征服人们的心灵?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回答什么是软实力。

就如我刚才所说,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约瑟夫•奈,他做过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院长,之后也成为美国的副国务卿、副国防部长。他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明确提出软实力概念,并让软实力上升到同硬实力并驾齐驱的位置。他特别强调软实力的基本内涵,软实力的三大支柱分别是文化、价值观、外交政策,所以当我们提到如何去增强软实力的话,我们恐怕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文化、价值观念,还有外交政策。在讲这三点之前,我们恐怕还得从基础的方面讲起。

首先看一下软实力的来源,实力的来源是什么?实力来源于不同的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来自于地质圈、来自于生物圈,还有来自于思想圈。地质圈的实力来源,比如一个国家的纬度,一个国家的面积,一个国家的气侯条件,也包括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材料、能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源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地质圈的实力来源。比地质圈的实力来源更高层次的是生物圈的实力来源,生物圈的实力来源主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大问题,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有没有绿色的环境,有没有很好的生态,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得好的话,它就有好生态,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生态”。第二个问题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心态比较平顺,关系是否比较和睦,邻里之间,上下级之间,甚至普通群众之间的关系是否很和谐。如果解决得好的话,我们也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民生”,比生物圈更高一层次的实力来源是思想圈的实力来源,它主要是在教育、媒体、艺术、文化方面发挥持久的影响力,特别是能否将在教育媒体、艺术文化、包括科技,影响力能否上升到规范和标准,如果能制定规范,并且能够形成规范成为标准的话,我们就说这个国家在这些领域具有思想圈的实力来源。一般来说,大国崛起往往在初期仰仗于地质圈的实力来源,但是在最终的关键时期它一定会将实力来源上升到生物圈的实力来源或者是思想圈的实力来源,这是实力的不同来源。

我们在看一下软实力不是什么。左边有一些选项,比如,京剧、杂技、烤鸭、汉字、电影、中国的博览。这么多选项中,学员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这些选项中哪些是中国的软实力?哪些可以代表中国的软实力?恐怕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据我在中央党校讲课的情况来看,有一次广西班的学员认为左边这些选项中除了烤鸭不是,中国的软实力其他都是。还有人认为展览不是,其他都是。甚至还有的人认为左边的选项都是中国的软实力。我个人认为,左边的这些选项没有一个是中国的软实力,说出这样的结果恐怕很多人会质疑为什么会这么说。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左边的这些选项为什么说它不是软实力,它仅仅是中国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资源,我们讲到一个词叫“资源”,它是中国的资源,是独特的文化资源,但它还不是软实力,这里有一个表,一个国家拥有的资源,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不一样,国情不一样,所以用的资源也不一样,中华民族5000年,所以我们拥有比别国更多的文化资源,所以外层的圈很大,资源圈很大,而软实力是资源中的精华,是资源中的很少的,很小的一部分,是成功转化的资源,所以这里边我们要明白一对关系,资源不等同于软实力,是成功转化的资源才等同于软实力,所以我们就将落脚点就放到了成功转化四个字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提,中国是一个运动资源大国,都却是文化产业小国和文化软实力的弱国,如果它是正相关的话,上述的表述就不存在了,恰恰上述的表述就反映出资源一定不天然就等同于文化产业,就不天然等同于文化软实力,它的核心是成功转化。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叫成功转化?人的主观感情有不同的层次,最低层次的是好奇,对你的文化资源很好奇,比好奇更高一层次的是喜欢,比喜欢还高一层次的是欣赏,最高层次是认同,它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顺序是我好奇你独特的文化资源,我喜欢你的文化产品,我欣赏你的文化价值,最高一层次是认同你的文化观念和你的文化价值。

我们反思一下,外国人到北京来,到中国来看看长城、看看故宫,甚至吃吃烤鸭,看看京剧,他的主观感情停留在哪个层次呢?我们恐怕都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外国人仅仅停留在对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存在好奇心,所以他们买一张机票再买一张门票就把好奇心解决了,但远远没有上升到对中国文化的喜欢,甚至是对中国价值观念的欣赏和认同,所以我们成功转化得还很不够。转化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区分资源不等同于软实力。下面有一段话:中国的古代文化资源本身算不上软实力,就如同金字塔不是埃及的实力一样——整合资源以及转化资源的能力比你拥有多少资源更加重要。

我们这里边把前面的观点进行一下简短的总结。我们要把力量和实力区分开,这是一个不同的概念。力量等同于资源,力量通常指自身所拥有的物质和非物质属性,即“拥有什么”,你拥有得越多,力量越大,资源越丰富。但实力不等同于力量。

实力通常指一种能力,它关乎到双方和多方之间的关系,实力是一种微妙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一种微妙的状态。

一般来说,我们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去增强力量和扩充资源上,而我们却忽视了如何将手中的力量和资源转化为实力。所以我们强调转化资源的能力比你拥有多少资源更加重要。

有的时候我们回想一下中国从上到下是如何描述我们独特的文化资源的?比如我手中有一个杯子,这个杯子把它说成是青花瓷,我将会用三句话来描述它的特点,这三句话基本上是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地区描述自身文化资源固用的、惯用的三句话,第一句话:它是青花瓷,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历史久远。所以,我们一般描述自身文化资源首先要考古,看看它的年代,它的历史是清朝的,是元朝的,是元代的,第一个特点我们往往想到历史;第二个特点,它独一无二,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它的独一无二性,要不仅仅是中国有的,世界没有的,要不仅仅是北京有的,其他地区没有,我们一定想到它的独一无二性;由于前两个特点,它的第三个特点就呼之欲出了,第三个特点,价值连城。所以它的历史久远、独一无二,最终落到价值连城上,但是我们想想,由于它价值连城,所以我们如上的描述就更多地把它描述成了一个奢侈品,不是一个普通的商品,当它成为一个奢侈品的话,很多人想去买,就未必能够买得起它,即使她有钱来买的话我也未必卖给他,因为我卖给他以后我就没了,所以它的价值恰恰在于不是很多人都能拥有的,所以一个价值连城的文化产品或者文化资源却不能买卖,不能买卖就不能带来价值,就不能带来收益。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对比中国人这样的描述,我们看一下美国人怎么说,美国人说,我手里是一个鼠标,这个鼠标的特点,第一它没有历史,不会久远;第二,它也不独一无二,但是它的特点,美国人强调两点特点,这两点很关键,第一点,他说:“你们都需要它。”所以美国人一定会说你们需要它,成为你生活的必需品。第二个特点,你觉得你需要它的时候,你可以花很少的钱去买得起它,去消费它。这个动词的核心就是消费,我们之前的那种描述,描述的结果,动词就是收藏、欣赏或者把玩,不是用来消费的,而美国人却塑造另外的一种话语模式,你需要它,你能消费得起它,所以一个不值多少钱的鼠标,当它成为人们的必需品的时候,却给美国人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反思如何将我们的文化资源转化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

这里边我们有一段话,有资源并不意味着有市场,发展文化产业或者是发展文化软实力,首先要有的是文化工业化的理念,不是将传统文化一包装然后推向舞台就是发展文化产业,这里边有三个核心点,第一个点,如何思考将我们手中的资源转化成产品,资源成为产品;第二,思考如何将我们奢侈品的描述方式转化为必需品的描述方式,动词要从欣赏、收藏、转化到消费,因为消费是多次发生的,这次消费完了以后还需要购买,而欣赏恐怕就是一次性的动作;第三个,要将固定的、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移动的、有活力的文化产品,所以中国的文化资源现在还是固定在那儿,沉睡在那儿,一动不一动的,你想看吗?买张机票,买张门票,看一看,它没有根据需求,没有根据市场,没有焕发出它的活力,它的生命力,它不能移动,所以我们要思考一下,如何将中国固定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移动的,有活力的文化产品。

我们对软实力进行一下总结,软实力究竟是什么,软实力不是威胁,软实力也不是诱惑,软实力是吸引力,是可持续的吸引力。

有人说:“以家长教导孩子为例,与其粗暴或利诱式地管教孩子做你想让他做的事,不如巧妙地影响和确立孩子的信念与价值观。”后者是通过软实力的方式来影响和征服他人的心灵,我们明白了,软实力就是吸引力。

紧接着的一个问题,我们靠什么去吸引。吸引力重要了,紧接着的问题是靠什么去吸引?这个表上就把软实力的基本要素罗列了一下,我们看一下,这些要素事实上都是可以运作发挥吸引力的软实力要素,包括哪些呢?包括文化,包括价值观,包括外交政策,包括意识形态,社会制度,还包括制定国际规则的权力,决定国际议程的能力,还有良好的形象。

在众多的要素中哪些要素是核心要素?一个基本的共识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文化,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观。所以我们最后在落脚点上就是落脚在价值观上,所以作为崛起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仅仅跟别人PK的是GDP,PK的是产量和市场的占有份额,我们还要PK文化和价值观,从历史上来看,成功的很多国家,很多崛起的国家,特别是成功崛起的国家,它们除了在重视经济和军事之外,无一例外的是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

(二)“软实力”的案例体验

我们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英国。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这句名言,很有哲理,他说:“我宁愿失去印度,我都不失去莎士比亚。”英国的面积很小只有24万平方公里,但是丘吉尔说:“我宁愿失去印度。”印度在英国人面前如同浩瀚的海洋一样,他说:“我不要,我要一个人,莎士比亚。”重视思想,重视人才。

为什么有这样的一句话呢?文学家、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莎士比亚的作品是英国人具有很高的理性思维、人文精神,甚至是修养。无论你在世界哪一个大学,哪一个角落,只要你学习文学,你不可能不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什么?因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已经成为经典,成为标准和规范,它是文学领域的经典、标准和规范。科学家牛顿是另外的一个英国人,他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我们常反思一个问题,苹果每天都会砸到人头上,但是没有砸到牛顿头上,所以力学定律发现了,工业革命大门开启了,这也是一个英国人。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亚当斯密用其一生贡献了经济学的圣经——《国富论》,这样一本书,《国富论》就是讲自由竞争、市场经济这个“无形的手”,但是他这样的经典的描述却成为经济学中的典范、标准和经典,只要你学习经济学,不论在哪一所大学,哪一个角落,只要你学习经济学,你不可能不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所以我们发现在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三大领域,文学、科学、经济学都有三个杰出的英国人站在那里,他们代表的是什么?贡献的是什么?贡献和代表的就是英国雄厚的和富有可持续的吸引力的文化软实力。

我们再看一下法国,戴高乐说:“没有伟大就没有法国。”法国人是很骄傲的,他们认为我们法国人就是为伟大而生的。

法国的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拿坡仑,拿坡仑是一个马上皇帝,打了一辈子战,取得了很多的战功、胜绩,但是拿坡仑在他即将离开人士的时候,他同他周围的人讲了一段话,他说:“我最值得骄傲的还不是我在战场上取得了多少胜仗,我最值得骄傲的是我留给后人拿坡仑法典。”这句话说出来以后,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一个马上皇帝怎么非常骄傲的是一部司法著作,因为《拿坡仑法典》的本质、性质是一部司法著作,原名叫《法国民法典》,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当时在《法国民法典》讨论的102次会议当中,一边在指挥作战,生死存亡之际,拿坡仑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了《法国民法典》102次讨论中的97次,所以,法国人才将《法国民法典》改名为《拿坡仑法典》,《拿坡仑法典》对后人的影响是什么?到今天,世界上200多个国家,每一个国家都必然有司法制度,因为司法制度被看作是国家重要的支柱,而每一个国家确定自己司法制度的时候不外乎两种选择,一种是大陆法系的成文法制度,一种是海洋法系的判例法制度,一个看文字,一个看判例,而《拿坡仑法典》是大陆法系成文法制度的基石和重要的渊源,虽然拿坡仑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影响还在,甚至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将近一半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司法制度,他们必然会看《拿坡仑法典》,看《拿坡仑法典》的时候不是看法国人的司法思维,事实上他们是在看法国人的观念、思路,甚至是法国人的价值、追求。这也是文化软实力深刻影响的一个具体表现。

下面,我再举一个小的生活的例子。我们来体会一下什么是软实力。下面有两个车牌,这两个车牌是我在加拿大访问的时候无意间拍摄的,加拿大有10个省份和3个地区,政府规定,每一个省份都可以用你认为最美的文字,最美的图画进行形象设计,左边的车牌是加拿大环境最美,气侯最宜人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它的形象设计就是三个简单的英文单词,翻译成中文是美丽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很简单,简单是最美。旁边的车牌是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阿尔伯塔省是加拿大的能源重镇,到处都是石油,同时这个地方也到处盛开着美丽的野玫瑰,所以它的车牌的形象设计也是三个英文单词,翻译成中文是野玫瑰之乡。

但是没有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美),它的车牌很简单,没有颜色,甚至没有图画,就是一行法文,首先它用的是法语,不是英语。魁北克是加拿大经济最发达的省份,760万人中有600万法国人的后代,这些法国人的后代是因为当年法国殖民者留下的后人。但这些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在车牌中,他们更愿意用法语,而不愿意用英语。这句话把它翻译成中文,很简单,三个字,我记得。很多人就很奇怪我记得是什么意思。我记得来自于法国的一首诗——“我记得在法国的百合花下诞生,在英国的玫瑰花下成长。”表面上什么都没说,无外于百合花和玫瑰花,但它很深层,很深刻地表露出请法国人的后裔,这些居住在魁北克的加拿大人,请你们不要忘记,你们的祖先,你们的根在法国,所以我们看到一个车牌也成为法国文化,法国凝聚力,法国软实力的一个深刻的表露和一个鲜明的符号和象征,所以,中国不缺乏文化产品,我们更缺乏的是文化精品,什么是文化精品?能够打动人的,让人一听一看就忘不掉的,就是文化精品。我们看到一个车牌都可以成为一个文化精品。前面我们讲的是从内涵上来说,从规律上来说,我们看一下,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二、“软实力”建设的主要架构

下边,我们重点讲如何建设软实力。这里我们重点讲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个谈谈文化,既然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中国要向国际社会张显弘扬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文化是根本任务。第二,我们谈一下如何优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形象也是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把优化形象看作是提升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一)彰显弘扬“和合文化”与重视培育“海洋文化”

我们先看第一个,我们要向国际社会张显、弘扬的文化是具有中国文化中精髓和特质的“和合文化”,所以很多人都比较赞同和合文化恐怕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和合文化是一种多元、开放还有包容的文化。跟西方的文化,特别是跟美国的所谓的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跟这些理论相比,我们的和合文化显然具有开放、包容性。比如,美国的民主和平论是很鲜明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什么是民主和平论呢?将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两种,一种是民主国家,一种是非民主国家,所以美国的外交任务要改造非民主国家,一分为二,民主的和非民主的,所以它的任务也很清楚改造非民主国家。而我们的和合文化确是一种开放、多元、包容的文化。

也一个美国学者叫雷默,他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对中国很了解,对中国文化也很了解,他本身也很喜欢中国,很喜欢中国文化,有一天他说:“中华文化5000年,我能否找一个词来概括、代表心目中的中国文化。”后来他找来找去就找到这样一个词叫“淡色中国”,“淡色”的“淡”字,“淡”字左边是水,右边是火,雷默说水火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淡”字,就恰如中国自身融合了诸多矛盾因素,有很多矛盾的因素,但却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和谐发展。这一点在外国人来说,恐怕很难理解,也很难做到,他们认为水和火,要不是水,要不是火,水火不能共存,但是中国文化却是在水火的矛盾要素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发展,所以他高度认可中国文化,这也是和合文化的一个表现。同时,雷默认为:“淡”字除了上述的含义之外,“淡”字还有一层含义,“淡色”就是白色,白色是最美的颜色,所以他说:“中国拥有改变世界的颜色。”所以,和合文化的确有市场,受欢迎。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如何增强和合文化的操作性。还有一个需要我们重视的,在文化层面的,和合文化强调的是包容,但同时在当今的国际社会,我们还要重视竞争性,重视竞争的话。

我们就要重点弥补一下,特别要重点培育一下国人的海洋文化,从表面上看“和合文化”强调包容,而海洋文化强调竞争是有一定的冲突性的,但是对于一个崛起的国家来说,不仅要重视包容性的文化,同时要重视竞争性的文化,对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以农业文化为主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国家来说,重视海洋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什么。中国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世界上230多个国家,我国拥有多少邻国呢?我国拥有邻国21个,其中包括14个陆上邻国,还有7个海上邻国。众多的大小不一的邻国当中有很多国家和中国存在争议和分歧,特别是海洋,一到海洋上,我们的海岛和疆域上就面临更大的麻烦和冲突,比如,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但是我们很少提中国们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我们不怎么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特别是这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中还有将近150万,将近一半的海洋国土是同周边的8个邻国存在争议的,所以一到海洋以后,我们就发现,我们有的时候显得比较被动,这恐怕跟我们长期以来不大重视海洋的文化教育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反观一下美国,美国这个国家建国时间很短,1776年建国,但是美国却是一个海洋强国,它很早就确立了它的海洋战略。如1890年的时候,美国一个海军军官叫阿尔弗雷德•马汉,他长期在海洋上生活,他就在1890年写的一本书——《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这本书强调海权论。他说:“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这样的一种观念,这样的一种思路就深刻影响了美国的战略和发展。1890年的这样一本书,到了1899年,短短的九年间,美国的海军实力就由世界的第12位,上升到世界的第3位,到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就成为世界说唯一掌控两大洋的国家,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两大洋,一个是大西洋,一个是太平洋。

美国人看自己的地图的时候要思考一个问题,美国的战略威胁来自什么地方,美国的国土面积只有935万平方公里,但是美国的海域是十分地开阔地,不仅开阔,而且简单和平顺。美国国土北边是一个邻国加拿大,南边是一个邻国墨西哥,表面是两个邻国,但美国人认为加拿大是美国的第51个州,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邻国,美国人经常跟加拿大人说“你就是我的第51个州。”美国有50个州,这样一来,美国的领土就成为935万加加拿大的997万,这样的一个辽阔的国家,它的邻国事实上只有南边的墨西哥,这样一来,陆地就不会成为美国的安全挑战,因为邻国太少了,而且实力相差悬殊,就只有一个墨西哥,这样美国的战略家,就像它的安全防范中心由陆地放到海洋,美国掌控两大洋,一部分是大西洋,美国人看大西洋的时候是很亲切的,美国人把大西洋叫做它的“home water”,家乡之水,为什么叫家乡之水呢?因为大西洋的对岸是欧洲,欧洲跟美国同文、同种、同宗,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十分地类同。而最初的美国人就来自于英国。所以,美国人看欧洲就像回老家一样,既然是这样,大西洋以及大西洋对岸的国家不会成为美国的安全危险。这样的话,美国就将它的安全中心就放到了太平洋部分,美国人认为太平洋从来就不太平,所以太平洋的英文叫“trouble water”来描述太平洋部分,什么叫trouble water?是麻烦之水。因为在美国人看来,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太平洋对岸的国家,亚洲国家,包括俄罗斯跟美国人不同文,不同种,不同宗,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相去甚远,所以它说:“我们要防范,就防范太平洋。”太平洋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东太平洋,一个是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是美国的家门口,美国人说:“既然是自己守卫的地方也不存在着安全威胁。”由此美国人自然而然就将它的安全重心放到了西太平洋部分。

很巧合的是,西太平洋恰恰是中国唯一的出海口,是我们的海上的生命线和生命通道。我们的安全重心也在西太平洋,这样就导致一个结构性的矛盾,中国和美国的安全重心都在西太平洋,而且美国人将它的安全重心就放到了中国的家门口上,由此,在海洋上,中美产生一些结构性矛盾,比如,怎么控制西太平洋,一个国家如何去控制地球表面70%的海洋,是很难做到的。唯有控制海上的咽喉要道才可行,海上的咽喉要道是什么呢?就是运河还有海峡,西太平洋有三个重要的海峡,一个是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的对马海峡,所以,美国人为了控制对马海峡,所以在韩国驻军,在日本驻军,往南是台湾海峡,所以美国人为了控制台湾海峡,所以美国人一心不愿意让台湾回来,希望让台湾成为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再往南就是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繁忙的航运通道,所以美国人为了控制马六甲海峡,所以美国人跟新加坡搞好关系,跟马来西亚搞好关系,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搞好关系。

所以美国人为了控制西太平洋,就在重要的三个海峡上驻军,甚至在某种情况下,由于海洋问题会跟中国产生这样、那样的分歧,所以表面上是中国和菲律宾的黄岩岛问题,中国跟日本的钓鱼岛问题,背后凸显的是什么?凸显的是一个陆权国家跟海权国家在边缘地带,陆权国家跟海权国家接触的地带必然会有利益的摩擦,甚至会有冲突。所以当我们重视海洋的时候,别人已经早早地就开始重视海洋了,甚至已经把海洋瓜分完毕了。所以对我们来说一方面要重视讲究合作,讲究和谐的和合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重视讲究竞争,特别讲究竞争艺术的海洋文化。这是我们需要立即补上的一课,这是第一个问题,文化。

(二)优化国家形象

第二个问题是形象问题。一个发展中的中国,特别是一个崛起的中国,特别需要优化自身的形象,我们的形象不好,第一别人不会来投资,不会来采购,特别不会可持续地投资,可持续地采购。形象究竟是一个多余的事物呢,还是一个奢侈品呢,还是一个必需品?我个人认为形象不是可有可无。有不少学员认为,也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物质的经济实力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形象是加号。这个话言外之意是必须要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才可能会去重视形象,而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国家的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同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恐怕不是加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号那么简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号,如果形象是正数的话,那么这个层级比原来的结果要更加地乐观和理想,结果更大,这个数更大,但是如果国家形象是负号的话,也许你的经济实力,经济基础越强大,但是形象是负号,一乘的话,这个结果是负数,更加不乐观,不理想。

所以,卢梭说:“人们之所以拿起武器,不外乎解决三样东西,一个是实力,一个是财富,最后一个是声望。”什么是声望?声望就是形象。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形象究竟怎么样。这是英国的一家著名的BBC广播公司对中国的形象进行了一个跟踪调研,从2005年一直到2010年,每年都进行调研,主题就是中国的国家形象,我们看一下这个表,一个很明显的,很突出的特点是,这个图中的红色部分是对中国的正面评价,绿色部分是对中国的负面评价,我们看到最为突出的一个趋势是什么,就是正面评价跟负面评价的差距在急剧缩短,2005年正面评价48%,负面评价30%,两者相差接近20%,这是2005年。但是到了2010年的时候正面评价只有44%,而负面评价上升到38%,两者之间的差距仅有6%,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2005年到2010年短短的几年间,国家的形象可以发生急剧的变化,它不需要很长时间,它的变化是很急剧的。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形象发生了如此的变化?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其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点是2008年,2008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人等了那么多年,花了很大的精力,费了很多的心血搞了一次奥运会,但是奥运会结束之后,我们却发现中国的形象第一次出现一个特殊的情况,负面的形象多于正面的形象,这么多年都是正面多于负面的,但是2008年是负面形象多于正面形象,为什么?我们做了很大的一件好事,但是形象却下降了。这恐怕我们要反思一下。

我们现在想想,2008年除了奥运会还有什么,当年还有一件震惊国内外的大事,就是“三聚氰氨事件”,“三聚氰氨事件”就是“毒奶粉事件”,我问一些外国人,我说:“你们怎么看这奥运会与的关系?”很多外国人认为: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大项目、大工程,4、5年一次,跟老百姓的生活不一定是息息相关的,比如我不喜欢体育,恐怕我连奥运会都看,但是食品安全、空气质量和水,这些问题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它是人的安全的基本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国际社会除了看重大项目、大工程之外,更看重的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三聚氰氨的威力比奥运会还要大。当时看到一则漫画,讲父亲跟一个不吃饭的孩子,夹起一根西兰花,跟孩子说:“孩子,吃吧。”孩子说:“不吃。”父亲许诺,保证,他说:“我保证这西兰花不是Made in China。”由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对中国的产品质量是非常不放心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所以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提供的物质产品,首先是质量保证的物质产品,同时在物质产品中要包含中国人,中华文化对世界,特别是对责任的理解。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任,也要对国际社会负责任,不然的话我们自己不会尊重自己,国际社会社会也不会尊重中国。两年前在北京开了一个国际会议叫中非学术研讨会,当时我也参加了,开了两天,声势很大,来了很多中国和非洲学术界的重量级人物,在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非洲的老大使非常有感触地谈了一段话,他说:“非洲人非常感谢中国兄弟,因为中国人的勤劳努力使非洲人有鞋穿了,原来中国不生产鞋之前,我们非洲人买不起鞋,因为鞋太贵了,来自意大利,来自于美国的,买不起,由于你们的勤劳,我们能穿得起鞋了,但是我们不敢穿你们中国人生产的鞋去参加婚礼。婚礼还没结束,鞋就破了。”当时他这段话讲完以后,我们心里的感触是很深的,很复杂的,也许这段话是一种夸张,不一定是很准确的一段话,但是这种现象,甚至这种态度,作为中国人要深刻地反思一下,我们想一想,几年前是西方人在挑中国的产品质量问题,现在连非洲朋友都在说中国的产品质量的问题,回来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不同的学员去听,有的学员说:“恐怕这个问题不能怪中国,原因是非洲人的脚有问题,他的脚不适合我们的鞋。”还有的人说:“这是非洲人的习惯问题,非洲人喜欢贪图小便宜,贪小便宜没有好货。”后来我想了想我们自己的这种观点也好,对自身也不好。中国人常说一句话:“便宜没好货。”你花很少的钱买东西,不一定有质量保证,但是你花很高昂的钱就能买到好东西,但是在国际社会,只要你这个产品进入市场流动买卖,产品质量是前提,产品质量有问题,就不能出厂,不能进入市场。它跟钱多钱少没关系,钱多钱少只能跟产品的样式,跟产品的品牌,跟产品的时尚有关系,但是即使花很少的钱也不能说产品的质量就没保证,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我们习惯的这样一种思路,到了国际社会中我们要改这样的思路,改思路不仅仅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在这些问题上我们最好少给自己一些理由,少给自己一些借口,多反思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与国际社会交往,你必须要了解别人对你的看法,然后进行调整,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增强国际社会对于我们的理解、尊重、好感和认同,才能增强我们的软实力。

中国国家形象究竟怎么样?从北美到欧洲,甚至到中东,我也去了不同的国家,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十分复杂,但极其重要。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好与坏来评价,目前中国国家形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个问题,中国与世界的认知鸿沟(思维差异))是第一个突出的问题,什么是认知鸿沟呢?中国人看自己跟别人看中国存在巨大的差距,同时中国人看世界跟别人看世界也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就是认知的鸿沟。有时候,我们觉得我们是在做好事,是在帮助别人,但是别人不这么看,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既要有善意,同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时要消除弥补这种认知鸿沟。我举一个例子,去年的1月份,当时胡锦涛总书记访问美国,访问美国的时候就带了一个礼物,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也是花了很多的精力,费了很多的心血,拍了一部中国形象宣传片,这个片找了各行各业杰出的近60个华人组成了一个中国形象宣传片,这个片子的用意是好的,增进西方人、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所以当时我们到了美国之后就在纽约的时报广场,最繁华的地带进行频繁的播出和上演,希望国际社会、西方国家的老百姓对中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产生好感。但是这个形象宣传片的方式是60个杰出的华人,每人几秒钟一幅一幅地闪过,像幻灯片一样,结果怎么样?通过事后对西方媒体的反馈的分析,我们发现外国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两点,第一点,中国人终于来了。第二点最深的印象是一来就来这么多。我们是出于善意,是出于好的动机和用意,希望别人了解中国,但是我们的方法没有对接,国际社会更喜欢看细节,去品位细节,去听故事,而我们传统的思路是塑造典型,认为典型能够代表各行各业的中国人,所以塑造典型跟西方人和国际社会喜欢听故事品位细节的习惯是不匹配的。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中国人看自己跟别人看中国不一样,中国人看世界跟别人看世界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拉近我们同世界的距离,消除认知上的鸿沟。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深刻地感觉到,国际社会对中国依然比较陌生,对中国很不了解,由陌生导致了对中国的误解,甚至担忧。中国威胁论担忧的逻辑顺序是,担忧来自于误解,误解来自于陌生和不了解,所以我们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另一方面,有很多外国人用“谜”和“神秘”这样的词语来描述中国,他们感觉越试图了解中国,就越不了解中国,从而放弃对中国持久学习的兴趣,这个问题都很棘手,外国人说:“我喜欢中国文化,我想学,但是我学着学着就不会了,我就放弃了。”中国人也遇到这样的无奈,说:“我给你解释吧,解释到一半,解释不下去了,因为解释了他也不懂。”一个是学也学不会,一个是解释也解释不懂,所以导致中国文化,中国的形象与国际社会渐行渐远。所以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就将中国描述为“一个神秘的,一个陌生的世界”,并且用他们的想象来界定中国。这样的一种状态对中国的形象提升是不利的,神秘化就会被边缘化,边缘化始终不是主流,我们是一个被别人界定的客体,而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主体。

所以当问到外国人:“你对中国的文化形象怎么看?”正面的有很多,比如迷人的,独特的,富足的,古老的,精美的,这样的词汇会出现很多,但是负面的形象也有,问到文化人怎么看中国的形象的时候,特别是文化形象的时候,有外国人认为极其神秘,中国之谜难以理解。所以,他们会将中国文化的神秘感扩散到中国政治、中国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

英国的《泰晤士报》有一个报道:当你进入紫禁城,进入拴马桩,进入后花园,你会进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入一个无法想象的迷宫,每一个细节都有极其复杂的象征的含义。最后《泰晤士报》用了一句话来总结:这或许就是中国的真意。它用中国文化的神秘感扩散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把中国比作是一个迷宫,这样的一种描述对现代中国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的核心工作,一方面要重视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重视文化传播,而文化传播一定要以国际社会能够接轨的方式进行传播,核心就是为传统的中国文化解密。什么是文化软实力呢?文化软实力就是讲好中国的故事,一方面要给中国的传统文化解密,另一方面要把朝气蓬勃的,现代的富有生命力的中国展现给国际社会,用讲好故事的思路,去展现中国自己。

最后,我们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最持久的竞争优势,虽然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要思考问题,什么是最持久的竞争优势,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最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拥有更快的学习能力。虽然软实力概念是西方人提出的,但是在国际舞台我们不仅要学习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我们要向我们的竞争对手学习,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有的人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令人振奋的经济发展,GDP很快就成为世界第二,30年的历史。有的人比较迷惑和不解,事实上,中国30年的崛起是5000年文明的复兴,之所以觉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我们有5000年文化、文明的积淀,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寻求文化动力。不仅仅要务实发展,我们还需要文化动力,特别是要有追求和价值导向还有信仰,而追求价值导向,还有信仰的工作就需要我们从软实力的角度和高度去分析、去应对。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国家的命运就如同人生一样,不一定每步都要走得很好,但是关键几步要走好,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进入这样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关键点上,在这样的关键点上,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的恐怕的还不是激情和热情,我们最需要的是冷静,有人说,医生遇到病人就需要的不是热情,也不是激情,最需要的是冷静,目前有一个很急迫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软实力建设切切实实地提升老百姓的内心幸福感,通过老百姓内心每一个个体的幸福感来增强社会的稳定,来提升国家的凝聚力,来解决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信仰,还有追求问题。

篇6:努力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正积极利用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重大基础性工程纷纷破土动工,国防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军队战斗力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各项“硬实力”发展水平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取得的成绩 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

第二,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

第三,“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改进,势必会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采取必要措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水平势在必行。

第一,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大家庭中团结互助、融洽相处,共同孕育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精神。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把中华民族精神阐释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我国今天的文化事业才会取得好的发展前景,它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武器。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广大博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随着各国思想和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和竞争,好莱坞电影、韩剧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肯德基、NIKE、“日韩流”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第三,发展人才教育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国民的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人们开始更多地寻求艺术上的、更深层次的交流,文化艺术教育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目前,我国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开设了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课程,并且还成立了专门的艺术院校培养专业文艺人才。在民间,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喜爱更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这些都是我国文化的吸引力所在,也是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夯实基础。可见,文化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文化的长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提供了后备军。

第四,开展文化外交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

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文化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中国在文化外交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古有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鉴真东渡日本,今有“乒乓外交”、中外文化交流年,这些都为传播我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扩大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此外,文化外交为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构建了平台。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友好的文化交流合作。中国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保持着不同形式的文化交往,与数千个国外和国际的文化组织有着各种形式的联系;中国戏剧、民乐在世界各地成功演出,受到热烈追捧;中国的学生到世界各处或者与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们进行思想文化的交流等,这些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对于吸收和借鉴世界的优秀文化,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产生了深远的作用,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增进和巩固友谊的重要手段。

结 论

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逐步发展的过程,其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但总体来说,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在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制订适合我们国情的发展计划,传承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事业。同时,积极参与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积极施行平等互利、友好的文化外交政策,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上一篇:运动场场施工方案下一篇:山东理工是一本还是二本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