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那些事儿

2024-04-19

中秋那些事儿(精选6篇)

篇1:中秋那些事儿

今年中秋那些事儿作文

时间过得真是飞快啊!眼睛一闭一睁,就到中秋了!哈!

正当大家都在美美计划着中秋假期怎么过时,一个特殊的“朋友”睁漂洋过海,又跑又转,一声招呼也不打,就在厦门强势登陆,当当当当,惊艳亮相!“他”就是――莫兰蒂!

这位同学听说咱们在过中秋节,十分热闹,就想来讨块月饼吃。这不嘛,它正以60米/秒的速度飞奔而来。

幸亏新闻联播的叔叔阿姨提前报导了这事,才使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将门窗关得紧紧的,又将室外的盆栽等危险物品搬了进来。

半夜时分,莫兰蒂来了,看到我们这么不欢迎它,便大发雷霆,大吼:“哼!你们竟然不欢迎我!要知道我可是人见人怕,花见花败,鬼见鬼愁……我要让你们为对我的大不敬付出代价!古有白娘子水漫金山,今有我莫兰蒂雨淹华安!哇呀呀……”哎哎哎!冷静啊!冷静啊!小莫莫,你可不是一岁二岁的小BABY,而是17岁的青少年啊!不管我们怎么劝说,它就是不听呢!还大声说:“要雨露均沾”!完蛋了啊完蛋了!

只见它慢慢旋转起来,然后越转越快,越转越快。随之,豆大的雨点一滴一滴落了下来,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树木剧烈地摇晃着,好似恶鬼缠身,痛苦地张牙舞爪。有的实在受不了了,直接被连根拔起;有的.挺下来了,可也难受得直不起腰来;还有的枝折叶落,遍体鳞伤,伤心欲绝……马路上的灰尘、垃圾桶里的垃圾和塑料袋,全都被卷了起来,成了莫兰蒂衣服上的花边或镶花。它们时而被高高地抛起,时而被狠狠地丢在马路上,身不由己,晕头转向……拜托,莫兰蒂你使出“洪荒之力”累不累暂且不说,但你也得想想树木、灰尘、垃圾等等的感受吧?怎么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呢?

终于,天亮了,但风雨并没有小憩一下的意思,暴雨继续怒号着,威风凛凛地宣示着“他”的霸权。一整天,雨停的次数用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而停的时间不过几分钟,我怀疑,它是不是把未来一星期的雨都下出来了?风,倒是小点了,它可能跑去别的地方,实践它的诺言――“雨露均沾”吧!

晚上,厚厚的云层听从莫兰蒂的话,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扬言要让我们失去过中秋的喜悦和氛围。哼!我告诉你:不可能!“月圆人团圆”没错,但中秋并不是单纯的赏月吃月饼,更有那浓浓的团圆情,我们即便身在他乡仍“倍思亲”。所以,你的所作所为,只能让家家户户更加团结,民心更加团聚!

天上的云层一见这热闹气氛,便软下心来偷偷地让月亮露了出来。看啊!月亮出来了!大家一望见那美丽的明月,心中的团圆情便愈来愈浓烈,愈来愈深厚。大家似乎早已把今日的不快抛到九霄云外,内心只剩满满的温暖情怀。

唉,好个中秋“劫”!我只能无奈对莫兰蒂说:“你摊上事儿了,你摊上大事了!还不快去闭门思过!”

篇2:中秋那些事儿

今天是中秋节,人们可忘不了这个!

秋生的爸爸在火车上盼着早点回到家乡。他起身拉开帘子,仿佛自言自语:“月儿真亮呀,两年了,也不知道他多高了。”

在这宁静的月夜,在这明亮的月色下,火车又穿过了一个隧道,又驶过一座桥。

在这远离城市的小山村中,坐落着二三十座土房。

这天的天上,出现了少见的烟花。今天这个月圆之夜,大多村民都走出家门,放放烟花热闹热闹。

近些年来的扶贫政策,使山村受到了政府的关怀,至少村民吃上了月饼,放上起烟花。

在村子最偏的南坡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宽土屋――这就是秋生的家。大堂上并没有什么新物件,最新的也就是秋生爸制作的低矮的储物箱,年龄跟秋生一般大。

房梁上两盏老式吊灯,泛着昏黄的光。灯下的小秋生无精打采地趴在吱呀叫的方木桌上,没有目标的四处瞟着。秋生爷爷正躺在老摇椅上抽着七八十年代的长烟管,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月更明了,更亮了。

天上的星星都在夜雾中慢慢隐去,唯有那轮圆月在夜空中照亮归来游子的心。

秋生爸是名援疆建设者,常年在新疆、西藏一带工作,与大部分建设者一样,很少可以回家。其实他本可以在省城某公司任工程师,但为了完成秋生妈妈生前的遗愿,前往了边疆城市。

今年难得可以回去。

“呜――”火车快要到站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渐渐安静了,外面的爆竹声与喧嚣声渐渐消失。

小秋生又打了一个哈欠,眼睛愈是无神了。“吃个月饼吧!”秋生爷爷用沙哑的嗓声说。小秋生只是摇了摇头。

这山村信号不太好,山路亦是崎岖,与外界的联系,还停留在走动交谈。

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小秋生竖起耳朵,眼中充满了期待,盯着木头门一动不动。

“大伯,中秋快乐!”原来是兴国叔。

小秋生收回目光,看不出一点神气,除了比之前更疲惫,没有别的变化。

月儿依旧那样亮!

到了站,上了去县城的夜班车,然后又步行几十公里的路。

秋生爸趁着夜色努力地前进!

“今夜的月儿好圆呀!睡吧,孩子。”秋生爷爷摸摸秋生的脑瓜子轻声地说。

“好吧。”秋生用微微的声音答道。

山村已经入睡了,外面连几声蛙鸣,几声蝉叫都没有了。

月呀,这月呀!

门开了,吱呀吱呀的响。

灯泡还亮着,秋生爷爷坐在摇椅上,已经入睡了,嘴里还呀呀地说着梦话。

秋生爸偷偷地将两年来的工钱与两瓶钙片放在秋生爷爷袋子中。然后,他悄悄走进卧室。

秋生正躺在床上睡得正香,一缕月光正照着他的瘦弱的脸上,秋生爸爸掏出了一封信,里面还夹着一张小秋生的照片。

他又看了看那窗外那片清辉――

月到中秋分外明!

又想了想――

篇3:住院那些事儿

出生在医生家庭, 从小享受着在家就能看病就诊“特殊待遇”的我, 尽管常常晃荡在医院的各大病房, 却从未感受过坊间盛传的“看病难, 看病贵”这一大医疗难题。此次背井离乡, 独自漂泊在北京, 是平生第一次真正作为病号体验住院的滋味儿, 也让我有机会用亲身经历谈谈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甫进病房, 最先接触的一定是护士了。每个人看着自己被包裹得像熊掌一样无法动弹的右手应该都没有好情绪, 我也不例外, 可偏偏就有这么一群穿着白色制服的标致姑娘们, 嘴角弯着友善的弧度, 轮番到你床前, 帮你整理床单、叠放衣裤、归置物品, 对你不厌其烦地进行劝导宣教, 委实让人无法用一脸的苦大仇深来面对她们温和而又严肃的口吻。

每天早晨穿着红色制服的姑娘在病房门口脆生生一句“打饭了”的吆喝宣告了新一天的开始。早餐过后紧接着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 医生们会逐个病房的进行查房和换药。待我从迷迷糊糊中回过神来的时候, 手上的纱布已经被站在病床前一位戴着口罩的年轻医生剪开, 这才明白原来是我的主治医师来给我换药了。当做完整套复杂繁琐的换药程序, 我的右手重新被包裹得严严实实, 而这位刘姓医生来不及休息又得匆匆转战下一个病床。

隔壁床是年仅三岁的小女孩贝贝, 腰部以下30%面积的烫伤, 每次换药对她都是一次折磨。某次看着她累得满头大汗还不停哭喊重复着“救命”, 我忍不住问似乎全然不受影响正在给她快速包扎的刘医生:“你们现在对这些应该已经麻木了吧?”他顿了一下, 手下不停的以平淡语气回答:“刚进来的时候心疼小孩不敢下手, 结果反倒是害了他们, 换药时间更长, 他们的痛苦也越久。”一时间让素来伶牙利嘴的我无言以对。

在病房的日子比起外面的生活自然是枯燥无味的, 最大的消遣就是跟医护人员、同病友们聊聊天, 逗逗趣儿。趁着换药的间隙与医生的对话中, 我了解到这些一线医生们不仅每天都上班, 而且从早到晚查房、换药、手术、急诊接踵而来, 连去食堂吃饭的时间都没。毫不夸张地说, 除了周末上午查完房或许能偷得一两个下午闲适的时光, 其他时候的他们就像不停旋转的陀螺, 没有停歇的一刻, 最直接的佐证就是白天几乎总是空荡荡的医生办公室, 以及每隔几分钟护士站响起的紧急呼救铃声。用某位苗姓医生用来自嘲的话来总结就是, 像他们这样的医务人员为国家的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不知做出了多少贡献, 原因就是, 忙得根本没时间约会呗。

然而平素安静的病房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热闹的聚会, 那时刚交接完班的护士们会在护士长的带领下鱼贯而入, 挨个病床的问候。一句亲切的话语, 一双带着鼓励的眼神, 亦或是几个简单拍肩的动作, 却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魔力。与其他病房不同的是, 为避免患处感染, 来这儿探视的亲友只能在走廊上隔着窗户和里头的人对话, 老实说和探监的感觉差不多。因此不难看到, 窗外窗内的男女朋友“执手相看泪眼”, 或是父亲蹲在地上从窗户的缝隙里默默注视着躺在靠里病床上浑然不觉的幼女的场景, 从探视时间开始一直到结束的五个小时里, 每天风雨无阻。越是这样, 身边接触到的医生和护士便越发成为了在这段时间里最亲近的人。但是很难想象, 疲累的他们是怎样持续地, 重复着用最精神的面貌以及诙谐又诚挚的语言打消病人心中的疑虑, 消除他们的不安情绪, 并且宽慰他们因对疗效不确定而产生的惧怕心理。不得不说, 当医生在换药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轻松愉快的笑脸, 那么再疼的伤口似乎也能得到一丝心理的慰藉。

虽然隶属解放军医院, 这儿却没有我想象中那如同在军队中的严明纪律, 尽管护士有时会板起脸数落我的不爱收拾。医患关系有时更像友情, 互相关怀, 增进理解。病区主任也以身作则, 经常工作到凌晨, 不仅对于我两次不请自入主任办公室不以为意, 还耐心解答我对冻伤治疗的种种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问题。我的主管医生李医生偶尔还会给我布置功课, 让我这个文科生在无聊的养病时光里能学些基础的医疗知识, 譬如搞清楚银离子和氯离子的具体功效云云。

每到夜深, 各个病房的喧嚣都回归沉寂, 而我们病房依旧笑闹声不断, 惹得值班医生和护士频频光顾。好不容易说累了, 昏昏欲睡时, 可以感觉到护士轻手轻脚走过病床, 用手中的扫描仪掠过门旁的打卡机器发出轻微的滴声, 这是她们晚上每隔一小时的例行任务。如果那晚睡不着, 敞着门, 可以听到偶尔响起的警铃声, 幼儿稚嫩的啼哭声, 大人们低低的讨论声, 以及, 走廊上有人快速走动而发出的沙沙声。

除了融洽的医患关系, 病房里的患者之间也将互帮互助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这顿刚和右边床的大姐分享了莲藕排骨汤, 下一顿又被左边病床的阿姨招呼着吃她家人给送的酱猪蹄, 其间香蕉、牛奶、柚子、小面包等各式各样的零嘴儿更是不停地被人往我怀里塞, 我也因此在短时间之内狠长了几斤。除了吃着“百家饭”, 大伙儿还天南海北聊得欢, 以至于本来住院这么痛苦的一件事, 到了临出院、按理说该解脱时竟让我有了一些不舍的情绪。

靠窗床位的雯雯老念叨, 说这儿的医生和护士是她遇见过最友善的, 其他病友也纷纷表示赞同, 有时还会互相交流在不同医院遇到的不同对待, 说着说着就扯到了当今医患的紧张关系上来。在我的印象中, 这几年当医生的母亲几乎就没有在正常的下班时间回到过家, 还伴随着时不时的深夜连环CALL要求紧急会诊, 而她总是有求必应。有段时间各地接连发生医生被病人砍伤或被杀的事件, 我还记得某天晚上母亲带着疲惫的神色回到家, 半晌没有说话。第二天她对我说:“昨天在网上看到大多数网友都支持那些伤害医生的人, 有人还大放厥词说该杀, 让我一时间很难重新找到让自己拼命抢救他人的那股力量。”然而说归说, 之后她还是继续晚归, 继续在第一时间赶往医院, 继续顶着“劳模”的绰号努力做着她的本职工作。

篇4:那些年,那些红黄牌的事儿

所以,最终无论哪方捧杯,功劳簿上估计鲜有他几人的亮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切尔西队长特里,半决赛结束后就有多数媒体引经据典表示——即使切尔西最终捧杯,身为队长的特里也不能亲自捧起大耳朵奖杯。倘若剧情真的就这样发展下去,那特里估计相当郁闷。四年前迷失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滂沱的大雨中,四年后却因为一张红牌直接断送了踢决赛的权利,只能无奈地坐在安联球场的看台上默默地为自己的队友加油打气。一旦切尔西捧杯,还能稍稍抚慰一下受伤的心,否则只能让四年前的那一幕重现。

万幸的是,欧足联最终网开一面,表示一旦切尔西夺冠,特里能够以队长身份捧杯。这对特里来说无疑是一种宽容。

相比于对特里的宽宏大量,欧足联在对待累积黄牌停赛的六将则依旧态度明确——停赛继续执行。

即使是FIFAPro(国际球员联合会)在半决赛结束后向欧足联发出请求,希望能够在决赛中避免累积黄牌停赛的现象出现,让拉米雷斯等六名球员可以参加最终决战。如果一旦成真,这六名球员绝对能够留名万世。但欧足联最终驳回了FIFAPro的上诉,累积黄牌停赛的结果维持不变。哪怕是根据两年前南非世界杯上“半决赛前的黄牌全部清零”的新措施而未能实现。

欧足联发言人还借此表示,双方各有三人累计停赛,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公平。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欧洲杯上,欧足联也将采取新规,1/8决赛的黄牌不会带到半决赛和决赛。

红黄牌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我们早已对球场上的红黄牌见怪不怪了,即使是一些吸引眼球的“红黄牌大战”也能够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毕竟我们这几代球迷早已习惯了这一绿茵执法规则。

那么,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这一规则呢?

时间回到1966年的英格兰世界杯,主场作战的英格兰队与“宿敌”阿根廷队在四分之一决赛相遇,当时由于没有现行的红、黄牌制度,很多球员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裁判警告过,场上动作仍然很大,间接导致比赛几乎失控,粗野碰撞的场面比比皆是。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比赛后,当值主裁阿斯顿开始了他的思考,偶然间他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绿灯时突发奇想,若是利用这醒目的红黄指示信号来约束警告那些严重犯规的足球球员会如何呢?因此,红绿灯就是红黄牌之父。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包括红、黄牌在内的几项“阿斯顿建议”终于在在1970年的世界杯上被正式采用。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逐渐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种制度。

特里之幸反衬基恩之不幸

如果说特里因红牌停赛但依旧有捧杯的权利能够让所有切尔西球迷振奋的话,自然也有红魔拥趸只能惋惜这样的网开一面真可谓“姗姗来迟”。

让我们再次将自己的记忆集体转回到那个属于红魔曼联成就“三冠王”伟业的1998-99赛季,为球队晋级决赛拼尽全力的红魔队长基恩因为半决赛和尤文图斯的比赛中因累计黄牌不得不缺席欧冠决赛,佩戴队长袖标上阵以及最终捧杯的均是曼联一代传奇门神舒梅切尔,留给基恩的只能是与斯科尔斯一起西装革履地接受队友们的迎接。

虽然最终赢得一枚欧冠冠军奖牌,但留在心中的那一丝丝缺憾终究会伴随基恩相当长一段时间。当曼联时隔9年再次打进欧冠决赛时,彼时的铁血队长早已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梦剧场。

也许,他至今都无法释怀;也许,他至今都难以接受;但也许,他早已看淡这一切。

就这么提前跟决赛“沙扬娜拉”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两句话:第一,你永远不会独行;第二句,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当主裁判向基恩出示黄牌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自己将提前与决赛告别,但最终那场荡气回肠的90分钟后,队友们的努力还是帮他赢得了一枚冠军奖牌。而4年后内德维德呢?拼劲全力帮助老妇人杀进决赛,自己却只能作壁上观,看着自己的球队在120分钟后倒下。我们仅仅从主裁向他出示黄牌时,内德维德的行为就能看出他的失望、无奈和无助。

当2007-08赛季欧冠八分之一决赛尤文被切尔西淘汰,内德维德表示将会在赛季结束后正式退役。曾经的铁人离开了,他只不过是为了能够填补心中那一块缺憾——一场欧冠决赛,但还是失望了。于是,心累了,选择了彻底离开。

在经历了噩梦般的南非世界杯后,如今的高卢雄鸡在主帅布兰科的率领下正在不断地强大起来。可法国主帅也会时不时地惋惜,因为同行比利奇的一次表演,主裁的红牌让他与接下来的一场比赛说了再见,而这场比赛偏偏就是球员生涯唯一的一次世界杯决赛,而且还是在自己家门口。索性队友很给力,法国首次捧起大力神杯,而且两年后还是以这套阵容为班底的法国队捧起德劳内杯。

失意在一辈子只一次的世界杯决赛,冠军奖牌抚慰了受伤的心。两年后的欧洲杯冠军应该会让布兰科彻底释然吧。

如果布兰科当众哭自己的世界杯决赛,那么有一个人肯定不会答应——德国硬汉巴拉克。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他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千年老二”。据笔者统计,巴拉克的职业生涯至今已经拿到了大大小小14个亚军,其中不乏2002年的俱乐部“三亚王”和世界杯亚军、2008年的俱乐部“四亚王”和欧洲杯亚军。

其中,需要着重提到的是2002年夏天的韩日世界杯决赛,巴拉克在与韩国队的半决赛中吃到黄牌无缘决赛。当时的德国队正处于低谷,中前场凭借着克拉克的组织和进攻,后场则依靠卡恩。果然,在缺少中场大将的情况下,德国队两球不敌桑巴军团,当时恐怕没有多少人会预测到巴拉克之后坎坷和悲情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至今14个亚军,世界杯、欧洲杯、欧洲冠军杯、德甲、德国联赛杯、英超联赛、英格兰联赛杯和足总杯,名副其实的“亚军大满贯”,可谓前无古人,估计也鲜有后来者。

如今的巴拉克已经步入职业生涯暮年。在曾经引以为傲的足坛“76黄金一代”逐渐离开绿茵场的历史大背景下,巴拉克“亚军大满贯”的帽子已无法摘掉。

被幸运女神撞了一下腰

看过了如此多错过决赛便抱憾的人和事之后,我们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公平。还好,斯科尔斯站了出来。虽然最终的结局对他也不完美,但他至少得到了再一次征战决赛的机会。

与队友基恩一样,曼联“三冠王”的那个赛季里“唯二”不完美的就是斯科尔斯和基恩,两人双双因为累积黄牌错过最终的欧冠决赛。可他又是幸运的,正是9年后凭借他的唯一超级远射进,曼联成功与切尔西会师于卢日尼基体育场的007-08赛季欧冠决赛。老爵爷早就答应让“生姜头”首发出战。

这一次,命运没有和他开玩笑,莫斯科的大雨不仅见证了特里的泪水和无助,也定格了斯科尔斯的欢乐,迟到了九年的礼物总算收到了。

之后的三年间,红魔两次闯入欧冠决赛,但却败在同一个对手脚下——梦三。相比于其他人的失落,斯科尔斯应该感到幸运,至少自己曾经重新走过这段未曾走过的路。

篇5:中秋节那些事儿作文800字

风云四起,天空小雨落下,辛丑年必不平凡,昨日便有人通风报信于吾,道:今天回来有惊喜,吾一时糊涂,竟以为是猫狗之物,但其实非也。

早在一天前,我便料事如神,得知了“惊喜”这一说,心中又惊又喜,便愚以为是猫狗之物、零食,一心只想是什么品种,什么模样以及大小、颜色,幻想与他们玩耍之时,于是忍了一夜又一夜,盼了一天又一天,时间终于来到了星期六,下课铃一响,我便飞一般冲回宿舍,收拾完东西,比时间快一步,那就再打会篮球,糟糕!时间马不停蹄地追上来了!又是与时间赛跑,在时间到达校车前一秒,我冲进了校车,滴——发车了。

一路上我不再想惊喜不惊喜的,只与洋哥聊聊天,谈谈学习,但是车内蝉儿多,叽叽喳喳让人闹心,但是毕竟我们中学生的身份摆在此处,没有必要为这点噪音而大发雷霆,在蝉儿们的吵闹中过了许久,透过明亮的窗户,我看到了熟悉的路牌——电力村站,到站了,瞬间惊喜涌上心头,我飞奔出车,一路草上飞赶到家,917在眼前,我似乎已经听到了一声声喵~,汪!

我怀着激动的心,用颤抖的`手打开门,一番新的景象浮现在眼前,就像是梦境一般,刹那间我懵了,向后退了一步,疑惑地抬起头,是917没错了,为什么,为什么是空的呐?难道?“搬家”一词从我心中掠过,瞬时天旋地转,打开手表,十九点三十,还有三十分钟了,于是我急忙打电话,焦急的问妈妈手机在哪里,得来的回答我不满意,在新房子——416中,我飞速计算,来得及吗?拼一把!收拾后夺门而出,到了妈妈学校拿来了“救命”的钥匙,又以风驰电挚得速度奔回了416,到了新家,没来得及观察这个让我陌生且好奇的环境就立马打开了手机,二十点零分,令人激动的游戏传送门打开了!我打开了王者荣耀这个丧心病狂的游戏,今天是未成年人禁玩天,我又懵了,诸葛亮所说的“天要亡我,吾命休矣”,最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

篇6:那些年,大学的那些事儿

有些地方,已经回不去了;有些事情,再也不会有了;有些人儿,怎么也无法靠近了,一切都只能是“那些年”了。——题记

有这样一个男生,在2009年9月,他离开父母,本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从珠三角的广东惠州千里迢迢地来到西部中心的重庆求学;在2012年2月,他离开母校,怀抱着一颗全面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上进心,从美丽醉人的西南大学来到普通平凡的合川职教中心实习;在2013年9月,他就将告别大学,迈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见识另一种风景。

那个男生就是我,一个免费师范生,他有一种即使你把眼睛“紧张”地眯着也不会注意的普通,但是他走过的大学之路,一样值得你留意观看,因为普通才最真实,真实才最值得。

你可能有疑问,我只是一个大三学生,这篇文章之于我是否提前了一年半?对于此问,请你相信,我的这篇文章绝不是“写给未来的”,而是发自心腑的对于我的大学的“临表涕零”。那天,我回到学校参加一个IBM的认证考试,慢慢地走在李园通往八教的银杏树下的那条路上,看着学校里的那些人那些事,突然心里一阵难受——原来我已经离开母校两个多月了,以后再也不能好好呆在学校里学习看书学习谈恋爱了,我再也不属于这里了,我和他(她)们不一样了··我的大学之路结束了,于是,只剩那些年,大学里的那些事儿了··

(一)不得不说的学生工作

如果说大学里没有了“学生工作”这回事,我想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因为大二整整

一年的时间我都在为“班长”事务劳心劳力,但也是收获最多的一年。

人生中第一次当班长,没有任何经验之谈,只傻傻地知道一定要对同学们负责,还出现了组织班委向全班同学做“就职宣誓”的“荒唐”,后来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举办各种活动了。虽然说做班长有时候劳累地纠结地让我想哭,但是终究是收获了很多——我们班相继被评为了校级优秀班集体、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还被推荐为重庆市优秀班集体,更主要的我收获了同学们的认可,最重要的是收获了和恋人(团支书)一起为了班级而奋斗的青葱岁月。所以,我是真心感谢当初同学们和辅导员的信任,我想那个选举的刻,我会永远铭记于心的。

虽然我做的非常好,但第二年的选举我没能连任,当时意外和痛苦充斥了我的心灵,我写了这样一篇日志,“听着所有人的谎言,发现这原来是一场滑稽剧,你只不过是其中自作多情的丑角,很难过,很受伤,这些你都可以不介意,但曾经的那些你认为的好朋友,你发现她们也是虚伪的,伤害了你,这你又怎么能释怀?身处闹处,没有一个人真正懂你,心是那么的孤独。最后,你不得不承认你还没有长大,不懂得人心;你不得不认为这是一个挫折,是成长的肥料,要不你又能怎么样?”,一番挣扎之后,我明白了,原来我还是他们的“班长”。这样,我就告别了大学里所有的学生工作了。全心踏上了学习的道路······

PS:对于很多人来说,学生工作是大学里的Important Things,因为多多少少能够锻炼你的组织交际能力等等。但不是所有的学生工作都适合你的,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建议选择其中一两项工作如学生会或者班委等,然后认真,认真,再认真地完成,相信你必有锻炼和收获。

(二)大学里的两种“学习”

学生以学为本,这是所有学生永恒的主题。但似乎大学生这个阶段做的最不够——

虽然中小学是应试教育,但也学习了很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当大家脱离了为了高考而学的“十年之苦”后,来到大学里,就像脱缰的野马,再也难有学习的心思了。

既然大家平常没有心思学习,那么期末考试就会出现一大群“临时抱佛脚”的孩子了,而且此时很多老师都会为自己平时的“教学质量”网开一面,发放重点,于是这些孩子带着老师的重点占着自习室的位子勤奋学习,因为谁也不想在大学里挂科——这就是大学里的第一种学习。

我在大学里“学习”也跟此相差无几,不过我走的更曲折更刻苦一些。大一第一学期,对于大学的迷茫让我不知所措地度过了绝大部分时间,当时也没有学长学姐“骗”我如何学习,于是我第一学期挂科了,我开始紧张自己的学习了。于是大一下学期为了补考线性代数,我花了三个星期好好学习,最后发现补考原来是“这样的”,又傻了一回。吃一暂长一智,在师兄师姐的“指引”下,并通过实践证明,大学的考试很重要(评奖评优),只要好好复习,拿高分还是比较简单的。后来每个学期考试,我都在最后一个月里经常熬夜地复习,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两次前十,两次前二十。

大学里还有另一种“学习”——考证考级,这个重要性就不说了。我英语四级前三次裸考都阵亡了,最后一次做了一个星期的卷子才过关;80.5低分飘过普通话二乙,纯属幸运;用中性笔代替钢笔一次通过三笔字;刻苦复习一个月高分通过中级软件设计师;这次幸运地抽到比较容易的卷子,高分通过IBM的DB2认证。这就是我大学里的第二种“学习”。

PS:大学里的期末考试,虽然表面看上去有些忽悠自己,但你不得不承认很重要,而且也能学到专业知识,所以同志们带着重点白天去图书馆,晚上去三十三教全力以赴地备考吧。这年头,没有几个证不行的,考证考级,不要太愤世嫉俗,拿到手后再去抨击它,我们都需要积极点,这样更爽而且更有力。

(三)免费师范生的爱情——爱得起伤得起

“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到生源所在地从事教育工作十年以上”,协议书上的这样一句话,让多少曾经有过爱情悸动的男生女生不敢越雷池一步,最后消磨了青春,又让多少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越热恋越害怕没有结果,于是可笑地分开,然后两个人一起痛苦地认为这是为了对方好。

我也是一个免费师范生,但我爱得起伤得起!大一上学期,她闯进了我的生活。那时,我们都是班里学习委员,工作上的合作,让我们有了相互熟悉的机会。后来她发短信跟我说了很多烦心事,我出于本能地安慰开导她,帮她度过了最难过的一段日子,这样一个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却拉近了两个人得心,于是我们热恋了——我们一起勤工俭学,牵手在校园里闲逛,约定每个晚上都要跟对方说“晚安”。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那么脆弱。在寒假里,她说我们没有结果的,于是第一次分手,后来因为舍不得而又勇敢地在一起,但她终究因为我无法给她可以预期的未来而又和我分手,这样的反复让我伤透了心,感情在不断的打击中泯灭了,最后因为没有了感觉不得不分手。

我不想去过多的评论政策,我只想说我男子汉大丈夫爱得起也伤得起。后来我在樟树林论坛发了一篇名为《一个免费师范生的爱情悲剧故事》的帖子,很多网友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我也度过了最难受的时光,后来这篇帖子成了精华帖。

恋,最是温柔,但都已留在过去,失去了吧,不再想追回!爱,虽有遗憾,但已成过往,无意过去,于是向往明天!雨丝还在飘落,但我心已重生,凤凰涅槃,必将惊世一鸣!这段话成了我第一段爱情的绝响。

单身的日子里,我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生活过的充实而充满乐趣。但也时常想起“爱情“这回事,于是说出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想法——回忆走过的路,感觉并不丰富,但

为什么记忆深刻?想起现在的路,为什么还会迷路?时间不能磨灭记忆的刻痕,却能忘记当时的痛!我还是不懂,不懂为什么走不出这感情的魔障,明明已经伤痕累累,为什么还要再试一次?再错一次,徒添伤痕。我们都需要爱情,但我能不能只对一次?

大二上学期,当班长期间,另外一个女生敲开了我的心门,很巧的是,她是我们班的团支书。大二上学期的共同合作——我们一起组织班级活动,一起写申请材料,一起写活动总结等,让我们彼此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就是这时候,我们奠定了感情基础,就差一个人站出来表白了。

因为第一段感情的失败,让我不敢轻易因为同一个原因去“伤害”另一个女生,于是纠结的心情只能靠文字来抒发——为什么又是等待?无所谓为什么还是在乎?想逃离却被荆棘扯着,不会流血却会流泪!思念是会呼吸的痛,生长着,不去想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真想把心给你,就像魔王对紫萱一样,每一个搏动你都会了解,不要让我傻傻等待,因为我怕会像歌词中唱的,你也不会回来,我更怕自己悄然离开,伤了你伤了自己!

但是爱情最终将我们拉在一起,这段感情我更加珍惜,而且我一直视为我最终的爱情,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毕业就领证永远在一起。但是因为政策的原因,我们中途分手了,最终都一起痛快地认为这是为了对方好。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因为舍不得,因为不愿意向政策低头,我们和好了,而且到目前为止感情很好,但是我们的结局是一毕业就是异地恋,一个黑龙江,一个广东,还真是“穿越”。

PS:敢爱敢恨,不要留下遗憾,我们免费师范生,不要向政策低头,要将爱情进行到底——我的爱情宣言。

·

深夜,在一个人的办公室里,回忆起那些年,大学里的那些事儿,我越发觉得大学

不在了,我不可能再回到“那些年”里去了,想到这,心里越难受了。要知道,我是那么地喜欢在西南大学里学习,工作,谈恋爱,但是我总将要离开它了。

当我们面临长大和改变时,大家都不适应,因为需要获得总是以失去为代价的。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才是发展,我们总要向前看的。

那些年,回不去了;大学里的那些事儿不再了!

上一篇:夸奖老板的话下一篇:丝印线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