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儿作文

2024-04-13

柳叶儿作文(通用14篇)

篇1:柳叶儿作文

柳叶儿高中作文

记得,初中时我们学过宋学孟的《柳叶儿》 里面的几句话真美:有是柳叶抽芽的季节了。开篇点题,既直白,有明了,可以说为柳叶的知音。

这个星期六的回家,我们遇到了平时不在意的柳树,看着嫩绿的柳叶我和朋友都忍不住摘了一片慢慢放入嘴中,轻轻的咀嚼着。也许是出于走了很长时间路,口渴了的原因,我口中的柳叶是苦中带甘的,没有宋学孟那时代的柳叶是即苦又涩的感觉,与宋学孟笔下那靠柳叶来度过一个一个的春秋感受无缘,我有点儿遗憾。 对于柳人们又吟诗,又作画,还有感叹它的多情,赞赏它的多姿。而我,则想品它的味道。初嚼柳叶是非常苦的,它会毫不留情的让你从头苦到心,但只要你继续慢慢的一直嚼,你会发现,其实咀嚼柳叶,就像友谊一样,既甘甜又苦口。所以友谊和柳叶一样,都是先苦后甜的,它需要你长时间的品味它,发现它,包容它让你觉得苦的地方,这样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平台,才不至于被风浪所击溃。 如果你怀疑柳叶有这样的意义,你不妨闭目,相像一下现在的你因为天气太热而在柳树下乘凉的.感觉,这时的你有没有觉得,一个你很要好的朋友正在抚摸着你,耐心的倾听着你向她所诉说的烦恼,时而,会有一阵风吹过,那是你的朋友正在帮你解决你的烦恼,你一定要听好。柳叶就这样一直把你们的友情延续下去,只到永远。

现在的我多么希望我能有一棵柳树啊,那是,我将用它的叶子及它细嫩的枝条,编织成一顶顶友谊之帽,带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头上,让每一个孤独的人不在孤独,每一个寒冷的人变得温暖,也让每一个感觉很热的人,感觉到凉爽。

篇2:柳叶儿作文

柳叶纷飞,这是思念的季节吗?

都说莺歌燕舞是春的前奏,万般红紫是春的盛幕。双星汇聚,一切美好都点缀了这个季节。呵,美丽的珀尔塞芙涅,你可知道,最让我迷恋的是你的精灵——柳叶儿啊。那清新,明朗的绿色就如一阵凉风,拂起记忆的浪花——

爷爷,你在那个美丽的地方,还好吗?

今年回去的时候,坟上已经长满了青草,角落上,去年插上的柳条也苏醒过来了。爷爷,你曾经对我说,柳是世界上最顽强的植物,立根于哪儿,就能在哪儿抽丝发芽。我点头,却又怎么会想到,说这话的你却没有顽强地撑下来呢!看着漫山遍野的迎春花,阳光下无比娇艳。爷爷,我知道,那一定是你在笑,你在那儿幸福地过着日子,是吗?

爷爷,好久不吹你教我吹的柳叶儿了,这次摘了一片最嫩的,凭着记忆吹起来,声音竟比以往嘹亮了许多。爷爷,你曾经对我说,无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儿,吹吹柳叶儿,就会坚强地微笑。我点头,却有怎么回想到,说这话的.你再也不能微笑了呢!爸爸说,你走的时候,身子轻的如同一片羽毛。也许是吧,你变成羽毛飞走了,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去了,是吗?

爷爷,我不懂,为什么你对我的许诺一个都没实现,就这样匆匆走了呢!你还要再做一次柳叶蒸饭给我吃呢,你还要再弯一个杨柳帽戴在我头上呢!

爷爷,我的好爷爷,你看见了吗?我在这儿快乐地成长着。今年冬天一点儿也不冷,春天也来得很早,你在那儿可要保重身体呀。

柳叶儿轻轻扫过,就像你那双粗糙却温暖的大手。爷爷,看着影象中一个个微笑的你,眼睛悄悄地就湿了。

正是柳叶儿纷飞的季节,爷爷,你可听到,你远方的孙女在喊着你的名字?

会的,会的,柳叶儿一定会带去我的祝福。爷爷,你收到了吗?

风绵绵地吹着,眼前出现了一道绿色的帘子,记忆中的一个个温馨的片断,让我泪流满面。

篇3:如何品读《柳叶儿》的苦涩情感

我以为在引导学生如何品读文中的“苦涩”情感前, 应该先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1.“贫穷生活”只是滋生“苦涩”情感的可能条件之一。

人们叙写贫穷生活的文章, 可能会有多种情感:乐观、苦涩、麻木……也就是说人们面对贫穷生活不一定滋生出“苦涩”情味, 贫穷生活只是滋生某种情感的土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同一块土壤上可以生长不同的植物, 结出不同的果实。“贫穷生活”只是滋生“苦涩”情感的可能条件之一。何况谁又能说“幸福生活”就不会有“苦涩”情感呢?

2.学生并不能一目了然地读出“我的最乐”。学生关注一个八岁儿童的“最乐”, 这完全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如今的学生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时代, 轮回在现实和网络的乐趣中, 阅读《柳叶儿》第一感觉是“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野趣”:爬高逞能;一大早抢柳叶儿, 领略清凉、静谧的乡村美景;尽兴享受柳叶粥、柳叶包子。这些生活对学生来说是未曾经历体验过的, 充满着向往。所以初读课文时, 感觉到“我”童年的快乐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凭固有的知识经验获得的阅读原初体验。

如果据此认为学生容易理解“我的最乐”, 而觉得没仔细探究的必要, 那就有失偏颇了。文中写了三件事:“爬高逞能”“一大清早去抢柳叶”“吃柳叶粥和包子”。这三件事中第一、第三件事的“乐”较容易理解:“爬高逞能”满足了儿童朴素的炫耀心理, 尽管挨了打“心里却是美滋滋的”;能够尽兴吃柳叶粥和包子, 既享受到难得的美味, 也填补了饥饿的肚子, 两全其美, 怎能不乐?但重点叙述的第二件事, 单从文字表面能读出“最乐”吗?不能。请看:为了抢到柳叶儿, 我必须“天蒙蒙亮, 眼睛还没有睁开”就出发, 表明起得早, 要承受睡眠少的痛苦;“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 表明要走很多路, 要承受劳顿之苦;“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 牙齿都咯嘣嘣响……凉飕飕的……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表明早春的清晨气温较低, 我得承受寒冷之苦;“一个大樱桃, 鲜红鲜红, 全是肉做的”, 太阳都幻化成吃的了, 表明我抢柳叶儿时忍受着极度的饥饿。

可见整个过程中“我”得承受睡眠少、劳累、寒冷、饥饿的痛苦, 尽管在抢柳叶儿的过程中, 有清凉、静谧的乡村美景和旭日初升的情景, 但对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此时又承受着四大痛苦煎熬的孩子来说, 这些美景能吸引他吗?显然, 我们从文字表面读到的仅是抢柳叶儿的艰辛, 而不是什么“最乐”。

3.“苦涩”情感是“我的乐趣”和“贫穷生活”妥协的产物。作为一个八岁的儿童, 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是天经地义的事, 家庭、社会理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但饥荒年代无法给儿童提供充足的物质、精神上的享受, 也即儿童“寻欢作乐”的思想和贫穷的物质条件构成了一对难以统一的矛盾。儿童想追求“快乐”, 时代限制了儿童的追求。儿童为了获得“乐趣”, 只得无条件的适应贫穷的物质生活, 把自己的要求降到最低甚至付出不该付出的代价, 达到矛盾的统一, 换取一定的“乐趣”。明明只有向贫穷的生活作出无奈的让步, 才能换取一丁点低廉的快乐, 而“我”还认为是“最乐”, 其间的情味不是“苦涩”还能是什么?

综上所述, 如仅立足于“贫穷生活”品读文中的“苦涩”情感, 在教学内容、方式的选择上是错位的, 学生难以真正领悟到文中弥漫的“苦涩”味。

怎样才能有效品读出文中的“苦涩”情感呢?我觉得有效品读应该遵循以下两条原则:第一, 遵循学生的原初阅读体验, 顺着学生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阅读本文往往关注孩子的乐, 那我们就把品读的重点放在学生最感兴趣的点上, 这样教师的教就会和学生的阅读思维、心得感悟引起共鸣、碰撞。第二, 文章是反映事物矛盾的, 对文本的理解必须抓住文中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才能纲举目张, 指向明确, 而不会旁逸斜出。本文回忆了饥荒年代的几件童年趣事, 这些趣事就像一颗颗种子, 洒在贫穷生活的土壤中, 这几颗“乐”的种子怎样艰辛的开花、结果, 是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的焦点, 也是应该抓住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明白了过程的艰难, 才能明白在这样一个年代中, 儿童追求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是多么的不易啊。这样学生才能自我体悟到“苦涩”的情感。

由此我把品读“苦涩”情感的立足点定位在“我的最乐”上, 围绕“最乐”, 读出“最乐”的原因、程度及为此付出的代价。通过“我”的所谓“最乐”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作比照, 学生就能品味到文中丝丝缕缕的“苦涩”味。下面把课堂教学的主要设想简述如下:

第一步:了解“我的最乐”的生活背景。

文中对饥荒年代的生活叙述并不隐晦, 如“那一年春天, 地里的野菜吃光了, 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 榆树皮吃光了, 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 我八岁”“多亏了那些树叶, 吃光了一茬, 长出来一茬, 再吃光了一茬, 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 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等等, 学生很快能找到好多句子段落, 认识到当时是一个饥荒严重难以维生的年代,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填饱肚子展开, 学生明白了这个生活背景, 就在头脑中形成一把衡量“我的最乐”的价值标尺。如学生读到描写“我”吃柳叶粥、柳叶包子时那种无可名状的兴奋感时, 就会自觉地用当时的价值标尺衡量“我”乐的感觉, 不会无端的把我们现在吃一些野菜的举动相提并论了。

第二步:探寻“我的最乐”的原因。

文中说“那些天, 全家最乐的是我”, “爬高逞能”“清晨抢柳叶儿”“吃柳叶粥、包子”是“我”乐的具体表现, 对第一和第三件事, 上文已有论述, 不再赘言。但对第二件事学生读到的只是痛苦, 作者何以说是“最乐”呢?

仔细阅读这一部分就能明白要想抢到鲜嫩的柳叶儿, 时间上要早, 空间上要远、要在树的高处, 因为“近的低的都已抢光”。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而“高处的条件”必须由“我”参与才能满足。联系前一节“我”爬高逞能是在父母不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 尽管如此一旦被父母知道, 仍逃不脱打骂的命运, 可见父母是绝对反对“我”做这么危险的举动的, 而现在却要我跟随三叔一起去抢柳叶儿, 这是为什么?很明显需要我爬高树, 否则难以达到抢柳叶儿的目的。“我”的父母心里是多么的矛盾啊, 尽管反对“我”爬高, 但因为饥荒迫于生计, 不得不承认“我”爬高的本领。而这正是“我”最乐的原因之一, 平时“我”爬高是要被打骂的, 现在在特定的情况下, “我”爬高的本领得到父母的默认, 爬高的行为有了合法的用途, 可以在阳光下光明正大的爬树而没有后顾之忧, 怎能不乐?不仅如此, “我”抢来的柳叶儿将会给“我”带来饥荒年代少有的饱食体验, 岂不更乐?这样的美事, 尽管“我”的身体将承受一定的痛苦, 但想到会得到“我”想要的回报, 能不乐吗?

所以“我”最乐的原因应该是:能显示自己爬高的特殊本领, 爬高的本领得到父母的认可, 爬高后获得难得的饱食享受。

第三步:比照“我的最乐”和“我”为此付出的“代价”。

饥荒年代的生活是苦到了极点, 而“我”一个八岁的儿童却“少年不识愁滋味”, 把这个性命攸关的时期看作是寻找“最乐”的极佳时期, 这本身就已蕴含着不和谐, 不和谐状态下产生的情感会令人愉悦吗?

“我”以“抢柳叶儿”为途径, 以“爬高树”为形式, 获得人们包括父母认可“我”的爬高本领以及获得饱食的体验为乐的追求, 可以想象“我”的所谓“最乐”被贫穷生活压制得多么的低廉:形式单调 (爬树) 、期望值低 (爬树只要能获得父母默许、他人惊叹, 只求能吃饱肚子) 、享受档次低 (能吃到一颗黑豆、菜包子里有一勺油, 就是无上的美味享受了) , 但就是这么低廉的快乐, 仍需要“我”付出不菲的代价。爬高逞能的乐———冒着掉下来的危险和承受被父母打骂的痛苦;清晨抢柳叶儿的乐———必须承受睡眠少、劳累、寒冷、饥饿之苦;吃柳叶粥、包子的乐———家里其他人必须作出牺牲, 不能吃饱。“我”每一丁点快乐的获得都必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低廉的快乐和沉重的代价如影随形, 否则我这么低廉的快乐也无从着落。

紧紧扣住“我的最乐”, 分析“最乐”的原因、程度及所需付出的代价, 把“最乐”的低廉及代价的沉重作比较, 苦涩的情味自然溢出, 还愁学生领悟不到文中的苦涩味?

另外, 围绕“我的最乐”品读《柳叶儿》的“苦涩”情感, 也是契合“童年趣事”这一单元主题的。本文描写贫穷年代的童年生活和其他课文构成了一组完整的童年生活画卷。“我”的童年趣事就像是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一株苦菜花, 尽管土地贫瘠, 但也想努力开花, 确实也开出了几株苦涩的花。可见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条件, 孩子追寻快乐的火焰是永不熄灭的;不同时代的孩子自然会有不同情调、不同形式的童年趣事。

篇4:柳叶儿作文

点评人:许昌良(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校长,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反衬”手法的艺术效果,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对象:苏教版七(下)

专家点评:教学目标聚焦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呈现:

师:同学们,现在请自读课文。读完后,回答老师一个问题:你读到的是苦还是乐?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我读到的是乐,因为我觉得文中写的事情很有趣,而且作者也在第6节中说“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读到的是苦,因为作者在第6节中说“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强调是“那些天”,也就是我八岁的时候。现在作者成年了,写这篇文章,回忆以前的事情,他还是觉得很苦的。

专家点评:引出话题,聚焦“苦”与“乐”,拓展对话空间,让学生充分言说,为达成教学目标做铺垫。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我们语文也是讲究“证据的”,你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你的观点吗?

生:可以。第12节中写吃柳叶儿“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因为当时作者还小,“少年不识愁滋味”,所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很开心;但如今是作者在回忆这段往事,我细细想想,作者仅仅因为“吃到一个豆儿”就很开心,可见当时的饥荒有多么严重,作者的肚子有多么饿。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苦。

师:你思考得很深入细致。这里写童年时的“乐”,但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却是“苦”。童年时的“乐”与成年后回忆往事的“苦”形成了对比,这样的写法叫做“反衬”手法。所谓反衬,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大家说说这种反衬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沉默)

师:有什么作用,我们只要比较一下就行了。你们觉得如果把这几句改为“那时候饥荒很严重,没有东西吃,肚子非常饿”,也就是直接地写“苦”,和原文相比,哪个更能让你们体会到作者的“苦”?

生:当然是原文啦。

师:为什么呢?谁来说说看。

生:原文让我们去细细品味那小小的、微不足道的“乐”,连这算不上“乐”的事情都值得“乐”了,可见有多么“苦”。

师:是的。所以说,反衬的作用是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主要形象。大家看看文中还有没有运用反衬手法的句子了。

专家点评: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情境,在比较中认识反衬的方法,在比较中体验语言表达的高超技巧。

生:第12节写加工柳叶儿的过程,我读了以后,觉得奶奶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细细想想,正因为柳叶儿不好吃,所以奶奶才要那么忙碌地加工它,要经历好多工序才能吃。想到这不好吃的柳叶儿还要“抢”了才有得吃,我就觉得这段其实是通过“乐”来反衬 “苦”的。

专家点评:通过教师恰当引读,在“点”上深入研读、涵泳,深入体会“乐”与“苦”的“表”与“里”的内蕴。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其内在的张力得以充分体现,如“不亦乐乎”的把握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就是反衬的作用。

师:说得很好,看来大家已经明白什么是反衬了。其实我们平常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种写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动人,情感表达更强烈。有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名为《我的孤独》,我们来看其中一段。

专家点评:读写结合,学用结合,自然迁移,水到渠成。

(出示作文片段:“姐姐,长大了的我们开始走入自己的世界,原来紧牵的手,轻轻一拔,便断开了;我们开始渐渐生疏,有话不对对方说;看见对方有心事,也不能问,总是独自守候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我感到很孤独。”)

师:同学们,这段表现了一个妹妹与姐姐产生隔阂后的孤独痛苦之感。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还不错,表达出了情感,就是觉得好像不是很贴近我们读者。

生2:我觉得情感表达得不是很深刻,不是很令人感动。

师:那你们觉得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反衬手法来改一下?

生:我觉得可以以美好的梦境来表现作者的孤独痛苦。

师:听上去很有意思,给我们具体说说看。

生:把这一段改为美好的梦境,表现出梦境中的快乐,也就能体现出现实中的痛苦悲哀了。

师:那我们试着用这个方法来改一下。

专家点评:在语言中行走,在比较中深入思考,及时迁移新知,关注语言实践。

(生1出示修改后的文段:“姐姐,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我们的手儿紧紧地牵着,微笑着走过街头;我们在树荫下促膝长谈,无话不说,原来因心事而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我们如孩童时一样,心照不宣,就能领会对方的每一个动作乃至眼神。……梦中的我们都笑得好甜。”)

师:大家认为改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样一改,确实是反衬,读到的是快乐的梦,可是梦就是梦,梦醒了就是苦了,我非常能够体会其中的孤独痛苦。

专家点评: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运用语言,在语言实践中体悟、省察。只要引导得法,成功铺设语言的“引桥”,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师:反衬还可以用在环境描写中,如表现环境的安静,我们可以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安静的夜晚,真是静极了。习惯了喧闹的我,在这个时候,竟有些不适应了。没有喧闹的汽车声,没有嘈杂的说话声。实在是太安静了!”)

(学生优秀习作展示:“静谧的夜晚,真是静极了。月光关怀着万物,映出了一片片美丽的影子。不远处的树上栖息着鸟儿,在这片诗情画意中,它们也甜甜地睡了。真是月朦胧,鸟朦胧啊。我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这份宁静。啊,耳边响起风儿的声音,时而轻时而重,时而缓时而急,像母亲在叮咛即将远游的孩子,像少女的手儿划过风铃,像朋友在安慰失落沮丧的好友,像海浪亲吻着沙滩。风声中夹杂着虫儿的小声合唱,实在是一曲独特的小调!”)

教学反思:《柳叶儿》中很值得学习借鉴的是反衬手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授本文时,我正是将其作为例子,先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反衬,理解、体会反衬的作用;再鼓励学生自主挖掘文中其他反衬的句子,通过语言实践进一步巩固强化知识;最后进行片段修改提升。两个片段修改遵循由模仿到创新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反衬手法的作用。

篇5:柳叶的四季作文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河水发出“哗哗”的声音。河岸边的柳树长出新的叶子,看上去小小的,叶子翠绿翠绿的,非常可爱。风一吹,柳树的枝条开始摇来摇去,在风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不知不觉,柳叶在春风的陪伴中慢慢长大了。

夏天来了,烈日炎炎。柳树长得更茂盛了,柳条也多了很多。比春天的叶子更加翠绿,也比春天的叶子变长了,好像枝条更加长了。一切都变得更加朝气蓬勃了。虽然烈日当空照,但是有河水的陪伴,它们觉得凉爽了好多,当偶尔吹来阵阵热风的时候,它们也还是热情地跳起舞来。

秋天来了,秋高气爽。柳树的叶子有的变黄了,有的还是翠绿的。无奈,秋风一起,树叶全部飘落下来,柳树的枝条变得光秃秃的,它显得那么孤独,那么凄凉。

冬天来了,下起了鹅毛大雪。雪重重地压在柳树的枝条上,看上去好像给柳树的穿上了件雪白的衣服,又好像在和柳树玩耍。有积雪的陪伴,柳树应该没有那么孤独了吧!

此刻柳树想念它的孩子——柳叶了。叶子的梦想是“出去玩”。到了秋天,它们就都纷纷扬扬落下来,离开了妈妈去探险。它们也许有的`已经随着河流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有的不舍得走远,轻轻地落在树妈妈的身边;有几片树叶随着风儿吹到了不远的教室里,落到了小女孩的书本上,于是小女孩把它当成书签。就这样都被主人爱惜着、呵护着,被视为珍宝,并且叶子还可以跟着主人学习书本知识。叶子在书本里看书、学习。从此过上美好的生活。

篇6:美丽的柳叶湖作文

“长沙沙水水无沙,常德德山山有德”这句话的出处就源于此地了。当你坐上直达目的地的公交车,穿过繁华的大小街道,你就置身于城郊一个最宁静的圣地了,这就是“孤峰塔”。

“ 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概就是你此刻的心境了。山上古木苍翠,小路崎岖盘旋,空气沁人心脾,游人络绎不绝;古寺错落有致,古钟余音绕梁,古韵挥之不去,“求佛”心诚则灵。这真是一个度假休闲的好地方!“孤峰塔”就在此山的最高处!当你迫不及待地登上这镶嵌在这“翡翠”中的“明珠”之时,你一定觉得不虚此行,美丽的沅江湖畔、繁华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你会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常德,多么美丽的一幅风景画呀!

你可以不知道“酒乡”、“烟都”、“粮仓”、“茶场”是指什么地方,但你一定要知道常德在湖南,因为它集这一切美誉于一身,被称为“中国魅力城市”。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再也找不到比家乡的小吃更能诱惑我们的食物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你来到常德,一定不能错过的美味便是天下有名的“常德牛肉粉”。不亲临本地品尝正宗的美味,你绝对不可以过早给它下结论。牛肉粉由原汁原味的牛肉汤、滑溜可口的米粉、各式香料精心烹制而成,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物美价廉,让你一次爽个够!“牛肉粉”与“酱板

鸭”、“剁椒鱼头”、“糯米粑粑”、“桂花糖”等特色小吃,体现了家乡人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同时牵引着每个在外读书的小孩子思乡的心!

篇7:春天的柳叶作文100字

导语:春天,柳树的枝条是绿绿的、软软的,上面长满了又细又长的叶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叶子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第一篇:春天的柳叶

我非常喜欢春天的柳树。

春天来了,小河边、校园旁、道路两旁的柳树都发芽了。那一排排柳树像一列列整齐的队伍。

春天,柳树的枝条是绿绿的、软软的,上面长满了又细又长的叶子。春风吹来,柳条随风摆动,好像人们跳着欢快的舞蹈。小鸟在柳树上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孩子们在树下尽情的玩耍,高兴地跑老跑去。

啊!春天的柳树真美啊!

第二篇:春天的柳叶

今天下午,老师让我们观察了柳树。它的树杆非常粗糙,但它的枝条很柔软,也很细很光滑。柔软的枝条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芽儿,春风一吹,柳树好象排成整齐的队伍,用优美的舞姿,迎着春姑娘的来到。

于是我就想,到了夏天,我还可以用柳枝编个太阳帽,戴在头上遮太阳春天的柳树作文100字春天的柳树作文100字。我还知道柳树被称为“神奇之树”因为这种树有治病之功效,春天的柳芽儿还可以吃,它还有清热败火的功效呢。我喜欢柳树。

第三篇:春天的柳树

柳树的树干很粗糙,上面长出了枝干,枝干又抽出许多枝条,枝条摸起来非常光滑,上面长着树叶,绿绿的,像绿色的丝带,像小姑娘的辫子。叶子是长椭圆形的,一阵风吹来,柳条随风舞动,像在给我们招手,又像在风中舞蹈。

它叫垂柳,因为它的枝条总是向下垂。春天的柳树真美呀!

第四篇:春天的柳叶

春天来了,不光桃花,迎春花开,就连柳树也发起了幼小的新芽。

柳树开始很短,抽出来的枝很小,渐渐的,柳枝越长越长,现在,已经可以随风舞动了,一条条细的像丝带的柳枝;一片片绿的像玉石似的柳叶;(在风中)犹如翩翩起舞的小女孩儿。

柳树可真美,桃花、迎春花也很美!

小小的柳树和我一起快乐的成长吧!

第五篇:春天的柳叶

今天我到人工湖观察柳树了,远远望去,是一团新绿,近看就不是一团绿了。

枝叶分得很细,叶子像眉毛,枝像一条鞭子,微风吹来,柳树姑娘像在梳理自己的长发一样,多好看呀!柳树的叶子上有很多叶脉,有的柳枝上还长着花,是黄绿色的。

篇8:迷人的柳叶湖作文650字

柳叶湖坐落在常德古城东北,距城区2.5公里,古有“堤柳渔歌、松风水带、皆及共胜”之描述,今有“湖南一宝、常德一绝”之赞叹。规划总面积44.9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1.8平方公里,约为杭洲西湖的3倍,规模之大,全国绝无仅有。

柳叶湖是一个柳树极多、景点也极多的地方。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常德,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柳叶湖。来到柳叶湖,只见湖水清清,不时有几条小船划到湖边,有时还能看到点点白帆。近看,湖面波光闪闪,在阳光的照射下,像镀了一层金似的。

来到柳叶湖,总是能看见湖岸边柳树在微风中的优美舞姿,湖里一条条小鱼在小船底下游来游去,好似一群孩子找到妈妈一样兴高采烈。再往内走,你会发现脚踏车数不胜数,人们总会在这里发出欢声笑语。我也顾不上欣赏柳叶湖美丽的.风景,一心只想和哥哥姐姐一起骑上三人脚踏车去“游览各地”。忽然我惊奇地发现路边有一条躺在地上睡觉的条线猫。看到这个小家伙,我们立即停下脚踏车,跑过去定睛一看,原来这条小猫的脚受伤了。

于是我们静静地抚摸着小猫。小猫一醒来发现了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吓得连忙想逃跑,可是由于脚部受伤根本跑不了。我们见此情景,立即把它抱起来,小猫这才安静下来。我们把小猫抱上脚踏车,一起快活地游览柳叶湖迷人的风光。

是啊,柳叶湖属于我们常德人的,更属于我们常德人的朋友们的。每当晨曦初露,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沿湖晨练,或跑步,或跳舞,或健身,间或还有一两名少年儿童在玩溜溜板。而夜幕降临,月光初上,就能碰见的当地市民沿湖散步,老人听着收音机,妇女牵着宠物狗,十分悠闲自得。白天大多是外地游人、客商,以至于附近的农家乐、土菜馆终日车水马龙,生意兴隆。

欣赏到柳叶湖醉人的风景,看到生意人脸上的笑容,我也感到愉快和轻松。这样和谐迷人的风景,作家能写出绝妙好句,画家能描绘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篇9:家乡的柳叶湖三年级作文

我的家乡是湖南常德,我在那里出生长大,我非常热爱我的家乡。

在我的家乡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柳叶湖。柳叶湖是一个非常美丽的风景区,经常有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这里游玩。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和妈妈去常德住一段时间。每到那个时候。我就和妈妈,表弟,舅舅,姨妈他们到柳叶湖去玩。柳叶湖四周有长长的木头长廊,长廊里面有凳子,还有一些小店。三三两两的人群在里面走来走去,有的欣赏湖景,有的品尝美食,有的照相留恋。我和弟弟在湖边你追我赶,打闹嬉戏。湖的两边种着很多柳树,碧绿的柳条就像女孩子的头发一样,微风吹来,撩动他们的发丝,像是在述说着他们的喜悦。大大的湖面,一眼望不到边,偶尔几只白鹭从水面飞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湖的中间有一个小岛,岛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岛的周围还有很多小船。远远望去,碧绿的湖水像一个安静的姑娘,默默的躺在那里。我和弟弟打着赤脚,在湖边踩沙子玩。我们一起坐船来到岛上玩,岛上有餐馆,餐馆周围有一些青翠的竹子和高大的`树木。树和树之间还有吊床,我们躺在上面别提有多舒服了。后来我们玩累了,就在餐馆里面吃饭,吃得香极了。

游完小岛,我们又坐船回到岸边。岸边热闹极了,有的小孩在坐车,还有的在骑脚踏车,而我最喜欢的是用枪打气球。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全球被拴在一块板上面,我和弟弟拿着枪瞄准气球,屏住呼吸,开始射击。我们在暗中较劲,看谁打的气球多,结果还是我赢了,我开心的大笑起来。接着我和弟弟又去坐双人马车,我们两拿着缰绳,坐着马车跑了一圈,好玩极了。

篇10:我好想变成一片柳叶五年级作文

春天,我是可爱的婴儿,嫩绿鹅黄、柔润鲜亮,惹人怜爱。

夏天,我是活泼的青年,生机勃发,翠绿油亮,袅娜聘婷。

初秋,我是深沉的中年,从容疏朗,墨绿沉郁,成熟丰韵。

深秋,我是年迈的老人,皮肤粗粝,面色萎黄,美人迟暮。

我变成一片柳叶,这就是我的一生。

当秋风刮起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终将离去。

离去的号角最初只是黄色的`斑点,接着,两侧悄悄变黄。绿,在一点一滴地流失,静静地,我的生命流走,无可挽留也不必挽留。此时,如果有人轻轻一摁,我的身体就会支离破碎。

我感到浑身发冷,冷的让我不得不蜷缩起身子。秋风再起,我的身体慢慢僵硬了,叶脉突出了,从那一刻,我不能再随风舞蹈,舞蹈就注定了飘零。我知道我即将被无情的风雨打落,可我仍努力地抓住母亲的手臂,很努力!从我出生,母亲就对我无微不至,如今到了我离开她的时候,还能期盼些什么呢?只求能在她的怀抱里多躺一会,只求飘落后能偎在她脚下化为泥土,再次成为她身体的一小部分。

我好想变成一片柳叶,哪怕是在秋风中即将归去的柳叶。

那秋风,一阵紧似一阵,我小小的身体终于抵挡不住风的袭击,缓缓晃晃飘落下来。一个十岁左右扎着马尾的小女孩儿跑了过来,“嚓”的一声,我成了碎片,随风飘去……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篇11:《柳叶儿》 1

宋学孟 乐

附: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篇12:柳叶儿教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依依,多么诗情画意,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之物,从未想过视之为食物。今年的二月似乎特别寒冷,但蒋老师还是摘了些嫩芽,煮好后带来给大家尝尝。

请同学品尝,并告知同学柳叶的滋味是什么样的。——(预设)苦中略带些涩。

就是这苦吟吟的柳叶儿救过很多人的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曾受过柳叶救命之恩的宋学孟所写的《柳叶儿》。

二、回忆柳叶。

1、在PPt上,老师给出了一些词语,大家先来看看,是否都认识?并且回忆一下,这些词在文中是在怎样的语境中运用的。

苦涩 在作者的记忆中,柳叶儿的味道是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

瓜秧 那一年的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

捋下来 把柳叶儿捋下来吃。

逞能 从小就喜欢爬树逞能,在摘柳叶时刚好发挥了大作用。凉飕飕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兀地 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攥干 把柳叶儿攥干了剁碎。一茬 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

——(预设)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可见大家都是充分预习了的。不仅字词没有问题,顺带着把文章内容也预习地很好了。

2、在预习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柳叶会救人的命?为什么天那么冷,还要去抢着摘柳叶儿呢?

——因为当时是饥荒。

文中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的? ——三个“光”。——这次非常严重的饥荒,我们称之为是三年自然灾害。有同学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听说到一些关于那个年代的事情?

——(学生自我发挥)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中国的大饥荒是人类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一次。对这一点,当代严肃的学者、历史学家都已予以肯定。中国科学院****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这样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20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

三、细品柳叶。

现在,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争抢柳叶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吧。

柳叶儿的滋味,在一开始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是苦中略带些涩。那作者在回忆的时候,童年发生的事情是快乐的还是苦涩的?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预设)大家的意见很不统一,给大家时间进行四人的讨论。乐的表现有哪些?苦的表现又有哪些?请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 乐(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 爬树摘柳叶儿(表现之欲)冷的痛苦,抢得辛苦 放开了吃到饱(口舌之欲)事物缺少,难得吃到饱

优美的环境(大饱眼福)美景变美食,无心欣赏

——让学生在找出相关语句的时候,对语句做适当的分析。尤其是对于景物的两段描写。

四、感悟柳叶。

给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是愿意生活在那个饥荒的时代还是现在的时代? ——(预设A)现在的时代。我们庆幸自己不必经历那样的生活,对于那时的感触并不是特别深。但是还有那么些人在生活的边缘苦苦挣扎。

——(预设B)过去的时代。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不需要读书,不需要考试,每天随便怎么玩。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饥饿,但即使是当今这样繁华的社会,仍有这样一些与大家同龄的孩子在生活的最低线挣扎。

观看一些图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文章内容,就你感受最深的一副画面,谈谈自己得到的触动,谈谈自己的苦乐观。

五、寄语柳叶。

时光已流逝,抹不去苦涩的记忆;柳叶又抽芽,牵动着如歌的情思。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柳叶的那个时代吧!因为柳叶时代的情感熏陶了我们的灵魂,丰厚了我们的思想积淀。但愿它能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珍惜现在的生活,用真正的幸福装点自己的人生。

【板书设计】

乐(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 爬树摘柳叶儿(表现之欲)冷的痛苦,抢得辛苦 放开了吃到饱(口舌之欲)食物缺少,难得吃到饱

篇13:《柳叶儿》教案

二、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学习时数:1课时

学习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学习:

1.查字词典;把文中的重点词语及注音解释抄写在积累本上。

2.向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3.试着尝尝过去人们吃的食物,诸如野菜、柳叶儿等等。

二、课堂学习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预习成果。

(1)向大家介绍你所积累的生字、词语。

(2)交流你所了解到的长辈的童年生活趣事等。

2.速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这篇叙事散文是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的童年趣事。)

3.独立思考: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的?

(试着用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概括)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

(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讨论交流:

(1)本文重点写到抢柳叶儿吃,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还是“最乐的事”?

(2)在“我”看来“柳叶儿”的味道如何?

(在文中找出依据并作分析)

2.质疑解疑:(同桌讨论)

组织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研读重点语句,学生回答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但不能脱离当时和现在的特定时代背景,不能离开儿童的心理特点。

3.融合情感:(小组讨论)

作者对“柳叶儿”具有何种感情?

(师作引导,结合饱含感情的语言。)

4.积累学习:说说你所知道的咏柳的诗句。(学生交流)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根据你所了解到的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的童年吃的食物,与你的童年吃的食物作一对比,以“吃”为话题,口头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课后学习:

篇14:《柳叶儿》

这堂课上完了,我只觉得自己实在还需要太多努力。范伟说:“回头看看自己演的小品,发现表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我觉得,语文课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摘柳叶儿吃的情景。学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的难点就在于抢柳叶儿吃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流程朝着我预设的完美目标一路小跑,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的抓住清晨抢柳叶儿这个细节带着学生去品读书、去深入体会,去理解。这段景物描写其实是非常丰富的,作者的感情更是非常复杂的。

在早春清晨的湿润、清凉中,在林中宁静而朦胧是环境里,哗啦哗啦的水声响在八岁的“我”心里,响在回顾往昔的作者心里,响在逐渐走进作品的读者心里,其中的感受是那样的丰富而复杂。八岁的“我”踏着这份清凉跟着三叔去抢柳叶儿,应该说一个幼年的孩子是体会不到当时的艰难的,八岁的心灵看到的是早春清晨现时的美,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纯真。回顾往昔的作者再来看当年,和当年的苦难,再来咀嚼当年柳叶儿救命于危难,是沉沉的苦中带涩;而现时的作者看曾经的自己,尤其是曾经一个懵懂不识苦难的自己,一个八岁幼童就不得不跟着大人承担生活的自己,我相信那份苦中带涩就更觉涩了。当作者把这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纯真,和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苦涩放在一个时空里一并交付给读者去体会时,读者感受到的又是什么呢?是美丽与苦涩交织的沉重慨叹。

应该说这段美景决不仅是因景而美,而是因丰富而美,因深刻而美。而当时,课上的我却潦草了。美留给我的是遗憾。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我也没有处理好,比如:对尝柳叶儿这个环节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对学生的品读鉴赏没有给他们更多的组内推荐的时间,也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朗读感悟……

这些遗憾让我想起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句:“我有诺言尚待实现,还需奔行百里,方可沉睡。”

上一篇:拼音学习总结下一篇:血液净化模式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