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原创教案

2024-04-18

罗布泊原创教案(精选7篇)

篇1:罗布泊原创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导入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个标题,“泊”字,泊者,湖也,湖泊湖泊,泊就是湖。“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失了。我们自然要问: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怎么消失的?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教训是什么?课文将满足我们求知的渴望。

或: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罗布泊蒙古语中有“汇入多水之湖”之意,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最后干涸时为450平方公里。

一、整体感受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过去:充满生机广阔美丽环境怡人生命绿洲

现在: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死寂的荒漠

2、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四盲)

3、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悲剧的制造者是谁?

4、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吸取的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逝的痛惜,以及对人类任意破坏环境的忧虑之情。

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 消亡的原因——具体展现荒漠景象——推广到青海湖、月牙泉

二、研读赏析

1、作者为何要花大量篇幅写胡杨树?

2、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能震撼你的心灵,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整体看看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有感情的朗读它,并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找出课文中抒情的语句,想想表达了什么情感?)

(文中语句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品读一下,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

例句: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2)“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重。”

用拟人手法,“黄色沙地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心”,实际写出了“我们”看到罗布泊变成了荒漠景象而内心痛苦、沉重的情感,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这样表达,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3)“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反复“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强化了目睹的惨状,也令人痛心而沉重。

(4)“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句式,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了

(5)“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任意”一词,更突出了人们破坏水资源的无知和愚昧。

(6)“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7)“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3、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 根本上,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

 写法上,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

心灵的力量。

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忧患意识,也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试从写作方法方面分析其原因。

• 真实性列举数据

•叙述事实

• 形象性 对比拟人排比比喻

• 抒情性直接抒情

昔日: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 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文势了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特点。其特点具备了新闻和文学两种文体的特点:即真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

环境时时刻刻都在恶化,讲述几个发生在你身边的环境恶化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

三、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拿出笔,为环保出一份微薄之力,写一条宣传标语。

请你为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以及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拟条广告语,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山河美 持续发展事业兴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提高环保意识 建设美好家园

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爱护我们共有家园

污染环境千夫指 保护环境万人颂

蓝天之下你我他 优美环境靠大家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李清照)

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共享大自然)

2、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条小溪,最后一滴水……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3、 提示: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 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 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象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造,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梦

魂牵系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请你向新疆自治区政府提几条保护生态环境的合理化建议?

作者问自己“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你认为呢?

按照课后练习题第3题或第4题的要求写一篇日记.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

•罗布泊即罗布诺尔,古称蒲昌海或盐泽,为孔雀河和塔里木河部分流水所汇注,海拔780米。它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若羌县)东北部,是阿尔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山包围中的一片水洼。自元代起,这里被称为“罗布绰(chuò)尔“(Lop Nur)。”罗布“是古维吾尔语,意思是聚水宝地;”绰尔"是蒙古语,意为湖泊。罗布绰尔就是汇入多水之湖。

•罗布泊曾是一片面积约3006平方公里的水域,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大咸水

湖。碧波浩淼(miǎo),是鸟兽栖息的好地方,而且也是罗布人繁衍生息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在公元1888年,俄国人来到新疆罗布泊南的一块绿洲进行考察,发现一群

马的行踪。德国人曾在这里捉住一些野马。英国人也捕到了几峰骆驼,当中、瑞联合考察团在罗布泊考察时,罗布泊的湖上可以荡舟,水中有鱼。

•可到现在,除了风沙、烈日与白茫茫的盐壳外,罗布泊的水已消失的无影

无踪。其中心二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泊地区已杳无人烟。作为曾红极一时的罗布泊二邑:车师国和楼兰国,也不复存在了,只留下风沙漫漫的串串驼铃之声。

课文层次:

一、(1—3)今日罗布泊的荒凉景象

二、(4—8)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情景

三、(9—14)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四、(15—25)今日罗布泊的荒凉景象

五、(26—28)发出这个拯救生态环境的号召

篇2:罗布泊原创教案

大坝中学 袁治年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

2、了解罗布泊的这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教学资源

有关罗布泊的今昔图片 月牙泉图片 《月牙泉》歌曲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由温总理题词“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导入

二、预习检查

①萧瑟()② 和煦()③干涸()④吞噬()

⑤裸露()⑥戈壁滩()⑦庇护所()⑧近在咫尺()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今昔罗布泊的句子和段落,并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美丽的仙湖变成了一片沙漠。

2、学生读完课文后,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

明确: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树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罗布泊的消逝是因为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四、品读课文,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理解文中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有形象性、抒情性。

生自读课文 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文章写作特点的句子,试做简单的赏析

师作总结

五、拓展延伸(1)----悲剧仍然继续

课文中举到的青海湖、月牙泉就是两个活生生的例子,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再举几个大自然遭到破坏的例子。(老师展示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

播放《月牙泉》歌曲)

生自由畅谈

拓展延伸(2)—为环保出出金点子

为了不使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生畅所欲言 自由发言

六、课后拓展练习:

1、搜集一些我们家乡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给我们地方政府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应当做些什么?

七、小结

六、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教学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告诉了人们曾经美丽的如仙湖般的罗布泊因为改道和人们的“四盲”最终变成了沙漠,所以我在此文的教学中,自始至终注重语文教学中环境意识的培养。我们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很多学生都有乱丢乱扔的习惯,他们的环保意识不够。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变化之大,美丽的仙湖竟然真的被破坏成沙漠,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教学时,我更多地考虑营造课堂气氛,感受资料的触动、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振动,让我们一起关心、保护我们的环境。课堂上,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月牙泉》歌曲的播放.在实施课堂过程中,我为了让课堂更精彩,专门从网上下载了一首田震演唱的《月牙泉》。歌曲优美动听,又与环保有关,课堂上播放时的效果很好。,学生被田震的歌声都打动了。其实,在课堂设计的时候我并没有这个步骤,但在备课已经一切就绪的情况下,随手翻看了一下《语文探究之旅》,竟发现书上有一首《月牙泉》的歌词。月牙泉,一个美丽的地方,如今也因为人为的原因大有干涸之势,这不正和课文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吗?还有这样的歌曲?我何不将这首歌带进语文课堂呢?而且这首歌是著名歌星田震唱的,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灵感一现,立马在网上下载了歌曲。听课的那一天,我按照我的构思有条不紊讲下来,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进行了课外延伸,在延伸到月牙泉的时候,我让学生听了这首动听的《月牙泉》,课堂效果好极了,学生听得都陶醉了,会唱的也跟着唱起来了。课后,我在想:原来,语文课堂上放一放歌曲会有这么好的效果,这真是我没有想到的。后来,我在想一课堂的精彩处可能不是你的精心构思处,相反可能是老师的随手一翻,随耳一听,随眼一看,随机一变之后的灵感上。

自评

新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是初中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开发课程资源,”所以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直接经验和参与性活动理解知识,体验课程;要尽可能地拓

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围,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知识,或启发学生思考、讲述教材外的相关知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主要是写了罗布泊的现在(神秘、荒凉)、过去(生命的绿洲)、消逝的原因(塔里木河干涸),文章最后提出“救救青海湖”。在处理教材时,我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通过学习教材,了解罗布泊的变化史,学习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但仅仅掌握教材还不够,还要“走出教材”,于是我让学生收集了青海湖、月牙泉的相关资料,但我的延伸不够,尤其体现在没有让学生畅谈我们民勤的环境问题。没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知识,结合本地的情况,开发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进而转化为保护我们身边自然的行为。

篇3:比比“原创好教案”

当下,有多少教学备课属于“原创作品”?如果就这个问题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的话,估计结果不会乐观。首先,学校没有把备课设计的“原创性”摆上教学管理头等重要的位置,仅仅满足于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比如教学参考书、参考教案、与教材同步的教学光盘等等,如何引导教师在吃透教材、消化参考教案、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准备富有创意的教学课件、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校辅导措施和激励办法不多。其次,教师无精力、无动力。教学备课是最能体现教育教学创造性、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这项劳动复杂、艰巨而极其重要。作为身处一线的教师来说,完成课表上那么多课堂教学是硬任务,批改那么多的作业是硬任务,一天到晚忙得连轴转,哪有闲工夫搞什么创意设计。再者,搞创意设计要动脑筋,设计得再好又有啥用,吃力不讨好,没人叫你这么做。教师们大多选择“拿来主义”,依照参考教案的思路上课,从教多年的则依“老经验”上课。长此以往,教师大多成了习惯于“依葫芦画瓢”的“教书匠”,离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目标越来越远。少了“原创设计”的课堂教学也就没有了灵动和精彩。日复一日,课堂教学变得程式化、模式化、机械化,课堂变得沉闷无生机,与工厂的机械生产活动几乎无异。而学生是活蹦乱跳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资源也是鲜活丰富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论是明确的,如何把这些元素创造性地组织起来,形成灵动多彩的课堂教学,靠的就是教师的智慧。所以不管是教师本人,还是学校、教育行政机构,都应该在激发教学智慧上下功夫,在激励原创性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原创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是不搞原创是最糟的,也是最没希望的。不会创新的教师是教不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当然,我们所倡导的原创性教学设计并非绝对化,与学习借鉴并不矛盾,离开学习借鉴的“绝对原创”是不存在的。这里的“原创”指的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见解,有独特的思路、构思,不管是方式方法的采用,还是课件的设计,不管是问题情境的安排,还是学习兴趣的激发,都要有自己的招数和点子,而不是一味地照着参考教案的思路施教。依参考教案上课等于“吃别人嚼过的馍”,把别人的教案施教得再好,顶多算是“好演员”“好歌者”,学会原创才是智慧的体现、才华的提升,有利于教师个人成长。

让每一个教师上每一堂课都认真地思考、构思,尝试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是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头等重要的事情,否则,教育便难有发展、难以前进。如何激励原创?我们崇川区教育局和笔者所在的通师一附所开展的“同课异构”就是很有创意的教研新招:就同一教学内容,发动同年级的教师各自开展原创性教学设计,然后开展说课比赛,或者举行课堂教学竞赛,在此基础上组织相互点评和专家点评,指出优劣,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对评上“原创好教案”的给予嘉奖。

当然,要让“原创好教案”不断涌现,学校和教师两方面都要高度重视,缺一不可。教师是“内因”,学校是“外因”。学校的主要职责任务是要把培育“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摆上议事日程,通过改革教学检查考评机制、通过改进集体备课方式方法、通过开展教学设计研讨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调动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努力挖掘教师的聪明才智。作为教师个人则应当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自觉追求,要做真正的“教学能手”和“教育专家”。

(曹艳霞,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226004)

篇4:罗布泊教案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揣测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图示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或投影,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

引导同学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

角色虚拟,“假如你是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要求同学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二、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丰富语言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重 点: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主旨的写作方法。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难 点:①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②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本文属于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学生课前准备:

1、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作者的介绍以及关于罗布泊的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喜欢欣赏风景图片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放映两组风景图片,大家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图片放映完后)大家知道吗?其实,这两级图片都是罗布泊的景象,只不过一个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一个是一望无际、了无生气的茫茫荒漠。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将会告诉我们这其中的原因。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环节:课内求知

一、检查预习效果:请一位同学介绍昨天在网络中查找到的关于报告文学的知识。(明确:报告文

学的特点:新闻性和文学性。)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分别从文中找出罗布泊青春亮丽和恐怖凄凉景象的句子。(学生自由勾画并朗读)齐读文段(投影显示文段)

三、追溯原因

1、生动的描绘,准确的数据让我们觉得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请联系你生活的经验推测这其间的原因。学生思考后回答(滥砍滥伐、破坏森林、过度放牧等)

2、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通过科学的考察后寻得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

3、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首是谁?

4、胡杨诉衷肠(1、出示图片

2、讨论设计台词

3、渲泄悲情控诉人的贪婪。)由于人们的贪婪与盲目,仙湖般的罗布泊消逝了。罗布泊上生长着一种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树,那就是生命力极强的胡杨树,请看他的勃勃生机。(百度图片搜索:昔日的胡杨)可就是这样的树,面对人们无知和无尽的对水的掠夺,今天他成了什么样儿了?再看。(播放视频:今日胡杨)它衰败死亡,树干扭曲,树皮全无,僵硬的身躯支撑在沙漠之上。千年不死的胡杨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涸后终于成了干枯的“木乃伊”,整天以沙漠为伴,尴尬的面对人类。

四、小组讨论,再品报告文学特点:本文从体裁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本文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多媒体课件、板书相结合)①体味真实性。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靠。如:《汉书 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②感受形象性。(1)对比手法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2)拟人手法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为“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3)排比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③体会抒情性A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B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第三环节:课内拓展

一、青海湖和月牙泉正在上演着和罗布泊同样的悲剧。

1、青海湖:50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经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水位下降,普式原羚、猎隼等物种濒危,湟鱼数量骤减以及随之而来的鸟类生存危机„„幸运的是,青海省政府已经洞察这些隐患,科学家们经过科考,对青海湖目前的生态现状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2、月牙泉:数千年未能被风沙淹没的月牙泉,却在近年由于人类的过渡地开采地下水,泉水面积剧减,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莫高窟、月牙泉是敦煌举世闻名的两大景观,此时它们面临怎样的危机?请同学们课后上网去搜集整理,互相交流。(百度图片搜索:月牙泉)

二、除此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河流湖泊因为人为的破坏而导致同样的悲剧?(学生讨论,交换资料)1.黄河断流2.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减少3.洪湖湖面面积锐减,野鸭难觅踪影第四环节:实践探索任选一题,说一说

1、你亲眼看到我们这里的河流被污染,如果你是建设规划者,你会如何治理河流呢?

2、请你根据课文学习和你所掌握的其它知识,谈

谈我们应当如何保护我们开原的生态环境。第五环节: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西部大开发之际,应如何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请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借鉴本文的写法)

【板书】过去:热闹繁华原因:四个“盲目”(吸水鬼)现在:死寂消亡都是人为!列数据对比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 拟人

篇5:李教案罗布泊

执教老师:李玉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题目: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题目它传达了一个怎样的信息?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三、看图片,联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②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③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

④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篇6:罗布泊原创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1.了解本文叙述事实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搜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象,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默读、朗读课文,让学生在默读中感知课文,筛选相关信息;师生分别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罗布泊吗?那里是浩瀚的沙海,是一个充满恐惧又充满神秘的戈壁,但是,罗布泊在100年前曾是一片辽阔的水域,那里水鸟成群,碧波荡漾,罗布泊滋润着大片的生命绿洲。那么,罗布泊是怎样消失的?是谁制造了这个悲剧?我们一起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寻找答案。

二、图片展示

1、罗布泊简

2、文体介绍:报告文学

三、研习新课:

检查预习:

课文中的生字词,用多媒体展示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②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2.同桌同学为一组讨论以上问题。3.教师检查讨论情况。

4.学生每四人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②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教师点拔,明确:

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环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只图眼前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逝的痛惜之情,以及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6.指名分别读一读揭示罗布泊生态环境被破坏原因的句子和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7.指名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8.文中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来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9.文中还引用了大量确凿详实的数据,从文中找出几例,试分析它们的作用(使用数据的好处)。(四)拓展:

1.出示“青海湖”“月牙泉”的图片,问:青海湖,月牙泉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这说明了什么? 2.对于“青海湖”“月牙泉”的环境保护你有怎样的建议? 3.想像一下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五)练习:请你以世纪老人的口吻,将你向人们诉说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提示:

1.从出生~20岁,水草丰美,水鸟成群的仙湖; 2.20岁~60岁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3.60岁~100岁紧扣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寻找回来的世界。

(六)小结:本文用惨痛的历史教训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共建美好家园。只有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三、课外作业

篇7:罗布泊日记

[全天行程:245公里;晴朗少云,气温:25℃~35℃,东偏南风:3~4级;一号营地座标:N40°26′29″,E92°20′66″;营地海拔高度:804米]

从今儿个起,从未安分守己过的“老鬼”,第4次踏上了探索罗布泊的旅途。此次走的是一条最长的穿越路线,从东到西,横穿2万多平方公里的罗布荒原的无人地带,约745公里。

我敢说,很难再有像本老鬼这样年纪的“疯癫之徒”了!

早8时38分,我们的车队从敦煌出发。所谓车队,其实就是两辆越野车加一部“东风三桥”大卡,成员13位。

离开敦煌170余公里后,就进入了荒原地带,柏油路面到此为止,“雅丹”是最常见的地貌。

以后的6天里,我们将在戈壁、沙漠、盐壳地面上,寻向辨路,摸索前行。路过黑山口、龟背山,领队王晓航告诉我们,由此向北行:200余公里,就是几年前设立的“罗布镇”钾盐矿所在地。而现在,越野车折而南下,就可以进入“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了。

这次,能见到野骆驼吗?众人们拍够了照,七嘴八舌便又扯到了这个惹起热望的话题。问老鬼,问葆华,问谁也没法拿出肯定答案来……只能靠撞大运喽。

大片大片不毛之地,零星稀拉的植物,时有时无。18点18分,我们顺利到达今天的宿营地——八一泉。

开饭喽!大盘鸡、萝卜烧牛肉、鸡蛋炒韭菜、蒜薹炒肉、豆角炒肉、素炒芹菜……这等豪华路餐!众人欢呼,举杯相庆,白酒、啤酒、葡萄酒……

扎西卓玛、格桑梅朵,是一对藏族姐妹。一路上,她俩活泼、开朗。你瞧,素来酒量惊人的葆华,在姐妹俩的甜言蜜语中,稀里糊涂地就被“整”下去一大杯,没一会儿,就呈晕状喽……

夜来了。格桑主持,声称她先开唱,撩起了“篝火晚会”的序幕。气温还在30℃以上,火是不能点了。两姐妹的藏语歌曲,众人风格各异的表演,给空旷的罗布荒原,增添了多少热情和喧闹!轮到老鬼了,望着天空顶部偏西方的那片新月,老鬼放声唱起了《半个月亮爬上来》……

广东著名作家,秃顶的姚亨贤,悄悄离开人群,支起三角架,把那半个月亮衬着营地“雅丹”的画面,装入镜头——哇,美轮美奂1

5月11日 星期天 第二天

[全天行程:135公里;晴,气温:25℃~40℃,东南风3~4级:二号营地座标:N40°01′449″E91°20′296″:营地海拔高度:808米]

6点45分,太阳从地平线上羞羞答答地露出脸蛋儿了。姚亨贤、扎西卓玛,当然还有老鬼,操起家伙儿,一同奔向造型怪异的“雅丹”群,沉浸在了创作之乐中。

自称“老妖”的老姚,已经几次来到新疆,情况相当熟悉。他对大家有个严格的规定:进入任何地方,都不能随意走动。否则,虚沙地面上留下清晰的脚印,拍出的照片就不自然。

一路上,营地周围,绝不是纯粹的“不毛之地”,罗布麻、琵琶柴、芦苇、骆驼刺、红柳……虽只是星星点点、片片断断,倒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不屈。

有植物,就会有动物。昨夜,大家就已经不情愿地喂饱了蚊子、小咬,但最可怕而又恼人的,却是一种叫做“草鳖子”的小虫,它们只有小黄豆般大小,往往会趁你不备,悄悄爬到你身上,不痛不痒地钻进你的皮肤,饱食血液。你发现了,只有用烟头薰它,或在它的上方用力拍打你自己的身体,才会把它不情愿地“请”走,如果你情急中想用力拔它出来,那就糟了:能拔得下来的只有它的身子,它的头,却还牢牢钻在你的皮肤里,照旧不依不饶地吸,让你不停地鲜血淋漓!所以,在荒原上设营地,必须远离植被。但,尽管如此,今晨还是有几位,在营帐里,在衣服上,发现了这种小东西!

早餐后,趁着卡车装车之际,除了陈聪之外,大家聚在一起,开始了徒步之旅——这是一个好项目。顺着前方清晰可见的车辙印迹,悠悠闲闲、溜溜达达,拍摄着动植物,寻觅些怪石头,谈天说地……

老鬼头一次见到,罗布荒原上,还有几棵翠生生的榆树,而在这些稀罕到家了的绿树下面,甘草、罗布麻、芦苇……青葱鲜嫩!泉水呢,大约是长时间未降雨,已快干涸。但地下水位应该依然较高,否则这片绝无仅有的小生态、小湿地,就没法解释了。这就是有名的八一泉。

一小时后,车子进入了鼎鼎大名的库木塔格沙漠——横跨甘、新二省区的中国第九大沙漠。气温急速升高,水箱温度也在急速上升。晓航不得不关掉了空调,然后告诉我们,窗户,也不能打开,因为大股大股的尘土,就跟在后面呢,开窗,无疑是想把自己呛个半死!

没一会儿,车厢内的温度就飙升到了40%以上!幸亏,晓航得时不时地找片硬地,掉头停车,迎着4级左右的东风把水箱温度降下来。那时,窗户打开,热呼呼的风吹进,浑身有了哪怕一丝丝一缕缕的凉意,可也就成了我们“天堂”般的享受……

终于卡车“趴窝”在后面了。

老鬼下车,见几位女同胞正埋头苦寻——原来,她们是在搜寻奇石。阿馨,还有扎西卓玛,捡到的几块风凌石、卵石,可真叫漂亮!

老鬼自知没有奇石之缘,便跟格桑梅朵、黄明几人在沙坡上闲待着。远远望去,在那片稀疏的植被前,陈聪已被英萍、蔡蔡“忽悠”得脱光了膀子,在那儿傻照。

而这里,沙子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且都磨得非常光匀,大体上和小米的形状、个头儿差不多。我们便每人找来一个瓶子,装上一瓶留作纪念。

14点32分,离出发地已有100公里以上,我们到达了彭加木失踪之地。

一片肃穆、不毛的空旷之地,一座墓碑静静地竖立在那里。似乎,有人刚刚来过,供在灵位前的苹果上,水珠还未干。

哦,彭加木,一个永远的罗布泊之谜……大家陪着这位可敬的科学家,默默地吃了午餐。

继续顺风行驶,继续没有空调、不能开窗,高温难挡。眼前掠过的景物,也似乎越来越怪异。瞧,那边“雅丹”下,是不是蹲着一个人?不是,那就是一个小小“雅丹”的影子。哎,那儿,可是还悠闲地站着一位?咳,也不是,那还是一个影子。山坡下那一群羊,是从哪里来的呀?噢,那是崩塌下来了的零散“雅丹”土堆儿。

这一切,可都不是我们热糊涂了而生成的幻觉、幻象,而确乎是逼真的“雅丹”形影奇观!

“快看,前面是不是有活动的东西?”晓航眼尖,望着正前方,高叫了一声。

啊,野骆驼!真真切切的一排野——骆——驼!

时间是15点25分,野骆驼群,距离我们,500米开外。

老鬼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300毫米镜头,换到相机上,先对着挡风玻璃,后对着晓航一侧开着的窗户,按着快门,就是一通狂拍,因为晓航说,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软沙子上停车,后果,可不怎么好想象……

坐在七上八下的车子里,片子肯定是拍虚的,但那也是野骆驼!

终于能停车了,可野驼队,也有些走远喽!老鬼先靠在车窗上,稳稳拍下两张,再跳出车外,尽可能地定下激动不已的心,多拍几张。唉,镜头还是太短喽,无论怎么调,这群野骆驼在取景框里,还是只有米粒儿大小!

怎么说呢?我们太幸运啦!有很多人来了不知多少趟,却只可能见过野骆驼白骨和粪便!在对讲机里,老鬼兴奋地向大家说,这里哪怕来过100支团队,都不一定有一支能见到野骆驼——这种世界级的珍稀野生动。

意外之喜,进入荒原才两天,就进入了一个高潮!

18点32分,还是在雅丹的拱卫下,我们在距离一个叫土崖的地方不远之处,安下了我们的第二号营地。

5月12日 星期一 第三天

[全天行程:150公里,早晨晴而四周多云,中午起阴转多云,东北风5~6级,扬沙,气温:25℃~38℃:三号营地座标:N39°37′051庙E90°18′959″]

凌晨2点34分,老鬼被阵阵热乎乎儿的风吹醒了过来。嗯,风还不算很大,有个4级左右,这算不了什么问题。迷迷糊糊的,便又昏睡了过去……一整夜,老鬼身上的汗,几乎未咋干过。到起床后,7点12分时,风,已经升到了5级以上了!

赶紧拆帐篷,慢一点儿,就可能被吹到天外去啦!

昨晚和今早起,格桑多次告知大家,今天是“佛诞节”。大家都很开心,老鬼也心中暗喜,有佛祖保佑,今天一定一帆风顺……

还没到12点钟,沙尘飞扬而起,风力估计已在6级以上了,天色也变得昏暗了起来。众人却很兴奋,急切地问老鬼,能不能见到更大的、什么也看不到了的沙尘暴?老鬼要说,最好什么都别见着!停车休息,大家都拿出相机在沙尘中“创作”,老鬼大声疾呼,快收起来,你们不想要你们的“家伙儿”了吗!

12点13分,远远望见了红柳井这个地方的大“雅丹”上,由地质部门竖起的钢铁标志塔。晓航告诉我,离出发地已有48公里了。风,还在肆虐。我们,还在库木塔格沙漠中苦苦挣扎。一块块大卵石,凌乱分布,有的成群,有的孤单。它们是从哪里,被什么力量,给运送来的呢?

5月13日 星期二 第四天

[全天行程:150余公里;早晨四周多云,全天晴,气温:25℃~44℃,东南风力2~3级;四号营地座标:N40°38′788″,E90°14′132″]

今天睡了个懒觉,7点18分起床。懒洋洋地往东面一望,哦,太阳已升起了一会儿,估计是7点10分左右升起的。有高大“雅丹”在眼前的遮挡,太阳不会像在地平线上升起得那么早。

葆华又玩起了新名堂,他把已经风干了的馕,放到油锅里一炸,嘿,酥香松脆!

9点24分,徒步开始。老鬼留了神,没让“另类”陈聪给逃脱。说起陈聪这个主儿,一开始就让人啼笑皆非。陈聪对“罗布泊”、对“大西北”,几乎一点概念也没有,从深圳出来,他不伦不类地带了个规规整整的大箱子,装满了每天要换洗的正装,甚至礼服。而从敦煌一出发,他就一脸茫然地在戈壁荒滩到处寻找风景。还未等出了玉门关,他就颇有些自嘲地放了这么一句话出来:“如果玉门关有出租,我马上‘搭的’回去”,成为大家一路的笑谈。

几天来,陈聪一直不肯改变他的固有思维,执着地一直在打听“前面有风景没有?”如果还就是黄沙灰地,他就一点儿兴致也没有啦……

10点44分,罗布泊湖盆,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人们又是一番激动:几十年前,这座古今闻名的大湖,还有着3008平方公里的面积。而当1972年,美国的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一下飞机,跟周恩来总理寒暄过后,悄悄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的罗布泊,干了。”

唉,罗布地区,曾是一片生态多么优越的好地方!《汉书·西域传》记载,这里“多蒹葭(芦苇——老鬼注,下同)、红柳、胡桐(胡杨)、白草(芨芨草之类)”。而早在7000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存繁衍,从那时起,这里的人类盖房用胡杨、造船用胡杨、烧柴用胡杨……

16点14分,进入一天当中最热的时间段,我们到达了罗布泊湖心。老鬼悄悄看看挂在大腰包上又用厚衣服挡住的电子表——44℃!脚下牛津底的户外鞋,也越发烧脚啦……可是,卓玛、格桑、老妖她们几个,聚精会神、低头弯腰地在那边拍什么呢——哟,沙地蜥蜴!太难得啦,太珍贵喽!你看这只可怜的小东西,始终用三只脚着地,倒换着,总有一只脚悬空纳凉。这一带的地表温度,绝对在60℃以上了!

15点20分,老鬼又一次站在余纯顺遇难地的碑前。这里离湖心已是18公里了。

离开湖盆,爬上了湖西岸,这从沿途稀稀疏疏的枯死红柳、胡杨和大面积的芦苇丛。18点20分,我们的第四号宿营地,顺利到达了。

兴犹未尽的英萍笑眯眯提出,毕老师,我们俩到那片大“雅丹”上去玩玩吧!好啊,目测到那里至少还有2公里远。

大片倒伏在地朽败的芦苇,干枯但依然昂然向上的胡杨、红柳墩都在告诉我们,这里,曾有过美丽的过去!

我俩轮流着摆出各种姿势造型,拍照、玩耍。英萍一开心,冒出来了这么一句话:“咱俩像不像‘疯子’?”“当然!”老鬼笑答,心中却又在暗暗嘀咕、发笑:要不了多一会儿,还得来一个“疯子”……

没一会儿回头一看,“疯子”来也!谁?黄明!还能有谁?

陈聪,肯定悄悄溜回去啦。在她的忽悠下,老鬼和黄明,居然也都脱光了膀子——既然“疯癫”,那就索性疯癫到家。

天黑了,卓玛、老妖几人闹闹哄哄的要去大“雅丹”上寻找干尸,老鬼可不想去了:黑灯瞎火的,瞎折腾个什么劲儿呀。一路上少言寡语的谭慧馨——阿馨,和老鬼坐在一方土台上,聊罗布泊,聊楼兰,聊完历史又聊生态……

5月14日 星期三 第四天

[全天行程:50余公里;晴,3~5级东风(楼兰城内3级),气温:25℃~42.4℃;楼兰城座标:N40°30′55″E89°55′22″第五号营地位置:楼兰城外8公里]

6点44分,老鬼一睁开眼睛,便哼起了《亲爱的父亲》,这是小女儿——小叶子,送给她老鬼爸爸的碟片中第一首歌曲,芮妮·弗莱明演唱。不知为什么,老鬼特别喜欢这首悲愤情调的世界名曲。

早餐后,老鬼放下碗,第一件事儿就是点起一支哈瓦那雪茄,这是大女儿冬冬,送给老爸的礼物。冬冬说过,你一定得在一个重要时间,到一个重要场合,去享受它,还得让我知道。

8点25分,徒步开始。走出老远才发现,陈聪那厮,又躲到车子里去了。

今天到楼兰故城的里程只有40余公里,所以徒步的里程也就只有1.5公里左右了。散散漫漫,悠哉游哉,走在曲曲折折的土路上,真叫舒坦。但在距离楼兰还有18公里的地方,车队面临坦克兵都要望而生畏的、隐现在“雅丹”群中的、七上八下、七拐八折的“路”啦!

空调,肯定不起作用了,车窗,依然不能打开。车厢内的温度,又悄悄窜升到40℃以上了。两旁土墩上,时不时闪现枯死而仍旧高高耸立的胡杨、红柳,顽强地展现着生命的不屈。引人遐思。

在距离楼兰还有约5公里的地方,终于,晓航的右前轮——瘪了。

12点38分,楼兰城的标志之一——佛塔,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啦!10分钟后,我们昂首挺胸,进入了多少人梦魂萦绕的——故国楼兰。

烈日高悬。脚下灼烫。城内几乎无风。城门口41℃。

大家似乎丝毫未被吓住,欢声笑语洋溢在一路上,恐怕连城内土中深埋着的古人们,都会被打动得要张张眼皮、伸伸懒腰了吧!

不觉间,14点06分了,对讲机里传来坏消息:我们的给养卡车在离城还有8公里的地方,前横拉杆扭断,车辆瘫痪,寸步难行了!

我们必须到卡车旁,王晓航必须带着断开的横拉杆,驾车到罗布镇去焊接。而我们的营地,也必须转移到那个地方……

怎么办?正午当头,一张照片未拍,这可不大好交代!当机立断。老鬼劈头问黄明:“你还能再进一次吗?”黄明多少有些莫名其妙地望着老鬼回了一句:“可以嘛”。

14点27分,老鬼背上宝贝行军壶,又揣上了一瓶矿泉水,关上车门,一抬头,嚯嚯,英萍,跟在黄明一起——哈哈,仨“疯子”,又凑到一起喽!

那俩疯子,先爬到一座大土墩上,摆起了“造型”,后来,就跟着老鬼把城中又转了个遍。老鬼再次掏出装在玻璃管中的“哈瓦那”,坐在废墟上,享受了一会儿,沉思了片刻。调皮的英萍,还有黄明,也凑热闹把老鬼的宝贝雪茄要去扮“酷”了。

气温更高了,户外表上显示的温度是42.4%,一点儿荫凉地儿也找不着。15点24分,仨疯子疯够了出了城。哼哼,高温又能奈我何!老鬼喜气洋洋地唱起了歌儿。

和大车会合,晓航马上出发。蔡蔡不放心,跟着一起去了。当然,还得有开卡车的刘师傅同行。

5月15日 星期四 第五天

[全天行程:80余公里;晴,气温:25℃~43.2℃,风力:3~7级:第六号营地座标:N40°41′994″E89°25′441″]

心中有事,睡不安稳,一夜间醒来多次。早上5点多钟的时候,听到葆华冲着对讲机喊叫,便知道是晓航快到了!各帐篷似乎都有了反应,陆续钻出了“屋门”。

老妖、格桑、卓玛等几人,都在往东方张望。昨夜没谁睡得踏实,晓航一去,往返330余公里,万一有个闪失——后来葆华才说:假如途中他的车子再爆一个胎,那麻烦可就大了!

“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老妖喜极,突然亮开嗓门唱起了儿童歌曲,身体激动得变了形儿。东方,一对车灯时隐时现在“雅丹”群中,那俩大灯,真的是比昨晚的灿烂星光,还要漂亮!

继续。车队沿着一条无名河道,左拐右转,鼎鼎大名的“龙城”,就出现在我们视野中了。

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里,就明确记载着,龙城,为“姜赖之墟”,早上进了东城门,你得黄昏才能走到西门……

这里的“姜赖”,是一个传说中疆域辽阔的国家,而“居卢”,与“姜赖”发音十分接近,所以有专家认为,“居庐訾仓”名字之源,其实就是“姜赖”——一个似乎子虚乌有的国家名字之音的转化。

老鬼在路上时,并没有把故事讲这么复杂,因为我知道,到地方大家一看,谁都会精神大振的。果不其然,陈聪首先大喊大叫地宣称,他一路跑到这里,总算见到“真正”的“风景”啦!

老鬼带头,率先爬上就近最高大的一座“宫室”。四面八方,齐聚高大“建筑”,横平竖直的“城墙”“壁垒”,隐现交错的“街巷里闾”……

炎炎赤日,这会儿倒一点也不抠门儿了。43.2℃的高温,明明白白显示在表盘上。居心不良的风,依然不知躲在哪里。“大街小巷”“楼上楼下”,似乎到处都是忘乎所以的人们——这会儿,根本就甭想找到行为规范、神经健全的正常“人”!

5月16日 星期五 第七天

[全天行程:420余公里(其中戈壁路:220余公里);晴空淡云,有时多云,最高气温:39.1℃~35℃:太阳墓座标:N40°40′727″E88°56′131″:住宿地:库尔勒市楼兰宾馆]

昨晚睡得太早,早上5点28分老鬼就睁开了眼睛,一直赖在帐篷里不舍得马上起床。今天将回到“人间”,要和野外、帐篷,暂时道一声拜拜喽!

10点15分,天空多云,我们的汽车启动了。

糟糕透顶!老鬼的嗓子,彻底失声,终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啦!

格桑拿起对讲机,脸色“严峻”、声音“沉重”地向大家宣布:“大家好!我们敬爱的毕老师,他‘失身’了……”

嘿,这个淘气包儿!

茫茫戈壁路,似乎又无尽头。老鬼不能说话,但还能思考。

“太阳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啦!这片赫赫有名的墓地,坐落在孔雀河故道和一条无名河故道的冲积扇上。此刻,它正默默地向我们陈述着。南望过去,片片葱绿胡杨,越来越清晰茂密。老鬼按捺不住激动,嘶哑着嗓子,费力地给大家又讲起了胡杨。

胡杨,是地球上唯一能在沙漠中成林的乔木,它有着许多令人惊叹生存本领。一棵成年的胡杨树,平均每次可以孕育出7800万粒树种,种子随风向四处飘散,如果适宜,便扎根生长,如不适,再随风飞去……

胡杨在条件极为缺水的情况下,会顾全大局,主动关闭侧枝而枯黄,等待机会,一旦有了足够水分,就又是青绿一片,但也可能为了整体,作出了永远的牺牲……

新疆人,把胡杨看成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新疆精神的象征……

讲着讲着,老鬼的鼻子有些发酸,不由自主地把头扭向了窗外。

老姚在下车后告诉我,听着老鬼的讲述,他,流下了眼泪……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下一篇:徐霞客游记全译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