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精准扶贫工作自查

2024-05-18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自查(通用8篇)

篇1:银行精准扶贫工作自查

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与精准扶贫工作自查报告合集

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一

一、“双包”落实

我局包村任务落实,有具体分管领导,有扶贫村三年规划和工作计划,有工作安排,有总结(此项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二、驻村扶贫

我局将驻村扶贫工作纳入单位计划,驻村扶贫人员做到与本单位业务脱钩。加强对驻村人员的管理,要求驻村人员吃住在村,解决驻村人员实际问题,落实驻村人员相关待遇(此项标准分15分,自评得分15分)。

三、责任落实

局主要负责人重视扶贫工作,先后四次到扶贫村进行调研。帮助贫困村理思路、谋发展,制定扶贫双包方案。每季召开1次帮扶工作专题会议,听取驻村扶贫干部和贫困村扶贫工作建议,研究推进帮扶工作进度(此项标准分20分,自评得分20分)。

四、扶贫项目

驻村帮扶村产业项目实施成效显著,资助帮扶村教育资助、雨露计划全覆盖,没有因遗漏而引起信访案件(此项标准分25分,自评得分25分)。

五、措施成效

我局为帮扶贫困村办实事,争取涉农项目落地帮扶贫困村,干部包扶的贫困户中当年有50%以上实现脱贫,贫困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发展(此项标准分30分,自评得分30分)。

综上所述,20xx年,我局切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标准分100分,自评得分100分。

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省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对照《关于开展精准扶贫重点工作督查的通知》(皖扶办〔201x〕41号)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扶贫开发领导组组织人员对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了全面检查,认真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201x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县扶贫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x〕19号)和《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皖扶办〔201x〕32号)精神,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内容,强化包村单位责任,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职责,着力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实施整村推进工程、“雨露计划”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村民互助资金等重点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方式。对43个重点村和1.58万户、4.05万贫困人口实行精准管理,对201x6100贫困人口实行预脱贫管理,采取精准帮扶。建立201x年-2017年精准扶贫项目库,较好地完成了精准扶贫重点工作要求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传落实情况

霍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做出批示,要求第一时间做好省精准扶贫相关文件贯彻落实,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迅速行动,有力的促进了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为推动文件贯彻落实,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在听取汇报后,立即组织人员深入到山库区乡镇、贫困村进行精准扶贫调研,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陈俊就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围绕精准扶贫,强化“双包”定点帮扶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切实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会后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立即行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霍山县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意见。通过广泛宣传,使精准扶贫的理念深入到各单位,各帮扶干部和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心里。

二、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情况

根据省、市关于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全面核实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资料信息,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帮扶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已全部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全面做好201x年脱贫户和201x年预脱贫户的标注,做到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有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并定期进行核实和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和预脱贫户的贫困户按照“两公告、一公示”的程序由村民评定,切实做到贫困户进出有序、合规。

三、“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情况

按照省市关于“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要求,我局积极与县委组织部对接,研究并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转发安徽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的通知》,建立健全“双包”定点帮扶工作机制,成立县扶贫开发“双包”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扶贫工作制度和县重点企业帮扶贫困村制度,确定了43个贫困村的包村扶贫单位,共有11家市直单单位、104家县直单位、57家企业参与了定点包村工作,包村单位确定后,各包村单位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贫困调查,了解贫困村及贫困户现状,访问贫困户,再结合帮扶单位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帮扶责任人,制订干部包户计划和贫困村201x-2

017三年定点帮扶规划,确定工作计划,确保所有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各包村单位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底“查账”制度,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并把县直各单位的扶贫工作成效纳入考评内容,进一步强化考核,促使包村单位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截至目前:各包村单位共落实帮扶项目132个、筹措帮扶资金620万元,参与包户干部达0.88万人,共包扶贫困户1.82万户,走访近4万人次。

四、驻村扶贫工作队情况

我县从201x年11月新启动开展驻村工作,共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正副队长49名(其中市直单位下派6名),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员人数

136人,驻村工作队下村之前,组织人员对49名工作队队长进行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确保每个工作队下去之后就能立即开展工作。各驻村扶贫工作队认真按照《安徽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坚持长期驻村,杜绝“走读现象”,帮助贫困村制定整村推进规划和实施计划,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项目,落实好帮扶措施。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还专门为驻村工作队队长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要求凡贫困村实施的项目,驻村扶贫工作队要参与立项、管理、监督和检查验收,扶贫项目申报须经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审查签字。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为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每季度都召开工作调度会,听取各工作队的工作汇报,并为每个队员进行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

五、专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一)201x年扶贫项目总体情况。201x年,共争取中央扶贫资金140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38个,其中到户项目52个。在收到项目审核批复后,立即督促各项目实施单位尽快开工,抓紧实施,早日完工,不定期地对201x扶贫开发项目进行督促施工进度。截止今年五月,共安排扶贫资金1403万元,其中整村推进投入资金884万元,雨露计划投入130万元,扶贫龙头企业和贷款贴息90万元,所有资金已安排到具体项目,项目开工率达100%,目前完工率达99%,已完工的项目验收全部合格,项目验收后资金全部拨付到位。

(二)201x年扶贫项目分类情况

一是着力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根据扶贫开发规划,201x年全县共实施了20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程,其中国家级重点贫困村8个。3月中下旬,组织人员赴20个整村推进村实地调研,对今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进行现场评估、论证、选项、立项,摸排全年整村推进项目。201x年共投入整村推进项目扶贫资金884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59个。

二是切实举办“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201x年安排“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30万元,专项资金安排达到全部达到10%,两个省级培训基地共完成培训430人,同时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5000人次,完成率超过100%。

三是认真开展“扶贫助学行动”。对在册贫困户家庭的子女上大学进行扶贫资助,通过摸底宣传、组织申报、对象审核、现场照相、录入系统、公告公示、资金拨付等程序,通过“一线实”进行打卡发放扶贫助学资金。201x年共资助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245人。发放资金49万元。

四是加强深化产业化扶贫。继续加强对扶贫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龙头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大支柱产业基地建设,培育种养业大户,强化龙头企业对贫困农户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201x年,为我县8家扶贫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两行扶贫贷款”(中国农业银行和进出口银行)规模1.1亿元,并申报扶贫项目贷款12家龙头企业近4000万元,企业贷款扶贫贴息资金75万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资金短缺困难,完成率超过100%。

五是实施扶贫到户小额贷款项目。深化产业化扶贫工作,201x年共争取扶贫到户小额贷款项目财政贴息资金近50万元,坚持定贷款对象、定贴息方向、定贴息期限、定贴息标准“四定”

原则,农户可自选贷款银行,通过“一卡通”打卡发放补贴到户,将有近200户从中受益。采取财政无偿支持启动资金和农户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帮助农户发展生产。

(三)扶贫项目管理情况

一是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我县严格执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扶贫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在资金使用上,严把“选项、立项、申报、审批、发放、效益”六关,资金跟着项目走,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开”(即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截留、不准优惠原则和上榜公开);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建立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并组织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资金运作,在资金监测上,实行动态资金监测,镇、村及扶贫项目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定期通报资金使用情况,县扶贫部门随时进行跟踪监测。专项资金报账率达到95%,项目计划完成率和项目合格率均达

100%。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了扶贫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二是去年扶贫资金审计及整改情况。去年四月中旬,裕安区审计局对我县2011-2013年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发现,我县扶贫资金使用总体比较规范,但还有少数扶贫资金在立项、分配、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问题,挤占挪用扶贫资金214.03万元,审计后,县政府立即召开涉及单位会议,已责令涉及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坚决予以纠正,于201x年8月27日前全部归还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全部整改到位。并以县政府文件反馈至市审计局。

六、扶贫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一)201x年、201x年扶贫资金使用情况。201x年,共安排扶贫资金1403万元,其中整村推进投入资金884万元,雨露计划投入130万元,扶贫龙头企业和贷款贴息90万元,所有资金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项目实施完毕,项目资金全部拨付到位。201x年,共安排扶贫资金1290万元,全部投入43个建档立卡村。目前项目的前期调研立项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加紧汇编和申报,待省扶贫办备案同意后,立即组织人员开工建设。

(二)201x年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安排情况。近几年,我县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县政府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扶贫专项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201x年我县配套扶贫资金为300万元,201x年配套资金已达500万元,占上年到到县专项扶贫资金的30%左右,扶贫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有效解决的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困难。

七、精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扶贫库建设情况

《安徽省扶贫办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皖扶办〔201x〕32号)下达我县后,我县立即召开专门工作会议,部署精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库建设工作。会后各乡镇立即行动,各贫困村扶贫工作队认真履行职责,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谋划贫困村总体规划,根据贫困村资源优势,科学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全县整村推进村共计上报201x-2017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4250个,总投资约58609.2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3625个,要投资38998.4万元;产业发展类项目545个,要投资19460.8万元;雨露计划类项目80个,要投资150万元。在三年扶贫项目库的基础上,进行走访调研,在考虑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资源环境可承受条件等因素的同时,充分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筛选出201x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76个,并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结合自身现有条件,拟定出今年预脱贫户的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共拟定预脱贫户1837户,制定帮扶措施1934个,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县的脱贫任务。

从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自查情况看,我县能迅速贯彻落实省扶贫办32号文件精神。做到了传达快、学习透、领悟深。在扶贫资金管理的使用和管理上,做到财政扶贫资金不擅自改变项目和资金用途、不截留、不挪用、不挤占扶贫资金,所有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做到规范管理,施工合同、报账手续等合乎要求,项目资金使用达到预期效益目标。在扶贫项目的实施上,做到项目安排合理、项目实施进度快、资金拨付到位、项目完成质量高。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不断完善,驻村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三年扶贫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建设工程项目后期维护不到位,非重点贫困村的驻村扶贫工作未到岗到位等。项目库申报过程中不考虑实际,贪多、贪大等等。在今后的精准扶贫工作管理中,我们将积极改进,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力争全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精准扶贫工作自查报告

xxx市第三轮第二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开始以来,xxx镇xxx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规划和措施,并落实责任人,积极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对照金堂县脱贫攻坚要求,现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xxx镇xxx村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先后通过个人申请、镇村干部入户调查核实、村议事会筛选、镇村两级公示等具体工作环节,全村共识别出25户相对贫困户,完成建档立卡工作。走村入户,积极沟通,了解贫困户发展意愿,并协助制定脱贫措施,9月13日协助进行自行采购的生产物资仔猪和仔羊全部分送到户,并按程序完成市县财政扶贫资金生产资料补贴的报账工作,补贴资金已全部打入相对贫困户账户并用于支付生产资料采购费用。组织帮扶责任人“回头看”,并请农技人员到户指导仔猪、仔羊养殖技术和诊治生病的家畜,按标准进行疫苗的注射。明确脱贫目标,建立相对贫困户收入明细分析表,实行动态管理,实时了解收入情况、帮扶项目落实情况及效益,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对应措施,确保脱贫目标的达成。

(二)规划引领,全面布局

20xx年4月完成《xxx镇xxx村20xx年-20xx年扶贫开发规划》。按照脱贫与致富、扶贫与发展、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原则,立足地域、文化、乡村特色,统筹考虑住房改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会同县级主管部门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配合县规划局9月完成《金堂县xxx镇xxx村扶贫规划(20xx-20xx)》,对xxx村产业发展方向、整体布局、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同时,配合县水务局完成新建12口堰塘、42口蓄水池、6个提灌站、13公里沟渠的设计工作;配合县交通局进行产业道路和入户道路勘测2.1公里,为发展产业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在规划的编制完善中,注重鱼渔同授,造血输血并举,将产业致富作为脱贫的根本,围绕镇特色水产定位,建设标准化鱼塘,推行稻田养鱼,坚持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向,规划建设桃子、梨儿、杂柑等精品果园,按照“一户一业、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方式,因势利导帮助相对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市区级帮扶单位xxx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x区街道办、xxx区发改局也多次由分管领导带队到村了解情况及沟通发展规划和意愿,研究制定了《20xx-20xx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1对1”结对帮扶表》,明确了增收项目、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

(三)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将产业致富作为扶贫的根本路径和方法,围绕xxx镇特色水产定位,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资源、有序推进”原则,注重“输血”“造血”一齐用劲、扶贫扶智共同发力,拟新发展春见二代优质杂柑300亩;高改核桃600亩;新建精品梨园250亩;新建“四大家鱼”及鲈鱼、武昌鱼等名贵鱼种标准化鱼塘100亩,新增生猪、黑山羊养殖等80余头;新修产业道路7公里,整治塘堰12口、蓄水池42口、泵站6座及沟渠13公里。通过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育群众易学易懂易于接受的农业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多方支持,助力脱贫

围绕建设“乡村田园、幸福xxx”的目标,市级联系部门和区县帮扶单位把帮助xxx村“摘帽”和贫困户脱贫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在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帮扶责任人也相继到对口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

从9月初到11月20日,工投集团15家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即帮扶责任人分别到对口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和贫困户家中进行了走访和慰问,并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金堂县水务局主要领导和帮扶责任人也分别到对口结对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家中进行了走访和慰问。

截止到11月20日,xxx工业投资集团公司帮扶资金到位176万元(其中杂柑基地建设50万元,精品梨园建设10万元,村民文化活动室建设30万元,道路建设50万元,标准化鱼塘建设25万元,培训费1万元,精准扶贫15户资金4.5万元和困难户慰问金及慰问品约5.5万元;xxx区街道办、xxx区发改局分别到位10万元,共计20万元帮扶资金。金堂县水务局帮扶资金50000元也已拨付到镇财政所村组专用账户。

(五)项目实施进度

1.村民文化活动室建设。7月16日开始建设,8月28日顺利封顶,目前外墙装饰已完成,正在进行屋顶防水和收尾工作,预计12月中旬即可投入使用。

2.目前由市县财政产业扶贫专项资金40万元、市工投集团帮扶资金10万元的250亩精品梨园项目已按程序确定苗木供应商,正在进行土地整理和产业道路规划及栽种株距的划线工作。市工投集团帮扶50万元的300亩杂柑基地项目因错过了栽种季节而暂停,预计在20xx年1月启动。

3.县水务局新建12口堰塘、42口蓄水池、6个提灌站、13公里沟渠的设计工作已完成,正按程序启动下一步实施工作。;县交通局支持的产业道路和入户道路2.1公里通过勘测设计后已按程序完成项目招标工作,施工单位已进场。

4.标准化鱼塘建设,已与农户就土地租金和使用性质达成一致并签订土地流转协议。

5.目前由市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补贴7.5万元的农户自行采购的生产物资已全部到位,25户相对贫困户中21户采购仔猪共计62头,3户采购仔羊共计13只,1户采购微耕机1台。在开展“回头看”工作中,有一户仔猪死了1头和一户仔羊死了2头,因均过了1个月质保期未能得到赔偿,针对以上情况,加大了对2户的监控和帮扶力度,要求农技人员重点跟进,从圈舍卫生和饲养管理提供指导。

6.结合相对贫困户需要,协助xxx村开展劳动技能的培训2次,通过参加金堂县劳动局组织的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和种养殖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工作效率不够

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项目较多的情况下,对项目基本情况把握不够,没有分门别类的进行分析,在项目实施时没有合理安排实施进度,导致杂柑基地建设错过了栽种季节而暂停;前期精品梨园项目规划不够细致和全面,只规划了面积和范围,在项目实施时才进行产业道路的规划,没有考虑坡地的占用导致涉地农户提出意见,最终致使实施进度较缓。

(二)监控力度不够

在对相对贫困户生产资料采购后的养殖情况监控力度不够,虽然在仔猪仔羊生病时到户查看,并请专业人员诊治,但仍然死了1头猪和2只羊,对农户的技术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

(三)村集体增收机制不完善

目前村集体收入基本全靠财政拨款的村公经费,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以前引进业主,经济指标是上升了,但村集体没有得到发展,收入并没有增加,土地租金也只能让涉地农户收入增加,其他农户收入也没有增加。前期拟启用村两委下集体经济组织海兰土地股份合作社,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等原因而暂停。项目实施和管理还是由村两委组织进行,但村两委日常工作任务也较重,对项目的管理力度缺乏。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对项目的研究分析,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和进度,并组织落实。做到细致全面,避免漏项和重复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监控力度

制定定期巡检制度,加强对相对贫困户种养殖情况的掌握和技术的支持,加强对家畜的防疫,定期接种疫苗及时进行病畜的诊治,并帮助分析致病原因,针对性制定改善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加强目标督查力度,帮扶责任人绩效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三)探索完善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

为加快项目推进,目前项目实施采用由村集体承建项目,业主承包,村集体收租,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的模式进行,这样不但解决了后期资金投入、技术管理、人员等问题,还能促进村集体收入增加。杂柑基地、精品梨园、标准化鱼塘等项目拟采用该模式进行。

(四)积极与大公司开展合作,发展种养一体化

目前正大集团与xxx村初步达成意向,拟租赁100余亩土地建设生猪养殖场,项目建设用地50亩左右,其余打造种植园区,养殖场的粪便集中回收处理后就成为种植园区的有机肥料,形成循环利用。村集体可合作建设种植园区,然后承包出去达到增收的目的。

(五)智力扶贫,推动就业就学

积极开展智力扶贫。结合相对贫困户需要,协助xxx村开展法律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通过参加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充分就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还通过全村摸排,了解农户就业意愿和入学困难,依托市工投集团平台,针对精准扶贫对象、有就业需求和入学困难的农户,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和入学帮助。

篇2:银行精准扶贫工作自查

在调研中了解到XX镇XX村村民希望能有一些致富门路和信息之后,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四处联系致富途径,为XX镇XX村的村民们提供了10000元的菜苗,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帮助村民打通致富途径。

得到了改善,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帮助帮扶村及帮扶社区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打开了信息获取渠道,变“供血”为“造血”,真正做到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XX镇xx年xx扶贫开发工作自查报告

XX镇xx年xx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政府组织、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面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全镇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狠抓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在科技扶持、各部门对口帮扶、捐资助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使我镇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做好xx年xx扶贫开发工作和继续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责任制的通知》精神,我镇对xx年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XX镇辖22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239个村民小组,9082户33020人,其中有绝对贫困人口150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69元),是一个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贫困镇,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xx年年争取了各方面的扶持力度。

今年以来,我镇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整合资金,形成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社会捐赠、企业赞助、镇村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形式,结合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项目,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为全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为平台,整合各类资金实施项目,把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的村组纳入全镇“十一五”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要求,对确定实施项目的村组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

篇3:银行精准扶贫工作自查

脱贫攻坚,资金不可或缺,金融支持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云南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全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逐步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人行昆明中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统一部署,牵头起草了《云南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以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全省实施。方案明确了云南省“十三五”期间金融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方法举措和保障政策。会同相关部门,优化扶贫贴息贷款流程,推动制定《云南省扶贫贴息到户小额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实施方案》,支持农信社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发放小额贷款。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专项贷款实施细则》和《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专项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细则》,支持贫困地区农户改善住房条件。

加强配套机制建设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力度,完善配套机制建设,提升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建立了由昆明中支牵头,发改委、扶贫办、财政厅、金融办、云南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等组成的云南省金融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指导全省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加快推动建设云南省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争取8月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企业等基础信息与金融服务信息的有效对接共享,为金融扶贫信息的精准采集、监测分析和统计评估提供基础平台,夯实金融精准扶贫基础。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照其制定“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和2016年金融扶贫工作计划,紧盯目标任务,落实责任。

稳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按照总行“两权”抵押试点工作要求,昆明中支牵头制定了《云南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经省政府审核印发各试点地区,并上报国家指导小组备案。试点地区人民银行按照“两权”抵押试点工作要求和省级实施方案,推动和牵头制定了当地开展“两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方案。截至6月末,全省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分别为57.29亿元和5.95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73亿元和0.61亿元。其中3个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和6个农土抵押贷款试点贷款余额分别为15.82亿元和1.52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2.48亿元和0.63亿元。截至6月末,试点地区农房和农土抵押贷款不良率分别为2.26%和4.96%,比年初分别降低0.75个和13.88个百分点。

有效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

2015年至2016年6月末,全省累计对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支农和扶贫再贷款58.27亿元,贫困地区再贷款实行比正常支农再贷款更为优惠的利率(在正常支农再贷款利率基础上降1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6月末,贫困地区支农和扶贫再贷款余额32.15亿元,占全省支农再贷款(含扶贫再贷款)余额的77.23%,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16年4月以来,为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开办了扶贫再贷款业务,截至6月末,全省扶贫再贷款限额增加到37.2亿元,扶贫再贷款余额5.96亿元,累计对全省19个贫困县22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再贷款6.82亿元。据初步测算,可减少贫困地区贷款客户利息支出约790万元。

创新推出一批“量身定做”的特色金融产品

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陆续创新推出了一大批符合贫困地区“三农”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探索形成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信贷模式,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持续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有效促进贫困地区资源资产向资金、资本转变。

加快金融精准扶贫便利化建设

完善金融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便利化建设。截至2016年6月末,全省贫困地区共有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49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3381个;保险机构884家;小额贷款公司319家;布放自助设备14.95万台,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共同参与的金融扶贫新格局。93个贫困地区各项存款余额9626.69亿元,同比增长19.31%;各项贷款余额6231.1亿元,同比增长14.26%,高于全省银行业各项贷款增速2.02个百分点。先后建成具有综合金融服务功能的惠农支付服务点19078个,建成县域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105条,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支付结算渠道进一步畅通。

据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副行长王建东介绍,下一步,该行将持续加大在精准扶贫方面的的投入力度,并在以下几方面作为工作着力点。

抓好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切实承担起各地区金融精准扶贫的牵头工作,认真落实《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云南省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及时掌握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相关信息,调动和发挥好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规范慎重稳妥推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抓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动确权登记颁证、流转交易平台建设、风险补偿和缓释机制建设等配套基础工作。结合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探索在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安置点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搬迁人口发展产业。

加强扶贫再贷款的管理和运用。按照扶贫再贷款管理的有关要求,做好审批、发放管理工作,切实加强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台账管理、分析监测和政策效果评估,有效提高扶贫再贷款的使用效果。加大政策宣传,强化正向激励,结合辖内实际,加强对扶贫再贷款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创新扶贫再贷款运用的新模式,提高扶贫再贷款的使用率。

发挥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应加强与当地扶贫、发展改革和财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争取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担保等配套政策上有所突破,推动建立健全融资风险分担和奖励激励机制。完善各层次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要统筹协调好各区域的金融机构,要衔接好地方政府扶贫政策与金融扶贫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支撑作用。

突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围绕如何实现金融服务与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指导金融机构就“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对贫困对象的识别和分类,从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异地搬迁、教育创业等多角度找准金融扶贫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准发力。

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建设。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应以推广试用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实现扶贫部门、扶贫基本信息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信息精准对接,组织金融扶贫信息对接共享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逐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龙头企业等基础信息与金融扶贫信息的有效对接共享。督促辖内有关金融机构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和报送制度,按时通过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对接共享系统报送扶贫贷款等信息。

篇4:“绿色银行”助力精准扶贫

铅山县英将乡地处武夷山脉五府山下,山高林密,生态环境十分优良,其乡下游为上饶市饮用水源地大坳水库,自唐代已开始种植茶叶,历来有种植茶叶的习惯和传统。该乡根据上级产业扶贫有关政策精神和村民大会建议,决定发展优势产业茶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产业扶贫方式。目前,全乡现有茶叶面积7000多亩,海拔均在400—1300米,其中人工种植茶叶面积4000多亩,野生茶面积3000多亩。

英将乡根据上级产业扶贫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按照贫困群众的意愿,结合乡情和实际,选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茶园,并围绕茶园推进农旅一体化进程,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实现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利用。2014年以来,铅山县县、乡两级政府出台了包括产业规划、基地种植、加工研发、品牌推介在内的一系列扶持茶叶产业发展措施。县财政按贫困户每新开一亩茶园,三年补助4000元,支持贫困户发展茶叶产业。乡党委政府多次与中茶所等科研单位联系,培育了特有茶叶品种,做大做强英将茶叶品牌,支持茶叶产业扶贫。

英将乡有铅山县绿和有机资源开发有限公司1家茶叶公司;合作社32家,规模在30户以上合作社4家,其中铅山县六和茶叶专业合作社规模最大,该合作社在2014年荣获“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称号。按照群众申请、村两委会议评议、公示、签订合同等程序,有164户贫困户自愿加入茶叶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征地、统一育苗、统一栽种、统一经营”,贫困户参与管理,乡村干部监督实施。该乡给每户贫困户新建茶园3亩,在茶叶无产出的2年内,合作社给每户补助200元,3-5年的茶叶小产期,每户补助1000元,五年以后按利润分成。由于地处高山林下,腐殖层厚,气温低,茶叶不需施肥、打农药,所生产的红茶、绿茶一直供不应求。2014年67户贫困户新建茶园162亩;2015年,新加入97户贫困户,新建茶园152亩;今年还将投入150万元建设道路和茶园。

面对如火如荼的茶产业和扶贫工作形势,英将乡乡长郑孝文高兴地说:“引导农民充分利用现有宜林荒山资源和‘四旁’闲置土地发展茶叶产业,每年每户可增收2万元以上,相当于建起了一个‘绿色银行’,能够实现脱贫致富。”

篇5:精准扶贫工作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青泥沟村是崇信县的贫困村,属崇信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村,县人社局50名干部联系64户贫困户。该村位于新窑镇西南部,全村辖4社102户373人,其中,贫困户33户129人,低保户12户37人,残疾人14户16人,五保户2户2人,贫困面33%,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有234人;中共党员27名,高中文化程度20人,初中文化程度151人,小学以下(含小学)文化程度196人,退伍军人3人。全村耕地面积3132.5亩,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油料(胡麻)为主,户均种植小麦3.6亩,平均亩产660斤,户均种植玉米3.8亩,平均亩产1000斤,户均种植胡麻1.3亩,平均亩产200斤。全村牛存栏171头,其中牛存栏5头以上的10户。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124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815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崇信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情况。“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崇信县人社局围绕“助农增收、为民富民”这一目标,送政策、送技术、解难题,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扎实有序开展。及时修订完善了《崇信县人社局联村联户》等6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联村联户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对《青泥沟村小康发展规划(-)》、《崇信县人社局帮扶工作规划(2012-)》和《个人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2012-2020)》进行了修订完善,确定了牛果产业、劳务、技能培训等10个方面的帮扶措施。举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和种养殖知识讲座4期,培训群众483人(次),发放培训教材760多份,召开“双联”行动群众会4次,征求帮扶对象意见建议12条,排查化解邻里等纠纷9起,维护了和谐稳定。结合青泥沟村适合发展核桃种植的实际,在新庄、黄湾、杨坪3个社新建480亩核桃示范园,建成后向农民定补资金5000多元。优先推荐帮扶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已向华煤集团、崇信电厂等企业输送农民轮换工23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8万多元。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帮扶责任,组织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先后进村入户开展帮扶36次,为13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太空被、食用油、大米、面粉等物资,总价值5000多元;捐款1000多元,帮助1名贫困学生实现了大学梦,投资1000多元修建了5口水井,向村上捐赠办公家具20多件、惠普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有效缓解了村部办公设施紧张的局面。坚持每月深入联系村开展一次帮扶,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行“双联”工作图表式管理模式,确实把帮扶责任落到了实处。

(二)经济发展情况。20,青泥沟村人均纯收入3124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小麦、玉米、胡麻(菜籽)等种植、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收入。一是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年全村小麦种植372亩,人均1亩;玉米种植388亩,人均1.04亩。二是养殖业,全村现牛存栏171头,养殖5头以上的有10户;羊饲养量68只;兔饲养量30只。三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116人。其中,在县外务工的54人,在家门口就近务工的62人。

(三)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青泥沟村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20人,入学率100%。其中,上幼儿园6人,上小学14人。目前在校大学生6人。

(四)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73人,参合率达到10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234人,参保率100%。全村60岁以上老人51人,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村上有医疗卫生室一间,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品,有乡村医生1名,但乡村医生为半路出家的赤脚医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医务水平低,村民认可率和就医率偏低。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村级办公场所需要改善。现有村部为修建的3间砖混结构平房,条件所限,没有配备专门的文化室、阅览室、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功能室。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黄湾社至吊沟岭社、黄湾社新农村村社道路未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难以出行。村民出行主要靠摩托车、三轮车等,全村有摩托车50辆,三轮车21辆,拖拉机9台。三是人畜饮水问题需要解决。该村未接入自来水,人畜吃井水的有47户,长年吃山泉水的有30户(所谓山泉水就是在山坡较低的地方挖一个坑,靠雨水和地表渗水聚集而成)。四是通讯设施质量不高。全村电、电话、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均入户,手机信号网络虽然已覆盖,但吊沟岭、杨坪两社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且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

(七)精神文明建设和村容村貌情况。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群众文化娱乐方式单一,主要是参加新窑集市活动。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差,牛、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多,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比较普遍。

(八)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村委主任1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5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村委委员4人。平均年龄42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人,大专文化程度1人。二是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三是党员队伍情况。全村现有党员27人,其中有女党员3人,党员年龄老化。

三、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篇6:精准扶贫自查报告

在调研中了解到XX镇XX村村民希望能有一些致富门路和信息之后,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四处联系致富途径,为XX镇XX村的村民们提供了10000元的菜苗,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帮助村民打通致富途径。

得到了改善,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帮助帮扶村及帮扶社区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打开了信息获取渠道,变“供血”为“造血”,真正做到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XX乡xx年xx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政府组织、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面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全乡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狠抓各项目扶贫措施的落实,在整村推进、小额信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使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认真做好扶贫开发相关工作的通知》(宁办发[xx年]67号)精神,参照《宁洱县xx年年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责任状》,我乡对xx年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xx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2972户12902人,其中有相对贫困人口7741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占全乡农业总人口的62.5%;有绝对贫困人口2725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占全乡农业总人口的22%,是一个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贫困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xx年年,全乡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3个,分别为:

那迁村半山小组xx年xx市级重点扶

持村项目,干田村干田一组xx年xx省级重点扶持村项目,干田村干田二组、三组、景东组、改河组xx年年上海宝钢对口帮扶项目。共争取各级扶贫资金193万元,其中:

篇7:精准扶贫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办的要求,我单位对2017年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传落实情况

大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做出批示,要求第一时间做好国家及省、市精准扶贫相关文件贯彻落实,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意见。每次会议结束我单位驻村工作队迅速行动,有力的促进了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为推动文件贯彻落实,我单位驻村工作队多次入户走访宣传,先后进行了精准识别“五步走”和“四上墙”活动,并多次入户宣传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扶贫政策,使贫困户及时了解扶贫信息。认真开展“雨露计划助学行动”。对在册贫困户家庭的子女上大学进行摸底宣传、组织申报、对象审核等工作,使两户上大学子女享受每年3000元的助学补助。

二、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情况

根据省、市关于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全面核实贫困户基本资料信息,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帮扶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已全部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全面做好2017年脱贫户和2018年预脱贫户的标注,做到村里具备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并定期进行核实和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和预脱贫户的贫困户按照“两公告、一公示”的程序由村民评定,切实做到贫困户进出有序、合规。

三、驻村扶贫工作队情况

我单位从2017年5月末启动开展驻村工作,共选派孙长林副校长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派李铁成教研员为驻村工作队为第一书记,选派钟晓涛、宋立军为工作队队员,组建了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在驻村前进行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确保工作队下去之后就能立即开展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认真按照《吉林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坚持长期驻村,杜绝“走读现象”,帮助贫困村制定整村推进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项目,落实好帮扶措施。工作队驻村工作以来,第一书记每月基本到村工作22天,较好的保证了驻村时间。我单位坚持第一书记每月一汇报,并且每季度都召开工作调度会,听取各工作队的工作汇报,并为每个队员进行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

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1.争取在填报各项数据的精准性上下功夫,使精准识别、精准实测更加科学有效。2.少数贫困户缺乏有效脱贫致富措施,阻碍了整体脱贫进程。贫困户中的特困户、缺乏劳力户,大病户、弱智户、孤寡老人户,对他们要加强研究因户制宜的扶持办法。

3.按照2017年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的要求,继续完善好更新好建档立卡户相关信息,做好建档立卡户信息动态管理工作。

大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篇8:银行精准扶贫工作自查

近年来,南江县开展了“借羊还羊”的黄羊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即把能繁母羊借给贫困户养殖,贫困户通过繁殖出的肉羊获取收益,该模式在28个乡镇1 300余户贫困户中取得了成效,脱贫人口分别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产业扶持一批”贫困户的8.2%和26.1%,2015年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促使810户贫困户脱贫。中国工商银行在总结过去扶贫开发工作经验,尤其是当地黄羊扶贫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引导贫困村成立合作社进行整村帮扶,开展了“南江黄羊生态养殖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由中国工商银行捐助资金购买优质母羊,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贫困村实现精准脱贫。

1 捐助资金,破解产业发展启动难题

按照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和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中国工商银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四川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建立贫困对象退出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出资300万元选购能繁母羊赠送给选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贫困村的南江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股本金,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贫困村开展南江黄羊生态养殖产业精准脱贫项目。捐助资金缓解了贫困户发展投入瓶颈和项目启动难问题,培养了贫困户特色养殖产业的“母体细胞”,有效调动了贫困户脱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对选定乡镇中的五星村、桥坝村和茶溪村等贫困村的南江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借出能繁母羊2 000只。

2 创新机制,转变发展方式

2000年左右,南江县先后实施了黄羊、生猪、土鸡等养殖帮扶行动,由于缺乏监督制约机制,部分群众对无偿捐赠发放的畜禽管理责任意识不强,甚至出现了私自屠宰、出售的现象,导致扶贫效果不佳。为避免重蹈覆辙,再次出现此类现象,中国工商银行与县政府有关部门经过深入研究后,创造性地将能繁母羊由“发”改为“借”。明确工商银行出资购买的母羊为项目贫困村专业合作社所有,有养殖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应递交申请,审批通过并经过公示的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南江黄羊产业精准脱贫项目协议》,合作社把黄羊借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并负责进行组织管理。通过由“发”到“借”的转变,培育了集体经济组织和长效脱贫产业,扭转了群众依赖无偿捐助的观念,避免脱贫产业发展“虎头蛇尾”。同时,贫困户和其他村民作为合作社成员,可以持续参与黄羊股本分红,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合作社与成员间的双向监管。项目能直接惠及近2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近千人口,并间接使加入贫困村合作社的数千名群众受益。

3 协调联动,“七方共保”打好组合拳

中国工商银行与南江县农业局、扶贫移民局、财政局、北牧集团、保险公司、专业合作社一起建立了保资金投入、技术指导、融资担保、保底回收、风险保障和组织生产的“七方共保”机制。300万元资金的投入,有效带动了四川北牧集团按照每20只能繁母羊配置1只种公羊借出南江黄羊,并负责以高于市场价10%的保护价回购肉羊。借助金融部门开发的财政贴息贷款“黄羊贷”,助推项目开展。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羊场+养殖户”专业组织模式,催生了一批南江黄羊专业合作组织,在牧草资源丰富的北部山区乡镇建立了示范养殖小区,有力提高了标准化水平与组织化程度。协调北牧集团与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一起,为黄羊办理了保险,最大限度降低了意外损失。

4 规范运行,助贫困人口获红利

在项目实施中,成立了由中国工商银行扶贫干部任组长,县农业局、扶贫移民局、项目实施乡镇和北牧集团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对项目推进实施进行组织协调、动态监督,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和配套帮扶等机制。有计划、分步骤、按程序开展宣传发动、审核农户申请、验收圈舍、投放种羊、开展技术培训等。能繁母羊投放到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后,北牧集团凭发票、贫困户签字确认的投放表,经中国工商银行扶贫干部审批后,即可申请拨付资金,达到完成一批拨付一批。经测算,每只母羊平均2年产3胎,每胎2只,按80%出栏,每年能出栏2.4只肉羊。对于有20只能繁母羊的家庭,每年能出栏48只肉羊,每只羊体重平均按30千克算,若单价35元/千克,48只羊合计可收入50 400元。

上一篇:交通安全行车安全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师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