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从大一开始

2024-05-24

求职,从大一开始(精选10篇)

篇1:求职,从大一开始

这几年来,一篇题为“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的文章被转载了无数次。如今,这篇文章的作者覃彪喜在新近出版的《求职,从大一开始》一书中,更是给了大学生非常多的关于求职和职业规划的忠告,有些观点非常大胆甚至有些偏激,一些技巧也有点儿旁门左道的意味,但是,总的来说非常实用,不愧为一位摸爬滚打了多年、有着丰富经历的过来人写出来的,跟那些所谓的求职宝典截然不同。以下是我从书中摘录出来的30个观点——

1.真正决定求职结果的绝不是面试时那十几分钟,而是整个大学四年。从这个意义上来

说,求职其实从大一就已经开始了。

2.“细节决定成败”不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让韦小宝去走郭靖的路,或者让郭

靖去走韦小宝的路,无论他们如何注重细节,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做好职业规划、找对发展方向比发奋刻苦更重要。

3.当公务员最大的代价莫过于用一个稳定的饭碗换取了一生中的无限可能。铁饭碗的真

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4.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并不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必要。一个对编程抱有兴

趣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其去学生会当个貌似风光的干部,还不如在电脑上多写几行程序。

5.站在求职者的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确实太多了;可如果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却又太少了。换句话来说:人太多,人才太少。如果只是人,而不是人才,那就没有资格抱怨人才过剩;如果是在“玩大学”而不是“读大学”,那就没有资格抱怨读大学没有用。不学无术的人可以在某些时间里忽悠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忽悠某些人,但决不能在所有的时间里忽悠所有的人。

6.一切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都是纸老虎。如果金钥匙打不开锁,人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一把能打开锁的铁钥匙。当然,草根大学的毕业生在求职时不可避免地处于某种劣势,化解这种劣势的途径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7.“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好找工作”,这句话在逻辑上就是不成立的。从职业规划的角度

来说,一个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和一个应届毕业的本科生不具有可比性,因为一个人不能同时出现在22岁和25岁这两个时间点上。三年工作经验和硕士学位互为机会成本,究竟如何取舍?那就因人而异了。

8.大学生做兼职既要适合,又要适量。从事兼职的大学生当中有76.9%的人在做家教,这是不正常的。同时,不要舍本逐末去做事倍功半的事情。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去做同样的事情,投入产出比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因为他在不同的时候拥有的资源是不同的。9.求职的过程难免会受尽曲折和委屈。在这种时候,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若干年以

后,当你开着宝马带着老婆孩子去海边散步时,突然回想起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所受过的委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为什么不预支这份将来的心情用来对待眼前的困难呢?

10.就业的最低纲领是谋生。对于一个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来说,还有什么事情比不能自

食其力更没有面子呢?

11.千万不要忽视趋势的力量!如果是在牛市炒股,只要买个不算太差的股票持股不动,多多少少都能赚钱;如果变成熊市了,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基本上随便买什么股票都会亏钱。所以,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12.不要迷信大城市。在一线城市,白领基本上只包括这么两种人:暂时做成了房奴的人,想做房奴而不得的人。当然,盲目地去基层更加不可取。如果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可以按照地域选择的“爬杆理论”进行选择。

13.也不要迷信大公司,在小池塘里或许更能钓到大鱼。为了博采大公司与小公司之众长,按照“螺旋式职业发展模式”选择合适的时机跳槽于二者之间是非常必要的。14.不要盲目创业。通过创业来逃避就业,说白了就是“知山有虎而入狼群”。也不要迷

信媒体包装出来的大学生创业明星,因为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人类是从猿进化来的,可如今动物园里的猴子永远不可能进化成人了。

15.不要害怕跳槽,也不要过于随意地跳槽。跳槽的基本逻辑前提是:既不能换成一份更

差的工作,也不能是从无差异曲线的一个点到另一个点。

16.大学生在毕业前短短半年的求职时间里并没有太多的就业机会。那怎么办呢?向时间

要工作,向空间要饭碗。当然,不能过早地进入求职状态。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谬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再往前一步就成为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17.千万不要把钱花在制作豪华简历上!一张A4纸就足以做出一份出色的简历了。(书

中附了两个简历模板,其中一个是作者覃彪喜刚毕业时的简历。)多一个封皮就意味着用人单位在审阅简历时至少要多花1秒钟来翻开它,而审阅一份简历的时间可能总共才10秒。

18.面试官审核简历其实就跟阅卷老师给论述题评分一样,是踩点给分的。不妨用写论文的思路来撰写简历。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来胜任某份工作就是论点,整份简历的内容则是论据。

19.要好好揣摩面试官的心思,弄明白每一个看似无关痛痒的提问背后暗藏着的“杀机”,然后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地做出回答。书里有19个面试“必考题”的命题思路及参考答案,实在令人咂舌。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可是女人心跟面试官比起来,实在小巫见大巫了。

20.网申的成功是以数量为基础的。把网尽量撒得宽一些,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技

巧。当然,其他的技巧也不容忽视,比如注意关键词的匹配、选择最佳的网申时间段等等。

21.要求扣押员工身份证、毕业证或者要求交纳押金、保证金、服装费、培训费的公司,不管它有多大的名气,都不值得对它有一点点的向往,立马掉头走人就是了。22.没有工作经验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时最致命的硬伤。要想突破这种“经验歧视”,有几

个方面的途径,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有针对性地消除用人单位的疑虑。

23.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存在性别歧视,对未婚未育的女性更加敬而远之。如果你是女生,当面试官问你有没有男朋友、准备什么时候结婚、是不是喜欢小孩时,一定要注意回答的策略。同时,更加要注重塑造、展示核心竞争力并注意差异化营销。平等是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的。歧视只能绊住弱者。

24.用人单位不是慈善家,老板在决定你的工资标准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考虑你读书的时

候投入了多少成本,也不会考虑你需要多少工资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开支。老板只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你能为他创造多少价值;能否以更低的工资标准招聘到跟你能力相当的人。前者是你的价值,后者是市场供求关系。

25.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乙肝歧视”,对付的办法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寻找枪手,偷梁

换柱”。这看起来似乎不太光彩,可是,像这种利己不损人,甚至是利人利己的事情,用一种善意的欺骗去规避病态的歧视,又有何不可呢?

26.千万别让户口绑架了求职。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因为对户口的过分在乎而感叹就业

之路越走越窄,就像是走进了北京的老胡同便责怪世界如此阴暗狭长。

27.研究生求职不妨采用“变色龙战术”——用两个身份去求职:一个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研究生,一个是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基于用人单位、应聘职位等方面的差异而因时制宜地在这两个身份之间切换。

28.大专生犯不着自卑,也不用把专升本当成救命的稻草。专升本不但没有太大的必要性,而且没有了很强的可行性。

29.起薪低一点没关系,但是零工资就业就万万不可了。零工资就业纯属不正当竞争的倾

销行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不自尊和不自信,同时也是在为无视劳动法规、无视劳动者权益的用人单位助纣为虐。

篇2:求职,从大一开始

姓名:张旭

学校:南开大学

院系:经济学院金融系

生日:1993年9月

座右铭:Just do it.步入大学以后,在我个人看来,求职离我还有很远,现在考虑求职的事情为时尚早,因此我对这个话题很随意。然而,同时我的心里又很是矛盾,因为虽然我在南开大学金融系学习了一学期,但是我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仍然很是迷茫,我不知道我毕业以后会做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所以,在被要求选一本书来读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与职业有关的《求职,从大一开始》来读,希望能给我以后的路提供一些指导与方向,使我能够脱离担心以后职业生涯的泥淖。

《求职,从大一开始》这本书里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如何做简历,如何面试应聘,以及如何对待创业,以及大学生就业压力太大的问题------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自然其中让我有想法有感触的东西就有很多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渴掘井,毋宁未雨绸缪。作者在书中提到,大学生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以防在毕业后措手不

及。当然,这个规划只是一个方向上的规划,虽然人不可能预测到几年后的事情,但是也要提前规划好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与其等到毕业的时候羡慕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与其在求职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用一些投机取巧的雕虫小技来掩盖内在实力的苍白,还不如从大一就开始好好规划未来。所以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没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又谈何求职与就业?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我们要了解在招聘的时候老板是根据什么来决定求职者的命运,是根据什么来做出对求职者的取舍。他们根据的不是你的求职简历写的多么华丽,或许你洋洋洒洒的写了几大页自己的优点和工作经历,但是我认为真正打动老板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你是否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只有能了解并满足单位需求的求职者才会被青睐。我曾经听过东亚银行一位分行行长的讲座,他说:“我在招聘的时候,我并不是看你简历写的多么华丽,而是简历上是不是体现了我所想要的能力。而且我在你面试的几秒钟,我就能看出你的真正的深浅与内涵,我就能看出你大学四年究竟是在读大学还是在玩大学。”因此,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在大学中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而不是迷恋身边的风景,把大学四年都用来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在网吧里流连忘返,在草坪上花前月下。比止步不前更可怕的是南辕北辙。如果大学四年都在马不停蹄地赶路,放弃

了周末的休息,放弃了美好的爱情,却没有把劲使对地方,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无用功,没有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忙忙碌碌几年,碌碌无为收场,那又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现在的确存在一种情况:大学毕业生太多,可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太少,也就是说:人太多,人才太少。现在大学生玩大学的人太多了,在大学里面,大学生有很多人都想尽一切办法逃课,想什么办法才能在考试时多考几分以致能够及格----这种学生太多了,所以导致大学生抱怨找不着工作,用人单位抱怨找不下合格的求职者。所以,在大学中,我们应该珍惜良时,努力提高自己能力。

还有一句话让我感受颇深:我们应该尝试用将来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困难。现在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回想我在高中为高考备战的经历,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回忆,而且真的感觉到当时的困难真的算不了什么,而在高中时却明天都抱怨学习太累,甚至有过想放弃的想法,所幸我坚持了下来。所以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当你经历过某些事时,在回过头来看这件事,那么当时所受的那些痛苦真的不算什么。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将来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困难。对于求职当中的大学生来说,又何尝不可以用这样一种方法给自己打气呢?不管在求职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都不过是暂时的。

在大学生中,很常见的一件事就是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就

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选择做一件事情的理由往往并不是因为自己认为值得去做,而仅仅是因为他看到别人也在这么做。比如说,看到大家都选这门课,想当然的认为这门课很好,就选了,却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兴趣。很多毅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对创业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客观上也不具备创业的各种条件,但是看到媒体报道某个“创业明星”的光辉事迹以后,立马蠢蠢欲动起来。如果他们身边有比较多的人对创业感兴趣,那就更加容易形成一个百舸争流的气氛。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谨慎选择,做每个选择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绝对不能马虎决策,否则,误了自己的人生,后悔莫及。

还有一句话,并不是每一个好人都有好报,并不是每一个罪犯都会坐牢;并不是每一次小心驾驶都能平安,并不是每一次酒后驾车都有车祸;并不是每一个才华横溢的人都能出类拔萃,并不是每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都将碌碌无为;并不是每一次付出都能得到收获,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能被人肯定,并不是每一点成绩都能被你的老板和上司赏识……这,就是世道。我承认,世道并不好,可是,谁又能改变这个世道呢?既然不能改变,那就只能在第一次付出没有得到收获的时候付出第二次,第十次付出还没有收获的时候付出第十一次。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如果耐不住寂寞,不懂得坚持与等待,成功只会越来越遥远。欲速则不达,越想马上成功就越是南辕北辙。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谁不曾寂寞过?谁不曾等待过?人生不如意事十之

八九,我们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我们能做的只有坚持。

所以,读完这本书,发表了这些感慨,为了以后不用为工作发愁,为了以后不会步一些失败者的后尘,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好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规划,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必须让自己奔跑起来,奔跑青春,展望未来。

篇3:职业规划教育,从大一开始

分析以上因素可见, 不少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 有三个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第一,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怎么读;第二, 大学阶段如何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全面的就业准备;第三, 求职择业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三个“不清楚”, 不少在校大学生都处于没有目标或者即使有目标也不清晰的状态, 被动地适应大学生活, 找工作时自然会四处碰壁。

因此, 大学生要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那么, 如何才能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呢?我们认为, 从大学新生入校开始, 学校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应对三个职业准备清单 (职业准入条件、核心知识结构和必备的职业技能) , 帮助大一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目标, 并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只有这样, 大学生的学习才有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动力。

目前, 高校普遍采用专题报告会、讲座等指导型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提高仅靠这些方式是很难实现的。因为, 大学生最需要的是由“知道”转变为“做到”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基于此, 如何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 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让大学生“知道”, 二是帮助大学生由“知道”转变为“做到”。

专题报告会、讲座、就业指导课等指导方式基本实现了帮助大学生“知道”的目的, 而团体辅导、个体咨询、校内网络信息平台辅导等辅导型指导方式则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由“知道”到“做到”的转变。

团体辅导, 就是把有相同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围绕着问题,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分析, 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困扰他们的问题, 并理出头绪, 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个体咨询, 即一对一咨询。这对大多数高校来说都难以实现, 因为高校能做专业咨询的辅导老师很少。但是, 如果能对某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一定数量的一对一研究性咨询, 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成解决该类问题的手册提供给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参考, 应该是可行的。

篇4:写简历,从大一开始

你一定要问,大一学生没有任何经验和技能,怎么写简历?没错,每一个刚进校的大学生都是一张白纸,青锐建议:利用大学四年去填满一张空白简历!

茂神州的七年简历故事

高中时期的茂神州,根本算不上是好学生。尽管他早早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但只凭“一味沉迷于电脑编程,鄙夷学习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高考的低分让他差点不能继续学习计算机专业,这件事让茂神州刻骨铭心。

“技术再好,也不过是高级工匠!”母亲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勉强进入大学后,茂神州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计算机研发工程师。“找工作什么最重要?地球人都知道,是实力!但实力需要通过简历体现,如果过不了简历关,其他都是白搭。”于是,茂神州干了一件一般大一新生想都没想到的事情:写简历。有人要问了,区区大一新生,啥经历都没有,写什么简历呀?—这只是普通人的想法,但茂神州不愿普通,“先写出简历框架,接下来结合简历磨练实力,做出成绩后再反过来填满简历。”

学着应届毕业生,茂神州从网上搜罗了一大堆简历模板,像模像样地写起简历来。“计算机研发工程师很看重学历,至少要念到硕士研究生。”一上来茂神州就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挺牛,要争取保研!”要保研可不容易,“本科四年积累基础理论,专业排名必须进前十”。此外,茂神州的保研条件里还有专业实践一项,“这个专业很看重实践经历,最好到高年级参加一些编程比赛,丰富经历。”

就这样,一张“未来简历”跃然纸上,从眼前到7年后的大概走向,茂神州已经心中有数,“这是一份简历,也是一份学习计划书,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实际行动填满它。”

“硕士研究生,XX大学计算机专业,综合成绩专业排名第X;本科,同硕士专业,期间荣获X等专业奖学金,GPA:3.X,综合成绩专业排名第X……”这是茂神州简历中学历部分的内容,为了让这些数字更有份量,他从大一起就有意识地积累学科知识。

“大一大二专心K书最重要。”身边的同学要么冲着奖学金,要么想当学生干部,茂神州却不动如山,潜心学习,“扎实的知识能让我在面对未知领域时有探索的底气,这是一种收放自如的潜力,也是企业重视的。

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效果自然立竿见影。本科毕业,茂神州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顺利保研不说,还得到了奖学金。沐浴在别人羡慕的眼光里,他却没有松劲儿,“好成绩和学历只是简历的一部分,还有更大的空白需要填满。”

在简历中,茂神州把实践分成了两个板块:参赛和实习。“一连串漂亮的比赛成绩,紧接着是丰富的实习经历,这样的简历多吸引眼球呀!”不过他并没有急于求成,“比赛可以在大三大四期间参加,而实习更接近工作,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完成。”

按计划,茂神州大三时报名参加了一系列程序设计比赛。所谓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参加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英特尔杯邀请赛要求参赛选手知识面广。编程中需要使用的软件开发程序vs.net,对茂神州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他很快学会了vs.net,一点都没耽误比赛进度。

当然,比赛依然不轻松,参赛队伍要连续对着一块不及巴掌大小的电路板反复测定。电路板上密密麻麻布满了上下两层细线,芯片更不足0.25毫米,这无疑是对意志力的考验。繁琐的工作一度让茂神州恨不得摔掉芯片直接甩手走人,但一想到这不光是他一个人的比赛,每次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虽然比赛结果让茂神州不甚满意,但这件事激励着他一路向前,有了这次历练,才有了之后的黑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一等奖、哈尔滨工程大学“五四杯”科技作品展一等奖等接踵而至的骄人战绩。

学习成绩ok,社会实践也ok,茂神州又为自己的简历填上了一个最后的保险:“英语水平良好,可以适应英语工作环境。”茂神州特意用红笔勾画出“英语”二字,“计算机研发已经全球化,一个技术过硬的程序工程师,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随时与外国客户交流。如此优秀的工程师,哪家公司不想要呢?”

“英语能力最直接的证明就是高含金量的英语考证证书。”刚入学时,英文是他的软肋,单词量仅限于高中时那点词汇,甚至一度为不能通过四级感到恐慌。

“这又是英特尔杯的功劳,比赛中必须先研读国外大量先进的第一手资料,加以借鉴。”几百页的原版文献让茂神州苦不堪言,一个多月才勉强看完了一半,被同伴远远抛在了后面。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凭目前的英语水平,要想做顶尖的程序工程师,简直是痴人说梦。”

比赛一结束,茂神州开始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英语培训,每天坚持记忆100个单词,听半个小时英语新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他的单词量迅速增加到一万,计算机系很多学生恐惧的四六级对他来说早已不在话下,这种魔鬼式的学习方法居然让他学英语上了瘾,大四保研成功后,他没有跟风去赚外快,而是陆续通过了雅思,托福考试。研究生期间,他又拿到了商务英语和GRE的高分,现在的茂神州,可以在半个月内轻松解决半米高的英文资料。

茂神州研究生毕业,也迎来了检验这张准备了7年的简历效果如何的时刻,茂神州的这份基础简历只要针对具体公司和具体职位,适当做些修改就大功告成了。向目标职位—百度和腾讯的研发工程师投出简历后,他很快就得到了面试通知。两家公司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最终茂神州选择了腾讯上海研究院。

篇5:大学生求职,为何要从大一开始?

《求职,从大一开始》——这是一个无法让我满意的书名。

让大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把此后的四年定位于求职,这对我而言是一种心痛的无奈,对这个社会而言是一种悲哀。每当有人问我读大学究竟为什么,我知道最简单的答案莫过于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可是,我说不出口。如果读大学只是为了一份工作,那么,大学和技能培训所还有什么区别呢?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说:“作为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最早倡议者,我要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一书中更是列举了几个特别重要的大学教育目标: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可是,当一个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连生计都成了问题,我哪里还有勇气去跟他说什么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公民意识?

这也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书名。之所以说是冒险,是因为大一的新生可能根本就不想看有“求职”二字的书,似乎求职还在遥远的将来,大四的毕业生又不屑于翻开有“大一”二字的书,似乎大一已经过去很久了。于是,这本写给所有大学生的书到头来在任何一个年级的大学生那里都不受欢迎,尽管它把从大一的职业规划到大四的求职战略与战术都尽可能地覆盖了。然而,我依然坚持这样的冒险,因为谈职业生涯规划,谈求职的核心竞争力,与大

一、大二的学生谈显然比与大四的毕业生谈更有意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渴掘井,毋宁未雨绸缪。与其在求职的时候用一些投机取巧的雕虫小技来掩盖内在实力的苍白,还不如从大一就开始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

用兵虽是一时,养兵却需千日。从大学入校的第一天开始,莘莘学子就已经走上了求职的征途。朱光潜写给青年的第十二封信是《慢慢走,欣赏啊!》。阿尔卑斯山奇峰峭壁、风景壮丽,可是很多人在游览时都是驱车前行,风驰电掣,两边的风景一转眼就过去了。所以,路边就竖有一个牌子,写着“慢慢走,欣赏啊!”,意在提醒游客要慢慢欣赏美景,不要走马观花。我在这本书中所要说的却远远不只是劝大学生抓紧赶路,别迷恋身边的风景。比止步不前更可怕的是南辕北辙。如果大学四年都在马不停蹄地赶路,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放弃了美好的爱情,却没有把劲使对地方,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无用功,没有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忙忙碌碌几年,碌碌无为收场,那又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一个大学生选择走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整天都把精力用来参加一些没用的协会、看一些没用的书,不管他大学四年多么刻苦,毕业时到了人才市场上照样没有竞争力可言。所以,选择应该是努力的前提,而不是盲目地努力之后再考虑如何选择。“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没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选择,又谈何求职与就业?

也正因为如此,有一些问题看上去跟求职没有直接的关系,我在这本书中谈论求职的时候却无法绕过。比如说考研,很多人觉得考研与求职是两个并列的话题,事实上考研不过是求职的一部分。什么人应该考研,什么人不应该考研,考研的话又应该报考什么专业,归根结底都取决于求职。

篇6:从大一寒假开始的职场路

大一寒假,刘同想去郴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没熟人、没背景,很多人想过给台长写信,刘同也想了,也知道不会被搭理,但是他还是写了一封信。因为觉得自己的字很丑,他把信打印出来寄出。刘同在信里告诉台长,湖南师范大学99届中文系有20个郴州学生,想利用寒假时间一起到郴州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然后写篇《论郴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展》的论文。

很快,刘同接到电台办公室主任的电话,表示台长非常欢迎学子们来实习。然后,刘同去找老乡们,最后他带着8个同学实习了一个月。现在,回望过去,刘同说:“我从来没有一件事情因为想不到方法而去拖延,我一遇到问题,就要想怎么解决它。”

第二年,刘同把在电台实习的经历写成报告,获得了暑期在湖南人民广播电视报实习的机会。他每天6点多起床,坐公交,8点多到报社,然后跟其他实习生一起坐在办公室,等着有记者愿意带实习生采访。有的人为了混张实习证明,可以一天又一天地坐在办公室里。刘同等不了,他看到有记者路过,就会笑着问:“老师,今天干吗,能带我吗?”回答往往是不行。中午吃饭,他又笑嘻嘻地问:“老师下午出去,能带我吗?”回答还是不行。就这样,他天天笑着问,终于有一天,有记者说:“你没事啊?跟我走吧。”跟了一天回来,刘同主动提出写稿子,记者很意外。一来二去,刘同常能跟着出去跑跑。有天,编辑让他写篇《我的父亲母亲》的观众影评。刘同回学校连夜看了很多遍,因为不知道怎么写才好,他就从电影的硬伤入手,比如写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戏,过年给的压岁钱居然是新版人民币。文章写了2000多字,编辑看了又惊讶又觉得好玩。这篇文章刘同来回改了很多遍,最后被改成40多字的短评刊发了,他一直是乐呵呵的,不急不恼。“在我看来,只要让我改,就一定会给我发。我开心啊,因为上面写了我的名字,省级报纸发文章综合测评加7分,学校获得一等奖,也不过加5分。”

◆出道的第一个节目

后来,看到湖南电视台总编室招助理,刘同凭着在电视报的实习报告,顺利应聘,主要工作是出内刊。他需要联系台里不同频道不同栏目的主持人、制片人等,跟很多人约稿,但是常常被放鸽子。当他打电话催稿的时候,大家就说:“你来吧,跟我们一起工作,你把稿子写了吧,管你的盒饭。”于是,刘同开心地在不同的栏目组“流浪”几天,不知不觉间他熟悉了栏目组的种种流程和运作。刘同没有想到,毕业一年多后,这份打杂般的实习积累给予他厚报,让他顺利应聘进入光线传媒,干起了策划工作。

四年大学匆匆而过,刘同在忙忙碌碌中,一再证明走传媒这条路,他是可以的。刘同说:“当年我选中文,是因为自己其他的专业课都很差,如果连中文我都不学的话,我就没书可读了。我选传媒,实在是因为我脑子有多动症,闲不下来,如果不做传媒,迟早会犯事。”

◆无比凌厉的简历

我特别好奇,大家读书读了十几年,就是为了毕业的时候找一份好工作。找工作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写简历、做简历。有些人却竟然不花时间了,就抄了一份,脑子是怎么想的?看到过太多盖上姓名就分不出张三李四的简历,刘同不得不质问。

毕业时,刘同只做了5本简历,他坚决避免使用99%的人会用的透明文件夹加上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塑料脊封。他把所有专业课的内容和得过的奖项浓缩并挪到了最后一张纸上,作为附件备着。实习的经历,让刘同意识到要进电台、电视台很难,他认定自己要从事创意类型的工作,所以他将自己的文字能力、沟通能力、创意能力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附有事例,比如发表过的文章节选、担任校外联部长为学校活动拉到赞助的案例、实习期间做过的有创意的项目,他还让相关证明人写上了评语。最后,刘同去美术学院买了几张大的黑色硬壳纸,裁剪后做成封面和封底,用银色的签字笔写上了名字与学校院系,用麻绳将简历装订起来。他还在简历的页码旁边做了鹅黄色的内容提示,这样,面试官想看特长看特长,想看获奖看获奖,想看的直接翻就都看到了。

忙了一个通宵,完成5本手工制作的简历,第二天,刘同带着简历去招聘会了。当时,美的集团全国的营销管理在进行招聘,几千人报名,只招4人。虽然不懂什么是营销管理,想着多少跟创意有关,他就投了简历。刘同还清楚地记得面试官拿到简历时的第一反应,看了简历,然后看了看他,问:“这是你自己做的吗?”刘同说是的。面试官笑了笑,并没有扔到几个装简历的大箱子里,而是直接放在了桌上,让他等通知。刘同知道自己过了简历筛选关,第二天的笔试顺利通过。第三轮面试,拿考号时,面试官让几十个人来领自己的简历,刘同说出名字后,面试官说:“哦,你就是那个黑色简历的。”虽然简历不是刘同最终入选的决定因素,但是这本简历以无比凌厉的姿势让他变得很有特点。

刘同最终没有前往美的集团工作,他赶上了湖南电视台市场化运作,首度大规模招募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他顺利进入湖南电视台工作,在首档娱乐直播节目里做记者。一年多干下来,刘同做了很多事情,很多人认识并喜欢这个有创意有干劲的年轻人,但是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200元。家乡亲戚们认为他在省台风光,刘同却不敢过年回家,因为派不出红包。

刘同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当时,他认为只能通过考研再积累积累,决定考到北京去做传媒的工作。考研英语差1分,刘同跑到北京想找找其他办法,却一路碰壁。失意中,他到光线传媒直聘,却跟对方谈得很合拍,于是他很快辞职北上。

篇7:转变从大一开始讲座心得体会

“转变,从大一开始”的演讲人庞淇根是如此的年轻,却为我们带来了值得沉思的问题。高中的我们为了上大学而挤破头,为了高考而没日没夜地刷题,为了振奋人心而贴出无数标语,编出无数口号。比如,不高考如何养活我的众多女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宁可像野狗一样战斗,不像角马一样落后„„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的我们,终于破茧成蝶,踏入大学的校门,奔向全国各地。高中时,无论通过什么渠道或者什么老师,都会告诉我们大学就好了,大学里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晚上通宵没人管,白天睡大觉没人管,总之,我们知道的全是大学里面很自由,很放纵,可当我们来到大学才发现并不是这样,大学和高中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不再只是学习,不再将整体的时间安排为课程,而是有自由时间让我们自己做主,好好利用也好,虚度也罢,总之,没人会像高中老师那样再三嘱咐不要浪费时间。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黄晓明说过一句话:你们永远无法理解中国人为了考试需要付出的辛酸。对啊,中国大多数人为了实现自己,只有高考这一路径才是最公平的,可是这个人口大国怎能让每位大学生都有自己满意的工作?所以大学生就也就是很大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首先面临的就是面试,面试是一种令人神经时刻绷紧的时刻,有些企业只给几秒钟的时间,有些就是一分钟或三分钟自我介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需要让面试官记住我们就需要精心准备,如果我们说我们有能力这是看不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将自己的亮点表现到极致,注意所有的细节。如果面试官在我们进去后想先通过一些小事情来洞察我们,那么我们应该把每件事都做得不留瑕疵。庞淇根讲师总结了四种人方为人上人:1.注重细节的人。重细节就是做到预期之外的事情。2.学习能力强的人。学习能力是不仅能够提升自己,还能够影响他人的能力。3.执行力强的人。执行力强是指你做起来和看起来都像一个做事的样子。4.极其能够吃苦的人。极其能够吃苦是指不要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这四种人虽说可以从以后做事时看出来,可在面试时却只看到第一中和第三种,第一种呢,比如面试官将扫帚倒地看被面试者扶不扶;第三种呢,比如面试官叫我们将一堆白纸放在九个格的柜子中,我们就应该先拿过去,再礼貌地问怎么放,放哪格。同时庞淇根讲师也给我们讲了许多相关案例,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从而让我们在大一上学期就及时转变思想并得以成长。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可大致分为四个社会: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故我们现在就处于信息时代,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互联网,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学习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也依赖计算机操作,通过互联网来做市场的公司不计其数,像马云的阿里巴巴等,在这个信息社会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融入并适应,如果像诺基亚那样抵触安卓系统,90%以上会走向灭亡。我们的小范围的生活环境也是如此,既然改变不了何不努力蜕变自己,让自己这个活物去适应外界的一切改变呢?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都依偎在父母亲人的怀抱,而到了大学,来到了一个新的城市,面对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一群新的面孔,我们就应该插上崭新的翅膀,同生活环境相适应,自己去闯天下,而在这大变化之际,大多数大一新生因为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得以解放,好不容易拥有大把的自由安排时间,却不知如何安排,手机、电脑的诱惑让多数大一新生为之把持不住,就这样,青春肆意被挥霍!

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什么呢?上了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从高中生到大学生。怎样完成这部分的转换呢?其一,从依赖父母到独立自主的转换。以前都是依赖父母的啦,有些同学可能从小被惯着,养成了一些懒散喜欢依赖的习惯,而到了大学,这里就我们只有一个人,父母和亲人不可能陪着我们,所以自立必须学会,而自立指很多方面,包括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等。其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换。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是被“逼”着学习,被动接受知识,中国的应试教育确实抹杀了我们的很多自主性和选择性,而到了大学,我们才发现,学不学完全是自己的事,没有人去管我们上不上课,交不交作业,没有人督促我们完成作业,没有一份份恶心的考卷。没有一个班级一起学习讨论,没有„„.总之,一切的都要靠我们自己。还有大学里是培养我们自学能力的地方,老师讲的很少,加上上大短学期的特殊性,所以很多知识都是自己课外学的。有一句话说的好“大学里只靠老师是学不到很多知识的!“。其三,从单一学习到多元生活的转换。大学之前,我们的被灌输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于是乎,我们在这条所谓的“金科玉律”下苦苦求学,十年寒窗,我们的几乎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我们过着单一的日子,不过上了大学就不同咯,学习虽然还是主要任务,但是不仅仅是学习了,我们会发现,课外时间一下子多了很多,这些完全由我们自己去支配,大学是培养人综合能力的地方,所以,课外生活非常丰富,我们可以多多参加活动,也可以去外面旅游,开开眼界,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兴趣爱好,当然谈恋爱也是很好的,还有很多很多这里是一个梦想绽放的地方,这里就是“小社会”。所以,不要还是延续高中“死读书”的理念,要走出去,把握机会锻炼自己,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引用钱老的一段话“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总之,角色转换很重要,我们会发现,有了这个过程,我们会很快融入大学生活,这将是我们大学生涯的一个很好的开始。

篇8:刘同:从大一开始的职场路

1999年,刘同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我在大学特别忙,各种忙。”刘同笑着说,“所有人都等着放假,我也等着,因为我要去实习。”

大一寒假,刘同想去郴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没熟人、没背景,很多人想过给台长写信,刘同也想了,也知道不会被搭理,但是他还是写了一封信。因为觉得自己的字很丑,他把信打印出来寄出。刘同在信里告诉台长,湖南师范大学99级中文系有20个郴州学生,想利用寒假时间一起到郴州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然后写篇《论郴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展》的论文。

很快,刘同接到电台办公室主任的电话,表示台长非常欢迎学子们来实习。然后,刘同去找老乡们,最后他带着8个同学去实习了一个月。现在,回望过去,刘同说:“我从来没有一件事情因为想不到方法而去拖延,我一遇到问题,就要想怎么解决它。”

第二年,刘同把在电台实习的经历写成报告,获得了暑期在湖南人民广播电视报实习的机会。他每天6点多起床,坐公交,8点多到报社,然后跟其他实习生一起坐在办公室,等着有记者愿意带实习生采访。有的人为了混张实习证明,可以一天又一天地坐在办公室里。刘同等不了,他看到有记者路过,就会笑着问:“老师,今天干吗,能带我吗?”回答往往是不行。中午吃饭,他又笑嘻嘻地问:“老师,下午出去能带我吗?”回答还是不行。就这样,他天天笑着问,终于有一天,有记者说:“你没事啊?跟我走吧。”跟了一天回来,刘同主动提出写稿子,记者很意外。一来二去,刘同常能跟着出去跑跑。有天,编辑让他写篇《我的父亲母亲》的观众影评。刘同回学校连夜看了很多遍,因为不知道怎么写才好,他就从电影的硬伤入手,比如写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戏,过年给的压岁钱居然是新版人民币。文章写了2000多字,编辑看了又惊讶又觉得好玩。这篇文章刘同来回改了很多遍,最后被改成40多字的短评刊发了,他一直是乐呵呵的,不急不恼。“在我看来,只要让我改,就一定会给我发。我开心啊,因为上面写了我的名字,省级报纸发文章综合测评加7分,学校获得一等奖,也不过加5分。”

出道的第一个节目

后来,看到湖南电视台总编室招助理,刘同凭着在电视报的实习报告,顺利应聘,主要工作是出内刊。他需要联系台里不同频道不同栏目的主持人、制片人等,跟很多人约稿,但是常常被放鸽子。当他打电话催稿的时候,大家就说:“你来吧,跟我们一起工作,你把稿子写了吧,管你的盒饭。”于是,刘同开心地在不同的栏目组“流浪”几天,不知不觉间他熟悉了栏目组的种种流程和运作。刘同没有想到,毕业一年多后,这份打杂般的实习积累给予了他厚报,让他顺利应聘进入光线传媒,干起了策划工作。

四年大学匆匆而过,刘同在忙忙碌碌中,一再证明走传媒这条路,他是可以的。刘同说:“当年我选中文,是因为自己其他的专业课都很差,如果连中文我都不学的话,我就没书可读了。我选传媒,实在是因为我脑子有多动症,闲不下来,如果不做传媒,迟早会犯事。”

无比凌厉的简历

“我特别好奇,大家读书读了十几年,就是为了毕业的时候找一份好工作。找工作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写简历、做简历,有些人却竟然不花时间随便就抄了一份,脑子是怎么想的?看到过太多盖上姓名就分不出张三李四的简历,刘同不得不质问。

毕业时,刘同只做了5本简历,他坚决避免使用99%的人会用的透明文件夹加上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塑料脊封。他把所有专业课的成绩和得过的奖项浓缩并挪到了最后一张纸上,作为附件备着。实习的经历,让刘同意识到要进电台、电视台很难,他认定自己要从事创意类型的工作,所以他将自己的文字能力、沟通能力、创意能力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都附有事例,比如发表过的文章节选、担任校外联部长为学校活动拉到赞助的案例、实习期间做过的有创意的项目,他还让相关证明人写上了评语。最后,刘同去美术学院买了几张大的黑色硬壳纸,裁剪后做成封面和封底,用银色的签字笔写上了名字与学校院系,用麻绳将简历装订起来。他还在简历的页码旁边做了鹅黄色的内容提示,这样,面试官想看特长看特长,想看获奖看获奖,想看的直接翻就都看到了。

忙了一个通宵,完成了5本手工制作的简历,第二天,刘同带着简历去招聘会了。当时,美的集团全国的营销管理在进行招聘,几千人报名,只招4人。虽然不懂什么是营销管理,想着多少跟创意有关,他就投了简历。刘同还清楚地记得面试官拿到简历时的第一反应,看了简历,然后看了看他,问:“这是你自己做的吗?”刘同说是的。面试官笑了笑,并没有扔到几个装简历的大箱子里,而是直接放在了桌上,让他等通知。刘同知道自己过了简历筛选关,第二天的笔试顺利通过。第三轮面试,拿考号时,面试官让几十个人来领自己的简历,刘同说出名字后,面试官说:“哦,你就是那个黑色简历的。”虽然简历不是刘同最终入选的决定因素,但是这本简历以无比凌厉的姿势让他变得很有特点。

刘同最终没有前往美的集团工作,他赶上了湖南电视台市场化运作,首度大规模招募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他顺利进入湖南电视台工作,在首档娱乐直播节目里做记者。一年多干下来,刘同做了很多事情,很多人认识并喜欢这个有创意有干劲的年轻人,但是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200元。家乡亲戚们认为他在省台风光,刘同却不敢回家过年,因为派不出红包。

刘同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当时,他认为只能通过考研再积累积累,决定考到北京去做传媒的工作。考研英语差1分,刘同跑到北京想找找其他办法,却一路碰壁。失意中,他到光线传媒应聘,却跟对方谈得很合拍,于是他很快辞职北上。

“到目前为止,我最得意的不是有一个头衔(现任光线传媒资讯事业部副总裁),不是被更多的人认识,而是每天都特开心。当然中间会有一点纠结,年轻人都是这样的。”刘同说,“但是我今天敢说,30岁的我,特别感谢十年前的我,那么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工作。我特别希望十年后的自己还会像现在这样感谢十年前的自己。这是我所谓的成功:每天都自得其乐。”

篇9:求职,从大一开始

加拿大硕士留学申请规划一:大一时开始着手复习语言类考试

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类考试指的是TOEFL和IELTS,尽管目前加拿大一些大学也认可IELTS成绩,但是IELTS想考一个高分却是不容易,虽然IELTS题目的整体难度比较TOEFL要低。争取在自己大二学期结束前考到一个理想的分数。

加拿大硕士留学申请规划

二、利用大三一年考出满意的GMAT

在大四开学之前把GMAT考完,每门课程的考试时间大致上这样安排比较合适,9-12月背单词看相关的图书资料,寒假报班突击,过完年后,在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突破和模考,然后再暑假前考试。

加拿大硕士留学申请规划

三、利用每个暑期去实习

中国的学生往往欠缺的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时候可以锻炼一下,并且可以学到很多书本里面没有学到的知识,而且很多外企里面的老总都是国外名校毕业,将来请他们写一封推荐信对你申请加拿大研究生留学全奖的帮助是十分有效的,特别是这个人碰巧又是你所申请学校毕业的学生的话。

加拿大硕士留学申请规划

四、大四轻轻松松拿OFFER

篇10:求职,从大一开始

——田宁东北大学“创业演讲”实录

担任中国创业榜领袖导师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每去大学做创业演讲的时候,很多同学在找到我,想要我为他们的大学生活提点建议。其实我认为,大学应该做什么、选修什么专业、参加什么样的社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无关紧要的。最要紧的在于大学这4年里,如何整理好自己那颗浮躁的心,跟梦想接轨。

梦想是第一位的决定我们一生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选择。大学区别于中学,学业不再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大学更像是一个微型社会,里面有学生会干部、有勤工俭学的生意人、有潜心艺术的艺人,大家都在模拟步入社会的样子。

我在大三的时候就开始了创业生涯,创立互联网企业的梦想一直陪伴我到现在,这就是我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说,梦想是第一位的,人生的轨迹都是沿着梦想描绘的。

拥有一颗独立的心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18-25岁这个年龄段定义为成年早期,在这一阶段的青年人热烈地寻求与别人的亲密关系。这样的状态很容易造就因为追寻群体归属而抛弃个性,放弃独立的人格。因此我要提醒广大青少年朋友,克服这样的心态,谨慎参与群体活动,合理安排时间。我非常推崇乔布斯的一句话——不要为别人改变自己。必须区分出什么是重要的、紧急的,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有抵制诱惑,将来

才能获得更多。为了工作我放弃了聚会、娱乐。

如果你想要考研,那么就不能要因为和朋友逛街放弃听讲座的机会;如果你想要考公务员,那么就不能因为要去KTV而更改看书的计划。确定目标,一以贯之。

专注与坚持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同时做几件事是有困难的,但是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就很可能会成功。专注是优秀的品格,对于个人或者企业来说都是这样。从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就只有一个目标,为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服务,铸造百年盘石。现在盘石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联盟。成功就是专注一件事并且坚持到最后的结果。

上一篇:主题教育个人自学计划下一篇:小学语文诗文教学的思考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