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消毒卫生制度

2024-05-19

酒店消毒卫生制度(精选6篇)

篇1:酒店消毒卫生制度

酒店餐饮具消毒卫生制度

一、洗消间采用药物消毒应设3个洗刷消毒池,专池专用,设有密闭专用的餐具保洁柜。

二、餐饮具消毒坚持四道工序:去残渣、洗涤剂洗、净水冲、消毒。烟缸不得与餐具混刷、混放。

三、使用氯制剂的消毒液时,必须准确配制,消毒液应密封保存。设有存放消毒液、配制工具、洗涤剂的储存处。

四、采用药物消毒时,将洗净的餐具完全浸泡在250ppm的消毒液内保持5分钟后,用净水冲净,放入保洁柜防止二次污染。

五、消毒液要根据消毒餐具的量定时更换,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使之达到消毒的目的。

六、使用消毒柜消毒时,消毒柜内温度达到120℃保持20分钟。利用消毒柜储存餐具时,餐具消毒柜一次所消毒的餐具量应能够满足一餐所用的餐具量。消毒柜应保持正常运转。

七、餐饮具消毒须达到光、洁、涩、干。采用药物消毒时须达到清洁干净、无污迹、无异味。

八、餐具消毒间的水池必须专用。每天餐后必须清扫,保持地面、台面、水池干净整洁。

九、垃圾要密闭存放,及时清理,垃圾容器要清洁干净。

1、餐饮具洗刷消毒要以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

2、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严禁使用。

3、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

4、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5、消毒后的消毒餐饮具必须储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

6、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储存柜上有明显标记。

7、餐饮具保结柜应每天清洗消毒,保持洁净。

8、餐饮具消毒专人负责,按照有关消毒方法进行操作,并作好每次消毒登记记录。

gxg365.org 男装品牌,GXG官网,GXG官方旗舰店

篇2:酒店消毒卫生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共用品、用具消毒间的卫生管理,员工均应熟知本制度并遵照执行。

一、消毒间必须做到专人、专室、专用,即专人负责,专设房间,消毒间不得与其他房间混用或合用。

二、消毒间房门应标有“消毒间”字样,消毒工作要在专用设施内进行,去污池、消毒池、清洗池不能混用。

三、消毒后的清洁物品应立即存放于保洁柜中,物品消毒、领取均要如实填写工作记录。

四、保洁柜为盛放清洁物品使用,未经消毒物品不得存放其中;各类物品保洁柜不允许混用。

五、消毒剂、洗刷工具和配制量具为消毒工作专用,不允许挪作他用。消毒剂、洗刷工具和配制量具和配制量具必须放置在专用保洁设施内。

六、应保证去污池、消毒池、清洗池池内清洁,无污迹、残渣,所有消毒用容器均应能够正常使用,出现损坏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七、员工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时,应开窗通风或打开排风设备。

八、消毒间内不得存放任何与消毒无关的物品。

九、消毒间负责人完成消毒操作后应及时将消毒间上锁。

十、地面采用湿式清扫,室内台面、柜顶、墙壁均不得有积尘。

布草间卫生管理制度

1.布草的清洗消毒工作需落实到位,若布草的洗消工作由外单位承接的,双方须签订洗消合同。

2.做好布草间内布草的收发登记工作,登记记录须存档备查。

3.布草间须专间专用,有明显的标志,间内不得放置除公用干净布草外的其他物品(如私人物品)等。

4.通风换气良好,搞好间内卫生清洁工作,保持地面墙壁及布草柜的整洁卫生。

5.布草存放柜须有柜门平时保持密闭状态,防止蟑螂等害虫侵入。

篇3:酒店消毒卫生制度

1 空气消毒法

空气消毒方法分为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其中化学消毒法有喷雾法和熏蒸法,物理消毒法常用的有紫外线照射和通风2种方法。

1.1 紫外线照射消毒

紫外线照射消毒,一般在6~15 m3空间安装一只紫外线灯,灯管距地面2.5~3.0 m为比较适宜。一般要求照射的时间应当不少于30 min。

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人员进入洁净区时,应当提前10 min将紫外线灯关掉;2操作人员应当避免在紫外线灯下工作,必要时需穿防护工作衣帽,并且戴有色眼镜工作;3若房间内存放着药物或者一些原辅包装材料,或者房间内有工作人员,那么紫外线灯不能开启;4清洁紫外线灯管应当用毛巾蘸取无水乙醇擦拭,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灯管表面;5当紫外线灯的杀菌强度降至70%以后,也就是在灯管使用1400 h后,应当及时更换新的紫外线灯。

1.2 喷雾消毒

采用喷雾消毒进行畜禽舍的空气消毒时,应当关闭门、窗和通风口。喷洒消毒药物时,不要直接对着畜禽喷雾,应当将喷头高举空中,喷嘴向上,以画圆圈的方式,先内后外逐步喷洒,要求墙壁、屋顶、地面都要喷到,以均匀湿润和畜禽体表稍湿比较适宜。由于喷出的雾粒太小,容易诱发畜禽呼吸道疾病,所以,雾粒直径应当控制在80~120μm之间,不能小于50μm。

1.3 熏蒸消毒

用于畜禽舍熏蒸消毒的药品可以选用固体甲醛、高锰酸钾、烟熏百斯特、过氧乙酸、福尔马林等。

1.3.1固体甲醛熏蒸消毒时,按3.5g/m3的用量,将固体甲醛放在耐燃烧的容器内,并且放到热源上加热,当温度达到20℃时就可以挥发出甲醛气体。1.3.2甲醛熏蒸消毒时,必须要有适宜的温 度和相对 湿度 , 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60%~80%比较适宜。室温低于15℃,相对湿度低于50%不能采用甲醛熏蒸消毒。另外,所用的容器应当比甲醛溶液的体积大10倍。

1.3.3烟熏百斯特熏蒸消毒时,每套药剂可以熏蒸120~160 m3空间,操作时,只需将主剂和副剂混匀,放在耐烧容器内点燃即可。

1.3.4 过氧乙酸 熏蒸消毒时,一般使用浓度为 3%~5%,每立方米空间用2.5 ml,在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熏蒸1~2 h。

2粪便污物的消毒

粪便污物消毒方法有焚烧消毒法、掩埋消毒法、化学药品消毒法和生物热消毒法。生物热消毒法是最常用的粪便污物消毒法,分为发酵池法和堆粪法2种,其中发酵池法适用于动物养殖场,多用于稀粪便的发酵消毒。

2.1焚烧消毒法

焚烧消毒法是消灭一切病原微生物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常用于重度传染病(诸如瘟疫、炭疽等)畜禽粪便的消毒。焚烧消毒可以用焚烧炉或挖焚烧坑来进行,焚烧坑一般深75 cm,宽75~100 cm,长度根据处理粪便的多少而定。在距坑底40~50 cm处加一层铁梁,铁梁密度以不使粪便漏下为度,在铁梁下放燃料,梁上放要消毒的粪便。将燃料点燃,焚毁粪便,就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2.2掩埋消毒法

掩埋法适用于粪量比较少时,要求粪便污物中不含细菌芽孢。掩埋地点要求地势高燥、地下水位比较低,并且远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区、村庄、饮用水源地、河流等。进行掩埋消毒时,操作人员应当穿上高筒靴和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橡皮手套,将粪便与事先准备好的漂白粉或新鲜的生石灰混合均匀后,埋入地下2 m左右处。

2.3化学药品消毒法

化学药品消毒法是指用化学药品对粪便进行消毒,常用的化学药品有:20%石灰乳、含2%~5%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等。

2.4堆粪消毒法

堆粪法适用于干固粪便的发酵消毒。选择在远离河流、居民区、水源地等地方设1个堆粪场,一般距养殖场的距离为200~250 m,在平地挖1个宽1.5~2.5 m、深约20 cm的浅坑,长度视粪便量的多少而定。先在坑底铺一层25 cm厚的洁净干草或非传染性干粪,然后在其上堆放准备要消毒的垫草、粪便污物等。当堆到1~1.5 m高度时,铺上10 cm厚的稻草或非传染性干粪等,最后再覆盖l0 cm厚的泥土,进行密封发酵。

3 污水的消毒

养殖场的污水处理分为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3种。

3.1 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也叫机械处理法,是污水的预处理,主要是去除可沉淀或上浮的固体物,最常用的处理手段是筛滤、隔油、沉淀等。

3.2 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自然界的大量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除去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的方法。根据微生物作用的不同,生物处理法又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大部分污水的生物处理都属于好氧处理。

3.3 化学处理法

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还含有大量的细菌,必须经消毒药物处理后,才可以排出。常用的方法是氯化消毒,就是将液态氯转变为气体,通入消毒池。也可以用漂白粉消毒,一般每1 000 L水中加有效氯0.5 kg。

4 作业场所的消毒

4.1 养殖场的消毒

4.1.1入场消毒养殖场大门入口处设立消毒池,池中放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液10~15 d更换1次。大门入口处设消毒室,室内两侧、顶壁设紫外线灯,一切入场人员都必须在消毒室用漫射紫外线照射5~10 min。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场区的工作服、工作鞋,通过消毒池进入工作区域,严禁相互串舍。

4.1.2畜(禽)舍消毒畜(禽)舍先进行机械清扫,再用适宜的消毒液消毒。畜(禽)舍及运动场应当每天打扫,料槽、水槽保持清洁卫生,每周消毒1次,圈舍内可以用过氧乙酸做带畜消毒,舍内环境和物品可以用0.3%~0.5%过氧乙酸喷洒或熏蒸。

4.1.3舍外环境消毒畜舍外环境及道路要定期消毒,填平低洼地,铲除杂草,并且做好灭鼠、灭蚊蝇工作。

4.1.4空畜(禽)舍的常规消毒空畜舍首先要彻底清扫粪尿。用2%氢氧化钠喷洒,并且刷洗墙壁、笼架、槽具、地面等,消毒1~2 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待干燥后,再用0.3%~0.5%过氧乙酸喷洒消毒。对于密闭畜舍,还应当用甲醛熏蒸消毒12~14 h。

4.2 生产区专用设备消毒

生产区的专用送料车应当每周用0.3%过氧乙酸喷雾消毒1次。进入生产区的物品、用具、器械、药品等要通过紫外线照射消毒后才能进入畜舍。

4.3 孵化场的消毒(禽)

4.3.1人员的消毒孵化场工作人员进出孵化室必须消毒,其他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进入。要求在大门口内设二门,门口设消毒池,池内经常更换消毒液,二门内设淋浴室及更衣室,工作人员进入时需脚踏消毒池,入门后淋浴,更换工作服后才可以进入。工作服应当定期清洗、消毒。服装洗涤后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码蛋、照蛋、落盘、注射、鉴别人员工作前及工作中要用消毒液洗手。

4.3.2种蛋的消毒种蛋从鸡舍收集后先剔除粪蛋、脏蛋及不合格蛋,将筛选过的种蛋放到干净消过毒的镂空蛋托上,立即放入专用消毒柜或消毒厨内消毒。种蛋正式孵化前,一般需要用同样的方法消毒2次,第1次在集蛋后进行;第2次在种蛋进入孵化器,还没有加温孵化前。

种蛋采用熏蒸消毒,方法是: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的条件下,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30 ml,高锰酸钾15 g,密闭熏蒸15~20 min。如果种蛋表面有出水现象,不能立即消毒,应当等种蛋干燥后再消毒,另外,入孵24~96 h的种蛋不能采用上述方法消毒。

4.3.3种蛋库的消毒种蛋库每周定期用拖布打扫,并用甲醛熏蒸消毒,或用0.05%新洁尔灭消毒。

4.3.4孵化设备及用具的消毒孵化器的顶部和四周容易堆积飞尘和绒毛,应当安排专门值班员每天用湿布擦拭1次。每批种蛋由孵化器、出雏器转出后,将蛋盘、蛋车、周转箱全部取出冲洗,孵化器断电后将里外打扫干净,并且用清水冲净,然后将干净的蛋车、蛋盘,放入孵化器消毒。可以喷洒0.05%新洁尔灭或0.05%的百毒杀喷雾消毒,也可以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42 ml,高锰酸钾21 g进行熏蒸消毒。雏鸡注射用的针、针头、镊子等应当用高温蒸煮消毒,在每批鸡使用前及使用后蒸煮10 min。

4.3.5孵化室的消毒孵化室重点要做好室内的空气卫生消毒。首先要将孵化器与出雏器分开设置,中间设隔墙及门。1~19胚龄的胚胎在孵化器中,19~21.5胚龄转入出雏器中出雏,21.5 d后初雏转入专门雏鸡存放室。其次,孵化室应当设置大功率排风扇,每台孵化器及出雏器要设置通风管道与风门相接,以便排出污浊的空气和废气。

孵化室在出雏时及出完后都要开排风扇,有条件的孵化场还可以设置绒毛收集器以净化空气。每出完一批雏都要对孵化雏室的屋顶、墙壁及整个出雏室彻底打扫消毒1次,可以选用0.05%新洁尔灭或0.1%的碘伏喷洒消毒。

4.4 诊疗室的消毒

诊疗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干热消毒、煮沸消毒、流动蒸汽消毒、压力蒸汽灭菌、紫外线消毒和消毒剂消毒等。干热消毒又分为焚烧、烧灼、干烤3种方法。

4.4.1煮沸消毒一般被污染的小件物品或耐热的诊疗用品用蒸馏水煮沸20 min,可以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肝炎病毒,水中加碳酸氢钠效果更好。

4.4.2流动蒸汽消毒流动蒸汽消毒可以消毒一般诊疗器具,是在常压条件下,利用蒸屉或专用流动蒸汽消毒器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以水煮沸时开始计算,一般消毒时长为20 min。

4.4.3压力蒸汽灭菌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物品摆放时,包与包之间应当留有空隙,容器要侧放。排气软管插入侧壁套管中,水沸后排气15~20 min,当压力升至103 k Pa,温度达到121℃,维持30 min。

4.4.4 紫外线消毒 一般在无人活动的室内可以悬挂 30 W 的紫外线灯,20m2的室内,在中央2~2.5 m高处挂一支带有反射罩的紫外线灯,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30 min。桌面消毒可以将30 W的带罩紫外线灯挂在桌面上方1m高处,照射15 min。污染票据、化验单可以采用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短距离照射。

5 常见疫病消毒措施

5.1 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是病畜和病人,人与带有炭疽杆菌的物品接触后,可以形成皮肤炭疽、肺炭疽。

炭疽疫源地消毒要与封锁隔离,患病动物的扑杀与销毁,疑似患病动物的隔离观察,及疫源地消毒前后的细菌学检测等措施配合使用。疫点消毒时,对患畜活动的地面、饮食用具、排泄物及分泌物、污水、运输工具和病畜尸体等按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和处理。畜舍墙壁和空间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1~2 h。病畜圈舍与病畜或死畜停留处的地面、墙面,用0.5%过氧乙酸或20%漂白粉澄清液喷洒,药量为150~300 ml/m2,连续喷洒3次,每次间隔l h。如果畜圈地面为泥土时,应当将地面10 cm的表层泥土挖起,按1份漂白粉加5份泥土混合后深埋2 m以下。污染的饲料、垫草和其他有机垃圾应当全部焚烧。病畜的粪尿,按1份漂白粉和5份粪尿,或l0 kg粪尿加10%次氯酸钠溶液1 kg,消毒作用2h后,深埋2 m以下,不得用作肥料。

已确诊为炭疽的病畜应当整体焚烧,严禁解剖。疫源地内要同时开展灭蝇、灭鼠工作。消毒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进行12 d的医学观察。

5.2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含有布氏杆菌的食品以及病畜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水、土壤、尘埃等各种污染物都可以成为传播媒介。

对病畜舍的地面和墙壁,病畜的排泄物,舍内空气,护理人员及接触患病动物的工作人员所穿的工作衣帽,污染的手套、靴子等,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病畜的奶和制品可以煮沸3 min或加热到60℃,保持30 min消毒。病畜的内分泌腺体和血液,禁止制作药物和食用。病畜的皮毛可集中用环氧乙烷消毒。病畜圈舍与病畜或死畜停留处的地面、墙面、病畜污染的饲料、杂草和垃圾以及病畜的粪尿,采用上述炭疽消毒相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消毒。

被布氏杆菌污染的牧场必须停止放牧2个月,污染的不流动水池也应当停止使用3个月。

5.3 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是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多种人畜共患病的总称。动物链球菌病中以猪、牛、羊、马、鸡比较常见,人链球菌病以猩红热比较多见。患病和病死动物是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无症状和病愈后的带菌动物也可以排出病菌成为传染源。

做好平时的预防消毒是预防链球菌病的最根本措施,种畜场、畜产品加工厂及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和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活畜和畜产品集贸市场的场地和工具进行严格消毒。农村畜舍应当进行春秋防疫,高温季节要开展消毒工作或日常的清粪除污卫生,日常也要定期进行预防消毒。

发生链球菌病后,应当及时隔离处置发病动物,对饲养圈舍、进出疫区车辆等进行清洗、消毒。圈舍内的饲料、垫料等作深埋、发酵或焚烧处理。粪便等污物作深埋、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对地面和各种用具等彻底冲洗,用水洗刷圈舍、车辆等,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金属设施和设备,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对圈舍、场地、车辆等进行喷洒消毒。疫区内所有可能被污染的运载工具应当严格消毒,车辆内、外及所有角落和缝隙都要用消毒剂消毒后再用清水冲洗,不留死角。车辆上的物品也要做好消毒。从车辆上清理下来的垃圾和粪便要作无害化处理。

摘要:介绍了动物养殖过程中空气、粪便污物、污水、作业场所的消毒技术,并对炭疽、布氏杆菌病、链球菌病这3种常见的畜禽疫病的消毒措施进行了总结。

篇4:酒店消毒卫生制度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手卫生;干预;洗手

【中图分类号】R187G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67-01

卫生部在2009年4月1日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对洗手及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指征和方法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供应室部分人员仍不能正确、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手卫生消毒,手卫生依从性较差。提高手卫生工作依从性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最简便、最经济的手段,在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消毒供应中心每天对器械进行清洗、检查打包、灭菌、存储、发放及下收下送等工作,每一步均需做好手卫生,这是在环境达标时避免清洁器械、器具、物品及无菌包被二次污染的根本所在。而消毒供应室作为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和关键环节,其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会影响整体医疗质量[1]。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为了解供应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强化供应室护士执行手卫生及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执行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将我院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综合干预前后情况做如下报告。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年1月~2014年12月随机抽查供应室人员洗手前后手细菌污染情况,其中监测无菌间护士洗手前后各20人次,回收间护士洗手前后各20人次。分别监测干预前后细菌菌落数。

1.2方法

1.2.1采样方法

被采样者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2],进行六部洗手法洗手。采样及监测方法均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规定进行。在洗手前后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

1.2.2干预方法

1.2.2.1强化“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及考核:认真洗手是衡量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之一。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洗手的技术,从而才能付诸行动。洗手则成为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预防与控制病原菌传播的有效手段。

1.2.2.2改进洗手设施:增加洗手液装置,改善洗手条件,最好采用热风烘干器干手。

1.2.2.3选择适当的手消毒剂和手护理霜:在选用洗手消毒液的同时提供手护理霜,加强手部护理。

1.2.3细菌菌落数检查:采样液试管振打80次,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无菌平皿加入营养琼脂15mL~18mL,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2结果

干预洗手前后的手卫生监测,无菌间护士洗手前平均细菌菌落数52cfu/cm2,洗手后菌落数为4cfu/cm2,平均除菌率92.3%;回收间护士洗手前平均细菌菌落数为96cfu/cm2,经洗手后平均细菌菌落数为10cfu/cm2,平均除菌率为89.6%。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供应室工作区域需严格区分,无菌间护士不能回收污染物品,回收间护士不能发放无菌物品,任何人在发放无菌物品或接触无菌物品时,必须规范洗手。多项研究证明,洗手是一项最基本、最简便且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正确地洗手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4]。供应室护士影响手卫生行为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医务人员的自身因素,主动洗手的意识淡薄,认为经常洗手会使皮肤粗糙;化学消毒剂具有腐蚀性,不宜过多洗手;缺乏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未把手的卫生与行医道德联系起来,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肥皂洗手的依从性低的现象普遍存在[5];人员编制不足,工作强度大,依从性低,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院业务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供应室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加大,使手卫生标准和正确洗手操作执行不到位;因对手卫生重视不足,供应室的洗手设施简单,缺乏洗手、干手设备,且位置分布也不合理;因洗手操作繁琐,平时没有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未按标准的六步洗手法的步骤进行正确洗手,主要表现在洗手步骤不正确、洗手方法不规范、漏洗指缝和腕部等;存在错误观念,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认为没有接触污染物品,并戴着手套,无需洗手;存在从众心理,管理不到位,医院和科室在手卫生管理和制度上存在缺陷,培训、检查、指导不到位,忽视工勤人员洗手管理等,这些都是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最主要因素。

手污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手卫生在现阶段医务人员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污染问题,危害着病人的健康。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环节,若发出消毒灭菌不合格的物品,后果极其严重,灭菌包的灭菌效果受生物载量的影响;而医护人员的手可增加生物载量[6]。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更要增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重视洗手,熟练掌握“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方法对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率及洗手质量有重要作用,供应室要加强洗手监督管理,普及洗手相关知识,做到规范洗手,降低因供应室人员手引起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赵素藏.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1):90.

[2]中華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3-04-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S].1996-07-01.

[4]张学敏,俞立农,应霞敏,等.护理人员在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74-75.

[5]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篇5:学校卫生消毒制度

为切实做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卫生消毒制度:

一、学校公共卫生消毒

1.各班每天按时打扫好自己所属区域的清洁卫生并随时保持,重点做好早、中、晚三时段保持。

2.学校食堂负责水房的卫生清扫。用84消毒液没周一次,由李轻松负责协调。

3、校园公共环境每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由看康卫民负责。4.食堂环境及食堂外消毒由炊事员负责用消毒液消毒。

二、厕所消毒

1.厕所用石灰消毒,夏季每周两次(周一、周四早上清扫后),冬季每周一次(周一早上清扫后)。2.化粪池用生石灰覆盖。

3.天气热时用灭蝇药等杀灭蚊蝇幼虫。4.厕所等消毒由谢小军负责。

三、垃圾池消毒

1.夏季每周一次撒上生石灰。2.夏季每周用灭蝇药喷洒一次。3.垃圾池等消毒由王召藴负责。

四、饮用水消毒

饮用水消毒按要求进行,由康卫民负责。

五、学生宿舍卫生消毒

1.学生每天打扫好室内卫生,管理员负责打扫好宿舍前后的环境卫生,学生起床后整理好床铺,摆放好日常用品。2.学生宿舍开门开窗保持空气清新。

3.学生每月必须换洗被面、枕套等用品一次。

4.宿舍管理员每周五必须用84消毒液对室内消毒一次。5.学生洗脸巾等日常用具每两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6.学生被褥可自己用(阳光)紫外线照射消毒。

六、附则

1.总务后勤必须保证消毒药品、用具。

2.消毒人员必须严格消毒流程,不留消毒死角,每次消毒后必须作好消毒记录。

篇6:食品卫生消毒制度

食品卫生消毒制度

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进一步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订如下消毒制度:

1、炊事员进操作间先用酒精液消毒手,浸泡30分钟以上。

2、用开水煮沸消毒碗、筷、刀具、勺等炊具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储存间。

4、订为每星期三为消毒日。

上一篇:二下鲁教版语文17课下一篇:新年最后一天唯美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