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2024-05-08

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总结(通用6篇)

篇1: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规范性文件汇编1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8]20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国办函[2004]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国办函[2004]3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的通知

(国办函[2006]32号)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编发[2005]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安监总应急[2007]34号)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函的通知(电监安全[2005]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电监安全[2006]29号)12 关于深入推进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电监安全[2007]11号)13 关于加强电力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

(办安全[2007]1号)14 印发《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电监安全[2008]43号)关于印发《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加强应急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

(三)编制并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编制并尽快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一规划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指导下,编制本地区和本行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等有关专项规划的编制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要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逐步形成规范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的法律体系。抓紧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准备工作和公布后的贯彻实施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预防和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抓紧做好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和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以及有关规章、标准的修订工作。各地区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应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五)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抓紧编制修订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预案,并加强对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督促检查。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本单位预案,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尽快构建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要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是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六)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国务院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

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国务院报告,并向有关地方、部门和应急管理机构通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在加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信息报告工作的同时,通过建立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基层信息员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建设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十)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并加强培训资质管理。积极开展对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内容。加强各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培训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四、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

(十一)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统筹规划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应急平台。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应急平台建设要结合实际,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规范技术标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积极推进紧急信息接报平台整合,建立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工作机制。

(十二)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要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定专(兼)职的工作人员或机构,加强基层应急投入,结合实际制订各类应急预案,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社区要针对群众生活

直接受其影响的单位要根据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依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事发地人民政府负有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要积极调动有关救援队伍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现场环境评估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健全社会捐助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动员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十六)加强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制度,研究制订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调查处理的同时,要对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做出评估,并对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突发公共事件的统计信息实行月度、季度和报告制度。要研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及时调查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并预测发展趋势。

五、制定和完善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政策措施

(十七)加大对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对规划布局内的重大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研究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资源依

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资金、物资捐赠和技术支持。积极开展基层公共安全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典型,表彰奖励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局面。

(二十二)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维护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逐步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尽快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编制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适应全日制各级各类教育需要的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安排相应的课程或课时。要在各种招考和资格认证考试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内容。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新闻媒体应无偿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并支持社会各界发挥应急管理科普宣传作用。

(二十三)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为积极稳妥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信息发布工作,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新闻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宣传纪律,不断提高新闻报道水平,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十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有关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在应急管理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参与有关国际组织并积极发挥作用,共同应对各类跨国或世界性突发公共事件。大力宣传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应急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成功做法,积极参与国际应急救援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的良好形象。密切跟踪研究国际应急管理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参与公共安全领域重大国际项目研究与合作,学习、借鉴有关国家在灾害预防、紧急处置和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促进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电力内发与外供、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的关系,合理布局电源,科学规划电网。

(二)电力规划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在低温雨雪冰冻、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建设电力工程,要充分论证、慎重决策。要根据电力资源和需求的分布情况,优化电源电网结构布局,合理确定输电范围,实施电网分层分区运行和无功就近平衡。要科学规划发电装机规模,适度配置备用容量,坚持电网、电源协调发展。

(三)电源建设要与区域电力需求相适应,分散布局,就近供电,分级接入电网。鼓励以清洁高效为前提,因地制宜、有序开发建设小型水力、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电站,适当加强分布式电站规划建设,提高就地供电能力。结合西部地区水电开发和负荷增长,积极推进“西电东送”,根据煤炭、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实施煤电外送。进一步优化火电、水电、核电等电源构成比例,加快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缓解煤炭生产和运输压力。

(四)受端电网和重要负荷中心要多通道、多方向输入电力,合理控制单一通道送电容量,要建设一定容量的支撑电源,形成内发外供、布局合理的电源格局。重要负荷中心电网要适当规划配置应对大面积停电的应急保安电源,具备特殊情况下“孤网运行”和“黑启动”能力。充分发挥热电联产机组对受端电网的支撑作用,鼓励在热负荷条件好的地区建设背压型机组或大型燃煤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严禁建设凝汽式小火电机组。

(五)电力设施选址要尽量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区和设施维护困难地区。电网输电线路要尽可能避免跨越大江大河、湖泊、海域和重要运输通道,确实无法避开的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同一方向的重要输电通道要尽可能分散走廊,减少同一自然灾害易发区内重要输电通道的数量。

(六)加强区域、省内主干网架和重要输电通道建设,提高相互支援能力。位于覆冰灾害较重地区的输电线路,要具备在覆冰期大负荷送电的能力。位于洪水灾害易发地区的输电线路,要对杆塔基础采取防护加固措施。必须穿越地震带等地质环境不安全地区的输电线路,要对杆塔及其基础采取抗震防护措施。

(七)加强电力规划管理,促进输电网与配电网协调发展。国家电力主管部

和新型导地线、绝缘材料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进一步优化杆塔、金具等电网设施设计,合理匹配元器件强度,提高电网设施防强风、防冰冻、抗震减振等抗灾能力。

(十五)鼓励研究和推广输电设施在线监测、实时预警、故障测距和应急保护等技术,逐步推广应用破冰、融冰等除冰技术和专用工具,推广应用杆塔高效抢修技术和工具,提高电网设施的安全监测和应急抢修能力。

三、完善电力应急体系,做好灾害防范应对

(十六)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预防为主、保证重点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电力监管机构监管、企业为主、用户积极配合的电力应急预警系统和电力抗灾体系,做好灾害防范、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十七)国家电力监管机构是全国电力安全的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开展电力系统应急、灾害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发布等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电力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协调指挥各有关部门、电力企业及相关单位,制订防灾预案,开展抢险救灾。电力企业是电力系统抢险救灾的责任主体,负责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十八)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订完善本地区防灾预案,研究确定当地重要用户范围和应对自然灾害的供电序位。要压缩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优先保证医院、矿山、学校、广播电视、通信、铁路、交通枢纽、供水供气供热、金融机构等重要用户和居民生活电力供应。

(十九)电力企业要根据本地区灾害特点,建立健全电力抗灾预警系统,形成与气象、防汛、地质灾害预防等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要充分发挥电力设计、施工队伍在电力应急抢险中的作用,加强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和应急抢险能力建设。

(二十)电网企业要针对灾害可能造成的电网大面积停电、电网解列、“孤网运行”等情况,制订和完善电网“黑启动”等应急处置预案。在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电网应急保安电源要做好应急启动和“孤网运行”的准备。

(二十一)发电企业在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和法定长假到来之前,要提前做

(二十九)各地区、各部门要打破区域、行业等限制,对受灾地区无条件实施紧急救助和支援,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电力供应。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7]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安全监管总局、国资委、财政部、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环保总局《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安全监管总局 国资委 财政部 公安部

民政部 卫生部 环保总局

企业应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上看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安全生产事故频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也给企业安全造成多方面影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进一步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

(一)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在2007年底前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五)加强企业预案管理。建立企业预案的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企业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备案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预案内容的审查,实现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工作。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预案演练的指导,并组织高危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四、加强企业应急队伍和基地建设

(七)加强企业专兼职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对已经建有专兼职消防队的企业,其应急救援队伍应当依托已有的专兼职消防队组建。涉及高危行业的中央企业都要建立起现代化、专业化、高技术水准的救援队伍。各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职工,不仅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签订救援协议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协助协议企业排查事故隐患,熟悉救援环境,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协议企业应予以积极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专家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指导作用,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

(八)加强企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大型矿山、石化、民航、铁路、水上运输、核工业企业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建设专业特色突出、布局配置合理的应急救援基地,并在做好本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参与社会

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按照现有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监督指导有关企业预防和应对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把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对监管企业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指导、协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的分类指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十二)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应急能力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和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各企业要加大对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应急管理的关键问题,使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做到应急管理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要切实加大对应急物资的投入,制订应急物资保障方案,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针对企业应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逐步实现与有关部门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高危行业企业要安排应急专项资金,用于隐患排查整改、危险源监控、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设备购置、应急预案演练、应急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十三)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政府应急准备金制度,对处置企业突发公共事件等给予必要支持。进一步落实企业强制性提取安全费用、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提高事故伤亡赔偿标准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征用补偿政策,完善对企业物资合理征用的补偿办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技术和产品,扶持应急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企业应急队伍有偿服务机制,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社会救援的经费支出予以相应补偿,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社会救援。充分发挥保险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高危行业企业的

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各地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特点和需要,制订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与专业队伍互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

(二)深入推进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街道、乡镇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各地要在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层防汛抗旱队伍组建工作。水旱灾害常发地区和重点流域的县、乡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县、乡级防汛抗旱队伍。防汛抗旱重点区域和重要地段的村委会,要组织本村村民和属地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村防汛抗旱队伍。基层防汛抗旱队伍要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汛期巡堤查险和险情处置,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合理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机具、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六)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城市医疗卫生机构要与县级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把帮助组建基层应急队伍作为对口支援重要内容。卫生应急队伍的装备配备、培训、演练和卫生应急处置等工作费用由地方政府给予支持。

(七)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县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当地兽医、卫生、公安、工商、质检和林业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有关专家等组成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具体承担家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要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同时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设及疫苗、药品、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提高队伍应急能力。

四、完善基层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制度

(一)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县级人民政府要对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规划,确定各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支持政策的研究并加强指导,加强对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督促检查。公安、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林业、气象、安全监管、环境、电力、通信、建设、卫生、农业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指导推进基层应急队伍组建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八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

国办函[2004]33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给你们,以供你们在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时参照。

附件: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说明

国务院办公厅

二〇〇四年四月六日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1.总则

1.1目的 1.2工作原则

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和公众参与等原则。

1.3编制依据

1.4适用范围

级别限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可以预见的突发公共事件均应制定预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的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要避免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应急信息系统。明确常规信息、现场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式、传输渠道和要求,以及信息分析和共享的方式、方法、报送及反馈程序。要求符合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如果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或者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明确通报的程序和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如果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时,需要说明援助形式、内容、时机等,明确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的程序和部门。

4.3通讯

明确参与应急活动所有部门的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及备用方案。提供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事件现场指挥的通讯畅通的方案。

4.4指挥和协调

现场指挥遵循属地化为主的原则,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以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要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4.5紧急处置

制定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技术方案。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处置队伍的权限和数量,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专用设备、器械、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不同处置队伍间的分工协作程序。如果是国际行动,必须符合国际机构行动要求。

4.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提供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人员的装备及发放与使用要求。说明进入和离开事件现场的程序,包括人员安全、预防措施以及医学监测、人员和设备去污程序等。

4.7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特点,明确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和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应急情况下的群众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生活救助,以及疏散撤离方式、7

(2)应急队伍保障。要求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先期处置队伍、第二处置队伍、增援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以及应急能力保持方案等。

(3)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

(4)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控机构能力与分布,及其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5)治安保障。包括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

(6)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的技术方案储备。

(7)经费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8)社会动员保障。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9)紧急避难场所保障。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可以与公园、广场等空旷场所的建设或改造相结合。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成立相应的专家组,提供多种联系方式,并依托相应的科研机构,建立相应的技术信息系统。组织有关机构和单位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加强技术储备。

6.4宣传、培训和演习(1)公众信息交流。最大限度公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信息,接警电话和部门,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等。

(2)培训。包括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常规性培训。可以将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行政干部培训内容。

(3)演习。包括演习的场所、频次、范围、内容要求、组织等。

6.5监督检查

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

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防患于未然,国务院将制定、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下同)应急预案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一定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把制定、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作为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抓紧做好,切实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本框架指南供有关部门、单位制定、修订相关预案时参照。各部门、单位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类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减或修改相应内容,调整结构。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思路,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健全机制。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和科学指挥。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群众,充分认识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

(二)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制定、修订应急预案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专家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提高预案的科技含量。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与相关政策相衔接,与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确保应急预案的全局性、规范性、科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O1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和内容将适当调整。

各部门、单位应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修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紧围绕应急工作体制、工作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修订应急预案。体制方面主要是明确应急体系框架、组织机构和职责,强调协作,特别要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运行机制方面主要包括:预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应急响应级别确定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征用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内容。同时,应急预案工作要与加强法制建设相结合,要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二)协作配合部门或单位制定的配套预案,可作为主管部门预案的附件,建立跨部门的信息与技术资源共享机制。

(三)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各类资源,影响区域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启动预案的级别。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要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3

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

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1.总则

1.1 目的 1.2 工作原则

要求明确具体。如以人为本,依法规范、职责明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依靠科学、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公众参与等原则。

1.3 编制依据

1.4 现状

简要说明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与趋势。

1.5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可以预见的各类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各类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预案是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明确本行政区域应急领导机构、指挥机构、日常工作机构及其职责、权限。

2.2 组织体系框架描述

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职责。要体现应急联动的要求,最好附图表说明。

2.3 应急联动机制

明确本行政区域应急机构与行政区域内中央有关单位、军队、武警的应急联动机制。

3.预测、预警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收集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外和境外对本行政区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明确突发公共事

如果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或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要按有关规定明确通报的程序和要求。如果需要国际社会援助的,要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

4.3 基本响应程序

4.3.1 基本应急

明确信息研判、应急启动、抢险救助、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现场监控、人员疏散、安全防护、社会动员、损失评估、现场应急结束等程序和要求,明确基本应急程序中各相关机构、责任人、组织方式、队伍调遣、物资使用、征用、调用等要求。

应急、恢复与减灾行动能同时进行的,应同时进行。

4.3.2 扩大应急

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明确有关应急机构的行动程序与要求。

4.4 指挥与协调

建立以事发地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和现场指挥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及相互关系。明确专家咨询和辅助决策机制。

4.5 新闻报道

明确新闻发布的机构、原则、内容、程序和规范性格式等。

4.6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结束的决策机制和发布程序,要注意区别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

5.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现场清理与处理等程序和要求。

5.2 社会救助

明确应急状态下维持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集结、布控方案、执勤方式和行动措施等。

6.7 物资保障

建立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的能力储备、生产工艺流程的技术储备。

6.8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以及应急状态时经费保障措施。

6.9 社会动员保障

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相关的保障制度。

6.10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规划和建设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可与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或改造相结合。

6.11 技术储备与保障

成立专家组,提供联系方式。依托科研机构,建立应急技术信息系统。组织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的科学研究。

6.12 其他保障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 公众宣传教育

公布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报警电话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在大、中、小学普遍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7.2 培训

明确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等要求。将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行政干部培训内容。

7.3 演习

明确演习的队伍、内容、范围、场所、频次、组织、评估和总结等。

8.附则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制定、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迫切任务,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必须切实抓紧做好。

本框架指南供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制定、修订本行政区域总体应急预案时参照。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可对总体应急预案的结构、内容作适当调整或增减。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科学指挥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

(二)依法规范。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与相关政策相衔接,与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要按照有关程序制定、修订应急预案;要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预案。

(三)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省(区、市)人民政府是处置本行政区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主体。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O1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和内容将适当调整,同时要注意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紧围绕应急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修订应急预案。

应急体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健全以事发地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救援队伍和专家咨询队伍。

运行机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分级响应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应急资源配置、征用机制、奖惩机制和救灾恢复体系等。

法制建设方面,主要是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二)总体应急预案是政府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整体计划和程序规范。要明确突发公共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用什么资源做。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预案是总体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需要各部门、单位制定各种行动方案、相关保障方案和操作手册。

省(区、市)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指导省属各委、办、厅、局和地市(州、盟)编制应急预案的依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和中编办《关于增设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5〕47号),国务院办公厅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承担国务院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国务院总值班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的主要职责

(一)承担国务院总值班工作,及时掌握和报告国内外相关重大情况和动态,办理向国务院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保证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联络畅通,指导全国政府系统值班工作。

(二)办理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督促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指示,承办国务院应急管理的专题会议、活动和文电等工作。

(三)负责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提出国家应急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建议。

(四)负责组织编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审核专项应急预案,协调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指导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

(五)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协调指导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国际救援等工作。

(六)组织开展信息调研和宣传培训工作,协调应急管理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七)承办国务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一)参与拟定、修订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指导、协调地方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

(三)组织编制和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对地方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实施进行综合监督管理。

(四)负责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资源综合监督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数据库,统一规划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通信信息网络。

(五)负责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重大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上报工作。负责分析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并预测特别重大事故风险,及时提出预警信息。

(六)指导、协调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根据地方或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要求,调集有关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参加事故抢救;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国务院授权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七)组织、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训练、演习。协调指导有关部门依法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实施资质管理和救援能力评估工作。

(八)负责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工作。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国际合作与交流。

(九)负责国家投资形成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资产的监督管理,组织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项目投入资产的清理和核定工作。

(十)完成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事业编制80名。其中:主任1名,配备副部级干部(由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兼任);副主任和任务重的内设机构负责人可适当高配干部。

四、其他事项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履行政府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行政监管职责,负责起草或制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法规、规章和标准,并依法进行监管;统一规划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经授权履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协调指挥职责。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

安监总应急[2007]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国务院2006-2010年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建设高素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现就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减少和控制事故发生,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按照《国务院2006

篇2: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努力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

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发电厂

作者:鹿启伟 张树磊

摘要::大屯电网作为一个煤矿的区域电网,以35KV、110KV、220KV电网为主干网架,自成系统,网内电源集中,负荷重要,调度管理关系复杂,如何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大屯公司一直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关键词:大屯电网 调度管理 安全发展 应急管理

1大屯电网简介

大屯电网始建于1970年3月,由于历史原因,自成一个小的区域电网。目前由一座发电厂、一座矸石热电厂、一个供电部组成。现有9台发电机组,即#1#2(2×60MW)机、#3(1×55MW)、#4#5(2×12MW)、#6#7(2×135MW)机、#8#9(2×15MW)机,总装机容量499MW。目前机组性质#3机组为上网机组,其它机组均为自备机组。自备机组所发电量全部用于企业内部的煤炭、铝业等生产和居民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公司原煤开采能力的增加和矿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内部的用电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目前,矿区内部的自发与自用电量基本平衡。大屯电网从建网至今已经运行三十多年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屯电网供电网络,输电线路近230公里(35KV:170公里,110KV:13.7公里,220KV:46.152公里),有35KV及以上变电所15座,总配电容量1292.37MVA,目前电压等级有220KV、110KV、35KV、6KV,以110KV、220KV与华东电网联络,以35KV、110KV电网为主干网架馈供各厂矿与生活用电,对保证大屯矿区及煤矿的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标本兼治

大屯公司电网的安全运行产事关着大屯公司四矿、铝厂等所有地面的安全生产,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每年召开了大屯矿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做好全矿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基本方针、奋斗目标和应急措施,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电力生产管理人员要把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作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安全第一、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把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遏制大屯电网重特大事故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狠抓应急管理确保发供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大屯公司充分认识电网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推进电网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是近几年突出狠抓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大屯公司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大屯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大屯是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大力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为整个大屯矿区的安全生产了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一是建立了应急组织体系。大屯公司发电厂成立了大屯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各矿、铝厂等单位按照要求建立了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保证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开展。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完善了各项应急制度,在电网事故应急处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修订并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各单位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各级各类事故抢险和处置的应急预案。大屯公司发电厂制定了应对电网重大、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配套的专项预案,和相关部门分别制定了总体应急预案,并针对人身伤亡、自然灾害、电网大面积停电等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专项预案。

三是加强和改进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抓好电力应急管理工作,领导是关键。各发供电部门把应急管理摆到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应对措施,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狠抓落实中,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处理电力事故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提高电力企业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工作能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应急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现电力应急管理组织和指挥到位,资金和物资到位,培训和演练到位,监测和预报到位。在电力应急管理投入上,做到了有长远眼光,学会算大账,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投入,为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和物资保障。

4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及演练

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可操作性,整体联动性,我们定期对专项预案进行演练,但专项演练的系统性不强,因为矿区电网担负着煤矿、铝厂、居民生活用电的重要任务,往往局部停电事故的发生,都会严重影响到到其它单位的安全生产。大屯公司各单位通过应急培训和预案演练、演习,进一步提高了各矿、各地面单位、发供电部门对电力重大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理能力和大面积停电时全矿区应急整体协调能力。特别是我国第八个安全生产月之际,我们举行大屯公司发供电系统及三防应急预案联合演习,这次联合演习是大屯公司建矿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演习,是对大屯公司发供电系统在事故情况下,应急预案执行能力的一次演习,是对如何有序,快速保障矿区及铝厂生产、生活的正常供电的一次考验,它关系着大屯矿区南网、北网解网后是否能够稳定运行,关系着大屯电网在事故情况下的运行极限能力,牵动着徐庄矿、姚桥矿、龙东矿及铝厂等一类负荷的安全供电,牵动着中心区居民的可靠用电,通过演习找出应急预案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大屯公司事故状态下的反事故减灾能力。它对整个矿区各类应急预案执行,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演习根据以往矿区发供电网络事故教训和处理经验,以及当前网络运行实际,紧紧围绕保矿区安全供电的大局,以做好雨季三防工作为契机,假想、挑选了具有典型代表、且符合实际的易发故障现象进行演练。设置了矿区220KV、110KV、35KV、6KV、380V各种电压等级的14个故障点。故障原因涉及到雷击、南北网解列、热电厂孤网运行、煤矿单电源供电、控制回路不通、开关机构卡涩、电缆着火、主要发电设施处积水等方面。

通过这次演练,取得了一定事故处理经验,主要有:

1、矿区供电网络发生事故,往往影响到2个或2个以上单位,在事故处理中,相互间的配合非常重要,关系到事故处理的有序性、连贯性和快速准确性,任何一方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延迟事故处理时间,甚至造成事故扩大,如值长与电调的配合、电调与变电站值班员的配合等。为此,加强电厂、四矿及铝厂等单位之

间的经验学习和交流非常必要和重要,有利于达成共识,在事故处理中,行动一致,化零为整,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真正达到在最短时间内,消除故障,恢复正常供电,将事故损失降到最小。在这次演练中铝厂从失电到恢复供电用时57分钟,而在演练后的第二天就发生了铝厂停电事故,铝厂的事故处理时间用时55分钟,又一次验证了事故预案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在矿区供电网络事故处理中,汇报流程的科学化及通讯畅通是有力的保障。如在这次演练中,各矿风井失电时,值班员边检查,边汇报,使矿调能够及时安排重要失电设备恢复送电,事故处理时间缩短了5-10分钟。信息的及时传递,为单位之间、人员之间及时、准确地掌握现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事故处理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人员娴熟的技术水平和过硬的应对处置能力是保证事故稳妥处理的关键。许多复杂的倒闸操作及运行设备的调整需要现场工作人员来完成,人员技术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事故实质性处置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遇事慌乱、操作不当、处理不果断等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处理延长或扩大,甚至带来意外人身伤害或其他情况发生。为此,不断提高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事故应对处理能力是各单位日常工作中必抓、且要抓好抓实在的一项重要工作。

4、人员安全自保互保意识决定事故处理的成败。“以人为本,保障安全”是任何事故处理的首要指导思想,在实际事故处理中,如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自保互保意识,随时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发生,这样不仅违背了事故应急抢险的原则,而且会扩大事故影响,加大事故损失。

5、检修人员在事故面前必须做到沉着、冷静,处理过程有序,思路清晰。在多种事故同时出现时,抢修领导应该做到一人接电话,一人记录,以免漏记事故现象,延误处理时间。

就矿区发供电网络事故处理而言,要达到短、平、快、稳、准的最佳效果,将事故减小到最低程度,既需要各单位之间的默契配合,又需要通畅的信息保障,即需要人员精湛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事故应对能力,更需要高度的安全自保互保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即快又好地处理事故。

总之,大屯电网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在前一阶段的应急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部分

篇3:电力企业应急物资管理的研究

1 应急物流基本理论

1.1 应急物流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为应对自然灾害以追求时间最短和损失最小化的物流需求,它是从物资的供应地运到需求地的一个实体流动过程,包括:获取、加工、储存、配送、运输、装卸以及信息处理能力[2]。

1.2 应急物流的特点

突发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飓风、泥石流等。与一般物流相比,应急物流的特点主要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弱经济性和社会公益性。

1.2.1 突发性

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由于其产生原因突然,导致整个应急物流具有明显的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这也是应急物流与一般物流的显著区别。随着科技的进步,预测手段的不断发展,人类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认识一些以前难于预测的情况(如自然灾害),对突发事件的预测能力愈发提高,应急物流的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

1.2.2 不确定性

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影响范围等因素无法直接估计,导致受灾地点对应急物资种类、数量的需求难以确定,造成整个应急物流组织困难。同时,由于突发事件的发展,受灾现场存在的变数越大,对应急物资的需求可能发生根本的变化。

1.2.3 非常规性

由于突发事件在较短时间内造成的社会危害巨大,受灾地点对应急物资的需求紧迫,整个物资保障过程留给应急部门计划组织的时间有限,原有一般物流系统的组织流程己远远不能满足特殊情况的需求,这种情况下,需要省略许多物流组织过程中的环节,整个应急指挥系统应该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充分调动周围的所有资源,采取非常规的手段满足灾区对应急物资的需求。

1.2.4 弱经济性

对时间的高度要求是应急物流的最大特点,与一般物流不同,应急物流往往弱化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在特定情况下,为了满足受灾地区对应急物资的特殊需求,需要牺牲其它正常物品的运输能力,采用非常规的运输方式,不计成本地保障供应。

1.2.5 社会公益性

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不是某个部门或单位的事情,有时由于灾区需求物资的不确定性,一些特殊物资的突然需求导致相关单位不能及时生产供应,这就需要借助整个社会的力量,从民间募集相应物资,实现急需物资的短时间集结,为受灾地区人员财产的及时救助争取宝贵时间。

2 电力企业应急物资管理的特殊性

2.1 应急物资需求紧迫

由于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往往导致电力设施受损,给社会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电力供应短缺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特别是对交通、医疗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机构带来重要影响,广大民众、企业要求尽快恢复供电。然而抢修物资的供应包括需求设施与设备的种类、规格、数量的统计、招标采购、生产、配送等流程,特别是生产环节是需要固定时间。这样就使得电力施工队伍在进驻灾区抢修的时间非常紧迫。

2.2 应急物资需求统计难

从各种自然地质和气候灾害可以看出,其破坏力强和影响面积很大,电力设施受损量大、品种多,特别是输电线路的各种材料,加上灾后电力员工由于交通的不便,现场勘察增加了难度,很难快速统计出受损设施的具体种类、数量、规格型号等具体信息。

2.3 应急物资需求量大、品种多、规格型号杂

由于自然灾害具有影响面积大、破坏力强等特点,同时挂网运行的电网设备品种繁多,设计规格也尽不相同,所以自然灾害影响过后,电力设施经常是大范围受损,设施受损严重,抢修物资的需求呈现出数量大且品种多的特点。

2.4 应急物资的提供商库存和突然增产有限

电力企业的日常库存量是有限的,主要是满足日常的使用,而突发事件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零部件或产成品。从电力设施与设备供应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快速发展须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流动资金,所以不论是生产原材料库存或是产成品库存,供应商都会本着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按照“零库存”模式管理。同时,受制于生产装备有限等因素,各厂家的产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无限扩大[3]。

3 电力企业应急物流物资管理的对策

电力公司在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工作的同时,要健全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做好应急物资日常管理和应急状态下的响应工作。

3.1 成立相应的电力应急物资管理机构

在抢修物资指挥管理层面,成立需求生产部、计划部、财务部、物资管理部、应急中心、物流分中心等部门;在纵深管理层面,成立抗灾现场物资工作小组,可根据受灾面积范围、抢修队伍管理归属等特点,在抗灾一线设置多个抢修物资工作小组。指挥管理层面各部门主要负责受理灾区物资有效需求,开展供应商生产能力统计,开展招标活动,协调安排供应商生产,制定应急采购合同,及时向物资供应指挥部、各现场工作小组报送物资供应信息数据,统筹处理救灾物资供应的综合事务等。驻抗灾一线的物资工作组,全面负责本地区受灾物资的需求统计上报、到货物资的接收和出入库管理,以及根据抢修工程的先后、紧急状况,合理安排紧缺物资的有效调配。通过指挥部和驻扎一线工作组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上下联动作用,从根本上消除信息统计混乱、供货混乱、仓库管理混乱等潜在问题,全面实现抢修物资采购供应一盘棋[4]。

3.2 改进和完善应急物资管理和调度流程

整个应急物流体系要形成高效运转的大系统,其中包括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以及物资的发放机制,资金的筹集、发放和监管等。

应急中心根据自然灾害分布情况和电网运营情况,确定应急物资储备定额,确定应急储备物资的品种、数量和技术规范,编制年度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和资金需求计划。当物资招标采购方式不能满足抢险需要时可以采取非招标的紧急采购方式。紧急采购协议储备的主要设备材料,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协议供应商组织此批应急物资的紧急配送。

物流服务中心为应对气候突变,确保电网应急物资顺利供应,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准备工作。筹备应急物资,设立专用库房,实行应急物资专门存储。定期检查应急设备,时刻使应急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如果电网突发事故,力争将应急物资第一时间运抵现场,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物资保障。进一步健全快速、灵活、有效的应急物资采购配送机制;加强应急物资维护和保养,强化退库归档管理,提高应急物料代码管理水平和信息化调度水平。应急物资储备单位接到调用通知后,及时完成储备物资发运工作,必要情况下引入第三方物流完成应急物资的管理与配送工作。使用应急物资的单位对调运来的应急储备物资进行清点和验收,并及时反馈情况。已调用的应急物资,除抢修安装使用的设备材料外,其余工具、设备用完后要及时归还原储备保管单位,有损坏的要及时补充,并做好交接手续。

应急物资由各级抢修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或指挥部统一调用,坚持“先内后外、先近后远、先主后次,满足急需”的原则。先动用事故当地公司应急物资,在当地储备物资全部使用仍然不足的情况下,可就近调用其他公司储备的应急物资或向协议厂家联系购置。

3.3 高效的应急物流信息技术平台

建立和完善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应急物流预案数据库,构筑应急运输方案自动生成的应急物资运输调度平台,以及基于GPS、GIS的应急物资运输监控平台。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将挂网运行设备的品种、规格、设计信息、生产厂家、库存信息等情况详细记录,灾情发生后,物资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方便、快捷、准确等优势,在很短时间内统计出潜在的总需求及现有库存情况,为抢修物资管理部门作出合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判断依据。突发灾害事件发生后,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灾区反馈到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从应急物流的目标出发,制定合理的物流配送、运输方案,在物资的运送过程中,可以借助于GPS、GIS等先进的手段进行全程监控。

3.4 提高电力企业设计应急物流专项预案能力

科学规划应急物资存储定额,谋划于先,预案在前,如果不是发生缺电,而是一个电网内局部发生了故障或是设备的老化损伤所致,只需要实施那些在准备阶段设计的应急方案。电力主管单位及物流部门要在一般支出预算中增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准备资金,并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需求。逐步提高资金提取比例[2]。

结合本地区汛情、地域和自然灾害特点,开展应急物资需求分析,科学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定额,合理确定储备物资品种和数量,满足本单位日常应急需要,特别要做好城市配网、农网应急抢修所需物资储备和防汛救灾物资储备。要求所属单位切实加强应急物资管理,不断完善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应急物资管理的各项要求,做好防汛抗灾的准备工作。

为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引起的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和地方经济安全,电力企业要按照要求及时制定明确的应急预案。建立总体应急管理制度,形成快速反应的机制,保证临危不乱,应对有方[4]。

3.5 切实做好应急物资管理和使用的演练工作

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应急物资的调运和使用任务,对电力企业确实是个挑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很有必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应急物资保障演练工作。物资保障应急演练工作要紧贴“实战”需要,从难、严、险设置演练科目,包括物资调拨、出库、装卸、起运、配送等一系列环节,提高员工反应能力、业务技能。为更好地锻炼员工队伍,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实际操作水平,电力企业要动用大型吊车、叉车等重型机械,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吊装,搬运等操作任务。成功的演练,需要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各级部门的认真配合、职责清楚、分工明确,还要有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保障。

摘要:电力企业的应急物资管理作为电力行业中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近几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其他事件导致电力事故,体现出电力企业应急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文中对电力企业应急物资管理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应急物资的管理从管理机构、业务流程、应急预案、信息平台和应急演练等方面提出了改进设想。

关键词:电力企业,应急物资,应急物流

参考文献

[1]张素青.电力企业建立应急物资管理体系的建议[J].学理论,2011,(8):35-37.

[2]钟利军.应急物流系统绩效评价[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68-69.

[3]黄燕金.加强应急物资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1):38-39.

篇4:电力企业应急管理

关键字:电力;应急管理;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F272; F426.61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用电量逐渐增多,对用电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电力供需仍然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威胁始终存在、设备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尚不完善等,这都将对电力安全构成威胁,就需要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和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加强对事故的分析预测,提高事前预防,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切实做到安全工作真抓实干,让安全推动企业的深化改革和保证经济的腾飞。

1.电力企业安全问题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教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下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2.电力生产中的应急管理工作

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中,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建立起应急管理系统,其中的应急预案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成为了电力企业组织体系中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在电力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中,应急处置方案是基础。由于电力企业之间的生产规模、组织体系以及管理模式有所不同,那么所需要承担的风险系数也会各异。那么在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过程中,要将关乎到电力企业风险的各项因素都考虑在内,其中涉及到电力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相关的岗位,从公司到班组,以至于岗位职能,都要将与之相适应的应急预案制定出来,建立起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规范化动态运作的系统。由于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起衔接,因此,在具体执行应急措施的过程中,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到属地为主,条块相结合的原则。为了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应急能力,要实施必要的培训工作。首先是应急基础教育,建立应急处置方案,将需要应急处理的事故的类型明确,将所要带来的危害程度做出判断,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在进行应急组织管理中,要对于每一位人员的管理责任加以明确,并落实到位。所谓的应急管理,就是对于电力企业中所出现的安全事故,要迅速地制定解决方案,并做到措施准确到位。

3.电力应急管理技术措施

3.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要解决我国电力应急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就要从管理体系出发,完善管理体系,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电力系统管理体系,要以安全管理为中心,并采用科学技术来进行救援工作,将新技术用于在救援工作中,可加快救援速度,在短时间里完成救援工作,降低经济损失。另外,完善管理体系还要求做好电子预案、演练评估以及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应急管理系统可以顺利运行,相关的部门可以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完善管理体系,要求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并做好救援准备工作,确保救援工作可快速展开,从而降低经济财产损失。

3.2做大做强通信建设

在电力应急管理中,通讯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已经采用了新的通信系统,并且有些条件较好的电力企业,还建立了微波通信系统,当出现电力事故时,可采用语音电话来传达应急事件,指挥救援工作。现在,通信卫星公司也参与到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为其开设了卫星信道,急救工作便可通过卫星系统进行。另外,还可采用视频通信功能来掌握急救情况,指导急救工作,将整个急救情况通过视频或是图片的方式,传输给相关部门。加大通信建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急救工作在第一时间里可通过通信向相关部门传输急救信息,使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开展应急抢救工作,降低损失率。

3.3提高系统灾害水平

在电力应急管理中,对应急救援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预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降低事故损失。所谓的预测预警,指的就是对电力事故的时间、地点以及受难人数进行预测,然后结合灾害的与预报情况,及所采集的当地的各种信息,进行事故预测工作。在实际生活中,当电力设备损坏时,电力系统就不可进行灾害等各项工作的模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力企业相关部门要进行紧急预案,并且为救援人员开展演练培训,让救援人员参与到模拟故障当中,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灾害实验水平。电力故障进行预测,并且提高电力系统的灾害实验水平,让救援人员参与到模拟实验中,是提高救援人员救援技能,降低灾害最有效的途径。

4.结束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电力企业安全同应急管理的关系,并论述了当前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做好风险应急管理,以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石斌.简论变电检修中断路器的维护[J].科技与企业,2014

篇5: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势在必行

列车追尾、飞机失事、矿井事故、海油泄漏、燃气爆炸、桥梁垮蹋、电梯逆行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这些自然灾害或人身责任事故的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特别是7月23日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度引起人们对安全的质疑和恐慌。自然灾害和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在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同时,对电力工业经营发展也造成巨大损失,无论是2008年的冰雪自然灾害、汶川地震灾害,还是2009年的玉树地震灾害、舟曲泥石流灾害等,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严重威胁着电力设施的安全,使电力企业受到严重冲击。

2010年全国电力监管报告显示,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全国没有发生10人以上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事故和特大电力设备事故……但是,电力生产、建设施工以及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电力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2010年3月16日,华电陕西蒲城发电公司在4号炉原煤仓防磨衬板更换过程中不幸身亡;河南省汤阴县金华塑料厂施工人员在使用电弧焊作业时,焊渣引燃乙烯碎屑、聚乙烯板和竹架板,引发火灾事故,致使4人死亡,原因是施工方未采取必要防火安全措施,安全监护不到位;2010年6月14日,四川康定县金平电站绕坝公路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葛洲坝集团公司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金平电站项目临时施工营地工棚被掩埋,致使23人死亡、7人受伤。可见,每一种责任事故或自然灾害后的抢险与供电恢复,都严峻地考验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电力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电力工业应对各种安全责任和自然灾害事故的能力势在必行。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又具有高危特点的电力工业,其安全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加强电力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规范电力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控制、减轻和消除电力安全事故损害,对于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有着重大意义。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尽量减少或杜绝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注重应急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

篇6: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泉州市应急管理局

工贸电力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二〇二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目录

1.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检查清单 1

2.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粉尘防爆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5

3.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9

4.泉州市工贸企业涉氨制冷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11

5.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14

6.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燃气使用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18

7.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危险作业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20

8.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26

9.泉州市冶金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28

10.泉州市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35

11.泉州市建材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43

12.泉州市机械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50

13.泉州市轻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61

14.泉州市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70

15.泉州市电力行业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76

16.泉州市电力行业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85

1.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

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题描述

不涉及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1企业应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所有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2.1企业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两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百人以上三百人以下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一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足一百人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3.1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科学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定期辨识安全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梳理、评估,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实现“一企一清单”。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4.1企业应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至少应包含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资金使用专项制度、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等),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

应急管理

5.1企业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向从业人员公布。

社会治理

6.1企业应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等情况。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2.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粉尘防爆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题描述

不涉及

建构

筑物的结

构与

布局

1.1存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的结构和布局应当符合《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要求,采取防火防爆、防雷等措施,单层厂房屋顶一般应当采用轻型结构,多层厂房应当为框架结构,并设置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泄压面积。

防止粉尘着火

2.1对遇湿自燃的金属粉尘,其收集、堆放与贮存时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

粉尘爆炸控制

3.1在紧急情况下,应能及时切断所有动力系统的电源。

除尘系统

除尘系统

4.1不同类别的可燃性粉尘不应合用同一除尘系统。

粉尘

控制

清理

粉尘

控制

清理

5.1粉尘涉爆企业应当按照《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制定并严格落实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粉尘清理制度,明确清理范围、清理周期、清理方式和责任人员,并在相关粉尘爆炸危险场所醒目位置张贴。相关责任人员应当定期清理粉尘并如实记录,确保可能积尘的粉尘作业区域和设备设施全面及时规范清理。粉尘作业区域应当保证每班清理。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注:★表示属于专项类重大事故隐患。

3.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题描述

不涉及

安全管理

★1.1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辨识,并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

★2.1应按照规定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方案应经审批后方可作业。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注:★表示属于专项类重大事故隐患。

4.泉州市工贸企业涉氨制冷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题描述

不涉及

氨制冷机房外

1.1安全阀应设置泄压管。

氨制冷机房内

氨制冷机房内

2.1控制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隔开;隔墙上的观察窗应采用固定甲级防火窗;连通门应采用开向制冷机房的甲级防火门。

3.1冷库的氨制冷机房贮氨器上方应设置局部水喷淋系统。

速冻装置区域

4.1氨制冷快速冻结装置的作业间内应设置防爆型事故排风机及氨气浓度报警装置。

人员密集加工区域

5.1液氨管道不应通过人员密集加工间、办公室、员工休息室等区域。

6.1在库房内不应设置与库房生产、管理无直接关系的其他用房。

7.1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橡胶手套、胶靴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中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至少配置2套,其他防护器具应满足岗位人员一人一具。非重大危险源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至少配备1套隔离式防护服、防毒面具及岗位人员一人一具橡胶手套、胶靴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安全

标识

8.1关键操作部位:系统加氨站、集油器放油口、调节站操作阀组、紧急泄氨器、贮氨器应设置指导操作用安全标识等部位。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注:1.★表示属于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2.“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属于必查项,详见《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检查清单》;3.企业涉及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危险化学品使用、燃气使用、危险作业、消防专项安全生产检查,详见各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5.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题描述

不涉及

1.1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

2.1储罐应地上露天设置,有特殊要求的可采取埋地方式设置。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3.1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储存在封闭式、半封闭式或者露天式危险化学品专用储存场所内,并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

4.1剧毒化学品应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冶金行业

★5.1冶炼、熔炼、精炼生产区域的安全坑内及熔体泄漏、喷溅影响范围内不应存在积水,严禁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

有色行业

★6.1使用煤气(天然气)的烧嘴等燃烧装置,应设置防突然熄火或点火失败的快速切断阀,以切断煤气(天然气)。

建材行业

★7.1水泥工厂煤磨袋式收尘器(或煤粉仓)应设置温度和一氧化碳监测,或设置气体灭火装置。

机械行业

★8.1天然气(煤气)加热炉燃烧器操作部位应设置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或燃烧系统应设置防突然熄火或点火失败的安全装置。

轻工行业

★9.1白酒储存、勾兑场所应规范设置乙醇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纺织行业

★10.1纱、线、织物加工的烧毛、开幅、烘干等热定型工艺的汽化室、燃气贮罐、储油罐、热媒炉等应与生产加工、人员密集场所明确分开或单独设置。

烟草行业

★11.1使用液态二氧化碳制造膨胀烟丝的生产线和场所,应设置二氧化碳浓度报警仪、燃气浓度报警仪、紧急联动排风装置。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注:★表示属于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

6.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燃气使用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题描述

不涉及

1.1露天设置的调压装置应设置围墙、护栏或车挡。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7.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危险作业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题描述

不涉及

基本要求

1.1危险作业应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动火作业

2.1作业前应进行动火分析,合格后方可作业。

临时用电作业

3.1在运行的生产装置、罐区和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不应接临时电源,确需时应对周围环境进行可燃气体检测分析,分析结果应符合规定,且临时用电时间严禁超过所提供服务的特殊作业的有效时间。

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

4.1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符合现行GB6095要求的安全带。

吊装作业

吊装作业

5.1一级、二级吊装作业,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吊装物体质量虽不足40t,但形状复杂、刚度小、长径比大、精密贵重,以及在作业条件特殊的情况下,三级吊装作业也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吊装作业方案应经审批。

盲板抽堵作业

盲板抽堵作业

6.1应预先绘制盲板位置图,对盲板进行统一编号,并设专人统一指挥作业。

动土作业

动土作业

7.1动土作业前,应检查工具、现场支撑是否牢固、完好,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断路作业

8.1断路作业前,作业申请单位应会同本单位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交通组织方案,方案应能保证消防车和其他重要车辆的通行,并满足应急救援要求。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8.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

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

题描述

不涉及

消防验收备案

1.1建设工程应依法进行消防验收或者备案。

2.1A类火灾(固体火灾)场所应选择水型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B类火灾(液体火灾)场所应选择泡沫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B类火灾的水型灭火器。极性溶剂的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灭B类火灾的抗溶性灭火器;C类火灾(气体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D类火灾(金属火灾)场所应选择扑灭金属火灾的专用灭火器;E类火灾(带电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但不得选用装有金属喇叭喷筒的二氧化碳灭火器。(600V及以上高压电气火灾严禁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3.1厂房、仓库、储罐(区)和堆场周围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1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a)净高大于2.6m且可燃物较多的技术夹层,净高大于0.8m且有可燃物的闷顶或吊顶内;b)电子信息系统的主机房及其控制室、记录介质库,特殊贵重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机器、仪表、仪器设备室、贵重物品库房;c)设置机械排烟、防烟系统、雨淋或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固定消防水炮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需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锁动作的场所或部位。

自动灭火系统

5.1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另有规定和不宜用水保护或灭火的场所外,下列厂房或生产部位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a)不小于50000纱锭的棉纺厂的开包、清花车间,不小于5000锭的麻纺厂的分级、梳麻车间,火柴厂的烤梗、筛选部位;b)占地面积大于1500m²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²的单、多层制鞋、制衣、玩具及电子等类似生产的厂房;c)占地面积大于1500m²的木器厂房;d)泡沫塑料厂的预发、成型、切片、压花部位;e)高层乙、丙类厂房;f)建筑面积大于500m²的地下或半地下丙类厂房。

消防供水

6.1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共用的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量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

应急疏散

7.1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应牢固、无遮挡,状态指示灯正常,疏散方向的指示应正确清晰。

8.1消防控制室应采取防水淹的技术措施。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9.泉州市冶金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类别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题描述

不涉及

场所环境

1.1建

1.1.1存放、运输液体金属和熔渣的场所,不应设置积水的沟、坑等。当生产确需设置地面沟或坑等时,应有严密的防渗漏措施,且车间地面标高应高出厂区地面标高0.3m及以上。

1.2管

线

1.2.1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管道不应穿过值班室、控制室、仪表室、变电所、配电室、办公室和休息室,不宜穿过与该管线无关的贮槽区、生产厂房等场所。

1.3操

1.3.1操作室、值班室不应设在煤气、氮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排灰、排水、泄压等区域。

生产设备设施

2.1通

2.1.1设备和管道应根据其内部介质的火灾危险性及操作条件,设置相应的仪表、报警信号、自动联锁报警系统或紧急停车装置。

2.2炼

2.2炼

★2.2.1冶炼、熔炼、精炼生产区域的安全坑内及熔体泄漏、喷溅影响范围内不应存在积水,不应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金属铸造、连铸、浇铸流程应设置铁水罐、钢水罐、溢流槽、中间溢流罐等高温熔融金属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

2.3炼

2.3炼

★2.3.1吊运铁水、钢水与液渣起重机应符合冶金起重机的相关要求;炼钢厂在吊运重罐铁水、钢水或液渣时,应使用固定式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龙门钩横梁、耳轴销和吊钩、钢丝绳及其端头固定零件,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2.4轧

2.4.1加热设备应设有可靠的隔热层,其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100℃。

2.5烧

2.5烧

2.5.1皮带机、链板机需要跨越的部位应设置过桥,烧结面积50m2以上的烧结机应设置中间过桥,烧结机台车旁应设观察平台。

2.6燃

2.6.1常压燃气(表压≤50kPa)的煤气管道上应设置低压报警装置,在炉、窑烧嘴处的非生产用燃烧装置不应使用转炉煤气。

2.7污

2.7.1净化池应定期清理,并配有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

2.8特

2.8.1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2.9金属

冶炼

企业

禁止

使用的设

备及

工艺

2.9.1钢(铁)水罐禁止采用红渣或木柴烘烤,应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介质烘烤器进行烘烤。

电气安全

3.1变

3.1.1变压器室、配电室等房间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等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进入室内的设施。

3.2配电

柜箱

3.2.1配电柜(箱)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3.2.2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

3.3接地系统

3.3.1电气装置外露的金属部分应接地。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注:1.★表示属于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2.“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属于必查项,详见《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检查清单》;3.企业涉及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危险化学品使用、燃气使用、危险作业、消防专项安全生产检查,详见各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10.泉州市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类别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题描述

不涉及

场所环境

1.1建

1.1.1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并应采取避免爆炸危险性介质积聚的措施。

1.2厂

★1.2.1铜水等高温熔融有色金属冶炼、精炼、铸造生产区域的安全坑内及熔体泄漏、喷溅影响范围内不应存在非生产性积水;熔体容易喷溅到的区域,不应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

1.3车

★1.3.1吊运铜水等熔融有色金属及渣的起重机应符合冶金起重机的相关要求;横梁、耳轴销和吊钩、钢丝绳及其端头固定零件,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1.4仓

1.4.1仓库通道宽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并有警示标识;主干道、应急疏散通道及人行通道应无占道物品。

生产设备设施

2.1一

2.1.1加入熔炼炉的原料、燃辅料应有专用厂房或仓库,或有防雨、防渗漏措施。

2.2电

2.2.1水冷系统应设置冷却水流量、温度检测和报警装置,并应设有防止水进入炉内的安全设施。

2.3气

2.3.1炉底、炉坑及周边不应积油、积水,炉坑周边应设置护栏或防护盖板,护栏及防护盖板应满足强度和刚性的要求,且防滑。

2.4反

2.4.1输送燃料、燃气、蒸汽、压缩空气及其他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资的管道设施,应无泄漏。

2.5热

2.5.1炉门升降机构应完好,炉窑上使用的钢丝绳、滑轮应完整、有效。

2.6铸

2.6.1管路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无漏油、漏气、漏水,不应靠近热源。

2.7轧

2.7.1设备的外形应确保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螺钉、螺母等紧固件应采取防松措施。

2.8锻

2.8.1双柱式锻造机械应设置可靠的保险杆,且连接牢固。

2.9金

2.9.1各类联锁装置、限位装置、压敏装置和其他安全装置应符合GB15760的规定。

2.10冲

2.10.1工业梯台的开口处应与设备动力回路联锁。

2.11酸槽碱槽油槽及电镀槽

2.11.1槽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无裂纹、变形、渗漏;电镀槽及其衬里的材料应耐腐蚀、耐高温。

2.12金属

冶炼

企业

禁止

使用的设

备及

工艺

2.12.1铁合金铸造禁止使用水冷(通水)锭模,应使用不通水的铸造锭模。

2.13

2.13.1固定式熔炼炉铝水出口应设置机械锁紧装置;倾动式熔炼炉控制系统应与铸造系统联锁,应实现自动控流。

2.14特

2.14.1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电气安全

3.1变

3.1变

3.1.1变压器室、配电室等房间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等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进入室内的设施。

3.2配电

柜箱

3.2.1配电柜(箱)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

3.3接地

系统

3.3.1电气装置外露的金属部分应接地。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注:1.★表示属于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2.“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属于必查项,详见《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检查清单》;3.企业涉及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危险化学品使用、燃气使用、危险作业、消防专项安全生产检查,详见各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11.泉州市建材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

类别

检查

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

题描述

不涉及

场所环境

1.1

厂区环境

1.1.1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地组织货流和人流,应使人、货分流,应避免运输繁忙的货流与人流交叉。

1.2

厂区道路

1.2.1大、中型企业厂内道路应采取交通分流.人流较大的主干道两侧,应修筑人行道;人流较大的次干道两侧、宜设人行道。

1.3

建构筑物

1.3.1厂房、库房、宿舍不应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为芯材的彩钢板搭建。

1.4

车间环境

1.4.1车间车行道宽度应大于3.5m,专供叉车通行的单行道应大于2m。人行安全通道宽度宜大于0.8m;车间内固定设备或有封闭罩的运行设备旁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0.7m,运转机械旁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m。

1.5

仓储环境

1.5.1库房内储存物品应分类、分堆、限额存放。每个堆垛的面积不应大于150㎡。库房内主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2m。

生产设备设施

2.1

一般要求

2.1.1设备设施的旋转和传动部件,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2.2

安全标志

2.2.1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2.3

破碎设备

2.3.1破碎设备的工作平台要安装护栏,以防人员跌落。

2.4

球磨设备

2.4.1球磨制备的泥浆应进行除铁。

2.5

输送提升设备

2.5.1胶带输送机、链斗式输送机、槽式输送机等输送设备,在输送机人行道全线应设置紧急停机用拉绳开关。当输送机两侧设有人行道时,应在机架的两侧同时设置,每30m范围内宜设置1个紧急拉绳开关。

2.6

煤粉制备设备

2.6.1喂煤设备、动态选粉机回料管与煤粉的出料部位均应设锁风装置。

2.7

水泥制造设备

2.7.1窑尾预热器平台、构件、护栏应完整牢固,检查孔盖应牢固,翻板阀应灵活好用。清堵作业位置应设置作业平台,平台应便于操作和逃生。

2.8

建筑卫生陶瓷设备

2.8.1破碎机前的加料斗应装设固定箅板。

2.9

耐火材料制品制造设备

2.9.1贮料仓的人孔盖应严密,不应随意敞开或搬动。

2.10

安全玻璃设备

★2.10.1玻璃窑炉、玻璃锡槽,水冷、风冷保护系统应设置漏水、漏气监测报警装置。

2.12

石材加工设备

2.12.1生产设备锯切的出水方向应设置挡水设施。

131

特种设备

3.1

特种设备安全

3.1.1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137

作业行为

4.1

作业安全

4.1.1企业从业人员应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45

电气安全

5.1

5.1.1配电室内除本室需用的管道外,不应有其它的管道通过。

5.2

配电箱柜

5.2.1配电柜(箱)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

5.3

5.3.1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5.4

配电线路

5.4.1电缆构筑物中电缆引至电气柜、盘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电缆贯穿隔墙、楼板的孔洞处,工作井中电缆管孔等均应实施防火封堵。

162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注:1.★表示属于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2.“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属于必查项,详见《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检查清单》;3.企业涉及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危险化学品使用、燃气使用、危险作业、消防专项安全生产检查,详见各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12.泉州市机械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类别

检查

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题描述

不涉及

场所环境

1.1

1.1.1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并应采取避免爆炸危险性介质积聚的措施。

1.2

厂区

环境

1.2.1出入口不宜少于两个,主要人流入口与主要物流入口应分开设置。

1.3

车间

环境

1.3.1员工休息间、会议室等聚集场所应与作业区域隔离,疏散通道保持畅通。

1.4

仓库

环境

1.4.1仓库(危险化学品和油库除外)内作业点、储存区应配置照明灯具,安全通道应配备应急照明灯。

生产设备设施

2.1

一般

要求

2.1.1设备设施各种管线排列应合理、无障碍;有惯性冲击的往复运动件应设置缓冲措施。

2.3

2.3.1外露在工作台外的脚踏开关、脚踏杆均应设置防护罩。

2.4

木工

机械

2.4.1外露的旋转部位应安装防护罩或盖。

2.5

锻造

机械

2.5.1锤头部件:

a)固定用的销、楔应无松动,且突出部分应小于15mm;

b)锤缸的顶部应设有可靠的锤杆缓冲装置;

c)锤头应无裂纹、无破损;

d)螺旋传动机应设置可靠缓冲装置。

2.6

铸造

机械

2.6.1控制和操作的转换开关应安装在闭锁的柜(箱)中。

2.7

2.7.1一般要求:

a)电炉平台下和软电缆下应设置防止人员进入的警告牌或栅栏;

b)设备传动链、明齿轮、联轴器、带轮、飞轮等转动部分的突出部分必须设计防护罩;

c)★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场所严禁设置在熔炼炉:熔融金属吊运和浇注影响范围内;

d)★铸造熔炼炉冷却水系统应配置温度、进出水流量检测及报警装置,设置防止冷却水进入炉内的安全设施。

2.8

工业

炉窑

2.8.1炉门升降机构应完好,外露传动部分应设置防护罩。

2.9

★2.9.1天然气(煤气)加热炉燃烧器操作部位应设置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燃烧系统应设置防突然熄火或防点火失败的安全装置。

2.10

2.10.1燃油炉油管、风管及加热器应无裂纹、无泄漏,并确保油压(量)以及风压(量)相匹配。

2.11

2.11.1炉盖升降机构应灵敏,风扇转动平稳;冷却水管、输油管道应畅通、无滲漏;排气管、漏油器应畅通。

2.12

酸槽碱槽油槽及电镀槽

2.12.1槽体应无裂纹、变形、渗漏;导电座与槽体之间、槽体与地面之间都应设有可靠的绝缘层。

2.13

2.13.1煤气炉的煤气管道应设总阀,每台设备上应设分阀门。

2.14

2.14.1悬挂输送机线路上应设置声光报警信号、安装紧急停车开关,急停开关安全色为红色。

2.15

线

2.15.1辊道、带式输送机等设备在人员横跨处应设带栏杆的人行走桥,平台、走台、坑池边和升降口有跌落危险的危险处,必须设栏杆或盖板。采用钢直梯时,钢直梯3m以上部分设护笼。

2.16

2.16.1每台焊机应设置独立的电源开关或控制柜;一次线的接线长度应不超过3m;气体管道应无渗漏;电弧焊接设备外壳防护等级一般不得低于IP21,PE线应连接可靠。

2.18

射线探伤设备

2.18.1各种报警、信号、通讯及警示标志应完好、灵敏、准确。

2.19

2.19.1凡易燃或助燃气体的汇流排间与有明火作业的间距应大于30m,应有严禁烟火的安全标志。

2.20

移动电气设备

2.20.1爆炸场所不应采用移动式电气设备,当不可避免时,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

3.1

涂装设备设施

3.1.1调漆间:

a)室内所有电气设备应为防爆型,并应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大型调漆间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b)调漆(含有机溶剂)间应单独设置,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c)★涂装调漆间应规范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和防爆电气设备设施;

d)开桶、搅拌、抽取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e)调漆间存放油漆、稀释剂的数量应不超过当天用量,二级库存放油漆、稀释剂的数量应不超过三天的用量,现场存放油漆、稀释剂的数量应不超过当班用量;

f)涂装作业场所应设置明显安全标志;二级油漆库、调漆间应设有《安全技术说明书》;

g)设置设备设施和人体的除静电装置。

3.2

3.2.1有接地要求的仪器设备应按规定接地,定期检查线路。

3.3

移动

平台

3.3.1操作平台主要受力构件无变形、裂纹、腐蚀等缺陷,焊接接头应牢固。

3.4

风动

工具

3.4.1应配备完好无损的风罩和防护罩,并严禁拆卸;开关和进气阀应灵活可靠,密封良好,并能准确控制正反转和停止。

3.5

手持电动工具

3.5.1电源线长度应小于6m,中间不允许有接头,且无破损、无老化,不穿越通道。

3.6

工业

气瓶

3.6.1气瓶颜色必须清晰,铭牌标识模糊不清的气瓶禁止使用;气瓶减压阀、压力表必须完好无损;禁止用电极敲击气瓶,在气瓶上引弧。

3.7

空压机及储罐

3.7.1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应指示灵敏、刻度清晰、完整,并在检验周期内使用;液位计(油标)标识应清晰、准确,并设有最低、最高油位标记。

3.8

厂内机动车辆

3.8.1产品合格证书、自检报告等资料齐全;应注册登记,并按周期进行检验。

3.9

洁净

室真空泵

3.9.1使用油润滑的真空泵应设置除油装置,除油后尾气应排入排气系统。

3.10洁

3.10.1含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应按其物理化学性质采取相应防火防爆措施。

3.12

洁净厂房气体报警

3.12.1洁净厂房内下列场所应设置气体泄漏报警装置:

a)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储存分配间(区);

b)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气瓶柜和分配阀门箱内;

c)工艺设备的气体分配箱和排风管内。

141

特种设备

4.1

特种设备安全

4.1.1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147

作业行为

5.1

作业

安全

5.1.1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

151

用电安全

6.1

6.1.1作业现场的生产条件、安全设施、作业机具和安全工器具等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安全工器具和劳动保护用品在使用前应确认合格、齐备。

6.2

防雷及防静电接地

6.2.1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6.4

电气线路敷设

6.4.1直敷布线可用于正常环境的屋内场所,应采用护套绝缘导线。绝缘导线水平敷设室内不应低于2.5m,导线垂直敷设室内不低于1.8m,当导线垂直敷设至地面低于1.8m时,穿管保护。

6.5

用电

场所

6.5.1固定电气线路:

a)线路接头连接可靠,无机械损伤,无松动,导线接头应设在盒(箱)或器具内,盒(箱)配件齐全,固定牢固;

b)不应使用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不应在电气线路上悬挂物品。

170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注:1.★表示属于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2.“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属于必查项,详见《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检查清单》;3.企业涉及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危险化学品使用、燃气使用、危险作业、消防专项安全生产检查,详见各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13.泉州市轻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

类别

检查

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

题描述

不涉及

场所环境

1.1

厂区环境

1.1.1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地组织货流和人流,应使人、货分流,人流出入口与主要物流出入口应分开设置。

1.2

厂区道路

1.2.1大、中型企业厂内道路应采取交通分流.人流较大的主干道两侧,应修筑人行道;人流较大的次干道两侧、宜设人行道。

1.3

建构筑物

1.3.1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

1.4

车间环境

1.4.1车间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不应占用、堵塞、堆放任何物品,不应在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

1.5

仓储环境

1.5.1库房内储存物品应分类、分堆、限额存放。每个堆垛的面积不应大于150㎡。

生产设备设施

2.1

一般要求

2.1.1设备设施的旋转和传动部件,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2.2

安全标志

2.2.1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2.3

粉碎设备

2.3.1粉碎设备应具备除尘和除金属装置。

2.4

输送设备

2.4.1输送设备胶带传动装置应具有可靠的张紧装置。在爆炸危险区范围内的传动设备若必须使用皮带传动,应采用防静电皮带。

2.5

提升设备

2.5.1斗式提升机应装有速度监控等装置,发生故障时能立即自动切断电动机电源,及时停机并进行声光故障报警。

2.6

料位检测机等辐射设备

2.6.1产品合格证、说明书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备案材料等文件应齐全。

2.7

焙烤食品制造设备

2.7.1输粉、搅拌设备:各类泵的电缆配线应穿管保护,钢管与输粉机之间应采用蛇皮管或挠性软管可靠连接;钢管或软管端头应连接可靠无脱落现象;钢管及软管连接部位应有效跨接;输送管道应密闭,无泄漏。

2.8

2.8.1蒸汽系统的分气缸应设有压力表、安全阀。

2.9

面粉生产设备

2.9.1机械设备外壳应由不燃材料制成。

2.10

2.10.1蒸炒锅搅拌系统运转正常,变速器无漏油现象;设备保温良好,锅低密封处及出口不渗漏料渣。

2.11

罐头食品设备

2.11.1切断机刀片和开瓣机开瓣刀片应固定牢固,轴承润滑系统良好。

2.12

调味品、发酵制品设备

2.12.1糖化罐的搅拌系统应运转良好,无异音,桨叶完整有效;搅拌叶片和立轴应连接牢固,无严重磨损、腐蚀现象。

2.13

饮料制造企业设备

2.13.1过滤罐等罐体支座有足够的强度,接地螺栓紧固。罐体顶部应有防坠落设施。

2.14

酒类制造设备设施

★2.14.1白酒储存、勾兑场所应规范设置乙醇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2.15

★2.15.1纸浆制造、造纸企业严禁使用水蒸气或明火直接加热钢瓶汽化液氯。

2.16

印刷设备

2.16.1制版设备应配备显影液或定影液安全装填的液体泵,容器槽应有盖板,并有显影液和定影液防泄漏装置。

2.17

皮革鞣制设备

2.17.1急停装置的手动控制器(执行器)应使操作者在操作位置易于直接接触。急停触发装置的长度不应小于机器工作宽度。

2.18

日用陶瓷制造设备

2.18.1高岭土、粘土原矿应在矿山进行检选、清除杂质后进入厂区原料车间。

2.19

日用玻璃设备

★2.19.1日用玻璃制造企业燃气窑炉应设燃气低压警报器和快速切断阀,易燃易爆气体聚集区域应设置监测报警装置。

2.20

2.20.1所有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功能均应保证可靠有效,不应予以屏蔽或拆除。

2.21

家具加工设备

2.21.1机器的高温区、燃烧区、高压溅射区、加工物抛射区,以及机器运转或移动的危险区应设置防护装置。

2.22

涂装作业设备

2.22

涂装作业设备

★2.22.1喷涂车间、调漆间应规范设置通风装置和防爆电气设备设施。

特种设备

3.1特种设备安全

3.1.1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作业行为

4.1

作业安全

4.1.1企业从业人员应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电气安全

5.1

5.1.1配电室内除本室需用的管道外,不应有其它的管道通过。

5.2

配电箱柜

5.2.1配电柜(箱)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

5.3

5.3.1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5.4

配电线路

5.4.1电缆构筑物中电缆引至电气柜、盘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电缆贯穿隔墙、楼板的孔洞处,工作井中电缆管孔等均应实施防火封堵。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注:1.★表示属于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2.“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属于必查项,详见《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检查清单》;3.企业涉及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危险化学品使用、燃气使用、危险作业、消防专项安全生产检查,详见各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14.泉州市纺织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

类别

检查

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

题描述

不涉及

场所环境

1.1

1.1.1甲、乙类生产场所(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丙类麻原料储存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场所。

1.2

厂区环境

1.2.1厂区内应按规定设置限速、限高等安全警示标志。

1.3

车间环境

1.3

车间环境

1.3.1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或隔离。对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对运行过程中可能超过极限位置的生产设备或零部件,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若可动零部件(含其载荷)所具有的动能或势能可能引起危险时,则必须配置限速、防坠落或防逆转装置;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1.4

仓储环境

1.4.1库房周围应无杂草和易燃物。

电气安全

2.1

2.1

2.1.1变压器室、配电室等房间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等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进入室内的设施。

2.2

(箱)

2.2.1配电柜(箱)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

2.3

2.3.1电气装置外露的金属部分应接地。

作业安全

3.1

作业要求

3.1.1进入生产车间应穿工作服,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下摆应系扣。

3.2

劳动防护用品

3.2.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生产设备设施

4.1

一般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化纤厂采用湿法、干法纺丝工艺时,对溶液或溶剂中有甲、乙类可燃物质和闪点小于120℃丙类可燃液体的蒸汽逸出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排气、通风措施。

4.2

棉纺专用设备

4.2.1前纺工序机械打手部位应当隔绝封闭,打手部位的检修门、观察窗必须具有机械联锁和电气联锁双保险措施。机械运转时,其检修门、观察窗应无法打开。

4.3

印染整理专用设备

4.3.1印染及整理专用设备中的轧车、吸边器、剥边器、开幅器等进布口轧点部位,必须安装齐全、完整、有效、可靠的防护挡板、网罩、栏杆、拦绳等防轧装置,防轧装置一般与轧辊之间的距离应当小于12.5mm,灯芯绒、粗纺面料等厚织物应当控制在15mm以内。

4.4

化纤专用设备

4.4.1酯化、聚合等专用设备各反应釜或者酯交换塔的管道应完整无泄漏;安全阀和压力表应当齐全可靠、定期检测、合格使用;反应釜的反应装置、贮罐降温设施及温度报警装置灵敏有效;联苯加热器液位标志明显清晰,温度和压力上下限位联锁报警装置、防爆片等可靠到位。

4.5

丝绸和绢纺织专用设备

4.5.1丝绸的绳状脱胶机、溢流染色机等视孔应装设防爆玻璃;等速卷染机(包括高温高压卷染机)、喷射染色机(包括高温高压卷染机)等视孔应当装设耐温玻璃和金属防护网;喷射染色机(包括高温高压卷染机)、圆桶蒸箱等玻璃液面显示管应当装设安全防护装置。

4.6

针织专用设备

4.6.1氯氧联漂流水线酸碱溶液的盛器、管道应完好无泄漏,安全防护设施有效、完整。

4.7

复制专用设备

4.7.1履带式漂白机、绞纱丝光机、绞纱酸洗机、丝光机等设备的输酸管、输碱管、容器、阀门、液压系统必须完好无泄漏,落实防范措施。

4.8

服装

鞋帽专用设备

4.8.1移动裁断机(立式裁布机)导线应当采用胶皮线(橡胶护套线),长度不得超过5m。使用卧式裁断机(带式裁布机)等专用设备的从业人员必须佩戴金属防护手套。

4.9

制线

织带专用设备

4.9.1双滚筒蜡光机的滚筒、线球机的重锤、整经机的重锤、无梭织带机和有梭织带机的重锤、提花经编机的经轴托架、鞋带轧头机的重锤、墙纸机经轴滚筒等部位应当安装可靠、有效的防坠、防脱钩防护装置,旋转、传动部位防护装置应齐全、可靠。

4.10

烧毛专用设备

4.10.1汽化气烧毛设备必须具有集动力排风装置、火焰检测装置、监控装置、报警装置为一体的程序控制装置。在燃气输送的管道间设置断气电磁阀和防爆装置,预防燃气积聚,防范燃气燃爆,并且应当设置完整、显示灵敏、使用可靠、检测合格、安全有效。

特种设备

5.1

特种设备安全

5.1.1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注:1.★表示属于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2.“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属于必查项,详见《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检查清单》;3.企业涉及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危险化学品使用、燃气使用、危险作业、消防专项安全生产检查,详见各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15.泉州市电力行业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

类别

检查

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

题描述

不涉及

场所环境

1.1建构筑物

1.1.1甲、乙类生产场所(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1.2厂区环境

1.2.1厂区内应按规定设置限速、限高等安全警示标志。

1.3车间环境

1.3.1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或隔离。对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对运行过程中可能超过极限位置的生产设备或零部件,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若可动零部件(含其载荷)所具有的动能或势能可能引起危险时,则必须配置限速、防坠落或防逆转装置;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1.4仓储环境

1.4.1库房周围应无杂草和易燃物。

电气安全

2.1配

2.1.1配电室等房间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等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进入室内的设施。

2.2配

(箱)

2.2.1落地式配电柜的底部应抬高,高出地面的高度室内不应低于50mm,室外不应低于200mm;其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应能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柜内。

2.3防

2.3.1接地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2.4电缆敷设

2.4.1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布置热力管道,严禁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管道穿越。

作业安全

3.1作业要求

3.1.1从事电气作业活动的负责人不应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应教育和督促作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3.2劳动防护用品

3.2.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生产设备设施

4.1变

4.1.1变压器室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等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进入室内的设施。

4.2配电装置

4.2.1屋内、屋外配电装置的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闭锁装置;屋内配电装置设备低式布置时,还应设置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闭锁装置。

4.3继电保护

4.3.1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故障记录功能。

4.4火力发电运煤系统

4.4.1贮存容易自燃煤种的煤场应设置煤堆喷水降温和通风设施。

4.5火力发电锅炉煤粉系统

4.5.1正压直吹式制煤粉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a)磨煤机进口热一次风和调温风混合后的管道上或热一次风和调温风的管道上应设置快速隔绝门(阀);

b)磨煤机(分离器)出口应设置快速隔离阀(门)。

4.6火力发电锅炉烟风系统

4.6.1空气预热器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道和风道上应设温度传感器,温度报警信号应上传到控制室,空气预热器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b)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应设有停转报警装置、水冲洗系统和灭火系统。

4.7火力发电点火及助燃油系统

4.7.1储存甲乙类油品的固定顶油罐和卧式油罐的通气管上应装设呼吸阀和阻火器,储存丙类油品的固定顶油罐和卧式油罐应设置通气管,丙A类油品应装设阻火器。

4.8

4.8.1汽轮机油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汽机房外应设密封的事故排油箱(坑),事故排油箱(坑)的容积,不应小于一台最大机组油系统的油量;

b)压力油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

c)油管道应避开高温蒸汽管道,不能避开时应将其布置在蒸汽管道的下方;

d)在油管道与汽轮机前轴封箱的法兰连接处,应设置防护槽和将漏油引至安全处的排油管道;

e)油系统管道的阀门、法兰及其他可能漏油处敷设有热管道或其他载热体时,载热体管道外面应包敷严密的保温层,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保温层外面应采用镀锌铁皮或铝皮或彩钢板做保护层;

f)在油箱的事故排油管上,应设置2个钢制阀门,其操作手轮应设在距油箱外缘5m以外的地方,并应有2个以上的通道;操作手轮不得加锁,并应设置明显的“禁止操作”标志;

g)容积式油泵出口应设安全阀或泄压阀;

h)润滑油区、调节油供油装置应设置防泄漏和防火隔离措施。

4.9火

4.9.1柴油发电机的油箱应设置快速切断阀,油箱不应布置在柴油机的正上方。

4.10风力发电

4.10.1风力发电机组应配备助爬器、灭火、逃生装置。

4.11特种设备

4.11.1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注:1.★表示属于行业类重大事故隐患;2.“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属于必查项,详见《泉州市工贸电力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检查清单》;3.企业涉及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危险化学品使用、燃气使用、危险作业、消防专项安全生产检查,详见各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16.泉州市电力行业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

企业全称

主要负责人

序号

检查

类别

检查

项目

检查标准要求

检查结果(√)

隐患问

题描述

不涉及

场所环境

1.1建

1.1.1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厂房(仓库)内。

1.2厂区环境

1.2.1厂区内应按规定设置限速、限高等安全警示标志。

电气安全

2.1配

2.1.1配电室等房间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等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进入室内的设施。

2.2配

2.2.1落地式配电柜的底部应抬高,高出地面的高度室内不应低于50mm,室外不应低于200mm;其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应能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柜内。

2.3防

2.3.1接地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2.4电缆敷设

2.4.1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布置热力管道,严禁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管道穿越。

作业安全

3.1作业要求

3.1.1从事电气作业活动的负责人不应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应教育和督促作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3.2劳动防护用品

3.2.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生产设备设施

4.1输电线路

4.1.1配网主干线和较大支线应按规定装设分段开关,相邻变电站(所)及同一变电站(所)馈出的相邻线路之间应装设联络开关。

4.2变

4.2.1变压器室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等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进入室内的设施。

4.3配电装置

4.3.1屋内、屋外配电装置的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闭锁装置;屋内配电装置设备低式布置时,还应设置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闭锁装置。

4.4继电保护

4.4.1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故障记录功能。

特种设备

5.1特种设备安全

5.1.1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其他安全生产问题(可另附页):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受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上一篇:观看人民领袖心得体会下一篇:出差的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