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2024-05-25

测量专业技术总结(精选8篇)

篇1: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总结

本人1994年7月毕业于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本科学历, 并取得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分配至公司工作 , 参与黄茅海跨海大桥的前期工作。1995年2月,由于市重点工程珠港大道建设的需要,借调至珠港大道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负责珠港大道北段8公里路桥工程现场监理工作及承担相关技术资料的整理、管理及验收工作。由于工作的良好表现及较强的技术业务能力,98年8月, 随着迎澳门回归重点工程莲花大桥建设的展开,调至珠海市莲花大桥及横琴联检楼工程指挥部工作,作为以公路局总工林鉴主同志为首的莲花大桥三人技术小组成员,长驻工地现场,与另一工程师协助林鉴章同志处理莲花大桥及横琴联检楼的技术问题。对相关的技术问题提出意见及解决方案, 组织并协调相关施工单位,监督工程监理及质量监督站工作,保证莲花大桥保质按期完成。

年下半年 , 主要参加黄茅海大桥前期工作。拟建中的黄茅海大桥从珠海港跨黄茅海到达台山,全长15公里,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这期间主要参与了“ 黄茅海大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编写及筹备工作, 并参与了相关项目的引资洽谈及水工模型试验等工作。

对这些工作的参与,通过不断的学习,并阅读有关路桥方面的科技书籍, 向路桥方面的技术人员及专家请教, 使我掌握了不少路桥

方面的技术知识,同时加深了我对大型项目相关前期工作的理解。

1995年2月,由于市重点工程珠港大道建设的需要,到珠港大道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 珠港大道原名北疏港公路,全长26公里,为一级高速公路。本次到珠港大道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主要是负责北段18K+000至26K+371 路段相关路桥的监理工作。该路段有大桥一座, 中小桥5座,涵洞15座,其中中小桥除一座22米一跨的预应力平板桥外 , 其余均为13米一跨的普通钢筋平板桥:大桥为20 米一跨的预应力平板桥 : 桩基础均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涵洞包括板涵、箱涵及圆管涵。路面为贯入式沥青碎石过渡性路面。由于该路段地基为软土基础 , 加上因工期原因采取高填土路基 , 并且未作分层碾压。从95年11月11日至97年10月19日, 针对路基的下沉,进行了相关路段路基的下沉观测及分析试验,以便为珠港大道的后期土方施工及其他涉及软土地基的项目参考。19K+059大桥引道采用水泥喷粉桩的方法加固地基, 为了检测地基加固效果,指挥部专门聘请了广东工业大学的有关专家对喷粉桩进行了原状土试压块、动测、单桩承载、复合地基、抽芯等试验。作为实验小组的成员, 对试验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进。除对该路段的路桥进行监理工作外,本人还承担了该路段的测量工作,与交通勘察设计院人员合作布设及恢复全 路段的坐标控制网及水准控制网 , 负责全路段的土方、路面验收工作 , 并承担工程量的计算任务,承担相关结算工作。与此同时, 作为指挥部技术资料管理的负责人 , 主管技术资料的审查及

管理 , 竣工资料的审查,并跟进全路段有关工程的预结算工作, 根据技术规范制定有关项目施工的验收检查项目、标准等。

通过不断的学习, 承担各项工作 , 使我在路桥方面的技术业务能力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工作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无论是内业能力还是外业能力均有较大的加强。各项技术工作均得到了领导、技术干部及同行们的认可。

因此 ,1998年8月, 迎澳门回归重点工程莲花大桥建设的正式展开,为加强对工程的技术管理,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及保证工程 按期完成, 指挥部成立了莲花大桥技术小组。本人被聘任为该三人技术小组成员 , 技术小组由市公路局总工程师同志担任组长 , 本人与公路局的另一位工程师作为组员长驻工地 , 协助同志处理莲花大桥的技术问题 , 协调现场各单位 , 包括监理、质监单位、各政 府部门的关系 , 对有关工程技术问题提出意见及方案 , 与各部门有关 技术人员共同解决莲花大桥的技术问题。

莲花大桥总长1756.67(1907.39)米 , 由澳门与珠海共同兴建 , 其中珠海侧工程包括三跨引桥及A、B换向匝道, 分别长102 米 ,785.49 米 ,936.21 米。三跨引桥上部为预应力现浇箱梁 ,A、BE 道上部为 现浇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弯箱梁。珠海侧工程共有墩台 84 个,一般为双柱墩设计。除两桥台采用27根垂直长度约50米的φ550 的PHC预应力混凝土打入管桩, 斜度采用1:7外,其余一般为8根斜度 1:8, 垂直长度约 50 米的φ600 的PHC 预应力混凝土打入

管桩。

莲花大桥桩基础采用φ600, 斜度为1:8 的PHC预应力混凝土 打入管桩基础, 这种设计应用在桥梁工程上比较少见,斜桩为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因此在打桩初期出现了不少坏桩现象, 并一度造成停工。在林鉴章同志的指导下,我们与施工单位、监理、质监、管桩厂等多方共同讨论研究,参考相关的技术资料及相关的施工经验 , 并通过大小应变等试验, 最终解决了坏桩率过大的问题, 改进了施工工艺 , 确定了准确的桩基检测手段。从而降低了坏桩率并根据检测结果 对成桩进行了补桩或补强等处理,保证大桥桩基础能达到设计要求。在莲花大桥,我主要是负责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 , 并协调现场各施工及管理监督部门的关系外。除此之外,还参与了例如承台、墩身、箱梁等部位重大缺陷的处理工作,与监理、质监一起监督诸如钢筋绑扎、焊接、混凝土浇注等工序的质量 , 参与箱梁门式脚手架基础稳定 性的讨论研究分析以及相关材料的实验等。在莲花大桥的工作 , 不仅 使领导及同行认同了我的技术业务能力 ,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技术业务水平, 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能独立地处理技术问题。

除负责莲花大桥的技术工作外,作为技术组成员,还必须承担横琴联检楼方面的技术工作。横琴联检楼首期工程包括联检楼主楼及连接联检楼与匝道桥的钱桥的管桩基础施工,南北下坡道的喷粉桩施工及相关的挡土墙、路基路面工程, 南北客运检查通道的结构、水电、装修、通讯等工程。联检楼各项工程之间的统筹安排的合理性显得特别重要,有好的安排方能使工程顺利有序地进行。通过联检楼方面的工作 , 我在土建方面的技术亦增长了不少。

在施工、管理工作中 , 通过大型重点项目工地施工现场的锻炼, 通过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学习问题, 使我巩固并加深了 路桥方面的基础知识, 加强了路桥方面的技术管理能力, 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 , 解决施工中的实际问题。在技术业务能力方面,我认为自己是称职的,通过多年的学习及工作锻炼 , 我认为自己能够达到作为一个工程师的资格。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

根据2012广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新政策指示,自2012年开始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每年需要学习两门专业课和两门公修课,公需课不少于18学时,专业课不少于42学时,继续教育学分直接和职称、聘任挂钩。

相关教育政策解读和报读指引请访问:

http://zgzyjs.gzedu.com/include/zhuanti.jsp

篇2: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总结

姓 名:韩林洪

评审资格:工程师 日 期:2016.7.27

专业技术总结

我叫韩林洪,2010年7月毕业于长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2011年7月被聘为助理工程师,从事工程测量工作,现为珠海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的测量副主管。在过去的六年里,我参与了公司的三个项目:广明五标项目、莫桑比克纳卡拉走廊水工工程项目、珠海城际交通轨道项目。工作期间学习和积累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数据计算,内业数据的整理以及路基、高架桥、跨河大桥、离岸式深水码头和城际轨道区间段等的现场施工放样测量经验。同时也强化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

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测量仪器是复杂而精密的设备,在野外进行作业时,经常要遭受风雨、日晒、灰尘和湿气等有害因素的侵蚀。因此,正确的使用,妥善地保养,对于保证仪器的精度,延长其使用年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仪器在运送过程中,仪器箱一定要放置在车厢内由专人保护,以减少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对仪器的影响;从仪器箱中取出仪器时,要一手托住仪器的底座,一手抓住仪器的提手,以防仪器摔落;搬站时,要将仪器取下来并放入仪器箱内,以防搬站过程中仪器受到碰撞;阳光比较强烈的时候,作业时必须为仪器设置遮阳伞;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不可离开仪器,以防仪器被碰倒。仪器的保管应遵从以下原则:仪器的保管应由专人负责,仪器的放置应有专门的地方;保管仪器的地方应通风干燥,防潮防水;仪器长期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驱潮,以使仪器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仪器放置要整齐,不得倒置;应注意经常检查三脚架螺丝松动的情况;为确保仪器的精度,应定期到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和校正。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测量控制网是整个工程后续测量工作的基础,因此施工控制网的质量可以说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施工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一般使用GPS测量或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施测,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平面控制网在布网时应遵循下列原则: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首级控制网的等级;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相邻点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应满足相应的要求,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发热体及强电测场;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水准点布设时应遵循下列原则:点位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作业时,水准路线还应避开电磁场的干扰。

数据计算贯穿于测量工作的整个过程,从图纸复核到放样前的数据准备再到放样工作完成后的资料整理都离不开数据计算,其主要包括坐标计算和土石方量的计算。

坐标计算的方法包括作图法、编程计算器法、Excel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计算的数据进行校核。作图法,就是在CAD上根据结构物的尺寸以及各特征点与设计轴线的位置关系,在CAD上画出需要放样的点,然后利用CAD的查询功能将这些点的坐标标记出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不易出错,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只能在室内进行计算。编程计算器弥补了CAD作图法的这种局限性,由于其体积小,便于携带,计算功能强大,在施工现场利用计算器进行坐标计算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方法需要在工程前期,根据图纸上的设计要素将相应的计算参数输入到计算器中对应的计算程序中,只要计算参数正确,就可以在现场根据需要进行坐标计算了。如果现场需要放样的点位较多时,采用计算器的方法就会极大的降低工作效率,大量的时间会浪费在坐标计算和输入的工作中。针对大量坐标计算和处理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Excel的编程语言,编写好相应的计算程序,在表格中计算好坐标,然后通过数据传输,将计算的结果传输到全站仪中。

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断面法和DEM法。断面法适用于地形变化不大的测量区间,此种方法采集的数据量小,计算简单方便,但需根据设计断面进行数据采集;DEM法适用于地形变化大的测量区间,需要大量的高程数据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其特点是采集的数据量大,但是采集数据时不必拘泥于设计断面,采集数据时,最好采用RTK技术。

合理选择测量方法。施工现场条件复杂,测量对象变化多样,针对不同的施工条件和不同的测量对象,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的有效途径。在广明五标项目,大多数的路基、桥梁放样工作可以采用极坐标法,即根据放样点设计坐标确定其相对于全站仪的方向和距离来放样点位;对于不太宽的河水中钢管桩的测量定位,应采用交会法;对于离岸深水区的钢管桩定位需采用GPS打桩定位系统,这种方法不受天气时间限制,也无须考虑通视情况;在跨河大桥的施工过程中,挂篮的测量定位应采用局部坐标系法,即根据挂篮的设计轴线和绝对坐标系的关系建立起施工坐标系,这种方法,在调整挂篮位置的时候直观快捷灵活,不必拘泥于特征点的测量,在特征点被遮挡的情况下,任意测量一个点,然后配合卷尺,即可确定挂篮的位置。

不断学习,提升工作效率。虽然在施工单位大多数人眼中测量是一份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是在几年的工作工程中,我充分的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完成测量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广明五标是我工作的第一个项目,在这里我学习了各类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自学了两门编程语言,掌握了CAD和Excel的操作,学习了图纸的识读,掌握了测量工作中常用的坐标计算程序的核心算法,并利用自学的编程语言优化并实现了该算法,大大简化了测量工作。

莫桑比克纳卡拉走廊水工工程项目是我工作的第二个项目,这是一个处于东非国家的工程项目,在这里我接触到了GPS打桩定位系统。通过对这个系统的学习,我掌握了GPS静态测量技术、RTK测量技术、船固坐标系建立技术以及GPS打桩定位原理。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由于该国家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在使用全站仪放样的时候,语言交流成了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为了不影响工作的进行,工作之余通过和该国会讲英语的劳工交流,我掌握了简单的葡语对话能力,解决了工作过程中的语言障碍问题,圆满的完成了现场的施工放样工作。工作中的文件来往以及与咨工的交流需要用到英语,刚到莫桑比克的时候我甚至不能用英语说出一句完整的话。通过工作之余的不断学习,不到一个月就能够使用英语同咨工交流,看懂英文文件,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珠海城际交通轨道项目是我现在参与建设的项目,也是四航局第一次采用盾构技术的项目。我在这个项目部待了不到一周,就被派到了其它公司的一个地铁施工项目学习盾构测量技术。在这里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冲破了对方的技术封锁,最终掌握了盾构测量的一整套工作内容,为四航局在盾构施工测量这一块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包括地面控制测量、竖井联系测量、地下导线测量、盾构基座和反力架定位测量、预留洞门钢圈位置测量、盾构机姿态测量、衬砌环偏位测量、地面沉降测量、地下变形测量以及日本Enzan公司开发的ARiGATAYA全自动盾构姿态测量系统。

勤总结,经验共享。在日常工作中,我勤于总结,乐于共享。在广明五标项目,我总结了多种计算坐标的方法,并据此写出了论文《Gauss-Legendre公式在坐标计算中的应用》此文被收录在公司第四届管理技术论文发布交流会论文集中,并获得优秀论文奖的奖励;在莫桑比克项目,根据GPS的使用情况总结了GPS差分信号传输的不同方法及各自的适用条件;还根据打桩定位系统的学习,总结了船固坐标系的建立、系统参数设定、系统故障排除等经验;在现在的项目,通过总结认识到盾构机姿态的确定、洞门钢环圆心的测定和盾构机组件的检测都同空间圆的计算有关,我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获取了空间圆圆心计算的算法,并利用Excel的编程功能实现了该程序。

篇3: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测绘测量技术实用型人才的核心阵地, 肩负着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随着当前国内外测绘技术和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工程测量技术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目前已逐渐拓展到现代的“3S”技术, 即全球性卫星具体定位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RS技术、数字化测绘、激光雷达以及地面测量等各种先进技术。工程测量技术不断与其他多类学科技术的渗透、融合, 其应用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工程测量的手段、方法和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 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工程测量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当代的测绘创新技术发展迅速, 逐渐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测绘时代。在现今阶段, 现代化工程测量技术的领域在进一步扩展, 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测量过程控制智能化以及测量成果的数字化方向发展。

1.1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1) 工程的控制测量技术。现代化的空间定位技术尤其是GPS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 推广出了一种新型的控制测量技术方法, 推动工程的平面控制测量发生创新变革。在实际的工程线路测量过程中, 普遍应用了GPS进行快速定位及RTK高新技术实施线路工程控制测量。现阶段, 全站仪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测角及测距操作的精度, 且可实施自动识别、全面跟踪及精准目标方向测量。同时, 应用全站仪设置工程的以控制网及导线网为主要措施的展开项目工程施工控制测量[2]。

(2) 大比例尺的数字测图技术与城市化信息系统的构建。在工程建设的设计以及施工中, 需要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因此,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在工程测量中成为一项比较普遍的测绘工作。目前, 全站仪、计算机测图软件的快速发展, 使地面地形图测绘技术逐渐转向于数字测图技术。全站仪以及便携机、PDA连接, 都是使用屏幕显示进行点位, 实地现场进行编码, 通过编辑生成数字地图。同时, 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 摄影测量成图也逐渐向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变, 引发了摄影测量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3) 工程测量施工中实施的放样测量技术。如今, 高新技术全站仪在大型的项目工程施工放样测量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放样措施通常运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方法进行放样测量。高新技术全站仪具备的高性能自动跟踪与远程实际遥测操作帮助施工在实际测量及动态测算上实现高效的施工操作。此外, 在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 通常会运用到很多专用的施工检测仪器。

(4) 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变形监测技术。工程的变形监测技术即施工工程的建筑物及其引发的地表发生变形的监测。现阶段的GPS技术是工程的变形检测技术施工操作的关键方法, 已普遍应用在矿山开采中的施工地表、工程项目桥梁、施工的坝顶及滑坡的变形监测中。在其实施的变形监测中, 新型的自动高精度全站仪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2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人才需求

(1) 系统掌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通晓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数字化测图等基础测绘知识, 掌握GPS、GIS和RS等新技术, 了解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2) 具备良好的基本工程测量技能。工程测量技术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掌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程测量仪器以及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及数字化成图软件能力、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工程测量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等。

(3) 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注重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使其逐渐形成职业意识和准则。

2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工程测量技术人才, 必须探索合适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其首要任务是需要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2.1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社会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结合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测绘行业需要, 高职院校需要重新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备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施工测量、变形监测和测绘信息处理等能力, 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适应工程测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切入点, 结合区域经济对测绘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分析测绘职业岗位 (群) 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确定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即知识结构: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等;能力结构: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科学与人文素质等。

2.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目前, 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我校与企业开始共同探索构建适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立了“全程贯通、四层递进、五化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全程贯通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政治思想教育、企业文化熏陶和社会能力培养全程贯通。四层递进是指在专业教学中, 按照人的发展规律和专业能力进阶, 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四个阶段。五化合一是指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主线, 实施企业参与全程化、教育过程职业化、教学实训一体化、顶岗实习岗位化、人才培养立体化。即在教学过程中以企业需求主先导, 企业作为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制定的参与者, 在四层递进的各阶段能力培养中全程参与;引入路桥专业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按照生产作业规范和流程开展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类课程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为授课方式, 强化学生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企业在顶岗实习中承担主导角色, 为顶岗实习学生设置实习岗位, 实施生产育人,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生产, 履行岗位职责, 完成生产任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将技能竞赛纳入常规教学, 使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鉴定相融合, 实施多维立体的人才培养。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 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可见, 通过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特点。同时建立的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实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

3构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需要健全保障体系, 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等。

3.1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需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 基于专业岗位工作过程, 结合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 依据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要求, 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 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设计。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 通过分析典型工作岗位、教学项目开发研讨, 明确“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目标, 将工作任务设计为多种学习情境,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群, 采取“过程考核+综合实训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最终实现“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2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工程测量技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逐步形成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即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 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需要, 按照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 并转化为具体的实训项目和任务, 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 在课堂实习和综合实训过程中加以实施。

此外,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的顺利实施, 不仅要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同时在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实训条件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还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 如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现代化的实训条件建设, 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要特别重视双师队伍建设, 全面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3]。

4结束语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处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根据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结合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在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实训条件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

摘要:基于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结合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推行的“全程贯通、四层递进、五化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对探索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施保障机制等提出了基本设想, 为后续的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吕一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 2010 (23) :38-41

[2]江振.论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 (11) :107-110

篇4: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关键词】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现代测量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68-02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培养既有扎实传统地质学基础,又系统掌握地球探测和信息技术(遥感、地理信息、地球物理等)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从事与地球探测相关的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分析、模拟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1]。该专业以地球科学、空间信息科学(遥感、地理信息)计算机科学的交叉为特色,涉及地球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测量学、资源勘查与开发等)和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信息科学等)等主干学科,各高校根据已有专业基础和专业定位不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2]。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自2006年开设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课程平台包含5部分: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实践教学平台(集中实践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模块及课内试验)、素质拓展平台(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现代测量技术》课程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最先学习的测量学学科基础课程,其后序相关课程包括:数字图影像处理与分析、地图学、遥感技术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数字地球概论等。

一、《现代测量技术》教学目标和特点

1.教学目标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以地球科学、空间信息科学(遥感、地理信息)计算机科学的交叉为特色,现代测量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需要融合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实习及实践教学,让学生充分学习测量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

现代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让学生较好的掌握普通测量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掌握普通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功能、精度和使用方法;同时对测绘的新概念、新技术、新设备能有一定的认识[3]。

2.教学特点

(1)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现代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多、相关学科知识复杂,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讲解大量的概念、公式以及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本门课程,除板书外,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融合文字、图片、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现代化素材,形象生动的向同学们展示课程内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代测量技术》课程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实验两个环节,其中课堂教学32个学时,课堂实验16个学时,根据理论教学进度适时安排课堂实验,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巩固测量基本理论和方法。

(3)以集中实践教学为补充。《现代测量技术》课程除了有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外,还安排了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集中实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内容过多导致学而不精

《现代测量技术》课程设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目前现代化的测量方法、原理以及测量发展的最新趋势。目前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不仅包含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误差理论、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数字测图等测绘基本知识,还包括施工测量、水利工程测量、道路工程测量等[3]。这些教学内容是测绘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但对于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而言,仅仅通过几十个学时的教学来掌握是不切实际的。结果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后续开展测量相关课程也不利。

2.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答疑融合度不够

《现代测量技术》课程授课基本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能保证很好的课堂出勤率和学习状态,但课后的辅导答疑却少有学生能主动参与,而且由于高校教师特有的授课特点,课后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也较少,导致学生的疑问不能及时得到解答,最终大部分都不了了之,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实际与实验方案设计存在差异

根据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有两周的“全站仪和GPS测量定位”实习,但由于学生基数大、仪器设备有限,因此集中实习效果往往与设想有很大差距。另外,《现代测量技术》集中实习时间均安排在课程结束后学期最后两周时间,而这两周又恰好是学期末课程考试的集中时间,因此,很多学生会在集中实习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考试上,而把实习任务草草了事,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实习效果,最终影响对本门课程的综合掌握。

三、教改的思路和方法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现代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删除过时及与专业关系不大的测量知识,融入测量新知识、新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实习,讓学生真正掌握测量基本知识,并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

2.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传统板书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答疑网络化。首先,将与《现代测量技术》课程相关的图书、网络资源、参考资料、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与学生共享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下也能更多得了解测量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建立讨论组,授课老师可以利用平台布置课后习题,学生不再提交纸质答案,而是利用平台解答问题,有效提高习题批改率;第三,老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留言,老师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解决老师和学生传统的“上课授课、下课无缘”的状态。

3.变更实践教学安排

两周集中实习是《现代测量技术》的重要教学之一环节,因此,应该合理、有效的安排和利用两周的时间。首先,在实习时间上,建议将集中实习时间调整在课程授课的下一学期的前两周,以避开考试高峰周对学生实习心态的影响;其次,在实习内容上,可以根据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将集中实习内容适当调整,可以不仅局限于全站仪和GPS测量定位实习,要合理增加水准测量实习部分,让学生对测量学有更为系统性的认识。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现代测量技术教学目标和特点,探讨了目前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新的思路和想法,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培养和提高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力、对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武雪玲,牛瑞卿.浅谈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GIS课程的教学[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5):8-10.

[2] 刘喜武.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07,(3):96-99.

[3] 陈琳,娄洪富.现代测量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41401403)

篇5:工程测量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工程测量专业,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感到了自身的不足,我需要更多的实习来补充我的知识,在实习中找到更多的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这些只有在不断的实习中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感觉到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差得太远,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实践知识的匮乏。这时我就一边学习业务知识,一边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向他们虚心学习。在工作中力求精益求精。

在工地上学习的目的如下:

(1)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2)熟悉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的工作原理。

(3)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技术总结如下:

通过这次工地上的学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

一、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二、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三、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

篇6: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进入项目以后,我先后做过施工,测量,资料,实验等部门的工作,多个不同工种部门的经验,让我能更加了解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需要配合协调的地方,在对于以后的合理化安排各个工序和生产要素,提前准备后续工程所需要的人力、材料设备、技术准备等等,都可以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规划安排,确保在后续工作实施时,都可以尽力协调,优化工期。

以下是本人对参与工作的一些总结心得:

一、图纸审核:

在收到图纸后,就应马上进行图纸的审核工作。并由专人计算工程量,专人审查标高,专人复查坐标,做到明确分工,而且又有交叉,每一项工作都进行二人或二次以上复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进行汇总,交由技术负责人进一步复查后再组织上报设计、监理单位。审图时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①、对坐标进行复核,特别是多元曲线、匝道、立交桥等,一定要进行两次以上的复核。

②、对标高进行复核,根据各构造物或结构层的高差、层厚、纵坡、横坡、边坡等来反算各点标高,看是否与图上提供的相符。

③、对工程量进行复核,一般在图纸尺寸复查无误后进行,要根据图纸尺寸进行计算,计算时要考虑各种实际情况。

④、对图纸的合理性进行复核,涉及到的现场通信、电力、排水、排污等构造物的标高、线位、走向等各方面考虑是否存在互相干扰。

二、测量工作:

1、导线和水准测量:

①、恢复好导线点和水准点:在进行有关导线和水准测量前要对所要测量的线路进行熟悉,并选择好测量路线,加密和恢复好导线点和水准点。

②、测量前准备工作:测量前要把需要的相关数据提前计算、复核整理好,尽量减少在测量现场计算,以免影响工作效率,出发前把资料、图纸中有用的地方抄好或复印,带齐有关的测量工具和需要的物品,还要考虑天气情况。

③、测量时注意事项:测量要时注意选点,对扶尺(镜)人员要提前进行技术交底,对要放样的点、增加的导线点(或水准点)的位置进行说明,对安全注意事项和会影响测量的精度的要点进行说明。

④、测量操作:测量时要细心,对有怀疑的地方要进行复测,绝不能有侥幸的心态,特别是桥涵等构造物一定要进行复测,并做好护桩。

⑤、测量的数据:对测量的各种原始数据要保存保存和及时整理,对复核后仍达不到精度要求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要及时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再与设计、建设等单位进行协调解决。

2、施工放样:

在施工放样时要考虑施工的合理性和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先见性:

①、坡脚线的放样时要考虑边边沟和临时排水沟的位置。

②、路基和基坑开挖前,特别是高挖方时,要考虑安全和施工场地问题,放样要准确,开挖边坡要控制好。

③、对构造物的放样时要同时进行护桩的放样,并根据理论距离来复核放样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3、测量工作的资料整理:

现在有很多测量人员不重视测量资料的整理,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测量的成果,不但止体现在实物上面,同时也体现在我们的资料当中。测量资料(特别是有关计量方面的测量资料)整理不及时,往往会影响到施工进行和竣工验收。所以我们在进行测量资料的整理时要注意:

①、资料整理及时、规范:整理资料要及时,尽可能做到当天的资料当天完成,填写资料所用的表格和格式要符合本工程的要求,填写的内容要清楚、完整,注意与现行规范是否相符。

②、签证齐全,归档正确:资料整理后要找相关人员及时签证完毕,不得拖延。手续完备后及时归档,归档时分类要正确,资料由专人负责保管。

三、试验工作:

施工现场进行的试验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标准试验:胶结材料的物理化学试验、土、砂和无机结合料的击实试验等。

②、现场检测:土、砂和无机结合料层的压实度、砼坍落度等。

③、施工后检测工作:砼的抗压、抗折、抗渗强度,构造物的几何尺寸检测等。

实验的类型主要是自检和送检的取样工作。

除了在准备试验前,要熟悉图纸和操作规程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注意设计图纸对材料是否有特殊要求。

②、现场取样的材料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③、需要见证取样或监督抽检的要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或其他指定见证人员)到场。

④、一些标准试验要提前进行,以免影响施工,如水泥砼或沥青砼及集料的配合比、填料的击实试验等。

⑤进行砼配合比试验时要充分考虑设计和施工要求,如工作度、初(终)时间、早期和后期的强度,还要了解材料的性能和价格,作经济上的比较分析向公司领导汇报。

⑥进行水泥稳定土的标准曲线试验时要注意不同批次水泥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⑦沥青试验要注意施工条件和该地区的气候情况,以考虑该沥青能否使用于该工程。

四、现场施工:

在施工时要考虑工序的合理安排和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有预见性,比如:

①坡脚线的放样时要考虑边边沟和临时排水沟的位置;

②开挖前,特别是高挖方时,要考虑安全和施工场地问题,放样要准确,开挖边坡要控制好;

③基坑的开挖要注意地下水的影响;

④构造物的施工要注意预埋件和预留孔洞;

⑤钻孔桩基的施工要注意控制好泥浆的三大指标,水下砼的灌注要注意埋管深度,要注意砼的头盘料的用量,要在砼初凝前完成砼的灌注;

⑥基坑或路堑开挖前,特别是高挖方时,要考虑安全和施工场地问题,放样要准确,开挖边坡要控制好;

⑦钢筋的加工长度要按实际调整,注意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⑧大体积砼的施工要采取措施防止砼的水化热过大;

五、内业整理:

在进行资料整理时要注意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另外还要注意设计图纸和业主、监理的其他特别要求。比如:

①有的工程对安全问题要求特别严格,那么在整理竣工资料时对每天的班前安全活动、各项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本工程的安全制度和管理流程这部份的资料要特别整理好。

②有的工程由于各种原因,变更工程较多,那么有关变更的资料,如照片、图片、工程洽商记录、现场测量、计量的记录、原设计图纸、变更图纸等一定要整理齐全。

③所有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一定要及时完善,不得缺少,否则可能给竣工验收带来严重的后果。

篇7: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介绍

本专业实践环节完善,有地形测量实习、数字测图实习、计算机制图综练、线路测量实习、摄影测量实习、地籍测量实习、GPS测量实习、施工测量实习、矿山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实习实训设备齐全,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墨线仪、罗盘指向仪、垂直定向仪、动态GPS等设备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的同时,还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个:义棠煤业公司、灵石煤矿公司、段王煤化公司、中国煤炭博物馆、山西省物探测绘院、晋中煤炭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易仁勘测公司。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具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为水利水电、测绘、交通等行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测量人才,在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2002年被国家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顺利通过验收,并被河南省命名为河南省示范专业。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首批28所高职高专示范性建设院校中唯一一个

测绘类示范建设专业。该专业下设工程测量和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其毕业生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蜚声海内外。

一、培养目标: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各种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学生毕业时除获取学历证书外,还必须获取至少一种由国家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二、主要课程: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证书课程有:数字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勘测规划测量、工程施工测量、工程变形监测、地籍测量、土地管理和GPS测量。

三、主要实践环节:

地形测量实习、数字测图实习、计算机制图综练、线路测量实习、摄影测量实习、地籍测量实习、GPS测量实习、施工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践或毕业设计。

四、就业方向:

毕业生面向测绘、水利水电、城建、道路、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土地管理等部门,从事测量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组织管理工作。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望 21 世纪,工程测量将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

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大型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及质量控制,以及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数据与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将促使三维业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

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 GPS 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GPS、GIS 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篇8: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园林测量技术”课程教材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编写, 力求结合园林生产实例, 打散原有的知识体系, 有目的地安排8个大的“项目”, 通过完成一个个具有场景和载体、可操作、符合实际工作程序的具体任务, 在掌握技能的同时理解相关知识, 做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理论教学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够用即可、需要什么就讲什么”, 实训教学以实际操作为主线。在教学工作中, 任课教师应转变职业教育观念, 摈弃学科式的课程体系, 以项目式教学为主, 并可采用产教结合、行为导向、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高职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园林建筑、林业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等相关专业都开设了“园林测量技术”这门课程, 不同专业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讲授上各有差异, 并且受到教学学时、前后课程设置等影响, 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园林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教学内容繁杂及重点、难点确定的随意性, 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的前后衔接不畅, 实践内容选择的随意性, 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不相适应, 教学模式与课程特点不相适应等等。因此, 笔者试图探讨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以利于“园林测量技术”课程的建设及园林技术学科的发展。

“园林测量技术”教学内容

(一) 理论教学内容

园林行业的发展对园林技术专业的“园林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园林学科的可操作性、前沿化。具体归纳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如下页表1所示。

测量的基本知识

该部分是学习本课程的预备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学概念、分科, 测量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地面点位的确定和测量工作概述, 测量误差等内容。对于测量学的概念和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经度、纬度、平面直角坐标、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国家高程系等基本测绘词汇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牢记;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参考椭球、高斯投影只需一般的了解即可;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和高程的影响,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只需记其结论, 并在后续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加以应用。

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该项目属于距离测量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距离丈量、视距测量、光电测距和直线定向等基本知识。应在理解距离概念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操作练习, 掌握钢尺一般量距, 普通视距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及其精度要求, 了解钢尺精密量距、光电测距的有关内容, 熟记直线定向、基本方向的种类、方位角和象限角等基本概念, 熟悉罗盘仪的构造, 掌握测定直线磁方位角的方法。另外, 应能应用所学知识减少距离测量误差, 提高观测精度。

水准测量

该项目属于高程测量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的误差和注意事项, 以及DS3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并对自动安平水准仪与电子水准仪作简单介绍。应在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和熟悉水准仪基本构造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DS3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含安置、粗平、瞄准、精平和读数) 和水准路线的观测、记录及其成果校核等内容。另外, 还要了解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了解水准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掌握消除或减少误差的基本措施, 并运用于实际测量工作中, 该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

角度测量

该项目为角度测量部分, 主要包括角度测量原理、DJ6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与基本操作、角度测量方法、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等内容。应在理解测角原理的基础上, 熟记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概念, 在熟悉光学经纬仪基本构造的基础上, 掌握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和用经纬仪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方法 (含观测、记录、计算) , 了解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方法, 了解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 在实践中能使用所学知识提高测角精度。

全站仪

该项目的学习要求掌握全站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掌握全站仪角度、距离、坐标、放样等方法。利用园林CAD的知识, 掌握数字化成图技术, 该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难点。

小地区控制测量

该项目是地形测绘的控制测量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控制测量的概述、经纬仪导线测量、前方交会加密控制点、高程控制测量和图根点的展绘等。应在了解国家控制网、城市控制网的基础上, 理解图根控制测量的概念, 重点掌握导线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和图根点的展绘方法及坐标的反算等内容, 在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学会进行前方交会和三角高程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该项目是地形图测量的碎部测量部分, 是在图根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基本知识和地形图测量和地形图绘制的方法及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等内容。应理解平面图、地形图和断面图的概念, 了解数字地图和电子地图, 掌握比例尺及其精度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掌握地形图测图和绘制的方法, 懂得地形图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能运用地形图图式对地形图进行整饰。

地形图的应用

该项目要求掌握在地形图上量算坐标、距离、方位角和高程的方法, 掌握断面图绘制的方法。这部分讲解时应减少课时, 进行概述。

园林工程测量

掌握园林工程测量在不同阶段的测量工作, 水平角测设、距离测设、高程测设是各项测设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 必须熟练掌握。点位测设的基本方法 (包括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支距法和距离交会法) 是用来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是水平角测设、距离测设和测设数据计算 (即根据点的坐标计算两点间的方位角、距离并根据方位角求两直线间的水平角) 的综合应用。应在熟练掌握水平角测设、距离测设、高程测设等基本技能之后, 强化测设数据的计算。该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难点。

园林道路测量

应熟悉园林道路的种类及其功能, 掌握园林道路选线的原则和步骤, 了解转角的概念, 掌握测算转角和确定分角线方向的方法, 了解圆曲线的半径大小与园林道路类型之间的关系, 掌握圆曲线测设数据和里程桩号的计算方法, 掌握道路纵横断面的测量方法及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该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难点。

(二) 实训内容设计

“园林测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 在讲授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根据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测量技术”教学内容的需要, 设置实训项目如下。

钢尺量距

学会用目测法进行直线定线的方法, 掌握用钢尺丈量距离的一般操作方法。能够认识钢尺, 判断使用的钢尺是刻线尺还是端点尺。实习小组用标杆进行直线定线并用钢尺往返丈量2~3段, 每段长度为60~80米的线段。

罗盘仪的构造、部件作用及测定磁方位角

认识罗盘仪的构造, 熟悉罗盘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的正反磁方位角。

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

熟悉DS3型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 掌握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精平和读数, 练习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测定。

水准路线测量与成果整理

掌握闭合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和数据整理校核的方法, 掌握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及求出待测点高程的方法。每组选择一条6个水准点的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假定起始点的高程为50米, 整理测量结果, 进行高差及高程的计算。

经纬仪的构造和读数

了解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以及读数, 对中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 一是垂球对中法, 二是光学对中器对中法。

水平角观测

掌握测回法、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步骤和计算方法, 并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工程测量员的标准来训练, 为学生参加工程测量员考核打好基础。

竖直角观测

熟悉经纬仪竖直度盘的构造和注记形式, 掌握竖直角的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以及竖盘指标差的计算。

导线测量

在指导教师制定的区域, 按照要求布设一条闭合导线, 采用全站仪进行一级导线测量, 完成外业观测工作, 同时进行导线的内业计算, 各项技术要求必须在限差要求内。

园林场地平整测量

掌握土地平整测量的基本方法, 即各桩点地面高程的测量、水平地面高程的设计和填、挖土石方量的计算等。学会布设方格网、用水准仪测量各方格点的高程, 能独立完成设计高程、填挖土方量计算。

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程的测设

掌握水平角、高程测设和水平距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利用经纬仪在地面上测设水平角, 学会用钢尺、经纬仪在地面上测设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能利用水准仪在地面上测设两点之间的高程。

“园林测量技术”研究性教学探索

(一) 测站教学法

将任何测量工作都看作是由若干个不同阶段用相同的测站程序工作成果的集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 主要抓住每个阶段第一个测站的完整教学过程, 并做到准确、完整地给小组学生演示, 之后严格地督促学生小组每个成员准确、完整地独立完成测站操作。

(二) 情境教学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学生轮流进行司镜、记录、计算、对点、扶尺、绘图等工作, 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到每一个测量技能操作过程中。

(三) 现场教学法

我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通过技术服务、岗前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现场教学, 先后在句容长宁生物化工厂厂区地形图的测绘, 句容开发区杨塘港的面积量算, 陈武园区、高庙园区、镇江农科所园区道路建设等项目中开展现场教学, 完成了高程测量、平面位置测设、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内业计算、资料整理等任务。

(四) 以“赛”促“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注重技能训练, 积极参加行业和教育系统组织的技能大赛。同时我院也加大了与高校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 不仅教师走出校门, 还带领学生外出与兄弟院校的学生进行技能交流。

摘要:在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园林测量技术”课程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园林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测站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以“赛”促“学”法四个方面探讨研究性教学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园林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测量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敏.测绘工程专业《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测绘, 2011 (6) :62-64.

[2]胡永进.测量技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

上一篇:2016湖北高考试卷分析及总结下一篇:打羽毛球_写事作文350字_二年级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