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绝句

2024-05-25

兰花绝句(通用4篇)

篇1:兰花绝句

绝句,绝句吕岩,绝句的意思,绝句赏析 -诗词大全

绝句

作者:吕岩朝代:唐体裁:七绝 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莫怪瑶池消息稀,只缘尘事隔天机。

若人寻得水中火,有一黄童上太微。

混元海底隐生伦,内有黄童玉帝名。

白虎神符潜姹女,灵元镇在七元君。

三亩丹田无种种,种时须藉赤龙耕。

曾将此种教人种,不解铅池道不生。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

不用梯媒向外求,还丹只在体中收。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饮酒须教一百杯,东浮西泛自梯媒。

日精自与月华合,有个明珠走上来。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

自有电雷声震动,一池金水向东流。

瓶子如金玉子黄,上升下降续神光。

三元一会经年净,这个天中日月长。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

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

我自忘心神自悦,跨水穿云来相谒。

不问黄芽肘后方,妙道通微怎生说。

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鹤观古坛松影里,悄无人迹户长扃。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须跨凤与乘龙。

偶因博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

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

吾家本住在天齐,零落白云锁石梯。

来往八千消半日,依前归路不曾迷。

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

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

东山东畔忽相逢,握手丁宁语似钟。

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

朝泛苍梧暮却还,洞中日月我为天。

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

偎岩拍手葫芦舞,过岭穿云拄杖飞。

来往八千须半日,金州南畔有松扉。

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

生生世世常如此,争似留神养自身。

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

神仙不肯分明说,迷了千千万万人。

不事王侯不种田,日高犹自抱琴眠。

起来旋点黄金买,不使人间作业钱

篇2:兰花绝句

绝句

作者:吕岩朝代:唐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大千沙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

或为道士或为僧,混俗和光别有能。

篇3:兰花绝句

王士祯 (1634—1711) , 号阮婷, 别号渔阳山人。清顺治十五年进士, 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一生主持清代文坛五十余年, 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构建方面成绩斐然。王士祯一生编选的唐诗选本共有五种:《神韵集》 (已佚) 、《五七言古诗选》、《十种唐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唐人万首绝句》于“康熙戊子乃克成之” (《唐人万首绝句选序》) , 此时王士祯75岁, 经过上四种唐诗选本的编选及《居易录》、《池北偶谈》、《分甘余话》、《渔阳诗话》等等笔记诗话的阐发, “神韵”说已经成熟。《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编选思想与其“神韵”说一脉相承。他在《蚕尾后集自序》中赞赏唐朝绝句“蕴藉含蓄, 意在言外”, “无言之言, 若尽不尽”[3] (《万首唐人绝句》刊定题词) 的绝句文体特点本身就是对“神韵”说的有力彰显。谈到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应该分析王士祯的“神韵”说的具体内涵。

一、“神韵”说的具体内涵

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祯论诗以“神韵”说独标一帜, 杨绳武《王公神道碑铭》有言:“盖自来论诗者或尚风格, 或矜才调, 或崇法律, 而公 (王士祯) 则独标神韵”。“神韵”说是王士祯论诗的核心思想。

“神韵”理论并不是王士祯的首创, 中国画论中传神而不摹形的理论、禅学上的“顿悟”、钟嵘《诗品》中的“直寻”说、严羽《沧浪诗话》中的“妙悟”说,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味在酸咸之外”的理论, 都涉及了艺术创作中的“韵味”。王士祯集前人所成, 融会贯通, 第一次鲜明地提出“神韵”说。他在《池北偶谈》“神韵”一条中论道:“汾阳孔文谷天胤云:‘诗以达性, 然须清远为尚’, 薛西原论诗, 独取谢康乐、王摩诘、孟浩然、韦应物, 言:‘白云抱幽石, 绿蓧媚清涟。清也。表灵物莫赏, 蕴真谁为传。远也。何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景昃鸣禽集, 水木湛清华。清远兼之也。总其妙在神韵矣。’神韵二字, 予向来论诗, 首为学人拈出, 不知先见于此。”[4]下面我们将从“诗以达性”和“清远为尚”两个方面阐释“神韵”说的内涵。

(一) “诗以达性”

王士祯在《池北偶谈》“王右丞诗”一条中谈到:“世谓王右丞画雪中芭蕉, 其诗亦然。如‘九江枫树几回清, 一片扬州五湖白’下连用兰陵镇、富春郭、石头城诸地名皆寥远不相属。大抵古人诗画, 只取兴会神到, 若刻舟掾木求之, 失其指矣”。[4] (第356页) 所谓“诗以达性”即王士祯所言“只取兴会神到”, 作诗意在笔先, 不求言尽其意, 但求辞达而已。王士祯此论当是承继庄周“得意忘言”说, 追求“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严羽《沧浪诗话》) 的理想境界。何以“达性”?王士祯对此借严羽“妙悟”二字, 《池北偶谈》“借禅喻诗”条云:“严沧浪《诗话》借禅喻诗, 归于妙悟”。“妙悟”本出自禅宗, 严羽喜以禅喻诗, 认为作诗如参禅, 应以“微言”通“妙谛”[4] (第212页) , 这与“世尊拈花, 迦叶微笑, 等无差别” (《咏雪亭诗序》) , 只有“妙悟”才能达到此种境界。

(二) “清远为尚”

所谓“清远为尚”, 窃以为, “清”是一种心境, “远”是一种意境, 诗人在与自然万物的相互关照中疏瀹五脏、澡雪精神, 以达清悠之心境。这一过程需要的仍是诗人的“妙悟”, 王士祯认为作诗的最佳状态是“一时伫兴之言”[5] (第66页) , 正所谓“兴来, 神来”[1] (第60页) , 对此, 香港中文大学的席艺洋在论文中阐释道:“‘伫兴’和‘神会’是人在自然山水间的‘思’和‘悟’的形式。”[6]诗人在与自然万物的相互关照中思考, 追求心灵与自然的瞬间的契合, 萌发创作的冲动, 这就是“妙悟”。如此妙手偶得, 所作的诗必然是“天然入妙, 不可凑泊” (严羽《沧浪诗话》) 。如此取法自然, 妙悟而作, 意境天然入妙, 一派浑成, 方是“清远”之旨。

总之, 王士祯以“神韵”论诗, 主张作诗以“妙悟”为途径, 以“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天然入妙, 不可凑泊”为最高境界, 以自然玲珑、含蓄蕴藉为审美理想。若论《唐人万首绝句》对王士祯“神韵”说的彰显, 迎面而来的就是绝句这一文体本身与“神韵”说的相互彰显。

二、绝句的文体特点与“神韵”说的相互彰显

王士祯对绝句这一文体十分重视, 他在《唐人万首绝句序》中有言:“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2], 将绝句作为唐诗的艺术典范。对于洪迈编订的《万首唐人绝句》, 他“少习是书, 惜其踳駮, 久欲为之刊定”[2] (《唐人万首绝句序》) , 足见他对绝句流传问题的重视。他在《蚕尾后集自序》谈及编选《唐人万首绝句选》的情况:“于是撰录其尤者凡九百余首, 以继《文粹》、诗选之后”。作为王士祯一生的最后一部诗选, 《唐人万首绝句选》典型地彰显了他“神韵”说的思想, 首先是绝句这一文体本身的特点对“神韵”说的暗合, 私以为这也是王士祯为何对绝句如此这一文体重视的原因之一。

绝句是每首限定为四句的短诗, 通常将每句五个字的, 称为“五言绝句”, 简称“五绝”, 每句七个字的, 称为“七言绝句”, 简称“七绝”。“绝句是传统汉语诗歌最短小的样式“[7] (第1页) 天然的局限就是体制的短小, 但篇幅的大小不能直接等同于境界与内涵的大小, 正如周啸天在《唐绝句史》中所言:“恰恰因为篇幅的短小, 才使得绝句作者更须在概括凝练, 在艺术典型性———对诗歌来说即意境的深化———方面作更大的努力, 以求小中见大, 计一当十”[7] (第21页) 。如此, 绝句就成了最为含蓄蕴藉的一种诗歌形式。诗, 本身就是一种浓缩的语言形式, 诗语言的“能指”具有无穷大的可塑性和衍生性, 而绝句是这一可塑性和衍生性的最典型的体现, 徐炼先生在《绝句的言外之意:赋法》中有言:“诗语言的‘所指’也是一切语言中最复杂多元、最具包孕性、延伸性和意义张力的一种。绝句集中体现着诗语言的张力特征:藏须弥于芥子, 字短情长, 言浅意深, 以少胜多……”。[8]且举两首诗为例:唐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绝顶一茅茨, 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 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 应是钓秋水。差池不想见, 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 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艳, 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 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 何必待之子”。唐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这两首题目大致相同的诗作篇幅相差悬殊, 仔细品来, 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是神似。丘诗和贾诗在内容方面都记叙了寻访隐者却不遇的经历。贾诗一句“言师采药去”就隐括了丘诗前四句, 且“采药去”三字意味深长, 隐者以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启示着寻访者, 诗人在其启示下体味隐者之理。“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二句如空谷足音, 悠远缥缈, 若尽不尽。与丘诗“兴尽方下山, 何必待之子”相比, 二者一空灵一质实, 前者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无限的张力中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耐人寻味。字短情长, 微言妙谛, 绝句的特点正是如此。

关于绝句这一文体特点, 明人赵宦光在《〈万首唐人绝句〉刊定题词》中有言:“诗也者, 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寄无形于有象。小可谕大, 浅可致深, 近可寄远, 若夫绝句大

WENJIAOZILIAO

旨, 则又精而益求其简。合四句如一句, 绎稠情于单词, 无言之言, 若尽不尽, 说者云绝妙之句, 即非格制本旨, 然亦不大远其名也。”[3]所有诗歌形式中绝句体制最为短小, 也正因为如此, 其作法最难, 五言绝句更是难上加难。明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有言:“绝句固自难, 五言尤甚。离首即尾, 离尾即首, 而腰腹亦自不可少。妙在愈小而大, 愈促而缓”。所谓“愈小而大”、“愈促而缓”, 是指绝句体裁灵活, 诗人在作绝句时手法也得十分灵活, 以极小之篇幅囊括深厚之意蕴与浑然之意境, 如此也造就了绝句尚空灵的文体特点, 过于质实则抑塞, 虚实相济, 意境空灵, 余味悠然, 方是绝句中的上品。胡应麟对此深有所悟:“语半于近体, 而意味深长过之, 节促于歌行而咏叹悠永倍之, 遂为百代不易之体”。 (胡应麟《诗薮》)

绝句的这种尙空灵、贵含蓄的文体特点恰与王士祯的“神韵”说中的“诗以达性”清远为尚。前文已经论及, “神韵”说主张“诗以达性”, 以“微言”通“妙谛”, 绝句以小见大, 计一当十, 杨寿柟《云薖诗话》中针对七绝的作法有言:“二十八字中, 要使篇无累句, 句无累字, 篇若贯珠, 句若缀玉, 意贵含蓄, 词贵婉转。”七绝如此, 较之更为精炼的五绝更是如此。绝句以窄见宽, 窥一斑而见全豹。且再举一例———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寥寥二十字, 有横向空间上的红颜宫女与白发宫女相衬之宫怨, 有纵向时间上的玄宗时红颜宫女落至如今白发宫女的世事变迁, 极为精练, 意味绵绵。绝句这一文体特点, 正通“诗以达性”、“清远为尚”之旨。

结语

形式短小本应是绝句的短处, 但历代诗人尤其是以王维、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人却为其创造了无限的能指空间, 塑造了绝句尚空灵、贵含蓄、以微言通妙谛的文体特点, 这一特点很巧妙地暗合了倡导“诗以达性”、“清远为尚”的“神韵”说。王士祯以“神韵”说作为其编选各类诗文集选本的指导思想, 并在选本中宣传这一学说, 而绝句的文体特点本身就是对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编选之旨的有力彰显。

参考文献

[1][清]王士祯著.赵伯陶点校.古夫于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 1988.

[2][清]王士祯选编.唐人万首绝句.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 1990.

[3]赵宦光、黄习远编定、刘卓英校点.万首唐人绝句.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3.

[4][清]王士祯撰.勒斯仁点校.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 1982.

[5][清]王士祯撰、湛之点校.香祖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6]席艺洋.王士祯与“神韵”诗论中的生态美学观.文化学刊, 2011 (04) :163-167.

[7]周啸天.唐绝句史.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6.

篇4:谢眺绝句对唐人绝句的影响

【关键词】谢眺 唐代诗歌 古典诗词 绝句

谢眺的绝句诗共有16首,数量不多,可是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他的绝句大都遣词自然、音调和谐、感情含蓄,收到了小中见大、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这些绝句对唐代的绝句影响很大,在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严羽称“谢眺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沧浪诗话》)。赵师秀言“玄晖诗变有唐风”(《秋夜偶成》),陈祚明云“玄晖去晋渐远,启唐欲近。”吴淇伯《六朝选诗定论》卷一五:“遂开唐人一代之先”,“为古诗与唐诗中间一大关键”的代表人物,方东树“玄晖别具一副笔墨,开齐梁而冠乎齐梁,不第独步齐梁,直是独步千古。盖前乎此,后乎此,未有若此者也。本传以‘清丽’称之。休文以‘奇响’推之。太白称其‘清发’‘惊人’。”所谓“全篇似唐人”,“有唐风”既是指用词、结构方面,也是指意境方面。唐代诗人之于谢眺,李白最为服膺。受其影响的还有王维、李商隐等。

谢眺绝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他继承了南朝民歌中常见的五言四句小诗的形式,在内涵上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使之成为一种文人诗的新体裁。这首小诗富有奇趣,言短韵长,耐人咀嚼。诗开头写景的两句,就酝酿着一种情绪氛围,然后才写出长夜缝衣之人,结尾一句点醒怨情。诗体虽短小,却曲折有致,韵味悠长,描写宫女长思君而又不见君的哀怨,形神俱佳,俨然唐人绝句。诗题为小谢新创,这种五言四句的短诗,当时称为“短句诗”,也就是“古绝句”,而句意的发展与唐以后的五言绝句的所谓“起承转合”完全相符,故沈德潜云:“竟是唐人绝句,在唐人中为最上者。”。尤其起首二句系“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亦与近体五绝相同。《玉阶怨》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感情的注入十分细微。其中“飞复息”三字很妙,看来似乎只是把“飞”和“息”这样两个动与静对立的动词通过“复”这个调整韵律的助词联系起来,实际上萤虫反复不止的时飞时息情景正与女性绵绵无尽的思慕之情合拍,末句“思君此何极”所表现得泛荡无已的哀情与第二句呼应,增加了感情的振幅。所以陈祚明激称:“此首竟是唐绝,其情亦深。”徐继畲也说:“但而弥深。此及下金谷聚同王主簿有所思二首,在唐人五绝皆上乘。”整首诗前景后情,景中含情,故言情只需末句,便点醒诗题,开盛唐宫怨诗以景言情、含蓄蕴藉风气之先河,李白著名的宫怨诗《玉阶怨》也从此诗翻新而出。“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取境亦同于小谢,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三谓此诗:“虚实迭用以为章法,太白之所得与玄晖者,亦惟此许有法可步故也。”

另外一首《同王主簿有所思》也是佳作:“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诗拟汉乐府旧题,写闺妇怀人之怨,以五言新体出之,即景含情,意在言外,诗境、写法均为唐人所本。沈德潜评此诗“即景含情,怨在情外”(《古诗源》),可谓切中肯綮。另外,此诗已具有鲜明的格律化倾向。从声律结构形式分析,它属于“对式”绝句,即第一联与第二联各自成“对”,但相互不“粘”。这是“永明体”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反映了五言诗从古体向律体过渡的痕迹。女主人公这种急切盼归之情,正是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夜雨寄北》)诗句之所本,两者意境也酷似。

《王孙游》也是小谢的名作,“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虽分作两截,但意脉贯通。“上二句写春景,以见急当归也。下二从不归兜转一笔,醒出即归已晚,而不归之感愈深,真乃意新笔曲。”这首小诗以翻新出奇见胜,在方寸之间显出构思才情。小谢这种警绝的构思,在唐人中引起了普遍的回响,其明显的例子就是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故徐继畲云:“含情深婉,宣城五言绝句,置之唐人中,可与王右丞供奉鼎峙。”

《铜雀悲》:“落日高城上。余光入繐帷。寂寂深松晚。宁知琴瑟悲。”此为谢眺创始之作,短小有味,颇能见赏于人,王夫之称其曰“浑成”,对后人影响颇巨。后人评价这首短制特别的价值在于开辟了咏史诗的新天地,似非过誉。唐人大量的遇地而吟的咏史诗,很少不带有山水描写,便是对小谢之成功的宏亮回响,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悠然掀起不尽的涟漪。取境多效法小谢,用词亦有模仿,值得注意的是,都融入写景,踵武之迹,显而易见,特别是小谢把它置入黄昏的审美时空,也引起了追模者的注意。

由此可见,小谢的绝句虽然为“古绝句”,但还有许多新变的因素,包括铸造意境和章法的新变,惟其如此,才更出色的加速唐人近体转型的过程,小谢在古绝句向近体绝句转型的进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也是被唐人奉为经典的原因,也是谢眺对唐人绝句影响的一个方面。

上一篇:中国扶贫基金会有哪些下一篇:化妆品文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