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设计

2024-05-23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设计(共8篇)

篇1: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设计

小班盒子科学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盒子,尝试按盒子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一个盒子同时具有的两个特征。

2、通过游戏、探索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材质、用途的盒子若干。

2、小标签若干,放入小篮子中置于桌上;小椅子上贴上相应标签。

3、两只货架,分别贴上盒子特征的标记图片。

4、师用:盒子、示范用标签、视频仪。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盒子。

1、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盒子王国玩,好吗?跟我来吧!(入场)这里的盒子宝宝真多呀!你们认识这些盒子宝宝吗?请你用小眼睛看一看来告诉许老师。(幼儿随意说说)

2、你们想不想和这些盒子宝宝交朋友呢?好,请你去找一个盒子宝宝坐下来(幼儿找盒子坐下)请你把盒子宝宝举起来看看,是不是一个盒子宝宝!

3、现在请你仔细地看一看、说一说,你的盒子宝宝是怎样的?它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可以装什么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幼儿探索,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观察盒子、认识盒子)

4、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盒子宝宝!(对讲述完整、与别人不一样的予以鼓励!)

5、(小结)小朋友讲得都非常好,盒子宝宝有很多种,有的大大的、有的小小的,有的是用木头做的,有的是用纸做的,有的是装吃的东西,有的是装用的东西,……呀!种类可真不少!

二、探索二:尝试按盒子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一个盒子同时具有的两个特征。

1、许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标记,上面画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用视频仪认识吃和用的小标记)一只手表示用的东西,一张嘴表示什么?(吃的东西)

2、我的盒子宝宝是装什么的?它该贴哪个标记呢?(教师示范贴标记)

3、那你想不想也给自己的盒子宝宝贴个标记呢?就请你想一想你的盒子宝宝是装吃的东西的还是装用的东西的,然后请你到身后的桌子上拿小标记贴上去。(幼儿操作)

4、贴好标记的小朋友带着盒子宝宝坐回去时,请你看看小椅子上的标记,一定要找个一样标记的小椅子坐下来。(略作检查)

5、小朋友真能干!可是,盒子宝宝想回家了,你们愿意送这些盒子宝宝回家吗?(介绍货架)看,这里有盒子宝宝的家,这个家上面画着一根木头,告诉我们:这个家里的盒子宝宝都是用木头做的;这个家上面画着什么?(纸),它告诉我们:这个家里的盒子宝宝都是用什么做的?

6、那么,请你看清楚图片把盒子宝宝送回家吧!(幼儿操作,教师略作指导检查)

7、(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帮盒子宝宝贴对了标记、找对了家,盒子宝宝说:谢谢你们!

三、延伸活动。

1、现在,我们就来和盒子宝宝做个游戏。在你小椅子的洞洞里,还躲着一个盒子宝宝,我们把它找出来吧!(幼儿拿盒子)

2、我们把盒子宝宝夹在腿的中间一起来跳一跳,千万不能让盒子宝宝掉下来哟!跳一跳,跳得高!真好玩!我们带着盒子宝宝去外面玩玩其它的游戏!

篇2: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外形的特征

2.萌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究兴趣,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蜗牛》视频

2.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有谁知道是什么动物?

——是蜗牛。你们见过蜗牛吗?在哪里见过?

2.认识蜗牛

——你们都说见过蜗牛,谁来说说看蜗牛长的什么样?

触角、壳、足、嘴巴

——你们觉得蜗牛有眼睛吗?

触角:蜗牛的眼睛长在长的那对触角上。蜗牛的触角是用来感觉外界环境的器官,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

——那你们知道蜗牛的鼻子在哪里吗?

蜗牛的触角中,短的那一对相当于它的鼻子,在短的触角下面还有一张小小的嘴巴

——哪里是蜗牛的脚呢?蜗牛是怎么爬的?我请一个小朋友来爬爬看。

蜗牛肚子下面扁扁的足就像是水波纹一样的横纹,蜗牛就靠着横纹的波动,慢慢爬行。

——你们有没有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它是什么?

会留下闪亮亮的线。

蜗牛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出一种叫做“足腺”的分泌物,就像小朋友运动以后流汗一样,蜗牛也会流汗,但是它流的是叫“足腺”的分泌物

爬行时候,这种分泌物不断的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边爬边粘在了爬过的地方,等它干了,就变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线。

——那老师再来考考你们 你们知道蜗牛喜欢吃什么吗?(青菜、树叶、小草。。)

——蜗牛喜欢吃蔬菜、小草、树叶等等。咦,你们觉得蜗牛的嘴巴长的大吗?蜗牛的嘴巴长的小小的,只有针尖这么大,但是你们猜猜看它有多少颗牙齿?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有26000颗牙齿左右。蜗牛可真厉害!

3.观看《蜗牛》短片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有关于蜗牛的小短片。(播放视频)

——看完了小短片,我们都认识小蜗牛了,有谁来说说看你知道了那些有关于蜗牛的知识,看看谁是小蜗牛的好朋友。

4.听歌曲《快乐的小蜗牛》学蜗牛爬,碰见障碍要改变方向爬。

篇3: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设计

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均显示, 孕期营养不均衡 (无论是营养不足或过剩) 不仅会影响孕期母儿的健康, 还会对子代成年慢性疾病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 在英国David Barker教授提出的“成人慢性疾病胎儿起源”的假说基础上, 2000年国际上正式提出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 DOHa D) 。该学说认为, 除了成人期的生活方式和基因遗传之外, 生命早期的环境包括营养对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影响。它会影响成年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骨质疏松、精神行为异常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NCD) 的发生发展。

在2010年5月,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2008年至2012年预防和控制NCD发生的全球战略行动计划[1]。目前我国孕期营养缺乏问题已减少, 而孕期营养过剩却成为孕期的突出问题。妊娠期营养过剩所致的孕母肥胖、胎儿营养过度、高出生体重儿现象逐年增多。研究显示, 胎儿出生体重与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之间呈“U”型关系, 即胎儿宫内能量供给过度, 胎儿高血糖暴露等导致胎儿高出生体重, 尤其机体所含脂肪组织过多均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2]。

研究表明, 孕期增重过多同样可增加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巨大儿、产后出血及产后生育性肥胖发生的危险[3,4,5,6]。最近有文献报道, 孕期增重过多, 特别是孕早期增重过多增加了GDM发生的危险[7,8]。

近年来有证据显示, 对超重、肥胖孕妇进行膳食干预和强化生活方式管理可降低过多的孕期增重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 及剖宫产率, 对正常体重孕妇进行膳食干预仍可降低GWG[9,10,11]。这些研究表明, 对全部孕妇给予良好的孕期营养教育, 进行体重增重监测及控制, 不失为明智而又经济的策略[12], 不仅有助于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而且对子代成年NCD的预防也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尽管目前孕期营养的重要性已被人们逐渐认识, 但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 孕期营养的教学长期不被重视, 教科书内容单一、陈旧、缺乏前沿性。另一突出的问题是, 目前大多数孕期营养课理论性过强、实用性不足, 对营养知识的讲授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 不能把食物及营养素的推荐进行具体量化, 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及接受。因此, 笔者结合多年在孕期营养临床教学中的经验, 谈谈如何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对孕期营养教案进行设计, 以期为产科各级医师更好地开展孕期营养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2 孕期营养教案的设计思路

2.1 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 在关注学生达到知识目标的同时, 还要兼顾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的获得。

2.1.1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孕期营养的重要性;掌握孕期营养评价的基本方法;掌握孕期不同的营养需求特点及膳食推荐;掌握孕期常见疾病的膳食防治措施;掌握孕期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的内容。

2.1.2 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的技能。2.1.3情感目标通过讲解和示范, 特别是对孕期营养新进展的了解, 激发学生对孕期营养重要性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孕期合理营养指导, 培养其对孕期代谢性疾病如妊娠期糖尿病进行防治的信心及增强学生通过胎儿宫内营养预防子代慢性成年病的责任感。

2.2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既要体现学科最新进展, 又要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笔者通过几年的临床教学实践, 确定了以下教学内容。

2.2.1 孕期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首先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通过提出问题导入本节课内容:为什么孕期营养近年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对将要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 并在此部分介绍: (1) 营养不均衡对围产期母儿健康的影响; (2) DOHa D理论中, 生命早期营养对子代成年慢性疾病发生的影响。

2.2.2 营养学基本知识介绍

学生缺乏系统的营养学理论培训, 缺乏丰富的营养学知识, 因此有必要对营养学基本知识进行简单复习,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并且还能为后面内容的讲授工作做好铺垫。

2.2.3 孕期营养状况的评价

要让学生了解孕期营养状况的常用评价指标, 并能对孕妇营养状况做出评价, 评价指标如下: (1) 膳食评估; (2) 体重:孕前理想体重公式为:身高-105 (kg) ; (3) 体重指数:BMI=体重 (kg) /身高 (m2) , 了解中国人BMI标准, 体重过低:BMI<18.5;体重正常:BMI=18.5~23.9;超重:BMI=24.0~27.9;肥胖:BMI≥28.0; (4) 孕期体重增长值; (5) 生化测定:血常规、血糖、肝功、肾功、血脂等。

2.2.4 孕期不同时期膳食需要特点及膳食推荐

内容包括:能量的需要;孕期体重增长建议;让学生熟练掌握正常孕妇孕期增重的推荐, 并在临床工作中能指导孕妇进行体重的监测;三大产能营养素的推荐;重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的推荐。此部分内容多且较为枯燥、晦涩, 不宜理解, 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建议使用食物模型来讲授, 帮助学生对各种营养素的推荐量获得直观的认识, 并尽可能地对推荐的食物给予量化, 如介绍孕中期孕妇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在孕前基础上每天增加15 g, 举例说明15 g蛋白质相当于多少食物, 如喝500 g牛奶, 或两个鸡蛋, 或75 g的瘦肉就可以提供15 g蛋白质。这样的举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2.5 孕期常见合并症的营养干预对策

贫血及钙缺乏是孕期常见合并症, 因此, 有必要对贫血及钙缺乏的膳食防治及补铁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介绍, 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2.6 孕期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

这部分内容虽容易理解, 但不容易记忆。建议结合膳食模型进行讲授, 将推荐的数字用具体食物量化以增强学生的记忆。

2.3 教学设计中其他几点建议

2.3.1 学生特点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包括知识特点、思维特点及心理特点, 注重因材施教。

(1) 知识特点:授课对象虽是各级产科医生, 但其大多数没有系统学习过营养学知识, 营养学基础知识相对缺乏。因此, 教师首先要对营养学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授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孕期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提高其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的能力。

(2) 思维特点:学生多为产科医生, 对孕妇孕期生理特点了解较为深入,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孕期营养相关知识, 所以在孕期营养指导上常存在一定的误区, 在日常指导中对营养素的推荐往往停留在数字上, 这种情况导致孕期营养指导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较差。因此, 授课过程中应着重对学生强调充分了解孕期营养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并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 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

(3) 心理特点:大多本科以上学历, 特别是一些高年资医师有着深厚的产科临床实践经验, 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 应启发其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 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参与意识。

2.3.2 教学模式和手段

可采用问题式互动教学模式启发学生, 通过讲授、示范、互动等环节的综合运用, 使课堂气氛活跃,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 又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要强调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如图片及视频、多种食物模型、食品交换份和板书结合等, 从而使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使学生容易理解及接受。

总之, 在授课前进行充分的教案设计及备课是获得良好授课效果的前提, 在授课前对教学单元进行认真分析, 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 这样既能体现学科最新进展, 又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有主有次, 重点突出。在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 更多地使用视频及图片, 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及可视性,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感观印象。强调多种教具的使用, 孕期营养内容相对枯燥, 应尽可能地使用膳食模型, 常见的量壶、量杯等, 使枯燥乏味的数字达到具体量化,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参考文献

[1]杨慧霞, 马京梅.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对围产医学实践的启迪[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0, 13 (6) :441-443.

[2]杨慧霞.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引发的思考[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8, 11 (3) :157-158.

[3]沈艳辉, 李竹, 季成叶, 等.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0 (3) :77-79.

[4]李静然, 冯宁.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14 (22) :1901-1902.

[5]Melzer K, Schutz Y.Pre-pregnancy and pregnancy predictors of obesity[J].Int J Obes (Lond) , 2010, 34 (2) :44-52.

[6]Walker LO, Sterling BS, Timmerman GM.Retention of pregnancy-re-lated weight in the early postpartum period:implications for women'shealth services[J].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 2005 (34) :418-427.

[7]Hedderson MM, Gunderson EP, Ferrara A.Gestational weight gain andrisk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Obstet Gynecol, 2010, 115 (3) :597-604.

[8]Morisset AS, Tchernof A, DubéMC, et al.Weight gain mea sures in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Women’s Health (Larchmt) , 2011, 20 (3) :375.

[9]Quinlivan JA, Julania S, Lam L.Antenatal dietary interventions in obesepregnant women to restrict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to institute of medicinerecommendations[J].a meta-analysis.Obstet Gynecol, 2011, 118 (6) :1395.

[10]Tanentsapf I, Heitmann BL, Adegboye AR.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trials on dietary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excessive weight gain duringpregnancy among normal 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e women[J].BMCPregnancy Childbirth, 2011 (26) :11.

[11]Thornton YS, Smarkola C, Kopacz SM, et al.Perinatal outcomes in nu-tritionally monitored obese pregnant women: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Natl Med Assoc, 2009, 101 (6) :569.

篇4:浅谈小班化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生已经对“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三个因素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对知识点已无需赘述。为了达到引入新课兼顾复习旧知识的目的,采用了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把生活中的相关情景串联在一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让小班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和理解,激发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所说:“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用生活中富有科学含义的情景来代替传统的知识讲解复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水平,增强学习动机,积极性和激发创造性,适合小班化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师:同学们,如果老师到你们家做客,你们欢迎吗?老师小的时候到外婆家做客,总要泡一杯糖水。你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糖溶解到水中这一现象吗?

生: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

师:很好。那么,我们就来泡一杯糖水。老师发现向一杯水中连续加入三勺蔗糖,结果是全部溶解了,这能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

生:不能,因为任何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师:好,那我就继续加蔗糖。当加到一定量时,蔗糖就会多出来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是有限的结论。如何让刚才不能再溶解的蔗糖溶解到水中呢?

生:加热。因为蔗糖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师:可以,加热以后糖水更甜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师:老师渴了,非常想喝一杯甜水,怎样能尽快让老师喝到一杯“甜水”?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板书课题)

师:问题出来以后,我们就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积累的经验来进行猜测和假设。

教师板书:搅拌、加热水、把糖敲碎……可能和搅拌有关;可能和水温的高低有关;还可能和蔗糖的颗粒大小有关。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要知道这些猜想是否与事实相符,我们需要亲自验证一下。

二、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小班化科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采取“分层分工,互动合作”的组织方式,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适时适当地变换层次。一层学生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并能做好二、三层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二层学生以掌握基础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并能帮助三层学生学习;三层学生只要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我把学生按4人一组分成了6个探究小组,每个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小组长、材料员、实验员和记录员。每个组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实验:小组长当然是4人中相对最好的,起到统领全组并联系其他组的作用;材料员属于三层学生,但必须通过管理实验器材对实验过程有全面的了解;让二层学生来做实验员和记录员,是为了让他们通过实验和实验现象的记录,增加了实践的机会,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通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帮互助,充分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约翰逊兄弟的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当人聚集在一起完成共同目标时,相互团结,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这种“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小班化教学让这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成为可能。

师:我们在研究一个因素时,必须保证其他几个因素控制在相同条件下,这是一种经常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这样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目标明确、方向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这种方法,请同学来说一下检验水的温度可能会影响食盐溶解快慢这一猜测的设计方案。

生:相同质量的食盐在相同体积的冷水中溶解需要的时间长,还是在热水中溶解的时间长,同样在不搅拌的情况下。

师:为了使标准统一,我们在控制水的体积的时候,都取20毫升,控制食盐质量时都取5克。现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亲自来验证一下自己的假设了。大家动手的时候要注意各种操作规范。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活动,教师细心关注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设计方案相对比较完整的小组作为榜样,鼓励全体同学参与进来,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给学生提供更多发现、思考和实践的时间,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主体的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利用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客体进行加工、改造、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也得到不断建构和发展。美国某大学也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其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充分的主动实践,使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同步充分到位,从实质上内化为其新的知识结构,并成为以后重新建构、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小班化的教学必定会使这种充分的主动实践得到保证。在教学实践中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如有的学生认为“溶解快慢可能还与水的多少有关”,不能否定其个性化的观点,如果引导他往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方向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把学生从猜想引入到科学探究上来。

三、巩固拓展,发散提高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老师有奖品要给同学们,在自己课桌里拿出来。(学生发现是糖,都很兴奋),老师要让同学们做一个吃糖的游戏,比一比谁先把糖溶解在自己的嘴里。不过,在比之前,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取胜的话,有什么好办法。

(同学们想)

教师统一口令,同学们一起开始吃糖。

师:同学们,你们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谈谈你们的感受。

谁来交流一下取胜的秘密。下表中所用到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研究计划(方案)

师: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录像:欣赏加快肥皂溶解的实验。

总结评价,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给小组打分,小组内部开展组员互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下,科学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孩子们发现问题和解决的问题的能力,更多是的关注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小班化的环境下,更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主动参加教学活动,从而生成出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正是因为小班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多了很多方法,学生的学习增添了更多自主,可以说小班化教学是未来的趋势。小班化教学中教师的种种教学行为,更应唤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将学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展他们的个性,启迪他们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向丽.新课程倡导的十种教学策略丛书:合作学习)[M].青岛出版社.

[3]胡慧杰.中小学教育[J],2010(11).

篇5:小班科学教案设计:肥皂小秘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用肥皂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肥皂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活动准备】

1、各式各样的肥皂及肥皂盒若干;

2、各种旧玩具、旧手绢等;吹泡泡玩具瓶(与幼儿人数相等);

3、“我爱洗澡”音乐及磁带、录音机;

4、盛玩具的小筐若干;

5、干净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盛水的大水盆六个,小方布一块,剪好的小红星若干。

【活动过程】

1、《我爱洗澡》儿歌,老师与幼儿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1)老师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2)出示肥皂并请幼儿描述。(请幼儿自由发言)

(3)出示多种多样的肥皂,让幼儿观摩。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肥皂形状、颜色、气味,并用手摸摸,说出感觉。(幼儿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

2、幼儿自由玩肥皂、脏玩具等,老师引导幼儿寻找肥皂的小秘密。(幼儿在玩中发现肥皂的小秘密:用手搓能产生泡沫,能溶在水里、能使脏东西变干净……)。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老师适时奖励。

3、引导幼儿正确用肥皂洗手,教育幼儿讲卫生。

老师:孩子们,谁来告诉我你平时是怎么样洗手的?幼儿讲述自己洗手的方法。老师:“想想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小手洗的更干净?”(与幼儿边唱儿歌边洗手)

4、幼儿自由吹泡泡,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各种玩具用清水冲洗干净。

【活动点评】

此次活动幼儿对“玩肥皂”极感兴趣,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了肥皂好多小秘密,能溶在水里,有的有香味,有的有药味,搓在手上会起很多的小泡沫,还能除菌……玩玩乐乐中了解了肥皂的用途,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地用肥皂洗手。

活动过程中发现:

(1)个别幼儿只顾玩玩具而忽视了探索肥皂的小秘密,对此,教老师应适时引导;

(2)用肥皂洗塑料玩具不太合适。其次,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尽量不要把水弄到衣服上,洒到地面上,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附儿歌:洗手歌

小朋友,来洗手,

卷起袖,淋湿手,

抹上肥皂搓呀搓,

清清水里洗呀洗,

再用毛巾擦一擦,

篇6: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

设计意图:

感知5以内的数量是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创设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包饺子”情境,支持与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若干开放性的问题,将以“点数”为核心的多种数学内容蕴含其中,形成一个充满挑战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尝试,主动获取数学经验。

操作卡片设计简单、巧妙,由于饺子的数量、摆放位置和拍摄角度不断改变,卡片上呈现了整齐、散乱、遮挡、干扰、环绕等不同摆放形式的饺子,不但加大了点数难度,而且增加了点数的乐趣。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昕限,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幼儿克服动作、时间、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干扰,认真专注地完成操作任务,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并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目标:

1.能不受饺子摆放形式(整齐、散乱、遮挡、干扰、环绕等)的影响,正确感知5以内的饺子数量。

2.尝试不受干扰,准确地完成“按数量包饺子”的任务。

3.喜欢参与活动,体验数数的乐趣。

准备:

1.幼儿有用彩泥包饺子的经验。

2.用彩泥包好的饺子1盘。

3.每张桌子上放3个自制的娃娃,每个娃娃的身边分别摆放着3、4、5的点卡。

4.实物投影仪,电视机。

5.操作材料:不同摆放形式的饺子实物图片(如图)每人4张,小盘和彩泥球各若干(数量要充足,够每人包4盘饺子)。

过程:

一、进入游戏情境,回忆前期经验

1.引发幼儿兴趣。

师:娃娃家的娃娃们想吃饺子了。今天,我们就来给娃娃包饺子。

师(出示一盘“饺子”):瞧!这是什么你会包饺子吗

2.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包饺子”(附后)。

二、排除饺子摆放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5以内的饺子数量

1.帮助幼儿熟悉操作材料,初步了解操作要求。

师:这里都有什么(卡片、盘子和彩泥。)要让我们做什么(包饺子。)包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对,这些材料是包饺子用的,卡片上有几个饺子,我们就要包几个饺子。

2.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上饺子的摆放形式,学习正确点数5以内的饺子数量。

师:桌子上有一些卡片,每一张卡片上的饺子都不一样,快去数一数。

(幼儿练习点数,教师观察指导,针对幼儿的点数情况,选取“遮挡”和“干扰”摆放形式的饺子卡片各一张。)

3.引导幼儿对“遮挡”和“干扰”摆放形式卡片上的饺子进行点数。

师(出示“干扰”卡片):这张卡片上有几个饺子还有什么它是饺子吗能不能数

师(出示“遮挡”卡片):这张卡片上有几个饺子这个饺子只露出了半个要算进去吗我们在数饺子的时候可不能把它漏掉了。

三、学习按照数量要求包饺子,并按数量分类摆放

1.引导幼儿观察娃娃身边的点卡,了解每个娃娃要吃几个饺子。

师:娃娃们都饿了,看看他们都要吃几个饺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讲解包饺子的操作要求。

(1)教师示范包4个饺子:先点数卡片上的饺子,将卡片插在盘沿上,再包出相应数量的饺子放在盘中,最后进行点数检查。

(2)师:我的饺子包好了,应该送给哪个娃娃吃送饺子的时候要大声说:“娃娃,请你吃4个饺子。”谁来帮我送

(3)请一名幼儿送饺子,鼓励全体幼儿学说:“娃娃,请你吃4个饺子。”

3.幼儿操作活动:给娃娃包饺子并按数量分类摆放饺子。

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卡片上有×个饺子,我包了×个饺子,盘子里的饺子和卡片上的饺子一样多。”同时,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根据卡片上饺子的数量包“饺子”,提醒幼儿包完一盘“饺子”后再次选择卡片进行操作。

4.展示分享。

(1)师幼共同做手指放松游戏,吸引幼儿围坐在教师跟前。

(2)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提前选取两、三盘饺子引导幼儿进行展示分享,对正确的操作给予肯定,对错误的操作进行纠正。

师:你们真能干,给娃娃包了这么多饺子。这一盘有几个饺子为什么要包×个饺子

师:这一盘“饺子”和卡片上的饺子不一样,怎么办

四、结束活动

鼓励还想操作的幼儿继续操作,提醒不想继续操作的幼儿将饺子卡片按照数量放到相应的点卡盒里,活动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将材料投放到娃娃家或娃娃餐厅供幼儿继续游戏,可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增加卡片上饺子的数量。

附手指游戏:包饺子

“咕噜”“咕噜”擀擀皮儿,(左手手心向上,右手在左手手心上做擀面杖滚动的动作)

“哗哗”“哗哗”和和馅儿,(伸出右手的食指在左手手心上做搅拌状)

“嘿哟”“嘿哟”捏捏边儿,(左手五指聚拢,右手在左手手指上做捏饺子动作,最后捂住左手手指停住)

咝--(做闻饺子动作)

咂一咂一咂一咂一(做流口水动作)

香喷喷的饺子给谁吃(教师大声问)给我吃!(幼儿大声回答)

幼儿园科学教案二:搭桥

设计意图:

“搭桥”这一小班集体活动取材简单,只需若干把大小一样的小椅子,既便于准备,也使活动充满趣味、贴近生活。

活动开始,教师可出示小椅子并引出话题。接着,引导幼儿用小椅子搭出小桥。在活动的主体部分,可让幼儿在观察与比较中找出最长和最短的“桥”,并尝试进行排序。在最后环节,可将一座“桥”的外形稍作改变,引导幼儿比较长短。

在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使用直接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并为幼儿梳理比较的方法。另外,还可融合点数的内容,用椅子数量的多与少来帮助幼儿判定比较的结果。

在活动中,教师可抓住“量的比较”的核心经验,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比较的机会。例如,在第一环节中比比幼儿的椅子和教师的椅子,在第二环节中比比靠近的两座“桥”,在第三环节中比比弯曲的“桥”和笔直的“桥”,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始终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可关注幼儿在表达长短时的动作和语言,支持并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表达,比如用手比划等。

为了便于幼儿观察和比较,也为了体现活动的科学陛,在幼儿首次搭桥后,教师需利用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将小椅子靠在一起,为之后的活动环节做好准备。考虑到幼儿的点数能力,椅子的总量宜控制在20把左右(不超过30把)。

目标:

1.在操作中比较物体的长短,感知长短的变化。

2.感受生活中数数的作用,体验游戏的乐趣。

准备:

1.材料准备:椅子若干把,1~10的数字卡片。

2.经验准备:理解“长”与“短”的含义,能表述对应的现象。

过程:

一、引出话题,并简单比较大小

1.出示一把小椅子并引出话题。

提问:这是什么(椅子。)活动室里还有这样的椅子吗你能用手指一指吗

2.让幼儿比比椅子的大小。

提问:除了你们坐的小椅子,活动室里还有什么样的椅子呢和你们的小椅子相比,老师的椅子个儿怎么样

小结:活动室里有很多椅子。这些是小朋友的椅子,个儿小,这把是老师的椅子,个儿大。

二、开展搭桥游戏,尝试比较长短

(一)幼儿尝试搭桥

1.引出搭桥的游戏。

提问:你们见过桥吗是什么样的椅子能搭桥吗怎么搭呢

小结:把小椅子一把一把连起来,就像一座小桥。

2.引导幼儿说说搭桥的方法。

教师请个别幼儿尝试用小椅子搭座桥,请其他幼儿看看搭的这座桥是否牢固。(可请个别幼儿上“桥”走走。)

提问:谁愿意来“桥”上走一走这座“桥”牢固吗怎样把它变得更牢固

小结:每一把椅子就像一块木板,靠得越近,小“桥”就搭得越牢。

3.介绍游戏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搭一座牢固的“桥”。

教师请幼儿用活动室里的小椅子在空的地方搭一座桥,椅子用完为止。让幼儿注意把小桥造得牢固些。

4.让幼儿进行搭桥的游戏。

在幼儿搭“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协助幼儿将椅子靠近。在幼儿搭好“桥”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上“桥”走走,感觉一下是否牢固。

(二)观察并比较“桥”的长短

1.让幼儿比比、说说小“桥”的长短。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小“桥”的长短。(教师可根据幼儿搭桥的结果选择最明显的一种情形进行提问。)

提问:你觉得哪座小“桥”最长你怎么知道的

提问:哪座“桥”是最短的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眼睛本领很大,能一下子看出这座“桥”最长,那座“桥”最短。

2.让幼儿比比相邻的“桥”。

提问:还有哪座“桥”也是长长的这两座“桥”中到底哪座更长能比一比吗有什么好方法为什么要数椅子如果椅子多,表示“桥”怎么样

小结:用大小一样的椅子搭桥,椅子用得越多,“桥”就越长。

3.让幼儿根据长短将“桥”排序。

提问:我们一共搭了几座“桥”如果请你给这些“桥”排排队,你觉得哪座“桥”最长,哪座“桥”可以排在第二呢(教师请个别幼儿点数椅子,让其他幼儿进行唱数。教师用数字卡片表示椅子的数量,并贴在第一张椅子上。)

提问:这两座“桥”中哪座长一点

小结:原来我们用数数的方法也能出出长短。

提问:还有其他比较方法吗

小结:将两座“桥”靠近,桥头对齐,就能看出谁更长、谁更短。

三、尝试将短桥变成长桥,感知长短的变化

1.让幼儿尝试将两座短“桥”变成一座长“桥”。

教师指着短的两座“桥”,提问:这两座“桥”和别的比,都是短短的,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们变长呢(将两座短“桥”合并。)

在幼儿搬椅子合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椅子数量的变化,提问:搭这座桥的椅子和刚才比,是多了还是少了那长短有什么变化呢

小结:把原来长的拿掉一点,就会变短。给原来短的再添上一些,就会变长。

2.请幼儿搭更长的“桥”。

提问:还想不想再搭一次“桥”想搭更长的“桥”还是更短的“桥”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办法把“桥”变得彳艮长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椅子全部连接起来,成为一座“桥”。)

3.让幼儿感知新“桥”有多长。

请幼儿观察新“桥”,提问:你觉得这座“桥”看起来怎么样它是最长的“桥”吗这座“桥”用了几把椅子呢(教师用数字卡片表示椅子的数量,并贴在第一把椅子上。)

小结:我们把所有小椅子都连了起来,搭了一座最长的“桥”。

提问:我们的这座“桥”是什么样子的(是直直的,还是弯弯的)

提问:如果我把这座“桥”变个样子,它会怎么样呢是变长了、变短了还是一样长呢(教师可视当时情况改变“桥”的形状,如直的改成弯的,弯的改成直的。)

提问:你觉得这座“桥”现在怎么样了和刚才的“桥”一样长吗为什么

4.请幼儿有序地在“桥”上行走、游戏。

想不想走走这座长长的新“桥”让我们从这里出发,一个接着一个过“桥”吧!

幼儿园科学教案三:“骨碌碌玩具店”

设计意图:

生活中有许多会滚动、会转动的物体。它们给幼儿带来了惊喜,令幼儿着迷、遐想。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和玩耍的欲望,我设计了《骨碌碌玩具店》活动。此活动以参观骨碌碌玩具店各个展区为主线,让幼儿尽情地玩各种滚动玩具,并在游戏中认识各种滚动玩具,体验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活动中,通过创设参观玩具店、汽车轨道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想象和趣味中玩滚动玩具,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推推乐”、“兜兜乐”“大家乐”等游戏,让幼儿在玩滚动玩具的过程中体验挑战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探索简单的科学道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滚动的玩具,乐意玩滚动的玩具。

2.愿意和小伙伴一起玩,体验玩滚动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搜集一些圆形、圆柱形的自制玩具。

2.球、玩具车、彩虹伞、羽毛球拍、布、音乐、录音等。

活动过程:

1.骑车入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呀!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家“骨碌玩具店”,你们想不想去。骑车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一辆跟着一辆走。准备好了吗出发……(幼儿每人一辆小车一个跟着一个)

师:我们开车来的真快!“骨碌碌玩具店”到了,我们把停到停车场,来到老师身边来,我们走路快还是骑车来的快,为什么

幼:因为车上有轮子,它会骨碌碌,就能很快的带我来。

2.创设情境,乐意玩滚动玩具

(1)快乐“车吧”,自主玩车。

师:“骨碌碌玩具店”漂亮吗(听录音1)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骨碌碌玩具店。今天我们骨碌碌玩具店免费让你们来玩。小朋友们要遵守玩具店的规则,不能弄坏玩具,不能大声说话,玩完后的玩具要把它们送回家,能做到吗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吧!看这是什么(车吧:放有各式各样的车)

师:看这里还有车道呢(三组车道:s路、十字路、上坡路)怎么玩谁来玩一玩小朋友们可以选一辆自己喜欢的小车玩。

师:我们要做文明小司机,排排队不推也不挤。

幼:幼儿自主玩(可放轻音乐)。

提问式小结:

师:小朋友们车能够骨碌碌吗哪里骨碌碌(教师启发引领幼儿回答。)

(2)创意玩具,自由玩耍。

师:“骨碌碌玩具店”还有许多好玩的,把车送回家,我们接着参观!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什么

幼:好多玩具。(快乐吧:各种自制的能够转动的玩具。)

师:这些玩具是骨碌碌玩具店特有的,别的商店可没有呀!小朋友们,你们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你们来试试他们能够骨碌碌吗

师:小朋友可以交换玩一玩

师:还能让他怎样骨碌碌

小结:圆形圆柱形的都能够骨碌碌。

(3)骨碌骨碌“球”吧,大家一起乐

师:请宝宝们把玩具送回家,我们接着参观,还有更好玩的等我们呢!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什么

幼:这里是球。

师:想办法让球骨碌碌,自己去玩一玩,试一试吧!

3.快乐游戏,巩固提高

(1)游戏:推推乐

师:和小球骨碌碌真好玩,我好想和球做游戏呀!

篇7: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自主寻找周围坏境中的声音。

2、发现用同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重难点:

自主寻找周围坏境中的声音并发现用同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小勺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计情景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当中的各种声音

师:我们家里有个小懒虫,每天早上都要等到听到一种小动物的声音才 会起床,你们猜猜会是哪一种小动物的声音。 启发幼儿想想各种动物的声音。起床以后这个小朋友会做什么(上厕所,洗脸 刷牙 吃饭 喝水。。。) 吃饱饭了,这个小朋友要去幼儿园,一路上他会听到什么声音(各种车声,小摊小贩的吆喝声。。。)来到幼儿园会听到什么(老师小朋友互相问候)

小结:在我们的周围你只要细细的`聆听,就会寻找周围坏境中的声音。同时我们还能自己制造出很多声音。

二、用勺子敲击出不同的声音师;我们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把勺子,大家动动脑子看看它能发出什么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结束

篇8:美国小班制教改实验的启示

美国小班制的利与弊

一般的观点认为,小班制有利也有弊,似乎弊在眼前,利在长远。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是,要花很多钱,需要更多的教师、教室和各种教学设施。相比之下,其它教育改革方案的花费,如举办教师测验,或提高教师薪金以吸引优秀人才等,就要节省得多。有利的方面是如果小班制确实奏效,将创造出庞大的经济效益。除了受教育者教育水准提高之外,也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小班制减少了每班学生人数后,似乎班上不会那么吵,学生也不会作怪,因此老师有时间专注于教学,并且激发学生创意——例如让学生分组作专题研究等。在较小的班级上,老师也有余力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此外,在小班里,老师也能鼓励学生讨论,指定更多需要完成的作业,同时更仔细的检查学生作业。换句话说,小班制能不能发挥效益,有很大部分要看老师能不能改变教学方式,以充分利用小班制的好处。最后,有些分析家相信:低年级学生在小班中较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出较高的自尊心,而且他们从小班中得到的好处可以维持很多年,即使学生后来回到一般的班级上课,都不会改变。但是,这些理由并没有任何调查统计数据给予支持。

研究人员分析班级大小的影响时,其中一个方法是数据分析。例如美国教育部保存的记录分析的结果显示,从1969-1997年,美国公私立小学的每名教师相对的学生从25.1下降为18.3,降幅高达27%。美国中学的教师与学生比例也同样下降了,从19.7下降为14。然而,在学生与教师比例急遽下滑的同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却没有太大进步。美国教育发展评估机构每年举行一系列的测验,是美国唯一的全国性学科能力指标(包括阅读、数学、科学和其它科目)。他们的统计显示,这段期间内,美国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准并没有大幅或持续提高。某些年龄阶层或某些科目,例如17岁学生的科学能力甚至还稍稍退步了。

迄今为止,针对小班制所作过的研究中,规模最大、最具决定性的是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国田纳西州进行的研究,也因为大家对小班制兴趣高涨,研究资料一再被拿出来重新分析;同时,包括加州的教改计划,和在威斯康辛进行的小规模小班制计划,也提供了新的分析数据。在立法机构能根据教育和经济考虑而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政策之前,研究人员必须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小班制真能改善学生的表现吗?如果可以,小班制对几年级的学生最有帮助?哪一类学生能从小班制中获得最大效益?最重要的是,小班制的效益到底有多大?而下面的研究结果和分析提供了一些答案。

美国小班制教改实验内容

研究结果是不是意味着班级的大小不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呢?似乎又不尽然。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学者都不太重视这些数字。例如,许多学校不只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也尽力降低辍学率。在这段期间内,美国16-24岁的学生辍学率从原来的15%下降到1 1%。由于辍学生多半是成绩最差的学生,因此辍学率下滑之后,高年级生的测验平均成绩很可能也被拉下来了。

不考虑这些数据的另外一个理由,和作这类研究所遇到的困难直接相关。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非常多,很难单独探讨改变班级大小所带来的影响。最理想的状况是,美国学生全都来自于富裕家庭,双亲都受过高等教育,也都说英文,而且十分关心小孩的教育;教师也都很有创意,而且精通所教的科目;学校里图书馆、计算机和其它设备一应俱全。

但是,实际的状况却是,1995年美国学生中只有68%家里双亲俱全,1970年的比例则还有85%。不太会说英语的学童比例则从1979年的2.8%上升为1995年的5.1%。来自贫户的学童比例从1970年的14.9%上升为1995年的20.2%。不过,也有好消息:在这段期间内,家长的平均教育程度上升了一点点,教师水准和平均教学经验也都提高了。

最重要的是,由于人口结构的转变,很难单独衡量学生/教师比例下降所带来的影响。设计完善的实验通常以随机方式分派教师和学生到不同的班级,同时以大量取样来消除其它因素的干扰。过去35年来,美国有几百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资料分析以班级大小作为研究主题,大多数的研究都找到了证据,显示小班制确实能够嘉惠学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童和在课业上发挥不出应有水准的学童获益最多。不幸的是,这些研究多半设计得很糟糕,编班的时候根本没办法做到随机分配;还有许多研究不是为期太短,就是样本数太少,也很少能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单独评估小班制的影响。

但是最著名的田纳西州的研究是个例外,也因而被杰出的哈佛统计学者莫斯代勒称之为“美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实验”。这个研究计划名叫“学生教师成就比”(简称STAR计划),是由田纳西州政府拨款1200万美元所进行的示范计划。参加实验的学校把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随机编入三种不同的班级,这三种班级是:13-17个学生的小班,22-26个学生的普通班,或同样是普通班,但是班上除了教师之外,还有一位教师助理。他们让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都上同一种班级,到了四年级才全部改上普通班。为了确保教学品质不会有所差异,他们也以随机方式分派教师教普通班或小班。但受过小班教学训练的老师很少,而且也没有改用新教材。第一年有46个学区、70所学校参加实验计划,分别有超过1900个学生编入了128个小班,2300个学生编入101个普通班,还有2200个学生编入有教师助理的99个普通班。

美国小班制教改实验的结果

四年后研究计划结束的时候,参与的学生总人数从6400增加到了1 2000。1989年,STAR计划结束,研究人员开始分析结果。大家得到的共识并不多,其中之一是,有没有教师助理,不会影响学生表现。而关于学生需要在小班中待多久才能得到小班教学的好处,小班教学的成效到底有多大,以及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明显看出小班制的效果,都没有共识;换句话说,他们对于影响决策的重要议题,并未能达成共识。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芬恩和东密西根大学的阿基利斯则发现了小班教学的许多好处。根据芬恩的计算,小班学生的表现胜过普通班学生五分之一个标准差,而且在小学一年级之前,就开始显现差异。更棒的是,即使学生回到普通班上课,仍然可以保持这样的优势,一直到他们升上较高年级。

那么,五分之一个标准差究竟代表了多大的差异?假定你有两个幼儿园学生,两个人在统计上都足以代表一般学生,都在50%等级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学生成绩比他们好,另一半比他们差。如果你把其中一个学生分到小班,另外一个学生分到普通班。一年后,上小班的学生成绩会变成第58位百分位数值,换句话说,他的成绩胜过将近六成的同学,而读普通班的学生还是只胜过一半的同学。芬恩和阿基利斯也发现,在少数族群学生身上,小班教学的成效尤其显着:黑人和拉丁裔学童成绩进步了五分之二到五分之三个标准差。从政策的观点来看,这个发现很有意义,因为在美国,少数族群的测验成绩通常落后一般美国人一个标准差。

上一篇:安徽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皖政〔2006〕121号)下一篇:网络唯美晚安心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