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明确“三农”和县域信贷投放领域

2024-05-24

农行明确“三农”和县域信贷投放领域(通用2篇)

篇1:农行明确“三农”和县域信贷投放领域

农行明确“三农”和县域信贷投放领域

中国农业银行最近明确提出,将农户和县域个人生产生活、现代农业生产、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村现代商品流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和县域中小企业作为“三农”和县域信贷8大重点营销和投放领域。

“这是农行对‘三农’和县域有效信贷需求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市场定位和优势,有效结合国家政策,首次明确提出8个‘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营销和投放重点。”农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朱科帮说。

朱科帮说,农行在新近出台的《农行2009年~2010年“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政策指引》中提出8大重点营销和投放领域,意味着农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将不再“包打天下”,而要遵循重点突出的原则,重点满足县域市场具备还款能力的规模化、商业性信贷需求,做到“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

具体来讲,首先农行将以从事种养业农户为基本客户群体,惠农卡为载体,扩大农户小额贷款覆盖面,重点支持订单农业以及处于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的农户。目前,农行惠农卡累计发约2363万张,今年新增约1563万张。

其次,农行将大力拓展县域个人住房按揭和其他消费类贷款,支持富裕农户在县城购置房产。以公务员、金融、电力等优势单位和行业的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业主为重点,稳步开展县域中高端个人客户的综合消费和综合授信贷款业务。

同时,农行将重点支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和农副产品收储、加工、销售,加大对食品加工类、农牧业生产类、轻工业类、医药工业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农行还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作为信贷投放重点。农行将选择具有一定财政实力的村镇,重点支持其农田水利、公路、新农村电气化“百千万”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以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为载体,支持有产业支持、财政基础稳固的县城和经济强镇的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城镇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农行还放宽了县域医院和高中的信贷准入政策,择优支持符合准入条件的从从级以上或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从A级旅游风景区,以支持农村教科文卫等公共事业发展。

此外,农行还将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的额度统一由2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从而更好地满足小企业客户的融资需要。

统计显示,2009年上半年农行“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净增约2432亿元,已完成全年“三农”和县域的信贷计划的152%。前6个月县域贷款累计投放6653亿元,余额11083亿元,增速29.47%,高于全行贷款增幅1.46个百分点。同时贷款不良率为3.45%,比年初下降1.8个百分点。

篇2:农行明确“三农”和县域信贷投放领域

为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金融服务工作,5 月15日至16 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江西南昌召开“ 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会。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江西省委副书记尚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张冬科局长,银监会四部副主任王艳娟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莫建成出席会议,副省长李炳军致欢迎辞。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作工作报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主持会议。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表示:“邮储银行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当好‘三农’金融服务生力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规模】

8300亿小贷解800万农户融资难题

当下,“三农”发展迎来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新型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企业发展正在催生更多的金融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亟待金融支持,农民对结算、贷款、理财的需要进一步激发。

李国华介绍,邮储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三农”金融服务放在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截至目前,邮储银行拥有3.9万个网点,其中70%分布在县域,构建“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300多亿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7万亿元,有效解决了800多万农户,1200万户小微企业的经营资金短缺困难。截至2013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882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幅居银行业第一位,连续六年实现增量高于上年。

在翻阅了邮储银行2013年度《普惠金融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听取了邮储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报告后,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表示,邮储银行为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三农”工作、小微企业创业、就业等民生领域勇于探索,在用真情和感情推动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上义不容辞,两份报告是金灿灿、沉甸甸的。

据介绍,邮储银行的总体目标是:未来五年内,在“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超过3万亿元,成为“三农”金融服务的生力军。

【重点】

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配合国家政策和发展导向,邮储银行加快了涉农产品的创新推广,重点推进对现代农业的金融服务。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指出,“现代农业需要金融支持,金融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的重要方面。现代农业规模经营越来越离不开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也培育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巨大市场。如何有效满足现代农业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个巨大的市场,是摆在农业和金融两大行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邮储银行的重点支持对象。”

“新型经营主体的核心金融需求是信贷需求,要根据不同经营主体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吕家进表示,将按照“宜场则场、宜户则户、宜企则企、宜社则社”的原则,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推广;重点以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内6000多个家庭农场、农业部确定的6600多个农村专业合作示范社为重点,逐步把业务范围扩展到全国。

在开展新业务试点的过程中,国家确定的13个粮食主产区、800个产粮大县、15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邮储银行重点推进的区域。“这些地方特色农业比较明显,现代农业推进速度较快。邮储银行已将黑龙江、新疆、江西、浙江、广东、北京、河南、四川、福建等9家分行确定为‘三农’贷款创新实验区。”吕家进说。

一年来,邮储银行各试验区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邮储银行家庭农场贷款在山东、江西等地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家庭农场贷款放款规模已经超过1000万元,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贷款结余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农民合作社贷款业务在北京、辽宁、吉林、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试点,贷款规模已经达到4亿元。

此外在解决农村融资担保难的问题上邮储银行也做了大量工作。据介绍,去年以来,邮储银行围绕农村金融改革,加大了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的创新开发力度。围绕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抵押,邮储银行开发的新产品已经在多地试点,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邮储银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山东、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北京等地累计放款超过1亿元;林权抵押贷款已经在江西、福建等17个分行开办业务,累计放款超过13亿元;在农房抵押贷款方面,则在参照中央精神,加强研究,审慎探索。

【经营】

践行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表示,作为普惠金融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将坚定不移地做好服务,使普惠金融服务向“取款不出村、贷款送上门、理财送下乡、资金通天下、服务全天候”的目标持续迈进。

“两小”贷款(小额贷款、小企业贷款)是邮储银行的“招牌业务”,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随着“微贷技术”运用的不断成熟,邮储银行正在大力推动“两小”贷款转型升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介绍,2013年以来,邮储银行加大小额贷款产品要素调整和创新力度,支持茶叶、烟草、水产养殖、畜牧业、家禽养殖、农产品收购等区域性特色行业开发;2014年又进一步对分行放权,充分满足分行创新本地化小额贷款产品的需求。小企业贷款则以特色支行为抓手,加大群链开发。目前邮储银行已经建立了72家涉农类小企业特色支行,研发试了点包括互惠贷、增信贷、流水贷等在内的小微信贷产品55种,全力支持地方特色经济、产业的发展。

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回乡创业农民工、农村妇女和自谋职业者等特殊群体,邮储银行也推出了针对性的金融服务。邮储银行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目前累计放款53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服务经济社会的同时,邮储银行也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健康发展。截至2013年底,邮储银行资产规模达到5.57万亿元,居中国银行业第七位,全行收入、利润实现了连年持续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率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会场声音】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是当务之急

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色是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与之相应的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部门正在积极推动探索金融支农有效落实,解决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难是当务之急。

邮储银行坚持服务“三农”的战略地位,坚持“人嫌细微,我宁烦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服务宗旨,发挥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比较优势,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下沉服务重心,不断提高“三农”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邮储银行要把握城镇化和发展普惠金融机遇

“三农”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关系到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关系到中央各项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安全,意义重大。

邮储银行要把握两大机遇:一是要把握当前城镇化的机遇,特别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农村金融业务,走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要积极配合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全面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工作。二是要紧抓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机遇,发挥邮储银行的网点优势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新路子。要扎实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持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探索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有效方式,推动包容性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江西省委副书记尚勇:让金融活水浇灌“三农”之树

金融支持和服务“三农”是发展所需、农民期盼。希望邮储银行等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江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机制,秉承普惠金融理念,把支持和服务“三农”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让金融这池活水浇灌好“三农”之树、助推老区人民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着力完善银地合作保障机制,扎实推动金融机构与地方互惠互利、共赢发展,共同打通“三农”的金融血脉,形成推动江西农业农村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张冬科局长:统筹运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邮储银行要提高统筹运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即用好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资源和市场资源、统筹城市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从服务“三农”的“生力军”逐步发展转变成为“主力军”。

邮储银行在“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中需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把握好中央推动“三农”改革发展的政策导向。二是把握好中央和地方政府推进“三农”工作的重点领域。三是把握好不断增长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在服务“三农”过程中,邮储银行应主动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做好对接,大力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此带动千家万户,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银监会监管四部副主任王艳娟:从四方面做好“三农”金融服务

上一篇:好学生代表演讲稿下一篇:农村支教宣讲团的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