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最美教育故事

2024-05-24

乡村教师最美教育故事(通用14篇)

篇1:乡村教师最美教育故事

微课《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单位 襄阳高新区邓城小学

授课教师 卞丽军 学段学科 小学数学 微课名称 角的初步认识 视频长度 6分钟 知识点来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会用尺子画角。教学类型 讲授型、练习型 教学资源与环 境

计算机、PPT、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模块 内容 时间

一、片头

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10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

1.讲授角各部分的名称 1分30秒 2.比较角的大小 1分20秒

3.用尺子画角 40秒 4.闯关练习2分左右 5.儿歌 10秒左右

三、结尾 到生活中去发现角 10秒以内

篇2:乡村教师最美教育故事

我们学校的丁亮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4个春秋。他1974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学化学高级教师。34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颍州区最偏远的九龙镇姬庙中学。长期担任九年级的化学和政治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他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34年来,丁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多次婉言谢绝了领导调他到中心校工作的好意。近年来,尽管他体弱多病,还不断地学习,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人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他细心关爱,耐心帮助学生。在他所带的班级里,始终洋溢这一般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级里有个女孩叫董欣欣,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非常害羞。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他上课时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他发现她朗读课文抑扬顿挫很有感情时,就让她带着大家朗读,给她机会,让她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举行的禁毒知识演讲比赛,她竟然还获得一等奖,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后来董欣欣同学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2014年10月,他所带的九年级学生李猛同学在紧张的中考复习过程中家里发生了意外。在一次车祸中父亲死亡,母亲重伤,对孩子的打击太大,孩子情绪低落,成绩波动厉害。听到这种情况后丁老师主动做他的思想工作,并组织学生轮流帮助他照顾卧床的母亲,有时还在经济上给予点帮助,最终李猛同学放下了思想包袱,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自己的学业。

篇3:乡村教师最美教育故事

乡村教师ZU (MEIXIANGCUNJIAOSHI最美乡村教师周丽娜:“高屌花朵”的守护神她是沈阳女儿, 却扎根新疆。她用她那对孩子们特殊的爱感动着周围的人, 也感动了天山南北的各族人民。她就是“高原花朵”的守护神——周丽娜。“我是一名乡村教师, 每当看到孩子眼中那种对知识的渴望, 我的职业使命油然而生, 关心学生, 是我一个教师该做的事情。”2006年, 周丽娜跟随丈夫从沈阳来到新疆阿图什定居。在2700多人的卡依拉克村, 周丽娜是唯一的汉族人, 她应村民的请求, 教村里的孩子们说汉语。很快, 卡依拉克小学的教导主任找到了周丽娜, 希望她能够到学校里来教书, 于是, 她成为卡依拉克小学一名临时教师。“中国, 我们的祖国!”“中国, 我们的祖国!”“民族团结好。““民族团结好。”“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周丽娜就是这样一字一句, 不厌其烦, 年复一年地给学生传授着知识。以心换心, 使周丽娜和卡依拉克村的乡亲们水乳交融。亲人多次劝她回沈阳老家生活, 但为了这里的孩子, 她把阿图什当成了自己的家。在卡依拉克小学任教期间, 周丽娜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 所带的学生前后有13名考上了区内新疆班。她还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 所辅导的学生也多次在阿图什市、克州各类比赛中获奖。201•年9月, 周丽娜被调到上阿图什镇中心双语幼儿园工作, 如今又到要维勒克村双语幼儿园当园长。工作岗位调整了, 但周丽娜对孩子们的爱没有变, 对工作的热情没有减, 依然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周丽娜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也用自己的美丽情怀感染着学生, 让大山深处的孩子学会“用知识改变命运”。说起今后的生活, 周丽娜说:“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我会一辈子呆

篇4:传唱最美乡村故事

他们,不应该被人世的纷繁所湮没

感动你我的故事每天都在悄然发生

其实,感动不是想象中的触不可及

他就在你我身边,请一同走近他们

他们,是一个战斗的团队,他们的事迹可歌可颂;

他们,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他们的品性可亲可爱;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骄傲,他们的成绩可圈可点。

2013年,湖南全省有登记在册的乡镇动物防疫员8799名,以及村级动物防疫员28105名;

2013年,湖南总出栏生猪8042万头、牛196 万头、羊750万只、家禽6.15亿羽……

2013年,湖南乡村动物防疫员人均免疫动物2.7万头/羽次、行程数千公里……

有许许多多的人,包括之前的我,抑或现在的你,都不曾知晓: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既是养殖业基层动物防疫员,又是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或协管员,还是养殖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员;

他们早出晚归,进猪圈钻牛棚,挥洒的每滴汗水、付出每分辛劳、作出每份贡献,都关系千万农户的钱袋,关乎万千群众的口福;

也许,那仅仅是年轻时不经意的一句承诺,也就注定了今生的命运,成为一辈子的坚守,已然选择了这条荆棘路,他们无悔无怨。

人生百年,每个人都在演绎各自的人生传奇;

冬去春来,每个人都在抒写各式各样的故事;

寒暑易节,每个人都在诠释着不一样的精彩。

人们常说,

我们的身旁从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我们还没发现;

我们的时代从不缺少英雄,也许只是他们太过平凡;

我们的社会从不缺欠颂歌,抑或我们对他关注不够。

诚然,

每个人身后都有无数的故事,但有的可世代传颂,有的为世人唾弃,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让人感怀;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活法,但有的人品格高尚,有的人行径卑劣,并非所有的人生态度值得褒扬。

他们的人生,虽无经纶济世之壮举,

他们的事业,虽然谈不上宏图伟业,

但他们的每个故事都足以让人感慨。

是的,

他们,也许平凡,但他们见微知著,敢于超越平凡;

他们,也许卑微,但他们心系百姓,一心成就事业;

他们,也许羸弱,但他们胸怀大志,快乐追逐梦想。

也许,在您的眼里,

一只鸡,死不足惜,可它兴许是偏僻山村一家人柴米油盐的依靠;

一头牛,亦不足道,但或许是农村孩子跳龙门出大山一生的希望;

可是,为了这鸡这牛好生活着,为乡亲们的生计和孩子们的梦想,

多少时候,已是万家灯火,他们却还在打完防疫针后回家的路上。

多少时候,尚是黎明时分,他们已急行在去医治患病畜禽的路中。

多少时候,还是良辰佳节,他们又暂别家人来到养殖农户的场里。

可以想象,

每一次出诊,他们都有可能不慎人仰车翻,这无疑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大考;

每一次防疫,他们都有被病毒感染的可能,这势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每一次检疫,他们可能遭到不法者的报复,这定然是对正义和道德的抗争!

虽然,

每一个人,都是人世间的一位匆匆过客;

每一个人,只是红尘万丈中的一粒尘埃;

但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热爱一项事,又何其艰难!

毋庸置疑,他们,努力践行着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他们对社会对事业的责任担当!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他们对人生对他人的自觉态度!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的关注支持:

您一份理解,可亮堂他们的心扉;

您一句勉励,足以温暖他们的心灵。

让我们用爱,传唱他们最美的故事;

让我们用爱,坚定他们无悔的抉择;

让我们用爱,放飞他们真实的梦想;

让我们用爱,予他们超越平凡的力量;

篇5: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故事

作为一名教师,为开展学校新课改工作、优化课堂教学,跟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联相结合,对新课改进行深入的研讨。深入教育教学,没有满足自己的成绩,每学期周到准备上了1-6节课的公开课和示范课,在教研组里开展的教研活动中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大家共同探讨汉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把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讲解给新教师听,积极为老师们破解难题,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对组内的年轻教师进行以新课改、素质教育、管理班集体等为专题的讲座,把毕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带班经传授给了新老师。

作为学校汉语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始终不忘的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工作上精益求精,才能成为优秀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层次,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该教师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加强自己的汉语及业务学习。思想上,认真学习了教育理论,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新课改的有关文件,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思想,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具体方案和计划,并加以实施,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创新理论,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严守师德规范。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结束了传统教学方法,尽量用新课改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负责的教学任务,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加强了给参加内地高中考试学生的辅导工作。特别是重视“双语”的教学工作,提高双语班学生各方面的水平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篇6:最美乡村教师的师德故事

当清晨的一声号角吹响时,当校园的生活区出现第一个孩子的身影时,他已奔忙于水龙头与每个宿舍前,拉开了小学孩子们一天学习生活的帷幕。

他叫刘景才,今年59周岁,1982年参加工作,几十年来,已经在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几十个春秋.1986年,我分配到闻集中学任教,这个学校是一个寄宿制学校,让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由于学校缺老师,他主动当起了生活老师。他既是一名老师又是一名优秀的生活老师,扎根偏远的农村,无怨无悔。

当生活老师的这几年不长也不算短,他给孩子喂过药、梳过头、洗过脚、穿过衣。学生的床边回荡着他的摇篮曲,食堂里留下了他他忙碌的足迹;孩子的一日三餐他常叮嘱,孩子的起居冷暖他时挂怀,他很少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却常常把电话打进学生家里。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凭着对祖国花朵的大爱情怀,他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每一个学生。

“爱心,只有充满爱心才能当好生活老师。”这就是他对生活老师的理解。在生活中,他也是这样做的。孩子们刚来寄宿时,自理能力差,再加上一切都有一个适应期,吃饭、穿衣、睡觉、上下床,叠被洗漱、尤其一到晚上哭着闹着想家的。状况百出,此情此景,他暗自想:既然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我们就应该对他们的成长负责,在学校,他们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生活老师就是“第二家长”,心里拿定主意,于是他便开始了这个大家庭母亲的角色。清晨手把手地教他们叠被子铺床单、清宿舍扫门前。中午,面对面饭前训话注意,饭后整理就绪。晚上,水龙头前打水得看、鸡蛋发放得管、睡前洗漱夜间安全得查,时不时地也要为尿了床的孩子晒床单、掖被角、讲安全这微小的情节在不知不觉中定格成了他工作中最美的一章。在这里,无论从日常生活起居的服务、管理,还是良好生活习惯、遵守纪律习惯的养成,以至于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 他既给了孩子们父亲般的坚实依靠,也给了他们母亲般的细腻柔和。“作为一名生活老师,能父母般地疼爱孩子,心里总觉得暖烘烘地。”他经常对别人这样说。

寄校的生活管理复杂繁琐,对每一件事都要有特别的耐心。在学校住宿,每个星期一到校,孩子们既兴奋又恐惧。晚上熄灯钟响后,开始很多人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好不容易让他们安静下来,哭哭啼啼的声音又此起彼伏,他只好把灯打开,一个一个宿舍地哄他们睡。刚入睡不久,又听到有学生去上厕所,这个刚从厕所回来,那个又要去就这样,一整夜他几乎都没睡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学生逐渐习惯了才有所缓解。每天早晨的起床铃声一响,他便挨个宿舍敲门催促学生起床,组织他们去吃早饭、晨练。到了中午,还要在组织学生午休之余帮他们晒被子、打扫室内卫生。为了清除学生打扫不干净的死角,他得仔细检查宿舍的每个角落。生活老师最辛苦的就属值夜班的时候了。每晚学生入睡前,要挨个宿舍去查学生人数。为安全起见,等学生睡着后再查一遍。为了不影响学生睡眠,他基本是摸黑进屋摸摸学生的头,得知学生已在床上安然睡去,才放下心来。不仅如此,生活老师还要熟悉每个学生的生活习惯,比如,要帮一些习惯夜里踢被子的学生盖被,提醒几个尿床的学生起来上厕所,还要时刻提防出现学生突发疾病的情况。为此,当生活老师的这几年,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早起迟睡就是他的休息概念。尽管也患有颈椎病,实感麻木疼痛,但他总说:“欢喜做事,事劳而不觉其累;良友伴行,路遥而不觉其远

篇7:乡村教师最美教育故事

作者:姚永福

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就在这平淡、琐碎中,就在我的身边,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师德故事。借着国培的平台,我想夸夸我身边的陈老师。

陈老师是我们学校一位有着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为人和蔼可亲,对待工作脚踏实地,是一个能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的好老师,平时也特别关心照顾我们这些老中年老师,我很幸运能遇到程老师,和她在同一数学教研组,从她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陈老师平时在做好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到关心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体贴入微,照顾好每一位。每次在接收新班级时先对学生的家庭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性格和脾气,爱好和特长,努力寻找出因人而宜的灵活的教育方式。

一、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严于律已,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具体表现。陈老师平时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从不因自己的过错而迁怒学生,去打骂学生,去污辱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学生友好相处是她的长期保持的优良传统。她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身教育教学之中,要求学生按时到校,本人从不缺席迟到,要求学生写好字,读

好书,扫好地,她首先做出榜样。她总是和学生和颜悦色,早晨以微笑迎接每一位学生,晚上还是以微笑送走每一位学生。处处以自己的文明举止去影响感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记得有一次陈老师动完手术后,医生告诉她至少一个月才能下地、三个月方能基本康复时,而她却说:“我还有一个班的课呢!这个时候是孩子们小学毕业面临选择的关键时刻,我一个月才能下地,我的孩子们怎么办?”程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被迫离开了教学第一线,心却还是留在孩子们身上。她让同班级的老师把学生的作业、试卷捎回家,通过批改作业和试卷时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当她刚能一瘸一拐走路,就迫不及待地来上班了。老师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有些老师忍不住,还是偷偷的问她:“等身体完全康复了再来不是更好吗,有必要和自己的身体过不去吗,这样的卖命你觉得值吗,这样工作不觉得累吗?”是的,面对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程老师只是微微一笑,挥挥手又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想累是必然的,再加上是未能康复就上的班,一天下来后,受伤的脚都是肿痛难忍,但是她还是坚强地履行着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二、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以身作则,不令则行。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的人,是一个值得可信的人,是一个值得可敬的人。你的言谈举止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强调师德不是强调理论说教,更重要是要塑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形象。平时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陶冶情操,让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识社会,了解自然,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健康地成长,教师,更是兼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担。在平时授课过程中,陈老师特别注意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告诉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现在很多毕业的学生都会说起这些„„每次回想她在讲台上讲解的画面,那是我们记忆中一道最美的风景!”他们认为正是这些讲解培养了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他们健康的心理,影响了他们的人生。

陈老师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小学教师,但我认为她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她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她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她的生活是精彩的,因为她已桃李满天下!

篇8:乡村教师最美教育故事

最美乡村教师陈腊英:乐观坚强的“微笑使者”陈腊英生于1980年,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80后,因为曲折的生活经历,品尝了生活的种种艰辛:三岁丧父;四岁是村里人人皆知的“小小放牛娃”;六岁给弟弟洗尿布,照顾(再嫁的)母亲坐月子;七岁,她用稚嫩的肩膀给亡父立了一块墓碑;十八岁,她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她的加入,让那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小学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并取得了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2003年,陈腊英来到了镇中心小学任教。就在她满怀信心想实现人生更大理想的时候,却患上了严重的肾病,并一度危及生命。尽管一次次晕倒在讲台上,她仍坚持教学,因为她放不下学生!学校只好强行要她去住院治疗,可她惦记着班上的学生,常常刚进院就马上要求出院。就这样,她带病坚持上课近4年之久。然而,陈腊英的年轻与热情终究敌不过病痛的折磨。由于肾移植手术费太高,她的病情不断恶化,她必须每周做两到三次的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几年中,她一次次被背着去做血透、一次次被抢救。在大家的帮助下,2008年10月,陈腊英终于做了肾移植手术,并顽强地活了下来。2009年新学期开学后,陈腊英在术后恢复不到4个月便强烈要求重返校园。2012年下半年,陈腊英重新当上班主任,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她待别留意那些性格内向孤僻、学习困难、家庭情况特殊的孩子,利用周末带他们一起爬山,跟他们一起游戏,走进孩子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她还利用放学后的自由活动时间,邀请孩子们到自己家里,和他们聊天、陪他们玩耍。十几年来,陈腊英用真情坚定了乡村孩子求学的信念;她身患重病,却忘我工作,坚守三尺汫台,凭着顽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的自信、热情、善良、真诚和活力,她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人生的态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很多人。现在的她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好老师,·一个传递阳光与关翻驗乡搬师。·—

篇9:关注乡村:寻找广东最美乡村教师

广东省有着重视和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首届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时任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亲自接见全体乡村优秀教师,并作重要讲话。受表彰奖励的303名“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分别到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市的优秀学校,结合各自专业发展的实际,以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进行了对口跟岗培训学习。评选表彰活动使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山村教师和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今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制定这一计划时,因我省乡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卓有成效而专门征求我省的意见。

据悉,今年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范围,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的在职、在岗乡村教师,需从事教学工作满10年。活动主办单位之一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特别提出,对农村教师要有三条保证:一是要有令人尊重的社会地位。二是要保证享有实惠的物质生活,既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也不能老是要求他们“要守得住清贫”。三是要有系统的荣誉体系,评选活动应该是持久、普及而又催人奋进的。为此,2015年“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除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给予每人万元奖金外,还有5000元跟岗培训费。

篇10:最美乡村义务教师刘寅的感人故事

出现在评委和观众面前的刘寅是一个身材有些单薄、脸庞很瘦的.小伙子,身穿海蓝色条纹T恤衫,戴了一副黑框眼镜,貌不惊人但沉稳踏实。嘉宾评委周立波问了刘寅几个问题,诸如年龄多大,从事什么职业,刘寅基本都是一问一答,给人的印象是稍稍有些腼腆和木讷,并不出众。

让嘉宾刮目相看的,是在他回答了一个问题之后。周立波问他为何参加中国达人秀?他说,要创造条件为自己教的学生买肉吃。

刘寅来自四川眉山,一年前,他来到云南丽江的大山里义务支教,做了丽江宁蒗县一所小学76个孩子的老师。因为是义务支教,他没有一分钱的工资。

在云南的大山里义务教书的困苦窘迫,常人难以想象。山区条件十分艰苦,信号覆盖不到,与外界几乎断了联系,卫生条件也很差,刘寅一年里就被跳蚤咬了一百多个包。比个人生活艰苦更让刘寅受不了的是,这里孩子们的饮食条件十分差。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伙食,让他们多吃点肉,刘寅利用业余时间做音乐,录专辑,然后放在丽江的酒吧里卖钱,每张碟50元,一年多才赚了1000多块。但这点儿钱远远不够,刘寅只有靠自己的积蓄和朋友的资助艰难度日,并且攒钱给孩子们买肉。尽管日子难过,但和孩子们在一起,刘寅觉得“快乐多过痛苦”。

山里的孩子亲切地称呼刘寅“菜刀老师”,除了有“跟着刘老师有肉吃”的含义之外,还因为刘寅的QQ名就叫“菜刀”。如今刘寅任教的云南丽江宁蒗县烂泥菁乡大拉坝完全小学也有了“菜刀学校”的别称。

节目现场,刘寅拨动吉他,演唱了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希望树》:

“给我一段烛光温暖这寒冷,给我一点勇敢穿过这黑暗。给我一丝坚强走完这条路,给我一点梦想挣脱这现实。一片落叶滑落,会惊扰了整个夏天。一片雪花落下,提醒了我冬的寒冷。太阳每日东升,照耀大地无限的曙光……”

嗓音沙哑,音域低沉,曲调忧郁,唱出了他这一年多来的千言万语,无限艰辛。

刘寅的故事,感动了现场所有人。三位评委不仅一致yes通过,还纷纷表态予以援助。曾经饰演过乡村教师的倪萍对刘寅的境况感同身受,现场洒下热泪,当即表态:“有需要你找我。”倪萍还细心地问刘寅想要什么样的女朋友,这倒让刘寅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喜欢的女孩子得简单朴素,一定要跟我一起去学校教书的。学校没女老师,生理卫生课没人教。我还喜欢漂亮姑娘,我喜欢短发、瘦瘦的、可爱的姑娘。”这样的直白坦率也让现场沸腾,观众纷纷起立为他鼓掌。周立波则以形象代言人的身份代表海派清口公益基金会发话,要替刘寅出两年的费用。而黄舒骏则说:“想买一张专辑听听看。”

篇11:乡村教师最美教育故事

史琳洁,女,中共党员。2002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从教以来,一直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及班级的管理工作。在这十多年的工作中,她始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认真履行教育这一神圣职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不断探索、求真务实,把当一名好教师、好班主任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她所带的班级连年在全校各项综合成绩排行中始终名列榜首,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近几年来,又担任了学校少队辅导员的工作。几经春秋,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努力,史琳洁老师所做出的贡献,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立足岗位,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在短短的几年工作中,她从六年级班主任到少先队辅导员和政教主任,一直坚持从“立足本职岗位做起、在一个岗位上就应该做好本职工作”的要求出发,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抓好常规教育、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采取灵活措施开展各种育人活动,如在学校举行的“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活动,“红领巾”广播站等,使我校师生的面貌、言谈举止等各方面焕然一新。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做出了很好表现,她所带的班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在教学工作中,她始终以教师就应服务讲台、服务课堂为宗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倡导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不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自2009年担任校少队辅导员以来,她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认真做好少先队工作:首先从建立健全队干部组织,培养队干部做好各项工作,强化队员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坚持了每周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每天的“红领巾”广播,并组建了礼仪、卫生、文明等多项“红领巾”监督岗,为学校获得文明单位建设做出了较好的贡献。其次,认真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如每学期的班队主

题教育活动,每年的少先队纪念及接收新队员活动,庆祝节日活动,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队形队列体操表演活动等,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进取创新精神,而且为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培育“四有新人”做出了应尽的努力,将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无私奉献,用心育人,彰显教师大爱无边。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认真做好教师“以德为范、爱满天下”的为人师表工作,用爱心铺就教育之路。在所教的班级中,她十分注重真诚关心和爱护每一名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都给予关心,而且具体的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以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工作以来她将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中,将全部的爱用在孩子们身上,而自己可爱的女儿却因为她不能回家想妈妈而哭成了左眼内斜,直至现在还在治疗。如:在她的教书生涯中,有一个因父亲出车祸而意外身亡的男孩子——董少奇,突然开始逃学打群架了,让家长和老师都感觉意外,当然,家长的苦口婆心,好像没有什么作用。于是,她就利用课后时间亲自与这位同学交流,交谈之中,史琳洁老师并没有责备他,首先是问清楚,然后对这个学生说了这样的一些话:“好孩子,虽然你失去了父亲,但还有我,我就是你的朋友,就是你的家长,害怕时,有我陪伴,想家时,有我陪伴,孤单时,还有我陪伴。你是男子汉,是妈妈的希望,相信坚强的你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振作起来,做妈妈最棒的孩子!”从此,董少奇真的振作了起来,而且彻底的改变了自己,这件事已在全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要让学生成材,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该同志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班上父母进城务工的留守儿童很多,在史琳洁老师细致、耐心地工作下,他们都能自强、愉快地在这个和谐的班级大家庭中生活、学习。

作为班主任她更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造强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强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学生。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不让后进生成为掉队的孤雁。另外,她还充分利用班队会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主题队会,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优化了班级文化环境,丰富了学生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她的爱已化做了甘泉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她的学生在爱中仍给予了她另一种意想不到的幸福。如:课前给老师把讲桌整理得整整齐齐,当他们知道老师身体不太舒服时,他们会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而且有时会给她一些惊喜。记得有一次,当她刚做完手术回到教室的那一瞬间,雷鸣般的掌声伴着学生祝福的话语就响起了。那次,她感动得在全班同学面前流泪了,我想,流泪时她仍然是幸福的。这些,是因有爱和爱的照耀所产生的感动。好佩服,她自己能够选择用全身心的爱去教育学生、去感化学生,我想,这就是一名最美教师所体现的吧。

三、积极教研,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成绩喜人。

在教学中,她把“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当做自己教学的座右铭,始终以“快乐教学,教学快乐”作为自己的追求,让学生与老师时时在互动互助,不仅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了放松,而且,提高了该堂课的教学效率,并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学生学习轻松,课堂活跃,教学效果好。在教研方面,她既是语文学科带头人,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为教研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平常工作中,她带头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从说课到上好公开课,从语文观摩课到镇级赛课,都积极参加,为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健康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2008年,县教育局举行的“现代技术应用能手”赛课活动中,她执教的第11册《爱之链》获得了语文组一等奖;2009年9月,获得了“课改新秀”的荣誉称号;2010年9月,又喜获县“师德模范”称号;同年11月,参加了县首届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能手送教下乡活动。2013年,被评为大荔县“最美乡村教师”、大荔县“优秀共产党员”、大荔县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今年,又获得了大荔县首届“道德模范”的光荣称号。

作为一名教师,她在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还不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她坚持经常翻阅《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研论坛》等书籍。备课时,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套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她则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教育学生上,她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她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了解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做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该同志所教学科的成绩在统考中也始终名列前茅。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8月,她所撰写的《浅谈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在陕西省农村初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审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3月,所写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教法的实施》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刊物上发表,并获得了二等奖;2011年参加了“大型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后所写的《在教育这条路上永不疲倦》在《大荔教育》上发表。通过她积极教研教改,始终做教改先锋,教学成绩喜人,每年均以全校、全镇成绩第一的身份居同年级教学成绩之首。

四、抗争病魔,乐观向上,坚守工作岗位。

2011年12月,史琳洁老师因身体不适请假,仅三天后,她又返校上班。家人和同事都劝她好好休息,可她微笑着说:“不要紧,我的身体我知道,孩子们马上要期末考试了,等考完试后再说吧。”于是,她又站在了圣洁的教室里。因为她一直相信,自己的身体很健康。实际

上,多年生活和工作的重压使她积劳成疾,病魔已在暗暗侵蚀着她的健康。

正当她步入成功的起点时,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可怕的病魔第二次把她压倒了。2012年3月29日,她到省医学院附属二院复查时,不幸却降临在了她的头上。“宫颈癌”,这张化验单此时在她的手中有千斤重,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对于她来说,自己的世界末日已经到来,天简直要塌下来了。但她没有在陪同她的妈妈面前流露出丝毫伤心,强忍住泪水和妈妈回到了家中。一进房间,她便控制不住自己已经强忍着控制了一天的情绪,一个人失声痛哭起来,整个人就像疯了一样。闻讯赶来的家人更是不知所措,就连7岁的女儿看着妈妈也痛哭起来。此时,她的丈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她说了这样一番话:“得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了病你自己根本不知道。现在,我们复查身体时检查出来了,这难道不是不幸中的万幸吗?你是一个好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记住,老天爷是有眼的,天有一亏地就有一补。”就这样,在丈夫的耐心开导下,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下,她终于振作了起来,决定一搏。2012年4月9日下午,在丈夫的陪伴下,史琳洁老师被送入了手术室。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手术非常成功,剩下的就要静养休息、慢慢恢复了。

无情的病魔虽然降临在了史琳洁老师身上,但有情的人们却纷纷牵起手来。教育组领导及校领导专程到家里看望史老师,同事们及家里的亲戚更是络绎不绝,就连史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也利用星期天和家长一起到家中看望了史老师„„这一切的一切,触动了她的心结,她泪如泉涌。她觉得工作、家人、孩子都重要,一样都不能丢,最后她决定,在家休息了一个月之后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她深深热爱的孩子们身边坚持工作。我们试想一下,刚刚做完大手术的她能承受的住吗?2012年6月28日,她又一次晕倒在教室里。领导同事劝她回家休息,她拒绝了;家人让她请假回家,她拒绝了;两瓶点滴打完之后,她又回到了教室。至今她的病还没有完全康复,每月还要去医院定期检查治疗,可她从来不因为自己生病而搞特殊化。可以说,为了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她把自己的命打进去也甘心情愿。当你问起她时,她总是微笑着回答:“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无怨无悔!”

篇12:乡村最美教师最美教师 李慧

------朱古洞乡五道庙小学 李慧

我叫李慧,是朱古洞乡五道庙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自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于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美丽的乡村,默默地守侯着那份简单而执著的人生信念。回顾自己的从教之路,从教学以来,不但担任俩个班,而且还担任班主任的重要职务。还好没有辜负领导班子的期望,从2013年从教以来,成绩显著,曾在每年的期中测试中荣获第一,第二的好优异成绩。虽然实在农村教学,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然而能扎根农村,播种知识,实现了自己桃李满园的夙愿,也感到无限地满足。

初上班以来,由于是农村学校,教师缺少。在领导的安排下,我担任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在每天与孩子的教学和共同学习中,我发现了在二年级班里有个孩子上课纪律松懈,5分钟都坐不住,更不用说听课了。课下性格怪癖,与同学们极不合群,而且爱与同学打架。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及时对他进行了一次电话家访,在这次家访中,我了解到他的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与他的家庭有着比不可分的联系。他从小父母离异,跟爸爸一起生活,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爸爸经常在外打工,他只能和奶奶一起生活。看到这种情况,我明白了,因为缺少母爱,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唯有母爱的呵护,才能让这颗幼苗健康茁壮的成长,唯有母爱的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弥补孩子心中的缺憾。在往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可以的去关心关照这个孩子,向其他同学讲他身上的闪光点,如何的勤劳能干,帮同学打扫好教室卫生,如何的懂事孝顺,帮奶奶做家务。在工作之余经常抽出时间给他补习功课,交给他如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慢慢地,同学们开始接纳他,他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学期结束了,孩子的爸爸也发现了孩子的改变和进步,连连打电话对我表示感谢。这有什么可言谢的呢!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备课时,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我则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教育学生上,我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学习的兴趣。我得到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

篇13:乡村教师最美教育故事

面对崇敬的目光, 越淑丽总是真诚地鼓励朋友、同事和徒弟们:“其实我的起点很低很低, 不但没有高深的学历, 而且是从乡村民办代课教师做起的……”朴实的话语总会引来这样的疑问:您是怎样从一名民办代课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的?每在这时, 越淑丽又总是恳切地回答:“热爱, 是热爱让我选择了坚守, 是坚守让我的梦想成真。”是的, 整整30年, 对小学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全身心的热爱, 使这位乡村女教师在坚守与奉献中成长, 在学习和磨砺中成熟, 在思考和追求中梦想成真!

一、热爱——矢志不移

1.用勤奋创造奇迹。

曾经, 越淑丽是大连小学教育界的一个传奇。

生长于偏僻而贫瘠乡村里的越淑丽, 在刚满18岁的时候, 在还没太明白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的深刻含义的时候, 就已经在自己的母校里做了一名教师, 一名代课的民办教师。或许因为她自小登台帮老师当小先生的经历?或许因为在小学、初中到高中的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缘故?1982年的8月26日这一天, 看着她长大的老校长信心满满地把一个一年级的教学班交给了她, 同时断言她必将成为一个好班主任、一个好语文老师。

30年了, 越淑丽始终忘不了她的第一任校长——那位脸膛黝黑、心肠火热的东北汉子陈德金。是他给了她最初的信心, 给了她梦开始的舞台。乡下孩子吃得起苦, 乡下孩子还有一种朴素的责任感。在那间低矮逼仄、没有后窗的教室里, 她带着32个刚刚走进校门的孩子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

初为人师, 一切都在懵懂间开始, 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都在本能的模仿中进行。那时, 越淑丽最怕乡亲们说她误人子弟, 于是, 她拼得很辛苦。学校仅有的一本《辽宁教育》和一份《中国教育报》成了她的阅读专刊。但是, 对于她这样一个小老师来说, 那里的文章显得太空太大了, 让她感觉遥不可及。她又寻找一切机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然而村小里的老师都是邻家的大哥大姐, 长期生活在闭塞和散淡的乡村中, 似乎也给不了她更多的东西。所幸不久后, 八十年代那股浓郁的教研之风及时地吹到了夹河, 吹到了她所在的老虎峪小学, 使她遇上了职业生涯的恩师——原新金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徐忠茂和陈庆富二位老师。两位恩师悉心辅导她如何备课上课, 经常给她带来一些教学研究刊物, 其中不乏那种油印的教学经验专辑。于是, 她像一只奋勇的行者, 贪婪地吸吮着来自前方的养分。于是, 乡村午夜的最后一缕灯光一定来自她家的庭院, 清晨校园的第一声师生问候一定来自她的班级。为了一份满意的教案, 她曾经修改誊写了十七次;为了一个孩子的改变, 她曾经家访二十多回……

执著的汗水, 终于创造了奇迹。

从教不到三年时, 越淑丽首次代表新金县参加大连市优秀课评比, 便在当时的十一个县区中以满票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 大连市内四区的教研员们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消息传来, 新金县教育界一片欢腾。是的, 一个乡下丫头初出茅庐, 便创造了县区小学教育史上的奇迹, 殊荣难得!

然而, 在越淑丽看来, 荣誉不过是她努力工作的“副产品”, 她孜孜以求的, 就是不“误人子弟”。正是凭着这份朴素的信念和勤奋的努力, 短短三年, 她就成了一位全县境内声名显赫的“教坛新秀”, 并在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代表全县教师发言。第四年, 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并被评为大连市模范教师、辽宁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更破格转正为国家正式教师。第五年, 她荣获了大连市模范教师称号, 接受了市政府颁发的“大连市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员”的晋级奖励, 并作为大连市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首届优秀教师夏令营,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第六年, 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同年被上级领导机关保送到大学进修学习。作为最年轻的全国优秀教师, 大连电视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人民教育》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

那一年, 她刚刚25岁。

2.用坚守捍卫承诺。

短短几年时间, 越淑丽已跻身于省内外闻名的“新秀”之列。县领导非常爱护这位本土成长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她是县里的劳动模范、党员模范、三八红旗手标兵、五四青年突击手标兵, 同时还是县人大代表。市领导也十分重视这位年轻人的成长, 作为全市教育界的代表, 她为市长和市政府多位领导展示课堂教学, 也代表过全市优秀教师接受市长的节日团拜。一时间, 荣誉伴随着机会蜂拥而来, 令外人看上去欣羡不已。而与此同时, 对于越淑丽本人, 改行或升迁的诱惑与疾病的困扰接踵而至。是啊, 频繁的公开教学和各地巡回经验介绍, 大量透支了她的精力和体力, 使她年纪轻轻已患有肾底部积水和脑神经衰弱等疾病。改行吗?去做自己喜欢的播音员?去做自己暗羡的记者?抑或去做人人向往的行政工作?

然而, 每当这种念头掠过脑际, 便引发一阵难以名状的心痛, 这令她惶愧不已。她不能忘记那张可敬可爱的面孔, 更不能忘记自己的庄重承诺——

还在越淑丽初露头角的时候, 当时已经退居二线且患有心脏病的著名教育家冷冉先生听说了她的事迹, 考虑她成长的需要, 毅然带领大连教育界诸多知名人士, 一路辛苦跋涉, 赶到她所任教的老虎峪小学。就是在那间灰瓦石墙的教室里, 越淑丽第一次聆听了来自城里专家们的谆谆教诲。冷冉先生认真地评价了越淑丽的阅读教学, 认为她和学生们的教学行为恰恰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 认为“这就是情知教学”。从此, 在领导和专家们的呵护和指导下, 越淑丽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本能走向自觉, 从感性走向理性。而冷冉先生则将培养越淑丽这样的青年才俊当成使命, 经常给予思想和生活上的帮助与关怀。老教育家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扶持, 不仅使越淑丽在业务上有了持续的提升, 而且使她更加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爱与追求。

“你要努力, 做大连的斯霞。”临行前, 冷冉先生殷切地嘱咐越淑丽。

越淑丽则郑重承诺:“好, 请冷老放心, 我一定争取!”

时至今日, 越淑丽仍然感慨于自己当初的承诺。她承认, 如若没有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如若没有冷老的激励和自己的承诺, 如若没有众多教育前辈的悉心呵护, 她的人生或许早已改写。然而幸运的是, 她始终没有背叛她的爱, 也始终没有放弃她的承诺……

2007年, 冷老逝世。越淑丽在她的纪念文章里写道:“我这只‘丑小鸭’正在不断地蜕变, 我从不企望变成什么白天鹅, 我一直在努力地向‘大连的斯霞’迈近。如今, 我已步入不惑之年, 回首往事, 虽感慨良多, 却无怨无悔。冷老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面旗帜, 一直在默默地引我前行……”

就在冷老去世一周年之际, 越淑丽光荣地被辽宁省政府评为特级教师。

二、坚守——不断成长

1.用学习弥补不足。

“学, 然后知不足。”正是在不断的学习中, 越淑丽越来越为自己的学历浅薄而深感不安。如今的教师, 再有如过去所说的“一桶水”是远远不够了。

记得在大连开会与两位教育专家接触的短暂时光中, 她的所见所闻令她十分惭愧。一次是借住在张娜琴老师家里。张老师是搞教育科研的, 爱人是大学教授, 他们的每个房间里都有大大的书橱。越淑丽看了看, 都是些看不懂的厚厚的大书。面对两位年过花甲的老者, 年轻的她一下子自觉矮了半截。还有一次是跟随薛殿会老师去某图书馆查阅资料, 竟发现已经六十多岁的薛老师在翻看世界语方面的书籍。越淑丽知道薛老师通晓日语和英语, 什么时候学的世界语?薛老师说他刚刚开始学, 又说其实各种语言的学习方法都是相通的, 不难。越淑丽不禁愕然:那么博学的老人, 已年近古稀, 怎么会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呢?

从此, 读书学习成了越淑丽更加自觉的生活内容。她求妈妈给她制作了一只简易的书架。每次进城, 她从没想给自己添一两件新衣服, 而是专跑新华书店。她几乎把每月仅有的18元民办教师补贴费全部用来丰富她的书架了。她订了教育、文学和社科类刊物, 还参加了《鸭绿江》杂志社举办的文学创作补习班。多年来, 她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读书。三十多本工作与生活日记, 记录了她孜孜以求的学习历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伴随着勤恳的学习, 她的教学思想越来越趋于科学和理性, 她的教学语言越来越清晰流畅, 她的文字水平也越来越自然大气。尤其是随着对情知教学思想的深入理解, 她的语文教学渐入佳境, 越来越凸显她“用教师的激情唤起所有孩子学习的情感, 达到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双线并重”的教学特色。在从教最初的五六年时间里, 她做各级公开课60多节, 这些公开课先后被评为县、市、省级优秀课。当时的市教育局局长、普教处处长等领导多次走进她的课堂, 盛赞她的语文教学“把所有听课者带入了美好情感的体味中, 真正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佳统一……”的确, 不论是20年前影响广泛的《雨》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 还是如今做教研员后多次公开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和《伯牙绝弦》, 越淑丽的语文教学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至今, 许多教师还清楚地记得越淑丽的“名言”:“要像爱情人那样爱语文教学。”是的, 早已痴痴情深的越淑丽, 正在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更多的教师去热爱语文教学……

2.用笔耕提升素养。

大凡优秀教师, 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着这样的共同特征:他们不仅是勤奋的教育实践者, 更是勤奋的经验提炼者, 越淑丽亦然如是。勤于笔耕, 长远积淀, 这正是越淑丽教师生涯中浓重的一笔。还在村小工作时, 越淑丽就发表了自己的经验文章《情知教学初探》, 文章还成为大连电视台《教育天地》栏目开播第一期拍摄的原始脚本。凭着在乡村小学积累下的心得体会, 越淑丽的班主任工作日记得以在《大连教育》上分期连载。做教研员后, 面对基层老师不会写、没有时间写等畏难情绪, 越淑丽常常现身说法, 鼓励大家勇于实践, 超越自我……

就笔耕而言, 越淑丽堪为楷模。为了完成一套丛书, 越淑丽规定自己每晚必须完成3000字, 否则不准睡觉。二十几年来, 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出版专著100多万字。她于2005年主笔编写的《大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一本论述翔实、易于操作的指导性著作, 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评价。她参与主编的《感悟过程方法——与子女同行》一书, 从大教育观的角度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家庭教育问题, 见地深刻, 颇有新意, 历经近十次再版印刷依然深受读者欢迎。而她个人编撰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60篇精讲精读》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强化训练》系列丛书则是她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提供的最贴切的帮助……

善于积累, 笔耕不辍, 这正是越淑丽身上最鲜明的特点。唯其如此, 在人到中年之时, 越淑丽又被评为辽宁省“十·一五”期间小学优秀研训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系统先进工作者, 并被辽宁省推选为第一届全国小语会特级教师研究中心委员会委员。

三、追求——形成风格

1.用奉献超越自我。

越淑丽认为, 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没有做好, 无论原因有多少种, 归根结底还是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出了问题。越淑丽坚信, 只有不好的老师, 没有不好的学生, 再差的学生在好老师的引导下也会得到基本的提升。所以, 对于那些有志于语文教学研究的老师, 她写下这样的从教感言以激励他们:“对于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 更不是单纯的教学组织活动, 而是教育热情与教育使命的对接, 是语文情感与生命智慧的释放, 是全部精神力量的奉献……”是的, 课堂教学, 尤其是富有感情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形成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土壤, 只有那些视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才会关注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独特体验, 才会仔细捕捉孩子成长的信息, 才会适时给予学生准确深刻的点拨。

为此, 越淑丽率先垂范, 用自己每一次严谨、精细、务实、高效的研训活动, 去影响和启发身边的教师。如今, 越淑丽已经做了十五年的教研员, 听评课2000余节, 举行各种研训活动近200次, 做各种讲座辅导近100次。尤其是工作在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十年里, 她努力遵循“出精品, 创精品”的理念,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精心设计每一次研训活动, 认真操作每一个研训环节, 既注意给教师以学科教学的引领, 又注重促进教师队伍本身语文素养的提升。每次研训活动过后, 越淑丽的电话就成了热线, 老师们经常意犹未尽地与她畅谈研训体会, 将研究活动延续到家庭中、饭桌上。在QQ群的互动中, 每次都得她这个群主再三“下命令”, 教师们才肯退出热烈的研讨活动。教师们说, 每次参加完越老师的教研活动, 就如同打了兴奋剂一样, 那种难以名状的亢奋与憧憬将持续很久很久……

2.用人格砥砺他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老话, 但也道出了越淑丽在自身发展同时关注教师群体成长的行为准则。在研训教师的平台上, 越淑丽认为自己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教师, 建设队伍, 推动区域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多年来, 她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语文骨干教师, 引领他们长足发展。

首先, 越淑丽要求他们具有严谨的生活作风。大到生活趣味, 小到穿衣戴帽甚至化妆修饰, 她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大家, 也用她的喜好影响大家。她说, 教师这个职业更需要我们有奉献精神——要舍得为职业而牺牲个人的一点小爱好, 使你更具有教师形象, 从而也使你更具有教师的内涵。

其次, 越淑丽要求他们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她看来, 无论何时何地, 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 守时、守纪、负责、尽力应当是好教师的基本品质。老师是学生的样板, 老师的丢三落四散漫无序, 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在她的教研活动中, 很少有人窃窃私语、迟到早退。因为他们知道, 越老师绝不会姑息这样的“小错”。

再次, 越淑丽要求他们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问题一是一二是二, 来不得半点虚假, 光唱颂歌不行, 光看进步不行, 要找差距, 要不断改进。课上, 越老师的看课是最细致、最严格的;课下, 越老师的点评又是最中肯、最严厉的。老师们早已习惯了她的严格和严厉, 因为他们知道这正是越老师为自己的进步搭建起的阶梯。

最后, 越淑丽要求他们具有严谨的规律意识。课改初期, 很多教师对课改理念的错误理解一度导致教育教学出现了混乱局面。这时候, 越淑丽频频发表学术文章, 如《关于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再认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等, 呼吁教师们遵循语文教育规律, 尊重语文教学特点, 及时矫正形式主义泛滥等问题。一段时间之后, 甘井子区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在市优、省优评选中屡屡获胜, 而且夺得了全国阅读教学大奖赛的一等奖, 越淑丽功不可没。

篇14:最美乡村教师:爱与智慧同行

最美乡村教师,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只是一个字——“爱”。比如仲咸平老师,每天来回二十公里山路,十五年来骑坏了八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她对孩子们承诺,哪怕天上下刀子、下钉子,她也会到学校为他们上课。而刘坤贤老师为了给孩子筹集书本费,利用假期外出打工,遭遇事故被高位截肢,三个月后又站在了讲台上。他卖掉自己家的猪为学生上学修桥,用转为公办教师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他说:“我在,学校就在!”他们以弱小身躯,写出了一个大大的“爱”字。这些悲悲惨惨凄凄切切的故事,让我也感动得热泪盈眶。

但是,在十位最美乡村教师和一个乡村教师团队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元松和云南“会泽七子”的七名“80后”教师。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许多人心目中传统的乡村教师的形象。

贵州安龙县万丰湖镇茅草坪小学的杨元松老师,经常带着他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等伟人的故事,鼓励孩子追逐自己的梦想。孩子们结集出版的一本《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的第一笔稿费,同时又一次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乡村的孩子终于知道,人生的未来不只是打工一条路。

而云南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的七位“80后”教师,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回到养育他们的乡村,他们把青春的阳光、自信和智慧,把山外的世界和精彩,带给村里的孩子们。

我在嘉宾致辞时说,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根,是中国教育的希望。中国教育的品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乡村教育品质如何。没有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永远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因此,乡村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乡村教育的品质如何,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教师的品质如何,因为决定教育品质最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

我的这番致辞,并非应景之语,而是我一直以来信奉的教育信条之一。正因为如此,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一开始就把视野投向乡村,第一届“新教育”研讨会还因此被戏称为“丐帮大会”。直至如今,我们1700多所“新教育实验”学校中,乡村学校仍然超过了一半。

也是在这样的实践与行走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教育,仅仅有爱还不够。

当然,爱是教育的底色。教育没有爱是不行的。教育没有爱,就好像池塘里没有水,这是前辈先贤早就告诉我们的道理。但是,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成长,教师成长需要强大的专业支撑。没有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孩子的深刻了解,对所教学科的深刻把握,就永远不可能让教室成为汇聚伟大事物的中心,永远不可能真正地让孩子对知识产生无限的向往,也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伟大功用。

所以,决定教师品质的,除了爱,还有智慧。如果说,爱,更多的是指教师的职业认同的话,那么,智慧,更多的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是重要的双翼,缺一不可。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力量。

把爱和智慧完美地结合,可能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教育最高境界,却必须成为我们拥有的理想朝向。只有这样,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前行,我们的教育才可能越来越接近理想。尤其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所处的环境相对而言物质条件比较匮乏,教学条件也比较艰难,就更需要智慧。一旦拥有足够的教育智慧,不仅可以取长补短,更可以避短而扬长。

比如,乡间地头的一草一木,都可以融汇到教育中,成为课程的一部分,村头巷尾的民风民俗更是民间文化的直接传承,可以成为最鲜活的校本、班本教材等等,这些也是城市学校可望而不可即的乡村教学资源。用爱和智慧创造研发课程,再用爱和智慧来实施这些课程,就会让知识拥有生命的温度,让学生无论处于何种境遇之下,都能成长为幸福完整的人。

在这个方面,杨元松的案例可谓典型:那所深山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匮乏,本是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是,当他把这些留守儿童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日记自费出版为《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后,这件事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的本身,已经成为一部最好的教材,向学生们鲜活地阐释了梦想的力量多么伟大。

当然,杨元松等教师的所为,虽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但还不够丰富、完整,还称不上课程。可是,这教育智慧的宝贵萌芽,已经让我们对乡村教育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如何让教师拥有智慧?十三年来,参与“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们已经把新教育理论中设想的专业发展模式,变为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人成长故事,那就是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合一之路。

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在我们教室里面正在发生的故事,在别人的教室里早就发生过,在其他人的教室里还将继续发生。专业阅读,能够帮助教师拥有教育的智慧,避免盲目的尝试错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解儿童,把握教育的内在规律;能够帮助教师寻找生活的榜样,汲取行动的力量。

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真正的思考从写作开始。兰迪·鲍什在《最后的演讲》中说:“一个教育家能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学会自我反思。”通过专业写作,能够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生活和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从看似没有意义的教育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和观念,并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

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而只有一群人走,才能够走得更远。在一个团队中,成员彼此勉励彼此温暖,同甘共苦,分享智慧,是最美的教育风景。学会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学会团队合作,与人共事,是现代教师成长的重要来源。

仍以杨元松老师为例。迄今为止,他在教学中深为忧虑的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如何进行精神沟通的问题,其实在“新教育实验”中早有研究,并通过不少山区教师的实践,得到了相对较好的解决。那就是用异地共读、电话交流的办法,提高两代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质量,从而尽可能弥补长期分别产生的情感疏离与冷漠。如果通过“三专”发展模式,对这一类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进行学习与借鉴,就能让乡村教师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提升。

我们所处的时代,常常有人感叹缺少信任缺少爱。其实,只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就能看见,无论是汶川大地震的全民参与,还是雅安地震后的社会救助;无论是乡村教师的低调坚守,还是他们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感人故事,都向我们“诠释”了爱的教育真谛。

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更要清晰地看到,教育是科学,还有自身的规律必须遵循。即使我们把浩瀚的爱汇成海洋,即使我们把爱作为高高飘扬的教育旗帜,如果没有智慧的参与,没有基于对人性、人的潜能和教育规律的把握,我们的教育仍然残缺一翼,无法腾飞。

杨元松和云南“会泽七子”的故事,让我们不仅从中看到了乡村教师的感人精神,也看到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在宣传这些最美乡村教师无私大爱精神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同时弘扬他们的教育智慧,更不要忘记为这些拥有大爱的教师们,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成长机会。

爱应该与智慧同行,爱才有深邃隽永的价值;智慧应该与爱同行,智慧才有生命的温度。让爱与智慧同行,这不仅是教师成长的不二法门,也是我们在任何教育活动中必须做出的选择。“最美乡村教师”的至高荣誉,绝不是这些乡村教师的终点,而应该成为这些美好心灵新一轮成长的起点。

乡村教师是中国教育的守卫者,最美乡村教师是中国教育的瑰宝。愿全社会协力,帮助这些最美乡村教师得到新的成长,把生命打磨得更为璀璨。我相信,这些闪耀在乡间的教育萤火,将因此更美地将乡村孩子的心灵照亮,中国教育也会由此绽放光芒。

(责任编辑:黄常棋)

上一篇:假如我是小鸟作文下一篇:社区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