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队李丽同志简要事迹

2024-04-24

一车队李丽同志简要事迹(通用8篇)

篇1:一车队李丽同志简要事迹

李丽同志简要事迹

李丽,她是一名朴实、善良的女的姐,是厦门海峡出租汽车公司第一车队闽DT5136号出租车的主班驾驶员。1966年,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8年11月,30多岁的李丽来到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在厦门海峡出租汽车公司当了一名普通的出租车驾驶员。此后的十几年里,李丽始终秉承着海峡公司“安全行车,优质服务”的公司经营理念。她凭着良好的思想品德、勤恳的工作态度、热情的服务方式、坚强的生活理念,成为了公司的服务明星、车队的优秀班组长、乘客口中的好“的姐”和同事口中的知心大姐。她常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厦门“的姐”,但是在她平凡的工作中,在这个平凡女性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却闪耀着一名厦门出租车女驾驶员的种种不平凡。

李丽同志深知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他人认识厦门,了解厦门的一扇窗口。而自己作为一名出租车驾驶员,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厦门的面貌和风采。因此,她勇敢的肩负起了出租车服务行业所承担的责任,她遵纪守法、勤恳工作、热心服务乘客、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凭着十几年如一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作风,凭着工作上的勤恳敬业,服务上的积极热情,生活上的细心坚强,她受到了公司领导、社会公众和公司同事的一致好评,她年年被公司评为“服务明星”,被厦广电台和厦门商报评为“身边的好司机”,并获得了厦门市第一届“的士之星”、“公交集团先进工作者”等种种荣誉。

出租车行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安全行车。而作为一名“的姐”,李丽在承担一名出租车驾驶员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承担着家庭的种种琐事。李丽作 1 为一名驾驶员,一名妻子,一名母亲,她很好的处理着三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从不把情绪带上车,时刻保持着高昂的精神。李丽每天早上6点就要出车,她早上5点就要起床,给丈夫、儿子做好早饭后,还要仔细的检查车辆状况,保证车辆处在最好的技术状态。在十几年的出租车驾驶员的生活中,李丽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自己的工作态度,她从未发生过任何责任事故,真正的做到了百万公里无事故。

李丽不仅时刻注意自己的行车安全,也发挥着自己作为一名女性出租车班组长的优势,她经常联系自己车队的女性驾驶员和驾驶员妻子,共同学习安全行车知识,了解安全行车的注意事项。她还时常利用晚上到驾驶员家中了解情况,帮助一些驾驶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保证每一位驾驶员有着坚强的家庭后盾。

李丽深知出租车行业的本质是服务性行业,她在行车途中时刻牢记“服务好每一位乘客”的公司宗旨,始终坚持“想为乘客所想,急为乘客所急”的服务理念。在十几年的出租车服务行业中,李丽捡到的金钱、手机和其他物品不计其数,但是李丽想到不是这些物品价值几何,她考虑更多的是乘客遗失物品后着急的心情,李丽经常免费将失物送还到乘客的手中,每当乘客拿出金钱要感谢她时,她总是婉言谢绝,在李丽看来,将失物送还到失主的手中,看到失主拿到遗失物品时高兴的面容,是她最开心的事。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李丽有着中国女性最朴实也最伟大的性格。她尊老爱幼,时时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将自己的一腔热情甚至自己的母爱都倾注在自己工作中。2005年,李丽的儿子光荣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儿行千里母担忧,作为一名母亲,李丽时刻想念着自己的儿子。但是,李丽 2 并没有因自己的思念之情影响工作,她将自己的爱子之情倾注到自己的工作中,每当遇到解放军战士搭车,她都把军人当做自己儿子一样,热心的将军人送到目的地。当别人嘲笑李丽傻时,李丽总是说:“我的儿子在当兵,他们也是离家在外的军人,我想念自己的儿子,他们的母亲也想念自己的儿子,在厦门,我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我相信我儿子在外面也能遇到像我一样的母亲。”

通过自己参军的儿子,李丽也深知解放军战士时刻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国家的安宁贡献着自己的青春,而对于免费送解放军战士,自己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付出。她的行动,也带动了一批驾驶员积极参与拥军活动。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丽时常说:“很多人帮助过我,我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能做的就是像他们一样积极的帮助他人。”在行车中,李丽总是热心的帮助每一位乘客,遇到老人坐车,李丽总是停车扶老人上车,免费送到目的地后再扶下车;遇到外地游客,李丽不仅将客人安全的送到目的地,她还发挥着自己出租车司机的优势,热心的介绍着厦门的种种风景区和旅游点。而作为一名“的姐”,李丽更是充分发挥了女性细心热情的优点,她经常在行车中发现一些乘客消极的态度并加以劝导。2008年的一天早上,李丽刚出车,就在吕厝天虹附近载到一名20多岁的年轻女孩,女孩刚上车,就哽咽着说要去海边,本着一名出租车驾驶员的职责,李丽询问了要去的具体地点,女孩说要不就去环岛路椰风寨附近吧,李丽把女孩载到目的地后,女孩问李丽这里能否到台湾,李丽说这里不行,台湾在对面,很远。女孩听到后眼睛一红,哭着对李丽说,“阿姨,谢谢您了,我身上没什么钱,要不我把手机抵押给你吧。”李丽听到后,急忙说到,“姑娘,没事的,看你 3 心情不好,我就不收你什么钱了,海边风大,你小心身体别着凉啊。”女孩对李丽道谢后,就让李丽先做生意,自己要在这里游会泳。李丽驱车离开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么冷的天,怎么会现在想游泳呢?于是李丽急忙掉头回去,发现女孩就穿着下车的衣服在一步步的往水里边走。李丽急忙下车,车钥匙也顾不上拔,就冲到海里把女孩拉了上来。李丽将自己的外套给女孩披上,让女孩做到车里,开始仔细的询问。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谈心,李丽了解到,女孩在农村老家看到有人招聘到台湾打工,于是家里东拼西凑了四千元钱交给女孩,结果招工的人将女孩带到厦门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手机也关机。女孩得知自己受骗后,又觉得无脸面对家里人,就想到海边跳海轻生。李丽了解情况后,耐心的以自己为事例开导女孩。李丽说道自己也是农村人,来到厦门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工作,虽然没有挣到什么大钱,但是通过自己勤劳的工作,也拥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充实的生活。李丽告诉女孩,厦门也是经济特区,也拥有无数的机遇,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拥有自己的天地。在李丽平凡朴素的语言中,女孩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气。然后李丽又将女孩送到住处,并给女孩一些生活费并告诉了女孩一些招工信息。虽然耗费了一天的时间没有跑车挣钱,但是在李丽看来,给予一个年轻女孩生活的希望和勇气,是赚再多的钱也比不上的。

3年过去了,女孩一直和李丽保持着联系。女孩说现在她有了自己的事业,拥有着幸福的家庭,还有一个漂亮的宝宝。她说,没有李丽就没有今天的她,李丽就像她的再生父母一样。她多次拿钱要感谢李丽,可是每次都被李丽婉言谢绝了,在李丽心里,女孩按年龄算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她能有幸福的生活,就是对她最大的感谢。

李丽不仅自己不忘回报社会,帮助他人,她还积极组织倡导车队的驾驶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厦门市每年高考都会举办出租车高考爱心车活动,李丽从第一届高考爱心车活动开始,每一年都坚持无偿地参加活动。并且在她的倡导下,车队许多驾驶员都参加了高考爱心车活动。今年元旦,她放弃了一天的营运时间组织海峡公司其他驾驶员们和厦广经济台主持人前往翔安同心儿童院进行“牵手同心,人间有爱”献爱心公益活动。李丽的这些举动,受到了公司领导,社会公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

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出租车驾驶员的工作生涯中,李丽在工作上勤恳负责,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在同事关系上积极帮助有困难的驾驶员,被同事亲切的成为大姐;在家庭中她孝顺老人,是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儿子眼中的好母亲。她真正体现了一名厦门“的姐”的风范。

虽然李丽只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普通女性,来到厦门以后她选择了出租车驾驶员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但是,通过她的努力,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女性,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事迹,得到了公司、同事、社会公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

厦门海峡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4月15日

篇2:一车队李丽同志简要事迹

吴涛,男,40岁,腰英台油田采油作业区维护班班长。今年以来,该同志针对油田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结合班组人员实际,勤于动脑,大胆实践,多次主持或参与设备维护方面的技术革新,总结出了许多效率高,实用性强的操作方法和工用具及配件,在车辆维修、抽油机维护和管道安装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为油区生产高效运行作出了了积极贡献。

勤于钻研,不断提高维修技能。维护班是一个综合性班组。主要承担着油区种类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管网的维护、流程改造等生产保障任务,现有热洗车等各类型特种车辆五台套,班员14人,一人一个工种,一人多个岗位是该班的特点。由于腰英油田处于开发初期,工作条件恶劣,维修设施简陋,加之许多设备都是第一次接触,而且结构复杂,没有使用说明书,、没有维修资料,随着油区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不断增加,特种设备使用频次也随之大幅上升。在产量任务的压力下,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行成为普遍现象,导致性能降低,故障频发,给生产保障提出了严峻考验。面对诸多困难,该同志变压力为动力。为了熟练掌握特种车辆的维修技术,从基本的专业理论着手,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把全部精力用在了钻研维修技术上,先后自学了《柴油机常同故障的分析与维修》、《柱塞式高压泵使用与维修》、《抽油机维护保养》等书籍,使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得以不断补充完善,维修技能快速提升。热洗车是油区冬季安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以往出现故障都要联系厂家来人修理,不仅时间长,而且保障效率低。随着吴涛等技术骨干的成熟,热洗车等特种车辆的保障效率迅速提升,真正起到了关键设备的核心保障作用。

篇3:方永刚同志简要事迹

方永刚,男,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7级。20多年来,方永刚一直从事政

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他的事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刻苦钻研、与时俱进,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方永刚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都用在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并及时把学习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1997年5月8日,一场车祸造成他的颈椎严重骨折。在做牵引治疗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看书学习。住院108天,他一连看了43 本书,并完成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大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他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个消息后,连夜调整了第二天的讲课稿,让这一新思想第一时间进入了课堂,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去年暑假,他放弃休息,编写了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为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作出了贡献。去年10月份,他参加国防大学全军首届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正赶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期间,他带病连熬3个通宵撰写了1万多字的文章《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结业时,所做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政治理论人才建设》的发言,就军队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方永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机会上大学,参军入伍,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军队政治理论教员。他经常对别人讲,自已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直接受益者,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在当代中国,只有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解决面临的发展问题,才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和谐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真理。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看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他都及时学习研究,很快就有论文发表或专著出版。20多年来,他遇有理论困惑不动摇,碰到现实困难不回避,面对错误思潮敢斗争,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坚决捍卫中,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他始终认为,如果他的宣讲可以使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更坚定一点、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么,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他人生的最大价值和全部意义!

三、不辱使命、甘愿奉献,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方永刚认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举办了200多场学术讲座。

1998年以来,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过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1998年10月,他去长山要塞函授辅导,给部队讲课,从晚上9点一直讲到11点,掌声不断,许多家属都抱着孩子站在走廊里听他的报告。一次,方永刚到北海舰队搞专题调研,潜艇某基地请他去讲军人使命与战斗精神。由于讲得好,驻青岛地区的部队接二连三地请他讲,不到一周连续讲了15场。为了把老百姓关心的下岗失业、三农问题、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讲透彻,他经常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深入到群众当中,与大家拉家常,把生活当课堂,让老百姓给自己出题目。有一次,他到旅顺口区铁山镇给党员干部讲

课,三个多小时的讲课结束后,一位8O多岁的老党员拉着他的手说:“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听你讲半天,我这辈子都没白活。”还有一次,一个镇请他围绕农村问题讲讲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长假,跑了许多村镇,咨询了许多专家,围绕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等问题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并提议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农民上项。报告结束后,一位大嫂激动地说:“你把党的好政策讲到咱的心坎上,你把党的温暖送到咱这偏僻小山村。”

四、师德高尚、知行统一,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践行者。方永刚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平台,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早在去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做系统检查。当时学院正承担着海军基层政工班4 期1500名学员的培训任务,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开班的第一课《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讲好这堂课,他精心准备,看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到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找老海军了解情况,向随舰出访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试讲了10多次。正式讲课时,不停地冒虚汗,四节课下来,内衣全都湿透了。课间,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发上躺一会。

篇4:吴敏同志事迹简要

吴敏,男,32岁,腰英台油田采油作业区采油九班 腰401-5-1井点职工。二零零八年四月进入采油厂腰英台项目经理部工作。陌生的工作环境,全新的管理模式,使吴敏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为此,他把管好每一口井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适应新环境,熟悉新井况,摸索管理方法的工作之中,在较短的时间里便将点内各井井况了然于胸,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被甲方誉为“放心井点”。

一、从细处着手,用心做事,不断夯实管理基础。

掺水量调控不及时,力导致井口回压不稳定,掺水效果差,一直是采油作业区各个井点带有共性的问题。为了弄清楚每口井的合理掺水量,吴敏根据各井的产液量、含水率和井距等,在计量间和井口之间来回奔波,每调整一次排量,都要在井守候一个小时以上,观察管线压力的变化,经过反复摸索,得到了最佳掺水量的数据资料,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现场第一手资料,在业余时间或看书学习,或在井上观测回压,测量电流,将监测数据绘制成曲线,利用每周班组会的机会与资料员一起结合“五线图”探讨油水井生产动态,及时完善管理措施;把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根据参水压力变化规律适时调整参水量、根据油井五线图变化适时调整加药量等操作要领和管理油水井的心得体会介绍给大家,影响和带动了班组其他职工学习技术,摸索油水井管理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自己所在井点的管理水平不断上升也带动其他井点管理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10年吴敏已三次被评为“最佳班员”。

篇5:XXX同志简要事迹

该同志一年来,能够紧紧围绕XXXXXX的工作分工和XXX的工作职责,注重团结,积极协调,主动配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较好完成了XXX所赋予的工作任务,也充分发挥了XXX的应有作用。

该同志在XXX的工作过程中,不分份内份外,不分工作轻重,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精神,任劳任怨。在配合XXX工作中,积极参与各种调研和工作检查,从发现问题,掌握情况,使出现的一些XX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和化解。特别是XXXXX得到了控制,较好地XXXXXXX。在XX工作上,虽不属该同志的份内工作,但该同志顾全大XXX,只要工作需要,都能主动参加,并积极想办法,出主意。一年中处理解决了XXX,受到了市XXX的表彰。该同志不仅积极配合XXX的工作,而且始终不忘XXX的工作职责,工作中不仅注意积极做好XXX工作的广泛宣传和培训工作,而且结合工作实际,关注重视与XXX工作相关工作。一年来,接待来XXX检查指导的工作组团七次,直接向XXX上报信息两份,六次向XXX各处室提供信息支持,五次协调XXXXXX工作,较好发挥了XXX的作用。

该同志一年来不仅努力完成工作任务,而且在学习上能够做到学无止境,针对个人的工作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特别是在“XXX”成立后,组织“XXX”成员学习研究XXX知识和如何做好XXX工作,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生活上严于律己,能正确的处理家庭矛盾与工作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工作发生矛盾时,能无条件的服从工作大XXX,以工作为重。近日高龄老母由于长期卧床,突

篇6:张三同志简要事迹范文

张三,男,00岁,中共党员,现任00市=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抓队伍、强基础、办实事、创特色、上水平的思路,团结和带领中队干警顽强拼搏、扎实工作,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并在服务经济建设、打造“平安00”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0000年,在他的带领下,中队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都走在了大队的前列,辖区交通秩序、治安秩序明显好转,杜绝了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多次受到大队和市局的好评。近年来,其本人也多次被市局评为“文明先进干警”、“人民满意交巡警”、00市“青年岗位能手”和00市“十大标兵民警”、“十佳科所队长”。

以身作则为表率,做政治建警的模范

身为党支部书记、中队长的张三同志,深切地感触到要当好一名中队长,必须苦干实干,率先垂范,处处以身作则,事事身先士卒。不仅要善于谋事、善于管理,更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冲锋在前,无论上岗执勤、查纠违章、治安巡逻,还是早查夜查、突击整顿、处置突发事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几年来,他每天都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工作之余,张三同志十分注重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他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写心得体会。同时,他还利用周五学习日时间和业余时间组织全体干警进行“大练兵活动”,结合整顿作风建设,在他的带动下,中队开办支部学习园地、黑板报、写出心得体会,互相交流思想,不断改造干警的“三观”,增强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使得党支部真正发挥出了应有作用,有力推动了“大练兵活动”和业务工作的发展。在“五进”活动中,带领中队全体民警利用板报、宣传拦、图片、展板张贴事故挂图,并深入到村组进行宣传。

改革创新争一流,做业务工作的模范

00中队现有民警5名,担负着00国道近00公里的道路交通治安管理任务。每日机动车流量万余辆,道路纵横交错,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流量的上升,加之警力不足,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秩序混乱的现象,他上任后,在认真调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他提出“向科学布岗要警力、向规范执勤要效能”的口号,大胆推行中队干部包片、民警包段的管理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既增强了民警紧迫感、责任感,又极大地调动了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工作中他处处干在前、抢在先,带领全队民警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一年来全中队共查违法行驶车辆11080次,处罚驾驶人936个、吊扣驾驶证21本、接110指令、大队指令出警126次、交通事故现场先期处置15起、移交治安案件11起、群众救助39起、公路交通警卫105次、疏导交通堵塞2起。同时加大了路面及重点路段的巡逻,较好地解决了交通管理与治安防范脱节的问题。不仅使交通管理工作走上正规,而且道路治安秩序也明显好转。近年来,辖区没有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般事故逐年下降。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增强。

以人为本抓教育,做素质强警的典范

他常说:作为一名中队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素质强警的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知人善用。交巡警合并后,为了适应“既管交通、又管治安”职能的需要,他始终把“素质强警”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经常组织民警学习有关条例、禁令、法规,以“三讲”、“三个代表”、“三项教育”的总体要求,认真组织民警开展“换位思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大讨论和“双争”活动,帮助民警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同时大力开展岗位练后,对民警进行队列、手势的训练;邀请局机关业务骨干讲解一般案件的办理程序、事故勘察等方面的知识,并采取以老带新、“一帮一”、“一带一”等方法,让广大民警干中学、学中干,使全体民警业务能力明显提高。目前,中队民警常用法律法规应知应会率达100%,法律文书制作规范率达98%。在管理工作中,他注意知人善用,用人所长,做到人尽其

才。为提高管理效能,他在全队上下积极倡导评比竞赛活动,不仅对路面秩序进行考核,还对民警的警容风纪、执法水平等方面实行全方位考核,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近年来中队无一起违纪案件,在大队、市局组织的考核评比中,各项工作均名列前茅。

秉公办事为公仆,做为民服务的模范

篇7:熊绮芬同志简要事迹

熊绮芬同志简要事迹

熊绮芬,女,汉族,1963年10月生,陕西潼关县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县计委、计经局,县政府,市文物旅游局等单位工作。2007年任渭南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分管民族宗教工作,2010年至今任渭南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渭南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职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四句话”方针统领宗教工作全局,扎实工作,勤政务实,维护了全市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做宗教工作领头人,以身教代言传,立标杆做表率,先后举办全市宗教政策法规和专题培训班15期,亲自上台授课,讲法规、宣政策、教方法,累计培训786人次,使全市宗教工作干部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凝心聚力。做宗教工作尽责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创造出“刚柔并济”工作法,被《中国宗教》杂志刊载。扎实推动宗教专项工作,主动上门约谈相关领导,有效遏制乱建滥建等现象。率先完成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治理工作并做经验介绍。全省民间信仰工作现场会在渭南召开,首创“民间信仰规范化管理办法”在全省推广。做信教群众暖心人,为宗教团体争资180多万,安排100多名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就业,获得了宗教界人士的广泛赞誉。稳妥处置矛盾纠纷30多起,重大问题亲赴一线、现场指导,没有出现一起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信息工作连续五年全省先进,被确定为国宗局直报点。熊绮芬同志在宗教工作战线上默默耕耘十余年,8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2次,2015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全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渭南市民宗局被评为“陕西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连续两年被表彰为渭南市政风行风测评优秀单位,四次荣获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篇8:张芝荣同志的简要事迹

张芝荣,男,1966年5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7月,他和同一个连队,原三跃镇五跃村的战友吴昌庆一起参加了对越自卫表还击作战。战前他们约定,如果有人牺牲了,活着的人一定要把对方父母当作自己父母来赡养。战争中,吴昌庆为国捐躯,永远长眠在祖国的南疆。为了实现对烈士的承诺,二十多年间他一直尽着最大的孝心,履行着儿子的职责,直到烈士的父母先后离世。逢年过节时,无论多忙他都一定会带着礼物去看望烈士的父母,陪他们拉拉家常,帮他们搞搞卫生,并送上一定数量的现金。他的行为不仅感动了烈士的家属,也感动了周围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烈士的父亲吴振福临死前还在念着他的名字,一定要见到他。当他用轮椅推着烈士的母亲散步时,人们都说老人福气真好,有一个孝顺的儿子。烈士的父亲病故后,烈士的母亲一定要等他从外地回来后让他披麻戴孝才肯铺路发丧。就连办丧事的花费他也坚持要分摊。

服役期间,他还于1998年参加了九江市抗洪抢险,多次完成上级交办的各类急难险重任务,并于1988年10月光荣入党。

2005年,他转业到扬中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工作,先后担任人防办行政审批科副科长(主持工作)、科长,现任住建局人防指挥通信科科长。刚到人防办,单位安排他到行政服务中心人防窗口工作,他愉快地服从了。到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以后,他从没有迟到和早退,没有与受服务对象发生过一次争执,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达到了100%,多次受到行政服务中心的表彰,被评为星级工作人员,窗口也多次被评为“红旗窗口”。在行政服务中心,第一个上班的是他,最后一个下班的也是他,烧水、拖地板这些小事情他比年轻人做得还勤快。他常说,商家有顾客就是上帝的经营理念,在政府的行政服务部门,来办事的群众就是我们的上帝,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搞好服务不仅是责任,也是不可回避的义务。多年来养成的军人作风在他身上不仅没有丢,反而在为群众服务中得到了升华。

上一篇:描写果实的词语句子及段落下一篇:暨南大学705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