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技术专业介绍

2024-04-19

警犬技术专业介绍(共8篇)

篇1:警犬技术专业介绍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警犬技术

开设课程:

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公安文书写作、计算机应用、公安法规、刑法、刑诉法、刑事案件侦查、临场查缉战术、犯罪现场勘查、痕迹检验、刑事照相、警犬学概论、犬解剖生理、犬病学、养犬学、警犬训练学、警犬使用学、犬行为学、警察体育、擒拿格斗、射击等。专业介绍:

 本专业同时属于国家教育部2012年9月最新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专业代码为030605TK。警犬技术是一门为侦查破案和安全防范服务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刑事侦查和安全防范科学的组成部分,在公安、司法、海关、国家安全等部门广泛应用。主要培养掌握警犬训练及使用的理论、方法、技能并具有实践和理论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为教育部特设兼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警犬技术是一门为侦察破案和安全防范服务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刑事侦查和治安防范科学的组成部分,在公安、司法、国家安全等部门广泛应用。警犬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公安业务基础扎实,精通警犬技术,有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的警犬技术应用型人才,并分为刑侦、治安和缉毒三个专业方向。

培养要求:警犬技术是警察机关根据警务需要,训练(training)、使用(using)、管理(manage)、繁育(breed)警犬以及对警犬疾病进行防治的一种专门技术。它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1.警犬; 2.警犬嗅认; 3.警犬作业;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4.警犬训导员。

警犬技术与其它方面的刑事科学技术在使用方法上的区别,在于它的主题是警犬的训练和使用。因而警犬技术有其自身特性,主要的有三点: 1.人、犬结合; 2.气味依据; 3.多学科综合。

知识技能通过学习,将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警犬训练及使用的理论、方法、技能;

2、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3、警犬繁育及警犬疾病防治;

4、能在相关部门从事警犬技术教学及科研。学友评论:

1.现在公安院校中,只有中国刑警学院和贵州警校有警犬技术系;其他地方的都不是学历教育

2.国内现在有2所大学开设了警犬技术专业,分别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10175)和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45204)

3.由于警犬技术的特殊性,我国绝大多数的警犬技术力量在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且招录人数较少

4.警犬技术是一门为侦察破案和安全防范服务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刑事侦查和治安防范科学的组成部分,在公安、司法、国家安全等部门广泛应用。警犬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公安业务基础扎实,精通警犬技术,有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的警犬技术应用型人才,并分为刑侦、治安和缉毒三个专业方向。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5.警犬技术系属于挂靠在刑警学院的专业,非常特殊

6.警犬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公安系统、刑事侦查部门工作,或到检察院、海关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7.毕业后大部分从事公安机关的警犬技术工作。8.就业不错

9.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学员毕业后要想成为公务员(人民警察)必需参加省级人保部门组织的公务员考试

10.警犬技术是警察机关根据警务需要,训练(training)、使用(using)、管理(manage)、繁育(breed)警犬以及对警犬疾病进行防治的一种专门技术。它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体现出来:1.警犬;2.警犬嗅认;3.警犬作业;4.警犬训导员。就业情况:

 警犬技术专业是一门为侦查破案和安全防范服务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刑事侦查和安全防范科学的分支。警犬技术作为我国公安机关的一种专门手段,在侦查、治安、警卫、消防、边防保卫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主要培养掌握警犬训练及使用的理论、方法、技能,具有教学能力和公安工作实践能力的警犬技术专业人才。

篇2:警犬技术专业介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个月的培训时光转瞬即逝。正如一首歌所唱“时光一去不复回,往事只能回味。”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我们有过欢笑,有过争吵,但是一直围绕训练,以训练为重心。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挥下,在基地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各部门同事的积极帮助下,在我们四名战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为期四个月的警犬技术培训,合格率达100%。当然不仅仅只是学到了工作上的经验,更有人生中必不可少做人的道理以及社会见识,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我在省公安厅警犬基地培训期间的一些的心得和体会:

一、围绕学习,突出重点,做好本职工作。

在警犬技术培训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训练。但是事与愿违,开始就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也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警犬技术培训中浑浑噩噩不知道该干什么,抓不到训练的重点,但我积极从自身出 发找到原因,请张老师指导,和同学们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更快的找到自己的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这一技术,进入状态,我一方面抓紧时间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另一方面我虚心向教官、同学请教,使自己对警犬技术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根据警犬技术培训的实际任务,结合自身的情况,把握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尽心尽力完成警犬技术培训的任务。

二、知行合一,以理论带动实践,提高自身能力。

在警犬技术培训班的学习过程中,始终要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努力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平常的训练中,只有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我们在书本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必须要用于实践中去,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在专业上不断的提升自己,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找到方向。在这四个月的培训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处于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必须要与时俱进,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便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三、角色转变,积极投入到训练中去。

从其他工作岗位跨入到警犬技术岗位工作中,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比方说作息时间:每天早上六点就要集合训练,五点多就要起来,平常想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更不要说训练学习了,根本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还谈什么解决问题。从无到有,一个重来没有接触过警犬技术的人,一头雾水,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逐渐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是在教官理论加实际的教学方式下,在自己平常学习生活中,坚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经过努力学习、勤奋训练我们四名学员先后多次受到省公安厅警犬基地领导、教官的表扬。所以转变自己的角色,这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在培训期间,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刑侦犬是一个大的类别:分为追踪和鉴别,近些年来细化专业多了物证搜索和血迹搜索两个专业。没有哪一个专业就可以为案侦做出较大贡献或者破案,只有把各个专业集合在一起,科学合理的使用,才能把警犬技术这一力量的作用最大化。所以作为一个团队来说,要劲往一处使,只有把大家的力量集合在一起才能迸发出更大的力量。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团队如同一盘散沙。只有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

五、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打算。

四个月来,虽然努力完成了为期四个月的培训任务,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警犬技术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加以改进,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培训期间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1.继续加强对警犬技术工作岗位上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习,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各种制度和业务。

2.以实践带动学习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注重学习的同时狠抓实践,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3.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加热情的工作作风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力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继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单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3:警犬技术专业介绍

关键词:公安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战性,警犬技术

我国公安院校采取全日制普通高教模式, 具备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职能。公安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公安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公安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公安实践教学环节的最终、最高教学层面。学生提交一份彰显实战性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公安教育教学成功的具体体现。从近年来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学实践来看, 学生毕业论文实战性不强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使毕业论文成为学生处理、解决公安工作实际问题的一次预演?笔者以警犬技术专业学位论文为例谈些看法。

一、培养从警素质、提升实战能力

公安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良好的政治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同时, 还必须加强警察的基本礼仪、公关意识、沟通技巧等的知识储备。一个合格的人民警察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健壮的体魄、广博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文化素质、高超的技能和智慧。警校学生当角色转变为任职民警时, 其素质要求经历实战考验。公安教育抓住毕业论文指导环节, 把学生从警素质培养推向深入, 使学生的实战能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 警犬技术专业毕业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 不少同学放弃所学专业改行从事其他警种工作。这反应出我们对学生职业忠诚教育的尴尬。警犬技术队伍中不稳定的隐患势必造成未来警犬技术专业人才短缺、无法满足公安工作需求。论文“论警犬技术专业学生职业忠诚度的培养及提升”就直指这一问题。公安理科专业学生较易忽视法律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有些学生认为能运用警犬技术侦察破案就是一名合格的警犬训导员。论文“警犬侵权的法律问题浅析”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律敏感意识, 促使知识内化能力增强, 提升学生的从警素质。论文“关于犬福利问题的法律研究”更是从法律意识、社会意识两个层面加强学生的身心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培养, 赋予学生创造性。

二、契合专业技术、解答实战问题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 公安业务工作时刻变化着。新情况、新需求、新知识、新经验等层出不穷。论文作者应契合所学专业技术、围绕公安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课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国警犬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在刑事侦察、禁毒缉私、安检防爆等方面都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警犬投入使用。随着犯罪现场条件的不断复杂化, 客观上给警犬使用带来诸多限定, 特别是警犬现场延时性鉴别、追踪, 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致使出现了个别地区警犬技术消弱甚至消亡的情况。而时至今日, 我国警犬鉴别技术取得的结论仍旧未被法庭接受为直接证据的事实也极大弱化了公安实战中警犬技术应有的特色优势。警犬技术装备配发、警犬的社会化训、养等新工作思路与模式的提出使基层警犬技术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警犬技术专业的学生就应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警犬技术“不可替代”的使用研究, 解决警犬技术工作运行机制、警犬使用领域、训练科目与方法、使用程序等一系列问题。例如论文“我国警犬作为装备配发范围的探讨”、“警犬装备配发使用模式探析”、“警犬装备配发到公安基层派出所应用效果的调查研究”、“警犬繁育的社会化工作模式初探”、“警犬在新型毒品查获中的应用”、“警犬在硬水泥路面的追踪能力研究”、“警犬在城市地铁警务活动中的调查”、“浅谈警犬识别气味的科学性及程序”、“警犬气味鉴定作为法定证据的探讨”、“新时期警犬技术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中的应用初探”、“治安犬戴口笼进行扑咬训练的方法研究”等。

三、夯实理论基础、满足实战需求

公安基础理论是一门具有政治性、科学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基础学术理论。它研究公安体系和公安对象、公安关系、公安工作及公安发展。作为预备警官有责任联系实际、加强公安基础理论研究, 用实战去检验与夯实理论的正确性、系统性、全面性、时代性。警犬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融合诸多学科, 基础理论涵盖广泛领域, 如犬的解剖生理、警犬繁育、警犬的疾病防治、警犬的饲养、犬的行为学、器械制造技术、信息科技、刑事侦查和安全防范中的警犬使用、气味识别技术等。其中警犬使用基础理论引领警犬学的发展。例如, 警犬使用中人犬结合理论主张在警务活动中以人为主导、以犬为主体, 人、犬结合使用, 论文“试论训导员的行为对犬的影响”、“训导员气质类型测定与犬神经类型匹配的研究”、“浅析警犬训导员的心理对气味鉴别犬的影响”等从人和动物心理学、行为学角度佐证人犬结合理论的科学性并促使该理论的系统化发展。又如, 刑侦用犬一直是我国现代警犬技术工作发展的主线, 但随着DNA、视频等刑事技术以及技侦工作的发展, 极大地压缩了传统的现场迹线追踪和气味鉴别等刑侦犬主要功能项目的发展空间。论文“利用箱式气味识别装置培养犬搜索血衣能力的研究”、“血迹搜索犬训练的研究”通过刑侦用犬在直接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物证甄别性搜寻等方面研究检验了警犬气味鉴别、搜索基础理论的正确性, 并通过血迹气味的嗅认使刑侦用犬使用理论更加全面, 粉碎刑侦用犬没有需求等对刑侦用犬使用理论的质疑, 解决符合实战要求的刑侦犬极度缺乏问题。再如警犬诱导训练的理论基础是创建在游戏中自发的神经联系与多种强化手段结合的条件反射, 以达到本能欲望到训练科目的转换。论文“诱导与机械刺激对罗杜杂交犬基础能力形成的影响”、“诱导混合气味迹线对追踪训练效果的影响”、“诱导因素对鉴别准确性的影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警犬诱导训练理论。

增强公安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战性是真正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满足社会、民众、政府对公安民警的要求、期望, 公安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必须通过强化学生的从警素质、专业技术、理论水平来实现其实战性,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公安院校的教育本质和教育优势, 才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高强.论公安学科综合实践教学[J].公安教育, 2002, (8) :45-47.

[2]毛欣娟.关于公安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认识[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0, (3) :95-101.

[3]罗震雷, 商小平, 王义.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考评体系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12) :65-66.

[4]付瑶.重新解读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 (4) :189-190.

[5]唐树生.创新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刑侦犬新技术实战应用[J].中国工作犬业, 2013, (8) :44-46.

篇4:警犬技术专业介绍

【关键词】警犬技术 课程组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28-02

课程组是教育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课程建设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标志。加强课程组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能的关键举措。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于2008年成立了警犬技术专业课程组。为了进一步满足警犬技术实战需求,提升警犬技术专业教学质量,2015年对课程组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这些举措对警犬技术专业课程组建设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强有力地支撑了警犬技术专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值得深刻反思和积极探讨。

一、课程组构建不完整,制约警犬技术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深入开展

1.课程组组织不力导致权责利边界模糊。主要表现在,第一,课程组没有形成有战斗力的团队。问题一,课程组在实践中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特点,没有发挥“1+1>2”的效应。问题二,一人同时隶属于不同的课程组,并担任重要职位,由于各组事务较多,个人精力有限,导致课程建设的专注度较差。以上问题都容易造成权责利边界模糊,组内或组间成员推诿责任。建议尽可能地做到课程组内各个成员能够专职且各司其职。第二,普通课程组作用不明显。我们把课程分为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和普通课程,并建立了课程组。但是由于普通课程学时少、任课教师少等原因,造成普通课程组师资核心力量薄弱,不能达到课程建设的效果。建议关联性强的普通课程组织为一个课程群,形成合力发展课程组建设的同时补充核心课程组和主干课程组。

2.教师专业单一造成缺少融合型专业性课程组。由于警犬技术专业的年青教师缺少公安理论和实战经验的支撑,在警犬技术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中出现瓶颈,导致教师能力很难有质的提升。建议加强公安业务课程和警犬技术课程的相互渗透,优化课程组的人员结构,通过增加公安业务教师和一线警察,做到成员背景要多样化、互补性。同时做好传帮带的工作,让师资力量得到加强,起到核心作用,大力推动课程组建设。

二、课程管理缺乏规范,导致课程组建设工作效率低和质量差

1.课程规划不科学影响课程建设目标。由于有些专业关联性强的课程的内容有所重合,课程组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在教学过程中,致使教师们在重合部分上发生意见分歧,甚至同一门课程不同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不利于课程建设。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发现,课程管理和教材建设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没有认真研究和论证,导致课程建设的环节本末倒置,在方向上偏离了规律的轨道。建议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各课程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从课程体系整体出发,明确地位,突出作用,遵从规律、循序渐进地研究和论证。

2.课程组建设缺乏完备的机制无法监控工作质量。课程组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上的效果不显著,根本原因在于激励约束机制的缺失。虽然制定了课程建设与管理条例,但制定的内容针对性差,落实不到位,滋生了课程组工作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惰性。建议根据高校教育评估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以课程建设指数为考评依据的课程建设评估工程。在实践过程中,校领导和教务处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制度管理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从而使课程建设工作步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三、课程组权责不够细化,影响任务分配合理性和目标完成质量

1.课程组组长缺乏权威性影响工作开展。课程组负责人规划课程组的发展目标和构架,具体课程建设工作则由各课程组成员承担。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考评、奖惩机制,导致课程组组长难以开展工作。出现任务下达不执行或执行不力,课程组组长的许多设想难以付诸实施或工作量分配不均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等问题。显然,课程组建设绝非一人之事,限于个人的知识、能力、精力的局限,必须集中团队的优势才能充分实现课程组建设的宏远目标。因此,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和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课程组组长的权威性。同时,课程组建设工作离不开分管领导的全力支持,必要时直接干预,支持课程组组长的决定,为课程组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助推力。

2.任务分工不明确导致课程组建设的核心力不足。随着课程组规模的扩大和各种矛盾的产生,任务分工不明确,工作量匹配不合理,课程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持续下降,归属感明显不强烈,造成课程组建设的核心动力严重匮乏。久而久之,将会导致课程组建设工作难以持续发展。建议配备有一套完备的机制对课程组各位成员加以管理,转变课程建设管理思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养组员的大局观和自觉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并且根据公平的原则,利用制度杠杆平衡各方利益,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责。

四、课程组建设偏重教学型,缺乏有深度、有创新的研究型课程组

1.研究水平有限成为提升瓶颈。教书育人和创造知识是大学教师的天职,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目前,多数课程组纯属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的偏少,课程组缺少领军人物,一味强调教学而忽视科研的课程组,其课程建设必然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和根本性突破,这与我校办学定位的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在强化教学的同时,完善对课程组成员的科研指导及考评的机制,发挥课程组带头人的作用,同时通过进修、交流学习和实践锻炼等途径,加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使课程建设达到一个更高层次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将为日后申报各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持。

篇5:园林技术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有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风景区规划、开发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公共绿地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技术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主要课程:美术、设计初步、园林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植物学、园林工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插花艺术、中外园林史等。

篇6:专业介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研究光子的产生、传输、控制、探测、存储与处理的科学,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技术。光子和电子相比,具有信息承载能力强,传输速率高等突出优点,光电子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航空、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光电子产业迅猛发展,因此光子作为信息载体和能量载体的优越性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的共识,他们一致认为光电子技术必将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技术之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引起了光学领域的深刻变化,同时促进了高等教育中相关专业的改革和发展。

【专业介绍】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基于光学或光子学在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是利用光学或光子学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变换、检测、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等几个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是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相融合的新学科,是新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支柱。本专业所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线性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测量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全息技术、光学设计、光信息处理、激光原理等。

【开办院校】

目前,全国设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有115所左右,同时设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才对应本专业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这些高等院校包括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能力要求】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学习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电子、光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四大知识板块,理论与实践结合特点突出,因此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专业基础,能系统掌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产业发展状况及最新发展动态,获得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初步训

练,能在信息光学、光通信、光电子学、应用光学及相关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与应用技术开发等。

【就业方向】

篇7: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介绍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思路一办学思路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适合我国经济结构发展的教育模式。主要以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国家教育部也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将担负起培养适合在工厂、企业从事技能型、应用型工作的人才的重任。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它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方面注重实践教学它与以重视理论教学以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本质的区别它完全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所以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我们必须建立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培养目标以科学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为教学手段走产学研教学发展道路作为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思想。以后的教学改革和建设都必须以教学思路和观念为指导使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正确的教学观念和思想的指导下能够顺利的实现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业大国其中包括电子信息设备的制造、电子元器件的制造、IC设计与制造、封装测试、消费类电子的生产等。近几年中国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生产规模已经据世界第三位。

随着电子信息制造业在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企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人才需求调查显示电子信息类的专业是十大热门专业之首这为电子信息专业的设置提供重要的保证。

二专业建设规划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扩大师资队伍优化人才师资结构扩大校与校及校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全面实施人才强校科学治校的方针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集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集中精力建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的发展目标有1师资队伍建设树立人才资源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培养与引进结合激励提高、管理科学”为原则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治学严谨、作风优良、规模适宜、结构优化、相对稳定、具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高水平师资人才队伍。

计划三到五年内本专业的教师总数达到18人在这期间计划引进12名副教授以上职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及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引进3名具有中级职称或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要求本专业的专职教师能熟悉34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4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即能够从事理论教学又能够胜任指导实践性教学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鼓励在职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

2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三到五年内采取引进外来资金建设实训室和跟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及学院自主投入资金建设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方案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形成本专业系列实验室、系列实训室和系列实训基地。力争建设1个校外实训基地计划在校内建设一个与校外企业合作的以产学相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利用学校的资金建设一个既能够作为本校学生的实训又能够进行对外培训的实验室。

3课程建设计划利用23年时间力争建设2门校内精品课程。争取跟生产或使用电子信息设备的企业合作增设12门专门为企业的设备服务的课程。

4专业教材建设与改革高职院校是以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一套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材体系计划利用23年的时间改革教材体系建立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教材体系。争取都采用优秀的编写质量好的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根据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情况编写与本专业的实训条件相适应的实践性指导教材。

5教研工作积极承担市级院级课题鼓励教师从事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

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新兴的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在产品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售后服务、安装调试和维护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需要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其中包括技术研究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据调查目前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中排除设备技术故障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在这四类短缺的人才当中都是以技术应用为主是属于技术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我校是一所三年制的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因此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电子信息设备的人才需求以培养电子信息设备的故障排除、设备维护等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理论以够用为准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电子信息产品的维护、维修、安装调试等技能。

三、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与人才培养模式一专业面向的岗位群

1、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确定就业岗位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得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主要应用在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电子信息产品的使用企业及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企业。在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如生产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移动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电子信息产品从事产品的设计、检测及生产管理在电子信息设备使用企业从事设备的维修、维护及安装等工作在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企业从事产品的销售安装及售后服务等工作。涉及到的主要就业岗位有1电子信息设备的维护、维修和安装2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及检测3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管理4电子信息设备的销售根据上述的就业岗位需求确立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掌握电子信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专业知识典型电子信息设备的基本原理具备电子信息设备的设计、检测、维修及调试能力的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根据就业岗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根据上述就业岗位的要求进行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分解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主要系统地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检查、维修、安装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掌握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2具备一定的工程电路分析的能力能够分析较为简单的工程电路3具备一定的可编程逻辑系统的VHDL设计、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的能力能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或单片机设计简单的系统4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移动网络构建原理及移动通信设备的基本原理及作用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维护能力5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局域网络组建能力6基础英语通过国家三级专业英语达到能够基本读懂电子信息专业的英文资料能力取得中级维修电工证。

二人才培养模式1.理论够用为主突出实践教学高职高专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它以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电子信息

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电子信息设备的安装维护、通信网络的构建及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技能在培养过程中重点突出应用技术实践技能的训练理论以够用为主。

在选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时都要求选用注重实践编写质量好具有每个章节都有丰富工程实例高职高专教材。为了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时大部分电子类的专业基础课在完成理论教学以后都安排了课程设计如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等在理论教学阶段锻炼的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专业课程都是以通信设备的原理功能、通信网络的构建维护、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为主干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通信网络及设备的维护、维修安装等技能。在所有的专业课程学完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要求每12个学生为一组独立完成专业教师指定的设计题目。从而进一步达到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和开创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电子兴趣小组每个35个人为一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自主设计电子装置或参与教师的纵向和横向课题的项目研究。为此学院购买了很多学生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供学生使用只要学生需要老师将免费提供这为学生实训提供了保障。

2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人才培养必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为此必须加强跟企业的合作和沟通。

近三年我校分别与多家电子类的公司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确保了学生具有下厂实习锻炼的机会。

四、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架构一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架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托。高职教育应区别于本科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够用专业课程应具有针对性且实用性强。基于此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技术专业在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下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形成理论应用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表一课程体系结构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公共基础学习领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军事理论、应用数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业学习领域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检测技术、电子电路设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PLC技术及应用、现代通信技术、电子工艺、EDA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通信终端设备原理与维修、技能鉴定、毕业设计拓展学习领域顶岗实习、入学教育和军训、公益劳动整个课程体系设计成三个模块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见表一。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毕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专门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专业学习领域是该专业必要的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理论适用、够用的原则。

专业课设置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内容1电子类基本应用能力培养这方面以单片机应用为主主要开设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和EDA技术并通过课程设计加强这些方面知识的应用能力2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高级语言编程能力和专业英语阅读能力3针对当前行业特点还增加了通讯终端设备原理与维修技术等相关

课程。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定位情况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基础理论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整合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突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整合教学内容及时吸收新知识和新成果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综合技术训练课程以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围绕专业核心技能设计综合实训项目。

经过充分广泛的市场调研、专家座谈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1根据学生的基础调整教学内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克服了原来偏理论轻实用技术的教学模式。

2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增设教学内容针对培养目标在充分市场调查基础上对社会专业人才需求要求分析改革科目课程。考虑到社会对通讯终端设备维修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增加增设了通讯终端设备维修技术课程并要求学生获得通讯设备维修中级工证书。

3选修课的开设情况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跟进新技术的发展开设一定数目的选修课包括全院选修课、系内专业选修课和中级工考证选修课供学生选择。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确定的专业发展方向来选择不同的课程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及不同需要的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五、产学结合、校企一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1遵循“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装备”的原则以及通过对真实职业岗位的能力分析来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模块并根据这些模块要求确定实训课程而每门实训课程的内容划分成若干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项目。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行业标准专业的训练内容都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通过考证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且要求通过劳动厅的中级工考评获得相应的证书。2采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支撑”的教学思想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比重高达40以上实训课开出率100。实训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综合性实训项目还开设了全实训课程和整周实训课程特别是开设了“电子电路设计”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能与将来的就业岗位紧密挂钩鼓励和要求学生提前走出校门到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学习、工作和锻炼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实际工作情景也便于就业双向选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力的训练。因此我们建立了以培养学生的行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为核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实践教学课程模块来实现教学计划对能力要素的要求1具有数字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的应用、维修和开发能力2具有通信设备和消费类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能力3具有分析、诊断和排除通信设备和其它电子设备软、硬件故障的能力。

二综合性实验项目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开设了足够的综合实验项目这些项目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实践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我们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宗旨以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为主线遵循开放性、开创性、前瞻性、职业化、实用性、多功能、产学结合、系统性的原则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了校

内模拟仿真基地和校外顶岗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合作伙伴关系的自主联合、定单关系的联合、校企结合等多种形式来构建。

1校内模拟仿真主要是通过设置与职业岗位现场相同的环境使学生模拟职业岗位的实际操作过程。我们的很多的课程设计都是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行设计的形式进行教学。由学生自已提出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最后确定方案的形式进行教学实现由学到会的自然过渡达到各方面技能统一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2校外顶岗实训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教学任务包括第一进行各种专业第一任职岗位技术能力训练第二关键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及职业规范的养成第三建立模拟就业系统实行预就业制。由于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执行的规范也都是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均是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同时企业的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完成职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素质的养成教育。

六、师资队伍建设树立人才资源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骨干队伍工程以“培养与引进结合激励提高、管理科学”为原则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治学严谨、作风优良、规模适宜、结构优化、相对稳定、具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高水平师资人才队伍。努力扩大教师规模着力改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同时鼓励申报教育系列职称提高专业教师中“双师”比例。

在学院“以德治校”的方针指导下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中高度重视专业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教风建设并持之以恒。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规范简明手册》等文件以及学院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得教师尊崇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创新向上的职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职业态度以良好的师德和教风推动学风建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一师资队伍结构1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学院一直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有计划地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增加专业教师。目前专业教师总人数16人专业教师队伍数量足够能充分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

2专业师资队伍梯队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有5人青年教师40岁以下9人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学历。

3专任教师学历结构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有4人。

4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结构本专业积极采取措施多方面提高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现有专业教师总人数为16人其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有2人。

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形势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尽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电子信息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通过采用以下多形式、多途径来进行专业技术和素质的提高1在专业建设中重视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奋工作。

2本专业十分重视教师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进修学习目前有1名教师在读硕士学位全体教师每学期集体在校或去其他学校调研学习1次。

3本专业十分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定期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科研、产品开发或科研培训。

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措施和成效学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监控和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教师岗位工作考核办法、教师考核办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院讲课竞赛等。每年开展优秀教师表彰活动激励教师同事积极帮助新到校的青年教师尽早通过教学关进行专业业务学习与培训特别是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上述这些政策、措施和活动的落实对于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与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尽快让新调入青年教师熟悉专业业务、学习专业技能专业教研室定期组织与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利用暑假或寒假针对专业教学中的一些薄弱环节组织教师到大中型电子信息企业主要是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定岗生产实践进行专业学习和培训特别是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参加生产实践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这对保证专业实践课程的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对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教材建设以及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与参考。

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行之有效措施得当。经过多年的实践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效果显著培养了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以及专业骨干教师并形成了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梯队结构。

七、实践教学条件一实践教学条件1本专业自成立以来建立了与教学相适应的实验室保证了学生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近三年先后建成了电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高频及通信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

2在学院办学方向的指导下本专业积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修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学习企业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企业文化鼓励学生到企业做毕业设计将书本知识与现代技术密切结合。

篇8:警犬技术专业介绍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问题与职业介绍

20世纪30年代前期是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一个时期。号称全国最高学府的中央大学, 1934年应届毕业的四百多人中, 竟有三百多人没有找到工作。[1]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 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更是高得惊人。1934年中国北平、南京、上海、太原等一些大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掀起了向政府求职请愿的大学生职业运动。一时间, 毕业生的求职请愿运动席卷全国。

在求职请愿运动压力下, 南京国民政府被迫采取措施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受行政院督令, 教育部与全国经济委员会于1934年10月合组了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该处规程规定, 要办理“学术人才适当就业之介绍与指导事项”, 由于它是在高校毕业生求职请愿运动的直接推动下成立的, 所以又强调“学术人才暂以国内外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生为限”, 优先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2]成立后不久, 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即开始接受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 通过职业介绍工作, 来帮助他们尽快谋得职业。该处职业介绍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介绍, 即用人单位向该处征求, 该处按条件向其介绍合适的人才;另一种是主动介绍, 即该处打探各种机关团体的招募消息后主动上门将适合的登记人向之推荐。截至1936年4月底, 向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征求人才的机关共有二百五十三处……至于所需人才, 共有三百八十三人”, “经过介绍的共有七百一十九人, 成功者一百九十五人, 占百分之二十七强”[3]。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职业介绍的对象主要是高校毕业生, 但对于那些有特殊技能却并未取得高校毕业资格人的求职申请亦予以受理。在统计时该处把国内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生称为“专门人才”, 而把有特殊技能但并无高校学历的人称为“技术人才”, 在1936年该处共为158名技术人才介绍工作, 其中32人实现就业。[4]总体来看, 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的职业介绍工作并不算很成功, 这和当时中国人才供求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关于后者本文在下面还将作进一步介绍。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战爆发后, 大量难民涌入后方。“据国民政府的赈济委员会统计, 在1938-1940年的三年间, 经该委员会移民至后方者为1713699人。后方各省市县收容救济难民人数, 三年间 (1937年-1939年) 计有6704412人。”[5]423这部分内迁难民中有一些即为抗战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 为了适应持久抗战的需要, 国民政府组织了工厂内迁, “据经济部统计, 至1938年底共迁出304厂, 1939年再迁出114厂, ……到1940年, 内迁工厂总数已达450家左右”[6]661。随着工厂内迁复工, 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抗战初期的大后方, 常常出现专业技术人员找不到工作, 而工矿企业又亟待用人的两难情况。继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之后的专门技术工作咨询处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

1938年5月, 国民政府设立中央建教合作委员会, 该会委员由教育部、内政部、军政部、财政部、经济部、交通部及航空委员会各派主管人员l-3人充任, 定期集会, 讨论处理相关事务。1938年9月中央建教合作委员会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上, “议决设置专门技术工作咨询处, 代替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 办理专门技术人才之调查登记与供应及其他有关技术工作咨询事宜”。同年12月, 专门技术工作咨询处正式成立并开始办公。该机构一方面接受失业专业技术人员求职登记, 另一方面还接受用人单位求才登记, 居间沟通协调来推进职业介绍工作。据报道, “兹悉申请登记者, 截至九月底止, 共一千一百余人”, “一经登记后, 该处对各项登记人, 无不努力设法介绍工作, 最近如中央某机关代甄各项专门人才, 贵阳某公路局征用机务人员, 川黔鄂等省中学托聘各科教员, 中央某军事机关、测绘机关及某公司需要用土木测量及会计人员, 均经该处介绍适当人员担任, 总计经该处介绍工作事件, 凡二百余起, 被介绍者九百余人, 得就业者已有三百余人, 现尚有百余人正在接洽中。”[7]通过职业介绍, 专门技术工作咨询处确实帮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实现了就业。

二、职业介绍基础上的人才统制及其探索

“人才统制”最初带有加强国民党对各种人才的控制和利用, 借以巩固统治、实现集权的性质。[8]但是, 从解决就业的角度, 这种“人才统制”的提法却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兴趣。1934年, 留美博士、当时任职中华职教社的何清儒发表文章, 肯定人才统制在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必要性, 指出“我们提出人才统制这名词来讨论, 并不是固[故]意取其时髦, 引人注意。实在因为这名词足以代表有思想的人早已感觉的一个严重问题”[9]。随后冯克昌、罗敦伟等其他一些学者也陆续发文对“人才统制”进行讨论, 总体上持赞同的态度。学者们对人才统制的赞同, 主要与当时中国社会人才的供求状况有关, 当时的中国一方面是许多毕业生求职无门, 但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领域人才缺乏。早在1931年, 清华大学的徐雄飞就曾在校刊上发表《一种矛盾现象的解释———人人求事, 事事求人》一文, 文中指出许多用人单位“门外拥挤着求事的人, 而门内确感到人才的饥荒”[10]。这是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及其后来专门技术工作咨询处成立不可忽视的舆论背景。

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成立后并没有把自己定位成单纯的职业介绍机构, 其首任负责人程振基曾公开声称, “调剂人才, 固然是咨询处目前的重要任务, 但是它的最终目的, 还在于人才的统制。”[11]该处所办的《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月刊》不断刊登有关人才统制的文章, 如《人才统制的理论与实际》、《人才统制之基本条件》、《谈人才统制》、《人才统制与职业开源》等, 提倡和研究人才统制。另外, 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还在人才统制思想的指引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统计工作, 以此来推动人才培养、使用统筹规划的实现, 如在人才供给方面, 制订“研究专门学术人员调查表、工作咨询登记表、证明书, 为调查研究高深专门学术人员, 及其愿就业登记者之用”, “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生及在校人数调查表, 为调查各大学专校各科系毕业就业及在校肄业人数之用”, “留学国外专科以上学校学生调查表, 为调查留学海外各国各校各科学生数量等状况之用”。在人才消纳方面, 制订“全国中等学校教职员调查表, 为调查各中校教职员资格人数等状况之用”, “全国行政机关职官一览表, 为调查各种职官现有与法定数目比较状况之用”, “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学术人员容量调查表, 文化机关学术人员容量调查表, 实业机关学术人员容量调查表, 为调查全国各该项机关所容各科类学术人员数量职别待遇等状况之用。”[12]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还根据收回的各种调查表, 分别加以整理统计, 如“关于专门人才调查表, 每收回一份, 即制职务、住址大卡片及学科小卡片各一张”, 仅1936年该处就制成各种卡片25860张。[4]这种卡片有助于政府掌控人才信息, 也便利于政府在需要时对人才进行信息检索。

抗战时期的专门技术工作咨询处在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职业介绍服务的同时, 也在执行政府人才统制的任务。为了保证抗战时期政府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集中控制与使用, 1938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了《非常时期专门人员服务条例》, 保证“行政院或军事最高机关得按抗战工作之需要命令专门人员分别担任工作”[13]70。为此, 专门技术工作咨询处成立后不久就着手开展了专门与技术人员种类及数量的调查。从1939年4月到11月, 专门技术工作咨询处调查各类专门技术人员7322人, 共10大类84种专业。“按照专门人员服务条件之规定, 专门人员应声明愿担任有关抗战之工作, 向政府指定之机关登记, 政府得按抗战工作之需要, 命令专门人员分别担任工作。”[14]这种调查有利于政府在战争环境的非常规状态下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征调和使用。

上一篇:幼儿园新生家长会内容下一篇:树状结构课件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