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情况报告

2024-05-08

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情况报告(共6篇)

篇1: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情况报告

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了促进推动全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重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能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做到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现将有关工作概括以下四条。

一. 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中小型企业浪费能源,严格审批私营企业的承办手续。我国还实行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和检查制度,推动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继续贯彻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实施差别电价的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二. 加大落后企业的整改力度,集中合理利用能源,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今年我国将关停小火电1300万千瓦,淘汰水泥、钢、铁、电解铝、铁合金、小机焦、电石、平板玻璃、造纸等落后产能5000万吨、600万吨、1400万吨、15万吨、80万吨、1500万吨、50万吨、600万重箱、106万吨。

三. 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污

染物的排放量。为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我国将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布今年需开工建设的烟气脱硫电厂名单,年终公布建设情况;抓好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实行严格的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还将尽快建立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核查督察及评估通报制度,强化城市排水许可制度和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制度

四. 加强节能意识的宣传,在网站开辟节能宣传专栏,将节能法贯彻实施到各个企业和部门,形成以上促下,逐级监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特此报告,请领导审阅

2011年9月27号

篇2: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情况报告

--2007年8月26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马 凯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工作的汇报,体现了对能源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受国务院委托,我分三个方面报告节能减排工作的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6年及2007年上半年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

(一)单位GDP能耗下降

2006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为1.206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1.33%,这是自2003年以来单位GDP能耗首次下降。2007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8%,保持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巩固了去年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的良好势头。这一情况表明,去年以来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和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措施正在逐渐发挥作用。

单位GDP能耗下降主要是由于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从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看,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98%;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87%,其中煤炭行业下降7.76%,钢铁行业下降6.49%,建材行业下降7.84%,化工行业下降5.17%,纺织行业下降0.73%,电力行业下降2.57%。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看,2006年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明显降低,火电、粗钢、水泥、石油加工、合成氨、粗铜、铜冶炼、氧化铝、铅冶炼、纯碱、乙烯、机制纸及纸板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3%-10.5%;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的35种主要产品综合能耗中下降的有31种,节能2145万吨标准煤,其中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和造纸等7个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的17项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节能约1900万吨标准煤。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二是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加大;三是节能管理得到加强。

(二)二氧化硫排放量由升转降

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88.8万吨,比2005年增长1.5%。今年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63.4万吨,同比下降0.88%,扭转了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多年连续上升的势头。主要原因:一是火电厂脱硫电价政策逐步到位,脱硫工程建设加快,上半年燃煤机组新增脱硫能力3900万千瓦;二是去年建成并投运的4200万千瓦老机组脱硫设施今年发挥效益,上半年老机组建成投运脱硫能力1090万千瓦;三是上大压小、淘汰落后小机组初见成效;四是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节能发电调度措施,煤耗高、排放高的燃煤机组发电小时数有不同程度下降。上半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升转降,燃煤机组采取脱硫措施贡献率近75%,淘汰落后产能贡献率约20%,其余为钢铁、有色、炼焦行业工业源治理。

(三)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增幅减缓

2006年,全国COD排放量为1428.2万吨,比2005年增长1.0%。今年上半年,COD排放量为691.3万吨,同比增长0.2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4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全国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近700万吨/日,其中通过完善管网设施增加污水处理量约400万吨/日;二是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工程稳步推进,1400多家重点企业采取深度治理措施,减少了污染排放;三是淘汰造纸、酿造、皂素等落后产能取得进展。上半年COD排放量增幅减缓,新建污水处理厂和完善管网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贡献率约40%,工业源治理贡献率约35%,淘汰落后产能贡献率约25%。

二、今年上半年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年初国务院确定了节能减排重点工作,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推动力度。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政策措施更加有力,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一是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上半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作重要讲话,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十个方面45条具体工作安排;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温家宝总理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唐家璇国务委员任副组长;温家宝总理分别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批准了《推动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2007年各部门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研究部署了当前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各地区、有关部门及时传达、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制定本地区、本部门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或实施意见。从中央到地方,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大检查的通知》,国务院组织8个检查组到16个省(区)进行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违规出台的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优惠政策,落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调控政策。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排放等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商品出口退税率,对钢坯、焦炭等部分商品加征出口关税。进一步严格了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标准,有关部门对12个行政区域和4个电力集团所有建设项目实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

三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国务院召开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有关部门与10个省(区、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火电、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计划。进一步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意见》,各地相继分批公布了执行差别电价的企业名单。今年1-5月,全国执行差别电价政策的企业1770户,执行差别电价的电量约45亿千瓦时。研究提出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初步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上半年,电力行业实施“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551万千瓦,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钢铁行业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140万吨、炼钢产能870万吨;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约500万吨;关闭小煤矿2811处。

四是加快推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的发展目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分解落实任务,完善组织协调机制。着力做强高技术产业,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了高技术产业、电子商务和信息产业等领域的“十一五”规划,研究完善促进数字电视、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兴产业。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等科技计划中,实施了一批重大和重点项目及前沿探索课题。

五是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上半年安排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亿元,支持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和政府机构节能项目184个,可形成年节能657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安排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40亿元,支持“三河三湖”、松花江、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内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建成污水管网3970公里、形成污水日处理能力700万吨;安排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亿元,支持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和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90个。

六是推动重点领域节能。推动千家高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颁布实施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监管力度。将今年1.5亿平方米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任务分解到各地。发布了《关于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的通知》,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等领域应用。启动实施单元式空调机组和洗衣机能效标识制度。中央国家机关开展了空调、照明、锅炉系统节能改造,推进了能耗分项计量和统计工作。发布了《“十一五”第一批全国重点推广在用车船节能产品(技术)目录》、《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强用水定额管理的通知》以及《全国农村沼气建设规划》。

七是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针对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国务院召开了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谈会和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有关部门召开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以及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实施工作会议;“三河三湖”、三峡库区等12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抓紧完善。启动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

八是研究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个管理办法。今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环境统计和信息传输等。干部管理部门将节能减排作为对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并在对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评价中,设置了“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总量控制率”等指标。有关部门发布了《2006年全国和各地区单位GDP能耗指标公报》、《2007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和《2007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

九是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有关部门发布实施了《关于降低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促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的通知》、《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在年初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3亿元和中央财政预算安排50亿元的基础上,近期中央财政又增加100亿元,共213亿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其中用于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为90亿元。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对部分节能产品由优先采购改为强制采购。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对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按节能量给予财政奖励的办法,发布了《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有21个省(区、市)设立或增加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有的地方实行超限额用能加价政策,加价增收资金用于支持工业节能。

十是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全国人大加快节能法修订和循环经济法立法进程的同时,有关部门抓紧研究配套法规和标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积极开展《能源法》起草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夏、冬季度公用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有关部门提出了“十一五”和今年制(修)订能耗和能效标准工作方案,起草了有色、钢铁、农药、造纸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新的标准。

十一是开展节能减排执法检查。今年中办、国办派出6个督查组对12个省(区、市)环保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对督查整改后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复核。国务院7个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07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涉铅和造纸行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工业园区。对淮河、黄河、海河流域内126个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地开展专项检查。上半年全国共出动各类环保执法人员50余万人次,检查企业22万家次,查处违法企业3800多件,对1539件典型案件挂牌督办,追究相关责任人171名。有关部门严厉查处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违规向“两高”行业发放贷款的行为。有关部门安排电动机、节能灯等16类终端用能产品的监督抽查。监察部门加大对重点地区和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12个省(区、市)设立了节能监察机构。绝大部分地方和中央国家机关组织开展了节能专项检查。

十二是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全国节能减排宣传报道方案》,协调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加大节能减排宣传报道力度,及时报道各地区、有关部门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了全国节能宣传周、“六·五环境日”专题宣传活动和以节约能源资源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在各学校开展了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在职工中开展了节能降耗立功竞赛活动,在全国广大青年中广泛开展了“做节约先锋,展青春风采”为主题的“青年文明号节约示范行动”,在中央国家机关开展了“做节能表率、建节约型机关”活动。各地区也都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为节能减排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尽管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仍然过快。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增速比轻工业快3.1个百分点。钢铁、有色、电力、石油石化、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20.1%,增幅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变。这种增长格局,不仅使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危险进一步增大,而且使节能减排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二是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过大。经济快速增长消耗大量能源资源,一些地方过度开发、不计代价发展的恶果不断暴露,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今年以来突发环境事件接连发生,太湖、巢湖等一系列水污染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环境污染正在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节能减排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必然使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从工作层面看,当前主要存在以下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认识尚未完全到位。由于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许多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主要侧重于经济增长、招商引资等内容,加之现行财税体制方面的问题,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特别是一些市(地)和县(市)还不够重视,还没有制订节能减排总体性方案,责任不够明确,措施也不够具体。

二是淘汰落后产能总体进展缓慢。除淘汰小火电工作按计划进行,淘汰落后钢铁、有色、水泥产能工作正在推进之中外,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起步晚,进展迟缓;淘汰不彻底,一旦市场行情好转,落后产能容易死灰复燃。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对部分落后产能底数不清,一些地方尚未确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和时间进度;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对那些经合法批准、正常生产,但因国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而纳入落后能力的企业,由于涉及到职工安置、债务偿还和资产处理等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企业是当地财税主要来源,关停难度较大。

三是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滞后。如今年计划现有燃煤机组脱硫设施投运3500万千瓦、设市城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吨/日(不含原有污水处理厂增加处理水量),但上半年分别仅完成31%、25%。主要是投入和机制问题,尤其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网配套资金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

四是激励政策不完善。鼓励研发、生产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以及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财政税收政策还不完善,影响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一些地方反映,差别电价增加的电费收入上缴中央国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实施差别电价的积极性。

五是机制不健全。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资源性产品的前期开发成本、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没有在价格中得到充分体现,企业开发利用资源的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水平普遍偏低,如煤炭价格、居民用电价格、供水价格没有反映资源补偿和环境成本。“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很好落实,如目前的污水、废气排污费征收标准只相当于污染治理成本的一半,实际征缴率更低,难以有效抑制浪费资源和损害环境的行为。资源性产品价格与环保收费改革,由于涉及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等问题,推进难度较大。

六是监管不到位。覆盖各省(区、市)的节能监察体系至今尚未建立,节能执法主体不明确,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滞后,法规政策的实施没有监督保障。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弱,环保部门缺乏强制执行权。有的地方政府保护环境违法企业,干扰环境执法;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有的执法人员知法犯法,甚至贪赃枉法。基层环保部门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落实,缺少必要的执法条件,监管能力不足。

七是基础工作薄弱。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严重滞后,能耗和污染物减排统计制度不完善,有些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差,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尚未建立,各级政府部门能源统计力量不足,统计经费落实困难,不适应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

这些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但实现今年节能减排目标难度很大,而且将对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下半年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做好下半年节能减排工作,关键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把《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地方政府领导班子政绩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的重点内容,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在下半年开始的省级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中,进一步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制定发布《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尽快落实到统计制度上,改进统计方法,加快硬件建设,公开节能减排信息,为实行节能减排评价考核和问责制,开展社会监督奠定基础。

二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严格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重点加大能评和环评审批。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对违法违规的在建项目,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停缓建。继续清理和纠正一些地方在电价、地价、税费方面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优惠政策。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行业项目进入。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在遏制“两高”扩张的同时,要加快推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用好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对符合转变增长方式和节能减排要求的高技术产业,在电价、利率、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下半年,有关部门将水泥、焦炭、电石、铁合金、平板玻璃和钢铁(第二批)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分解到相关地区和企业。公布小火电、小钢铁淘汰企业名单及各地执行情况。严格按照国家对电力、钢铁行业“上大压小”的要求和其他政策规定,确定时限要求,确保完成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投资的项目和核准的项目。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抓紧开展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尽快在全国推广。继续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出台《中央财政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中央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地方也应创造条件,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确保全年关停1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000万吨和落后炼钢产能3500万吨。

四是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近期出台《财政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按改造后实际形成的节能量给予奖励,抓紧落实中央财政新增安排的70亿元,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可形成约3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抓紧制定《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的中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今年要力争推广5000万只节能灯。安排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25亿元,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50万户。安排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中央财政资金40亿元,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其中,中央财政新增安排的30亿元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中西部污水管网建设予以补助。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同时发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政企业债券和项目收益债券,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确保按规划进度完成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任务。二是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和征收率。2010年之前所有城镇污水处理费标准要提高到每立方米供水0.8元以上。三是工业废水治理的责任主体是企业,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将企业二氧化硫和COD排污收费逐年提高到污染治理成本的水平。四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加大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五是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

五是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公布千家企业能源审计和利用状况报告,开展重点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总结推广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经验,公布和启动第二批试点,支持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发布粗钢、水泥、烧碱、火电等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轻型商用车等5项交通工具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督促各地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督促北方采暖地区将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分解到各城市,启动30个更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和200个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项目。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在大型公共建筑集中的城市建立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对一批重点建筑设分项计量装置。制定交通行业节能中长期规划,开展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港口节能示范活动。中央国家机关更换全部非节能灯具,选择部分项目进行节能诊断、分项计量和节能改造。加强公务用车节油管理,完成中央国家机关在用“黄标车”更换工作。

六是强化污染防治。重点推进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今年年底前,所有燃煤脱硫机组都要安装烟气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对脱硫设施运行情况实施实时监控。对无故停运脱硫设施和脱硫设施投运率不足80%的扣减脱硫电价并处5倍罚款。要求燃煤机组建立脱硫设施运行台账,有关部门每月向社会公告所辖地区燃煤机组脱硫设施投运率、脱硫效率及排污费征收情况。加快实施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工作,推动专业化脱硫公司承担烟气脱硫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提高设施投运率。9月底前将“十一五”全国城市污水处理新增能力、COD削减量及污水处理率等指标分解下达到各省(区、市),并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对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进、出水口位置安装24小时水质、水量在线监测装置,实现实时动态监控。抓紧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办法》,建立驻厂员制度,负责现场监督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建立公告制度,每年公告各省(区、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情况、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抓紧编制并实施“三河三湖”等12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规划内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按期开工建设和投产运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坚决取缔饮用水水源地及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确保群众饮水用水安全。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发展有机农业,科学施用化肥、农药,逐步实行定额供应化肥、农药,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加大畜禽养殖场管理和污染物处理力度。

七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通过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和基金,将节能减排相关科研工作作为支持重点,支持一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发布《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加快“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重大专项启动与实施。完善、整合和新建一批节能减排研究开发基地。组建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平台建设,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在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在发电领域应用洁净煤技术,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节能和环保服务市场。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

八是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抓紧出台《关于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的意见》、《垃圾焚烧发电价格和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暂行办法》、《关于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意见》等。研究完善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税收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差别电价收入留省级财政专项用于节能减排的具体办法。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改进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九是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检查各地区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和综合性工作方案的情况。配合全国人大做好《节能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修改制定工作,推动出台《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条例》、《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管理办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为实施节能和环境监管制度提供法律依据。在现有法律法规下,按高额处罚原则,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经济处罚。继续实施和强化“区域限批”制度,对未按期完成减排任务、超过总量指标、主要河流控制断面不达标、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严重滞后和不正常运行的,以及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方或企业(集团),按照有关规定,暂停该地区或集团新增污染物项目的环评审批。对于重大环境违法案件,将公开曝光,分批挂牌督办,严肃追究责任,强化执法,促进节能减排。

十是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包括九项专项行动,即:企业行动、学校行动、青少年行动、家庭社区行动、军营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行动、科普行动、媒体行动等,调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为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型主题宣传活动,9月份,各种媒体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宣传和动员。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坚持抓“两头”,一头抓好的范例,抓得实,有实效的,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一头抓差的典型,对落实不力,明知故犯的,核准后严肃查处,曝光违法行为。

篇3: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情况报告

2012年4月8~10日, 全国发改系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率领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负责人在云南省内就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调研。

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了2012年全国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国29个省 (市、区) 墙改办主任结合会议议题, 对2012年“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和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进行了研究。在座谈会上, 云南省墙改办杨贵芳主任着重介绍了2011年“盈江空心砖事件”发生以后, 云南省墙改办站在全局高度, 积极开展工作, 彻底消除和扭转“空心砖事件”对全国墙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的处置过程;浙江省墙改办代表全国墙改系统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2012年4月10日下午, 国家发改委举行“情系灾区-三百万块新型墙材砖造福盈江”捐赠仪式, 解振华副主任和云南省政协主席、常务副省长罗正富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云南省工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曾桂林出席捐赠仪式, 会后看望了参加会议的全国各地墙改办主任。

篇4: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情况报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沼气建设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农村沼气的用途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在一些地区已经替代了传统能源,成为了农村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利用形式。沼气是适合我国农村推广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既提供了农村的能源保障,又是农业源减排中削减主要污染物的最有利措施。文章主要分析了农村沼气在能源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沼气;能源;环境保护

引言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能源供求矛盾不断加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攀升。沼气作为一种生物能源,可以在提供清洁能源的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延伸农业生态的产业链,因此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我国农村沼气工程实施以来,对于改善农村的能源结构和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节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农村沼气的有效利用

1.1沼气的利用

沼气是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除用作农户照明、做饭等生活用能外,还可用于塑料大棚增温,沼气燃烧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施用后这些气体能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如果温度适宜,这些积累的化合物可转为糖,使果蔬的色泽口味好品质提高。同时还可用于沼气贮粮、贮果,在果园内点灯诱蛾、捕捉杀虫,并在冰箱、热水器、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上应用。

1.2沼液的利用

沼气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是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其代谢产物也极为丰富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沼气发酵残留物中含有成分较全的氨基酸、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赤霉素、各种水解酶类、有机酸类、抗生素以及腐殖酸等活性物质,具有营养作物、抑制病虫害、提高作物抗逆性等作用。因此在种植业上,主要用于作物浸种、叶面喷施,农作物追肥,拌营养土、配制土农药、保花保果剂,生产食用菌等。养殖业上,主要用于养鱼、养猪、养鸡、养牛等,还可以培育花卉。

1.3沼渣的利用

人畜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得到的干物质称为沼渣,主要含有机质、腐殖酸及氮、磷、钾等元素。因此在种植上,主要作为肥料利用,用于基肥、追肥等,多种植粮、棉、油、菜、瓜、橘、桃、苹果等多种作物,还可以用于养殖鳝鱼、泥鳅、鱼等,也可用于栽植花卉。

2农村沼气在能源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1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面貌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的能源建设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面貌。农村和城市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生存和居住环境,农村的厨房还是传承百年的传统方式,农村的厕所还是为土地养肥资源的提供处,这些都决定了大力发展沼气的积极意义。现在我国通过加快能源建设,对农村的庭院进行了进一步的美化,解决了柴草乱堆乱垛的现象,而且把柴草最大化的用在了发展农村沼气和农村能源建设上来,有效地促进了圈厕净化,解决了粪土乱堆乱扔的现象,不仅使粪土进一步得到了利用,而且改善了农民的居住和生存环境。总之通过发展农村沼气和加快能源建设,有效避免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真正的改善了农村的生态和居住面貌。

2.2发展沼气能够减少人、畜传染疾病的传播

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将建池与改厕、改厨、改圈有机结合,实现圈厕分离,厨圈分离,把农村的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沼气的使用彻底改变了农村卫生状况。大量粪便、生活污水等废弃物经过沼气无害化处理,切断了污染源,消除了蚊蝇孽生場所。沼气是一道阻断病菌传播的“防火墙”,防控人、畜传染病效果显著。人、畜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能有效地将寄生在人畜粪便里的细菌性病源、病毒性病源、寄生性病源及蚊蝇虫卵沉降杀灭,并杀灭危害人体健康的血吸虫、蛔虫、钩虫,达到粪便无害化,有效地保护了人们的健康。

2.3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情况,提高空气质量

农村传统能源资源包括森林和秸秆等,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生物资源,具有保墒和调控田间温度、抑制杂草等功能。农村大部分的生活燃料过去都依靠砍伐树木和作物秸秆。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用沼气池,比直接燃烧秸秆提高热效率好几倍,并能有效降低森林砍伐量和秸秆燃烧,使秸秆还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随着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沼气,加快农村的能源建设,这实际上改变了农村的资源利用情况,使得沼气既能生火做饭,增加了农村清洁的能源供应,又能照明发电,减少了煤电等石化能源的消耗,从而优化了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

2.4沼渣和沼液可以替代化肥和农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化肥和农药是我国农村的第一大污染源,沼渣和沼液的大规模使用可以替代化肥和农药,从而减轻和消除了化肥和农药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目前我国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新型沼肥施用方法,把牲畜、沼气、土地联系了起来,并能够循环利用,而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数量。另外,通过大力推广沼气,使得生态养殖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使得高效种植业也得到了大力推崇,并且也改变了资源能耗型的常规农业的发展方式,确立了资源利用型的生态农业的新型发展方式,这不仅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而且转变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

2.5沼气产业消化和利用了养殖业的废弃物

我国规模巨大的饲养业是农村环境和生态污染的第二大污染源,而畜禽粪便正是最佳的优质沼气原料。我国的饲养业每年都会产生数量可观的病死的猪和鸡,特别在禽流感爆发时往往数以万计的鸡被扑杀。在沼气池里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除需要丰富的碳元素外,还需要氮元素以及少量磷和钾等元素。庄稼秸秆和水葫芦等劣质沼气原料主要缺乏氮和磷等元素。动物尸体是丰富的蛋白质资源,如果把病死的猪、鸡的尸体与庄稼秸秆和水葫芦等劣质沼气原料混合使用,既可以提升劣质原料的产气效率,又可消除死猪、死鸡尸体的污染。病死猪和鸡的尸体的填埋处理不能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而且会污染土壤和环境,沼气池的厌氧发酵才是彻底杀灭病菌的最佳方法。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沼气产业既可以解决我国农村面临的巨大的环境和生态困难,又可以促进农业的升级换代,从严重依赖化肥、农药的发展方式向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向转化。发展农村沼气产业还有更深远的意义。用沼渣、沼液替代化肥和农药减轻了石油和煤炭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全球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庄稼秸秆的焚烧和病死动物尸体的抛弃是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两大痼疾,把二者结合起来生产沼气,正是绝佳的化废为宝的解决方案。在富营养化的污染水面有限制地种植水葫芦,再把水葫芦捞出来作为沼气原料,如此反复,可逐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解决水体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邦龙.建管并重和后续服务是沼气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和保证[J].循环农业,2008(2).

[2]白莉,石岩,齐子姝.我国北方农村沼气冬季使用技术研究[J].中国沼气,2008,26(1).

[3]沈连峰,王谦,马巧丽,等.户用沼气池建设的节能减排和农民增收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0).

篇5: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情况报告

根据自治区发改委批准的调研计划,我会组织自治区和有关盟市的老同志、老专家组成调研组,对我区牧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调研组自7月13日至9月28日,先后深入到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的16个牧业旗开展了实地调查,广泛听取了当地有关部门和干部群众及部分厂矿企业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区是矿产资源大区。在世界上已查明的140多种矿产中,我区已发现各类矿种135种,探明储量的有83种,其中有5种位居全国第一,居全国前三位的有28种,有67种居全国第十位。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国90%以上,居世界之首,特别是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远景储量7000多亿吨,保有储量2981.53亿吨,居全国第一位。预测石油储量2030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7903亿立方米。可利用风能总功率1.01亿千瓦,居全国首位。此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以及建材、化工原料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潜在的经济价值巨大。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资源转化战略”的实施,全区各地加大了资源勘探和矿产开发的力度。通过政府投入、招商引资、信贷支持、企业及社会投资等,加快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促进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生产化,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大幅提升,地方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显著增强,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昔日贫困落后的鄂尔多斯的崛起、锡林郭勒的腾飞,最能说明问题。这次我们通过对锡林浩特市、东、西乌旗、乌审旗、鄂托克旗、达茂旗等地的实地调研,无数典型和事实证明,矿产资源开发对拉动牧区经济乃至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矿产资源开发促进了牧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快速发展。长期以来,牧区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二、三产业非常薄弱;其次是经济成分单一,基本是以牧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带动了二、三产业迅速发展,而且引进了不少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民营经济、股份制经济,既为繁荣牧区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动力,也为农牧民就业和增收拓宽了渠道。去年,锡盟农牧民来自非农收入达到184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鄂尔多斯市农牧民人均收入7052元,其中非农收入超过农牧业收入。西乌旗三次产业比重由2003年的51:21:28转变为去年的14:71:15,地方财政总收入达8亿元,年均增长87%。据调研组调查,凡矿产资源富集、开发较好的牧业旗,现在工业经济已成为地区的支柱产业,第二产业税收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牧区经济型态和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拉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促进了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乌审旗通过天然气和煤炭的开发,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由牧业大旗变成了工业大旗,去年财政收入达到12.5亿元,今年可能会突破15亿元。鄂尔多斯市预计今年GDp将达到2000亿元、财政收入400亿元、可用财力达180—190亿元、城市居民收入可达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8000元。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不仅加大了交通、电力、城市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而且对牧民上学、医疗、养老保险、移民安置和生产、生活等方面补贴标准大幅提高。西乌旗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5.8亿元,城镇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分别达到96%和60%;累计投资公路建设13.6亿元,完成省际、县际公路355公里,苏木嘎查公路650公里,交通状况有了根本改变。在这次调研中,各地城乡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巨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是矿产资源开发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牧区旗市区为加快实施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的步伐,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扩大禁牧休牧范围,(调查报告 )延长补贴期限。达茂旗为在全旗推行全面禁牧,每亩草场市旗政府补贴5元,仅这项支出每年达1.2亿元。西乌旗为了支持牧民冬羔早出栏以减轻夏秋对草场压力,对7月15日以前羔羊收购予以价外补贴,一年财政支出达2380多万元。为了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减轻草场压力,不少地方政府对转移安置牧区人口和禁牧休牧轮牧等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解决移民住房、就业培训、子女上学、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等。由于资源开发拉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财力明显增强,为牧民转移、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经济保证,部分牧区草原生态得以修复、局部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和好转。2008年鄂尔多斯市植被覆盖度达到75%,而2000年仅不足30%;乌审旗植被覆盖度达78%、森林覆盖率达30.24%,而上世纪70年代仅不足7%。

四是牧区矿产资源开发推动了牧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矿产资源的开发及现代工业的兴起,对传统的放牧畜牧业生产方式及广大牧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思想观念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使牧区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锡盟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以重点项目带动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带动生产力布局调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和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聚。在工业经济的强劲推动下,财政收入得到快速增长,2008年财政收入达51亿元,仅投入“三农三牧”资金达11.3亿元,是2002年的13倍,工业反哺农业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盟城镇化率达55%,较200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城镇经济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8.1%。“三化”的快速推进,拓展了就业渠道为农牧民转移创造了空间和条件,2003年以来,全盟稳定转移农村牧区人口12万人。

二、部分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重挑战

在充分肯定矿产资源开发对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巨大作用和历史功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部分牧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如何切实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发展与环境“双赢”,是我区面临的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有的地方在矿产资源开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功近利、低水平重复、盲目无序、一哄而上等问题,不仅破坏浪费了宝贵资源,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牧民意见多,潜在的风险大。特别是露天煤矿的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尤为明显,使本来十分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形势更加严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日趋严重。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是我区牧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而大多数矿产资源开发耗水量都很大。我们在锡盟胜利煤田神华西一号矿区现场了解到,每天疏干水外排2万吨,据有关部门反映,锡林浩特西郊地下水位已明显下降,80米深井以前能抽半天水不干,现在二元结构,走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新阶段。为了妥善解决好企业与地方和牧民群众的利益关系,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合理确定矿产资源开发税种、税率和分配。在调查中旗市的同志们都反映,对生态保护任务重、开发矿产资源的民族地区应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精神提高税收给地方的留成比例;对牧区资源开发性企业应该征收生态补偿基金。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严重,恢复建设难度大、任务重的单位矿产品应该提高生态补偿费标准,征集的资金严格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二是强化矿山开发企业自身生态恢复建设的责任目标,提高对占用牧民草场的补偿标准,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应该合理承担被占用草场的牧民的培训和安置就业任务。三是各级政府应组织引导牧民和集体以被征占草场或补偿费投资入股企业。

5、矿产资源开发是当前牧区经济社会中的一件大事,自治区和有关地区应进一步开展深入、全面的专题调研。对大型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要召开专题研讨会、听证会,吸收各方面专家、代表参加,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只有广泛吸收公众参与、公众监督,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文化经济促进会

篇6:关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作情况报告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决策咨询委员会 日期:2007-3-24 10:44:15近期我们组织人员深入一些县(区)对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中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本次考察调研中掌握的我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有关的问题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正向大型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然而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中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煤炭大规模、掠夺性开采

我市尤其是产煤大县神木县的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煤层厚,很适宜大矿综采。由于当前的煤炭市场看好,企业为追求最大利润不惜牺牲环境和资源,超设计能力开采已成为普遍现象,有的甚至到疯狂性掠夺的程度。例如神东公司大柳塔矿的设计生产能力为600万吨/年,活鸡兔矿的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年,目前两矿实际生产能力已达2200万吨/年;榆家梁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年,目前已达到1800万吨/年。如此大规模掠夺式开采,大大缩短了煤炭资源对地方乃至全国的服务期限,像神府煤田这块优质资源很快会被吃光采完。大柳塔矿原设计开采年限为108年,目前已缩短为37年;榆家梁煤矿由原设计年限34年缩短为11年;活鸡兔矿由96年缩短为40年。

2、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超强度开采,这些大矿在实现高产、高效的同时,势必形成集中连片的采空区、塌陷区。近年来,造成的山体崩塌、地表塌陷、地裂缝、水源泄漏等灾害日渐增多,给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2002年,根据国家煤田地质总局航测遥感调查数据显示,神木县大柳塔矿、活鸡兔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规模属于大型,塌陷面积共16.56平方公里;榆家梁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属于中型,塌陷面积为8.16平方公里。大柳塔镇三不拉村张家渠小组受大柳塔煤矿开采影响,村庄四周塌陷,塌陷区距村民宅院仅有30米左右,群众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店塔镇范家沟村因榆家梁煤矿的超强度开采,造成该村山体支离破碎,村民被迫背井离乡,山脚下的公路等设施也置于塌方的威胁之下。再如靖边、定边油气资源开发以来,对部分乡镇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曾造成五里湾乡、大路沟乡严重的山体滑坡及其它涉油地区多处土地塌陷。

我市位于黄土丘陵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经破坏,几乎无法恢复,照目前的开采、开发速度,如再不加治理或治理跟不上,这些地区将逐渐失去基本的人类生存条件,必将透发各种经济、政治、生态、社会稳定等矛盾和问题出现。

3、水资源破坏严重

我市煤炭埋藏浅、煤层厚,煤矿开采过后,很容易造成地下隔水层破坏,从而引起区域性地表水泄漏,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破坏了矿区及周边地下水均衡系统。目前已导致不少井泉下漏、淤坝干涸、树木成片枯死,矿区村庄普遍发生水荒,好些塌陷区已丧失了基本的人类生存条件。据统计,神木县目前已有数10条地表径流断流,20多个泉眼也已干涸,黄河主要支流窟野河因一年三分之二以上时间断流,变成季节河。靖边、定边的油气资源开发也导致当地的杏子河、红柳河、芦河等部分河流污染、断流、水位下降及青阳岔、小河、天赐湾一些地段饮水污染,群众反响很大。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被破坏,整个区域生态灾难日趋明显。当地群众被迫到数十里外的地方拉水或买水吃,河道流域的水地弃耕、植被破坏、粮食减产,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4、环境质量每况愈下

近年来,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不断加大,采空区塌陷面积日渐扩大,地下千疮百孔、管线呈现蜘蛛网;地上环境恶化、植被严重破坏。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水、废渣、粉尘等已严重污染了大气、水体,直接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大部分工业场区乱堆乱弃矸石、废物,居民生活环境已受严重威胁。如窟野河上游煤矿及洗煤厂废水、废渣直接排入,导致该河下游水质量恶化,进而使黄河水系受到污染。

再加之我市目前已投运的小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1000MW,这些小火电机组绝大部分未通过环评审批;另外由于加装整套环保设施投资大(约占总投资的1/3-1/4),因此大部分机组尚未加装环保设施,大量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使当地的空气质量严重污染。

5、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由于上述问题的不断加剧,加上目前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高利润、干部职工的高收入与当地受灾群众日渐窘迫的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两极分化”严重,地企矛盾不断激化,群众集体上访明显增多,给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埋下了隐患。

据神木县统计,矿区群众针对神东公司的上访已达100多批,4000多人次。仅2004年1至9月份的上访就多达22批,其中大型上访有9批,820人次,进京有2批,赴省有2批。再如,在靖边县境内的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权都已被长庆方面登记在其名下,靖边采油厂现有的100平方公里开发区块已全部投入开采,地方石油企业重组上划有效解决了资源问题,但没有解决资源划分问题,双方区块争议较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新井开发步履艰难。今年以来,双方已在十多个地方发生冲突,特别是3月18日的冲突事件,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受伤,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该县的社会稳定。急需有关方面进行区块变更登记,明确靖边采油厂与长庆方面的开发界限,确保双方都能有序组织生产经营,维护地方稳定。

生态环境破坏补偿、征地费用补偿、居民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利用问题也是当地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

如果以上存在的问题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势必出现新的局部不安定,甚至会诱发至周边地区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

二、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榆林是生态脆弱区,又是地下资源富集区,在开发利用地下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同时,必须搞好地上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同时只有切实有效地做好环境保护及节约资源,上述问题才会逐渐减少或解决。

1、强化环境和节约资源意识,树立生态理念

无论是政府和企业都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与科学发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确处理环保、节能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要大力普及环保、节能科学知识,提高全员环保、节能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正确的生活、生产方式,形成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

2、坚持环保先行和注重节约资源的原则

随着我市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大型发电企业的建设、化工项目的建设及转化、石油天然气开采,必将对我市环境及生态形成更加严重的挑战,在项目审批、建设和生产经营中,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决策的首要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节能基本国策。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依法承担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把环保、节能因素置于决策之外的决策模式,实行环保、节能与发展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树立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绩观,改变以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短期效益的政绩观。建立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治理与资源开发的补偿机制,并真正纳入政府工作范畴。

在规划和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同时,必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取得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并制定详细的环保规划,在具体实施当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将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列入项目预算,投产后列入成本,并从中抽取一部分,建立环境保护治理基金,集中由政府统一掌握使用,用于解决重大紧急的环保治理项目。在环保治理上要进一步明确地企职责,落实治理责任,实行环境保护治理责任追纠制度,严管重处。地方是第一责任人,做到“属地管、管属地”,对环境保护工作从预防、治理、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的全过程,强化监管,保证效果。坚决执行“谁破坏、谁污染、谁治理、谁赔偿”的原则,综合评估,科学决策,减少后遗症,保证治理资金及时到位。并在税收政策上予以地方倾斜,保证地方有财力投入生态建设和保护,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在这方面,我市也有一些成功的范例,应大力推广,如:2003之前,靖边、定边县对辖区内的油井开采采用柴油机进行抽油,不仅生产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04年榆林阳光电力公司与靖、定边石油钻采公司共同出资对靖边、定边县辖区油井实施柴改电工程,并于2005年投入运行。该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仅可降低成本(每口油井每年可节约三万余元,全年大约可节约7000万元)、减少消耗、减少投入、提高效益、增加对石油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减少污染,大大改善油区生态环境,同时可以增加电力资源的供应,能够带动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全面实施,推动水利、农业、林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油区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环保化管理。

3、坚持再循环原则

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技进步,最大限度降低煤耗、油耗、水耗,并对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实行工艺技术控制,减少废渣、废水、废气等的排放。坚持再循环原则,从企业内部循环的角度,要大力发展生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新模式。

我市的小火电装机容量比较大,而小火电机组能耗高、效率低。大型先进发电机组发电标准煤耗330-350克/度,而小火电机组的发电煤耗达到800克/度,甚至更高,对煤炭资源形成极大浪费。由于机组功率小、发电利用小时少,发电效率也比较低。小火电机组虽然对解决当地的劳动力就业和用电负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能耗高、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为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改变环境污染局面,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强行关闭,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格要求,定期审查,督促其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热电联产可较大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对提高大气质量、改善环境效果显著。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体现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集中供热不仅可以解决工矿企业的工业用气,还可以向宾馆、饭店以及住宅区提供热源。热电厂已成为经济开发区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对热电联产项目应予倡导和扶持。

4、能源要适度开发,就地转化,确保生态平衡

加强煤炭等战略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是关乎国家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大事。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确立能源适度开发、就地转化、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储备,并对大量耗煤耗水的开发项目也应从实际出发、认真规划、适度发展。如“煤转油”项目,其大规模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煤炭储量丰富、技术成熟、资金雄厚,还有就是水资源要充足。世界上拥有“煤转油”技术的国家是德、日、美以及南非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长期以来,除了南非因被“制裁”所迫而大规模商业开发“煤转油”以外,其他三国只是限于研究、试验、示范阶段,虽然建设了试验或示范厂,但始终没有真正投入商业运营。除了技术上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煤转油”的工艺技术复杂,投资大,成本高,风险也大。“煤转油”的另一个大问题是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缺乏。目前我国拟建设的“煤转油”项目,生产1吨油需耗煤3吨左右,需耗水近10吨,耗水量是获得油量的10倍。而全国“煤转油”项目大多会建在北方多煤缺水地区。因而国家对上“煤转油”项目持慎重态度是正确的,我市也不宜操之过急,适度稳步为好。

近几年我市的大型电力建设项目比较多。但是无论电源还是电网,在建设和生产运营中都需要占用和消耗大量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以及煤炭、石油、燃气等各类能源。在消耗资源过程中又排出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能源转化过程中,电力项目也要改变对资源的利用方式,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转换损失,包括节煤、节油、节水、节地、降低输送损耗等。从实施的过程看,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一直到生产运营全过程。因此要以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火电,提高燃煤机组的科技含量。加快发展“以大代小”项目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鼓励建设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容量机组,采用节水直接空冷技术,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同时安装烟气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装置,确保装置正常运行。通过新技术的开发运用,大幅度降低煤耗和污染物排放,可节约水资源,提高机组效率和环保水平。

5、实行资源有偿使用,从根本上解决浪费资源现象我市不少煤炭企业掠夺式开采的行为已造成恶劣后果并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而无偿或变相无偿占有资源是导致企业为获取近期高额利润进行掠夺式开采,浪费破坏资源,损害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坚决实施资源有偿使用的政策,按实际占有量征收使用费,对投机倒卖资源者严格清查追缴。

6、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综合利用“三废”实现资源利用的多样化

可再生能源在自然中自身就构成资源循环,可以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被利用之后,仍不改变其形态,对自然环境、生态的影响很小甚至是没有。国家对风力发电技术装备的示范风力发电场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项目投资贷款给予贴息。可根据我市具体的气候情况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及天然气的市场情况,建设适当规模的风力发电厂和天然气发电厂。

榆林恒通发电公司,位于靖边县,是榆林阳光电力投资公司与榆林炼油厂合资的6000+3000KW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燃料综合利用炼油厂产生的“废气”、“尾气”,做到了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福建上杭县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办实事解难题下一篇:《分类与》线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