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2024-04-29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共12篇)

篇1: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主备教师:何锦弟

审批:覃梅君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学习点拔: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第一部分:( ~ 自然段):

第二部分:( ~ 自然段):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学习点拔: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作者曾( )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 )经过;第二次是( )经过。因为经过的( )不同,看到的( )也不同。第一次看到( ),却没看到( )。第二次去听到了( ),又看见了( )。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 )真是( )。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抄写生字。

五、学后反思:

[雅鲁藏布大峡谷 导学案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2: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审批:覃梅君

学习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西藏图片,教师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学习点拔,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四、教师点拨指导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六、学后反思:

篇3: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案例一:

出示词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师:这组词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写鹅的叫声。

师:它们都是写鹅的叫声, 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不出来。

师:老师查了词典, 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 (出示) : (1)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2)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 (3) 放开喉咙大叫。你们能不能把词语与解释对应起来?

生:厉声呵斥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厉声叫嚣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喉咙大叫起来。

师:都答对了, 真棒!来, 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句子中, 一起读一读吧。

出示课文片断,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二:

师:鹅的叫声是怎么样的?

生:嘎嘎嘎!

师:鹅生气时会怎么叫?

生: (生气地) 嘎嘎嘎!

师:高兴时呢?

生: (高兴地) 嘎嘎嘎!

师:骂人的时候?

生: (大声地) 嘎嘎嘎!

师:我们来再现一下这只白鹅, 老师读课文, 老师停下来的时候, 你们就学鹅叫。鹅的叫声——— (生:嘎嘎嘎) , 音调严肃郑重——— (生:嘎嘎嘎) 。凡有生客进来, 鹅必然——— (生:嘎嘎嘎)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 它也要——— (生:嘎嘎嘎) 。老师这段话写得怎么样?可以代替课文吗?

生:不可以。课文用了三个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没有重复。

生:课文里的三个成语都是鹅大声叫唤, 但是没有重复, 这样写起来很生动, 您改写后感觉很单调。

师:好的, 老师接受你的意见。我们再来看看, 课文中这三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前后调换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 厉声呵斥就像我们做了错事, 爸爸妈妈严厉地教训我们;厉声叫嚣是说声音大, 很吵, 而且态度非常不好;引吭大叫是说鹅伸长脖子大叫, 叫声非常响亮。

师:你真了不起, 帮我们理解了三个词语。丰子恺更了不起, 把鹅的叫声写得生动有趣, 我们写作时, 也要学会这样运用词语。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吧!

出示课文片断,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中两位教师都关注了文本中三个描写白鹅叫声的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教学方法却截然不同。第一个案例的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三个成语的意思, 每个解释都是从词典中查阅而来, 是词语解释的标准答案, 教师一丝不苟地引领学生进行辨识和记忆, 并把词语带入课文进行朗读, 巩固记忆, 做到词不离句。学生真的能理解这三个词的细微差别吗?诚然, 这样的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能读准三个词语, 并且掌握词语意思, 但是词语的温度在学习过程中荡然无存。这种学习方式仅仅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习得。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往往将精力集中于获得知识数量的多寡上。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者分为四类, 其中一类就像海绵, 看似都吸收了, 然而挤一挤, 又原封不动地流出来了。这种学习实际上就是简单的获得, 或者说是简单的“习得”, 就像案例一中的学生, 只是简单记忆词语的字音和意思, 力求最大化地维持外来知识的“原始风貌”, 而没有在教师引导下把知识整合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教的秘诀在于“度”, 学的真谛在于“悟”。案例二中的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让学生学习鹅的叫声, 再把“嘎嘎嘎”的叫声替换成三个生动的词语, 学生非常容易进入思辨: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换一个角度, 学生看到了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原来鹅的叫声“嘎嘎嘎”竟然能用这么多丰富的词语来表达, 作者用词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表达方法, 才能把小动物写得惟妙惟肖!学生在探究、感悟文本的言语内容的同时, 自己把文本的言语形式巧妙“挖掘”出来了。案例中的教师用了有限的“教”, 引领学生进入无限的“悟”。知识是外在于人的, 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 只有在“悟”的过程中, 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 悟有所得, 才能成为素养。

如果说“习得”是一种接受, 是一种训练, 那么“悟得”就是一种思想的生成, 生成了学生自己与知识之间的内在链接, 使外在的知识成为学生身心的一部分;如果说知识可以习得, 那么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价值, 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方能悟得。

篇4: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像,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的方法。预习任务:

1、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完课文后,你能说一说课文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特点吗? 自主、合作、探究:

1、文中有那些词语被你发现并记住了,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2、雅鲁藏布大峡谷,他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你能从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吗?

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那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闯关练习:

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

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高度的___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

2、我也会。

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我也能用这个句式说一句话。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延伸: 世界之最我知道: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认识“穆、玛、涓、滔、脉、卉、罕”7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4.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穆、玛、涓、滔、脉、卉、罕”7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4.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出示自学要求

1. 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实施导学诊断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秘鲁(mì bì)   咫尺(zhsuǐ  chǐ)   青藏(cánɡ  zànɡ)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咫尺为(   )  不容(   )疑     云(   )雾(   )

神秘(   )(   )    (  )(  )苍苍

人迹罕(   ) (   )来之笔     千姿(   )(   )

小组互查互教

1、文中有哪些词语被你发现并记住了,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2、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吗?

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师生引导释疑

1.阅读课文,自主识记“穆、玛、涓、滔、脉、卉、罕”7个生字和多音字(秘、藏)。

2.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来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事实,在句子旁边作上批注。

3.细读第三、4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4.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了解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吗?

学生当堂检测

1.下面句子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举例子)

(1)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

(2)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        )(        )

(3)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

(4)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

2.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大峡谷?

教师导练

易错的音:“秘鲁”读bì lǔ

篇6: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 生:自由畅谈。

师:你到过西藏吗?提起西藏,你会想到什么? 生:交流资料,谈对西藏的了解。

师:提起西藏,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还有异常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大峡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板书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 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识大峡谷:

师:课文我们都已经预习过了。说一说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很美;很神奇;雄伟壮丽;不可思议;令人神往;鬼斧神工„„ 师:看来,大峡谷的神奇壮丽已经深深的震撼了你。作者在经过三天艰辛跋涉亲自登上大峡谷顶端以后,也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句子:这里有世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生:读句子。(指名读)

师:到底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如何的一番胜景,让曾经踏遍祖国千山万水,饱览世界各地风景名胜的作者如此赞不绝口?让我们走进文本和作者共鸣。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第10页,快速默读课文,同时把你认为大峡谷最吸引你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多读几遍,细细品味。并在旁边作批注,简单写出你的感受。

三、精读感悟,体会大峡谷之神奇壮丽、无与伦比„„ 生:读书作批注。师: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调整教学顺序)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对大峡谷有了更深的了解。说一说,那些描述吸引了你?谈谈你的感受。

(一)神奇的大拐弯

生:读“傍晚,站在扎曲的山顶,白云从身边飘过,对面的雪峰近在咫尺。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滔滔大河突然转了一个直角,令人惊叹不已,叫人不可思议。”从这里我感受到了大峡谷的神奇壮丽,大峡谷景色的不可思议„„ 师:如此壮丽的雪域高原美景,可真让人不可思议。谁愿意带领大家去看一看?

(出示一组图片,配乐《清晨》,欣赏)生:配乐读文。

师:听着你的朗读,欣赏着这迷人的画面,我们也仿佛置身其中,惊叹于这大拐弯的神奇。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生:齐读。(师板书:神奇的大拐弯)

师:同学们知道吗?关于这个神奇的大拐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配乐读神话传说。

师: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你想说什么? 生:这里真是太神奇了!

生:我真想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

师:作者和我们有同感。(出示文字: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

假如你是作者,你来说—— 生:读此句话。

师:同学们请看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自读自悟后)“更加”、“不能不”。

师:(出示: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生:作者在看到那个神奇的大拐弯时,就已经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了,现在又听到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就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

鬼斧神工叫绝了!„„

师:你很会读书!你能够联系上文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吧!生:读此句。

师:我们也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起头齐读。同时板书:鬼斧神工)

师:大峡谷那神奇的大拐弯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还有哪里吸引了你?

(二)世界之最(长、深、窄)

生:读“它又长又深又窄,全长504•6千米,两侧高峰与谷底的相对高差达到6009米„„更是任何一个峡谷无与伦比的。”通过这些数字和这一组比较中我感受到了大峡谷的神奇和无与伦比。师:在这里你是怎样理解“无与伦比”的?

生:就是“没有能比得上的”。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长度、深度是世界之最。它的神奇壮丽是世界之最。师:(板书:世界之最——无与伦比)

过渡:这无与伦比的大峡谷让我们自豪。文中还有那些描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然博物馆

生:读“大峡谷之外,荒山秃岭,雪山高原,翻过山口进入大峡谷地区,顿然是另一番景象。谷底是奇花异草、亚热带雨林,山坡上生长着温带的常绿阔叶林,峡谷的高处则生长着松柏等寒带的针叶树。大

峡谷的两边可以说是垂直的自然博物馆,它为人类保留了许多珍稀动物、植物。而在大峡谷的台地边,不时能见到藏族和门巴族同胞的木屋。河谷平原上,黄色的油菜花、紫白色的豌豆花,镶嵌在绿浪翻滚的青稞地里,好似一幅精美的水彩画。”

这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感受到了大峡谷景色的优美、神奇„„

师:(出示此段文字)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一起去看一看:谷底是„„山坡上生长着„„峡谷的高处则生长着„„(生根据提示补充说。)

(师在黑板上画峡谷简笔画,标出谷底(热)、山坡上(温)、高处(寒)。)同学们请看,大峡谷在同一个坡面上出现了热带、温带、寒带不同自然带的景观。另据资料记载,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同一个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9个垂直自然带,不同高度自然带呈现不同自然景观。所以说大峡谷的两边是垂直的„„(生说“自然博物馆”,师板书)师:我们再随作者把目光投向大峡谷的台地边,我们看到了„„; 生:藏族和门巴族同胞的木屋。

师:投向河谷平原上,我们又惊喜地看到了„„

生:黄色的油菜花、紫白色的豌豆花,镶嵌在绿浪翻滚的青稞地里,好似一幅精美的水彩画。

师:黄色、紫白色、绿色„„构成了多么精美的水彩画!让我们跟随摄影师一起去欣赏这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精美画卷吧。(配乐出示一组图片,欣赏)

师:看着同学们那陶醉的表情,老师真想现在就带你们飞到那儿去。想不想去?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我们一起飞,飞到那令人神往的大峡谷去。(放音乐)顺着陡峭的山路我们来到大峡谷的山坡上,放眼望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谷底的奇花异草、亚热带雨林„„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

生2:我仿佛看到了山坡上浓郁的常绿阔叶林„„仿佛听到了鸟儿动听的歌唱„„

生3:我仿佛看到了峡谷高处坚挺的松柏„„听到了催人奋进的滔滔江水声„„ „„

师:欣赏着峡谷内这美丽的风光,我们又来到大峡谷的平原上。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又仿佛看到了藏族和门巴族同胞那漂亮的小木屋,身着盛装的藏族和门巴族同胞正跳着欢快的舞蹈欢迎我们„„听到了他们热情的欢呼声及嘹亮的歌声„„

生2:我又仿佛看到了黄色的油菜花、紫白色的豌豆花,镶嵌在绿浪翻滚的青稞地里,各式各样美丽的蝴蝶在花朵上空翩翩起舞„„听到了蜜蜂嗡嗡的叫声„„ „„

师:看着这恍如梦幻般的仙境,我们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生1:好一幅精美的水彩画!生2:好一幅大自然的杰作!生3:好一个美丽神奇的大峡谷!生4:这应该就是神仙们住的地方吧!„„

师:难怪这里被人誉为“西藏江南”、“西藏的西双版纳”!(板书:西藏江南)

这么迷人的景色,我们可得多欣赏一会儿。谁愿意带着大家一起再去走一走,再去看一看。生:配乐美读。

师:其实,雅鲁藏布大峡谷吸引我们的还远不止这些,还有„„你接着说。

(四)最后一块秘境

生:读“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的激流至今没有一人敢于漂流,它的谷底至今没有一人能全程穿行。”我感觉这里太神秘了。我以后一定要到那里去探秘、去考察。

师:(板书:最后一块秘境)

是呀!这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这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的确在深深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读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顶级赞叹:(再出示)

“这里有世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生:齐读此句。师:(板书“令人向往”)

同学们看,作者在这里连用了几个“最”字? 生:七个。

师:老师在想,这里的“最”字可不可以换成“非常”呢?把它换成“非常”试一试? 生:(比较读)

生1:不可以。“最”是指极限,顶峰,没有能超过的。而“非常”就表达不出这种意思来。

生2:这里只有用“最”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大峡谷的独一无

二、无与伦比。

师:其实,大峡谷还有许多世界之最,你知道吗?(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几个世界之最)

生:(读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几个世界之最。)

师:此刻,你是否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句话。(指名再读此句:这里有世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师:一位美国总统曾说过,没有到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等于没有到过

美国。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出示: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生齐读)师:再次自豪地说。

(生再次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四、拓展延伸

师:可这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却有许多人并不了解。你能不能为他设计一则广告语,将它宣传出去。让世界上有更多的人到那里旅游,去那里探秘呢?(生思考后交流)

生1:雅鲁藏布大峡谷¬——人间天堂。

生2:你想去神仙们住的地方看一看吗?那么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来吧!

生3:你想去看世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吗?那就请你赶快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来吧!生4:雅鲁藏布大峡谷¬——人间仙境!„„

师:同学们真的很出色,设计的广告语非常有创意。相信有了你们这些优秀广告人的宣传,这里的旅游业一定会更加兴盛起来!下课!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的大拐弯

鬼斧神工

世界之最

无与伦比 自然博物馆

西藏江南 最后一块秘境

篇7: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2、长、深、窄(世界之最)

3、自然博物馆

4、最后一块秘境

教学反思:

篇8: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学生相互交流已搜集的文字、图片。)

3.教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游览一下吧。(板书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4.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感知发现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减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河床、切割、堪称”等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要读正确、流畅,同伴互相抽读课文,检查初读情况。

3.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合适的词?

4.完成填空练习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不仅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三、研读课文,品味欣赏

1.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互相说一说。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从“不容置疑”这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2)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2.全班交流,品味欣赏。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①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它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采用列举具体、准确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

②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些具体数字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些具体准确的数字(雄辩)有利地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③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能不能找个词替换“不容置疑”这个词,为什么?“一争高下”是什么意思?读着这段文字,你的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感受?(自豪,骄傲。)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带着这份骄傲齐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品读三、四自然段。

①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读一读你所画出的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②学生边交流边读出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美。

(引导学生运用“从……到……”的句式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水、山和生物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品味、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

③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你的同伴听,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它。(进一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对语言品读欣赏的能力。)

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结尾,升华情感。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对于人类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完成填空练习2。

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是因为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壮美奇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我们中国人的__________。

四、课后作业

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五、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第一

壮丽 奇异

篇9: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xiaoxue.xuekeedu.com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 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绘声绘色的故事、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到好处的用词,都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极为优秀的说明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能够运用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共同学习并感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情感目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难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xiaoxue.xuekeedu.com

[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初感其“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2.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3.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提示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等。相机板书词语。)

[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让学生体会其神奇壮丽。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

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读到我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

[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用“读到我感到”模式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自己阅读所得,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规范。]

2.学生认真默读,勾画内容。

3.组织小组内交流。

4.班上交流。(随机板书)

(1)我读到“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A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你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学生朗读)

(2)我读到“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也感到“惊叹不已”。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说说你对“鬼斧神工”的理解。

C 读出你的感受好吗?

xiaoxue.xuekeedu.com

(3)我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4)我读到第四段神奇美丽的自然博物馆时,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惊叹与自豪。]

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四、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

[随文学习提纲,能更直接更形象的理解提纲的写法和作用,同时也落实课文安排的“金钥匙”。]

五、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抄写生字(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

3.试写课文提纲。(在学过的课文中任选一篇)

篇10: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的例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的位置。

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教学准备 图片 教 师 导 学 过 程

一、课前清障:60÷15 175÷25 288÷24

二、出示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 88页的例4,重点看算式,商写在什么位置?。思考:

1.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比较两种分步算式,它们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二)自学检测: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课件中自学检测的1、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检测题的1、2题),同桌互改。

3、小结:解决问题应先看清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想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列式解答。

六、当堂训练:

1、练习十九的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例4)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的例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二、重点: 商的位置。

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948 ÷ 4 348÷4

2、自主学习: 出示例4:

学校礼堂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19比28大,28除19个十,商几个十?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商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把28看作30来试商,商6应写在个位上,第一次商后余29比28小,说明商6小了,怎么办?

3、展示交流:

805÷23 826÷59 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4、点拨拓展: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巩固提升: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 9588÷28 总结: 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四、巩固新知:

1、练习十四第7、8题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P79 11、12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例4)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商的位置。

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复习:

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

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4:

(1)学校礼堂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19比28大,28除19个十,商几个十?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商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把28看作30来试商,商6应写在个位上,第一次商后余29比28小,说明商6小了,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197÷28=7……3 28)197

168

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不合适,小了,改商7.7 28)197

196

练一练:

805÷23 826÷59 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

9588÷28 独立完成订正 4总结

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四第7、8题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7911、12

篇11:《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交流,才能真正吸收作者、文本的思维、情感、认知信息,使学生的情感、精神真正与文本引起共鸣。

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用读、品、悟、入、辩等方式与文本进行交流,真正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观。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2)搜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赏乐激趣,情境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风光)师边放视频边激情地说:“看,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多么神奇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了这美丽的风光,听了这动听的歌曲,你觉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怎么样呢?”

2.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资料谈感想。(景色奇异 变幻莫测 鬼斧神工)3.过渡:那么,在作者眼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观看一段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风光的视频,是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下激起情感,调动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如临其境地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壮观。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使学生有参与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脉络来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2.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及成因。第二部分(2自然段):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状。第三部分(3、4自然段):描绘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第四部分(5自然段):写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前景的展望。(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位置、形状、景观、展望)3.分组合作读文章,边读边画出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美景的语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为下一环节深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精读课文,品文赏奇——品 师生共同品析重点段落: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课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学习遇到问题的小组,再集体汇报。3.学生汇报:

生1(预设):文章用列数字的方法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部分,比如“海拔在3000米以上;长504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从这些数字中,我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生2(预设):文中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描写。“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这句话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生3(预设):“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这段话运用“从„„到„„”的句式,气势非凡,表达生动,写出了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鲜明的景色对比突出了大峡谷的山与水的奇绝。

(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重点语句全班指导并练习朗读。)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课堂上教师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景观。体会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手法来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再读课文,感悟文情——悟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想学习后的深刻感受,并写下批注。

设计意图:在学习中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更好地领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更好的体会文章的教学难点。

五、创设情境,深化主题——入

请同学们边观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视频,边想象自己正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说说你的见闻和经历吧!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材料内容,先同桌之间交流,经过整理以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换位体验,把学生带入课文,“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结合视频以及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来说见闻和经历,激励学生想象探索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奥秘过程,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六、精读课文,品文赏景——辩 请几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探索经历。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仿佛真的来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雅鲁藏布大峡谷以它奇异的景观令我们折服!希望同学们课后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且继续搜集一些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将来有机会要亲自去看一看啊!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议论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鼓励他们发表个性化辩论,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和视频以及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来畅想自己的探索经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整理和运用能力。课后对学生的积累提出要求,目的是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学生通过读来理解课文,感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美丽。如在读、品、悟、入、辩的环节里,教师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既体现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课标要求,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篇12: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了解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2.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二、从“远看”到“近看”,体会长城特点

(一)研读“远看”,体会长城特点。

1.学生自由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万三千多里”。(13000里,每天走8里,需要150天,也就是整整一个学期——长。)

(2)用形象观察法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先观察课文下边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出示长城视频,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

3.指导感情朗读。(多么长、多么气魄雄伟的长城啊!你能用朗读把长城的雄伟气魄表现出来吗?)

4.小结:这样长,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其他国家有吗?所以作者这样赞美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中心句,学生齐读。)

(二)略读“近看”,体会长城特点。

1.学生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2.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结构。出示长城近景图,让学生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

3.从长城的设计巧妙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1)引读: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墙顶上()。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

(2)自由谈设计特点,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4.小结:这么高大坚固的工程,让人不禁为其壮观震撼;这么巧妙的设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怎能不让人惊叹!(学生齐读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第二课时

一、从“单看”到“多看”,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1.“单看”条石,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每一个站在长城上的人,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么伟大的工程是怎么建成的呢?

(1)出示句子: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2)学生默读,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思考、体会、批注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紧紧围绕数量多、重量大、设备差、山势陡来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4)配乐,学生闭目想象,教师激情描述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悲壮场景。

(5)有感情地朗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多看”其它,联系一、二自然段及课外积累,深入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1)“单看”是什么意思?(只看、仅看)刚才,我们只看了条石就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容易,如果我们再联系1、2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修筑长城的不容易?

(2)学生读书、汇报:高大坚固、十分平整、设计巧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长逾万里、崇山峻岭体现了到工程的浩大和艰难。

3.激情引读,深化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及民族自豪感。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所以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学生接: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总结方法:同学们,我们这样前后联系、课内外结合阅读思考,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血汗和智慧。这是阅读课文的好方法,大家今后注意运用这个读书方法。

二、总结全文,延伸课外

上一篇:而知之初中作文下一篇:从期末试卷反思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