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2024-04-08

《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精选14篇)

篇1:《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课 题教学内容 3 北京 天安门 课时 2

教学目标 (情感、知识、技能) 1、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6个生字:北、京安、门、前、升;认识宝盖头,认识上下结构;理解北京、天安门、前、红旗、升等词语的意思;认识逗号,进一步落实句号和句子。3、学会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初步学会用“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有什么”的句式说话。

重 点 生字和词语的掌握和两种句式的训练。

难 点 “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训练;字形难点:北、前、升;字音难点:京、前、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录音机、投影片

教 学 过 程 时 间 备 注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看图说话,知道天安门在北京,北京是我国首都。 2、课文,学习生字;认识宝盖头,理解词语:北京、天安门。 3、会增强书写生字,初步学会句式“什么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组词读熟字:女、口、月、我、爱、国、你、是、们、小。 2、指名读带调的韵母 3、做游戏,认读生字。 二、看图说话,引出课题。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边提高歌曲,边看投影。 2、听后后看图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你知道天门在什么地方?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党中央、国务院都在北京。 练习说话: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或者: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4)、天安门前广场上飘着什么? (5)、连起来说说图意。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北京 天安门 教学生字:北、京、安、门。齐读课题。 4、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比谁学得好。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示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1)拼拼读读,读通句子。(2)圈出生字,想个办法记住它。 3、指名读生字卡片,正音。 4、学生字:(1)字音难点 北京 “北”还可以和谁交朋友?“京”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 (2)认识“宝盖头”跟着老师说说它的笔画顺序。认读“安”看看说说这个字是由哪两个部分合起来的? 像“安”这样由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的字着种结构就叫上下结构的字。回忆哪些字是上下结构? (3)门、升 请你好说说这两个字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 门:进行口头组词:大门、门口、门前、前门、木门 (4)前:读准三拼音。重点进行字形的指导。 5、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四、巩固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读,说好所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口头填空:北京是( )。 天安门是( )。 3、指名书空:北 京 前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随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初步认识逗号,进一步认识句子,句号。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口组词 3、口头填空:天安门在( )。 北京是我国的( )。 我国的首都是( )。 二、朗读理解 1、指名读课文,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1)认识逗号:一个长句子里面有两个小句子,中间就用逗号,读到这儿是要停顿一下。 (2)试读,齐读,指名读。 2、想想说说:我们为什么爱北京天安门? 指名说。 3、师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看到了天安门就像看到了北京。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热爱祖国,也要热爱被、天安门。 4、指导朗读,读出爱的语气和感情来。 5、“天安门前国旗升” (1)告诉学生:国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天安门每天有解放军战士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也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2)播放《国歌》和升旗投影,理解“升”的意思。 指导朗读。 6、朗读、背诵课文。 三、句式训练 1、北京有( )。(天安门、故宫、长城、人民大会堂) 2、我爱( )。(北京、天安门) 完成课后练习3 四、课堂小结: 1、朗读(背诵)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通过第3课的练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引导学生跟着唱,激发学生的情感。 4、自由组合,交流: (1)、去过北京的同学请拿出照片给大家看,并作介绍。 (2)、没有去过北京的小朋友用彩色的笔画出你心中的北京、天安门。 5、背诵课文: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音乐中,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北京 天安门 (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及演奏,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高低起伏的旋律,掌握乐曲的节奏。

2.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学习看图谱演奏。培养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及演奏,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带来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节奏谱、提示图片若干、CD、多媒体、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学jiefangjun进教室。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我爱北京tiananmen》。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与幼儿共同复习歌曲《我爱北京tiananmen》,调动幼儿已有学习经验。

2.欣赏音乐,播放CD。

听后提问:

A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

B乐曲的节奏感怎么样?

C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干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演唱学习拍节奏。

4.出示图谱,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谱分声部练习拍节奏。2/4 X X|X X|X X|X-||

2/4 X-|X-|X-|X-|XXX|X-||

5.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选择乐器演奏乐曲。

(1)完整看节奏谱用手拍出节奏型

(2)教师指着示意图谱并放慢速度,让幼儿尝试演奏。(3)教师指导幼儿看指挥完整演奏乐曲。

6.自选打击乐器看节奏普进行演奏。

7.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遍。(提醒幼儿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这首原本就很快乐的乐曲让我们用打击乐器配上伴奏,显得更加热闹、活泼起来,生活多美好啊,小朋友高不高兴啊?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孩子们在家长面前显得更为兴奋,并为自己的表现而自豪,使我们的本次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了交流。

节奏乐活动虽说平时进行得不太多,但为什么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将看谱子打节奏的技能掌握的如此轻松呢,我认为,这与节奏谱的设计有很大关系。我在展示完自己打节奏的方式后,问幼儿老师为什么这样打,幼儿很快就能认识到“因为老师在谱子上画了太阳和月亮,还有汽车,太阳就要拍手,月亮就要休息,而汽车就要拉长”。这种直观的教学符号我们平时应多受启发,可用于多种活动之中。

最后的互动环节孩子们和家长都很兴奋,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打节奏时反应比家长还快,虽然是一次打击乐的新授活动,孩子和家长是一起开始进行的这次活动,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孩子们已经掌握得游刃自如,可家长们却手忙脚乱的,看来“学”和“不学”就是不一样。活动结束后,我还开玩笑地告诉家长,回去一定要请孩子们当你们的“小老师”,由此看来,我们都要在学习中共同成长才行!

篇3:《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高二 (6) 班数学老师陈凤飞这几天很着急, 因为红色预警放假正好放掉了几节数学课, 与同头的教师差好几节课, 新课进度完不成, 又正好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 怎么办?

用微信群与学生交流, 学生们说帖子更替太快, 抓不住关键信息……用QQ群, 还不如微信群方便……更重要的是除了师生能聊天式沟通, 教师想讲的、学生想学的内容不能呈现, 学生学习过程不能追踪, 也不能给学生提供及时的练习与反馈……

陈老师想到自己参加的“学习方式变革”项目推荐的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 1分钟完成注册, 几分钟后, 导入学生信息。一切搞定, 就欠微课。从没有做过微课的陈老师突然犯了难……网上搜, 不行, 不是自己的思路, 不是自己的风格。问同事, 大家都一样的问题和疑惑……自己动手, 可要备课、要做PPT, 还要学习录频软件, 还要视频剪辑……微课不“微”啊, 不能等, 更没有时间拖。陈老师拿起了笔、准备了一张白纸, 左手拿手机, 白纸当黑板, 第一节微课就这么录制出来了, 原来录微课也可以这么简单。

陈老师自己录制简易微课, 并运用云课堂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零基础玩转翻转课堂, 原来翻转还可以这么简单。这样, 学生学习、数据采集、信息反馈、师生互动通过云课堂都实现了。

实施流程

1. 录制“抛物线”的微课

陈老师整理了一下思路, 拿出一张白纸、一支笔, 左手拿起来手机, 右手开始讲解抛物线的定义、特点等知识。好在是年轻的“老教师”了, 不用演练, 一气呵成, 一次成功。

2. 导出微课视频

陈老师发现导出的视频是上下颠倒的, 怎么办?求救于班级微信群。高手还是很有同情心的:“老师, 看在你这么笨的情况下, 还是帮帮您吧。”在学生的指导下, 陈老师学会了如何把影像正过来。

3. 将课程上传至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

陈老师打开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网站, 将自己录制的微课, 上传到了自己的个人中心。并根据教学需求在视频播放导航栏里添加了听课提示和问题, 以此增加互动。

陈老师在此处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故意把其中一道题的答案给错了, 让学生找错, 并纠错。

4. 发布课程

准备就绪, 陈老师将自己的微课发布给所教授的班级。

5. 查看学习数据, 分析学习行为

短短不到一天时间, 课程的学习人数就有490人次, 班级学生中40人中有27人完整地学完了课程。

每位学生的学习时长从100多分钟到4分钟不等, 看来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啊。

很多学生都多次、反复观看了微课, 在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 经常地拖回来继续观看, 一方面陈老师为这部分学生的执着与坚持感到高兴, 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她探究学生拖动鼠标背后的原因和动机的好奇。

大家在什么时间点拖动鼠标最集中?为什么?与内容有什么关系?陈老师通过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平台数据做了相关分析。发现:一是此处有老师的提问或者作业, 学生为解决问题出现了用鼠标拖动选择视频内容的动作。二是内容对不同学生而言难易程度不同, 认为简单的学生拖动鼠标往前快进;认为有难度的学生拖动鼠标往后倒退。

陈老师又针对学生在学习微课的一些问题, 做了答疑和讨论。

陈老师当天把上面的数据截屏分享给学生, 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行为, 寻找自己学习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为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学习提供了“有图有真相的”素材支撑。

此外, 由于例题不能交互讲解, 所以陈老师并没有把课堂例题放到微课视频里, 而是放到了后面的课件里。一方面增加梯度, 另外一方面还给出答案让学生参考, 陈老师还故意把其中一道题的答案给错了, 让学生找错, 找出错向陈老师微信汇报, 陈老师都会给学生一句真诚的表扬和鼓励。

学生访谈

问:你觉得微课有用吗?

学生1:有些概念不清了, 就重新看一下视频, 感觉比上课方便。

学生2:上微课, 见不着老师的脸, 容易溜号, 所以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

学生3:对自学很有帮助, 希望能坚持。

学生4:对于后面的复习应该很有用吧, 可以温故而知新。

问:有什么建议?

学生5:是不是以后寒暑假都要通过微课来“监督”学习了?

学生6:如果寒暑假用微课的话肯定是有用的, 重点可放在数学常识性的知识, 不会增加课业负担。

老师反思

陈老师在反思中写道: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 并通过数据与直观的图表呈现, 不仅让老师看得见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行为, 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反思工具。正如学生所说, 看不懂可以反复看, 直到学懂为止。此外, 也可以比照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 在比较中反思自己的学习, 这种对比学习过程的方法比原来比照成绩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问题根源。

此外, 陈老师认为微课授课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协调和连贯性设计, 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

专家点评

完整的翻转课堂教学包括微视频、教学活动和学习分析三个要素, 三个要素的有机融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也才能帮助教师的智力服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为教师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提供了一个便捷易施的途径, 信息技术所能发挥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简单是“王道”, 去掉那些眼花缭乱的“装饰”, 用简单的方法拍成微课供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内容, 其实更是感知到了老师对自己学习的那份关心和帮助;完整是“关键”, 放手让学生自己遨游、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教师每时每刻都在电脑或手机的另一端鼓励着学生, 能够让学生渴望学习的“心”充满期待和动力;数据是“英雄”, 老师通过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 快速地、有针对性地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情况, 读懂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把“数据”转化成了对学生学习的关心指导和智慧服务。这样, 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数据之间、学生与数据之间的边界打通了, 虽然是课堂翻转, 其实已经“翻转”了传统意义上师生关系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教师的实际获得多了, 学生的实际获得也多了, 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成为了师生和谐民主关系的纽带。

篇4:《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一一天安门广场,它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在明代,这里叫做承天门广场,为T字型广场,广场东西分布着文职和武职机关。清代的时候随着承天门改名为天安门,广场也改名为天安门广场。天安门记广场录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惧流血和牺牲,争取独立自由的勇气和坚强。1919你爆发的“五四”运动,1935你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的“反饥饿、反内战”示威游行等,都发生在天安门广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首都30万人目睹了新中国的诞生。解放后,将T型广场建筑拆除,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国十周年前建筑了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等大型建筑。在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在原来中华门的位置上建立起了毛主席纪念堂,从而形成了广场今天的建筑格局。国庆50周年前夕,再次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改造。用28万块浅粉色花岗岩取代了过去的水泥砖;广场两侧各辟4800平方米的绿地,总面积9600平方米,象征着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并改善了照明系统。改造后天安门广场更加美丽与壮观。

好了,现在我就从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起,来为大家介绍。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耸在天安门广场上。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在天安门广场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后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建纪念碑。于1952年正式兴建,1958年5月1日隆重揭幕。碑高38米,碑顶采用传统建筑形式的盝顶规制。纪念碑的碑文分两部分。碑身正面向着天安门,刻有毛主席亲笔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则是由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书写的碑文。碑座四周共有10幅汉白玉浮雕,从东面起,按历史顺序排列,依次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江。在胜利渡江的两旁,还有两幅装饰性的浮雕,分别是: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全部浮雕共有180个人物,栩栩如生。

纪念碑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由位于南半部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了从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到清王朝灭亡的中国通史。北半部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的是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文物(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奏折、清宣统皇帝退位的诏书、李大钊遇害的绞架)。

在纪念碑的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纪念堂全部工程仅用了六个月。于1977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一周年时正式开放。整个纪念堂主体建筑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我们进入的是北大厅,迎面有三米高的汉白玉毛主席坐像,坐像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副描绘祖国山河的巨型绒绣,这里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地方;核心部分是瞻仰厅,正中砌有黑色花岗岩的棺床,四周鲜花簇拥,棺床上的水晶棺中安放着毛主席遗体,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瞻仰厅的南侧是南大厅,毛主席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诗词镌刻于这里。三个大厅的东西两侧有休息厅。老革命家纪念室设在二楼。

纪念碑西侧是人民大会堂。它于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国庆前竣工,占地面积17.18万平方米。整座建筑平面成“山”字形,中央最高处是46.5米,是整个天安门广场中的最高建筑。大会堂分为三个部分:南部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区;中央是万人大礼堂,有座位一万个,礼堂顶部有巨大的红五角星,放出70道光芒、40片葵花瓣、500个满天星及三环水波式暗灯槽等各种灯饰,寓意为“万众一心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北部是宴会厅,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可供5000人的坐席宴会或1万人的酒会,是我国最大的宴会厅。

好了大家向北面看,可以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空中。在1991年我国颁布了《国旗法》。为适应新的升降旗要求,对旗杆和基座进行了改建,并于1991年5月1日竣工。新基座面积扩大到36平米,四周有2米宽的通道,基座外环铺2米多宽的赭红色花岗岩,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最外层是5米宽的绿化带,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另外,四周是56个金黄色铜制的隔离墩,象征着56个民族乎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新的旗杆为无缝钢管制成,分4节,重7吨,高32.6米。天安门广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观,那就是升旗和降旗仪式,升降旗仪式分为节日和平日两种,在每月的第一天或者国家重要庆典,都要举行节日升降旗仪式,届时由国旗护卫队官兵36人和军乐队员60名,组成仪仗队,由军乐队员现场演奏国歌;平日呢,只有36名国旗护卫队官兵执行升降旗仪式,仪式进行时只放录音。升降旗时,仪仗队分四列纵队由天安门正门出,行至金水桥南侧,正步走138步,准确到达既定位置。每天升旗的时间以日出为准,降旗则是以日落为准,整个升旗仪式过程为2分7秒。在1949年9月27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提案。国旗图案的设计者是曾联松,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亲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长5米多,宽3米多。如今这面国旗收藏在中国国

家博物馆内。

讲完了广场上的建筑咱们穿过地下通道来到天安门城楼前我为大家讲一讲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城楼高33.7米。1970年重建。重修后抬升扶正了木构架和斗拱,于是升高了一米,天安门城楼现在的高度是34.7米。天安门城楼由须弥座、城台、城楼组成.基座是汉白玉须弥座,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城楼里现在是以49年开国大典时的情形布局的。

在天安门城台正中大门上方挂有一副巨型毛主席画像,画像高6米、宽4.6米,加上像框约1.5吨。每年国庆节前都重新绘制。城楼重檐正中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图案以周令钊和张仃的创意为基础,最终由梁思成完善设计。国徽图案由天安门、国旗、齿轮、麦稻穗、红绶带组成。在城楼的东西两侧还有红底白字的全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明清时期长安街以天安门城楼为界分东、西两端,东长安街从长安左门至东单牌楼,西长安街从长安右门至西单牌楼。如今的长安街向东延伸到通州区,向西延伸到石景山区。全长46公里,最宽处有100米。

篇5:《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

这节课我的整体安排是先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在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环节中,我先没有将歌曲名称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听一遍,然后猜一猜歌曲讲了些什么,当第二遍欣赏时我要求学生认真听,听一听歌曲一共分为几段,哪一段和哪一段一样;由于我认为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听过这首歌曲,所以在一次备课中我想学生可以回答出来,但经过上课下来,我发现有的学生天赋很好,能够听得出来,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上来,经过我认真的反思,我想小朋友能够会唱的歌不一定能够分析它,而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逐步的叫学生来了解掌握分析理解歌曲的能力,所以在二次备课的时候,我仍然是先让学生自己听,尽量用动作等形式提醒他们,当学生实在理解不上去,我再随音乐打手势分别出示第一二三段,然后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我是这样分的,接下来我再问哪一段和哪一段一样时,我发现多数学生很快就感受到了,能够及时的做出回答。

在一次备课欣赏的部分我安排了两个环节,分析完段落后,先是“听到独唱时把小手举起来,听到齐唱时将小手藏起来,看看谁听得最仔细,反应的最快”,然后再“随音乐让学生加上美丽的舞蹈”,但是经过第一节课上完,我觉得听独唱举手部分学生的兴趣极高,所以我在接下来的课中将两部分调换了一下,现编舞蹈再听独唱或齐唱,这个环节结束以后,伴着学生热烈的氛围,直接问一问“同学们感觉快不快乐啊?”学生很自然的回答:快乐。“那么老师这里有一首《多快乐》,同学们听一听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这样很自然的就过渡到了学习歌曲的环节,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仍然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强调,学唱完后再拿打击乐器来为歌曲边唱边伴奏。有的班级接受能力好时间有剩余也可以分组来比一比赛,点评一下优缺点。

篇6:《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一_1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生字“升”。

2、朗读,理解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3、会用“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有什么”的句式说话。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昨天我们学习了新的课文,请小朋友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出示:

3、北京天安门)

我们昨天认识了5个新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我们开列小火车来读读看。(出示:生字)(“京”后鼻音到位,“安、门、前”前鼻音到位)

(1)“安”的偏旁是什么?(生:宝盖头)“安”是什么结构的?(生:上下结构)

(2)谁能来说说“北”的笔顺?(指名)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2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北京吗?在报纸上、书上、电视上看到过北京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吗?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图片)

二、学习生字“升”

1、复习逗号、句号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一句,只有一个句号)那么这个像小豆芽似的标点叫什么啊?(出示:逗号变红)它表示什么?(逗号,表示一句话没说完,中间停一停)

2、学习生字“升”

(1)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思考:我们还有哪些字没有学过?(旗:这个字我们看到会读就可以了,跟我一起读一读)(升)

(2)自学:面我们就来学习“升”这个字。请小朋友们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么自学生字的?(生:读读音,记记形,写写笔顺)现在请你们用这个方法自己学一学这个字。(出示:升)(巡回指导)

(3)教字音: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能读一读?(指名,纠正)我请几组小朋友来试试。(开小火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记字形:“升”是一个独体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吗?

(5)教笔顺:你会写“升”吗?谁能来说说它的笔顺?我们一起把手拿起来写一写。

(6)教书写:“升”在田字格里怎么放呢?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看了。(出示:“升”的书写)撇在左上半格,横从横中线往上斜,稍微长一点,竖撇在竖中线左边,竖的起笔比撇高,竖比竖撇长。你会写了吗?请你在本子上写一个。(展示,讲评)

(7)你能给“升”找找朋友吗?(出示:升旗、升高、上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课中操

小朋友们,“我爱北京天安门”还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呢,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加上你的动作。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我们的歌和课文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读一读。(出示:课文)

2、指导理解第一句

(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象征着北京,看到了天安门,就像看到了北京,看到了祖国。小朋友们爱自己的祖国吗?那么你们一定也爱北京、爱天安门了。那么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你的爱来。(出示:我爱北京天安门)谁来试试?(指明2—3个)

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让我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得更爱祖国,好吗?(范读)你们能跟我比一比吗?自己再来练习一下。

(2)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跟我比一比的?(指名,边评价边发红星)

我们一起读一读。我开一组小火车读读看。

他们读得真好,你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觉得自己行的小朋友站起来读一读。

3、指导理解“天安门前国旗升”

(1)小朋友们每个星期一都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看着国旗慢慢升起,那么你们想知道在天安门前,解放军叔叔是怎么来升国旗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解放军叔叔站得多正啊,说明他们非常尊敬国旗,热爱国旗。那么,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出示:天安门前国旗升)(指名)

(2)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什么时候升国旗吗?(运动员获得金牌、国家领导人到外国访问)是的,国旗代表我们的祖国,看到国旗升起,我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所以我是这样来读这句话的。(范读)你们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吗?那么请你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指名评价、齐读)你在升国旗的时候是怎么做的?(立正敬礼)请你们起立做一做。小朋友们站得真好啊,说明你们真热爱国旗,那么请你们再带着这种自豪和骄傲,站正了读读看。

4、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能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同桌练习一下,比比谁读得好。哪个小朋友愿意试试?

我请一个小组试一试?哪个小组坐得最端正?

女生愿意读一读吗?(起立读)男生有信心读得比女生更好吗?

大家都读得这么好,我相信男、女生合起来的声音会更好听。我们一起读一读。

五、句式训练

1、(出示:北京是())你能把它说完整吗?

你还能来说一说“什么是什么”吗?(出示:()是())

2、(出示:北京有())你还会说吗?

那么你能够来说说“哪里有什么”?(出示:()有())

六、背诵课文

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文。

多么美的句子啊,你能把它背出来吗?试试看。

教学回顾:

篇7:《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一、唱儿歌

儿歌是一种形式短小、语言单纯、意思明了、适合儿童心理和行为的传唱诗体, 其中有孩子自编自传的, 亦有成人拟作借助儿童之口而讽喻时政的, 但他们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于儿歌的形式明快简捷, 易于上口, 深受孩子们喜爱。根据孩子们的描述, 他们通常在课间休息、回家路上、下午做完作业出来玩、周末等闲暇时, 两人或两人以上在一起就会开心地唱起儿歌。笔者收入了在以上情境中孩子们唱起的几段儿歌。

1. 改编名言

2007年10月17日, 笔者于北京市海淀区今典花园小区遇到一位活泼可爱的四年级小女孩。当时她的外婆陪她在小区的健身区里玩, 偶遇之后, 她很热情地讲了下面一首儿歌:

穿李山 (化名) 的鞋,

走自己的路,

让李山找鞋去吧。

这首儿歌改编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神曲》, 原句是“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是用来调侃某人的。“李山”是化名, 孩子们调侃谁, 就把名字换成被调侃的那个人。这首儿歌中孩子们将同伴或者想象出来的人物的名字用于游戏中, 反映了孩子对名字和称呼用于正确情境重要性的认识。孩子在非游戏状态下, 非常重视别人用他自己的名字正确地称呼他。用有意义的话来相互调侃, 把从外界接受的信息, 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改编, 这看起来很“调皮”, 但是,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儿童用同伴的名字来调侃时, 显然是将其当做不真实的事来玩, 他们对真与假、好与坏、对与错的区分是有意识的。

2. 与社会现象相关

2007年10月18日, 笔者再次来到北京市海淀区今典花园小区的健身区, 晚饭后, 又遇到了那位小女孩, 当问起她们还有什么朗朗上口的儿歌时, 她马上又兴奋起来, 随即讲述了以下这段儿歌:

星期四的早晨白雪茫茫,

捡垃圾的“某某某”排成一行行,

警察一指挥,

冲向垃圾堆,

臭鞋巴儿、臭袜子,

直往嘴里塞。

捡了十块钱,

买瓶敌敌畏,

干杯干杯,

死了一大堆。

在儿歌中提到的“某某某”通常情况下, 孩子们会换成他们调侃的对象。从儿歌内容来看, 这首儿歌中“警察”“捡垃圾”都属于典型的类型角色, 他们的行为特征具有高度的可预知性, 他们的行为范围也有明确界限, 对于孩子而言, 这些角色往往与特定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儿歌反映了孩子们对社会角色和社会分工的初步认识, 他们通过想象能将简单的事情编撰在一起, 也体现出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独特感受。

3. 与家庭角色和人生阶段相关

2007年10月18日, 当笔者还在听以上提到的那位四年级小女孩唱儿歌时, 另一位今典花园小学五年级小女孩 (因为认识四年级的小女孩) 凑上前来, 一听在唱儿歌, 就提起了以下这段儿歌, 她们商量好一起齐声唱到:

今年老猪二十八岁,

娶了个媳妇儿叫OK。

OKOK生了个宝贝,

宝贝的名字叫乌龟。

乌龟乌龟快点长大,

爸爸教你学文化。

一分儿两分儿我经常得,

三分儿四分儿我阿弥陀佛。

五分儿六分儿我一年得一次,

一百分儿我从来没得过。

爸爸妈妈别生气,

都怪儿子不争气。

抽烟喝酒打麻将,

男女厕所都敢“进”。

唱到儿歌的最后, 两个小女孩孩子同时说“进”, 并且同时出手, 手势为“石头—剪子—布”中的一种, 这样就能看到结果:谁输了谁就是那只乌龟。从上述儿歌可以看到:家庭角色和出生以来的各个阶段都是通过儿歌融合在一起, 表现出情节性, 包括职业、婚姻、养育、语言。这些整合在一起的儿歌是孩子们对于生活的最初体验, 尽管不甚明白其中的含义, 却表现出他们对外部现实世界的适应性;随着情节的发展, 场景从家庭转移到社会, 情节也越来越复杂, 儿童将家庭感知为一个人际关系的系统、一个双向态度和行为的复杂结合体;富有想象力的儿童在处理、重组、扩展名称和事物以及人和行为关系方面的经验——是他们学习社会文化的产物。

4. 与文化角色和故事相关

下面这段儿歌, 也是由以上提到的两位小女孩唱诵和表演的, 在她们的讲述中, 和小伙伴们在学校平时没事的时候或者聚会的时候都会玩这个游戏:

传说天上有个嫦娥, 谁是嫦娥

恭喜嫦娥

嫦娥家里有个老皇帝, 谁是老皇帝

恭喜老皇帝

老皇帝喜欢杨贵妃, 谁是杨贵妃

恭喜杨贵妃

杨贵妃生下个龙太子, 谁是龙太子

恭喜龙太子

龙太子喜欢小龙女, 谁是小龙女

恭喜小龙女

小龙女家里有个老巫婆, 谁是老巫婆

恭喜老巫婆

老巫婆家里有个乌龟王八蛋, 谁是乌龟王八蛋

恭喜乌龟王八蛋

伴随着孩子们唱诵儿歌, 在同时念到“谁是某某”的时候, 他们会不约而同地通过规则游戏“石头—剪子—布”来判定其中的“谁”, 如果谁输了, 谁就是那个“某某”。而赢家就会双手作揖, 说道“恭喜某某”。首先, 通过“石头—剪子—布”使在场的同伴都有均等的机会, 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这些角色通常受文化的影响, 建立在他们的即时经验的基础上;其次, 从故事线来看, 他们通常会把各个文化角色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展开的情节, 比如将“嫦娥”“老皇帝”“杨贵妃”“龙太子”“小龙女”“老巫婆”“乌龟王八蛋”这些典型的文化事项联系起来, 通过相互传唱, 孩子们在自然状态下就会熟知这些独特的源于中国文化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孩子们重新组织这些文化事项的想象力。

二、边跳边唱的儿歌

这类儿歌, 通常与规则游戏相生相伴, 有较强的外显性。儿歌的节律感增加了规则游戏的节奏感, 也给规则游戏增添了乐趣, 使孩子们乐此不疲。以下是笔者收入的两个游戏。

1. 编花篮儿

这是女孩子爱玩的游戏, 这种游戏通常要四人以上, 玩时先手拉手面向圈内, 逐渐将左踝挂在左边同伴的两手之间, 左边同伴将右踝挂在前一同伴的左脚腕处, 依次类推, 最后将第一位同伴的脚从两手之间取出架在最后一个同伴的脚腕处, 互相别在一起。开始玩时, 后背相向, 一脚着地, 向同一个方向跳跃 (图片1) , 边跳边唱:

编, 编, 编花篮儿,

花篮儿里面有小孩,

小孩儿的名字叫秀兰儿,

蹲下去, 起不来,

坐下去, 起不来。

孩子们身子蹲下去, 再起来, 再跳, 再唱, 再蹲, 一直进行下去, 但是只要有一个坚持不住, 就要重头开始。孩子们伴着儿歌的韵律有节奏地使自己身体跳动, “蹲”、“起”的动作与之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体力、耐力, 更磨砺了孩子的毅力。因为, 一旦其中一名坚持不住, 就要重新开始。因而, 孩子们在潜意识中有了“集体”这样的概念, 因为从身体来说, 他们的脚勾在一起围成圈, 体现了形式上的“相连”;从心理来说, 每个人都希望能一起就着儿歌完整地跳完一遍。

2. 跳皮筋儿

这也是一项女孩子爱玩儿的游戏。在笔者于学校的参与观察和访谈中, 女孩子示范了多种多样的玩法, 皮筋儿由一根长绳打结之后串成一根, 可以单跳一根, 也可以跳两根, 皮筋儿的位置由低到高, 跳法由易到难。笔者所搜集到的跳法有:“茅坑儿”“自由大世界”“五朵金花金又金”“桃核”“花仙子”, 还有“五提”和“五卷” (图片2) 。她们在跳的过程中还会唱着或者哼着有节律的儿歌如下面两段:

毛主席的像挂在墙上,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从儿歌的内容看到文化的传承性在孩子们身上的体现, 正如也许他们并不理解“毛主席”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对中国人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可通过儿歌他们却传唱着毛主席提出的“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理念。诚然, 孩子们即使在玩同样的游戏, 也会有不同的新意, 一个段落结束后, 总有人会提出换一种玩法, 而一首儿歌就对应一种玩法。

小倩,

小倩的爸爸是警察,

每月的工资八千八,

养不起的鸡,

养不起的鸭,

养不起的老婆要自杀。

如前所述, 儿歌中反映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 如果第一首儿歌是一种正向的引导, 那么第二首儿歌则反映了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儿歌节奏明快, 朗朗上口, 像是给生硬的规则游戏插上了充满乐趣的翅膀。而这样的结合方式, 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动作与语言配合的契机。

综上所述, 通过儿歌及与之相伴的规则游戏可以发现:游戏中包含的规则是由孩子们自己约定而成, 随着身体的成熟、技能的提高, 孩子们游戏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展, 从而使游戏变得越来越复杂, 更多的游戏资源被整合到一个更为复杂的游戏中。例如我们看到将“石头—剪子—布”这样的规则游戏与儿歌相配合, 既包含了语言游戏也包含了行为游戏。

篇8:《我爱北京天安门》教案

1、自由读

2、出示图片

3、组织交流

4、为什么“五星红旗要与旭日一同升起?”

5、创设:你们看,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6、组织齐读。

二、合理想象自主学习

1、每当节日来临,天安门穿上了盛装,如同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上什么?

2、师板书:花、灯、礼花、人们

3、每一个成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划了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或说给大家听。

4、出示黑板

5、齐读

6、根据成语引背

三、表达心声自然总结

1、亲眼见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学,一定有许多的感受。

2、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一定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

3、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思索: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有着写景文共同的特点,一是景观方位清楚,二是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一、思想上,明确了历史背景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才会吸引这样多的游客。所以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先调查学生去北京的人数,在统计去天安门的人数,提出疑问:为什么到北京来的游人都要去天安门广场呢?学生自然运用生活积累谈到了景色的同时,也涉及到历史。

二、教学时,扣住历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观更加动人的点。

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通过,将开国大典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反思:

问题一:课堂上有些散

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导游”的朗读。使得“导游”“游人”之间缺乏交流、共鸣。使整节课得结尾显得散乱无章。

问题二:画面代替了学生思维想象

因为有着较好的,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

问题三:激励语太多,显得虚

篇9:《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情感、知识、技能)

1、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6个生字:北、京安、门、前、升;认识宝盖头,认识上下结构;理解北京、天安门、前、红旗、升等词语的意思;认识逗号,进一步落实句号和句子。

3、学会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初步学会用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有什么的句式说话。重点生字和词语的掌握和两种句式的训练。

难点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训练;字形难点:北、前、升;字音难点:京、前、升。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磁带、录音机、投影片 教 学 过 程 时 间备 注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看图说话,知道天安门在北京,北京是我国首都。

2、课文,学习生字;认识宝盖头,理解词语:北京、天安门。

3、会增强书写生字,初步学会句式什么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组词读熟字:女、口、月、我、爱、国、你、是、们、小。

2、指名读带调的韵母

3、做游戏,认读生字。

二、看图说话,引出课题。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边提高歌曲,边看投影。

2、听后后看图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你知道天门在什么地方?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党中央、国务院都在北京。

练习说话: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或者: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4)、天安门前广场上飘着什么?

(5)、连起来说说图意。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北京天安门

教学生字:北、京、安、门。齐读课题。

4、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比谁学得好。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示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1)拼拼读读,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想个办法记住它。

3、指名读生字卡片,正音。

4、学生字:(1)字音难点北京北还可以和谁交朋友?京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

(2)认识宝盖头跟着老师说说它的笔画顺序。认读安看看说说这个字是由哪两个部分合起来的?

像安这样由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的字着种结构就叫上下结构的字。回忆哪些字是上下结构?

(3)门、升请你好说说这两个字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

门:进行口头组词:大门、门口、门前、前门、木门

(4)前:读准三拼音。重点进行字形的指导。

5、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四、巩固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读,说好所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口头填空:北京是()。天安门是()。

3、指名书空:北京前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随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初步认识逗号,进一步认识句子,句号。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口组词

3、口头填空:天安门在()。北京是我国的()。我国的首都是()。

二、朗读理解

1、指名读课文,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1)认识逗号:一个长句子里面有两个小句子,中间就用逗号,读到这儿是要停顿一下。

(2)试读,齐读,指名读。

篇10:《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画tiananmen三层梯形的主体结构,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画的基本方法。

2、引导幼儿对称、均衡地安排画面,并尝试添画。

3、加深对我国首都北京的认识,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画tiananmen三层梯形的主体结构,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画的基本方法难点:能够对称、均衡地安排画面,并尝试添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tiananmen,美术画册。

2、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我爱北京tiananmen,引入活动。

二.出示图片-tiananmen引导幼儿观察tiananmen的结构,了解tiananmen这一建筑物的对称关系。

加深幼儿对首都的认识,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讲解tiananmen的主体结构tiananmen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黄琉璃瓦顶,下层是朱红色城台,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

四..教师有重点地示范作画,突出画面布局,教幼儿由下往上画的方法。

五.欣赏PPT课件,提出绘画要求。

(1)注意绘画的步骤,表现出tiananmen城楼的主要特征。

(2)提醒用勾线笔。

六.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七、作品展览师,生共同讲评。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有着写景文共同的特点,一是景观方位清楚,二是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通过课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tiananmen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tiananmen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tiananmen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因为有着较好的课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

篇11:《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积极主动参与欣赏并表现天安门的活动,按要求对天安门进行添画并均匀涂色,感受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2.热爱天安门、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知道天安门城楼在北京,了解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磁带,教学挂图“天安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天安门挂图。教师:这上面是什么?它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回答。

2.引导幼儿欣赏天安门的造型结构合色彩。

(1)复习儿歌:天安门

(2)引导幼儿欣赏天安门的造型。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儿歌:天安门,现在请大家再来看一看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天安门城楼宏伟高大,底层有大门,中间的门高大些,两边各有两个矮些的门。楼上有柱子,挂着红灯笼,门楼两边还插有红旗。屋顶上铺着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的屋角伸出并向上翘起。

(2)引导幼儿欣赏天安门的色彩。

3.引导幼儿学画天安门并进行添画活动。!.快思.教案网出处!

(1)。老师边讲边示范绘画天安门,画好天安门轮廓后,请幼儿观察,这幅“天安门”图里少了什么?应该怎么办?

(2)。示范添画“天安门”,并讲解添画步骤。

(3)。幼儿添画天安门,鼓励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自己绘画天安门。老师巡视指导。表扬画的好的幼儿。

3.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将天安门图片布置在结构角,启幼儿搭建天安门。

2.让幼儿学画天安门。

教学反思:

因为我们班幼儿平均年龄比较小,而且今年增添了很多新生,他们在绘画方面发展较慢,所以,我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了活动目标,但因为我对很多幼儿降低了活动目标,导致一些应该能自己独立绘画天安门的幼儿也选择了添画天安门,对这些幼儿的指导还要加强。区域活动的时候,我可以再对这些幼儿加强目标,提高要求,请他们独立绘画天安门。

篇12:天安门广场 教案教学设计

1、学会1--2自然段中的生字词,理解1--2自然段。

2、能掌握一些读通、读好课文的方法。

3、通过学文,画出天安门广场地平面示意图,感受天安门的雄伟壮观。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投影(课前布置收集有关天安门的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激趣交流

1、谁去过天安门广场,你有什么感受?

其他同学想不想去游览?

今天老师就领大家一起去北京游览天安门广场,开心吗?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交流收获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力求读通句子,注意长句的适当停顿。

(3)小组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教师巡视辅导)

3、指导学生画出天安门广场平面几何示意图。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来读第一段?

2、纠正读或模仿读。

3、说说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留下了什么印象?

4、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1、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方法同学习第一自然自然段)

2、读了这段话,你有问题吗?

相机理解:雕梁画栋

3、天安门及门前的金水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师:天安门雄伟壮丽,金水桥格外挺拔,让人不忍离去,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

5、说话训练:学习这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以《我们的教室》或《花坛》为题说一段话。

五、指导书写:

瓦 栋

请几个到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感受,激发情感共鸣。

3、学生交流有关“天安门”的资料。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生自学相关内容,也可小组合作,画图。

指名读

(最宽广、最壮观)

5、练读后指名读。

可指名多个学生朗读

学生质疑

△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雄伟壮丽、格外挺拔……)

4、齐读第二自然段。

练习说话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天安门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天安门广场

(学生上台画天安门广场平面示意图)

最宽广最壮观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课时

天安门广场 教学时间

1、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理解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2、能凭借课文质疑并展开想象,能背诵第4--6自然段。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能凭借课文质疑并展开想象。

投影(准备广场周围建筑群的示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读1--2段。

2、默写“雕梁画栋”。

二、学习第3自然

1、谁愿意读第3自然段

2、纠正读或模仿读,重点读好:

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5、这些建筑物雄伟壮丽,你产生了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通过朗读表现给大家听。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读读课文第4段,你有困难或疑问吗?

3、是啊,你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深信你也一定很向往天安门广场,让我们一起随作者再游览一下,再回忆那庄严的场面。

四、学习第5--6自然段。

1、请你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晨曦中天安门城楼的雄姿,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小结:是的,我们仿佛看到了“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中国也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多自豪哪!

4、读第6自然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五、指导写字:

碑煌

朗读、听写

指名读

反复练习朗读

3、自读第3自然段,拿出相关的简易图,读后在小组中摆出各建筑物的方位关系。

4、集体交流。

质疑问难

2、用上“因为……所以……”,根据课文内容说说:

(1)为什么全国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

(2)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4、齐读第4自然段。

2、同桌交流和集体交流。

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节日的广场绚丽、热闹!

六、作业布置:

篇13:风筝教案之二 教案教学设计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请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风筝在我们国家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最初它被我们叫做--------后来被叫做-----------现在我们叫它-------。说到纸鸢,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我们以前曾学过一首关于风筝的诗,记得的同学,我们一起吟诵--。看来风筝自古以来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相信你们也不例外。瞧,多可爱的风筝(贴风筝)。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们打开书,翻到第三十八页,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师配乐范读课文)。

二、学文

小小的风筝时时刻刻牵动着孩子们的心,现在请你们自由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风筝写了哪些内容?心情怎样?

生答(略)师边听边板书:做、放、找。评价:你真会读书。

谁来简单地说说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瞧,就连天上的云儿也被孩子们的心情感染了。(画上表示心情的脸谱)

1、做风筝

(1)既然做风筝时是快乐的,谁愿意将这个部分快乐地读一读。

生读,师评价:谢谢你为我们传播快乐。现在请大家像他一样快乐地、轻声地、自由读第二段。哪句话让你感到最大的快乐,就用波浪线把它画下来。

(2)屏幕出示句子。请你们设想一下,如果你们在做风筝,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答略。其实这些美好的想法用一个词说就叫憧憬。

(3)小小的风筝寄托着孩子们这么多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就让我们通过齐声朗读,来表达这美好的愿望吧!

2、放风筝

作者童年的时候,最大的快乐不仅是做风筝,还有--放风筝。

(1)、谁放过风筝?你有这种经历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请你读第三自然段。师评价:你确实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2)、还有谁放过风筝,请你谈谈放风筝的经历和感受吧?

(3)、有些同学可惜没有这种经历,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身历其境,感受一下那快乐的场景吧!(放录像)

(4)、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有很多感受,就请你们快速扫读第三段,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5)、屏幕出示句子。我们快活地喊叫,我们会喊叫什么呢?……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瞧,连大人都夸你们了,心情怎么样?

(6)、师评价:说得真好!能读的好吗?请你们先自己读给自己听,觉得好,就为自己奖一颗星;很好,两颗星;非常好,三颗星。再读给同位听,按同样的方法互相鼓励。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得的星最多。

(7)、现在到了你们展示读书风采的时候了,谁愿意最先展示?同学们觉得他读的好就用掌声来表示一下,也可以用语言来夸夸他!

3、找风筝

这只被孩子们叫做“幸福鸟”的风筝,带着孩子们的无限遐想高高地、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1)、面对这种遭遇,孩子们的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请默读4-8段,把能表现心情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2)、屏幕出示句子。请你们把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从这些词语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3)、老师有个困惑,想请你们帮帮忙,为什么小小的风筝丢了,孩子们的心情有那么大的变化?前后左右同学把小脑袋凑在一起。讨论讨论,希望你们给老师满意的答案。

(4)、你们体会得真好!谁有信心读得更好?请你读第四段。后面的句子谁想读?注意带点的词要读的稍重一些。

三、拓展

从你们的读中,老师确实感受到了孩子们对风筝深厚的感情以及失去风筝时痛苦难受的心情。如果你们也有这样一只“幸福鸟”,它突然不见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评价:多么感人的心声,但愿“幸福鸟”能听见。(你们的心声“幸福鸟”一定能听得见,一定会让你们如愿以偿。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与文中的孩子们同喜同忧,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更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对我们来说,这不正是我们的“幸福鸟”吗?如果你觉得今天有所收获的话,就奖给自己一只“幸福鸟”吧!

篇14:《望月》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主要板书计划]: 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词、写近义词、背诵课文、练习册部分作业

课外:背课文、赛诗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三、课堂练习

四、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5、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6、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五、作业:《练习册》p54、二、三)

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准备赛诗会。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爱幻想)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⒈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月景的美丽以及人们借月亮来寄托思念、抒发情怀的思想感情。

⒉培养学生想象力、自主创造能力和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⒈收集并背诵描写月亮的古诗,学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⒉排练小合唱《月光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倾洒着它皎洁的光辉。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像这样的图片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体出示月景图。

[通过观看几幅美丽的月景图,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月夜,这样的情感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

⒊从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老师体会到同学们被美丽的月景迷住了,谁来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⒋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老师有一首最喜欢的写月的词,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呢?

⒌谁来把你最喜欢的写月诗读给大家听听呢?

⒍看来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写月的古诗,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二、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⒈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⒌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上一篇:小确幸-高三优秀作文下一篇:读后感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