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00名人成才故事之王献之》有感

2024-05-14

读《100名人成才故事之王献之》有感(精选12篇)

篇1:读《100名人成才故事之王献之》有感

今天上午,我读了《王献之练字》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从小就跟父亲练习书法,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地自满起来。

有一次,他向父亲请教书法的秘诀,父亲把他带到后花园,指着园里的18口大水缸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18口大水缸里,你把这18口大水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了。”从此,王献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勤学苦练,终于成了大书法家。

王献之的成功是靠他自己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得来的,由此联想到自己,我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学的很好,老师也经常夸我。可是后来学的单词越来越多。记得也越来越多,我就不想学了,所以成绩也一直下降。学完这篇文章,我要向王献之学习,在学习上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把我的英语成绩提高上去。

俗话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在事业上具有顽强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着既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迈进,从而成就美好的理想。

篇2:读《100名人成才故事之王献之》有感

课文讲了王献之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有一天,献之在书房里练字,他选了写得最漂亮的字送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提起笔随手加了一点儿,“大”字变成了“太”字。献之把“太”字送给母亲看,母亲却只夸奖那一点写得最好。献之向父亲讨教书法的秘诀,父亲要求他把十八口大水缸里面的水写完就知道了。后来,王献之成了大书法家。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原来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读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字写得不太好看,被老师批评了,于是我就叫妈妈帮我报了硬笔书法班。有一次,老师教我们写了几个简单的字,我自认为很简单,匆匆写完就去玩了。第二天,我把本子交到老师面前,满认为这次一定得“优”,可以得到老师的夸奖。可是,老师却用红笔写了一个大大的“良”字,我伤心极了。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就对我说:“孩子,不要伤心,知道你为什么得‘良’吗?你看,字歪到一边去了,没有认真写,对吗?字虽然简单,但要写得好并不容易,以后都要认真去写,知道吗?还要坚持天天练习,这样的话字才会写得更好看。”我很惭愧,打这以后,每当练字时,我都认真对待,一笔一画用心去写,并且天天坚持练。后来,我的练字作业经常得到“优”了。

篇3:读《王献之练字》有感

开始时,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天天同笔墨打交道,有点乏味,再加上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呀写的,累的腰酸背痛,也实在不好受。

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父亲,您的字为何写得那样好?”王羲之笑了笑,说:“你要想知道秘诀的话,明天早上到院子里来。”

第二天,王献之早早来到院子里,发现父亲早已在那儿练字了。王羲之见儿子来了,指着院子里那十八缸水说:“书法没有秘诀,只要你写完这十八缸水,字自然而然就写好了。”王献之深受启发,便夜以继日地练字。

篇4:读《100名人成才故事之王献之》有感

——读《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有感

这个暑假,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中国许多历史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名字在千秋万代中闪闪发光,他们的事迹永远不会被后人遗忘。

这本书描绘了许多名人是怎样克服困难和如何走上成功道路的故事。有精忠报国的一代英烈岳飞,一代才子纪晓岚„„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和铁面无私的包拯。

秦始皇名叫嬴政,他13岁时就继承了秦国的王位,但因为年纪还小,国事都由相国吕不韦等人掌管。嬴政博览群书,认真学习,为以后统治国家做准备。嬴政到了22岁开始亲自处理朝中事务,当时中原有韩、赵、魏、秦、楚、齐、燕七个国家。这些国家混战不休已经很多年了,百姓叫苦连天。嬴政亲政后,为了早日统一全国,重用了李斯、蒙恬等一大批人才,制定了统一六国的战略。在短短十年间,秦国就消灭了其它六国,使中国进入了统一的时代。包拯小的时候读了许多书,书中那些英雄忠臣的事迹使他深受感动。从那时起,他就立下为国家奉献,永远忠诚正直的志向。包拯29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后来,他当了天长县知县,很快就被提拔为端州的知州。他善于断案,为当地的老百姓伸冤除害。短短几年,他清正廉洁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各地,也因此被调到了京城,当上了开封府知府。如今他已经成了清正廉洁的代名词,被称为“包青天”,受到世人永远的怀念。

读完这本书,包拯铁面无私、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和秦始皇认真刻苦、博览全书都让我十分敬佩,同时我也懂得了每一项成绩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付出大量汗水和心血,我要向这些名人学习不断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一个勤奋、努力的好学生!

篇5:书法家王献之的故事

导语:王献之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对于他的故事你了解多少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仅供参考!

书法家王献之的故事书法的故事

献之是我国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不仅喜欢书法,也喜欢画画儿。他七八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书法。有一次,王羲之看他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他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王献之手中的毛笔,王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他握笔姿势不错,将来一定能成大器。小献之听后心里很得意。还有一次,王羲之的一位朋友让小献之在扇子上写字,他挥笔便写,突然笔落在扇子上,弄脏了扇面。小献之灵机一动,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头小牛,顿时扇面上有字有画,更加好看。众人对小献之的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更得意了,慢慢滋长了骄傲情绪。

有一天,小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赶上爸爸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才能赶上爸爸?” 妈妈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像你爸爸的字那样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王羲之正站在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什么都没说,从此咬着牙,又练了几年。一天他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王羲之看,希望听到爸爸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满意的表情,并随手在“大”字下加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王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把写的字拿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爸爸的字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爸爸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我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像羲之。”

王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太难了啊!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我的书法才能像我爸爸呢?”母亲见他的骄傲情绪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练习书法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书法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和书圣王羲之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成为我国书法史上公认的书法大家。

书法家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爱鹅 王献之有个喜好,那就是他很是喜欢鹅。作为一个文人雅客,爱鹅是王献之情趣生活的一种体现,不过他又能从鹅那曼妙的体态曲线,还有它们优雅的行走和游泳姿态中,体悟到书法运笔的奇妙。而会稽山阴有一个老太太家中就有一只好鹅,想将它卖掉奈何无人问津。当王羲之得知后,携众友前去观看。老太太听说了,就将这只鹅烹杀了来招待他们,这让王羲之叹息了老半天。

同是山阴城的一个老道士,想要王献之为他手抄一本《黄庭经》。得知王献之爱鹅后,他就在道观里精心饲养了一笼良种的好鹅。每次闻知王献之游山之际,就将观中的好鹅放养在山中。终于有一天,这些鹅被游山的王羲之偶遇,他很是喜欢。于是王羲之寻到老道人,想要买这些鹅。老道人就顺势提出,只要他手抄一份《黄庭经》,就赠送所有的鹅。王献之欣然答应,一份《黄庭经》不久便完成了。

篇6:读《100名人成才故事之王献之》有感

高二(6)班 德吉央宗

自从读了这本《100位外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后,我的心像波浪一样久久不能平静,还记得这已是我第三次翻开这本书了。原来这些受万人崇拜的名人背后却有着这么多的小秘密,而正是这些小秘密指引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在这些名人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不向命运低头的音乐家——贝多芬。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与命运顽强抵抗的精神。很多人都会记住他风光的一面,却对他背后的辛苦毫无了解。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并且使用暴力强迫他练习各种乐器,但是因为贝多芬太爱音乐了,他从不抱怨父亲的粗暴,忍受着父亲的粗鲁,努力从中寻找乐趣。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但是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会成功,是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不畏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贝多芬性格孤僻,不爱说话,所以他没有朋友,在困难面前,只能单枪匹马,奋力抗战。此后,最不幸的事情又降临在他的身上,他的耳朵渐渐失去听觉,身体因为疾病痛苦着,但是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继续他的音乐创作。但是随着病情的恶化,1801年贝多芬被确诊为双耳失聪,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打击,但他并没有从此消沉、沮丧,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和对音乐的挚爱战胜困难,可以说他的名作都是他失聪后创作出来的。虽然贝多芬的一生都是悲惨的,但是他从不抱怨,执著地将美好的音乐留在人间。

篇7:100位名人成才故事

记得我已经是第四次翻开《100位名人成才故事(外国卷)》这本书了,看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了解到了原来在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也就是这些隐藏着的秘密,让他们最终走上了成名的道路。

比如有扼住命运咽喉的音乐家——贝多芬。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并且使用暴力强迫他练习各种乐器。

贝多芬的一生也是悲惨的,但是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不怕。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没过多久,最不幸的事情也来临了,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差,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渐渐地,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篇8:100位名人的成才故事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六(4)班

吴牧野

《100位名人的成才故事》这本书,生动地讲述了一些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被人们提起的,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名人的成功故事,剖析了这些名人的成长历程。掩卷沉思之后,我总结出这样几个成功小秘诀:

一、勤奋是成功的唯一捷径。

代表人物:达·芬奇。达·芬奇非常勤奋。有一次,他为了练好基本功,画了上千个鸡蛋,正是在画鸡蛋的过程中,达·芬奇领悟出很多的绘画技巧,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

达芬奇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人可以不通过勤奋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即使再有天分的人,如果没有贯穿一生的勤奋,也绝不会创造出照亮天空的作品。

二、永不停息追求梦想的脚步。

代表人物:迪斯尼。迪斯尼在他的事业初期,因为各种原因,几次惨遭失败。然而,迪斯尼并没有放弃,而是追随着理想的脚步继续努力。结果,在1937年,迪斯尼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一个巅峰。在辉煌之后,迪斯尼仍然没有停止追求梦想的脚步,因此今日的迪斯尼乐园依然是很多孩子心目中的天堂。

人人都有梦想,迪斯尼的梦想实现了。可是,不是所有人的梦想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开花结果。只有那些执着于自己的梦想,百折不回 1

地追寻自己梦想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逆境是命运的试金石。

代表人物:霍金。从小就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讽,长大之后又全身瘫痪……,霍金在这些困境中一次又一次地挺了过来,并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科学大家,写出了不朽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

当命运在你面前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它必定也给你打开了另一扇窗。不屈服的种子,往往会在身处逆境的人身上萌芽,造就意想不到的成功!不屈的霍金告诉我们:逆境并不可怕,如果你能在逆境中为自己树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理想,并靠着勤奋努力去追随那个理想,你就会成功。

篇9:读《名人成才故事》后感

1553年,爱德华早亡,异母姐姐玛丽即位。玛丽把伊丽莎白关起来,还把英格兰弄得一片狼藉。15,伊丽莎白才当上了女王。在伊丽莎白女王长达45年的统治时间里,英国由弱变强。她为了国家,献出了毕生精力,她为了国家,制定了众多计划,她为了国家,一生都没有结婚,她把国家交给了苏格兰国王,使英格兰和苏格兰两国连为一体。她是多么伟大啊!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我发现,这些名人之所以能够成名,是因为他们都一种刻苦学习、忘我的工作精神。我们应该学习名人发愤苦读、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一个努力为理想而顽强拼搏的一个美好人生。

篇10:王献之练字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献之练字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献之练字读后感1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王献之练字》,读后,使我受益匪浅。大致内容是这样的: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有一天,献之写了一个“大”字,他把“大”字拿给父亲看,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提笔加了一个点。他又把“大”字拿给母亲看,母亲说就这一点很像他父亲写的。献之听了,满脸通红,十分惭愧,就去问父亲秘诀,父亲告诉他把十八口大水缸写完就知道了。从此王献之也学着父亲的样儿,每天早早起来写字,也成了大书法家。

我想:每当老师作业一留多我的头就会大,别的科目到没什么,就是英语。只要英语老师一多留作业,尤其是背英语单词,我的头里就跟闹市一样吵,就快要炸开了。那些音标、语法就更搞不懂了,一会是清辅音啦,一会又是什么浊辅音。那些音标真不好写呀!我都搞不清楚这些符号是谁定义出来的。可是王献之他却那么的勤奋,写完了十八口大水缸。

我觉得要想像王献之那样就也必须天天早起读书,晚上也要读书。只要每天都有一个新的学习计划,学习成绩一定会直线上升而不是下降。

只要像王献之学习勤学苦练,坚持不懈,刻苦专研的精神的人,一定是个学习成绩十分好的人。因此我想起一句名言: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今后打算和王献之一样刻苦学习。

王献之练字读后感2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王献之练字》这篇课文,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故事真使我受益良多。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王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于是他就有点自满了。当他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拿给母亲看时,却发现自己的得意之作竟比不上父亲随意写上的一“点”。他感到很惭愧,并接受了父亲的教导。从此,王献之开始了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练字生涯,最终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从王献之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他那种好学、勤奋、坚持不懈和知错能改的精神,如果我能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学习上,我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学作文的经历。记得刚开始学写作时,我一见到“作文”二字就会心烦意乱,总觉得找不到材料,不知如何下笔。后来妈妈教我先起提纲再起稿,然后再修改。这可是件又累又烦的事啊!我真的很不乐意,幸好妈妈有足够的耐性教我,硬是要我按她说的写,还要我每天读一篇好的文章,日复一日地坚持了下来。渐渐地,我的写作水平提高了,有时写的作文还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让我既有满足感,又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懂得了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懂得了勤学苦练与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今后,我一定会在写作上学习上像王献之练字那样下一番功夫。

王献之练字读后感3

读了《王献之练字》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

《王献之练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王献之小时候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得到别人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父亲教育了他,他认识到了错误,从那以后,他每天早早起来练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后来成了大书法家。

我不禁想起我自己。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字写得很难看,常常受到家长的批评,我想:我还小嘛,长大了字就会写好的。但是,都读二年级、三年级了,字还是写不好。有一次,我看见一个朋友正在写字,他的字可漂亮了。我问他:“为什么你的写字这么漂亮啊?”他说:“这是我从书法班学习的呀。”回到家,我央求妈妈也帮我报书法班学习,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每个星期五,当同学留在学校玩的时候,我就得勿勿忙忙地赶回家。当同学在电视机前欣赏节目的时候,我就在房子里练字,就算有蚊子叮我,我也不怕,继续一笔一画地练字。我的字一天一天地进步。每当我写字的时候,我总是想起老师教的方法:排叠法、守中法、斜肩法、外弧法等等。我的字越写越漂亮了,还被老师推荐参加书法比赛呢!

以后我会继续向王献之学习,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王献之练字读后感4

今天,我们学习了《王献之练字》,令我受益匪浅。

故事讲的是王献之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一天,他接连写了十几个“大”字,选了一个自认为是最漂亮的字拿给父亲看,父亲随手在字上加了一点儿。献之把“太”字送给母亲看,母亲只夸奖那一点儿很像父亲写的。献之听了,很惭愧,前去请教父亲写字的秘诀,父亲告诉他把十八口大水缸的水写完就知道了。从此,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最终成为大书法家。

读完这个故事,我很惭愧。平时老师总是要求我们一笔一画把字写好,课堂上还耐心地指导我们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教我们怎么写才能把字写得好看。可是,课后我却经常为了快点把作业完成,从来没有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写,而是写完就算。老师总是批评我写的字不是中国的方块汉字,而是我自创的字体,笔画总是圆圆的,从来不见有棱角。在田字格中像跳舞一样,忽而高,忽而低,为此,我还被老师批评要求重写呢。好几次,我的测验卷和周练纸都因为书写不规范而被老师扣分,爸爸妈妈也没少批评我。为了帮助我把字练好,上学期,我向妈妈提出要报名参加学校的硬笔书法班,妈妈见我这么上进,很高兴。刚开始,我也很有兴趣,一笔一画,认真地练写。可是,慢慢地,我发现练字很枯燥。上了一整天的课,放学了还要在学习班写上半小时的字,每天还得腾出十分钟来完成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实在是太累了。我又开始按照自己的风格来写,把书法老师教的都忘记得一干二净,只图把它写完就算。有一次,爸爸翻开我的练字本,看见我那字写得龙飞凤舞的,气得火冒三丈,差点就把本子给撕烂了。他严肃地批评了我。我向爸爸承认了错误,表示再不会这么马虎了。但是,坚持了没几天,“老毛病”又犯了。所以,直到现在,我的字写得还是没有多大长进。这学期,我也没再报写字班了。老师说,与其花时间去上写字班,还不如认真写好每次的作业,已经是最好的练字了。现在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比起王献之来,我差得太远了。他为了练好字,写完了十八缸水,这需要多大的恒心呀!

从现在起,我要以王献之为榜样,不论在写字还是其他地方,都要有决心,有毅力,认认真真朝着目标去努力。这样,我也能取得进步的。

王献之练字读后感5

《王献之练字》是我最喜欢的文章,在一个温暖的下午,我又一次走进《王献之练字》的世界。走进了晋代。又一次感受到了王献之练字的“勤”与“恒”。

这篇课文介绍了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知错就改,并听从父亲的教诲,每天早早起来练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后来终于成为了大书法家的事。

读到这,我已经深深地被王献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回想起我平时的学习生活真是让我自愧不如。首先说:“勤”这方面跟王献之相比,我就很惭愧只有八、九岁的王献之每天早早起床练字。而已经十一岁的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睡懒觉。每天需要妈妈再三地催促才能起床。这样浪费了多少大好时光。

再说到“恒”,我回王献之相比更是天壤之别。他能够反反复复、坚持不懈地练字。而我总是抱怨学习太苦,每天写完作业就完事大吉了。

而今我因为走进了王献之练字的世界,使我找到了自己和王献之之间的差距。更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学习上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从古至今哪一位成功人士不是“苦读十年寒窗”呢?我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那些对自己成长有益的东西。像王献之那样掌握一技之长。并且我要树立持之以恒的精神做什么事只有坚持才能取得好的结果,成功是靠勤奋努力换来的。

轻轻地合上语文书,掩卷沉思,我会牢牢地记住这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王献之练字读后感6

学了《王献之练字》这篇课文,我获益良多。

课文讲了王献之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有一天,献之在书房里练字,他选了写得最漂亮的字送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提起笔随手加了一点儿,“大”字变成了“太”字。献之把“太”字送给母亲看,母亲却只夸奖那一点写得最好。献之向父亲讨教书法的秘诀,父亲要求他把十八口大水缸里面的水写完就知道了。后来,王献之成了大书法家。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原来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读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字写得不太好看,被老师批评了,于是我就叫妈妈帮我报了硬笔书法班。有一次,老师教我们写了几个简单的字,我自认为很简单,匆匆写完就去玩了。第二天,我把本子交到老师面前,满认为这次一定得“优”,可以得到老师的夸奖。可是,老师却用红笔写了一个大大的“良”字,我伤心极了。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就对我说:“孩子,不要伤心,知道你为什么得‘良’吗?你看,字歪到一边去了,没有认真写,对吗?字虽然简单,但要写得好并不容易,以后都要认真去写,知道吗?还要坚持天天练习,这样的话字才会写得更好看。”我很惭愧,打这以后,每当练字时,我都认真对待,一笔一画用心去写,并且天天坚持练。后来,我的练字作业经常得到“优”了。

篇11:王献之文言文翻译

他曾经和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个哥哥都说一些生活琐事,王献之只是和谢安寒暄几句。出去之后,有人问谢安,王氏兄弟谁优谁差,谢安说,小的那个好。客人问为什么?谢安说:“优秀的人说话少,因为他说话少,就知道他的优秀了。”

有一次,王献之和王徽之在一个房子里,家里失火。王徽之吓得鞋也顾不得穿,逃了出去。王献之面色不变,被仆人扶着走了出来。

有一天半夜,王献之睡在书斋里,家里来了个小偷,把东西都快偷光了。王献之发现后,慢慢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就把它留下吧。”小偷被吓跑了。

王献之善于写隶书,也很会画画。王羲之偷偷跟在他后面,想要[趁其不备,在他手中]夺走他的笔,但是失败了,叹息说,“这个人以后一定会有很大名气!”

王献之曾经在墙上写一丈见方的大字,王羲之认为他非常出色,有几百人围观他写字。

桓温曾经他画扇面,他不小心下错了笔,就顺着墨迹花了一条黑色的小牛,十分巧妙。

王献之的生平: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为王羲之第七子。他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时人。

他曾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位兄长多谈世俗事,王献之只随便说了几句问候寒温的话。离开谢家后,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的优劣,谢安说:“小的优。”客人问原因,谢安回说:“大凡杰出者少言寡语,因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后娶郗昙之女郗道茂为妻。

王献之最初出任州主簿、秘书郎,后转任府丞。被挑选为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的驸马,屡辞不得,遂与郗道茂离婚。谢安十分敬爱王献之,请他担任自己的.长史。

太元五年(380年),谢安因功进拜卫将军,王献之仍担任其长史。不久,授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入朝担任中书令。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病逝后,有关他的封赠礼仪在百官中存在着不同意见,只有王献之、徐邈共赞谢安对朝廷有忠心与他所建立的功勋。王献之还上书极力陈述谢安的功绩,晋孝武帝于是以隆重的礼仪封赠谢安。

太元十一年(386年),因长期服散致疾,又曾灸足避娶公主而落下后遗症,时年仅四十三岁的王献之病逝。

篇12:《100位名人成才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100位名人成才故事》这本书,里面当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唤醒国人灵魂的文学斗士——鲁迅。

鲁迅原名叫周树人,出生于1881年,直到1936年去世,他是现代文学家,也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鲁迅诞生在绍兴城一个封建家庭里,他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很早就开始读书。12岁的时候,鲁迅进了绍兴有名的“三味书屋”学习。老师寿先生非常有学问,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它规定学生们月底要背出一个月中读过的书,年底要背出一年中读过的书,背不出来的就要受严厉的惩罚。在老师的指导下,鲁迅学习进步很快。

鲁迅很孝顺,也是一个尊敬老师的人,有一次他的父亲病倒了,为了给他父亲治病,他每天都要去药店抓药,还要承担许多的家务活。有一天早晨,他因为帮母亲做家务事,所以上课迟到了,受到了寿先生的批评。为了提醒自己以后不再犯这种错误,鲁迅就在书桌右下角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每天就更早的起床,帮母亲把家务活做完,然后按时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

鲁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文学创作为武器进行“文学革命”的文学家,他清醒的战斗精神唤醒了无数的“民族魂”。

读后,我觉得鲁迅真的很伟大,他写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我都看过了,写得非常好,《狂人日记》几乎轰动全球,而《阿Q正传》则是他写的所有小说中最杰出的作品。我觉得我应该像鲁迅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上一篇:关于“小金库”复查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网络口碑营销案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