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五

2024-05-21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五(精选5篇)

篇1:《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五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书,我有过很多,也看过好多,其中能够称得上‘好书’的也不少,这里我要介绍的是一本《美德故事丛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理解能力的加强;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也在改变,现在的我对故事内容也有些自己的理解了。例如:我开始看《愚公移山》故事的时候,我就认为愚公移山的举动确实很傻,特别是他们全家人还都纷纷赞同,而且第二天他们全家就真的开始挖山了,我感觉他们全家都很傻,如果没有天帝的帮忙,真的不知道他要挖到什么时候!还不如干脆搬家的好。我把这个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了以后,他们夸奖我有想法是好事情,但是他们解释说愚公移山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方便自己,更重要的是方便大家,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说实在的当时我还是不能理解愚公移山的做法,现在的我就已经开始从理解愚公移山的决定到佩服愚公移山的这种精神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并且我决定以后也要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在《美德故事》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能让我学到很多道理,《孔融让梨》能够使得我们明白谦让是一种美德,只有你拥有了这种美德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孟母教子》不但让我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更是能够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母爱确实大如天,我一定要学好本领将来要好好报答父母;《华盛顿与樱桃》令我懂得了诚实是人最可贵的品德,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要求我们做人首先要诚实……这里的每一个故事我都看过五遍以上了,可是每次我再看的时候总会有新的想法,我想十年以后的我再看这些故事可能又有不同的理解了……

《美德故事》这本书它令我受益匪浅的同时又时刻提醒我怎样做人做事,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篇2:《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五

今天,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中的《一诺千金的季布》一文,文中介绍了秦末有个人叫季布,她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万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汗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但没有被重全所迷惑,还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锤使他免遭殃。

读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人要诚信。有一次我买了一本书宇宙之谜的书,下课了,有很多人围在我的身边看这本书,我看完了这本书以后,洪倩倩围着我说:“求求你借给我看看这本书,我保证过了一个星期就还给你。”我看她可怜兮兮的样子,就答应借给她了,并对她说:“一个星期以后一定要还给我的哦。”洪倩倩说:“我一定会还给你的。”一个星期过去了,我问洪倩倩要书,洪倩倩说忘带了,我很生气的告诉她,再过一个星期一定要还给我,不然的话我以后再也不借给你书了,你这样不守信的话,人家也不会借给你的。

做人一定要守信!

篇二: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它向我讲述了许许多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长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的受到教育。这本书共有八个篇章,68个故事,有爱国篇,自强篇,正直篇,勤学篇,友爱篇,诚信篇,机智篇,重孝篇等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书中(勤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学练,刻苦读书的故,深深的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暗自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的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磨出血了,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的深奥之中,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期的苏秦每天读书读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命拿起锤子很扎自己的大腿,他勤奋苦读,是学业大进,()终于说服了六国之君,当了宰相,勤奋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等等。读了这些故事我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奋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我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做一个勤奋好学得人。

篇三: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我认为中华美德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善良仁爱、勤俭节约、坚韧勇敢、勤劳实干、谦虚好学、正直真诚、孝敬父母、尊重他人。

书中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孔子遇采桑娘。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孔子到了陈国又冷又饿,陈国的皇帝让孔子拿针线穿过九曲明珠,九曲明珠就是珠子中间的孔弯弯曲曲的拐了九道弯,孔子怎么也穿不过去,最后还是请教的采桑娘。

孔子是位非常有学问的人,但他不耻下问,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懂得东西,再有博学的人,也有自己不明白的事。不知道不知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还不向别人请教。

篇3:中华美德故事之评剧专场

本次演出的评剧专场包含了《孔融让梨》《雷锋》《一杯茶》《长霞》四出戏。演出用真实的情感和优秀的表演展现了孔融谦让、尊老爱幼,人民心中永远的解放军雷锋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掏粪工人李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公安局长任长霞秉公断案、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优秀传统美德。

评剧专场在地方戏曲系、舞美系、排演场、信息中心、舞美队等多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得以精彩呈现。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以评剧和舞蹈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既秉承了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又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意义,被更多人熟知,让传统文化现代化、都市化、国际化。

在《孔融让梨》中饰演孔融的王维是中专评剧11班的学生,今年只有13岁。王维虽然是位女孩子,但她扮相英俊,嗓音清澈,形象天真可爱,把孔融尊老爱幼的美德真实地表现出来。在剧中饰演孔融兄弟、舞蹈演员的都是来自中专河北梆子、曲剧、评剧13班的小同学。

王维(饰演孔融):我今年13岁,饰演4岁的小孩有一些难度。在舞台上,动作和表情都要更夸张、更儿童化。最初背台词的时候感觉挺难的,老师带着我们反复排练,慢慢就掌握了。

我出生在唐山,爷爷、爸爸、妈妈都是专业评剧演员,从小我就非常喜欢评剧。以前学习的《花为媒》中,张五可是16岁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孔融这个角色跟以前塑造的形象不一样,他是个小朋友。老师会提示我,想想4岁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要可爱一点。入了戏,我觉得自己就是天真无邪的小孔融,动作和神态都能自然流露出来。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习近平指出,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雷锋曾担任某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此剧就是讲述了雷锋耐心地给孩子们作辅导,以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护送大娘走了几十里山路归家的点滴事迹,以此来纪念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

片头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瞬间把观众朋友们带进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年代。饰演雷锋的盖学泉是评剧大三班的学生,在各类评剧大赛中屡获殊荣,是观众朋友们非常喜爱的青年演员。

盖学泉(饰演雷锋):雷锋这个人物其实挺不好演的,这个英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固定了。平时,我们演老戏比较多一些,其中有许多程式化的东西。刚开始排《雷锋》的时候,站在舞台上会不自然,老想起范儿,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因此,首先把肢体语言的问题解决了,然后深入雷锋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反复观看关于雷锋的电影、照片,去捕捉他的面部表情。

有人认为评剧就是话剧加唱,并非如此,现代戏要把人物跟程式化的内容结合得特别到位、统一。有一段戏表现雷锋背着小孩护送大娘回家,风雨交加,行走夜路。我们就必须用程式来表现艰难,比如,抢背、翻身、摔叉、跪搓等。这些技巧动作比较考验演员的功力。现代手法跟戏曲特点相结合,这就是我们评剧现代戏的优点,该放下来的时候就完全接近生活,但程式的东西还是不能丢。

评剧更贴近生活,老百姓喜闻乐见。大家熟知的人物对我们来说更具有挑战性,需要我们更加努力。

高思佳(饰演大娘):我的行当是老旦,我饰演一个老太太,在暴雨如注的夜晚,带着外孙女去看她生病的女儿。我在我们班是年龄最小的,19周岁,但演的角色都是最老的,年龄跨度大。刚开始,我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一定困难,毕竟在学校学习老戏多一些,一时还转变不过来。老师和导演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去观察老年人走路的方式、说话的语气。在大家的不断磨合下,我渐渐掌握了要领。

《一杯茶》讲述的是在旧社会受尽欺辱的掏粪工人李祥,解放后,一心一意地做好掏粪工作,为千家万户服务,并鼓励自己的儿子小刚中学毕业后也继承了自己的事业。而毕业后正等待分配工作的女青年艾琴却看不起掏粪工人,嫌脏怕臭。恰巧她也被分配到清洁队,心中十分懊丧。这天,李祥来到她家掏粪,拿出自己随身带的水碗喝水,被心情糟糕的艾琴看到,以为是用她家的碗,便将碗打翻在地。这让李祥十分伤心。李祥向她回忆了旧社会掏粪工人所受的苦,并向她介绍说身旁做掏粪工人的青年就是自己的儿子。在李祥父子的帮助教育下,艾琴终于转变了思想,愉快地到清洁队报到。

在《一杯茶》中饰演掏粪工人李祥的张洪祥同样也是评剧大三班学生,张洪祥在高职评剧毕业汇报演出中参演的《包公赔情》中出色的表现,给观众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所扮演的李祥是一位掏粪工人,从人物造型到人物性格都与《包公赔情》中的包拯有很大的不同,张洪祥朴实的表现非常“接地气”,一副好嗓子让观众大呼过瘾。

张洪祥(饰演李祥):当时听说要排《一杯茶》的时候,我心里就开始紧张了。这部戏由魏荣元先生首演,我师父李惟铨老师复排,到我这儿已经是第三排了。我总是担心自己塑造的人物不像,因为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根本就没见过掏粪工人是什么样子的。我从网上找了一些时传祥的图片,观察他的形象。从唱来说,《一杯茶》的唱段是魏派的经典段子,难度很大,我反复观看老师当年的录像,不断练习。最初排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压力非常大。白天在课上老师耐心地为我讲解、示范,晚上排练场没人的时候我就提着桶、拿着勺找感觉。

王欢(饰演艾琴):我饰演的是一个刚毕业的高中生,被分配去做一名清洁工,她特别嫌弃这份工作。要演出她的年轻不懂事,关键是突出从嫌弃到敬佩的转变。对我来讲,毕竟与所饰演的角色年龄相差不大,比较好把握。进入人物内心后,所要表现的情绪便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了。

有着“警界女神警”美誉的任长霞出任登封市公安局长。到任伊始,整顿警风,严肃警纪,从赵大娘的冤案入手,展开打黑除恶、执法为民的艰苦工作。

任长霞抓捕了陈多爪牙凶手汪大鹏,打动了赵大娘。继而设置控申室,发动群众,控诉举证。刚毅坚强的任长霞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对陈多一伙穷追猛打。任长霞大爱齐天,收养了汪大鹏的幼小孤儿。汪大鹏感恩揭发陈多,罄数其罪。狗急跳墙的陈多绑架了任长霞的小叔子。任长霞将计就计,抓住打入陈多老巢营救人质的机会,调动优势兵力,将陈多涉黑犯罪团伙一网打尽,把一方朗朗的晴天还给了登封百姓。长霞的精神似嵩山明月,辉满人间。

在《长霞》中饰演任长霞的卞灵玉嗓音甜美,舞台上的她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威严,在得知任长霞突遇车祸身亡后,演员们深情的演唱催人泪下。

卞灵玉(饰演任长霞):我的行当是青衣,为了演这出戏,我把一头长发剪掉了。任长霞这个人物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她干练、果敢、坚强,巾帼不让须眉。最初我怎么也抓不住人物的感觉,她的身份是局长,一身正气,行为谈吐沉稳而大气。这个范儿让我思考了很久,导演对我帮助也很大,最后出来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地方戏曲系主任马惠民谈评剧专场

这4出戏大中专混搭,特别是地方戏曲系评剧大专班,这几个学生非常优秀,在全国的比赛中获过大奖,在青年演员当中小有名气。

《一杯茶》和《长霞》这两部戏是有基础的。《一杯茶》是中国评剧院著名老艺术家魏荣元的代表作之一,以劳动模范时传祥为原型改变而成。上世纪50年代,这出戏轰动一时,特别是在唱腔音乐方面比较完整,有些唱段传唱至今,脍炙人口。《长霞》的编剧是我们学校的刘侗院长,2004年排演后大受欢迎,得到了戏迷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雷锋的故事是永恒的,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雷锋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从点滴做起,助人为乐,这便是中国美德的传承。我们有义务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了解雷锋的事迹,向雷锋学习。

从300个中华美德故事中,我们之所以选择《孔融让梨》,一方面是因为它广为人知;另一方面,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谦让的美德正在流失。这个故事对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为了圆满地完成任务,地方戏曲系统一作了部署,集中5个专业的力量,以评剧为主,将梆子、曲剧融合到一起。我们发扬“一棵菜”精神,团结合作,整个演出形式是用评剧的唱腔音乐来完成,集中了整个地方戏曲系的力量。

排练当中涌现了好多感人的事件。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演职人员晚上加班加点,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到中华美德故事的创作中。特别是演小孔融的王维同学,高烧40℃,还在坚持排练、演出。

从剧本确定到最后公演历时很短,但案头工作做得很到位。从文明办到文化局的领导都非常重视,感觉采用评剧来表现中华美德故事非常理想。让学生来演儿童戏,用儿童戏教育儿童,效果比预期还要好。

此外,我们还勇于创新,在舞美方面尝试了新手法。采用LED灯等现代化手段,一景多用、虚实结合、灵活多变。高科技手段成为评剧舞台上的一大亮点,我们学院堪称典范。

虽然评剧形成的时间没有昆曲和京剧那么长,只有百年历史,但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建国后,新文艺工作者注入,以现代戏为主,排演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剧目。我个人认为,在各个剧种中,评剧表现现代戏是比较突出和成功的,得心应手。《夺印》《向阳商店》《刘巧儿》《野火春风斗古城》《千万不要忘记》《金沙江畔》……都是经典之作。

中华美德故事评剧专场公演后,相当轰动,座无虚席。目前,我们还在作进一步的加工整理。接下来,民族艺术进校园、星火工程、百姓周末大舞台等活动,我们都要陆陆续续推进。

我对评剧的发展充满信心,评剧从民间走来,唱腔音乐深入人心、通俗易懂,反映现实题材比较有优势。我们少儿戏剧场只要上演评剧,无论是折子戏还是中华美德故事,观众反响都非常热烈,场场爆满,足以看出大家对这个剧种的热爱程度。

篇4:《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中没有绚丽的图画,没有幽默的笑话,但它却深深吸引着我,吸引着我去了解那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了解那一句句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那个故事《天堂里,你还是老师》。

一场地震突袭了这个原本平静的校园。当时,张家春老师正在二(1)班做化学实验,当地震来临时,张老师立刻反应过来,他当时处于逃生的有利位置,但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用自己坚实的肩膀架起生命的桥梁,用自己的生命给学生上了最后一课。

在生死关头,一位老师居然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学生们的逃生之路,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所读到的,这也是一种美德,一种舍生忘死的美德,在我将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会学习这种美德的。

笑是无言的礼貌,一个微笑使你赢得整个世界,这句话用在希尔顿饭店是没有人有异议的。希尔顿饭店生意如此之好,其实秘诀很简单,那就是微笑对待客人,希尔顿曾经说过:“假如我是旅客,我宁愿住进只有残旧地毯却处处洋溢微笑的旅馆,也不愿住进设备一流而缺少微笑的旅馆。”所以说,我们应该微笑面对每一天,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每天心情舒畅。微笑待人,开心的也是自己。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我听过很多遍了,但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知道,这句话的作者竟然是毛泽东爷爷,我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爷爷对青少年的激励和期望。

篇5: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磨杵成针》。李白以前总是不好好读书,可是有一天,李白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正在把一根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针,李白看了十分震憾,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此,他发愤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心中为之一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奶奶真有毅力要把这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细的绣花针。我心想:既然铁杵都能磨成针,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又算什么呢?看看这个故事,在对比生活中的自己,我自叹不如。

记得有一次,我要参加钢琴七级的考试,可是,由于以前我一直忙于做功课,没有时间弹钢琴,即使我有空,也懒得弹,所以离考试只有几个星期了,我还弹得疙疙瘩瘩,一点也不熟。面对老师的责备,父母的唠叨,我下定决心要每天练琴,把曲子弹熟。从那一刻开始,即使功课做得再晚再累,我都要坚持每天弹几小时琴,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通过了钢琴七级考试。

上一篇:小学生班级描写作文:说说我们班下一篇:快递公司业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