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 观课报告

2024-05-15

美术 观课报告(精选12篇)

篇1:美术 观课报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东原实验学校

刘国辉

通过学习三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我感到受益匪浅。几位教师都能做到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环节紧凑,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目标达成度高,整体效果好。给我的整体感觉: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很真实。

我从教师教学这方面谈一下我的观课感受。

1、首先各位老师能够做到打破常规,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使学生会解读优秀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像大师那样敢于想象和表现。选择从生活中的痕迹出发,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孩子们迸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2、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合理。在教学中,几位教师前面的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凑、简练、明确,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所以学生在作品的创作上完成的质量较高。

3、教师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兴趣入手,直观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被生动的、新异的事物激发兴趣。老师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启发学生想象,虽然孩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却很少想象创造,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子点燃了孩子的兴趣。学生在感受老师生动、直观的示范过程中,了解一幅艺术作品的完整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同时孩子们的兴趣达到了极点,产生了自己发现创造的兴趣。

4、教师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通过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画面构思更精巧,进而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美术的习惯。

总之这几节美术课,老师们都能做到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评价及时到位,评价语言比较丰富,使整个课堂一直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秀课例。

篇2:美术 观课报告

有幸聆听了周老师上的二年级美术《画出你的想象》这一造型表现课,非常喜欢,受益匪浅。这节课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环节紧凑,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目标达成度高,整体效果好。整节课体现三实: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很真实。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大胆想象,无拘无束的创造”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激趣导入——欣赏探究——分析演示——联想创作——展示评价”的教学环节,将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经过常被忽略的细小角落发现美,创造出具有独特想象的画面,为生活添彩。

我从教师教学这方面谈一下我的观课感受。

1、首先教师打破常规,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比如教材要求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使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像大师那样敢于想象和表现。周老师认为大师的想象要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局限。所以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创新。事实证明周老师选择从生活中的痕迹出发,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孩子们迸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2、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合理。本节课是造型表现课,教师前面的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凑、简练、明确,仅用了13分钟。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所以学生在作品的创作上完成的质量较高。

3、教师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兴趣入手,直观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

二年级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很容易被生动的、新异的事物激发兴趣。周教师运用一片云、一组墙面的裂痕、一块带纹路的石头、一条随意的线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启发学生想象,虽然孩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却很少想象创造,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子点燃了孩子的兴趣。接着教师以地板上的裂缝为依据录制微课,从发现形状、激发想象、创造绘画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想象,学生在感受老师生动、直观的示范过程中,了解一幅想象画的完整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同时孩子们的兴趣达到了极点,产生了自己发现创造的兴趣。

4、教师课堂教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通过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画面构思更精巧,进而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总之本节课中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评价及时到位,评价语言比较丰富,使整个课堂一直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是一节值得大家学习的造型表现课。

本课紧密结合学生、学校生活实际,先以“学校环保“特色为切入点引入,体现了问题设计的开放型和基础性。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键位学习放在游戏之中,因为特别是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故在教学中就采取特色引入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构建学生喜爱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表格的一些常用名词(行、列);学会制作修饰表格,并输入文字。在教师、同学及现代媒体的帮助下,感受到学习制作表格过程。初步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过程中师生感知生活中表格的应用;初步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生带着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出了个体的主动性。

总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的的有效达成。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一种简单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文字、图画、声音等信息,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篇3:美术 观课报告

我代表学生行为观察组做一下交流:

陈老师这节课采用了“‘三疑’导学”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在质疑方面, 开课引入时采用质疑。例如, 师:对于分数你们想了解什么呢?生:分数的加减、分数的意义、怎么判断分数大小、假分数真分数等。师:要想知道这么多, 我们必须先了解分数的意义, 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引入自然顺畅。还有在复习旧知时, 学生能大概说出分数的意义, 但不准确, 老师此时抓住机会, 引导学生产生质疑, “你有什么疑问吗?”, 强调了在分数中平均分的重要性。

在探疑方面, 探疑分为自主探疑和合作探疑, 在自主探疑环节中, 陈老师让学生独立画四分之三用时4分钟, 我们组观察到同学们能够自主探疑, 大多数学生能够画出四分之三。“‘三疑’导学”课堂模式中的质疑、探疑、解疑三个大的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包含的, 在质疑中有探疑、解疑, 在探疑中有解疑和质疑, 在解疑中也有新的质疑和探疑。例如, 在学生展示汇报四角星时, 学生就产生的质疑, 并指出学生没有平均分, 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数的意义中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已知部分求整体练习中, 观察发现10人中有2人画错, 画成了16个小正方形, 可以看出这两名学生对整体的概念理解还不是很清楚, 如果小组合作探疑能够充分体现的话, 我想这两位同学在小组合作探疑中应该能会有更完整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学习, 比如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画一画、圈一圈、取糖果游戏验证、上台展示汇报等,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100%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活动一直围绕分数的意义这一核心目标进行, 教师通过温故三年级旧知到用图形表示份数, 再到提升练习淘气和笑笑的捐款, 练习不断层层深入, 学习活动体现了思维的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解疑方面, 我们发现学生做的练习大多数都能过关, 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最后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时, 学生总结知识比较全面, 理解透彻, 说明“‘三疑’导学”课堂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陈老师把我校的“‘三疑’导学”课堂模式展示得淋漓尽致。

初步结论:本节课充分体现“‘三疑’导学”课堂模式,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敢于否定他人观点, 勇于表达自己地想法, 在否定、探究中对分数的再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质疑、探疑、解疑中得到成长。

教学建议:自主探疑时, 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是充分的, 但在小组合作探疑时, 教师可以把时间再多留一些, 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才能更好的探究交流, 取长补短, 才能让他们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

篇4:美术 观课报告

公共汽车、小轿车、越野车、大货车……我们身边的汽车多又多。看,小朋友们想象出各种新功能的汽车,你也来画一辆更棒的吧!这就是一年级美术课本在这一课的小小引言。画汽车,如何教?在樊老师上课前,我自己也在思考,如果是我,又该如何安排这堂课。

首先,我会询问大家都见过什么样的汽车,然后一起看一看图片上的各种汽车,开始介绍汽车的形态,最后一步一步教学生画出四到六种汽车,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们去丰富这幅画。

而在这节公开课上,樊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述,让我这个听课的人也振奋起来,果然,教师的情绪与学生的课堂反应有着紧密的关系。这堂课的导入,是学生们都看过的《汽车总动员》,一上来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动画里的主角让学生一起说一说看一看生活中的各种汽车。在学生们都认出公交车、小轿车、卡车等等车辆后,樊老师便开始以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想一想汽车是有哪几部分构成的,并时不时的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之后的课堂,便是教学生们画小汽车,点评学生的作品。这堂课极为顺畅的教学流程无疑是最大的优点,也是我要好好学习的地方。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樊老师向学生们展示的汽车图画,每一张都是在私底下自己画的,长长的马路街道是从这周开始就准备的,只是为了学生们这短短的40分钟能够学好画好,课堂结束了,这些课堂上的道具就像遗弃的废物堆积到箱子的底层。我给学生们做的示范画也是同样的情况,下课铃声的响起就是他们的结束。但是,他们的价值却不会消失,学生们也能通过他们更加的了解绘画,更加的热爱绘画。所以,我们总会甘之如饴的画着,做着课堂上的道具,在发挥了他们的价值后,又开始新的制作。

篇5:观课报告

叶漪唯教师执教的《大小多少》一课,我从“简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资料”角度进行观察,有了以下感悟:

一、简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集中

叶教师的教学目标就知识与技能层面集中于识字和朗读两方面。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将识字教学置于课文朗读中,在读文中学识字,在识字中学读文。而课时目标中的目标一围绕识字展开,包含认识8个生子、两个偏旁,学写3个字和1个笔画,目标二围绕朗读展开,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从叶教师的课时目标中能够看出本节课的教学资料十分丰富,知识点细碎繁杂,可是在制定目标时却达成了重点聚焦,使得目标明确而集中。

二、优化教学资料:教学资料丰富有效

篇6:2015观课报告

从炎炎夏日延续到朗朗秋天的远程研修,犹如一杯散发着清香的美酒,浸润了我的心脾。六个优秀案例,各位教师都对教材有深刻解读、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广,驾驭课堂能力强,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在设计选材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感受最深的是,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安于课堂,很多教师都采用了比较有效的方法,让我收益颇丰。

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如何让课堂上天马行空的学生做到在课堂上“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呢?几位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

第一,创设历史情境进行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每位老师都做到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尤其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英国的制度创新》,运用了大量视频和图片,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特别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教师又设计了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做到了观而不散。

第二,联系社会热点与现实,引导学生关注历史。

历史讲求“死去活来”,也就是在对书本基础知识巩固的基础上,要把书本上“死”的东西“激活”,让它动起来。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结合,能使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充满活力。《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在讲到中国崛起时,联系了当今常提的“中国梦”热点,并与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的启示进行联合教学,效果较好。《英国的制度创新》中使用了卡梅伦在英国议会的讲话视频,较好地展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便于理解教材知识。

第三,历史角色扮演,身临其境解读历史。

李大钊说过:“历史是死的,但解释是活得,与时俱进的”。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自己变成历史中人,从而使死的历史变成活的,如此一来,历史活了,学生也活了,何愁学生不安于课堂。《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历史剧演绎的方式解读了“重农抑商”政策,深刻地体会了农民与商人在古代的处境。《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教师将三位改革家变身医生为苏联诊断开处方,让学生以另一种方式学习改革内容,同时,课堂的最后,由学生扮演列宁、马克思、斯大林和邓小平,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达到了升华与总结的目的。而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眼中,都散发着求知的光芒,他又怎会神游天外呢!

第四,充分利用竞争与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语有云:若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若想走得长,就一群人。要想走得又快又长,那么就需要既竞争又合作了。现今我们常常使用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小组间的竞争,更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次研修课中,多数老师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印象比较深的是《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课,教师采用了擂台大比武的方式鼓励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了守住擂主之位,小组成员使出浑身解数,积极参与问题探究,这样,学生的精力安于课堂,而不作他想。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收获和评价,也是自己在观课中感受颇多之处。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老师的课堂仍然比较传统和呆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还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问题设计指向性不明确,学生探究兴趣不高,参与面较窄,课堂效果较差。平时教学中我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我想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寻找解决方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篇7:美术 观课报告

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观课和听课表现在观念上的本质区别。我们通常的听课行为, 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 匆匆忙忙地记录课堂呈现的教学全过程, 很少就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细致观察和思考。就拿“课堂提问”来说, 听课时, 作为个体的听课者, 可能关注了教师主问题的设计, 并思考了其设计的教学价值。但如果以教师的课堂提问作为观课的对象, 作为观课者, 你可能必须了解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一共提了多少个问题, 并初步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这些问题当中哪些是主问题, 哪些是过渡或连接性问题;哪些是认同性问题, 哪些是诠释性问题;哪些是有意识的提问, 哪些是无意识的提问……由此可以看出, 观课之“观察”, 不仅仅指的是一种行为, 它还强调一种“技术”, 即观察技术。既然是技术, 对观课教师的要求必然比以往的听课更高———教师首先要了解这门技术, 进而在实践中熟练掌握这门技术, 才能有效地完成观课的任务, 为反思、研究积累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从而使进一步的议课做到有的放矢, 真正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共同关注的问题, 使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为了使老师们正确理解观课议课的内涵, 并尽快掌握观课议课的操作方法, 我校除了要求教师阅读有关观课议课的论著外, 还设计了指导教师观课议课实践的“观课议课校本研修报告单”。报告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修主题;二是课堂观察记录;三是观察反思;四是观课中生发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以一些具体的观课议课案例来说明如何通过这样的一份报告单将观课议课活动落到实处。

一、研修主题的提出

观课议课要避免教学研究活动的盲目性和形式化, 首先必须强调观课议课的目的性, 即要回答为什么观课议课的问题。我们设计的报告单的第一项内容就是确定观课议课的主题, 也即校本研修的主题。所谓研修主题, 就是大家在教学中共同关心的问题, 是要在观课议课中展开研讨并尝试解决的问题。确立了研修主题, 也就是确立了课堂观察的重点、反思和研讨的落脚点, 保证了观课议课的方向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研修主题从哪里来?当然是从教师的需要中来。教师先将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梳理出来, 提交给教师成长共同体———教研组;教研组长再组织组内成员一起进行问题的筛选和提炼, 确定大家认为有研讨价值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作为此次观课议课的研修主题。主题提出后, 不能马上就走进课堂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还应有一个精心组织和准备的过程。例如, 就“阅读教学如何落实学段教学目标”这一研修主题而言, 首先要组织教师重新研习课程标准, 厘清每个学段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接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选定执教教师和开课班级, 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主题事先确定课堂观察的内容和对象, 做好课堂观察的分工和协作, 为课堂观察做好充分准备;在此基础上, 教研组对报告单进行初步细化, 明确研修主题、教学内容、观课人及其职责、授课教师、班级及时间等, 然后把报告单分发到教研组内各教师手中。

二、课堂观察与记录

以往的听课记录, 教师常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从入课到结课, 像流水账一样记录下来。这样没有重点的泛泛记录, 当然不利于教学反思、诊断和研讨。观课是带有目的性的、运用一定观察技术的行为, 它事先确定了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观课过程中要求教师围绕研修主题选择课堂观察对象和观察点, 并进行相关的记录。这些记录将作为进一步研讨的实践材料和事实依据, 也将作为教学行为跟进的参照和对比。

例如, 围绕“阅读教学如何落实学段教学目标”这一研修主题, 我们分别选择了低、中、高段教材中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落花生》《成吉思汗和鹰》三篇课文作为教学内容, 展开观课议课活动。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有没有落实学段教学目标, 一般要从教学目标的定位、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衡量。所以, 课堂观察和记录就要进行相应的分工, 观察记录要分别反映这几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情况。记录可以是表格式的, 也可以是标记式的, 还可以是罗列式的。如果一个人承担了两个以上子项的观察记录任务, 最好采用表格式记录方式;如果每人只承担一个子项的观察记录任务, 则可采用罗列式或标记式记录方式。下面分别呈现两篇课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观察记录各一份。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观察记录:

1. 借助生字“盆”的识记扩词、说短语逐步呈现课题, 明确多音字“空”的读音和用法。

2. 理解“聚集”, 先说意思, 再练习说话。提问:孩子们聚集来干什么?

3. 读3耀5自然段, 想一想, 孩子们种的花出现了哪几种情况?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4. 当国王过来时, 孩子们分别会怎么想?

5. 面对两种不同的结果, 国王是什么态度?该用什么语气读国王的话?

6.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换一种说法, 使意思不变。

7. 联系课文内容,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为什么是诚实的。

8.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成吉思汗和鹰》观察记录:

1.指名读成吉思汗面对鹰的“捣蛋”行为的表现;梳理重点词填表;教师讲解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

2.细读15耀16自然段, 体会成吉思汗“真的生气”;教师引导了解课文通过哪方面的描写表现他“真的生气”。

3.研读17耀18自然段, 体会成吉思汗“气急败坏”, 感悟动作描写。

4.练笔:写一写成吉思汗抱着被自己射杀的鹰时的表现, 用上刚刚体会的描写方法。

我们可以看出, 这两份课堂观察记录避免了以往听课时常见的记流水账式的面面俱到, 都是针对研修主题展开的有选择的观察记录, 它们为进一步围绕研修主题的议课活动收集了“证据”, 准备了最有说服力的第一手材料。

三、观察反思与集中议课

每一位参与观课活动的教师, 首先根据课堂观察搜集的信息, 借助理论指导和同伴互助, 围绕研修主题进行反思, 为下一步的集中议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一般而言, 观察反思分为四个步骤:一是课堂观察时的即时反思, 用简单的概括性语言或标记在观课记录旁标出;二是观课后的个人反思, 形成初步的认识、观点;三是观课后的同伴自由交流, 就某些疑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并据此形成每个人的反思文字;四是议课时和议课后的反思。议课时, 大家有了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思想交流和交锋, 对研修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形成了一定的观点, 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感悟和提升。之后对照自己的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更深入的反思。

很显然, 这样的观课议课活动, 由于目的性非常明确, 很好地避免了以往听课评课中普遍存在的“就课议课”现象。如果观课反思能步步落实, 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观课议课中就能得到切实的提升, 课堂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就有了保证。例如, 在我们围绕“阅读教学如何落实学段教学目标”这一研修主题组织的观课议课活动中, 有位教师就做了这样的反思:

作为一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的老课文, 许地山的《落花生》一直被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可能是由于这篇课文在文体和表达方法上的突出特点, 大多数教材都把它编排在第三学段, 以引导学生体会其详略得当的谋篇布局和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并迁移于自己的习作中。而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却将它编排在第二学段的四年级。那么,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 是不是与第三学段有所不同呢?下面, 我们就来探讨当《落花生》编排在四年级时该教什么、怎么教。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 此阶段的词句训练主要侧重于“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及其应用目标, 同时关注段的理解、积累, 并在此基础上“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看来, 这与第三学段“揣摩并运用表达方法”的训练重点有着明显区别。

依据学段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特点, 在四年级教学《落花生》一文, 授课教师选择的学习内容和设计的相关教学活动从两个方面体现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一是关注了段的理解、积累, 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二是以父亲“议花生”这一重点段为抓手, 抓住重点词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我们不妨再做这样的一个假设和思考:如果《落花生》编排在二年级呢?我们肯定要在识字学词上做足工夫, 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理解感悟的环节不会大刀阔斧地进行课文内容的取舍, 而是循着文本的思路逐句逐段地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只不过对于语文学习而言, 价值更明显的句段, 课堂活动设计得更细致。

四、观课议课中生发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在“观课议课校本研修报告单”中设计“观课议课中生发的问题”一项, 其出发点是:评课议课要避免就课论课, 观课议课也要避免短视行为。因为, 教学中需要研讨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这一阶段的观课议课活动围绕一个特定的研修主题展开, 但是并不是说在这一阶段就没有其他的需要关注和研讨的具有普遍意义和研讨价值的教学问题存在。

例如, 在上述的观课议课活动中, 有位教师就《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课堂观察记录进行了这样的思考: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应该如何把握“度”的问题?之所以生发了这样的思考, 是因为从观课记录中可以看出, 执教教师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从识字学词到句式练习, 从朗读感悟到复述、续编故事, 一节课内有比较明确意向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达到了十多个。而这十多项训练从揭示课题开始, 到学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为止, 碰到生字学生字, 遇到新词解新词,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时就引导学生读、思、议, 课文学完了便练习复述、布置续编故事, 让人搞不清楚教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像这样, 学生辛辛苦苦地跟着教师赶了一节课, 到头来却连课文都读不通顺, 真是得不偿失。

观课议课中生发的新问题, 不仅拓宽了议课的视野, 还为下一阶段的观课议课提供了大家共同关注的新主题。这样一来, 观课议课活动便能扎扎实实地有效开展下去,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篇8:观课报告

和借鉴。《搭起创新的桥梁》,导入非常的好,学生看视频非常的投入,紧接着老师提问问题,引入课题。利用学案教学,目标清晰,教学环节 通过研修学习,我观看了几位老师的讲课,现总结如下。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学生 《搭起创新的桥梁》,导入非常的好,学生看视频非常的投入,紧接着老师提问问题,引入课题。利用学案教学,目标清晰,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学习效果很好.老师利用陈州的视频导入新课,视频中的哪些品质让你感动?顽强的意志,从而引入课题。老师针对问题逐个讲解,例如利用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等例子讲解坚强的意志要有明确的目标。问题的设计非常好,学生学的津津有味,积极性非常高。总之,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学习效果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激情和启迪性,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学习效果很好。

贾老师利用陈州的视频导入新课,视频中的哪些品质让你感动?顽强的意志,从而引入课题。老师针对问题逐个讲解,例如利用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等例子讲解坚强的意志要有明确的目标。问题的设计非常好,学生学的津津有味,积极性非常高。总之,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学习效果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陈老师《利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导入新课,学生看得非常认真,老师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目标清晰,学生参与度高,重点突出,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

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能够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并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使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使用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外资料,使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使用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形式多样化,不死板,由此可见老师系,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形式多样化,不死板,由此可见老师的素质非常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利用天价大虾》导入课题,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对学生进行采访调查,并让学生上台挑选合格产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问为什么是合格产品?依据是什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辨别真假的能力。总之,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效果良好,看完这节课,受益匪浅。

篇9:《赶海》观课报告

本次于老师的微课程教学特点与课型特点相吻合。《鸟的天堂》是写景抒情的文章,行文优美。

于老师执教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积淀语言、内化语言。

篇10:观课报告

这节课设计的问题深浅适宜,学生对于简单的问题能直接回答,对于较复杂的问题能够经过提示以及教师指导得出答案,并且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比较准确、全面,说明对于本节课的资料知识点掌握得比较良好。本堂课气氛活跃,表现出学生对这节课的浓厚兴趣。

教学效果:本节《摇篮曲》抒发的就是母亲对宝贝温柔而又深深地爱。透过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形式、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更进一步的感受父母的爱,从而使学会如何感恩,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收获:《摇篮曲》这节课从总体上来说到达了所期望的课堂效果,不管是从教师的授课状态、知识传授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是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唱歌的状态、情绪以及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都是十分不错的。延老师整堂课结构把握的十分好,从一开始的情景式导入,以及新授课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连接性都十分的不错,且教姿教态十分好,总是以微笑的状态跟学生互动交流,声音清脆自然,思路清晰,能够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及时做到评议和鼓励。是我学习榜样!

篇11:观课评教要求实效

一、观课评教的误区

受学校教导处委派,参加语文组校际交流课,篇目是《我的母亲》。按照惯例,听课结束,先是执教老师对教学过程反思小结,接下来听课者观课评教。我重点记录了前八位观课者的评课,“教态自然”、“方法得当”、“师生互动”、“效果明显”等词语反复出现;最后有两位教师为评课起了争执,一位教师认为执教老师的课教得虽好,但在人物形象发掘上不够深刻;另一位教师则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当在细节描写上。一番扰攘之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我。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的观课评教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在基层教研活动中我们见惯了这种评课现象,先对执教者一番夸赞之余,后是自我的题外之音:你(执教老师)的课教得很好,我个人的观点(建议)是,如果在人物形象(主题、修辞、手法……)再加强一些,就更圆满了!果真如此吗?课堂本来就是一种缺憾的艺术,谁也不能说自己的课就是世上最完美的课。试想,即便课堂上出了你的观点(建议)也未必是圆满的,可能会有另一听评课者又有他不同的“观点或建议”。如果仅凭个人感觉去评课的好与不好———评课教师感觉舒服,就说课好,感觉不舒服,就说课不好;或者只着眼于上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去评课———说某方法如何好、如何妙,而不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话,试想,如果教学内容不对———不是“语文”,或者跟“语文”的关联很少,甚至没有关联,那么教学方法再怎么巧妙,教态再自然,对学习“语文”而言,效果如何?将原本严谨说理的教研活动弄得几乎近似于发表自娱自乐式的个人主张,这样的活动价值何在?

二、观课评教的内涵

针对观课评教,单就一节课而言,要解决的问题是:其一,听评课听评的对象是谁?其二,听评课者拿什么要求或者建议执教老师体现他的思想?其三,“教什么”的文本解读、“怎么教”的问题设计,“学会”“学得如何”的学生发展、学情分析,是否成为研判一节课有效的客观依据?

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利特,执教者不可能体现所有听评者的意愿,听评者往往“要求或建议”执教老师体现他原本就没有想过要教的东西,而忘记了该课堂的使命本来就应该是有效地体现执教老师原本想教的内容。普遍认为较符合课堂教学实际的听评课标准,一要看执教老师是否完成了他的教学设计即教案,这是评价课堂效率的最低标准,完成了的,这节课至少是有效的;二要看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落实在促进学生发展上,即教学内容正确、方法处理得当、是学生实际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这是评价高效课堂的标准,达成了的,就是高效课堂,这才是观教评课的核心与关键所在。教前的学情分析,“教什么”的文本解读、“怎么教”的问题设计,“学会”“学得如何”的学生发展,其实就是研判一节课是否有效的具体抓手。

三、观课评教的有效

接下来,我从执教老师《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入手,和老师们一起解决评课问题。教学目标设置有三,一、积累词语,遣词造句夯实基础;二、寻找称谓,向母亲学如何教子和做人;三、咬文嚼字体察胡适对母情深。目标描述中,前面是学习方法,后面是学习内容,重心指向学生的学,内容取舍得当,简约却不简单。从教学活动来看,四环节教学设计,激起学生读书探究热情,一读文章,积累妙词佳句;二找称谓,向母学如何教子做人;三品细节,体察胡适忆母情深;四动脑筋,研标题“我的母亲”前三节文字,为何与“母亲”无关?注重学情,指向学的过程,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让学生在文字、文段的品读探究中,理解、感受,促发、交流,进而升华、丰富,经历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文章特有的魅力。结合以上分析,我重点强调,听评课的重心,应当关注学生在一节课中进行了哪些活动,经历了哪些真实的学习过程,获得了哪些发展,形成哪些共同的学习经验,在教学设计上,执教老师还有哪些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这才是评课环节需要重锤敲打的关键处。

四、观课评教的拓展

就观课评教问题,在最后总结中,我坦陈了自己的观点。尊重与接纳。尊重教师自我对教材理解与实践,这是观课评价的第一步。敢于站在讲台上,展示自我,无论结果如何,效果怎样这都得给以肯定与尊重。把想法变成行动,这是促进专业发展的第一步。理解施教者的设计,接纳教学的流程,评价课堂是否达成预设目标。

批评与建议。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过“批评是为了重建,建议是为了完善”。这里的批评不仅仅是面对施教者课前已经呈现的预设——教案,还包括教学流程以及完成了的目标任务。把知识传授作为重点,忽略探究的过程、方法等真实的学习经历,这才是我们评课关注的重心;目标定位是否得当,课堂中的生成是不是课前的预设;只有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统一指向促进学生发展———教学合一的目标上来,才是评课者最适切的建议。

问题与疑惑。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疑惑,这恰恰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所在;疑惑问题揭示教学设计、课堂流程的疏漏之处、矛盾之积,往往有意无意遮蔽了学生学习的现实。不回避、少夸饰、真面对,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疏通堵塞,排忧解难,才能在现实的基础上深入问题实质,提高教学效率。不回避,直面对,勇改正,这才是观课评价的境界。有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比如教育体制弊端与高考指挥棒问题,这些即是教育界的课题,也是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能为教育出一把力,提出一个问题,回答一个疑惑,这是教育者的幸福所在。

成长与发展。教师的成长在于内在自我的强烈愿望与自觉行动,而不是外在的强制供给。只要在课堂实践中,才能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展示课、研讨课、观摩课等活动,谁参与谁受益。从他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人生形态,解决自己的人生困惑,实现自己的情感需求,有所启示,才会有所满足,有所发展。

教师是听评课专家,教学管理人员则是在聆听中帮助他们“淘金”———分析在场问题,遴选真知灼见,撩拨创造的火花,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站在更高层面引领他们。如此,研究才会走向深处,才能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教研活动,谁参与谁受益。听评课的重心,应当关注学生在一节课中进行了哪些活动,经历了哪些真实的学习过程,获得了哪些发展,形成哪些共同的学习经验。

篇12:观课报告

研修期间,我认真的观看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艳玲老师的《认识倍》和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王雪峰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再认识》,深深的为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所折服。两位老师的课堂上,每位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学生在探索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用华应龙老师的话来说:这堂课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特别是王雪峰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再认识》,学生们侃侃而谈,为什么不能这样,学生陷入深度思考,然后提出有理有据的证明。感觉王老师把《乘法分配律再认识》这节课讲到“骨髓”里了。而王艳玲老师的《认识倍》这节课则用有趣的情景,吸引低年级学生们的全员参与,积极思考,让这节课富有鲜活的生命力。这两节课都让我对数学的“核心素养”,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为这几年我都在从事低年级的教学,下面我就王艳玲老师的《认识倍》这节课,谈谈我的观课感受:

一、选择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积极思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平台

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注意力的持久性差,不能一味的说教。而“倍”作为一个概念的学习,也不适合设计开放式探究活动。我教二年级的时候,对于“倍”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但是王老师通过两个活动的情景,把“倍”的概念轻松的呈现。第一个活动,王老师通过两只大象与四只猴子拔河问同学们:谁会赢?引发学生兴趣。学生们都说大象会赢,然后老师说,再来两只小猴子呢?„„在学生的不断的思考中,明白了谁是谁的几倍?我注意观察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孩子分神,都在积极的参与。而第二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独立操作,穿插了对独立思考的提示,对思考结果的两人交流及全班交流订正。这样设计能关照学生的学习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

二、运用情境中的变式,加深了学生对“倍”的理解

本节课思路非常清晰,就两个情景——“拔河比赛”“摆棋子”。但是王老师利用这两个情景的不断变化,让孩子加深对“倍”的理解。比如:拔河比赛:两只大象和四只猴子谁会赢?学生说大象会赢。老师说再加两只猴子,这个时候猴子是大象的2倍,谁会赢?大象会赢。老师又加了两只猴子谁会赢?„„这个环节中拔河双方小猴和小象的只数一共发生了五次变化,目的分别是明确标准、感知倍、理解描述倍的相互性、巩固倍的理解。在“摆棋子”活动中,王老师阶梯性的巩固了“倍”的概念。王老师通过三关,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关要求:有4个三角形,正方形的数量是三角形的3倍。第二关要求:有?个正方形,三角形是正方形的2倍。第三关要求:有8个三角,三角的个数正方形的2倍。三关摆棋子的要求,学生手、脑、语言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辨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三、抓住“倍”概念的关键点,巧妙的让学生理解了“倍”的意义

上一篇:小兵张嘎读后感300下一篇:银行信贷业务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