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

2024-05-25

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共11篇)

篇1: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

--------《信仰》观后感

传说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那么什么是信仰?从字面上理解,信即信奉,仰即崇尚。某种意识让人信了,还会奉若神明,且怀崇敬之心,尊崇有加。其实中国并不缺乏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自愧拂如。

当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国人救国救亡的步伐一一被阻隔,俄国的十月革命送来的一本中国人的信仰之源——《共产党宣言》为中国革命点亮了希望之灯。这本书最杰出的诵读者当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正是这三位共产主义先锋开创了不同的历史伟绩,将黑暗的中国一步步推向光明。

《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因为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争的意义所在。孙中山讲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毛泽东为张思德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正的意义写得更实。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们追寻的目标再一次推进。这三者全部都是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为普通百姓,为人民,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宗旨。这便是中国共产党被跟随的最大理由,为自己谋幸福,争自由,为中国创未来。

电视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信仰被踩在脚下。我们可曾为自己是个共产党人而羞赧。可曾为那刘胡兰一句“怕死不是共产党”而震撼;为人民做些事就邀功请赏,而忘记了张思德屡立战功,却仍乐意从一个小兵做起,最终为救同志牺牲在窑洞里,无怨无悔。

当信仰被高高举起,人的头颅昂扬向上,我们的躯体挺拔健壮,我们敢于为了人民去付出鲜血与生命,人民把我们高高举起。

当信仰蒙上灰烬,人便如行尸走肉,无视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边,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抛弃。

谁乐意当没有信仰之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获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为她信仰“为人民服务”的真理,且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捍卫真理。被小米加步枪打败的张学良总结得好:前仆后继。没有对信仰绝对的忠诚,何谈前仆后继?《信仰》中讲得真切,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中国人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绝无仅有”四个字如今看来简简单单,然而回望历史却不忍细述。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

今天让我们重拾信仰的话题,并不是我们缺乏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变成纸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楼阁之危。这

且不是危言耸听,烈士的血迹未干,我们切不能忘记了肩头责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可依靠的强大后盾。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终身的信仰。共产党人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如果我们丢弃了信仰,那么未来将暗淡一片。如鱼儿离了水,是蛟龙也困在异域。请让我们记住,我们要坚守,要获取的是什么,是人民的安危,是百姓的福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强大的,她可以把不同的生命力量凝聚在一起,让共产主义的光辉洒播在每一个人身上,唤起我们奋进的斗志。

其实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战争年代的鲜血与生命是惨烈,但和平年代的坚守更加错综复杂,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更多,考验更苛刻。我想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个原因吧。时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坚定信念,在当今更加需要。

马·普顿尔说过: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解释自己的信仰。共产党人一旦认定了自己的信仰,就要坚定地去践行。我想,只要我们付出了,人民和历史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吧。

感谢《信仰》的播出,愿她如一剂良药,把当今中国的微恙早日治愈。

09计科2班

2012年6月26

篇2: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影片片放完,电视中的画面任然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此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信仰换来的。

电视片《信仰》是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触感,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再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道路的力量之源。

《信仰》讴歌了几代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将中国从积贫积弱带向富强民主的伟大历程,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

1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伟大的旗帜。

穿越那血与火的烟云,我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抗争;走过那苦与汗的大道,我们目睹了一个民族的崛起;跨过那光与爱的江河,我们迎来了一个民族的复兴。

九十年前,南湖澎湃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慷慨,《共产党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六十二年前,在自己信仰力量的支持下,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呼声终结了曾经被奴役的历史,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东方巨狮再次挺起那巍峨的身躯,发出那震撼世界的咆哮。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留下我们壮丽无悔的步伐。

三十三年前,时代有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在自己信仰的支持下,中国人经过艰苦创业和改革开放,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那春天的故事也写下了我们对时代无尽的探索,写下我们对祖国无尽的祝福,写下我们对明天的美好向往。

从鸦片战火到抗战的胜利,我们历经近一百年的抗争。从辛亥之火到如今的日新月异,我们走过近一百年的奋斗,从共产党诞生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需要近一百年的探索,再从伟大伟人的呐喊到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实现,我们同样将用近百年的岁月实现民族复兴,这更需要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信仰。

时移境迁,沧海桑田。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不朽功业。今朝给予我们光荣梦想,更给予我们责任使命,我们从历史的坐标中,寻找着属于今天的方向,在新时期让信仰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生命的动力,在无影无形间积聚着强大的力量。历时虽然远去,但人爱自己的历史应该像鸟爱自己的翅膀,是不可以轻易折断的。继往开来,我们继续迎着曙光将春晖洒向长江黄河,洒向昆仑雪域,洒向复兴之路。

篇3:信仰的力量

信仰, 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信奉而敬仰。这种仰慕, 从最初的敬畏、膜拜, 最终会上升为对一种理念的坚守, 并将此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

哲学层面上的信仰:信仰是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世界观处于最高层次, 对信仰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信仰就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就在于除了物质需求之外还有精神需求。而信仰, 就是精神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层面上的信仰: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 (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 , 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 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

社会学意义上的信仰:社会学家认为信仰是群体或社会建制的内在行为准则, 任何个体的信仰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信仰的确立, 是社会对个人进行信仰教育的过程, 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心理学意义上的信仰:从心里学上而言,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反映了信仰者个人的某种心里需要、情感和冲动, 信仰可以提供个人释放“本我”的途径, 是个体自我满足、自我追求和自我改造最终实现自我价值认同的内心体验。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学说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是人类历史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科学学说。共产主义信仰即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敬仰和崇拜。

信仰具有无条件性、全身心性、终极关怀性等特征。

二、人为什么要有信仰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就在于除了物质需求之外还有精神需求。而信仰, 就是精神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想活的轻松, 那么, 他不需要有信仰;一个人如果想活的有意义, 那么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是人生的灯塔, 指引着人们进步的方向, 给人以精神力量。

三、共产主义信仰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高阶段, 是人们依据共产主义的价值体系构建的具有经济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社会制度。毛泽东曾说过:“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 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它意味着一种完善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是人类社会发展自然历史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理想, 并且是一种远大的理想, 带有“终极关怀”的意蕴, 是一种要不断地、长期地在现实中实现的远大的带有终极美好性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必须上升为信仰, 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社会的信仰缺失问题。有人说, 中国人很可拍, 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所以什么都敢干, 所以才会出现种种社会问题。而我认为, 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 而是信仰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中国人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 是共产主义, 可能有人会说将共产主义称为信仰有些牵强。我们的口号中常常以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信仰, 那么, 共产主义究竟能不能称之为信仰呢?共产主义究竟能不能在当今的中国发挥出信仰的作用, 体现信仰的力量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国、发展全过程, 信仰的力量比比皆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以“清党”为名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反动派提出“宁可错杀千人, 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 在掌握共产党员准确名单的条件下, 大肆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杀害, 共产党血流成河, 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 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叛变、要么死亡。在这种白色恐怖之下, 在这种只要露头就可能送命的危险关头, 大批共产党员坚守住了自己的信仰, 以秘密的地下方式与国民党进行着较量。

在红军主力长征后, 国民党集中军力向中央苏区进攻。进入分散的游击战与优势的国民党军的清剿相对抗的最艰苦的阶段。我军与国民党优良武器、数量超过我们30倍至50倍不等的正规军作战, 在这个阶段, 各游击区遭到严重摧残, 但游击队在当地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 依托高山密林, 在人民群众支援与掩护下, 与国民党军进行斗争。由于采取相应的斗争策略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以及广大游击战士的英勇奋斗, 渡过了种种难关, 使红军游击队得以保存, 并有所发展。在游击战中, 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 能够继续战斗, 面对困难不气馁, 正是因为战士们有坚信斗争必将胜利执著信念。

“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 由部分原东北军, 农民暴动武装, 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艰苦斗争。抗日联军武器装备落后, 后备补给匮乏, 在无作战根据地的艰苦条件下以林海雪原为家, 以树皮草根为食, 与日寇进行斗争。是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 让战士战胜了严寒, 战胜了日寇, 战胜了自己。

马克思是这样阐释共产党人的信仰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 那么, 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 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 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科学可以让人信服, 但不一定可以成为信仰。明明知道是对的, 但由于品质问题, 可以不去做。而信仰可以让人甚至不知道缘由而无条件服从,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每个时代的先进人物, 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他们的信仰, 成为人生追求。

伟大的人, 千万人难以放下的, 千万人难以做到的, 他却自然而然、高高兴兴地放下了。他们信仰得是那样纯粹、那样崇高、那样坚持、那样无悔。从此他们就为这个崇高神圣的追求而战、而活!再累, 也不觉得苦。这, 就是信仰的力量!

摘要: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 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要就信仰的内涵及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进行解读, 希望为共产主义信仰的树立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仰,力量,马克思,共产主义

参考文献

篇4:信仰的力量

另外,如果你和他一起到小酒馆喝上一杯啤酒,他一定会仔细核对账单;如果你住在他家里,睡觉前他一定会提醒你把灯关了。一个贫穷而吝啬的美国老头有什么好说的?那么让我们看看他76岁以前都做了哪些事。

他曾为康奈尔大学捐献了5.88亿美元,为加州大学捐献了1.25亿美元,为斯坦福大学捐献了6000万美元。他曾投入10亿美元改造和新建了爱尔兰的7所大学和北爱尔兰的两所大学。他曾建立慈善基金為发展中国家的腭裂儿童提供免费手术……迄今为止,他已经捐出40亿美元,还有40亿美元等待捐献。

他就是全球免税集团DFS的创始人——查克·费尼。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都深受他的影响并已付诸行动。

查克·费尼的善举被披露后,大量记者涌向他的居住地。当时,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疑问:查克·费尼在亿万资产面前是如何做到如此淡然的?

面对大家的疑惑,查克·费尼微笑着给大家讲了个故事。他说:“一只狐狸看到葡萄园里结满了果实,想到园中美餐一顿,可是它太胖了,钻不进栅栏。于是它三天三夜不饮不食,使身体瘦下去,终于钻进去了!饱餐一顿后,当它要离开的时候,又钻不出来了。无奈,它只好故伎重演,三天三夜不饮不食。结果,它出来的时候,肚子还是跟进去时一样。”

讲完这个故事,查克·费尼说:“上帝那里没有银行,每个人都是赤裸裸地诞生,最后又孑然而去,没有人能带走自己一生苦苦经营的财富与盛名!”

媒体追问查克·费尼为何非要捐得一干二净?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裹尸布上没有口袋”。

责编/梅子

篇5: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

篇一:《信仰的力量》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为人民服务,就得拿出一辈子。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信仰呢?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德才兼备,注意为人师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爱生育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品格的引路人。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质保量地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完成每课时、每单元的教学要求。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服从分配,团结同事,互教互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信 仰 ——《信仰》观后感

最近收看了央视综合频道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看完影片,我感触颇多。是什么造就了我们的党?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党走过了这风风雨雨的91年?为什么在各个时期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答案就是信仰。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的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扭曲的,人也会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地举动,从而危害自身、危害社会。我们的党从初期以马列主义为信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通过共产党人的努力,建立了我们的国家。也是这种信仰支撑着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走过这90多年,直至今天。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裕的社会里,共产党员们仍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做着平凡的事,但是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是有益于人民的事。这是因为共产党员的信仰没有变,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永远持续下去。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2012年6月24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中央电视一台所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虽然只看看短短的一集,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该片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在许多人眼中已经变得平淡,曾经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或许已经不在成为某些同志我们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

在部电视剧带领下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前辈们沿着信仰的足迹,去讲述信仰的故事,追寻它永恒的魅力。

随着音乐和画面的切换,我恍惚来到了旧社会中的苦难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起,在与外国列强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和章程之后,中国,已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随时亡国的危险之中。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一次次奋起抗争,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年轻的彭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当时苦闷彷徨的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寻找着各自的信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好人政府、联省自治??令人目不暇接,到底哪一个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呢?这一年11月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让共产主义这个在欧洲游荡的幽灵,进入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视野。与既往一切信仰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思想体系。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是自古以来很多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但被这些虽然年轻却找到了信仰真谛的革命者弃之如敝屣。从1921年到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在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甚至根本找不到,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顶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

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人民群众用小米哺育了苏区、边区、解放区,用肩膀支撑起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用无数子弟的鲜血,染红了党旗、军旗和新中国的国旗。而建立新中国,正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在革命时期所展示的宏大目标。

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为什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呢?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就像著名的夏明翰烈士在他的就义诗中说的那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夏明翰们”的舍身奋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而且越来越近。

当一双双握紧了的拳头面对党旗宣誓时,“镰刀铁锤”就是他们的信仰;当红军战士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时,“苏维埃”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八路军战士从狼牙山纵身跳下数十丈的悬崖时,民族解放就是他们的信仰;当解放军战士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前进”和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时,“新中国”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未来,正是由这些不同阶段的目标连接起来的。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向这些目标挺进。终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纪录片放完,电视中的画面任然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此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篇二:信仰的力量——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今天我利用午休时间观看了纪录片《信仰》,这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该片以共产主义理论为基调,上至党的领袖们、下至普通的共产党员为群体,他们坚信共产主义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为信仰不惜牺牲自我的生命精神,鼓舞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事业伟大胜利的鲜活事迹,无不昭示者信仰的光辉所折射出的无穷力量。震撼荡涤和激励着我们,使我们热血沸腾,鼓舞着我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忘我的投入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彭湃,纪录片中第一个映入我心中的英雄,为了自己的信仰,甘愿放弃万贯家财,当着千万个农民的面将一箱子的田契铺约一张张烧毁。这是何等的胸襟气概!在烈火中闪耀的是与传统剥削和压迫制度的决裂,动员农民起来革命的信仰之光。

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钢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与人民心连心,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

“信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信仰是火,点燃熄灭的灯;信仰是灯,照亮夜行的路;信仰是路,引我们走向黎明。”

溪流的信仰是大海,雏鸟的信仰是天空,幼苗的信仰是栋梁。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就更应该有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要追求理想,不能追求名利,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因利用人民给他的权利来贪图钱财、贪图名利、最后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经不起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信仰呢?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

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通过观看《信仰》,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光荣、正确的党,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作为党员学生,我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首先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信心、榜样的力量,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构成,充分了解其先进性合理性和伟大性,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认识上根本的认可和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可能去积极地践行。篇三:党员教育片《信仰》观后感

党员教育片《信仰》观后感

2014年*月*日,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共同观看了党员教育片《信仰》,虽然只看了一遍,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确是巨大的。

《信仰》分为“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50分钟。该片以党的90多年光辉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以人带事,以事说理,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部兼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观影片《信仰》后让人感叹,让人振奋,让人心潮澎湃。这是什么力量?是心系中华民族之崛起和民族事业之腾飞的坚定信仰。片中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片中在与敌人斗争困难重重的危情时刻、在建设初期贫困潦倒的山间乡村、在百废待兴建设祖国的每时每刻,都有共产党员走在前、冲在前、奉献在前壮丽身影,生动再现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仰的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信仰换来的。为了信仰,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生命就等于没有灵魂。丧失了政治信仰,就丧失了共产党人最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仰不仅是理念和精神,更是人生的指南和最高追求。“信仰对于个人而言,就是立身做人、为人处世的‘主心骨’;而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支军队而言,信仰就是精神大厦和灵魂归宿,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什么也不能缺信仰。在人的生活里金钱是重要的,但仅有金钱是不行的,拜金主义只会让人堕落,金钱的泛滥能使信仰沉睡,官场的庸俗能使理想失色,逐利的失信能使社会畸形,值得注意的是,蔑视理想的拜金主义已经开始并且正在损害着我们社会的健康肌体。在全社会中张扬理想,重塑信仰,建立和倡导一种高尚的社会道德,去和一切腐朽的低俗东西作斗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所有中国人都应当为此努力。”

正如片中所说,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时刻反省三个问题: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留下什么?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在世上走一遭,应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领我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我们奋斗的地。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6:信仰的力量观后感

信仰,不变的追求

纪录片《信仰》观后

院党支部组织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影片讲述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了追求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崇高信仰,抛头颅、洒热血,迎来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1921年,正是怀着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揭开了中国历史革命的新篇章。革命先驱彭湃为了信仰,毅然背叛生活优裕的家庭,走上艰苦的革命道路。为了信仰,彭湃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矢志不移,最终慷慨对敌,从容赴死。正是有了这样许许多多革命先驱对信仰的不懈追求,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才有了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毅然英勇就义的刘胡兰,为人民服务追求人民利益牺牲生命的战士张思德。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为了追求崇高信仰前赴后继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的旧社会逐渐走向了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三十多年前,革命伟人们用他对共产主义不变的信仰,使中国走向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之路,从此,他让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最东方。

我深信,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只要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不变信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必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早了解上饶集中营,还要从小说《红岩》说起。红色皮子的书,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作品描写了众多革命战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今年5月,为迎接建党90周年,我有幸参观了江西上饶集中营。一件件斑驳、破旧的展品诉说着被尘封的历史事件,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形象瞬间立体、生动了起来。对皖南事变后上千名新四军战士和进步人士在这座人间地狱所遭受的迫-害与折磨,感同身受,刻骨铭心。

信江岸边,群山环抱之中,耸立着厚重庄严、布局对称的上饶集中营纪念馆。绵绵夏雨中,她仿佛在唤起人们心头沉重的记忆,将那一段血雨腥风的岁月凝固进钢筋混凝土中,成为永恒;将破碎的历史碎片拼接为一个整体,还原出她的本来面目。一九四一年一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将士六、七百人被俘,和东南各省被捕的爱国人士二、三百人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关在上饶集中营,遭受残酷迫-害。其中就有叶挺将军和著名诗人、学者兼文艺评论家冯雪峰。这些爱国志士在狱中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凶残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谱写了一曲曲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

纪念馆内颜色发黄、支离破碎的历史档案和实物图片,都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血与泪。馆里总结出了上饶集中营的十大酷刑:金、木、水、火、土、风、站、吞、缴、毒。出了馆的东边有个叫毛家岭的小山包,是由一座葛仙庙改造成的监狱旧址,基本上是实物原貌。最触目惊心也是一排并列的刑具站笼,有单人的,双人的,在木制的站笼四周增加了尖锐的铁丝网,稍有动作就会被尖锐的铁丝刺得血肉模糊,目的是为了增加犯人在死亡前的痛苦。我想触摸一下那锈迹斑斑的铁刺,但既不敢又不忍,这冷冰冰的铁刺后面不知掩盖了多少惨绝人寰的罪恶,无法想象无数根铁刺戳进皮肉的极端痛苦。

然而,令我吃惊的是,在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忍受着因酷刑带来的剧痛,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的情况下,狱友们仍然互相鼓励:女狱友用粗糙的布给男狱友缝的袜子、有在狱中忍受痛苦而写下的豪言壮语、也有趁着狱长周日休息而轻轻唱起的歌。皓月照九州,光芒透栅栏,有朝风云起,杀敌保河山。烽火遍九州,青年遭摧残,有朝除无道,重建好河山。令我无法理解的是,在最基本的生命都随时可能被剥夺的时候,是什么支撑他们或者她们或者仅十几岁的孩子们写下或温柔或刚强的诗句,是什么支撑他们在狱中写歌、唱歌?只能有一种解释理想与信仰的力量!

雨在下,我的思绪变得湿漉漉、沉甸甸的。那个比同龄人矮一截,用半条腿走向高考考场的男孩;那个手拄双拐,跌倒了也不要人搀扶自己站起的男人;那个面对他人质疑仍阳光地笑对生活的残疾人工作者&&他们,没有向命运妥协,没有向不公弯腰,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继续前行!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革命烈士,他们不仅仅是我们的先辈,也是我们的历史。

【扩展阅读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篇7:信仰的力量观后感

陈莹

8月18日参观“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展览通过“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严守党纪”“勤政为民”“修身齐家”五个部分,展示了革命先辈传播马克思主义、追寻革命真理;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率先垂范,恪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格家规、清正家风等内容。

参观过程中,支部党员和其他单位同时参观党员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以及无畏奋斗、无私奉献、无悔牺牲的家国情怀所感动,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通过展览让参观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来回溯往事、凝聚力量,信仰追求、责任担当、为民宗旨不断深入内心。

篇8: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

展览共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等三部分,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建中国共产党等伟大革命活动中所形成的档案,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的珍贵文献、领袖人物有关党的建设及坚定理想信念的图片、手稿等,所选多为珍贵的原始档案,共214件,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其中既有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部《中央巡视条例》、第一部反贪法令,又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等领导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亲笔批示,亲笔手书的信件、文章、自传材料,彭湃、刘伯坚、郭亮、赵一曼等革命先烈的入党申请书、遗嘱等,还有辽宁省涌现出的雷锋、孟泰、郭明义、毛丰美等先进人物的档案材料和照片等。

展览将使众多的参展者受到一次深刻的党史党规和革命传统教育,也是强化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期进一步促进广大党员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激励和引领广大党员“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忠诚信仰、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在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当先锋、创佳绩、作贡献。

此次展览已由辽宁省委列入全省纪念建党95周年的相关活动中,省委常委、秘书长吴汉圣亲自批示。省直机关工委下发通知,要求各省直单位要认真组织好本单位党员干部参观展览,并将此项活动纳入推进“两学一做”、纪念建党95周年活动和七月、八月的全省“党员活动日”的重要内容。

篇9:信仰的力量

陈望道翻译的中文首译版《共产党宣言》从1920年开始出版到1926年5月止,一直非常畅销,重印达17次之多。后来国民党将《共产党宣言》定为“禁书”,不准再印,见之即查缴,陈望道本人手中一本都未能保存。

当初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保存的是1920年9月《共产党宣言》再印本。1975年,陈望道到北京图书馆参观,图书馆方面拿出了一本封面有粉红色马克思头像的《共产党宣言》,被陈望道认定是首译本,可是没有封底,没有出版时间,何时出版,众说纷纭,一直是个谜。

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周恩来总理和陈望道先后与世长辞。寻找1920年中文首印本《共产党宣言》,成为他们的一件憾事。然而,1975年秋天,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一位名叫刘世厚的老共产党员,将一本小册子交给了广饶县博物馆。这本小册子后来被认定是让周恩来总理牵挂的中文首印本《共产党宣言》。(图2 )

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和欧亚革命浪潮的高涨,1919年“五四”运动后,在北京形成以李大钊,在上海形成以陈独秀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心。当时上海的《星期评论》编辑部和陈独秀找到日文版和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约请陈望道先生进行翻译。

陈望道是一位政治活动家,学者。1952年秋季,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陈望道为复旦大学校长。

1915年 陈望道留学日本,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向往俄国十月革命的一位知识分子。1919年,陈望道被杭州浙江第一师范聘为语文老师。他不仅撰写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在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还积极提倡新文化,改革国文教学而受到浙江封建势力的迫害,从而酿成了闻名全国的浙江一师流血事件。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陈望道是夜以继日。陈望道之子陈振新回忆说:1920年4月底,父亲把《共产党宣言》全部翻完了。1920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村里有人进城,给他带回来一封电报。电报内容是邀请我父亲到上海星期评论社去做编辑工作。我父亲接到电报后,就带着这个译稿去了上海,住在了李汉俊的家里。李汉俊也是日本留学回来的,我父亲把译稿和日文版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他,叫他去校对,待李校完了以后,再送给陈独秀去校。

陈望道的学生宗廷虎回忆说:后来因为《星期评论》受到当时反动军政府的查办,1920年6月份停办,所以原来计划《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全译本在《星期评论》上面连载,就没有成功。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胡永钦说:此间,共产国际的维金斯基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见到陈独秀。听说《共产党宣言》因为没有经费不能出版,就同意由共产国际出钱印刷《共产党宣言》。

1975年山东广饶县博物馆发现的中文首印本《共党产宣言》,封面印有马克思半身像和陈望道译等字样。这本小册子,长18厘米,宽12厘米,全书共计56页,封底印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图3 )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上个世纪80年代后陆续被发现的1920年8月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采访毛泽东时问,一生当中有哪几本书对你影响最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倪兴祥说,当时毛泽东这样回答:1920年5月份,在上海看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一个英国人写的《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以后,我基本确定了对马列主义的理论信仰,也可以说,我认为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让毛泽东确定马列主义信仰的《共产党宣言》,正是陈望道翻译的。在回答斯诺提问时,毛泽东说是5月份看到的《共产党宣言》,而陈望道翻译的中文首译本是1920年8月才出版,那么,是毛泽东记错了,还是另有别的原因呢?

陈振新说,实际上毛泽东看到的就是我父亲叫陈独秀校对的《共产党宣言》译稿。因为那个时候国内全文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物还没有,当时毛泽东到陈独秀那儿去,看到了《共产党宣言》译稿,马上阅读了,所以毛泽东很早就看到了这本书。

看来,毛泽东在回答斯诺提问时,没有记错看《共产党宣言》的时间,只不过他所看的是陈望道先生的译稿。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开始比较全面地在中国传播。

由于陈望道翻译的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不仅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的革命家,可以说也影响了当时整整一代人。这也是1975年,身患重病的周总理为何牵挂中文首印本的《共产党宣言》是否找到的原因。那么,1975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刘集村发现的1920年8月版《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呢?它又为何会出现在那个地方呢?

这本《共产党宣言》封面红色的马克思头像,以及封面的字迹,目前已经褪色,不是非常地清晰,但是当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用竹签轻轻翻开这本《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两方朱红印痕却非常醒目,这页书上方的印痕是这本书的最后保存者刘世厚的印章。(图4 )

刘世厚,广饶县刘集村人,一位农民。原广饶博物馆馆长颜华至今还记得1975年到刘集村征集文物时,刘世厚捐献《共产党宣言》的情景。他说,刘世厚抱着一个包来,打开一看,是一本《共产党宣言》,封面上边有个马克思像,名字不是“共产党宣言”,而是“共党产宣言”,印错了一个字。版权页上的出版日期是1920年8月,这本书究竟有多大的重要性,当时我也认识不到。

1975年,由于处于文革期间,当时的广饶博物馆在征集到这本《共产党宣言》后,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考察和研究。直到1984年,华东石油学院副教授余世诚在广饶博物馆看到这本《共产党宣言》以后,其价值才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

余世诚,75岁,退休前是中国石油大学一位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专家。1984年,在东营华东石油学院任教的余世诚被选为东营的人大代表。在广饶县博物馆看到从刘世厚老人那儿征集到的《共产党宣言》后,引起了他的关注。这时候,学术界还没有确定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何时出版。

胡永钦说,大概是1981年,上海档案馆发现了一本第一版《共产党宣言》。这本书封面是粉红色的,跟北京图书馆的《共产党宣言》封面一样,封底印有1920年8月出版。这本书是不是就是第一版的呢?因为它是孤本,还不能做最后确定。

因此,余世诚在广饶博物馆发现1920年8月版《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他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但是当时人们对这本书的重大价值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为此,余世诚执笔给当时的山东省领导写了一份报告。

余世诚说:我们报告打上去,很快省长李长安就做了批示,说这个建议很好,要加强对这本书的研究和保护。后来我们就按照省里的指示,由政协文史委出面,在政协副主席王军的指示下,开展了对这本书的一系列调查研究 。

1986年,余世诚给胡永钦写了一封信,邀请这位研究马列著作在中国传播的权威专家一起鉴定广饶发现的这本《共产党宣言》

胡永钦说,调查、寻找首印本已经很长时间了,觉得很难找到了。我们局也有《共产党宣言》,是蓝皮的,是1920年9月份的书,没有见到过1920年8月的。而在广饶县,发现了这么一本《共产党宣言》,有点惊奇,不知到底是不是真的。

当时,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何时出版还没有定论,胡永钦获悉广饶县发现1920年8月版《共产党宣言》以后,虽说有些怀疑,但他还是立即就赶到了广饶县。

胡永钦说,看了之后,觉得非常高兴,真是中文首印本《共产党宣言》,跟我们原来所知道的情况一模一样。红颜色封面的标题是《共党产宣言》,封底 1920年8月,跟上海档案馆那本完全一样。又听他们讲了这本书的来历 ,而且已经找到了一些证据。觉得这的确是比较难得的一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版,而且它证明了上海档案馆那一本《共产党宣言》也确实是第一版。

也就是从那时起,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何时出版,再无异议。当然,这次调查不仅揭开了这本书所具有的重大历史价值,其保存传递的过程,也被完整地揭示。

在广饶博物馆珍藏的《共产党宣言》原件上,盖有刘世厚印章的书页的右下角,还有一方叫“葆臣”二字的朱红印痕,那么,这位“葆臣”究竟是谁,他会是这本书的保存者吗?

余世诚说,我们在济南调查的时候,看到济南党史部门搜集的一份1923年济南地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团员登记表,其中有一位叫张葆臣,我们就想这个张葆臣是不是在这本书盖上一方印的那个葆臣呢?

为此,余世诚他们走访了山东最早的女共产党员王辨。王辨讲她认识张葆臣,张当时是济南道升银行的一个职员,而道升银行是俄国人在中国办的银行,总部在上海。王辩又说,张葆臣当时负责把上海党组织的一些印刷品 、宣传品,其中有马克思著作,从上海往济南带。余世诚说,这就对上茬了,张保臣在担负这项工作中,手里边有一本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是顺理成章的事,应该是可信的。

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济南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春,在北京和上海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影响和推动下,王尽美、邓恩铭发起建立了共产党济南早期组织,并代表共产党济南早期组织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负责济南党组织宣传资料的张葆臣,保管过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并盖上印章自然是可信的,那么,这本书又怎么从济南到了广饶刘集村的呢?

2011年3月29日,我们来到了山东省广饶县刘集村,在街道的墙壁上,我们见到了一幅关于刘雨辉将《共产党宣言》带回刘集的壁画。

刘雨辉是广饶县刘集村人,曾到苏州女子产业学校就读,1925年夏毕业后回济南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在济南期间,她结识了济南女师的王辩等许多女共产党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刘雨辉回刘集过春节,将这本《共产党宣言》交给了中共刘集支部刘良才书记,刘得到这本书后,如获至宝。

中共刘集支部建立于1925年春,是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刘集支部使用和保存了我国首版中文版本的《共产党宣言》。

刘良才生于1890年,读过两年私塾,后辍学务农, 做过木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在本村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刘集村支部,任支部书记。同时,在本村举办平民夜校,进行革命宣传,刘雨辉带回来的《共产党宣言》是他们平民夜校的主要学习材料。(图5 )

在刘良才领导的党支部的宣传鼓动下,这一星星之火,很快便从小小的刘集村燃遍了广饶县。1927年12月,中共广饶特支建立,刘良才任书记。此时全县已建立起8个党支部,党员70余人。党领导的贫民会会员发展到500多人,在它的周围团结着五六千农民兄弟。

刘集村的老人回忆:刘良才经常给农民,特别是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讲革命道理,讲穷人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闹翻身。刘良才在讲这些革命道理时,就把《共产党宣言》拿出来说,这些道理可不是我讲的,都是这位大胡子讲的。

1 9 2 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遭到屠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刘集村党支部也和全国许多党组织一样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刘良才的孙子刘奎湘回忆到:环境一恶劣,我爷爷就带着党员拉开我家的暗门,进入小北屋的地窝,地窝里头很深,同志们就在洞里隐藏,有时开会,有时印传单。

从20世纪30年代起,国民党反动派在统治区内顽固地推行法西斯专政,疯狂地进行文化“围剿”。他们把600多种社会科学书刊定为“禁书”,《共产党宣言》被列为禁书之首。反动当局对保存和阅读马列著作或进步书刊者,以“危害民国”之罪,或判刑监禁,或杀戮处死。为了对付敌人的搜捕,保护党的秘密和同志们的安全,上级党组织指示,凡是有关党的文件和书籍,看后一律销毁。那么,这本《共产党宣言》又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呢?

1930年9月的一天,在距刘集不远的韩桥村举行的庙会上,为反抗当时国民党政府对木器行当沉重的苛捐杂税,刘良才组织了500多名党员、群众,拿着大刀,扛着红缨枪,拖着铁锨,砸毁了税收工具,拆了税收棚,赶跑了税收官吏。刘良才能够组织如此规模和成功的革命活动,凭借的主要就是这本《共产党宣言》。刘良才认为学习《共产党宣言》,能够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凝聚人心,坚定信仰。因此,对于这本《共产党宣言》,他是格外地珍惜。

颜华说,当时刘集支部活动搞得很好,很活跃,被人称为小莫斯科。这本书在指导他们闹革命中起了很大作用,所以他舍不得焚烧,保留了下来。

刘良才领导的“韩桥砸木行”行动成功之后,他的共产党员的身份也暴露了。国民党政府到处搜捕他,各主要交通路口,都张贴有刘良才的画像。1931年春天,中共山东省委调刘良才前往潍坊任中心县委书记。临行前,刘良才把这本《共产党宣言》交给了刘集村支部委员刘考文保存。交接时,刘良才说,要把这本书看作你的生命,甚至比你的生命还宝贵。(图6 )

1932年,在广饶县相邻的博兴县举行了由共产党领导的“博兴暴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次暴动遭到敌人的镇压。随着形势的日趋恶化,广饶县的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共产党人被捕入狱,刘考文考虑到自己也有可能被敌人逮捕,便把这本书转交给了当时的进步群众刘世厚。就这样,刘世厚成为刘良才、刘考文之后《共产党宣言》在刘集村的第三位保存者。

刘考文把书交给刘世厚时,也用刘良才把书交给自己时的那句话作交待:要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视为自己的生命。

果然,不久刘考文就被捕了,在监狱待了好多年。不久刘良才也在维县被敌人残酷杀害,壮烈牺牲。

《共产党宣言》在刘集的第一位保存者刘良才被杀害了,第二位保存者刘考文被抄家,逮捕入狱。在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保存被国民党列为禁书之首的《共产党宣言》,面临极大风险,随时可能入狱,甚至是杀戮。那么,当时并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刘世厚,将如何对待手中的《共产党宣言》呢?

当年刘世厚用油纸把这本《共产党宣言》层层包好,有时藏在墙壁的缝隙里;有时把书先放进竹筒,再放到屋子山墙的雀巢里,精心地保存。刘世厚曾说过,当年是良才领着我们,按书里大胡子讲的道理闹革命的。领我们闹革命的良才牺牲了,这本书就成了我们怀念战友,怀念良才,怀念轰轰烈烈革命的一个念想,一种精神寄托,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山东沦陷,但是刘集的革命火种并没有熄灭,地处广饶、益都、寿光、临淄“四边”地区的刘集一带,为我八路军所控制。而日伪军将之视为“眼中钉”,竭力想拔掉它。1941年1月18日这天深夜,驻广饶县城的日军纠集临淄、益都的日伪军1000多人,借口刘集村驻进了“四边县政府”与“益北行署”人员,突然将刘集村团团包围。敌人见房即烧,见人即杀,全村成了血河火海。

敌人杀了83口人,烧了500间房,全村家家着火,处处冒烟。

就在这时,刘世厚想起了保管的《共产党宣言》,赶忙从村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潜回村里,从那个雀巢当中将《共产党宣言》摸了出来,这时他的屋子已在燃烧。

这样的扫荡,刘集先后经历了三次,但是刘世厚始终没有让这本《共产党宣言》受到丝毫的损害。

为了更加保险,刘世厚把这本《共产党宣言》埋到了地下,之后又在埋书的地方砌了一铺炕。这样,敌人就是再放火烧,也烧不到这本书了。抗战胜利后,刘集一带虽然成为解放区,但形势仍然很不安定,经常遭受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的侵扰。在此情况下,刘世厚也不得不经常变换着藏匿的地点。直到解放后,刘世厚才将这本书放进一个木匣里,更加精心地保管。(图7 )

刘世厚老人的孙子讲,爷爷常拿出《共产党宣言》来看。他像拿宝贝似的拿出来后,我想伸手摸一摸,他赶紧阻拦说,这个只许看,不能摸,十分珍爱。

1975年,在广饶县革命文物征集活动中,84岁高龄的刘世厚将保存了43年的这本《共产党宣言》恋恋不舍地献给了广饶县历史博物馆。现在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博物馆精心保管。

如今,刘集村街道的房屋院墙上,中文首印本《共产党宣言》的封面随处可见。人们还保存和复原了解放前刘集村支部的原貌,修建了纪念馆,其中还矗立着《共产党宣言》在刘集的三位保管者的石像。

篇10:信仰的力量观后感

80后出生的我们,已久不闻枪炮声,血腥味。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多的是从书籍、影像等资料上了解那个年代的信息,了解我们党的历史,了解我们革命先辈的舍生取义。《信仰》正是用不争的事实,用珍贵的画面再现历史,让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宁死不屈的“刘胡兰们”用鲜血让世人警醒,艰苦环境仍不懈奋斗的“王进喜们”用成绩让我们感叹,坚定实践“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们”用执著让我们汗颜!

今天人们常常提及幸福,常常追问幸福是什么?今天人们也常常感慨中国人缺乏信仰。我们的前辈用事实让我们思考,什么是最美,什么是最强,什么是最牛。让我们再一次去牵挂五星红旗背后庄严而艰难的信仰之路: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救国救亡运动失败,俄国十月革命使中国人看到信仰之源----《共产党宣言》,它为中国革命点亮了希望之灯!这本书最杰出的诵读者――毛泽东为中国的共产主义先锋开创了历史伟绩,将黑暗的中国一步步推向光明。

在天安门广场上屹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雕刻地画面,至今让人难忘, 我们可以看到用生命捍卫着信仰的战士们为了战争的胜利无悔的选择和他们永不磨灭的斗志,是他们让我们在可爱的中国谱写着幸福美好生活新 篇章。

钱学森铿锵有力地说:“我为什么要选择中国?我的回答是因为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主义的理想,还因为我热爱我的祖国。”正是这些中国留学生飘过大洋汇聚于故乡,他们舍弃了已拥有的高质量生活,回到贫瘠落后的祖国。是信仰召回了他们,又是他们让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蒋筑英亦是如此,他给他爸爸的信中说,虽然现在许多人对入党已不感兴趣,我想一个人总还是应该有个信仰,人活着总不能为自己过好生活,要为社会负责任。正是这份信仰,让蒋筑英分秒必争,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如此的执著是信仰赋予的,映射出的是信仰旗帜下最耀眼的忘我情怀。可以说蒋筑英 的 事迹,是代表整个一个年代知识分子,他是一个缩影;

从 “当代雷锋”郭明义身上也可以找到答案,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将自己省出的每一把粮,每一晚水送到更需要的人面前,当他看到被帮助的人露出微笑的时候,换回的是他内心的温暖与富足。

篇11:信仰力量观后感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信仰的力量观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信仰的力量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塑造了近现代西方道德文明的精神风貌。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信仰的力量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塑造了近现代西方道德文明的精神风貌。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正是无数共产党员孜孜不倦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年来的奋斗历史,我们党 95 年的沧桑岁月和战斗历程,是一部共产主义奋斗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95 年前的今天,正是以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毛泽东、刘仁静、李达、李汉俊、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邓恩铭、包惠僧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强力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 年7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在中国大地迎风飘扬,引领中国共产党员前赴后继、一往无前地求解放、谋幸福,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 28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进入新世纪,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党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华民族正在以和平、发展、合作的形象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别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今天,我们重温党的历史,缅怀无数先烈的丰功伟绩,就是要全体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牢记党的光荣传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虽时代不同,但责任相同,我们要把革命英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正如英

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所说:”信仰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代表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因为那里有我们未来曾踏足的原始,鬼斧神工的辉煌,碧海青天的梦想。我们为自己的信仰奋斗终生。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党的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5 年来,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顽强拼搏,勇往直前,靠的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可见,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纯洁,是我们克服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保障。正所谓:”一个民族可以贫穷、可以暂时落后,但是它绝对不能失去信仰,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胸怀坚定信仰的中国人,我们的祖国才有了今天的富强,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本职岗位、敬业奉献,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然而,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部分党员干部政

治信仰动摇、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薄、漠视人民利益,迷恋宗教、崇拜迷信,腐化变质、违法犯罪等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的表现。作为党员干部,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95 年的革命历史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只要有了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就能自觉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毛泽东、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战士,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相反,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变质,从根本上讲都是在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理想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致命的动摇。党员干部应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反面典型为警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净化思想灵魂,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干部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从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正像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坚持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扑下身子、扎实工作,把工作的成效交给群众去评判,真正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

坚持清正廉洁。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能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尚俭戒奢,抵制”四风“,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仍有少数党员干部,贪污腐败,违法乱纪,在群众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影响了党的形象。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人们常说,清廉是福。清正廉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因此,党员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地位,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职责和人民的事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凡是规定不准做的事绝对不做,同时管好家人和身边的人。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舆论的监督,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原

著,尤其是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013 年 12 月 3 日,在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实际是他多年来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论断,是基于理论逻辑、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发展对全党提出的要求。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那么更进一步则可以认为,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家本领“。因此,加强理论学习,不仅要理解、掌握经典著作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而且要结合工作实际,自觉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见贤思齐,不断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始终保持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共产党员。

(二)

带着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这是一部真实可信的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它带给了我们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它以党的 90 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共产党人的信仰,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纪录片中所展现的一个个真实的人物,是我们党的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其中许多人物是我青少年时期心目中崇拜的英雄,是引导我追求进步的动力和榜样。这次观看纪录片《信仰》,再一次感受到他们对党忠诚、坚守信念、为人民的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再一次被他们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感动。革命时期有方志敏、陈树湘、张

思德、刘胡兰等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员;建设时期有朱光亚、王进喜、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等一大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改革时期有沈浩、吴仁宝、孔繁森、杨善洲、李林森、谷文昌等一大批带头致富,忘我工作的领导干部。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是崇高的,人就会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人,不断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塑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角色。如果信仰是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扭曲的,这样的人也会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的举动,从而危害自身、危害社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在这面旗帜的引导下,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在平凡的岗位和生活中,做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有益于人民的事。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工作氛围,净化社会环境。工作中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坚持正义,主动沟通,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努力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争取为学校的发展多做贡献。生活中勤俭节约、文明社交、遵章守纪、友爱他人,讲秩序、讲卫生,做好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和谐细胞,处处以一名新时代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时刻准备着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三)

值七一建党来临之际,中铁建宁杭客专通信项目部临时党支部,组织项

目部全体人员观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我深感这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它带给人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真实可信。

《信仰》分为三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 集,每集时长 50 分钟,以党的 90 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纪录片《信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突出,观点鲜明。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人物故事阐述理论观点,用观点统领故事,将历史、人物、理论融为一体。二是典型感人,代表性强。新老典型结合、个体群体结合、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结合,兼顾各个层面、各条战线,主要选取一线典型,以点带面、重点突出。三是细节真实,鲜活生动。注重用事实说话,以情感人,用细节打动人、感染人、吸引人。四是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兼取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追求纪实感、现场感和亲切感。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纪录片。是一部兼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信仰》站在历史层面,回溯 90 年的光辉岁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用现代语境和通俗语言解读党的历史。以党的 90 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

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每个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涌现出的党的优秀群体、个人的感人事迹,以人带事,以事说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在与敌人斗争困难重重的危情时刻、在建设初期贫困潦倒的山间乡村、在百废待兴建设祖国的每时每刻,都有共产党员走在前、冲在前、奉献在前壮丽身影,生动再现了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仰的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看完影片,我感触颇多。是什么造就了我们的党?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党走过了这风风雨雨的 91 年?为什么在各个时期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答案就是信仰。

人不能没信仰,有了信仰,才有了奋斗的支持。信仰是灵魂的支柱,没有信仰的灵魂,是毫无价值的。同样,一个国家也需要信仰,有信仰才能进步和发展。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的偏差,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扭曲的,人也会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地举动,从而危害自身、危害社会。我们的党从初期以马列主义为信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通过共产党人的努力,建立了我们的国家。也是这种信仰支撑着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走过这 90 多年,直至今天。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裕的社会里,共产党员们仍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做着平凡的事,但是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是有益于人民的事。这是因为共产党员的信仰没有变,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永远持续下去。

当项目部全体人员观看完了纪录片《信仰》,大家随即展开了热烈积极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积极投身到当前紧张的宁杭高铁建设之中,确保工程按期竣工。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并将其发扬下去,为具中国特色的的社会主义奋斗终身。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四)

看完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感慨万千。这部片子非常朴实,故事感人,虽然是一个很严肃的主题,但一点也不枯燥,让人能够坐得住、看得进。”用人的故事讲党的道理“,突出”情“、”义“、”力量“三个视角,”那些已经过去的信仰的故事,将永远是指引我们走向未来的灯塔。“

”情“,以情动人。感人的故事情节往往是最能拨动人的心弦的。比如陈树湘烈士,感人的事迹很多,在湘江战役中怎么指挥的、怎么战斗的,都很值得写,但片中只写了一个细节,就是他牺牲的方式,他是自己把自己的肠子揪断壮烈牺牲的,看到这段,大家都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

”义“,义不容辞。就是责任心,是对党的事业、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共产党人的奋斗、牺牲,是因为他对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人民有高度的责任感。王进喜为什么那么拼命?因为他心里装着国家,决心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邓稼先为什么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亲自到实验场?他不知道危险吗?不是!因为他不想让中国被人家拉得太远。沈浩为什么要留在小岗村,难道小岗村的生活比省城还舒适吗?当然

也不是,是他知道小岗的老百姓渴望走上富裕的道路,他有这个责任帮助他们早日完成这个心愿。

”力量“,油然而生。把”情“和”义“表现的充分了,”力量“自然也就体现出来了,正是有了这样的牺牲精神和责任感,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在信仰的旗帜上,书写一个又一个传奇,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以生命践行信仰的带头人,跟随党的队伍才会越走越长。该片通过议论、点评、总结、升华,彰显共产党人的伟大力量,值得后人铭记和学习。

上一篇:有哪些秋天的诗下一篇:消防设施维修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