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词语理解

2024-05-11

二年级的词语理解(精选8篇)

篇1:二年级的词语理解

2018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同步试题(含答案)

专项复习(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2)我们都面面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相觑....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恐惧或无可奈何而相互望着,都不说话。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3)因此无论构造不是风格,两座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异曲同工:指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2.“这是一次英雄出征”与“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两句中“英雄”的含义相同吗?请作具体说明。

不相同,前者是形容词,指不怕困难,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后者是名词,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B)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军已________及________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江阴要塞,______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A.击溃

歼灭

控制

占领

封锁 B.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C.击溃

歼灭

占领

控制

封锁 D.歼灭

击溃

占领

封锁

控制 4.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1)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______。(2)每当傍晚降临,小虫就来______我住所边上的松树。(3)直到黄昏再次降临,它们才重新在空中______。

(4)它在______它的美貌,尤其那对折扇更是它的魅力所在。A.天赋

拜访

飞舞

炫耀 B.天赋

访问

飞动

炫耀 C.天才

拜访

飞舞

夸耀 D.天才

访问

飞动

夸耀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B.一听电话,国王乐不,因为首都马德里动物园报告,那里的中国大熊猫刚刚分娩,生下了双胞胎!..可支..C.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D.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解析:C项“天伦之乐”只适用于亲人之间,不可用于同学、朋友之中。)6.根据解释,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1)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2)放纵感情。(恣情)(3)形容水势盛大。(浩瀚)

(4)接近危险的境地。(濒危)(5)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可数)(6)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旷神怡)(7)著作堆叠起来和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很多。(著作等身)(8)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不能自己)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天堑 堑:壕沟。.B.怒形于色 色:颜色。.C.精神恍惚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D.人迹罕至 罕:稀少。.(解析:B项中“色”指的是“神色”。)

篇2:二年级的词语理解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含成语)

考情总结

1.从考查范围、内容上看:湖南人教版地市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查成语,近义词,关联词+近义词,词语、俗语、成语混合辨析。涉及成语48个,近义词语7组,关联词语3组,其中36%的成语出自课下注释和课后“读一读,写一写”,24%的成语、5组近义词语、2组关联词语出自2009~2013年全国重点省市330套中考真题。

2.从题型、分值来看题型十分稳定,主要是选择辨析题,分值都为2分。有选择“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和“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两种类型。其中又以第一种类型居多。这些选项中的句子很多会涉及时事话题。

(1)长沙卷2012年~2014年都考查词语、成语选择辨析,涉及的时事有:2014年马航失联、世界杯、《舌尖上的中国》、南方暴雨、2013年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非法利益、《我是歌手》、莫言获诺贝尔奖、习近平谈治国、2012年中博会开幕;

湘潭卷2012年~2014年都考查成语辨析,涉及时事有:2014年“最美乡村教师”评选、2013年暑期交通和游泳安全问题、雅安地震、莫言获诺贝尔奖、感动中国人物、2012年购买商品房; 聚焦湖南中考

(一)近义词辨析

(2014株洲3题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发明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被各大企业________。

②在现实中盲目模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说明他________能力太低。③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您三年来_________的关爱? A.采用

鉴赏

无微不至 B.采用

鉴赏

无所不至 C.沿用

鉴定

无所不至 D.沿用

鉴定

无微不至 【解析】①句“采用”,采纳选用;“沿用”,继续使用(原来的事物、过去遗留下来的法则等)。语句说的显然是不再使用“原来”的,故选“采用”。②句“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鉴定”,对人或物优劣好坏的鉴别评定。结合句意可知“鉴赏”在这里是与文学作品的赏析有关,符合语境要求。③句“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是贬义词。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判断,此处应填写“无微不至”。故选A项。(2012永州3题2分)语言积累与运用。春光(),寥阔的百草园里碧绿的菜畦贮蓄着水藻与绿萍的啜泣,盘虬卧龙般的紫藤萝瀑布将宁静和喜悦流向心底,应和着三味书屋传出的参差不齐的惬意的读书声;夏日(),芊芊细草在蝉的聒聒声中酝酿成磅礴之势,在广袤无银的原野上恣雎地滚动,在天地间升腾;秋波(),肥硕的瓜果、清冽的溪水梦寐在牧羊女的静谧中;冬雪(),江南的薄雪是“滋润美艳之至”的季节,哪比得上北国的雪“如粉”“如沙”,《童趣》徜徉在四季潺潺的溪流里,陪五柳先生一起在小石潭赏《春》《观潮》,听《安塞腰鼓》《云南的歌会》,《人生》的《孤独之旅》原是要这般《敬畏自然》,才能感悟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融融

炎炎

澹澹

皑皑 B.融融

炎炎

蒙蒙

纷纷 C.蒙蒙

融融

漾漾

纷纷 D.澹澹

炎炎

融融

皑皑

【解析】结合实际自然,春光融融,夏日炎炎,可先排除CD, 第三个括号根据后面的“静谧”可推断出应是“秋波蒙蒙”,第四个括号由“薄雪”可推测出是“冬雪纷纷”。因此答案为B。

(二)成语辨析

(2014郴州3题2分)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明同学在田径运动会中,顽强拼搏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B.自从郴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C.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真有振耳欲聋的作用。

D.对于这个问题,我了解不多,如果乱发议论,岂不贻笑大方? 【解析】C项中,“振耳欲聋”正确的写法应为“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就像快被震聋了一样。指声音特别大,特别吵。而“振聋发聩”中,“聩”意为“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词意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再说,选项中的所谓“读”实即是“看”的意思,又怎么能震聋读者的耳朵?可见,“振耳欲聋”用在这个句子里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可改为“振聋发聩”。这里,顺便提醒一下:“振聋发聩”的“振”字,与“震耳欲聋”的“震”字,读音虽相同,但写法不同,两者不可混淆。ABD三项正确。

(2014怀化3题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在201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王铮亮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很快成为了鲜为人知的热门歌曲。【解析】A项“巧妙绝伦”意思是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绝:没有。伦:同类。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用在这里恰当;B项“孜孜不倦”意思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用在这里恰当;C 项“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这里恰当; D项运用错误,“鲜为人知”的意思是:很少有(被)人知道。原句的意思是大家都知道,用在这里恰好与原句相反。可改为“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等。

(三)词语、成语、俗语混合辨析

(2014长沙2题2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航失联事件牵动亿万民众的心,人们在心中为失联人员默默祈祷。B.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了帷幕。C.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D.近日南方持续暴雨,大家对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解析】 A项“祈祷”是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用在这里恰当;B项“众目睽睽”形容众人都睁大眼睛注视。常指在广大群众的监视下,坏人坏事无可隐藏,多用于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属于对词语色彩认知有误。此处应该用褒义词来形容世界杯足球赛,可改为“举世瞩目”等;C项“回味无穷”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用在此处恰当;D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指一个地方有了困难,四面八方支持援助。形容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用在此处恰当。故选B项。

(四)关联词+近义词

(2014岳阳3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传统书信_____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_____的歌声似的。

(3)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_____,不怕失败。

A.承载

渺茫

B.承担

渺远

就 C.承担

渺远

D.承载

渺茫

就 【解析】“承载”的意思是担当或蒙受;“承担”的意思是担负;担当。“渺茫”的意思是模糊不清;“渺远”的意思是遥远。(1)句评价“传统书信”与“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用“承载”比较恰当。(2)句形容远处高楼上的歌声,已经有了“远处”,就不需要用“渺远”了,所以用“渺茫”比较恰当。(3)句后半句是条件关系的句子,句中已经有了“只要”这个词,所以应该用“就”与之搭配。故答案为D项。考点精讲

考点一

近义词辨析 方法指导

1.排除法:辨析词语先要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再依据语境来判断,如果有自己不了解的词语,则可一一尝试代入替换,逐个排除,最终锁定答案。

2.语感法:平时阅读量大,阅读面广,如果排除法还是不能确定答案,则可尝试凭语感答题,虽然这个方法不太严谨、规范,但往往很有效。3.其他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1)从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词义重;侧重不同,如“诡辩”侧重“诡”(即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侧重“狡”(即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中性词;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用于书面语,“的士”用于口头语。(3)从用法方面辨析,包括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用于长辈、上级,“爱护”用于晚辈、下属;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

考点二

成语使用辨析(含熟语)方法指导

在解答成语使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读句意,根据句意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同时,在日常读书和写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成语,碰到拿不准的,就得勤查词典,以下是这类题目的一些解题技巧:

1.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例: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解析:“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很多,分布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二者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成语使用有误。2.看成语意思与所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解析:“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3.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张冠李戴。例: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解析:“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适用对象是人,用来描述汽车,显然不恰当。

4.看成语运用是否望文生义。

例: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湘西,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解析:“行云流水”比喻文章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不受拘束,而句中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5.看成语的褒贬色彩是否适合语境。

例: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解析:“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贬义词,而本句主要是赞扬同学的出众口才,显然不符合语境。6.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

例: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解析:“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7.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造成前后重复。

例: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解析:“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笑了起来”雷同,纯属多余。

8.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例: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解析:成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而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振聋”的意思,却抛弃了“唤醒糊涂的人”之义,从而导致误用。

考点三

关联词辨析 方法指导

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运用关联词语,首先要准确理解复句和句群的内容,同时要理清分句间的关系。所谓明辨关系,是指能明辨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明辨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往往会导致虚词的误用。2.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选填关联词语必须理清句子的结构层次。在分析推断句子的关系时,不能简单从局部入手,一句接一句地分析、推断,这样的推断往往在局部上是可行的,而从全句或全段来看就可能行不通。应先通读所提供的文字,把握全段内容,从宏观入手,先分析、推断第一层的关系,然后依次类推,逐层分析、推断句子的层次。在此基础上选填关联词语就可靠多了。3.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

所谓已知条件,即所提供的语段,以及有时可能保留的个别关联词语,或与关联词语相照应的词。大部分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固定的,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分析句子间的关系,选填词语。如“不但„„而且„„”“不仅„„还„„”等,如果题干已有一个关联词语,则要看哪个能与它搭配照应,这样答题就容易多了。

4.先易后难,化难为易,注意利用选择题型。

篇3:二年级的词语理解

一、联系上下文,巧解词语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最常用的方法。因为汉语中的词语有很多是一词多义的,而理解词语又是为理解课文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

1.结合上下文,感知词语意。某些课文中的词语在出现时,前后文已经形象地给出了词语意,理解这些词语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思考。如,《石头书》一文中的“刨根问底”,它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贯穿于整篇课文中。它的解决可以借助书中的六个问句。于是我让孩子朗读全文,圈画出书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明白把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就是“刨根问底”,再补充几个“刨根问底”的近义词“打破沙锅问到底、寻根究底、追根问底”。这样通过阅读前后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理解词语。

2.结合段落中语句间关系,领悟词语意。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概括的词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深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中“瞬息万变”一词时,先要弄清这段是按总分的构段方式写的,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本段中心句。再让学生联系下文:“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学生从下文的时间词以及文中的省略号,就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瞬息万变”了。

3.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词语意。这种方法多用于叙事性的文章中,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关注度特别高,有强烈的阅读期待和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应把握时机,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九色鹿》一文中的“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等词,学生轻易就能发现都是用来形容文中调达的,都是贬义词形容人的坏品质的,让学生带着对调达这一人物形象的感受读读这些词,相信他们都能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读得声情并茂。这也就达到了理解词语的目的。

二、换词比较,妙用词语

“换词比较”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难理解或要细细品味的词语换成另一个词,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所以,换词比较来理解词语也是词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掌声》文中“骤然”一词,我们就需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那段话,想一想,能不能给“骤然”换个近义词,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突然”“忽然”。接着再来比较、品味,可以感受到“骤然”的程度之深是其他两个词语无法企及的,这样学生便可以体会到作者独具匠心的用词,学到作者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领悟到文章的精髓所在。

三、创设情境,想象解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体验中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效果。

如,学习《蜗牛的奖杯》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由于词语本身字面意思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于是我适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飞行比赛的情境,先让学生点明飞行比赛的人物,然后将这几种小昆虫的图片逐一出示,再让学生上台将图贴于黑板上重现一下当时的比赛场景,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思维也就更活跃了,该怎么贴呢?经过多次反馈,最后学生把蜗牛贴在了最最前面。至此,“遥遥领先”一词已存在于学生深深的脑海里。

孩子真的是天生的想象家,所以借助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这样对词语的理解便可更深刻、更灵动。

四、联系生活,活用词语

词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可以借助生活来更好地理解它,进而理解文章的情感。课文中经常有学生陌生的词语,对于它们的理解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如果教师能有技巧地将生活与词语联系起来,学生也能将知识转化形成自己的理解,懂得词语的意思。

如,《荷花》中“挨挨挤挤”一词,教师可追问,你在何时何地见过“挨挨挤挤”的状况?学生就能说到平时生活中拥挤的地方:商场打折时、高峰期的公交车里,待思维扩散后,便可具体说说这些地方拥挤的现象,使学生明白人挨人、人挤人就是“挨挨挤挤”。荷花池里的荷叶“挨挨挤挤”,就是告诉我们荷叶长得很多,很旺盛。通过联系生活,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个词,相信日后活用这个词肯定不成问题了。

篇4:浅谈低年级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 词语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55

语文学习中,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语言积累少,知识经验不足,如何对他们开展有效的词语教学呢?

一、着字析义

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着字析义即把有些合成词拆开,给每个字组词,弄清楚每个字的意思,再把这些字的意思合起来,这样就可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思。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对于“引吭高歌”一词,可以这样理解,“引”是拉伸,“吭”是喉咙,“高”是高声,“歌”是歌唱,合起来整个词语的意思就是拉伸嗓子,高声歌唱。着字析义是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二、借助形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运用多种手段把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去感悟,不仅可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他们轻松而准确地理解词语。

(一)观察图画

利用图画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能促进他们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如《问银河》一文中,对于“在你宽广的河面上,有雄伟的斜拉桥吗”中的“斜拉桥”,如果仅仅告诉学生,“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那么学生的理解还是抽象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斜拉桥”的图片,从而加深学生对“斜拉桥”的直观感受,使学生易于领会、掌握词语的含义。

(二)模仿表演

采取有趣又有效的表演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让词语以其独特的意象进入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帮助学生体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如《狐假虎威》一文中,对于 “摇头摆尾”这个词语,可以让学生采用合作表演的方式来体会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在文中指的是狐狸为了让老虎相信自己的话,故意装出一副了不起的样子。这种方式比单纯的借助工具书或者语言解释要更为形象有趣,能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心领神会词语的含义。

(三)直观演示

直观演示可以将抽象的词语化为生动的形象,使学生直观而便捷地掌握词语含义。例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中的“饱满”一词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准确生动地理解词语的意思。首先,教师出示实物“豆荚”,让学生通过摸来体验豆荚胖胖的、鼓鼓的感觉,从而知道饱满的第一层含义是“丰满”。接着,教师可以将胸膛一挺,提问学生:“老师现在精神怎样?”从而让学生明白“饱满”还可以形容人精神充足。这样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学得扎实高效。

三、结合文本

对于有些词语,文中的相关语句已提示或者解释了其含义。对此,教师不妨让学生仔细读读相关段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解释词语。如教学《蚂蚁和蝈蝈》一文时,对于“自由自在”一词,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蝈蝈在炎热的夏天中躲到大树下乘凉、唱歌、睡觉这样惬意的生活,来理解“自由自在”的含义,即没有约束,安闲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四、联系生活

词语来源于生活。对于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用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或事情来帮助他们理解词语。如教学《鸟岛》一文时,对于 “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一句中的“密密麻麻”一词,可以让学生联系“夜晚天空中的星星”“节日大街上的人”等他们熟知的事物,理解“密密麻麻”指的就是又多又密。这里的生活体验激活了学生原先脑海中已有的表象,使学生对“密密麻麻”一词有了更深刻、更具象的理解。

五、比较揣摩

对于理解起来模糊不清的词语,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法,让学生揣摩体会,从而准确理解词语内涵。《小松鼠找花生果》一文开头写道:“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对于“绿油油”“黄灿灿”这两个叠词,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其表示“非常绿”“非常黄”的含义,但是究竟绿到什么程度,黄到什么程度,学生的理解就很模糊了。此时,教师不妨采用比较法,让学生比较“绿油油的叶子”与“绿色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与“黄色的小花”,从而体会出“绿油油”不仅指非常绿,还指绿得发亮,“黄灿灿”不仅指非常黄,还指黄得耀眼,进而让学生从这两个叠词中体会到花生的美丽和长势茂盛。

教无定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运用适切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达的鲜活元素。

篇5:理解词语的一年级造句

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 宋 苏轼 《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 郢 人之鼻斲,信矣。” 元 刘将孙 《登仕郎赣州路同知宁都州事萧公行状》:“纷紜蜂舞,未易缕析而理解者。” 从道理上了解。 《宋史·儒林传三·林光朝》:“﹝ 光朝 ﹞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指了解,认识。

二、理解反义词

抱怨 [ bào yuan ]

困惑 [ kùn huò ]

误解 [ wù jiě ]

三、理解造句

1、多点沟通,少点抱怨;多点理解,少点争执。

2、苦似良药的严格和无限宽宏的理解都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3、没有经历过的,永远不能理解这些道理,但听听也是好的。

4、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才能够丰富自己的阅历,理解人生的真谛。

5、理解别人是大度,宽容自己是豁达。

6、有些话,慢慢地都会理解,有些事,渐渐地都会明白,不急不躁,有忍有让,生活才美。

7、关爱别人就是仁慈;理解别人就是智慧。

8、失而复得的东西是最理解爱护,得而失去的东西最使人悼念。

9、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10、我们平等地相爱,因为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11、不要试图控制别人,不要要求别人理解你。

12、人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有低潮,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

13、书籍能够改变人的一生,诸如性格、爱好、气质、思想和观念等,及对人生的理解。

14、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总是要求别人做到,凡事换位思考,理解是金。

15、我们不能理解他所说的一番话。

16、课文中那些意味深长的语句,要反复阅读,加深理解。

17、他常爱望文生义地理解经典文章。

18、王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我们很容易理解。

19、张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同学们容易理解。

20、他做了好事却不被理解,心里很苦恼。

21、要理解一句话的意义,首先必须弄懂每个词语的意义。

22、闻不如一见,你亲自到特区看看,才能真正理解改革开放的政策。

23、意在言外,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看这部片子。

24、我真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老是必须看这些装模作样的电影。

25、学习了这门功课,我对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了理解。

26、佶屈聱牙的古书对青年人实在不易理解。

27、你这样子断章取义的去理解他的意思是不对的。

28、行为模式是理解千变万化的度假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基础。

29、对老师为我们好的一番诚意,同学们是理解的。

30、他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31、这样的理解无异于海市蜃楼。

32、这道题你已是一误再误,看来对题义理解上有问题,我再给你讲讲。

33、他把我那句话的意思理解错了。

34、很多人把安贫乐道理解成固执的一种表现。

35、学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36、科学,细心地玩味起来,并不是别的,而是正确的判断力和理解力。

37、法律应当能被所有人理解。

38、不会体谅的人是得不到别人理解的。

39、坚韧是一种信念,坚韧是一种理解,坚韧是一种责任。

40、学问渊博,见识会就自然多,理解的自然透彻,言辞就会通达。

41、坚持是一种信念,坚持是一种理解,坚持是一种责任。

42、得不到好朋友的理解,他的内心苦闷极了。

43、目无全牛和目中无人的解释我可以理解成是一样的。

44、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理解全面,切不可断章取义。

45、我们对父母要有一种宽容与理解的习惯对父母。

46、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文字含义,千万不要咬文嚼字。

47、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篇6:二年级的词语理解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研讨毕业班复习的相关问题,我今天执教的内容是阅读专项复习——怎样理解词语。随着新课改的步伐,我经历了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的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这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对于毕业复习,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接到这节课时,我想过很多复习内容,如:词语积累、古诗词积累、阅读复习等,最初时,定下阅读复习——怎样读懂一篇文章。当时的设计思路是由课内阅读引领学生归纳、总结读懂一篇文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独立阅读,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通过试讲,我们发现复习目标大,内容多,对每个知识点都是走马观花,复习不扎实,没有针对性,忽略了学生的复习点,这节课也就失去了复习的意义。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教研组和学校领导再次坐下来重新审视这堂课。有的说:“既然是复习,就应该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有的说:“要根据复习内容恰当的制定复习目标,使复习有针对性。”还有的说:“要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大家的指点下,我调查了学生对复习的看法,以及想复习的内容,了解孩子们的薄弱点,最终定下了这节阅读专项复习——理解词语。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对词语的理解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理解词语设计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复习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也就是今天复习的内容,第二课时将复习词语的运用,体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

所以,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是: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使知识系统化。

2、学生能运用所学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知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阅读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方法。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复习重点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复习难点是,熟练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根据复习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整理归纳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方法,巩固提升。

2、激励法,用激励性的语言和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复习。

3、阅读法,让学生朗读句子、短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4、实践法,对总结出的学习方法及时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学生的学法有:

1、合作法,组内合作学习,使复习面向全体。

2、比较法,通过比较了解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3、发现法,通过具体的典型事例发现问题,并运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

一、揭题导入

提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及目标,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二、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环节,诣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这三种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进行实际运用。联系上下文是阅读中最重要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也是本节复习课的重点。在复习形式上,则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发现问题,然后回顾课内所学方法总结规律,最后解决问题。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升

四、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及学生复习情况,并提出下节课的复习内容。

本节复习课在设计与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方法,举一反三

素质教育不但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常言说:过河需有桥,学习需得法。复习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题目都让孩子做一遍,要做到省时高效的复习效果,老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举一反三,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培养孩子学会及时总结学习方法的好习惯,从而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本节课我以理解词语的.方法作为重点,并贯穿整堂课。

2、精讲多练,以练为主

复习课的知识都是学过的,所以不用像新授课那样讲解。“精讲”,指教师用较少时间,讲好复习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复习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等。强调教学中遗漏或薄弱的地方。多练”,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要充分地动口、动手、动脑,进行各种形式的针对性练习。通过多练,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形成技能、技巧。

3、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复习的目的就是再现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消灭知识盲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能力。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学生往往某一部分知识没有学好。这些漏洞和缺欠在学习后面的新知识时,常常被忽略。复习时正是查漏补缺的好时机。进行这节复习课之前,我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用词典理解词语掌握的很好,能快速准确的查到要找的词,但利用字典理解词语时就很困难,难在不知该如何选择恰当的义项,所以在复习时,我没有进行词典复习,而是着重训练了孩子们如何准确选择字的义项,对遗漏的知识进行补习,达到温故而知新。

4、面向全体,自主发展

面向全体,自主发展,是让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得到提升。课堂中,我通过合作学习、自选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等复习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有所提升。

5、适当迁移,拓展提升

适当的知识迁移、拓展能使学生所学的新知与旧知发生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在本节课中,由课内练习拓展到课外练习,对所学方法灵活运用,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篇7:二年级的词语理解

(整理自教师用书,考点)

1、山中访友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歌唱;作诗词;有节奏地诵读;吟诵玩味。

2、山雨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4、索溪峪的“野”

索溪峪:湖南省张家界著名景点的名称。峪:山谷。蜿蜒:形容山脉、河流、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随:依从。欲:想要、希望。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格:格局。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年过花甲: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

5、詹天佑 干线:交通线、电线、输送管(水管、输油管之类)等的主要路线(跟‘支线’相对),课文指铁路的主要线路。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

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轰动: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文中指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周密:周到而细密。一般指考虑问题、做计划或方案时,想得周到而细密,没有疏漏和错误。文中詹天佑就是一个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做事周密的人。

经纬仪:测量角度用的仪器,由绕水平轴旋转的望远镜、垂直刻度盘和水平刻度盘构成。天文、地形和各种工程测量上广泛应用。竣工:完工。一般指规模较大的工程。

藐视:轻视、小看。课文指帝国主义者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6、怀念母亲

真挚:(感情)真诚恳切。文中指作者对自己的母亲和祖国都怀着同样的敬意和真诚的爱意。在作者心目中,两位母亲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在不断自责和愧疚中无法正常入眠。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薄暗:昏暗。文中指黄昏时候,夜幕逐渐降临,天地间一片朦胧、昏暗。

沮丧:灰心失望。文中指房东太太一直期待着儿子归来,儿子却迟迟未归,心里有种失落感。从中可见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体现了母亲的爱。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文中指作者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心里感到落寞无依,脑海中一直盘旋着祖国的影子,回忆着在故国的亲人和朋友,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文中指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和祖**亲,心情非常激动,恨不得立刻回到她们身边去,不想在国外停留。

7、彩色的翅膀

碧空如洗:青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的明净。碧空:青蓝色的天空。矮墩墩:形容矮而粗壮。

信号:用来传送消息或命令的光、电波、声音、动作等。信号兵指担任观察或传送信号的战士。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课文指作者想搞清小高纸箱里的秘密。

瓜秧拖蔓:瓜秧的茎蔓已经开始拖爬了。秧:植物的幼苗。人工授粉:用人工的方法,把植物花朵雄蕊的花粉传授到雌蕊上去,使它结果。

精灵:机警聪明。本课指蝴蝶等昆虫,这是岛上战士对这些昆虫的心爱的称呼。

8、中华少年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立地顶天:也作“顶天立地”,诗歌是为了押韵而变换。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强悍:强壮勇猛。

阳关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来指通行便利的大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艳阳天:指明媚的春天。

9、穷人

呼啸:文中形容海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说明寒风猛烈。抱怨:埋怨。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受:承受。魁梧:(身体)强壮高大。倒霉:遇事不利;遭遇不好。忧虑:忧愁担心。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刻骨铭心:铭,把文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毛票:口语,就是面值一角的人民币纸币。攥:握。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瞥见:一眼看见。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11、唯一的听众

白痴: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轻者语言机能不健全,重者起居饮食不能自理。课文中形容“我”没有掌握拉小提琴的技术,是对“我”的打击。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声望: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12、用心灵去倾听

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密语:秘密的通信用语。为了保密,通常用数字、字母、单词等代替真实的通信内容,也叫暗语。谋面:彼此见面,相识。

13、只有一个地球

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乱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文中指自然资源被破坏及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下去。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麋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体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原产我国,是一种稀有的珍贵兽类。

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文中不仅指河流解决了我们的喝水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能够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遗灰:遗留下来的痕迹。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文中用婴儿对母亲的留恋来表明印地安人对这片神圣土地的热爱和眷顾。

16、青山不老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17、少年闰土

其间:那中间。其,那。本课指西瓜地里。

祭祀:节日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神或祖先献供品,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迷信的人利用五行相克相生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闰土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闰土”,表示五行齐全。

许下愿心:即许愿。讲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装弶:弶,捕鸟的用具。装弶,就是把弶装置好,用来捉鸟。竹匾:一种边较浅的圆形竹器。秕谷:干瘪的谷子。潮汛:一年中定期来的大潮。

跳鱼儿:指弹涂鱼,体长约10厘米,稍侧扁,浅褐色,栖息于海滨滩涂,常出水跳跃,上陆觅食,可食用。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出产。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失声痛苦: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力拉的车,主要用来载人。也叫人力车。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硼酸水:一种用于消毒防腐的外用药水。

19、一面

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在课文里有鲜明的意思。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摩挲:用手抚摩。颓唐:精神不振作。打眼:引人注目。憎恶:憎恨,厌恶。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20、有的人 ①“有的人”: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②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③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④骑: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

⑤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21、老人与海鸥

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文中指老人的衣服因穿的时间久而颜色变淡。撮:吮吸。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歇落:文中指海鸥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

滇池: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守灵:守在灵床或灵位的旁边。漩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橱柜:放置餐具的柜子。

储备:储存起来准备必要时用。课文指松鼠把粮食储存起来准备过冬时吃。

哭笑不得: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蹿:向上或向前跳。

垫窝:文中指松鼠把手套、头巾等铺在自己的窝里。

23、最后一头战象

威风凛凛: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唏嘘: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膨胀:由于温度增高或其他原因,物体的长度或体积增加。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浴血:形容战斗激烈。搏杀:搏斗,奋力杀敌。

箐: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24、金色的脚印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25、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26、月光曲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课文中指优美的琴声让兄妹俩听得入迷,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课文中指穷兄妹俩从美妙的音乐中回过神来。

27、蒙娜丽莎之约

交涉: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课文指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商量关于《蒙娜丽莎》这幅画放在纽约展出的事情。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仔细体会。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转瞬即逝:瞬,一眨眼,转眼;逝,消失。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璀璨:形容玉石的光泽鲜艳夺目。课文指《蒙娜丽莎》的光辉像一颗明珠那样鲜艳夺目。

28、我的舞台

溺爱娇宠:指过分娇惯宠爱自己的孩子。

篇8:低年级词语理解训练方法举隅

一、在表演模仿中理解词语

低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善于模仿, 由于语言积累的不足, 他们往往很难说出文章语境中某些词语的内涵, 很难准确表达其意思。为此, 教师要善于把握文章描述的语境, 拉近语境与学生的距离, 引导学生根据语境, 用形象化的表演或模仿来达到对词语的准确理解。

如《蜗牛的奖杯》一课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在一次飞行比赛中, 蜗牛遥遥领先, 甩下了所有的对手……”对于其中的“遥遥领先”一词,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领先”所表达的意思能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却很难真正领悟究竟什么是“遥遥领先”。对此, 教师可以借助具体语境, 选择部分学生分别扮演蜗牛、蜻蜓等角色进行表演, 并引导其他学生对参与表演模仿的学生从表演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自主领悟“遥遥领先”的意思。在学生真正理解其意思的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用“遥遥领先”进行造句和说话训练, 使学生在词语理解中既得意, 又得言。

二、在观察图画中理解词语

图画的直观性、形象化特点能有效启发学生的认知和思考。尤其对形象思维占主导的低年级学生来说, 图画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形象, 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词语。

《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对丹顶鹤的外貌是这样描写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 鲜红鲜红的……”这句话中的“嵌”字的意思,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将插图描绘的丹顶鹤头顶的那一抹红色与头部的其他色块进行比照, 从而化抽象为直观, 使学生不仅理解“嵌”的意思, 也明白“嵌”字在这句话中使用的准确性。

《台湾的蝴蝶谷》中有这样一段话:“每年春季, 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学生对“色彩斑斓”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词语表面, 脑海中浮现的多是蝴蝶颜色好看的印象, 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各色各样的蝴蝶那种色彩耀眼、可爱活泼的样子。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各色蝴蝶成群在一起飞舞的画面,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自主感受, 通过直观的画面体会成群的蝴蝶色彩丰富、灿烂耀眼、活泼可爱的样子, 从而实现对词语的深刻理解。

三、在词语比较中理解词语

对于有些词语, 学生在理解上容易模糊不清。在学生理解不够准确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采取词语比较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准确地理解词语。

《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的开头写道:“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 绿油油的叶子, 黄灿灿的小花, 真好看。”句子中的“绿油油”“黄灿灿”两个词, 绝大多数低年级学生会理解为“很绿”“很黄”, 但很难说出其中绿的程度和黄的程度, 因此也就很难体会到花生长势的茂盛。对于学生在理解上容易模糊不清的这类词语, 教师可以采取词语比较的方式, 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准确地理解词语。

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绿油油的叶子”与“绿色的叶子”, “黄灿灿的小花”与“黄色的小花”, 在比较中体会“绿油油”是绿得发亮, “黄灿灿”是黄得耀眼, 从而感受到花生的美和花生长势旺的特点。

四、在想象写话中理解词语

低年级儿童的形象思维远远超过抽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一特点,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帮助他们对一些抽象的词语进行充分的理解。

《庐山的云雾》第二段开头这样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对于“千姿百态”这个比较抽象的词语, 教师可以播放庐山云雾的视频, 让学生去想象云雾的形状, 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 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样的句式进行写话训练, 使学生在想象写话中既实现对“千姿百态”的理解, 又进行了读写训练。

五、在生活体验中理解词语

在词语的教学中, 教师要能敏锐地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 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以便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并学会正确地运用词语。

如《青蛙看海》一课, “就这样, 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不知不觉, 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 到达了山顶”这段话中的“不知不觉”这个词, 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 这样进行教学:

师:你们有没有过和妈妈去超市的路上边走边聊, 还没怎么在意就到了超市的经历?

生:有过。

师:这种经历就是“不知不觉”。在生活中你们还有哪些经历也是“不知不觉”的呢? (生答)

师:课文中小青蛙跟着松鼠不知不觉跳到了山顶, 这里的“不知不觉”是什么意思呢?

在对词语的理解中, 教师如果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 这样的理解一定是深刻的。

上一篇:通信信息系统集成下一篇:对不起,孙老师——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