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一二九运动 - 为了忘却的纪念

2024-05-25

纪念一二九运动 - 为了忘却的纪念(通用14篇)

篇1:纪念一二九运动 -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忘却的纪念

中文系刘玉芳

或许,还君明珠,卞玉归楚,是最好的祭奠和悼言。

———写在前面的话

已经很久不愿动笔动思动情动感念的去纪念某个人,因为总觉得,再美的笔触,再美的文墨,情到深处,也难描摹。思到深处,就连呼吸都充满了惦念,一切尽在不言中。今天,我却要悼念一位先哲,一位曾经宁为孺子牛的人,我想,多年前的一篇《为了忘却的纪念》,今日就借其珠玉送还给先生吧,还君明珠,愿其魂可安。

就像缅怀所有的先贤一样,这后来者的敬仰,浓烈而绵延。这种缅怀或许有很多可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或许没有半点理由,但毕竟你在我心中留下了些许的感动或者震撼,那份纪念不会随时光的流失而斑驳。只是,这样的日子,在海婴先生(鲁迅之子)逝去的日子,这深沉的失去,让我们一度惶恐的失去,再次提醒我们,那个以血溅轩辕的人,真的,走远了,而且越来越远······

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呢?是否是国党的白色恐怖也深入了百姓的骨髓里?是否每个进步的青年都在勇敢却颤栗?或许是,或许不是。动荡的年代,暗夜里,总是需要先哲来寻找光明,来告诉苦苦等待的属于我们劳苦的大众黎明即将来临。于是,鲁迅横空出世了。时势造就了鲁迅,鲁迅也成就了时势。他的时代等待勇者,这位勇者也成就了时代的最强音。

有时我暗暗的想,或许,鲁迅更希望他是周树人吧,“鲁迅”属于时代,属于大众,属于在白色年代里的斗士们,然而,唯有“周树人”才属于他自己,属于他的家庭,属于他的海婴公子。这也是一位平凡的父亲吧。在当时孩子的眼里,他只是一个父亲。“鲁迅”的灵与魂,或许离普通的人太远,“周树人” 1

却离我们很近很近,因为周海婴曾在,他的孩子在,他的血脉在传承。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父亲,我们都深深懂的父爱,深深懂的父爱又怎是一个“爱”字了得的!

曾听闻,周海婴的儿子卖过爆米花,曾为了真爱远赴宝岛。是这样的令人感动,这样的令人惊叹。毕竟鲁迅的孙子,回归了。他从“民族魂”的高峰上回归了,回归成了最最一般的民众也最最不平凡的民众。这种人生的选择或许是鲁迅先生作为周树人的教育和理念的传承和祈愿吧。这样成也不凡、落也不凡,处高峰可敬,放低处亦可敬!这或许不是一个被神话的人对子子孙孙的祈愿,但也许是一个父亲的心声:唯愿快乐此生。花开的时节又思君,海婴先生逝去的时节又思及鲁迅。因为这再次的失去,又一次把那些许流年冲刷的记忆捡回了吧。那些曾锁住心头解不开的痛,又不经意间回来了。

作为鲁迅,他坚韧,他刚毅,他正直,他在黑暗里毫不胆怯,尽情燃烧,照亮他人。作为周树人,他慈爱,他温情,他谦和,他给予家人无尽的暖暖的爱。这样的百炼钢,这样的绕指柔,怎叫人忘却?即使,离去,那些文、那些字、那些思想,总会和着时间,酿成一壶想念的酒,历久弥香。总会在以为忘却的日子里,稍一动念,就扯出大把大把与那个时代那个孺子牛相关的记忆碎片,一发便不可抑制。

除了仰望,我希望我也可以坚韧,我也可以刚毅。我的年代,没有腥风也没有血雨,可这全新的年代自有全新的任务需要去打拼,自有全新的生活需要去过。我渴望,籍着先生的勇气,在如今,活的更果敢,更孤勇!去找寻自己的人生与时代,管它雷雨还是风暴,任它来的晚或是早!是的,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已逝,海婴亦远去,但那些魂犹在,薪火传承,指引我们去追寻我们的美好未来。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篇2:纪念一二九运动 -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日子。那时候我刚进入大学,在校住宿期间,每个礼拜五都会回家一趟,然后周日再乘车回学校,带些换洗的衣物、生活用品或是吃的东西等等。在某个周日,我从回学校的车上下来,提着几个购物袋准备过马路的时候,一辆电瓶车毫无减速的向我驶来,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已经被撞倒在地了,驾驶电瓶车的人也摔倒在地上,但他爬起来之后不但没来道歉或是关心一下被撞倒的我,而是直接扶起自己的电瓶车准备开车走人了,我立马叫住了他,要求赔礼道歉,然后就放他走了。回到学校之后检查了下之前撞了的地方发现一大块的淤青,然后讲给爸妈还有同学听后,他们都说当时就应该抓住他要求赔偿什么的,或是报警的,可是当时完全没有想到,所以要警戒所有的人,以后遇到这类的事情一定要抓住他把事情弄清楚才行,万一以后留下什么后遗症,我之后留下的后遗症就是膝盖不能跪着,不然就很痛很痛,只怪当时太草率的解决问题了,也没有去做检查,导致现在膝盖不是很好,这也是一个教训提醒下大家。要是遇到此类事件,被车子撞到之后,就应该报警,严重的还要验伤什么的,之后后续还有很多手续事情要办理,为了以防万一以后有后遗症什么的,所以一定要检查清楚了,不然吃亏的就是自己了。被撞倒之后要寻求帮助并且要留住肇事者,要是肇事者不承认,最好收集一些当时的证据,比如肇事时的摄像头的资料,有没有目击证人,有没有留下书面材料等等。分享我的经历希望大家都能得到帮助和借鉴,不要吃亏了。

篇3:为了明天的纪念

500期, 历尽34年, 囊括数千万文字, 字里行间凝结着作者的汗水、读者的希冀, 以及《甘肃教育》人的心血。

1980年,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 一本属于甘肃本土的综合性教育月刊———《甘肃教育》试刊号应运而生;1981年1月1日, 当广大陇原教师沉浸在新年的喜悦时, 《甘肃教育》在省内正式出版发行;1982年, 当普及小学教育的号角吹响时, 《甘肃教育》实现了全国发行;1986年, 当教育体制改革、普及义务教育的号令发出时, 《甘肃教育》人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宣传教育改革、推动甘肃义务教育发展的大潮之中……

改革、创新是《甘肃教育》人不懈的追求, 为教育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是《甘肃教育》人永恒的使命。

1989年3月, 《甘肃教育》出刊第100期;

1994年12月, 《甘肃教育》在甘肃省首届社科期刊评级大会上获评省社科一级期刊;

1996年, 《甘肃教育》成为编校质量达标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1997年7月, 《甘肃教育》迎来了第200期的出刊;

2006年, 《甘肃教育》扩版, 成为半月刊;

2011年, 《甘肃教育》每期页码增加到96页……

在这一个个时间节点背后, 在这一项项荣誉之中, 既饱含着领导的关怀、作者的支持、读者的信任, 又浸透着一代代《甘肃教育》人的汗水。

编辑存在的意义何在?何为一个好编辑?想到这些, 我不由自主地去追寻那段过往的岁月, 用心感受老一辈《甘肃教育》人的创业历程。

有一位《甘肃教育》的老前辈曾这样告诉我:编辑职业是一个能够锻炼人、造就人的职业, 也是一个能够消磨人、桎梏人的职业。或许这种感受我还没有深刻理解, 但我知道, 无论是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 那些曾在《甘肃教育》工作过的编辑, 都会深爱着教育这片热土, 都会因为在《甘肃教育》编辑部工作过而自豪。

老一辈《甘肃教育》人不仅是教育教学的行家, 而且也是办刊的专家, 更是行业领域中的“多面手”。撰写社论、短评、教育教研文章, 发布消息、通讯, 创作随笔、诗歌, 进行摄影, 组织座谈, 开展调查, 他们无一不能, 无一不会。

加强学习、深入实际、耐得住寂寞, 是他们告诉我的;坚持专业主义精神, 全心全意地为教育、教学、教师服务, 是他们给《甘肃教育》留下的宝贵财富。我经常想起他们开编前会、打包寄杂志、夜晚改稿件的情形。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 成就了《甘肃教育》的辉煌, 成就了众多陇原教师的梦想, 也推动了甘肃教育事业的发展。

编辑职业是个能够成就人的职业, 但老一辈《甘肃教育》人却往往选择隐姓埋名, 为了办好《甘肃教育》, 他们中的有些人放弃了去高等院校教书的机会, 有些人放弃了去教育行政部门发展的机遇……

在志荣、秀东、芳草、金文、闻史、芸笙、金人、西丁、仲华、星月、达远、封立、运中、羊洋等笔名的背后, 是一颗颗有力跳动的热爱教育事业之心。

他们视作者、读者为衣食父母, 甘坐冷板凳, 精心为他人做嫁衣;他们的足迹遍布甘肃省的城市与乡村, 86个市州县都曾留下他们的身影。走进会场了解甘肃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 步入学校、课堂把握教育教学实际, 采访教育行政与教研部门人员, 与教师、作者、读者进行交流, 是他们乐此不疲的工作, 但这并非是为扬名立万, 而是要把《甘肃教育》办得更好, 让甘肃教育更快地发展, 或许他们的姓名和面貌会在不经意间被人遗忘。

方祯、段华、岳正宗、周文双、赵连勤、马光荣、牛喜林、冯国荣、郝大元、李峰、杨阳、乔运中、郝相礼、屈选、诸东涛、张有龙、呼喜江、曹玉兰……

恕我无法一一写下他们的名字, 对于老一辈《甘肃教育》人, 我只能带着敬意去仰望, 只能从数百期杂志的字里行间去探寻他们的所思所想, 或许穷极一生也难以踏遍他们曾经走过的路程。

编辑职业是一个能够消磨人的职业, 但老一辈《甘肃教育》人仍旧默默无闻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奉献, 无怨无悔。现在, 他们有的已是花甲之岁、古稀之年, 昔日的青年才俊、妙龄少女也已步入中年、老年。但他们依然以平和的心境、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依旧关注着甘肃教育的发展, 依旧守望着这片曾经挥洒过汗水与心血的热土。

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在老一辈《甘肃教育》人之中, 有人著作等身, 有人仅留下只言片语, 有人或许仅做杂事、小事, 但在我眼中, 他们都是不朽的。

“做人, 贵在真诚;治学, 贵在严谨。”“能为您做嫁衣是我的荣幸, 但愿不使您失望。”朴素的话语中流露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任时光流逝, 《甘肃教育》人薪火相传, 现在的《甘肃教育》带着老一辈编辑的期冀, 正在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篇4:为了忘却的纪念

曾经我犹豫要不要把这段往事写出来,后来当我决定写出来的时候,又为它的形式斟酌良久。

雪人好几次问我,你写专栏了吗?

我说我没写,太忙,你再给我一天的时间。如此反复几次。

其实不是我没写。

在办公室大家一片火热奔忙中,我花了三天的时间思考,又花一天的时间删改,最终在临交稿的前夜又全部推翻。

过于真诚的我怕你们觉得煽情,太假。

过于叙述的我怕你们觉得平淡,太假。

说到底,我是希望你们能相信,这不是为了博取眼球,不是为了获得同情,不是为了……一切龌龊的理由,仅仅只是为了纪念我的一个朋友,我有些想她。

后来我想通,别人质疑还是坚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你,你曾经是个多么胆小多么自卑的姑娘。

可是现在,你独自去了远方。

我说一晃眼已经有十年了,你信吗?

我想你还是会露出你招牌式的笑容,对我说,hi,时间过的可真快。

我真的没想到你离开后第一次鼓起勇气跟你对话,竟然会是在十年以后。

我前几天看完了《失恋33天》,结尾的一幕爷爷对已经离开的奶奶说,巧克力放在你胸前的位置,你去了天堂记得吃掉,不然会过期的。

大家看到这一幕都哭了,我也是。

内心的酸涩是不常有的,像是十年前的夏天,你的人生戛然而止,永远地打上了the end。

后来时隔很久,我去你家,你妈妈还拿出你的画笔给我看,就像你仍然还在人世一样。

我们都没有说话,却能切实地感受到痛不可抑的哀伤。

你最喜欢吃费列罗,擅长做糕点。和《积木》里的简洁很像。

最开始写的时候,我没打算要把你写进去,但写到最后那个人越来越像你。

一个用灵魂写作的人,无论写些什么都是他自己的世界,万变不离其宗。

我想我既没有办法回避你,也终究没有办法坦诚地面对你。

所以你看吧,在一群意气风发的傻逼之间,你是那么的形单影只孤立无援。戏份少得可怜。

与其说从来没看见这么没有诚意的女主,倒不如说从来没有一个这么胆怯的我。

有些人不愿回忆,有些事情不敢再提。

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那一刻我的感觉就是这样,还有一瞬间的沧桑。

其实我比谁明白,有些事情最开始的时候没有说,就应该选择一辈子都不要开口。

有些事情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做,就应该一辈子都选择放手。

否则,就没有了鲜血,只剩下狗血。

既然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有你的存在

再让你出现,一切似乎都会变得可笑。

可是在写《积木2》的时候,我仍然像积木1那样没能成功的逃避你。

所以简洁有了跟你相似的眼神,也有了相同的命运。在写到她死去的场景,我心里涌起的是无休无止的悲伤,你能理解吗?我想你是不会理解的,因为我人生第一次体会这种的感觉是在你离开以后。

我突然记起原来你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十年了。记忆像是风吹开了窗户,桌上的书一下被哗啦的翻起。所有的往事倾涌而出。猝不及防。

十年啊,青春把我们残忍地抛下,地震了、海啸了、“9·11”了、出轨了……像所有这些曾经惊天动地的事情一样,再大波涛,过去也就过去了,迎接我们的依然是微薄的太阳,寒冷的早上,拥挤的人潮,如梭的车辆,与昨天并无二致,像是一切都没有发生。而我,也慢慢地很久都不再记起你。

当初的震惊悲恸已经不复存在。尽管还有你的照片,但是你依然已经面目模糊,包括你的声音,你的动作,你的一切。

曾经的我为这样的遗失而痛苦,现在却习以为常。

这就是我的十年。一路跌跌撞撞,却磨练出了一幅好心脏。

知道怎样,才不会受伤。

这个世界依旧熙攘,人来人往,已经忘记来过你这样的一位姑娘。

或许我们都只是赶一班叫做时间的飞机,人潮起落,来者无常,去者无依,还没来得及说再见,就什么都过去了。

我庆幸自己还是选择成为一个能讲故事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温柔和善良,知道你曾经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印记。

就像海子说的那样,该忘记的早就忘记,该留下的永远留下。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忍住痛苦,不发一言,穿过这整座城市,迎着风的方向。

篇5:为了忘却的纪念

--------对越自卫反击战33周年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这是一首纪念自卫反击战的歌。原唱者徐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战斗英雄。越战期间,他所在班全体战士壮烈牺牲,他孤军作战,出生入死,腿部重伤。中央电视台的军民联欢晚会上,与王虹共同高歌一曲《血染的风采》。这一时期的故事是不能忘怀的,代表着新中国的强大与神圣的尊严!

2012年2月17日是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33周年纪念日,这场早已成为历史的战争对于作为90后出生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陌生的,但撕开伤口纱布我们隐约还能看到它的痕迹。

一、近代中越关系

19世纪70年代法国入侵越南,攻占河内,越南邀请中国刘永福黑旗军南下抗法,黑旗军痛击法军收复河内。19世纪80年代初期法军卷土重来,再次攻占河内,清军应邀援越抗法。但此时的清王朝已是落日余辉,虽然经过冯子材等爱国清军的努力扭转了战局,中国军队节节胜利,但腐败的清政府却决定“乘胜即收”向法国求和。1885年夏双方在天津签定《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从此法国开始了对越南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

二战爆发后,日本侵占了东南亚广大地区,中越军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1945年8月,越南人民在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胡志明任共和国主席。不久法国重新侵入越南,越南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巨大支援和老挝、柬埔寨人民的密切配合下,进行了9年抗战。1954年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法国被迫签署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以北纬17度为界,越南北方获得解放。

赶走了豺狼又来了恶虎,1954年9月29日美国宣布不管法国同意与否,将从1955年1月起向南越提供军事援助。1964年8月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对越南北方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1965年1月28日——7月28日美国决定扩大战争,并派出人数众多的地面部队。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和人民不惜作出重大民族牺牲,从武器、弹药到粮食、被服,向越南提供了巨额无偿援助,并先后派出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和海军扫雷部队共32万人,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越南的领空和交通运输的畅通,使越南北方得以抽调大批部队赴南方作战。1973年1月美国终于在和平协定上签字,3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1975年5月1日越南南北统一。

二、中越为何反目

在长期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中越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但越南刚刚统一就疯狂地排华、欺辱华侨;又不断在领土和领海问题上与我制造事端,根本不顾两国人民传统友谊之大义,这是为何?

这还要从二战后的美苏争霸开始说起。20世纪70年代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迫于形势变化转为战略收缩,于是调整了对外战略。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揭开中美关系新篇章,中美两国从此开始酝酿关系正常化。这对当时仍与中国友好而与美军交战的越南来说,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这将意味着中国将有可能减少甚至终止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越南心中不满。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苏联来说也是一大坏消息,这对同中国交恶的苏联无疑构成重大威胁。这样苏联加速拉拢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苏联,并在南北统一后立即开始了反华的举动。

中国政府一向以和为贵对其尽力忍让,却更进一步强化了越南的野心。国际关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1979年中美建交,邓小平随后访美,被问及对越政策时,胸有成竹地说:“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其实大军早就严阵以待,只等一声令下了!

1978年11月底,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的参战部队完成一切行动准备。12月8日,中央军委下达战略展开命令。12月13日,下达开进命令,至12月底,中国军队9个军、22.5万人云集广西、云南中越边境,箭在弦上。

人民日报关于开战的报道中透露我军战役部署:以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缺149师)为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以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杨得志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我之战役决心:有限时间,有限纵深,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速战速决,歼敌速回。

1979年2月17日晨,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国军队,以9个军的兵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6个省11个县发起进攻,空军部份战机起飞,沿边境我方一侧巡逻,海军部份战舰进入北部湾保卫石油平台。3月4日,攻下谅山,形成进逼河内之势,谅山以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自古越南叛乱,若中国大军破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战略目的基本达到,3月5日中央军委下达撤军命令,3月16日完成撤军行动,对越自卫反击战告一段落,之后的战斗和对峙到1987年才真正结束。

三、新时期中越关系

这场战争过去33年了,对于今天幸福生活的我们没有理由,也绝不能忘记这幸福来之不易。战争是痛苦的,对两国人民都是伤害,只有和平才是唯一出路。1991年11月,应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团访华,双方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两党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此后,两党两国关系全面恢复并深入发展。两国领导人保持频繁互访和接触,双方在各领域的友好交往与互利合作不断加强。1999年初,两党总书记确定了新世纪两国“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关系框架。2000年,两国发表关于新世纪全面合作的《联合声明》,对发展双边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划。2002年2月27日至3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对越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2003年4月7日至11日,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对华进行工作访问。2004年5月20日至24日,越南政府总理潘文凯应邀访华。2004年10月6日至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正式访越并出席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两党两国领导人均表示要继续加强和发展中越传统友谊和全面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充实和丰富“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16字指导方针的内涵,把中越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使两国和两国人民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2009年2月23日中越双方举行仪式,共同庆祝历时八年的勘界立碑圆满结束。

中国有句俗语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我们的一贯立场是劝和促和。希望我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社会主义邻邦能一直和谐相处,团结共荣!

河北省秦皇岛市新世纪高级中学历史教师:强英俊邮编:066004

篇6:为了忘却的纪念

有次闲谈的时候,有个朋友不经意的问我,当一个人经常回忆往事的时候,是不是说明人已经进入老境。

还是一次闲谈,又有个朋友不经意的问我,当一个人不喜欢结交新朋友的时候,是不是说明人的思想已经老化,进入拒绝期。

朋友的话买猛的让我出了一身冷汗。两个朋友的问话,都在我的身上得到了应验。

近段时间以来,我都致力于创作一组关于往事和感悟的散文。关于创作的动机,可以用辛弃疾的词做个概括: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台湾作家在创作《人生百忌》时说:女儿初涉尘世,为人父者的百般叮咛万千嘱咐……但是,作者凭借贯通中西的睿智学识,依仗行走世界的斑斓经验,取“忌”字为题,倾心成文,以特有的温婉提醒所有的年轻人:人生如何预警,生活如何设防,如何在人生漫漫长途中用理智划出醒目的安全线,如何用睿智圈出永不迈步禁入区。助力年轻一辈走好人生、事业的每一步,智者贤达也可从中分享作者人生历练中的苦涩与欣悦。

刘墉又说:她要去环游世界,她即将步入社会,为人父者总有百般叮咛嘱咐。凭借贯通中西的睿智学识和行走世界的人生经验,取“忌”字为题,刘墉先生幼人之幼、倾心成文,以特有的表达方式提醒女儿人生要设防,帮助广大青年读者划出安全底线,点解处世禁区。

我为什要创作这组文字,我的想法是,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总结和了断。总结自己一生,有给自己生命的父母,有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有给自己帮助的朋友,有对自己处处为难的的小人,有和自己竞争的事业伙伴,有自己念念不忘的故交和朋友,有自己对芸芸众生的体验,有仰望星空思考的思想和由念,所以,很想写出来,该感恩的一定感恩,该自醒的一定自醒,该愤怒的再愤怒一次,然后便是给所有的人留下一点个人的感悟,特别是后来者留下一点感悟,让他们还没有到达“不惑、天命、耳顺”年龄的时候,提前知道一些必走的道路,了解一下人性的险恶和人生的孤独,再然后,便是一种境界:忘却。

近几年来,不知怎的,我总有一种特别怀旧的心理。见到昔日的朋友,特别是几十年前的朋友,有一种天降甘霖的感觉和久违重逢的感受。

就如一个人,喝惯了一种老酒,就只有低头喝下去,对于不知道出身的名酒,如果在没有灯光的晚上,你端上一杯递给他,他会毫不客气的说,什么酒,这么难喝。

就比如一个人,住惯了一个地方,走惯了一条路,可以闭上眼睛走,风清气顺,熟悉的就像在自己的院落里。

我就有这样想法,到上海、到深圳、到广州。街里的人群就像河流一样,滚滚流淌;大楼鳞次栉比,房价高得惊人,但还是有人买,我就想,住我们这里多好呀。

交朋友也是如此,身边的朋友多好,熟识的朋友多好,了解的朋友多好。

人为什么要交朋友?

我想大致有这几个原因:一是感情朋友,那是真挚的,没有附带任何利益的朋友,而这样的朋友不是一天两天时间可以交到的,感情朋友实际上是时间朋友;二是交往朋友,这些朋友纯粹是为了交往,生意上、事业上的交往,这些朋友都与利益相连,有些利益朋友也有可能变成感情朋友,有些则可能随着利益的脱钩,连一般朋友也不是。

我曾在一篇小文中,朋友不需多,多了非朋友。有几个知己足矣。

有苦恼时相互倾诉一下,三两句问候和嘱托,就可以轻描淡写的化解一切。

对于交往朋友,有很多可变因素,今天是明天非后天又是。对这样的朋友要放宽心态。

我很感激交往朋友,他为我写作创造了不竭的写作源泉。

我感激那些给我设拌的小人,因为他磨练我的意志和品质。

有了我说的这两种交友标准,你就有了良好的交友心态,不必纠结于某一时某一事某一人。

人要学会忘却,否则太累。

生活中有很多对不起我们的人,我们不必纠结一生,这些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已经推出历史舞台,有的现在远远不如我们,我们满可以拿出一种怜悯的心态对待他们,给他们时间给他们机会去反思自己曾经的行为。我有个曾经对我指手画脚盛气凌人的朋友,现在老态龙钟疾病缠身,没有一个朋友,我每次见他,总要很礼貌的和他说话,有时甚至不敢说话,我总怕他无尽的反思和悔恨对他的身体有所的影响。你说,人活到这个份上,多苦多累,是不是有点悔不当初的难受。

生活中有很多对我们帮助过的人,我们要学会感恩和记忆。把我明年美好的祝福和记忆送给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对于感情朋友,我们要学会珍惜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切莫因小小的失误和误解让它毁于一旦。

人生有太多不得意之事。

想来也是好事。

也正因为如此,人生才显得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散文大家余秋雨说:记性太好,很是碍事。历史有很多层次,有良知的历史学家要告诉人们的,是真正不该遗忘的那些内容。但在很多时候,历史也会被人利用,成为混淆主次、增添仇恨的工具,因此应该警惕。

余秋雨又说:只有把该遗忘的遗忘了,历史才会从细密的皱纹里摆脱出来,回复自己刚健的轮廓。

为了“纪念”,先要学会“忘却”

为了“忘却”必须先来“纪念”

篇7:为了忘却的纪念

南昌市十三中 初三五班 黄文婷

为了忘却的纪念,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七堇年

有人说,人的离别是为了等待下一次的相遇。其实,我从来都不曾考虑过这些事情。

毕竟他们真的太遥远,太遥远,远到自己都觉得自己触碰不到他们;远到我不愿意去相信还有几个月便要分别;远到我不敢去想自己离最后期限所剩的路途。

其实我很害怕分别,它那种我不愿意去触及的区域,因为每次只要一想到,心便会纠在一起的疼,那么真切,那么哀伤,好像刹那间就能流出眼泪一样。

这些天,班上特别流行写同学录,我在奋力找同学写的时候就听到死党在身边开玩笑说:“诶,要是哪天,你拿起同学录来,却不记得他是谁,然后拼命想,拼命想,像你这样的记忆力,会不会想到大脑衰竭也想不到是谁啊?”然后身边的朋友都在笑,很没心没肺的那种,有人帮腔说:“诶,对哦!我还是不写好了,免得你到时候……”或者是:“你要是会不记得我,你就死定了,老子不扒了你的皮才怪!”这类玩笑多过真心的话,我只是突然听到小T说:“这样,是不是很悲哀啊?”……

于是我一个下午都在想这个句子。是不是很悲哀?是不是很悲哀?是吧。肯定的语气。这样奋力的想在别人的生命中留下一个小小的痕迹,可是连一点挽回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任凭他们忘记,让他们把所有的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都顺着阳光的脚步撒满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可独独没有自己的存在。那些曾经一起嬉戏的课间,那张曾经一块学习的课桌,和那个一起笑闹的午后,都被自己慢慢慢慢的遗失在了岁月之中,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那些费尽心机,却依旧想不起的年少。还有类似“放心好了,我这辈子都会记着你的啦!”这类苍白但甜腻的承诺。而我宁愿去相信他们真的真的会记住我一辈子!

忽然间想到了郭敬明说过的话,他说:“那些我们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我们遗忘。”曾经无数次对自己的朋友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不会忘记你的。”然后在现在的某个早晨,拿着一张笑得一脸傻气而又天真的照片费力的思考,这个人到底是谁。可能,真的是我记性不好,但人一生要认识的人有那么多,我又要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去识别你的笑颜?我又该如何去记住你的眸?

有时候自己站在操场上看着那些笑得快乐的孩子,总觉得其实自己也和他们一样,然而却又觉得有一些些不一样的地方。总会在一个个阳光较好的早晨和同学一起晨读,然后突然间神经质的问身边的死党“我们真的初三了?现在真的是初三?”然后被狠狠的瞪一眼。其实,我不是想说没有一点初三的气氛而是不愿去承认自己的初中身涯即将画上句点,不愿意就这样失去三年的美好。

如果可以,我想用一个大大的玻璃瓶装下所有美好的回忆;

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可以留住时光让他们走的慢一点,再慢一点;

如果可以,我渴望能够一直一直这样下去……

篇8:纪念一二九运动 -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光辉历程。90年来,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殚精竭虑、前赴后继, 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壮丽诗篇。今天,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的手中。我们对昨天的最好纪念, 就是把老一辈革命家历尽艰辛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诗继续谱写下去。这就需要解决好继承什么、坚持什么、发扬什么的问题。

第一, 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49年3月,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郑重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 是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 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也是我们党区别于任何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要继承好、实践好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牢记“两个务必”, 从思想上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增强忧患意识,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出创造性和积极性。

第二, 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也是党的生命线。回顾党的90年历史, 可以看到,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是很不容易的。它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反复实践中, 在同党内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中, 形成和确立的。而在确立了以后, 又可能出现背离这一思想路线的情况, 这就发生重新确立的问题。综观党的90年奋斗历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我们党内占据着主导地位。当这一思想路线受到背离的时候, 我们党又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它恢复起来, 重新加以确立, 因而保证了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第三, 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中国革命是在极端困难和十分险恶的环境中取得胜利的;中国建设是在外受帝国主义封锁和国内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进行, 以后又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而取得辉煌成就的。90年的历史, 特别是20多年革命战争的历史, 磨炼和培养了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出了一个新中国, 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现在, 我们正在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要继续发扬, 特别是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 要谨防追求享乐、不思进取等消极思想情绪的滋长, 要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 要通过好的作风形成好的党风、政风、民风。

篇9:为了忘却的纪念

欧洲杯从1960年在法国举行的第一届到当下由乌克兰和波兰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已经走过了52个年头。在这52年中,无论是欧洲足球的技术,还是管理、组织各方面的发展只能用飞速来形容。并且,各自的流派都已经分化出来,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绝杀的武器。像大家都熟知的一些具有鲜明风格的队伍:绅士之风的英格兰队——高举高打战术;传说中的“男模队”意大利——混凝土防守反击战术;无冕之王荷兰队——全攻全守战术等等。也许你会说这些风格已经都是过去时了,当下的战术体系早已进步,但是它们仍是球迷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不是吗?足坛盛事无论是欧洲杯还是世界杯都是要经历漫长的四年轮回,而犬界盛事美国西敏寺大赛却是每年都有的。

对于DOG SHOW发烧友来讲,这同样是不可错过的重头戏。我们借此机会,盘点一下历史上14届欧洲杯的冠军和当年西敏寺犬展的全场总冠军,以此向前辈们致以最高的敬意。有些珍贵的老照片我们已经不能找到清晰的原版,也请见谅。

No.1“黑蜘蛛”缔造首位王者

欧洲杯冠军:前苏联

功勋球员:雅辛

第一届1960年,法国举办

前苏联著名球星勒夫·雅辛因此届比赛而声名大振。人们对于雅辛在比赛中表现出的鹞子翻身、凌空揽月的动作惊叹不已,送上“黑蜘蛛”的绰号供其享用一生。

No.2东道主首次夺魁

第二届1964年,西班牙举办

欧洲杯冠军:西班牙

功勋球员:苏亚雷斯

在最后的决赛中,西班牙队2比1惊险地战胜了苏联队,成为欧洲杯历史上首支夺取冠军的东道主球队。苏亚雷斯的超水平发挥让整个欧洲为之惊叹。巴萨的历史上也永远镌刻着苏亚雷斯的贡献,18岁进入巴萨,7年出场216次,入球112个,也是最年轻的场上队长。

No.3历史意义最丰富的欧洲杯

第三届1968年意大利举办

欧洲杯冠军:意大利

功勋球员:佐夫

这年,欧洲国家杯正式更名为欧洲足球冠军杯。本届比赛对赛制做了改变,小组赛取代直接淘汰制,首次实施种子队制度。参加决赛阶段比赛的队伍共分为8个组,每组安排一个种子队,小组前两名进入四分之一决赛。该赛制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很难想象,这是伟大的佐夫第一次代表意大利国家队出战——在第二轮对阵保加利亚队时,有如神助的佐夫力保确立了绝对首发的位置,并神奇地一路问鼎。值得一提的是,他童年的偶像正是“黑蜘蛛”雅辛。

No.4德国战车炸平欧洲

第四届1972年,比利时举办

欧洲杯冠军:西德

功勋球员:盖德·穆勒

1972年6月18日的布鲁塞尔海塞尔球场,5万名观众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经典时刻。随着苏联队的老迈,德国人年轻的身影出现在了决赛赛场,在这场比赛的上半场,德国人的“轰炸机”穆勒梅开二度彻底打碎了苏联人的美梦。

No.5黑马捷克斯洛伐克狂飙

第五届1976年,南斯拉夫举办

欧洲杯冠军:捷克斯洛伐克

功勋球员:帕尼恩卡

在点球决战中,捷克人将前面四粒点球全部罚进,而德国人第四个出场的赫内斯却打在横梁上弹了出来。而帕尼恩卡接下来出场,他冷静地踢出了勺子点球,历史和恩怨就这样诞生了。赛前他曾开玩笑说过要这样踢点球,主教练严肃地告诉他——如果他敢,就不让他进房间。最后,帕尼恩卡还是用一记惊世骇俗的勺子创造了历史,足球就是这么有意思。

No.6德国人洗刷耻辱

第六届1980年意大利举办

欧洲杯冠军:西德

功勋球员:舒斯特尔

德国人和比利时队笑到了最后,而最终,德国战车完成了他们的第二次夺魁,而上届冠军捷克斯洛伐克再次在点球大战中战胜了意大利队获得第三名。

舒斯特尔到底是什么样的球员?——世界足坛迄今为止最“独一无二”的“中枢神经”。1980年欧洲杯上他表现出那杰出的组织才华,尤其是半决赛3:2击败荷兰、决赛2:1击败当年的“欧洲红魔”比利时那4次一个比一个精彩绝伦的助攻,被意大利媒体《米兰体育报》形容为“当他跑动时,似乎大地都自动地为他让开了道路”。

有人曾经这么说过——“双后腰的出现是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有舒斯特尔的功力,他在后卫线前基本上搞定一切……”多么经典的评论。

No.7普拉蒂尼营造法国浪漫

第六届1984年,法国举办

欧洲杯冠军:法国

功勋球员:普拉蒂尼

法国中场方阵在决赛中完全压制住幸运晋级的西班牙,2:0法兰西首次捧起欧洲杯。中场出身的普拉蒂尼以9球高居射手榜首,并且成为赛事最佳球员,他成了法国的英雄。

这场比赛一直被称为史诗般的壮烈,普拉蒂尼在57分钟的直接任意球攻门让西班牙门将阿科纳达无可奈何,西班牙终于成了伟大的普拉蒂尼的垫脚石。

No.8荷兰三剑客叱咤欧洲

第八届1988年,德国举办

欧洲杯冠军:荷兰

功勋球员:范巴斯滕,古利特,里杰卡尔德

荷兰队中拥有古利特、里杰卡尔德和范巴斯滕这些伟大的球星。他们赢得欧洲杯当之无愧。射手的天赋在那次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范巴斯滕在这届欧锦赛上以5球居射手榜榜首。

No.9丹麦不再是童话

第九届1992年,瑞典

欧洲杯冠军:丹麦

功勋球员:舒梅切尔

丹麦队半决赛力克卫冕冠军荷兰,决赛中又击溃老牌强队德国。在没有核心大劳德鲁普的情况下,小劳德鲁普和舒梅切尔带领球队完成了足坛的“安徒生童话”。

无冕之王荷兰的悲情,这次的主角正是丹麦门神舒梅切尔。博格坎普在半决赛中也取得了进球,但拉尔森打进两球,帮助丹麦反超比分,而里杰卡尔德在90分钟的最后阶段扳平,双方进入加时。加时赛双方都没有进球,被迫进入点球大战。舒梅切尔扑出了1988年欧锦赛英雄范巴斯滕的点球,将丹麦带进了决赛。

No.10金球,金头,金色轰炸机

第十届1996年,英格兰举办

欧洲杯冠军:德国

功勋球员:克林斯曼

德国队最后凭借比埃尔霍夫的一粒进球夺冠。不能不提的是克林斯曼,这个满头金发的男人用头球摧毁了一个又一个豪门,得下了“金色轰炸机”的美名。

No.11法兰西浪漫重现

第十一届2000年荷兰、比利时举办

欧洲杯冠军:法国

功勋球员:特雷泽盖

伟大的门将:托尔多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当时的意大利门将托尔多。拖着一双伤手抵御了法国队一波又一波猛攻,在最后一刻被特雷泽盖偷袭成功。托尔多在那一刻的眼神和泪水感动了无数人,虽然拥有所有的掌声,他还是黯然离场,留给人们一个悲情英雄的背影。

No.12希腊谱写神话

第十二届2004,葡萄牙举办

欧洲杯冠军:希腊

功勋球员:扎戈拉基斯

雷哈格尔的球队在淘汰赛阶段3场比赛中均以1比0获胜,成为首支在大赛淘汰赛阶段不失球的球队。决赛葡萄牙再次碰到希腊,他们希望借主场之利报揭幕战之仇,希腊队却有自己的打算。和双方第一次交手时一样,希腊的本届杯赛最佳球员萨格拉基斯领衔一个充满战斗力的中场,而善于捕捉进球机会的前锋查理斯特亚斯敲开了葡萄牙人的球门,也伤透了葡萄牙人的心。接近60分钟时,查理斯迪亚斯接到队友开出的角球,头球破门打进全场唯一进球。希腊人最终夺得了也许他们自己都不曾梦想过的欧锦赛冠军。

No.13西班牙华丽问鼎

第十三届2008年瑞士,奥地利举办

欧洲杯冠军:西班牙

功勋球员:比利亚

用华丽演绎足球的西班牙终于笑到最后,他们以斗牛士般轻盈的舞步讲述着足球,大卫比利亚终将德国人一剑封喉。

No.14西班牙终极爆发

第十四届2012年乌克兰波兰举办

欧洲杯冠军:西班牙

功勋球员:托雷斯

篇10:为了忘却的纪念散文

似乎是不经意间,我与波走到了一起。那时是初三。我们带着青涩的懵懂与对爱情的可怜认识,演绎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浪漫。

冬季的夜。操场上积着厚厚的雪,在皎洁的月光下,散着晕人的光。同学们都回了寝室,教室里只剩下我们两个靠窗坐着。“以后,每年冬天都抽出一晚陪我看雪,好么?”我淡淡的说,不知为什么,在一起却有种离别的味道。也许我们都知道,初中的恋爱只是一种陪伴的温暖与快乐吧!他什么也没说,起身出了去,一会儿,一个黑影出现在洁白的雪地上,飞快地移动着,像鼠标一样写出“冬明”,那脚步就像踩在我心上,暖泪滑下我冰冷的脸。我匆忙跑下去,沿着笔画跑到他面前,没有拥抱,没有言语,只相视一笑,却似乎约定了终生。“相信我,看见雪就会想到你,永远都会!”他似乎在等我说什么,可我什么也没说。我一向这样的,不善也不懂表达。他拉着我的手在雪地里跑了好久好久,心底绽放了幸福的花。却不知一晃,跑过了美丽的初中时光。

中考后,我上了重点高中,而他上了职专,这是从朋友那儿得知的。然而,我似乎没有一点心痛,似乎预感到他总会回到我身边的,就像每次吵架他都会原谅我的倔强与蛮横,主动来用最温暖的话融化我冰冷的心。果真,开学一个月后,我看见了他,他说舍不得让我一个人看雪。于是,我们又开始了在一起的欢乐日子,他会陪我在最冷的冬天去打乒乓球,陪我在雪夜吃冰淇淋,找遍家乡的每个音像店买我喜欢的歌手的最新专辑,还会在我生病期间课上作两份笔记,课下来监督我吃药。

转眼到了高三,我一直无所谓的态度使面临高考的他多少有些焦虑。他的眼光中有了些陌生的成分。冬季如约而至,雪却迟迟未来,直到我生日那天,也是寒假的前一天,我们一起走在甬道上,小雪在华灯下闪闪烁烁,落在地上,不见了,落在手上,竟没一点感觉,只一滴若有若无的小水滴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冬明”他叫住我,像变魔术一样从身后变出一串荔枝和两听啤酒。他永远这么明白我的心意,知道我什么时候想要什么。“祝你生日快乐!”说完他把东西递给我,留下一听酒“啪”的打开,仰起头一口气灌了下去。“哐当当……”易拉罐在空旷的操场上翻滚。我觉得他的心里好像充满了委屈与疼痛的伤口。他没看见我流了泪,我也没看见他流了泪,直到我吃到那颗里面有纸团的荔枝。“冬明,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这么叫你,你不要哭,我不能再说‘我爱你’了,你不知道,我太累了,自我们相识以来,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呵护着这份若有若无的感情,从没见过你感动,更没听过你说爱。本打算下雪的时候,就直面问你爱还是不爱。哪怕那是你只是依旧的沉默,我只当你在专心看雪景。至少那样我还有一点儿勇气一直呵护你疼你爱你。可是,雪至今未到,是天意吧。算了,冬明,无论你一直以来是怎样的态度,请不要哭。毕竟,自是至今,我是爱你的。而且,爱的执著,爱得忘了自己,爱得太傻了。”我做不到,还是哭了,荔枝的味道抹了一脸,眼睛酸涩了。我在泪水中睡着了。第二天醒来,眼睛肿起了好高。竟想你心疼的样子,转向昨夜的那封信,心像被掏空了一般。

当我明白有些东西是需要两个人一起呵护时,他却已悄悄地抽身离开了。

寒假的雪好多好美,寒假的夜好静好凉。一阵电话铃打破了寂静,是他么?他后悔了么?他想起要陪我看雪了么?“喂,我是之昊。”之后的.几天,雪一直或大或小缠绵的下着,每晚之昊都会来电话,说他家那儿的雪什么什么样。再之后,他来这边找我了,我们一起去逛街,去找我的朋友、他的朋友,疯了一样耍掉了整个寒假。很自然的,开学以后,我和他也总在一起。然而,让我疯狂生活有些隐痛的是我发现波的身边多了一个娇滴滴的女孩李子。与我的冷漠相比,她的笑容也许更容易占据他的心。我承认自己的虚伪与自私,我喜欢听朋友说李子的坏话,尽管我知道她是个近乎完美的可爱家伙。我更喜欢每天与之昊并肩走过波所在班的窗口,装着开心的笑,放肆的说话。我能看见他的心痛与无助,可我无法对他表示同情,不甘守住自己的残忍,害怕他看见我的痛。

就这样假装兴奋得度过了高中的最后半年,高考结束了。等成绩的同时,我似乎也在等待着另一个东西。知道我接到朋友的电话“波走了,提前批,西安,空军学校。”泪竟流了一脸。之后的时间我烧毁了一切书信、日记,想让自己做个没有过去的人。却不知有些东西存在过,就必定会永远存在着。

阴差阳错的,我被一所南方的大学录取了,南方的天气潮湿闷热,不适应的症状全出现了,我大病了一场,没有把宿舍电话和手机号码告诉任何北方的老朋友们。于是,我足足躺了一星期,想了一星期,也痛了一星期。之后,我一下子长大了一般开始了最痛心的后悔,后悔封锁了过去,后悔烧掉了过去的“足迹”.于是,我给每一个朋友拨电话。于是,我开始写下一些纪念的文字,却怎么写也写不全,怎么写也写不出当时的感受。时间太残忍,就算我这样一刻不停的想,回忆还是不可遏制的慢慢褪色,我再也想不起他家的电话号码,再也想不起他着急时的表情和他眼神深处的关怀了。

是的,我没能像以往那样等到他,也相信他不可能再来。

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吧。因为我还不敢肯定,如果现在他打来电话,我会不会告诉他:我在等你呢!

我本在等他,也许,他也等过我吧。然而,我们都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真实。无论怎样,这场爱恋注定让两个人受伤,痛却不能喊痛!

南方的冬季没有雪,这座城市的天空没有月。人们都操着我听不懂的方言,陌生的街道纵伸向远处。在城市的广场中央,我像个没有回忆的人,望着街道的远处,总觉得像是在等待什么。

篇11: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记赵县职工子弟学校教师西柏坡之行

2012年4月1日7时,春暖还寒,子弟学校一行88人前往西柏坡参观学习。两辆客车缓慢驶出校门,满载着教师无限的憧憬和期冀,一路留下无尽的欢声和笑语……

在今年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到来之际,我校特组织部分教师赴西柏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学活动。旨在弘扬西柏坡精神,纪念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党员创先争优,在本职工作中再掀高潮,再创新高。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到达西柏坡。在西柏坡纪念堂广场,首先举行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在活动现场,飘扬的校旗和印有我校校名的条幅相映成趣,火红的党旗熠熠生辉。伟岸耸立的五大书记铜像在蓝天白云的印衬下更显雄伟。在雄壮的音乐声中纪念活动拉开序幕,主持人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教师代表双手擎持花篮,向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先辈敬献了花篮。校领导上前整理了印有“牢记两个务必,赵县职工子弟学校敬赠”的锦联,全体成员向五大书记铜像三鞠躬,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卓著功勋。教师代表领誓重温入党誓词,校领导及80多位教师列队面向党旗举起右拳,庄严的宣誓响彻全场,悠久回荡。校领导付书记发言,表达全体教师的哀思之情和继承先烈遗志的坚定决心。

纪念仪式结束后,全体教师分两组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和革命先烈故居,听讲解员讲述了西柏坡的革命历史,共同回顾那段战火弥漫的峥嵘岁月,回顾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广大教师表示:一定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为每个孩子打造一片晴朗的天空,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整个参观活动,身着统一服装的教师,在校旗的引领下,文明有序的参观完所有景点,展示出我校良好的教师素养和学校形象。

时至午后,属于教师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带着对革命圣地的热情,享受着红色之旅的幸福,她们三俩一伙,四五成群,或席地而坐,或交流谈论。

带着对这片热土的留恋,下午3时,我们依依不舍登上返程的客车。告别西柏坡,踏入故乡来。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也是为了让每位教师身心灵魂的一次升华。

篇12:为了忘却的纪念经典散文

天苍苍,野茫茫,黄泉路上哭断肠。

窗外,朦胧细雨覆盖着昔日强烈的阳光,屏幕一片漆黑,定神的双眸浸着热泪,伸手触摸熟悉的健盘,凸凹处藏有泪印,5.12汶川大地震,那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堪回首,断壁残墙,沉重地阐述震灾的悲怆历程。事隔两年,记忆中的创伤,又洒在玉树的大街小巷。4.14地震,这个沾满鲜血的字眼,撩人心惊,逐渐湮没在废墟中,断断续续传出坍塌声,哀嚎声,呼救声……另人痛彻心扉,惊心动魄。如今,又剌心而清晰地徘徊在双眸。

四月的风,携带满腹的痛楚穿梭于绵绵细雨,一点一点,如洒落在心头上的伤悲,碰撞着视野,敲击着每一根神经。被狠狠地刺痛的心,就连肺部也揪得紧紧的,无法呼吸。

四月的花,没有和煦阳光的照耀,已逝去了原有的绚灿,空气变得无比浑浊,土囊已失去了水份,瞬间,干枯的叶子开始飘落,花瓣已片片调零……悲伤的人们,仰望茫茫的.苍天,托起一颗慈怀善心,祈求让那仅遗留在内心的余力,抚摸着温暖,驱逐季节的清冷,不再让那花季,冰凉、调零。

四月的诗,词意凄惨,已失去了原本的色泽,黑墨的愁绪总是在凄凉中落幕。有些人,已逝世,魂还在。有些事,无论世界怎变迁,依然铭记心中。有些伤,不是执笔拔墨,把白色的冥纸,渲染悲痛情绪,就能忘却,有些痛,不是艳阳重现,那刺眼的光芒,就尽可把心中隐隐作痛击碎。只能让文字轻抚心底最深处,累累的伤痕,默然封锁。不再在漆黑的夜色中蔓延、堆积,袅袅升成团团的迷雾,铸就心底最深刻的疼痛。

四月的生命,脆弱如瓷,一碰即碎,楼房还在颤抖,骤然崩裂,大地还在痉挛,纤柔的小手还废墟中挣扎着,期待的目光带着渴求而希望,一直紧盯着前方,多少具僵硬的尸体遗留在冰冻的世界中沉睡,已不再知晓,在没有阳光中的恐惧……多少的余情未了,多少未尽的欢颜,多少未尽的盼望,多少个未尽的诺言,多少个不眠之夜,如挥之不去的噩梦般,惊醒在那一瞬间的残忍?

国旗徐徐地半落,凭住了昨日的雄风与敬仰,为地震罹难的同胞举国哀痛,无数的人们,缓缓地低头,默默地为不幸的逝者哀悼,承受遗留的痛苦。点然一根根腊烛,围围绕绕成心型,那微光随风,摇摇晃晃,仿佛在拆说哀情,与烛光触目那刻,心中生寒,满眼惆怅,落魂。双手无力地翻越着沉重的日历,4.14忌日,这一天,铭记灾难面前的中国人的坚强,勇气和爱。突如其来的地震给予生者留下了悲痛欲哭无泪的疼痛,忍着被痛苦煎熬的眼睛,布满了血丝,瑟缩在回忆的深眸中。

春天未远,夏季已近。黎明终于来临了,失色的天空已渐渐明媚了起来,黄土高原下已修复昨日的平静。真心祈祷,曾哭泣的灵魂,在那桃花盛开地地方,再续尘缘。满脸雅气的孩子,在天堂上,像一颗玉树,向着阳光,粗壮成长……

是无疆的大爱,使圣洁的灵魂,生命不息,文字无泪!

篇13: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

AUTOSHOW2014.781ALBUM专辑抗日战争时期, 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率领下, 进驻涉县赤岸, 以此为中心, 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期间, 中央及地方的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重要机关相继驻扎涉县, 这里随之成为边区的首府。建国后, 从这里走出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3位大将、18位上将、48位中将、295位少将, 这块红色热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发祥地”。1986年后, 老帅们心系涉县, 魂归太行。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李雪峰、王新亭、袁子钦、何正文、刘建勋、黄新友、韦杰、赵子岳等129师老领导的骨灰安葬于将军岭。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将军岭”岭名及“刘伯承元帅纪念亭”亭名。老帅们用实际行动见证了与太行人民的鱼水深情。今天,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这段历史已经凝聚成“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129师精神, 鼓舞着后人不懈探索、不断向前,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位于邯郸市涉县城西4.4千米的赤岸村, 由司令部旧址、将军岭和陈列馆3部分组成。是中国首批公布的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中国34家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属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篇14:为了忘却的纪念

坐落在伦敦中心著名的毕加特圆形广场附近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V&A)博物馆,是世界上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装饰艺术博物馆,被誉为“欧洲最佳博物馆”,如今已有160年历史。这是一座以工艺艺术为其主要特色的博物馆,展示了工业文明给生活带来的一种现代品质和情趣。

它的缘起,是为了纪念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这要追溯到曾经创立了“日不落帝国”时代的维多利亚女王那里。这位传奇女王被载人史册的不仅仅是其显赫政绩,还有她那段伟大动人的爱情故事。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被公认为“会走路的百科全书”,给女王乃至整个英国带来了历史性影响。在他替女王分担国事期间,英国的外交、内务、科学、艺术以及工业等多方面都得以改革,对内树立起了王室亲民的全新形象,对外则创建起整个欧洲君主制中最强盛牢固的帝国形象。他所做的一切,获得了女王由衷的感激、热爱甚至崇拜,因此当他在1861年积劳成疾、先她离去后,悲痛欲绝的女王余生整整40年的时光都深陷对他的悼念与回忆中。

为了永远记住这位曾经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爱人,女王以阿尔伯特亲王的名字命名了多处事物,比如非洲的阿尔伯特湖、萨斯喀彻温省的阿尔伯特亲王市、皇家艺术学会的阿尔伯特奖章和4支英军部队等。而我们今天讲到的博物馆,也缘起于此。

早在1851年5月至10月,阿尔伯特亲王曾策划举办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场世博会——万国工业博览会,共吸引了约630万人参观,收入18余万英镑。阿尔伯特决定用万博会的盈利来发展文化事业,1852年他和柯尔爵士创设国立实用美术部,3年后在此基础上兴建了正式的博物馆,并于1857年迁至海德公园以南,更名为“南肯辛顿博物馆”。到1899年的一天,维多利亚女王来此为博物馆的侧厅举行奠基礼,故地重游,往昔的种种犹如蝴蝶一样展开五彩斑斓的翅膀纷至沓来。她又回想起那年万博会的开幕式,在海德公园的水晶宫里,阳光透过四面的玻璃穿越进来,照耀在600名唱诗班团员们的身上,与优美的歌声重叠在一起,而她风华正茂的丈夫就陪在她身边,那真是她一生中最幸福骄傲的一刻……40余年后,感慨万端的女王正式将这个承载了她和挚爱丈夫共同回忆的地方,更名为“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以纪念那一年的五月明媚好风光。

今天的V&A博物馆,石雕拱形大门古香古色,上边雕有一排栩栩如生的古典人物;进入大厅,上方悬挂着一长串蓝黄玻璃相间的花束状精美艺术品,四周围则是镂空浮雕的装饰,博物馆的特色一目了然。它一共有145间展厅,还附设国家艺术图书馆、纪念品商店、3个餐厅和演讲厅等。

V&A博物馆的藏品量是世界第一——超过460万件,内容和人们的日常起居息息相关,包括纺织品、陶器、玻璃制品、金属制品、家具、雕塑和服装等,无一不为装饰艺术的精品,呈现出人类美化、诗化日常生活的梦。所以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到文艺复兴画坛三杰之一的拉斐尔的西斯廷教堂壁画、代表着欧洲烧瓷技艺雏形的意大利美第奇瓷瓶、修筑了美轮美奂的泰姬陵的沙贾汗的白玉酒杯,也可以发现曾出现在1601年首演的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中的威尔之床、戴安娜王妃曾经穿过的“猫王套装”,以及风靡一时的摇滚歌手皮特汤森德用过的吉他。

这是带着浓厚人情味的设计、装饰艺术的殿堂,并且它和时代紧密相连,能够依靠敏锐准确的市场嗅觉寻找时下最流行的题材进行策划,既牢牢吸引观众,又维持高水准的品牌形象。比如当年小贝穿裙子成为热门新闻时,它便推出“男人与裙摆”特展;当伦敦盛行《孟买幻梦》所引发的“哈印”潮流时,“印度电影”专题展很快亮相于此;2008年北京奥运时,它在辽宁博物馆及时举办“百年奥运海报展”,吸引了多达14万的观众。

V&A博物馆不辱使命,将当年阿尔伯特亲王创立它的初衷发扬光大,也成为女王和亲王爱情的永恒纪念。未来,它还将继续引领着人类装饰艺术的潮流。

纯粹艺术的记忆——奥塞博物馆

和V&A博物馆不同,这座博物馆的记忆关键词是“艺术至上”。它可能和世俗生活关系不大,却保留着艺术的纯粹、唯美精神——这就是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汇集了近代尤其是19世纪艺术极品的法国奥塞博物馆。它坐落在著名的塞纳河左岸,虽然1986年才建成,却已和卢浮宫、蓬皮杜中心并驾齐名,象征着近代巴黎的文化之巅。

进入奥塞博物馆的大门,迎面可见一个庞大而古典的火车站原型,在墙上悬挂的19世纪时钟的“嘀嗒”声中,人仿佛一子倒回到一百余年前的怀旧时光里,这个火车站正是奥塞博物馆的前身。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是火车站最光辉的年代,那时它担任着每天200列火车从巴黎发往西南郊区的重责,1958年戴高乐将军还曾在此宣布准备“担负起共和国的权力”。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火车站逐渐被时代淘汰,成了市区无人光顾的闲置之所。但是,它精良的设计、曾经的辉煌却始终是法国人心中难以忘怀的一个情结,终于在1972年,有人提出把它改造成博物馆。此提议一呼万应,得到了历届政府和人民的支持,最终由意大利女设计师奥朗蒂设计,花了近8年时间,才建成焕然一新的奥塞博物馆。

奥塞博物馆实用面积5.7万多平方米,共80个展厅,收藏了4700多件近代艺术品。它设计巧妙:主大厅由巨大的穹隆式半圆屋顶覆盖,阳光正好可透过玻璃圆顶照射进来,使观众可在自然光线中欣赏最本色的艺术品:展厅共分三层,底层展出1850-1870年的绘画、雕塑和装饰品,中层是1870-1914年的艺术品,而顶层展出的则是全馆精华——19、20世纪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的画作。如果说奥塞博物馆最初建立是为了留住巴黎人心目中的火车站情结,那么它发展至今,却对保留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印象派艺术在此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和发扬。

奥塞博物馆是世界上珍藏印象派作品最多的殿堂。罗丹的《地狱之门》、德加的《芭蕾舞彩排》、马奈的《罗拉德凡内丝》、莫奈的《蓝色睡莲》、雷诺阿的《加雷特磨坊舞会》、高更的《自画像》、凡·高的《阿尔的教堂》……无论哪一件都是印象派经典,也是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许多天才艺术家偏偏都不容于世,一如凡·高。他晚年创作的名作《阿尔的教堂》,颜料浓厚、线条扭曲,无论是天空、树木或者教堂,都无不变形,像处于极度的压力之下而躁动尖锐、在对着世界无声地呐喊出内在的暴力与绝望——这正是凡·高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怀才不遇、潦倒一生,直到去世后才被人发掘出他的惊世才华。当今天我们站在奥塞博物馆里欣赏这一名作时,不仅仅能够解读出凡·高的挣扎与痛苦,也在某种程度上感到稍微的宽慰一因为奥塞博物馆是如此地珍惜他的一切,为他献上了无尽的荣光。又有多少艺术家和凡·高一样,生前所受的一切不公与不幸,在这处艺术至上、褪去了世俗喧嚣算计的澄明之境,得以抚慰?

无论是之前备受冷落的火车站,还是那些特立独行、不被世人所了解的艺术家,都在奥塞博物馆找到了他们的位置。这里对于艺术家而言是避风港,他们在它安全的怀抱里得以对现世的冷酷做出艺术性抵抗;而博物馆也因为记住了他们超乎寻常的艺术成就,而光芒万丈。

农业文明的记忆——斯坎森露天博物馆

承载记忆的不但可以是静物,也能通过活动的事物来讲述那逝去的时光——世界上首座露天博物馆,瑞典的斯坎森露天博物馆,就突破了博物馆的静止常态,代之以一种“动态”的展示方式。

斯坎森露天博物馆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从最初的几英亩大小扩充到了现在的30多公顷。它的创始人是当时在乌普萨拉大学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赫泽里乌斯。19世纪中期以后的瑞典受工业革命影响,传统农业社会被迫工业化。在社会转型期中,古老而悠久的农业文明一点点被现代文明所侵蚀,传统手艺的灭绝危机、田园风光的残败不堪以及黎民百姓的流离失所,这一切都给在农村远程徒步考察的赫泽里乌斯带去了深刻刺激,他意识到这一剧变所造成的损失,也怀念那些久已失传的人文价值。为此,他开始了自己漫长而艰难的收集之旅,以尽可能地保护民间民俗物品。到1880年,赫泽里乌斯开始了“露天博物馆”的筹备——所谓露天博物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任何现存形式的博物馆”,即通过有古建筑、传统家具、活的家禽甚至穿着传统服饰在劳作的人的这样一个自然景区,来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以传达出真实的历史感。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1891年10月11日,赫泽里乌斯创办的斯坎森露天博物馆终于对公众开放。

一进人大门,顿感和别的任何一所时间凝固的博物馆大大不同,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意盎然。全馆分东、南、北、中四个区域,各自陈列着分别从瑞典的韦姆兰和西曼兰、南部地区、北部山区以及西约特兰地区搬过来的约160座古旧农家建筑物,如草顶木房、砖房、圆锥形木屋、教堂的尖塔和钟楼等。建筑物中摆放着农村传统的家具、工具、日用品、工艺品,穿着传统服饰的农家人在表演养蜂、制作牛油或者工业品,甚至还圈养着活的牲畜。另外,馆内也有从斯德哥尔摩搬来的拆除建筑,形成了一条设施完善的街区;还有一座动物园,饲养着驯鹿、狼、猞猁和棕熊等动物。

上一篇:市容局表态发言下一篇:星星四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