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典书籍

2024-05-12

创业经典书籍(精选8篇)

篇1:创业经典书籍

创业励志经典书籍

1. 《创业剧本:创业者实现公司快速增长的秘密》

The Startup Playbook: Secrets of the Fastest-Growing Startups From Their Founding Entrepreneurs by David Kidder

作者:戴维•基德尔

顾名思义,如果你在寻找创业者的经验教训,本书是最合适的选择。书中分享了41位创始人对创业的见解,从领导力到如何找到利基市场,这本书几乎涵盖了所有与创业有关的话题。

2. 《创意公司:克服阻拦灵感的隐形力量》

Creativity, Inc.: Overcoming the Unseen Forces That Stand in the Way of True Inspiration by Ed Catmull

作者:艾德•卡特姆

这本书不仅适合创业者,也是任何一位商界领袖的必读书。本书就如何创造、推动和保持创新文化,以及如何推动公司尝试其他公司没有做过的事情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见解。这些都是只有CEO才会知道的宝贵经验。

3. 《真北》

True North by Bill George and Peter Sims

作者:比尔•乔治与彼得•西姆斯

这是一本探讨个人领导力愿景、价值与动机的大作。两位作者就促使一个人成为真正领袖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调查了125位男性和女性领导者的看法,答案可能让你意外。这本书附赠的个人领导力开发手册,也同样值得留意。该手册可以作为个人指南,帮助创业者培养真正的领导力。

4. 《从零到一:创业笔记之如何打造未来》

Zero to One: Notes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by Peter Thiel

作者:彼得•泰尔

从书中节选的这句话可以概括全书的理念:“做其他人已经知道如何做的事情,会将世界从1带到n,只会增加更多类似的东西。而创新则是从0到1的过程。”

这本畅销书主要面对的是创业者,书中对于创业之前需要考虑和应该避免的问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此外,作者还描述了自己的商业理念,可以帮助读者产生一些之前未曾想到的新想法。

5. 《商业创意全攻略》

ThinkerToys by Michael Michalko

作者:迈克尔•米哈尔科

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与其他能力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掌握,并不断增强,在这本创意“圣经”中,作者意在教会读者如何培养创造力。毕竟,只有具备 创造力和机会,那些渴望成功的创业者们才能有胆量投身到创业当中。《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和配套的《头脑风暴卡片》(Thinkpad: A Brainstorming Card Deck),共提供了33种不同的练习和56张卡片,肯定能激发你的创造力,释放你内心强大的创新力量。

适合创业人士看的书籍

1. 《坚不可摧:关于生存、韧性与救赎的二战故事》

Unbroken: A World War II Story of Survival, Resilience, and Redemption by Laura Hillenbrand

作者:劳拉•希伦布兰德

这本书能登上亚马逊畅销榜榜首,并且被好莱坞改编成一部电影,是有原因的。虽然创业并非本书的主题,但其中所描述的个人牺牲、生存和韧性,却对创业 者大有裨益。读过这本书之后,你对创业的观点或许会发生改变,因为既然书中的主人公路易•赞佩里尼能够克服各种挑战和灾难,你也可以。

2. 《团队的团队:复杂世界的新交战规则》

Team of Teams: New Rules of Engagement for a Complex World by Gen. (Ret.) Stan McChrystal, Chris Fussel, Tantum Collins, and David Silverman

作者:斯坦•麦克里斯托尔将军(已退役),克里斯•福赛尔,坦吐姆•考林斯和大卫•希尔维曼

作为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的负责人,斯坦•麦克里斯托尔将军(已退役)曾经直面一群不断变化的敌人。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充满挑战的世界,当世界和竞争对手都在变化的时候,你如何在能力曲线上保持领先?这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3. 《富足: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

Abundance: The Future is Better Than You Think by Peter Diamandis and Steven Kotler

作者:彼得•迪亚芒迪斯与史蒂芬•科特勒

尽管这是一本充满幻想的图书,但它对目前的工业与社会趋势及其未来走向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质疑与担忧。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作者想象中的全球挑战 也可以成为商业机遇。值得注意的是,两位作者合著的第二本书《勇敢》将在20xx年2月份出版,这本书将教会今天的创业者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工具、技 术和思维。

不论你在从事什么事业,每一本书都能让你有所收获。回首过去一年,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和从中学到的感悟是什么?

创业必看的书籍

1.《信号与噪音》

(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纳特·西尔弗(Nate Silver)著,希尔弗以近乎完美地预测20xx年美国总统大选而闻名。20xx年,他再次准确预测了选举结果,《纽约时报》为其专门开放博客FiveThirtyEight。他在书中解释了预测与数据世界,以及为何我们对理解不确定性如此糟糕。更为重要的是,大数据正成为企业的一部分。

2.《如此优秀,谁能埋没你:职业技能如何完胜激情》

(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 Why Skills Trump Passion in the Quest for Work You Love)

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所著,《Wired》创始人凯文·凯利(Kevin Kelly)曾向那些寻找职业生涯意义的人推荐这本书。在共同信仰破裂后,你应该跟随自己的激情决定职业道路。纽波特与各行各业的人进行讨论,以寻找点燃职业激情的真正元素。

3.《传递幸福》

(Delivering Happiness)

谢家华(Tony Hsieh)所著,他是zappos的创始人之一兼CEO,通过塑造企业文化为自己的品牌迅速建立起用户群。谢家华此书都与Zappos有关,但也有许多适合的想法,可帮助企业培育忠诚客户。

4.《像艺术家一样去盗取灵感》

(Steal Like an Artist)

奥斯汀·克里昂(Austin Kleon)所著,克里昂不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大师,而是对创造力有独特见解的艺术家。这本书简洁、易懂,是非常个性化的读本。书中含有实用技巧,有助于启动创造力。

篇2:创业经典书籍

[美]亚历克西斯·奥海涅 reddit联合创始人、执行主席,现为YC合伙人

对于一名年仅30岁的年轻人来说,能够出版一本值得一写的回忆录十分罕见,更别提是不是值得一读了——但亚历克西斯·奥海涅的《无须等待》是一个例外。书中饱含适合任何年龄段创业者听取的有用建议。亚历克西斯称自己的卓越成就是融极客精神、热情和真诚为一体的可爱混合物。

简介:作者会和你分享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如何把你昨天晚上喝完酒之后冒出来的想法变成伟大的创意,到怎样完成首轮融资,再到你可能因此辞掉目前的工作,然后把那次在鸡尾酒会上的谈话转化成一门实际的生意。不管你是抱着什么目的投身互联网,为了取乐、赚钱还是为全人类谋福利,本书都有所涉及。

2.《柳问》

张涛 现任安踏副总裁,具有十多年上市公司跨界管理实战经验

柳传志先生的“管理三要素”是历经实践检验的管理智慧,在这个甚嚣尘上的互联网时代,相信这本书会让一切的浮躁找到真正的立足之本和管理之源。

简介:在移动互联网“所向披靡”之时,我们为什么要重温“管理三要素”这套从过去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传统企业管理方法?如今,管理三要素还是不是企业管理者的指路明灯?在本书中,作者指出时代在变、企业在变、始终不变的是管理的实质,是“人”这个管理的内核。管理三要素不仅不老,还一次次地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引领联想走出发展泥淖。

3.《大爆炸式创新》

[美]拉里·唐斯 美国西北大学文学学士,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

[美]保罗·纽恩斯 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全球研究总监,埃森哲《展望》杂志(Outlook)的特约编辑

本书乃企业的警世恒言,因为大爆炸式创新对现存的企业是威胁、灾难,但也是机遇。如果你想涅槃重生,而不是被摧毁,可于本书中寻求解脱之道,以求创造出一项大爆炸式创新,如能取得成功,则需迅速寻觅到下一个“奇点”,进入新一轮自我颠覆,因为创新无止境。

简介:在本书中,拉里·唐斯和保罗·纽恩斯分析了大爆炸式颠覆的起源,探讨了其中蕴含的经济学原理,并且对大爆炸式颠覆进行了一番剖析。他们认为创新的新生命周期由奇点、大爆炸、大挤压、熵四个重要的阶段组成,这个理论将有助你及时发现潜在的颠覆。而且他们提出了12大规则,将帮助你保护自己的市场,自主推出颠覆,并且及时退出战场。

4.《富足》

[美]彼得·戴曼迪斯 全球商业太空探索的领军人,X大奖创始人

[美]斯蒂芬·科特勒 流动基因组计划创始人之一、总裁,作家及优秀记者

对企业而言,可透过本书论述的社会性问题,发现自身的挑战与机遇。《富足》所述的技术指数型增长规律,正被现实中的电商、互联网金融以其“荷塘效应”式的发展速度作着最佳诠释。这正是我们用创客精神将企业颠覆为生态圈,为创造富足作出自己贡献的最好时机。

简介:作者戴曼迪斯以丰富而有力的证据告诉我们:指数型增长的技术、“DIY”创新者、科技慈善家和崛起中的10亿人是实现人类富足的4大力量,未来比我们想象的更美好!

5.《游戏化思维》

[美]凯文·韦巴赫 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全球游戏化课程创建第一人

[美]丹·亨特 纽约法学院信息法与政策研究所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法学副教授

只有充分理解游戏化技术的企业才会成为未来市场中的佼佼者。在你的竞争对手发现这本书之前,赶快好好阅读一下。

简介:本书作者指出,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传统的激励方式渐渐失效,未来的管理将更多地建立在员工和消费者的内在动机和自我激励上。设计巧妙的游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用户的内在动机。

6.《品牌相关性》

[美]戴维·阿克 世界级品牌管理大师,被《品牌周刊》誉为“品牌资产鼻祖”

这是一本创业者和企业家都应该读一读的竞争实战手册。一个新进入的创业者,如何在现有竞争格局下创造出新的品类或子品类,异军突起?一个领先者又如何利用新品类创新捍卫自己的品牌地位?商战无处不在,创新令人激动,美国品牌专家在本书呈现给大家的,不只是一个理念、一些案例,更有一套完整的实战操作方法。

篇3:研究生经典书籍阅读

首先, 什么是经典?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认为:经典“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 它们要么自己以特殊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 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经典“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 以为我们懂了, 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 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并且, 它是“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1]。总之。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 它们具有永恒的价值, 值得人们专心致志地重读。

一、关于选择经典书籍的方法

一种是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种是问题引导的方法。循序渐进:在经典作品中先近代后古代, 先国内后国外, 先宏观后微观。可以先从一些“经典著作提要”类书籍入手, 再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阅读。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挑选不同社科领域如经济、管理、文学、历史、心理学, 以及不同题材的书籍如人物传记、小说、评论、散文随笔等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关于问题引导的方法, 是在生活的思考中遇到了问题又找不到答案, 带着问题去寻找书籍, 进行阅读。比如, 对当今的经济现象感到迷惑, 可以选读诸如亚当·斯密《国富论》;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经济学著作, 了解一般的经济学常识和理论;又如遇到生活中的困惑, 可以挑选一些人生励志、社会人文、甚至心理学书籍来读。诸如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弗兰西斯·培根《人生论》;司马光《家范》;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智慧书》通过阅读受到启迪, 学到一些处事的方法和人生智慧。学习和包容更多角度的理解生活, 丰富自己对人对事的评判标准。

二、研究生读书的原则

1、专业性原则

首先研究生入学就有明确的专业方向, 还要进一步细化自己的研究和主攻方向。研究生要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需要拟订研究方向的读书计划。在初步完成研究方向读书计划, 有了创新观点的基础上, 将研究方向细化为学位论文的选题, 进而确定自己学位论文的科研读书计划。

2、史、著、论相结合

研究生读书, 书目的选择, 应遵循史、著、论相结合的原则。

“史”就是每个专业、每个研究方向甚至每个选题的学说史。研究生研究、做学问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也就是站在前人知识积淀的基础上, 向历史学习。每个专业必须搞懂本专业学术史。这样, 选题、论文才能变得厚实起来。

“著”指的是古今中外关于这个专业、这个研究方向、这个选题的经典著作、文献。经典著作就是可以称为大家、名家的著作、文献。读经典名著, 掌握第一手资料是研究生读书的基本功。研究生掌握了原著、文献, 就理清了本学科内容的出处、来龙去脉, 即源头所在, 这样研究生就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专业知识。如果把“史”比作一个常青的“藤”, 那么经典著作就是在“藤”上结的一个又一个的“瓜”。掌握了史来读名著, 就好比“顺藤摸瓜”, 顺着史的线索去读不同时代不同名家的著作[2]。

“论”就是学术论文。研究生怎样掌握学术动态、学术前沿?就是通过不断发展着的学术论文掌握学术动态。研究生要学会看学术论文, 坚持看新杂志、新论文, 养成习惯, 这样知识就永远不会过时, 就能把握这个专业、研究方向的理论前沿。按照史、著、论相结合去读书、做学问, 由旧专业向新专业扩展, 由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推进, 功底就扎实。

3、研究生读书要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

研究生读研期间, 要在两年半时间内读完大量经典书籍, 可以采取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浏览就像是看报纸一样大标题翻一下, 了解著作的书名、目录、提要、知道著作、论文讲的是什么。浏览主要就是博览群书, 精选出进一步泛读、精读的著作或论文。泛读就是除了了解著作的书名、目录、提要、还要求一页一页翻, 一目十行。遇到不懂的、精彩的地方不要停, 记下页码, 继续读。这样可以加快读书速度。浏览、泛读之所以重要, 就是因为古今中外书籍很多, 我们要沙里淘金, 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需要通过浏览、泛读, 筛选有用信息, 留下需要精读的书。

精读就是在浏览、泛读的基础上, 对需要精读的著作、论文, 一字一句的字斟句酌, 甚至连标点、注释都不要错过。精读可分四个层面: (1) 认知。做到字面读懂, 甚至可以复述, 背下来; (2) 理解。不仅读懂当下所读章节, 而且可以和前后章节, 甚至可以和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接通知识间的联系; (3) 质疑。在字面理解、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质疑。研究生要有问题意识。论文写作必须树立问题意识。问题从哪里来?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研究再从阅读经典、思辨中, 凝练出问题; (4) 创新。有了问题, 进一步读书和调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做出理论创新。读书提出了问题, 而且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样研究就有自己的创新成果。在这个基础上选题, 做学位论文就是自己的创新。

古今中外, 关于读书论的观点早已百花齐放, 愿研究生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 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盏明亮的灯塔。

参考文献

[1]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EB/OL]2010-03-16.http://www.ywms.net

篇4:私人股权与创业投资经典书籍推荐

史蒂夫·哈蒙(SteveHarmon)著

中国标准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7月出版

英文版简介:ZeroGravity:RidingVentureCapitalfromHigh-TechStart-Up tO BreakoutIPO

出版商:BloombergPr(October,1999)

ISBN:1576600327

推荐理由:本书从实际出发,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最新的统计数据,对创业投资的最新动态和最有价值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分析了创业投资家们对创业投资的最新看法,阐述了孵化器、创业投资的长期趋势等,并对创业者如何制定创业计划书、准备与创业投资家的面谈、准确定位自己的企业、说服创业投资家们相信他们的企业是可以成功的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书中内容大量取材于创业投资公司的实践案例和创业投资家的真知灼见,为创业者如何寻求风险资本提供了切实的行动指南。

《一个风险投资家的自白:高风险企业创始融资纪实》

茹西安·琨德林(RuthannQuindlen)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英文版简介:ConfessionsofaVentureCapitalist

出版商:WamerBooks;lstedition(Mayl5,2000)

ISBN:0446526800

推荐理由:本书的作者茹西安·琨德林是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这两个高科技大潮的弄潮儿,她也是微软和美国在线创业初期的积极倡导者。20世纪70年代末,她在软件行业中就很活跃。1994年以来,琨德林投资了网络基本设施、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数字化媒体公司等多家公司。

《一个风险投资家的自白》是一本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创建人、CEO、初创企业、人才、市场、商业模式、融资、首期公开募股的书。本书对于梦想建立自己企业的人来说,非常难得:它会告诉你,创业投资家看重企业创建人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技术和商业构想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情况。

在美国风行一时的《创始》一书的作者、拍卖公司(OnSale)创建人杰瑞·凯普兰说:“《一个风险投资家的自白》是一个硅谷内幕知晓者最坦诚的自白,是初露锋芒的创业者们不可缺少的指南。忘却商学院那套书本知识吧,这里才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新启动企业能生存,能走向首期募股上市,有些则成为墙头花。”

《风险投资周期》

保罗·冈珀斯(PaulGompers)、乔希·勒纳(JoshLerner)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英文版简介:TheVenture Capital Cycle:2ndEdition

出版商:TheMITPress;2edition(December2004)

ISBN:0262072556

推荐理由:本书讲述了创业投资整个运行周期的各个阶段,我们可以对“创业投资背后还有什么”这个命题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于希望争取创业投资的企业家来说,创业投资有以下一些基本的特点:(1)要求创新的科技和商业概念;(2)要求具有实证性的商业模型;(3)有严格的内部运行规则;(4)要求对股东利益的忠诚;(5)很注重经营团队;(6)认同创业者主导企业,但对风险和利益反应强烈;(7)一般是几家组合进行投资;(8)从一开始就着眼于退出。创业投资与创业企业的轨迹,构成了一个“人”字。两者分别从金融领域和实业领域出发,在一定时期结合。“人”字的顶点是创业投资的退出,而不是创业者的退出。

《开创事业——创立,管理新企业的企业家指南》(第5版)

威廉·J·斯托尔兹(WdliamJ.Stolze)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m年6月出版

英文版简介:StartUp:An Entrepreneur’S Guide toLaunching and Managing aNewBusiness

出版商:CareerPress;5thedition(August,1999)

ISBN:1564144321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关于创业者生涯和创立、经营新企业相关问题的书。本书与同类书籍相比,有信息量充分、涉猎问题广泛、理论与案例相触、历史与未来相得益彰等多方面特点。文字简洁明快,语言活泼生动,是一本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译著。

持之以恒、创新和发展撒销技能是创业成功的钥匙。《开创事业》一书的作者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在实践活动中人们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甚至是一个创业者自己在创业时都不可能没有考虑过的。

作者还涉及到了在现实和未来经济条件下所必须涉及的专利、知识产权等等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作者本人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和对初创企业进行指导的顾问、学者拥有自身创业的丰富经历,以此来告诉读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失败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比较验证,将创业问题剖析得真实、可信。

《天使融资——如何筹集和投资于私人权益资本》

杰拉尔德·A·本杰明(GeraldA.Benjamin)、乔尔·B·马古利斯(JoelB.Margulis)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英文版简介:AngelFinancing:How to Find and lnvestinPrivateEquity

出版商:W'iley;2Rev edition(Octoberl9,1999)

ISBN:0471350850

推荐理由:本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开创性的、行之有效的融资战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调查,并提出了大量极具实践价值的建议。对所有需要进行早期资本筹集活动的人来说,本书是一本精确的学术著作,同时又是一本通俗的指导读物。

《天使融资》讲述的是成功的创业者、私人投资者和中介组织在从事这类商业活动时必须遵循哪些行为模式,告诉大家怎样才能高效率地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以及该如何去做。其中,既有创建了全国最大的私人投资网络数据库的专业人士给大家传授经验;又有被认为是领头专家的公司给大家传授技艺,这些公司知道如何接近投资者,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本书描述了一种只适用于私人投资交易的资金筹集模式。这种融资模式是有意识地管理监管日益严格、程序日益复杂的融资过程,从而有效而便捷地筹集到资金的极佳方法。

《科技风险企业——硅谷的商业模式》

莫汉·索内(MohanSawhney)、兰杰·古拉提(RanjayGulafi)、安东尼·保尼(AnthonyPaoni)、凯洛格科技风险企业小组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102年9月出版英文版简介:TechVenture:NewRulesOnValueandProfitfromSiliconValley出版商:Wiley;1stedition(Aprill2,2001)

ISBN:0471414247

推荐理由: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硅谷中典型科技风险企业的运作与发展,涵盖的行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作者对于初创企业面临的问题非常了解,理论积累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方面造诣较深。书中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按照初创企业的不同类型,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中国的相关企业、研究者以及其他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士而言,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篇5:创业经典书籍

「美」 吴军

互联网及IT行业几十年的兴衰,包括AT&T、IBM、思科、微软、苹果、Google、Facebook、Dell。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然的规律。本书不仅讲述科技工业的历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规律性。

━━━━━

《创业,生与死》

「日」板仓雄一郎

成功范本太多,失败范本少见,而《创业,生与死》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失败经验谈”,也是日本最畅销的创业参考案例。通过这本书,也希望你能从板仓雄一郎的失败中汲取养分,进而掌握成功的契机。

━━━━━

《大败局》

吴晓波

《大败局》这本书概括了中国的企业家,在过去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命运的跌宕起伏、荣辱兴衰,书里面包含了数据与图片是今后研究中国企业发展历程难得的资料。

━━━━━

《十亿美金的教训》

林军 唐宏梅

选取了互联网十个经典的失败案例,并深层解读这些互联网企业与创业者们从成功走向失败的根本原因;建议热血小青年或者创业者读透,结合当时的环境,套上自己的框架进行分析。

━━━━━

《九败一胜》

_刚

王兴,历经6年,经历几次挫败,创下美团网。被媒体称呼为中国最著名、最尴尬的连续创业者,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度过一道道创业门槛的?

━━━━━

《创业小败局》

创业家 / i黑马

让别人的失败,成为你的成功之母!从《创业家》五年来跟踪的数千个创业案例中,精心挑选而来。21个最具代表性的失败案例,每个案例都代表了一种最常见的失败规律,也基本上覆盖了当下中国创业浪潮中,最容易遭遇的创业陷阱。失败是有规律的。

━━━━━

《教训:互联网创业必须避免的八大误区》

腾讯科技频道

以创业的错误和失败作为切入点,陆续对17位奋战在一线的互联网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访谈,系统地挖掘创业者实战中的经验与教训,归纳出一些脚踏实地的创业逻辑。

━━━━━

《大败局Ⅱ》

吴晓波

在《大败局Ⅱ》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

篇6:创业书籍读后感

创业书籍读后感

(一)通过阅读这本创业之道小册子,使我更深一步了解陈文卫,还学到不少语录,这些语录能激励我们遇到困难不放弃,不退缩,想成功,先发疯,只要有付出,都会有回报,态度决定一切。

陈文卫通过15年的创业历程,从一间小小的茅草屋,到现在有三个校区,这就是陈文卫成功的见证,学校不得努力教学,而且总会鼓励和激奋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虽然过程可能是艰辛的,但结果是最重要的,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这本小册子除了了解到陈文卫的创业之道,还有了解几个国家的管理、教育、效率,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们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否有合适的战略?能否实施战略?只有明确自己想得到什么才能知道实施什么样的战略,要怎样付出,明白了自己要付出什么更有利于自己的成功,创业的过程里不仅要有短期目标还要考虑长期的战略,成功的创业需要把技术转变成战略,就像学习一样,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战略有很多,例如要做到以下三点: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多看、多想、多做。要把老师的转换为自己的,并把掌握重点转换为拿分的重点。

从这本小册子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增添了很多名言警句,当有空再看一下,警惕一下自己,把自己的学习激情保持在最佳状态。

创业书籍读后感

(二)记得小时候,我很爱听大人们讲故事,我常常惊讶于他们的脑海中怎么会有这样离奇美妙的童话,直到我认识了书。一个午后,我从爸爸的书橱中随手抽出了一本名为《创业故事》的书。我好奇地翻阅了起来。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方是一个农村姑娘,她来到城里给林姐当保姆。一日清晨,林姐为自己的女儿买衣服,碰巧小方也要上街买菜,两人说说笑笑,林姐决定让小方帮忙挑件衣服,也顺便让她长长见识。谁知小方挑回衣服的当天便交出了辞职书,原来她看到这家童装店生意那么红火,就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希望自己也能开家童装店,当上老板呢!没过几周,小方的童装连锁店在总部的帮助下开张了。小店在她起早贪黑几个月的努力下生意十分兴隆。

书上写到:成功的创业需要机遇与奋斗。我认为学习上、生活上也应该是这样。

机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重点在于你是否把握住了它。当你决定把握住这个机会时,同时也要作好为它奋斗的准备。对于科学来说,成功相当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对于生活中的你我而言,成功相当于百分之一的机遇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我们不应该畏惧这么多的付出,因为成功的喜悦是巨大的。

当然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失败乃成功知母,没有失败的经验,就不会有成功的收获。失败就像一枚指南针,引导我们迈向成功。不要因为半山腰的拦路虎就失去了信心,或许只要再向上攀爬一步,就可以得到成功的宝藏呢?前功尽弃显然对自己不利,我们应该努力地继续前进。

把握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篇7:创业书籍读后感

创业要有心的指引,当你听从了内心的声音,你就会全力以赴地为那个声音努力,拼搏,直到到达彼岸。尽管前面充满了悬念,但是我依然相信内心的声音。我知道,只有followmyheart(追随我心)的选择,才能激发起身体里最大的潜能,拼尽全力向下一个目标靠近。纸上谈兵的理论创新是无用的,做产品必须与实际相互结合,要做有用的创新。只要从心开始,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当一个机遇来临,只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潜能,融入对人生的理解,就能获得这片新的世界。

一,创业前的思考

我的目标是什么?是否有合适的战略?能否实施战略?在确定企业目标前先确定个人目标,只有明确了自己想在企业中得到什么才能够知道要创办什么样的企业及实施什么样的战略,冒什么样的风险。只有在目标与风险间权衡后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的目标。明白了自己愿意冒什么险,不愿冒什么险更有利于自己的成功。创业过程里不仅要有短期目标还要考虑长期战略,成功的创业需要将技术导向转变为战略导向,并开始建立关键的能力和资源。为建立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事业,需要制定大胆明确的战略。战略应将创业者的雄心与事业的长期发展政策相结合。战略内容不能过于广泛,否则将形同虚设。一旦确定了明确的战略,便要考虑是否盈利,是否能将事业拓展到最大规模。苦尽方有甘来,没有付出艰辛,小公司就不可能成长。初创的事业步履蹒跚,创业者必须解决基本经济问题。如果无法盈利且事业的发展前景不好,创业者要么寻找新行业,要么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切不可坚守在处于衰退中的事业希望天上掉下馅饼。战略需要持久,不能一味地仿制,要有革新意识。产品革新容易被仿制,但创新性制度却难以被复制。

要坦诚地自我检查,评定自己执行战略的能力,所制定的战略能否实施,要注意好点子并不能保证好的业绩。创业者要雇用优秀员工,找到合作伙伴;要吸引资金,在组织的基础结构上进行投资;要塑造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需要优秀的雇员,期望不合格的员工变得优秀往往不可行。实施战略的能力取决于软硬基础结构,即文化和规范,组织结构及体系。并且在公司结构和体系上的投资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发展速度,有着反馈调节的作用。过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控制会让员工窒息。文化决定员工的个性和性情,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对战略实施的成败起着决定性影响。文化能够填补规章制度没有的空缺,文化决定了企业能否面对危机和发展的不连续性。创业者需要确定适当的发展速度,要考虑规模经济,客户范围和客户网络,当规模使盈利有相当程度的增加时,发展本身会促进增长;要考虑掌握客户和稀有资源的能力;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发展及资源限制,如果对手迅速扩张,将被迫采取同样的战略;还要考虑内部融资能力。当无法吸引投资商不能以合理条件借到资金时,内部融资能力将决定其发展速度。

二,撰写商业计划

一份出色的商业计划应该关注环境,人员,机遇,可能的风险和

回报。人员包括缔造公司的人员,外部决定公司运转的人。机遇要对公司自身概况有所了解。环境指的是无可避免的但又不为创业者左右的大环境。风险和和回报只不确定好坏的因素和创业团队的应对措施。这并不容易写,因为创业者多是激进的乐观主义者。关于人员问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他们知道什么?他们认识谁?谁认识他们?关于机遇,商业计划关注两个问题: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大不大,增长快不快?结构具不具有吸引力? 商业计划要有弹性,不要在数字上浪费大量笔墨,过于乐观,夸大预测。而要涉及对聪明的投资家真正重要的信息,对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做深入的思考。

如果没有一支良好的队伍,其余的一切也是徒劳。人员知道什么和知道谁是有关洞察力和经验的表现,出色的商业计划应该包含每个员工对公司,行业,竞争对手的了解程度。投资家倾向于寻找一支比较熟悉本行业的管理队伍,这也正是睿智的投资家关注的焦点。风险投资界传奇人物Arthur Rock曾说:我投资于人而非投资与想法。诚然,优秀的人员能够纠正错误的想法。

论及机遇,创业者和投资家多寻求大市场或增长快的市场。事实上,精明的投资家总是积极地寻找那些尚处于发展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创业者的第一步是确定自己正在进入一个巨大的或正在发展的,且行业结构颇具吸引力的的行业。第二部是确认自己的商业计划精确描述的是不是这么回事。关于客户对新产品和服务的可能反应并不容易猜测,如果一眼就能看出顾客需要什么,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机遇问题了。因此,商业计划必须仔细考虑企业定价问题。

机遇总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包括经济活动水平,通货膨胀和利率。从机遇的发现到获利,环境对创业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环境有时会让创业变得艰难,有时会让没有吸引力的企业具有吸引力。

环境始终在变化,这个概念直接引出框架的四个部分。关于风险和怎样管理风险的讨论,一份优秀的商业计划可以视为未来事件的快照,从多个视角展示人员机遇环境等,并将其作为不断移动的目标。善于改变风险,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减少出问题的可能性和风险。三,成功创业计划的不同阶段

创办一个企业就像一场试验,暗含一些假设,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创业者需要在创立新企业的同时推翻这些假设。由于假设的正确性不定,需要经营计划产生新知识来检验他们。以渐进的方式学习不仅对经理有极大的价值,对投资家和公司主管也是如此。随着企业潜在因素的明确,每一阶段是否投资就可以决定。

篇8:经典创业模型比较研究

目前, 专门针对创业模型进行研究的文章很少。本文主要对创业学领域有影响的、经典的创业模型进行总结和比较研究, 希望以此揭示出各个模型的共性及其差异点, 为创业理论的深入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一、经典创业模型综述

根据作者及其学术成果在创业学领域的影响程度, 我们对有代表性的创业模型进行了梳理, 归纳了创业学领域的经典创业模型。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在研究创业问题时多基于这些模型或者模型中的某些关键要素进行, 在此, 首先对这些经典模型进行综述。

(一) 蒂蒙斯 (Timmons) 创业模型

蒂蒙斯 (Timmons) 于1999年在其著名的“New Venture Creation”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一个创业过程模型, 在2004年本书的第六版中他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模型。他认为, 成功的创业活动, 创业者必须能将商业机会、创业团队和创业资源三者做出最适当的搭配, 并且要能随着事业发展而做出动态的调整。创业过程由机会所启动, 在组成创业团队之后取得必要的资源, 创业计划方能顺利开展。

此模型认为创业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 其中机会、资源、创业团队是创业过程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商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要素, 创业的核心是发现和开发机会, 并利用机会实施创业, 因此, 识别与评估市场机会是创业过程的起点, 也是创业过程中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阶段;资源是创业过程的必要支持, 为了合理利用和控制资源, 创业者往往要竭力设计创业精巧、用资谨慎的战略, 这种战略往往对新创企业极为重要;创业团队是新创企业的关键组织要素。蒂蒙斯认为, 创业领导人和创业团队必备的基本素质有, 较强的学习能力, 能够自如地对付逆境, 有正直、可行、诚实的品质, 富有决心、恒心和创造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 但最为重要的是团队要具有柔性, 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机会、资源、团队三者的不断调整, 最终实现了动态均衡, 这就是新创企业发展的实际过程。蒂蒙斯模型始终坚持三要素间的动态性、连续性和互动性。

(二) 加纳 (Gartner) 创业模型

加纳 (William.B.Gartner) 于1985年在其名篇“A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中提出了新企业创建的概念框架, 进而提出了独特的创业模型。

加纳认为创业就是新组织的创建过程 (organizing of new organizations) , 也就是将各个相互独立的行为要素组成合理的序列并产生理想的结果。他认为, 描述新企业创业主要有四个维度:创立新企业的个人———创业者、他们所创建新企业的类型———组织、新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及新企业创立的过程。任何新企业的创立都是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加纳模型的特点是, 这一模型不仅描述了新企业的创建, 也适用于单个创业者的创业行为, 此模型并不是专门回答“新企业是如何创建的”这一问题, 而是为新企业的创业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发展模型, 因此这一模型也是动态的。

(三) 威克姆 (Wickham) 创业模型

威克姆 (Wickham) 在其名篇“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一文中提出了基于学习过程的创业模型。该模型的含义如下:

(1) 创业活动包括创业者、机会、组织和资源四个要素, 这四要素互相联系; (2) 创业者任务的本质就是有效处理机会、资源和组织之间的关系, 实现要素间的动态协调和匹配; (3) 创业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而创业型组织是一个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 不断变换要素间的关系, 实现动态性平衡, 成功完成创业。

此创业过程模型告诉我们, 创业者处于创业活动的中心。创业者在创业中的职能体现在与其他三个要素的关系上, 即, 识别和确认创业机会;管理创业资源;领导创业组织。该模型还揭示了资源、机会、组织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 该模型还揭示了组织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也就是说, 组织必须不仅对机会和挑战做出反应, 而且还要根据这种反映的结果来调整和修改未来的行为, 即组织的资产、结构、程序、文化等要随着组织的发展而不断改进, 组织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学习与锻炼, 从而得以发展。

威克姆创业模型的特点主要是, 将创业者作为调节各个要素关系的重心, 经过对机会的确认, 管理资源并带领团队实施创业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组织不断加强学习, 使创业者能够根据机会来集中所需资源, 使组织适应机会的变化, 进而实现创业成功。

(四) 克里斯蒂安 (Christian) 的创业模型

克里斯蒂安 (Christian) 于2000年认为创业管理的整个焦点应该放在创业者与新事业之间的互动。所以, 其创业模型的两个主要元素为创业者与新事业。由于克里斯蒂安的模型主要强调创业者与新事业的互动关系, 因此他将如何创立新事业, 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创业流程管理, 以及影响创业活动的外部环境网络 (Environmental Networking) 等三个议题, 视为创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克里斯蒂安的模型与蒂蒙斯的模型同样重视创业者的功能, 视创业者为创业活动的灵魂与推手, 说明如何发展创业者的创业才能, 是创业管理上的一大重点。虽然有人说创业者的冒险精神与积极开创的个性属于先天的人格特质, 在后天上很难加以培养, 但克里斯蒂安的模型所强调的“创业者与新事业互动的能力”以及蒂蒙斯模型所强调的“创业者随着环境变迁而动态调整创业模式的能力”, 都与人格特质的关联性不高, 也可说明创业者的能力确实可以经由有系统的创业管理实践和教育加以培育。

(五) 萨尔曼 (Sahlman) 创业模型

萨尔曼 (Sahlman) 在“Some Thoughts on Business Plan, The Entrepreneurial Venture”一文中提出了其创业模型。萨尔曼认为, 关键创业要素包括:人和资源、机会、交易行为和环境。创业过程是这四个关键要素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该创业模型中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 认为其他三个创业因素来源于环境并反过来影响环境。另外, 该模型考虑了交易行为因素, 交易行为指的是创业者与资源供应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即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萨尔曼创业模型强调了要素之间的适应性, 并扩展了要素的外延, 为创业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为创业过程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二、基于资源、机会和环境三维度的经典创业模型比较

要深入探讨各个创业模型的深层次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异同, 需要根据某种维度来对比分析。本文从资源、机会和环境三个维度来比较上述五大创业模型间的异同点, 以期能够对模型的内涵和关联有较深入的把握。各个模型之间的比较结果 (见表1) 所示。

通过对创业模型研究工作的回顾, 我们发现创业模型的开发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创业模型的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发达国家, 尤其是以美国为背景的案例 (Timmnons1999;Gartner.1985) , 如蒂蒙斯创业模型的提出是以对美国创业现象的研究为基础的, 同样, 加纳的研究也是以美国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而提出的。因此, 考虑国别及环境的不同, 这些模型能否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应用, 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因此, 一个明显的研究趋势就是用多国的数据 (源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来进行比较研究, 提出综合性较强的创业模型, 以指导创业实践。

第二, 基于案例研究或者小型样本开发创业模型。前人的研究工作似乎得到了这种一致性的倾向 (Mc Dougall和Oviatt, 1996) 。例如:克里斯蒂安创业模型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案例研究。因此, 在借鉴前面学者们建立的创业模型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 开发更具代表性和实践性的典型创业模型。

三、结论

首先, 所有模型均具有动态特征。在动态中实现了各个创业要素的联系, 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 这些模型呈现出动态性变化的特点。

其次, 蒂蒙斯创业模型最具代表性。蒂蒙斯模型强调创业过程的动态平衡问题, 克里斯蒂安模型所强调的创业者与新事业的互动, 其内涵正好可以蒂蒙斯模型的机会、资源、团队三要素的互动关系加以说明。克里斯蒂安模型注重创业流程管理。而加纳模型强调创业者要协调模型中的四个因素, 各个因素相互影响, 构成了网状结构, 阐释了新企业创建的基本过程。这些创业模型都没有忽略外部环境因素, 由于创业所需的机会、资源、团队都需要经由外部的市场网络、资本网络、人及网络来获取, 因此, 认识创业的市场环境, 开发创业的网络关系, 对于创业成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最后, 我国学者应该立足于国内的创业特点, 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在创业领域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模型, 例如, 对生存型创业模型的研究, 以指导我国的“草根型”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Timmons, J.A. (1999) , New Venture Cre-ation, 5 ed., Singapore:McGraw-Hill.

[2]William.B.Gartner.1985.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3]Christian, B.&P-A.Julien (2000) , Defining the field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Review, 16, p.165-180.

[4]Philip A.Wickham,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Pitman Publishing, 1998:30~32.

[5]Sahlman W A.Some Thoughts on Business Plan, The Entrepreneurial Venture.HBS publication, 1999.venture cre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 10, No 4, 696-705.

上一篇:扩大就业下一篇:深圳公布消毒餐具抽样检测不合格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