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会议纪要

2024-05-09

法治建设会议纪要(共6篇)

篇1:法治建设会议纪要

同志们:

全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会议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 精神,自治区党委《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全面加强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全国卫生计生和法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政府卫生计生和法制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十二五”时期工作,分析形势,明确思路,研究方法,统筹部署20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以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全面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指导 意见》、《自治区党委贯彻〈决定〉的意见》,扎实推进卫生计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组织领导 机制不断健全。一是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依法行政工作规则不断完善。健全完善了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政务公开、工作监督、会议制度等规则程序和实施要求,建立了党组听取法制部门汇报 ,研究依法行政工作的制度。多数盟市建立实施了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制度。二是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组织领导 机制不断成熟。自治区成立了卫生计生委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立了各有关处室局职责分工和工作报告 制度;各盟市普遍建立了法治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制度,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的法治工作组织领导制度不断健全、成熟。三是印发了《xx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全面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目标,安排今后一段时期重点任务。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全面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实施方案 》。

(二)卫生计生地方立法和卫生标准工作实现突破。一是推进卫生计生地方立法成果显著。历经全区各级卫生工作者探索、实践,颁布实施了《xx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历史性地以法制的形式建立了农牧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农牧民参合人数从无到有,达到了的98%,大病保险制度覆盖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所有城乡居民,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农牧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推进修改《xx自治区人口与计划 生育条例》,推行了“双独两孩”、“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家庭发展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呼和浩特市颁布《呼和浩特市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包头市颁布《包头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乌海市颁布《乌海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办法》。二是卫生标准制定实施取得新进展。自治区组织制定了7部蒙医药标准,颁布实施6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行了食品安全标准定期清理。三是完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跟踪评价。对乳与乳制品等具有民族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行了立项审查。推进完成《自治区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两个年度工作任务,推进落实自治区血液中心国家第二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任务。四是卫生计生法律法规落实工作不断深化。制定出台64件规范性文件,组织完成以来,由自治区政府、卫生厅、计生委制定发布的113件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报告 和电子备案,作出了继续执行、宣布失效、废止等决定。五是地方立法调研和建议有结果。自治区政府、人大采纳了修改《xx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年度卫生计生地方立法以及调研监督和立法计划建议项目;自治区人大组织开展了爱国卫生、基本医疗卫生法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方面的立法调研。

(三)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和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建立并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监督工作制度》。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规范性文件制发程序和职责分工、前置合法性审查和发文审查流程等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等4个盟市制定实施了规范性文件前置合法性审查制度。二是初步建立卫生计生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基本规范。根据《自治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研究确定了党组和委务会议审议决策事项范围、合法性审查内容,赤峰、乌海等6个盟市建立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和合法性审查制度。三是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程序规范。严格落实程序,进行决策主体、程序、内容方面的合法性、适当性、可行性审查,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通辽、鄂尔多斯等5个盟市建立实施规范性文件等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共计审查18件。四是落实卫生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自治区依法组织审理两起行政复议案件、应诉两起行政诉讼,并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专家咨询论证以及向被申请人“以案释法”,进行了行政复议审理方法指导 ;通过机关行政许可案卷评查,实施了行政许可内部程序监督。12个盟市只有1个盟市收到复议申请,已经依法审理作出复议决定。

(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工作稳步推进。一是落实行政审批权限调整和管理要求。落实自治区政府要求,印发了《卫生厅关于取消和下放卫生行政审批事项的实施意见》,近年来,共承接国家下放的卫生计生行政许可项目3项,分期分批调整并取消下放了14项;保留本级审批1项。各盟市建立了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二是进行行政许可流程优化再造和服务指南编制并向社会公开。自治区依法优化再造保留本级的15项行政许可流程,编制服务指南并向社会公开;各盟市、旗县全部完成审批流程优化,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编制了行政许可服务指南,并纳入当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三是组织编制卫生计生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梳理、确定行政权力160项,编制完成权责清单,由自治区政府统一审核并向社会公布,自治区本级权责清单基本确立。各盟市全部编制完成行政权力清单。四是组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根据自治区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工作要求,制定了《自治区卫生计生委20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工作方案》,实施了工作进展报告、行政权力和流程公开、事中事后监管和培训指导制度,基本确立转变政府职能制度基础。各地有序开展了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督检查,鄂尔多斯等盟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

(五)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工作持续落实。一是全面落实综合监督任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现全覆盖。各盟市均落实了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检查工作任务,加大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力度,杜绝了违法设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及卫生许可项目乱收费的现象,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人员持证率、亮证率达到100%。自治区制定了《全区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并实现全覆盖。二是制定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根据《xx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的指导意见》,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制订了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量化、细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规范卫生行政处罚行为,推进了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三是连续开展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至今,开展了《献血法》、《精神卫生法》等5部法律和《护士条例》、《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12部法规落实情况督查,检查覆盖所有自治区、盟市和旗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计划到,完成7部法律和17部法规落实情况督查,积极推进卫生计生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推进依法全面正确履职。

(六)“六五”普法宣传教育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印发了xx自治区卫生计生系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构建了各级卫生计生普法宣传平台和阵地,加强了《xx卫生计生》杂志、门户网站、12320、12356等法治宣传阵地建设。二是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宪法宣传月”活动,组织参加自治区宪法法律知识竞赛。充分利用各类卫生纪念日和宣传活动卓有成效地进行大众宣传,结合卫生计生行业特点,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落实领导干部调研联系点制度,开展“三联三促一争当”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走进社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近距离向群众宣传解读卫生计生政策法规。2015年,发放宣传材料 8万多份,新闻通报47次,媒体报道35次,深入企业宣传69次、提供咨询2626人次,举办19期培训班、培训1238人。全区各地顺利完成“六五”普法任务,通过了自治区普法检查验收,群众卫生计生法制与健康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

(七)卫生计生法治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普遍设立了法制机构,加强了人员配置。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专门设立了法制处、综合监督处;各盟市设立了法制监督相关科室,配备工作人员38人,其中11人具有法律专业背景;81个旗县市区卫生计生局设置了法监股,配备工作人员186人,配备法律专业背景人员38人。二是卫生计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覆盖全区城乡的监督网络体系初步形成。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整合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资源,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多数盟市、旗县完成了国家和地方投入的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落实房屋建设,配置快速检测和执法取证设备及车辆。三是全面展开法治学习培训,推进法治队伍建设。自治区每年举办两期全区卫生计生法治工作培训,培训盟市、旗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法制工作负责人200余人。组织机关领导干部职工进行了依法行政实务、规范性文件管理、《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内容的培训。安排14人次参加卫生法制和标准理论、人口健康政策法规评估等12期培训班。各盟市结合实际,开展了130期次培训,共计培训4065人次。四是建立实施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加强执政队伍法治能力建设。党组印发中心组和机关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的实施意见》,把宪法法律纳入培训内容,建立党组中心组法治学习机制。2015年组织学习宪法、法律15次。各盟市普遍建立实施了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

二、科学把握卫生计生法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决胜阶段。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法治xx、健康xx建设,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全面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立足法治xx建设全局审视卫生计生法治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提出,到20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卫生计生部门承担着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等重要职责。实现卫生计生工作法治化,是卫生计生工作面临的深刻变革,是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法治政府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推动卫生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向服务型部门转型,妥善处理好守住底线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公民共建共享的卫生和健康治理格局。卫生计生系统要清晰地认识到,法治工作是确保守住底线的基础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责任更重。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更加自觉地用法治的眼光审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改革的问题,强化地方立法和实施制度规范建设,为卫生计生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制度支撑和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立足健康xx建设战略谋划卫生计生法治建设。

健康是幸福之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强决心。卫生计生法律体系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安排,健康中国战略也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提供了广阔的作为空间和实践平台。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和光荣任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正确认识法治政府建设与健康中国建设互为推动的关系,抓住健康中国、健康xx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把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作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维护、保障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最终目标,积极构建卫生计生法律法规及其实施制度规范体系;在行政管理中,更加注重服务职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和日常监督执法,更加注重公民健康权利的维护和实现,依法全面正确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卫生计生行政管理职责,将法律法规及其实施制度规范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好、保障好公民的健康权利。

(三)立足卫生计生发展改革大局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

当前,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各方面体制机制性矛盾日益凸显,利益格局调整的难度不断加大。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事关全局,事关千家万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极其敏感复杂。卫生计生系统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要用法治思维凝聚改革发展共识,通过地方立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经验固定下来,用法的形式巩固改革成果,用法治方式营造发展改革环境,为改革顺利推进保驾护航;更重要的是,要用法治的办法破解发展改革的难题,通过立法搞好顶层设计,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改革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推动制度创新,引领、推动和保障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

(四)立足目标和问题导向改进卫生计生法治工作。

指出:“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总结 “十二五”时期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对照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目标,卫生计生法治建设距离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健康xx和健康中国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法治建设总体滞后于事业改革发展进程,卫生计生法律体系仍不健全。具体体现在地方立法及其研究、法律实施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评估工作较为薄弱。作为重要的民生领域,相对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我区仅有六部卫生计生地方法规,两部政府规章;卫生计生法律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亟待以法的形式确立基本医疗卫生及其保障制度,以法治引领、推动、保障改革。二是系统上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的能力仍然不足。一方面,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自治区、盟市、旗县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卫生计生法制工作人员比例不足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特别是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法治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尚未层层落实,卫生计生部门行政执法职责任务和现有卫生计生部门法治和监督工作人员数量严重失衡,监督队伍能力不强,保障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待深化,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有待细化和完善。一方面,存在“放得下、接不住”的问题,各地特别是旗县级行政审批能力建设有待加强,以适应国家、自治区下放事项的审批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各级行政审批及其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亟待完善和规范,特别是审批程序、标准、服务要求的确立,以确保现行审批合法规范,取消审批的相对人的行为合法合规。四是卫生计生标准制修订与宣传贯彻工作较为薄弱。总体上,我区卫生计生地方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滞后,现行标准宣传贯彻和组织实施工作亟待加强。比如,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标准的制定工作亟待加强,临床路径组织推行工作亟待加强。五是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呈现增长态势。这反映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权力运行还存在不规范等深层次问题,对卫生计生法治工作队伍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全区各级卫生计生法制工作者加强法治学习、提高法治素养,尽快适应新形势和工作的需要。六是全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尚待建立起上下协调、左右衔接、协同有序的制度和机制。

全面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既需要对照目标,突出重点,还需要针对问题,精准施策,不断提升法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统筹推进年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

2016年,是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决胜阶段,法治政府建设序幕全面开启。卫生计生法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各次全会精神,以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xx重要讲话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年)》,以及全国、自治区法治工作会议要求,把握新形势,立足新要求,围绕大局,强化措施,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推进2016年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健康xx建设贡献力量。各地要高度重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九项工作任务的推进和落实,同时做好2015年的“补课”工作。

(一)集中力量,全面完成三大任务。

一是着力健全和完善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夯实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制度基础,提升卫生计生法治能力和水平。自治区要在今年9月底前,印发规范性文件以及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范,全区卫生计生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完善组织卫生计生系统落实自治区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规定。各盟市要在年底前制定完成相关实施制度,完善程序规则,并组织落实。

二是着力推进卫生计生行政权力内部权责划分和定期清理调整。自治区要在6月底前完成本级行政权力权责划分,落实到权力行使处室局及其责任岗位,建立权责清单及其行使情况定期清理、调整及其公示制度。各盟市要于9月底前完成权责清单编制和内部权责划分并公示;各旗县市区要于年底前完成。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自治区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释情况,及时清理、公布,并进行相关行政权力动态清理与调整。

三是着力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工作网络建设。要织牢卫生计生法治工作网络的网底,加强法治工作能力建设。年底前,各地要以旗县级卫生计生法制机构及其监督执法机构为龙头,苏木乡镇卫生院及其卫生监督协管队伍、计划生育办公室为基础,以嘎查村村医、妇幼保健人员、计划生育助理等人员为网底,构建起基层卫生计生法治工作网络,明确执法监督、法制宣传方面的具体职责,确保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卫生计生法制宣传教育服务落实到基层群众。各地争取在上半年构建好法治工作行政和监督两支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下半年法治工作任务落实有队伍保障。

(二)统筹安排,持续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督管理。9月底前,自治区印发卫生计生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组织开展审批服务、被审批行为的规范性、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检查;各盟市要于10月底前制定实施方案或细则;旗县级要于年底前组织实施,持续规范行政审批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二是持续规范卫生计生行政审批管理制度。要组织建立上下衔接有序的卫生计生行政审批等权责清单依法动态调整管理及其公示制度,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要指导各地编制行政审批服务指南和规范,同时强化审批程序、规范的培训,持续加强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能力建设,规范审批行为。年底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完成三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汇总分析和反馈。研究自治区本级行政许可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搭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的平台,建立定期总结分析的制度。

三是持续落实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组织卫生计生系统落实自治区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规定,推行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例分析反馈制度,督促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有效化解行政争议。各地要进行应对行政复议和诉讼将持续上升的准备工作,强化行政复议队伍和能力建设,加强行政复议和诉讼法律法规、程序规定的学习,夯实制度规则建设工作。

(三)结合实际,有序启动三项工作。

一是积极启动卫生计生地方立法。一定要把立法工作放在法治工作的首位,推进卫生计生地方立法。3月底前组织完成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工作;年底前启动卫生计生地方立法以及实施法律制度规范现状研究,组织有关盟市和单位,成立研究组织,统筹安排相关研究工作,为提出“十三五”时期以及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立法规划建议奠定研究基础。积极协调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和人大,提出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理、精神卫生等地方立法前期调研工作建议,组织实施相关调查研究。设区的市卫生计生委要以民生领域为重点积极开展地方立法研究和推进工作;三个盟要以建立卫生计生法律法规实施制度规范为重点,加强研究和推进工作,确保法律法规全面正确实施。

二是制定落实《自治区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年底前完成方案制定,制定实施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推进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计划;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推进自治区血液中心落实采供血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年度工作任务;筹备建立卫生计生标准化专家库。

三是启动卫生计生“七五”普法。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及时组织制定卫生计生法制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各地要制定五年的实施方案,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积极探索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普法工作。

四、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一)切实落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各地要强化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将法治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加强研究部署、监督指导和舆论宣传。今年6月底前,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全部调整完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上下协同、有序衔接的工作例会、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指导、总结评价工作制度,制定法治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及其分工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报告反馈以及协同衔接方式,强化组织落实。对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引发重大违法行政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要落实法治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各盟市每年12月15日前向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全面报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二)持续加强法治队伍能力建设。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xx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意见。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好盟市、旗县两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问题。要加强卫生计生法制工作人员培训培养,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增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充分发挥辅助科学决策、防范化解风险和法律咨询顾问的作用。自治区重点培训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有关直属单位法制和监督工作人员,加强宪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依法行政理论和实务培训;分析反馈法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研究解决办法,强化“以案释法”,持续推进卫生计生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各盟市至少按照自治区培训内容、时间要求,结合法治建设工作实际问题,进行反复培训,见到实效。另一方面,要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个委办部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加强各级卫生计生监督队伍建设,做到转思想提素质,切实将监督工作重心转变到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三大监督上来;做到转方式提质量,切实增强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实际效果,提高监督效率;做到转作风提效益,切实将监督的理念转变到服务上来,维护和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三)逐步建立法治建设工作考核评价制度。以卫生计生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法律法规实施制度和规范、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制定全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明确盟市、旗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和办法,并纳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纳入人民健康指标考核体系,逐步组织落实,推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任务和目标的实现。自治区已将法制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规范等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实施情况作为2016年考核内容,各地要认真落实自治区要求。自治区将深入开展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工作调研,全面了解卫生计生依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状,总结经验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强化针对性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价。

(四)强化作风和纪律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卫生计生法制工作者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法治思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认真落实“八项规定”要求,落实廉政承诺,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三严三实”的要求,打造“忠诚、干净、务实、为民”的卫生计生法制工作队伍。

同志们,全面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团结一致,担当尽责,求真务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夯实卫生计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础,努力开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新局面,为法治xx、健康xx建设,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2:法治建设会议纪要

同志们:

司法局就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法治建设的内容进行了辅导,县政府法制办通报了近年来全县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县公安局等部门进行了交流和表态发言。从发言看,大家对建设法治**思想很重视,认识很到位。陈红星同志就法治**建设和近期重点工作作了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

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法治**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人事管理几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法治**建设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法治**建设,法治**从字面上看是法治问题,但实质上是执政问题。希望全县各级各部门通过今天这个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夯实措施,强化依法行政和依法司法,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一)深化认识,理性剖析法治薄弱的问题和根源

当前,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常薄弱,尤其是在信访接待的问题上,很多问题本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由于法治不健全,不得不采用行政手段解决;很多事情本来可以通过法治渠道执行到位的,但由于法治程序跟不上,导致各方面工作非常被动,群众很不满意。这些既是**的现实问题,也是全国的共性问题。目前,法治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府不能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不能严格依法公正司法、公民不能自觉学法守法。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也有三个方面:权大于法,情干预法,监督不力。首先,在我们的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行使执法权、司法权的过程中,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较为突出和普遍,权大于法,导致法治失去作用;其次,中华民族有注重人情关系的传统,对于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干扰太大,执法者很难挣脱巨大的人情网络;再次,监督部门没有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导致各级各部门或多或少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法律面前人与人不平等的问题,很多不作为、乱作为、徇私枉法的人和事没有得到相应的惩戒。推进法治**建设,关键是找准症结和根源,对症下药,着力解决权大于法、情干预法的问题,着力强化法治监督,全面提高法治化水平。

(二)夯实措施,加快法治**建设进程

一要强化法治意识。无论是国家公职人员,还是普通人民群众,都需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党的十八大值得关注的是代表们谈和谐社会的相对少了,谈依法治国的多了。这是因为大家普遍认识到,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最根本保障,没有法治就没有和谐。所以,十八大报告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要求,并作为党和政府执政的最基本方式和最基本战略。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法治化,特别是首次提出了全民守法;再次重申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基本方针,充分说明了法治在治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动发展、深化改革、管理社会、保障民生、化解矛盾、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上,原来的提法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十八大特别加上了“法治保障”,也就是说社会管理最根本要靠法治,法治是最终保障。国家把法治提到这样的高度,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深刻认识法治对于县域治理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特别是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要进一步树立依法办事的意识,干任何事不能主观、不能盲目、不能随意、不能与法律相抵触、不能违背法律程序,真正做到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来推动工作。要切实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创新普法教育方式方法,既要用反面事例开展警示教育,又要用典型的事例引导全民,切实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引导群众利用法律武器依法理性维权。与此同时,要积极营造人人平等的法治环境,用规范透明的行政执法和公平公正的司法,使群众相信法治,逐步改变群众“信访不信法”的现状。

二要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是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推动发展,并把法治意识贯穿于政府决策、政策执行和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是制度保障,用制度约束倒逼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本届政府在推进法治建设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但法治依然薄弱、效果依然不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是制度保障不到位。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社会管理机制,逐步把决策、执行和推进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特别是要完善依法决策程序,没有程序的公平就没有结果的公平,只有决策依法科学,执行落实才不会走样。县政府法治办要从决策环节入手,加大依法科学决策的研究和探索。

三要高效廉洁公正地司法。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树立高效、廉洁、公正的司法形象是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虽然县检察院和县法院在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服务不优、效率不高、执行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司法队伍的思想理念、干部作风、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县委政

法委就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促进全县司法系统转变观念和作风,在优化服务上下工夫,在提高司法效率上下工夫,特别是要在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上下功夫,切实维护法律的威严。

四要完善法治保障机制。完善法治保障机制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会后,相关部门要抓紧完善以下五个方面的机制:

依法行政保障机制。由县政府办负责,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负责人依法行政述职评议制度,夯实“一把手”依法行政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的落实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严格实施责任追究;依法信访机制。由信访局负责,抓紧制定信访引导疏散制度,凡涉及民事纠纷、行政诉讼等通过法律途径可以解决的信访问题,引导上访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抓紧制定信访执行保障制度,确保交办、批转的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抓紧制定信访秩序保障制度,依法处置闹访、缠访、重访问题,特别是对群体性非法访、寻衅滋事、扰乱正常办公秩序的,公安机关要坚决依法打击;依法征迁机制。由住建局、国土局负责,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征地拆迁程序,切实解决征地拆迁过程中无理对抗、恶意阻挠、漫天要价等问题;依法保障建设环境机制。切实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作,依法处理无理阻工、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扰乱建设环境的人和事。法院高效执行机制。着力解决法院判决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切实维护国法的尊严和司法的公信力。以上五项保障机制,由县政府法治办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分头加快完善。

五要提高法治**建设能力。当前,部分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不高、执法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硬是法治**建设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县委政法委要牵头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改进。要严格执行学习制度,请公检法系统的专业人员授课,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能力;要建立健全淘汰制度,对法律素质不高、执法能力不强的执法人员,实行淘汰或建议调整岗位,不能再让不具备执法能力和素质的执法人员破坏法治形象了;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因失职渎职、徇私枉法造成冤假错案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促进执法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强化监督,确保法治**建设取得实效

强化监督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五个方面的监督。一是加强人大政协监督。建议县人大就加快推进法治**建设建立依法监督机制,建议县政协就法治**建设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同时,希望县人大、县政协能够积极主动履行监督职能,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并且作为监督者也要自觉接受监督,今后要对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的监督者实施问责。二是加强行政监督。监察局要认真履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行政监察执法职能,加大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政风行风。三是加强司法监督。检察院要加强对依法司法和依法行政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四是加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当前最积极、最有力度的监督方式,我们既要大力欢迎社会舆论的监督,又要正确对待和稳妥运用舆论监督。五是加强群众监督。人民群众是防范权力干预和人情干预最好的防火墙。下一步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切实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关于法治**建设我就强调这三个方面的意见,目的是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形成政府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机关公正高效司法、广大群众自觉学法守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关于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

党的十八大精神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基层干部,学习十八大精神,不仅要系统全面的学透实质、领会主旨,更要从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中,掌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走向,以及党中央和国务院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抓住工作的重点和要害。通过对十八大精神的系统学习,我认为改革、反腐、法制、价值观、民生将成为未来五至十年发展的最强音。一是改革。李克强同志讲了,改革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不改革,中国就没有前途,改革是未来要持久推动的工作。大家学习十八大精神要注重领会关于改革的内容。二是反腐。最近,总书记和王歧山书记在各类场合都发出了很强的反腐之音。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腐败问题不解决最终会导致亡党亡国,反腐倡廉是当前凝聚民心、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央可能在明年就反腐败工作出台重大举措。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要求,从现在起就要自觉自省、严格自律,决不能触碰贪腐红线。三是法治。这是我们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未来党和国家执政、推进发展和管理社会将全面实行法治。四是价值观。十八大报告明确倡导民主、自由、诚信、友善、敬业、奉献等价值观,这些都是普世价值观,是所有人都要接受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传统道德观念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道德沦丧、诚信缺失,十八大倡导普世价值观,意在重建国人的价值观念。五是民生。民生的核心是解决公平正义的问题,关键是加快推进结构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关键是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注重公平分配,更加关注弱势群体。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请大家在学习十八大精神时深刻领会,把握精神实质。

三、关于人事管理

县政府办公室就人事管理问题专门印发了“六个严禁”,请全县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正在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因此县上决定冻结人事调动,请各部门自觉遵守,严禁在此期间随意签字进人。对于紧缺和特殊人才引进,以及编制外聘用人才,人社局要严格把关,并按规定进行试用,对于试用不合格的,不予聘用。

篇3: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社会

一、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把依法治国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加以强调, 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但是, 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 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 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问题累积是不少的, 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 从执法和司法领域看,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

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 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 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 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依然存在。三拍现象依然突出:拍脑门决策、拍胸脯执行、拍屁股走人。这些问题, 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有些党员干部执法意识差, 虽然我国提出依法治国30多年了, 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事情还时有发生, 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里, 法律意识还是淡薄的。

(二) 从公民和社会的法治意识角度分析, 民众没有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我们长期以来人治观念影响很深, 特权思想、等级观念深深扎根。在西方国家, 一些公民出了问题, 首先会想着去找法律上的依据, 去看究竟错在什么地方或者哪儿没有错, 他们是寻求法律的帮助, 最后听从法律的裁决。虽然我国从1986年开始, 连续搞了6个普法教育, 力度很大, 虽然经过六个“五年计划”的普法, 但是很多老百姓、民众没有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所以, 要想增强法治观念、提升领导干部及全社会的法治思维能力, 尤其是要加强社会法治建设, 下一步重点的任务还是要怎么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关键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二、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社会的举措

(一)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以上带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 努力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执掌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公权力的特殊群体, 作为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执政主体, 必须具有较高的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 就像其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水平和能力一样。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是其法治意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

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必须时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 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 必须切实保护人民权利和尊重保障人权, 必须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因此,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 真正尊崇宪法和法律, 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 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二)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

人民群众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力量, 要通过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真正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 并逐步深入人心。要创新法治宣传方式,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抵御错误观点的干扰和影响, 让社会公众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认识和信仰。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高度重视道德对社会公众的规范作用, 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

(三)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之中。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 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古语说, “理国要道, 在于公平正直。”在日新月异的改革时代, 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义, 折射出社会和谐发展对法治的更高要求。只有让“法治”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 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 弘扬法治信仰, 学校教育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人的法治意识不是靠上一堂课或者是旁听一个案件就可以增强的, 要有一个长期的熏陶, 耳濡目染, 所以从小学乃至幼儿园开始, 而且形式要生动活泼, 喜闻乐见, 小孩子能接受。现在跟孩子提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要有共产主义理想, 这些问题对孩子来说太宏观了, 他们理解不了。但是你讲要爱你的亲人、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 不能打架斗殴, 不能损害他人的权益, 过马路要看红绿灯, 告诉他们这些最起码的底线规则, 我觉得更重要一些。只要不断训练、不断提升, 他的意识会增强。所以, 无论是家庭教育, 还是学校教育, 在弘扬法治精神, 形成法治文化方面, 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但是, 目前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要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社会的举措, 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以上带下用, 要依靠制度形成法治文化。

篇4:法治建设会议纪要

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因此“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本刊为您梳理四中全会公报中出现的新鲜提法。

关键词:依宪治国

【公报摘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解读】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褚宸舸:如能够激活宪法监督,某部法律法规违反宪法,可以通过宪法监督或宪法解释,宣布其全部或部分无效,宪法对立法监督乃至对政治的规范性就可以加强,宪法的生命力就焕发出来了。

关键词:法治政府

【公报摘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解读】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姜明安:公报首次提出了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法治体系建设,这是党践行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执政、实现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法治化现代化的重大抉择,也是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实践。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还需要完善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责任法。

关键词: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公报摘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体制机制的改革,本质上是法律的改革,只有改革与法律同步才能避免冲突。

关键词:扩大地方立法权

【公报摘要】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设区的市全部赋予地方立法的权力,更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立法,赋予地方立法权更有利于其行使权利,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积极的意义。立法权往地方扩大,可以大大加大立法速度和数量。

关键词:重大决策终身追责

【公报摘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解读】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这项制度对反腐败也能发挥作用,比如问题官员落马后,可以进行倒查,这让官员不会再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侥幸心态,选人用人也会更加谨慎。

关键词:独立公正司法

【公报摘要】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建立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使得任何一个领导干预司法的时候都心有余悸,不能、不敢。

关键词:法治思维

【公报摘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行政法教授马怀德:这是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的最重要的一项制度。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称职,能否晋升,关键是看他有没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关键词:跨区划法院检察院

【公报摘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解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张泗汉: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院是触及司法体制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司法地方化的治本做法。按照司法规律进行重组,各类案件的审判将变得更为独立,极大地促进法院的公正审判。

关键词:法律职业准入制度

【公报摘要】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立法工作者需要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并且要有一定程度的司法实践经验,优秀的律师和法学专家符合这两项条件,还会丰富立法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促进我国立法更加成熟完善、具有前瞻性。

关键词:深化基层治理

【公报摘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解读】北京社科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袁振龙:公报强调了市民公约、乡规民约或组织章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很多社会问题的治理,靠党委政府来包揽一切是难以实现的。让出一部分空间,让基层组织发挥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功能,这是我国在未来需要大发展的领域。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重大任务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篇5:在全市法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同志们:

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听了**县、**市、**县的情况介绍,听了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同志的发言,我受益非浅,很受启发,有感而发,讲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关于什么是法治及其历程的问题。

篇6:法治建设会议纪要

一、统一思想,全面把握法治政府的理念和目标。从宏观层面来讲,法治政府应该包涵“有限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和“高效政府”的基本理念。所谓有限政府,就是政府权力有限,只有在法律的权限内才能获得行为的合法性;政府职责与职权相统一,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必追究。所谓透明政府,就是政府行为是依据具有明确性和可预测性的法律作出的,并且暴露在“阳光”下;政府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应当全部公开,把公开作为监督政府行为、杜绝腐败和保障公民权益的利器。所谓诚信政府,就是政府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和正当程序,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行使自由裁量权应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谓高效政府,就是政府应积极履行法定职责,遵守法定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把执政为民体现在行政活动的各个环节。从微观层面来讲,建设法治政府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一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基本到位,规范、协调、透明、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二是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三是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基本建立;四是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利益彻底脱钩,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政府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得到有效实施,监督效能显著增强;五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观念明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照这样的理念和目标,可以清醒地看到,我市法治政府建设任重而道远: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情况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时有发生;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尚不健全,权力与利益挂钩、与责任脱钩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治;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都与加快发展的形势形成了较大反差,与依法治市的要求形成了较大反差,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形成了较大反差。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二、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当前,要重点解决好政府管理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凡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社会能够自律管理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政府就不要管。政府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帮助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等企业无法解决的生产要素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凭其个人能力无法解决的一些困难和矛盾。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依法规范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责权限,努力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等问题,实现政府职责、机构、编制的法定化,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此外,要把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作为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以及决策跟踪反馈等制度。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重点项目,要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进行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对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肃追究责任,真正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三、完善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之必行”是我们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关键所在。针对我市实际,当前要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要求,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开展综合执法以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要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努力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必须由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合法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公开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收费标准、办事结果以及举报投诉的方式,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执法者一个清白。三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认真贯彻《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主要行政行为的程序性制度,把保障公民的陈述申辩、听证、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等权利作为健全行政执法程序的重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随意性,避免执法扰民。

四、加强监督,确保行政权力的正确运用。权力不受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只有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政府工作人员才不会滥用权力。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都要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要进一步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完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所属各部门、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建立行政执法巡查制度。要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准确、注重实效、方便群众、有利监督”的原则,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形式,特别是要通过政府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布政府决定、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和服务事项,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方便群众监督。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政务公开成为我市行政机关一项基本的工作制度和施政方式。

五、凝聚合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一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法律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支持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决不能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废法。二是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行政执法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执法效果,也事关政府形象。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要求,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实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上岗执法,对极少数执法犯法、徇私枉法、欺压百姓的,要严肃查处。三是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纪守法的观念和意识,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维护自身权益,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同志们,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淮安,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建设法治淮安、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电气事故应急预案下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忘不了的笑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