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文

2024-05-08

浅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文(通用8篇)

篇1:浅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文

摘 要:

马克思关于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新时期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现阶段要力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到:大力发展生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教育改革,强化素质教育。

关键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现实意义;实现途径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

(一)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以人的生存问题即物质生活需要问题的解决为前提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过程的辩证认识,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们的劳动虽然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劳动,但由于资本家不断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更多,从客观上讲这样的生产方式更加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各种要素的创造。马克思指出,在过去生产能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人们用几乎全部的可供支配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人们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在通过物质生产活动解决了必备的物质生存条件下,同时拥有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有全面自由发展的可能。

(二)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设想

马克思认为人们受职业和分工的限制不能自由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论述了认定自由发展的问题。一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任何人都有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生产统一由社会调节,因此,每个人可以随自己的心愿今天做这件事,明天做那件事,不会受到范围的限制。二是,马克思对艺术家在未来社会发展状况的论述,本质上是对未来社会中不受分工职业限制的个人自由发展状况的明确阐述。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社会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一个高度自由的社会,无阻碍的自由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然而,马克思所指出的共产主义的“全面自由发展”不等于个人的“绝对自由”,而是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片面不自由发展”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而抽象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乌托邦式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所允许的范围内去发展自己,是获得特定时代所允许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超越历史和现实条件,游离于社会及群体之外而随心所欲。

(三)马克思通过对“自由时间”概念的科学分析,对“人的自由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人类自由发展的时间,实际上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即自由时间。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了个体充分发展的时间,这里所说的时间是在社会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而形成的。而必要劳动时间则是资本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辩证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得出的结论是:资本家强迫工人进行剩余劳动,尽可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尽可能增加,当整个社会的劳动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时,就挤出了为全体社会成员本身的发展的时间。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代意义

新时期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人的活动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及其政治结构、经济和文化形式中。人是社会的人,在与人们的交往中,才能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实现个人与社会、自然发展的统一。二者互为前提,社会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个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关系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以人为本,关注人类本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呼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尺,推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是时代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三、新时期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的辩证认识,认为只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想人类充分发展自身的才能只是一句空话。

现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总体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为人们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生产关系也不够完善,人民群众自身的发展仍旧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现如今,我国仍有许多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处在低于温饱的水平。这就要求党和国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人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才能真正地实现。也就是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只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1、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 人的生存发展自始至终离不开大自然,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与此同时,人类也受到了自然界无情的报复,通过对自然过渡的攫取,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失衡等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不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社会也就无法构建,人的全面发展也将成为一纸空谈。

2、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马克思认为人具有社会属性,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不仅存在于大自然中,从社会属性上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因此,人的发展要以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为前提。从这个角度上讲,要更好的实现和保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着力构建一个公正、公平、合理、文明的政治与经济秩序。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这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有力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主和法制制度日益健全,人的全面发展拥有了广阔的空间。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依旧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存在。严重妨碍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在当下,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为精神内涵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3、再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我党历来注重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重视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中国的传统的优秀文化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为人民群众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营造出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然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的负面影响,我国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淡漠,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现象愈加凸显,因此,构建以“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为精神内涵的和谐人际关系,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篇2:浅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文

正如吕西安·费弗尔所说:“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即使他从来没有读过一行马克思的著作,或者他认为除了在科学领域之外,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是‘狂热的反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可避免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思考和了解事实和例证。马克思表达得那样充实的许多思想早已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精神宝库的共同储蓄的一部分了。”马克思思想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具有超越历史阶段性的普遍性和终极价值性,所以在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活动中,互联网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能超越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人位居第一。马克思的经典原著是他思想精神文化的载体,向我们传述着一个个能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理论。经典原著既是昔日划时代科学成就的创造性总结,又是未来科学活动的理性依托,阅读经典原著,能使我们从中汲取思想力量、精神力量、文化力量,更好地武装自己。巴里巴尔指出:“21世纪的人们仍然要阅读马克思,由于马克思对哲学提出的问题和概念,人们将不仅当作历史的著作去读,而且也要当作现实的著作去读。”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阅读,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情况,使我对“人的自由发展”这一话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开辟了人类文明史的新纪元,它揭示的真理具有永恒的价值。那么,《共产党宣言》的主题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根本思想是什么?回答所有这些问题的,是《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最后的这段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个伟大的思想,是马克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表达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根本精神和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对这个基本问题的再回答,正本清源,从中国化、具体化的方向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 1

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首先,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与一切剥削社会的根本区别之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规定。后来,他们又多次阐述了这一观点,如认为未来的理想社会,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的发展处在“人的依赖”阶段上,奴隶主和封建地主对奴隶和农民进行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人的全面发展就根本无从谈起;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打破了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但是又形成了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人虽然摆脱了人身依附,但却被物、金钱所统治,人成了商品和资本的奴隶,在这种社会里,根本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成为可能。在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了公有制,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在发展和繁荣文化上,有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大的优越性,这些都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制度保障和物质文化条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规定。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和基本特征之

一。在十五大报告中,我们党制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这三个基本目标的总体归旨,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文化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则明确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我们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公民培育成为四有新人,使人实现全面发展。”所以,作为反映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人的全面发

展,也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

再次,人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承担者和推动者。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江泽民同志历来都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他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在十五大报告中,他又指出:“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知识经济兴起、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但从根本上说是高素质的人才竞争。因此,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能够不断地推动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最高理想。这是古今中外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们几千年孜孜以求得出的共同结论。古希腊哲人们提出的“至善的完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倡导的“圣贤”,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推崇的多才多艺“全才式的人”,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自由的人”,等等,都是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人类社会远大而崇高的理想的理论追源与求证。黑格尔则更明确地指出:“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一切人类的潜能以及一切个人的能力在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都可以得到发展和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和创建了科学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他们从劳动、分工的视角对人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分析,揭示了人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必然性。他们指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未来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那么,什么才是“自由的发展”呢?当今中国做到了满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了么?对此问题,我从以下两方面做了思考:

首先,这种自由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就是使人的各方面的本质力量都发展起来,使个人向完整的个人发展,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在“七一”讲 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在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实情况却是,应试教育的存在,人们过分强调学校的选拔功能,学校因此成了社会对个人进行鉴别和分层的一个筛选器,为了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学生们只关注考试科目的学习,忽略个体全面发展,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学生的人格遭受扭曲,极大地阻碍了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应试教育单一的评判标准,“高考定终身“观念的存在,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引发抢劫、吸毒,暴力事件、自杀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是当前学校教育最大的瓶颈。个体发展与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致性是人权发展的终极目标。作为自然人,首先要满足生存需要,保证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发展;人之所以为人,更在于其社会性,作为社会人,要满足人发展的精神、道德、文化需要。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一项特有的权力。可在当今中国,这点却做得不尽如人意:贫困山区的孩子温饱都无法满足,根本没有钱交学费进入学校学习,而发达城市的孩子却过着吃营养套餐,用着高科技电子产品,享受着丰富教育资源的日子;更有甚者,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被剥夺了:陕西孕妇冯建梅,交不起4万块钱,在镇政府干部的强制要求下,被迫引产了已经七个月的女婴。婴孩连作为“人”跟社会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无情地扼杀了;广东佛山两岁幼童小悦悦,被车来回碾过几次,十八位路人视而不见,漠然走过,无一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朵祖国的花朵,还未来得及绽放就凋零了。再把目光投向高处看刘洋,我们可以把一个女航天员送上天,也可以强行堕掉一个村妇7个月的胎儿。33岁的刘洋和22岁的冯建梅,两个女人命运的对比,是这个国家撕裂现状最好的写照——光荣与梦想映照着耻辱与绝望,最尖端的科技伴随着对人最无耻的践踏,飞船上天而道德探底,大国崛起而万民下跪,经济走得迅速却把灵魂远远抛到了身后。韩寒说,不是每个人能成为刘洋,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冯建梅。是的,刘洋飞天的背后,隐匿着冯建梅心痛的泪水,隐匿着那个夭折婴儿的亡魂。

在公民意识普遍苏醒、重视人权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前提下,对人的尊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应提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看。

其次,所谓自由发展,就是一个人的发展不受另外的人的限制。当然,个人发展的自由并不是无止境的,它只是在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别人的发展这个范围内的自由。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之道,反观中国式父母,却是对自由发展最大的讽刺: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个人被当成父母的私有财产,作为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承担着延续他们梦想的责任,于是,许多人只能按照父母设定好的轨道来发展,毫无自由可言。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历史过程。只强调其理想性,不顾其现实性,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或是忘记远大的理想,只顾眼前利益,失去了前进的方向都是两种错误的倾向。实现长远理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要通过不断实现每一阶段上的现实目标来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也是一种“现实的运动”,而这个运动的条件,就是从现有的前提即现实的物质文化水平产生的。它必须在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运动过程中的各个历史阶段上展开。

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共产党宣言》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一脉相承,标志着党的执政思维的新境界,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人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应该正视目前中国在人的发展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的解决办法,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创造各种条件,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向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伟大理想逐步前进。

参考书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参考文献:丁长青《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辨析》施惠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本质要求》

篇3:浅谈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 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关系, 能力素质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同时, 社会的发展是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和提升,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终极目标。并且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互为前提与基础、相互制约与促进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区别的。人的发展不同于社会的发展, 而社会的发展也不同于人的发展。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又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共同发展。人是社会的主体, 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肯定客观历史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 只有不断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 社会才能进步。而人又是社会的产物,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离开了社会, 人就不成其为人了。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内容, 而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

1、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互为前提与基础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没有社会的发展, 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没有人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人的发展要以社会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社会的活力来自于人的活力, 社会的有机性来自于人的有机性。——人是万物之灵, 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社会的发展总是要以人在社会上的活动而得以实现。并且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下进行的社会性的活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是人的生活状态的改善, 还是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 都要依赖于社会结构体系的生长和进步, 只有社会得到发展, 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客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要想实现人的发展必须要先推动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社会是由无数的个人所组成的。如果离开了人社会就不复存在, 更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条件, 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到发展, 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只有提高人的发展水平, 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到何种水平, 就必须要求人也要发展到何种水平。

2、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制约

社会的发展制约着人的发展。马克思认为, 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过程。人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的发展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社会历史条件是怎样的, 人的发展状态大体上就是怎么样的。——人必定是社会存在的产物。人完全离开社会而生存和发展的说法, 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但是, 人并不是社会存在的消极产物, 环境改变着人, 人也改变着环境。反对“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

人的发展也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人是能动和受动的统一体, 但能动是更能体现人的本质的一面。就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对环境的适应来说, 人的本质是对环境的积极的适应而不是消极的顺应。

因此, 人和社会是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相互促进的, 因而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方的发展, 都必须把对方的发展作为目的, 把自己的发展作为手段, 这样才能促进双方的同步发展。没有整个社会的发展, 个人的发展也就没有基础和条件, 同时, 整个社会的发展恰恰是社会上无数个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结果。

二、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

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的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中心环节和最高目的。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活动主体, 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 人并且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社会的发展脱离了人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因此, 社会的发展是为人的发展。

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手段。它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重要资源。人即手段, 它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人即目的, 人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现实的满足程度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价值尺度。如果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 那么它的发展就失去了任何的意义。传统意义上的发展观认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目标和目的是经济的增长, 后来很多国家推行以经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为主要的发展方针, 结果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贫富两极分化等严重的危机, 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

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人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而且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 人的全面发展和彻底自由的解放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我们只有透过人的发展程度和水平, 才能把握社会发展的状况。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会从人的全面发展去揭示未来的社会, 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的发展最终体现于人的发展。总之,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最高尺度和表现。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还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与完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都与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并且都必须通过人的发展来反映。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 人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联而又不可分割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由于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只有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得到了发展, 人才能得到发展。另外, 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的发展。因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 而且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如果没有人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得到实现。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方面的需要推动着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在现实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人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如果没有个人通过他们的交互活动发生联系和关系, “社会”就只能是一种主观的空洞的抽象。

人与社会只有在二者内在关联的关系中和相互规定中才能获得自身的规定, 自身的规定本身就包含着相互的规定。社会作为人的共同体, 只有从与人的关系中才能获得它的规定性, 这个规定性就是社会的人性。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 也只能从社会中获得自身的规定性, 这个规定性就是人的社会性, 人虽然还有其他的特征, 但没有社会性的人是不存在或不能存在的。

总之, 人总是社会的人, 社会总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 社会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和人的生命存在安身立命的家园, 有人才会有社会, 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成为人。因此, 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以体现与实现, 并且社会的本身就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从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静娟.论社会与人发展的辩证统一性[J].学术交流, 2003, (10) .

[2]刘远传.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1999, (5) .

篇4:浅谈人的和谐发展及其困境

关键字:人;和谐发展;困境

所谓和谐就是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协同协调适应关系,所谓发展,即一事物向另一事物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合乎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过程。马克思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人的发展时指出“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人们追求和谐发展,是为了获得更好地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追求和谐。和谐的本质是寻求实现人的自由,让自然之人与社会之人自由得融合。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的内在根据

人的发展历程,简言之,是人自身的实践本质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的本质的规定性既包含人的自然性,又包括人的社会性,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和谐发展则含概了人的自身因素之间的协调,又包含了与外部尺度的同一。亦及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状态。同时人的和谐又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具有相对性,变化性,是辩证的发展,最终走向人的终极关怀-人的自由发展的过程。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基本理念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本质规定,主要是指每一个现实的人摆脱和超越各种内在和外在的限制与束缚,从而在关系、能力、素质与个性等诸方面所获得的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和境界。而人的和谐发展的本质是使人自身得到完善,并且达到自身与客观世界的协调统一,融洽发展,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的意識到,所谓的“自由全面”和“和谐”都不是一个绝对的、无条件的涵义。人若想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就要实现人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的高度统一,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要求是我们在发展中要达到的每一个层面上的和谐,也就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等一系列要求。

二、人与世界关系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的外在尺度

人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与客观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客观世界的制约。

首先,人是自然存在物,自然是人的存在基础,是人的第一需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自然界的内在尺度,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要求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尊重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其次,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中,与他人发生各种复杂的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的,同时也制约着人自身,个人与社会存在着这样一种互动关系。只有在社会关系的生成和发展中,人的社会性才能全面体现。交往的普遍发展,使得人的社会关系变得丰富且复杂,只有协调好交往过程中的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够实现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却作为一个重要的外在尺度制约着人的发展,只有尊重客观世界固有的规律,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协调好人与外界尺度之间的相互矛盾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三、当代境遇下人的和谐发展的困境

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臻成熟,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强调。然而人的生存状态的恶化,精神生活的匮乏,情感寄托的失落的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和谐发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合理超越人类发展的三重困境,以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

困境一:人的生存环境的恶化。当今社会,人类在竭尽所能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往往是以伤害自然为前提的。对于自然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直接危及人类的发展。例如,我国近年来肆虐的沙尘暴,范围不断扩大的雾霾,以及三番五次的禽流感等等,都是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破坏的后果。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我们的生存延续提供物质资料。我们应当在利用自然之时,尊重自然规律,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并加以合理的保护,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以达到促进人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困境二:人与社会矛盾的尖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过分执着于物质追求,致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造成交往危机。例如:人际关系日益淡漠化,冷漠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只存在利益关系的倾向;市场化的发展使得“拜金主义”或“拜物主义”广泛存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切向“钱”看的现象日益严重。要想超越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要彻底摒弃拜金主义和拜物主义,同时加以制度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才能调和社会关系的矛盾,以实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困境三:人自我发展的困境。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人们已经从单纯的满足物质生活追求转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追求。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是相当匮乏的,在精神追求的过程中又会陷入盲目和从众的误区。例如:盲目追求名牌,而忽视了商品的实际用途;从众跟风,而忽视了自己的真正需要。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一系列的派生问题,如盲目攀比,价值观错位,道德失范等等的不和谐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好我们的人生定位,不要一味的追求物质满足,而是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以促进我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陈尚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韩庆祥.人学-人的问题的当代阐释[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4]万光侠.和谐的哲学审视[M].青海社会科学.2000.

作者简介:王彦婷,女,1989——,河南鹤壁人,现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研究。

篇5:休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理想社会人的存在状态.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自由选择的休闲活动和合理的消费促使人自由全面发展,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构建有利于休闲的社会.

作 者:谢秀华 崔晓辉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34) 分类号:B82 关键词:休闲   创造力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休闲社会  

篇6:人文精神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人文精神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人文精神”的实质是要求实现人的本质全面自由的发展,而能否准确地理解和定位“人”,又是能否真正实现“人文精神”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前提.文章分析了“人文精神”的本义,批判考察了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人性论和人文状况,相应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表明了对当代中国人文建设的基本态度.

作 者:汤忠钢 林小红 作者单位:江西师大 江西 南昌 330027刊 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RADIO & TV UNIVERSITY年,卷(期):17(1)分类号:B08关键词:人文精神 人性 传统文化 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篇7:浅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文

[摘要]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生存和活动方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作用、互动发展。文章阐述了交往的历史演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历史过程,分析了交往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希望从理论最终回归实践。诠释马克思交往理论对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人;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交往的不断扩大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深刻揭示马克思交往理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之于科学交往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无疑具有双重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渊源:交往历史演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历史过程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曾指出:“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其作为扬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更高级的社会,既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也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首先,人的本质即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离不开社会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关系越丰富,人就越能发展自我、展现自我,从而在更宽阔的交往合作中,不断释放自身的能量,使自身得到更大的发展。第二,人的本质力量即人的素质的不断提升。人的能力和素质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以体力和智力为核心的多方面能力自由而充分的发展。而人的发展首先以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为标志。马克思明确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通过劳动,人们不但可以全面发展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而且在劳动过程中的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也让人的能力发展越全面,自主性越强。第三,人的个体需要的全面满足和发展。人是有生命有需要的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人的需要是人追求目标和实现自我的本质力量和超级动力。人的所有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人的本性的需要,所以需要的丰富和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第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有个性的个人”逐步代替“偶然的个人”。“有个性的个人”就是社会交往与个人相适应,个人对社会有自主性。马克思所讲的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主要是强调人的平等发展、自由发展和创造性发展,使人的个性发展不再受到社会的压制。

“交往”是贯穿于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范畴。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反复提到“同别人的实际交往”,又从人对自然的依赖问题上提到“人与自然交往”,把人与自然的交往视为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但这部著作没有对交往范畴作出具体界定。在1845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用大量笔墨研究了交往问题,多处提到交往、交往形式、交往关系、普遍交往等范畴,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交往与生产、分工的相互关系,以及交往在人类社会历史演进中的作用,并先后使用了“个人之间的交往”、“和他人交往”、“普遍交往”、“世界交往”等术语。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也频繁使用了交往范畴。可见,交往范畴的内涵非常广泛,将其概括起来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这种活动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从内容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精神、人员等等交往;从方式上看,包括生活中的、生产中的、分配中的、消费中的交往;从范围上看,包括一切个人、民族、国家等处在社会中的相互间的交往。

对交往与人的发展问题的特别关注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内容是多样的,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对于马克思交往理论内容表述基本一致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交往是人的本质体现,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在人的社会关系中,交往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内容。“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生活在一定的交往关系中,自然地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人们通过交往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又会不断促进或抑制人的自身发展,成为人们交往的动力因素。“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为了实现利益,彼此之间要发生多角度、多层次的交往,并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现实生活中的人通过社会关系网,去实现物质、精神、文化、信息等资源的交换和互动。所以从马克思交往理论关于交往与人的发展内容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对于人这样一个主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至高无上的主体作用,也突出了马克思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提醒。

正是从交往的存在方式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视角出发,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类交往的三大历史形态,并通过分析交往的历史演化展示了人的发展的一般历史过程。马克思认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展的)是最初的交往形态。”这是以人的依赖关系或个人之间的统治和服从关系为基础的交往。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这种人与自然界的狭隘关系约束着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表现在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尚处稚嫩状态,个体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的,比如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家庭和更大的氏族。在这一交往形态中,维系交往关系的纽带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和封建等级制。这种交往“表现为人的限制即个人受他人限制的规定性”。马克思把第二种交往形态概括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在这种交往形态中,人的交往是依赖于物质的。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基础。所以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劳动和生产在这一阶段成为人们社会交往发展的助推器。对资本来说,唯一有直接意义的使用价值就是使它自身增值,具有这种使用价值的特殊商品就是工人的活的劳动力。所以资本家通过工人的辛苦劳动获得大量的物质满足需要,而工人却一无所有。这就是资产阶级血的剥削阶段,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人类交往。第三种交往形态是自觉联合起来的个人之间的自由交换,这是马克思设想的人类理想的交往形式。马克思把它概括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很显然,它与第一阶段有相似之处,但它不是简单的对第一种交往形式的复归,它以物质和精神条件的高度发展为前提。在这种交往形态中,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劳动本身也摆脱了谋生的手段,产生了人对物质的高度满足和对精神的高度需求,从而使人的交往实践活动表现出人类活动的完整性,表现出人全面发展的丰富性,成为自主活动、自由全面发展的主体。这一阶段的交往活动不再具有约束性,而真正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活动,实现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完整人”的理想人格。

二、必要条件:交往发展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交往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般历史过程的一致性表明,交往的发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交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要生存首先就是要物质满足的需要,物质满足自然就离不开生产活动,而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必然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更加频繁。有了人与人之间不断频繁的交往,才会让人在交往中得到不断发展,使人的社会关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人的需要层次不断发展,人的追求目标、自身发展都要不断适应社会关系的需要,从而在这种交往中不断提高。随着交往的不断扩大,社会对人的能力、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人自身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其体力、智力等各种能力不得不全面发展,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自身修养等也不得不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全面提高。同时,社会交往的发展更加强调了人的发展,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不断张扬,人的个性得以自由全面发展。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交往能够有序进行的有力后盾。人是普遍交往的实践主体,所以交往发展的范围、发展的水平都与人自身的发展状况有直接的关系。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为普遍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丰富,人们产生的社会关系也就不断完善,人们的自身素质也不断提高,人们普遍交往也就成为可能。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是交往不断扩大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自身各个方面的需求都在不断扩大、不断提高,因为这种需求,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也在不断丰富,随之人们的交往面也在不断扩大。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自由个性的不断张扬也是交往得以有序进行不可忽缺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日益复杂化,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在不断丰富化和复杂化,只有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这种越来越复杂的交往才能和谐有序地进行下去。

最后,随着人自身发展的进步,社会交往已经跨越到全球性交往。“历史”也转变为“世界历史”。全球性的交往将进一步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全球性的经济交往将使生产力发展世界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在全球性的经济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联系进一步加强,这促进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国际化。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人与人之间经济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全球性的政治交往也丰富化,政治民主更加成为可能,为人的自由、民主、平等提供政治保障。只有在全球性政治交往中,人的自由、民主、平等才能更有地位,人的全面发展才更具有现实性。全球性的文化交往融合了各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精华,让人们更全面、更灵活地选择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实现人的知识水平、精神境界、思想素质的国际性发展。同时全球性的文化交往让人们了解了各个国家的文化,相互间的理解和融合成为一种可能,也使得全球性交往成为现实。全球性的交往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的普遍现象,这将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宽阔的平台,同时随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深入,全球性交往也必将更加丰富和完善。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和谐人类也将成为一种可能。总之,交往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有机统一的。随着交往的日益普遍化,人的全面发展也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三、实践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交往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回归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新阐释新概括,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看,科学发展观是交往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是否充满活力,是否生机勃勃,依赖于交往的发展程度。人类交往历史告诉我们,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靠人们之间的积极交往实现的。没有人们之间丰富多彩的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人类社会是不可能达到今天如此发达程度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并且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切正是适应了交往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全新开放的交往和交往观念打破一潭死水般的社会状态,使全社会的人,组织、机构、部门在一种全新的观念中高速度、高效率地运转起来,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同步,和世界一起发展,让中国沿着文明、科学、进步的大道阔步前进。另一方面,在未来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将会显著提高。这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和极大满足,人们的健康水平、思想素质明显提高,而且还表现在人们因为摆脱了传统的劳动分工的限制,可以支配更多的闲暇时间。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岗位,精神需求可能上升到首要地位,人类整个社会交往活动的品位和层次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人的交往活动空间进一步扩大。在这种局面下,随着人们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在未来社会中的不断发展,精神交往关系越来越显得重要也是合乎逻辑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走向缓和、平等、和睦也是必然的。否则,理想社会的实现就是不可思议的。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的精神领域的发展,人的全面解放。这是共产主义理想的需要,也对人类交往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让人的全面解放、构建一个和谐世界成为一种可能。

科学发展观还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就是为了人民,强调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总之一切的发展只有一个宗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始终强调发展要依靠人民,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才是社会的主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的主观能力,发挥人民的创造水平,集中全社会全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成果分配问题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走共同富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修养也不断上升,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权益都得到了更全面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惠及到了发展成果,中国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一切问题的中心都集中在人的身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篇8: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在批判以往自由观特别是批判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由观的基础上, 建立了自己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由观。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马克思认为自由的天性是根植于劳动的, 人的真正的自由是从劳动中获得的, 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身上得到了体现, 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人的头脑、人的思维不断发展, 人本身不断由自发走向自觉, 由自在走向自为。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由必然向自由转换的桥梁和中介, 马克思说, “在我个人的活动中, 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真正的本质, 即我的人的本质, 我的社会本质”, 人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自由本质, 而且强调人的自由不是片面的绝对意志而是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 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人的自由自觉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 “只有在社会中, 自然界才对人说来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才对别人说来是他的存在和对他说来是别人的存在, 才是属于人的现实的生命要素。”说明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他之为人的本质, 个人的自由实质上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自由。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是在历史变化发展中的, “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的和所容许的范围内, 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 人的自由既受到历史条件的客观制约, 又通过实践冲破这种制约而得到发展。马克思把这一过程概括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自由个性三个阶段。

笔者认为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的自由发展, 实质上是人在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之上, 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 实现自然、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统一, 使人成为社会的主人、自然界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成为自由人。

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 “个人就是受分工的支配的, 分工使他变成片面的人, 使他畸形发展, 受到限制”,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中的旧式分工在成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我们把劳动或劳动能力, 理解为人的身体, 即活动的人体中存在的,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的人, 人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社会关系实际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必须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不仅是个人与其他人类建立的普遍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是一种全面性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发展的内在根据就是人的需要的不断丰富, 在需要的驱动下, 人通过实践活动不断达到满足, 在满足的同时人自身也得到发展, 而人的活动是满足人需要的唯一手段,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的活动是人生命的特征和存在的基本方式, 人的需要必然通过活动来表现, 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活动的全面性。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的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人的全面发展也必然包含着人的能力的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应当包括实践、认识、审美等能力。

笔者认为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的全面发展是在劳动、活动基础上人的社会关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使人成为无所不能的完人而是使人达到智力与体力、精神与物质、身心与道德、才能与个性得到丰富而全面的发展。

三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区别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看到, 人的自由发展是人作为一个主体, 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自身, 使人的人格完善, 把人作为目的而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而发展。每个人的发展不屈从于外在的目的, 不屈从于强加给他的任何活动和条件, 使人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 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的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才会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社会”。马克思为人类指出了自由发展的历史趋势, 通过人的劳动, 在改造外在自然的同时不断改造自身自然, 从而不断地超越自我, 不断获得更高境界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是要改变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对立状态, 人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和发展资本主义主义生产的物质基础, 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消除和克服人发展中的矛盾性, 使人的劳动、活动和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说的“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 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 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 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 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 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 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笔者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更多强调的是个人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个性或每个人的独创性, 而人的全面发展则侧重于使每个个体都能得到普遍的发展, 每个个体的丰富个性都能得到普遍发展, 更多强调的是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四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联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未来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发展既应是自由的又应是全面的, 也就是应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 这就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最理想模式。

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固定的分工和职业, 每个人不会只限制和束缚在专属的某个生产领域, 每个人为了适应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及自身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要求, 每个人都会尽可能地掌握各种知识, 接受多方面的技能训练, 不会出现某种人对某个领域或某种工作的垄断, 每个人都可称为多面手, 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另外由于消除了社会分工, 特别是消除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 人也就可以成为自由发展的人。当然, 马克思的这种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心理素质不同, 每个人不可能在一切社会活动中都达到同等的水平。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人在每个活动领域都成为专家, 活动种类是广泛的, 深度是无限的,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全部才能的发展, 并不是一致均衡的发展, 而是人的自由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反过来, 个人的自由发展也要以全面发展为条件, 全面发展是自由发展的基础。在马克思看来自由发展是自由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甚至来讲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比人的全面发展包含的内容更广。马克思认为自由个性要成为可能是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 要求能力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

笔者认为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是互为条件的、相互促进的。人通过全面发展来突出人的普遍性和一般性, 通过自由发展来突出人的差异性。人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得到驾驭自然和社会的自由, 人具有了自由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人达到自由而全面发展, 就可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面的改造自己, 丰富自己的需要, 提高自己的能力, 按照自己的先进形象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创造出自由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37、96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7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507、508、259、514、330、51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190、64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23、273

上一篇:信用卡职业说明怎么填下一篇:《快乐与发展》各年龄班分月目标——小班12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