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及其研究现状

2024-05-12

英国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及其研究现状(通用7篇)

篇1:英国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及其研究现状

英国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及其研究现状

2010-06-28 来源:江西减灾委员会 作者:刘曼明

标签: 洪水风险研究中心 洪水风险研究现状 洪灾研究 水灾风险研究 英国国外

摘要: 英国的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建立于1970年,已经发展成一个在国内和国际享有良好声誉的、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业务联系的机构。

一、英国洪水风险研究中心

英国的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建立于1970年,已经发展成一个在国内和国际享有良好声誉的、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业务联系的机构。

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洪水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和其他与此有关的环境政策,主要包括:洪水风险和洪水预警,可持续发展和应对策略,沿海地带的管理,环境经济,紧急情况和应急反应,河流及河流恢复的公众意识,减灾选择和决策以及大城市的洪水风险。洪水风险研究中心曾代表或参与国内和国际的一些机构、政府部门、研究委员会(包括经合组织、联合国救灾组织、美国国际开发署、欧委会、福特基金、世界银行、农业、渔业和食物部、环境部、运输部、前国家河流管理局等)、孟加拉国、香港、加拿大、葡萄牙、中国环境科学院和印度比哈尔邦州立大学等进行各种研究和咨询项目。

二、洪水风险和洪水预警研究该中心在洪水预警方面已经积累了20多年的经验,通过一系列的研究项目,该中心已经为下述研究领域建立起了多种研究手段:

1.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经济和其他效益评估。

2.从接受者和消费者的观点确定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效率。

3.确定洪水预警预报发送和反应系统的不足之处。

4.改善洪水预警预报系统达到理想的效益。

5.确定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服务标准和水平。

中心还负责拟订国家洪水预警系统的指导方针,该方针也应用于澳大利亚。这些方针只要稍加修改就可用于任何情况的洪水预警。

对欧洲洪水研究项目进行研究的结果而开发出来的模型可以为任何国家、地区和地方的洪水预报和预警系统测定其开发的水平。有关洪水预警的研究使该中心具备了咨询和研究的能力。该中心已为英国和其他地方有关洪水预警的体制安排作咨询,并因此开发了对紧急情况管理和计划及风险控制方面的体制评估和设计能力。

三、洪水影响

除了在洪水预警方面的研究,在评估洪水影响方面该中心针对世界其他的一些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开发出一套专门技术。

孟加拉国可能是世界上最易于发洪水的国家,人口1.2亿,如此稠密的人口拥挤在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中的两条河(恒河和雅鲁藏布江)所形成的三角洲内,由于洪水和飓风的联合作用,对减轻洪水灾害的研究提出了更复杂的挑战。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就孟加拉国的情况针对防洪工程的后评估、洪水影响和损失的评估、改变洪泛区的资源和风险、城市洪水危害及其与经济的联系、河流疏导工程与移民等问题做了专门研究。

马来西亚也是特别遭受洪水侵害的国家,最近该中心在题“马来西亚的洪灾分析”的论文中对其洪水所引起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

四、大城市的洪水风险

该中心在这一领域中主要是检查特大城市在抵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弱点。该弱点是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的,也就是作为城市发展和自然现象动态相互作用的结果来研究。专门的问题是由于海水水位升高引起的沿海地带洪水发生增加的情况下,特大城市的弱点。迄今为止在这方面的工作基于伦敦和悉尼的个案研究。

五、紧急情况计划和应急反应1990年到2000年指定为国际自然灾害减灾年。尽管如此,在国际新闻的议程中,自然灾害已经成为更经常出现的题目。英国紧急情况计划和应急反应是该中心所进行的一项课题。在英国目前实行一项分散系统的应急计划,在该系统中大多数与紧急情况和灾害有关的决定大多数是由地方当局作出的,这一方法有其显著的效益,但在国家有关紧急情况计划和应急反应中有关跨地区的灾害中如何协调及发送所获得经验教训就有了问题,当牵涉到国界时更为突出。

六、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决策者能够作出对于环境更有利的选择。在该领域中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较好的选择?在分析研究中采用什么标准将能帮助我们作出更好的选择。最低的标准是在承担分析研究任务前我们对于各种可能的选择应是什么应有较好的理解。

在过去的15年,该中心进行环境评估时开发出一套采用可能价值并结合分析的优选法的专门技术。在把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专门量测技术领域,以及在对环境的感觉、态度和参数选择中应用社会调查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历史,该中心在英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七、河流及河流恢复的公众意识

世界上许多河流由于污染和修建了众多的工程(为了地面排水、运输和防洪等目的而建)而退化。这对于河流的景观、娱乐价值以及生态和野生生物的丰富多样性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在英国和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对河流恢复工作都非常感兴趣。英国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就公众对于河流环境、洪水和减灾计划的认识和态度进行研究,公众意识对于环境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认可。公众意识的研究可以用来检测公众对于河流控制计

划,从规划设计到工程后评估,在开发实施的各个不同阶段公众的态度,并检测在咨询过程中公众的选择。这些研究对于公众和有风险的事件(如洪水及对洪水减灾计划设计和实施的重要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作出成果。

篇2:水库洪水预报调度风险的应用研究

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洪水资源化对策无疑成为一项很有前景的手段。目前主要是通过提高水库的调度水平,在满足一定防洪风险的前提下多储存洪水,提高兴利库容蓄满的概率或加大兴利库容,实现效益最大化。

洪水预报调度加长了预见期、增加了水库调洪的主动性,增大了水库预蓄或预泄的可能性,为实现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缓解水库防洪和兴利的矛盾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然而,提高汛限水位,必然加大防洪风险。目前,水库汛限水位设计中尚缺乏估算实际风险的有效办法,一般是根据《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采取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和调节设计洪水过程中留有余地等措施,来降低实际风险。针对这种状况,专家学者做了不少工作,认为水文预报误差、水力因子的随机性、起调水位的随机性等因素均会影响防洪调度风险率。近年来,该研究成果不少,主要局限在单因素对风险影响的研究,未全面考虑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对风险的影响。

本文综合考虑水库洪水预报调度风险影响因子共同作用下,风险率的变化、汛限水位及泄洪方案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水库有效实施洪水预报调度提供一定的依据。

2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的风险影响因子

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的风险是指在防洪调度时,当发生洪水预报误差且无法校正,同时,综合考虑水库水力、起调水位及泄洪方案等的随机性影响,水库调洪最高水位超过允许水位、或下游防护对象发生破坏的概率。

2.1洪水预报误差

水文气象的随机性、水文测验误差、洪水过程模型结构可能与实际型式有一定偏差、模型参数估计也存在误差,使得洪水预报产生了一定的误差。因此,进行水库预报动态调度,必然会影响原调度风险(不考虑预报的风险)。故对洪水预报调度进行风险分析时,调洪演算的输入应采用修正的预报洪水过程。

2.2洪水预报的随机性

预报洪水过程的随机性包括洪峰预报值和洪峰出现时间预报值的随机性,其分布规律通常认定为P-Ⅲ型或正态分布。

2.2.1洪峰预报值的随机性

假定洪水洪峰预报误差ΔQm服从正态分布N(μ, σ2)。

ΔQm=Qms-Qmy(1)

式中:Qms为实测洪峰值;Qmy为预报洪峰值。

利用一系列洪峰值较大的实测值与对应的预报值,求出ΔQm的均值μ和方差σ2。

风险分析时,利用随机试验方法,抽取洪峰流量的预报误差ΔQmi,使其落在零误差左右各一个许可误差α范围内(-α,+α)。按水文预报精度的合格阀值δ,由式(2)确定α值。可得n个ΔQmi(i=1,2,…,n)。

p(-α<ΔQmi<α)=δ(2)

根据ΔQmi,修正预报入库洪峰值Qmx,利用同倍比放大,求得修正后洪水过程线:

Qmx=Qmy+ΔQmiQx(t)=(Qmx/Qmy)Qy(t)

将修正好的预报洪水过程线,代入调洪公式(3),进行风险计算。

(Q2-Q1)-(q2-q1)=(V2-V1)/ΔtV=f(z)(3)

2.2.2峰现时间预报值的随机性

预报入库洪水除了洪峰数量有一定随机性外,洪峰出现的时间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调度方案无法做出及时调整时:当预报峰现时间较实测推迟Δt时段,则意味着水库发生误蓄,Δt时段的入库洪量可能抬高起调水位,从而加大调洪风险;反之,当预报峰现时间提前Δt时段,则意味着水库预泄,可能降低了起调水位,如果按照原定峰后调度规则调度,则可能导致洪水过后水位过低,水库的兴利效益下降。

风险分析时,统计分析Δt的分布规律,利用随机试验方法,得修正后洪峰出现时间tj,使其落在(td+t-,td+t+)范围内。其对调度风险的影响可放在起调水位的影响因子中加以考虑。

2.3水力因子的随机性

泄洪建筑物泄流能力与水头、堰或孔断面尺寸、流量系数、淹没系数等水力参数有关,由于施工、测量、估值等过程的不确定性,导致水力参数具有不确定性。他们与真值间的误差有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抵偿性等特点,故泄流能力q的最佳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因为影响泄流能力的因素复杂,本文假定泄洪设施总的实际泄流能力在设计总泄流能力的95%~105%范围内变化。引入一个流量修正系数λ,并认为λ分布具有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补偿性等特点,假定λ服从正态分布,λ~N(1,0.062 52)。下泄流量q=λq设。

q=f(Η)=AΗB(4)

式中:H为泄流水头。若是堰流,H为库水位Z与堰顶高程之差;若是闸孔出流,H为库水位Z与闸孔中心高程之差。因此,q设根据汛前水位Z来确定。

本文用线性同余数发生器产生(0,1)区间上的一个均匀分布随机数x,利用变换抽样法,得一个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流量修正系数λ′[其中λ′=f (x)],从而可得一个λ值,λ=σ λ′+μ。再根据q=λ q设,最终实现初始下泄流量的随机抽样qk(k=1,2,…,n)。

随机抽样获得的初始下泄流量必须在(95%~105%)q设范围内,并将其代入调洪公式计算。

2.4起调水位的随机性

在水库运行过程中,受前期来水过程、降雨、洪水预报信息及其误差、调度决策实施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起调水位在某范围内随机波动。

风险计算时采用的起调水位,认为在[Z-d,Z+d]范围内,Z-d取原设计汛限水位值,Z+d取通过预泄法定出的汛限水位值。

Ζd+=f[V(Ζd-)+Wyx](5)Wyx=Wout-Win=(qout-qin)Τy(6)

式中:Wyx为有效预泄时间内可预泄的水量;V(Z-d)为原设计汛限水位值对应的库容;Wout为有效预泄时间内总的下泄水量;Win为有效预泄期内的入库总水量;qout为有效预泄时间Ty内平均泄流量,qout≤qan;qin为Ty内平均入库流量。

由于实际调度时,洪峰出现时间的随机性,所以必须对上述法确定后的起调水位进行修正,作为最后的起调水位,带入风险估算中。

根据实测统计资料,对洪峰出现时间预报误差Δt进行分析,得出Δt的分布规律。随机抽取Δti。

计算出Δti时段水库多蓄或多放掉的水量ΔW。Zxd为Zd对应的库容Vd加上或减去ΔW后库容对应的水位。

Δt=-Ζxd={f(Vd+ΔW)(Δt)f(Vd-ΔW)(Δt)(7)ΔW=(qout-qin)Δti(8)

3水库风险分析模型及实例应用

水库具有若干个溢洪道,决定了泄洪方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随机性的特点。

针对不同频率的洪水,选择泄洪方案,用MC法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随机抽样,代入调洪公式(3),求出不同泄洪方案的n个最高水位和最大下泄流量,将上述求得的最高水位与校核水位比较、最大下泄流量与下游防洪对象的安全泄量比较,求得不同泄洪方案下,不同频率洪水的漫坝风险率和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风险率。

3.1工程概况

江西水利枢纽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洪水位分别为369.12 m和369.82 m,汛限水位为369 m。总库容0.77亿m3,属多年调节水库。本工程承担一定的下游防洪任务,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洪水为20年一遇。

大坝共有四孔溢洪道,堰顶高程362.0 m;设有一孔泄水底孔,底板高程为335.5 m,坎顶高程336.4 m,最大泄流量35.5 m3/s;水轮机单机最大过水流量4.78 m3/s

3.2原防洪调度规则

(1)当坝址遇有二十年一遇的大洪水时,设置98万m3防洪库容,以保证安全泄量不超过500 m3/s

(2)当坝址遇有超过二十年一遇的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时,水库按天然洪水下泄。

3.3计算条件

本案例中洪峰预报误差ΔQm服从正态分布N(15,66.682)。《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规定,预报精度为甲等时,合格阀值δ为85%,预报误差ΔQmi的取值区间为(-96.02,96.02)。面临时刻预报有暴雨,有效预泄时间Ty在(13 h,5 h)间取值,步长2 h

根据LW水利枢纽预报和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洪峰出现时间预报误差Δt的密度函数具有单峰、对称、曲线两端趋于无限,并以Δt轴为渐近线的特点,Δt服从(0,0.741 722)正态分布。利用随机抽样法在(-3,+3)范围内抽取Δti,具体步骤同初始下泄流量的随机抽取。

由公式(6)、(7),可得不同预泄时间、不同下泄流量的汛限水位上限值,详见表1。

3.4洪水过程和泄洪方案

采用2场洪水过程进行风险分析。

洪水过程1:频率为p=0.2%;挑选了3场泄洪方案,方案1:3个溢流堰自由泄流、底孔全开及4台机组满负荷运行泄洪;方案2:3个溢流堰均1.5开度、另一溢流堰1.0开度、同时打开底孔及4台机组满负荷运行泄洪;方案3:1个溢流堰3.5开度、另2个溢流堰的开度是1.0、同时打开底孔及4台机组满负荷运行泄洪。

洪水过程2:频率为p=5%;选择了3场泄洪方案,方案1:1个溢流堰自由泄流、机组满负荷运行;方案2:1个溢流堰开度2.0、机组满负荷运行;方案3:底孔全开、机组满负荷运行。

3.5成果分析

风险分析结果详见表2、3、4。各泄洪方案对应的平均最大下泄流量值见图1、2。

结果表明:①只要采取合理的泄洪方案进行调度,LW水库即使没有预泄,起调水位取369.8m时,校核洪水的漫坝风险为0;频率为5%的洪水对应的漫坝风险及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风险均为0。②对于校核洪水,需将泄洪能力取得大于等于方案1对应的值。溢洪道的过流面积取得越大,最大下泄流量也越大,可以减小漫坝风险,但是,增加了下游的洪灾损失。③对于频率为5%的洪水,取其泄洪能力小于等于方案2对应的值,同时大于等于方案3对应的值。泄洪方案对应的泄流能力越小,那么水库蓄的洪水越多,可加大兴利库容蓄满的可能性,但是会增加漫坝风险;决策者可综合分析下游用水和防洪要求及自身的兴利效益,来决定采取哪种泄洪方案。

4结语

洪水预报调度风险分析模型充分考虑了洪水预报中洪峰值及峰现时间误差的随机性、水力因子的随机性、起调水位的随机性和泄洪方案的随机性,为进一步挖掘已建水库的兴利效益或降低待建水库的工程造价、为基于洪水预报调度方式的汛限水位设计方法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摘要:综合考虑洪峰预报误差、峰现预报时间误差、水力因子和泄洪方案组合的随机性,建立了水库风险分析模型,并运用到LW水利枢纽中。通过选取的两场洪水运算,结果表明:在上影响因子共同作用下,按照模型推出的两场洪水泄洪方案优选的原则进行调度,LW水库即使没有预泄,起调水位取369.8m时,校核洪水的漫坝风险为0;频率为5%的洪水对应的漫坝风险及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风险均为0。该模型为进一步挖掘已建水库的兴利效益或降低待建水库的工程造价,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风险分析模型,洪峰预报,峰现预报时间,泄洪方案

参考文献

[1]钟平安,曾京.水库实时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研究[J].水力发电,2008,34(2).

[2]李旭光,王本德.基于洪水预报调度方式的汛限水位设计方法探讨[J].水利发电学报,2009,6.

[3]姜树海,范之武.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风险分析[J].水利学报,2004,(11).

[4]侯召成,翟宜峰.水库防洪预报调度风险分析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5,3(1).

[5]徐祖信,郭子中.开敞式溢洪道泄洪风险计算[J].水利学报,1989(4):50-54.

[6]梅亚东,谈广鸣.大坝防洪安全的风险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10).

篇3:英国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及其研究现状

[关键词]培生集团 经营状况 战略管理

培生集团是国际著名的出版与传媒巨头,旗下包括全球最大的培生教育出版集团(Pearson Education)、企鹅出版集团 (Penguin Group)和金融时报集团(FT Group)。培生集团在全球70多个国家拥有4万多名员工,总部在英国伦敦,2011年销售额达到58.62亿英镑,其业务主要集中在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与商业信息服务,拥有丰富的知识产权与享誉世界的出版物,包括朗文、经济学人、艾迪逊·维斯利等著名国际出版品牌。

一、培生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在全球经济状况不佳的今天,其他出版集团的发展进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减缓,然而培生集团的经营状况依然保持着增长的态势,在众多领域上的发展都可圈可点。

(一)集团经营状况

对比培生集团2007年到2011年5年间的财务报表,培生集团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和调整后每股收益5年间基本保持稳中有升。2011年调整后营业利润达到了9.42亿英镑,增长了10%(如图1),调整后每股收益达到了最高86.5 便士,增长了12%(如图2)。销售额在2007—2010年间持续增长,2011年由于汇率变动导致销售收入略微减少1.22亿英镑(如图3)。资本回报率5年间有所起伏,2011年的数据为9.1%(如图4)。经营现金流经过2007-2010年的快速增长后,2011年有小幅下降,维持在9.83亿英镑(如图5)。

(二)分集团经营状况

培生集团旗下有三个分集团,分别是培生教育集团、企鹅出版集团与金融时报集团。这三家分集团分别从事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与商业信息服务的业务,形成了英国培生集团“三足鼎立”的战略布局。

1.培生教育集团

培生教育集团在整个集团中所占的份额最大,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出版公司,在全球的高等教育、英语教育、专业出版和中小学教育领域都保持领先的地位。根据2011年数据显示,在培生集团“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培生教育集团可以说是“一方称霸”,其销售额占整个集团的74.89%(如图6),调整后营业利润占整个集团的80.15%(如图7)。综合对比5年的数据,培生教育集团是整个集团中经营状况最好的,一直保持迅速增长的势头(如图8)。

培生教育集团又分为北美教育、国际教育与专业教育,其中北美教育所占比重最大,其销售额与调整后营业利润分别占培生教育集团的59%和65%,2011年销售额为25.84亿英镑,营业利润为4.94亿英镑。数字业务已经发展为培生教育集团的一个“重头戏”,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出版业务,由于资金的紧张和高校录取率的紧缩,利润在不断下降。培生教育集团的国际教育业务遍布世界上70多个国家,从2007年到2011年,它的销售额已经翻了一番,达到了14.24亿英镑,运营利润也达到了1.96亿英镑,比2010年增长了15%。专业教育五年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销售额2011年创下了3.82亿英镑的纪录,比2010年增长了15%,营业利润也从2007年的0.27亿英镑增长到2011年的0.66亿英镑。

2.企鹅出版集团

企鹅集团是世界著名的出版公司,也是培生集团下一个重要的分集团。企鹅集团主营大众出版业务,其英语图书销售量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排名第一,在美国和加拿大排名第二。企鹅集团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企鹅集团出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热销的系列图书。2011年,企鹅集团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波折,与其合作的两大连锁书店——美国的Borders和澳大利亚的REDgroup的倒闭,使得企鹅集团的销售受到一定的打击。2011年企鹅集团的销售额只比2010年增长了1%,运营利润也只增长了5%(见表1)。

3.金融时报集团

金融时报集团主要开展信息服务业务,产品包括《金融时报》及其相关网站FT.com,并拥有《经济学家》50%的股份。金融时报集团2011年的销售额为4.27亿英镑,比2010年增长了6%,运营利润0.76亿英镑,比2010年增长了27%(见表2)。近几年来,金融时报集团已经逐渐把自己的业务重点转向数字产品,2011年,金融时报集团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收入已经占到了整个收入的47%,比起2007年占25%的比例有了大幅的提高。FT.com也在拓展其国际业务,开辟了欧洲、亚洲、美国、英国等多个频道,促进金融时报集团国际化的进程。

二、培生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

在快速发展的出版业市场,培生集团认为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与科学的战略管理,才能跟上市场和时代的脚步。为此培生集团也提出了清晰的发展战略。笔者总结为四点,分别为全球化、人本化、数字化与归核化。

(一)市场运营“全球化”

培生集团已经扩张到全球70多个国家,覆盖欧亚、北美、澳洲、印度等各个国家与地区,并且试图继续扩张自己的国际影响力。目前,北美地区依然是培生集团的最大市场,但是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明显的市场潜力,培生集团在这些国家的销售额逐年大幅增加。2011年培生集团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中获得了10亿美元的收入,占总销售额的11%(如图9),这也使得培生集团开始将国际拓展的重点放在中国、印度、非洲和拉美的市场。

以中国市场为例,培生采取合资战略,坚持“本土化”的路线,致力于与中国出版社的合作。几年来,培生教育集团通过与吉林出版集团的合作,利用其全国七个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的政策优势,将产品快速便捷地打入市场来扩展市场份额,拓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培生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新概念英语》《朗文当代英语辞典》《Side By Side》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英语书籍。在北京申奥成功后,企鹅集团为配合国人学习英语,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英语学习片《北京出租车赴伦敦》。FT中文版也逐渐成为中国财经资讯的知名品牌,做得有声有色。

nlc202309021727

(二)企业文化“人本化”

根据培生集团201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培生集团共在70多个国家拥有41000名员工。培生集团非常注重对员工个性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注重员工的激励和需求。培生集团以“终生学习”为座右铭,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描述为“人性化的利益保障”,鼓励员工努力学习新的技能,并且能在至少一方面有所建树。为此集团推出了一系列的奖励机制,例如员工的配股分红计划使普通员工有机会参与全公司的分红和购股储蓄计划,能够切实体会到企业的成长与成功为自己带来的切实利益。培生集团另一个特色在于,它能够满足员工的个性需求,善于发掘人才与使用人才,鼓励创新,努力为员工开辟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产品服务“数字化”

数字化是培生集团一直追求的目标,从集团的发展史上就能证明这一点:1999年培生成立了技术集团;2000年培生公司购买了教育考试公司美国全国电脑系统(NCS);2007年,培生教育并购了E-College、砺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的哈考特评估测试公司(Harcourt Assessment)。培生集团意图通过数字科技将服务融入产品内容,先后推出了有声读物和网上学习平台,FT.com的推广也是数字化战略的一大亮点,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这些数字产品和服务,培生集团获得了更大市场和发展空间。2011年,培生集团数字产品的收入就达到了20亿英镑,占集团总销售额的33%(如图10)。数字化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方面,在培生集团的运营效率上也有所体现,从2007年到2011年,整个集团的效率获得了大幅提升。

(四)投资选择“归核化”

“归核化”是指培生集团的战略选择由原来的分散型发展为现在的核心型。几年前,培生集团除了拥有出版业务以外,还包含蜡像馆、主题公园、银行、电视制作等多方面业务。自从1997年CEO玛乔丽·斯卡迪诺及其团队上台以后,推出了集团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且把集团的业务规划为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和信息服务“三足鼎立”的战略布局,与此不相关的业务则大胆出售。1998年,培生并购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n & Schuster)教育出版部,然后与艾迪逊·维斯利·朗文集团合并,形成了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的培生教育集团,在美国教育出版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培生集团实现了差异化经营与特色化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和商业信息服务的战略布局。

三、对中国出版业的启示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热度持续升温,转企改制与集团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我国出版业逐渐形成了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国科技出版集团三家国家级出版传媒集团并行的格局,但是与培生集团这样的国际大型出版集团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学习借鉴培生集团的成功经验,必将为我国出版业带来一些灵感与启发。

(一)塑造竞争特色,避免贪大求全

我国目前市场上的图书产品差异化程度比较低,可模仿性也比较强,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直接决定了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培生集团产品特色鲜明,80%左右的份额都放在了教育出版上,保持着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竞争。我国的出版集团与培生集团不同,普遍存在着贪大求全的问题,集团规模庞大,产品种类繁杂,内容含金量不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必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对于我国的出版集团来说,应该借鉴培生集团特色突出、差异化竞争的做法,从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出发,做大做强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地“扬长补短”,才能实现出版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软实力

从规模上来看,2011年培生集团的销售额接近60亿英镑,几乎等于整个中国出版业的销售额,即便是作为中国出版业“航母”的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也只有56亿元的年收入,与培生集团这样的国际出版巨星相比,我国的出版业才刚刚起步,实力差距甚远。究其原因,培生集团今天的成绩一方面归功于其资金的物质支持,一方面离不开其多年来塑造的企业软实力,其中包括培生清晰的战略目标与内部的经营管理。我国出版业对企业软实力的重视程度欠缺,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企业战略定位模糊,市场营销不佳,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出版业要学习培生集团的经营管理方式,首先明确自己的战略方向与市场定位,制定详尽可行的战略计划与实施方案;其次要加强内部的运营与管理,建立长期有效的员工激励政策,注重品牌的打造与维护,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拓展业务的创新,从而提升出版企业的软实力。

(三)尊重市场规律,加强资本运作

培生的发展史无疑是一段并购史,通过不断的资本运作,推动企业的战略转型,对我国出版企业的资本运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尽管目前我国出版业加快了转企改制的步伐,几大出版传媒集团也在摸索着上市筹资,但是我国出版业离资本运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具体来说,我国出版业还停留在传统的企业内部经营的阶段,几乎从未进行过资本运作,缺乏资本运营的基本观念,单靠行政力量组建几个作为市场主体的出版集团,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纵观世界各行业的大型集团与企业,无一不是靠多年的资本运营逐渐发展起来的,单靠自身的利润经营远远不够。如何能实现由传统的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是我国未来出版业市场化运作要思考的问题。

(四)强化技术研发,加快“数字化”步伐

培生集团在数字出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数字出版已经是培生的一个主营业务,年收入20亿英镑,占总收入的 33%,并且几年来稳中有升。与培生相比,我国数字出版几乎是靠着几个以IT为背景的公司硬撑局面,大多数出版单位在数字技术研发方面都非常薄弱,缺乏复合型人才,对于技术的研发投入和积累都微乎其微,仅有的技术人员多半也是负责公司的日常信息系统维护,技术薄弱已经成为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瓶颈。为此我国出版企业要向培生集团学习,适应市场需求,明确经营模式,创新数字产品,加强技术研发,引进复合型人才,从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传播方式和经营方式等各个方面全面实现出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五)提升国际知名度,实现出版“走出去”

我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对我国的出版业提出了一系列“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培生集团国际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培生集团作为一个总部在英国的出版传媒集团,其业务重点在北美地区,在全球70多个国家都有分公司,并且近年来不断拓展在发展中国家的业务,其秘诀在于培生集团高品质的出版物,享誉全球的出版品牌以及完善的资本运作。我国出版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国际化,也要从这几方面努力:一是要推动产品走出去,丰富产品的形态,提升产品的内容,特别是要加强数字产品的质量,由数字化推动国际化;二是要做好版权走出去,改善进出口比例,做好出版品牌管理,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三是要加大国际投资力度,通过资本运作拓展海外市场,探索全球化经营的道路。(文中图表均由培生集团2007—2011年年度报表整理得出)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1]培生集团财务报告(2007-2011) http://www.pearson.com.

[2]刘益,赵志伟. 培生集团的经营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J]. 出版发行研究,2009(12) .

[3]刘益,刘寿先. 培生集团财务状况与财务战略研究[J]. 中国出版,2010(24).

[4]李冬梅. 当今世界著名出版集团资本运营实证探析[J]. 科技与出版,2008(9).

[5]谢清风. 培生集团的并购发展战略分析[J]. 现代出版,2011(6).

篇4:英国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及其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 巨灾风险暴露后, 我国主要以国家财政为主体、社会救济为辅助, 保险为补充的单一模式的灾后救灾体制, 巨灾风险暴露成本由国家财政来承担, 国家承担之外的部分, 往往由受灾地和受灾户承担。在保险方面, 我国的巨灾风险暴露造成的损失得到的保险赔付仅为损失的2-3%, 这与发达国家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中大约30%~40%由保险赔偿形成鲜明对比。

1、巨灾风险主要分散模式以国家财政为主。巨灾风险暴露后造成的损失得到的补偿主要由国家财政来承担, 但政府财政仅仅是最低限度地提供灾后救济, 而且, 政府财政救济手段单一, 存在很多弊端:一是政府救济金额很小, 惠及面较窄, 相对于损失巨大、受灾面很广的巨灾损失如杯水车薪;二是滋生了人们对政府的依赖, 削弱了防灾减损的动机, 同时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三是财政救灾资金的大量支出, 常常会牵涉到财政赤字, 从而影响国家财政收支的稳定性, 也“挤出了”其他方面的财政支出。

2、社会捐赠 (包括国际援助) 也是我国对付巨灾风险采取的措施之一, 它树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和谐社会的典范, 给灾区人民以极大的支持与帮助, 对于解决灾区的困难具有重要意义, 但社会捐赠受社会道德修养的制约, 是一种个人自愿行为, 其力度是有限的。

3、保险覆盖巨灾损失程度低。巨灾风险在普通保险的意义上具有不可保性, 使其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从而抑制了商业保险公司对巨灾风险的承保。

4、缺乏巨灾保险基金的支持。当前, 我国巨灾损失融资大都体现在事后紧急救助, 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政府都未建立巨灾保险基金。建立巨灾保险基金, 就可以用非巨灾业务年度的保费收人和盈余弥补巨灾业务年度的赔付和亏损, 提高巨灾损失的融资能力。

5、缺乏资本市场的融资手段。与保险市场相比, 资本市场具有较大的资金实力, 巨灾风险在保险市场的较大冲击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一些国家通过巨灾保险证券化的途径将巨灾风险转嫁到资本市场,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金融创新的不足及金融监管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抑制了保险业向资本市场转移巨灾风险。

二、当前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模式的局限性

1、政府补贴和社会救助及其局限性

我国巨灾风险暴露后救助和重建家园的费用主要是由政府和民政部门负担, 也有一部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这种不定期且巨额的灾后补贴不仅让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且还给政府财政收支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另外, 社会救助虽然在我国广泛开展, 但力量薄弱, 在巨灾发生后的救助中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同时由于我国的自然灾害频繁, 近三年陆续有08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西南大干旱、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等巨灾风险的发生, 频繁的募捐会使人民出现募捐疲劳, 募捐效果会越来越差。

2、巨灾保险和再保险及其局限性

国内的保险公司都将自然灾害中的洪水作为附加或特约险承保, 而地震和海啸等巨灾皆属于除外责任。当巨灾风险发生后, 巨灾保险不能将巨灾风险进行有效分散, 从而导致巨灾保险的赔付率过高。另外, 再保险是将巨灾风险转嫁出去的传统方法, 巨灾风险需要再保险的大力支持, 以便分散巨灾风险, 从而减少其对受灾地区的冲击。如在国外, 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 1988年吉尔伯特飓风的赔偿责任在很大比倒上都是由再保险公司清偿的。由于国内再保险市场还没有与国际再保险市场紧密联系, 因此造成我国再保险市场很难满足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巨灾风险的分保需求。当巨灾风险连续发生时, 其造成的损失可能已经超过了国内再保险的分保能力。由此可见, 我国巨灾保险和再保险在分散巨灾风险中没有发挥出自身本应发挥的强大作用。

三、应对我国巨灾风险暴露的风险分散对策

分散巨灾风险暴露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体系, 让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相结合, 尽可能分散巨灾风险, 避免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 百姓生活的大喜大悲, 为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建立巨灾风险金融应急机制

巨灾风险属于公共突发性事件的范畴, 金融应急机制, 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采取的一系列金融手段, 以帮助灾后的救援及恢复重建。巨灾风险金融应急机制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具体表现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非常态机制, 只能运用于非常时期, 平时体现为静态;而巨灾风险金融应急机制大多表现为动态, 是常态机制与非常态机制的统一体。当突发事件没有发生时,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金融手段积累基金, 并通过有效的运行与管理, 达到基金的保值增值, 为巨灾损失提供足够的财力保障, 属于日常性防御;当突发事件发生后, 启动应急预案, 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其他措施相配合, 通过有效的金融政策和金融机构扶持, 保证救灾资金充足的流动性, 并使灾民的债权得到充分保障, 属于紧急性防御。

我国的巨灾风险金融应急机制可考虑设立一个专司巨灾风险融资运营管理的机构作为灾前融资机制的主体, 然后将灾后融资都纳入这个主体的运行中, 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融资机制。具体说来, 就是将采取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运作模式, 政府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 国家财政以基金的方式提供适当的财政资助, 保险公司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广泛参与, 将巨灾保费通过再保险的方式汇集成一个巨灾基金, 逐年累计、专款专用, 由专业再保险公司代为管理, 制定科学完整的风险转移和融资方案, 充分运用再保险和巨灾风险证券化等特有技术手段, 将我国的巨灾风险在国内外再保险市场及资本市场上进行分散, 最大限度提高应对巨灾风险暴露所造成损失的能力。

2、设立巨灾风险基金, 为巨灾风险分散提供资金

为了应对巨灾风险, 除了直接税收、贷款和救济等基本措施外, 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性组织还设立了专门性巨灾项目和计划, 由政府、保险公司和行业协会牵头组成的联合体目的是将分散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金聚合起来, 针对性地防范巨灾风险, 维护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利益。

目前全球有12个国家建立了巨灾保险基金, 都实行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来分担巨灾风险。巨灾保险基金大都由政府和保险监管机构牵头建立, 由国家再保险公司实施管理, 巨灾保险基金在国际再保险市场上安排再保险保障, 分散风险。保险公司各自积累的巨灾准备金比较分散, 以再保险的方式建立集中统一的巨灾保险基金, 可以形成较大的规模, 实现巨灾基金在全国范围的统一协调利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政府更应该在巨灾保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我国应该运用证券化技术, 采取以政府为主, 吸收商业资本参与经营的模式, 成立巨灾风险基金, 建立巨灾风险保障体系。巨灾风险基金可通过以下四条渠道筹集: (l) 通过国家财政, 每年按照当年GDP的一定比例直接拨付, 此项拨付应该优于其他需要。 (2) 商业保险公司, 从每年收取的保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 提取的部分应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 (3) 扩大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 以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 投资宜集中于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领域, 如国债、企业债券以及其他低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 (4) 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或优惠的政策, 降低现行保险公司的营业税税率或者对巨灾风险实行部分不征或减征营业税的方法。

3、发展和完善巨灾保险的分保和再保险制度

再保险是分散巨灾风险的一种重要方式, 原保险人在确定风险自留额后, 通过签订再保险合同将风险转移给再保险人, 这样使原保险人就能承保比它自身能力大得多的风险。因此, 通过再保险规避巨灾风险是一种有效方法。

在地震、洪水等巨灾面前, 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均无法单独承受, 在一定限额内的损失由保险同业间相互分保, 共同承担, 则可以使保险公司免遭巨额损失, 增强偿付能力。同时考虑到居民家庭保费支付能力的有限性, 为了保证居民家庭能够维持其正常生活,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必须建立有政府参与的巨灾保险和再保险制度。

4、巨灾风险证券化

巨灾风险暴露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 保险市场显然无法独自承担, 出现了把保险市场的风险转嫁到资本市场上的工具即巨灾风险证券化, 利用资本市场上众多的投资者将巨灾风险迅速分散。巨灾风险证券化为保险业开辟了全新的筹资渠道, 虽然起步的时间不长, 但却以迅猛的速度传播到世界各国, 在国际上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和长足的发展。商业再保险公司可由中国再保险公司及具有巨灾债券发行经验的外资再保险公司和具有巨灾债券发行背景的中外合资再保险公司担任。为避免发行失败, 在巨灾债券品种上应以优先开发本金保护债券品种为宜, 逐步过渡到本金不保护债券品种。先期开发单一风险的巨灾债券品种, 如地震巨灾债券, 后开发综合风险品种。发行巨灾债券的种类应考虑区域间的差别, 如地震多发地区, 洪灾多发地区和台风多发地区, 宜发行对应风险的单风险债券, 其他地区发行综合风险债券。

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巨灾风险分散主要以国家财政为主体、社会救济为辅助, 保险为补充的单一模式的灾后救灾体制。在保险方面, 我国的巨灾风险暴露造成的损失得到的保险赔付仅为损失的2-3%, 发达国家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中保险赔偿大约占30%40%。本文提出了建立巨灾风险金融应急机制、设立巨灾风险基金、发展和完善巨灾保险的分保和再保险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巨灾风险,风险分散,保险

参考文献

[1]何树红, 陈浩, 等.巨灾风险分散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0 (1) :100-104.

[2]张宗军.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巨灾保险制度研究[J].金融与经济, 2008 (6) :10-14.

[3]张伟.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研究[J].市场论坛, 2010 (5) :89-90.

[4]李静.论巨灾管理基金体系的建构[J].经营管理者, 2013 (18) .

[5]熊海帆.巨灾风险管理问题研究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9 (2) .

[6]杨永宁, 刘家养.巨灾风险分散模式的国际比较[J].卷宗, 2013 (2) .

篇5:英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现状研究

摘要:二战后,为了缓和战争带来的各种社会危机,英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得到了长足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的高等教育作为一项产业,迅速大众化。随着英国政府推动高校进行扩招,留学生的大量涌入使得英国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呈现持续扩大趋势,英国高校提供的心理健康也必须做出积极的响应,并日益凸显出其独特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英国高校;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服务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60-01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起,政府推动高校进行扩招,英国的高等教育迅速走上了大众化的道路,并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女生比例呈增加态势和成人重返校园学习的趋势开始盛行,英国高校学生在性别和年龄结构有了显著改变。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采取半工半读的学习形式,成为校园文化的新鲜元素,国际留学生数量的增加也使校园文化更为多元。

为了缓和”二战”带来的各种社会危机,心理健康服务应运而生,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很大程度上也发端与此。伴随着许多新大学的建立和新生代大学生的增加,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学生的一种福利。1970年英国学生咨询协会 的成立标志着心理咨询工作的价值开始得到社会认可。基尔大学作为二战后英国第一所新大学,1962年为学生首设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提供由职业指导到个案治疗的全方位支持和咨询服务,这也成为学校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英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

(一)英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内容。

英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包含自助(self-help),支持(support)和心理咨询(counselling)。英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牛津大学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主要内容是同学互助训练项目。该项训练分10次进行,每次3个小时,其目的是让参与项目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聆听者,并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因个人原因引发的心理问题。

(二)英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对象、目标与任务。

英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涵盖范围较广泛,包含在校学生,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剑桥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服务对象包括全体学生与教职员工。根据申请服务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心理咨询机构有权向教学管理部门提出相关建议,同时也可干预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任务。牛津大学有两个心理咨询机构,一个在健康与福利部、一个专门为教职员工服务。心理咨询中心的干预机制明显。

英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兼具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和预防体系。英国法律规定大学不承担学生监护人的义务,出现病情恶化不能控制得学生,由校外心理诊所、医院等专业机构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共同决定最佳治疗方法,這样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服务,多种机构协作的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英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构成。

英国高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一般隶属于学生事务管理部,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较高,通常包括心理健康顾问、咨询安置与协调、学习顾问等。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理中心主任、主任助理、学习顾问、大学生心理健康顾问、大学生朋辈辅导顾问、项目官员、行政辅助人员、国际学生事务顾问。全职人员为主要组成部分,辅助人员有临时聘用的心理咨询师及兼职人员。此外,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咨询师通常有自己的专业的心理咨询诊所,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另外,学业心理辅导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心理咨询师外,还专门设有国际顾问以及学习顾问。

(四)英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方法与形式。

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申请人通常需要通过电话或网络提前预约,说明基本情况并回答问卷。学校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服务方式。服务方式通常包含自助、小组与工作坊、个案心理咨询、精神健康指导、个人导师、朋辈辅导、倾听与倾诉、紧急求助和转介。

英国高校心理咨询采取一对一和小组相结合的形式,有些咨询项目是针对学生个体开设的,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进行预约,同时也开设有面向所有学生的咨询项目,并且针对不同人群开设的项目也会略有不同。在法律责任认定、心理危机的干预、非法药物滥用的控制、严重精神问题的处理等都有专业化的要求。

(五)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伦理和绩效评估。

英国对心理咨询影响最大的学会是”英国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学会”,高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可以从这个学会得到实践指导和专业化的理论要求。高校心理咨询一样遵守统一的从业标准,为了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心理咨询中心一般独立开展工作,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服务而且能够给学生保密。有严格的保密准则。

英国建立了完备的咨询师认证体系,有着系统的培训课程,和完善的心理咨询师管理办法,还建立了严格的关于伦理投诉和心理督导的准则。对心理咨询师每个月都要进行督导。督导一般每月1 到 1.5 个小时,对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传授个人道德品质、价值观、职业指导、伦理道德和投诉程序等相关内容,提高咨询师的素质,以达到最好的咨询效果。咨询师的咨询时间也要受到严格的控制,他们的工作量不能太大,一般一次工作的时间不能超过 50 分钟,每一周也有限制不能提供 20 次以上的咨询服务。咨询师要咨询、整理病例和记录以便以后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会影响他们的职称晋升、职务晋升以及考核奖励。

三、结语

英国是全世界高等教育最早产业化的国家,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多元的文化也使得英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需要面对更多的压力,迎接更多的挑战。因此为了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心理困扰,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首要目标。当学生面对困境时需要提供必要和及时的心理健康服务,而且要针对在校学生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和预防教育,通过讲座、工作坊、个人导师、朋辈支持等形式,帮助大学生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仇道滨.英国高校心理咨询职业化发展及其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09,(9)

[2]候德伟.英国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特点与启示[J].高校辅导员期刊,2011,(4).

[3]Ang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2010(3) .

篇6:英国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及其研究现状

计算水库极限风险时,一般依据不同频率的入库设计洪水过程,针对某一特定极限风险控制指标,按一定的汛限水位和防洪调度规则进行调洪演算,当某一频率洪水的调洪最高水位正好等于或高于极限风险指标时,该频率就作为该汛限水位下的水库极限风险率。因此,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成为计算水库极限风险的关键环节。设计洪水过程线通常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方法推求,所以不管是采用放大方法还是选用典型洪水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并直接影响最终极限风险的计算结果[1,2,3]。

当前,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水库调度科技人员为了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有一味地抬高汛限水位的趋势,那么此时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当前汛限水位条件下水库所能承受的极限风险是多少。因此,汛限水位调整下水库的极限风险研究成为决策者十分关心的问题[2]。本文将从设计洪水不确定性出发,研究汛限水位控制的水库极限风险的变化;探讨在不增加水库防洪风险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汛限水位,适时适度地将部分洪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流域水资源危机[4,5]。

1 极限风险

1.1 极限风险的定义

极限风险率是指水库在调度运用中,针对某一特定极限风险控制指标Z0,在确保大坝和下游安全的前提下,以汛限水位Z0为起调水位,对水库各种频率洪水进行调洪演算,当某一频率洪水的调洪最高水位Zm正好等于或高于极限风险指标Zd时,该频率就作为汛限水位Z0下的水库极限风险率Pf。

极限风险控制指标可以为大坝防浪墙高程、坝顶高程、核洪水位等[1,2]。

1.2极限风险的计算

极限风险的计算方法很多,有频率分析法、全概率法、随机微分方程法、JC法、M-C法等,本文应用现在工程实际中常用的频率分析法研究防洪极限风险问题。频率分析法假定水库年调洪最高水位与年最大洪水出现频率相同,以年调洪最高水位刚好等于不破坏极限风险控制指标水位的洪水频率作为极限风险率。如果利用设计洪水推求极限风险率,则极限风险率的大小为对应设计洪水重现期的倒数,因此频率分析法也叫做重现期法。

依据不同频率Pi(i=1,2,…,n)入库设计洪水过程,按起调水位Z0和防洪调度规则进行调洪演算,计算出n个最高库水位Zmi(i=1,2,…,n),建立Zmi~Pi经验频率曲线,由极限指标值可反查出风险率。

2 设计洪水放大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规定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方法推求,并选择能反映洪水特性、对工程防洪运用不利的大洪水作为典型[3]。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时,可根据工程和流域洪水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3]。通常,采用不同放大方法将直接影响水库的设计特征水位。本文分别采用同倍比放大法、特征同倍比放大法和同频率放大法研究放大方法对水库特征水位的影响[6]。

2.1 同倍比放大法

按设计洪峰流量或设计时段洪量控制,用同一放大倍比系数k,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流量坐标,使放大后的洪峰流量等于设计洪峰流量Qmp,或使放大后的控制时段tk的洪量等于设计洪量Wkp[6]。

式中:kQ表示峰比系数;Qmd为典型洪峰流量;kW表示量比系数;Wkp为tk时段的设计洪峰流量;Wkd为tk时段的典型洪峰流量。

2.2 特征同倍比放大法

同倍比放大方法对不同的典型洪水过程使用同一放大倍比系数,然而,不同典型的峰量特征并不相同,有的峰比较大,有的量比较大,峰量一般是不同频的。采用同一放大倍比系数放大不同的典型洪水过程显然不合理。因此,同倍比放大时应根据典型过程的峰量特征对不同的典型选用不同的放大倍比系数进行放大,滕炜芬教授对这种放大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典型洪水过程的峰量特征由Υ值表示:

式中:Xi是各典型过程的洪峰流量或洪量;X为洪水系列的均值;Cv为洪水系列的变差系数。

对一个典型洪水过程,洪峰流量或各时段洪量的Υ值是不一样的,Υ值大的洪峰流量或时段洪量能更好地代表典型洪水的特征。对于不同的典型洪水过程,本文选用Υ值最大的洪峰流量或时段洪量的倍比作为放大倍比系数,对典型洪水过程进行放大,得到设计频率的设计洪水过程线。也就是说,峰大的典型洪水过程以峰的倍比放大,量大的典型洪水过程以量的倍比放大。

2.3 同频率放大法

同频率放大法是用同一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和各时段的设计洪量控制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也可按几个时段洪量同频率控制放大。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时,按洪峰和各时段洪量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大倍比,使放大后的过程线的洪峰及各时段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时段洪量。也就是说,放大后的过程线的洪峰流量和各时段洪量都符合同一设计频率,称为峰、量同频率放大,简称同频率放大[7]。各时段放大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Qmp,W1p,W3p为频率P相应的洪峰流量及各时段洪量;Qmd,W1d,W3d为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流量和各时段洪量;kQ,kW1,kW3为洪峰流量和各时段洪量放大系数。

同频率放大法所选取的时段数目不宜过多,一般以2~3个时段为宜[3]。由于洪峰流量、各时段洪量的放大倍比不同,有时在相邻两时段的衔接处洪水过程会出现突变、不连续现象[6],为了使放大后的过程线比较光滑、连续,与典型过程相似,并保证各历时洪量符合设计洪量值,本次计算采用由鲍尔明提出并经王锐琛等改进的设计洪水过程线修正法(简称鲍尔明法)来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这样可以保证在洪峰和各时段洪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过程线修匀[8,9]。

3 实例分析

本文以漳河流域岳城水库为例。目前岳城水库设计标准为1 0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接近2 000一遇。1 000年一遇洪水位157.59 m,2 000年一遇洪水位159.20 m。共有30条实测入库洪水过程线,即1条原设计洪水计算时使用的1956年典型洪水过程线(1978年13局计算成果)和另外搜集到的29条入库洪水过程线(编号系列为1~29)。这30个典型系列是经过还原处理后的入库洪水过程。另外,本文取水库校核洪水位Z校=159.20 m作为极限风险控制指标。

岳城水库主汛期常规调度规则为3年一遇及其以下洪水限泄500 m3/s,3~30年一遇洪水限泄1 500 m3/s,30~50年一遇洪水限泄3 000 m3/s,大于50年一遇洪水不限泄。

3.1 设计洪水放大方法不同

以岳城水库原设计洪水计算时使用的1956年典型洪水为例,分别用W5d同倍比(5 d洪量同倍比)、W11 d同倍比(11 d洪量同倍比)、Υ同倍比(特征同倍比)和同频率放大法放大1956年典型过程,经水库调洪演算(起调水位132.00 m)得到的特征洪水位和超校核洪水位的极限风险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对1956年典型洪水过程,同一个典型洪水,采用的放大方法不同,按照常规调度规则调洪演算所得的水库特征水位也是不同的。同倍比法放大时,若选取的洪量控制时段不同,结果会有所变动,W5 d同倍比的调洪最高水位高于W11 d同倍比,说明最大5 d洪量对调洪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φ同倍比放大时,φQ=2.951,φW5 d=2.858,φW11 d=2.591,φ=max(φQ,φW5 d,φW11 d)=φQ,因此,对于1956年典型Υ同倍比放大时采用的是峰比放大,但是岳城水库调洪库容较大,洪量对防洪安全起重要作用,因此Υ同倍比法计算结果小于同倍比法(W5 d和W11 d),这里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合;同频率放大法既考虑了洪峰的作用也考虑了洪量的作用,因此对于1956年典型采用同频率放大法得到的调洪最高水位介于同倍比法(W5 d同倍比和W11 4同倍比)和φ同倍比法之间。

由表1还可以看出,对于1956年典型洪水过程,用不同的放大方法得到的水库超校核洪水位的极限风险是不同的,同倍比法极限风险最大,φ同倍比法最小,同频率法介于中间。

同理,把系列1~29作为典型洪水,分别用W5 d同倍比、W11 d同倍比、Υ同倍比和同频率放大法进行放大,统计每场典型洪水过程用不同放大方法计算所得的极限风险率。极限风险率最大的放大方法中,同频率法占60%,W5 d同倍比法占30%,W11 d同倍比法占10%。因此从水库安全角度考虑,认为对于岳城水库采用同频率法放大典型洪水所得的设计洪水成果是偏于安全的。

另外,以放大频率为横坐标,以调洪最高水位为纵坐标,绘制水库调洪最高水位的频率关系图,如图1~4所示。其中系列平均指系列1~29作为典型放大推得的某一频率的调洪最高水位的平均值;系列最大指这29个调洪最高水位的最大值;系列最小指这29个调洪最高水位的最小值。

由图1~4可见,随着设计标准的提高,不管是1956年典型洪水过程还是其他29个系列,调洪最高水位不断增加,并且系列最小和系列最大之间的差距也随之增大,可见采用同一放大方法应用典型不同洪水过程得到的结果还是差别很大的。下面就以几个典型过程为例,研究一下不同典型对水库极限风险的影响。

3.2 典型洪水不同

同频率放大1956年典型洪水过程、系列8、系列11、系列12,分别计算以校核洪水位为极限控制指标的极限风险率。在主汛期对汛限水位进行调整,从132.00~137.00 m每0.50 m作为一个方案,共组成11个汛限水位调整方案。根据调度规则,计算各种汛限水位调整方案下超水库校核洪水位的极限风险率,结果见表2。根据表2,以汛限水位为横坐标,极限风险率为纵坐标,绘制极限风险率与汛限水位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

%

由图5可以直观地分析不同汛限水位调整方案对水库防洪极限风险的影响。通过查图我们可以在已知某一时刻汛限水位的前提下,查出极限风险控制指标为校核洪水位的极限风险率。同理,也可以在预报已知某一洪水频率的情况下,以水库的校核洪水位为极限风险控制指标,通过查图得到水库的最高汛限水位。

由表2和图5可知,随着汛限水位的抬升,水库的超校核洪水位的极限风险在逐渐增大。对于1956年典型和系列8将汛限水位从原来的132.00 m抬升至132.50 m时(提高0.50m),极限风险率Pf(Zm≥Z校)<0.05%,防洪风险小于原设计洪水风险值。对于系列11和系列12将汛限水位从原来的132.00 m抬升至134.00 m时(提高2.00 m),极限风险率Pf(Zm≥Z校)<0.05%,防洪风险小于原设计洪水风险值。

由图5可见,对于1956年典型洪水过程和系列11,极限风险率的拐点出现在汛限水位为134.00 m的时候。当汛限水位小于134.00 m时,极限风险随汛限水位抬升增加较平缓;当汛限水位大于134.00 m时,增率明显加大,极限风险随汛限水位抬升增加速度加快。对于系列8和系列12,极限风险率的拐点出现在汛限水位为134.50 m的时候。

综上所述,采用频率分析法计算极限风险时,保守情况下采用1956年典型洪水过程和系列11作为典型可将主汛期汛限水位抬升至132.50 m(提高0.50 m),冒险情况下采用系列8和系列12作为典型可将汛限水位抬升至134.00 m(提高2.00 m)。

4 结语

(1)放大方法选择的不同直接影响设计洪水计算结果,进而影响水库极限风险率。其中,同倍比放大法计算简便,常用于峰量关系较好,防洪安全主要由洪峰流量或某个时段洪量控制的工程。放大后的洪水过程线虽然形状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可能会造成某些特征量达不到标准或超标。同频率放大法常用于峰量关系不太好、洪峰形状差别大的河流。其结果能保证洪峰流量和各时段洪量都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较少受典型过程选择不同的影响,因此,目前我国大、中型水库规划设计中主要采用此法。

(2)典型洪水选择的不同也同样影响设计洪水计算结果,影响水库极限风险的计算。目前,选取典型时一般需分析洪水成因和洪水过程特征,基于峰高、量大、峰偏后的原则选取。有些流域洪水过程线形状较为复杂,按上述原则可选几次有代表性洪水过程作为典型洪水。另外,有时由于目标不同,各种设计频率相差悬殊时,也可按设计要求,分量级选择典型洪水。

(3)提高汛限水位可增加水库的可供水量。岳城水库汛限水位从132.00 m抬升到134.00 m,每提高0.50 m水库的可供水量增加700万m3左右。因此,适当提高水库汛限水位,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缓解用水危机,提高水库兴利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波,王银堂,胡四一.水库汛限水位调整与运用[J].水科学进展,2005,16(3):326-333.

[2]陈炯宏,郭生练.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防洪极限风险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6(5):38-40.

[3]SL44-200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

[4]冯平,韩松,李建.水库调整汛限水位的风险效益综合分析[J].水利学报,2006,37(4):451-456.

[5]冯平,韩松.提高水库汛限水位的防洪风险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7,40(5):525-529.

[6]陈清濂,刘一辛,赵深山,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手册[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7]梁忠民,钟平安,华家鹏.水文水利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8]鲍尔明.一种设计洪水过程线放大方法的探讨[J].水文,1984,(3):24-28.

[9]王锐琛,杨百银.一种设计洪水过程线放大方法[J].西北水电,1994,(1):1-5.

[10]蒋兵,马敬.新疆喀什市吐曼河城区段防洪方案的分析与确定[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8):77-80.

篇7:英国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及其研究现状

关键词:文学审美 当代英国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发展特征 审美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英国文学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千余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对于世界文学体系尤其是世界英语文学体系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而从18世纪至今,英国当代文学的崛起十分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不但代表了文学体系的变迁,也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变化。当代英国文学在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并且在自身的文学作品中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英国文学在14世纪之后就开始繁荣发展,尤其在16世纪之后,英国自身的国力与经济逐渐增强,国家民族主义不断高涨,因此让社会文化也逐渐形成了文艺复兴的繁荣局面。从18世纪开始,各界人士纷纷开展了文学活动,小说、诗歌等文学创作热情空前高涨,这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当代英国文学也开始发展起来。在如今,英国文学已经成为了一种传递文化的工具,将社会变化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并且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因此我们需要梳理与归纳英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以便更好地了解与认识英国文学的发展特征。

一 当代英国文学主要类别发展概述

1 发展背景概述

在19世纪,英国社会从封建专制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时期的英国在文化意识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产生的巨大变化,英国文学艺术方面也得到了迅速的传播。19世纪的英国文学开始不断在发展中汲取养料,作家们也在社会变革中寻找创作的突破点,而现实主义就是在英国社会剧烈碰撞与矛盾冲击中产生的。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可以说已经被现实主义所涵盖,人们要求文学作品需要关注社会与人生,对群众个体产生的思想意识要多去关注。

2 当代文学发展概述

可以说英国的启蒙主义运动对于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用,尤其是产生的新古典主义思想在全欧洲范围的流行。而当时英国带领王朝复辟的德莱顿就是这一时期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德莱顿在自己作品中阐述了对于新古典主义提出的思考,他提倡压抑情感,抒发理性的情绪,并且对文学作品强调了道德教育的职能。他反对僵化的创作思路,这使得英国产生的新古典主义思潮并不会死板单一,并且也被后人所接受与继承,促进了当代英国文学体系的发展。

在英国新古典主义思潮的作用下,当时的英国散文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以约翰逊为代表的散文家与笛福、菲尔丁等人为代表的小说创作者,同时这一时期的杂志报刊的发展促进了英国当代散文的发展。许多当时的散文名家都曾经给报刊杂志社写过作品,尤其是散文家艾迪生首创的《旁观者》报,对于后期的英国报刊文学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相比其他报刊只是单一地报道新闻事件,《旁观者》更多地是对社会文化艺术进行鉴赏,提倡人们提高个人修养等内容,能够提高英国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报纸中,艾迪生会用华丽优雅的笔法来描写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加上一些温柔的讽刺,让这份报纸在当时大受欢迎。

整体来说,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创作的主要潮流趋势就是现实主义文学引领着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并且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主要是用真实的视角来还原现实生活,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状况要认真关注,并且以小人物的视角来展现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这就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核心。

我们从分类上来归纳,这一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三种特征:第一是讲究作品细节的真实性描写,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要求还原真实历史,用具体的人生场景来反映出英国当代社会生活。这些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用真实形象与具体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所以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例如,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想就贯穿在部分作品中,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出英国妇女的权利,如简·奥斯丁创作的《傲慢与偏见》就描写了英国中产阶级真实的日常生活,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将妇女与婚姻的关系表述出来。第二就是作品形象中的具有的典型性特征,能够用生动的人物形象来高度概括生活中现象的本质,并且会对不同人物性格刻画出真善美的人性。这种表达风格与自然主义相比,让人物有了生动的性格,使故事不会再单一空洞,而是真实地记录了生活。第三就是对作品的客观性描写,许多文学作品融合了作者自身对于客观生活的感悟,加上具体的语言文字描写,使得不同读者群体都能够领悟到文学作品的内涵。

二 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现状

英国文学受到文化力量的影响,而它最初发展的时候并不是书面的,它是通过人们口头来传述的。当文学中的故事传播实现了发展,才开始被人们创作。当代英国文学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自己形成的那刻起,就开始建立起符合自己国情发展的文学体系。

1 戏剧文学创作的突破

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打破了原来的局面,让长期难以得到发展的戏剧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巧妙地结合了欧洲传统古典戏剧的形式,对当代社会问题进行了辩驳,给当代英国群众带来较高的艺术审美。而英国戏剧创作高潮是在50年代后期,通过具有新鲜活力元素的剧本在戏剧舞台上展现出来,如《愤怒的回顾》、《卖艺人》等。这些戏剧都通过有限的对话来展现英国当时社会的生活情况,并且配合英国当代戏剧演员的演出直接描绘出当代戏剧的深刻内涵。

2 小说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在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战争文学,虽然世界大战之前产生了具有细微动机的当代作家,但是在战争之后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却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乔伊斯撰写的《尤利西斯》就是以深入的角度来描绘英国现代都市中人们的生活状况,用大胆的语言来揭示社会的面貌,将群众的庸俗与猥亵都刻画了出来。这些战后产生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语言攻击力,在当代英国文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战后当代英国文学体系中产生了许多青年作家,他们并不是展现人们心理的阴暗之处,而是对人性的丑恶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以描写,尤其将当代英国各个阶层的人们的争斗描绘出来,如《蝇王》就能够将这些内容很好地表现出来。在这一阶段也出现了许多愤怒的青年,他们多数出生在工党领导的社会中,接受了高等教育。当时这一时期的英国社会依然具有明显的阶层观念,因此出现的作家具有新的含义,如西利托写的《长跑运动员的孤独》,就是用隐喻的方式表现出社会底层青年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与愤怒。另外,这一时期也产生了许多女性作家,她们以女性的角度来审视婚姻、爱情、职业等问题,这也表示了当代英国文学的进步,如女作家多丽斯·莱辛创作的《屋顶上的女人》等。

3 诗歌与戏剧创作为文学奠定了基础

当代英国诗歌主要通过特殊的形象与变化的韵律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对比来展现西方当代文明,这一时期的诗歌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艾略特的《荒原》等,都是当代文学的典型作品,对历史与生命都有着深深的思考。在二战之后,英国诗人们的创作开始变得质朴,用一些比较强烈的语句来刻画出群众内心渴望和平的情感,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在二战结束之后,诗人们创作的诗句都呈现出朴素的特点,用较为敏感的语言来刻画当时社会群众的内心。

三 对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思考

当代英国文学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文学意识的冲击,以独特的面貌走进了新的时代。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英国文学体现出一种坚强勇敢的态度,体现出自身的英伦特色与创作者的特征,尤其是新时期的英国文学,不只是历史的传承者,也能够体现出国家的发展规律与文学艺术的魅力。一直到今天,英国文学依然对现代社会的文化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英国戏剧与小说方面,都极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而不同时期的作家也会不断创新,保持着创作的特色。创新也增强了当代英国文学的内涵,并且极大地推动了这个文学传统。它们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独领风骚。

随着当代世界文学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学体系内容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动,而文学不只是对于语言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具有承载历史的内涵。对于当代英国文学来说,戏剧、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形式与格局,而这种新的文学艺术手法与语言形式是符合现代社会旋律的,更加适应当代英国国情与时代的精神面貌。随着英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文学形式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不断移动,并且建立起的新的秩序是符合历史与时代发展的。创作者的意识形态与美学价值的提高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英国文学创作。与此同时,受到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传统的各阶段的英国文学效应已经被打破,所有的文学特征也不只是作用在自身时代的范围,而是聚合在一起,共同为世人呈现出当代英国的国情与社会现实。

英国当代文学蕴含的前卫性质就本质来说,是一种精英文学,不能排斥以现代派为主的其他派别,更不能拒绝现实主义文学的结论,而是应当更具有文学内容而不是简单的艺术形式。如果一直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而忽略了现代派文学的重要性,那么英国当代文学就会呈现出许多缺陷。我们要对所有文学形式与派别都一视同仁,才能让英国当代文学长久地发展下去。

结语

当代英国文学创作之所以能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当时文学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文化资源相结合而影响的结果。尤其是当代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并且被世界各地的人民所接受。当代英国一批十分优秀杰出的作家纷纷登上了文学的舞台,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当代社会的变化。英国文坛在新时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许多文学因素如诗歌、小说等都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体现出不同时期的独特价值。创作者们需要将现实社会与文字语言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文学的真正内涵,而这些同样也是其他国家文学发展中应当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赵峻:《论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的多维双重性》,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2] 李璐:《被解构的男性主体——〈苔丝〉中安吉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3] 张舒予:《论伍尔夫与勃朗特的心灵与创作之关联》,《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4] 霍冬克、王好强:《风格纯朴、寓意深邃——评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散文〈林中之死〉》,《美与时代》,2005年第3期。

[5] 陈阳:《评析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温斯堡·俄亥俄〉中女性人物与主人公乔治·威拉德的成长》,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6] 李纲、刘剑锋:《近五年来我国英国文学研究述评》,《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7] 钟文:《威塞克斯——哈代所创造的独特艺术世界》,《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8] 车晓勤:《〈大英博物馆在倒塌〉的叙事艺术》,《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9] 彭予:《悲惨的一代,痛苦的缪斯——美国自白派诗歌现象述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0] 周桂君:《古希腊神话语境下的济慈思想与审美倾向研究》,《北方论丛》,2006年第4期。

作者简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英国洪水风险研究中心及其研究现状】相关文章:

暴雨洪水灾害研究报告10-13

城市堤防景观洪水适应性研究09-10

洪水风险评估04-15

洪水风险管理论文04-15

洪水风险管理论文提纲11-15

英国研究生05-22

英国史研究范文05-22

英国社会救助研究07-24

英国研究生申请05-17

英国研究生课程05-17

上一篇:国庆节的经典句子下一篇:如何培养领袖气质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