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刘佳芬同志心得体会

2024-04-12

学习刘佳芬同志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学习刘佳芬同志心得体会

学习刘佳芬同志心得体会

在一般人的眼里,特殊学校的教师更辛苦,没有成就感,但是刘佳芬校长用“特殊的爱给特殊的学生”的信念,用心耕耘在特殊教育的天地中,努力铺就智障孩子灿烂的明天,并且自身也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实现了服务教育事业和促进自身成长的双赢。让我们时时做个有心人吧,用心去做一个优秀的幼儿老师,用心做,做教师也可以很精彩。

通过学习刘佳芬教师的先进事迹后,倍受感动。在感动之余,思考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它不仅是语言,更是行动,乃至是比行动更为重要的感情。这种爱将促使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健康、学习、心理等进行细心了解,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只有对学生有了深刻的、细致的、全面的了解,才能对每个学生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深爱所有的学生,平日要加倍关心与包容他们,用爱心敲开他们紧闭的心扉,慢慢引导和鼓励他们。尊重学他们的人格,平等待人。因势利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从爱心出发,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希望他们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私人感情上的占有,而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胸怀。有了这样的爱,学生才能带着老师的鼓励与期望,在无穷的知识宇宙中翱翔。用“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去教育学生,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去打动学生,用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信去鼓舞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愿所有的教师把爱心献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友谊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篇2:学习刘佳芬同志心得体会

学习刘佳芬同志心得体会

在一般人的眼里,特殊学校的教师更辛苦,没有成就感,但是刘佳芬校长用“特殊的爱给特殊的学生”的信念,用心耕耘在特殊教育的天地中,努力铺就智障孩子灿烂的明天,并且自身也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实现了服务教育事业和促进自身成长的双赢。让我们时时做个有心人吧,用心去做一个优秀的幼儿老师,用心做,做教师也可以很精彩。

通过学习刘佳芬教师的先进事迹后,倍受感动。在感动之余,思考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它不仅是语言,更是行

动,乃至是比行动更为重要的感情。这种爱将促使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健康、学习、心理等进行细心了解,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只有对学生有了深刻的、细致的、全面的了解,才能对每个学生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深爱所有的学生,平日要加倍关心与包容他们,用爱心敲开他们紧闭的心扉,慢慢引导和鼓励他们。尊重学他们的人格,平等待人。因势利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从爱心出发,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希望他们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私人感情上的占有,而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胸怀。有了这样的爱,学生才能带着老师的鼓励与期望,在无穷的知识宇宙中翱翔。用“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去教育学生,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去打动学生,用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

信去鼓舞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愿所有的教师把爱心献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友谊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做一名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相处在一起,这是我从小的梦想。

站在教育事业的起点,怀着当初对它的向往与热爱,到如今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份事业,过程中有过艰辛,但这些不如意却促使我对这份职业更加珍惜。首先要感谢二幼给了我有接触幼教界的机会,在孩子们的中间,激发我的童心与热情,用我一颗年轻的心带动整个集体血脉的跳动;其次,作为80后的教师,继承经验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之余,我认为我们还可以有自己创新的理念与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突破,进取,为我们的孩子创设出另一片学习与游戏的天地;最后,站在个人角度,因为非专业的局限,让我在从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弊端,但我努力使我的劣势转变成

优势,尽可能的把我学的专业知识注入到我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在其中获得更专业更精致的知识点,让我的优势也努力成为孩子们的优势。

孩子,当你画了一张漂亮的图画,我会竖起大拇指为你鼓劲加油。

孩子,当你跌倒了,我不会马上扶你起来,但我会说:“孩子,自己爬起来,老师相信你是最勇敢的人。”

孩子,当你入园时哭闹不止,我会轻轻把你搂在怀中,擦去你脸上的泪花,告诉你,老师就是幼儿园的“妈妈”,幼儿园就是我们的家。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是我们双山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同时也道出了幼教工作的真谛,时时激励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奋献。

多少次,与孩子们游戏时笑得前仰后合,使我感到孩子的童趣和纯真;多少次,和孩子们围在自然角,观察金鱼、小蝌蚪、种子发芽是那么专注、投入,使我走进了天真无邪的世界;多少次,和孩子们在一起,忘却了烦恼,没有了忧愁,体验到了工作就是幸福。无数次的“多少次”充实了我的教师生涯,也装点了我的人生,虽然没有了不起成就与业绩,但是,我仍以拥有这份平凡和富于创意的事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爱幼儿教育事业,我爱我的孩子,我将坚定地,脚踏实地地走下去!

学习刘佳芬事迹心得

在网上把刘佳芬三个字输进去,很快就能搜出许多关于学习刘佳芬事迹的文章,刘佳芬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在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成绩,被评为“2014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的,这是一位不同寻常的教师,这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校长: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

前不久,我们一起听了场生动感人的刘佳芬事迹报告。报告会上,一位达敏学校学生的母亲,向我们诉说了他孩子的成长历程和在达敏学校读书的点点

滴滴。我也是母亲,知道作为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是抱有多么大的期望,可是他的孩子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的生活和学习,她的无助和无奈,让我感同身受的和她一起流泪。同时她也是无从选择的,她必须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这是她的责任。是的,作为母亲,面对自己的孩子她无从选择,可是刘佳芬老师呢?她可以选择,但是她却选择了这群特殊的孩子。几十年来,刘佳芬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照顾他们,手把手地教他们吃饭,帮助脑瘫儿擦口水,清洗大便等污秽物等,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刘佳芬老师向我们介绍她的工作的同时在报告会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张达敏学生的照片,从那些孩子的五官和表情上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些智力有问题的孩子,一点也不招人喜欢,当刘佳芬老师说到这些孩子经常满嘴沾满米饭和油的嘴巴去亲她时,在座的都不禁发出“嗯~~~”的声音,我想问一句,当这些孩子来亲你们的时候,在座的老师们你们

愿意吗?说实话,我不愿意!刘佳芬老师却是笑着接受了,她用自己的行动让这些特殊的孩子知道他们也是可爱的天使,用爱心弥补孩子们心里上的不足。

同样是老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是何其幸运,我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会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像刘佳芬老师那样把爱如同阳光一样去温暖每个孩子,严而有爱,爱而从严,我相信在任何平凡的岗位上都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学习刘佳芬事迹心得

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这是一位不同寻常的教师,这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校长。她把残疾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心呵护,手把手地教他们吃饭,帮助脑瘫儿擦口水,清洗大便等污秽物。她开通特殊教育服务热线,与学生家长展开互动,倡导“送教上门”模式,成为特殊教育的补充形式。她在教学管理一线探索实践,总结出一

套特殊教育新模式;大胆尝试创办“初级职业班”,实现中轻度残疾毕业生100%就业。她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提出“突破围墙、开门办学”,努力提升智障儿童能力;首创“达敏学校教育协作理事会”,构建特殊教育社会支持系统,成为中国特殊教育的创举;把“特殊学校社区融合教育”理念与实践推向国际,被誉为中国特殊教育的样本,促成国际论坛在宁波举行。她情系教育、甘为人梯,关心教师的成长,所带的徒弟多为骨干、名师。她担任组长和执笔的科研成果曾获得省级以上荣誉,主编的《快乐生活》教材成为浙江省地方教材。她就是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即使是被上帝造就地缺少一部分“美丽”的孩子。许多人发现不了这个“世界”,觉得这纯如白水的世界让人畏惧。但刘佳芬校长,却用她的执着、热诚、慈爱、宽容、欣赏和创新,慢慢敲开了这片乏人问津的“世界”大门。我们应该

感谢她,这位“白水世界”的拓荒者,用她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教育并不仅仅是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不放弃任何一个!”刘校长带着对残疾孩子的爱,竭尽力量让孩子们融入社会。刘佳芬校长在平凡而又特殊的工作岗位中,几十年如一日,用爱心弥补孩子们心里上的不足,她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把学生放在首位,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怀着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在教学中努力实践,不断创新。提出了教学创新的计划,制定教学目标,自行编写教材,设法让这些智障学生学会自理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学会自食其力。教学中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她用自己的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去打动学生,用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信去鼓舞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用爱播种了希望,改变了这些特殊孩子的

命运。

听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刘佳芬校长的感人事迹,使我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泪水一次又一次地湿润了我的眼睛。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刚刚工作两年的我,对她有着深深的敬意,更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从她的身上,我要学习的太多太多。她的那种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将激励着我把人间的真情和无价的爱心献给孩子们,将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奉献给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学习刘佳芬事迹心得有感

刘佳芬那种对特殊孩子的爱和对事业的执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影响着我的工作热情和人生价值观。

她把学校当作家经营。家是一种归宿,是让人倾其所有为之付出的港湾。达敏学校搬入孝闻街新校区,由于硬件

条件不完备,学生中午用餐没有专门的场所,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刘佳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真是到了吃不好,睡不香的地步。当她与相关部门联系时碰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决心一定要改善条件。最后通过人大代表小组向政府提了建议,最终学生的吃饭场地终于得到解决。她对学校的事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她体现了一种无私的精神。

她善于利用社会资源。达敏学校构建的社区融合教育模式,让特殊孩子学会自理自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会各方面资源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刘佳芬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发现资源,善于整合资源,善于利用资源的人,她利用社会上所有优质资源为达敏服务,她体现了一种博纳精神。

她让全社会关注达敏。刘佳芬就是一个走到哪里,就把特殊教育的理念、特点和意义讲到哪里的人,让人人了解特殊孩子的缺陷,教育了一个孩子,挽

救了一个家庭、和谐了一个社群,以此来推动特殊教育的社会关注度。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她对特殊教育的定位描述,她讲特殊教育就是要改变智障儿童家长的自卑感和期望值过高的想法,有些家长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孩子在达敏,有的希望通过达敏能让孩子上大学。她说达敏的学生教他一个数字,一个星期才能记住。所以她立足于培养这部分孩子生活的自理自立能力。她不厌其烦的讲达敏,让全社会了解、关注、尊重特殊教育。她体现了一种博爱精神。

刘佳芬同志的事迹意在指引我们“爱的教育”并不简单。从零开始,一点一滴的积累,如同丝丝细流汇成大海。开始的独自奋斗,延续成集体、团队的合作,谈何容易?倾听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学校与社区间的合作,起初,仅仅只有六人愿意帮助,经过不懈的努力,付出多少鲜为人知的辛劳,最终发展成百人互助的社区链。同时也由衷地佩服、尊敬以刘佳芬同志为首的特殊教师队

篇3:学习刘佳芬同志心得体会

七十二年后的今天, 习近平同志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提出“社会主义文艺, 从本质上讲, 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 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 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欢乐着人民的欢乐, 忧患着人民的忧患, 做人民的孺子牛”, 与“为人民、写生活”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脉相承, 同时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南。

“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今日中国, 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 已遥遥可见民族复兴的曙光。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 有责任的作家更应该成为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要求, 正是希望有时代责任感的优秀作家们,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以“为人民、写生活”的作品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有责任的作家首先要为人民讴歌, 为人民服务。古人云:“书生报国无他物, 唯有手中笔如刀。”有责任的作家只有拜群众为师, 关注百姓悲欢, 从鲜活、真实的生活中汲取真正的营养, 为人民创作, 使自己的作品既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 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才能报效国家, 为人民构建精神家园, 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作家要想创作好作品就必须多沾“地气”多染“人气”, 说老百姓的话、写老百姓的生活、讲老百姓的故事, 通俗而不低俗、简单而不庸俗, 才能给老百姓呈上丰富多彩的“精神佳宴”。

人民是文艺作品的源头活水。有责任的作家,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其作品才能顺应历史的规律, 切准时代的脉搏,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有责任的作家, 只有与人民的心灵同频共振, 与人民的情怀同声相应, 其作品才能成为人民的精神家园, 人民也才愿意为这个美好家园而奋斗、而守望。作家离开了人民, 其文艺作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就不可能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一旦离开人民, 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 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 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然而也不可否认, 部分不负责任的作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 其作品以牟取单纯的经济利益为目的, 大肆宣扬吸引眼球的感官娱乐, 呈现低俗化、庸俗化的倾向, 给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凡此种种都警示我们, 有责任的作家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不能在为什么人抒怀、为什么人讴歌的问题上发生偏差, 否则其作品就会沦为市场经济的奴隶。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言中强调:“ (写作) 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 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 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 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这掷地有声的呼唤启示着有责任的作家, 应该深深融入人民的生活, 关注普通老百姓的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 关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让更多普通老百姓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 从精神生活中获得教益。

有责任的作家还要为生活抒怀, 为时代谱曲。“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高度, 深刻指出有责任的作家肩负的时代责任, 深情寄语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 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有责任的作家最根本的使命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有责任的作家更应该牢记, 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 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自己的历史使命, 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 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为生活写华章, 为历史存正气, 为世人弘美德, 为时代聚精神, 为自身留清名。

人民大众的生活是作家进行文艺创作的素材,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大舞台。当今中国, 正处在大踏步赶上现代化潮流并站在世界发展前列的历史时期, 正处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光辉时代。这里有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创作素材, 有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创造智慧和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有责任的作家应该为自身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国家而发自内心的感到骄傲, 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到自豪, 进而发愤图强,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忠实记录、深刻反映、艺术再现这个恢宏时代的巨大变迁, 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有责任感的作家还应该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实际生活, 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 把握时代进步脉搏, 体悟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冷暖诉求, 进而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 实现一个人民作家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文艺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走进人民的内心, 起到教化人民的作用。惟有那些真诚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有时代责任感的作家, 才能与人民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其作品才会有心灵的穿透力, 引人民共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只有饱含这挚热、深沉的爱, 作家才能写得出为人民讴歌、为生活抒怀的优秀作品, 才会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才可称得上有时代责任感的优秀作家。正因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们发出深情的呼唤:“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 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

近年来, 伴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迅速转变, 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 信息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 思想领域和文艺创作也出现更多元的态势。新态势意味着新机遇, 也为作家创作带来更多利好, 但是也容易导致某些作家的价值观发生方向性迷失, 不可不警醒, 也不可不增加定力, 把握好大势。文艺既然为大众服务, 为百姓放歌, 有责任的作家就应该时刻牢记责任, 不辱使命, 不入歧途, 不剑走偏锋, 更不能迷失方向。实践证明, 有责任的作家应该把作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直面时代问题、深入人民大众、观照现实人生、考察社会生态, 讲出百姓故事, 唱响中国声音, 为人民的故事讴歌, 为人民的生活抒怀。

篇4:学习刘佳芬事迹心得有感

刘佳芬那种对特殊孩子的爱和对事业的执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影响着我的工作热情和人生价值观。

她把学校当作家经营。家是一种归宿,是让人倾其所有为之付出的港湾。达敏学校搬入孝闻街新校区,由于硬件条件不完备,学生中午用餐没有专门的场所,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刘佳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真是到了吃不好,睡不香的地步。当她与相关部门联系时碰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决心一定要改善条件。最后通过人大代表小组向政府提了建议,最终学生的吃饭场地终于得到解决。她对学校的事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她体现了一种无私的精神。

她善于利用社会资源。达敏学校构建的社区融合教育模式,让特殊孩子学会自理自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会各方面资源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刘佳芬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发现资源,善于整合资源,善于利用资源的人,她利用社会上所有优质资源为达敏服务,她体现了一种博纳精神。

她让全社会关注达敏。刘佳芬就是一个走到哪里,就把特殊教育的理念、特点和意义讲到哪里的人,让人人了解特殊孩子的缺陷,教育了一个孩子,挽救了一个家庭、和谐了一个社群,以此来推动特殊教育的社会关注度。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她对特殊教育的定位描述,她讲特殊教育就是要改变智障儿童家长的自卑感和期望值过高的想法,有些家长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孩子在达敏,有的希望通过达敏能让孩子上大学。她说达敏的学生教他一个数字,一个星期才能记住。所以她立足于培养这部分孩子生活的自理自立能力。她不厌其烦的讲达敏,让全社会了解、关注、尊重特殊教育。她体现了一种博爱精神。

篇5:学习刘佳芬同志心得体会

做一名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相处在一起,这是我从小的梦想。

站在教育事业的起点,怀着当初对它的向往与热爱,到如今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份事业,过程中有过艰辛,但这些不如意却促使我对这份职业更加珍惜。首先要感谢二幼给了我有接触幼教界的机会,在孩子们的中间,激发我的童心与热情,用我一颗年轻的心带动整个集体血脉的跳动;其次,作为80后的教师,继承经验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之余,我认为我们还可以有自己创新的理念与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突破,进取,为我们的孩子创设出另一片学习与游戏的天地;最后,站在个人角度,因为非专业的局限,让我在从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弊端,但我努力使我的劣势转变成优势,尽可能的把我学的专业知识注入到我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在其中获得更专业更精致的知识点,让我的优势也努力成为孩子们的优势。

孩子,当你画了一张漂亮的图画,我会竖起大拇指为你鼓劲加油。

孩子,当你跌倒了,我不会马上扶你起来,但我会说:“孩子,自己爬起来,老师相信你是最勇敢的人。”

孩子,当你入园时哭闹不止,我会轻轻把你搂在怀中,擦去你脸上的泪花,告诉你,老师就是幼儿园的“妈妈”,幼儿园就是我们的家。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是我们双山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同时也道出了幼教工作的真谛,时时激励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奋献。

多少次,与孩子们游戏时笑得前仰后合,使我感到孩子的童趣和纯真;多少次,和孩子们围在自然角,观察金鱼、小蝌蚪、种子发芽是那么专注、投入,使我走进了天真无邪的世界;多少次,和孩子们在一起,忘却了烦恼,没有了忧愁,体验到了工作就是幸福。无数次的“多少次”充实了我的教师生涯,也装点了我的人生,虽然没有了不起成就与业绩,但是,我仍以拥有这份平凡和富于创意的事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篇6:学习刘佳芬同志心得体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从爱出发的。特殊教育事业就是用爱铸就的事业。刘佳芬就是用特殊的爱铸就着特殊的教育事业。

刘佳芬,现任宁波市达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她从事和经历了义务教育段各级各类的教育与管理,最终落脚在特殊教育贫瘠的土地中。她以孜孜不倦的无悔追求和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她超前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策略,优良的个人素质,在特殊教育领域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一种价值引导、价值澄清、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活动”

1、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她深知,价值观是学校精神的灵魂,在工作中,她积极倡导人的“自我实现”教育,呼唤对人的潜能和价值的重视,尽力关注每个校园人的现实需要与理想追求。几年来,她以身示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作为浙江省智障教育专家成员,她积极参与了教育部智障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基层人员,承担了浙江省任务中生活语文两部分的编写内容;作为浙江省全日制中度智障学生教材编写的编委,她承担了重要的任务,获得了省教育厅的重奖;她要求教师带着感情和责任关心学生的成长,带着感情和责任关注学校的发展,将自己融化在集体之中,不断培养心理归属感和集团感,尽力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创造感动。

2、建立以价值观为基础的调动教师积极性模式。尊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坚持从细节上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一方面,她非常重视沟通集中群众智慧,努力将领导的决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引导教师高层次的需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体验事业的成功,尽力体现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她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论,并且结合学校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现状,形成了自己对特殊教育的思考与追求。她提出:“教育应该是幸福的,我们追求一种开放的、民主的幸福教育;特殊教育应该是全民的,我们追求一种和谐的、协作的、快乐的全社会的特殊教育;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在合作和协作中完成的,合作使我们更和谐、更有效、更进步!”在她的带动下,海曙区特殊教育办学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从义务教育到职业高中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满足了智障学生的就学需求。

3、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构筑共同愿景。她带动全校教师全面积极推进读书活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觉悟,不断提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内涵发展。她率先垂范,认真参加国际与国家级的专业培训学习,组织与参加了不同级别与不同类型的活动,曾在特殊教育国际交流会上发言,取得与会国内外专家的赞赏,也因此把海曙的特殊教育推向了国际化。其中特殊教育社区化实施与成果、校本课程的系列发展、达敏学校教学协作理事会的创建、区域随班就读的海曙实践,课堂教学在社区的“知能整合,知行合一”的教学理论、“恒爱”的校园文化等等,在国内同类学校中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得到了国内知名特殊教育专家的很好肯定,也得到了日本、美国同行的好评。

作为浙江省培智教育部的负责人、浙江省智障教育专家成员、国家智障教育康复常务理事,她于百忙之中组织了多次全国性的研讨会和全国性的成果推广会,多次邀请国内外特殊教育专家来甬讲座,组织无数次省级教学活动,因此,她成为了当时浙江省特殊教育基层学校在职的唯一的一位特级教师。

二、“一切为了智障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积极创办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达敏学校是宁波市最早的一所全日制智障学生的学校,由海曙区人民政府创办于1987年9月。经过二十几年艰苦的努力,学校的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宽敞舒适的教学环境,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快乐幸福的达敏学生,经上级部门验收,学校成了宁波市第二批现代化建设达标学校。

2、不断提升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是她的本职,作为一名校长,开展教学改革是她的职责。一直以来她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从提出“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始了“生活教育”;到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开展了“生存教育”的研究;又提出“一切为了弱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开展了“生命教育”的探索。学生的生活自理、社区适应、社区使用和社区安全能力提高很快,2005年以来职业培训班毕业的学生100%就业,再次验证了她创立的教育理念的正确,教学改革的成功。

3、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建设。她从1997年进入培智教育工作就提出《中度弱智学生课程设置的几点设想》;接着就在学校实施了“以生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开始编写了实用生活为内容的校本教材1—18册。在“以生活为中心”课程的基础上又开设了“弱智学生生涯教育社区化课程”,积极开展了“社区认识、社区使用、社区就业、社区休闲、社区安全”为内容的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接着又开展了支持性教育课程建设,组织全体教师编写了“美工”、“劳技”以及“生活适应、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九年义务教育段的24本教材,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了浙江省地方教材。学校也被评为宁波市第二批校本课程建设先进单位。

三、“品牌的作用是帮助无形资产增值,品牌更具有口碑效应”

1、办学目标明确,形成了特色学校。提出“生态的课程,开放的教学,爱心的教师,快乐的学生,平安的校园”的建设目标,创建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逐步完善和形成了达敏精神“敬业博爱 通达 敏慧”;已经形成了“恒爱如春”的校园文化。

2、教研一体化,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主渠道,开展了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的学习型教师的形成,以个案研究为典型的教师专业化的形成,以开放教学为途径的各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以师徒结对为载体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形成,以爱为根本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以岗位建设为契机的群体师德的形成等等,先后开展了国家级课题研讨现场会、多次承担省级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组织教师为宁波市特殊学校送教活动,积极争取经费来源,输送学校全体教师去日本筑波大学特殊教学辅读学校培训等等,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很快。

3、带帮教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校长的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特殊学校,接受着多重的领导,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省特殊教育分会、市残联、市教育局、区残联、区教育局等,但是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绝对要把握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这是她不管多么繁忙中也不曾放弃的工作。在学校期间,只要有时间她就下课堂听课,而且老师们就喜欢校长去听课。同时开展了亲自带徒工作,近几年所带徒弟14位,从名校长带徒,到省内外新开办培智学校校长带徒,从特级教师带徒到对本校内新教师的带徒,形成了从管理带徒到教学带徒,从无间断过,这些徒弟先后成为培智学校的校长、学校的骨干教师,中层领导,其中有五位徒弟,在参加1至5届浙江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中,五位都荣获一等奖;有一位徒弟参加区教坛新秀评比获得一等奖,两位获得宁波市学科骨干等。

4、改革创新,为特殊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这些年来,刘佳芬一直以改革创新为己任,不断提升学校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市一级以上的立项课题有七项,都是她担任组长和执笔,科研成果全部获得省级和省级以上一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特殊教育核心刊物上。

扎实地开展融合教育,得到了特殊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学与特殊教育学院汪海萍书记说,在“融合教育”或“全纳教育”世界性的发展潮流中,让智障人士融入社会,实现社区融合,有此理念的地方与人士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去做的并不多,能够做到、做好的更少,像海曙和达敏实施得这么充分的则确属罕见。达敏的做法是非常领先的,海曙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各方面所提供的支持是其他地方很少见的。海曙和达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受教者权益的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对丰富世界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非常大的贡献。

在全国同类教育中首创了《达敏学校教育协作理事会》平台,构建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许家成教授的评价是,这个以特殊教育协作理事会为平台的开放式的全社会支持系统,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也是非常领先的。

在全市率先创建了 “海曙区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运用支持性教育理念,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最适度的支持,营造最少障碍的教育环境,支持性教育,破除了以往隔离式教育中对弱势学生的过度保护,消除了人们不应有的怜悯与过度同情,同时激发弱势孩子的潜能,为他们赢得了尊严和公平。在全国领先编写了《中度弱智学生生活教材套》,在全省最早成立《智障教育服务热线》,编写“支持性教育自主活动丛书”填补了全国同类课程的的空白,《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我有一双灵巧的手》,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且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了浙江省特殊学校征订教材…….刘佳芬勇立教育改革潮头,不断地为特殊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四、“一路的艰辛,一路的精彩,一路的收获……”

一路的艰辛,一路的精彩,一路的收获,刘佳芬在教育工作中做到了极致,有关部门授予了她很高很多的嘉奖,曾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党员,宁波市师德优秀工作者,宁波市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从1998年开始连续担任了宁波市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2007年结束),浙江省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维权岗先进个人,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教育影响力人物,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等。有关媒体也对她进行了报道与宣传,如2005年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记宁波市达敏学校刘佳芬校长》,2007年现代特殊教育杂志刊登了《特殊教育里的服务使者——记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2007年宁波电视台一套《身边的共产党员——记宁波市达敏学校党支部书记刘佳芬的事迹》栏目报道,2008年4月宁波市创新创业巾帼事迹介绍《恒爱如春——记达敏学校刘佳芬校长》等。学校在1997——2007年连续十年被评为市科研先进单位,被评为宁波市“三.八”红旗单位,宁波市青年文明号先进,“恒爱”送教被评为宁波市青年文明号活动优秀品牌,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十一五志愿者杰出集体,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学校”,浙江省“巾帼示范岗”,全国维权岗先进单位,全国特奥运动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等等。

回顾这些年的不断奋进与探索,在繁忙中有成功,在成功中有发展,在发展中有提升,作为一名特殊学校的校长,她感到无限欣慰。她说:“我要感谢上级对我的器重,感谢学校班子成员对我的帮助,感谢全体教职工对我的支持,是特殊教育造就了我,我要为特殊教育奉献我的全部,昨天、今天、明天我都一如既往无怨无悔……”

篇7:学习刘佳芬同志心得体会

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传统

习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强调:“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 用光明驱散黑暗, 用美善战胜丑恶, 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 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现实主义精神让人看到方向, 浪漫主义情怀让人心生梦想。有方向, 梦想才不会迷失;有梦想, 方向才有希望。总书记的这段话以更加鲜明生动的方式阐释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价值, 而这种结合也是符合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

浪漫主义要求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重视民间文学的滋养、描绘歌颂大自然;现实主义则要求作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客观性。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强烈的主观色彩带有个体性, 但如果体现的是真情实感, 那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齐鸣;民间文学是文学极为重要的发源地, 经过提炼、升华的民间文学, 就具有很大的典型性, 这种典型将会成为当时和后世许多作家的范本;大自然本来就是客观性的表现, 如果能够在观察事物、描写事物时能够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那就会像自然一样展示其本真的一面。

历史上那些流传久远、发人深思的作品, 无一不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从“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那里就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内蕴。李白很容易让人想起他是浪漫主义诗人, 但他同样写有《秋浦歌》十七首等现实主义杰作, 杜甫是关注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的诗人, 但同样写有《天河》、《初月》、《归燕》等浪漫之作, 能够做到这样, 正是因为他们在创作实践中深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李白的浪漫之中饱含着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的关注, 杜甫的现实之中同样凝聚着热烈的梦想。

近现代以来, 龚自珍、秋瑾、鲁迅、巴金、郭沫若等一大批作家, 齐白石、徐悲鸿和潘天寿等画家, 以及李叔同、赵元任、冼星海、聂耳等作曲家, 包括人民领袖毛泽东的诗词等无一不是在其文艺作品中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融合, 进而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一直重视文艺工作, 不仅通过这种方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出来, 更在关键时刻用铿锵有力的歌曲等文艺形式提振士气。《义勇军进行曲》将被压迫欺凌的中国人的斗志充分激发出来, 《南泥湾》热情歌颂开荒生产的八路军战士, 这些都曾在战争年月激励鼓舞着人们, 都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精美统一产生的杰作。

这种统一早在1942年, 就得到毛泽东同志的总结和深化。1942年5月,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 毛泽东同志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为中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那就是要直面时代, 深入生活, 将自己的创作与祖国解放事业密切关联起来, 这其中已经内在地包涵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的要求。文艺作品正是因为拥有这种引领和提振作用, 一直作为有力的宣传武器,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回忆他在知青时期读的那些书, 如《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等, 这些名著虽然产生的时代不同, 但其中蕴含的思想艺术都是具有相似性的, 那就是均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作品。习总书记正是从这些创作传统中发掘有利于当代文艺发展的宝藏。

二、进入新时期继续发扬这种传统的必要

今天, 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中, 党中央召开这次文艺座谈会, 对于引领全国文艺工作者全力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 具有特别深远的意义。这是“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新世纪以来又一次彻底的贯彻, 这贯彻之中既有传承, 又有创新, 其中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的强调, 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这项内容本身, 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界的充分弘扬。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 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 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段话对我国的文艺工作有非常大的启示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深刻生动的理论观念, 只要文艺工作者能够悉心领会并在创作中认真践行, 就一定能够产生更好的作品。

2013年12月23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公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其中对文化产品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 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 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弘扬真善美, 贬斥假恶丑。”这其中, 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等, 只有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统一中才能真正实现, 这也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三者的相统一, 是由内而外, 由宏观到微观地指引、规约着文艺作品, 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 则是具体到一部作品本身, 从而更加深入, 更加具有实践意义。

文艺作为人类的审美意识形态, 一直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艺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被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自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以来, 新文学的发展就和党的文艺理论方针密切关联起来, 历经风雨, 文艺工作在党的引领下愈加显示其独特的生命力。在这种生命力中,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最核心的两种要素,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打造出壮丽的文艺风景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并寄语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精美统一, 正是创作这种优秀作品的前提和保障, 也只有如此, 文艺工作才能在党的引领下充分展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能达到最佳艺术境界。

创作实践充分证明了此点。新中国成立后, 一曲《我的祖国》容纳灌注着多少对这片土地的颂扬, 一曲《社会主义好》对这一优越的制度有了何等崇高、何等让人感动的礼赞。新时期以来, 那首《春天的故事》更是将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主义精神融为一体, 让人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以及改革开放事业充满了感激, 这些都是鲜活的例证。

篇8:学习刘佳芬同志心得体会

何遥同志是一名普通护士, 也是一名受人尊重的护士。何遥同志系我省株洲市二医院普外科护士, 年龄24岁。2012年5月1日中午1时许, 她在护理一名80岁的胃穿孔患者时, 患者突然情绪失控, 不顾何遥的耐心劝阻, 拔掉身上所有的导管, 将何遥一脚踹倒在地, 还拔出病床上的金属护栏朝何遥头部打去, 致何遥头部裂开, 血流满面, 晕倒在地。而后, 患者砸开窗户, 爬上窗台, 准备跳楼自杀。刚刚无端遭受一场痛殴的何遥醒来后, 强忍剧痛爬起身来, 将体重140斤、身体已经悬空的患者死死拽住, 与闻讯而来的陪人和同事一起将患者奋力拉起来, 成功地挽救了一条生命。

何遥同志无端遭遇殴打却不顾自身安危和委屈而奋力挽救患者生命的感人事迹经《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人民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被誉为“最美护士”、“了不起的白衣天使”。

事后, 有人对何遥的行为作了种种假设。假设一, 在受到攻击且曾昏迷的情况下, 如果何遥当时不去救人, 没有人会指责何遥;假设二, 如果何遥没有抓住患者, 事后很可能被不明真相的家属投诉甚至起诉;假设三, 如果何遥抓不住体重远重于已的患者而与患者一起坠楼, 后果将会如何?

事实上, 对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护理工作者来说, 何遥在救人时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与得失。她的心里没有假设, 她的心里只有患者, 只有职责, 只有对生命的珍重。这种以德报冤、大爱无私的行为体现了护理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彰显了人性的力量和光芒, 也诠释了提灯女神的神圣和崇高。因此, 在纪念“5.12”国际护士节100周年之际, 湖南省卫生厅发出了“关于开展向何遥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以积极营造“尊重医务人员、关爱患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可喜的是, 何遥同志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 她身上体现的这种人性之美, 正是护士这个可爱群体的一种集体意识的映照。我们有为数众多象何遥这种普通平凡, 在关键时刻又能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 是她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呵护着人类的健康。

可喜的是, 全省广大护理工作者和各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正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筑起一道生命的屏障。

应该说, 何遥同志的事迹具有典型意义, 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护理工作者“岗位平凡, 使命高尚”的职业特点和素养, 也集中体现了我省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为此, 我们要以学习何遥同志为契机, 进一步弘扬南丁格尔精神, 进一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进一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同时, 也要围绕改革护理管理、加强临床护理、构建科学合理的护士激励机制等核心内容, 在转变服务理念、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改革分工和排班方式、落实护理责任制、建立健全支持保障系统等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以下, 根据2012年“5·12”国际护士节的主题, 我就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强调几点: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护理工作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站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紧紧抓住当前党和政府加大投入关注民生、大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 重视护理工作, 切实推进护理工作的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护理工作纳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框架中同步、协调发展。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和提高护理质量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要有明确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客观、具体的实施措施, 做到年年有目标, 岁岁有提高, 一年一小步, 三年一大步, 不断推动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适应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是营造优良执业环境

要按照《护士条例》, 保障和落实护士合法权益, 要特别强调保障护士在福利待遇、职业防护、继续教育、节假日休息、孕期和哺乳期保护等方面权益。要切实落实护士编制, 医院的服务规模、床位数量等发生变化时, 应当合理调整护士配置数量。保证护士福利待遇,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岗位津贴、福利待遇、职称晋升的规定, 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工资待遇水平。医院聘用的合同制护士与编制内护士享有同等待遇, 做到同工同酬、公平公正。要实行科学化、人性化的护理管理, 统一护理人事调配, 推行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度, 实行护士分层次使用, 放权于员工, 创造宽松环境, 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落实支持保障措施, 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 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 建立健全支持保障系统, 减少病房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 形成全院各部门服务于临床的格局,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三是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稳定和建设好护士队伍, 对促进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近几年来, 全省护士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从2010年初的9.17万名增加到2011年底的14.06万名, 近两年的时间增加护士4.88万名, 增长幅度达53%。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两年新进护理人员600余名, 全面实行了合同制护士同工同酬。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保证护士人力配备, 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 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 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 并从今年起, 全省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 (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及病区护士总数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比应以每年不低于0.05的速度增长, 到2015年底, 全省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 (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8:1, 普通病区护士总数与普通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 同时, 根据工作量、技术难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护理人力。要高度重视护理管理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把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善于做协调工作、在护理队伍中有威望的同志选拔到护理管理干部队伍中来。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的中流砥柱, 现在有的医疗机构选拔护士长把年龄限定得非常低, 极大地损伤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这也是对护理管理干部成长规律的极不尊重, 应该予以纠正。要加大护士培训力度。医院要制定并实施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专科培训和管理培训等, 不断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注重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提高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护士的绩效考核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重点, 注重临床表现和工作业绩, 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学习进修、奖励评优等挂钩, 向工作量大、技术性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 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要为护理工作者搭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使护士队伍始终保持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力争上游的精神状态和职业风貌。

四是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近几年, 我省各级医院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医院“抓服务、树形象”的有力抓手, 成效显著。省肿瘤医院将优质护理服务与“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活动和临床路径管理等重点工作相结合, 召开专题工作会议60多次, 院领导现场专题办公30余次, 效果明显。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从入院接待、健康宣教、诊疗措施完善、出院手续办理、护送患者出院以及电话随访等多方面着手, 细化各项工作流程, 确保为全体患者提供无缝隙人性化服务, 使医院服务更加便捷、优质、高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送餐配餐服务、物流配送系统、口服药分发包装、静脉药集中配送、专人陪检等配套服务, 为临床一线护理服务提供了全方位后勤支持保障。长沙市中心医院建立了出院患者网上满意度测评, 一级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大幅度提升。湖南省人民医院成立“第一目击者”急救技能培小组, 不仅在院内加强急救技能培, 更走入街头、社区进行培, 普及公民的基本急救知识和复苏急救技能。

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 要坚持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 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优化门 (急) 诊服务流程, 推行“一站式服务”, 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体现人文关怀。坚持以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落脚点, 关注患者身心健康, 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任务, 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工作过程中, 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坚持以加强科学管理为关键点, 加强护理内涵建设, 认真落实《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护理技术规范, 细化工作标准, 规范护理行为;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的要求开展临床护理服务, 充分体现中医和民族医护理特色优势。要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临床护理服务要充分突出专科特色, 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指导进行康复锻炼, 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解决护理疑难问题, 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要积极开展延伸服务, 鼓励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 将常规随访、专科随访和专病随访相结合, 在医院层面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五是加强管理机制和模式改革

各医疗机构要根据对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 进一步调整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分工方式, 实施临床“现场管理”护理质控模式, 使一大批高职称护理人员回归临床, 直接分管病人, 努力促进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这方面, 我省各级医院有些好的做法, 值得推广和借鉴。

其一, 积极创新管理模式, 保障护理质量安全。省妇幼保健院探索实施医护一体化的专科护理工作模式, 组成相对固定的医护工作小组, 共同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省马王堆医院建立现场质量控制和管理新模式, 实行走动式护理管理, 把护理质量控制关口前移。省儿童医院开展护理质量六到位、危重病人护理“六到位”、床旁“六关键”查房等质量管理新模式, 保证了护理质量安全。

其二, 逐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按工作量及病人护理的难易程度等将护理单元分为A、B、C、D四类科室, 制定不同类别科室护士绩效考核分配指标, 体现多劳多得, 优劳优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省肿瘤医院作为卫生部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 在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建立护理岗位管理机制, 按需设岗, 制定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职责标准, 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才。

其三, 做实做精护理服务, 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省肿瘤医院根据肿瘤病人的护理特点, 加强了造口伤口、心灵关怀、静脉输液、营养、康复、疼痛管理等领域的探索实践, 形成特色和优势, 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中享有盛誉。省脑科医院在精神科开展患者与家属同步健康宣教, 重型精神科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开展早期教育、早期干预指导、育儿指导, 出院时给予一对一示范指导, 开设新生儿随访门诊, 提高了早产儿特别是慢性肺疾病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成活率。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护士用手语与聋哑病人进行沟通, 使健康知识宣传到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及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注重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大力推广应用中医护理技术, 为全省各级中医医院作出了表率。

通过做实基础护理、做精专科护理, 护理服务质量与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2011年11月省卫生厅组织开展住院患者第三方满意度调查, 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7.7%、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6.7%, 满意度居调查的14个项目前列。

我国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琇英同志曾经说过:“病人无医, 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 将陷于无助”。

希望全省广大护理工作者脚踏南丁格尔的足迹, 忠实履行职责, 做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 为我省的护理事业继续谱写辉煌的篇章。

篇9:学习刘佳芬同志心得体会

1 董福财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1.1 董福财同志的治沙植树梦

董福财所在的北甸子村, 地处辽宁省彰武县西北部, 在辽宁省最北端, 它的西、南、北三面与我国最大的沙地,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20 多年前, 这里曾经风沙肆虐, 看不到一点绿色。 “十山九秃山, 风起白沙飞”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老董净瞎整, 在沙坨子里栽树是干傻事! ”面对这些质疑, 董福财选择了自己先干起来。 如今, 3 万亩的绿色, 将这个初夏映衬得格外美丽, 沙原上数以万计的柳树、白杨、樟子松迎风起舞。 他被誉为“治沙书记”。

1.2 董福财同志的筑路梦

他带领群众移沙筑路, 找项目、筹资金, 抓施工、出义工, 把阻碍村民出行几十年的沙丘夷为平地, 扫清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障碍。

1.3 董福财同志的致富梦

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 请专家、办贷款, 兴建养殖示范小区, 全村养殖户超过了60%, 人均增收4000 余元, 使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2014 年, 全村人均收入达到9700 元, 比2000 年增加了近8 倍。

2 根据董福财事迹所总结出来的董福财精神

2.1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苦干实干精神

同北甸子村民聊天, 老百姓的共同感受是:北甸村如果没有老董的苦干实干, 也就没有北甸村的今天。从1997 年, 栽下第一棵树起, 董福财就与风沙打起了“持久战”, 一干就是近20 年, 他生命的最后1/3, 都倾注到了栽树上。 村里67 岁的老会计白景章通过今昔对比颇为感慨地讲, “过去栽树, 第一年不活, 第二年不活, 第三年就不栽了。 北甸子村治沙能有这么大成绩, 关键是有董福财这样的好带头人”。 其实, 董福财也不是神人, 他栽的树也死, 最开始成活率也就35%, 用他的亲家陈其华的话说, 他补苗补得“邪乎”, 有时候补的树苗比原来栽种的还要多, 特别是最近几年, 就更是专门“打补丁”了。正是在老董的苦干实干精神感召下, 在近20 年时间里, 董福财和乡亲累计栽树300 多万株, 北甸子村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家园, 还将辽宁省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线, 足足向北推进了13 公里。

2.2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责任担当精神

作为村干部, 董福财肩负着为党尽忠, 为民办事的重任。 1996 年, 国家有关部门的一个工作组得出了考察结论: 北甸子村不适合人居, 并提出了整体移民规划, 然后原地造林固沙。过去, 北甸子村不是没栽过树, 但到头来都成了“活人栽死树”, 6 万多亩地还是那副“十山九秃头, 风起白沙飞”的老样子, 沙里栽树太难了。久而久之, 栽树似乎成了村里人的思维“禁区”。 对此, 董福财心里也明镜儿似的, 但他深知, 北甸子村贫困闭塞的总病根就在这风沙上, 治不了流沙, 北甸子村永无出头之日。 困难面前, 为党分忧, 当时还是村委会主任的董福财, 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精神, 毅然把造林固沙这份沉沉的担子扛到肩上。

2.3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榜样表率精神

董福财始终践行着自己说过的话:“啥叫党员, 就是要遇事冲在前, 打出样, 比普通群众奉献多! ”1997 年, 董福财贷款一万块钱包下了200 亩荒沙坡, 领着妻子和两个刚成年的孩子开始种树。 治理风沙, 他要先干出个样来给乡亲们看看。 2001 年, 国家出台退耕还林政策。拿出自家耕地栽树, 很多村民一时还难以接受。“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可不能卡在咱手里”, 董福财主动退出自家的30 多亩耕地, 第一个在自家耕地栽上了树。很快村民也都想通了, 他们就认一个理儿, 跟着董书记, 没错!这些年, 北甸子村人均退耕还林约15 亩, 董福财累计退地60 多亩。

2.4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公正公平精神

董福财党村干部期间, 严格要求自己, 舍小家顾大家, 从没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和亲属办过一件私事。在农村, 分地是头等大事, 每次都是董福财负责拉线测量面积, 如果别人家能分上30 垄, 他的兄弟们往往就是29 垄。 在村民刘玉国看来, 老书记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家里人。“有一次老董女儿家盖房子, 想砍两棵树, 老董硬是没让。这样不顾家, 不穷才怪呢。 ”

2.5 董福财事迹体现了他有一种律己奉献精神

在很多村民眼里, 董福财绝对是能人:种地, 他是好把式;贩牛, 他是好商人;当村支书, 他是好干部。 但“他帮着很多村民致富了, 自己却依然清贫”, 最近10 年来, 北甸子村可没少盖新房子, 但董福财依旧住在“老青年点”里。 董福财常说, 一心不可二用, 我要搞养牛, 就不能集中精力干集体的事了, 既然当了村干部, 大家还认可我, 那咱就不能三心二意。 董福财身上, 有着共产党员普遍具有的优秀品质——甘于奉献。 阿尔乡镇镇长孙猛说, 上任之初, 老董就给上了一课。 当时下乡调研, 路上发现老支书顶着中午的烈日坐路边吃饭。“我问他大中午为啥不回家, 老支书却说是为了看树苗, 怕给牲畜糟践了, 就凭这也值得我向他学习。 ”

3 学习董福财事迹精神, 践行“三严三实”基本要求

党对党员党性教育内容要求从来就是和党在各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任务紧密相连的, 这正是党性教育的活力所在。 结合当前对党员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 就是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基本要求。 那么如何践行呢? 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

3.1 要把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与开展 “三严三实”的党性教育结合起来

党性修养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变化过程, 它需要在认识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中反复锻炼和提升。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该努力做到:一要要经常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二要注重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三要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我们要对照典型找差距;对照“三严三实”查找“不严不实”问题, 带头践行“八个带头、八个自觉“, 着力解决信念信心不足、开拓意识不强、责任担当不够、工作作风不实、自我约束不严、能力素质不适应等六个方面的“不严不实”问题。

3.2 要把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与做董福财式好干部结合起来

要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梦想, 就必须有一批像董福财那样埋头苦干、迎难而上的好党员、好干部。 具体讲:一是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 做踏实肯干的好党员、好干部;二是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 做真抓实干的好党员、好干部;三是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 做埋头苦干的好党员、好干部。

3.3 要把学习董福财先进事迹精神与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结合起来

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董福财同志为榜样, 敢负责、敢担当、敢作为, 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 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 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上一篇:牛街乡2009年度森林防火工作的安排意见下一篇:旅游饭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