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传文言文翻译

2024-04-22

张养浩传文言文翻译(精选10篇)

篇1:张养浩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张养浩传文言文翻译,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元史·张养浩传》(节选)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今属山东)人。年幼的时候就有侠义行为。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不小心把钱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丢钱的人 已走远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送还给了那人。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张养浩年纪只有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于是他白天就默默地背诵书卷上的 诗文,到了夜晚,就把门户紧紧关闭起来,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后来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了他,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今属山东)地方的学正。之后,张养浩游学 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征召张养浩为礼部令史,并且还推荐他进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

一天,张养浩忽然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 探问,当他看到张养浩的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慨然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啊!”及至做了宰相属官,就被选授为堂邑(今属山东)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人们都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得到幸免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 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依法处分过他们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走自新之路的做法啊!” 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诫说:“不能辜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 不敢过问这件事情。张养浩到这里以后,按照国法严厉地惩处了他们,百姓们十分高兴。张养浩离开了堂邑十年,百姓们仍旧为他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天历二年,关中(今陕西)大旱,饥民相食,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这个命令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一切资财都分送给周围邻里中的困难户,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天空 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及至到了官府,又到社坛去求雨,结果是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才停止,庄稼由此得到了生长,秦地的百姓十分高兴。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当时一斗米值十三缗,老百姓拿着钱出来买米,钱稍微有点不清楚米商就不收,老百姓只好到钱库里去兑换。那些狡诈的官吏,只给换者一半,甚至多日都换不到。老百姓因此非常穷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养浩检查钱库中没有毁掉的可以使用的钱钞,清点一共一千八十五万五千多缗,全部在钱钞的背面盖上印记,同时又刻十贯、伍贯做钱券,给流散的贫困的老百姓,命令米商只要见钱钞上有官府印记就可以按价卖米给贫者,然后米商到钱库里按实际数目兑换。于是,官吏不敢再胡作非为。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养浩又率领富人把多余的米卖给贫者,趁机请求朝廷颁布交纳粮食多者授予官职的命令。听说老百姓中有人杀了自己的儿子来奉养母亲,养浩为此放声痛哭,并把自己私人的钱拿出来接济他。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夜里就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到外面去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难受的事,就拍着胸脯大哭,因此得病不起,去世的时候只有六十岁。关中的百姓,听到张养浩去世的消息,悲哀痛哭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

——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

【注释】:

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

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篇2:张养浩传文言文翻译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尊称为张文忠公。

篇3:《五柳先生传》片段翻译赏析

严复提出翻译作品内容要忠实于原文谓信, 文辞畅达谓达, 有文采谓雅, 即翻译三原则“信”、“达”、“雅”。“信”指不背原文, 即是译文要准确, 不歪曲、不遗漏, 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 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 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 简明优雅。中国古文在于简洁精练, 用较少的文字表达最广阔的含义, 是意合的文字。而英文是形合的文字, 重视逻辑和理性。加上两种语言生长的文化背景大相径庭, 将古典中文的作品翻译为英文时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文化缺失, 即译文的读者无法完全体会到原文读者的感受。译者能做的就是通过对两种语言机器文化背景的熟练掌握, 将这种文化缺失降到最低。如果译者在将中国古典作品译为英文时忽视了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别, 只完全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 不进行有效的取舍、增删、变通等则会大大地降低了译文的可读性和文学性, 导致其信息传递的大量的缺失。

译者耿亮尤的译文简洁明快, 通俗易懂, 既不拘泥于原作的形式, 又忠实于原作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按照英文的语言习惯和英语背景下的文化习惯进行了合理的整合, 在遣词上准确而不重复, 造句上流畅而不松散, 是篇难得的佳译, 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和学习。下面就通过一个片段的详细赏析对其进行说明。

《五柳先生传》片段: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翻译片段:

His house is bare around, scarcely good enough to protect him from rain and wind.He is clad in a tattered jacket of hair-cloth, and his kitchen vessels are often found empty, but he is perfect at ease.He often enjoys himself by writing, thereby to show his opinions;and he is determined to remain so to the end, being indifferent about material loss or gain.

Epiloque:Chien Lu says, neither grumble about poverty, nor crave for honor and riches.This is probably said of men of his kind, who, with wine-cup upon their lips, recite poems, and amuse themselves with their own ideas?Are they Wu Huai’s subjects, or are they Ko Tian’s subjects?

(1) 汉语中的“环堵萧然”采用“His house is bare around”的意译是准确的, “不蔽风日”在翻译时多加了几个词, 以显示房子的破败而丧失了其最起码的保护功能。其中, 明显的变通是将“风日”译为“rain and wind”, 因为在英语文化中, wind and sun存在不能并置的矛盾, 同时阳光在英语文化中也是人们颇为追求的, 与形容房屋环境的萧索矛盾。

(2)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描述的是衣和食两个方面, 所以译文进行了分句翻译。译文让人进入破布条般的衣服中, 形象生动。耿先生并没有直接译出“箪”和“瓢”, 而用kitchen vessels来代替, 省去了寻求“箪”和“瓢”英文对等词的困难, 如果将其准确译出, 则有太过冗长、太过琐碎之闲。但不能否认的是, 译文丧失了原文的简洁和韵律,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文化亏损。

(3) “赞曰”译为epiloque, epiloque常用于英文文艺作品的结束语, 在此与文意的转折和篇章的结语都很合适。接下来用“grumble about”译为“戚戚于”, “crave for”译“汲汲于”, 很传神。只译“贫”而略去“贱”, 因为其中文意思相同, 英文只需译出一个, 既达意, 又避免繁复。

(4) 由于英汉句法的不同, 译文用英文特有的定语从句把“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练成一句, 使得英文味道大增。“with wine-cup upon their lips”译“衔觞”, 不仅传神, 而且避免了呆译, 但是“recite poems”不如汉语“赋诗”来的雅致。但增加“with their own ideas”来帮助说明“amuse themselves”确比汉语原文清楚。

(5) 把无怀氏, 葛天氏直译为Wu Huai和Ko Tian, 阅读该文的西方读者则对其毫无概念, 如有需要, 可加注;或意译之法, 变具体为抽象, 只是说古时明君也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总而言之, 耿先生的译文达到了严复所说的“信达雅”的标准, 用平易通俗的英文较为准确而精炼地翻译了《五柳先生传》, 传达了原文中陶渊明笑傲仙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将文化缺失程度降到最低, 让西方可以体会到中国文人的君子志向, 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摘要:《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其文风恬淡, 构思独特。本文选取香港译者耿亮尤的翻译片段, 以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进行赏析, 举例详细说明了译本在遣词造句方面的亮点与英译后不可避免的文化缺失, 给读者和译者以启迪。

关键词:《五柳先生传》片段,信达雅,翻译变通,文化缺失

参考文献

[1]郭宏安.恶之花之跋[Z].漓江出版社, 1992.

[2]王宏印.中国文化典籍英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篇4:文言文写作——《 ……传》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篇老师写的传记。(PPT)

容朝汉传

容朝汉,字众,香山南屏人也。汉少善学,游于粤、闽、港,因入穗城、三山、九龙,观英华、西南诸校,遂知中学西学,晓中语西语。虽聪慧于乡里,而无娇尚之态。常温文尔雅、微笑愉悦,好结交友朋。十三年,父辞世于榕,汉扶灵返乡守孝,三月不知肉味。后录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时天下战事频仍,自祖辈以下,莫不慷慨抗日。汉乃返国,沿“群策群力”意,作《群策》,因以鼓动。深思谋篇,呕心沥血,一月既成。《扫荡报》重其才志语言,召为战地记者。

师:各位同学,你们知道我写的是谁吗?……是的,是我的父亲。(生笑)我的名字叫容理诚。(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自己的名字)

师:今天的课很特别,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仿写文言文——《……传》。作业前天已经布置,现在,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各位的作品。我已仿写出来了,有展示自己作品的吗?好,这位同学展示一下。(学生鼓掌)

生:云丽君传。云丽君,字丽君,四川成都人也。君少善唱歌,好吃美食。君少时不善笑,父母曾担心。(鼓掌)后渐通晓事理,方谅其父母。后至粤地,然不喜粤地之时,常抱怨乎。今三年寒窗,是至三中,方悔其顽固。云丽君者也,呜呼,吾性平己知。苦学,定鲤鱼跃龙门。三年后定金榜题名。奋起吧,少年。(鼓掌)

师:哈哈,有没有同学评论一下?好的,有同学举手。

生:她写得很好,把自己的经历用文言文的形式写出来,也有自己的风格。写得不错。

师:但是像古文吗?

生:还没有完全像。

师:哪些地方不像?

生:比如最后一句吧。“奋起吧,少年。”(笑)

师:我们知道文言文最基本的是词要用准。是不是?其实呢,这篇文章选材挺好的。所以大家听后都给你鼓掌。但是词一定要用准。随便举个例子,你看“吃”在古时候叫什么?叫“食”不叫“吃”。删改一下,还是很好的。评论的同学评得很好。好,还有同学吗?

生:虽然之前那位同学的文言文是偏向于现代文,但她的文言文中不缺幽默。能把在场的老师都逗笑。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门红。还望下面的同学继续努力。(鼓掌)

师:云丽君同学你还有什么说的?

生:本人不善于写古文。但相信在老师的教导下,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师:好,我们一起加油吧。还有没有同学要展示的?好的,那位同学,刚才你挺会鼓动的。

生:大家好。下面我来朗读一下我自己的传记。(投影)《卢倩婷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天有异象。地有灵光,万物生辉。陆氏夫妇产下一女,其名为倩婷也。自沉默,行为怪异,有假男子之性状也。年五时错把酱汁当可乐,逗得众人前仰后翻,众人称其为奇葩也。婷,善交际,因此友人众多,开放,豪爽也,戏称女汉子。无奈无奈。豆蔻年华,经风雨转折,考取三中,于花季少男少女共同拼搏,不限奋斗,只为冲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先例也。只愿待到春夏之交时,考取功名,无悔人生。我的文采不好,还望各位同学老师见谅。谢谢。(掌声)

师:真的很好,她不是仿写,已经是创作了。这点比老师强,老师还在仿写呢。谁来评论?

生:她的文采很好,之前在班上作文也是数一数二的。还有,在我们班,她是朵奇葩。她的文言文比我好多了。我以后会向他学习。

师: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看法?

生:总体来说不错,有点无奈:有点现代化。还有“奇葩”一词在古代不是这个意思。穿越回古代,古人应该不同意这个词的意义。大概差不多就这些吧。

师:幸好我们是今人,不是古人,能听得懂。“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呢?

生:如果打分100分的话,我会打87分。

师:好,谢谢,85分以上就是优秀了。还有没有同学想要评的?好,李佳慧。

生:刚才她写的传记文辞比较优美,我这里有篇传记写的也是她,不知道大家可不可以听一下?

师:好,鼓掌。(掌声)

生:小女子文采不如她,所以呢,写得不好,大家不要见怪。(投影)《卢倩婷传》。卢倩婷,自好称沉默,不知何许人也。吾等乃为高中生,相识于高一(3)班,今任本班班长,为人正直,与人交往和善而可亲。婷好学,自幼志于文学,喜读易安居士之作品。善作文,饱装墨水。虽有文采,而无骄尚之情。著有《纵观中国的化学方程式》等,其作为满分作文也。因题材新颖而获本班师生好评。卢家有女初长成,正值豆蔻年华,拥有此种才华实属不易,望坚持,日后必成大器。犹如易安居士那样的豪杰。

师:卢倩婷,你来评价一下这篇文章。

生:我觉得佳慧同学对我的评价太高了。不过,生平以来有人第一次为我做传,很高兴。谢谢。(众笑)其他同学也要踊跃一点喔,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掌声)

师:应该要评一下,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的啊?你们都不评,要我评?我不评了。呵呵,开玩笑的,我还是来评一下。佳慧同学写的这篇文章是很不错的,题材不错,但是我还是提醒一下大家,我为什么让大家上来展示呢?有两个因素,第一,张衡传中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我们要学习,要学以致用。第二,写作与翻译相结合。但是,写作又与翻译不同。我们写作的时候,实词、虚词、句式首先要用到。

师:现在,让我们看看翻译与写作的评价标准。(PPT)翻译与写作的评价标准:翻译:信(准确)、达(流畅)、雅(有文采);写作:信(准确)、达(流畅)、雅(有文采)+题材+情理。

师:刚才三位同学都发了言,非常精彩,我们下面来谈谈这个问题。文言文写作和翻译有什么区别?我是按照中国有名的翻译家严复的理论来讲的。翻译有三个标准,就是信、达、雅。信,就是准确。达,就是通顺。雅,就是文采。雅是比较高的要求。但是,文言文的写作既要信、达、雅,还要加题材。刚才,我们的同学的题材都选得挺好的,选材很重要。然后再加情理。如果是记叙文就加情,如果是议论文就加理。这样我们就构成了文言文写作的五个要素:信、达、雅、材料、情理。好了,下面,我希望同学们用十分钟的时间来修改一下刚才你们写的文章,以刚才讲的五个标准为依据。前面的同学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选材很好,但是有些字词还需注意。另外我提示一下,《张衡传》里的实词、虚词、句式很重要;选材很重要。三要表达情感,或情理。好,大家现在开始,按照要求来改。(生修改,师巡视辅导)

师:各位同学,时间到这里了。现在按照我们的标准,要求不高,不是让大家当作家。其次就是选材和情理。来,我们交流分享一下。有人举手吗?

生:老师好,我写的是我朋友的传。《李欣怡传》:李欣怡,字欣怡,粤南湛江人也。自幼善学术。因此名扬于街坊之中。欣怡尚理文章。当于少时,在吾友中鹤立鸡群,其通四书,略善四艺,集善书、数、理、乐,有才女一称。欣怡性善,广交朋友,帮友解其困,雪中送炭之事常有,每遇乞讨之人,取囊中碎银与之。其后,仍不忘与悲哀之色。吾与其善谈,常忆幼时之事。虽岁月无情,光阴似箭,然情谊如高山不可憾之,不禁感慨岁月匆匆,引得众人伤怀过往,吾与其相隔已久,不知其近况。曰:欣怡乃吾之伯乐,可遇而不可求。吾愿其安康,日益窈窕,如其名字,终有一日心愿可成。谢谢大家。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发过言的还可以再说说。

生:佳慧同学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欣怡同学的思念之情,还表达了和她的友情坚不可摧。只是读得不太清晰,可能字小,我在后面看不清,挺有文采的。

师:还有同学要发言吗?

生:佳慧同学虚词、实词、句式都用得很好。有“信、达”,可能缺少“雅”。

师:选材呢?

生:选材很好,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师:你为什么要写她的传记?

生:因为我和她是好朋友,很久没见了。我一点都没有夸张,她的文采非常好,从小她父母给她很好的教育。由于一些原因,不知她现在怎么样了。

师:我觉得佳慧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选材很好,有真情实感,而且她很好学。她交的朋友对她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有些词还需要对照课文仔细斟酌,要在“信、达、雅”上下功夫。好了,总体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还有同学上来展示吗?

生:老师好。我写的也是自传。我觉得我的选材应该不错。《聂婷传》。吾乃弟子求学者,与他人无异,重庆人也,未有字,好读书,不求甚解。学于珠海,学业高不成,低未就。闲时高歌,常有美文相伴。生性豁达,初选班委,后改选团支。平日爱笑,吾爱之人张杰。上学期间恬然,好与人交往,亦好游。吾有一弟一妹,多迂阔。(掌声)

师:有同学要点评吗?

生: “达”有了,但是“雅”有缺。总体不错,把自己的爱好用文言文写出来了,很好。

师:不错。还有要说的吗?

生:写得不错,“达”很好。但没有写到我,我是她好朋友啊。如果让我打分的话,100分我打75分。(笑)

师:好。大家鼓掌。还有其他同学吗?最后三分钟。好的,终于有个男同学了。

生:大家好,我写的也是自传。也许没有之前的同学写得那么有文采。但是主要是一种豪气吧。《严建明传》。严建明,字兼明,山东青州人也。尚爱读书,爱读百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至国际关系,下至星座运势,无一不通。虽通读百书,却无一深读,疏于学业。然其父却不以为意,幼时便携子游于祖国大好河山,新疆、西藏、云南、黑龙江,饱览祖国边疆大好风光。因之而胸怀祖国,心怀世界。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师:自己觉得怎么样?

生:问题当然还是在“信、达、雅”方面。

师:其他同学评评看?山东青州人也。(笑)

生:他的文章选材很好,只是文言词语有的用得还不够准确。

师:各位同学,时间过得很快。今天,我们的课题是:文言文写作《……传》。这节课共有5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很好。有些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在“信、达、雅”方面。有改进才有进步,不要因为怕犯错就不做。对于新事物、新方法我们应该勇于尝试。不要因为做错了而停止,错误不可怕,错误是一种常态,而学校就是同学们犯错误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尝试与前进,我们才会越来越出色。在座的各位都很优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同凡响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5:张养浩文言文翻译

〔原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五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10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到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副史的好材料啊!”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人们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他们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共得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然后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痛苦之极,长此以往,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60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痛哭,犹如失去了父母。

篇6:王章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王章,魏州南乐人。为州孔目官,张令昭驱逐节度使刘延皓,章跟从令昭。令昭失败,章岳父白文珂与副招讨使李周有交情,把章托付周。周把章藏起来用骆驼送到洛阳,藏在周家里。唐灭亡,章才出来当河阳粮料使。汉高祖统率禁军,章当孔目官,跟到太原。

高祖即帝位,升三司使、检校太尉。高祖死,隐帝即位,加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时,汉新建国,承契丹之后,京城空虚物资缺乏,关西三将叛乱,周太祖用兵西方,章供应军需,没缺少过。然而征税太重,民众很苦。以前民租一石输二升为“雀鼠耗”,章都增加为一石输二斗为“省耗”;缗钱出入都以八十为陌,章减其出者陌三;州县民为田地诉讼者必须全州县重新丈量以刮其隐瞒的田地,天下因此贫困。然而尤其不喜欢文士,曾对人说:“这种人好像一把算盘子,不知颠倒,对国家有啥用呀!”百官俸禄都取供给军需,余下不好的,还叫有司把价格估计高点,估完后还又增加,叫作“抬估”,章还不满意,往往又增加。民间贩卖食盐、白矾、酒麴者,不管多少都处死,官吏以此欺诈,民众无法生活。不久,与史弘肇等同时被杀。

译文

王章,大名南乐人。少年时为官吏。同光初年,在枢密院做事,后回归大名,历官至都孔目官。后唐清泰末年,屯驻大名的捧圣都虞候张令昭作乱,赶走节度使刘延皓,自称为留后,王章仍任原官职,为张令昭所役使。唐末帝派范延光征讨平定张令昭,搜索叛党很严。王章的妻子就是白文珂的女儿,白文珂与副招讨使李敬周很要好,便将王章托付给李敬周。当攻下逆贼城池后,李敬周把王章藏起来,装在袋子里放在骆驼背上,运到洛阳,藏在李敬周的家里。到唐末帝失败后,王章任宫中职务,历任河阳粮料使。汉高祖掌管侍卫亲军时,任他为都孔目官,王章跟从汉高祖到河东,专管钱粮。后汉建国初年,授予三司使、检校太傅,跟随杜重威到邺下征伐。第二年,高祖去世,隐帝即位,加封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篇7:李白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⑴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循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2)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3)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位,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4)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注释

⑴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gǎo),唐玄宗二年追谥。

(2)靧(hùi):洒(水),洗脸。

(3)擿(tī):挑剔,指摘。

(4)复:免除,复除。

翻译

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第九代孙。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

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给他取字叫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苏颋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看见李白并认为是不同一般的人,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学习,便可以同相如相比。”然而李白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整天沉醉于酣饮之中,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因此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您是天上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在玄宗面前说起李白,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是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且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还是和酒徒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亭,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要李白替他写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脸,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馀思。玄宗爱他的才华,好几次设宴召见他。李白曾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士一向高贵,把替李白脱鞋当作耻辱的事,于是指摘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背后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不自律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被称为“酒八仙人”。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玄宗皇帝也就赏赐金锦放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在夜色之间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安禄山起兵造反,李白辗转于宿松和匡庐之间。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李璘起兵,他即逃回彭泽了;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说来应当被处斩。当初,李白游并州,见过郭子仪,李白把郭子仪当作奇特的人。当时郭子仪犯法,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到处罚。这个时候(李白当诛时)郭子仪愿解除官职来为李白赎罪,于是朝廷下诏把李白长期流放夜郎。恰逢大赦,又回寻阳,又因为一件事获罪而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路经寻阳,把李白释放了,并且聘任他为行军参谋,没有过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县令,李白去投奔。代宗即帝位以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在这时候李白已然死了,终年六十多岁。

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喜好离家游玩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到他死了,先葬在青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拜祭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砍柴和放牧。范传正访问李白的后裔,只有两个孙女已嫁给平民做妻子,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大家的风范,她们就伤心地说:“先祖是想埋在青山的呀,临时葬在东麓,这不是他原来的想法啊。”于是范传正把他移葬在青山,并在那里立了两通石碑。他还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他们改嫁给士族作妻;二孙女说:孤独穷苦而委身于平民,怕是命该注定的,不想再改嫁了。范传正嘉奖并赞叹她们,并免除她们丈夫的徭役。

篇8:贾谊传文言文翻译

汉书贾谊传(节选)

班固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谕。其辞曰:恭承嘉惠兮,竢罪长沙。仄(侧)闻①屈原兮,自湛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乌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鸮②翱翔。阘茸③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④混兮,谓跖、蹻⑤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父荐屦,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参考译文]

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赋文这样说:

我恭奉天子诏命,带罪来到长沙任职。曾听说过屈原啊,是自沉汨罗江而长逝。今天我来到湘江边上,托江水来敬吊先生的英灵。遭遇纷乱无常的社会,才逼得您自杀失去生命。啊呀,太令人悲伤啦!正赶上那不幸的年代。鸾凤潜伏隐藏,鸱枭却自在翱翔。不才之人尊贵显赫,阿谀奉承之辈得志猖狂;圣贤都不能顺随行事啊,方正的人反屈居下位。世人竟称

篇9:荀攸传文言文翻译

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祖父荀昙,任广陵太守。少年时父亲去世。到荀昙死的时候,生前的部下张权要求守昙的墓。当时荀攸年仅十三,对此感到怀疑,就对他的叔叔荀衢说:“这个官员的脸色不正常,恐怕会有奸诈。”荀衢醒悟过来,于是向张权追问原因,果然查出他是杀人后亡命天下。荀衢由此以荀攸的行为感到十分诧异。后来大将军何进当权,征集荀攸等国内有名气的人士二十多人。等荀攸到达后,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后来董卓作乱,虎牢关以东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被迫迁都长安。于是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谋划说:“董卓无道,比之于古时的商纣夏桀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下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有强兵保护,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匹夫罢了。如今应当杀了他来告慰百姓,然后占据肴关、函谷关来辅佐皇上号令天下,这是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样的义举啊。”后来事情眼看就要成功时被发觉了,何颙、荀攸被捕入狱,何颙畏罪自杀,而荀攸谈笑自若举动和寻常一样,恰逢董卓死了,罪名得以免除。

这一年,太祖从宛发兵征讨吕布,大军到达下坯后,吕布败退到城中坚守。太祖久攻不下,因为连续作战将士们都很疲劳,太祖想撤兵回去。荀攸、郭嘉都劝太祖说:“吕布有勇无谋,现在连续三次被我军击败,他的锐气已经衰落。军队中以大将为主心骨,将领一旦精神不振,部队就没有奋战的意志了。陈宫虽然有长谋却没有急略,我军应当趁着吕布锐气还未恢复,陈宫的计谋还没有确定,加紧攻打,吕布必然被我军拿下。”随后,曹军引来沂水、泗水灌城,下坯城被攻破,吕布也被活捉。

后来,荀攸跟随太祖赶赴白马救援刘延,荀攸设下计策斩杀了颜良。曹操常常说:荀攸表面看起来愚笨,其实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大智若愚,外表怯懦、柔弱,内心却强大、勇武,不用花费太多力气就能解决问题,他的智慧可能还有人比得上他,可是他的大智若愚是无人能及的,即使是颜回、甯武也比不上他。

篇10:荀攸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荀攸传

荀攸①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②将有奸!”衢寤③,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④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⑤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 “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⑥之举也。”事垂就而觉⑦,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后从救刘延于白马,攸画策斩颜良。攸深密有智防,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三国志 魏书》)

[注]①本文涉及到的与荀攸有关的人物有:荀攸的祖父叫荀昙,叔父叫荀衢。②殆:大概,恐怕。③寤:醒悟。④何进:东汉灵帝时大将军。⑤董卓:东汉灵帝时前将军、并州牧。⑥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⑦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觉了。

译文/荀攸传

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祖父荀昙,任广陵太守。少年时父亲去世。到荀昙死的时候,生前的部下张权要求守昙的墓。当时荀攸年仅十三,对此感到怀疑,就对他的叔叔荀衢说:“这个官员的脸色不正常,恐怕会有奸诈。”荀衢醒悟过来,于是向张权追问原因,果然查出他是杀人后亡命天下。荀衢由此以荀攸的行为感到十分诧异。后来大将军何进当权,征集荀攸等国内有名气的人士二十多人。等荀攸到达后,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后来董卓作乱,虎牢关以东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被迫迁都长安。于是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谋划说:"董卓无道,比之于古时的商纣夏桀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下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有强兵保护,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匹夫罢了。如今应当杀了他来告慰百姓,然后占据肴关、函谷关来辅佐皇上号令天下,这是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样的义举啊。”后来事情眼看就要成功时被发觉了,何颙、荀攸被捕入狱,何颙畏罪自杀,而荀攸谈笑自若举动和寻常一样,恰逢董卓死了,罪名得以免除。

这一年,太祖从宛发兵征讨吕布,大军到达下坯后,吕布败退到城中坚守。太祖久攻不下,因为连续作战将士们都很疲劳,太祖想撤兵回去。荀攸、郭嘉都劝太祖说:“吕布有勇无谋,现在连续三次被我军击败,他的锐气已经衰落。军队中以大将为主心骨,将领一旦精神不振,部队就没有奋战的意志了。陈宫虽然有长谋却没有急略,我军应当趁着吕布锐气还未恢复,陈宫的计谋还没有确定,加紧攻打,吕布必然被我军拿下。”随后,曹军引来沂水、泗水灌城,下坯城被攻破,吕布也被活捉。

上一篇:202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案例材料下一篇:钢材市场项目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