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人生

2024-05-02

剧中人生(共8篇)

篇1:剧中人生

简单的幸福

在人生的舞台中,每一个人就如一个人演员,在努力地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可惜无奈的是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并没有重来的机会,一切就如现在直播,无法预知下一秒我们要怎样去演绎,我们会遇到什么。。。

或许有很多人都曾经怀着太多的如果,小学的时候想,如果我们爸妈是百万富翁,那我们就可以买很多的玩具;初中的时候想,如果我们能聪明一点,那就可以轻松的学习;高中的时候想,如果今天打饭的时候可以遇到我们心目中的那个她(他),那该多好啊;大学的时候想;如果我们高中的时候能再在努力一点,那现在我就不应该呆在这破学校了;出来工作的时候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当上老板,或者中一次大奖,那我就不用像现在一样为两口饭而工作了;老年的时候想......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陷入太多的如果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希望自己能为自己的人生编剧。

那好吧,如果阿凡达后时代来临了,每个人都有机会为自己的人生编剧,我们希望得到的人生又是什么呢?

当百万富翁,过上富足的生活?当一名天才,为人类创造辉煌,自己名垂千古?还是当一民普通的农民,享受着田园之乐,感受一种不一样的幸福?

对我而言,我不需要百万富翁的美誉,也不需要天才一样的智慧,或许我需要的只是一种简单的快乐,一种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我的人生中,春天梅雨时节会是可爱的,夏天酷热的天气会是有活力的,秋天干燥的皮肤会是一种不一样的美,冬天万物凋零的环境会是孕育着生机的,总之一年四季都蕴含着一种享受,一种不样的快乐。

除此之外,在我的人生中,爱情的路上并不会是那么的曲折,虽然现在我可以控制我的人生要从哪一个方向去,可惜人生毕竟是人生,并不需要太偶像,不需要太多的偶遇,太多的转身即隔天涯的遗憾;而亲情的路上并没有塑造那么多的伟大,没有太多甜言蜜语,一切尽在不言中,需要的只是一份宁静的幸福,一份无法替代的归属感;而对于友情,我更希望的是没有太多的分离,毕竟友情也需要经营的。

或许我不是一个很称职的编剧,因为在我的剧本中没有太多的华丽言辞,没有太多的高潮与低潮的交替,更没有太多的值得期待的结局。可是这又怎么样呢,毕竟人生是自己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好好的去演绎它,得到能让自己满意的结局就好。

平淡的氛围,简单的环境渲染,平铺直达的剧情,却孕育着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一种需要中庸之美,需要简单的快乐,简单的幸福生活。

生活之美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权力的大少,经历的丰富与否;慢慢感受,用心体会,平淡中孕育着无限的幸福,坦然之心下可以看到春夏秋冬不一样的美,或许可以这样结尾吧:简简单单才是美,平平淡淡就是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快乐。

篇2:剧中人生

1、你要尽全力保护你的梦想。那些嘲笑你梦想的人,因为他们必定会失败,他们想把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当幸福来敲门》

2、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罗素

3、你不能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源泉》

4、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请回答1988》

5、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决定着一切。---卡尔-荣格

6、寂寞是一种心的疾病,单独是一种治疗。---《奥修谈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7、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卡尔-荣格

8、学习去变得缺德吧,从你旧生命的灰烬上,建立起一个新的自我。---欧文-亚隆

9、我认为有两件事人们不谈论,但是很重要。一个是快乐,另一个是美。---詹姆斯-马奇

10、每天安静的坐十五分钟,倾听你的气息,感觉它,感觉你自己,并且试着什么都不想。---艾瑞克-弗洛姆

11、我猜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放下,但永远最令人痛心的,就是没有好好地道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12、把你的安全感建立在别人身上,他们随时都可以把你撩到。

13、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心理学大师》

14、人们爱上的是与他们相似的人,或是他们曾经是的那种人,或是他们想要成为的人。---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15、“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阿甘正传》

16、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能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17、海明威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是最美好的,值得为她奋斗”,后半句我同意。---《七宗罪》

18、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素履之往》

19、怕什么?一切要来都要的来,不必怕。---《边城》

20、你在遇到挫折或暂时的失败时,你的解释方式将决定你会变得多无助或多斗志昂扬。---马丁-塞利格曼

21、一个人可以变成什么样的人,他就一定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个需要,我们称之为自我实现。---亚伯拉罕-马斯洛

22、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的徘徊的人走得快。---莱辛

23、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24、你能为其他人做的最大的善事,不是分享你的财富,而是让对方展现出自我。---本杰明-迪斯雷利

25、人的难题不在于他想采取何种行动,而在于他想成为何种人。---威廉-詹姆斯

26、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终点。---卡尔-罗杰斯

27、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卡尔-荣格

28、我喜欢早上起来时一切都是未知的。不知会遇见什么人,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泰坦尼克号》

29、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朱生豪

篇3:剧中人生

话剧通过一家六口人突然闯进一家正在排戏的剧场, 声称他们是被剧作家丢弃的角色, 他们请求导演让他们继续把戏演完, 从而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破碎而重圆的家庭却再也不能和睦地生活下去的故事。父亲发现妻子和自己的秘书“情投意合”, 便把妻子赶出家门让她和秘书私奔, 随后把大儿子送到乡下寄养。妻子和秘书后来又生育了大女儿和小儿子、小女儿。寂寞的父亲偷偷去学校看望继女, 妻子与秘书一家便举家搬到别的城市。没过几年, 秘书去世, 妻子只得拖儿带女回到原来的城市在裁缝店做些针线活维持生计。不幸的是裁缝店的老板娘帕奇夫人使计迫使大女儿当了妓女。一次继女接客时却遇上了继父, 母亲的及时到来使得这场乱伦得以避免。父亲万分羞愧下把妻子一家和寄养在乡下的大儿子带回家, 希望一家人能重新团聚。不料, 继女不能原谅父亲, 大儿子因为被父亲送到乡下, 既怨恨父亲又责怪母亲, 更无视弟弟妹妹们的存在。小儿子、小女儿两个人沉默不语、惊恐不安。一次小女儿在花园里玩耍跌入池塘淹死, 目睹妹妹被淹死的小儿子也开枪自杀, 继女闻讯放声尖笑后失踪。

在这个分裂的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痛苦遭际。家庭亲属成员之间仿佛隔着一道坚不可摧的墙, 他们之间彼此无法理解、沟通, 彼此孤独。父亲自认为是出于苦闷和让母亲幸福才让她与秘书结合;母亲认为是父亲的狠心将自己赶出家门;继女却说母亲这么说是为了取得大儿子的原谅;大儿子冷漠狂傲, 无视一切, 怨恨父亲把自己送到乡下对自己漠不关心并且责怪弟妹的到来打扰了自己的生活;妹妹恨哥哥的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父亲谴责大儿子的不通情理;继女蔑视父亲曾经出入妓院差点和自己乱伦, 对他冷嘲热讽;小儿子、小女儿惶恐不安。对于这样的一个家庭来说, 没有任何欢乐和幸福可言, 父亲束手无策, 淳朴温厚的母亲也只能痛苦而无助。最终酿成了小女儿溺水而亡, 小儿子因此举枪自杀, 继女疯笑后不知去向的悲剧。

事实的真相至此水落石出, 这六个剧中人根本无所谓好与坏, 每一个人的指责、怨恨均源于各自片面的认识和判断。而导致这种片面认识和判断的主要是基于每个人不同的评价角度之上, “知觉的最后产物——意义并不是由刺激得来, 而主要是观察者给予它的, 事情因此并不是他们原来的样子。我们关于世界以及世人的知觉是由态度的, 情绪的, 动机的和评价的因素决定的, 其可靠程度正如这些知觉是由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物所决定的一样”。父亲对妻子的“误读”使他把妻子赶走与自己的秘书结合, 虽后来极力补救, 却因此一手造成家庭的不幸。当然, 父亲当初撵走母亲其初衷也是想让她幸福, 而在母亲眼里却是狠心, 甚至对于丈夫后来的怜悯也认作是一种残忍的手段;继女目睹父亲上妓院的劣迹对他成见至深, 却完全无视父亲的其他优良品质, 始终只看到一个片面的、静止的父亲;大儿子轻蔑所有的人, 怨恨父亲把自己送到乡下却不知父亲完全是出于为了他健康成长的考虑。

他们彼此之间不能互相认同, 不能沟通。正是这无法沟通的隔膜成为这出悲剧的根本原因。但更具悲剧性的是他们明确地意识到了隔膜的存在却无力消除。因为人与人之间从本质上难以具备理解的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 都有着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标准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衡量和理解他人, 彼此便无法交流, 隔膜也越来越深。正如该剧中父亲所说:“事情就坏在这里!坏在说话上!我们大家都有一个特殊的内心世界!先生, 假如我说话时掺进了我心里对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 而听话的人照例又会用他心里所想的意义和价值加以理解, 我们怎么还能够互相了解呢?我们自以为了解了, 其实根本就不了解”。另一方面, 悲剧的出现也是由于人自我的多面性和不可把握性。个体的多变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牢靠, 人是不确定的, “自我”是不确定的, 变化莫测的生命和使其固定不变的形式之间有着不可避免的悲剧性冲突。

该剧采用“戏中戏”的结构方式, 围绕六个被剧作家遗弃的角色与正在排演剧作家作品的导演、演员间展开冲突, 演员们觉得自己已经把角色演出来了, 而剧中人却说自己不是那样子的, 讲述故事的同时讨论了舞台上的真实是否可以反映生活中的真实的戏剧理论以及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问题。艺术真实是相对于生活真实而言的, 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取之不竭的材料源泉, 它是艺术真实的依据, 使艺术真实的实现成为可能, 但这并不是说艺术真实就是对生活真实的机械复制和简单描摹, 也不是艺术家脱离现实生活的任意虚构。舞台上演员们卖弄表演技巧般的浮浅表演引起了六个剧中人的反对, 声称演员们的表演已经不是自己了。正是在剧作家和导演这样的安排中, 关于舞台上的真实是否可以反映生活中的真实的理论问题以及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答案也不言自明。所谓艺术真实“是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并表现在假定情境之中, ……艺术真实反映客体世界的主观性与诗意性……它是一种特殊的真实, 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 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它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 艺术家应该“以历史的与审美的眼光, 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做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剧末小儿子本是在演戏, 结果却在演戏的过程中真的举枪自杀了, 艺术真实、生活真实究竟哪个更真实?本是演戏, 却不知怎的演戏用的假手枪变成了真手枪, 假作真时真亦假, 悲剧就在这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中上演了,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人生即戏。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飞升, 作家只有在广泛观察与深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 认识和感悟其内蕴——主要是本质性的东西, 并加以提炼与集中, 才能创造出艺术真实”。剧作家“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做出的艺术的揭示和表现”。匠心独运而逻辑荒诞, 给予观众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剧作家面对现实, 展示怪诞, 却是荒唐生活的现实反映, 它不是歪曲生活, 而是用主人公最主观的陈述, 来表现最客观的真实, 让人惊心动魄的看到生活的真实, 揭示人类生存的困境, 耐人寻味, 发人深思。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 自从有了人类, 沟通的需要也便随之产生。它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思想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成为一种必须的、无处不在的活动。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 通讯和交通工具日益发展, 每个人都在忙着各种事情或者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电脑、电视机……前, 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却越来越难, 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人们心理上的空虚、焦虑、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我们不停地在打着电话, 不停网聊的同时却发现彼此之间见面的机会却越来越少, 尤其像“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这些特殊群体。如何有效的沟通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家庭气氛才能融洽而温馨, 儿童才能有一个心灵的港湾, 健康快乐成长, 社会也才能健康、和谐发展。

摘要:皮兰德娄是20世纪欧洲戏剧史上一位备受瞩目和争议的剧作家, 其代表作《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塑造了六个精神世界丰富, 独特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关系复杂, 争吵不断, 充满了无法避免的悲剧性冲突。本文从艺术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试图探讨该剧所揭示的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沟通的困境, 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观察去理解, 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沟通, 这才是生活的真相。《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通过几个人物的最主观的陈述, 揭示了最客观的真理, 从而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关键词:艺术真实,《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沟通

参考文献

[1]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学的体系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2]吴正仪.皮兰德娄戏剧二种[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篇4:抗日剧中的“鬼子”群演

身为日本人,在中国影视剧中扮演侵华战争的日本兵形象,身份与环境的矛盾,令人好奇他们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在中国演日本兵,他们的国人是什么态度?为此,记者特别走近这些日本群演,揭秘他们的拍戏经历以及在中国的生存状态。

日本留学生半年三次演“鬼子” 今年22岁的松田俊秀,现在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大三级在读留学生。生活中的松田俊秀清秀白净,略带腼腆,中文表达流畅,言谈举止彬彬有礼,穿着打扮大方入时。令人很难将他和剧照上那个板着脸孔、凶神恶煞的日本军官联系起来。

松田俊秀告诉记者,因为从小就对表演感兴趣,中学毕业时,他曾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学校的表演和主持专业,但是,日本留学生的身份,令他在面试时遭遇了一些“尴尬”。

在北京电影学院面试时,一位考官看完他的履历突然提问:“你怎么看待钓鱼岛问题?”毫无心理准备的松田俊秀,顿时愣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只得尴尬无比地说:“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与北电失之交臂的他,最终被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录取。

2014年11月,一位同为在京留学生的日本朋友突然给松田俊秀发来信息称,有部大制作的电影,剧组有场戏需要日本群众演员,不知他是否想试试。

根据朋友提供的信息搜索网络新闻,松田俊秀得知,这部电影名叫《浮生如梦》。影片主演除了一大批中国一线艺人,还有日本知名演员浅野忠信参演。因为心中仍然保留着对表演的小小心愿,松田俊秀决定参加面试,并顺利通过。

这场戏是在怀柔影视基地内一处日式居酒屋布景棚里拍的,松田俊秀和另一位日本群演被要求扮演喝酒聊天的日本客人。虽然只是一个没有台词的镜头,但是仍然来来回回拍摄了好几遍。

有了这一次的表演经历,松田俊秀成为各种影视公司和经纪人常联系的日本群演之一。不到一个月后,就有其他经纪人邀请他到另一部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少帅》中再度扮演日本人角色。

不过,这次他要扮演的是一名伪满洲国的日本警察。著名的“鬼子专业户”矢野浩二也参演这部电视剧。

与上一部戏全程没有台词,也没有主角出现不同,虽然这一次松田俊秀依然不知道前后剧情是什么,但是却被分配了台词。

面试、试妆、讲戏,一个都不能少 松田俊秀告诉记者,原本以为群众演员主要起背景板的作用,很容易演出,结果发现,一样有专业的要求,有时甚至要接受剃头、化丑妆等牺牲个人形象的要求,所以并不是那么好完成。

由于不同角色需要不同气质的演员,所以群众演员也是要面试和试妆的。据有抗日剧演出经验的日本人士介绍,一般来说,经纪人会先和群演们要照片,发给导演组初审,通过后才能来参加面试。

露脸较多的日本宪兵角色,通常会安排一些30岁以上、长相成熟、蓄须的日本人扮演,而太瘦弱、头发染成过浅颜色的则往往会被淘汰。

“虽然扮演日本警察和军官时,都戴着帽子,但是剧组还是把我的鬓角和两侧头发剃掉了。”松田俊秀说,为了令形象更接近战场上的日本士兵,剧组还将他的脸上打了深色粉底,看起来黑黑、脏脏的。

而扮演居酒屋里的日本客人时,剧组则要求松田俊秀穿上和服,并且用发蜡和发油给他做了一个油光锃亮的大背头造型。

通常来说,剧组都会要求演员表情动作稍微夸张些,能模仿出中国观众熟悉的那种接受过军国主义教育、凶残冷酷的日本人形象。

在他看来,很多角色都有着固定的表演套路,例如,扮演日本軍官的时候,下巴略微收低,嘴唇紧抿,眼睛稍稍眯起一些,自下向上看前方,会显得比较凶狠,不苟言笑。而双腿叉开站立,靠前的一条腿微弓,一手紧紧地握住军刀的刀柄,略微皱着眉头,则会显得十分警惕,演押送犯人的日本士兵再合适不过。

“虽然是群众演员,但仍然要提前一天入住剧组安排的宾馆,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来化妆。”

松田俊秀说,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时间,有时轮到自己那一场戏,已经是下午了。而拍完也不能立刻卸妆离开,而是要等着导演有空审过样片,确认没有问题才能收工。所以一个最终只被剪辑成几秒钟的镜头,也是至少耗费2到3天时间才完成的。

据了解影视经纪行情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剧组给本国群众演员的普遍待遇是,长期固定使用,3000元/月,包吃住;临时群众演员每天酬劳不足百元。而一个外国群演的酬劳,通常在1000~2000元/天之间,一般情况下,影视公司会将外国群众演员的酬劳全额交给经纪人,经纪人与群演间如何分钱不会具体过问。普遍的行情是,经纪人会抽走至少50%。

绕不开敏感的历史问题? 近年来,随着影视剧产业化发展,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因为成本低、观众多、好过审等原因,数量和规模都出现了“井喷”。

松田俊秀告诉记者,根据大使馆统计的在册信息,目前在京日本人超过八千人,而在京的日本留学生为一千多人,主要学习语言专业。

平日里,这些在京留学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和网上交流群。大家互相联系和分享信息非常容易。所以每次有戏要拍,就会有人在圈子里发布信息,招呼有兴趣的人一起去面试。

面对一个日本人,出演本国反派角色是否有所顾虑的问题,松田俊秀说:据他了解,身边朋友愿意参演影视作品的原因都很简单,有的是觉得好玩,想近距离了解下影视剧作品拍摄过程;有的是希望赚些零花钱。而他自己则认为,这些都是值得记忆的难忘体验。

由于在中国生活的时间相较其他同胞更长些,对中国的舆论了解得更多,松田俊秀也坦承,最初有经纪人找到自己出演反派角色时,也曾有过小小顾虑,担心会被国内的朋友知道和指责。

但是家里人却都很支持他尝试去做新鲜的事情。放假回国期间,他也曾主动向国内朋友提起过自己在中国拍戏的经历,没想到大家不仅不指责他,反而都觉得是值得羡慕的体验。

“在日本,大部分年轻人对历史和政治不太感兴趣,没有人会太过关注你拍了什么角色。”松田俊秀以个人亲身经历向记者总结。虽然最近一段时间,日本媒体也关注中国“抗日神剧”现象,但是大部分人看到,都当做一条趣闻,一笑而过。

“我本人基本不看这类电视剧”,松田俊秀和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日本群演这样告诉记者。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即使是投资越来越多,制作水平越来越严格,但是在他们这些真正的日本人眼中,抗日影视剧里面的错误和夸张成分还是太多了。

当然,对于他自己拍摄的几部剧,松田俊秀还是非常期待的。“希望能看到自己的脸出现在银幕上,哪怕只有一秒钟。”松田俊秀说,虽然并非表演专业出身,但是参演了这么多部剧后,他也不排除今后会尝试向影视方面发展。

这种想法,也令他总是想起在北京电影学院的那次失败的面试。松田俊秀说:如果有机会重来一次,他希望告诉那位考官,作为日本的年轻一代,两国摩擦和争端是他不愿意看到的。虽然他是在日本出生并长大,但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朋友,也在他成长中留下了重要的影响。摘自《凤凰周刊》

篇5:电视剧中经典台词精选

2、那些我们以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年年不忘的过程中,被我们忘记了。

3、穷是一种心态,你若一辈子坚持自己是穷人,拥有大量金钱也救不了你。——《邻室的音乐》

4、少女变大嫂,早恋变单身了,文秘变老总,一失足成行古恨。还我青春!

5、男人好色,完全是因为他比女人少了一个子宫,根本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只有当男女的怀孕几率平等的情况下,这个世界上才会有真正的平等。

6、朋友有什么义务替他保守秘密?他不想人知,就不要说,你不让他说,他才会心痒而死,所以做朋友的借出耳朵已经仁至义尽,其他的,管他呢!——《琴批》

7、生命从来不是公平的,得到多少,便要靠那个多少做到最好,努力的生活下去。——《我们不是天使》

8、能够哭就好,哭是开始痊愈的象征。——《绝对是个梦》

9、若要生活愉快非得把自己先踩成一块地毯不可,否则总有人来替天行道,挫你的锐气,与其待别人动手,不如自己先打嘴巴,总之将本身毁谤得一钱不值,别人的气也就平了,也不妒忌了。——《我的前半生》

10、人应有点远见,这样才能拯救自己,让自己的心,安详的存在。

11、如果你长得不帅,请你一定要温柔,如果你不温柔,请你一定要阳光,如果你不阳光,那请你一定要善良,如果你连善良都没有,那么,套用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明知长得丑你还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了”

12、其实有人扮演别人时,不自觉表露的正是自己。

13、生命令你这样的快乐与绝望。

14、融进银河,就安谧地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这样,才算得上善待生命,不负年华。

15、如果爱一个人,千万不要与他同居或是结婚。维持一个辽阔的距离,偶遇,可以爱慕的目光致敬,轻俏温柔,不着边际地问:“好吗?”一年一次已经足够。——《绝对是个梦》

16、你看看那俱乐部里的那些服务员,一个月块钱他们就好好站在那儿,而我呢,我只要缴个水电,这里的灯,它晚上照样会被点亮。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人人生活在这里呀。这穷人啊,他会为他下个月的薪水和房租而在那边发愁,而富人可以对他自己做个长期的规划,可是规划五十年之后,他会感到忧伤,为什么?因为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17、那些素面朝天的城市,那些洗尽铅华的容颜。

18、人为感情烦恼永远是不值得原谅的,感情是奢侈品,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恋爱过。恋爱与瓶花一样,不能保持永久生命。——《城市故事》

19、如果我一辈子穷困,你还会爱我吗?如果你一辈子努力,即使穷困我也还爱你。

篇6:美剧中常见的有趣英语俚语

1. He waved with a big cheesy grin.

他朝我挥了挥手,脸上带着那种假假的笑容,

2. Stop being a chicken and try the rollercoaster ride!

别那么胆小,来玩过山车啊!

3. You have to drive all the way uptown to get him? Man, that’s a drag.

你要开车到郊区接他?那真不容易。

4. A: Where did you buy that pen?

B: Oh this? It’s a freebie I got at the carnival.

A: 你在哪买的那支笔?

B: 这支啊?这是我在嘉年华得的免费赠品。

5. I’m going to study full-on for this next exam.

我要全力以赴准备下次考试了。

6. Love is making you go bananas.

恋爱把你变得疯疯癫癫的。

7. Dude, stop drinking, you are already hammered.

哥们,别喝了,你醉了。

8. A: Why are you so hyper?

B: I think it’s because I ate a lot of candy this morning. Sugar makes me hyper.

A: 你怎么这么亢奋?

B: 可能是因为我今天早上吃糖吃多了,糖能让人亢奋,

9. Wow, nice kicks!

哇哦,好靓的鞋!

10. I did it just for kicks.

我只是为了好玩才做那件事的`。

11. Why are you so laid back? The exam is in 30 minutes!

你怎么还是这么闲散?考试30分钟之后就要开始了!

12. I hate all of that touchy-feely stuff!

我讨厌在别人面前过分表露情感。

13. Kate Perry portrayed a dorky girl in her music video for the song ’Last Friday Night.’

凯蒂·佩里在她的单曲《上周五》MV中扮演一位呆呆傻傻的女孩。

14. Man, that English test was a doozy. I think I failed.

老兄,这英文考题太难了,我想我挂了。

15. I can’t hang out with Brian anymore, he’s become the jack of all tirades, nothing but negativity, a real bummer.

篇7:剧中人生

字号: 大 中 小

长达50集的巨片《人间正道是沧桑》,剧情的时代背景从上世纪的20年代延续到50年代。通过三十年来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关注。

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播出后,总会有人试图找出剧中角色的原型。例如《潜伏》播出后,就有人试图证明余则成是历史上哪位真实的地下工作者,而最后的结论也未必能让人信服。因为影视作品是文艺作品,当然允许从历史的真实中寻找素材,但是又不会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肯定会有艺术的再创造,形成艺术的虚构和加工。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播出后,果然猜测剧中角色原型人物的议论再次不绝于耳,但是莫衷一是,最后也没有断定哪个角色是历史上的哪位真实人物。

据媒体报道,一些观众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角色作出了与历史人物的比较。

1、杨立青——是陈赓、许光达、肖劲光、钟伟几位人物事迹的结合。在上海特科那段经历,参考了陈赓的事迹。在苏区的经历,参考了许光达的事迹。而解放战争在东北战场和四野南下的经历,则参考了肖劲光和钟伟的事迹。

2、瞿恩——参考了瞿秋白的事迹。

3、杨立仁——参考了邓文仪的事迹。

4、范希亮——参考了黄埔三期学员中出的国军名将宋希濂、戴安澜的事迹。

5、瞿母、瞿霞——参考了蔡和森一家包括蔡畅的事迹。瞿霞的狱中经历参考了帅孟奇的事迹。

6、楚材——参考了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的事迹。

7、汤慕禹——参考了汤恩伯和杜聿明等人的事迹。

8、林娥——参考了红色女特工张文秋、沈安娜等人的事迹。

9、董建昌——参考了程潜、唐生智等人的事迹。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杨立青是考入的黄埔军校第三期。而据史料介绍,黄埔军校第三期是于1924年12月开学的。在第一次东征时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编为入伍生总队留校,分驻市区、黄埔、虎门等地,担负当地的治安、勤务和警戒任务。在两广军阀杨希闵和刘震寰发动武装叛乱时,第三期学员奉命回黄埔长洲本岛,配合回师的东征军发动总攻击,继而又参加“六·二三”广州各界声援上海“五卅”惨案的反帝游行。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遇刺后,第三期学员直接参与了监管与“廖案”有关的囚犯。1926年1月,第三期学员毕业,大部分被派遣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所属的第1、2、22师任职。这些学员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来,第三期学员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将军。在抗日战争战场上立下战功的戴安澜和王耀武,就是黄埔第三期毕业生中的代表人物。而第三期中的毕业生成为解放军将领的极少,也没有一位解放军中将是黄埔三期的毕业生。本来黄埔第三期中共学员中出了两位优秀的红军将领朱云卿和吴光浩,可惜都英勇牺牲了,否则至少应该是授到上将的。可见,剧中的角色都是虚构的人物,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这是艺术创作所允许的。杨立青是如此,其他剧中人物也是如此。

但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角色原型虽然没有局限于历史上的某一个人物,却因剧中一位角色的人名与历史上的一位真实人物名字相同,从而卷入了一场意外的纠纷。

在剧中,三期六班学员中有一个加入孙文主义学会的右派学生叫汤慕禹,此人坚定反共,后来一直在国军中任职,直到辽沈战役中化装潜逃被抓获。作为杨立青的同学,他与杨立青的私交不错,并且还上船帮助打死押解瞿恩去南京的特务,救出了瞿教官,说明人品并不坏。但是,在剧中他毕竟是以右派学生面目出现的,在黄埔与左派学生打架,也想在军中升官。可巧的是,黄埔军校偏偏还真有一个叫汤慕禹的学员,不过不是三期的,而是林彪的同期同学,也就是四期的学员。这位历史上的真实的汤慕禹,1903年生于四川重庆巴县,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11月任红六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1931年3月,汤慕禹任红三军教导团团长,参与创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后任红二十五师师长兼独立第三团团长。1932年10月,在湖北荆门半边街战斗中牺牲。汤慕禹是原巴县地区牺牲的最高级别的红军将领。

汤慕禹生前照片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播出之后,那位真实的汤慕禹烈士的后人看了剧情介绍大为不满,因为在剧中“汤慕禹”竟然成了反派人物形象,容易让人与已牺牲的红军战将汤慕禹相混淆,进而对革命烈士的名誉权构成损害。因此,汤慕禹烈士的后人决定起诉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编剧、剧组及相关责任人,要求赔礼道歉、公开恢复汤慕禹的名誉和赔偿精神损失。而《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编剧江奇涛的经纪人则表示,“小说就是小说,与历史没有关系”。

据查,黄埔军校第三期和第四期的学员中,只有这位来自重庆巴县的学员叫汤慕禹。因此汤慕禹烈士后人认为,即使是编剧认为人名“纯属雷同”,也应及时澄清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位律师则认为,如果单纯名字雷同还可以理解,但同一时期同一背景的雷同,烈士家属可以要求剧组一方进行修改。

目前此事还在交涉之中,有待于后来情况的明朗,有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亮 剑》的领衔人物,其历史原型曾被认为是王近山、王必成、锺伟将军等等,其实一个人物可以有很多人物的特徵。《人间正道是沧桑》杨立青、瞿恩,其实其实也是有历史原型的.杨立青不说有具体的人物原型,至少也是综合了若干英雄的形象。

阎揆要中将、孙一中、许光达大将、廖运周少将等等,都是黄埔毕业,参加过北伐和起义,也曾在国民革命军从事兵运工作,其中有些还是从黄埔时期就一度对自己的党员身份遵照上级指示进行保密的。

孙炳文、周逸群等等,都是来自黄埔军校,而且是出色的政治、军事工作者。

董建昌这样的人物也有历史原型。有些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讨袁诸役的国民党元老将领,历经风风雨雨,有的还多次帮助过革命人士或暗自协助过正义事业,最后留在大陆或率部起义。

陈铭枢将军、柏文蔚将军、程潜将军、黄琪翔将军、李章达将军等等,都是著名爱国将领、民主人士,有的在近代革命史上资历很老。

解密杨立青原型

看了几集《人间正道是沧桑》,感觉此剧有些抽风,忽好忽坏,忽紧忽慢,导演有点乱。预览了一下剧情,发现主人公杨立青的人生经历大开大合,极其曲折,极其不合常理,因而对人物原型的兴趣远比剧情的兴趣大了很多。

剧中,杨是湖南人,黄埔三期,55年授衔中将。历史上,黄埔三期,55年授衔中将的中共将领有两人——常乾坤、唐天际。其中唐天际为湖南安仁人。

唐参加过北伐,参加了南昌起义,去过井冈山,当过游击队长,这些跟剧中杨立青都很相符。之后的经历离杨立青远了些。等到解放战争时期又和剧情贴上了,那时唐去了东北,作为不同级别的政委,参加了辽沈战役。不过唐是苦孩子出身,与剧中杨立青不符。

宋时轮,黄埔五期,55年授上将军衔。看眉眼间跟孙红雷扮演的杨立青倒真有几分相似。而且宋时轮是湖南醴陵人,富裕家庭,跟剧中人物一致。“4.12”之后,宋也曾跟党组织失去联系,他自己组织起了一支30余人的游击队,打白匪,杀土豪,后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这段经历和剧中杨立青非常相似。之后宋也参加了反围剿,而且当过红军大学的教员,在延安期间也做过军政教员,抗日战争期间,宋时轮任第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率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同日军作战,抗战结束后,作为军调代表与国民党方面有过周旋,这些都与剧中人物相符。解放战争中,宋主要在山东战场作战,与剧中人相左。

陈赓,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55年授大将军衔。剧中杨立青在上海情报工作的经历多少有些陈赓的影子。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黄埔五期,55年授衔大将。抗战期间做过抗大的教员,也有过军调代表的经历,与杨立青相近。

另外,杨立青在东北收集日本武器和督促火炮生产的情节,也很有一些朱瑞的影子。只不过朱瑞不是湖南人,也不是黄埔出身。

这些天一直在看张黎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一集一集地看,确是好东西西。喜欢里面的所有人物,也会对里面的人物一一寻找历史原型。

比如,第一主人公杨立青,我觉得有陈赓大将的影子,尤其是杨立青在上海执行暗杀任务一段,看的时候就觉得太精彩了,后来看到陈赓大将的故事,知道剧集是借鉴了他老人家不少往事。

孙红雷饰演的杨立青本来在江西做红军团长,后被孙淳饰的瞿恩调到上海铲除出卖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的叛党徒,杨立青来的上海后,以黄埔手段干掉了叛徒,而且出卖罗亦农的那个女人被打瞎了眼睛,而不死,这让国民党方面的对手杨立仁确知弟弟正在与自己直接做战。

这就是本剧较为重要的“家族反目”段落。

据刘继兴先生的博客,得知,这个剧中被杨立青打瞎的女人其实中朱德的前任妻子,而杨立青斯时正是朱德手下一员大将,这革命之残酷非现在的人所能了解,但电视剧表现出来了,就是它的伟大之处。

刘继兴是我朋友刘兴亮的哥哥,所以,没打招呼就直接引来,如出问题,打刘兴亮算帐吧,以下是刘继兴文中的故事: 1928年4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罗亦农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国民党残酷杀害。中共中央在1928年5月30日出版的《布尔什维克》第20期上,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专文,题目是《悼罗亦农同志》。文章高度评价了罗亦农的革命精神,指出:“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的楷模。反动派吴稚晖等提起罗亦农三字为之齿颤。他的死是莫大的损失!”

出卖罗亦农的是我党的叛徒贺治华及其丈夫何家兴。在嫁给何家兴之前,她曾是朱德的妻子。历史留下来的多种记述中都称贺治华生得很漂亮,杨子烈(张国焘夫人)在其《往事如烟》一书中说,贺治华生得的确妖娆,柳眉杏眼,怒中带笑,愁中见喜,见了高级负责者,热得像团火。

贺治华能流利地说英语德语(与剧中表现相符)。她原是四川开江女中教员,19岁时随同朱德赴欧洲,一同到德国哥廷根城奥古斯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后又转到苏联。在这一时期,贺治华嫁给了朱德,成了朱德的第四任妻子,于1926年生下女儿朱敏。

1926年5月,党中央决定调朱德回国去四川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考虑到国内环境恶劣,朱德只好让妻子贺治华和女儿朱敏暂居苏联。朱德回国后没多久,贺治华就让她妹妹把四旬接回了成都,改名贺飞飞。贺治华是个注重生活享受的人,婚后和朴实敦厚的朱德彼此间感情日渐疏远,此后,贺治华爱上了从法国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读书的革命青年何家兴,并再次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与之何家兴结了婚。

1928年初,组织上安排何家兴、贺治华夫妇回国,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在上海,贺治华与邓颖超蔡畅等结拜成中央妇委“八姐妹”。其时,何家兴、贺治华夫妇住的是一间大洋房。当年4月15日,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罗亦农把和邓小平等人接头的地点安排在贺治华家的楼上。罗亦农在当时是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之一,国民党悬赏3000美金捉拿之。

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贺治华此时早就叛变了中国共产党,暗地里为国民党特务提供情报,以换取利益维持她的高消费生活。听说罗亦农等人要会面的消息,她觉得发财的机会到了。于是她偷偷地去巡捕房告了密。

结果罗亦农和山东省委书记吴鬃当场被抓,前来赴约见面的邓小平晚来了一分钟,躲过此劫。邓小平立即报告了周恩来。当日周恩来立即召集特科的陈赓等人开会,通报了这不幸情况。听完周恩来介绍的情况,陈赓等人立即断定,贺治华和何家兴是叛徒。很快就从内线得到确切消息,叛徒就是贺治华、何家兴。原来,在4月15日早上,贺治华来到公共租界巡捕房政治部,自诩手中有350多个共产党员名单和地址,条件是3000美金和两张让他们想去的国家的护照(这个剧中也表现了)。罗亦农被捕牺牲后,邓小平和李维汉作出了锄奸决定,由陈赓带人执行。4月25日清晨,一队迎亲队伍来到贺的住宅前,在猛烈鞭炮声中,中央特科的红队(锄奸队)冲入贺房中,迫其交出手中党员名单后,开枪打死了何家兴和贺治华。但后来贺治华没有死,只被打瞎了一只眼睛,给国民党送到医院救治。本来红队还要到医院干掉贺,但由于国民党特务看守很严,没有机会下手。剧中,杨立青除掉叛徒的段落是孤身前往,颇有传奇色彩。

历史记录中没有写是不是陈赓亲手开的枪,但电视剧没有客气和隐晦。据:

陈赓,原名陈庶康,化名王庸。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二都柳树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参加爱国活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另,在《人间正道是沧桑》里,也特别提到1925年东征时,蒋介石为陈赓所救的事,那时的蒋介石还有宁死不屈的气势,“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到前线督战的蒋介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救了出来。”看来东征时的杨立青是不单独人物,与陈赓还没有什么关系呢? 但不知为什么1936年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就没有这样选择自杀的勇敢了。

再比如,当年的汪精卫,年轻时代可以刺杀满清大员,慷慨赴死,但在日本侵华之后却选择当了汉奷,也算贪生怕死。

比对着杨立青的人生轨迹和战场上的奇功,很多观众都认为“立青极像陈赓大将”。陈赓也是湖南人,黄埔生,参加了武昌起义、长征,在苏区时候也是师长,无论是红一军还是红四军。陈赓乃将门之后,其祖父为湘军名将,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他自幼聪慧顽皮,不仅跟祖父学了一身拳脚功夫,还养成了机灵善变,幽默诙谐的乐观性格。在当地提起陈赓,无人不晓。因为练过武功,他“统率”着前村后巷许许多多的“娃娃兵”,经常打抱不平,惩恶扶弱,据说他小时候跟杨立青一样皮得要死。不过,陈赓比立青在政治方面要成熟得早。同时也有人表示,杨立青的前期跟陈赓相似多一些,而他的后期更像上将杨至成。杨至成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当后勤部长,建立了很多军工厂,北伐时是营长,而且杨至成将军是黄埔5期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瞿秋白主持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准备转移时被捕,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辞拒绝。最后,瞿秋白英勇就义,时年36岁。瞿恩的死,几乎就是还原了瞿秋白的就义过程。因此,在各大网络论坛上,网友们一致认为瞿恩就是瞿秋白。

在观众眼里,瞿霞则汇集蔡畅、帅孟奇等众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女英雄们的影子:瞿霞与哥哥瞿恩、妈妈一起去法国留学,便是蔡畅和哥哥蔡和森、妈妈一起留洋法国的演绎;而到了后期,瞿霞从八年牢狱中出来,最终选择离开立青,则是共和国第一位组织部女部长帅孟奇的故事。

帅孟奇被抓进南京“模范监狱”4年,受尽人间酷刑和折磨,当被营救出来之后,她才得知女儿被敌人毒死,母亲被逼疯,父亲被逼得背井离乡,而在莫斯科的丈夫从报纸上看到她“牺牲”的消息后,已另组家庭,她就再也没有成家,其悲情味道甚至超过了剧中瞿霞

目前,讲述国共革命和家国故事的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在央视热播。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观众们似乎从中隐隐约约看到了历史,于是,就产生了将电视剧主人公与历史人物对号入座的欲望。那么,这些电视剧主人公的原型人物究竟是谁呢?

一声意外走火的枪声,击碎的不仅仅是湘绅杨廷鹤长子杨立仁行刺北洋政府要员的宏图大计,也击碎了次子杨立青顽劣而无忧的弱冠之年。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来自湖南醴陵的这两兄弟先后逃奔近代革命策源地广州,杨立仁通过世交楚材引荐,成为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杨立青则在广州国民政府机要人员、姐姐杨立华介绍下,结识了国民革命元老董建昌和土星共同体籍黄埔政治教官瞿恩一家,此后,他考入黄埔军校,与范希亮、穆震方等三期六班的同学结下深情厚谊。此后,杨家三兄妹与瞿恩一家,经历了信仰上的逐渐分歧,情感中的分合纠结,以及中国革命历史里每一次震荡,成全了各自不同的命运。

从《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明眼人可以窥见国共沉浮,阅览北伐革命至解放战争背后的历史烟云,更借杨、瞿两家的命运更迭,感同身受其背后所牵连的社会变迁,乃至不堪言说的正道沧桑。

男一号杨立青是陈赓?

两分钟内,绕过一整屋特工,自屋顶悬索入室,手刃出卖土星共同体早期领导人罗亦农的叛徒何家兴、贺治华夫妇后,从容脱身——这完全就是正规陆军的作战战术。在暴跳如雷后,负责暗杀和清除上海土星共同体的杨立仁忽然心生恐惧,他知道:弟弟杨立青回来了。

作为一部正剧,上述这个细节引发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拥趸们一连串的联想和推理:杨立青是谁?有人给出的答案是:大将陈赓。

陈赓这个黄埔一期学员,13岁即投笔从戎,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黄埔军东征讨伐陈炯明时,曾携蒋夜行百里,于蒋有救命之恩。1928年,赴上海从事中央特科工作。该年,土星共同体早期领导人罗亦农因遭叛徒何家兴、贺治华出卖,被捕就义。贺为朱德前妻,据传其妖娆妩媚,柳眉杏眼,怒中带笑,愁中见喜,见了高

级负责者,热得像团火——可惜热衷于享受奢华生活,为3000美金的悬赏金就把罗亦农出卖了。罗亦农被捕当日,前来赴约的太宗因迟到一分钟而躲过一劫。

随后,太宗与李维汉在周恩来应允下下了锄奸令,陈赓带领中央特科红队,扮演迎亲队,冲入贺房中,将何家兴夫妇枪杀。不过,贺治华当时并没有死,只被打瞎了一只眼睛,据传在1938年被国民党灭口。

但是,如果简单地在杨立青和陈赓之间划上等号,那就略显粗暴了。事实上,如果单从出身来看,立青的历史原型是一个多项选择题。有热心人一一查阅黄埔三期学员,发现湖南籍毕业生有121人,其中湖南醴陵籍8人。不过,这8人都是国民党将领,并不符合杨立青后来的土星共同体身份。而同期的土星共同体员8人中,唯一接近的是湖南人唐天际。此人曾做过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与剧中杨立青的经历相符。

杨立青原型的另一可能者是萧克。不过,萧克的经历比杨立青可不知强多少倍:25岁当上军长,抗日前夕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是一级将领中最年轻的一位,1955年获授上将军衔;而且,与常常“耍赖”的杨立青相比,萧克是众多开国将军中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

老师瞿恩是瞿秋白+周恩来?

如果杨立青曾经“是”陈赓,那么,在剧中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以及主持中央特科工作的瞿恩,岂非周恩来?甚至从名字上来看,“瞿恩”也隐含了“恩来”的意思。不过,更多的线索却指向另外一个历史原型:瞿秋白。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剧中,瞿恩被其黄埔学生范希亮忍痛枪决,而在真实的历史中,瞿秋白则为黄埔学生宋希濂所杀。宋希濂后来在一份料中曾这样写道:“将秋白先生处决后,我叫人买了一口棺材装殓,即埋葬在中山公园的旁侧。”

1935年,瞿秋白于福建被捕。6月18日清晨,瞿秋白被枪决前,更衣,梳洗,神色自若,并作绝命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红泉听不穷……”待见蒋介石“就地枪决”的电令,则随廖祥光至长汀中山公园,信步行至公园亭中,独享小菜四碟、美酒一瓮,酒半言日:“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随后出公园,步行至罗汉岭刑场,沿途手持香烟,用俄语高歌《国际歌》、《红军歌》,于某坟墓上盘足坐定后,还回头对刽子手说“此地很好”,然后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土星共同体万岁!”等口号,饮弹酒血,从容就义。

宋希濂为著名的国民党将领,亦是抗日名将,与瞿秋白有师生之谊。宋在奉命枪决瞿秋白之前,曾多次劝降,终因后者始终不渝而将其忍杀。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剧中,黄埔三期学生范希亮忍痛枪决昔日老师、土星共同体人瞿恩,就被认为是对此段历史的重现。

有分析说,剧中的瞿恩与瞿秋白同为黄埔教员,有文人气,是土星共同体元老,但在党内左倾时即遭冷遇,长征前被抛弃,导致被俘,就义时年龄相仿。而剧中范希亮与瞿恩关于农民土地改革的问答,简直就是宋希濂在劝降瞿秋白的对白翻版。还有一个八卦是,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与剧中瞿思的准爱人杨立华仅一字之差。

此外,也有人认为瞿恩身上有蔡和森和恽代英的影子。男二号是蒋介石机要秘书?

在土星共同体革命史的每一个重要历史现场,杨立青似乎都有惊无险地“趟”过去了。相比之下,杨立仁一角则欠圆满。他早年平步青云,几乎没有来由地,就深得蒋介石青睐,然后坐镇上海,指挥中统捕杀土星共同体。他有着强烈的救国情怀,早年亦有视死如归的英气,但加入国民党后,则在与土星共同体的周旋中处处受挫,一路败退;其对爱情追求弥久,却始终不得良缘。

从职务上来看,杨立仁的原型应为蒋介石的机要秘书邓文仪。此公亦是醴陵人,是国军党史上默默无闻的大秘书。还有人认为杨立仁的原型是文强。后者是文天祥的23世孙(又说为27世),17岁时拜会过孙中山,是太祖的姑表兄弟,他的姑母文七妹就是太祖的母亲。此人先入土星共同体,后经历次波折,脱党而入国民党,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与杜聿明一起被俘。

1950年,身为战犯的文强拒写悔过书,理由剽悍:“我曾任红一师师长兼政委,太祖是我表哥,朱德是我上级,周恩来是我老师和入党介绍人,林彪是我部下,刘少奇家离我家不到20里路。是他们没有把我教好,要写悔过书应该他们写,我不写。” 那些革命丽人们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剧中,曾协助哥哥瞿恩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后被捕入狱历经折磨的瞿霞最终没有选择初恋情人杨立青,让后者惆怅终身。此段情节,正是基于共和国第一位组织部女部长帅孟奇的故事。

1932年白色恐怖期间,帅孟奇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曾因酷刑,七窍流血,次年被判无期徒刑,押往南京“模范监狱”,直到1937年才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帅孟奇的丈夫以为她已经牺牲,在她出狱前另组家庭。此后,她再也没有成家,因为当她“不能把完美给最爱的人,就用一生来守着心中的缺”。

据《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编剧江奇涛称,瞿霞的经历集合了多位土星共同体历史上女革命家的故事,不过,究竟是哪些女革命家,却语焉不详。既然如此,那么,另外一位革命丽人也自然被“借来”对号入座——龚澎。这个出身革命世家的安徽女子是土星共同体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她英文流利、思维缜密、美丽而高贵。1943年,她与新中国前外交部长乔冠华在重庆完婚,太祖赞誉他们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不过,根据《人间正道是沧桑》开头的说法,因为瞿家母子三人曾赴法留学,因此,瞿霞的人物原型也被认为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蔡畅。身份明朗的配角

与剧中主角的“多面人”身份相比,配角们的历史原型似平明朗不少。

比如,朝秦暮楚但最终投诚土星共同体的董建昌,在黄埔军校的原型应该是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注:建国后为民革中央第一任主席),而在湖南期间的他则应是原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此外,还有说法称董其昌的原型人物为朱培德,此人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二人被称为“模范二朱”。

朱培德在东征、北伐以及中原大战中都立过赫赫战功,更在西安事变中成功说服宋美龄和平解决,从而保全了蒋介石,又避免了全国内战。“八一”南昌起义时,朱德正在其军中,他觉察朱德的举动,有意避往庐山。

至于楚材的原型,明眼人一看即知为陈立夫,后者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黄埔时任校长室秘书,南京时任中统高层,究其一生,前半生以沦为国民党在大陆的替罪羔羊为界,是位政治人物;后半生退守宝岛,潜心研究中国文化。

篇8:影视剧中继母形象分析

继母, 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男子已有子女后续娶, 续娶的妻子是原有子女的继母”[1]。在现实生活中, 有很多继母与继子女相处不来的情况,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继母与继子不是亲生, 继母不愿认真对待丈夫与前妻的孩子, 认为继子是自己与丈夫组成的新家庭的负担, 对继子进行轻则冷漠无视, 重则打骂虐待;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来自继子, 孩子认为继母闯入自己的家庭, 取代了自己亲生母亲的地位, 从心里充满抵触。所以, 继母与继子的关系存在隔阂, 也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在古今外的文化中也对继母这一形象作了深刻的刻画, 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民谣《小白菜》, 讲述自己悲惨命运和继母对自己的迫害。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继母虐待, 可以追溯到舜———五帝之一, 讲述继母勾结自己的父亲和弟弟, 要杀死舜。外国的文学作品中《白雪公主》的故事也是妇孺皆知的童话, 这个故事里狠毒的后妈是继母印象的刻板定义。关于继母虐待儿童的新闻也层出不穷, 如果讲到儿童被虐待, 被继母虐待似乎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在2007年“史上最毒后妈”事件中, 因为孩子身上有伤, 众人把矛头指向了后妈, 而后来事实证明这件事与后妈并无关系。

进入信息社会以后, 社会大众接触的媒介越来越多, 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童话故事和神话传说, 还包括手机、电脑、电视等, 人们对某一形象的了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介的形象再现。“再现 (representation) ”一词指“再次呈现”, 是“真实”世界里事物的一种映像、复制品。继母的形象在影视剧中是怎样呈现的、继母在影视剧中呈现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是否一致值得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文试图通过内容分析法, 对影视剧和现实中的继母形象进行定量分析, 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框架:外在身份, 态度框架, 心理行为, 在分析继母形象时使用这三个框架主要原因在于:

1. 外在身份

外在身份是作为一个平常人去考察继母的服饰、职业、学历等, 因为研究要对比影视剧与现实, 所以对此框架的分类着重考察继母影视剧中的外在的身份与现实生活中的是否存在差异。

2. 态度框架

态度框架关注的是作为继母与他人相处的关系如何。由于继母这个称呼是相对的, 丈夫眼里她是再婚妻子, 婆婆眼里是再婚媳妇, 只有在继子眼里是继母, 所以考察与继子的关系是本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在态度框架中, 考察另外一个重点是与丈夫的关系, 继母形象本身由于其特殊性, 与丈夫的关系的影响因素不同于一般夫妻, 继母身份可能会对夫妻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与丈夫的关系列入考察范围。

3. 心理行为

心理行为主要考察个人性格, 在研究对个人性格的定量分析后, 选择采用现阶段最为有影响力的五大人格理论。Goldberg (1992) 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 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在五个特质下各自细分几个小问题, 进行编码测量。最后从总体上描述继母在影视中和现实中呈现的形象, 并且分别阐述现实与影视错位的现象及其原因。

(二) 研究假设

1. 假设一:影视剧中的外在身份框架与现实生活中没有明显差异。

2. 假设二:影视剧中的态度框架中与继子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有明显差异。

3. 假设三:影视剧中的态度框架中继母与丈夫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有明显差异。

4. 假设四:影视剧中心理行为与态度框架中继子的关系不相关。

5. 假设五:现实生活中心理行为与态度框架中继子的关系相关。

(三) 内容分析设计

1. 样本选择

对影视剧中的继母形象的样本, 通过问卷进行提问“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三位继母形象”, 经过统计和选择统计, 一共选择出40位角色, 包括电视剧中35位和电影中的5位。电视剧包括生活剧、年代剧、古装剧、农村剧、现代剧、偶像剧等, 电影也包括故事片、科幻片等。在题材上, 样本的选择十分广泛。对现实中的继母形象的样本是通过问卷调查。问卷统计中直接接触继母人群的问卷为有效问卷, 总共调查到继母45位。

2. 编码标准

影视剧和现实生活中的继母形象采用相同的编码表, 均根据对继母研究划分的三个框架:外在身份、态度框架、心理行为, 总共细分出13个编码项目:

外在身份的编码是根据一个人平常的状况, 年龄、职业、受教育状况、平常穿衣风格、生活地区。

态度框架的编码考虑到主要探究与继子的关系, 细分为:与继子的关系、与丈夫的关系, 对这两个编码的评分分为五个阶层:1.很好;2.比较好;3.一般;4.比较差;5.很差。

心理行为根据心理学的五大人格理论, 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这五种特质分别是:外倾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其中宜人性最能反映继母的心理性格对行为产生的作用, 所以心理行为框架采用宜人性作为考察问题, 细分为:心理幸福度、愿意信任别人、愿意帮助别人、愿意顺从别人、愿意同情弱者。每一个问题根据程度的不同分别编码为: (1) 非常同意; (2) 比较同意; (3) 一般; (4) 比较不同意; (5) 不同意五个方面。

3.数据统计

制作完成编码表后, 有两位编码人员对影视剧中的每一位形象样本进行分析填表, 这两位编码人员是本专业研究生, 有着良好的专业素养。如有涉及主观倾向的变量, 由两位编码人员讨论后决定。现实生活中的继母形象采用问卷搜集数据, 由两位编码人员统计最后采用专业数据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外在身份

1. 影视剧中和现实生活中继母的年龄

在影视剧中继母年龄特征:主要在30-40岁之间和20-30岁之间, 30-40岁之间占47.5%, 20-30岁之间占35%。现实生活中继母年龄特征:主要在40-50岁和30-40之间, 40-50岁之间占44.4%, 30-40之间占40%。

2. 继母的职业

研究发现影视剧中继母的职业特征以个体和企业为主, 个体占35%, 企业占20%, 说明他们有良好的收入保障, 而现实生活中继母的职业特征以比例为35.6%的无业为主, 而在影视中占很大比例的职业个体和企业, 在现实生活中比例分别为15.6%和11%, 占很小的比例。

3. 继母的受教育状况

影视剧中学历特征:主要以本科及本科以上高学历为主。本科及本科以上的高学历占了35%。现实生活中学历特征:主要以高中为主的中等学历占24.4%, 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仅仅只有15%。

4. 继母的服装

在对服装的测量中发现, 影视剧中服饰主要以时装为主, 占了30%, 其次休闲服也以27.5%占了很大的比例。现实生活中主要以休闲服为主, 占44.4%, 而时装仅占8.9%, 所以穿着差异明显。

5. 继母的生活地区

影视剧继母生活地区中, 居住在城市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 占了80%, 城镇和农村比例都很小, 分别占了10%。现实生活中, 居住在城市的占31.1%, 居住在城镇的占35.6%, 居住在农村的占33.3%。可见, 现实生活中城市、城镇和农村比例不相上下没有明显差异, 而在影视剧中主要以城市为主。

6. 假设验证

根据研究结果, 影视剧中呈现的是:年龄为30-40之间、从事个体经营、受过高等教育、平常以时装为主、主要生活在城市的继母。而现实生活中是:年龄为30-50之间, 无业、受过中等教育、服装以休闲装为主、生活场所没有明显区别的继母。分别对基本情况进行显著性检验 (见表1) , 发现年龄段、职业、和生活环境p值均<0.05, 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学历和服装, p值>0.05未通过差异性检验, 5项编码中3项通过, 视为差异明显所以假设一致。综上所述假设一影视剧中的基本情况与现实生活中没有明显差异不成立, 所以假设一不成立。

(二) 态度框架

1. 与继子关系

与继子的关系探讨是继母身份研究的重中之重, 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经研究发现:继母与继子的关系在影视剧的呈现上和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 影视剧中的继母与继子的关系62.5%为好, 其中37.5%是“很好”, 25%是“比较好”;其次, 与继子的关系22.5%为差, 并且都是“比较差”, 没有“很差”;最后, 继母与继子的关系15%为“一般”。现实生活中, 继母与继子的关系好的比例仅占33.3%, 其中“很好”占4.4%, “比较好”占28.9%;关系差的总比例占50.1%, 其中“比较差”占42.2%, “很差”占8.9%;“一般”占15.6%。影视剧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主要以“比较好”为主, 而现实生活中主要以“比较差”为主 (见图6) 。

2. 与丈夫关系

与丈夫的关系是态度框架中的另外一个问题, 研究主要对比影视剧与现实生活中继母与丈夫的关系, 研究结果如下:影视剧中继母与丈夫关系“很好”的占32.5%, “比较好”的占55.5%, “一般”的占10%, “比较差”的占2%, “很差的”几率为零;现实生活中继母与丈夫关系“很好”的占11.1%, “比较好”的占62.2%, “一般”的占20%, “比较差”的占6.7%。经过显著性检验, 影视剧中继母与丈夫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有差异 (见图7) 。

3. 假设验证

假设二:影视剧中的态度框架中与继子的关系和现实生活中有明显差异。本研究对影视剧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 (见表2) , p值<0.05则通过差异性检验, 影视剧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 所以假设二成立。

假设三:影视剧中的态度框架中继母与丈夫的关系和现实生活中有明显差异。经过检验, 影视剧中的态度框架中继母与丈夫的关系, 与现实生活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所以假设三不成立。

(三) 心理行为

1. 影视剧中继母的心理行为

心理行为框架考察的是性格的宜人性, 具体设计问卷时分为以下几个问题:心理幸福度、愿意信任别人、愿意帮助别人、愿意顺从别人、愿意同情弱者。经过统计影视剧中每个问题的结果如下:

影视剧中继母的心理幸福度:60%为比较幸福;27.5%为一般幸福;7.5%为比较不幸福。影视剧中继母愿意相信别人:60%为比较愿意相信别人;17.5%为一般愿意相信别人;15%为比较不愿意相信别人。影视剧中继母愿意帮助别人:17.5%为非常愿意帮助;40%为比较愿意帮助;17.5%为一般愿意帮助;25%为比较不愿意帮助。影视剧中继母愿意顺从别人:45%为比较愿意顺从别人;17.5%为一般愿意顺从别人;37.5%为比较不愿意顺从别人。影视剧中继母的愿意同情弱者:20%为非常愿意同情弱者;50%为比较意愿意同情弱者;15%为一般愿意同情弱者;12%为比较不愿意同情弱者。

2. 现实生活中继母心理行为

经过统计, 在现实生活中继母心理幸福度如下:46.7%的继母为比较幸福;26.7%为一般幸福;17.8%为比较不幸福。现实生活中继母愿意相信别人:37.8%为比较愿意相信别人;42.2%为一般愿意相信别人;17.8%为比较不愿意相信别人。现实生活中继母愿意帮助别人:28.9%为比较愿意帮助别人;44.4%为一般愿意帮助别人;22.2%为比较不愿意帮助别人。现实生活中继母愿意顺从别人:8.9%为比较愿意顺从别人;42.2%为一般愿意顺从别人;42.2%为比较不愿意顺从别人。现实生活中继母愿意同情弱者:11.1%为非常愿意同情弱者;44.4%为比较愿意同情弱者;37.8%为一般愿意同情弱者;2.2%为比较不愿意同情弱者。

3. 假设验证

假设四:影视剧中心理行为与态度框架中继子的关系不相关。

对心理行为和态度框架中变量的测量, 根据程度的强弱依次分为五个标准, 分别为1.非常同意、2.比较同意、3.一般、4.比较不同意、5.不同意;1.很好、2.比较好、3.一般、4.比较差、5.很差。对假设四的验证, 是对心理行为的五个具体问题和对态度框架中问题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 得出以下表格 (见表3) :

通过表格分析得出:继母与孩子的关系与感觉幸福、信任别人、帮助别人、迁就别人、同情别人五个因素正相关。影视剧中继母与孩子的关系越好, 继母越感觉幸福, 越容易信任别人、帮助和迁就别人, 所以假设四不成立。

假设五:现实生活中心理行为与态度框架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相关。

对假设五的验证方法同假设四, 通过相关性分析, 得出以下表格 (见表4) :

通过表4得出:在现实生活中, 继母与孩子的关系与感觉幸福、信任别人、帮助别人、迁就别人、同情别人五个因素正相关。现实生活中, 继母与孩子的关系越好, 继母越感觉幸福, 越容易信任、帮助和迁就别人, 所以假设五成立。

四、结语

本文着力在探讨影视剧中与现实生活中继母形象的错位, 经过统计发现, 影视剧中的继母形象为:年龄30-40之间、从事个体经营、受过高等教育、平常以时装为主、主要生活在城市继母;现实生活中的继母形象为年龄30-50之间, 无业、受过中等教育、服装以休闲装为主、生活场所没有明显区别继母。在外在身份框架存在明显差异, 这说明影视剧中的继母形象没有明显的代表性。在态度框架和继子关系中, 存在很大差异, 根据美国学者甘姆森 (Gamson) 的框架理论, 框架既有协助人们思考或整理信息的正面意义, 又有可能会成为人们意识形态或刻板印象的主要来源, 框限了主观认知世界的活动。[2]影视剧通过错位、忽视等框架模式化再现继母形象。

(一) 错位

本文假设一关注的外在身份框架, 影视剧继母形象错位的表现是与现实生活中的继母形象不符的, 影视剧中的形象“再现”是一种意义创造的实践活动, 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媒介再现的是介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内容, 当这种再现内容的选择通过框架, 一种有意识的筛选手段达成, 并且产生周期性作用时, 久而久之人们会接受、认同再现的内容, 认为再现的虚构内容就是现实世界。

(二) 忽视

本文假设二关注的是态度框架中继母与继子的关系, 通过研究印证, 影视剧中继母与继子关系很好而现实生活中继母与继子关系比较差。影视剧在表现态度时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继母与继子的矛盾, 影视剧呈现的内容, 并不代表现实。忽视的原因, 本文在编写问卷时一并列入, 最后统计到如下结果:40%的人认为原因是“影视剧对引导舆论的作用和责任, 负面形象不能太多”, 30%的人认为“影视剧作为娱乐大众的的产物, 弥补现实生活不完美”, 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是意识形态的体现, 极力营造正面的传媒形象, 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影视中的体现;本文假设三关注的是态度框架中继母与丈夫的关系, 经过研究, 继母与丈夫的关系在影视剧中与现实生活中没有明显差异, 因为继母与丈夫的关系与继母本身形象没有明显的关系, 所以继母与丈夫的关系在影视剧中与现实生活中未被忽视, 没有错位, 也是因为意识形态不需体现与关注。

(三) 研究不足

本研究在假设四和假设五中对于影视剧中和现实生活中继母与继子关系的影响因素做了初步探讨, 研究发现, 无论是影视剧中还是现实生活中, 继母的心理性格和继母与继子的关系有正相关, 也就是说, 继母性格越好与继子的关系就越好, 反之则亦然。继母与继子关系的影响因素还有哪些?本而未能探讨, 希望后续的研究可以做到。

注释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648.

上一篇:的汽车2作文下一篇: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