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建筑法律问题分析

2024-04-11

违章建筑法律问题分析(精选6篇)

篇1:违章建筑法律问题分析

违章建筑若干法律问题分析

摘要:近几年,违章建筑的纠纷在法律实务中越来越多,若干问题在理论界也颇多争论。本文主要从违章建筑权属问题出发,认为违章建筑不能产生权利,只是可以出现占有的事实状态,并从占有理论出发着重探讨了违章建筑的租赁问题和侵权索赔问题,以期能适当解决若干理论争论,在实务上提供某些建议!

 

关键词:违章建筑;使用权;占有;相邻关系

违章建筑,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动工建造的房屋及设施。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违章建筑,是指未经主管部门的许可而擅自动工兴建的各种建筑物。然而这种观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尽科学,其并没有指明“违章建筑”中所谓“违章”的本质,只是一个笼统表面的定义,容易在指导实务中出现差错。这个将在后面论及,这里暂不做具体讨论!

违章建筑依其“违章”的程度不同,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从表面上看违章建筑建筑人有无土地使用权上说,违章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建筑人未取得土地使用权,因而也无法取得建筑许可证;二是在自己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建造违章建筑物,即虽有利用该建筑物占有范围内的土地建造房屋等建筑物的权利,但未经取得建筑许可证而擅自建设的建筑。

一、违章建筑的权属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违章建筑人对违章建筑物享有所有权,即使其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未取得土地使用权或者未经过政府部门的许可,但其所有权的取得并不因为是违章建筑而得全部否认,只是这种权利因为欠缺某些要素,所以应该是有瑕疵的所有权或者说不完全的所有权。然这种观点对于所谓所有权的概念与意义有严重的曲解。所有权是一种全面的概括的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权利,是一种统一的支配力,并不是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各项权能的简单的量的相加。黑格尔也说过:仅仅是部分的或暂时的归我使用,以及部分的或暂时的归我占有,是与物本身的所有权有区别的。……所有权本质上是自由的,完整的所有权。“[1]而按照现代民法理论,不自由或者不完全的所有权,就不是所有权[2].所以说,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存在不完全的所有权或者有瑕疵的所有权一说,认为违章建筑人对违章建筑的享有有瑕疵的所有权也是不科学的。

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虽然违章建筑人对违章建筑不能享有所有权,但应该享有使用权。因为一般违章建筑人建造房屋后自己都有使用,而且一般别人不得侵犯其对违章建筑的占有与使用。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梁慧星教授认为关于使用权能,也就是所有权中的使用权能,须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一语区别开来[3].所谓使用,是指依物的性能或用途对物加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物的使用人都是有使用权人,此为通常情形。但也有例外情况,那就是无权使用。而使用权是基于所有权的一项权能,不存在所有权便失去了所谓使用权的意义。而上面所认为违章建筑人享有对违章建筑的使用权的观点,便是混淆了使用权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一语,也是不正确的。

关于违章建筑的归属与利用问题,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不动产说。即认为违章建筑为不动产,建筑人享有产权。(2)动产所有权说。即认为作为违章建筑整体,因其违法性,所有权及其他派生的权利不得承认,但构成违章建筑的建筑材料本身作为动产是合法的,因受法律的保护。(3)占有说。即认为建筑人对违章建筑的占有,作为一种事实状态受法律保护,除执法机关依法处理外,建筑人可以对建筑物可以自己占有与一定的使用,禁止他人侵犯建筑人对违章建筑的占有。依前面的分析,不动产说是不可取的,这里不再做赘述。而动产所有权说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却也有一定的缺憾,。这个将在后面的侵权索赔问题中具体讨论。而笔者更赞同的是第三种观点,占有说符合物权法原理,是可取的。依通说认为,占有是一种事实状态,而非权利。“占有是主体对于物基于占有的意思进行控制的事实,占有首先是对物的一种事实上的控制。……不管占有人对物的控制是否具有据为己有的意思,只要客观上的控制状态形成就可以构成占有。”[4]占有可以是有本权的占有,也可以是无本权的占有。而在建筑人对违章建筑物,虽不享有所有权(本权),但由于其实际的管理与控制,也形成了一种占有,并受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随意侵犯。

在这里还要顺便讨论一下违章建筑的拆迁问题。前面提到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违章建筑就是指未经主管部门许可而擅自动工兴建的各种建筑物。笔者也批评了这种观点的不科学性。因为在指导实务中,这种观点将会引起很大的差错。中国经济时报就曾有一篇文章上指出:“违章建筑”仅仅表示他的建筑违反了地方政府(大多为城市规划局)的相关规定而地方政府并非立法机关,政府文件仅仅是行政法规,而并非国家法律,而认定是否是公民的合法财产,是必须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为依据的。“[5]该文有个观点认为违章建筑也是公民的合法财产,而既然是合法财产,便不得随意没收,当政府拆迁时,也得给予补偿。该文的立足点就是笔者上面所说到的对”违章建筑“的不科学定义。笔者认为违章建筑并不是简单的所谓未经相关主管部门的许可而动工兴建的建筑物,其本质上是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建造的房屋及其设施。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财产所有权的取得需符合法律的明文规定的要求,违章建筑并不能认为是合法财产,也不存在权利。如果依上文作者的观点,如果违章建筑的拆迁也需要补偿,那对国家又会有怎样的负担,国家又是否需要为公民的非法行为所带来的损失埋单?公民不但不会因为自己的违法活动而承担责任,甚至还可以获得补偿利益,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违章建筑的租赁问题

(一)违章建筑租赁合同的效力问题。随着时常经济的发展,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违章建筑的租赁纠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关于违章建筑的租赁合同的效力问题,多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违章建筑的租赁合同应该是有效的,首先,我国合同法关于租赁合同的规定并没有明确出租人应该是出租物的所有权人;其次,因为违章建筑的建造人对建筑的占有,还可以附带有使用,收益的权能,因而违章建筑人也可以把建筑物出租而获得收益。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首先,虽然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租赁合同中的出租人应该是所有权人,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52条却明文规定了租赁合同中出租人应该是出租物的所有权人,而且《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规也都有明文规定违章建筑不得出租。所以可以说,我国的立法例是不承认违章建筑租赁合同的效力的。其次,从占有方面来看,,按许多学者的解释,罗马法上的占有只是一种事实状态,它是“一种使人可以充分处分物的,同物的事实关系,它同时要求具备作为主人处分的实际意图。‘占有’这个词的含义是指真正的掌握,一种对物的事实的控制。”[6]而德国学者耶林也认为占有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应由法律做出保障,占有是通过事实关系来保障的。”[7]所以说占有并不是一种权利,也不可能衍生出使用与收益的权能,从使用角度看,与前面所说的,也只是一种事实状态,是一种无权使用,与所有权之使用权能是不相同

的,而所谓收益,因为没有权利依据,也是一种不当得利。综上所述,违章建筑的租赁合同因为违反法律的强制规定应该是无效的。

但就目前中国的关大农村来看,很多农村为了发展经济,积极招商引资办厂,没有经过任何规划、报批、报建,建起了大量的厂房、工棚,表面上是以厂房出资他人(多为台商、港商)合作办厂,实际上是出租厂房收取租金。从上面的缝隙来看,这样的租赁行为是非法的,不应受法律的保护。然而现实中,农村集体收入很大一部分是靠这种违章建筑出租获得的,村民的分红也就靠这一块。不幸的是很多外商赚足了钱后,有的长期拖欠租金,有的逃跑了,有的甚至留下一身债务要集体来背。这种现象目前较突出,起诉到法院,法院又无法依法保护,村民怨气大。法院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不能明知是违法建筑出租,也给予保护。另一方面,法院作为地方经济秩序与经济稳定的维护者,又不忍心看到村民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因为法院的依法办事导致村民对法院的工作的误解,是任何法院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对类似的案件,我们在审判实践中究竟如何处理,似乎是困扰法院的一个难题。然而从宏观的依法治国观念来看,这类问题并不难处理,法院并不是简单的地方经济的维护者,而应该是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只是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手段与措施上,应该灵活、机动,应该对当事人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另一方面,依法办案对于遏制当前农村正盛的违章建筑之风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二)违章建筑租赁中的租金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租金应该适当保护。即认为虽然租赁合同应该无效,但实际上承租人已租用了房屋或者场地,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仍应给予一定的补偿。而且因为租赁合同的无效不像买卖合同,可以返还,租赁是一种事实行为,租赁合同是一种继续性合同,当宣告无效时也没有朔及力,利益无法返还。在计算补偿费标准时可以按照房管部门评定的租金标准计算。但笔者认为,不管采用何重计算方法,只要对于出租人的租金要求予以了支持,就是等于承认了违章建筑租赁合同的效力,承认了违章建筑的合法性。从本质上说,违章建筑租赁合同中的出租人并不是所有权人,其也不享有租金的请求权。这是违章建筑的租赁合同不同于一般租赁合同的地方。违章建筑的租赁合同是没有本权的租赁合同(排除国家没收违章建筑后的租赁),出租方(一般是建造人)并不当然享有租金的请求权。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违章建筑出租的租金应该依照《民法通则》第130条的规定对非法活动的所得予以收缴,以惩罚乱租、冲击、扰乱正常的房屋租赁市场的行为。这个措施从法理上讲(违章建筑违章的本质)以及避免承租人的不当得利也是合适的。再回到上面说的中国农村的`情况,从村民角度看,这样的措施从感情上讲也是难以接受的,但正如前面所说,法院的职责是依法办事,而且这样处理对于遏制违章建筑之风,维护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是更有利的。

(三)违章建筑的侵权索赔问题

当违章建筑遭受他人侵害时,侵害人是否学要负停止侵害、赔偿等责任,实务中有不同的意见。有一种意见认为国家(法院)保护的应当是合法权益,对违法的民事行为带来的权益,法院不应当保护。而违章建筑没有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违反了《城市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此产生的利益,国家不应该保护。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违章建筑虽然在未得到相关部门批准之前不是合法建筑,但违章建筑不是人人皆可毁损,对违章建筑只能通过法定程序由法律授权的相关部门处理。拆除、没收违章建筑是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是行政机关履行行政职责的行政执法行为。除此之外,其他单位和个人擅自拆除、侵占或毁损违章建筑的做法显然是于法无据。从另外一个方面说,非法财产并不能因为其非法而可被他人任意剥夺,如果法律允许的话,则会造成私权的泛滥(比如抢夺他人占有的毒品、非法枪支也可以被允许了)。因此,擅自拆除、毁损或侵占他人占有的违章建筑也是违法行为,构成了民事侵权,对由此违法行为而给他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行为人当然应该承担民事责任。

然当违章建筑遭受侵害,当事人向法院提请诉讼时,又应该以什么为理由与根据呢?前面有说过有一种观点认为违章建筑人对于违章建筑中的建筑材料等享有动产所有权,从这个观点出发,当违章建筑遭受侵害时,受害人就可以提请侵权之诉。但是提请侵权之诉并不能真正保护违章建筑人或占有人的权益,因为动产所有权说只承认建筑人对于建筑材料等的权利,却不能保护建筑人以及某些情况下后来占有人对整个违章建筑的利益。因此这个观点是不可取的。而笔者认为可以提请占有之诉。对于违章建筑,尽管不能产生权利,但可以占有之(一般是建造人)。那么,如前面所说,占有只是一种事实状态,不是权利,更不是物权,如何能够获得物权法上的保护呢?有学者认为,占有作为一种事实状态体现了财产秩序,占有的现状也构成了一种社会生活秩序。法律之所以要保护占有,并不一定为了寻求对真正权利的保护,而是为一种维护财产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稳定[8].我们认同这种观点,正如周先生所指出的:占有在罗马法上受令状的保护,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制止暴行,维持秩序,占有具有特殊地位不过是间接“沾了光”,如果真的以保护占有为目的,则占有令状早该成为对物诉讼,不可以对任何持有物件的人提起了。“

[9]为了达到维护经济秩序这一目的,法律要对占有线装进行维护,制止采用各种暴力侵夺他人的占有,包括不法占有的行为,以贯彻占有制度所体现的“任何人不得以私力改变占有的现状”的原则。其实从占有角度出发,也是上面所讨论的行为人侵害违章建筑需负民事责任的根本缘由。

但需要注意的事,违章建筑的占有之诉与一般的占有之诉又有所区别。首先,当事人向法院提请占有之诉时,并不能要求行为人恢复违章建筑的原状,或者说法院不能支持恢复原状的请求。因为违章建筑由于本身的违法性,一般需要被拆除或者没收,也就是说法律不允许它的存在。在违章建筑被毁损后,如果法院支持重建违章建筑的请求,则显得荒谬了。其次,违章建筑受侵害后的赔偿范围也有其特殊性,因为违章建筑的违法性,行为人所侵害的并不都是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所以,赔偿的数额具有有限性,不是全额赔偿,而应当是部分赔偿,即只对擅自毁损行为扩大的损失,进行适当的赔偿。

另外一个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司法实务中,当违章建筑受到他人的不动产侵害或者侵害他人的不动产时,很多都是主张适用相邻关系的规定。然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所谓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一方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时,享有要求另一方提供便利或者接受限制的权利。可见相邻关系的主体不管是公民还是法人都必须是相邻不动产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对不动产享有民法权益。显然,由于违章建筑物不能产生所有权也不能产生使用权,因此解决此类纠纷也不能适用相邻关系的相关规定。

注释:

[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68页。

[2]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精萃-梁慧星文选》,法律出版社版,第135页。

[3]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法律出版社版,第114页。

[4]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版,第795页。

[5]魏雅华:“‘违章建筑’就可‘杀无赦’吗?” ,中国经济时报,/7/16。

[6][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0页。

[7]Rudolf von Jhering,Ueber den Grund des Besitzschutzes,p?79。

[8]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09-810页。

[9]周:《罗马法原论》(上),商务印书馆版,第408页。

篇2:违章建筑法律问题分析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这一规定有力地遏制了违章建筑的生存和蔓延,保护了开发、建设单位的利益。但是,在实践中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却往往忽略对房屋的鉴定环节,直接以被执行人有无房屋证照作为界定违章建筑的依据,即对无证照房屋一律视为违章建筑。实际上,认定是否是公民合法财产,必须以国家的相关法律为依据。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分别是处理城市和乡、村庄违章建筑的行政主管部门,拥有对违章建筑进行处理的行政执法权,当然也是违章建筑的确认机关,即便是人民法院也无权在审理和执行案件过程中确认违章建筑的性质。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笔者认为,对违章建筑的认定应同时考虑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

(一)关于实体法依据

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根据法的内容进行划分的结果,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是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的内容,以实体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是实体法,以程序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是程序法。

从实体法看,目前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界定违章建筑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从属性上看,建筑物必须以土地为依托,离开了土地,建筑物不可能存在,依靠土地管理法加强土地用途的管制可以有效地限制违章建筑;从违章问题严重程度看,城市的违章建筑确实要比其他地方违章建筑突出,依照城乡规划法可以处理大部分违章建筑。但仅仅依据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两部法律所界定的违章建筑,适用范围较窄,事实上,我国法律对违章建筑的限制很多,范围也很广。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水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河床、河滩内修建建筑物”;为了加强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禁止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还有,铁路法第四十六条、民用航空法第五十八条、文物保护法第十一条、环境保护法第十八条、港口法第四十五条、防洪法第二十七条等实体法条款,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相关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作出了限制性规定,有关职能部门在界定违章建筑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实体法。

(二)关于程序法依据

程序法是实现实体法目的的手段和方法,程序法、实体法一样具有“独立的价值”。法定的建造程序是加强建筑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限制、引导建筑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因此,界定违章建筑还应结合有关建筑建造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

目前,我国有关建筑的建造程序的规定,包括建筑法、城乡规划法及国务院颁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部颁布的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其中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第二款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第三十九条规定:“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款规定:“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对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三款规定“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

二、违章建筑处理中的几个问题

违章建筑作为违法行为人违法的结果,对违章建筑的处理体现在对行为人的处理及对违章建筑的处置上。违章必究是一法治原则,否则会放纵违章。正是因为对违章建筑处置的软弱,才导致了违章建筑像毒瘤一样蔓延。

违章建筑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与我国人口多、就业岗位少、人均居住面积、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建筑管理审批不规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鉴于这些原因,笔者认为,对待违章建筑应当区分形式违法和实质违法。形式违法是指仅仅违反程序法的建筑物的建造,实质违法是指违反实体法且情节严重的。对建筑物的拆除是对物权的排斥,与物权法定相对应,属于民事法律基本制度。对违章建筑拆除处罚的立法符合立法法第八条第(七)项法律保留事项。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随意扩大违章建筑拆除的范围,应属于超越立法权。现笔者对涉及违章建筑处理中的以下三个问题略陈管见:

(一)对城市违章建筑在拆迁补偿中的处理

在城市房屋拆迁中,有人认为没有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就是违章建筑,违章建筑就不予补偿。笔者认为,这种一概而论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理论依据,更脱离我国实际。颁发房屋所有权证即不动产的公示,通过公示使得该权利成为对世权,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的能力。反之,未经登记也不能因此否定其所有权。旧城区系历史形成,它记录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经济还很薄弱,城市规划和建设处于低层次状态,但人口数量不断膨胀,满足住房需求总体靠居民自行解决,例如许多旧城区的“棚区”。这种自行解决的住房未经任何审批许可,或为居民遮风挡雨的居所,肩负着政府应当承担但无力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将其作为违章建筑在拆迁时不予补偿的做法,无疑会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1987年之后的房屋普查登记,由于多种原因,仍然存在遗留的无照房屋存有违章建筑嫌疑的,应当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由城市规划部门进行认定,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当事人有权就该处理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笔者认为,对于没有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在拆迁时应区别对待:

(1)1987年房屋普查之前建造且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必须,应当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认定其合法性。

(2)1987年之后建造,仅取得部分审批许可的,只要不属于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建筑物,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这里的“适当补偿,应当理解为假定合法的市场价扣除补办手续应当缴纳的税费。

(3)1987年之后建造,没有取得任何审批许可的建筑物,只要不属于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建筑物,也应当给予适用补偿。这里的“适当补偿”,应当理解为假定合法的市场价扣除补办手续应当缴纳的税费及罚款。

(4)1987年之后建造,没有任何审批许可且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拆迁时不予补偿。

(二)对违章建筑行为人的行政处罚

根据城乡规划法六十四条的规定,对违章建筑的行政处罚包括限期改正并处罚款、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建设并处罚款。三种处罚方式看起来属于行政自由裁量权,但是,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充分考虑比例原则,即违法严重程度与行政处罚轻重成比例。笔者认为,对违章建筑行为人的处罚具体包括:

1、相对人没有实质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仅违反程序法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限期改正并处罚款的处罚。

2、相对人实质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或者违反城乡规划情节严重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关于违章建筑的强制拆除

一般情况下,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具有违章建筑处罚的强制执行权,更没有规定强制拆除权。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又容易伤及无辜,因此,立法机关对行政强制执行权非常慎重,目前我国只有极少行政机关拥有行政强制性。

行政机关对违章建筑没有强制执行权,并不代表不能依法强制执行。行政机关作出责令拆除的处罚决定后,被处罚人不起诉也不履行且已超过起诉期限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若干解释》)第87条第1款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业执行。”这两条规定表明了具体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执行力,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不停止执行包括当事人自愿接受执行、行政机关责令当事人执行和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不包括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根据《若干解释》第88条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因此,当事人既不起诉又不履行且已经超出起诉期限是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虽然法律规定诉讼期间和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但是,人民法院不得在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尚存在司法救济权期间受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申请。

一、凡属下列行为之一者,则属违章用地:

(一)使用的土地未经市规划局(或被授权机关)批准,未领取使用土地 许可证或临时用地许可证的;

(二)擅自改变用地位置或扩大用地范围的;

(三)转让、交换、买卖、租赁或变相买卖、租赁土地的;

(四)擅自改变用地性质的;

(五)临时用地逾期不交还的;

二、凡属下列行为之一者,则属违章建筑:

(一)未经市规划局(或被授权机关)批准,未领取建筑许可证,擅自施 工的;

(二)擅自改变经批准的设计施工图纸施工的;

(三)擅自改变建筑物的规模或建筑物使用性质的;

(四)临时性建筑物逾期不拆除的。

三、违章处理办法:

(一)经检查确认属违章用地或违章建筑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在接到规划、城管部门的违章处理通知书后,必须立即停工,听候处理。对不服从制止的,各有关部门应按规划、城管部门的通知协同处理;基建施工管理部门吊销其施工单位的施工证书;开户银行停止拨款;供水部门停止供水;供电部门停止供电;房管部门不予产权登记,公安部门不予办理入户,工商部门不发或吊销营业执照;规划部门停止办理用地、报建业务,直至结案为止。继续违章抢建的,要加重处理,强行拆除或按每平方米罚款一千元。对情节恶劣或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者,则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二)凡违章用地,一律限期退出,并给予罚款,建筑物给予没收或拆除。罚款金额按用地面积每平方米三百元计算,并没收其转让、买卖、租赁或变相买卖、租赁土地的全部违章所得。

(三)凡违章建筑,视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程度,分别给予限期拆除、没收或罚款的处罚。

1、经市规划局审定认为可以保留的,经罚款后可补办手续。违章建筑罚款,按违章建筑面积或长度计算。属临时性建筑,每平方米罚款二百元;属永久性建筑,每平方米罚款六百元;永久性建筑物屋顶违章搭建的每平方米罚款三百元。凡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九日以后的私人违章建房,超过三层以上部分及扩大占地部分,均应拆除,三层以下违章部分每平方米罚款五百元。

逾期交纳罚款者,每天加收百分之五的滞纳金。

2、经审定限期拆除,逾期不拆者,应强行拆除,以料抵工,并予以通报。如不能以料抵工者,拆除的全部劳务费由违章者负担。

3、对参与违章设计的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处理: 对设计单位除没收其全部设计费外,并给予每平方米罚款十元;对违章施工单位的罚款,按工程总造价的10%计算;今后再继续违章设计或施工者,在半年内停止承担任何设计任务和施工任务,情节严重者,由市基建办吊销其设计或施工证书,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四)对违章用地的单位或建设单位的负责人,直接责任人或违章个人,视违章情节轻重和造成损失的大小,分别给予警告、罚款、行政处分。对违章的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罚款,每人五百元.四、各用地、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应接受规划部门及城管部门的检查监督。被检查的单位或个人须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阻挠或刁难。各管理区、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应对辖区内的违章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制止。

五、各级规划和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或行政处分,直至提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六、本办法原则上适用于宝安县。

七、本办法由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八、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过去本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规 定,如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中心城规划区违章建筑清理整顿处理意见的通知

袁州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

市中心城规划区违章建筑清理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市、区、乡(镇、街道、场)及各督查组对违章建筑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和分类统计,目前,清理整顿调查摸底阶段的工作已基本结束,即将进入集中清理、重点整顿阶段。为进一步搞好市中心城规划区违章建筑清理整顿工作,经市政府研究,现将处理意见通知如下:

一、关于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章建筑处理 1、2003年8月25号以后出现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

2、在近期规划建设地段以及规划道路及两侧50米范围以内的建筑,视为严重影响规划的违章建筑。主动拆除其违章建筑的,按10元/平方米补偿拆房劳务费;未主动拆除但近期可不拆的,按10元/平方米收缴罚款,同时签订协议,保证城市建设需要时自行无偿拆除。

二、关于城镇居民违章建房的处理

1、未经规划批准,已办理了用地手续但未开工的,用地手续一律由原批准单位收回,不得建设。

2、房屋已经竣工的,土地按375元/平方米的标准补交土地出让金,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房屋按建筑面积80元/平方米收缴规费和罚款。

3、房屋还未竣工且不严重影响规划的,可以完善手续,按标准补交出让金、规费及罚款后继续施工。

4、在规划控制区内、7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外(主要是宜湖路两边),城镇居民建房按中心城区内的标准处理。还未完工的,停止建设,允许将在建房屋转让给本地农民,按农民建房的规定进行处理。

三、关于农民(含菜农)违章建房的处理

1、未经规划批准办理了建房手续还未开工的,用地手续由原批准单位收回,确需建设的,按农民建房管理办法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2、当地农民(含菜农)符合一户一宅要求,房屋已经建成,并占用非耕地的,按有关规定收取工本费,占用耕地的,按10元/平方米补办占用手续;所建房屋按建筑面积20元/平方米收取工本费和罚款。还未完工的,按标准交纳费用和完善手续后,方可继续建设。

3、当地农民(含菜农)超过一户一宅标准,或者是外地农民在规划区内建房的,按城镇居民的标准进行处理。

四、关于拆迁户建房的处理

经核实,确属拆迁户本人在规定的拆迁安置用地内建房的,土地按有关规定收取工本费,房屋按建筑面积10元/平方米收取费用。拆迁户不在规定的拆迁安置地内建房,或者不是拆迁户本人建房的,不享受拆迁户政策。

五、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

1、违章建筑分类不明确的,各督查组要及时到市规划局进行违章建筑类别认定。

2、未经规划批准、有关部门办理了建房手续的,所建房屋一律由原批准部门负责按规定处理,需要拆除的,要按时拆除,需要补交费用和罚款的,必须及时上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否则,将由财政直接扣款,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篇3:浅析违章建筑的法律适用

在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实践中所指的违章建筑主要是指以下9种建筑:1)未取得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许可而擅自施工的工程,或虽有规划许可证,但未按批准内容施工的工程;2)未取得施工许可而施工或虽有施工许可,但未按批准范围、内容施工的工程;3)在批准期满后仍不拆除的一切临时性建筑和构筑物;4)在现有房屋的四周、院落、屋顶、阳台等处擅自搭设的附属建筑物;5)未经批准在城市人行道、马路边搭建的固定建(构)筑物;6)未经批准占用过道、人行道、巷道、梯道等修建的房屋及其他设施;7)私人在城市擅自占用国有土地和在农村非法占有集体土地新建、修建和扩建的建(构)筑物;8)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或擅自在城市公共绿地内建成的建筑物及附属设施;9)其他违反规划建设法律、法规的建筑物、构筑物。

从当前对违章建筑的执法实践活动来看,处理违章建筑时引用较多的法律条文是《城市规划法》第40条和《建筑法》第64条的规定,但这两个法条都缺少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补充,致使操作中比较难以把握。为此,根据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1 《城市规划法》第40条的具体适用

在如何处理违章建筑问题上,曾有人提出按照《城市规划法》第39条,第40条的精神,设立一个“根本性违反规划”的概念作为判定对违章建筑是拆除还是责令补办手续或限期改正的依据。这是以一个新的模糊概念取代原来的模糊概念,操作起来仍然难以把握。为了解决执法实践中的操作性问题,对如何执行《城市规划法》第40条提出如下12条具体操作标准,与同行们研究讨论,同时也希望《城市规划法》在修改为《城乡规划法》的过程中,认真将这一问题具体化、明确化,使之更加科学。

1)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对在《城市规划法》实施之前建造的,不拆不会造成“八个直接影响”(即直接影响交通、消防、市政设施、房屋维护、绿化、环保、市容观瞻、邻里居住条件),结构尚可(砖木三等以上)的手续不全房屋,原则上应承认其产权,责令其补办相关手续。

2)凡在《城市规划法》实施之后建造,手续不全,不拆尚不会造成“八个直接影响”,结构在砖木三等以上的房屋,如是住宅用房,应当允许其继续存在。可以通过改正达到补办手续标准的,应准予其改正并补办手续;难以改正的,则维持现状,但必须要产权人保证遇有公共利益需要拆除的,原则上予以无偿拆除。如是非公共利益需要拆除的或产权人、居住人住房确有困难的,按城市住房困难保障的政策解决安置问题。

3)建造时间已满20年,手续不全并且不拆会造成“八个直接影响”的,原则上应予拆除,但要给产权人按经济适用房标准予以补偿安置。这样做,主要是执法时效问题,一幢房屋放在眼前,即使是违章也已20年未予拆除,就如同刑事犯罪分子过了20年追诉期也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一样的道理。

4)《城市规划法》实施以后建造,手续不全且构成“八个直接影响”之一的房屋,无法通过自行改造达到无害标准的,均应认定为违章建筑坚决予以拆除。能通过自行改造、整改、消除“八个直接影响”的,可以在批评教育并适当经济处罚的基础上,责令其补办相关手续后承认其房屋所有权。

5)虽有合法手续,但构成侵害他人相邻权的房屋,不能由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做违章房屋处理,应告知利害关系人依据《民法通则》第83条的规定,由人民法院通过庭审查明事实,依据《民法通则》和物权法规的规定做出相应的判决。这就可能是改正,也可能是全部或部分判决拆除。对此,行政机关原则上是配合法院工作,协助执行法院的生效判决,争议本身仍是由法院依法处理。

6)已取得全部建房手续,但办手续的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导致发证错误的,原发证机关一般应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予以处罚,直至撤销、吊销做出的许可,依法拆除该违章房屋。如是行政许可机关的错误导致许可被撤销的,如拆除违章建筑时要给予合理补偿。但如果该房屋对公共安全没有直接影响,原则上不宜翻旧账,没有纠缠之必要。

7)对城市规划、交通、卫生、消防安全有严重影响且无法整改消除影响的违章建筑,应立即拆除;对违章建房出租、出卖者,视其违章情节,予以拆除或没收。各施工单位的临时设施,在施工完成后(或在临时设施期满后)应自行拆除,不得转让或改变用途。逾期不拆除者,处以罚款并强行拆除。

8)凡私自协商租用农村土地,修建房屋或堆物作业影响生产和城市统一规划的违章建筑,应责令租用单位限期将土地归还农村;个别特殊情况确需补征土地的,由占地单位及负责人做出书面检查。同时写出补征土地申请,送建设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国家基本建设征用土地有关规定,逐级上报批准。

9)凡没有施工许可证而修建的房屋,若在建设过程中,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曾发出书面停工、改工通知,但建设单位(或个人)拒不执行,构成违章建筑的既成事实,并对城市规划、市容、交通、消防安全等产生一定影响的,应予拆除。如果拆除损失较大,可由违章单位及其负责人(或私房主)做出书面检查后,视其情节,处以工程总造价一定比例罚款,暂缓到国家建设需要时无偿拆除,占用土地按规定加征土地使用税。如果该房屋系商品房项目,则应禁止其出售,防止其将违法风险转嫁给购房者,已出售的,应依法确认买房合同无效。如购房者明知该房系违章并禁止销售的房屋而坚持购买的,其权利不受法律保护。

10)凡擅自占地修建的房屋,并属于建房资金、材料来源不符合规定,但暂时对城市规划、市容、交通、消防安全影响不大的,责令违章单位及其负责人或私房主做出书面检查,由城市规划部门将其确定为违章建筑后,暂不拆除,并由房管部门另案登记,待国家建设需要时无偿拆除。占用的土地应按规定加征土地使用税。

11)单位或个人确因住房紧张,在自己房地产范围内,未办理施工许可证,自行改变房屋结构、增搭附属设施,对城市规划、市容、交通、消防安全不产生严重影响者,应由违章单位或个人做出书面检查,并写出情况报告,交城市规划部门审定后补办手续,再到房屋管理部门进行产权登记后不作违章房屋对待。

12)人行道、马路边搭建成售货亭(棚)等,若对城市规划、市容、交通、消防安全影响不大,由城市规划部门将其确定为违章建筑,暂不拆除,待城市建设需要时无偿拆除。

由于违章建筑的情况比较复杂,各地规定和处理不尽相同,因此,具体处理时既要考虑到有利于城市规划、市容整洁、交通、消防安全等,减少违章建筑出现,又要考虑到我国国情和各地区实际情况,以求得到正确合理的解决。

2 危害公共利益的违章建筑的判定标准

实际工作中,有人以前述的“八个直接影响”认作是“危害公共利益”而对相关违章建筑主张拆除。对此,文中认为上面提到的“八个直接影响”虽是对手续不全建筑的社会危害性的判断标准,但“八个直接影响”不是整齐划一的,其中有的影响应属公共利益的范畴,应予从严处理;总之不能一概而论。其中对影响市容景观和绿化是否是公共利益,目前有较大争论,应提倡持慎重态度,因为“寒不择衣”,无法追求服饰的美观,市容景观应随社会经济发展到小康水平之后,方有可能不断提高地位而成为公共利益。至于邻里居住条件更属个案,而交通、消防、市政设施、房屋维修、环保是否属公共利益也要因地因事制宜加以从严把握。对此,依据对《城市规划法》、《建筑法》、《城市绿化条例》的理解拟定如下两大类20条具体标准,凡属该20条之内的违章建筑,应认定为危害公共利益,原则上应考虑依法拆除。如遇拆迁,则应是无偿拆除,不予补偿。

第一类——从违章建筑所在位置确定应予依法拆除:

1)违章建筑位于现有城市道路、公路和隔离绿带内的;

2)违章建筑位于城市道路和公路规划红线及其隔离带内的;

3)违章建筑位于现有铁路交通、隧道两侧安全保护区内的;

4)违章建筑位于电力线(架空电力线路和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而无法由违章方出资调整线路的;

5)违章建筑压占地下管线和位于管线安全保护范围内的;

6)违章建筑位于河道、海塘管理控制范围内的;

7)违章建筑位于城市高架道路桥孔和桥梁引桥下的(为高架道配套的建筑除外);

8)违章建筑位于城市公共绿地(含公园、街头绿地)、生产绿地、专用绿地(含住宅区绿地、庭院绿地、单位绿地)等保护绿地并无法调整的;

9)违章建筑位于城市规划绿地内并无法调整的;

10)在按照规划建成的地区和规划保留的旧区居住街坊、里弄、花园住宅、公寓,擅自插建、扩建(含加层)各类建筑物的。

第二类——从违章建筑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程度确定应予依法拆除:

1)违章建筑严重影响消防车、环卫车、救护车通行的;

2)违章建筑严重阻塞消防、地下防空通道的;

3)违章建筑严重阻碍经市政府批准的重要无线电微波通道正常运行,且无法经技术调整加以解决的;

4)违章建筑有碍于永久性测量标准的;

5)违章建筑有碍于国家安全和国防设施的;

6)违章建筑位于机场控制区范围内,有碍于航空安全的;

7)违章建筑位于商业区和其他人流众多地段,严重影响交通的;

8)违章建筑位于广场、公共活动场地上及位于规划核定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区域的;

9)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后,基地内的施工临时设施在规定时间内未自行拆除的;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应依法拆除的违章建筑。

摘要:就违章建筑的定义、类别,尤其是对处理违章建筑的法律适用,结合执法实践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危害公共利益的违章建筑判定标准进行了介绍,以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法工作的规范。

关键词:违章建筑,城市规划,判定标准

参考文献

篇4:对违章用电的查处问题分析

关键词:反窃电问题分析

1违章用电问题

1.1窃电案值攀升近年来,受利益的驱驶,窃电如传染病一样,不断蔓延至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除原来的主体外,部分美容美发、餐饮、洗浴中心、娱乐场所、集体企业、租赁承包企业、以及个别国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也加入窃电行列,使电力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窃电损失的电量有数十亿千瓦时之多;更具特色的是部分农村电工、企业电工乃至供电企业的职工加入其中,他们扮演了技术传递和信息传递的角色,使窃电方式从单兵作战发展到有组织、有预谋的群体作战:这样一来,窃电主体点多、面广、线长,窃电案值直线攀升,防不胜防。

1.2窃电技术更高从全国各地查获的窃电作案手段上看,窃电方式以由较原始的窃电方式(如私拉乱接无表用电、绕越电能表用电、私自开启电表接线盒封印和电表大盖封印用电和损坏电能表以及计量互感器用电等)已发展到现代化高科技术含量的智能型窃电方式,如使用倒表器窃电、使用移相方式窃电、使用有线远方控制和无线遥控方式窃电等。由于高科技含量的引入,利用电能表的物理原理,通过改变电流、电压、相位和安装接线等四个方面的参数,分别采取断流和欠流、失压和欠压以及通过移相和改变接线等方式,达到使电表转慢、停转和反转的窃电目的。此类窃电非常隐蔽,一般难以发现。另外,从另一方面看,窃电技术的研究和窃电产品的开发日趋专业化,社会上已出现了窃电技术研究机构和窃电产品的生产厂家,加上窃电者的运用,基本上形成了科研技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1.3对窃电者打击不力一般来讲,窃电者(个别除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关系和背景,有的与黑社会势力有染:有的与地方政府官员有密切的关系:有的与乡村电工、电力企业职工内外勾结。因此,窃电者往往气焰嚣张,态度蛮横。为防止窃电行为被抓获,除对大门加锁作为第一道防线外,在厂区内放养狼狗充当第二道防线和报警哨兵,除此之外,门卫室还有人值班并有信号专线及时通知配电室人员破坏窃电现场,从而逃避被抓获。更有甚者拒绝接受检查,并对用电检查人员和公安机关联合办案人员大打出手,公然暴力抗法,严重威胁着办案人员的安全。

2用电检查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2.1用电检查队伍远远跟不上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中国的电力事业尤其经过20年的发展,无论在电源建设、电网建设和用电客户的增长上,都向前迈了一大步。有的地方用电容量和客户量比以前翻了一番还要多,而用电检查人员的数量基本没有增加,显然在人员的数量配备上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2.2用电检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反窃电技术装备还有待提高电力出现相对的富裕是从90年代末期开始的,在长期电力紧缺条件下形成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用电管理思想根深蒂固的留在部分用电检查人员心中,他们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变观念的意识上明显落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私营企业、股份合资企业和租赁承包企业的出现,受利益的驱使,各式各样的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相继出现,这一现实已郑重地告诉大家,要抓好用电管理工作,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管理好用户。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虽然加强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培训和配备了部分相关的检测设备,但还不能满足要求。

2.3用电检查工作和反窃电工作目前还处于自发性和区域性的防范阶段随着窃电势力在全国各地的不断蔓延,以各地区、各省市为中心的打击窃电工作相继开展,但全国性、统一性的反窃电工作研讨和打击行动才刚刚启步。

2.4供电企业的位置问题在电力部未撤消以前,供电企业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切特性:另一方面,又代表国家行使电力管理职能,协调和处理电力供应与使用中发生用电纠纷,具有管理特性。随着电力管理职能的移交,电力企业已真正成为一个企业,同其它企业回到同一个起跑线,具有平等的法律主体。所以,电力企业的一切面貌和表现方式只能以企业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就是越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这在电力纠纷案例中尤为明显。

2.5用电检查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窃电者因有明显的利益驱动,加上各种势力和因素的暗中相助,往往态度极其蛮横,有的甚至大打出手,而用电检查人员凭的仅仅是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和正义感开展工作,他们手无寸铁,人身安全严重受到威胁,全国已发生了多起因窃电者殴打用电检查人员至残的案件。

2.6用电检查工作中的程序问题在日常的用电检查工作中,检查人员对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事实的判定是较为准确的,但往往会忽略执行程序的合法性。在供电企业败诉的许多案例中,有很大部分是由于工作程序不合法造成的;个别特例是在案性的处理、执行过程中供电企业严重越位或严重违规引发新的供用电纠纷,电力企业由原告变为被告,最终导致败诉的尴尬局面。因此,在进行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查处的过程中,用电检查的工作程序和问题的处理程序与窃电的真实性一样重要,供电企业要从那些因程序不对而败诉的案例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重演。所以,在进行用电检查工作时,必须作到以下几点:①必须按要检查的内容填写《用电检查工作单》,并经批准后方可赴用户执行任务;②现场检查不得少于两人:③到用户现场必须出示《用电检查证》,并叫用户派人随同检查:④检查完毕,用户应在《用电检查工作单》上签字;⑤对有明显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用电检查人员应向用户开具《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或(违章用电、窃电通知书>,要求用户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处理;⑥除现场检查确认有窃电行为的,可当场中止供电外,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停限电。

3对违章用电的处理

3.1打击窃电必须坚持防范和查处相结合的原则因电网遍布城市、农村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个企业和百姓家庭,因而,窃电具有点多、面广、防不甚防等特点,尽管在打击窃电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所抓获的窃电也只占到总窃电的10%~30%左右,更多的窃电者还未被抓获。换一个角度看,与其敞开大门让窃电者开始行窃后去抓它,不如关好大门不让窃电者入室,所以提高计量装置的防窃电能力,关好电的大门,是最基础、最积极,也是有效的防窃电手段。

3.2打击窃电需要大力室传要使窃电势态受到最有力的打击,一方面要有强大的反窃电队伍真抓实干,另一方面必须有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窃电的社会危害性,激励人民群众的反窃电热情,使窃电者处于人民群众的监视之中:另一方面利用新闻媒体对大案要案进行报道,弘扬正气,使部分窃电者警醒,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这样,反窃电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打击窃电的法律手段窃电已不再是简单的企业违约问题,而是全社会的一大公害,必须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才能使窃电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在法律手段上一共有五种,即定罪、用刑、治安管理处罚、行政处罚和民事违约处理等。从定罪问题上看:对构成盗窃罪的,定为盗窃罪为最佳,其次是侵占罪、贪污罪、传授犯罪方法罪和销赃罪。从用刑上看:判实刑最佳,其次是判缓刑、拘役和管制。从社会治安管理处罚上看:进行治安拘留为上策,其次为罚款和警告。从行政处罚上看:电力行政处罚和工商行政管理处罚并处为佳。民事违约处理是最轻微的处理,一般只能追回直接损失、赔偿违约费用和民事侵权造成的损失。所以,在打击窃电的法律手段上,应尽可能的选用前者,才能更有力的打击窃电。

4小结

篇5:城市拆除违章建筑工作的法律思考

违章建筑是指各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未经行政机关批准或者违反行政机关批准条件建设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经行政机关批准但超过批准期限仍未自行拆除的临时建筑。违章建筑的分类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作多种不同的分类。例如,按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违反土地管理、市容管理、规划管理、防洪管理、消防管理、铁路管理、电力管理、绿化管理、燃气管理、公路管理、市政设施管理,以及房产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违章建筑;按实施状态可分为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违章建筑。在此不逐一列举。

一、拆除违章建筑的法律适用原则、执法主体和程序

(一)拆除违章建筑适用法律应遵循的原则

为使违章建筑拆除工作严格遵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确保执法工作快捷高效的开展,结合我市实际,在拆除违章建筑工作中选择法律,特别是对同一违章建筑有多部法律、法规可以适用的,选择适用法律应遵循以下原则:即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有利于便捷高效地实施拆除工作的原则。为便于各级政府具体实施拆除违章建筑工作,便于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查处违法行为,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多个法律体系的法律法规对同一违章建筑均有规定,但不同法律体系间的强制执行方式存在着行政强制和司法强制的区别,应优先适用规定了行政强制方式的法律体系的法律法规。但强制执行过程中,可能对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除外。

(二)适用法律和执法主体的选择

目前,拆除违章建筑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地方性行政法规等。

拆除违章建筑可适用以下法律、法规,并由相应的行政机关实施拆除。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应由水利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进行拆除;对侵占电力设施用地的违章建筑,应由电力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进行拆除;对压占消防设施、挤占防火通道或间距的违章建筑,应由公安消防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行拆除;非法占用土地、改变土地用途、特别是占用农用地的违章建筑,应由土地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进行拆除;铁路用地内的违章建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应由土地主管部门处理;镇规划区内的违章建筑,应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拆除。

鉴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权限源于地方政府规章的授权,因此各地实施拆除违章建筑的法律、法规适用和拆除程序也因地而异。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通常认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不能作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拆除决定,因此应履行的主要程序是: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作出限期拆除决定,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由同级政府责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拆除措施。

对正在建设中的违法建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及时予以制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发现应由其他行政机关拆除的违章建筑或应予追究的违法行为,可函告该行政机关,提示其依法查处。

二、拆除违章建筑法律适用的具体操作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据职能实施拆除违章建筑可以适用市容、规划、房产、绿化和市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根据前述法律适用应遵循的原则,在具体操作时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法律法规。

(一)街路两侧的违章建筑

对街路两侧的违章建筑优先适用市容方面法律法规实施拆除。理由是市容方面法律法规适用于城市建成区内,涵盖面广;国务院法制办针对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复函中明确了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有“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的违法建筑物或者设施”的具体职能;通常人民法院也认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有市容方面的强拆权;利用大众的“市容管街路两侧”的观念拆除违章建筑较易取得各界的认同;如适用规划方面法律法规存在规划认定和执法主体资格问题,程序复杂,而市容方面法律法规操作简单。

(二)小区内的违章建筑

对借助房屋屋顶、阳台、露台等搭建的违章建筑(即空中楼阁)优先适用房产方面法律法规拆除。对小区内借用墙体搭建的临时性和简易结构的违章建筑优先适用市容方面法律法规。理由如下:一是建设部制定的《城市容貌标准》规定:“城市中不得有影响市容的违章建筑,一经发现,应按当地有关规定积极清除”,且市容方面的法律法规可以在住宅小区内适用;二是认定

比较明确简便;三是此类违章建筑一般为简易搭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适用市容方面法律法规强制拆除当事人比较容易理解;四是此类违章建筑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不易认定。

对小区内借用墙体搭建的永久性违章建筑拆除后重建的和独立建设的永久性违章建筑优先适用规划方面法律法规。此类违章建筑占用土地,造成的影响长期持续,可以认定其不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实践中法院认可用规划法拆除此类违章建筑,有利于提高拆除工作的效能。

(三)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的违章建筑

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的违章建筑按发生动机和实施状态可分为“城中村”内的违章建筑和“征地抢建”的违章建筑,此类违法行为的实施者多为农民。“城中村”内违章建筑和“征地抢建”问题属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状态,“城中村”内违章建筑是指村民为方便生产生活建设的违章建筑,“征地抢建”是村民在国家征用集体土地前,为获取更多经济补偿而临时抢建的违章建筑,即“平时”与“突击”的关系。

对位于农用地上的违章建筑优先适用土地方面法律法规拆除,对不属农业设施的违章建筑也可适用规划方面法律法规实施拆除。土地法对非法占用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均有明确规定;根据法律适用原则的规定,非法占用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优先适用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农用地上建设的农业设施并未改变土地用途和原有规划性质,不能认定无法采取

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也就不能适用规划方面法律法规,只能由土地主管部门适用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上的违章建筑均可适用规划方面法律法规拆除。但是,属非法占用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应优先适用土地方面法律法规拆除。

三、拆除违章建筑难点问题的探讨和建议

(一)拆除违章建筑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难点问题

1.适用城乡规划法拆除违章建筑时,作出强制拆除违章建筑决定的行政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对此条执行中的歧义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能否作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

2006年某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的城市规划类行政案件研讨会上有人认为“城市综合执法部门未经规划部门确认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拆除决定并责成其强制执行的,直接作出拆除决定并且执行的属超越职权的行为”。其理由是城乡规划法明确拆除违章建筑由规划主管部门做出决定;拆除违章建筑属行政强制而非行政处罚,国务院法制办的相关复函中只规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行使规划方面法律法规的行政处罚权,并未赋予城市管理

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强制权,此职能应由规划局负责行使。鉴于法院负责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所以实际工作中依据规划方面法律法规作出强制拆除违章建筑决定的行政主体为规划局。

2.对未取得土地、规划审批手续擅自建设的违法行为适用法律先后顺序问题

目前对未取得土地、规划审批手续擅自建设的违法行为适用法律先后顺序问题存在异议,笔者认为应适用土地方面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条规定,“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此可见,土地管理先于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方面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律责任最为严格;适用规划方面法律法规只能拆除违章建筑,不能恢复土地原有性质和状态;从建设工程的审批程序上看也是存在先后顺序,土地先于规划。

3.关于对法律、法规颁布前形成的未取得审批手续或产权手续的违章建筑如何处置问题

行政法律不具有溯及力,因此对在法律、法规颁布前形成的违章建筑,不能对其按现行法律、法规认定为违章建筑,进而强制拆除。从逻辑上讲,建筑在先,规章在后,根本不存在违反规章的问题。但因社会公共利益需要,也可以对此类建筑予以拆除。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以人为本,妥善安排好当事人的生活,并给予一定的补偿。

(二)依法推进拆除违章工作的建议 1.完善相关法规

1.依据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复函修改地方政府的规章,授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的违法建筑或者设施。制定关于城市容貌标准的规范性文件;划定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进一步充实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适用市容方面法律法规拆除违章建筑的执法依据。

2.建立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拆除违章建筑工作涉及到政府多个部门。目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与这些部门尚未建立联动机制,对违章建筑的认定等工作难以落实。为确保拆违工作顺利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须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建立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

3.积极沟通联系,争取司法支持。人民法院负责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强制执行当事人拒不履行的行政处罚,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司法实践中,部分地方法院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据规划方面法律法规拆违的主体资格存在异议,且不受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据房产等法律法规拆除违章建筑的强制执行申请,制约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的拆违工作。为增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拆除违章建筑工作的强制性和及时性,人大、政法委应协调法院依法认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的主体资格,受理并执行城

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的强制执行申请。

4.设置负责指导拆违工作的部门。通过对拆除违章建筑工作的调研,笔者认为很多行政法律、法规都可以对建设违章建筑的违法行为进行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的市容、建设市场和公用事业三大执法板块均有涉及,但又不能完全覆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设置能够综合指导拆违工作的部门(或由一个综合部门负责指导拆违工作),以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局指导,区局具体实施的拆违工作体制。

篇6:违章建筑法律问题分析

2006至2008年,随着房地产开发商大举进入浦口,浦口区的变化日新月异,新市区的雏形已初具规模,新农村的建设也正紧锣密鼓进行。但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违章建房已成为新形势下表现极为突出的新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严重影响浦口城市规划的实施,严重破坏浦口投资发展环境。因此,我区应当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遏制当前愈演愈烈的违章建筑。

一、违建的成因

1、物质增长水平,难以满足群众日愈增长住房需求。一方面,一些居民或村民生活富裕了,原先居住条件较为简陋、居住面积窄小,因子女长大,需要改善现实居住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商品房价格连年攀升。以江浦街道2003年开发的碧云山庄为例,2003年开盘价为1950元/平方米,到2008年该楼盘二手房已涨价至5000元/平方米。买套100平方米的商品房至少要50万元。而相比较居民的收入远不及房价的涨幅。经走访本区一般家庭年收入约6万元(且是指在企、事业单位),一家不吃不喝在城镇买套房子,也要十年时间,何况我区还存在大量农村和非企、事业单位居民,居民收入与房价间存在矛盾。

2、老住房改造与现行政策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区存在一些旧街镇,如:老浦口顶山街道的南门地区,江浦街道中心医院附近,都存在一些旧房破旧不堪,年久失修,难于居住的情况,也迫切要求重新改造和另行建设房屋,但现行政

策往往制约着这些客观需要。当这些客观需要与城市规划和管理发生冲突得不到调和解决时,就会促使他们挺而走险进行违章建设。

3、土地的价值成倍增长,受利益趋使一些人挻而走险。近年来,由于浦口区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周边及各类市场、校园周边的一些村、社区大量土地被征用,不少企业在此安家落户、谋求发展。另外还有大量经营性建设用地走向市场和农村进城读书人员增多,这些都吸纳了数量众多的外来人员进城。一些居民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利用区域优势和外来人员租房需求量大的特点,纷纷抢占地皮违法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以赚取租金。还有部分人企盼在征地拆迁中得到住房或货币补偿,加紧搭建违建。

4、基层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极少数干部带头盖违建。浦口区作为新农村,村干部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全国村级政权组织形式为自选自治,村委员会主任必须通过村民投票直选,因而村长为了巩固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维护本村农民利益,特别在封建宗族观念强的村,村长因违章建筑而处理一个村民,往往会遭到一大批人反对,最后在换届中落选。从本身政治利益出发,村长对待违章建筑就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被查到算村民运气差、邻里关系不好。村级政权作为最底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是最早、最容易得到违章建筑信息,而村级工作的薄弱造成镇、街道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有时还会给问题解决带来负面影响。

5、少数党员带头,群众跟风。极少数党员干部暗中带头进村非法买地建房,是造成当前我区违章建筑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党政干部、企业投资商和其他社会人员或农民合作兴建,一方出地,一方出资,获得的赔偿分成。其中党员干部带头兴建,影响很坏。如江浦、汤泉的违章建筑,均有党政干部参与其中。给当地的居民和村民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虽然最后被依法拆除,但造成的坏影响已经不能消除。

二、违章建筑的危害

1、严重违反城乡规划,造成国家极大经济损失。我区极少数偏远地方的违法建筑有越演越烈之势,在规划范围区存在大量的违法建筑,越是增值潜力大、商业价值高的地块,越是违法建筑冒头集中地,严重妨碍了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扰乱了城乡规划管理的正常秩序。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压力,造成地方政府的规划行政管理成本巨大。

2、增加政府管理难度,产生不良社会后果。在城乡建设过程中,行为人通过临时突击实施非法建设非法获利,出租、转让违法建筑成为一些非法建设者可靠的牟利方式,而遵纪守法的老实人却吃亏受损,此现象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不利于建设诚信、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同时,违法建筑所在地往往是也是违法犯罪等严重社会问题和隐患滋生的源头,给政府的社会治安等行政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3、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制约城乡经济发展。大量的违法建设不仅严重消耗紧缺的土地等资源,还可能导致生态环

境的恶化,从而降低居住生活质量。从我区城乡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由于城乡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乡建设明显受到土地、空间、能源、资源、人口资源和环境容量等因素的极大制约,人为阻碍了城乡发展诸多目标的实现

三、控制违建的措施方法

1、法律保障。城乡规划法是主要拆违所应用法律,实践中对违章建筑的处理一直是规划管理中老大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为了有效遏制违章建筑的建设,使违法者无利可图,城乡规划法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城乡规划法的制订,有力的为城管部门强制拆除违建提供了法律保障。

2、宣传保障。要广泛宣传造势促自拆,可以通过召开拆迁拆违工作动员大会,下发统一拆违实施意见,保证整个拆违过程公平、公正、透明、公开,打消违建户多补偿、多安臵的空想。同时,营造舆论氛围,通过张贴横幅、标语,媒体报道督促违建户整改,分别在明显位臵张贴,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营造了浓厚的拆迁、拆违氛围。

3、党员表率。在拆迁拆违工作中,党员干部自己或近亲属有拆除任务的,尤其是在敏感地区,党员干部要带头在规定时限内自行拆除,以带动群众积极响应,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市民自拆。同时要敢于拿钉子户、邪头户开刀,对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拦路虎,要反复细致的做工作,依照法定程序强行拆除,表明是真下决定,动真格,打消旁观违建户的侥幸心理。

4、真抓实干。确保拆违规范化运作,按照阶段化目标,确定违建当事人,组织违建现场勘验、立案、收集证据;如当事人不配合,还应由规划(建设)部门提供书面认定;然后,制订限期整改通知书,经核查如当事人超限期拒不拆除,下发强制拆除决定书,以及强拆时的见证,对违建户物品的保存,发放等等,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细致。

四、目前我区控违工作经验

1、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全区控制违法建设工作以各街镇为责任主体,全面负责辖区内的控制违法建设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行政和行业管理职责,切实配合街镇认真抓好控制违法建设工作。

2、坚持“属地牵头,属主负责”的原则。各街镇充分发挥控制违建的主战场作用,具体牵头本辖区内所有控制违法建设的管理工作;各街镇区域内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院校的主管部门,为控制违法违建的具体责任主体,并在街镇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好控制违法建设的职责。

3、坚持“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原则。各街镇、各部门、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通力协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全方位支持控制违法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怨春郎,怨春郎王质,怨春郎的意思,怨春郎赏析下一篇:音乐名人励志小故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