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基础知识

2024-05-15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基础知识(共8篇)

篇1: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基础知识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基础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我国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应当对国际收支进行统计、监测,定期公布国际收支状况。中国居民通过境内金融机构与非中国居民进行交易的,应当通过该金融机构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交易内容。l、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范围有哪些?

答: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范围为中国居民(包括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法人等)与非中国居民之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包括:

(1)以信用证、托收、保函、汇款(电汇、信汇、票汇)等结算方 式办理的涉外收付款,包括银行卡项下的涉外收付款。

(2)通过境内银行对境外发出支付指令的涉外收付款,及从境外向 境内银行发出支出指令的涉外收付款。

(3)通过记账方式办理对外援助的涉外收付款。(4)与非货币黄金进出口相关的涉外收付款。(5)人民币的跨境收支业务。

(6)境内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居民所发生的收付款(仅指外 汇)。

(7)境内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外所发生的收付款(包括外汇和 人民币)。

2、机构申报主体逾期未申报怎么处理?

答:机构申报主体未在五个工作日内按规定办理涉外收入申报情节严重的,经办银行所在地外汇分局应以书面形式对该机构申报主体实行“不申报、不解付”的特殊处理措施。

3、“不申报,不解付”是什么意思?

答:对于被执行“不申报,不解付”的机构申报主体,应首先通过纸质申报方式或网上申报方式逐笔补报此前未按期申报的涉外收入款项,再向外汇局申请签发补报确认书;并以纸质申报方式完成被执行特殊处理措施期间新收款项的申报。经办银行审核确认后,凭申报主体提供的外汇分局为其出具的补报确认书,方可为其办理该笔新收涉外收入款项的解付手续。

4、未按照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有什么法律责任?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48条,未按照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机构可以处3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5、现行的银行代申报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由企业自行进行网上申报或纸质申报?

答: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实行交易主体申报的原则。当前解付银行代理申报主体进行国际收支申报的现象,影响了企业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认知度,淡化了申报主体自主申报意识,有悖于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实行交易主体申报的原则。此外,部分代申报协议未明确界定银行企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双方审核和申报的关系难以理顺,发生问题时容易出现互相推诿。

实行企业网上申报,既强化了交易主体自主申报意识,又降低了各相关方的申报成本,对企业来说,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申报工作,可有效节省往返银行而发生的人工成本、时间成本和交通费用。此外,企业比银行代申报人员更了解款项来源和性质,申报内容也更为准确。同时,实行企业网上申报也理清了银企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6、企业收到款项后的申报时限有多长?

答:发生涉外收入的申报主体,应在解付银行解付之日(下)或结汇中转行结汇之日(T)后五个工作日(T/5)内办理该款项的申报。

7、企业对外付款,应在何时申报?

答:发生涉外付款的申报主体,应在提交《境外汇款申请书》或《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的同时办理该款项的申报。

8、企业在办理涉外收付款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前,应取得什么资格?

答:机构申报主体在办理涉外收付款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前,应按照有关规定申领组织机构代码或特殊机构代码,并按照《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办理。

9、企业首次办理涉外收付款业务或《单位基本情况表》关键要素发生变更,应提供什么材料? 答:凡在境内银行任何一家网点首次办理涉外收付款业务的机构申报 主体,应填写《单位基本情况表》,同时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或《特

殊机构代码赋码通知》、《营业执照》等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证明文件。申报主体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还应当提供《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单位基本情况表》关键要素发生变更的机构申报主体,应及时通知其一家经办银行,并提交上述证明文件。

10、申请办理涉外收入网上申报的企业在《单位基本情况表》中应如何填写,银行应如何操作?

答:申请办理涉外收入网上申报的机构申报主体应在《单位基本情况表》 “申报方式”中选择“开通网上申报”。经办银行应登录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银行版)开通该机构的网上申报,并将系统自动生成的管理员用户名、用户密码和生效日期等信息告知给该机构。

11、企业何时可以登录网上申报系统?

答:机构申报主体自开通网上申报的第二日起可登录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企业版)修改管理员密码,并创建业务操作员用户办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

12、涉外收入网上申报流程有哪些?

答:(1)对于以网上申报方式办理涉外收入申报的机构申报主体,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银行版)自动将其《单位基本情况表》信息和涉外收入基础信息发送到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企业版)。(2)涉外收入款项的机构申报主体应在解付银行为其解付之日后或结汇中转行为其结汇之日后五个工作日内,通过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企业版)完成涉外收入申报。

(3)解付银行/结汇中转行应在本工作日营业结束前对前一个工作日的网上涉外收入申报信息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为: 1.申报主体是否按填报说明填写了所有内容; 2.申报主体申报的内容是否与该笔涉外收入业务的相关内容一致。

(4)对审核无误的申报信息,解付银行/结汇中转行予以审核通

过;对审核未通过的申报信息,解付银行/结汇中转行应在系统中标注原因,要求申报主体核实。申报主体应于当日对未通过银行审核的涉外收入申报信息进行核实,并在系统中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改或对核实无误的说明原因。

(5)申报主体发现所报送申报信息有误时,应及时通过国际收支网 上申报系统(企业版)修改该申报信息。

13、涉外收付凭证种类包括哪些?

答:涉外收付凭证种类包括《涉外收入申报单》、《境外汇款申请书》、《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符合申报条件的所有涉外收入款项应填报《涉外收入申报单》;申报主体以汇款方式通过境内银行办理涉外付款业务时,应当填报《境外汇款申请书》;申报主体采用信用证、保函、托收等汇款以外的结算方式办理涉外付款业务时,应当使用《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

14、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是指什么?

答: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是指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国家“金宏工程”的建设要求,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相关办法进行开发,提供给境内银行和申报主体进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的专用电子系统,包括外汇局版、银行版和企业版。申报主体可通过该系统进行间接申报,申报方式包括纸质申报和网上申报。纸质申报,是指申报主体填报纸质申报单进行申报的申报方式。网上申报,是指机构申报主体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申报的申报方式。

15、什么是解付银行?

答:解付银行,是指收到款项后将收入款项贷记收款人账户的银行。

16、什么是结汇中转行?

答:结汇中转行是指收到款项并将收入款项结汇后直接划转到收款人在其他银行账户的银行。

17、什么是不结汇中转行?

答:不结汇中转行,是指收到款项后不贷记收款人账户,以原币形式划转到收款人在其他银行账户的银行。

18、什么是申报号码?它的编制原则是什么?

答:申报号码,是指由银行按外汇局要求编制的号码,共2 2位。第l至l 2位为金融机构标识码;第l 3至l 8位为该笔涉外收入款的贷记客户日期/结汇中转日期或该笔涉外付款的支付日期(按年月日Y Y H H DD格式);第1 9至2 2位为该银行的当日业务流水码。银行当日业务流水码不得重号。

19、国际收支交易编码有哪几类?

答:申报主体办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应根据收付款的交易性质选择适当的国际收支交易编码。按照国际收支交易标准组成部分的分类方法,国际收支交易编码分为8大类,即,货物贸易、服务、收益、经常转移、资本账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20、如何填写交易附言和交易编码?

答:交易附言与交易编码的填写基本原则包括:(1)真实性原则;

(2)不能简单重复交易编码的中文说明;(3)一个交易附言只能对应一个交易编码;(4)根据交易附言确定交易编码;(5)涉外收入按资金来源填写,对外支出按资金用途填写。

2l、请举例说明最常见的交易附言与交易编码的填写。

答:(1)一般贸易申报实例:境内某企业出口一批货物给国外客户,国外客户收到货物后将货款汇给国内该企业,则该笔货款收入应当申报在“货物贸易——一般货物——一般贸易收入”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101010”,交易附言注明: “一般贸易出口货款收入”。

(2)转口贸易申报实例:境内某公司主要从事转口贸易,其运作流程为:该公司与境外进口商签订贸易合同后,从境外采购原料直接运往境外第二国进行生产,然后销往境外第三国。境内公司从境外第三国收取的货款应申报在“服务——其他商业服务——转口贸易及贸易佣金——转口贸易收入”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211011”,交易附言可注明“转口贸易货款收入”。而从境外进口商购买原料而支付的货款应申报在“服务——其他商业服务——转口贸易及贸易佣金——转口贸易支出”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Zlloll”,交易附言可注明“转口贸易原材料货款支出”。

(3)运输费用申报实例:境内某公司向境外出口方支付海运费用,该笔费用应申报在相应的运输项下,即申报在“服务——海运支出——为货物进口支付的运输费用”项下,国际收支交易编码为“Z01013”,交易附言注明“进口海运费支出”。

篇2: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基础知识

(1995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5年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第2号令发布)

第一条 为完善国际收支统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范围为中国居民与非中国居民之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国居民①,是指:

(一)在中国境内居留1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境内的留学生、就医人员、外国驻华使馆领馆外籍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除外; 

(二)中国短期出国人员(在境外居留时间不满1年)、在境外留学人员、就医人员及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工作人员及其家属;

(三)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法人(含外商投资企业及外资金融机构)及境外法人的驻华机构(不含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外国驻华使馆领馆);

(四)中国国家机关(含中国驻外使馆领馆)、团体、部队。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地区,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等。

第五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的程序,负责组织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并进行监督、检查;统计、汇总并公布国际收支状况和国际投资状况;制定、修改本办法的实施细则;制发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单及报表。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协助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

第六条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实行交易主体申报的原则,采取间接申报与直接申报、逐笔申报与定期申报相结合的办法。

第七条 中国居民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地申报其国际收支。

第八条中国居民通过境内金融机构与非中国居民进行交易的,应当通过该金融机构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交易内容。

第九条 中国境内的证券交易商以及证券登记机构进行自营或者代理客户进行对外证券交易的,应当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其自营和代理客户的对外交易及相应的收支和分红派息情况。

第十条 中国境内的交易商以期货、期权等方式进行自营或者代理客户进行对外交易的,应当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其自营和代理客户的对外交易及相应的收支情况。

第十一条 中国境内各类金融机构应当直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其自营对外业务情况,包括其对外资产负债及其变动情况,相应的利润、利息收支情况,以及对外金融服务收支和其他收支情况;并履行与中国居民通过其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活动有关的义务。

第十二条 在中国境外开立帐户的中国非金融机构,应当直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其通过境外帐户与非中国居民发生的交易及帐户余额。

第十三条 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有直接投资的企业及其他有对外资产或者负债的非金融机构,必须直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报其对外资产负债及其变动情况和相应的利润、股息、利息收支情况。

第十四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可以就国际收支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或者普查。

第十五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有权对中国居民申报的内容进行检查、核对,申报人及有关机构和个人应当提供检查、核对所需的资料和便利。

第十六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应当对申报者申报的具体数据严格保密,只将其用于国际收支统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国际收支统计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提供申报者申报的具体数据。

第十七条 中国居民违反本办法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可以根据情节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者罚款。

第十八条 各类金融机构违反本办法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可以根据情节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或者吊销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

第十九条 国际收支统计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 规定的,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局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篇3: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基础知识

一、修订的背景与新要求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 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而经过了20年后, 中国人民银行对这一办法作以了修订, 并由国务院签署发布。1995—2014年, 这20年, 我国经济蓬勃发展, 对外经济发展更为迅猛, 因此, 为适应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 对该办法作以了修订。这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 (以下简称新《办法》) 的修订, 体现了国际收支形势快速变化和宏观经济监测分析的最新需要。

修订的内容主要可归纳为:一是明确规定统计范围扩大至“中国居民对外金融资产、负债”;二是申报主体由中国居民扩大至非中国居民;三是根据电子银行、国际银行卡以及证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情况, 增加对提供登记结算、托管等服务的机构的申报要求;四是增加对拥有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的中国居民个人的申报义务;五是根据对申报主体的修改情况, 增加了对这些申报主体的保密义务;六是删除原《办法》中的有关罚则, 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罚。总的来看, 修改后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可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收支统计和监测的需要。

新《办法》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其中, 做好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现场核查是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现场核查是指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管理部门到银行或申报主体现场调用原始交易凭证及其他相关凭证, 对申报信息进行的核查。

通过近期对辖区部分银行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现场核查的情况来看, 存在申报数据真实性现场核实困难等问题, 笔者为此将对现场核查中发现的难点进行汇总并提出相关建议, 希望借以提高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现场核查的有效性。

二、现场核查中发现的难点

(一) 部分错误申报信息无法纠正

笔者近期在对辖内银行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 个别银行在办理出口保理融资还款和进口押汇付汇申报业务时存在申报单上填写的现汇账号 (结算账户) 和实际收付款账号 (临时账户) 不一致问题且无法进行纠正。经核实, 这是由于外汇局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和外汇账户系统之间存在数据不衔接问题所致, 外汇账户系统数据采集的内容不包含银行临时账户, 银行如果在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中填写临时账户账号, 则外汇账户管理系统中显示“缺少银行开户信息”进而会产生“缺少开户信息的数据”的一笔错误数据, 因此银行在填写进口押汇付汇和出口保理收汇时在申报单中无法填写实际的收付汇账户 (银行临时账户) , 而只能选择相关联的企业结算账户, 经调查此类问题普遍存在。

(二) 网上申报数据的真实性无法核实

国际收支网上申报工作的全面推行, 在简化申报环节, 方便银行和企业的同时, 对外汇局在监管上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即如何在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现场核查中核对网上申报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 (以下简称《制度》) 中要求,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现场核查要通过现场调阅与涉外收付款相关的原始交易凭证及其他相关凭证对申报情况进行核查,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核对申报主体填写的涉外收付款申报单内容与网上申报电子数据是否一致, 而随着网上申报的普及推广, 国际收支涉外收入申报信息由申报主体直接在网上进行申报, 银行无需留存申报主体相关涉外收入的任何纸质原始资料, 包括涉外收入申报单, 导致在对银行现场核查中无法对涉外收入交易的真实性进行核对确认。

(三) 上级行代申报行为影响现场核查效果

在对银行现场核查中发现, 有多家银行存在上级行代申报情况, 即上级行以自身机构申报代码或用下属行的机构代码代替下属行进行统一申报, 下属行不保留任何原始交易单据。上级行代申报行为, 从银行自身角度来看, 有利于其内部自我监督, 方便统一管理, 但从监管的角度来看, 受原始单据回调困难、电子数据下载权限限制等诸多因素影响, 不但使基层局现场核查的效果大打折扣, 还容易产生监管真空。

(四) 缺少有效的现场核查软件支持

按照《制度》要求, 核查涉外收付款申报数据及时性和完整性, 需将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电子数据与银行会计账目中的收汇、付汇流水清单逐笔进行比对。核查中发现, 辖内部分银行在日常业务结束后不保留收付汇流水清单, 相关传票当日或隔日全部上交分行, 回调困难, 只能采取电子核对的方式进行核查, 而受权限制约, 大多数银行会计账目电子数据无法从终端下载, 即使上级行授权下传数据, 因格式不同, 核对十分困难。特别是新版国际收支间接申报升级后, 总局停用了申报数据下发系统和地方版核查软件, 外汇局急需开发系统的现场核查软件, 对银行申报信息和会计系统数据进行整合, 提高现场核查的有效性。

三、对策和建议

(一) 优化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和其他外汇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渠道

随着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和外汇局多项外汇业务系统数据衔接的日趋紧密, 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其他外汇业务系统的数据采集质量和主体监测水平, 特别是银行端口的外汇业务软件开发应以文件和相关的操作规程为依据, 做到和外汇局非现场业务系统的有机结合, 避免出现文件要求和实际系统操作出现脱节现象。

(二) 对申报主体实行分类监管

随着网上申报工作的逐步推广, 银行对涉外收入申报真实性难以掌握, 建议完善《国际收支间接申报核查制度》, 将对申报主体的现场核查情况纳入常规考核, 与银行考核并行, 对银行的核查重点放在申报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上, 对申报主体重点核查真实性, 根据申报主体业务量大小单独形成一套考核系统, 以错、漏报频度、额度为切入点进行量化考核, 并适时将考核结果在全辖进行通报, 把考核较差的申报主体列入“国际收支黑名单”管理, 对其申报业务采取备案制, 强化对申报主体的监管。

(三) 规范上级行代申报行为, 明确责任归属

针对目前基层外汇指定银行出现的由上级行代申报情况, 外汇局应出台相关规定, 按照“谁申报、谁负责”的原则, 对上级行代申报行为的具体方式、档案留存、责任归属等加以明确, 避免出现责任不清, 管理混乱, 甚至造成监管真空。

(四) 双管齐下, 提高现场核查效率

鉴于目前各外汇指定银行实行的无纸化管理模式, 外汇局一方面应明确要求银行完善自身业务系统及授权, 保证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能提供自身会计业务流水电子清单;另一方面开发相应的国际收支现场核查软件, 使银行会计账目电子数据能与国际收支申报系统数据进行自动匹配, 提高现场核查效率, 现阶段可利用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开展国际收支申报核查, 但同时要注重对国际收支申报核查人员的系统操作培训, 这样才能真正利用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提高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现场核查的有效性。

摘要:2014年1月1日, 国务院新修订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正式实施, 而在现场核查中发现的统计工作难点主要有:部分错误申报信息无法纠正;网上申报数据的真实性无法核实上级行代申报行为影响现场核查效果;缺少有效的现场核查软件支持。相应地, 本文提出对策和建议:优化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和其他外汇业务系统的数据衔接渠道;对申报主体实行分类监管;规范上级行代申报行为, 明确责任归属;双管齐下, 提高现场核查效率。

篇4: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基础知识

关键词:人民银行国际收支 网上申报电子数据报送 政策建议

自国际收支统计金宏系统上线以来,国际收支网上申报工作(以下简称网申)也被提上日程。天津市分局在网申业务推广初期,即投入很大力量进行推广宣传,并注意收集、解决在此期间发现的各类问题。经过多方努力,目前本市网申业务推广工作取得明显突破,网申率(等于网上申报金额占当期对公涉外收入金额的比率)接近80%,网申推广工作取得初步成功。网申作为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的新方式,优势明显。同时,天津市分局通过对辖区部分企业和银行走访,发现目前的网申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國际收支现场核查方式与网申不相适应

一是银行不再留存网申资料。目前通过比对银行申报单、电子数据进行国际收支现查核查方式是根据纸制申报单申报方式制定的,随着网申逐步推广,银行不再留存企业网申的涉外收入资料,一些推广程度高的银行甚至不再留存涉外收入申报单,因此国际收支现场核查时银行无法提供证实交易真实性、申报数据完整及时的原始资料。二是企业留存资料不规范。网申数据核查需企业提供贸易原始资料,但目前对于进驻企业开展现场核查的方法、调取企业的原始资料没有具体规定,企业对于票据保存、会计处理等情况均无统一模式,因此为核查工作的开展造成困难。

(二)网申系统企业端功能尚待完善

1、传输滞后易造成逾期申报。网申流程要求对于一笔收入,先由银行进行基础信息录入,再由企业进行申报信息录入,最后由银行确认。正常情况下,整个流程需要2-3天时间。目前,由于系统在各个环节的数据传输上,均有滞后的可能,如果滞后时间较长,易超过收入款T+5申报时限,形成逾期数据。此外企业端有提醒企业最后申报时限的功能,但企业若在最后申报日申报,由于传输时滞影响,极易形成逾期申报。

2、企业端系统无信息批量导入功能。对于业务量大的企业,例如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其收支业务笔数繁多,由于网申系统企业端没有数据批量交换功能,企业在进行网申时需要人工逐笔录入大量数据,人工成本消耗大,易造成错误输入,降低了企业网申意愿。

3、银行端系统基础信息导入不完整,易产生非居民账户网申错误。通过接口导入的基础信息不包括银行报文中附言项信息,企业进行网申时,无法通过企业的单据、报文、银行账户信息的相互佐证,核实对方账户性质。因此企业无法通过系统获知汇入款项是否来自非居民账户,对于非居民账户的特殊申报要求没有执行,造成网申错误。

4、外汇局端系统功能尚待完善。外汇局端无企业申报日期、银行审核日期的记录,因此无法对网申数据差错及逾期等申报错误判别责任。此外,系统查询功能无法对网申数据进行批量查询和导出,对外汇局网申数据的统计,现场、非现场核查均造成不便。

(三)个别申报主体对申报业务不尽了解

部分企业因人员流动较大,培训不到位,工作人员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不了解,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造成填报数据准确性低及逾期问题。另外,反复修改数据也增加了银行额外的工作量。对网上申报整体推进工作带来阻力。

二、政策建议

(一)提升银行和企业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完善金宏系统数据交换机制,缩短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交换时间,实现银行端与企业端之间实时或当天进行基础信息数据传输,缩短银行和企业之间的申报数据传输时滞,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及时性、完整性。

(二)完善《国际收支申报核查办法》

针对网申后,银行不再留存企业网申单据,真实性单据由企业留存的情况,需配套完善《国际收支申报核查办法》。规定现场核查对象不只限于银行,而应扩展至企业,实现对银行、企业现场核查的并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健全对企业现场核查制度。

(三)完善系统功能

一是外汇局端增加系统查询功能;增加按照企业申报日期及银行审核日期的显示要素,增加批量查询网申数据功能,便利外汇局开展对网申数据的统计以及现场、非现场核查工作的开展。二是企业端增加批量导入申报信息功能。降低企业数据输入的人力成本,提高企业对网申的积极性,为网申业务的进一步推广奠定技术基础。三是企业端增加基础信息增加标注,以区分居民、非居民账户信息。四是银行端完善基础信息接口导入功能,实现从报文读取数据时可获取附言项信息,便于企业判断从居民、非居民、NRA、OSA账户收款的申报。

(四)加强网申推广工作阶段性分析,找准问题,对症治理。

2015年,我们将在按季通报各行网申业务推广结果的基础上,针对网申普及率低于40%银行进行重点关注。通过会议座谈和实地走访方式,具体了解各机构在推广网上申报业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其加强对业务和客户群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努力确保该部分银行网申普及率接近或达到预期目标。

(五)及时跟进调查,确保网申推广工作严格按照分局工作规划开展。

为了实时了解全市网申推广工作进度及存在问题,分局对全市网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定期下发《网申业务推广情况调查表》,随时掌握全市网上申报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还结合现场检查扩大网申工作宣传推动力度,通过实地走访,加强督促和引导。

(六)主动约见银行,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始终把握网申推广工作主动权。

外汇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政策规定、业务流程等特点和优势的宣传,综合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国际收支网上申报工作。将以往由银行入手转化为银行、企业两手推动,提升网上申报的便利性,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的申报意识。在推广网申过程中,分局除选取部分重点银行开展实地走访以外,还邀请部分潜力银行到我分局进行面对面沟通,一方面强调网申推广工作重要性;另一方面耐心倾听银行反馈意见,了解银行在开展网申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存在困难,并主动向银行介绍相关经验,取得银行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全市网申推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

篇5: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竞赛题

单位: 姓名: 联系电话: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1、国际收支网上申报主要针对哪项业务(A)A 涉外收入 B 涉外付款 C 境内收入 D 境内付款

2、在对外付汇项下,如一笔付汇涵盖多种交易性质,相应交易编码、金额及币种等信息按(A)原则进行申报。

A、贸易优先 B、金额从大 C、贸易或金额从大 D、其他

3、境内居民收到境内非居民的外汇款项办理申报时,交易性质按照其与境内非居民之间的实际交易性质进行申报,交易附言中除需按原有规定描述该笔交易外,还需首先注明(C)字样。

A、NRA B、OSA C、收到境内OSA/NRA非居民外汇款项 D、收到境内非居民外汇款项

4、SWE是哪个国家的代码(D)

A 瑞士 B 苏格兰 C 塞尔维亚 D 瑞典

5、境内某银行收到一笔金额为USD5000的涉外收入,在应境外发报行的要求扣收了USD25的境外银行手续费,以及USD30美元的境内银行手续费后,根据客户的要求兑换成ECU3419入企业账户,则该笔涉外收入的收入金额和币种为(A)A、USD5000 B、USD4975 C、USD4945 D、ECU3419

6、当申报主体收到原先替境外机构或个人代付的款项时,其交易性质应申报(B)。A、代垫款; B、所代垫款项的实际交易性质; C、借款归还; D、其他款项。

7、通过网上申报方式办理涉外收入申报的机构申报主体,如发现所报送申报信息有误时,可(B)。

A、报外管局修改 B、自行修改 C、请银行修改 D、以上皆可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由(B)颁布施行。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家外汇管理局 D、中国人民银行

9、申报号码有几位?(C)

A 20 B 21 C 22 D 23

10、发生涉外收入的申报主体,应在解付银行解付之日或结汇中转行结汇之日之后 几个工作日(C)内办理该款项的申报。

A T+3 B T+4 C T+5 D T+7

11、机构申报主体未在五个工作日内按规定办理涉外收入申报情节严重的,经办银 行所在地外汇分局应以书面形式对该机构申报主体实行(A)的特殊处理措施。A 不申报、不解付 B 不申报 C 不解付 D 注销该申报主体账户

12、进料加工贸易的国际收支交易编码是(C)

A 121010 B 122020 C 121020 D 122040

13、境内企业把出口货物发往美国公司,货款从英国分公司汇出,国际收支申报时国 别应选择:(B)

A、美国 B、英国 C、美国、英国都可以 D、中国

14、出口货物的海运费/收回出口货物代垫的境内海运公司海运费的国际收支交易 编码是(A)A 222011 B 222012 C 222019 D 222021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未按照规定进行国际收支 统计申报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机构可以处___万元以下的 罚款,对个人可以处____万元以下的罚款。(B)A、5万元、30万元; B、30万元、5万元; C、100万元、20万元; D、20万元、100万元;

二、多选题(每小题5分)

1、涉外收付款的具体内容包括:(ABCD)

A 以信用证、托收包含、汇款等结算方式办理的涉外收付款,包括银行卡项下的涉外收付款

B 通过境内银行对境外发出支付指令的涉外收付款,及从境外向境内银行发出支付指令的涉外收付款

C 通过记账方式办理对外援助的涉外收付款 D 与非货币黄金进出口相关的涉外收付款

2、以下哪些情况无需进行国际收支申报:(ABC)

A 驻华使领馆、驻华国际组织与外交官个人与境内发生的收付款 B 境内居民个人通过境内银行与境内非居民个人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 C 境内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的境内收付款业务 D 境内居民与境外居民之间发生的跨境收付款

3、交易编码121010对应的交易附言可以有下列哪些?()A一般贸易货款 B进料加工贸易货款 C一般贸易样品货款 D对台小额贸易货款

4、涉外收入是指()。

A 个人通过银行,从境外收到款项

B 境内居民通过银行,与境内非居民发生的外币收款 C个人通过银行,向境外支付款项

D 境内居民通过银行,向境内非居民发生的外币付款

5、下列关于国际收支申报号码说法错误的有()A 第1至12位为金融机构标识码

B 第13至18位为该银行的当日业务流水码

C 第19至22位为该笔涉外收入款的贷记客户日期/结汇中转日期或该笔涉外付款的支付日期

D 银行当日业务流水码不得重号,也不能跳号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

1、居民是指居住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同一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包括个人。(A)

2、选择了网上申报方式的申报主体不可以通过纸质申报方式完成涉外收入申报。(B)

3、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中的收付款金额,对于不足0.5美元的涉外收付款无须办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A)

4、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福费廷业务无需进行国际收支申报(B)

5、国际收支申报币种为人民币的,申报金额应录入在申报金额模块的其它金额栏中。(A)

6、国际收支间接申报主体为通过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入或涉外付款的非银行机构和个人。(A)

7、货款(现钞)需进行国际收支申报(B)

8、申报单金额平衡关系中,收入金额≥现汇金额+结汇金额+其他金额(A)

9、采用福费廷方式办理的涉外收入,如该笔福费廷业务已在境内发生转让,则该笔涉外收入在第一家从境外收款的银行办理。(B)

篇6: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基础知识

外汇业务信息管理系统(FIMS系统)的顺利上线,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漏报迟报现象的发生,为做好我行国际收支申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但同时也对我行内部管理和申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FIMS系统上线运行一年来,从内外部检查反馈情况来看,各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均有不同程度的漏报、迟报和错报,个别行情况还比较严重,暴露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管理上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职责不清、岗位分工不合理、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我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保证国际收支申报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现将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如下,请认真执行。

一.充分认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违规行为的严重后果。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是外汇管理局监管的重点,按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未按照规定办理国际收支申报的,可以处以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记过直至开除的处分。上述处罚以经营外汇业务的网点机构为单位,不论漏报迟报等违规行为的金额大小,笔数多少,均可按照下限进行处罚。金融同业和兄弟分行曾多次受到处罚。

目前,我外汇业务快速发展,经营外汇业务的网点已达到220多个,预计年内达到近300个,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管理,我行将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与创建平安和谐建行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我行国际收支申报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要予以高度重视和清醒的认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已成为我行外汇业务的潜在风险隐患,本着为建设银行负责,为员工负责的主旨,以高度责任感做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

二.明确职责,落实AB岗,提高国际收支申报管理水平。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时效性非常强,对每一笔跨境外汇收支基础信息、申报信息的录入,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录入,即是逾期申报,造成违规。所以,不论是网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还是二级分行管理部门国际收支日终勾兑,都要落实AB岗人员,确保A岗人员出差休假时B岗人员履行申报及日终勾兑职责。

各二级分行国际业务部(公司业务部)、个人金融部主要负责人为落实国际收支日终勾兑AB岗人员的第一责任人,各外汇网点主要负责人为落实本网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AB岗人员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因AB岗人员不落实而形成漏申报迟申报等违规现象,上述第一责任人承担直接责任。同时,A岗人员出差休假或因其它原因离岗时要与B岗人员正式交接,如因没有交接造成违规的,A岗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对公国际收支申报业务因违规而受到外汇管理局处罚的,除对经办行分管行长追究管理责任、对申报人员追究直接责任外,还要视情况对以下责任人进行追究:

(一)如违规行为是经办行国际收支AB岗人员没有落实而造成的,追究经办行行长直接责任;

(二)如违规行为是各二级分(支)行国际业务部(公司业务部)国际收支管理及日终勾兑AB岗人员没有落实造成的,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

(三)辖内对公国际收支申报业务当年因违规而受到外汇管理局处罚的经办机构达到2家(含)以上的二级分(支)行,追究其国际业务部(公司业务部)分管经理管理责任;

(四)各二级分(支)行国际业务部(公司业务部)国际收支管理人员没有进行日终勾兑及督促的,追究其直接责任。

对私国际收支申报业务因违规而受到外汇管理局处罚的,除对经办网点主要负责人追究管理责任、对申报人员追究直接责任外,还要视情况对以下责任人进行追究:

(一)如违规行为是经办网点国际收支AB岗人员没有有效落实而造成的,追究经办网点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

(二)如违规行为是各二级分(支)行个人金

2融部国际收支管理及日终勾兑AB岗人员没有落实造成的,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

(三)辖内对私国际收支申报业务当年因违规而受到外汇管理局处罚的经办机构达到2家(含)以上的二级分(支)行,追究其个人金融部分管经理管理责任;

(四)各二级分(支)行个人金融部国际收支管理人员没有进行日终勾兑及督促,追究其直接责任。

各二级行应加强对国际收支申报业务的管理和指导,督促所属机构落实国际收支AB岗人员,并实行备案制,即对公机构AB岗人员报各行国际业务部(公司业务部)备案,对私网点AB岗人员报各行个人金融部备案;各二级行国际收支申报业务管理人员应坚持每日做好日终勾兑工作,以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提醒督促网点人员及时办理申报业务,并定期将督促网点办理申报业务的电子邮件等文件存档备查,作为履行职责的依据。

三.重视日终勾兑和督促,强化重点机构管理,提高对私国际收支申报管理水平。

个人外汇业务国际收支申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自身固有的业务特点和规律性,在对个人外汇业务的运行规律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外汇业务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做好对私国际收支申报工作的捷径。

个人外汇业务涉及的网点多,目前已达200多个,年底要达到近300个;涉及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人员多,达400-500人,而且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水平、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业务种类相对简单,主要以外汇汇款为主;国际收支业务笔数少,业务分散,有的外汇网点一年有几十笔业务,有的网点一年仅有1-2笔业务。个人外汇业务的这些特点决定,各二级行对私国际收支管理人员日终勾兑及督促是做好对私国际收支申报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对做好对私国际收支申报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个人外汇业务量在网点机构的分布上呈现“二八”规律,即20%的外

3汇网点拥有80%的个人外汇业务量,如各二级行所在地专柜及南昌洪都支行所属八一路支行、阳明支行、永叔支行等已开办对公外汇业务机构的个人专柜,这些机构不只个人外汇业务量大,而且外汇管理局往往在检查对公外汇业务的同时,对这些机构的个人外汇业务一并进行检查,应该说抓好了这些个人外汇业务经办机构的国际收支管理,就是抓住了国际收支管理的主要矛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人外汇业务管理力量不足已成为我行政策风险隐患,洪都支行个人外汇网点数量和业务量在全省的1/3以上,是外汇管理局监管的重点,要配备专职个人外汇业务管理人员,负责对个人外汇业务全面管理和国际收支管理工作,其它行目前工作量相对较小,可由兼职人员完成此项工作。各行应高度重视对私国际收支管理工作,安排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员工担任此项工作。

各二级行个人金融部国际收支申报管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坚持每天做好日终勾兑,并督促外汇网点及时准确办理国际收支申报;要将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根据所属网点国际收支业务量的大小,筛选出国际收支重点管理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特别的培训、指导,定期进行业务交流,提高认识水平、业务素质、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国际收支申报工作。

四.按照 “一行一策”原则, 创造性地做好对公国际收支申报工作。

与对私外汇业务相比,对公外汇业务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主要是业务种类多、业务量集中、业务处理复杂程度高、业务经办机构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各个业务经办机构之间业务情况差别很大,有的行以进口开证为主,有的行以跟单出口业务为主,有的行仅有TT电汇业务,这些特点决定对公国际收支申报业务的管理,不能千篇一律,套用一个模式,要实行 “一行一策”的原则。

各对公外汇业务经办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对做好对公国际收支申报业务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要有充分的认识,召集相关人员座谈讨论,认真分析研究本行的4业务特点,查找国际收支申报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风险点,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申报业务处理流程、岗位分工、人员配置,决不能简单地指定经办人员处理业务,而自己则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各对公外汇业务经办机构的国际收支申报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自觉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每天做好日终勾兑和国际收支申报,杜绝漏报、迟报和错报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五.注重日常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风险隐患。

篇7: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基础知识

为进一步推进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促进核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请各分局接到本通知后,及时转发给辖内各支局和各银行(含外资银行)。执行中如有问题可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联系。联系电话:(010)68402374、68402146.

附件: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试行)

二OO三年一月三日

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数据的质量,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业务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国际收支统计人员应当坚持求真务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业务的核查(以下简称核查)工作,确保申报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对核查中发现的错报、漏报等问题,应要求被核查单位予以纠正。

第三条 核查分为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非现场核查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现场核查。

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非现场核查(简称“非现场核查”)是指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管理部门无需前往银行调用原始交易凭证,仅根据银行上报的有关信息的关联关系、逻辑关系进行的核查。

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现场核查(简称“现场核查”)是指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管理部门到银行或申报主体现场调用原始交易凭证及其他相关凭证,对申报信息进行的核查。

第四条 对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工作的管理原则:

(一)各级外汇局负责对其辖内银行以及其辖内申报主体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业务进行核查;

(二)各级外汇局负责对其下级外汇局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业务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三)核查工作实行落实到岗的原则。

第五条 外汇局应当建立核查档案,妥善保存非现场核查和现场核查中的有关核查资料。

第二章 非现场核查

第六条 非现场核查主要包括对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外汇局版(以下均指外汇局版)电子数据的核查及其与纸质申报单(外汇局留存联)内容之间的核对。

第七条 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电子数据的核查主要包括对涉外收支申报单电子数据准确性的核查、涉外收入申报单与涉外收入统计表之间的核对、对外付款日结单与对外付款申报单之间的核对、银行电子数据录入和传输及时性的核查、本级基础数据和汇总数据一致性的核对、“先申报、后解付”规定的执行情况以及对公单位基本情况表的核查。

第八条 外汇局应每旬完成一次对其辖内银行申报电子数据的逐笔核查;不定期地完成对其下级外汇局申报电子数据的抽查。外汇局应将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逐笔登记或打印,并将核查结果通知被核查单位;被核查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反馈意见。

第九条 外汇局应当按照以下步骤确定涉外收支申报电子数据的核查范围。

(一)在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的基础系统中选择需核查的申报单种类,进入到申报单界面;

(二)在申报单界面中输入所要核查的地区代码、银行代码和汇入或汇出日期段等要素后,选择查询功能;

(三)进入查询界面后选择核查要素进行查询,在系统显示查询结果后选择打印功能进入打印界面,选择“输出到”项目,并在选择EXCEL的文件类型后,输入文件名,选择保存功能。将该部分数据转化为EXCEL表格形式。

第十条 外汇局应当按照以下要求核查涉外收支申报电子数据的准确性。

(一)核查申报号码、收付款币种和金额、境内收付款人名称、(境内)收付款人编码(对公单位)、(境外)收付款人、国别(地区)及代码、境内收付款账号、现汇或结(购)汇金额、其它金额、结算方式、交易编码、交易附言等申报要素是否完整、规范;尤其是对国别显示为“中国”的申报信息的核查;

(二)核查(境外)收付款人与国别(地区)及代码之间、收付款账号与现汇或结(购)汇方式之间、币种与国别之间、交易编码与交易附言之间等是否具有逻辑关系;

(三)根据申报内容核查申报单种类选择的准确性;

(四)核查限额内对外付款统计表(除贸易进口核销项下)的填写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的规定。

对核查中发现的错误或有疑问的数据进行登记(见附表)。

第十一条 外汇局应当对涉外收入申报单和涉外收入统计表进行核对。

核查在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基础系统的管理查询功能中进行,查询内容包括“与收入统计表不符的涉外收入申报单”、“缺涉外收入申报单的统计表”和“缺涉外收入统计表的申报单”三种不匹配的情况,对不匹配的申报信息打印后留存,同时通知相关的银行及时查明原因。

第十二条 外汇局应当进行对外付款日结单与对外付款申报单(表)之间的核对。

(一)对外付款申报表单包括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代申报单)、非贸易(含资本)对外付款申报单(对公单位)、对外付款申报单(对私)、限额内对外付款(对公单位)和限额内对外付款(对私);其数据取自于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外汇局版)汇总系统。对外付款日结单数据取自于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外汇局版)基础系统。

(二)核对内容主要包括:

1、申报主体是否如实、及时、完整地填写对外付款申报单;

2、办理对外付款业务的银行有无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制作对外付款日结单。

(三)对外付款申报单(表)与对外付款日结单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代申报单)金额+非贸易(含资本)对外付款申报单金额+对外付款申报单(对私)金额]/[对外付款日结单金额-限额内对外付款(对公单位)金额-限额内对外付款(对私)金额]≈100%

第十三条 外汇局应当核查银行电子数据录入和传输的及时性。

(一)核查的申报表单种类包括涉外收入统计表、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代申报单)、非贸易(含资本)对外付款申报单(对公)、对外付款申报单(对私)和限额内对外付款统计表。

(二)核查通过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基础系统中上述几项申报单的查询功能进行。确定一个核查日期后,在接下来的连续几个工作日内对所确定的核查日期进行上述各项申报单笔数和金额的查询。如果连续几天查询的申报单笔数与金额均不一致,则说明银行的电子数据录入与传输不及时。

第十四条 外汇局应当核查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中基础数据和汇总数据的一致性。

(一)核查各类申报单在基础系统和汇总系统中的笔数与金额是否一一对应,来检查各项申报单在基础数据和汇总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与错误。

(二)核查利用现有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对表》进行。

(三)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代申报单)基础数据的笔数之和与金额之和应分别等于其汇总数据与付往特殊经济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的笔数之和与金额之和。

第十五条 外汇局应当核查“先申报、后解付”规定的执行情况。

核查通过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基础系统中涉外收入统计表的查询功能进行。在涉外收入统计表的查询界面中,录入先申报、后解付“通告上的收款人编码(对公单位)或收款人名称(对私申报),同时将汇入时间段设定为三个月,起始日为通告正式实行的日期。注意由于此项查询针对辖内所有的银行,因此此时的金融机构代码应选择为”%.第十六条 外汇局应当核查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基础系统中对公单位基本情况表的电子信息各要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一)根据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或当地技术监督局的标准代码,核查组织机构代码(单位代码)的准确性。同时核查有无存在同一代码不同名称和同一名称不同代码的情况。

(二)核查联系电话、单位名称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三)通过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基础系统中管理查询的“企业属性与行业属性不一致情况”功能核查企业属性与行业属性填报的准确性。

(四)通过企业在收付款申报时所提供的账号,验证币种代码及账号的准确性。

第十七条 外汇局应当对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电子数据与纸质申报单(外汇局留存联)的数据是否一致进行核对,包括是否数据一致、是否存在漏项或窜项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有纸质申报单而无电子数据的情况。外汇局应当于每月后15个工作日内应完成对上月纸质申报单的随机抽取核对,抽取的申报单笔数应不少于申报单总量的5%(应在各家银行中进行随机抽取)。

对核对中发现的问题应逐笔登记,并及时通知相关银行查明原因进行更正。对已经进行过核对的纸质申报单做明显标识后另行归档保管。

第三章 现场核查

第十八条 外汇局应当按照以下要求组织现场核查。核查应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核查处罚规程》的有关程序进行。

(一)各级外汇局每季度至少对辖内的一家银行进行现场核查,三年内完成对辖内所有银行的现场核查。对一家银行的核查可以选择对其一个或几个分支机构进行抽查,鼓励对每家银行所有分支机构的普查。

(二)各级外汇局可根据非现场核查的情况对相关银行和申报主体(对公单位)进行不定期的现场核查。

(三)各级外汇局根据申报工作的总体情况和工作安排,不定期地组织对下级局的现场核查以及下级局之间的交叉核查。

第十九条 现场核查的对象包括银行和申报主体(对公单位),核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涉外收支申报数据、对外付款日结单、对公单位基本情况表、纸质申报单(银行留存联)、银行国际收支间接统计申报内控制度制订及执行情况。

第二十条 对银行涉外收支申报数据的核查采用将取自于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的申报数据与由银行提供的有关会计科目的流水清单进行逐笔勾对的方式。

(一)核查涉外收支申报数据全面性和及时性。

1、核查的申报表单种类及要素。核查的申报表单种类包括:涉外收入统计表、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代申报单)、非贸易(含资本)对外付款申报单(对公单位)、对外付款申报单(对私)以及限额内对外付款统计表;核查的申报要素包括:申报号码、收付款金额、币种、境内收付款人名称、结算方式、国别。

2、逐笔勾对核查的内容。

(1)是否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及时编写涉外收支的申报号码;

(2)是否存在有申报数据但无会计数据的情况;

(3)是否存在有会计数据但无申报数据的情况;

(4)限额内对外付款(除贸易进口付汇外)是否填写了限额内对外付款统计表。

3、对未勾对到的数据通过查阅会计凭证予以查证,对属于错报、漏报、重复申报等的数据应填写记录清单,同时保留相关的会计凭证复印件,并要求被核查银行有关人员签字及有关部门盖章确认。

(二)核查涉外收支申报数据准确性。

1、核查的申报单种类包括涉外收入申报单(对公单位)、涉外收入申报单(对私)、非贸易(含资本)对外付款申报单(对公单位)、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代申报单)、对外付款申报单(对私)。

2、核查的内容包括申报数据的交易编码与交易附言、境外收付款人的国别、结算方式。

3、核查的方法:

(1)汇款项下的涉外收入申报单的核查。通过调阅银行的汇入汇款科目下的流水清单或其他资料进行。

(2)信用证和托收项下的涉外收入申报单的核查。通过调阅相关的信用证来单资料以及托收的协议进行。

(3)对外付款业务的核查。根据对外付款业务的有关付款申请单据进行。

第二十一条 外汇局应对银行对外付款日结单进行核查。核查是否根据实际对外付款业务逐日、完整地制作对外付款日结单。核查的依据是银行的付汇会计明细账。

第二十二条 外汇局应对银行建立对公单位基本情况表进行核查。通过取自于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的对公单位基本情况表信息和对公单位在各外汇指定银行的账户开户资料的核对,核查对公单位基本情况表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核查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代码(单位代码)、单位名称、企业属性、行业属性和开户情况。

第二十三条 外汇局对银行留存的纸质申报单进行核查。核查采用随机抽查以往月份申报单和当月申报单的方式。

(一)抽取以往月份申报单的核查,内容包括:

1、申报单是否按月分种类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

2、申报单的留存期限是否满24个月;

3、申报单的填写是否准确、全面、规范;

4、是否错用申报单。

(二)抽取当月申报单的核查。通过将当月的纸质申报单(银行留存联)

与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银行版)中相应申报数据的核对,核查银行有无存在申报单录入不及时的现象。

第二十四条 外汇局应对银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内控制度进行核查。

(一)对已实行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代申报的,是否按规定签立了代申报协议,并将代申报协议妥善留存;

(二)是否建立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内部操作规程,内部操作规程是否符合《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执行情况如何;

(三)其他与国际收支工作相关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

第二十五条 外汇局应对申报主体(对公单位)进行核查。结合非现场核查和对银行现场核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申报主体(对外单位)的现场核查。主要核查申报数据的准确性。

(一)核查的方法。核查以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的相关单位的涉外收支申报数据为依据,通过调阅被核查单位的相关会计科目以及相应的合同进行。应注意单位会计科目中所反映的收入、支出款应与银行出具的对账单保持一致。

(二)核查的内容包括:交易的金额、币种、交易性质、境外收付款人名称、国别等。

(三)对核查中发现有问题的申报数据应调阅相关的纸质申报单进行查证,确认责任所在方,并将核查情况详细记录。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各级外汇局应于季后15个工作日内将核查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上一级外汇局,核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核查内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关的处理结果,并反映日常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申报数据中反映出来的大额、异常收支变动情况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 对核查中发现有违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及其有关规定的行为,应根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实施细则》及其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篇8: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基础知识

汇发【2011】1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

为适应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工作的发展变化,保证和提高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数据的质量,进一步规范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收到本通知后,应及时转发辖内支局和银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联系。联系电话:010-68402448,68402593; 邮箱:bop@bop.safe(内部网)。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附件一: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

http:///model_safe/laws/pic/***32.doc

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以下简称“间接申报”)的核查工作,提高申报数据质量,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第2号令)、《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实施细则》(汇发[2003]21号)以及《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作规程》(汇发[2010]22号,以下简称《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及其支局(以下简称“各分支局”)国际收支工作人员应认真完成间接申报核查工作,确保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第三条 间接申报核查方式包括非现场核查和现场核查。

间接申报非现场核查(以下简称“非现场核查”),是指通过运用与间接申报统计相关的辅助核查软件及其他核查手段,对申报情况进行的核查。间接申报现场核查(以下简称“现场核查”),是指国际收支工作人员前往银行和申报主体工作场所,现场调阅与涉外收付款相关的原始交易凭证及其他相关凭证,对申报情况进行的核查。

第四条 各分支局间接申报核查工作的管理原则:

(一)负责对辖内银行以及申报主体的间接申报业务进行培训、核查和考核;

(二)负责对其下级外汇局间接申报核查工作进行培训、指导、检查和考核;

(三)应及时处理上级外汇局反馈的核查结果并将有关事项及时通知下级外汇局,督促其与辖内银行和申报主体进行核实或修改;

(四)核查工作应落实到岗;

(五)应加强与本单位内其他部门的联系和协调,通过其他部门反馈的数据问题总结核查工作经验、提高数据质量。

第二章 非现场核查

第五条 非现场核查主要是对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外汇局版(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外汇局版)中涉外收付款数据和单位基本情况表有关情况的核查,以及综合查询系统电子数据的核查。

对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的核查主要包括对涉外收付款申报电子数据的导(录)入及时性和完整性、信息要素的表面一致性、信息要素的内部关联关系和逻辑关系正确性,以及单位基本情况表等内容的核查。对综合查询系统的核查主要包括对滞留数据的核查。

第六条 各分支局应运用核查软件并辅以其他核查手段,按以下要求开展非现场核查:

(一)每日完成对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中新增及修改单位基本情况表的核查;

(二)每旬完成一次所辖银行申报电子数据中“已申报信息”及“待申报信息”的逐笔核查,对“逾期未申报信息”进行催报,对“删除申报单”的删除理由进行排查,并对“滞留数据”进行清理;

(三)各分支局应将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电子文档或纸质文件保存24个月,并将核查出的问题通知相关银行,督促其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如需修改,应按《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各分支局应核查所辖银行涉外收付款申报电子数据中各项要素的准确性。

(一)根据实际业务情况,核查涉外收付款凭证种类选择是否正确;

(二)核查申报号码、收/付款人名称、结算方式、交易币种、交易金额、收/付款账号、(对方)付/收款人名称、(对方)付/收款人常驻国家(地区)名称及代码、交易编码、交易附言、预收预付款类型、是否为退款等各项要素的准确性;

(三)核查(对方)付/收款人名称与(对方)付/收款人常驻国家(地区)名称及代码之间、交易币种与(对方)付/收款人常驻国家(地区)名称及代码之间、交易编码与交易附言之间、收/付/汇款人名称与个人身份证件号码及组织机构代码之间、个人身份证件号码与申报主体类型之间、境内非居民项下收支交易与交易编码之间、有外债编号的收支交易与交易编码之间等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四)其他要素的填报是否准确、规范。

第八条 各分支局应核查所辖银行涉外收付款申报电子数据中基础信息与申报信息导(录)入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的及时性。

(一)核查银行基础信息通过接口程序导入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的时间是否符合《操作规程》规定的时限。

(二)核查银行或企业的涉外收付款申报信息导(录)入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的时间是否符合《操作规程》规定的时限。

(三)为保证基础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外汇局不要求银行对基础信息中境内“收/付款人名称”的英文信息和对方“付/收款人名称”包含的地址信息进行修改。境内“收/付款人名称”字段可以为中文或者英文,对方“付/收款人名称”字段中可以包括对方“付/收款人”的名称和地址信息。

第九条 各分支局应核查所辖银行涉外收付款申报电子数据的完整性。

(一)核查是否存在未按规定范围报送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基础信息或申报信息的情况;

(二)核查银行删除数据的情况。

第十条 各分支局应核查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中单位基本情况表的电子信息各要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一)核查单位基本情况表中的组织机构代码(含特殊机构代码)的准确性;

(二)核查机构名称是否准确规范,包括机构名称是否采用简称、是否包含不需要的空格、是否含有不合法的特殊字符、是否存在乱码等;

(三)核查经济类型与机构名称之间、经济类型与组织机构代码之间、经济类型与常驻国家之间、行业属性与机构名称之间等逻辑关系是否正确等;

(四)核查其他要素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如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邮寄地址及是否为特殊经济区内企业等。

第三章 现场核查

第十一条 现场核查是对银行和申报主体涉外收付款申报业务及相关情况的核查,具体包括对单位基本情况表填制和保存情况、银行接口程序是否符合要求、申报信息与实际交易的一致性、申报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对纸质涉外收付款凭证(银行或申报主体留存联)填制和保管情况以及银行间接申报内控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等进行的核查。

第十二条 各分支局应当按照以下要求组织开展现场核查:

(一)各分支局每年至少应对辖内4家银行进行现场核查,三年内完成对辖内所有银行的现场核查。如辖内银行超过30家,则应在三年内至少完成对辖内30家银行的现场核查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可根据各分局、外汇管理部(以下简称“各分局”)辖内业务情况的变化,不定期的以国际收支司发文形式调整各分局需要进行现场核查的最低银行数量要求。

(二)对一家银行的核查可以依据申报数量及申报质量合理选择该银行一家或几家分支机构进行抽查,鼓励对该银行所有分支机构开展普查;

(三)各分支局应结合非现场核查中大额交易和重要项目重点核实的情况,对相关银行和申报主体进行不定期现场核查;

(四)各分支局可根据申报工作的总体情况和工作安排,不定期地组织下级局之间对银行或申报主体进行现场交叉核查。

第十三条 各分支局应核查所辖银行涉外收付款申报数据中各项要素的准确性。

(一)核查内容:申报信息中申报号码、收/付款人名称、结算方式、交易币种、交易金额、收/付款账号、(对方)付/收款人名称、(对方)付/收款人常驻国家(地区)名称及代码、交易编码、交易附言、预收预付款类型、是否为退款等各项要素的准确性。

(二)主要核查方法: 1.汇款项下涉外收付款凭证核查。通过调阅银行汇款科目项下的流水清单以及留存的相关业务档案进行;

2.信用证和托收项下的涉外收付款凭证核查。通过调阅银行信用证和托收项下的业务明细数据以及相关信用证来单资料和托收协议进行;

3.各分支局可结合现场核查中的实际情况采取其他方法进行核实,以保证申报数据的准确性。第十四条 各分支局应核查所辖银行涉外收付款申报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一)核查内容:涉外收入申报单、境外汇款申请书、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的申报数据(包括基础信息及申报信息)。

1.是否按《操作规程》要求自动生成申报号码; 2.是否存在有申报数据但无会计数据的情况; 3.是否存在有会计数据但无申报数据的情况;

4.是否存在既有会计数据又有申报数据,但不属于申报范围的情况。

(二)主要核查方法:采取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电子数据与银行会计账目中的收汇、付汇流水清单逐笔勾对等方式。

第十五条 各分支局应核查银行接口程序是否符合《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接口程序验收要求》(汇综发[2010]122号附件)。第十六条 各分支局应对银行申报的单位基本情况表进行核查。

(一)核查内容:组织机构代码、机构名称、住所/营业场所代码及名称、常驻国家(地区)代码及名称、外方投资者国别(地区)代码及名称、经济类型代码、所属行业属性代码、是否为特殊经济区域企业、所属外汇局代码等信息是否准确;

(二)主要核查方法:通过比对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中的单位基本情况表信息和机构申报主体在银行的账户开户资料,核查单位基本情况表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七条 各分支局应对银行留存纸质涉外收付款凭证进行核查。核查采取随机抽查方式进行。

(一)核查以往月份涉外收付款凭证。1.是否准确使用涉外收付款凭证种类;

2.纸质涉外收付款凭证填写的信息与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信息是否一致; 3.纸质涉外收付款凭证的填写是否准确、完整、规范;

4.纸质涉外收付款凭证留存期限是否满24个月。

(二)核查当月涉外收付款凭证。

核对当月纸质涉外收付款凭证(银行留存联)与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中相应申报数据,查看是否存在涉外收付款凭证导(录)入不及时的情况。

第十八条 各分支局应对银行间接申报内控制度进行核查。

(一)符合《操作规程》要求的间接申报内部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二)其他与国际收支工作相关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第十九条 各分支局应对银行执行“不申报、不解付”特殊处理措施的情况进行核查。

(一)核查经办银行是否督促被执行“不申报、不解付”特殊处理措施的申报主体逐笔补报其此前未按期申报的涉外收入款项;

(二)核查银行为被执行“不申报、不解付”特殊处理措施的申报主体办理新收款项入账或结汇是否符合“不申报、不解付”特殊处理措施相关规定。

第二十条 各分支局可开展对申报主体的现场核查,主要核查申报数据的真实性。

(一)核查方法:将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中相关申报主体的国际收支申报数据与其相关会计科目以及相应的有效凭证(合同、协议、发票等)进行核对。被核查单位会计科目中所反映的收入、支出款应与银行出具的对账单一致。

(二)核查的内容包括:申报号码、收/付款人名称、结算方式、交易币种、交易金额、收/付款账号、(对方)付/收款人名称、(对方)付/收款人常驻国家(地区)名称及代码、交易编码、交易附言等。

第二十一条 各分支局国际收支工作人员进行国际收支申报现场核查应遵循以下工作流程:

(一)各分支局国际收支工作人员在执行国际收支申报现场核查前,应制发核查通知书(参见格式一,格式可调整),并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被核查单位。

(二)各分支局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现场核查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出示“国际收支申报核查证”或本单位的介绍信,其中必须有一名以上的核查人员持有“国际收支申报核查证”。

(三)各分支局对现场核查中发现的可疑申报数据如涉及采用纸质申报方式时,应调阅相关的纸质涉外收付款凭证进行查证,确认责任归属,并应对现场核查调阅的资料进行记录,填制“国际收支现场核查调阅资料清单”(参见格式二,格式可调整)。

(四)各分支局应向被核查单位了解其国际收支项下实际收付汇会计账务处理的情况,通过逐笔勾对会计凭证、核对会计报表等方法,对其涉外收付款申报数据进行核查,并根据核查结果填写“国际收支现场核查工作底稿”(参见格式三,格式可调整)。

(五)对现场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分支局应进行材料取证。材料中应包含该材料与原件一致的意思表达、材料提供人、提供日期和银行业务公章。

(六)在现场核查结束后、核查人员离场前,各分支局应根据现场核查情况、存在的问题填写“国际收支现场核查事实与评价”(参见格式四,格式可调整),并要求被核查单位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七)现场核查结束后,各分支局应根据现场核查情况、违规情况和处理方案撰写并向被核查单位下发《现场核查报告》,要求被核查单位根据《现场核查报告》上报整改报告。

(八)各分支局在现场核查结束后,应根据“国际收支现场核查事实与评价”以及《现场核查报告》对被核查单位的现场核查情况进行集体评价和审议,并根据审议结果填写“国际收支现场核查集体审议记录”,作为是否移交外汇检查部门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各分支局应建立现场核查档案并妥善保存,保存期为24个月。核查档案主要包括:核查通知书(复印件)、国际收支现场核查调阅资料清单、国际收支现场核查工作底稿、国际收支现场核查事实与评价、现场核查报告(复印件)等。保存期满后,可按照档案管理程序销毁。

第四章 大额交易与重要交易项目重点核实

第二十三条 各分支局应按季度开展大额交易重点核实工作。

(一)各分支局应按季度对辖内单笔货物贸易项下收入(支出)金额3000万美元(含)以上,其他项下收入(支出)金额1000万美元(含)以上的大额交易进行重点核实。

如辖内当季货物贸易项下的收入(支出)金额达到3000万美元(含)以上的交易不足10笔时,各分局应重点逐笔核实辖内货物贸易项下收入(支出)排名为前10名的交易。

如辖内当季非货物贸易项下的收入(支出)金额达到1000万美元(含)以上的交易不足10笔时,各分局应重点逐笔核实辖内非货物贸易项下收入(支出)排名为前10名的交易。

(二)为确保大额交易数据的准确性,各分支局应采取非现场核查、通过银行或申报主体确认与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大额交易重点核实工作。

各分支局应向银行或申报主体下发“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大额交易重点核实情况通知书”(参见格式五)进行再确认(可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下发,通过电子方式下发时,不需加盖公章),并留存银行或申报主体反馈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大额交易重点核实情况确认回执”(参见格式五-附1)及经确认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大额交易重点核实情况反馈表”(见格式五-附2)。各分支局对于银行或申报主体确认后仍有疑问的,可进行现场核查。

(三)对于在大额交易重点核实中发现的申报错误,各分支局应督促相关银行及申报主体及时进行修改。

(四)在当季大额交易重点核实结束后,各分局应汇总当季大额交易重点核实情况,填报“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大额交易重点核实情况反馈明细表”(见格式六)以及“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大额交易重点核实情况汇总表”(见格式七)。

(五)国家外汇管理局可根据国际收支形势和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变化,不定期以国际收支司发文形式调整各分局大额交易重点核实的金额标准及内容。

第二十四条 各分支局可结合核查工作实际情况,根据当期辖内涉外资金流动的情况及特点,选择所需核实的重要交易项目,不定期组织对辖内重要交易项目的重点核实工作。第二十五条 各分支局应当建立大额交易与重要交易项目重点核实档案并妥善保存,保存期为24个月。保存期满后,可按照档案管理程序销毁。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对现场核查与非现场核查中发现的违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有关规定的行为,外汇局各分支局国际收支部门可采取约见谈话(“约见谈话通知书”参见格式八,“约见谈话记录”参见格式九,格式均可调整)、通报等方式督促被核查单位予以整改。

第二十七条 各分局应根据辖内实际情况制定“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现场核查案件移交标准”,并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备案。

第二十八条 各分支局国际收支部门可视被核查单位违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有关规定的情节及其整改情况,根据集体审议结论、《国家外汇管理局案件移交操作规程》(汇发[2001]219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完善外汇案件移交有关工作的通知》(汇综发[2010]155号)等有关规定,将违规案件移交外汇检查部门,并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备案。第二十九条 各分支局应按照对银行考核的相关规定,将对辖内银行间接申报核查情况纳入当期考核。

第三十条 外汇局各分局应于每季度后20个工作日内将辖内核查情况汇总后以书面形式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核查报告内容可包括:

(一)当季开展非现场与现场核查的情况;

(二)当季开展大额交易和重要交易项目重点核实情况,并附汇总的辖内“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大额交易重点核实情况反馈明细表”(分为收入和支出两类)以及“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大额交易重点核实情况汇总表”;

(三)结合具体实例归纳总结核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核查方法;

(四)当季对被核查单位的处理情况;

(五)上季被核查单位存在主要问题的整改情况;

(六)其他内容。如日常核查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某些交易项目下的异常收支变动情况等。

上一篇:二次函数的探究性问题下一篇:部编三年级《火烧云》优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