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24-05-22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精选8篇)

篇1: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职校的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在中职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关注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成效的重要影响,重视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本文拟就非智力因素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点体会。

把非智力因素作为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偏重智力目标,有意或无意地将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排斥于教学目标之外的现象仍很普遍。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主观上,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甚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把非智力因素看成是知识、能力的附属品,可有可无,可培养可不培养,只有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客观上,人们还没有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测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系统方案和有效工具,给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具体操作实施带来了很大困难。要落实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问题,必须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在提高人们对其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出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例如在“圆锥曲线”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

第 1 页 的生活感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展示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这些特殊的平面图形。借助“几何画板”这一工具,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认知到图形的形成条件及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由感性认识逐步升华到理性认识。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合理创设问题场景和设置合适的教学梯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视其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体现

要改变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应该常抓不懈。具体可以从教师设计课前预习提纲,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教学新课之前,预留部分时间给学生预习课文;课堂上加强即兴提问等方面入手,给学生以必要的课堂压力,促使他们做好预习工作。相比较普高学生,中职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注意力更容易分散,听课的持续性不强。因此,做好讲练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养成多动手、勤思考的习惯,也是教师要加以研究的问题。

说到课后作业,大部分学生是拿来主义。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可望而且可及,不要让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恐惧感,甚至让他们有成就感,是摆在每一个数学老师面前很棘手的问题。作业的布置应精而不多,浅而不繁,注重对课本基础知识

第 2 页 的巩固,让学生力所能及,逐步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积极探索中职数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调节和控制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果说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路标”的话,那么,教学评价则可称为教学活动的“指挥棒”。目前的中职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领导者的管理理念,教师的教学评价思想,往往还存留有注重学业成绩,忽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的状况。在教学评价方面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大家反思。

(1)分数主义盛行,即分数代表了教学结果和学生的一切,不合理地解释、滥用分数的现象严重,分数被视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灵丹妙药。教师动不动就以不给及格相威胁,这样的状况只能是导致学生更加讨厌学习,甚至放弃学习。

(2)重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评价轻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即过分地看重数学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兴趣、愿望、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来看,这种倾向更加要不得。

(3)教学评价缺乏激励性,即一切评价都只是为了鉴定、过关,而不是为了促使学生产生更好地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功

第 3 页 体验。这种评价的片面性将使教与学分道扬镳的危险性更高。

(4)教学评价缺乏一贯性和规范性。学校没有因地制宜制定一个比较合理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自定标准,甚至对那些看不贯的学生经常给以一无是处的定性评价,这种一棍子打死的做法确实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5)学校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和执行力也一直在左右着教学评价体系的健康发展。学生多参加竞赛,多拿奖、多拿证固然是好事。但毕竟这种教育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学校领导更不应该把教师所教学生拿奖的多寡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主要条件。更不应该重专业课,轻文化课。

教学评价中的这些片面性,既妨碍了数学教学的智力任务的顺利完成,也无法保证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目标的落实。因此,必须着力改革中职数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把非智力因素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能仅仅强调对智力因素的评价。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对中职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

第 4 页(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协调好,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 5 页

篇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情感因素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大多数中职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的状况,教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探讨并总结调动情感因素的有效做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方银伴 作者单位: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开平,529381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008“”(9)分类号:H3关键词:中职 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篇3:重视朗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说朗读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大部分中职生入学分数普遍偏低、底子薄、基础较差, 对他们采用分析法教学模式, 显然是不实用的。我们痛心地看到学生不会读、不会写的常用字愈来愈多, 语言表达能力愈来愈差, 涉及真善美、假恶丑的道德失衡问题时没有正确的评判标准等。中职生语文素养的整体下滑使广大语文教育者深深感到疲惫和茫然。既然如此, 中职语文教师何苦还要纠缠于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及段落层次等呢?过分强调这些而忽视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必然导致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死板, 课堂因缺乏琅琅的读书声而沉闷乏味,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索然, 造成语文教学的一大缺憾。那么, 朗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一、朗读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是文化思想的载体, 所以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是对情操的陶冶。如果我们把这一审美活动比作是一座真善美的殿堂, 那么教师的范读就是为学生庄严地开启殿堂大门的钥匙。教师动情的朗读会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使其思想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学生会禁不住心动神摇, 随教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从而实现与文章零距离的对话。且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 常常会成为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情感依据, 学生有了这种从心底的尊敬和爱戴, 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会形成, 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有利于培养语感, 训练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 多训练语感, 必将能驾驭文字。”朗读是培养语感和训练语感行之有效的方法。朗读时, 对于文中的语言、文字、词语、句子、层次的品味与琢磨便是一种语感训练。教师用普通话范读, 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恰当地掌握语速的缓急和语气的轻重, 会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到文章中去, 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同时学生会自觉纠正发音、语气和句读等方面的错误。

三、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的能力

朗读文章能够帮助识记字词, 积累语言材料。由于朗读是以声达意的, 要求朗读者熟悉句型句群, 了解文字结构, 掌握表达要领, 因而有助于人们洗练语言, 规范口语, 提高说话技巧, 养成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 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此外, 作为职业高中的学生, 毕业后走进社会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外, 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如果将朗读作为训练今后工作基本技能的一种方法, 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从中学到许多的知识, 这也是朗读所教给他们的一项技能。

四、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阅读的主动性

朗读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捕捉蕴藏在文字中的知识、情感, 激发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学生由“感”到“悟”地学习, 增强阅读的能动性。大量实践证明, 只有通过吟诵, 才能把理解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面对教材中的经典美文, 我们何不纵情地诵读, 这样既可获得读书的乐趣和美感, 激发学语文兴趣, 又可提高阅读的主动性, 何乐而不为?

五、朗读可以强化人的记忆

朗读是一种较好的记忆手段。朗读时, 口、眼、耳、脑、心并用, 有利于增强记忆, 学生更易熟读成诵。“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 理解语言, 才能读出其中的韵味, 领悟深层含义。有感情地朗读, 可使声音进入大脑后产生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 激发想象力, 加深理解力。朱熹说:“凡读书……只要多诵数遍, 自然上口”, 就会“久远不忘”。如果长期坚持, 反复练习朗读, 就能强化人的记忆和提高注意力, 使之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 增强学习效果。总之, 朗读可以通过视觉、声觉、听觉等器官的协调活动, 把知识信息输送至人脑的储存区域, 从而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

六、朗读可以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朗读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欣赏和美的享受。在朗读文学作品时,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声音旋律, 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准确生动、色彩鲜艳的丽词佳句, 照亮心灵、指引方向的光辉思想, 萦回曲折、迭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警句, 风光绮丽、景色宜人的山水诗赋, 等等, 所有这些, 无不寄托着作者的美好情思, 能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满足, 进而产生憧憬美好事物、追求美好理想的强烈愿望。朗读的优秀作品多了, 经受美的熏陶多了, 感受、鉴赏和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七、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文章是作者描写现实、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精神武器和舆论工具。作者叙述一件事情, 描写一个人物, 说明一个问题, 论述一个道理, 都是被一定的生活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所驱使的, 为一定的道德理想、生存欲望所刺激而引起的。因此, 在作者的匠心妙笔之中, 无不饱蘸着酣畅淋漓、强烈鲜明的爱憎感情。文艺作品都是为着陶冶人、教育人的。愈是伟大的作品, 其塑造人、教育人的价值愈高。朗读这些作品, 必然是一种感化薰陶。在朗读实践中, 人们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朗读一篇文章, 有时会心荡神驰, 情思横溢, 如饮蜜计甘露, 浑身清新豪爽, 给人增添无穷力量;有时则会泪眼模糊, 冥思悠悠, 怨恨奔涌, 悲愤交集;有时会激于义愤, 挺身而出, 禁不住要为善良的不幸者申张正义, 鸣呼不平;有时会毅然决然地贡献或牺牲自己的一切……许多人都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在聆听一次令人倾心的朗读时, 仿佛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完全被作品中的人、事、物、情、景熔融并收、化为一体, 在思想感情上同主人公息息相关、同甘共苦, 在心灵深处爆发和作者身受同感的强烈共鸣。这样, 就从中受到了铭感一生的深刻教育。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 从朗读活动中得到的宝贵经验, 对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 坚定生活信念, 振奋进取精神, 激发斗争意志, 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和巨大鼓舞, 甚至会成为人生征途上永不熄灭的炽烈火炬。

朗读在我们的语言教学中有着如此重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应做一个朗读的践行者, 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 切实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更动人的光彩, 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 阐述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旨在加深师生对于朗读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

篇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学习态度;外部诱因;师生感情

在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许多智力水平非常高的学生往往学习效果还不如那些智力一般的学生,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的教学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带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粗略谈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

人的心理因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种。前者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处理、迁移,它相当于认识过程的执行者和接收者;后者属于动力系统,这个系统不直接介入学习,但却以动力作用为核心,是认识过程的发动者和推动者。由此可以看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离不开非智力因素这个动力系统,否则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无法前行。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才过程中起着动力、方向、维护、控制、调整、补偿、强化、影响、创造等作用,是他们创造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的结果。我国心理学家沈德力先生研究也表明:“智力超群者未必成才,智力一般者未必一定不成才。”再分析上面的案例,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学生智力优越而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不足造成的。这和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一致的。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来说,必须让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促进,让非智力因素激发智力因素,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和根源,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能源,是在对学习有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我们就不能保证在遇到障碍时坚持到底。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吃穿不愁,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而且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表现为对学习没有上进心,缺乏斗志。我觉得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每节课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掌握该知识点具有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在上每一节新课题时,首先介绍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学习后面知识的影响,使学生感到学不好它,就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相关知识。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除了说明它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外,还要说明它是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和相关化学计算的基础。

二、抓住外部诱因,引发学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让学生一接触化学就喜欢上它呢?我首先从满足他们的感官需求方面下手,对于一些现象明显又有趣的实验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化学第一堂绪言课上,我增做了“铁丝燃烧”“纸锅烧水”“水变牛奶”“滴水成冰”等有趣的化学实验。通过这些多变的实验现象,很好地勾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这是什么“魔法”?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也可以吗?课堂探究兴趣很活跃,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非常高。其次,满足学生自己动手的意愿,通过“做中学”来获得成就感。如在初中化学第一章学习中安排了学生实验“死火复燃”“清水变红”“烧不着的纸船”“1+1≠2”等简单小实验,虽然是“照单抓药”,但对于第一次亲手做实验的学生来说,点滴的进步就会让他们激动不已,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为后续的化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感情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在喜欢这个老师的基础上才会愿意学好他所教的课,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感情基础上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当我发现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化学学习没有信心的时候,就会在课堂上向他(她)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会及时给予肯定,当他们回答不出来时,我会给予相应的提示,课余时间找他们谈谈心,对他们感到困难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和热心帮助,经过长期相处,我和学生之间产生了亲近感,他们的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四、磨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习道路上总是布满了各种荆棘,如果不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很难想象他们能把学习搞好。因此,教师应该不断磨砺学生努力学习,不怕困难的意志。当然,培养意志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向上蹦一蹦就能摘到桃子”,通过“蹦”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通过“摘到桃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决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体验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努力学习的愿望。”当学生获得点滴进步时,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但增强了学习信心,也促进了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克勤.化学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6.

[2]沈德立.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07.

[3])斯莱文(Slavin,Robert E.).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姚梅林,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07.

篇5: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熊宏中

云南省祥云县职业高级中学(672101)

篇6: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中职生的职业礼仪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

1.中职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职业礼仪教育与学生的道德修养密切相关,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劳动者素质。因此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职业礼仪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具备了职业理论,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面向社会岗位。学生具备了职业礼仪,形成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在职业中遵守礼仪,让学生在日后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有序、有礼、有章可循,更加具备职业竞争力。笔者辅导的学生职业礼仪在河南省获一等奖,那么笔者也坚信这个学生在未来的求职路上会比其他学生更具有竞争力。职业礼仪让更多的学生明理、守礼,会更容易获得职场的青睐。

2.礼仪是衡量人类文明的准绳,也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

中职生毕业以后面临的是就业,因此中职生是否具备职业素质决定着中职生是否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在中职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职业礼仪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公众形象,而且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文明修养和素质。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相应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各项职业礼仪训练,让学生能够具备职业技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一些中职生缺乏礼仪,表现在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基本的待人接物礼仪等礼仪问题。()这些学生有些是因为家庭原因,有些是因为初中教学以考试为中心,缺乏相应的礼仪训练,还有些学生是因为某些社会原因。当学生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明显表现为礼仪缺失的时候,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很难让人耳目一新。因此作为中职礼仪教师,要强化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素质真正得以提升。

二、家校结合开展职业礼仪教育

1.营造良好的学校职业礼仪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礼仪,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社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良好的礼仪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诚实守信的服务意识,要具有礼仪能力,具有综合素养。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但要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还要让学生在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的训练中注重自身文明的言谈举止,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魅力和风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校以及班级礼仪教育氛围,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典型案例分析、学生示范、习惯养成等各种活动中学习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相关的礼仪。在校园内,教师也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礼仪气息的文化校园当中,在校园内学校要设置礼仪画廊,在校园墙壁或者教师之内,要布置一些礼仪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礼仪意识。

2.家校联合进行职业礼仪教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打好基础

职业礼仪教育如果仅限于学校教学,效果不会很明显。学生可能只把礼仪教学看成一门学科,而不愿意在校外或者在家庭内运用礼仪,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学校内学到的职业礼仪运用到社会交往当中,让职业礼仪教育更好地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服务结

合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中开展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并和家长联系,邀请家长与学校保持一致,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

三、职业礼仪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模拟中进行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职业所需的技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侧面。教师不但要强化职业礼仪训练,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让学生在礼仪运用中感知到快乐,让学生能够在职业礼仪服务中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模拟,并引导学生在各种平台中积极表现自己。笔者指导的学生在职业礼仪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学生感觉到技能培训有意义,有价值,也更愿意在社会生活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总之,职业礼仪教学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不但要从多个层面加强学生的职业礼仪教学,还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职业礼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中职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杰锋。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作用研究[J]。现代交际,(06)。

[2]余添。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改革简论[J]。教育与职业,(05)。

[3]陈瑛。中职文秘专业礼仪课程考核体系有待完善[J]。秘书,(09)。

篇7: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一: 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有抑扬顿挫。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机巧,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都会在朗读中得以解决,而且还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这方面的益处,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切身的体会。《安塞腰鼓》的执教者杜渐老师的朗读,可谓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的朗读,也颇有气势和情感,想必对文章的感受体会一定不差。

第二,朗读是一门艺术,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同是一篇诗或文,干巴巴的读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给听着的感受、感染、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好的朗读,人们会由衷的发出赞叹:“真美”!这“美”指的是音乐的美、艺术的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听潮》,此文着力突出海潮这部“伟大的乐章”之美,由恬静柔美的梦幻曲到明快悦耳的奏鸣曲,再到撼人心魄的交响曲,加之作者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反复朗读,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形成对海潮完美艺术形象的体验与感受。

第三,朗读可以激发人的情感美。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文中蕴涵感情的抒发与宣泄,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景,从而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可以说,好的朗读可以使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化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力量,拨动人的心弦,撼动人的灵魂。例如《白杨礼赞》,作者由衷赞美了白杨树,从白杨树的外形到内在精神,再到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层层深入,逐步推向高潮。反复朗读,自然会激发学生对白杨树、对英勇的抗日军民的钦佩、热爱与赞美之情。再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一段,作者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为了宣泄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反复朗读,自然会使读者、听者的情感同样达到高潮,从而激起人们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之情。

第四,朗读,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朗读,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则必须有合乎情理的想象。朗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就会产生春雨细密,悄然润物,诗人喜不自禁的联想;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就会使人联想到辽阔无边、无限美好的北国雪天风光图。再如朱自清的《春》,文章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朗读时,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营造一种氛围,将学生带入“春”的美境之中,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为文中描绘的意境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内容。反复朗读,这种意境感就会越明显、越强烈,想象力就会越丰富。

第五,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试想,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谁会无动于衷?有谁不产生尝试一番的念头,进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加强朗读大有裨益。

第六,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我们知道,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所运用的载体正是语言。所以,朗读不单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的提高,自然意味着智力的提高。那些高谈阔论、令人折服的政治家,谈锋犀利、语言缜密的名律师,妙语连珠、使人感动的演说家,逻辑严密、富有创意的大学者,莫不是智力超群的佼佼者。而一个口齿不清,说起话来颠三倒

四、辞不达意的人,要说他思维敏捷、智力超群,恐怕是没有人会相信的。

第七,朗读,可以陶冶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在前面几项的基础上,朗读还要最大限度的将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而这,也正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朗读文天祥的《正气歌》,会知道如何有浩然正气;朗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会知道朋友情谊的深厚;朗读屈原的《离骚》,会知道爱国之情的源源流长;朗读朱自清的《背影》,会知道父爱的伟大;朗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会知道母爱的深沉……

篇8: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职高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普遍存在英语基础不扎实, 学习能力不强, 缺乏信心、恒心和毅力, 对英语不感兴趣等现象。在笔者任教的职业学校的机电专业班中, 这种现象更为典型。机电专业学生基本上由男生组成, 英语是其薄弱环节。如笔者现任教的10机械工程班由45位男生组成, 中考成绩在学校各专业中位于前列, 但英语成绩却较差——中考英语总分110分, 90分以上仅4人, 60分以下有18人, 甚至有4人的成绩为个位数。

在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现实情况下,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力, 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 无异于一种苦役, 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职高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调查表明, 职高生在英语学习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1) 无用心理。认为英语和专业课联系不大, 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

(2) 畏难心理。学习只凭一时的热情, 一旦遇到困难和考试不及格, 就灰心丧气, 甚至萌发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

(3) 自卑心理。由于知识基础和智力的差异及其他社会因素, 经常会遇到同学和老师的冷遇甚至批评、训斥, 便觉得自己天生的脑子笨、不开窍, 不是学习英语的料。

如何重视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克服厌学情绪, 就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学生, 换一种方法教学生, 结合学生实际, 收到更好的实效, 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游戏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提出及应用原则

游戏教学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 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该教学法能应用于职高英语教学吗?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 只要适当选择游戏内容, 精心设计游戏规则, 游戏教学法对于职高英语教学的帮助是很大的。

游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 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 在游戏中学做人, 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其意义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发学生智力,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果, 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

游戏教学的应用原则:

(1) 目标性原则。教学游戏不同于生活游戏, 任何一种课堂游戏的设计都是直接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

(2) 多样性、趣味性原则。刚开始学英语, 大多数学生都很感兴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学内容增多, 难度加深, 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减弱。因此, 教师必须不断设计新的游戏, 不断翻新游戏的方法,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游戏的开展要有一定启发性。在游戏中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能力。在实施该教学法一段时间后,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时, 我们要进一步加深游戏的难度, 要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 使他们不断进步。

(4) 合理性原则。学生是游戏的主体, 任何游戏活动的开展都要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教学实效。

游戏通常要有如下几种挑战形式:比速度、比反应、比强记、比观察、比想象、比思维, 有听、说、读、写各种形式, 要使学生积极配合。

三、游戏教学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实例及效果分析

笔者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走向未来》第一册, 教学对象是职高机电专业高一学生。

1. 角色扮演 (Role-Play) 。

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 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 能使所学的语言材料显得更加真实, 使扮演者身临其境,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如《走向未来》第一册Unit8 Seeing a doctor, 其中出现了有关表情的词汇 (sad, happy, worried, nervous, afraid, satisfied, surprise, anxious等) ,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Act and say”的游戏, 分四大组开展竞赛, 每组让一位学生做一个表情, 其他学生说出该表情的英语单词, 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单词说得多。

2. 快速反应游戏 (Quick Response Game) 。

该游戏设计的目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让学生记住课文中的相关词汇, 并能够在实际语境中加以应用。游戏操作简单易行, 如《走向未来》第一册Unit 1 What do you do?中, Vocabulary部分的单词为例 (engineer, bus driver, mechanic, plumber, cashier, manager, teacher, cook) ,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自习词汇, 然后由教师发出指令, 可以是汉语, 也可以是英语。

3. 描述与画图 (Describe and Draw) 。

如果教材中有固定、丰富而生动的文字材料, 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材料。如《走向未来》第一册Unit 7 Relationship, 在该单元中有如下问题:What is your father/mother like?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两组, 让其中一个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父母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爱好, 另一个学生根据他的描述和自己的理解在黑板或本子上画出那位同学父母的形象。这种方法一方面考查了描述者的词汇与表述能力, 另一方面考查了绘图者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4. 做调查 (Research) 。

做调查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走向未来》第一册Unit6Food and Services, 可设计简单、易操作的调查。如学习了有关食物的单词, 知道有西式快餐和中式食品, 可以设计调查表, 让学生调查同学中喜欢吃中餐和西餐的比例。全班同学分成4组, 每组制作一张表格, 上面写有同学名字和食物:hotdog, fries, hamburgers, dumplings, noodles, 让学生拿着调查表在组内用“Do you like…?”展开调查, 然后把调查结果统计出来, 由此训练学生用英语询问、调查的能力, 从而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

在笔者任教的两个平衡班 (10机械工程班45人和10数控加工班47人) 中,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和对比, 实行游戏法英语教学的班级 (10机械工程班) 对于英语学科的兴趣有了显著提高, 上课注意力也比较集中, 学习效果特别是对英语词汇和句型结构的掌握都优于未采用游戏法英语教学的班级 (10数控加工班) 。在第一个月后进行的词汇测试中, 10机械工程班的平均分为83.2, 优秀率为54.5%;10数控加工班的平均分为67.3, 优秀率为21%。而在一学期之后的期末考试中, 10机械工程班的平均分为81.33, 优秀率为51.62%;10数控加工班的平均分为63.1, 优秀率为17.5%。这些数据很好地说明了游戏教学法在课堂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同时, 笔者还对两班学生进行了“是否愿意接受游戏英语教学法”的问卷调查:10数控加工班的学生还未体会过游戏教学法的优劣, 只有35人从心理上表示愿意参与。而10机械工程班的45人都有极大的热情参与游戏教学法, 并希望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采用这一教学法。

四、对教师的要求

游戏法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要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 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最高目标。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知识的创新者。在整个游戏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首先是组织者、解释者, 然后是指导者、旁观者, 再后是批判者、纠正者。

(2) 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教师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 较强的教学能力, 处理教材和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能力, 以及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游戏具有游玩性, 必须保持教学的严肃性, 教师必须积极监督游戏过程, 制定好游戏规则, 以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 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启动或停止游戏,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职高英语教师来说, 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对学习英语具有畏惧心理这一现状, 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持久兴趣。通过游戏教学, 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使学生会学, 爱学, 能学, 乐学, 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知识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从而使学习趋向主动。

参考文献

[1]魏国栋.走向未来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张万兴, 吴博.让学生在愉快中享受教育.中央民族出版社, 2004.

上一篇:19观潮教学设计下一篇:学校学年工作计划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