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沧浪亭的导游词

2024-05-16

江苏沧浪亭的导游词(通用5篇)

篇1:江苏沧浪亭的导游词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是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江南园林。下面是关于江苏苏州沧浪亭导游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江苏苏州沧浪亭导游词

1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樾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句,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全园漏窗共108式,图案花纹变化式端,无一雷同,构作精巧,环山就有59个,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

沧浪亭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严肃穆。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相传乾隆帝南巡时,曾召誉满江浙的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于此堂内说书。堂南,“瑶华境界”、“印心石层”、“看山楼”等几处轩亭都各擅其胜。折而向北,有馆三间名“翠玲珑”,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珑”意而为名。

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现植各类竹20余种。“翠玲珑” 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馆曲折,绿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同“翠玲珑”相邻的是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五百名贤只是取其整数而言。

沧浪亭每五幅像合刻一石,上面刻传赞四句,从中可知这些古贤的概况,他们是从春秋至清朝约2500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名贤中的绝大部分是吴人,也有外地来苏为官的名宦。名贤像多数临自古册,也有的来自名贤后裔,具有文献价值。

园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楼名“看山楼”,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此外还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映衬。沧浪亭著名的建筑还有观鱼处等。另有石刻34处,计700多方。

江苏苏州沧浪亭导游词

2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来到这里!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其地初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子美)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南宋时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人称韩园。元延祐年间僧宗敬在其遗址建妙隐庵。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苏州知府胡缵宗于妙隐庵建韩蕲王祠。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僧文瑛复建沧浪亭,归有光作《沧浪亭记》。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江苏巡抚王新命建苏公(舜钦)祠。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江苏巡抚宋荦寻访遗迹,复构沧浪亭于山上,并筑观鱼处、自胜轩、步碕廊等,道光年间,增建五百名贤祠,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重建。

沧浪亭面积约16。5亩,为苏州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

园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

篇2:江苏沧浪亭的导游词

漏窗

沧浪亭内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共有108种式样,外观各式各样,镂空的花纹也是绚烂多彩,就漏窗框架的形状来看,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扇形、海棠形、花瓶形、石榴形、如意形、秋叶形、宫殿形、桃形等,大部分的漏窗外形以方形和多边形居多。一般来说,走廊上成排的漏窗,其形状尺寸、间隔多为相同或者相近,产生出一种和谐的节奏感。一些特殊的窗框形状,在沧浪亭内并不是很多,例如扇形、石榴形、秋叶形、桃形,数量单一,分布在廊道的转折处或者一扇洞门内,采用与廊道上不同的窗框色彩,形成了多重的视觉审美效果。漏窗的窗芯图案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自然具象形和几何抽象形。自然具象形的图案在沧浪亭内有很多的类型。自然形状的图案取材范围较为广泛,有植物花卉的变形,例如桃、荷花、缠绕的树根形、芭蕉叶、梅花、秋叶、葵花等。还有一种是对古钱的变形,对圆形方孔钱的变形,放在窗芯的正中央,周围穿插缠绕的装饰纹样;还有用一种类似中国结的形状的变形,样式美观大方;还有折扇的变形图案以及棋盘的变形等。虫鱼鸟兽这种自然形体的变形在沧浪亭的窗芯图案中并不多见,有龟背纹和云龙纹等。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望出去往往光影迷离斑驳,使原来的景致得到拓展和延伸。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真正产生了“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

复廊

篇3:江苏省金牌导游:张玉环

2010年10月26—28日,由江苏省旅游局、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女联合会等联合主办的2010年江苏省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在南京激情上演。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2005级商务管理系毕业生张玉环在大赛中荣获中文组一等奖,被江苏省旅游局授予“江苏省旅游行业金牌导游”,并被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被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人物故事

毕业之后,从实习到正式工作已经快两年了,虽然对讲解工作没有多少经验,但对讲解工作还是有颇多的体会和感触。

导游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分成全陪导游员、地方陪同导游员、景点景区导游员以及海外领队,照这样分的话,其实我的工作是介于导游员与讲解员的一种性质,因为我的工作区别于讲解员的在馆内讲解,也区别于导游员带着游客去异地旅游,负责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但因为只是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所以我还是把自己归纳于讲解员的范围。

在我看来,讲解工作是讲解员与观众通过讲解语言而发生的情感交流。讲解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解员既应该是一位口才良好的演说家,又应该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专家、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接待讲解当中,不但有工作热情和很强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对游客热情、大方、得体,始终以一个合格讲解员的身份为广大游客服务。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礼仪之邦”,有着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有着宽广的胸怀。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使用普通话给游客讲解,既能展现中华民族汉语言的精华,也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明。一句充满热情和真诚的“您好,欢迎您来到钟山风景区参观游览”,会使游客感到格外亲切,对讲解员产生信任,从而为顺利地进行讲解创造良好的氛围。

在带团过程中,我发现,游客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年龄性别、不同的兴趣爱好。在我讲解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接待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客人时,可以多谈些政治,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因为北京人对政治一往情深,并且文化素质较高;孙中山先生被台湾人尊称“国父”,很有可能你所接待的游客比你都了解孙中山先生,但是他们对改革开放以后祖国的巨大发展和变化非常感兴趣,所以当台湾的游客来游玩时可以和他们多谈这些方面的内容。对于度假性的旅游团,就应侧重某个方面进行讲解,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对职业基本相同的专业性旅游团,就要在讲解中侧重介绍与他们专业有关的内容。

有的游客只是慕名而来,他们认为此地名气很大,而更多的内容就不一定知道了;而有的游客已经读了很多相关资料,对此地有了多方面的了解。但是不管游客对此认识是深是浅,在组织他们参观时,都应当对此地做一番简明扼要的说明之后,再让他们详尽地了解其他细节;在此过程中,要在关键的地方或者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作详细的解说,解答游客的疑问,使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每当我认真细致,以丰富的导游知识为游客进行讲解,游客开开心心填完意见单后对我真诚的微笑的时候,就觉得走再多的路也不会觉得有那么的累了。

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游客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很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因此,在讲解中要清楚他们的兴趣所在,掌握他们的情绪反应,善于顺着他们的意愿去讲解是十分重要的。每当我讲解的内容是他们喜欢听的,就会发现他们听得很专注。如果我讲的内容不合他们的胃口,就会看到他们东张西望地闲谈、掉队,这时我就转变话题,顺着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细节进行讲解,效果往往会很好。一些游客在对某个细节感兴趣时,都会好奇地望着我们讲解员,露出新奇、疑惑不解的神情。可能当时并没有人发问或者只有一两个人提出疑问,但他们中的多数人希望讲解员能予以解释,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但要注意不能把预先准备的讲解词呆板地背诵给他们听。

另外,在讲解时,我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情境,主动向游客提出问题和要求,以引导游客的注意力,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制造悬念”的讲解方法。这样做可以使游客由被动听讲解变成主动地探索,激起他们欲知其事究竟的强烈愿望,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可以使讲解过程生动、活泼,从而融洽讲解员与游客的关系。许多欧美游客,对中国的古老文明比较陌生,讲解时就要联系他们熟悉的事物来帮助他们理解。在讲解上还可利用国内外游客对大人物行踪的好奇心理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参观讲解大家不太了解的明孝陵时,可以给游客介绍名人如洪秀全、蒋介石、孙中山等都来此拜谒过。这样将明孝陵和游客熟悉的名人相联系,由于名人效应,增加了他们的游览兴趣。我们在讲解中还可联系一些与游客所在国家有直接关系的动物、植物来增加他们的亲切感,同时也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等等。

篇4:江苏沧浪亭导游词介绍

在苏州有一个古老的亭子,它始建于宋朝。它就是闻名中外的沧浪亭。

我们走进了大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廊。长廊的柱子是红色的,顶也是红色的。长廊两边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梅花、桃花……长廊的旁边还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鱼,有的小鱼躲到小石头后面,好像在玩捉迷藏。有的小鱼正在水里游泳,好像在炫耀自己美丽的尾巴。有的小鱼在石头上,好像玩累了正在休息……过了长廊,我们来到了小假山。假山是用太湖石筑成的,太湖石既坚硬又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小洞,所以假山高大坚固。站在假山上向下望,就可以看到许多绿葱葱的竹子,有龟甲竹、紫竹、长叶苦竹……龟甲竹的根像乌龟的壳一样,紫竹的枝干是紫色的,长叶苦竹的叶子很长,闻起来还有点苦。慢慢地,我们来到了沧浪亭,亭子上有许许多多的图案,有凤、龙……许多图案没有几幅图案是相同的。沧浪亭的柱子是暗红的,顶是黑的。柱子上还有一个对幅: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正是我们学过的对幅,作者是宋代大诗人苏舜钦,他是苏东坡的朋友。

苏州沧浪亭真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呀!

篇5:苏州园林著名景点沧浪亭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眼前这座石牌坊上有“沧浪胜迹”四个字,它是晚清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题写的。它告诉我们,这里有一处苏州的名胜古迹——沧浪亭。沧浪亭不仅仅是一座亭子,它是我们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典园林,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最初为五代 时吴越王外戚孙承佑的花园。孙承佑是中吴军节度使, 曾出资为著名的“姑苏城外寒山寺”修建过一座七级佛塔。到北宋庆历四年,经范仲淹举荐在朝为官的诗人苏舜钦因赞同革新,被革职后来到苏州,购得此园。此后,园子又几度兴废,屡更其主。南宋绍兴年间,为抗金名 将韩世忠所得。元、明两代成为僧人所居的妙隐庵、大云庵。今天园中的绝大部分建筑均始建于清康熙、道光 和同治年间,解放后修复而成。1963年,沧浪亭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又被列为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之一。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同到园中去领略一下沧浪亭的风姿吧。 [正门外石梁桥旁]各位沿着水边来到这里,往东看去,水面渐宽,水边古树参天。亭、轩可见,一幅立体的画面已经呈现在各位的面前。在这里,大家虽然尚未人园,但已经感受到了沧浪亭的第一个特色,即:未入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园过。水对我们苏州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也太重要 不过了。从淘米洗菜到种桑养蚕,从以舟船代步到营造文人山水园,无一离得开水。水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之所必需,又是古代文人创造理想生存空间的文化素材。中国人习惯称“风景”为“山水”,可见水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是何等的举足轻重。比方说,眼前这片水面,它一方面构成了沧浪亭的园外景观,同时,它还让苏舜钦等官场失意的古代士大夫文人产生出“沧浪之水”的意境。据说,苏舜钦花了四万青钱(约合黄金十两)购得此园后,在这水旁建了一个小亭,取《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歌谣,将亭命名为“沧浪亭”,表现出一种超然世俗名利之外,归情自然的清高意趣。 另外,从这里还可以看到沧浪亭的另一个有别于苏州其它古典园林的特色,就是:打破高墙围绕,自成丘壑的封闭式格局,以临水的建筑群将园内园外的山水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开放性的布局特色。明、清时期,这里一直是官绅宴饮、文人雅聚的场所,因此,一般认为沧浪亭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公共园林之一。下面请大家到园中欣赏沧浪亭内园景色。 [碑记厅]这里现在是沧浪亭的门厅。因为这里东、西两侧墙上嵌有旧时园主苏舜钦的《沧浪亭记》,清代巡抚宋荦、梁章钜和张树声的《重修沧浪亭记》以及清代僧人济航的《沧浪亭图》等石刻,所以我们也把这里称为碑记厅。从这些石刻可以了解沧浪亭的旧貌和概况,因此,这些 石刻极具史料价值。 [主山]出碑记厅,迎面看到的就是横卧于园中央的主山。这是一座土多石少的土山,据考是宋代遗物。山上古树苍翠,藤萝蔓挂,婉若真山野林,游人来到这里自会有—种古朴幽静的感觉。这也体现了北宋时期士大夫造园重在立意,不事雕琢的特点。主山东部用黄石垒砌,山间小道高下逶迤,桥梁溪谷,引人人胜。西部是清末用湖石等重修的。西南面峭壁下,凿一小池,从山上望下看,有如临深渊之感。池边一石上刻有俞樾先生篆书的“流玉”二字,点出这小池之水犹如一块流动的碧玉。这里是沧浪亭园内唯一的水面。园内园外大小如此悬殊的两片水面在这里相互呼应,但又情趣各异。 [面水轩]这里有一座紧靠沿河复廊的四面厅,因其临水而筑,故称“面水轩”。轩四面均设落地长窗,视野开阔,是品茶赏景之佳处

上一篇:读《我要做好孩子》有感作文200字下一篇:家具企业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