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沧浪亭介绍

2022-08-16

第一篇:江苏苏州沧浪亭介绍

沧浪亭资料

目录

1.沧浪亭的地理位置 2.沧浪亭的历史 3.沧浪亭的游览路线 4.沧浪亭水系分析 5.漏窗的分析 6.窗棂的分析 7.洞门的分析 8.地面铺砖的分析

9.沧浪亭中植物栽植手法 10.沧浪亭的特点 11.总结

沧浪亭地理位置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沧浪区三元坊附近,毗邻颜文梁纪念馆。 配以平面图片

历史由来

沧浪亭的面积约为16亩,其原址曾是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亲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因谗言被罢官,他流寓吴中时,见孙氏旧园遗址高爽僻静、野水萦回,就以四万钱购买下来,在北部土山傍水处筑一小亭,并以《楚辞 渔夫》中“沧浪之水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取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 配以国画图片

游览路线

画出游览路线 沧浪胜迹坊 石梁桥 大门 面水轩 复廊 观鱼处 妙室闻香 沧浪亭 明道堂 瑶华境界 看山楼 印心石屋

翠玲珑 仰止亭 五百名贤祠 清香馆 御碑亭 流玉潭 藕香水榭

平面图展示 一个景观 一个动画 一张观赏处的图片 游览路线表示

沧浪胜迹坊

沧浪胜迹坊石碑坊原立于沧浪亭门前,三门四柱、檐角飞翘,显得古朴、庄严。是苏州唯一树有石牌坊的古典园林,现移至人民路口。 沧浪胜迹坊图片 平面图展示

石梁桥

始建于康熙年间,初为木构赤栏桥。当时沧浪亭的正门在南面,园北仅开了扇小山门,是为了通游屣。巡抚宋荦重修沧浪亭时,在山北所横“略杓”,名曰:红桥。 如今的石构三曲平桥为乾隆南巡时改筑,当时桥栏仍为赤栏。

咸丰年间,沧浪亭园林毁于十年兵火。直到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再度重修。也是从此时起,将原南正门以一道漏窗粉墙围封,并将北门改为园之正门,且是唯一进出之园门(即今状),而“红桥”也由此而成为出入园门的唯一通道。 石梁桥图片 平面图展示

沧浪亭大门

沧浪亭入门大厅,三开间,面积115.76平方米。过去作为官署园林时,是为入园的达官贵人们的停轿之处,轿夫亦可在此小憩等候,故又名“轿厅”。现为售票与检票场所。 文征明隶书“沧浪亭”门楼,迎面可见湖石假山作为影壁。

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建。厅的东西两侧壁间,嵌有历代重修记刻碑和《沧浪亭全景石刻图》,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史料。游人可以通过这些碑刻,充分了解千古名园屡废屡兴的沧桑历史。

大门正面图 平面图标示出来 画作展示

面水轩

面水轩位处园北岸,此轩面北临流,貌似旱船,轩为四面厅,面积107.15平方米。

此处原为“观鱼处”,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为“面水轩”,取唐杜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之意,故名。

此轩面北临流,庭前古木参差交映,轩左复廊一条蜿蜒而东,两面可行,内外借景,隔水迎人。相传,临河一带旧有湖石玲珑,形有五百罗汉像之说。

剖面图沧浪亭面水轩位于大门东水池转折处,东端有复廊与钓鱼台相连,西端有廊与大门相连,面水轩成为由大门至钓鱼台的长廊中的重点,打破了构图上的平直、单调图片展示 剖面 立面图

平面图标示

复廊

进入沧浪亭后紧靠沿河有一条复廊,也就是围墙两侧各有一条走廊,复廊的北廊紧靠院外的葑溪,南廊临近园内的中央主山和沧浪亭,廊间墙壁上还开有许多图案各异的精美漏窗,无论你是在北廊或是南廊通过这些漏窗,你既可以看到园外的风光又可以看到园内的景色。 图片 平面图展示

观鱼处

观鱼处,又名“静吟亭”,位于园东北水边。古“北碕”处,面积14.86平方米,尖顶。 原名叫“濠上观”,俗称“钓鱼台”。取意于庄、惠濠梁问答和庄子濮水钓鱼的典故,旨在表现园主归隐园中,超然于世的清高境界。 图片展示 平面图标示

闲吟亭

座落在园之东隅,闻妙香室北侧,是一半亭,面积11.20平方米,翘角飞檐。清同治时巡抚张树声建,取闲暇吟咏之意。 图片 平面图展示

闻妙香室

座落于“明道堂”东侧,面积95.94平方米。

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题。额取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句:“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妙香,是指这里的梅花之香。 此处原为读书处,室南竹外一枝斜,铁骨冰姿。室北遍植梅花,待到天下而春时,梅苞初放,寻梅者纷至沓来,倚栏俯凭,自成丽景。 图片 平面图 展示

沧浪亭

此亭筑于山之岭,正四方形,面积31.36平方米,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

宋庆历间,文人苏舜钦始创,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而名。

今天我们看到的亭子,乃是清康熙三十四年宋荦抚所筑。

沧浪亭,方形平面,梁柱皆为石构,灰瓦歇山卷顶棚,四檐角高高翘起,显得古朴沧桑。

剖面图 图片 平面图 展示

明道堂

堂居园中央,是为园中主厅,面积234.42平方米,旧时为会文讲学之所。原名寒光堂,后取苏舜钦《沧浪亭记》中“形骸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句意改名为“明道堂”。 东西两旁走廊的高度达2米,明道堂周围有回廊,三界回顶,圆作梁架,前为船篷轩,上有草架。建筑面阔五间,宽16.10米,进深12.95米。檐高4.40米,卷蓬歇山顶。 图片展示 平面图 剖立面图

瑶华境界

屋在“明道堂”南对面,三开间,面积46.80平方米。两侧走廊与“明道堂”相连接,形成一体。此处原为古戏台。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

南宋绍兴初,抗金名将韩世忠居此,筑梅亭,取名“瑶华境界”。意指民间传说中的“遍植梅花的仙苑幻境”。

1932年,戏台塌毁,当时靠义募善款,改为平屋三间,移瑶华境界额悬于正壁间,遂成今状。 图片 平面图 展示

看山楼

楼居于园之最南隅。筑于“印心石屋”之上,沿黄上铺成的石阶登之,共三层,面积56.80平方米。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筑。取卢集“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诗意而名。

楼前为一层,后为二层,高低层檐交错,飞檐翘角,外形别致,富有动态。楼柱网布置灵活,东西宽5.85米,南北深9.85米,底层高3.30米,二层檐高2.70米。屋顶均为歇山式。 图片 平面图 剖立面图

印心石屋

屋居园之最南隅,此屋全部用黄石堆砌,面积56.80平方米。

清道光七年,道光旻宁亲笔御书“印心石屋”四字,赐予江苏巡抚陶澍。巡抚陶澍为感皇恩,在重修沧浪亭时,在园之南隅新增筑此屋,并将皇上御书作门额,以示皇恩浩荡。 图片 平面图 剖立面图

翠玲珑

座落在“五百名贤祠”南,是三间小屋倚角而建,面积166.30平方米。

此额,南宋韩世忠时所题,取苏舜钦诗:“秋色入林红暗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建。

翠玲珑和一般建筑不同,是有三座平面形状和大小和均不相同的小轩,互相垂直相逢组成。外形小巧朴素,和周围环境协调。东面和西面各有曲廊相接,形成小院。主建筑位于西端,面阔三间,宽9.20米,五界回顶圆作,进深4.90米。南面中间为长窗,两间次均为半窗。两侧山墙上未景窗。另两座建筑均为两间开,三界回顶圆作,四周均为半窗和景窗。建筑檐高2.95米,硬山顶。 剖立面 图片 平面图

五百名贤祠

位于“明道堂”西侧,“清香馆”南背面,面积175.16平方米。堂内壁间嵌有刻碑25方,列有五百九十四位名贤刻像,系以传赞。正中悬挂“作之师”三字牌匾。这些乡贤名宦的高尚品格和所做的贡献将做人师表。 图片 平面图 展示

清香馆

“明道堂”西侧数十步间隔,就是“清香馆”。座南面北,五开间,面积95.47平方米。“清香馆”又名“木樨亭”,南宋绍兴初韩世忠所题,该亭久已不存,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筑“清香馆”,取唐代李商隐诗:“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之意。 图片 平面图 展示

御碑亭

此亭处在门厅与步碕廊间,是为廊亭。面积9.74平方米,壁间嵌有刻碑,其中康熙御诗一首,对一幅。这是康熙南巡时为表彰地方上的重要官吏,而亲笔书赠巡抚吴存礼的。康熙五十八年

(1719年),吴存礼以宣扬皇上恩德,勉尽厥职,将康熙御诗一章,饬工庀材建御碑亭于园中,其旁屋宇亦令增修,以助亭之壮丽,同时敬诫后之官吏。 图片 平面图

流玉潭

有此一谭,正如诗眼,映出真山林的生机、灵动和气势。 图片 展示

藕花水榭

水榭居门厅西侧南岸,面北临流,三开间,面积89.69平方米。因榭北溪流中植有荷花,故名“藕花水榭”,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筑。

榭南、北立面形式不同,南有外廊,显得开放,北为白墙,上辟支摘窗,稍显封闭。建筑面阔四件,宽16.05米,前为廊川,内为五界回顶圆作,进深5.70米,檐高3.15米,硬山顶。 图片 平面图 展示 剖立面

水系分析

沧浪亭之水不属于任一种,却是合二为一。葑溪河绕园而过,虽不是园中之物,但沧浪亭的景之美一半源于此。水是园林的围墙。园内沿河一条复廊,廊间墙壁上开有许多图案各异的漏窗,从园内透过漏窗往外看,可以看到园外河流,可谓“景外有景”。 廊墙分隔内外,一双跨在廊墙两侧的廊檐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地衔接在了一起,营造了山、水互相借景的效果,也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

园内一湾小池,处于山丘西侧,虽可归于集中之水,却偏于庭园一侧,四周山石环绕,形状模拟自然湖泊,呈不规则形,即使仅是点缀作用,却形成了一种环山抱水的格局

漏窗分析

漏窗开设在廊墙上,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倘移步看景,则画面更是变化多端,目不暇接。 沧浪亭漏窗最为经典的是从明道堂到翠玲珑所呈直角墙面“春、夏、秋、冬”,巧妙地安放了具有季节象征的柳树、荷花、石榴、腊梅漏窗一组,而且这组漏窗与贴水复廊的建筑截然不同,造型感强,工艺复杂,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图片 展示

窗棂分析 冰裂纹

冰裂纹,形状犹如冰裂后的纹路,极为优雅别致。

冰裂纹因有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美好寓意,常常用在园林中雅致幽静的地方,与周围环境相衬映,是园主高洁人格的自我写照。 冰裂纹还常常和六角雪花结合成冰雪图案。 图片 展示

步步锦纹

步步锦纹,是横线和竖线按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周围嵌以简单装饰的一种线条图案,犹如人走的阶梯。将这种装饰花纹冠以“步步锦”的美称,反映出人们渴望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的美好愿望。 图片展示

灯笼纹

沧浪亭翠玲珑窗棂的灯笼纹与步步锦纹结合,寓意为前程光明。 图片 展示

海棠花

海棠花纹寓意为满堂生辉,前景光明。

沧浪亭五百贤祠堂和瑶华境界窗棂,海棠花瓣略小,1图中窗棂郑重为象征太阳的大圆,添光明之色;2图中北向窗棂的十字穿海棠花纹,给人以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之感,与堂额相得益彰。

景窗仔芯均为十字穿海棠花纹,中心嵌入象征太阳的圆形 蝴蝶纹

蝴蝶纹镶嵌在扁方、长方、八角等处,可将画面点缀的秀美多姿;蝴蝶纹的式样也可同中有异、因地制宜发生着变化。

夔龙纹窗棂

沧浪亭闻妙香室的夔龙纹嵌蝴蝶有芯景窗。

书纹饰

书纹饰是一种以竖形隔心为主的简单隔条图案

沧浪亭闻妙香室,本位园主课读诗书之处,书条纹窗棂无以增添着书卷气,既简朴大方,有素朴雅致。

万字窗棂

万字原为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 万字纹窗棂的式样有上下万字纹,中间嵌有长方,或中间嵌正方或中间嵌扁方。 沧浪亭“翠玲珑”窗棂为宫式万字纹,窗外一片翠竹。“日光穿翠竹”,室内外皆绿。 窗外景色不同,依然气象万千。

洞门的分析

宝瓶形洞门,取“平”的谐音,象征平安。瓶又是观音菩萨的法器,施法救难,具有神奇的力量,成为令人膜拜的神器,象征驱邪吉祥。

沧浪亭五百名贤祠满月门“周规”与“折矩”未入门,已有“周还中轨,折还中矩”的肃穆感。

地面铺装

沧浪亭五蝠捧寿铺地图案 五蝠捧寿反映追求长寿平安的愿望

沧浪亭盘长、鱼钱铺地图案 鱼象征富贵,钱象征前途无量。

沧浪亭六边形铺地图案 六边形称六合,在古老的解释中意思是天地四方。

沧浪亭菱方形铺地图案 取自古老的巫术,意在克邪压正

沧浪亭厌胜钱铺地图案 厌胜钱是古老的

沧浪亭植物运用分析

沧浪亭在植物的运用上体现了不同的手法: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沧浪亭 的东南部运用了孤植手法使得天空(背景)和院内空间形成图底关系,在入口大门 的位置运用对植的手法形成呼应,不仅是对入口空间的强化,也是对此标志意义的 恰当表达与呼应。在真山林上运用群植和丛植形成自的山林野趣,不致使山林又虚 假之感。

沧浪亭小景特点分析

花木配置沧浪亭,四周环绕着高大的乔木,

五、六棵。由各树中心联线所组成的交点几乎与亭的中心相重合,从而保持了均衡。

园中的路。或盘山腰,或临池岸,均顺应地势而纤盘图示为沧浪亭盘山小径,有引人入胜之感。

沧浪亭某小院处理,借廊的转折而形成“L”形小院。有效地增强了空间的层次变化

沧浪亭,与一般庭园不同。其主要景区是围绕以山林为核心而形成的空间院落。土山之上怪石林立,乔木参天。虽欠开朗,却深得山林野趣。

总结

(2)根据“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理念,运用“小中见大”缩移、再现咫尺山林的自然景观手法;追求诗情与画意相熔铸的情景;借鉴诗歌文学的立意与结构;遵循画理,画法造园,从而造出含蓄、凝练、隽永,犹如诗歌的情调与韵律以及绘画般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趣。

(3)沧浪亭中主要建筑物有:轩、堂、亭、榭、馆、祠、楼、室、廊,观等。

(4)在沧浪亭中也堆石成山,这也是沧浪亭著名的特征之一。

(5)充分用河水造景,加上园中挖池堆山,使得有限的空间变得开阔且丰富。

(6)在造园手法上也充分运用了卜筑相地、经营位置、步移景换、小中见大、虚实相生等。

(7)在成景类型上也运用主景、借景、框景、对景、漏景、障景、影景等手法。看山楼的突兀出现,是一种主景的手法,突出这个制高点,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风景,也出于突出这个观看全园最好去处的考虑。运用门洞和漏窗的结合既加强了空间的联系,又丰富了空间的层次,而且产生一种层层叠叠相互衬托的景观效果

第二篇:《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沧浪亭记

宋代: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翻译

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

第三篇:《沧浪亭记》的习题及答案

沧浪亭记 (明) 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①,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②,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①纳土:指吴越灭亡,淮南的土地归于宋国。②攘窃:指窃取帝位。

16.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环:环绕

B.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易:改变

C. 迨淮南纳土 迨:到,等到

D. 极一时之盛 极:完全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即苏子美沧浪之地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C. 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钱鏐因乱攘窃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8. 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2分)

国 富 兵 强 垂 及 四 世 诸 子 姻 戚 乘 时 奢 僭 宫 馆 苑 囿 极 一 时 之盛

19.翻译下列句子。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2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6.D(极:尽)

17. D(A之:结构助词“的”/到、往;B乃:却,表转折关系/于是,就;C于:在,介词/被)

18. 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错一处扣0.5分)

19.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建造园林。(“治”1分,大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四周环水,这里就是苏子美所造的沧浪亭的故地。文瑛多次请我写一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写的只是亭子的胜景,请你记下我修建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在内城的西南面修建南园,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那旁边修了一座园子。到了淮海之地成了宋朝土地时,这个园子也未被荒废。这时苏子美开始修建沧浪亭,后来一些和尚住在这里。沧浪亭就变成大云庵了。自从有庵以来已达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当年遗事,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这样大云庵就又变成了沧浪亭。历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朝廷和社会也都发生了沧桑巨变。我曾登上姑苏台,眺望浩淼的五湖,苍翠的群山,所见之处,太伯、虞仲曾经在那里建国,阖闾、夫差曾经在那里争战,子胥、文种和范蠡曾经在那里经营他们的事业,然而这一切都已消失了,庵和亭子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这样,钱镠只是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窃夺了权位,占有了吴越,国富兵强,延续了四代,子孙姻戚乘机而起,奢侈无度,修造的宫殿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亭子,却被一个和尚如此看重可见士人要传流美名到千年之后,不同形体一同消灭,那是另有东西存在呀。”

文瑛喜欢读书,爱写诗,常与我们这些士人交游,大家称呼他为沧浪和尚。

第四篇:沧浪亭记,独乐园记读后感

心有所得,笑悯万古

-----听苏舜钦悟出自己的主宰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北宋庆历五年,诗人苏舜钦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

沧浪亭为苏州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园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

苏舜钦因获罪而遭贬,便乘船南游到吴地,想要舒展心胸却难求良地。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吴越王贵戚的废园。虽是废园,却颇得苏舜钦的欢心。竹水相映,同风月协调,回合于轩户之间,景色甚是优美。苏舜钦在这里把酒问青天,与鱼鸟同乐,常常忘记了时间。他觉得名利政场每天与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真的是太庸俗了。与自然同乐,心灵得到了净化,看到的听到的没有邪恶美丑,人生的道理清晰明了。

古人寄托情怀的方式常常借以自然来表达。此时的苏舜钦,不再是名利场上绞尽脑汁的达官贵人,而是一个化悲愁为超然的乐天派。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只是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苏舜钦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心有所得,笑悯万古。他放浪形骸却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主宰,才使他感受到的自然不仅仅是单纯的世界,而是与他化为一体的意境。

古人尚且有这种超脱的心境,对于现在生活在压力繁忙的社会的我们,更是要学会抽出时间来给自己的心灵做一次净化。不要在粒粒凡尘中忘却了自己最初纯净的自我。要学会在生命的长袍里洗去铅华,沉淀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明月 清风,独乐而无所羁绊

------感受司马光的独乐之道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司马光一直有着与众不同的独乐方式。洛阳定居,便开始了他独乐生活的旅程。那些王公贵族,愚劣笨拙之人的乐趣,显然在他眼中变得不值一提。他自称自己迂叟,追逐的乐趣却为后世夸赞为圣贤之乐。

读书堂、弄水轩、钓鱼痷、浇花亭、采药圃、见山台等,这些简洁明了的屋名,无不透漏着他内心热爱自然,享受生活的心境。他整日与植物相伴,与山石作比。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期望在未曾获得成就之前就达到进入无穷之外的境界。

不得不佩服,司马光可以独享这种桃源式的生活方式,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手执鱼竿钓鱼,挖开渠水浇灌花草,登临高处纵目远眺,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这些美景与感受,无疑不在他优美动人的文字中流露出来。

更有苏轼赞叹其”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表达了对司马光的赞叹敬佩之情。司马光以自喻的方式表达了无人与他共识的伤感,而他感受到的乐趣却是无人能够理解无人能够同乐。他自叹自己的挚爱都是世间所抛弃的,粗俗低下的,因此不敢将自己的快乐拿来与众人分享迫使他们接受。其实,这只是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高洁的思想无人理会,他只能将这份情怀寄情与山水。独乐却不是在独享乐,而是渴望有人能够与他志同道合,共同探讨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可惜的是,他始终没有得到这样一个知己。虽说人生得以一知己足以,我想他需要的仅仅是”懂我”的人而已。

第五篇:江南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以江苏境内沧浪亭园为例

摘要:江南古典园林以其造园多样形式、深远意境、巧妙布局等特色甲于天下。本文以沧浪亭为例,从造园形式、造园意境、规划布局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尤以沧浪亭漏窗的装饰特色、漏窗的图案象征性、空间美感以及从借景对景的角度来分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性,以便突出漏窗这种艺术实体在江南园林美学中存在的不可或缺性。

关键词:沧浪亭;漏窗;意境;形式;规划;

沧浪亭始建于宋代,是江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园林之一。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沧浪亭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方式一样,运用地形、建筑、植物、水体、道路、园林小品等要素进行构园

1.选地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占地面积1. 1 hm2。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绕,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名“沧浪亭”。后园几经荒废。清康熙35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改建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作为入口处,成为今日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2.布局

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名

园中别树一帜。苏州的其他园林,往往以高墙围绕,

自在丘壑。沧浪亭则不落同响,敢于破格,大胆借取

外景,一反高墙深院的常规,融园内园外为一体,具

有山林野趣,向以“崇阜广水”为其特色。以往这里

“积水弥数十亩”,船只可以自由航行,现在园前水面

仍很宽广,在苏州各园中尚属难得。布局以山为主,

水绕园外,成为外景,建筑环山布置。因葑溪河绕园

而过,故未入其园先借河成景。沧浪亭则外临清池,

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河流自西向东,绕南而出,流经

园的一半。此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体,借助“积水弥

数十亩”的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远空灵的感觉。

3.漏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窗户的作用是通风、采光,而园林中的漏窗除了具有通风采光的作用外,还具有着与一般住宅的窗不同的特色,《园冶》中称漏窗为“漏砖墙”,亦称“漏明墙”。苏州、上海一带通称“花墙洞”。北方称“花砖墙”或“透空砖墙”。漏窗大多分布在园林建筑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形式多样,位置灵活多变,使呆板的墙壁充满了生动的气息,使游人在穿过长廊的时候能够跟着漏窗的变化看到不同的景色,产生动观的意境。

3.1漏窗的装饰性

沧浪亭内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共有108种式样,无一雷同,在苏州园林中独一无二。穿过走廊各式各样的漏窗让游人应接不暇,漏窗的外观各式各样,漏窗镂空的花纹也是绚烂多彩。

3.1.1漏窗的窗框形式

就沧浪亭内的漏窗框架的形状来看,可谓丰富多彩,应有尽有。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扇形、海棠形、花瓶形、石榴形、如意形、秋叶形、宫殿形、桃形等,大部分的漏窗外形以方形和多边形居多。一般来说,走廊上成排的漏窗,其形状尺寸、间隔多为相同或者相近,产生出一种和谐的节奏感。一些特殊的窗框形状,在沧浪亭内并不是很多,例如扇形、石榴形、秋叶形、桃形,数量单一,分布在廊道的转折处或者一扇洞门内,顿觉豁然开朗,感到与廊道上不同的窗框色彩,这样可以形成多重的视觉审美效果。 3.1.2漏窗的窗芯图案

漏窗的窗芯图案丰富多彩,令人目眩神迷。图案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自然具象形和几何抽象形。自然具象形的图案在沧浪亭内有很多的类型。自然形状的图案取材范围较为广泛,有植物花卉的变形,例如桃、荷花、缠绕的树根形、芭蕉叶、梅花、秋叶、葵花等。还有一种是对古钱的变形,对圆形方孔钱的变形,放在窗芯的正中央,周围穿插缠绕的装饰纹样;还有用一种类似中国结的形状的变形,样式美观大方;还有折扇的变形图案以及棋盘的变形等。虫鱼鸟兽这种自然形体的变形在沧浪亭的窗芯图案中并不多见,有龟背纹和云龙纹等。几何抽象形的窗芯图案在沧浪亭的漏窗窗芯图案中占了绝大部分的篇章。几何形体图案多由直线、圆形、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组成,有单独使用一种形体的,也有混合使用的。图案常见的有方形、万字形、冰裂纹、多边形等。日本造园研究专家横山正盛赞中国江南园林的漏窗:“它千变万化,不知有多少复杂奇异的花样,犹如能工巧匠描绘而织成的光与影交相辉映的锦绣。从纵横交错的人字形、竹节形、菱花形与直线材料组成的各种花形,以及鱼鳞形、钱纹形、波纹形等弧线制成的花形,更有直线与弧线相结合的万字海棠形,还有中央装饰着琴棋书画图案的,也有动植物的生动造型,真是千姿万态,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如此复杂多变的花样,实在只是由简单的几种材料组合而成,以极少的素材创造出变幻自如的世界,这里生动地显示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3.2漏窗图案的象征性

沧浪亭内的漏窗图案象征意味颇多,工匠利用漏窗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把美好的寓意表达出来,托物言志,给人们带来吉祥,表达了希望美好幸福的心愿。本文借几个实例来分析漏窗图案表达的寓意。 3.2.1具象漏窗的寓意

沧浪亭内有一石榴形漏窗。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金庞、涂林等,为石榴科落叶灌木,有很高的实用和观赏价值。原产印度、波斯、缅甸等地,即古代的安息国。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3.2.2谐音寓意的吉祥

《周易•系辞》日:“吉事有祥。”丰富多姿的园林装饰图案,处处传达着吉祥。吉祥内涵的表达,广泛采用了谐音祈福的原理,即借助主题名称的同音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沧浪亭内的门洞内有一漏窗,漏窗外形为花瓶形,窗芯内图案为古代的戟,共有三支,一只花瓶内插三支戟,“平(瓶)升(生)三级(戟)”;,预示着园主人的官运亨通。这种谐音求福的文化现象,普遍的应用于园林的各个角落。 3.3漏窗的空间美感

漏窗作为园林艺术的一种,它的存在必然是能够融入园林整体的氛围中,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展现给大家看,而且也是一种对空间的改造,对空间美感的提升。在园林里,门窗轩豁,廊墙留虚,就能打破封闭局促的格局,赋予开敞空灵的美感,体现“隔”与“透”、 “亏”与“蔽”的统一,使整个空间具有内外交流的相互渗透性。 而在廊墙上开窗,就能打破这种沉闷单调的现

状,使游人在穿越长廊的过程中感受到墙外不同的风景,而漏窗形式的不同也能让游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古人有云:“穷则变,变则通”。相信古代工匠正是借鉴了这样的思想,使看上去沉闷的墙壁变得灵动,变得富有生气。而通过大大小小的漏窗,使整个空间看上去多了一份生气和活力,而且在分割景区时可以使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而漏窗本身的图案,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产生富于变化的阴影,其本身也成为了点缀园景的活泼题材。使整个园林的空间美感得到了提升。 3.4漏窗的艺术发散性

窗户作为屋宇的眼睛,也是游人了解窗外风景的媒介。通过门窗框架和其中的窗芯来实现对外部空问的借景或对景,这是漏窗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功能,也是漏窗这种艺术形式最 重要的艺术特色。 3.4.1漏窗的借景

明代的张岱把门窗统统作为绘画取景框来欣赏框中之景,李渔从美学的角度对漏窗的借景进行了总结:“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由此可以看到,漏窗的作用把一个杂乱无边的美景分隔成众多的小块,漏窗在此充当了取景框的作用,而漏窗的不同外形也给被观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觉感受,一个正方形的取景框过后是一个扇形的取景框,顿时心旷神怡,一个小的漏窗过后又是一个大的漏窗,不断的变化,带给游人多重的视觉享受。

3.4.2漏窗与景物的对比

漏窗不仅仅是一个取景框,更能与窗外的景物形成多种多样的对比。首先,图案画是定型不变的,而作为底板的窗外风景由于天气、光源以及观者角度的不用而有可变性,这是一种对比;其次,不同的光照漏窗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对比,在漏窗上体现出斑驳迷离的景象,在暗处,漏窗呈现出暗色,而窗外却是格外的明亮;在阳光照射处,漏窗明亮,窗外由于阴影或者其它可能会呈现出阴暗的一面,这正是漏窗和景色对比的效果呈现出的美丽。再次,当阳光照射强烈时,会在长廊上留下漏窗的倒影,而这个倒影并不仅仅是漏窗的影子,有时候还会掺杂进窗外部分景物的倒影,使得光影的效果更加的丰富,同样是一幅图画。这一系列的对比,也是漏窗框格美的体现。

4.浅析沧浪亭的选址、营造理念、布局、空间序列、构景手法

建筑、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是建造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根据“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理念,运用“小中见大”缩移、再现咫尺山林的自然景观手法;追求诗情与画意相熔铸的情景;借鉴诗歌文学的立意与结构;遵循画理,画法造园,从而造出含蓄、凝练、隽永,犹如诗歌的情调与韵律以及绘画般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趣。沧浪亭中主要建筑物有:轩、堂、亭、榭、馆、祠、楼、室、廊,观等。在沧浪亭中也堆石成山,这也是沧浪亭著名的特征之一。充分用河水造景,加上园中挖池堆山,使得有限的空间变得开阔且丰富。沧浪亭在植物的运用上也体现了不同手法: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在沧浪亭的东南部运用孤植手法使的天空(背景)和园内空间形成图底关系,在入口大门的运用对植的手法形成呼应,不仅是对入口空间的强化,

也是对此标识意义的恰当表达与呼应。在真山林上运用群植和丛植形成自然的山林野趣,不致使山林有虚假之感。在造园手法上也充分运用了卜筑相地、经营位置、步移景换、小中见大、虚实相生等。

在成景类型上也运用主景、借景、框景、对景、漏景、障景、影景等手法。看山楼的突兀出现,是一种主景的手法,突出这个制高点,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风景,也出于突出这个观看全园最好去处的考虑。运用门洞和漏窗的结合既加强了空间的联系,又丰富了空间的层次,而且产生一种层层叠叠相互衬托的景观效果。这样做丰富了园林的诗情画意的效果,又使得园林更有一种含蓄的美,一种精神层面上的韵味。运用白墙,在墙上的光影变化可以创造类似水墨画的效果;在墙上开漏窗不仅沟通内外空间,而且具是一种漏景的手法创造一种虚实莫辨的景观效果。沧浪亭的漏窗式样颇多,无一雷同,分布在园内各条走廊上。花纹图案变化多端,含蓄精巧,使园内园外似隔非隔,苍山碧水欲断还连,造成面面成景,处处有情。正如李渔所说:“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移一步,变一象,转一眼,换一景,目不暇接,于微观中看大干世界。”

参考文献:

[1] 刘敦桢.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2] 苏州园林设计院.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蓝先琳.中国古典园林大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解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 刘晓惠.文心画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东 南 大 学 考 试 卷(A卷)

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

名姓号学课程名称 园林艺术学 考试学期

11-12-

3得分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 考试形式 开卷 考试时间长度

分钟 (可

)

1、江南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以江苏境内沧浪亭园为例

要求:根据一个或若干个造园要素(相地、布局、山石、理水、植物、建筑及其装

饰)分析,附图片,4000字以上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文献综述

要求:不少于5篇 ,5000字以上

以上两题,只选一题

上一篇: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下一篇:教师履职尽责承诺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