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植物检疫条例

2024-05-18

全国植物检疫条例(通用6篇)

篇1:全国植物检疫条例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特制定本实施

细则。

第二条 全国对内森林植物检疫(简称检疫)工作,由林业部林政保护司执

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检疫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的

森林植物检疫站或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执行。

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及县(市)、自治县、市辖区的检疫工作,由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及县(市)、自治县、市辖区的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执行。未设检

疫机构的,由同级林业局指定的单位执行。

第二章 检疫人员及检疫机构职责

第三条 检疫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一、林业、森保助理工程师,或中等林业专业学校毕业生、连续从事森保工

作三年以上、熟悉业务的技术员;

二、工作认真负责,大公无私,能严格贯彻执行检疫的政策法令;

三、身体健康。

第四条 地方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的检疫人员,经同级林业行政部门,按

第三条规定的条件审查批准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统一发给

森林植物检疫员证。

第五条 省级(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及有关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

二、拟定本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三、补充本省检疫对象和应实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和林产品名单;

四、对危险性森林病虫组织调查,划定疫区、保护区,提出封锁、扑灭检疫

对象的措施;

五、检查指导本省各森林植物检疫站的检疫工作,必要时执行现场检疫任务;

六、统一签发出省的森林植物检疫证书(即《植物检疫证书》)但边远地区

出省检疫证书的签发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授权基层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办理;

七、培训检疫人员,组织交流检疫经验,汇编检疫技术资料;

八、办理本省从国外引种的检疫审批手续;

九、对可能带有危险性森林病虫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指定试种单

位,进行隔离试种观察。

第六条 省以下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及有关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

二、种苗繁殖基地执行产地检疫;

三、指导种苗生产单位或种苗专业户,建立无检疫对象的种苗繁殖基地;

四、在指定的车站、港口、机场、仓库等场所,执行检疫任务签发省内调运

检疫证书;

五、对危险性森林病虫进行调查,编制当地检疫对象分布资料;负责检疫对

象的封锁、扑灭工作;

六、对引进种苗的隔离试种情况,进行调查、观察、记载。

第七条 省级森怵植物检疫机构,应建立检疫实验室,负责调查研究检疫对

象的发生发展规律、检疫技术、除害方法及潜在性病虫的预测。

第八条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在现场执行检疫任务时,必

须穿着检疫制服和佩戴检疫标志。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九条 在种子或苗木产地,由所在县聘请兼职检疫员,协助进行检疫工作,兼职检疫员不得签发检疫证书。

第三章 检疫对象的划定、控制和扑灭

第十条 林业部制定的《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林

产品名单》,及本省根据危险性病虫传播方式、为害情况和分布区域,提出的补

充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林产品名单,都是本省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

构招待检疫时的依据。未列入上述两个名单的森林植物和林产品,是否需要检疫,由调入省的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决定。

林业部根据各地疫情变化,定期修订《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

森林植物、林产品名单》;各省根据本地疫情变化,定期修订本省提出的补充检

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林产品名单。

第十一条 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和林产品,包括乔木、灌木、竹类、野生珍

贵花卉、干果的种子、苗木和繁殖材料,以及怀疑带有危险病虫的木材、竹材。

第十二条 各省对局部地区发生检疫对象的,应及时划为疫区,采取封锁、扑灭措施,严防检疫对象传出;对已比较普遍发生检疫对象的,则将未发生的局

部地区划为保护区,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检疫对象传人。疫区和保护区的划定、改变和撤销权限,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每隔五年对本地区的检疫对象普查

一次,由省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编制检疫对象分布至县的资料,报林业部备查,省以下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编制检疫对象分布至奢的资料,报上级森林植物检

疫机构。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林业部和省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批准,不

得将检疫对象(活体)带入非疫区进行试验研究。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对新传入的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的森林

病虫,应及时查清情况、采取封锁和扑灭措施,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和上级林业

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 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第十五条规定,采取消灭措施而使用的药

剂、人工,销毁受感染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物资所需要的紧急防治费、补助

费,以及对检疫对象的调查和推广防治措施所需要的费用,由各省在每年的森林

保护费中安排。

第十七条 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按规定收取的检疫费,用于发展检疫事业。

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调运检疫

第十八条 各省间调运森林植物和林产品,货主应在调出前一个月按照调人

省对检疫的要求,向所在的省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申请检疫。调入单位未提出检

疫要求的,调出省的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按国内的检疫对象和调入省的补充检疫

对象名单进行检疫占调入省的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应查核调入森林植物和林产品的

检疫证书,必要时进行复检。

第十九条 调运森林植物和林产品,按照下列规定签发检疫证书:

一、由非疫区调出的森林植物和林产品,经查核后,签发检疫证书;

二、由检疫对象来查明的地区,调出的森林植物和林产品,经抽样检查后,确认未带检疫对象的,签发检疫证书;

三、由零星发生检疫对象的地区,调出森林植物和林产品,经严格检查后,确认未带检疫对象的,签发检疫证书。

四、在调运森林植物和抓产品的过程中,发现有检疫对象时,应予扣留,并

进行严格的除害处理。经检查确认合格后,签发检疫证书。对于无法进行除害处

理的,应就地销毁。

第二十条 对装载森林植物和林产品的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其他可能附着检疫

对象的物件,应同时进行检疫。如已彼污染,也要进行除害处理。

第二十一条 除害处理所需要的费用和因处理所造成的损失,由货主承担。

第二十二条 铁路、交通、民航和邮政部门,凭植物检疫证书承

运森林植物

和林产品。无检疫证书的,不予托运或邮寄。

第五章 国外引种和产地检疫

第二十三条 从国外引进(包括赠送、交换)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

料,引种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填报《引进林木种于、苗木检疫审批单(以下称检疫

审批单)》(附件三)。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其直属单位或个人引种,填写《检疫审批单》后,由林

业部林政保护司审批。

地方各部门,单位或个人引种,填写《检疫审批单》后,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的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审批。

引种的单位或个人,应将《检疫审批单》中规定的检疫要求,列入林木种子、苗木订货合同或有关协议中,并要求出口国植物检疫机关出具捡疫证书,证明符

合舌我国的检疫要求。

第二十四条 准备调出的森林植物和林产品由当地检疫员或兼职检疫员进行

检疫,填写《产地检疫记录》,经确认合格后,换发《植物检疫证书》。

第二十五条 应大力推广和逐步实现无检疫对象的苗圃和种子繁育基地,并

选择无检疫对象的地区建立新的种苗繁殖基地。已经发生了检疫对象的母树林基

地、种子园苗圃、林场等单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和扑灭措施。在检疫对象扑灭

以前,所有的繁殖材料不得调出。

第二十六条 对引进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进行隔离试种,至少观

察一年。证明确实下带危险性病虫,才可分散种植。如果发现危险性病虫,应按

检疫部门的意见处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应有计划地建立检疫

隔离试种苗圃。

第六章 奖励和惩处

第二十七条 执行检疫工作有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林业部或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给予奖励或表扬,具体条件是:

一、模范执行森林植物检疫法规或与违反森林植物检疫法规的行为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二、对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控制、扑灭有显著成绩的;

三、对森林植物检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育重大贡献的;

四、对防止危险住病虫传播蔓延、挽回经济损失有贡献的。

第二十八条 违反森林植物检度法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检疫部门有权依

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触犯刑律的的,由检疫部门向司法部门提出起诉:

一、阻碍检疫人员执行正常业务工作或进行打击报复的;

二、弄虚作假或伪造检疫证书的;

三、违章调运森林植物或林产品的;

四、违章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

五、检疫人员失职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属于林业部。

第三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全国植物检疫条例

(1994年7月26日林业部第4号令发布)

第一条 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林业部主管全国森林植物检疫(以下简称森检)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的森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森检机构,由其负责执行本地区的森检任务。

国有林业局所属的森检机构负责执行本单位的森检任务,但是,须经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确认。

第三条 森检员应当由具有林业专业,森保专业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或者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连续从事森保工作两年以上的技术员担任。

森检员应当经过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举办的森检培训班培训并取得成绩合格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发给《森林植物检疫员证》。

森检员执行森检任务时,必须穿着森检制服、佩带森检标志和出示《森林植物检疫员证》。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森检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在林业工作站、国有林场、国有苗圃、贮木场、自然保护区、木材检查站及有关车站、机场、港口、仓库等单位,聘请兼职森检员协助森检机构开展工作。

兼职森检员应当经过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举办的森检培训班培训并取得成绩合格证书,由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发给兼职森检员证。兼职森检员不得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第五条 森检人员在执行森检任务时有权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和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存放等场所,依照规定实施现场检疫或者复检、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和进行疫情监测调查;

(二)依法监督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消毒处理、除害处理、隔离试种和采取封锁、消灭等措施;

(三)依法查阅、摘录或者复制与森检工作有关的资料,收集证据。

第六条 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包括:

(一)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二)乔木、灌木、竹类、花卉和其他森林植物;

(三)木材、竹材、药材、果品、盆景和其他林产品。

第七条 确定森检对象及补充森检对象,按照《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确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补充森检对象名单应当报林业部备案,同时通报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

第八条 疫区、保护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划定、改变或者撤销,并采取严格的封锁、消灭等措施,防止森检对象传出或者传入。

在发生疫情的地区,森检机构可以派人参加当地的道路联合检查站或者木材检查站;发生特大疫情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森检检查站,开展森检工作。

第九条 地方各级森检机构应当每隔三至五年进行一次森检对象普查。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森检机构编制森检对象分布至县的资料,报林业部备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森检机构编制森检对象分布至乡的资料,报上一级森检机构备查。危险性森林病、虫疫情数据由林业部指定的单位编制印发。

第十条 属于森检对象、国外新传入或者国内突发危险性森林病、虫的特大疫情由林业部发布;其他疫情由林业部授权的单位公布。

第十一条 森检机构对新发现的森检对象和其它危险性森林病、虫,应当及时查清情况,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采取措施,彻底消灭,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向林业部报告。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生产期间或者调运之前向当地森检机构申请产地检疫。对检疫合格的,由森检员或者兼职森检员发给《产地检疫合格证》;对检疫不合格的,发给《检疫处理通知单》。

产地检疫的技术要求按照《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繁育单位,必须有计划地建立无森检对象的种苗繁育基地、母树林基地。

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森林病、虫的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育苗或者造林。

第十四条 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以及调运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必须经过检疫,取得《植物检疫证书》

《植物检疫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按规定格式统一印制。

《植物检疫证书》按一车(即同一运输工具)一证核发。

第十五条 省际间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入单位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同意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调出单位必须根据该检疫要求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或其委托的单位申请检疫。对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入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森检机构应当查验检疫证书,必要时可以复检。

检疫要求应当根据森检对象、补充森检对象的分布资料和危险性森林病、虫疫情数据提出。

第十六条 出口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省际间调运时应当按照本细则的规定实施检疫。

从国外进口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再次调运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时,存放时间在一个月以内的可以凭原检疫单证发给《植物检疫证书》,不收检疫费,只收证书工本费;存放时间虽未超过一个月但存放地疫情比较严重,可能染疫的,应当按照本细则的规定实施检疫。

第十七条 调运检疫时,森检机构应当按照《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的规定受理报检和实施检疫,根据当地疫情普查资料、产地检疫合格证和现场检疫检验、室内检疫检验结果,确认是否带有森检对象、补充森检对象或者检疫要求中提出的危险性森林病、虫。对检疫合格的,发给《植物检疫证书》;对发现森检对象、补充森检对象或者危险性森林病、虫的,发给《检疫处理通知单》,责令托运人在指定地点进行除害处理,合格后发给《植物检疫证书》;对无法进行彻底除害处理的,应当停止调运,责令改变用途、控制使用或者就地销毁。

第十八条 森检机构从受理调运检疫申请之日起,应当于十五日内实施检疫并核发检疫单证。情况特殊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

第十九条 调运检疫时,森检机构对可能被森检对象、补充森检对象或者检疫要求中的危险性森林病、虫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也应实施检疫。如已被污染,托运人应按森检机构的要求进行除害处理。因实施检疫发生的车船停留、货物搬运、开拆、取样、储存、消毒处理等费用,由托运人承担。复检时发现森检对象、补充森检对象或者检疫要求中的危险性森林病、虫的,除害处理费用由收货人承担。

第二十条 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时,《植物检疫证书》(正本)应当交给交通运输部门或者邮政部门随贷运寄,由收货人保存备查。

第二十一条 未取得《植物检疫证书》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森检机构应当进行补检,在调运途中被发现的,向托运人收取补检费;在调入地被发现的,向收货人收取补检费。

第二十二条 对省际间发生的森检技术纠纷,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林业部指定的单位或者专家认定。

第二十三条 从国外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引进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提出申请,填写《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单》,办理引种检疫审批手续;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的在京单位从国外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时,应当向林业部森检管理机构或者其指定的森检单位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引进后需要分散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种植的,应当在申请办理引种检疫审批手续前征得分散种植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的同意。

引进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有关的合同或者协议中订明审批的检疫要求。

森检机构应当在收到引进申请后三十日内按林业部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第二十四条 从国外引进的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审批机关确认的地点和措施进行种植。对可能潜伏有危险性森林病、虫的,一年生植物必须隔离试种一个生长周期,多年生植物至少隔离试种二年以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检疫,证明确实不带危险性森林病、虫的,方可分散种植。

第二十五条 对森检对象的研究,不得在该森检对象的非疫情发生区进行。因教学、科研需要在非疫情发生区进行时,属于林业部规定的森检对象须经林业部批准,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森检对象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应采取严密措施防止扩散。

第二十六条 森检机构收取的检疫费只能用于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检疫工作补助、临时工工资,购置和维修检疫实验用品、通讯和仪器设备等森检事业,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七条 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进行疫情调查和采取消灭措 施所需的紧急防治费和补助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每年的农村造林和林木保护补助费中安排。

第二十八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森检工作的需要,建设检疫检验室、除害处理设施、检疫隔离试种苗圃等设施。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者林业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一)与违反森检法规行为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二)在封锁、消灭森检对象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

(三)在森检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获得重大成果或者显著效益的;

(四)防止危险性森林病、虫传播蔓延作出重要贡献的。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森检机构应当责令纠正,可以处以50元至2000元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责令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规定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或者在报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

(三)未依照规定调运、隔离试种或者生产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

(四)违反规定,擅自开拆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包装,调换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或者擅自改变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规定用途的;

(五)违反规定,引起疫情扩散的。

有前款第(一)、(二)、(三)、(四)项所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森检机构可以没收非法所得。

对违反规定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森检机构有权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用途。销毁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三十一条 森检人员在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森检机构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森检机构的上级机构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森检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中规定的《植物检疫证书》、《产地检疫合格证》、《检疫处理通知单》、《森林植物检疫员证》和《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单》等检疫单证的格式,由林业部制定。

第三十四条 本细则由林业部负责解释。

篇3:全国植物检疫条例

会议开幕式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主持。中科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许智宏,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李家洋,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庆山, 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赵进东,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研究员林鸿宣,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所长薛红卫等出席会议。

在开幕式上, 许智宏在致辞中说, 近年来, 我国植物生物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其在围绕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转基因植物的研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各种生物“组学”的发展, 也大大推进了植物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 召开本次学术会议非常及时和必要。不同学会联合举办高层次的学术会议, 也凸显出在植物科学研究中, 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大趋势。本次研讨会再一次将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的植物生物学研究者聚集在一起, 研讨和交流植物生物学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这将进一步地推动我国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向前发展。

刘兴平认为, 这次由中国植物生理学会、遗传学会、细胞生物学学会和植物学会四个全国学会联合主办并轮流承办盛会, 将各自领域内科研人员组织起来, 共商学科发展问题, 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充分体现了分支学科的特色和交叉学科的融合, 对于打造国内植物生物学领域的会议品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家洋在致辞中表示,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必须依靠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突破当前农业生产模式的瓶颈, 在外部生产资料投入趋近饱和的情况下, 唯有通过生物技术开发农作物本身的潜力, 才有可能获得更高的产量与效益。植物分子生物学正是打开农作物潜力开发桎梏的最好钥匙, 植物生物学的最新成果, 将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最为强大的动力。希望各位代表能够各抒己见, 实现学术思想的碰撞与启示, 也能精诚团结, 促进科研合作的开展与深化。

杨庆山代表南开大学对各位专家和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 南开大学植物学科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李继侗先生创立, 现有植物学国家重点建设学科, 细胞生物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天津市重点学科, 形成了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资源与生态学、植物细胞遗传学和植物大分子生物学4个特色突出的学科方向。南开植物学科的发展始终得到在座各位专家和代表的关心和支持, 希望各位植物学界的同仁今后继续关心支持南开大学植物学科的发展。

篇4:《植物检疫条例》

第二条 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的植物检疫工作。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

植物检疫人员进入车站、机场、港口、仓库以及其他有关场所执行植物检疫任务,应穿着检疫制服和佩带检疫标志。

第四条 凡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农业、林业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 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充名单,并报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局部地区发生植物检疫对象的,应划为疫区,采取封锁、消灭措施,防止植物检疫对象传出;发生地区已比较普遍的,则应将末发生地区划为保护区,防止植物检疫对象传入。

疫区应根据植物检疫对象的传播情况、当地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以及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需要来划定,其范围应严格控制。

在发生疫情的地区,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派人参加当地的道路联合检查站或者木材检查站;发生特大疫情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第六条 疫区和保护区的划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疫区和保护区的范围涉及两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共同提出,报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划定。

疫区、保护区的改变和撤销的程序,与划定时同。

第七条 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属于下列情况的,必须经过检疫:

(一)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的,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

(二)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

第八条 按照本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必须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经检疫未发现植物检疫对象的,发给植物检疫证书。发现有植物检疫对象、但能彻底消毒处理的, 托运人应按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在指定地点作消毒处理,经检查合格后发给植物检疫证书;无法消毒处理的,应停止调运。

植物检疫证书的格式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对可能被植物检疫对象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也应实施检疫。如已被污染,托运人应按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处理。

因实施检疫需要的车船停留、货物搬运、开拆、取样、储存、消毒处理等费用, 由托运人负责。

第九条 按照本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必须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部门一律凭植物检疫证书承运或收寄。植物检疫证书应随货运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会同铁路、交通、民航、邮政部门制定。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间调运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经过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的,调入单位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同意, 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调出单位必须根据该检疫要求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申请检疫。对调入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调入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查验检疫证书,必要时可以复检。

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的检疫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一条 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繁育单位,必须有计划地建立无植物检疫对象的种苗繁育基地、母树林基地。试验推广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得带有植物检疫对象。植物检疫机构应实施产地检疫。

第十二条 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引进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但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的在京单位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应当向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从国外引进可能潜伏有危险性病、虫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必须隔离试种,植物检疫机构应进行调查、观察和检疫,证明确实不带危险性病、虫的,方可分散种植。

第十三条 农林院校和试验研究单位对植物检疫对象的研究,不得在检疫对象的非疫区进行。因教学、科研确需在非疫区进行时,属于国务院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植物检疫对象须经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植物检疫对象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应采取严密措施防止扩散。

第十四条 植物检疫机构对于新发现的检疫对象和其他危险性病、虫、杂草,必须及时查清情况,立即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 采取措施,彻底消灭,并报告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疫情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发布。

第十六条 按照本条例第五条第一款和第十四条的规定,进行疫情调查和采取消灭措施所需的紧急防治费和补助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每年的植物保护费、森林保护费或者国营农场生产费中安排。特大疫情的防治费,国家酌情给予补助。

第十七条 在植物检疫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责令纠正,可以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或者在报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

(三)未依照本条例规定调运、隔离试种或者生产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

(四)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开拆植物、植物产品包装,调换植物、植物产品, 或者擅自改变植物、植物产品的规定用途的;

(五)违反本条例规定,引起疫情扩散的。

有前款第(一)、(二)、(三)、(四)项所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没收非法所得。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植物检疫机构有权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用途。销毁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十九条 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检疫工作中,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在植物、植物产品的运输,邮寄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植物检疫机构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植物检疫机构的上级机构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植物检疫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 植物检疫机构执行检疫任务可以收取检疫费,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 进出口植物的检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篇5:全国人口普查条例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已经5月12日国务院第1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6月1日起施行。

二○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文件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人口普查,保障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人口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

第三条 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研究决定人口普查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规定和要求,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口普查工作。

在人口普查工作期间,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成的人口普查机构(以下简称普查机构),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做好本区域的人口普查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参与并配合人口普查工作。

第四条 人口普查对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

人口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第五条 普查机构和普查机构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普查员(以下统称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其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人口普查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伪造、篡改人口普查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人口普查违法行为的普查人员打击报复。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媒介,开展人口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

第七条 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

人口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

第八条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

第九条 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全国人口普查方案(以下简称普查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人口普查应当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 对认真执行本条例,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人口普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第十一条 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第十二条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第十三条 人口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

第十四条 人口普查采用国家统计分类标准。

第三章 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人口普查登记前,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完成户口整顿工作,并将有关资料提交本级人口普查机构。

第十六条 人口普查登记前应当划分普查区,普查区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为基础划分,每个普查区划分为若干普查小区。

第十七条 每个普查小区应当至少有一名普查员,负责入户登记等普查工作。每个普查区应当至少有一名普查指导员,负责安排、指导、督促和检查普查员的工作,也可以直接进行入户登记。

篇6:全国植物检疫条例

(草 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 第三章 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 第四章 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 第五章 保障机制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检疫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构成危害或者威胁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是指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乔木、灌木、竹类、野生珍贵花卉和其他森林植物,木材、竹材、药材、干果、盆景和其他林产品。

第三条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社会参与、部门协作,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领导,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建立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和防控体系,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宣传工作,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林业协会、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生产经营者等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其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根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验检疫等具体工作。

基层林业工作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协助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水利、科技、交通运输、旅游、环保、工商、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气象、电力、出入 境检验检疫、邮政、民航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

第六条 林业经营者应当提高社会责任,做好其所属或者经营管理的森林、林木的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工作。

第二章 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类型、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制定本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测报站(点)和测报网络系统,组织开展监测预报工作,建立林业有害生物信息预警预报制度。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做好日常监测预报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应当适时组织专题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逐级上报至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九条

国有森林和林木由其经营管护单位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调查;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林木由乡镇林业工作站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组织调查,并向其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报告。

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林木等林业植物出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报告。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负责发布林业有害生物中、长期预报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并提出防治方案。市、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短、中期预报,并提出防治方案。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林业有害生物预报信息。禁止伪造、篡改林业有害生物预报信息。

气象部门应当无偿提供监测林业有害生物所需的公益性气象服务。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刊播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预报信息。

第十一条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及古树名木等需特别保护的区域或者林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公布为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预防区,并督促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方案和治理预案。

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预防区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建立管护制度,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第十二条 林业经营者的造林设计方案应当包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坚持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积极推广多树种配置,大力营造混交林。

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林木、种子、苗木、花卉及其他繁殖材料进行育苗或者造林。

第十三条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站(点)的监测设施及周边生态环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移动、损毁、破坏。因实施城乡建设规划确需占用监测预报站(点)或者影响到监测环境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求当地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并承担迁建、改建或者补偿的费用。

第三章 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

第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发布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本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情况,确定本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名单,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发布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本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名单和国家有关规定实施检疫。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生产期间或者运输之前,应当依法向当地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申请产地检疫,检疫合格的,发给《产地检疫合格证》;检疫不合格的,受检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要求进行除害处理。

第十六条 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者、经营(使用)者在将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以及运输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之前,应当依法向有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申请流通检疫,检疫应当符合输入地检疫要求,检疫合格的,发给《植物检疫证书》。

对可能被检疫对象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也应当实施检疫。如已被污染,托运人应当按照要求进行除害处理。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运输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承运人应当要求托运人出具《植物检疫证书》。托运人不能出具的,不得承运或者收寄。《植物检疫证书》应当随货运寄。

第十七条 从国外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申请检疫。对可能潜伏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种子、苗木,应当隔离试种,经试种确认不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方可推广种植。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应当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互通信息,做好引种后的检疫监管工作。

第十八条 林业植物检疫人员依法行使检疫职权,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配合协助,不得阻挠。

林业植物检疫人员依法执行检疫任务时,应当穿着检疫制服,佩带检疫标志,出示执法证件。

第十九条 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划定疫区或者保护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应当加强对木材流通场所、苗木集散地、车站、港口和市场等重点地区的检疫检查,防止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出或传入。发生重大疫情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林业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展检疫工作。

第二十条

在林地及其边缘500米范围内施工的电力、广播电视、通信及其他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使用松木材料承载、包 装、铺垫、支撑、加固设施设备的,应当事先将施工时间、地点向所在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报告。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回收或者销毁松木材料,不得随意弃置。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应当对施工单位的松木材料回收和销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二十一条 推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全过程检疫追溯监管,加强森林植物检疫追溯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环节检疫信息数据库,对检疫合格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加施检疫标识,对携带林业有害生物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溯源。

第四章 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

第二十二条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生产者、经营(使用)者等应当依法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治理。

第二十三条 对跨行政区域、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毗邻地区人民政府及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建立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及时开展联防联治。

第二十四条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的责任主体,必要时依法成立重大林业植物疫情防治临时指挥机构,协调解决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突发林业有害 7 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制定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建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技能培训和演练。

第二十五条 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或者疫情时,林业生产者、经营者应当服从当地人民政府指挥和安排,按照应急预案、防治方案等开展应急防治救灾工作。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管理机构负责其经营、管理范围内的疫情除治,水利、交通运输、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其管理范围内的疫情除治。

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林木发生疫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除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挠。

第二十六条 经省级以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鉴定,因防治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或者疫情需要采伐林木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当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应当指导相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处置。

采伐松材线虫病等疫木的,采伐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作业,并做好采伐山场和疫木堆场监管,确保疫木不流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捡拾、挖掘、采伐疫木及其剩余物。

疫木安全利用实行定点利用制度。疫木的安全利用,按照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疫木安全利用有关技术标准,在当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第二十七条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当推广新技术、新药剂、新器械,提倡使用生物、仿生物等无公害制剂,保证人畜安全,保护有益生物,防止污染环境。

第五章 保障机制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除治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从森林植被恢复费等林业资金中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其他依托森林资源从事旅游活动的景区景点的经营者,应当从经营收入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其经营范围内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队伍建设,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持队伍相对稳定。

第三十条 逐步推行政府向具备专业技术条件的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组织购买服务。

扶持和发展多形式、多层次、跨行业的社会化防治组织参与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灾害鉴定、风险评估、疫情除治及其监理等活动。

第三十一条 鼓励保险机构在林区推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保险,支持林业经营者参加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保险。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标准化体系建设,做好应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所需物资的储备工作,建立必要的实验室、标本室、药剂、药械储备仓库。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推广。

林业、科技部门和相关科研、教学单位应当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实用性技术的研究。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意识。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处置期内,新闻媒体应当根据需要无偿向社会发布公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发布或者伪造、篡改林业有害生物预报信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带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林木、种子、苗木、花卉及其他繁殖材料进行育苗或者造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除治或者销毁,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占用、移动、损毁、破坏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站(点)的监测设施及周边生态环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责令改正,进行补检,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经检疫发现携带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运输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用途,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生产者、经营(使用)者未按照规定办理《植物检疫证书》的;

(二)承运人未按照本条例规定进行承运或者收寄的。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经批准引种而未进行隔离试种或者实际引进种类与批准种类不符的,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封存、销毁;造成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或者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林业生产者、经营(使用)者不履行除治责任或者发生危害除治不及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除治;逾期拒不按要求除治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代为除治,除治费用由生产者、经营(使用)者承担;造成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的,由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除治,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

上一篇:团代会少先队献词下一篇:广州房地产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