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攻我璞玉专题

2024-04-30

他山之石,攻我璞玉专题(共2篇)

篇1:他山之石,攻我璞玉专题

他山之石,攻我璞玉

——赴扬州、南京、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工作考察报告

2017年8月12日至20日,根据局党组的安排,《XX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起草小组一行五人由XXX副局长带队赴扬州、南京、沈阳、哈尔滨学习考察兄弟城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经验,历时9天,纵横数千公里,往返万余里。累,但获益甚多。考察归来,我们归纳了这些城市十个方面的工作经验,以图用他山之石,攻我市历史文化名城这块璞玉。现报告如下:

一、名城保护法规要完善。

法是行为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古城保护首先要有法规做保障。纵观以上四个城市,都颁布实施了名城保护地方性法规。扬州的名城保护法规虽然是2016年12月10日才颁布,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但该市解放时的军管会“一号令”就是关于保护扬州古城的。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市就确立了“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总体方针和“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保护思路,提出了“退出古城建新城”的城市建设原则,这些思路和原则,为古城保护确立了明晰的法制思维。2004年,该市又编制了《扬州明清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单独编制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现了名城保护规划全覆盖。这些准法规性质的政策性成果,为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扬州市在《扬州古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的同时,还同步编印了《扬州古城保护条例50问》普法宣传资料。南京、沈阳、哈尔滨等城市,也较早对名城保护进行多项立法或颁布规范性文件,使名城保护有了法制保障。我市在国务院同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刚刚半年,就决定制定《XX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这无疑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十分正确的!

二、名城保护机构要顶用。

一项工作,如果没有一个机构来承担、牵头,这项工作必定得不到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名城保护机构是专设还是把职能挂在某个机构名下?是常设还是临时协调议事?是设在市本级还是设在区级?级别怎样确定?设在哪个部门?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名城保护机构的工作力度、协调能力、办事效率。从考察的四个城市来看,都有相应的机构。扬州是在市城乡建设局加挂“扬州市古城保护办公室”牌子,作为古城保护的常设办事机构,“扬州市古城保护办公室”下设实体性质的“古城保护管理处”。南京是在市规划局下设“南京市名城保护与城市雕塑处”,承担名城保护工作职能;沈阳是在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下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负责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哈尔滨是在市城乡规划局下设“建设工程与名城保护规划管理处”,承担相应的名城保护规划管理职能。从这些城市的名城保护机构来看,南京、沈阳、哈尔滨都是相关部门的内设机构,唯扬州市的名城保护机构是上有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区和市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古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领导小组”,下有与市城乡建设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古城保护办公室”,“古城保护办公室”下设“古城保护管理处”,目前还拟设“古城建设处”。这种机构体制类似于市编委与市编办的关系,大事有市委市政府协调,具体工作有古城保护办公室的下设机构实际承担,可虚可实,进退自如。值得一提的是,扬州市政府还成立了研究咨询机构—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组建了建设融资机构—扬州市名城建设有限公司。从这些城市的名城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我们觉得还是扬州的做法科学一些。我市的情况与这四个城市都有所不同,我市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主体在XX区,目前XX区已有“XX市XX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管理处”,属区政府直接管理的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对照我市实际,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我市的名城保护机构如何设置,有待好好研究。我们浅见,设置类似于市大编委与市编办的机构体制较为合适。

三、名城保护规划要先行。

规划是龙头。所考察的四个城市,没有一个城市是没有名城保护规划的,只是规划的深度、广度有所区别而已。从这些城市的实践来看,扬州、哈尔滨有着很好的经验。扬州单独编制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扬州明清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据该市名城办薛主任介绍,该市还有名城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南京、沈阳、哈尔滨的名城保护职能在市规划部门,作为“近水楼台”,他们在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方面的力度是比较大的。南京完成了一大批保护对象的规划;沈阳完成了《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沈阳故宫、福陵、昭陵保护规划》及三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哈尔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设计单位参与名城保护规划设计工作,专家们用世界的眼光、国际化视角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该市仅名城保护规划就投入经费近千万元,完成各类保护规划成果30余个。有了规划必须保证执行,这才是规划的最终目的。名城保护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如扬州,他们对规划的重视程度、执行力度是相当大的。他们的东关街古城区,由于规划控制严格,规划执法到位,基本没有产生与古城不相协调的建筑,整个古城区古朴、精致、唯美,真正做到了“修旧如旧”、“扩建如旧”。我市的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可说尚未起步,急待加大力度,抓紧抓好。

四、名城保护范围要明晰。

保护范围就是法定的保护对象。我们去学习考察的城市,其名城保护范围都比较明晰,如扬州古城保护范围具体明确为明清历史城区和古城遗址区,划定了具体的四至界线和总面积;沈阳建立了由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与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三个层次构成的保护框架,划定了5片历史城区、3条历史文化街区、9处集中成片历史建筑或传统建筑。公布了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处、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219项等;哈尔滨确定了22个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18片历史绿地、415处历史建筑、2014处不可移动文物为保护对象。我市的《XX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对“保护对象”的划分,层次基本上是清楚的,但具体表述时,有些保护范围互相包含,有些保护对象语义不清,有些保护范围用语不规范(如“两山一水一城”、“山环水抱”等用语),这些问题在8月8日的座谈会上已有人士提出来,这些内容应当修改,做到层次清楚、范围清晰、表述准确。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保护范围似分为: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地下文物埋藏区,我市的《条例》是否应该按照这个层次进行表述?建议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斟酌。

五、名城保护措施要具体。

关于名城保护措施,扬州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实施古城风貌的保护和整治。如对古城主干道街景、历史地段的整治,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修缮等;二是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和展示。如对历史遗迹的修缮,建成了134个文化博览场馆;对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古树名木、特色街巷等进行解读,有效延续了历史文脉;三是大力进行古城基础设施改造和提升。对90%以上的传统街巷配建停车场、公厕、垃圾站、绿化等;四是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振兴老字号、保护传统工艺、传承传统曲艺等。沈阳投入100多万元对历史建筑进行认定和挂牌;哈尔滨是我国最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作为城市历史只有区区100多年,其在保护措施上主要采取“有机更新”、“科学保用”、“建保结合”等措施,但因其建城时间短,很多区域的“新”与“旧”没有严格界线,该市着重采取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的原则。反观我市,至今仍没有形成明晰的名城保护思路,缺乏历史眼光、艺术眼光,采取的一些保护措施也是属于低级粗放的办法,个别的甚至起到了破坏作用。因此,作为调整和规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的《XX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应当确定明晰、科学、合理、实用的符合我市实际的保护原则和措施,该条例草案“保护措施”一章(第四章),尚待充实、完善,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六、名城保护执法要严格

在这四个城市学习考察中,我们都对名城保护执法方面提出了问题进行请教,从他们的介绍来看,有的城市执法比较到位,有的城市则表示有苦衷,某些方面执法难到位。如长官意志导致保护措施难落实、开发商重利益轻保护、产权人因缺乏保护实力而无奈拆除被保护建筑,这些情况均容易造成执法的尴尬。建议我市的《条例》强调执法的严肃性,经批准的古城保护规划和法规,应当确保得到贯彻执行,不得为了落实某个领导人的个人意见和开发商缴纳的那点税收而突破保护法规,最终犯下历史性的、不可逆的大错。扬州的名城保护执法,其执法体制、执法力度均值得借鉴。目前,名城保护执法职能在市城乡建设局(市名城办),有专门的执法人员,执法调度比较方便,执法力度也比较大。

七、名城“保”、“管”、“用”要兼顾

在我市的《条例》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有人提出,名城保护原则不能提“合理利用”,应提“慎重利用”,突出“保护”,其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但从四个城市的实践来看,在目前经济实力水平的情况下,为保护而保护,“福尔马林式”保护,往往导致力不从心,达不到理想的保护效果。只有在保护、管理、利用三者兼顾的情况下,才能使名城保护注入活力。扬州市在“保”、“管”、“用”的结合上做得比较好,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是:一是坚持保护优先。二是坚持政府主导。三是适当借力。四是突出重点,不同的保护区域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五是在合理利用上,引导多元化错位竞争。

多年来,在古城“保”、“管”“用”方面,扬州曾尝试过招商引资,政府全资,政府引导、产权人参与,国际合作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各有利弊。他们的经验是,鉴于名城保护的特殊性,目前仍以政府全资运作的效果比较好。招商引资进行名城保护,基本不可取。因为开发商重利益、轻保护,往往导致保护“变味”,古城“变形”。政府引导、产权人参与的模式,可使保护对象得到较好的保护,但因产权人有较完整的民事权利,政府对其管理难度大,有些方面不能体现政府的意志。跟国际合作进行保护,是不错的途径。但引入的国际资金有限,所保护的范围比较小,只能起到示范作用。扬州东关街古城区的保护、管理和使用,是比较成功的范例,其采取的模式是政府全资打造与产权人参与相结合。

1、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由政府负责改造;

2、公有历史建筑由政府全资保护、管理和利用,成立国有独资的扬州市名城建设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融资、修缮、管理、经营。如长乐客栈就是由该公司投资兴建,分别由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的逸圃,清末民初盐商华友梅的华氏园,康乾年间人称“扬州二马”的安徽祁门人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建的街南书屋,以及清代名将李长乐的将军府四处古宅及其他宅院翻建而成,如今建成了集历史风貌、传统特色、原生态与时尚休闲于一身的古建筑民居式主题精品酒店。使这些古建筑群既得到保护,又得到了合理利用。

3、私有产权的历史建筑,由政府引导,产权人按照古城保护规划要求进行修缮、管理和利用;

4、私有产权历史建筑的原住户,因家庭人口增加需分户等原因扩建、改建的(一律不得新建),只能在原址保留一户,分出来的住户由政府提供优质、优惠房源供其购买,迁出原址。如全部住户都不愿意留在原址居住的,原址建筑由政府收购,以政府全资进行保护、修缮、利用。从我市经济发展情况看,我市经济实力小,可能没有足够的财力进行政府全资运作名城保护项目,可以采取“政府全资”和“政府引导、产权人参与”两种主要模式,大项目、公益性项目以政府全资为主;小项目、产权私有的保护对象的修缮则以政府引导,产权人参与来运作。至于开发商投资古城保护项目的,也不必拒绝,但应当严管、细管,督促其严格按照名城保护规划进行开发,避免过度商业化使永州历史文化名城遭到破坏。

八、名城保护立法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法规是严肃的,条条框框是方的不是圆的,一经制定就要执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立法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说原则性,是对于那些符合我市实际、考虑成熟、可固定下来的政策和措施,用法规形式确定下来,不得违反;说灵活性,是指对一些可能发生变化的古城保护社会关系、民事行为,暂不规定死,采取灵活的原则进行处理。如哈尔滨的同志就深有体会地说,法规的个别规定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符合,如规定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只能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那么已经倒塌或濒临倒塌的危旧历史建筑则不能重建,最后完全烂掉失去保护价值。有的历史建筑被房产部门鉴定为危房后,以无法修复为由拆除。还有如历史城区高度控制要求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划定缺乏弹性,脱离了实际情况。因此,我市应当吸取这些城市的教训,在严格保护原则的前提下,对某些方面宜“活”不宜“死”。

九、名城保护要善借民间之力。一是引入民间资金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二是传承民间工艺延续民间历史文化脉络。如扬州专门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对民间传统工艺进行传承、展示;三是鼓励民间人才(如民间工匠、民间艺人等)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名城保护献计献策;四是善借民间智慧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平。如对法规草案、规划方案、修缮方案、资金使用等举行听证、群众座谈、向社会公布、征求群众意见等等。

十、名城保护要解决好人才问题。

一要选好帅才。新成立一个机构,不管什么级别,有的领导眼睛盯着的是这个机构又可以安排一批亲信,而不管安进来的人是否懂行,先占了位子再说。这种腐败行为往往会导致一项事业失败。名城保护机构的负责人,应当既有良好的政治品德,也应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最好是由专家型人才担任名城保护机构负责人。这次考察学习的扬州市,其名城保护办公室一名常务副主任,就是一位专家型的领导人才。此人做过考古队长,从事考古工作20多年,并有过重大的考古发现,后从文物局长位置上改任古城保护办公室副主任,他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我们感觉其思路清晰、专业知识丰富、历史责任感强,古城保护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刚刚起步,人才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现在个别历史建筑修缮后显得不伦不类,与不懂行、没眼光的负责人乱拍板有很大关系。所以,组织上应当以对永州人民高度负责,对永州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选配好名城保护机构负责人。

二要充实专业人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涉及考古、历史、古建筑、文学、艺术等领域,很需要这些方面的专业人才。扬州、南京、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在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他们有较多较好的高等院校;二是他们历史上孕育了许多大师级人物;三是有的城市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如扬州有“名城保护研究院”。而我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却非常缺乏,据说学古建筑的本科毕业生一个都没有,这种状况不利于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应注重培养或引进。

以上是我们这次考察学习之所获。因对这些城市的经验来不及咀嚼消化,未能全面归纳、深入理解,浅薄之处,望各位领导、同仁批评!

考察组成员:XXX、(执笔:XXX)

XXX、XXX、28

XXX、XXX 2017年8月29日

篇2:专题报道:他山石案例

最初的丰田并不是生产汽车的,而是纺织机械。公司的创始人丰田佐纪出生于 1867年,是木工的儿子。后来,他跟着父亲学习木工手艺。但他对那些简单的手艺心不在焉,他有更高远的志向,想发明点儿先进技术。

他马上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纺织机械上。因为他的家乡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手工织布机,而那个时代的纺织工业简直就相当于今天的IT产业。1890年,他就曾发明了一种木制手工操纵的织机。1897年,他发明了蒸汽动力织机,是日本人造出的第一台同类机器。此后他不断进行发明改进,到1924年,制造出了自动织机。

织机业的成功,并没有使他停下前进的脚步。此时的佐纪开始迷上了汽车。他曾于1910年到美国旅行,当时正是福特T型车上市两年后,汽车业的巨大前景令他憧憬。1930年10月30日去世前,他对已经36岁的儿子骐一郎说:“自动织机是我的终生事业。我在开始时,除了头脑和双手外一无所有。你应该有自己的终生事业,我认为这应在汽车方面。”

1933年,丰田骐一郎设立了汽车部。3年后,骐一郎为他的汽车起了一个响亮的品牌:TOYOTA。这个字用英语写出来,跟他的姓差不多;用汉语表述出来是“丰收的稻田”的意思;用假名写出来是八划,在日本,八有“发”的意思。1937年8月28日,丰田汽车公司正式成立。值得一提的是,丰田一开始生产的就是自己设计的汽车,而不是拼装欧美的汽车。

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丰田与日产双雄竞争的格局。丰田陆续推出皇冠、花冠等畅销品牌,又构造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和良好的配件供应体系,其产量、销量和出口迅速增长。1966年,丰田超过日产成为日本第一大汽车制造商。1960年时,丰田的产量还仅为11万辆;1968年,产量达到百万辆;仅4年后又达到200万辆。到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日本汽车工业甚至把底特律逼到了墙角。

相关链接

丰田生产方式

在丰田成功的背后,是一整套丰田生产方式。所谓“丰田生产方式”,就是丰田汽车公司在过去60多年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企业管理体制,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消除生产环节上的各种浪费来缩短产品从生产到客户手中的时间。丰田生产方式包含“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两大支柱”是准时化与人员自觉化。“一大基础”则是指改善。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生产方式已经成了组织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模式,被世界各地的工厂广泛地效仿。一位美国学者曾说,实行丰田生产方式,通常可以节省50%的生产场地,一次性质量检验合格率由60%~70%提高到90%以上,在员工劳动强度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提高产量100%。

案例2:韩国现代 18年的自主开发路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也是全球 20大汽车公司之一,2001年在美国市场排名第七。与全球其他领先的汽车公司相比,创立于1967年的现代汽车历史很短,也许可以说还是个“毛头小伙子”。但它的历程却浓缩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它从建立工厂到能够独立自主开发车型只用了18年(1967年~1985年)。

第一阶段 1967年到1970年的创业期

韩国现代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作,引进福特技术生产“哥蒂拉”牌小汽车,并在1970年建成年产2.6万辆生产能力的蔚山工厂。现代汽车的决策者并不满足于当时的成就,而是在70年代初做出了不再仅仅依赖于外国车型的授权许可,而是要同步地开发现代自主拥有所有权的轿车车型的决定。

第二阶段 1970年到1975年的消化吸收期

这段时间,现代公司花巨额资金,在公司内消化吸收福特技术。1974年投资l亿美元建设年产5.6万辆规模的新厂。1975年,该厂建成,小汽车国产化率达到100%。结合GiorgioGiugiarosItalDesign设计室的车型及使用从日本和英国学习到的生产技术,现代汽车的第一个自主车型Pony终于投产。这款微型汽车在韩国市场迅速获得了巨大成功,并且令现代汽车雄踞韩国市场首位长达二十年之久。70年代后期,现代汽车开始试验性地进军海外市场,这令公司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第三阶段 1975年后,现代汽车开始走向世界

1976年,现代自己设计生产的小轿车下线,现代公司走向成熟。80年代,现代公司垄断了韩国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动作频频:和丰田公司分手,与三菱公司结盟,生产小马牌汽车。1983年小马牌汽车销往加拿大而大为走红,仅1985年就卖出7.9万辆;1986年,现代汽车进军最具挑战的美国市场,当年即售出16万辆,创下汽车业销售奇迹,从而奠定了现代汽车公司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是,现代通过款式设计和主要技术的国产化,为韩国汽车工业奠定了新的里程碑。截止1990年,现代汽车对美国的累计出口已逾100万辆。1991年起,现代汽车进入技术竞争的阶段,以未来型款式和尖端技术为武器挑战世界舞台。

相关链接

韩国汽车业的出口导向战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汽车开始大量出口。到1994年,韩国汽车的年出口量达到73.8万辆,而1995年则为110万辆,增长48.6%,从而在世界汽车出口国排名第6。进入90年代中后期,韩国汽车业在西欧、美洲、东欧、中亚、亚洲和大洋洲建立生产基地,实现生产本土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外生产体系和全球营销网络。

民企进入汽车业的四种模式

1 、以吉利为代表的 “ 闯关模式 ” 。在没有 “ 准生证 ” 的情况下,吉利采用先斩后奏的方式先行进入。直到 4 年后,吉利才获得轿车生产资格。

2 、授权经营。贵州新世纪汽车投资公司曾用这种方式授权经营贵州云雀。

3 、管理层收购。上海宇通通过拍卖,获得郑州市财政局所持宇通集团 90 %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宇通客车( 600066 ) 15.47 %股权,使宇通客车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由包括宇通集团主要高管人员等 21 位自然人出资设立的上海宇通。

4 、买壳。通过收购国有汽车企业来获得汽车生產资格,这是目前最为普遍、也最简单易行的操作模式,迄今为止绝大部分民企均采用这种模式跻身汽车业。

案例3

2003 年 12 月 15 日,长城汽车在香港主板正式挂牌交易。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格为 17.05 港元,将这个收盘价乘以所持股份,该公司最大股东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家族财富约合人民币 35.4 亿元,国内汽车界首富就此诞生。

长城汽车 用 100% 的劲头将冷门做热

作为国内第一家进入汽车行业的民营企业,虽然长城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魏建军要比吉利汽车的掌门人李书福低调得多,但其发展势头一点也不比吉利差。长城汽车是 1996 年进入国内汽车行业的,此时的国内汽车行业群雄并起,竞争极为激烈,大小汽车厂家都一门心思上轿车,想在这个最大蛋糕上切一大块。而长城汽车没有凑这个热闹,而是抓住了皮卡这个空档。

皮卡当时在国内汽车市场确实是个 “ 冷门 ” ,不仅消费者,就是一些国内汽车厂对其也知之甚少。仅有的几家汽车厂,也是把它当 “ 副业 ” 来做,权且当做 “ 主业 ” 的补充。而长城汽车却瞄上了这个市场,一门心思要把自己打造成国内最大、最专业的皮卡生产厂家。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长城汽车年轻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魏建军自有他的考虑,他认为,在发达国家,像美国,皮卡是仅次于轿车的产品门类;在泰国,满大街也都是皮卡。尽管国内皮卡是 “ 1 ” 字头目录,享受的是卡车待遇,但国内市场需求仍会很大,微面的俏销就是明证, “ 进城不土、下乡不娇 ” 的皮卡由于拥有轿车和卡车的双重享受,将成为农村乡镇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的家庭用车。微面国内能卖到 60 多万辆,皮卡为什么不能卖到一二十万辆呢?

事实证明,魏建军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1997 年,国内皮卡市场的总销量不过几千辆;而到 2001 年销量已近7万辆,长城汽车由于看得准,抢先一步,一直占有皮卡市场的 “ 半壁江山 ” 。如今,它已拥有 “ 迪尔 ” 和 “ 赛铃 ” 两大系列9个品种的皮卡产品,价格从4万多元到 10 万元,成为国内皮卡品种最多、系列最全、覆盖面最宽、销量最大、服务网络最全的厂家。

进入 2002 年,长城汽车又把触角伸向两个新的领域:一个是 SUV ,一个是豪华大客车。这两个领域在外人看来,又是不太热的 “ 冷门 ” 。

正如长城汽车副总经理王凤英所言,长城每次进入的行业,产品都是市场相对较冷,但前景很好的产品,随着产品逐渐热起来,我们也就发展了,在同类产品中的地位也就确定了。其他厂家起步时都看到了这一点,但他们一般只用 10 %至 20 %的精力做,而我们是用 100 %的劲头来干,这样一来,差别就出现了。

当有记者问,下一步,长城汽车的产品方向会是什么?是目前市场上最时髦的轿车吗?

上一篇:《鲜花盛开的古镇》的阅读答案下一篇:爱情励志经典个性签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