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文

2024-05-22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文(共6篇)

篇1: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文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文 升国旗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教学具准备:

1、国旗

2、生字卡片。

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谈话,教师介绍国旗。

2、揭题,出示课题,认读生字。

二、初读指导

1、插图,请小朋友边看图边听课文录音。

2、再听录音,要求看着课文,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 五星红旗 我们 国旗 升起 立正 敬礼 指名认读,注意正音。齐读生字词。

去掉拼音认读生字新词。(2)指名分句读。

(3)齐读全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写字。

1、记忆字形。

2、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重点提醒学生“升”中两撇的不同写法,“我”中竖钩和斜钩的区别。

3、学生在《习字册》中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并纠正写字姿势。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升 国 我们 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1)什么是我们的国旗?

(2)出示句子: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3)指名读。

(4)指导学生用骄傲、自豪 语气读第一句话。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看,鲜艳的五星红旗已经高高地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你知道它是怎么升起的吗?

(2)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3)展示升国旗。

(4)指导读出自豪、崇敬之情。

3、指导看图,引读第三句。

(1)升国旗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做呢?(2)出示句子: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3)“您”在这里指谁?在生活中你喜欢用“您”称呼哪些人?(4)指导朗读第三句,读出对国旗的热爱之情。(5)表演读第三句,评价。(6)齐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

1、教师指导引背。

2、学生看图自由背诵。

3、句子接龙背。

4、边背诵边表演。

四、看图,启发想象

五、指导写字:起 立 正 向

1、记忆字形。

(1)说说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有哪个字需要小朋友帮忙?(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范写。(3)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回家向家长介绍升国旗时的情况,要求边说边表演。 3 江南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4.想象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 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习生字:江 南。

二、分析课题

这是古代的一首民歌。

“江南”是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南部和浙江的北部。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地方。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可 采莲 田田 鱼戏 间 西 北(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戏。(4)齐读生字词。(5)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

“莲”指荷花,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江南可采莲”是什么意思?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看图,莲叶是什么样的?

莲叶挺出水面,像擎在手里的一把把小伞。小结。

3、第三至七行。

(1)看图,鱼儿在莲叶间游动,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这儿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

(2)指导朗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3)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

小结:这五行写鱼儿在莲叶间四处游动,穿来穿去,好象在游戏作乐。

三、巩固

1、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 田田 戏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四、小结

1、学习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要读出采莲人愉悦的心情。

2、指导停顿。

3、反复练习朗读。

4、自由练背,指名背诵。4 我叫“神州号” 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两种新笔画;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激励学生从小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简单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2、出示课题:我叫“神州号”。读题。

二、初读指导

1、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检查生字读音。

4、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正音,指导句间停顿。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天 飞 在 你 来

2、学习新笔画“横折斜钩、横钩”。

3、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交流。

4、指导写字。(1)教师范写。(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四、课后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有关飞船和家乡变化的资料。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

2、给“天、飞”找朋友。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

(2)讲述无人飞船在太空中散步的情景。(3)嫦娥姐姐对飞船说什么?

出示:小弟弟,你从哪里来?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小弟弟”是谁?“你”是谁?

嫦娥姐姐问了飞船哪两个问题?她为什么要这样问? 谁来学嫦娥姐姐问一问?

2、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

(2)飞船弟弟怎么回答的?

出示:我叫“神州号”,从中国来,科学家派我来作飞行试验。讨论:从飞船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

3、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

(2)嫦娥姐姐怎么说的?

(3)出示:小弟弟,你回去的时候,一定要把我带上,我真想回家看看。嫦娥姐姐为什么想回家看看? 谁来学嫦娥姐姐说一说?

三、总结课文

四、分角色朗读、背诵课文

五、学习生字。

1、出示:问 以 前 的。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给“问、以、前”找朋友。交流。

3、指导写字。(1)教师范写。(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练习2  教学目标: 1.按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2.朗读背诵儿歌。

3.拼拼读读、画画说说的综合练习。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教学重点难点: 写字训练、读背训练、学习字词句、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生字卡片、小黑板。

2、教学挂图。

 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大白纸。

3、水彩笔。

二、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三、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思考:图上画了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2)指名学生回答以上问题。(3)认读拼音词。(4)小结。

2、指导画小手。

(1)出示挂图。思考: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小手的呢?画小手需要哪些东西呢?怎样画才能画得又快又像呢?

(2)点名回答。(3)小结。

(4)学生拿出纸、笔练习画小手。(5)分小组传看评议,展示画得好的。

3、指导说小手。(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第一句话。

(2)将上面的四个词分别用上去,分别说四句话。(3)引导学生想开去,扩大练说的面。(4)连起来说一说。

(5)指导学生说一句结束的话。

四、练习

1、分小组夸自己的“小小手”。

2、每组选一人上讲台。第二课时 教学第二题

一、审题

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二、指导

1、认读:们 叶 红。

2、指名按笔顺书空,说明这3个字的笔顺有何共同之处。

3、观察这3个字的左右两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复习描红。仿影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5、教师范写。

三、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仿影。

3、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进行个别辅导。

四、反馈

1、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指出书写时存在的问题。

2、指名到黑板上写,集体评议。教学第三题

一、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中有哪些要求。

二、指导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指导读准字音。

3、教师范读。

4、指名读,集体练读。

5、看图理解儿歌的意思。

6、教师再次范读,标出停顿。

三、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点名看火车读,教师注意及时正音。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

四、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3、集体背诵。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借铅笔。

一、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图旁的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这两幅图上画了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

2、指导说话。

(1)小猴是怎样问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2)小猴在干什么?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

四、练习。

1、指名回答图旁的问题。

2、将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五、反馈

1、同桌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

4、学生演练借还其他学习用品。

5、评价小结。

篇2: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文

1、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重点 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教具 课件、字词卡片、图片、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板书课题)谁知道“井”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事么?

(2)齐读两遍课题,并认识“井、挖、忘”三个生字。(4)借助汉语拼音带问题通读全文:“挖井人”指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指谁? “立碑”的人又是谁? 2.识字

(1)在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怎么办?

(2)出示儿歌,指导学生用儿歌中的方法边读边画,自主识字。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主动介绍识记的方法,合作检测。(4)引导发现识字方法(5)给游戏活动,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游戏一:听老师读生字,请学生取字卡带读并扩词;

游戏二:先把字卡分发给学生,学生听老师读字音,拿相应卡片的学生上台读字、组词、说句子。

游戏三: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老师读字,学生接字认读生词。再分组进行行扩词比赛。

5.朗读(多种方式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1)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练习读一读课文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同座读,小组读„„)(2)教师范读,学生听后评价

(3)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同座练读)(5)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轮读,评价后组长奖励。

(6)老师引读最后一段,感悟乡亲们对主席的崇敬之情。指名解说图意。6.写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1).出示要写的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导观察这些字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说一说怎么写好看。(3)范写,指导写好“乡”注意第二个“撇折”的位置。“忘、想、念”三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联系第十课“意、总”两个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心字底”的写法:关键是指导学生不要把“卧钩”写成“竖弯钩”;第一点是左点,不要写成撇。

板书设计:、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主席

挖井

乡亲们

不忘 作业布置: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教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学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教具 课件、字词卡片、图画纸、图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要和大家照镜子,比比谁照镜子的速度最快。(1)教师拿出生字卡片和全体学生照镜子。(2)同桌同学互相照镜子。

二.精读(读中感悟毛主席的伟大,读出崇敬之情。)

(1)朗读接力赛:开火车一人读一句,做到四不:不错字,不漏字,不加字,不重复字。读对了,下一位接着下一句读;读错了,下一位重复读前一句。(2)指导朗读:学生有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要及时指导,加以范读。(3)出示文中插图,看图找出相应的自然段读,指导读好碑上的话。(4)配乐朗读全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学生选读课文中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自然段。三.讨论

(创设情境,加深理解,升华感情,突破难点。)(1)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感悟毛主席的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2)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谁关心帮助过你吗?你有哪些想法? 4.拓展

(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根据课文内容,分组合作,试着给课文配上插图。

(2)了解有关毛主席的故事,利用班会进行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板书设计:

1、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主席

挖井 乡亲们

不忘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朗读课文。教学后记

2、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会、走、北、京、门、广”6个字。认识1个偏旁“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少年儿童特别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3.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师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

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

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

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课件演示红色)谁来拼读?

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它们。

2.学生把生字画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

3.小组汇报。4.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广场 北京 告诉 天安门 非常 壮观 广场 走路

(1)你会读哪个词语?(学生拼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

(2)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拼音读准了。你能不拼拼音,把词语读出来吗?(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请同桌互读。)

(3)游戏:摘星星。(沿着弯弯的小路,把这些词都读准了,摘下星星,你就到达北京城了。)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导学: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其中一些是要求会写的,大家有信心掌握它们吗?

2.教师强调怎样记住“会”“走”“北”“京”“门”“广”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逐笔范写,学生跟笔书空。

(2)教师整齐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查指导。

(3)师生共同评价书写,学生描红体验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再次练习书写生字,推荐优秀书写作品。集体展示,共同评价。

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教师评价。表扬书写有进步的学生。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临帖,美观地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导学: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啦,你能读准字音,数数课文有多少个句子吗?(学生自由读文,标句子序号。)

2.教师设疑:你喜欢读哪一句?(我喜欢读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引导学生理解“遥远”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2.搜集有关北京的风景图片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有关资料。

2、我多想去看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了什么吗?

2.开火车,读生字。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它们叫什么?呜„„小火车开啦!

小朋友们,你们把这些朋友的名字牢牢地记住了,真了不起!

3.读词语游戏:水果大卖场。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水果,如果谁叫出了词语朋友的名字,我就把水果送给他,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课件出示:告诉、走出、北京城、天安门、广场、非常、壮观。

4.教师小结: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掌声和奖品,没有得到的小朋友别着急,等一会儿还有更大的收获呢!

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生字的音、形、义,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了解首都北京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3)然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它是中国的象征。

(4)最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北京之行结束了。

2.教师导学:小朋友,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了,那么,你读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句话)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课件出示妈妈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让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中畅游,意在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的气氛,产生求知欲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了解天山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美丽天山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再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博格达峰,看到了“雪海”。

(2)接着我们来到了号称“天山第一峰”的托木尔峰。

(3)然后我们来到了汗腾格里峰。

(4)最后,我们来到了有“天山明珠”称誉的天池景区。

2.教师导学:小朋友们,天山这么美丽,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天山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啦,那么,你听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天山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课件出示爸爸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

四、说话训练

1.过渡: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现在,我还想当一次导游,和你们一起再去游览游览。

(出示杭州西湖、上海外滩、厦门鼓浪屿的风景图片)

我们到了这么多地方,欣赏了这么多美景,现在,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件出示句子: 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

小朋友,老师把你的话录下来,你可要说得好一点哟!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多美呀,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3.请你把心里话说一说。(可以加上动作)

4.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的男孩子们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的女孩子甜甜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满怀对北京、天山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

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1.读了本课,你读懂了什么?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搜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预习第三课《一个接一个》

3、一个接一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过、各、种、样、伙、伴、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目标: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课前准备

1.(1)配乐课文朗读。(2)教学辅助课件。

2.了解踩影子、跳房子游戏。(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一定很喜欢玩游戏吧,能说说你们爱玩的游戏吗?

(2)(出示“踩影子”图片)你们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吗? 你们知道怎么玩吗?(学生自由说)

2.结合图片,教师简介游戏玩法,并播放“踩影子”游戏视频。

3.玩游戏很快乐,快乐的事就这一件吗?(不是。)对,在我们身边,快乐的事是《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认读“接”这个生字,理解“接”在这里是继续,连续的意思。

从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导入,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踩影子”游戏的有趣,揭示课文题目。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看读几遍能把这个故事读下来。(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生字。

出示生字词:

睡觉 再做梦 各种各样 伙伴 不过 有趣 这么 却

(1)指导读,注意读准平舌音“再”和“做梦”的“做”;翘舌音“各种各样”的“种”和“这么”的“这”。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读。

(4)指名读。

3.趣味识字。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梦、种、样、趣。

①旧字加偏旁游戏读生字:

林+()=梦

羊+()=样

中+()=种

取+()=趣

②结合“却”认识新部首“卩”。

③“趣”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走”的最后一笔要长,托住“取”字。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

①“伙伴”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字形: 亻+火=伙 亻+半=伴

②“接”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扌”,右边“立”下一个“女”字,组成“接”。

③生字巧记:

“过”--走寸了,就“过”。

“这”--斯斯文文走到“这”。

(3)指导书写:

①“种”和“样”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禾”和“木”作部首时,最后一笔要变成点。

②“过”和“这”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辶”是三笔写成的,第二笔的笔画名称叫“横折折撇”。书写要点:要先内后外,“辶”的第二笔从横中线起笔,第一个折要短小一点,捺要舒展。

(4)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让学生圈点,主要是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多问,增强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意识。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阅读课文的情况,灵活地教学,以至于有针对性地及时指导。同时,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让同学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能较好地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我”有哪些经历?

3.出示填空。

月夜,正玩着____________,就听大人叫着:“__________________!”

正做着____________,又听见大人在叫:“__________________!”

正和小伙伴们玩着____________,操场上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训练学生带问题听读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过、各、种、样、伙、伴、这”。

2.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谈话:小朋友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那个小朋友吗?这个小朋友经历了哪三件事?(玩踩影子时,大人让回家睡觉;做好梦时,被大人叫起床上学;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时,上课铃响了。)哦!这可真是--《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这个孩子经历了这些后,他是怎么想的。

2.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3.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

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通过复习词语与朗读课文,巩固了对课文的了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精读内容

1.指导学习第一小节。

(1)老师范读第一小节,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会儿”和带有“唉、啊、呢”的句子。

(2)孩子是在什么时候玩“踩影子”游戏的?(月夜。)他们玩得怎么样?从哪儿 看出来的?(第三句话。)

(3)指导朗读第二和第三行诗。

师引读:是呀,正玩得高兴,大人却叫--“快回家睡觉!”(学生接)【指导读出大人焦急的语气,声音要洪亮,语气要上扬,读出“叫”的感觉。】

师引读:听到大人的叫声,孩子是怎么想的?(学生接第三行诗)【“唉”要读出惋惜的语气,重读“好想”和“再”,读出孩子的惋惜之情。】

(4)孩子不高兴了吗?(没有。)他又是怎么想的?“不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转折,说明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各种各样”。

【教育学生遇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5)带着感情指名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一读,回答问题。

出示学习小提示:①正做着好梦的孩子又听见了什么?

②他先是怎么想的?然后又是怎么想的?

(2)指名读第二小节。

3.自学第三小节。

(1)自由读一读,说一说你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跳房子怎么玩?(教师配合视频讲解跳房子游戏。)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第三小节。

4.齐读最后一个小节,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

课文前三个小节结构基本相同,第一、二小节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第三小节的“模子”,因此,第一、二小节的教学是关键所在,必须渗透相应的学法。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几个环节就体现了这一思想,目的是使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时学有所依,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学。

三、总结全文

1.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要点:①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②我们要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2.想一想你有没有和文中这个孩子相似的经历,先跟同桌说一说,再讲给同学们听。

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相似的事,让学生再次感受遇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所获得的快乐。

作业:1.流利地朗读课文。2.预习第四课《四个太阳》。板书设计

4、四个太阳 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作者要表达的心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文中体会作者想象之美,领会愿望之美。重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学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教具 课件、字词卡片、㈠、简笔画导入新课

1、简笔画:四个圆圈。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

2、在简笔画上方板书课题。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 ㈡、范读或自读课文

1、想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吗?想自己读课文还想听老师读课文?

2、想一想,你在课文里知道了什么?小朋友画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3、谁上来画一画?

4、画四个太阳送给谁呢? 随回答板书:春、夏、秋、冬,与图相对应。㈢、认识生字词语

想美美地读好课文吗?那么,我们先学会生字词语吧。看那个小组学得又快又好。

1、指导分小组学习:读准字音,标出生字词语。认识生字和词语。

2、检查。

⑴、出示字卡。

⑵、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分大组词语擂台赛。

⑶、汇报小组中发现的独特巧妙的识字方法。老师适当点拨。㈣、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指导小组练读,互相评评议议。

2、检查读课文:哪些小组的小朋友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请站起来读。

3、课件展示或在投影仪上出示春夏秋冬图片,在一年四季中,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4、出示孩子的画。孩子为什么要这样画?他有什么想法呢? 小结:因为孩子想让世界更美丽、更舒服,这是他美好的愿望。㈤、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从中发现了什么。

2、说说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可以编一编口诀。提示大口框的写法:先里头,后封口。

3、在田字格里示范“园、为、光”的写法。

4、检查,个别指导。㈥、教学效果测评

1、轻声读音节,想想拼出的词语是什么,再写一写。

2、自由练读课文,轻声读题,想一想横线上该填什么,再连起来读一读。㈦、拓展学习向爸爸妈妈了解太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4、四个太阳 第 二 课时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作者要表达的心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文中体会作者想象之美,领会愿望之美。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学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理解

教具 课件、字词卡片、图片、图画纸、具有四季特色的图片、水彩笔

(一)复习与导入新课

1、上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向父母了解了哪些关于太阳的知识? ㈡、朗读课文

1、你最喜欢哪段课文?你为什么喜欢这段?把你喜欢的词语圈出来。

2、指导第一段。出示第一段,读这段时的心情怎样?哪些词语要强调出来?哪些地方可以停一停?画出停顿符号。

3、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4、谁认为自己能把这个自然段读得最好,谁就站起来读。

5、老师把孩子的画带来了。分别出示四幅画。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用上你喜欢的词语,还可以有自己的创造。㈢、互相帮助,背诵课文

1、我们能把课文背下来吗?谁能行?指导四人小组合作背课文。

2、领背课文前三段。按课文顺序,老师背第一句,学生背下文。

3、谁发现了,老师背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1、多美的图画!多美的课文!多美的愿望!你们除了喜欢课文中的太阳,还喜欢什么样的太阳呢?它代表了你的什么愿望?

2、你想画出心中的太阳吗?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能给你或别人或者童话中的人物带来什么? ㈤、办画展,说太阳

1、找你喜欢的同学互相说说。

2、说完以后,把你画的太阳贴到黑板上去。我们马上可以办画展了。

3、数一数,黑板上共有多少太阳?将“四个太阳”中的“四”换成数出来的数字。

4、现在,小朋友看到这么多的太阳,想说什么?

5、可以给我们的画展取个名字吗? 板书:美好的世界(或学生取的名字)

6、谁来当解说员,把自己的画说给全班同学听? ㈥、小结

1、朗读和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板书设计:

4、四个太阳

(学生涂色)春 夏 秋 冬

(学生的画)

作业布置:朗读和背诵课文。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识记生字,并初步了解什么是量词,积累词语。(重点)

2.进一步熟记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并能一一对应。(重点)

3.初步学会通过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5.和大人一起朗读《阳光》这个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阳光的无私和珍贵。(难点)

课前准备

1.带有“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这些插图的课件。

2.了解阳光的作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语文园地二学习,这个园地里有好多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想)我们不能只看,还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你们有信心吗?

教师从图画入手,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识字加油站。

(1)指名让学生说一句话,教师相机纠正。

(课件出示: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

(2)出示量词词组,学生认读。

导学:句子大家说得不错,老师这还有几组词语,你们能读准吗?

①根据拼音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匹”“册”“支”。

②说一说怎样识记这些字。

(3)知道什么是量词,并能自己说几组量词词组。

预设:一朵花、一块橡皮、一根跳绳„„

2.展示台。

(1)说一说你除了在课堂上跟老师学习了一些生字,还在什么地方认识了生字。

预设:电视上、商店里、大街上、课外书上„„

(2)识记新词语。

导学: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伙伴。

(出示音乐、美术、写字等课本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的本领可不小,他们不仅能教给你们本领,还能教你们识字呢!你们看:

①出示词语,借助拼音读一读。

指名领读。

②说一说这些词语你在哪本书上见过。

预设:数学书、美术书„„

③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

“算”“姿”“尊”这几个字是平舌音;“式”“势”“重”这几个字是翘舌音。

④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⑤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图画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通过教师的引领,不仅把读词与认知事物结合起来,而且能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三、细心观察,巩固识记

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背诵字母表。

①指名按顺序背诵。

②全班按顺序背诵。

(2)出示大小写字母,学生说一说怎样连能又准又快。(按大写或小写字母的顺序先找、再连。)

(3)动手连一连,师生评价。

(4)找朋友游戏。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日”“寸”,读字组词,简单说一说每个字的意思。

(2)给这两个字加偏旁,组字并组词。

(3)分别说一说带有“日”和“寸”的字的特点。

音序查字法是一年级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熟记字母表的顺序,记住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学生以后查字典时就能更快地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字母的位置,为下面学习音序查字法打下基础。

四、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听古诗《春晓》的配乐朗诵录音,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诵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小组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5.结合插图,想象交流。

导学:这首古诗的作者李白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读着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预设1:听到窗外悦耳动听的鸟鸣。

预设2:听到夜里沙沙的风雨声。

预设3:看到了满地的花瓣。

„„

6.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读出来。

7.背诵古诗。

通过录音以及教师的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作业:复习本节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

(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提示:谜底--太阳)

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对了,谜底就是我们谁都离不开的太阳。那太阳到底有什么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儿童作家金波的一篇文章--《阳光》,学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谜语的语言生动、明快,富有韵律感,不仅能提高学生熟识事物特点的兴趣,整个过程也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快乐。通过猜谜语这种有趣的活动,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感悟,理解短文

(一)扫清障碍,初读短文。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停顿。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扫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指名按自然段读短文,师生正音。

(二)逐段学习,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中把阳光比作了什么?

(1)作者把阳光比作金子,这说明阳光怎么样?指导重读“金子”。

(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2)像金子一样贵重的阳光洒遍了哪里?(田野、高山、小河)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禾苗、小树和小河有了什么变化?

(1)你觉得该重读哪些字词?(更、长长的)

(2)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3)读了这一段,你觉得阳光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

小结:有阳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开花、结果;动物、人类都需要阳光;阳光会使水蒸发,形成雨,滋润大地,孕育生命;适量的日光浴,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3.齐读第3自然段,说说阳光还到了哪里。

(1)学生结合图画想象一下,清晨拉开窗帘见到阳光时你的心情如何?

(2)指导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这段。

4.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交流:这两个自然段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重读“大家的”“更宝贵”)

三、总结全篇,感悟内涵

1.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阳光的作用了吧!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2.是呀,阳光不但能让禾苗更绿,小树更高,小河像锦缎,它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3.阳光不仅作用大,而且是无私和宝贵的。大自然还有许多像阳光一样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该怎样做呢?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我们将举办一次展览,看看谁制作的最好!

作业:朗读短文,感悟、理解短文。

语文园地二 随堂练习

1、读一读,写一写。

kàn huà dà jiā zhōng wǔ rèn zhēn2、连一连,读一读。

3、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

大()亮()放()气()

太()高()收()汽()

4、填一填,读一读。

个 张 篇 场

一()球赛 一()秘密 一()画 一()小说

5、读一读,把你发现的写在树干上。

1、读一读,补一补,用上“手”写一句话。

读一读:小松鼠用手写字

补一补:______ 用手_______________

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的作用非常大,想一想手的作用,和同学交流。

兰兰说:“工人离不开手,修铁路,造飞机,盖大楼„„样样离不开手。”

明明说:“农民离不开手,播种、锄草、撒化肥„„样样离不开手。”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悄悄长大的鞋

我的脚越长越大 妈妈准会惊讶

鞋越变越小 于是

我有了一双会长大的鞋

鞋儿 你能不能陪我的脚丫 陪着我的梦幻

伴着我的童年 一起长大

1、你知道鞋越变越小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妈妈为什么会惊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希望什么会长大?

篇3: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文

当前,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和选修并存、课内教材和课外读本同在,各类教材以知识能力、文体特征、人文主题等不同标准进行单元的组成或专题的设计,这给教师在单元(或专题)教学实施时选教选学课文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茫然。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笔者以“语文养成教育”思想为指导,探索出单元选教选学课文策略,即从语文学习不同层面的目标出发选教,依语文学习规律为据选学,立足点在于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关注语文的敏感、领悟语言的语感,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兹以“苏教版”必修五专题一“科技之光”课文选教选学为例加以解说。

一、语文学习不同层面的目标决定语文课堂选教的课文和怎样教课文

语文学习不同层面的目标是语文课堂选教选学课文的行为引导。

“语文养成教育”认为语文学习有3个层面的目标:小而言之,是掌握一种终身使用的工具,能顺利应对中考、高考及将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而言之,是为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大而言之,是传承民族的文明,固守民族的根本,让民族的血液永远流淌,并使自己成为未来文化的创造者。3个层面的学习目标为语文单元选教选学课文提供了切入的角度和展开的方向,可以以其一统其二,或着力于其一点,或兼顾其两点等。“语文养成教育”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为一生的发展储值,特别注重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注重自觉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追求毕其功于一役。单元选教选学课文要体现这一教育追求。

语文教材有其编写特征。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征是指语文教材组材的标准和方式,大致有以能力为标准,以文体为标准,以人文主题为标准等几种。不同的组材方式恰恰是语文学习目标不同层面的不同展现。语文课堂选教选学什么样的课文应该以此为导向。从“语文养成教育”3个层面的学习目标来看,语文的某种组材方式应该理解为学习目标不同层面的某一方面,这个方面与其它层面是以一统多的关系。能力、文体、人文主题都是教学中应该关注并且需要学生综合螺旋式认知和掌握的东西,选教选学课文应该是综合思考这多个方面的过程,而那个用来统多的“一”,是教学的主题,是教学的统率,更是教学的线索,起到统而贯穿的作用,使教学变得简约明了,被统者在其统率之下,以一而贯多,而被统之多恰是对这个一的演绎,对这个一的表现,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这种关系,并且在课堂上把这种关系呈现出来。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组织专题的,本专题以“科技之光”为主题,包括“探索与发现”“奇异的自然”“美丽的创造”3个板块。单元教学在“科技之光”人文母体的统率下进行教学规划和选择教学行为。

“探索与发现”有两篇课文,我们选教了《物种起源绪论》这篇传统篇目。教学立足于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思维特点,用语文学习不同层面的其它目标落实这个立足点(下具体阐述);“奇异的自然”选教《斑纹》一课,《斑纹》相比于《南州六月荔枝丹》更具思维的深度和思想的温度,更能激发学生把目光转向神奇的自然界,理解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和绚丽多姿,并且去领悟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三板块“美丽的创造”,以《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为教学课文,引导学生去认识科学的实践精神,说明科学与美的内在联系。

根据语文学习不同层面的目标选教特定的课文。语文学习不同层面的目标是教材编者对教材教学引导的不同方向。不同特征的教材只是一个凭借,其特征是选教课文进行教学的立足点,对教材的处理即选教课文在这个立足点之上要去实现的是语文学习不同层面的目标,但选教选学课文时,一定要注意抓住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作为阅读教学而言,应该是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学生学会阅读,完成语文阅读教学的不同层面学习目标的知识生成和能力养成,尽管这种生成和养成是螺旋式不间断进行的。

二、语文的学习规律决定单元教学课堂选教选学什么样的课文

根据语文学习规律的引导设计选教选学课文的课堂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中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养成教育”认为语文学习有四大规律:熏陶渐染是语文学习的规律;积淀涵养是语文学习的规律;感悟体验是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提升是语文学习的规律。熏陶渐染和积累涵养语文学习规律指明了单元选教选学课文必须有长期的活动规划;感悟体验和提升运用语文学习规律则显示了语文课堂设计学习活动方案的重点和难点。

熏陶渐染和积累涵养让我们明了注重单元选教选学课文意识具有长期性,要有长期的活动规划和活动计划,要注意必修和选修的结合,课内教材与语文读本的融合,单元与单元的配合,一般在学期初就要求教师俯察本学期的所有教学内容,提前做好基本的规划和打算。

感悟体验和运用提升显示出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语文性,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选教选学课文课堂语文学习活动是学生感悟和体验语文以及运用语文和提升语文能力的学习活动。语文素养是在语文感悟体验活动下培养的,语文能力是在语文运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的。具体而言,是在对语言和文章的分析把握中,在语文的听、说、读、写、思活动中长期螺旋式完成这些任务的。我们对3篇课文作出如下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物种起源》绪论,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进行两个语文学习活动:本文写作思路的学习以及本文重要信息的筛选,这是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思维特点作为教学目标的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时开展的是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的语文式学习活动。

《斑纹》一文,是一篇能够唤起人们沉睡记忆的文章,它让人想起许多远逝的鲜活事物,让生命的目光关注最初遭遇的哲学命题。因此,依据本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段落的细致鉴赏,从对字词、句子、句群,甚至几个段落、全文的细致鉴赏中去理解以上两个方面。“语言”是语文的最核心内涵,本文以“语言”品味为核心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也正呼应了语文的本质特点和价值追求。

《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是一篇理解科学和美的关系的文章,这种理解不应是浮光掠影口号式的理解。文本有对“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的内涵的阐释,对内涵的理解我们定位于对文本段落层次关系的思考。而理解有关“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艺术设计特色,则是段落内部层次关系的思考了。语文学习活动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展开,选教选学课文让学生体悟人文母体,受到人文母体的熏陶,决不能是一种口号式的强制灌输教学,而应该是对语文文本的感悟体验活动。

单元选教选学课文时开展写作活动,研讨《物种起源》绪论,构建“立论的科学性”写作专题,从“科学技术说明”“道德修养”“中外英杰”等方面进行写作素材积累和立论训练;研讨《斑纹》,构建“描写的鲜明性”写作专题,从“自然奇观”“本土风光”“动物世界”“植物王国”等方面进行写作训练;研讨《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构建“实用类文体”写作专题,关于“本土名胜古迹的开发思考(常州淹城的启示)”,关于“本土科技和人文的发展融合(常州嬉戏谷和中华恐龙园的启示)”,关于“本土人文与经济的思考(常州召开第八届全国花博会观感)”等……

三、热爱母语的情感、关注语文的敏感与领悟语言的语感是单元选教选学课文时课堂学习的面貌展现点

热爱母语的情感、关注语文的敏感与领悟语言的语感是单元选教选学课文时课堂学习的面貌展现点,而这是建立在以上两个单元选教选学课文策略基础之上的。

“语文养成教育”之道贵在“三感”,即情感、敏感、语感。“情感”,是热爱母语的情感。“敏感”,是关注语文的敏感,即对语文有强烈的反应,有极高的关注度。“语感”,就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能够领会语言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分辨出语言表达的真与假、美与丑、优与劣,不能误读语言,也不错误地传达不合实情的信息,表达并非真实的情感。

学生的学是教的基础,学生的基础是教学的起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选教选学课文一定要顾及到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关注语文的敏感与领悟语言的语感。在单元教学选教选学课文时,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基础,要积极的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三感”,用“三感”作为语文课堂学习的面貌展现点。这是一种以学定教、以学为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且运用了“语文养成教育”学习方式的,追求“语文养成教育”不同层次目标实现的“语文养成教育”式教育活动。

《斑纹》教学,训练学生很好的朗读素养以及对语言极强的品味能力。可引导学生去诵读关于“蛇”的描写,读出字词和语句的语气、语调和感情,因为汉字的表意性决定了字词有其特有的感情色彩,语句的语境性也体现着作者感情的好恶。这既是对学生热爱母语情感的尊重,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物种起源》绪论教学,对课文整体把握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面对学生的无所适从,尊重学生基础,让学生“能够确定哪一段的内容说哪一段”,让学生以少聚多的掌握整篇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大概内容,这既是教学给学生以轻松和民主的体现,也培养了学生关注语文的敏感和领悟语言的语感。

《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训练学生极强逻辑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段落内部层次的逻辑,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更符逻辑的设计和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语言、对文章、对母语的“三感”。

四、结论

“语文养成教育”单元选教选学课文策略是寄希望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实现者角色的一种使用和应用教材进行教学选择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是发挥教材的教学凭借价值、资源价值、示例价值和积累价值作用的一种策略选择。这种策略有个永远不可更改的目就是它要实现“语文养成教育”的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遵循语文的学习规律,通过对学生的“三感”的涵养,培其根,俟其实,协同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素养与能力,并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赵克明.语文教育,贵在养成[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4-12“开卷”栏目.

篇4: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文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结构】

【试题解析】

例1 (2010·东莞)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A.割让香港岛B.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

C.开放通商口岸D.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情况,通过审题可以看出,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中国东南沿海门户被打开,便利了列强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掠夺,故选择C。

例2 (2010·汕头)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率三路大军入疆,击败阿古柏侵略军

B.出使俄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

C.出兵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主张加强海防,放缓西北塞防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左宗棠的历史功绩,通过分析题目可以看出,B选项说的是曾纪泽通过谈判的方式收回伊犁;C选项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在乾隆皇帝带领下取得的;左宗棠提出海防和塞防同样重要,所以D选项不正确;左宗棠带领三路大军进入新疆,打败阿古柏伪政权,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10年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逝世160周年,他曾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几百万斤鸦片,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他曾在被贬途中写下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位民族英雄是()

A.邓世昌 B.洪秀全 C.左宗棠 D.林则徐

2.晓明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他要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他应该选择()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上海已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它见证了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近代使上海蒙羞开放为通商口岸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晓雯的曾祖父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A.虎门销烟后B.《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5.电影《圆明园》借助西洋牧师朗世宁的视角客观回顾了圆明园的成园过程,再现了统治中国两个多世纪的一个大家族、四个帝王真实的皇家生活,探讨了清王朝的兴衰。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

()

A.瓦德西B.戈登C.华尔D.西摩尔

7.两次鸦片战争都直接冲击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并使之逐渐发生变化。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诗句与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有关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9.光绪皇帝曾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下列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A.《林则徐》 B.《太平天国》 C.《甲午风云》 D.《末代皇帝》

10.梁启超、林缵统等八十余人在《呈文》中指出:“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这段话是对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的形象描述()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阿蛮为了养家糊口,进了日本在苏州开设的工厂做童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寫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4.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15.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中列强曾经攻占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中国近代史上,堂堂的大清帝国是列强眼中的“一只羊羔”,可以任意宰割。曾经割占过中国领土的列强有()

A.英法美 B.英美日 C.英日俄 D.法美俄

17.晓强的曾祖父一生坎坷,饱经沧桑,老人生于1848年,卒于1940年,他一生可能经历()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林则徐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念鸦片战争1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7月22日起在虎门镇举行,数十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齐聚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虎门,交流和展示鸦片战争学术研究的成果。

材料二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写出与材料三有关的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名称与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國《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劫掠某皇家园林时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材料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2)中国面临如此劫难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3)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20.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中华民族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休戚与共;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多风雨,所以我们懂得国必兴旺。”这段话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发展的渴望。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处境。请你依据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图一 闭关锁国下的清王朝图二 鸦片战争

图三 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图四 八国联军在北京挨家抢劫

(1)根据图一分析闭关锁国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战争中签订的《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图三描绘的状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4)读图四,你认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5)从后三幅图中,你认为中国近代的斗争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A 3.A 4.B 5.B 6.C 7.D 8.B 9.C 10.C 11.C 12.D 13.B 14.A 15.D 16.C 17.B

二、18.(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妥协。(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当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独立与完整,但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2)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4)直接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5)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结构】

【试题解析】

例1 【2010·株洲】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属于洋务运动的作用,但结合题干分析,在洋务运动影响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近代工厂,这说明在洋务运动影响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B。

例2 【2010·东莞】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族独立富强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这些努力都未达到目的,于是先进知识分子又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A、B选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C选项是辛亥革命的内容,只有D选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1860年,曾国藩就上奏咸丰皇帝说,“……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

2.解放军东海舰队于2010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东海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军队对于自身海上实力的自信,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回顾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你认为应该从哪一事件开始()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

3.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步履蹒跚,充满坎坷。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C.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水师等新式海军

4.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

A.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使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使中国走向了富强的道路

6.人类思想的每一次解放,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它

()

A.没有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B.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全方位进行变法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

7.北京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一所名牌大学,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8.戊戌变法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死水塘中,激起了轩然大波。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9.“民生”是党和政府历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都把解决好民生问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世纪初,一位伟人将民生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这位伟人是()

A.曾国藩 B.孙中山 C.李大钊 D.陈独秀

10.皇帝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是我国封建制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1.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事件,史诗巨片《辛亥革命》于2010年8月在长春电影节举行开机仪式,阵容堪比《建国大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2.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反抗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同封建复古思想做斗争

1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分不开()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民主义 ②民主,科学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

1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16.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C.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国家统一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回答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分别指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相同积极作用。

(2)材料二提到“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这些政治力量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18.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兴华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1)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在不同时期为推动近代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将A、B、C、D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事件填在右面的横线上。

(2)请写出A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主要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什么。你认为他们的措施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中国近代化最终未能真正实现,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C 5.C 6.C 7.B 8.D 9.B 10.C 11.C 12.D 13.D 14.A 15.A 16.D

二、17.(1)经济上的工业化是指洋务运动;政治上的民主化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上的“西化”是指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2)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3)特点:由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感悟: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意思相近即可)

篇5: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内容

班级 姓名

1、有一年冬天,列宁在()养病。他每天到公园()。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树上有三只():两只()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非常()。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和谷粒。

2、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着头。

3、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的,小伙伴围着石头(),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

4、“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5、他()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的()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他发现在()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成果,()了全世界。

6、()在于学习,()在于积累。——列宁(),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之崛起而()。——周恩来

篇6: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重点

1、易写错的字:

慈祥、境遇、欺凌、衰老、

低头折节、风欺雪压

2、易读错的字词:

京口瓜洲一水间( jiàn )

钟山之隔数重( chóng )山

那畔(pàn)行 聒( guō )碎

秉( bǐng )性 朦(méng)胧

婀(ē)娜(nuó)多姿 波光粼(lín)粼

干涸(hé) 点缀(zhuì) 螃(páng)蟹(xiè)

唱和(hè) 潺(chán)潺流水

分(fèn)外 抹(mā)净 低(dī)头折节

3、易混淆的形近字:

祥 衰 欺 抵 凌 络 魄

腮 猬 侨 详 哀 期 低

低 陵 洛 魂 鳃 谓 娇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思想感情: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1)“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选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长相思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饰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6 梅花魂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采用倒叙的写作方法。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①梅花魂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③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大段围绕梅花分为三层:1.赞美不畏严寒的梅花精神。2.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3.外祖父对我的希望与教诲。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2)对词语的理解。

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玷污:弄脏。

大抵:大多;大都。 愈……愈……:表示程度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加深,相当于“越……越……”。 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屈服。 无所谓:谈不上,说不上。 眷恋:怀念,留恋。

7* 桂花雨

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8* 小桥流水人家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小学五年级语文预习方法

1. 工具式预习。工具式预习是以字典、词典为工具的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预习,这一类预习常用于生字、新词的学习。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另外,对文中涉及的文史典故还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查阅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查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2. 读书式预习。读书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技能,而课前预习时,读书必须做到:正确(字音读正确)、顺畅(语句读顺畅,不加字,不漏字)。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一篇课文学完了,有的孩子读起书来仍然是结结巴巴,错误一大堆。

“读”的功夫如此,又怎能让“其义自现”呢?因此古人所提倡的“书读百遍”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3. 质疑式预习。质疑式预习中的“疑”可以从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中寻找。这些学习栏目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和重难点,教师先教给学生找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掌握预习方法,并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质疑要少而精,集中目标,突出最重要问题。

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同学们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画出来。

鼓励圈画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会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4. 归类式预习。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

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鼓励摘抄词句。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学生的读书笔记也在使用中对学生更有价值,不枯燥了。

5. 检测式预习。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后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

练习题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但不要去抄参考书,因为毕竟自己通过动脑筋得来的答案是劳动收获,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

上一篇:实验小学2011元旦文艺汇演节目单下一篇:国庆节招待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