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交通工作总结

2024-05-04

市域交通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市域交通工作总结

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攻坚克难公路建设争创一流。年我局项目总投资4900余万元,按照计划项目到位、资金落实到位、任务完成到位的思路,各项工程进展迅速。完成了南环路迎宾大道改建、107国道北段大修、无繁线西段大修、新赵线改建等工程以及11条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尤其是南环路迎宾大道建设,我们克服时间紧、资金短缺等困难,仅用55天完工,给我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提升了的城市品位。

(二)、精心管养公路环境更加优美。一是大力开展公路保洁活动。每月对路树、花草以及挡墙、示警桩、交通标志等公路设施进行冲洗。全年路树花草除虫3次;修剪107线、无繁线绿色覆盖20平方米,路基标准化治理45公里;清运垃圾3200立方米。二是全面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无繁线、107线挖补沥青路面3009平方米,处理基层203平方米,维修挡墙等公路设施1500余平方米,处理路面裂缝2.6万米。三是大力开展公路绿化美化活动。无繁线高架桥段移植毛白杨1000株,新植欧美107杨2950株;107线新植香花槐1362株,法国梧桐3843株,欧美107杨6844株,云杉10株,柳树600株,种植花卉、草坪5000余平方。

(三)、扎实推进行业管理更加规范。1、圆满的完成了“春运、清明、五一、端午、国庆、中秋”等节假日和高考、中考等重点时期的旅客运输任务。2、圆满完成燃油补贴发放工作。共对127辆农村客车和80辆出租车发放燃油补贴34.27万元;3、筹建了木村、东王两个简易站,结合“三年大变样”,对现代出租车有限公司80辆出租汽车的标志和服务监督卡进行了规范统一,对我市所有客运车辆全部通过A级检测站检测,按要求进行了年度审验;4、大力整顿客、货运和出租汽车市场。利用晚上“黑”出租出现的高峰期,组织了多次大规模执法活动,查扣黑车11部,纠正出租汽车违章30余起,收缴罚没款3万余元,纠正客运违章120余起,收缴罚款7万余元。截止到目前,我市共发展营运车辆7754辆,其中营运汽车3629辆,营运三轮车、拖拉机、农用车4125辆,危险品运输车29辆。

(四)、与时俱进交通文化建设持续增强。(一)扎实抓好思想政治建设。深入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进一步解放,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结合党委书记上党课活动深入学xxx省、市有关文件和领导重要讲话,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二)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严格落实“十个严禁”,积极开展廉政风险评估。建立了《廉政风险等级及防范措施目录》、《廉政风险评估报告书》,在风险岗位的86名工作人员,全部填写了《廉政风险防范承诺书》。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严肃查处不认真落实首问首办、限时办结等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继续保持了治理公路“三乱”的高压态势,确保了全年基本无“三乱”。同时加强了工程建设领域、关键环节、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有效地预防了商业贿赂问题的发生。(三)大力实施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系统开展了“优质服务杯”竞赛、“文明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各类创建活动;在全市公交、出租行业中开展公交“温馨之线”、出租车“文明之星”评比活动。今年我市遭遇暴雪灾害,我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共为受灾群众捐款1.8万余元,棉衣物130余件(套)。目前,我局有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文明单位2个,省文明示范窗口1个,三星级窗口3个,市青年文明号1个,市文明单位5个,市优质服务窗口1个。

(五)、严格监管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有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广泛深入开展“交通安全质量年”活动及桥梁隐患排查治理、道路危险品运输和危险路段整治等专项行动。大力实施交通安保工程,不断完善安全标志标牌等设施,进一步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认真按照上级部署,切实把国庆安保维稳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突出抓好客运及出租车行业、税费改革涉及人员、农民工工资、局属企业等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稳定工作,国庆期间我局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越级上访事件,维护了安全稳定的大好局面;

(六)、协调联动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始终保持强烈的大局意识,全面加强交通战备工作。自觉把重大应急工作作为检验交通部门执政能力和备战能力的考验,积极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各项应急保障任务。尤其是面对今年五十年不遇的暴雪灾害,全系统上下团结一心、艰苦拼搏,夜以继日、连续作战,出动大型清雪机械15台,运输车辆30辆,出动人员400多人次,撒融雪剂(盐)70余吨,努力把冰雪恶劣天气对我市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同时还出动清雪机械2台,人员30人支援省会清雪,取得了这场重大战役的全面胜利。冰雪灾害期间,我市国省干线和主要县乡道路始终保持畅通。

(七)、锐意进取全面加快改革进程。按照市交通运输局的安排部署,积极与我市编委和市编办协调,成立了市公路路政管理站,对原养路费稽征人员开展转岗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路政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尽早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对全站人员进行军训,努力推进路政管理站的正规化建设,为实现石局提出的路政管理工作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优秀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积极引导现代交通物流加快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和市局建设大物流的战略要求,大力推动交通物流业发展,促进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按照全市物流业发展战略,引导交通运输企业积极参与物流产业发展,在深入调研和外出参观学习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要修好路,搞好客流,来带动物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目标。积极培育大规模、集约化货运企业,大力发展特色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培育对市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方向和运输市场有一定主导作用的大型货运公司

(九)、齐头并进,各项工作实现共赢。一是切实做好行政执法工作。结合“五.五”普法制订了依法治交工作五年规划和法治教育年度计划,对全体执法人员全部进行了轮训。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增强了服务意识。二是始终重视工会、计生工作。工会组织健全,局领导支持工会工作,工会发挥作用突出,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之家创建达标。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没有发生计划生育违规问题。三是全面加强职工教育。全年组织公务员培训33人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35人次,开展不同层次的岗位培训125人次,有8人正在进行高等教育学习;截至目前,我局中专以上学历人员有131人,专门人才拥有量达到54%。四是全面加强交通科技。我局QC小组《降低材料收方偏差率》、《探索砂砾土在路基中应用》两项课题分别获得交通部及省交通厅优秀奖。班子建设、交通审计、财务管理、党团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H1N1流感防控等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年交通工作展望

年是我市“重返三十强”战略目标的攻坚年,我局将以建设现代交通、民生交通、和谐交通为目标,坚持一切从零开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行业管理,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交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调整完善路网规划。围绕“重返三十强”和“临空经济区”,调整完善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网路规划,力争更多的公路建设项目进入省市大盘子,进一步加快“临空经济区”公路建设,完善路网规划。

(二)、大力推进工作重点。举全局之力抓好公路建设“12226”工程,(即:1条迎宾线,2条省道,2条县道,2条乡道,以及6条村道建设)预计总投资1.1亿元。一是全力以赴完成南环路迎宾大道建设。全长3.2公里,预计投资950万元。二是力争完成无繁线无极界至高架桥大修工程,全长22.353公里,预计投资4800万元;新赵线二期工程,长2.35公里,预计投资160万元。三是明确一名副局长带领地方站相关人员全程负责,积极与农发行协调,全力以赴跑办4000万元贷款,贷款到位后,立即组织开工建设团贾线(长4.4公里,预计投资750万元)、新井线(长4.618公里,预计投资750)、长化线(长13.021公里,预计投资1200)、邯北线(长11.241公里,预计投资1300万元)。四是完成全长5.643公里,投资201.82万元的六条村道建设。即:村道东长寿-车固(木村段),长0.55公里,投资32.73万元;邯邰-马头铺(赤垢段),长2公里,投资68万元;三合铺-木运铺,长0.662公里,投资22.51万元,上级补助6.62万元;原无繁线-香城,长0.908公里,投资30.87万元;安承线-宋村,长0.948公里,投资32.23万元;新井线-王村,长0.617公里,投资20.98万元;四是依托“临空经济区”,发挥交通系统的部门优势,发展壮大交通物流产业。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为蓝特物流园区修建一条通园临时公路。

(三)、奋力解决工作难点。是大力开展治超工作,以新组建的路政管理站为主对超限车辆实施卸载、处罚,依法查处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双超车辆,维护路产路权;以运管站为主,对我市各运输企业、车辆改装企业和货物装载场(站)进行清查,抓好“双超”源头治理和监管。二是大力发展城乡客运,做好破旧车辆的更新换代工作,发展壮大出租车行业。三是发展特色运输产业,打造龙头运输企业,积极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参与物流发展。

篇2:市域交通工作总结

在大部分城市尚未完成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市域交通基础设施主要指按照现行的交通管理体制由各市交通局纳入行业管理范围、以及由各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经营管理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部分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公路、航道船闸、长江大桥、过江隧道、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

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和投融资的目标是提高市域交通基础设施的经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通过研究认为市域交通基础建设产业化及投融资需要选择合理的模式和明确相应的策略,方能实现上述目标,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交通基础设施的基本属性仍然是公共产品,因此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化和投融资运作应该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政府既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主体,也是收费制定、建设经营特许权制度的主体和建设经营的监控主体。

2.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产业主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这一新的体制下,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决策中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层次的决策体系。很多项目采用市场化运作,开辟崭新的融资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筹资效果,这可以作为未来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益借鉴。

3.需要明确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投资主体,对于条件比较成熟、市场化程度高的港口和站场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深化改制做大做强;重点是强化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平台的功能,促进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篇3:市域交通工作总结

关键词:城镇布局,交通干线,都市圈,区域

近年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 如何处理区域空间协调发展问题成为一个新的规划热点, 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城镇密集区, 兰州市域小城镇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州市是西北地区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之一和甘肃省公路交通网络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兰州到天水、西宁、中川机场、永登、白银等高速公路的建设, 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的发展潜力, 改变了城市的拓展方向和市域小城镇的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兰州小城镇布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 交通干线影响城镇体系布局模式

1.1 市域小城镇沿交通干线相对集中分布

兰州城市的对外交通线一般沿河谷建设, 交通线路和水源地重合, 加之农业、矿产资源条件的匹配, 城镇发展条件较为优越, 许多城镇都沿交通线路布局和发展, 成为城市向外的伸展轴, 形成特有的河谷型城市的空间结构体系。由于受地形、土地资源的影响, 兰州市域小城镇包括三县城关镇及海石湾在内80%以上在综合交通走廊沿线, 主要沿312 国道、陇海铁路至西安方向, 109 国道、兰青铁路至青海方向, 312 国道、兰新铁路至新疆方向, 109 国道、包兰铁路至银川、包头方向, 见表1。

数据来源:兰州市村镇建设统计年报。

1.2 航空港卫星城发展迅速

依托航空港的卫星城建设是城市空间飞地式拓展的重要形式, 航空是城市中长距离对外客运交通和高端货运交通的重要方式, 现代化、高效率的城际商务活动和产品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巨大。航空港自身庞大的用地规模、巨大的客货流量及其周边附属产业的发展需求, 促使卫星城的建设有了比较大的推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得航空物流园区和空港产业园的建设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新热点。依托航空港建设城市新区, 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兰州市的空港卫星城镇——中川镇于2000年被批准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2002年又被列为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区位优越, 交通便捷, 中川地区有数条省道通过, 有高速公路与兰州、白银连接, 距离包兰、兰新铁路及货物枢纽不远, 特别是现代产业布局要求的高速公路、航空港优势是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 其现代交通优势非常明显, 适合现代产业部门的布局和新兴专业性城市建设。中川镇近年来发展迅速, 镇区内的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 已入驻吉利汽车公司、兰州分离所生物制药厂、宝瑞糖浆厂和中川麦芽厂等4家大的工业企业, 投资超过8亿元;即将入驻的企业有兰州大得利生物制药厂、兰州高压阀门厂、普兰太电光源厂等项目, 计划投资超过10亿元。

1.3 交通干线加快沿线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近现代城市一般都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围拓展, 因为便利的交通条件是企业、居住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经济开发的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这些便利的交通沿线地带。城市对外交通是引发城市轴向扩展的主要原因, 便利的交通条件引导和带动了道路两侧用地的建设与发展, 引导产业与人口向沿线城镇集聚, 加快了沿线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交通干线提高了沿线城镇的可达性, 使沿线乡镇之间的自然、经济距离缩短, 形成了地点的区位优势, 加快了沿线小城镇的发育和成长速度。

交通干线对小城镇的影响实质上是交通干线连接的中心城市对小城镇的带动、辐射作用, 把沿线地区城镇的交通联系转化为经济联系, 也就是促进了生产要素 (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 、货物、服务在中心城市与小城镇及小城镇之间的流动。兰州市域小城镇主要围绕城市、县城和沿交通干线相对集中分布, 相对集中的城镇布局为小城镇经济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利于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城镇群, 为带动小城镇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交通干线加速了区域经济合作体系的形成

2.1 形成沿线地区的特色经济带

交通运输干线及相应的综合运输通道是城市、发展中心、增长级、经济发达区域之间的联接线路, 它们的产生和发展, 对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是构成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骨架。兰州市“两圈五带一框架” 区域经济合作体系, 就是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及土地、水资源状况、生态环保要求, 依托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干线, 构建以兰州为中心的1h都市经济圈和3h都市经济圈;以中心城区为辐射源, 沿兰州高速公路主道干线、河谷川地、综合交通走廊地带, 建设沿黄河、湟水、大通河西向经济带、沿兰州-定西高速公路东向经济带、沿兰州-白银高速公路北向经济带、沿兰州-中川-庄浪河西北向经济带、沿兰州-临洮高速公路南向经济带等五条各具特色的连绵经济带; “一框架”即逐步建立西北省会城市和拉萨、呼和浩特“5 + 2”城市合作发展框架, 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合作联动, 积极寻找优势互补的最佳结合点, 充分发挥城市群功能的聚集和产业的积聚效应, 全方位推进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与渗透。

2.2 交通干线促进区域内的分工和产业发展

交通条件是现代城市布局的首要因素, 往往对城市的性质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交通干线提高了沿线各个城镇的可达性, 加速其经济要素的流动, 使其经济地理位置得到改善, 改变了区域或地点的区位优势, 使要素流动在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效应得到更大的发挥。交通干线的建设使具有明显增值倾向的要素空间流动加强, 对区域内的分工和产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要素的流动成为区域实现分工的基础和动力。兰州市域重要的专业化产业聚集区, 例如, 和平开发区、连海经济开发区、中川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平安有色金属材料基地、金崖钢铁冶金产业基地、皋兰三川口加工业基地等均沿交通干线布置。

3 区域性交通设施建设与兰州城市发展

3.1 发挥区域交通优势, 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充分利用兰州市作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中部的最发达地区、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及内地经济联结新 (疆) 、青 (海) 、 (西) 藏重要的中转站等优势, 市域城镇要加强与区域经济的联系, 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 强化市域内 (外) 城市 (镇) 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 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 引导产业转移, 依托兰州现有的城市核心区及其周边的白银、定西、临夏、临洮等城镇, 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

按照“总体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的方针, 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完善区域交通网络, 强化区域内重要城镇间的快速交通系统;依托大流量、快节奏的交通干线, 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建立以交通干线为纽带, 沿线城市 (镇) 为支点, 联系快捷的绿色经济走廊, 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发展。

3.2 依托快速交通网络构建兰州都市圈

依托兰州现有的城市建成区, 与其周边的白银、定西、临夏、永登、临洮、榆中等城镇, 共同构建兰州都市圈, 通过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城市群之间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快速交通网络和光纤通信网络。强化产业关联和市场交换, 构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形成产业相互关联的发展格局和经济技术合作交流机制, 更加紧密、有效地进行产业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合作。发展交通、流通, 培育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区域性大市场体系, 加快都市圈内经济社会全方位的融合和渗透, 形成统一的农产品“绿色通道”, 统一的旅游合作网、统一的现代物流合作网、统一的劳务输出合作网, 消除地区之间的壁垒, 共享大市场, 互利共赢。

3.3 培育强有力的经济核心区

兰州作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 (甘肃段) 的中心城市, 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较强的科技实力, 兰州都市圈经济区具有雄厚的资产存量优势、较好的区位优势、较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技术、人才、信息密集优势, 以高新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为突破口, 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信息化、城镇化进程, 使其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具有较强吸引力、辐射力的经贸、科技、产业中心。

以沿路 (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 、沿经济带 (工业、加工业) 和特色资源带 (特色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 的城镇产业培育与发展为重点, 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产业, 把有限资源用于支持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品和产业, 在兰州市域建成一批大型工业骨干项目, 最终形成集科教文化、商贸、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区域, 成为促进全省城镇发展强有力的经济核心区。

4 结语

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发展与完善为促进兰州城市用地布局优化, 改善城市空间结构、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提供了一个前提性条件, 交通通道的建设可以克服周边城镇与中心城市间生产要素流动的空间阻抗, 增大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半径, 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间的联系, 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引导中心城市的功能向周边城镇扩散。同时, 良好的交通条件, 促进了中心城市与区域间的相互作用, 吸引产业向城镇集聚, 加快了城镇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Z].

[2]兰州市人民政府2002.12.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Z].

[3]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12.兰州市城镇体系规划[Z].

篇4:市域交通工作总结

【关键词】市域铁路;电力;迁改

1、迁改的必要性

W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市区范圍狭小,人口密集,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土地利用日趋紧张、城市交通日益拥堵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高速发展。轨道交通具有快速、便捷,准时的优点,有利于吸引中长距离出行客流,提高居民出行距离和范围,有助于城市空间向外拓展,大大缓解了城市经济发展和交通之间的矛盾。市域铁路的建设对城市结构的调整、对沿线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旧区改造、改善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和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将有力促进温州市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进程,为实现远景目标创造条件。因此市域铁路的建设势在必行。W市的市域铁路长200km,设计时速为100km/h,平均运行时速50~60km/h,沿线多次与不同电压等级的高压线路交叉或平行。由于多采用高架形式,与电力线路交叉时绝大部分不能满足电力规程中的交叉跨越距离要求,另外还存在与轨道平行的线路或相关塔位至轨道的距离不能满足规程中的倒杆距离要求。为了市域铁路的顺利建设以及安全运行,保证现有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需要对涉及到的多条不同电压等级的高压线路进行抬高或移位改造。

2、迁改的原则

迁改的电力线路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及部颁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执行。所有交叉跨越、电缆通过铁路必须满足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程规范。改造后的电力线路对铁路的距离要求需同时满足电力线路设计规范以及铁路技术管理规范。1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禁止跨越电气化铁路,采用电力电缆经钢管保护地埋穿越铁路方式。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迁改时如果原线路的电杆在征地边界8米外,则不需移动电杆,直接在两杆之间增设电缆即可;如果原线路电杆在路基中或离征地边界过远,则需将电杆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再在两杆之间增设电缆。35千伏及以上电力线路改为抬高或移位改造,电力线路跨越铁路的杆塔应采取加强措施,其跨越档导线支持方式需采用双固定或耐张型方式,且跨越档内的导线不允许有接头。根据电力线路设计规范(2010版)要求,电力线路与电气化铁路的承力索或接触线最小垂直距离为:35千伏线路3米;110千伏线路3米;220千伏线路4米,线路铁塔外缘至轨道中心最小水平距离为:交叉时杆塔全高加3.1米,最少不小于30米;平行时杆塔全高加3.1米。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范(2006年)第157条“架空电线路跨越接触网时,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为:10kV以上至110kV电线路,不小于3000mm;220kV电线路,不小于4000mm;330kV电线路,不小于5000mm;500kV电线路,不小于6000mm。”以及第161条“电力线路的电杆内缘至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380V及其以下低压线路,不小于3100mm;10kV高压线路,不小于3100mm;35kV及其以上的高压线路,不小于杆高加3100mm。”

3、迁改的流程

3.1前期勘察阶段。业主根据市域铁路的线位路径组织各属地政府、规划局、行政执法局、电力局等相关单位进行现场踏勘,结合规划、技术规程、拆迁等各方面的要求,拟定高压电力线路的迁改方案。

3.2招投标阶段。根据拟定的迁改方案,结合市域铁路建设工期和电力局停电方案的时间要求,开展招投标工作,基本以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方式为主,监理方面采用直接委托的方式,业主方与设计施工总承包中标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相应的合同。

3.3设计施工阶段。设计施工总承包中标单位按拟定路径进行线路测量,设计尽量符合规划、技术规程、少停电、少拆迁等各方面的要求的施工图,由业主方组织各属地政府、规划局、行政执法局、电力局等相关单位对施工图进行审查。业主方在施工图审查通过后进行政策处理和行政审批工作,为进场施工提供条件。设计施工总承包在政策处理和行政审批工作完成后进场施工,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方案,安全地、有序地、及时地开展工作,保证迁改工作按时完成。监理单位在全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工作。施工完成后业主方组织各单位对工程进行交接验收,移交资料。

4、迁改的注意事项

4.1做好调查工作。针对工程特点,前期阶段要组织各方进行勘察,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市域铁路的走向,迁改线路的类型、产权归属、交叉跨越形式、与电气化区段的平行距离、沿线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详细调查,编制迁改方案,在经过反复多次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确定最终方案。

4.2统筹迁改时间。这个迁改工程,按照理想情况,方案的拟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招投标工作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设计施工需要四个月的时间,在这整个过程中要兼顾市域铁路建设的工期来统筹安排,特别是政策处理和行政审批,要及早的开展,以确保工程的协调有序进行。

4.3重视各方配合。配合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线路迁改能否顺利的关键环节,业主方在整个过程中要统一部署组织,重视与各方的配合工作,组织配备专人负责配合工作。4.3.1与迁改沿线属地政府的配合。组织有关人员组成迁改协调小组,与迁改沿线属地政府加强联系,向沿线属地政府征询意见,对相关规划区、农业生产用地及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段均作了避让,不影响耕作或其他作业;通过林区尽量采用高杆塔跨越,尽量减少树木和植被的砍伐,对生态环境影响甚小,不会造成环境恶化,共同搞好迁改过程中的各项配合工作。4.3.2与产权单位的配合。与产权单位共同商定迁改线路的配合方案,确保改造后的电力线路对铁路的距离要求同时满足电力线路设计规范以及铁路技术管理规范。4.3.3与设计单位的配合。与设计单位加强沟通,设计单位根据迁改沿线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和运输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在优化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投资,并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同时由于政策处理工程要超前施工,因此要积极与设计单位配合,明确政策处理界限,确保政策处理工作的准确性。4.3.4与施工单位的配合。在迁改实施过程中指派专人随时保持与施工单位的密切联系,了解迁改的进展情况,对迁改过程中出现的新增项目及时汇同沿线属地政府、产权单位、设计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迁改方案,及时调整施工部署,确保迁改工程不受影响。在施工工程中要优先安排涉及钢管防护埋地过轨线路,然后进行线路平行迁移及升高跨越的施工,一般遵循先建后拆的原则进行,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停电时间,减少拆迁费用。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前提下,按照先易后难,先低压后高压再超高压,先分散后集中,首先分为若干个小组完成低压线路及10千伏、35千伏线路的迁改,然后集中进行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的迁改。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人民出版社,2010

[3]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2006)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篇5: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一、以指标任务为目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安排部署。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合格城市是我县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局党委高度重视,年初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一是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按照体制现代化防范“五大风险”,发挥“五治”作用11个项目63项基本要求,203项主要任务,以“区域特色指引”三个项目,72项基本要求,10项主要任务,“负面清单”6项内容,认真分析研究,准确把握各项任务的具体要求,紧盯“负面清单”科学精准制定工作措施,将工作任务细化明确到单位具体科室和个人,要求各股室,因地制宜,抓住重点突出特点,抓好抓细各项任务的落实,有效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是对标任务,抓好落实。按照县委平安扶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扶平安办发【20xx】15号文件任务分解表,我局承担“推动县域内企事业单位及园区等开展平安创建,建立社会责任评估和激励奖惩机制,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城乡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及“加强军地协作,建立军队参与地方抢险救灾任务协调对接机制,推动对公共安全风险联测联防联处”工作任务。根据以上任务,我局统筹安排。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平安建设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在企业内加强平安建设宣传。二是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动员企业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承担社会责任。三是加强军地融合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强规范企业运行模式,保密工作培训和宣传,加大军地融合企业的支持力度,军地融合企业9家。1-4月份为陕铜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军地融合企业申请国家专项扶持资金440万元。截至目前已全部到账,为企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开展联防联治,保一方平安。一是成立“1511”工作专班,做好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二是建立网格化社会矛盾排查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把社会矛盾消灭在萌牙状态。1-4月份办理群众来信来访4件次,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

一是网格区域内的个体商户对平安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网格区域内部协作有待加强。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对网格区域个体商户的宣传力度,提升知晓率和参与率。

篇6: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一、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一)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抓好统筹结合,注重将国家治理的大政方针、制度安排、决策部署和市域社会治理相结合,注重将社会治理工作与平安创建、文明创建、精准扶贫、“放管服”改革、民生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推动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

1.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于今年三月成立了xxxx立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领导小组、精细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治安形势、布置学习各类法律法规。政法统战委员深入试点一线对相关工作进行布置安排。

2.落实责任。街道党工委出台xxxx“七把尺”管理制度,“三五”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文件,将责任落实到人,考评到人。

3.管控到人。街道办成立后,先后印发了干部定岗定责等文件,明确各办公室职责,确定各项工作具体负责人,制定街道权责清单,建立街道职责准入制度,积极指挥调度考核社区网格员等县级部门派驻我街道力量。

4.将“放管服”改革落实到位,竭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通过网络平台践行群众路线,时刻关注网络社情民意,积极了解群众关切,答疑解惑。主动回应公众诉求,针对民众需求在互联网进行公开办理,让人民获得公平公正的服务过程,建立健全适应基层实际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公开办事依据,规范办事流程,设定办事标准,规定办事时限,精简办事环节。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动建立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使大量社会稳定风险得到有效预防、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源头化解。健全多元主体参与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调处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防范治安风险。

1.党工委牵头制定xxxx维稳工作方案、xxxx平安建设实施方案、xxxx应急处置预案等方案,使试点工作有章可循。

2.理清家底。罗列出xxxx涉稳重点人员责任清单、工作台账,xxxx长期缠访、闹访重点人员统计表,xxxx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名单,xxxx吸毒人员台账等六类人员资料,做到家底清事件明。

3.建立了立体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三防结合一体的“大防控”格局,建立健全了公安民警x街道专职巡逻队x社区兼职巡逻队相结合的高效联动的核心、外围、远端防线。

4.推动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调整公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对高频事项实行延时错时服务,深入推进领办代办服务,所有社区可直接办理或代办政务服务事项。

5.积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四川陵州律师事务所签订律师顾问,切实落实依法治理理念,重大决策制定前全部通过合法性审查。

(三)坚持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加快推进政法综治工作智能化

推进社会治安基础大数据建设。依托综治组织统筹协调的职能优势,网格化平台等各类政法综治维稳专业数据资源,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据联网应用,利用监控探头,基本实现对交通要道、重点地区、复杂场所、居民聚居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全覆盖,有效预防了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1.辖区基础数据。目前,全街道共划分155个网格配备156名网格员,对辖区实施网格化管理。辖区内共有常住人口140101人;流动人口43556人;出租房2663间。辖区内网格员办理各类网格事件15289件。辖区内网格员发现上报治安隐患72件;协助法院办理执行案件25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8件。

2.非涉稳型矛盾纠纷情况。目前,辖区内人民行政调解排查矛盾纠纷86件,化解86件,化解成功率100%。

3.七类特殊人群情况。目前,辖区内七类特殊人群共1381人。精神障碍患者在册人数297人;三级以上重症精神障碍患者0人;其中,纳入“以奖代补”政策范围90人;纳入网格化走访管控189人。艾滋病患者存活数204人。吸毒人员在册数713人。社区矫正员29人。刑满释放人员109人。重点青少年16人。

4.对网格进行优化调整,推行“网格+”工作模式,探索建立网格员晋升优先通道,完善财政保障制度。完成综治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指导中心一体化运行,持续加强网格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培训。

5.街道将“雪亮工程”建设纳入经济社会重点项目,持续发力,基本建成“雪亮工程”与公共监控联网平台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发掘在使用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四)坚持重心下移和资源整合,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推进综治中心国标化建设。按照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建立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实行一体化运作,建立网格化巡查、报告、解决、督查的闭环运行体系。完善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等工作机制,让基层综治中心成为政府治理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积极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自治为基础,把基层事务的决策权交给群众。以法治为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用,以德治为引领,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以智治为支撑,不断拓展网上公共服务领域和内容,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对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认同度;组织好社工考试报名工作,引导各领域从事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参加社工考试;积极引导更多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发展壮大本地志愿组织。

2.实施社会治安、安全隐患、黑恶线索等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广泛动员城乡群众参与平安仁寿建设。

3.积极建设智慧内保、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完成街道“智慧文林”建设方案编撰,正在进行智慧小区建设试点工作。

4.紧紧围绕城乡居民所急所愿所盼,将全部新增财力和八成以上财政性支出用于民生改善,加大民生领域项目“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全面完成20xx年省、市、县民生项目工作任务。

5.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切实加强信访工作。贯彻落实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制定领导干部接访计划。切实做好涉军、涉众特定利益群体政策落实工作,每半年开展一次政策法规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二、特色亮点工作

积极探索物联网、5G、大数据与技防相结合的体系,制定辖区内智慧建设方案《xxxx关于智慧社区与社会精细治理融合建设的思考》。积极推动老旧小区现代化智能化改造,并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搭建“智xx”平台,努力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经费不足。平安建设特别是“智慧文林”建设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本级财政支撑乏力。

2、人员不足。我街道辖区为老城区,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目前拥有的巡逻队员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情况。

四、20xx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20xx年我街道将继续积极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管理,推进行业乱点等常态化巡查、治理,结合基层治理试点积极推进法治文林建设。

上一篇:个人财务年终总结下一篇:命理八字书籍学习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