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300字

2024-05-22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300字(精选14篇)

篇1: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300字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非常地愤怒与悲伤。愤怒的是因为卑鄙无耻的英法联军在中国最虚弱的时候趁火打劫;悲伤的是因为看着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灭,那些中国的军民只是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许多珍奇异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好景不长,在一八六零年,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并且开始疯狂地掠夺圆明园中的宝藏。拿动的用手拿,较大的用牲畜来运走,实在拿不动的,就任意地践踏,销毁。英法联军为了掩盖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命令手下的五千多人用大火把圆明园烧成灰烬。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毁于一旦,给历史留下非常深刻、痛苦的记忆。

所以,我们要记住:落后就要面临挨打,贫穷就要受到欺凌。要想使我们的国家不落后,雄立于世界,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我们的智慧去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创造最靓的文化艺术,去建设最富、最美的祖国!

公众号:白水乡中心小学

 

篇2: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300字

我在想如果我是皇宫里的大臣,我一定去劝阻皇上不要逃走,要用我们的.血和泪,来换回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灿烂文化,要让子子孙孙感受到中国的伟大。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人要有顶天立地的精神。

“皇上”冲吧!我们不要再做一个弱小的中国人!让我们用血和泪来换回我们中国的艺术瑰宝。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听,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的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断壁痛苦的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记住这段耻辱,记住这用血和泪换来的教训,贫穷就要受压迫,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万众一心,使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让我们时刻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黄皮肤。

篇3: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300字

一、关联表递进

为了强化表达效果, 全文多处运用了关联词。文章开篇便运用“是……也是”一组关联词, 利用递进句式, 描述圆明园毁灭的损失程度, 强调圆明园在祖国及世界文化史的地位, 语言简洁, 掷地有声, 使读者内心受到强烈冲击,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情基调, 激活阅读期待。

【教学片段1】

出示:圆明园的毁灭 () 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请填词。 (生填毕, 谈体会)

生1:这是一组关联词, 作者不仅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更强调了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2:作者用“是……也是”这一组关联词告诉我们圆明园的地位十分重要。

生3:我想用朗读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出示: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 还有西洋景观。)

师:你能仿造句子用“不仅……还有”说一句话吗?并告诉大家你想强调句子的哪部分。

(师配乐并出示圆明园西洋景观的图片)

师:光有民族建筑还不算什么, 有西洋景观就非常了不得了。当时, 圆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建筑的园林。

二、对比表递进

圆明园内景点琳琅满目, 作者又如何让读者体会其辉煌呢?课文第三段连续用了两组关联词表现园内建筑的众多, 巧妙地将“金碧辉煌的殿堂”与“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与“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产生递进的表达效果, 让读者感受其建筑的美轮美奂。

【教学片段2】

出示:圆明园中,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男同学读前半句, 女同学读后半句。仔细听, 男女同学抢着读, 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圆明园中的建筑真的很多。

生2:这句话虽然只介绍了四处建筑, 但读后我仿佛看到了数不胜数的建筑群。

三、变化语序表递进

为了控诉侵略者的罪行, 作者在课文结尾处简要叙述了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过程。文章虽然没有详细描写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但读者读后, 挥之不去的却是英法联军肆意破坏的画面, 是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的场景, 文本又是如何达到这一表达效果的呢?细读文本, 不难发现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语序的变化, 增强表达效果:作者由轻到重, 先写“能拿走的东西”, 再说“拿不动的”, 最后说“实在拿不动的”, 层层递进, 侵略者行径跃然纸上。

【教学片段3】

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 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 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既然这些东西都是英法联军掠走的, 搬走的, 毁掉的, 老师觉得把这段话的写作顺序调换一下也无所谓, 你怎么看?

生1:我体会到:侵略者实在太可恶了!你拿走就算了, 干嘛要任意破坏、毁掉呢!这些文物可是世界文化瑰宝啊!

生2:我仿佛看到了英法联军抢夺时那狰狞的嘴脸!

生3:我从“掠、搬、毁”中感受到侵略者的贪婪与蛮横!

……

(师出示园内奇珍异宝图片, 引导学生补白)

生4:他们将园内唐伯虎的《小桥流水扇画》、祝允明的《手扎》、文徵明的《七言律诗》统统掠走;他们将安佑宫龙云石、漆器、青山玉子、海晏河清尊瓷、数不尽的绫罗绸缎, 用大车或牲口搬运;他们将亭台楼阁、山乡村野、蓬莱瑶台、武陵春色任意破坏、毁掉。

(师引读“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拿不动的, ……实在远不走的……”)

师:是的, 这一课, 作者正是通过反复使用这种递进关系的句式, 很好地体现了帝国主义掠夺时的贪婪与野蛮……

篇4:《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在设计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上。体现了“自读发现——选读探究——品读感悟”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学习第二段时,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交流读书后的感受,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初步的感受到了圆明园布局的独特,景色的优美,收藏的珍贵。这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初步感知,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赞美和热爱之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更加升华了学生的感情。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读,感悟到了这座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感悟到了这种独特的布局中所蕴含的古代劳动人民卓越智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限赞美和热爱,也为后一部分学生对侵略者把这么美的一座园林毁灭掉而产生的满腔怒火埋下伏笔——此时,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景观越是发自内心的爱,后一部分就会对侵略者产生刻骨铭心的恨。

这样一座拥有众多珍宝的园林却毁灭了,我带领学生再读第一段话,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激发了对英法联军的仇恨之情。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我先让学生画出最能体现侵略者罪行的詞语,然后谈感受,我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无论学生怎样去谈,去理解,对侵略者的仇恨、痛恨是大家情感的共鸣。接着我又通过一段录像,加深学生对侵略者的暴行的理解,此时学生的内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已经达到了极点,我顺势引导学生就带着这种仇恨齐读最后一段。那一句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朗读,融进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无限痛惜和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让听的人仿佛有一种心碎的感觉:多么令人惋惜,那无数的珍宝、瑰丽的园林。多么令人愤怒,那些可耻的强盗。

篇5: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300字

大家想必都知道“圆明园”吧,它可是皇家园林,举世闻名的。但是也有一些不怀好心的坏人去里面偷东西。直到今天,我才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知道了圆明园以前是多么辉煌,而现在却……

据说圆明园的里面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自唐 宋 元 明 清 历代的各种字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但是有太多的历史文物,那么往往就会有一些阴险狡诈的坏人来破坏。英法联军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他们把圆明园里面的`所有历史文物洗劫一空,不能运的就用牲口来搬运。实在搬不走的就肆意毁灭。但是这还不算什么,他们竟然放了一把火把圆明园给烧了,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雨雪不灭。

学习完这篇课文,我不禁痛恨当时的窝囊政府和那些把之前无比辉煌的圆明园给烧成一片灰烬的英法联军!

篇6: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300字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历史,和英法联军的无耻,激发了作者对英法联军的憎恨。

英法联军太可恶了,一座艺术瑰宝就这样被这些可恶的人毁于一旦了,他们不但这样,还在中国划分租界地,中国人不许进。他们还在公园门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得进入几个字。还签订了各种不平等合约,比如:把香港让给他们,和他们打仗我们打了败仗还要赔偿他们白银……这些后果都是这些可恶的英法联军和清朝政府腐败这两个原因造成的。

篇7: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300字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它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里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圆明园里面收藏着中国历代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置身于幻想的境界里。

可是就在统治时期,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不但不派兵反抗,还把当时唯一一股反八国联军武装义和团给镇压了。最后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掠夺完后,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渊、园内放火,这么一烧,烧掉了我们中国几代人的心血啊!作文

现在的中国不在落后了,而是向一个科技强国发展。

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炸响了,我国终于成为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97年,香港回归了。99年,澳门回归了。2000年,中国申奥成功了。2003年,在浩瀚的太空中出现了我们中国自己的飞船,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上迈进了一大步。神舟六号,嫦娥一号,神舟七号也陆续升空。2008年,我们中国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届奥运会。作文

篇8:《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450字

小的时候,常常听老人们说,圆明园被毁灭是一件让人觉得遗憾的事情,可是那会我还不明白,圆明园被毁灭有什么遗憾的呀,直到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才明白,圆明园被毁灭,真的是一件让人觉得遗憾的事情,而且让我感到无比愤怒和耻辱。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内不仅有园内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连流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世界里。

然而,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他们把可以拿走的拿的.干干净净,比如那些名人书画,十二生肖的头像等等,有些比较重的东西,用大车或牲口来运走他们,还有一些真的拿不动的,他们就用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成灰烬。为了想要占领我们中国,侵略者们毫无顾忌的为所欲为,任意破坏。圆明园这一艺术上的瑰宝,历史上的博物馆,就这样让他们烧成了灰烬。

篇9:《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700字

圆明园是全中国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占地面积约有350公顷,它是六朝皇帝建设了150多年的艺术馆。但自从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仅仅只有短短几天时间,竟然就化成了一片灰烬,留下来的,就只有残桓断壁了。

这件事使我深有感触,也让我真真切切地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事实!都怪当时的清政府的腐败、昏庸与无能,皇帝的贪生怕死,在最后一刻仓皇逃走,军卒志懈、民心大恐。为掩盖大肆抢夺圆明园的罪证,清政府放弃抵抗,俯首贴耳。圆之园之火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闪电般的破坏殆尽;圆明园之火,是帝国主义野蛮摧残人类文明的见证;圆明园之火,是文明古国落后了就要挨打的证明。

看着现在圆明园的残桓断壁,我不禁想着:如果皇帝此时此刻不是仓皇逃走,而是坐在宫中率领千军万马与英法联军交战的话,圆明园或许还有一丝希望,一丝光明。如果大臣们不是慌慌张张逃跑,团结一心,有想要保卫圆明园一颗坚如城墙的心,圆明园就不会变成一片废墟。如果每个老百姓的手里都握一把刀,誓死与侵略者拼命到底。大家同仇敌忾,圆明园怎么会化成灰烬呢?这里都反映出了当时的清政府的多么的腐败,多么的无能,也给了我们一个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了就要挨打。现在的社会,也都是优胜劣汰,比如叙利亚、阿富汗国力衰弱,就受欺负。我们中国越来越强大,以前我们受了很多的欺凌,现在把所有的土地全部都收回来了,告诉着其他国家的人们:我们强大了,我们能保卫自己的国土了。

篇10: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400字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最大博物馆、艺术馆。

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

我们

 

如果我们去阻止了他们,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了,因此,我们的腐败,也是 懦弱,无能的错,他们不把钱财用在正确的地方,导致我们失败。

看到圆明园那悲惨的结局,我更深切地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知道了“闭关锁国”的后果……我们要知道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手中可以把握未来,使这段悲剧不再重新上演。

篇11: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400字

有一次,教师组织我们去文字博物馆组织学习祖国文化的时候,我们看见同学们在围着看,我很好奇就走过去看了看,当我一看见时气不打一处来——同学们都围在两个老外身旁要签字,我心想:他们是来我国参观我们的文化的,怎样还给他们要起签字来了,难道不明白“丢人”二字怎样写的吗?

圆明园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阁楼,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但这美丽的一切为什么都没有了呢?归根到底是因为清政府的软弱,仅有国家强大了,才不会受到侵略,所以,请记住:落后就要挨打。

篇12:圆明园的毁灭450字读后感

有人问:英法联军一起侵入圆明园为什么要我们中国的东西。是因为圆明园内有我们价值很高国家财富,也有我们文明古国的宝贵文化财富,更有世上独一无二的知识。

在网上,我通过看记录片,我的心中有多了一种感受,就是当时的清政府真是太腐败无能了,这就是圆明园被毁灭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总以为自己的国家是最强大的,骄傲自大,拒绝科学,低估了外来武器,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别的国家都在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时,却在研究着更高科技的武器,而我们中国的武器却还停留在一百年以前的那种水平。最后,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了中国后,毁灭了园明园,拿走了珍贵的宝物,不能拿的也毁的乱七八糟,中国人无力抗拒,清政府无力抗拒,咸丰皇帝却独自逃走了。我真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感到耻辱。

篇13:《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500字

圆明园建于清朝,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园内金碧辉煌,布满了奇珍异宝,漫步其中,好象置身于一片梦幻的境界里。可是,好景不长,就在1800年10月6日那天,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闯进了圆明园。他们把园内的奇珍异宝洗劫一空,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这群禽兽不如的强盗一把大火把标志中国历史的文化毁于一旦了,圆明园就这样不复存在了。

漫步在圆明园曲曲折折的小路上,就像跋涉在历史沉重的沼泽里,像人们诉说着当年耻辱。圆明园,你是一个巨大的感叹号,鲜血淋漓,触目惊心!你残忍将中国人绵延千年的帝国金梦扯得支离破碎。像垃圾一样无情地抛进黄河里。你挣扎着,忍受着,忍耐着从你身上碾过的英吉利钢炮车和法兰西雪亮的皮鞋。在冲天的`烈焰声中你枯萎了,沉默了;凝固了;圆明圆啊,你让多少中国人操碎了心,可惜当时清政府太无能了。当年昏庸的满清政府,看到这些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的英法联军们,也是无能为力。圆明园呀,你承受火的洗礼,雨的冲刷和冰雪的严寒,在惨淡的天宇下长眠;你把刻骨铭心的耻辱印在一方方汉白玉的残恒断壁上,凝望着,期待着。圆明园啊,你让多少炎黄子孙撕裂了自己的胸膛,手捧一腔热血责问苍天:国魂何在?!

篇14:《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250字

可是好景不长,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入圆明园,在里面无法无天,作恶多端,把各种奇珍异宝洗劫一空,还放了三天大火。圆明园,这一艺术的精华,如今只剩下几根残柱。

这让我想起了租借地的事儿。这帮臭洋人,竟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上为所欲为、横行霸道、仗势欺人。更可恨的是,他们竟把我们的国土视为他们的国土,这是人干出来的事吗?

侵略者有罪恶,对,我承认,但咱们就不会找找我们身上的缺点吗?那就是——中华不振!因为中华不振,中国才会出现租借地;因为中华不振,中国的首都北京才会被攻破;因为中华不振,圆明园才会被入侵者烧成灰烬!

上一篇:房地产来访客户调查问卷(渠道研究用)下一篇:《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教学大纲